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026-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二十六
           宋 趙汝愚 編
  帝系門
   皇太后
    上章獻皇后乞還政    劉隨
臣恭惟皇太后天資聖明手扶宗社爰自先朝不豫萬
幾倦勤皇帝養徳東朝選賢咨善太后預聞政事參決
[026-1b]
居多洎皇帝膺龍躍之期年尚沖幼太后承顧託之命
心如堅石垂簾以對羣臣盡力以報先帝戎夷率服華
夏乂寧終始不渝中外咸仰於國家顯隆平之業於皇
帝極慈愛之情天地之功全母子之道備光輝簡冊垂
億萬年然天下治矣王業崇矣皇帝長矣太后勤矣而
猶祁寒盛暑勞苦聖躬一日萬幾煩於聽斷臣聞虚心
以致遐夀澄神以保太和是以神仙夀同天地者不勞
心而役神也臣愚欲乞今後軍國常務並逐日專取皇
[026-2a]
帝處分所貴清神養素延聖母萬夀之期内侍問安成
皇帝孝治之德天下幸甚天聖八年上時為/侍御史知雜事
    上慈聖皇后論任人賞罰要在至公名體禮
     數當抑損      司馬光
臣恭惟皇帝繼統哀毁成疾未能親政恭請殿下同決
庶務臣愚伏計殿下念宗廟社稷之重為四海黎元之
計不得已而臨之非中心所欲也若皇帝聖體不日康寕
殿下必推而不居若藥石未效則殿下方且總攬萬幾未
[026-2b]
暇自安故凡舉措動靜不可不戒謹留心焉方今天下
之勢危於累卵小大戰戰憂慮百端若非君臣同心内
外協力夙夜勤勞以徇國家之急則禍難之生豈可勝
諱哉夫安危之本在於任人治亂之機在於賞罰二者
不可不察也若中外百官各得其人賢能者進不肖者
退忠直者親䜛佞者疎則天下何得不安任職之臣多
非其人賢能者退不肖者進忠直者疎䜛佞者親則天
下何得不危賞不因喜罰不因怒賞必有所勸罰必有
[026-3a]
所懲則天下何得不治喜則濫賞怒則妄罰賞加於無
功罰加於無罪則天下何得不亂然則天下安危治亂
不在於他在於人主方寸之地而已矣凡御下之道恩
過則驕驕則不可不戢之以威威過則怨怨則不可不
施之以恩恩威之道聖人所以制世御俗猶天地之有
隂陽損之益之不失中和以生成萬物者也夫恩者欲
物之親已也有時而生怨威者欲物之畏已也有時而
生慢小人之性恩過則驕驕而裁之則怨矣爵禄賞賜
[026-3b]
妄加於人則其同𩔖皆曰我與彼才相若也功相敵也
彼得之而我獨不得何哉是出一恩而召羣怨也故曰
恩有時而生怨也威嚴太盛則人無所容刑罰煩苛則
濫及無辜則其同𩔖皆曰是過也人誰無之彼既不免
行將及我於是乎窮迫思亂為其上者乃更畏恐而求
姑息是始於嚴而終於慢也故曰威有時而生慢也如
是則為人上者豈不至難哉盖善為人上者不然恩必
施於有功而罰必加於有罪恩雖至厚而人不敢妬者
[026-4a]
何也衆人之所與也罰雖至重而人無所怨者何也
衆人之所惡也大行皇帝天性至仁羣臣之功或未
足言而賞之以厚罪或不可容而罰之至輕善則善
矣而小人不識大恩者或幾乎驕慢矣臣竊意殿下
今茲繼而為政必將糺之以嚴糺之以嚴誠是也然
天下之人涵濡大行皇帝聖澤日乆一旦暴加繩檢
恐駭而離心伏願殿下徐以義理教之戒之有不聼
從而尤無良者然後加刑罰焉則誰敢不肅此善之
[026-4b]
善者也往者大行皇帝嗣位之初章獻明肅皇太后
保䕶聖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姦鎮撫中外於趙氏實
有大功但於自奉之禮或崇重太過外親鄙猥之人
或忝汚官職左右䜛謟之臣或竊弄權柄此所以負
謗於天下也今殿下初攝大政四方之人莫不觀聽
以占盛徳臣以為凡名體禮數所以自奉者皆當深
自貶抑伏乞盡依章獻明肅皇太后故事以成謙順
之羙副四海之望大臣忠厚如王曽清純如張知白
[026-5a]
剛正如魯宗道質直如薛奎者殿下當信用之與共
謀天下之事鄙猥如馬季良䜛謟如羅崇勲者殿下
當踈逺之不可寵以禄位聽采其言也臣聞婦人内
夫家而外父母家况后妃與國同體休戚如一若趙
氏安則百姓皆安况於曹氏必世世長享富貴明矣
趙氏不安則百姓塗地曹氏雖欲獨安其可得乎是
故政者正也為政之道莫若至公臣願殿下熟察羣
臣之中有賢才則舉之有功則賞之雖賤如厮役憎
[026-5b]
如仇讐逺在千里之外皆不可棄遺如此則人誰不勸
矣羣臣之中職事不修則廢之有罪則刑之雖貴為公
卿親為兄弟近在耳目之前皆不可寛假如此則人誰
不懼矣夫為善者勸為惡者懼百官稱職萬民樂業天
下之安猶倚太山而坐平原也尚何憂哉然後俟皇帝
聖體平寧授以治安之業自居長樂之宫坐享天下之
飬則殿下聖善之徳冠絶前古光映後來雖周之文母
漢之明徳不足比也臣備國家侍從之臣以諫諍為職
[026-6a]
不勝區區之誠妄冒以聞伏惟殿下置之几席少加聽
察臣光昧死再拜上䟽嘉祐八年四/月十三日上
    上慈聖皇后乞少避東殿 吕 誨
臣恭以殿下保佑聖子積三十年輔翊邦政又逾期
月寰區泰定廟社安固慈恩至矣功徳大矣然而成
全聖徳是惟艱哉以萬幾浩繁殿下勞心焦思曽未
少休非所以燕怡福夀之本也况皇帝躬親治事勤
勵如此在於聖慮可以慰安臣愚以謂東殿簾幃宜五
[026-6b]
七日一御諮詢大臣無俾曠事庶少均暇逸於翊政之
道亦無所損當在沈幾奮于獨㫁豫宣教命誕告明庭
外形謙遜之宜中遂優游之樂上順天道下厭羣情享
是全美豈不休哉仰祈聰悟天下幸甚治平元年三月/上時為同知諌
院/
    上慈聖皇后乞罷簾前奏事龔鼎臣
臣伏以先帝以萬世根本之計擇主上立為子實殿下
相之自宫車晏駕殿下銜哀隠苦定䇿於須臾立主上
[026-7a]
為天子主上纒憂遇疾大臣無所取決請殿下共聴庶
政從容輔養數月自中都至於夷夏奠枕如昔者皆所
賜也今主上聖躬既豫車駕兩立宜於此時詔罷兩府
簾前奏事以終始天地之功則太姒太任之事何足道
治平元年四月上/時為御史知雜事
    上慈聖皇后乞罷簾前奏事 傅堯俞
臣聞之於傳曰未信而諌則以為謗已臣今進說於殿
下者其幾是與然臣備位外廷才微身賤俟見信而後
[026-7b]
言盖無期矣此臣所以犯賢哲之誡冒謗讟之嫌惓惓
而不能自已者也惟殿下留神裁察臣於正月十九日
嘗奏疏乞還政事訖未䝉施行臣之所言固朝廷之大
議殿下之深益夫何未之思也今物議喧然疑有䜛間
交進故兩宫之情似有所未甚通者夫以天下與人猶
或疑之則何以信於人哉審如是臣竊以為過矣且一
飯之恩匹夫未之敢忘况皇帝以明睿之資貫通古今
而受人天下者乎臣謂殿下今日黜逺䜛間使不得前
[026-8a]
則慈孝之聲明日並隆於天下矣至於忠䜛之辨古今
以為難臣獨謂之不然何則從容和解掩所不及欲殿
下母子安康者忠言也揭一為十似是而非使殿下心
志熒惑者䜛言也此豈可謂之難辨者哉臣前疏謂殿
下積行累功於數十年間一旦定䇿援長君以安宗廟
乃復猶豫不㫁将損盛徳者非茍云也顧察之未熟爾
今天象差忒旱虐為變臣恐元元艱食盜賊浸起四方
寧謐或不可常朝廷能中外一心思消弭之術為制御
[026-8b]
之策則庶幾其憂不大惟人事動于下則天譴形于上
殿下當㫁之于心復辟于皇帝則朝廷之事體正事體
正則天下之疑憂解疑憂解則和氣應和氣應則緯象
之忒旱虐之變可消而制馭之䇿可為殿下退就安榮
挹萬世無窮之福不知念此而玩信諛詞忘忽至計懷
萬萬必無可慮之疑豈不累睿哲先見之明乎今皇帝
康復已久仁宗祥練踰四十日億兆延頸以聴明詔事
若早定可髙視於今古議不時決且貽誚於當世殿下
[026-9a]
顧利害何如哉况事不出于遺制非殿下之本意竊為
殿下惜之臣恐縉紳之士章疏交上言涉譏詆而後圗
之美名大業虧缺已多實不如先事之善也殿下勿謂
臣言輕所陳者肺腑之素藴勿謂臣職卑所持者人臣
之公論惟殿下取臣兩章極精而慮之則臣之言不為
謗讟而可以取信矣此疏不敢露于人謹於外題狀奏
以聞治平元年五月十日上時為殿中侍御史戊申皇/太后乃出手書付中書還政是日遂不復䖏分軍
國/事
[026-9b]
    上慈聖皇后乞歸符寳  吕 誨
臣伏覩殿下近降手書以皇帝既安堅罷同政聖子恭
孝遂成母志雖前世有還明辟之事亦未聞期月而成
翊輔之功迺形謙遜之㫖休聲茂實當垂光於萬世矣
然聞外議以符寳未歸於上前臣有以知非殿下之意
焉何則國政猶不欲其乆而復眷留符寳哉萬一所司
行遣之間稍有稽緩涉此議論甚非有益於聖躬亦恐
前降書㫖或未孚於中外則有累全徳始終之際不可
[026-10a]
不謹爾臣所以瀝懇而言萬死無避唯祈鑒照天下幸
治平元年五月/上時同知諫院
    上宣仁皇后論文德殿受冊 范純仁
臣近聞將来大皇太后冊禮並依明肅太后故事於文
徳殿受冊縁明肅太后當時禮官議定合於崇政殿受
冊仁宗皇帝特降詔書移於前殿盖是人主尊奉母儀
出於一時之詔非有司所定常行之禮今恐三省取㫖
之際不曽詳悉奏聞遂降敕命直依明肅故事更不用
[026-10b]
皇帝降詔便御文徳殿受冊不惟不顯皇帝尊奉之意
兼不稱太皇太后謙沖之徳縁自太皇太后同政以來
至仁盛徳髙掩前古所行典禮為萬世尊仰不必專稽
明肅伏望特自太皇太后聖㫖指揮更令禮官子細詳
定務合中制以副聖意
  貼黄易謙卦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一謙而四益
  隨之又曰謙尊而光尚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此皆
[026-11a]
  經典之法言在聖明正所當務臣不勝區區犬馬
  之誠乞賜采録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三省同奉/聖㫖將来太皇太后受冊依章獻
  明肅之事皇太后受冊依熈寧二年故事皇太妃/與皇太后同日受冊皇帝於殿上發冊令尚書禮
  部太常寺詳定儀注聞奏純/仁上此奏時同知樞宻院
    上宣仁皇后論文徳殿受冊 陸 佃
臣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自同聴㫁以来保䕶聖躬裁決
萬事敬天愛人動懷謙畏至公至明度越前古尚慮臣
下未能將明聖意一切檢用章獻明肅皇后故事弗加
[026-11b]
討論萬一典禮闕失或累盛徳故臣雖愚陋輒慕古人
事上篤於愛敬之意竊見天聖中翰林學士李維等嘗
上章獻明肅皇后御崇政殿受冊儀注復改御文徳殿
縁文徳在紫宸垂拱之外故至今公議猶以維等所定
儀注得禮之中惜其不果施行方當太皇太后陛下至
誠虚心每事求當乗此嘉㑹或䝉收採特詔有司改御
崇政殿受冊明内外之辨自我神母垂訓萬世不勝大
幸况於盛徳至仁有光無損臣職在禮官茍有所懷義
[026-12a]
當罄竭仰瀆聖慈臣無任惶懼隕越之至元祐二年二/月上時為禮
部侍/郎
    上宣仁皇后論文徳殿受冊 曽 肇
臣伏聞已降勅命將来太皇太后受冊依章獻明肅皇
后故事臣伏考故事皇帝於大安殿發冊今大/慶殿皇太后
於文徳殿受冊今来詔㫖遵用舊典臣子之誼復何所
言然臣伏見太皇太后自聽政以来止於延和殿垂簾
視事受契丹人使朝見亦止御崇政殿未嘗出就外朝
[026-12b]
豈非以聴決萬幾出於權宜垂簾視事盖非得已而外
朝者天子之正宁太皇太后崇執謙徳不欲臨御以為
天下後世法耶推此言之受冊外朝殆非太皇太后之
意特以故事當然爾竊詳故事天聖二年兩制定皇太
后受冊於崇政殿仁宗出自聖意特詔有司改文徳殿
此盖人主一時之制非臣下之所得議也今皇帝述仁
宗故事以極崇奉之禮孝敬之誠可謂至矣臣竊謂太
皇太后儻於此時特下明詔發揚皇帝孝敬之誠而固
[026-13a]
執謙徳屈從天聖二年兩制之議止於崇政殿受冊則
皇帝之孝愈顯太皇太后之徳愈尊天地神靈孰不歡
喜華夏蠻貊孰不推仰兩誼俱得顧不美歟伏惟太皇
太后聰明睿聖慈仁恭儉功徳之被天下堯舜禹湯不
能逺過非獨秦漢以来母后之所不及則雖日御外朝
未足為過而臣乃於一受冊之際猶以為言者誠見太
皇太后執心謙沖至公至正動容周旋必務中禮非如
漢唐母后私於其身必不以受冊外朝為巳之欲臣愚
[026-13b]
故願因此増廣盛徳使天下曉然知聖心所在垂之萬
世以為典則而後之言禮者必曰母后不踐外朝自太
皇太后始豈非希世之髙行哉臣伏見昨者太皇太后
志在愛人毅然獨㫁令即英宗神御殿後建祖宗神御
殿詔㫖深切聞者感動至於垂涕此自古明智之君未
必能為而太皇太后行之無毫髮吝則知今日退就便
殿受冊必非所難此臣所以敢言而不疑也夫一日出
踐外朝事至微也然臣竊有私憂過計者不得不極言
[026-14a]
之章獻太后非獨受冊文徳殿而已元日御㑹慶殿受
朝賀南郊禮成御㑹慶殿受賀長寧節御㑹慶殿百官
上夀其後又入太廟行恭謝之禮此皆天聖明道故事
竊恐有司以次行之不足以仰稱太皇太后為宗廟社
稷權宜聽政之心克已復禮謙恭抑損之盛徳臣之私
憂過計實在於此也太皇太后博覽古今詩書以来母
后得失盖無不知則於此舉必能自擇豈待臣言而後
思然臣待罪侍從以論思為職茍有所見不敢黙黙元/祐
[026-14b]
二年二月上時為中書舍人三月二日内批付三省將/来太皇太后受冊有司雖檢用章獻明肅皇后故事當
御文徳殿顧予涼薄豈敢上比章獻明肅皇后所有將/来受冊可只就崇政殿宜令三省叙太皇太后此意降
詔施行蘇軾撰詔曰祥禫既終典冊告具而有司用章/獻明肅皇后故事予當受冊于文徳殿雖皇帝孝愛之
意務極尊崇而朝廷損益之文各從宜稱矧予涼薄常/慕謙沖豈敢躬御治朝自同先后處之無過之地乃是
愛君之深所有将来受冊可只就崇政殿五日内降札/子所進詔本從常慕字以下二十六字㫖意稍涉今是
不免却有昔非之義可叙述太皇太后顧徳不及章獻/不敢必依章獻御文徳殿故事宜三省改此意度進入
六日中書改定詔本祥禫既終典冊告具而有司遵用/章獻明肅皇后故事予當受冊于文徳殿雖皇帝孝養
之徳務極尊崇而朝廷損益之文各從宜稱仰惟章獻/明肅皇后輔佐真廟擁佑仁皇茂業豐功宜見隆異顧
[026-15a]
予涼薄絶企徽音稽用舊儀實有慚徳所有/將来受冊可只就崇政殿七日降出行下
    上宣仁皇后論坤成節百官上夀
               曽 肇
     元祐二年元日尚書省送到禮部状勘㑹/将來太皇太后坤成節宰臣以下合行上
     夀之禮今来本司參詳准近降詔書太皇/太后御崇政殿行受冊之禮所有坤成節
     亦合於崇政殿上夀其臣寮上夀升殿賜/酒并文武百官拜表班次並乞比附天聖
     三年故事施行六月十八日三省樞密院/同奉聖㫖将来坤成節依天聖三年長寧
     節故事於崇政殿上夀仍令文武/百官諸軍將校隨班行上夀禮
[026-15b]
臣伏見太皇太后陛下昨者深自抑損特發德音不欲
臨御外朝退就崇政殿受冊詔書一下中外嗟歎忠義
之士至於感泣况臣待罪侍從嘗獻瞽言不謂偶合聖
心特加收採非惟陛下克已復禮之聖又以知陛下虚
心納諫之明士生此時不能竭忠盡智裨補萬一茍有
所見懐而不言則竊位欺天何所逃責此臣所以不避
冒黷之誅傾冩肝膽置于上前儻一言有補萬死無悔
臣竊聞近日有司建議坤成節於崇政殿上夀其升殿
[026-16a]
賜酒并文武百官拜表班次並比附天聖三年故事施
行臣伏考天聖三年故事宰臣樞宻三司使學士知制誥
待制節度使留後觀察使契丹使班于殿廷上夀如禮
賜酒三行百官詣内東門拜表稱賀至天聖九年始御
㑹慶殿百官上夀如乾元節之儀盖自天聖三年至八
年以前凡六年盡如三年之制亦足以見當時君臣守
禮畏義之心可謂至矣今者三省樞密院乃不全用天
聖三年故事及今日有司之議特降朝㫖令文武百官
[026-16b]
諸軍將校隨班行上夀禮此臣之所未諭也太皇太后
昨降詔書以謂不敢自同章獻太后出臨外朝故就崇
政殿受冊竊詳聖意務從抑損今乃令百官將校皆赴
崇政殿廷立班上夀則是天聖八年以前之所未有禮
更増於舊在陛下謙恭抑損之志前後本末似不相稱
臣愚以謂此殆非太皇太后之意特執政大臣失於不
思爾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躬前世母后不可及之盛德
有休息百姓覆育萬物之大功受四海九州歡心愛戴
[026-17a]
之備養其為尊榮亦巳極矣豈待百官將校旅列於庭
然後為貴哉臣愚故願特詔有司一用天聖三年長寜節
故事比附施行使天下之人知陛下謙恭抑損之志前
後如一本末相稱書之史冊垂法萬世豈不美哉書曰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惟陛下留意
無忽
  貼黄臣竊見崇政殿廷不至寛廣遇雨又須經繇
  延和殿前簷赴坐竊聞議者謂百官不赴則夏國
[026-17b]
  使人亦不得與上夀賜酒臣愚以謂天聖中非無
  夏國使人自可遵用故事若以其外夷逺来奉貢
  特許入與上夀賜酒出自恩㫖宜亦可為更自聖
  意裁酌禮部符准太皇太后已降指揮長寧節故/事内文武百官諸軍将校隨班行上夀禮
  縁係天聖九年章獻明肅皇后御㑹慶殿典故今/来豈敢比用所以将来坤成節崇政殿上夀可只
  依天聖八年以前章獻明肅皇后御崇政殿行上/夀禮典故施行七月十日三省同奉聖旨依今来
  所得指揮施行肇/時為中書舍人
    上宣仁皇后乞還政    梁 燾
[026-18a]
臣恭以皇帝陛下富於春秋早有天下仁聖孝愛之實
藹聞于外性資成定盛徳日新太皇太后陛下擁護聖
躬夙夜不倦保佑之功永福宗社臣民歡欣四海仰戴
今来選正中宫已得賢淑冬至大禮自當郊見天地天
意人事上下協應惟是政機之煩乆勞同聽歸㫁人主
不可過時此陛下今日甚盛之舉也退託深宫頥神内
景逺光前人垂法萬世豈不美歟願早賜處分以彰全
聖如以臣言為然伏望明出手詔付大臣施行天下幸
[026-18b]

  貼黄此事在陛下必乆已思慮固不在臣下之有
  言臣輒控至誠上干宸聴以廣聰明之益以決左
  右之惑唯願早出睿旨直以還政為指揮不須更
  問故事如臣下别有獻議伏望㫁然勿聴如有合
  用手詔文字望降宻㫖遣使到院諭臣即當進入
  元祐七年上時/為翰林學士
    上宣仁皇后乞還政係第/二狀  梁 燾
[026-19a]
臣昨在翰苑日甞宻具劄子披露肝膽冒聞聖聰陛下
聖明洞察不賜疎斥嘉其忠藎用之輔政臣仰體眷遇
益堅臣節重以身䝉寵榮而未行其言是以夙夜不遑
寧處期必補報不敢少懐不盡之意致陛下有後時之
悔陛下每有宣諭必以不喜管事為言常欲安靜此聖
意之本也臣未甞一日不思竊惟淵宸逺慮深識用臣
前言適其時矣伏望檢㑹前奏早賜詔音歸斷人主以
全大功臣不勝激切盡言之至元祐七年七月上/時為尚書右丞
[026-19b]
    上欽宗論宣仁誣謗未明瑶華位號未復
               楊 時
臣聞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竊惟宣仁聖烈皇后
誣謗鬱而未明瑶華無辜累經赦宥位號未復此二者
陛下家事也寃抑不申如天下何臣幸得備位諫省膠
口不言無以逭責謹列事之本末條具于左
  臣昔見元豐末年伏見神宗皇帝不豫哲宗㓜沖
  宣仁聖烈皇后有㫖令歧王嘉王非宣召不得入
[026-20a]
  内其周防之慮深矣是時王珪首建大議請立延
  安郡王為皇太子餘人無言者退批聖語在中書
  仍關實錄院衆官簽書本末詳具天地鬼神臨之
  在上質之在傍不可誣也至元祐中蔡確以罪去
  其黨始造為姦言以惑衆聽冀徼異日之福紹聖
  中章子厚蔡卞用事欲中傷舊臣報復私怨遂實
  其說上誣聖母而以大逆之名加王珪以定䇿之
  功歸蔡確謂已亦與有力焉其為此謀非私於蔡
[026-20b]
  確也其實自為因以中傷元祐之人耳天下銜寃
  積憤而不得發幾四十年伏遇陛下嗣守神器如
  大明之升無幽不燭而臣幸得備位諫省不得不
  為陛下言之也凡元祐政事著在甲令者皆以焚
  毁滅迹則當時所批聖語必無遺矣然紹聖中所
  修時政記具在秘書省國史案猶可考也此天實
  存之以遺陛下伏乞下秘書省取索元祐時政記
  一賜覽觀足以究見事實而後昭洗王珪為臣不
[026-21a]
  忠之名追奪蔡確冒受褒贈之典濫恩所被悉行
  追改以釋天下積年憤鬱之氣臣不勝幸願之至
  臣竊惟元祐皇后廢處瑶華皆緣内侍郝隨造成
  此禍中外寃之以為非辜無所赴愬上皇即位之
  初欽聖憲肅皇后垂簾聽政自瑶華召還禁中復
  其位號天下無不稱慶未幾欽聖上賓姦臣造為
  浮議旋即廢黜使其實有罪惡必不為欽聖所容
  議者或謂叔無立嫂之文尤為非理方欽聖垂簾
[026-21b]
  始復婦位於嫂叔何與焉臣願陛下斷自宸衷復
  其位號上以承欽聖矜恤無辜之意下以副中外
  輿議之公不勝幸甚靖康元年上時/為諫議大夫
 
 
 
 
 宋名臣奏議巻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