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008-1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巻八
            宋 趙汝愚 編
  君道門
   政體
    上太宗乞體貌大臣簡略細務
                張觀
臣憑藉光寵備位風憲毎遇百官起居日分立于庭司
[008-1b]
察不如儀者舉奏之因見陛下天慈優容多與近臣論
政徳音往復頗亦煩勞至于有司職官承意將順簿書
叢脞咸以上聞豈徒褻瀆至尊實以輕紊國體况帝王
之道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列於緗素垂為軌
範不可不謹也若夫方今之急者匈奴未滅邊鄙猶聳
陰陽未序倉廩猶虚淳朴未還奢風尚熾縣道未治逋
逃尚多刑法未措禁令猶密墜典未復封祀猶闕凡此
數者朝廷之急務也誠願陛下聽斷之暇宴息之餘體
[008-2a]
貌大臣與之商榷使沃心造膝極意論思則治體化源
何所不至臣又甞讀唐史見貞觀初始置崇文館命學
士耆儒更直互進聽朝之隙則引入内殿講論文義商
確時政或日旰忘倦或宵分始罷書諸信史垂為不朽
况陛下左右前後皆端士偉人幸望端拱凝旒回視反
聽釋尋常之務養浩然之氣深詔近位闡揚真風上為
祖宗播無疆之休下為子孫建不拔之業自然成康文
景不獨專美於昔時堯舜禹湯自可追蹤於今日與夫
[008-2b]
較量金穀剖析毫釐以有限之光陰役無涯之細務者
安可同年而語哉淳化二年正月上/時為監察御史
    上仁宗論治必有為而後無為
                文彦博
臣頃因奏事親聞徳音謂古稱無為而治者必當先有
為而致無為臣雖即時仰對曰虞舜垂衣而治者亦皆
先有為而致無為誠如聖意臣退而伏思曰陛下有堯
舜求治之心而臣愚無臯夔致君之術夙夕悚懼啟處
[008-3a]
不遑又以奏對之際蹇訥未周謹尋前典所述虞舜之
徳著於簡牘仰塵鑒觀庶㡬愚忠上裨聖政仲尼曰無
為而治者其舜也歟夫何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先儒
之解以為任官得其人故無為而治考於虞書則舜之
始也流共工於幽州以其心很貌恭足以惑世也放驩
兠於崇山以其掩義隱賊黨於共工也竄三苖於三危
以其貪冒食貨崇侈不才也殛鯀于羽山以其頑囂傲
狠治水無功也四罪而天下咸服兹所謂去邪不疑而
[008-3b]
罰當其罪也於是詢四岳以謀政治闢四門以求衆賢
明四目達四聦以廣視聽於天下命禹作司空以平水
土棄為后稷以播百榖契作司徒以敷五教臯陶作士
以典五刑垂作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以典三禮
夔典樂以教胄子龍作納言出納朕命惟允既命以官
因戒敕之曰各恭其職乃能立天下之功然後三載考
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咸熙兹所謂任賢勿貳而官得
其人也夫明四目達四聦去四凶命庶官其勤至矣得
[008-4a]
不謂之先有為乎及夫庶績熈天下服垂衣裳正南面
而已得不謂之後無為乎臣究觀前史之載舜之至徳
也有大功二十舉十六相去四凶也十六相謂八元八
凱稷契臯夔之倫去四凶則朝廷無姦邪之黨舉十六
相則左右皆賢哲之輔如是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
故後世聖帝明王莫不勞於求賢而逸於致治勞於求
賢則先有為也逸於致治則後無為也恭以陛下紹祖
宗之丕基行堯舜之至化黜邪逺佞去四凶之志也求
[008-4b]
賢審官舉十六相之意也然而一日萬務尚勞宵旰兹
乃臣愚不稱職之効也臣以為方今之務正在謹守祖
宗之成法使爵賞刑罰不失其當矣爵賞當則姦邪無
功者不敢僥倖而希進刑罰當則貴近有罪者不敢請
求而茍免紀綱正而朝廷尊號令行而天下服如此則
陛下髙拱穆清之中無為無事而與堯舜比隆下視三
代之盛矣皇祐元年上/時為集賢相
    上仁宗論不宜下行有司事 范 鎮
[008-5a]
臣伏見三司開封府居常以明有條貫事作情理輕重
上殿進呈及進入取旨又諸司事有叢脞微細者並皆
奏聞乃是陛下以天子之尊下行三司使及開封知府
與諸司事皆有司不能任責以至上煩聖慮非惟上煩
聖慮又失為政之要而虧損國體伏乞旨揮今後三司
開封府公事内有情理輕者聽便宜行遣諸司事内有
無條貫須至申明者許申都堂委大臣參詳處分所貴
責歸有司不至煩瀆聖慮而盡為政之體要嘉祐元年/正月上時
[008-5b]
知諫/院
    上英宗論政要在擇人賞善罰惡
               司馬光
臣聞舜與臯陶賡歌相戒以明良為美以叢脞為非蓋
以王者奄有四海君臨億兆若事無巨細皆以身親之
則所得至寡所失至多矣古語有之曰察目睫者不能
見百步察百步者亦不能見目睫非不欲兼之勢不可
也是以明王緫其大體執其樞要精選賢能任以百職
[008-6a]
有功者賞有罪者誅故處躬不勞而収功甚大用此道
也臣伏見陛下自親政以來厲精求治孳孳不倦未明
求衣日昃不食雖大禹之勤勞文王之懿恭無以過此
然而政有本末事有細大舉其綱則萬目張挈其領則
衆毛理臣願陛下先其本後其末急其大緩其細擇人
而任之此政之本也賞善而罰惡此事之大也陛下當
先察羣臣之邪正與其材能之所堪然後思天下有某
事不治者當使某人治之其公忠勤恪功効顯著者勸
[008-6b]
之以厚賞姦回惰慢無功敗事者威之以嚴刑如是則
萬事無不舉兆民無不安陛下可以髙拱無為而名配
堯舜矣至於簿書之煩碎文法之微密錢穀之岀納體
例之有無此乃羣臣百吏之所守非陛下所當留意也
陛下若捨彼而取此則臣恐徒有大禹之勤勞而不獲
其功文王之懿恭而不見其治也臣之獻替為職遇陛
下勤政之初虚心求諫此乃千載一時不敢以細末之
事煩汙聦明伏望陛下深思此道乃自古及今致治之
[008-7a]
大本勿以為迂闊陳熟之言而忽之則天下幸甚治平/元年
七月上時以天章/閣待制知諫院
    上仁宗論人君之職不當詳察細務
                司馬光
臣聞臯陶賛於舜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蓋
言人君明則百官得其人百官得其人則衆事無不美
也又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隳哉蓋言人君細
碎無大畧則羣臣不盡力羣臣不盡力則萬事皆廢壊
[008-7b]
也此二者治亂之至要也荀子曰明主好要闇主好詳
明主好要則百事詳闇主好詳則百事荒故為人君者
自有職事固不當詳察細務也然則人君之職謂何臣
愚以為量材而授官一也度功而加賞二也審罪而行罰
三也材有長短故官有能否功有髙下故賞有厚薄罪
有小大故罰有輕重此三者人君所當用心其餘皆不
足言也臣伏見國家舊制百官細事如三司鞭一胥史
開封府補一廂鎮之𩔖往往皆奏聞崇政殿所引公事
[008-8a]
有軍人武藝國馬芻秣之𩔖皆一一躬親閲視此蓋國
初艱難權時之制施於今日頗傷煩碎陛下龍興撫運
聖政惟新臣愚以為宜令中書樞密院檢詳中外百司
自來公事須申奏取㫖及後殿所引公事其間不繫大
體非人君所宜身親者悉從簡省委之有司陛下養性
安身以專念人君之三職足以法天地之易簡致虞舜
之無為誠天下幸甚治平四年上時/為御史中丞
    上神宗論所急者近効所勤者小數
[008-8b]
                孫 覺
臣近陳愚欵願陛下時御便殿召大臣或從官各以其
𩔖數人偕進侍坐以講求治道因定國是興太平之功
臣竊計陛下日力且不足矣何則陛下御前殿復御後
殿退則覽中外章奏而可否之往往至於暮夜大禹勤
儉文王日昃不遑暇食亦何以過此臣愚竊以謂此所
急者近効所勤者小數而於逺圖或有所遺大道或有
所蔽也上下因循其弊之積乃至於此臣聞祖宗之時
[008-9a]
躬於便殿臨試士伍短長之技角馬足之疾徐觀器械
之精苦事岀於權宜且一時之制也今天下承平百年
紀綱法度有所未備顧但守祖宗一切之法而不知變
則何以異於膠柱鼔瑟刻舟求劍哉臣以為若軍頭引
見殿前司公事日至於便殿者可悉付之殿前司而責
其課中外章奏有不足以煩聖覽者可令執政一人從
官二人取奏目閲視凡可以付有司使之任責者不必
悉奏也蓋古者致治必皆品式章程全具周密事出於
[008-9b]
有司非人主所宜親者一切付之而已以歲月考其成
而加誅賞焉今有司無式可守故雖至細至易有司所
宜任者亦須聖旨而後行尊者反任其煩卑者反任其
簡紀綱倒錯未有甚於此者也臣願陛下詔有司約取
唐式著本朝式一編付之有司永永遵用有不如式者
以法從事如此陛下日力有餘矣及其閒暇以與大臣
從官講求治道按夫先後本末而行之則至治不難成
衆務不難舉矣熙寜元年五月上時/為右正言供諫職
[008-10a]
    上神宗論親決庶政    范純仁
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孜孜求治親決庶政日煩聖謨
萬乗増宵旰之勤羣下負尸素之責君勞臣逸顛倒衣
裳異天徳不言而成虧聖人無為之治又况人主詔令
當務簡而必行萬㡬之多寕免一失先有司則不容差
謬當職者得以糾繩出上意則事關綸言為臣者難於
輕議行之寖久益少損多蓋夫尊者當領其要卑者當
任其詳尊卑之殊其職亦異盡心謹職督察細事者有
[008-10b]
司之職也經國阜民選賢任官者宰相之職也容載如
天地廣大如江河巍巍蕩蕩無得而名者王者之徳也
以卑僭尊則不恭而失職以上逼下則太察而勞神故
易稱黃帝堯舜曰垂衣裳而天下治又孔子稱堯舜曰
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詩稱文王曰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是皆簡易博大無思無為之明効也惟聖心稽而行之
易若反掌伏望陛下察虞舜叢脞之戒思老氏清浄之
言潛晦聦明頥養聖慮擇宰司而委以萬務謹庶長而
[008-11a]
責其成功廣聽納以導羣情察邇言而安庶政大臣無
不以之怨多士懐得職之喜愚智効力上下盡心自然
端拱垂衣太平可致熙寜二年上/時知諌院
    上神宗論體要     司馬光
臣准御史臺牒伏奉四月二十日詔勅傳曰近臣盡規
以其榮恥休戚與上同也今在此位者視朕過失與朝
廷政事之闕黙而不言乃或私議竊歎若以為其責不
在已夫豈皆習見成俗以為當然其亦有含章懐寶待
[008-11b]
唱而發者今百度隳弛風俗偷惰薄惡烖異譴告不一
此誠忠賢助朕憂惕以剏制改法救弊除患之時宜令
侍從官自今視朕過失與朝廷政事之闕無有巨細各
具章奏極言無隱噫言善而不用朕有厥咎導之而弗
言爾為不恭朕將用此考察在位所以事君之實明黜
陟焉臣以駑下之材自仁宗皇帝時䝉擢在侍從服事
三朝恩隆徳厚殞身䘮元不足為報雖訪問所不及猶
将披肝瀝膽以效其區區之忠况聖意采納之勤督責
[008-12a]
之嚴諄諄如此臣敢營私避怨匿情愛已不為陛下别
白當今之切務庶㡬少補萬分之一邪臣聞為政有體
治事有要自古聖帝明王垂拱無為而天下大治者凡
用此道也何謂為政有體君為元首臣為股肱上下相
維内外相制若網之有綱絲之有紀故詩云勉勉我王
綱紀四方又云豈弟君子四方之綱古之王者設三公
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綱紀其内設方伯州
牧卒正連帥屬長以綱紀其外尊卑有叙若身之使臂
[008-12b]
臂之使指莫不率從此為政之體也何謂治事有要夫
人智有分而力有涯以一人之智力兼天下之衆務欲
物物而知之日亦不給矣是故尊者治衆卑者治寡治
衆者事不得不約治寡者事不得不詳約則舉其大詳
則盡其細此自然之勢也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庶事康哉言君明則能擇臣臣良則能治事也又曰元
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言君親細務則臣不盡
力而事廢壊也立政曰文王㒺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
[008-13a]
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庶獄庶慎文王㒺敢知于兹
言文王擇有司而任之其餘皆不足知也康誥曰庸庸
祗祗威威顯民言文王用其可用祗其可祗刑其可刑
専明此道以示民也是故王者之職在於量材任人賞
功罰罪而已茍能謹擇公卿牧伯而屬任之則其餘不
待擇而精矣謹察公卿牧伯之賢愚善惡而進退誅賞
之則其餘不待進退誅賞而治矣然則王者所擇之人
不為多所察之事不為煩此治事之要也臣竊見陛下
[008-13b]
日出視朝繼以經席将及日中乃還宫禁入宫之後竊
聞亦不自閑省閲天下奏事羣臣章疏逮至昏夜又御
燈火研味經史博觀羣書雖中宗髙宗之不敢荒寧文王
之日昃不食臣以為不能及也然自踐祚以來孜孜求
治於今三年而功業未著者殆未得其體要故也祖宗
創業垂統為後世法内則設中書樞密院御史臺三司
審官審刑等在京諸司外則設轉運使知州知縣等衆
官以相統御上下有叙此所謂綱紀者也今陛下好使
[008-14a]
大臣奪小臣之事小臣侵大臣之職是以大臣解體不
肯竭忠小臣諉上不肯盡力此百官所以弛廢而萬事
所以隳頽者也而陛下方用為致治之本此臣之所大
惑也臣微賤不得盡知朝廷之事且以耳目所接近日
數事臣所知者言之其餘陛下可以𩔖求也昔漢文帝
問陳平天下一歲決獄及錢穀岀入㡬何平曰陛下即
問决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内史必也使卿大夫各
得任其職此乃宰相事也若平者可謂能知治體矣今
[008-14b]
之兩府皆古宰相之任也中書主文樞密主武若乃百
官之長非其人刑賞大政失其宜此兩府之責也至於
錢穀之不充條例之不當此三司之事也陛下茍能精
選曉知錢穀憂公忘私之人以為三司使副判官諸路
轉運使各使久於其任以盡其能有功則進無功則退
名不能亂實偽不能掩真安民勿擾使之自富處之有
道用之有節何患財利之不豐哉今乃使兩府大臣悉
取三司條例别置一局聚文士數人與之謀議改更制
[008-15a]
置三司皆不與聞臣恐所改更者未必勝於其舊而徒
紛亂祖宗成法考古則不合適今則非宜吏縁為奸農
商失業數年之後府庫耗竭於上百姓怨困於下衆心
離駭将不復振矣且兩府於天下之事無所不緫若百
官之職皆使兩府治之則在上者不勝其勞而在下者
為無所用矣又監牧使主養馬四園苑主課利今乃使
監牧使不屬羣牧司四園苑不屬三司提舉司則在下
者各得專權自恣而在上者為無所用矣陛下方欲納
[008-15b]
天下於大治而使百官在上者不委其下在下者不禀
其上能為治乎若此之𩔖臣竊恐似未得其體也凡天
下之事在一縣者當委之知縣在一州者當委之知州
在一路者當委之轉運使在邊鄙者當委之將帥然後
事乃可集何則久在其位識其人情知其物宜賞罰之
權足以休戚所部之人使之信服故也今朝廷毎有一
事不委之将帥監司守宰使之自為方畧責以成効而
施其刑賞常好别遣使者銜命奔走旁午於道所至徒
[008-16a]
有煩擾之弊而於事未必有益不若勿遣之為愈也夫
事之利害吏之能否皆非使者所能素知不免臨時詢
采於人所詢者或遇公明忠信之人猶僅能得其一二
或遇私闇姦險之人則是非為之倒置矣此二者交集
於前而使者不能猝辨也是以往往害事而少能為益
非将帥監司守宰皆賢而使者皆愚也累歲之講求與
一朝之議論積久之采察與目前之毁譽精粗詳畧其
勢不同故也其有居官累歲而不知利害臨人積久而
[008-16b]
不知能否或雖知利害而不能變更雖知能否而不能
黜陟此乃愚昧私曲之人朝廷當察而去之更擇賢者
以代其位不當數遣使者擾亂其間使不得行其職業
也又庸人之情茍䇿非已出則媢嫉沮壊惟恐其成官
吏若是者十常五六借使使者所規畫曲盡其宜在彼
之日其當職之人已怏怏不悦不肯同心以助其謀協
力以成其事曰朝廷自遣專使治之我何敢與知及返
命之日彼必敗之於後曰使者既謀而授我我今竭力
[008-17a]
而成之功悉歸於首謀之人我何有哉此所以謂不若
毋遣使者而屬任當職之人為愈也夫使者所以通逺
邇之情固不可無然今之轉運使即古使者之任茍得
人而委之賢於暫遣使者逺矣若監司自為姦慝貪縱
或有所隱蔽欺㒺或為部内之人所訟或所謀畫之事
未得其宜朝廷欲察其罪惡審其虚實判其曲直決其
是非然後别遣使者按之若按得其實監司有罪則當
刑不才則當廢豈有但已者也今每有一事朝廷輒自
[008-17b]
京師遣使者往治之是在外之官皆無所用也使者既
代之治事而當職之人亦無所刑無所廢是只使之拱
手旁觀偷安竊禄者矣若此之𩔖臣竊恐似未得其體
也今朝廷之士左右之臣皆曰陛下聦明剛㫁威福在
已太平之功可指日而致臣愚竊獨以為未也臣聞古
之聖帝明王聞人之言則能識其是非故謂之聦觀人
之行則能察其邪正故謂之明是非既辨邪正既分姦
不能惑佞不能移故謂之剛取是而捨非誅邪而用正
[008-18a]
確然無所疑故謂之斷誅一不善而天下不善者皆懼
故謂之威賞一有功而天下有功者皆喜故謂之福今
陛下聦眀剛斷則誠體之矣欲𢎞威福之柄則誠有其
志矣然於所以為之之道尚或有所未盡故臣以為太
平之功未可期也夫帝王之道當務其逺者大者而略
其近者小者國之大事當與公卿議之而不當使小臣
參之四方之事當委牧伯察之而不當使左右覘之儻
公卿牧伯尚不能擇賢者而任之小臣左右獨能得賢
[008-18b]
者而使之乎若茍為不賢則險詖私謁無不為已今陛
下好於禁中出手詔指揮外事非公卿所薦舉牧伯所
糾劾或非次遷官或無故廢罷外人疑駭不知所從此
豈非朝廷之士左右之臣所謂聦明剛斷威福在已者
邪陛下聞其言而信之臣竊以為過矣夫公卿所薦舉
牧伯所糾劾或謂之賢者而不賢謂之有罪而無罪皆
有迹可見責有所歸故不敢大為欺㒺若姦臣密白陛
下令陛下自為聖意以行之則威福集於私門怨謗歸
[008-19a]
於陛下矣安得謂之威福在陛下邪且陛下向時中詔
所指揮者率非小事至於兩禁美官邊藩将帥省府職
任諸路監司此皆衆人之所希求治亂之所繫屬當除
授之際竊恐未必一一出聖志也若乃姦邪貪猥之人
陛下所明知而黜去者或更改官而升資或不久復進
用然則威福之柄果不在陛下而陛下偶未之思也以
此觀之面譽陛下聦明剛斷威福在已太平可立致者
非愚則䛕不可不察也陛下必欲威福在已曷若謹擇
[008-19b]
公卿大臣明正忠信者留之愚昧阿私者去之在位者
既皆得其人矣然後凡舉一事則與之公議於朝使各
言其志陛下清心平慮擇其是者而行之非者不得復
奪也凡除一官亦與之公議於朝使各舉所知陛下清
心平慮擇其賢者而用之不肖者不能復争也如此則
謀者舉者雖在公卿大臣而行之用之皆在陛下安得
謂之威福不在已邪陛下此之不為而顧彼之久行臣
竊恐似未得其要也夫三人羣居無所統一不散則亂
[008-20a]
是故立君以司牧之羣臣百姓勢均力敵不能相治故
從人君決之人君者固所以決是非行刑賞也若人君
復不肯決當使從誰決之乎夫人心不同如其面焉國
家凡舉一事朝野之人必或以為是或以為非凡用一
人必或以為賢或以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巳然
不足怪也要在人主審其是非而取捨之取是而捨非
則安榮取非而捨是則危辱此乃安危榮辱之所以分
也是以聖主重之故博謀羣臣下及庶人然而終決之
[008-20b]
者要在人君也古人有言曰謀之在多㫁之在獨謀之
多故可以觀利害之極致斷之獨故可以定天下之是
非若知謀而不知斷則羣下人人各欲逞其私志斯衰
亂之政也詩云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言盈庭誰敢執
其咎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于道哀哉為猷匪先民是
程匪大猷是經維邇言是聽維邇言是争如彼築室于
道謀是用不潰于成此言周室之衰人臣不知先王之
大道務争近小之事人君不能定其可否而事終無成
[008-21a]
也漢世國家有大典禮大政令大刑獄大征伐必下公
卿大夫博士議郎議其議者固不能一必有參差不齊
者矣於是天子稱制決之曰丞相議是或曰廷尉當是
而羣下厭然無有不服者矣今陛下聽羣臣各盡其情
以議事此誠善矣然終不肯以聖志裁決遂使羣臣有
尚勝者以巧文相攻辯口相擠至于再至于三互相反
覆無有限極臣愚深恐虧朝廷之政體損陛下之明徳
流聞四方取輕夷狄非嘉事也夫天下之事有難決者
[008-21b]
以先王之道揆之若權衡之於輕重規矩之於方圓錙
銖毫忽不可欺矣是以人君務明先王之道而不習律
令知本根既植則枝葉必茂故也近者登州婦人阿云
謀殺其夫重傷垂死情無可愍在理甚明已傷不首於
法無疑中材之吏皆能立斷事已經審刑院大理寺刑
部斷為死罪而前知登州許遵文過飾非妄為巧説朝
廷命兩制定奪者再命兩府定奪者再敕出而復收者
一収而復出者一争論縱横至今未定夫以田舍一婦
[008-22a]
人有罪在於四海之廣萬㡬之衆其事之細何啻秋毫
之末朝廷欲斷其獄委一法吏足矣今乃紛紜至此設
更有可疑之事大於此者將何以決之矣夫執條據例
者有司之職也原情制義者君相之事也分爭辨訟非
禮不決禮之所去刑之所取也阿云之事陛下試以禮
觀之豈難決之獄哉彼謀殺為一事為二事謀為所因
不為所因此苛察繳繞之論乃文法俗吏之所争豈明
君賢相所當留意邪今議論歲餘而後成法終於棄百
[008-22b]
代之常典悖三綱之大義使良善無告姦凶得志豈非
徇其枝葉而忘其本根之所致邪若此之𩔖臣竊恐似
未得其要也此皆衆人之所私議竊嘆而莫敢明言者
臣獨以受恩深重不顧斧鉞為陛下言之惟聖明裁察
熈寜二年八月上時兼/翰林侍讀學士判都省
    上哲宗論寛猛二道    上官均
臣聞治天下有二道寛與猛而已寛過則緩而傷義政
事有廢弛之弊猛過則急而傷恩官吏有避法茍免之
[008-23a]
患術雖不同其蠧政害民一也自熈寕以來朝廷以法
度整齊四方諸路監司不能深明朝廷之意往往務為
慘核刻深之政郡縣望風畏慄大抵以趣辦為事𩔖文
具而無實不暇長計逺慮以便民為意而四方之民有
憔悴愁歎之音此傷猛過急之弊也自陛下臨御數下
徳音務從寛大四方欣然仰戴徳澤然比聞諸道監司
又不能明陛下之美意妄意朝廷風旨一切以茍簡縱
弛為事疲愞汙庸之吏視而不劾紛糾紊繆之政知而
[008-23b]
不察外求寛厚之名以要譽於一時此矯枉過寛士大
夫守義不篤之患也方陛下講修百度以差役之法行
於四方尤在郡縣夙夜悉心以推行朝廷愛民之政若
怠惰不舉委成於胥史太守玩而不察監司視而不糾
養成媮墮苟簡之風天下之民必有受其弊者矣臣願
詔四方以寛不縱惡恩不傷惠之意若郡縣之吏庸惰
不職監司太守不加糾劾如朝廷遣使亷訪頗有其
實或風聞於上當顯責以厲逺近庶幾按察之吏不
[008-24a]
敢寛縱郡縣之官不敢媮惰人人警懼修職宣布陛下
之徳澤以惠黎庶元祐元年十一月/上時為監察御史
    上哲宗論聖人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
               蘇軾
臣聞天下治亂出於下情之通塞至治之極至於小民
皆能自通大亂之極至於近臣不能自達故易曰天地
交泰其詞曰上下交而其志同又曰天地不交否其詞
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夫無邦者亡國之謂也上下
[008-24b]
不交則雖有朝廷君臣而亡國之形已具矣可不畏哉
臣不敢復引衰世昏主之事只如唐明皇中興刑措之
君也而天寳之末小人在位下情不通則鮮于仲通以
二十萬人全軍陷没於瀘南明皇不知馴致其事至安
禄山反兵已過河而明皇猶以為忠臣此無他下情不
通耳目壅蔽則其弊必至此也臣在經筵數論此事陛
下為政九年除執政臺諫外未甞與群臣接然天下不
以為非者以謂垂簾之際不得不爾也今者祥除之後
[008-25a]
聽政之初當以通下情除壅蔽為急務臣雖不肖䝉陛
下擢為河北西路安撫使沿邊重地此為首冠臣當悉
心論奏陛下亦當垂意聽納祖宗之法邊帥當上殿面
辭而陛下獨以本任闕官迎接人衆為詞降旨拒臣不
令上殿此何義也臣若伺候上殿不過更留十日本任
闕官自有轉運使權攝無所闕事迎接人衆不過更支
十日糧有何不可而使聽政之初将帥不得一面天顔
而去有識之士皆謂陛下厭聞人言意輕邊事其兆見
[008-25b]
於此矣臣備位講讀日侍帷幄前後五年可謂親近方
當戍邊不得一見而行况疎逺小臣欲求自通亦難矣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又曰帝岀乎震相見乎
離夫聖人作而萬物覩今陛下聽政之初不行乗乾出
震見離之道廢祖宗臨遣将帥故事而襲行垂簾不得
已之政此朝廷有識所以驚疑而憂慮也臣不得上殿
於臣之私别無利害而於聴政之始天下屬目之際所
損聖徳不小臣已於今月二十七日出門非敢求登對
[008-26a]
然臣始者本俟上殿欲少效愚忠今來不敢以不得對
之故便廢此言惟陛下察臣誠心少加采納古之聖人
将有為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
畢陳于前不過數年自然知利害之真識邪正之實然
後應物而作故作無不成臣敢以小事譬之操舟者常
患不見水道之曲折而水濱之立觀者常見之何則操
舟者身寄於動而立觀者常靜故也奕碁者勝負之形
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何則奕者有
[008-26b]
意於争而旁觀者無心故也若人主常静而無心天下
其孰能欺之漢景帝即位之初首用鼂錯更易法令黜
削諸侯遂成七國之變景帝往來兩宫間寒心者數月
終身不敢復言兵武帝即位未㡬遂欲用兵鞭撻四夷
兵連禍結三十餘年然後下哀痛詔封宰相為富民侯
臣以此知古者英睿之君勇於立事未有不悔者也景
帝之悔速故變而復安武帝之悔遲故㡬至於亂雖遲
速安危小異然比之常静無心終始不悔如孝文帝者
[008-27a]
不可同年而語矣今陛下聖智絶人春秋鼎盛臣願虚
心循理一切未有所為黙觀庶事之利害與羣臣之邪
正以三年為期俟得利害之真邪正之實然後應物而
作使既作之後天下無恨陛下亦無悔上下同享太平
之利則雖盡南山之竹不足以紀聖功兼三宗之夀不
足以報聖徳由此觀之陛下之有為惟憂太蚤不患稍
遲亦已明矣臣又聞為政如用藥方今天下雖未大治
實無大病古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雖未能盡除小
[008-27b]
疾然賢於誤服惡藥覬萬一之利而得不救之禍者逺
矣臣恐急進好利之臣輒勸陛下輕有改變故輒進此
説敢望陛下深信古語且守中醫安穏萬全之䇿勿為
惡藥所誤實社禝宗廟之利天下幸甚臣不勝已身憂
國之心冐死進言元祐八年九月上/時知定州朝辭
    上徽宗乞通下情防太察  江公望
臣聞人君明目達聦所以通下情也前後有旒左右有
纊所以防太察也太察則聞人之過下情不通則不見
[008-28a]
己過聞人之過則姦生而刑滋不見已過則心塞而禍
萌此周之厲王以防口而召亡漢之顯宗以耳目隱發
為明而速亂也邏者之興推求其意不過以求瑕捜匿
鈎致盜詐出於不備擿發如神此一酷京兆之俗才爾
使京兆為之猶可羞矧以天下為度海内為家而為京
兆不為者乎陛下即政之三日一切罷去天下聞之翕
然歸心開口張膽人人自安告許不長風俗向厚比聞
稍稍復置益舊額通為七十人一人量以十人為耳目
[008-28b]
十人之中一人又以十人為之散于通途永巷不啻數
千百人矣夫婦醜詆之言仇隙怒傳之語増情飾状擿
隱抉伏何所不至人人跼蹐各各疑慮親戚不敢誠朋
友不敢信目不敢注視手不敢直指若此定非清世之
美事也昔吴主孫權用呂壹輩舉罪糾姦纎介必聞深
案醜誣排陷無罪以作威福步隲力詆其非權尋誅壹
覺悟尚早盖小人因縁銜命不務奉公利在憑藉威勢
杜絶人口公然作過使上聦不達威柄潛移刑及無辜
[008-29a]
睽睽萬目由聞人之過不聞已過之所致也老子曰察
見淵魚者不祥以察為明是誠不祥之召也陛下豈不
思畿甸之外非陛下之民乎人各有心能使之昏昏不
喻朝廷之所為乎人各有口能使之黙黙不議陛下政
事乎既不可揜於天下何獨察察於輦轂之下以為明
哉語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議信乎有道不可得而議也
伏望陛下以道御天下使人蕩然不疑無得而議何為
蹈吴之故轍而不知革彼猶能因言以誅壹輩孰謂陛
[008-29b]
下鑒此而不能之乎願黜獻議之人通舊額人數一切
罷去除禍者必鋤其根植福者必封其本毋謂昔有額
而不可去也其根尚存枝葉他日復生矣不可不察建/中
靖國元年上/時為左司諫
 
 
 
 宋名臣奏議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