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024-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二十四
             宋 趙汝愚 編
  君道門
   風俗
    上仁宗論謹習        司馬光
臣以駑蹇之質再為諌官陛下寵祿之優責任之重夙夜震
恐不遑寧處思極竭愚忠以報塞萬一顧瑣瑣細務皆不足
[024-1b]
以煩瀆聖聽竊以國家治亂本於禮而風俗之善惡繫於習
赤子之啼無有五方其聲一也及其長則言語不通飲食不同
有至死莫能相為者無他焉所習異也至於古今亦然有服
古衣冠於今之世則駭於州里矣服今衣冠於古之世則僇
於有司矣衣冠烏有是非哉習與不習而已矣夫民朝夕見
之其心安焉以為天下之事正應如此一旦驅之使去此而就
彼則無不憂疑而莫肯從矣昔秦廢井田而民愁怨王莽復
井田而民亦愁怨趙武靈王變華俗效胡服而羣下不悦後
[024-2a]
魏孝文帝變胡效華俗而羣下亦不恱由此觀之世俗之
情安於所習駭所未見固其常也是故上行下效謂之
風薰蒸漸漬謂之化淪胥委靡謂之流衆心安定謂之
俗及其風化已失流俗巳成則雖有辨智不能諭也强
毅不能制也重賞不能勸也嚴刑不能止也自非聖人
得位而臨之積百年之功莫之能變也周易履之象曰
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故天子之令必行於諸侯諸侯
之令必行於卿大夫士卿大夫士之令必行於庶人使
[024-2b]
天下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運指莫不率従詩曰勉勉
我王綱紀四方此禮之本也昔三代之王皆習民以禮
故子孫數百年享天之祿及其衰也雖以晉楚齊秦之
強不敢暴蔑王室豈其力不足哉知天下之不已與也
於是乎翼戴王命以威懐諸侯而諸侯莫敢不従所以
然者猶有先王之遺風餘俗未絶於民故也其後日以
衰薄下凌上替晉平公之世魯子服囘如晉還謂季孫
意如曰晉之公室將遂卑矣六卿强而奢傲將因是以
[024-3a]
習習實為常能無卑乎其後趙魏韓氏卒分晉國習於
君臣之分不明故也降及漢氏雖不能若三代之盛王
然猶尊君卑臣敦尚名節以行義取士以儒術化民是
以王莽之亂民思劉氏而卒復之赤眉雖羣盜猶立宗
室以従民望王郎矯託名氏而燕趙響應董卓之亂袁
紹以誅卓為名而州郡雲合曹操挾獻帝以令諸侯而
天下莫能與之敵自魏晉以降人主始貴通才而賤守節
人臣始尚浮華而薄儒術以先王之禮為糟粕而不行
[024-3b]
以純固之士為鄙樸而不用於是風俗日壊入於偷薄
叛君不以為恥犯上不以為非惟利是従不顧名節至
於有唐之衰麾下之士有屠逐元帥者朝廷不能討因
而撫之拔於行伍授以旄鉞其始也取偷安一時而已
及其久也則衆庶習於聞見以為事理當然不為非禮
不為非義是以在上者惴惴焉畏其下在下者睽睽焉
伺其上平居則酒食金帛甘言屈體以相媚恱得間則
銛鋒利刃很心詭計以相屠膾成者為賢敗者為愚不
[024-4a]
復論尊卑之序是非之理陵夷至於五代天下蕩然莫
知禮義為何物矣是以世祚不永逺者十餘年近者四
五年敗亡相屬生民塗炭及大宋受命太祖太宗知天
下之禍生於無禮也於是神武聰明躬勤萬機征伐刑
賞斷於聖志然後人主之勢重而羣臣懾服矣於是剪削
藩鎮齊以法度擇文吏為之佐以奪其殺生之柄擥其
金榖之富選其麾下精銳之士聚諸京師以備宿衛制
其心腹落其爪牙使不得陸梁然後天子諸侯之分明而
[024-4b]
悖亂之原塞矣於是節度之權歸於州鎮員之權歸於縣
又分天下為十餘路各置轉運使以察州縣百吏之臧否
復漢部刺史之職使朝廷之令必行於轉運使轉運使之
令必行於州州之令必行於縣縣之令必行於吏民然後
上下之序正而紀綱立矣於是申明軍法使自押官以上
各有階級以相臨統小有違犯罪至殊死而後行伍之政
肅而士用命矣此皆禮之大節也故能四征不庭莫不
率服汛掃九州以陟禹之迹至于真宗重之以明徳繼
[024-5a]
二聖之志夙夜孜孜宣布善化銷鑠惡俗以至于今治
平百年頑民殄絶衆心咸安此乃曠世難成之業陛下
當戰戰慄慄守而勿失者也臣竊見陛下有中宗之嚴
恭文王之小心而小大之政多謙遜不決委之臣下誠
使所委之人常得忠賢則可矣萬一有姦邪在焉豈不
危甚矣哉古人所謂委任而責成功者擇人而授之職
業叢脞之務不身親之也至于爵祿廢置殺生予奪不
由巳出不可也洪範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臣之有作
[024-5b]
福作威害于而家凶于而國威福之柄一失於人而習
以為常則不可復收矣此明主之所謹也又頃以西鄙
用兵權置經略安撫使總一路之兵得以便宜従事及
西事已平因而不廢其河東一路總二十二軍州向時
節度使之權不能及矣唐始置沿邊八節度亦如是而
已以其權任太重故後世有跋扈之臣洛誥曰毋若火
始燄燄厥攸灼叙弗其絶言謹其微也又將相大臣典
諸州者多貴倨自恃轉運使欲振舉職業往往故違戾
[024-6a]
而不肯従夫將相大臣在朝廷之時則與轉運使名位
固相逺矣及在外為知州則轉運使統諸州職也烏得
以一身之貴庇一州之事轉運使不得問哉漢刺史以
六百石吏督察二千石豈以名位之貴賤哉又自景祐
以來國家怠於乆安樂因循而務省事執事之臣頗行
姑息之政於是胥吏驩譁而斥逐御史中丞輦官悖慢
而廢退宰相衛士凶逆而獄不窮姦澤加於舊軍人罵
三司使而法吏以為非犯階級疑於用法朝廷雖特誅
[024-6b]
其人而已停之卒復收養之其餘有一夫流言道路而
為之變令推恩者多矣凡此數者殆非所以習民於上
下之分也夫朝廷者四方之表儀也朝廷之政如是則
四方必有甚者矣於是元帥畏偏裨偏裨畏將校將校
畏士卒姦邪怯懦之臣至有簡省教閱使之驕惰保庇
羸老使之繁冗屈撓正法使之縦恣詆訾粟帛使之憤
惋甘言諂笑靡所不至於是士卒翕然譽之而歸怨於
上矣彼既為之則此效之下既言之則上従之前既行
[024-7a]
之則後襲之茍彼為而此不效下言而上不從前行而
後不襲則怨怒聚於其身而禍亂生矣長此不已日滋
月益民之耳目習而安之此有以異唐之季世乎後魏
孝明帝時征西將軍張彛子仲瑀上封事欲抑損武人
不預清品羽林虎賁千餘人焚彞第殺彛父子官為收
捕凶強者八人斬之其餘大赦以安之懐朔鎮人髙歡
時奉使至洛陽見之歸而散家財以結客曰朝政如此
事可知矣於是始有飛揚之志由是觀之紀綱不立則
[024-7b]
姦雄生心矣夫祖宗苦身焦思以變衰唐之俗而陛下髙
拱熟視以成後魏之風此臣之所以為陛下痛惜也臣
愚以為陛下當奮剛健之志宣神明之徳凡羣臣奏事
皆察其邪正辨其臧否熟問深思求合於道然後賞罰
黜陟斷而行之則天下孰不曠然恱喜詩曰君子如怒
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巳蓋言無所臧否之為患
大也經略安撫使有征討之事則置之無事則當廢之
儻未能變則軍事迫急不暇奏知者使專之可也其餘
[024-8a]
民事皆委之州縣一斷於法或法重情輕情重法輕可殺
可徒可宥可赦並聽本州申奏決之朝廷何必出於經略
安撫使哉轉運使規畫號令行下諸州而諸州違戾不從
者朝廷當辨其曲直若事理實可施行而州將恃貴勢故
違之者當罪州將勿罪轉運使將校士卒之於州縣及
所統之官或公卿大臣有悖慢無禮者明著階級之法
使斷者不疑將帥之官有廢法違道以取說於下歸怨
於上者當随其輕重誅竄廢黜公正無私御衆嚴整者
[024-8b]
當量其才能擢用褒賞如是則上之人難動而下用命
矣上之人難動而下用命此所以尊朝廷也上下已明
綱紀已定然後修儒術隆教化進篤厚退浮華使禮義
興行風俗純美則國家保萬世無疆之休猶倚南山而
坐平原也嘉祐七年六月上時以/天章閣待制知諌院
    上神宗論以質厚徳禮示人回天下之俗
                彭汝礪
臣聞天下之事其出無窮而相尋於無所終始者疑若
[024-9a]
甚勞而古之人君乃至於無為能得其本而已以四方
爲逺故所正者惟京師以一國為大故所正者惟其家
以萬民為衆故所正者惟百官又以國家百官之富為
不可勝治也故所正者惟其身而已所守者約而所施
者博此古之要道也陛下有仁孝之行恭儉之德至誠
惻怛之心至於此不難也而臣自京師觀之淫麗之文
勝淳厚之樸䘮誕謾之風長正信之俗微非所以示逺
方也自宫邸觀之公侯放於奢淫而不禁婦妾習於侈
[024-9b]
靡而不嚴非所以示國人也自官府觀之相尚以取譽
相引以趨勢相傾以就利為上者殘其下為屬者恃其
長非所以示萬民也陛下欲為漢唐則固軼於漢唐矣
欲至三代而於此未正焉臣以為未也蓋古之人修身
以正天下而其俗既成之後雖抱衾之賤妾知自克以
義而非止於闗雎之后妃也雖衰世之公子篤於信厚
而非止於麟趾之盛時也雖江漢之匹夫皆知無思犯
禮而非止於京邑之近也雖牛羊之賤吏皆知有所不
[024-10a]
忍傷而非獨公卿大夫之賢也以古準今何其寥寥也
敝亦必有在矣陛下誠反而思之其躬行之未篤歟其
昔者奢侈之敝因循而未革歟亦教之未至而制之不
嚴歟所求於士者止以語言而不以徳歟所取於臣下
者急於功利歟不然何風俗之難回也陛下有聖人之
才有崇髙富貴之資嚬呻俛仰再撫四海之外無為而
巳為之無不可至也臣觀四方之人其語言態度短長
巧拙必問京師如何不同則以為鄙焉凢京師之物其
[024-10b]
衣服器用淺深濶狹必問宫中如何不同則以為野焉
以此知能以質厚示之則無不従而質厚也異時皇族
未嘗知經術也及陛下以經術造之而莫不欲知經術
異時士人未嘗知法律也及陛下以法令進之而莫不
欲言法令以此知能以徳禮示之則無不従而為徳禮
也夫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所謂質厚徳禮皆其所固有
者也因性之所固有而順導之蓋無難焉在陛下加之
意而巳君子之徳風小人之徳草草上之風必偃此無
[024-11a]
足疑也小臣以䟽逺妄及陛下之家事以卑職妄及百
官之嗜好以聖徳之廣淵而道尋常之務以聖學之日
新而言已塵之迹雖臣亦自知其疎濶也考之於古竊
以為庶幾焉惟陛下念之熈寧九年十月上時/為監察御史裏行
    上哲宗論帝王之治必先正風俗
               蘇 轍
臣伏見皇帝陛下以至孝純仁承統踐祚太皇太后陛
下以聰明睿智親攬庶政二聖協徳以幸天下曾未朞
[024-11b]
嵗而敝事稍去寛政復行元元之民免於流離之患蒙
更生之福海内釋然無意外之憂不勝幸甚伏惟陛下
㳟勤祇畏發於天性猶復選於羣臣増廣諌員求直言
以自助天下之士風聞相慶臣實何人得於今日備位
於此然臣聞帝王之治必先正風俗風俗既正中人以
下皆自勉以為善風俗一敗中人以上皆自棄而為惡
中人自勉於善則人主耳目衆多易與為治中人自棄
於惡則臣下朋黨蕃殖易以為非蓋邪正盛衰之源未
[024-12a]
有不始於此者也昔真宗皇帝臨馭羣下奬用正人一
時賢雋争自託於明主孫奭戚綸田錫王禹偁之徒既
以諌顯名則忠良之士相繼而起其後耄期厭事丁謂
乘間將竊國命而風俗已成朝多正士謂雖懐姦慝而
無與同惡謀未及發旋即流放仁宗皇帝仁厚淵嘿不
自可否是非之論一付臺諌孔道輔范仲淹歐陽修余
靖之流以言事相髙此風既行士恥以鉗口失職當時
執政大臣豈皆盡賢然畏忌人言不敢妄作一有不善
[024-12b]
言者即至隨輒屏去故雖人主寛厚而朝廷之間無大
過失及先帝嗣位執政大臣變易祖宗法度下至小民
皆知其非而卿士大夫従風而靡則風俗之變於此見
矣是時惟有吕誨范鎮等明言其失二人既已得罪臺
諌有一言及之者皆紛然逐去由是風俗大敗無一人
復正言者天祐皇室啓迪聖徳臨政未幾而以言路為
急天下竦然思見祖宗遺俗然臣自至闕廷聞臺諌封
事一切留中不出既不施行又無黜責臣不勝憂疑夫
[024-13a]
朝廷所以待臺諌者不過二事言當則行不當則黜其
所上封事除事干機宻人主所當獨聞須至留中外並
須降出行遣上所以正朝廷之紀綱使無廢職業下所
以全人臣之名節使無負公議若當而不行不當而不
黜則上下茍且㢘恥道廢風俗衰陋國將従之臣願陛
下永惟邪正盛衰之漸始於臺諌修其官則聽其言言
有不當隨事行遣大者可黜小者可罷使風俗一定忠
言日至陛下垂拱於上羣臣肅雍於下則太平之治可
[024-13b]
立而待也惟陛下留神省察天下幸甚元豐八年十月/上時初除為左
司/諌
    上徽宗論士風之壊    游 酢
臣聞天下之患莫大於士大夫無恥士大夫至於無恥
則見利而已不復知有義如入市而攫金不復見有人
也始則衆笑之少則人惑之乆則天下相與而效之莫
之以為非也士風之壊一至於此則錐刀之末將盡争
之雖殺人而謀其身可為也迷國以成其私可為也草
[024-14a]
竊姦宄奪攘矯䖍何所不至而人君尚何所賴乎古人
有言禮義㢘恥謂之四維四維不張國非其有也今欲
使士大夫人人自好而相髙以名節則莫若朝廷之上
唱清議於天下士有頑頓無恥一不容於清議者將不
得齒於縉紳親戚以為羞鄉黨以為辱夫然故士之有
志於義者寧飢餓不能出門户而不敢䘮節寧厄窮終
身不得聞達而不敢敗名㢘恥之俗成而忠義之風起
矣人主何求而不得哉惟陛下留意元符三年上時/為監察御史
[024-14b]
    上徽宗論士氣不振節義不立
               張叔夜
臣竊以天下官吏非不衆廩祿非不厚所宜奉承命令
究心政術砥礪名節以副陛下惠養元元修明法度之
意而乃務於茍簡趣辦目前以恤民隠者為迂儒以親
庶務者為俗吏見利茍進而人不以為非忘公自營而
心不以為媿懐祿養交慢令曠職士氣不振節義不立
衆志相扇懼成風俗雖然未可以此期天下之士亦幸
[024-15a]
陛下留神采聽或下詔丁寧以訓飭之或因事奨進以
激勸之則士風可革不詳年月時為中書舎/人給事中遷禮部侍郎
    上欽宗論風俗由大臣倡導 余應求
臣聞大公至正之道不行於時乆矣人懐私意士失常
心㢘恥道䘮名節不立諂諛相夸詐誕成風以全身保
位為賢以竭忠盡節為愚以奔競進取為能以恬退自
守為拙以刻剥辦事為有才以重厚長者為無用廢直
道而徇私情背公家而任已恩財賄交通於權門侈靡
[024-15b]
濫溢於私室憎㢘潔為矯詐惡正直為介僻敢言者謂
之狂妄正論者謂之迂濶奮不顧身者衆必沮之賢有
才者則妬忌之背君忘國不啻路人卑賤之態甚於狗
彘禮教陵夷風俗大壊日益滋甚莫可禁止原其所以
致此者實用事大臣非其人無以倡導之故也夫大臣
者百僚之表萬民之視效也大臣欺君而罔上故小臣
誕謾以求合大臣持祿以固寵故小臣僥倖以求進大
臣貪冒而不法故小臣並縁而為姦大臣聲色以自娛
[024-16a]
故小臣奢縦以相髙夫公卿士大夫所為若爾欲望士
行之正直風俗之純厚豈不難哉作而興之理若有待
陛下以甚盛之徳照臨百官進用忠良退斥浮偽開公
正之路杜邪枉之門抑僥倖之求受讜直之言節儉以
化天下憂勤以帥羣辟破朋黨以消小人用忠厚以進
君子勿昵於嬖幸勿徇於私謁勿間於讒諂大公至正
之道復見於今日矣昔者文王節儉正直在位化之羔
羊之詩是也今縉紳之徒下至民庶莫不化陛下節儉
[024-16b]
之徳矣至於在位皆正直臣猶以為未也蓋朝廷之上
名器未謹號令未孚好惡未明賞罰未當因縁僥倖者
未盡斥姦贓狼籍者未盡誅冒恩濫賞者未盡裁抑諂
諛頗僻者尚或隂肆其謀躁進茍合者尚或得請其私
背公死黨之習未除附下罔上之風猶在此而不革何
以為治願下明詔申嚴訓飭一有不悛重寘于理庶幾
士風丕變民俗歸厚以副陛下惟新之政靖康元年上/時為監察御
史/
[024-17a]
    上欽宗乞革欺罔之風   范宗尹
臣竊謂方今天下之事可革者甚衆而欺罔之風革之
尤不可緩夫鹿之與馬相去逺矣然髙謂鹿為馬而二
世惑焉者蓋以天下而欺一人故也以天下而欺一人
其禍可勝言哉臣觀國家自崇寧以來上自宰輔大臣
下至州縣賤吏莫不以欺罔相髙是以財用匱竭生靈
愁痛災異數見盜賊羣起而道君不知也前日之禍職
此之由今陛下纘紹之初國步艱難之際正當明四目
[024-17b]
達四聰之時而臣下尚有肆為欺罔者使此風復熾則
天下之禍將有甚於前日者矣願明詔臺諌自陛下即
位以來中外之臣有曽為欺罔者事無巨細已敗未敗
悉仰檢舉彈奏以聞然後聲其罪於天下而重加誅責
使天下曉然知欺罔不可復為則陛下深仁厚澤得以
究矣靖康元年上時/為監察御史
 
 宋名臣奏議巻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