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068-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六十八
            宋 趙汝愚 編
  百官門
   守令
    上真宗論資䕃人與知州流外人注縣令
                孫 何
臣聞為官擇人以爵馭貴共治之任牧守居先親民之
[068-1b]
官令長為急故前代目為遴選擇彼清流黜幽而陟明
信賞而必罰或自剖竹之職入為三公或由握蘭之資
出宰百里所以民無愁歎吏絶煩苛國家車書混并制
度宏逺取士之法雜以隋唐考績之方參用周漢雖復
名臣接武循吏連衡尚有由資䕃以登朝權知千里自
胥徒而祗役正授一同或目不知書或心唯黷貨擾齊
民而斯甚干大典以何多方属盛明尤宜釐革欲乞特
降制命下審官院吏部流内銓應升朝官并京官資䕃
[068-2a]
入仕者非有灼然勞績未得與知州差遣應州縣官流
外出身者非有殊常行止未得注擬縣令必若績用有
聞功勤可録則有教無人卓茂魯恭為時而出咸平三/年上時
為京東/轉運使
    上真宗乞委大臣銓擇守宰魯宗道
臣嘗讀近書自唐季接五代或三四年或五六年亂離
塗炭寃號天地金血之氣鑠盡冲和愁苦之聲求息不
暇天禍既悔至聖勃興故太祖皇帝以神武大畧定天
[068-2b]
下有反掌之易太宗皇帝以至仁善繼恢域中成光大
之業陛下奉而守之勤而行之彞倫叙矣故云亭泥檢
睢壤恭祀謁太清之真館薦玉皇之大號至於必躬聽
斷勵精理道以宵旰為宴樂處菲薄而久安從古王者
徒載簡策爾唯親民之官政事最切未見區别其如民
何今審官例差一知州縱耄昏無識以何道推降之銓
司平配一縣令雖菽麥不分且無由擯斥之今為天下
親民之官以十分論之黷貨害政未寘刑章者有其三
[068-3a]
清濁混然巧於情偽使在上知而不能糾舉者又次焉
暗懦不能制猾吏不能審法令凝滯於物者又次焉貴
游親属望風䕶養而不言者又次焉是則介然自守約
已恕物不諂上不瀆下為陛下孜孜於民政者十不一
二焉欲民之安其可得乎宣帝凡拜刺史守相必親見
之考察其言觀其能否今或未然凡除知州通判京朝
官知縣候滿三五人且令大臣具宴見之禮以遣之訊
之以言而察其應對觀其詞氣而考其否臧才能者奬
[068-3b]
之不肖者退之縣令則擇臺閣有風鑒聞望臣寮主遣
之能否之間各具其狀恐於聖政稍得其宜又審官之
任本宰相之職宜妙選英哲以委之庶激濁揚清漸得
良牧賢宰則斯民之大幸也或詔參預宰司覆令按驗
亦不為煩唐故事宰相帶兵吏部者午前在中書午後
歸本司治事是亦内外兼領之制臣不任狂狷干犯冕
旒待罪之至天禧元年上/時為左正言
    上仁宗乞非歴縣令不得為長吏
[068-4a]
                包 拯
臣聞古之所重為民父母者縣令耳今之所賤而不能
振起風教者亦縣令耳蓋擢用之際未精其選凡有清
流素望或稍挾權勢之人即茍謀佗官恥為縣令但庸
人下品甘於其職雖郡𨽻吏卒皆能訶制茍免罪戾之
不暇欲振起風教為民父母其可得乎且今朝廷仕進
清選大臣子弟偶縁文墨或希辟命即自下寮擢陞館
職不然纔出外任例為簽判不繇為縣便作通判知州
[068-4b]
洎為長吏昧於民情懵然其間不知治道之出况四方
多務令長尤在得人欲乞今後貼職并簽判及京朝官
凡歴任中不曾任縣令及知縣者不得便為長吏按察
之官且令歴知縣方得入通判知州如此則宰邑得其
人長吏亦不能僥求而至慶厯三年上時為/監察御史裏行
    上仁宗條奏牧宰利害  錢彦逺
臣伏以生民休戚繫於牧宰當國家委寄非有才識學
術則為政疏矣朝廷授受之際固小文常事而千里取
[068-5a]
舎倚辦斯人故漢宣帝云與我共此者唯良二千石本
朝太祖皇帝甞曰下民雖不分菽麥藩侯不為蓄養朕
斷不容之誠聖人之深見逺慮知治天下之本在此而
近歳審官院推擇知州並不以賢愚器識而選止用資
考與至院後令自占員闕差定其間或面牆經術庸猥
冗瑣老眊罷癃殘虐貪暴混淆雜進不敢裁黜暨拜吏
而出豈復究心政事唯計圭田多少市估重輕苞苴稛
載以濟所欲不然酷刑罰以快怒心飾厨傳以邀妄譽
[068-5b]
雖有循理君子茍身逺譽寡無階朝廷則汨没下流不
能自振監司薦舉亦為虚名而容鄙淺人坐享厚禄通
都㑹府積日可至况今諸道水沴螟害荐臻民之性命
責在長吏若圖朝夕近効誠亦未可願少革弊事漸期
蘇息具管見如左
 一欲乞天下知州除藩方舊除兩省以上及節將判
  知㳂邊武臣外其餘州軍並依故事量大小要劇
  分𦂳望上中下五等其𦂳望州送中書門下除上
[068-6a]
  中下審官院
 一乞先命兩省官以上於曽任知州成資人内各舉
  一人須是履行潔白才識政事優長者送中書門
  下更令咨訪銓擇才器名實委能相副令分知緊
  州則如任内政績有聞特行超擢其所舉官亦乞
  奬拔如不稱職業貪猥阿枉并坐所舉官重行黜
  責
 一上州乞令審官院不以先次名目差定揀選合入
[068-6b]
  知州人歴任内曽有兩省已上臣寮轉運使副提
  刑朝臣共七人保舉及曽知中州成資有勞績人
  除授仍委中書門下於都堂坐引與相見訪其學
  藴測其器度堪任牧長者方許降勅如知上州任
  内政績殊絶即令審官院磨勘引見送名中書門
  下亦與緊望州其勞績即不得以催驅省税理欠
  負除破應在課利増溢為數須是的為生民興利
  除害衆所共知者應如元因舉主擢用知上州其
[068-7a]
  賞罰並依與緊望例所貴舉者不妄
 一中州即委審官院依名次先後差除候差定中書
  門下依上州例訪問才術如堪任牧長方得降勑
  其初任者入下州次任者無遺曠方與中州逺近
  資序並依舊勑如歴任内有贓罪及七十以上不
  得差注只與通判則貪夫息心懦夫自厲
 一武臣除主兵㳂邊差使外如合入内地知州即委
  樞密院具歴任勞績資序送中書門下施行
[068-7b]
 一緊望知州添支俸料圭田從兵並乞比舊當路節
  鎮例稍増名數其合増俸料即以本州贓罰錢充
  每州所增不過數十千而可以養廉恥慰清節上
  州亦乞優立則例中下州即依舊
 一廣南西川有知州當知縣者自來例用新轉京官
  或移人充皆是新學小生未練政事雖地極僻左
  人民乃亦陛下赤子更賦輸入刑罰用捨與内地
  不殊何苦輕委其人加以去闕庭迂逺萬一不幸
[068-8a]
  為庸人所擾嗸嗸無告况受命之日優賜頗多俸
  料加厚欲乞差合入逺地通判人充
 一内外文武臣寮不得以恩澤陳乞子弟親戚陞陟
  差遣資序委御史臺彈奏黜責
 一今既分列州郡地望以為資序遴揀惟人即望朝
  廷少假權任寛其銜策不為小人脅持盡所藴蓄
 一通判知縣縣令乞委所司依知州例銓量條奏
右具如前臣所陳列事節皆臣愚者之慮大體如此且
[068-8b]
今天下郡國四百有餘以朝廷濟濟多士歳取英髦動
百千計入流雜色亦以倍增求四百之才分守郡國不
為艱矣使生民帖泰衣充食給則太平之効如指諸掌
願皇帝陛下特留睿覽如允臣所奏乞送中書門下詳
酌施行慶厯八年上/時為右司諫
    上神宗乞寛假長民之官  吕公著
臣伏見審官院流内銓以知縣縣令闕多凡選人被舉
充職官及轉京官者例差知縣已被差者不通舉辟不
[068-9a]
許避免臣竊以為當國家有道之時付之以百里之地
有民人社稷之重則士子所宜願為今乃設一切之令
强所不欲與坐殿負犯者亡異此殆郡縣法網太密而
勸别之道不明吏有盡心奉法治行明白者未聞有所
褒異一罹微文則不能自免於譴斥加以近歳朝廷以
更改法度郡縣之吏或不能奉行故於常法之外峻其
黜典經赦去官多不原免積累歳月坐此殿累者益衆
臣愚以為長民之官朝廷宜少寛假非有贓私顯狀及
[068-9b]
罷軟尤不勝任者雖坐小法無輕替易仍詔諸路監司
牧守其所属令長有奉公愛民治効尤異者每歳别薦
三二人間或奬拔待以不次其次如職事修舉有舉主
合轉京官者特與依諸州教授例就任改官許令再任
如此則勤廉者得以自保勞能者有所激勸中才足以
强勉異効不至滯留熈寧二年上時/為翰林學士
    上哲宗乞十科外增撥煩一科
                上官均
[068-10a]
臣竊見前日勅令太中大夫諫議待制以上每歳以十
科薦士兹見陛下博收羣才因能任官之意自三代以
來設官分職雖多寡不同然取人大要不過或以徳行
言語政事文學而已今以十科取人其於徳行言語政
事文學之選固已兼取然論政事止於治財賦聽獄訟
斷請讞三事而已竊恐政事之目有所未盡何則能治
財賦者未必長於聽獄能聽獄者未必長於斷讞能此
三者未必寛信敏惠足以長人今之所謂長人之官者
[068-10b]
守令是也今之守令雖有累歳月用薦舉闗陞之法然
至於劇郡大邑若止循資序不加選擇恐未必得人有
傷士敗材之弊不獨如是自比年以來郡縣考課之法
文具而不行未聞擢一良守進一賢令以聳動天下故
郡縣之吏亦務為碌碌細謹守繩墨治簿書督租賦而
已未聞諄諄慈良以治人為務蓋自非豪傑自信之士
未有不待賞而後勸也若褒賞不加薦舉不及天下守
令長於理劇者豈復有亹亹樂進之心哉臣欲乞於十
[068-11a]
科外更益以才堪治人能撥煩者别為一科劇郡大邑
有闕因以除授如此則人無遺才而天下之守令莫不
勸矣守令勸則郡縣之政理天下之民被朝廷之徳澤
而太平之功立矣元祐元年七月上/時為監察御史
    上哲宗乞十科外增撥煩一科係第/二狀
                上官均
臣昨於七月二十二日嘗具奏論太中大夫諫議待制
以上每歳以十科薦士外更益以才堪治人能撥煩者
[068-11b]
别為一科至今未䝉施行臣竊以為治天下之道以民
為本朝廷之政令法度加於四方者莫不在民而治民
之親者實在守令之能否守令能否實係政令之廢舉
生民之休戚自漢及唐號為至治者如孝宣太宗明皇
未嘗不孜孜選任以守令為急當是之時徳澤流暢逺
近乂安無疾苦愁嘆之聲者誠郡縣得人之助也今天
下列郡三百為縣千餘其守令治績章章可稱者罕見
其人則朝廷徳澤之壅閼逺近民庶之未安蓋有由矣
[068-12a]
兹豈人材之不迨曩昔耶由奬勸選任之術未至耳奬
勸之術無它在夫使貴臣薦之而朝廷旌用之而已彼
天下之士大夫雖均為守令有以才見稱為達官之薦
使治劇郡大邑則才者樂於在上之見知而四方之守
令莫不觀望而勸進故薦舉拔用不過數十而天下郡
縣之吏靡然鄉風矣不過數十年而天下之良守賢令
彬彬布於州邑逺近之民豈憂不治哉又郡縣之政訟
有聽斷聽斷有得失民有賦役賦役有當否至於政有
[068-12b]
寛猛獄有繁簡民有喜怒守令之能否較然彼薦舉之
官恐有不稱之責且不敢妄薦則薦舉之不得人非所
患也今以十科薦士下至理財斷獄請讞皆得預選彼
寛厚明敏長於治人者獨不備數郡縣之吏必以為朝
廷輕守令之選而不以民事為重也夫賞之則勸沮之
則惰者人之常情也薦舉不及奬勸不加而責天下之
守令鋭意於治民而奉朝廷之法令臣愚竊恐其未能
也夫守令之職以愛養安治為本清心治已為要自非
[068-13a]
寛厚明敏學道愛人者鮮能及之蓋春秋長於治人由
求孔門之髙弟僅能宰千室之邑治千乘之賦况其下
者乎今十科薦士下至理財讞獄之細皆得被選至於
寛厚明敏善於民事者獨不及之是取小而遺大畧本
而詳末天下郡縣之吏將且怠惰茍且不復勸勵朝廷
之徳澤志慮誰與宣而奉行歟蓋朝廷出一令立一法
實繫四方之觀聽百官之趨嚮不可不審其發也願陛
下詳覽臣之愚言若粗闗治體不為無益乞增薦條以
[068-13b]
備遺缺元祐元年/八月上
    上哲宗乞察守令能否  朱光庭
臣竊以當今圖治最先務者莫先於擇守令郡守得其
人則千里受其賜縣令得其人則百里受其賜朝廷更
新法度惠養元元獨於擇守令所當先務者而反後之
此臣之未諭也臣欲乞朝廷先謹擇監司然後令諸路
歳以郡守能否諸州歳以縣令能否聞於朝不必如向
時殿最之法須拘一二事狀但欲稱職者必聞非才者
[068-14a]
必舉其後朝廷或遣使詢察或採聽風謠審考其詳以
校監司州郡所上得實者為稱職失實者為非才蓋守
令能否萬口所稱尚不能知欲其察知民間微隱不亦
難乎便當廢斥不得復為按察之官如此懲激孰敢不
盡其心守令有善政者即加旌别使之久任如此則率
土之人皆䝉惠澤太平之功成有日矣元祐二年上/時為左司諫
    上哲宗乞差知州先舉主後資任
                吕 陶
[068-14b]
臣竊以今日任官之弊其輕且濫者唯郡守為甚也封
疆千里生聚萬衆休戚所繫而不問能否一以資格用
之為半刺兩任有薦者三人則得之矣侮法慢令戕民
害物十郡之中常有二三暗塞不治又有一二舉天下
億兆之衆十分而言失其惠養者將半矣承流宣化又
何望焉方今朝廷清明百度備舉憂勞元元以固邦本
唯恐一夫不獲而牧守之弊紛紛至此甚可痛也昔兩
漢盛時政平訟理民安其業者皆循吏之效唐之貞觀
[068-15a]
開元號為善治太宗亦嘗自擇刺史誌其姓名於屏風
而用之當時名臣如馬周張九齡輩皆極言刺史不可
輕任載在史冊足為龜鑑前日朝廷患監司不得其人
乃詔近臣舉用而監司之選稍稍清矣至於郡守尤為
親民畧而未議是棄民也臣伏請詔内外待制太中大
夫以上於通判資序人内歳舉堪知州者三人朝廷更
加審察送吏部籍記名氏凡遇有闕先差有舉主者如
資任未及即差權知其次方差資序合入人庶牧守之
[068-15b]
職有以庇民循良之風無愧前古
  貼黄天下民事之重大則一路付之監司中則一
  郡付之太守下則一邑責之縣令如臂指之相附
  如綱目之相維國朝之制既舉監司以清一路又
  舉縣令以治一邑則一郡之守亦宜舉矣自八路
  差注已來此選尤濫蓋於本道就短求長自知縣
  兩任則得為通判自通判兩任遂為知州其猥濫
  庸謬不可勝言今已收闕歸吏部似此等人皆可
[068-16a]
  指占州郡之寄雖人材絶無所取而資任合入則
  不可不與虛授濫除生民何賴伏請特立薦格以
  清其流元祐二年三月上/時為殿中侍御史
 
 
 
 
 
[068-16b]
 
 
 
 
 
 
 
 宋名臣奏議巻六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