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8 宋名臣奏議-宋-趙汝愚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六
 名臣奏議      詔令奏議類二奏議之/屬
  提要
    臣/等謹按名臣奏議一百五十巻宋趙汝愚
    編前有淳熙十三年劄子稱嘗備數三館獲
    觀祕府四庫所藏及累朝史氏所載忠臣良
    士便宜章奏收拾編綴殆千餘巻文字紛亂
    疲于檢閲自假守閩郡輒因政事之暇因事
[000-1b]
    為目以𩔖分次而去其複重與不合者猶餘
    數百巻釐為百餘門始自建隆迄于靖康推
    尋數月粗見本末若非芟繁舉要恐勞乙夜
    之觀欲更於其間擇其至精至要尤切於治
    道者每繕冩十巻一次投進又有淳祐庚戍
    史季温序稱其開端于閩郡奏書于錦城是
    其經厯嵗時屢經簡汱乃成是編故其去取
    頗不茍自稱上可以知時事之得失言路之
[000-2a]
    通塞下可以備有司之故實其大㫖以備史
    氏之缺遺非夸飾也凡分君道帝系天道百
    官儒學禮樂賞刑財賦兵制方域邉防總議
    十二門子目一百一十四每篇之末各附註
    其人所居之官與奏進之年月亦極詳核其
    奏劄自序及史季温序皆稱名臣奏議而此
    本題曰諸臣奏議豈以中有丁謂秦檜諸人
    而改其名歟案朱子語録云趙子直要分門
[000-2b]
    編奏議先生曰只是逐人編好因論舊編精
    義逐人編自始終有意今一齊節去更拆散
    了不見其全意矣云云今此集仍以門分不
    以人分不用朱子之説盖以人而分可以綜
    括生平盡其人之是非得失為論世者計也
    以事而分可以叅考古今盡其事之沿革利
    弊為經世者計也平心而論汝愚所見者大
    矣乾隆四十二年六月恭校上
[000-3a]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陸 費 墀
[000-4a]
欽定四庫全書
 宋名臣奏議目錄
  君道門
   君道       帝學
   政體      慈孝
   恭儉      法祖宗
   用人       廣言路
   勤政       聴斷
[000-4b]
   詔令      風俗
  帝繫門
   尊號      皇太后
   皇后      皇太子
   嬪御      宗室
   公主      外戚
  天道門
   祥瑞      災異
[000-5a]
  百官門
   宰執      侍從
   學士待制    經筵
   臺諫      給舍
   六部      寺監
   館閣      史官
   東宫官屬    内侍
   三衙      諸將
[000-5b]
   帥臣      奉使
   監司      守令
   官制      謹名器
   省官      優禮
   薦舉      考課
   重外官     久任
   致仕辭     䕃補
   戒敕      辭免
[000-6a]
   朋黨      轉對
   見辭謝
  儒學門
   學校      貢舉
   制科      武舉
   學術      釋老
   方技
  禮樂門
[000-6b]
   郊祀      明堂
   祖宗侑祀     宗廟
   濮議      褒崇先聖
   羣祀      朝㑹
   臨幸      宴饗
   喪禮      諡法
   䘏典      士庶五禮
   雅樂
[000-7a]
  賞刑門
   賞罰      法令
   禁約      恤刑
   議獄      赦宥
   錫賚
  財賦門
   理財      稅賦
   寛䘏      勸課
[000-7b]
   營屯田     荒政
   内帑封樁庫/   常平義倉
   茶法      鹽法
   新法
  兵門
   兵議      禁衛
   州郡兵     民兵
   蕃兵      馬政
[000-8a]
  方域門
   宫禁      都城
   河議      營造
  邊防門
   遼夏      青唐
   髙麗      女真
   蠻猺      盗賊
  總議門
[000-8b]
   總議
[000-9a]
宋名臣奏議原序
古之人臣所以告其君者不可得而詳矣考之於書臯
陶之矢厥謨伊尹之作伊訓傅説之作説命周公之作
無逸大抵皆後之諫䟽也至於君奭之篇所以告召公
者既厯舉商之諸臣而又曰有若虢叔閎夭有若散宜
生太顛有若南宫括併及乎周之賢臣而申言之葢古
聖賢之相告相勉者無非以前聞人為法雖五臣之謀
謨不可見以周公之言推之則遺風餘烈尚可想也漢
[000-9b]
興將相名臣議論務在寛厚意其當時蘭臺石室之所
藏金匱玉版之所載一時名臣奏陳未必不萃此書降
武宣以後博士議郎備中朝顧問應對者未聞舉一言
以告其主宜乎武宣之治不能守髙文之舊若魏相條
漢興以来賢臣賈誼鼂錯董仲舒所言奏請施行雖曰
得國家之大體然考其時濫趙葢韓楊之誅開金張許
史之漸宣帝雖以中興之君而為基禍之主烏在其為
條陳故事也惟我國朝淳化懿綱逺接三代小臣不佞
[000-10a]
竊窺累朝國論則淳厚見於立國之初中正作於慶厯
之際矯激起於熙寕之後方其淳厚也如太羮𤣥酒淡
乎其味朱弦䟽越純如其音及其中正也則朝陽鳴鳳
而見者歌舞法筵龍象而聞者作興至其矯激也則大
冬嚴霜而松柏不彫驚湍駭浪而巨石不轉即諸臣之
言以考一代之治雖醫者用藥各有不同而參苓烏喙
皆足以收藥石之效故當時公道大行盡言無隠忠言
極諌皆萃於朝流芳簡冊足以垂萬世之宏規逮夫紹
[000-10b]
聖以後議論一反一覆鉗天下以一人之口揜天下以
一人之目而祖宗良法美意無復一存夫以先朝名公
鉅卿章䟽聮篇累牘未易管窺然要其大綱則畏天命
也法祖宗也恤人言也而或者乃以三不足之説反之
遂使小人祖述其説以禍天下始作俑者未嘗不痛恨
於荆舒也眀鑒之垂前車之戒凡有志於國家者其可
捨是而他求哉先正丞相忠定福王趙公曩嘗編𩔖國
朝名臣奏議開端于閩郡奏書于錦城亦巳上徹乙覧
[000-11a]
淳熙至今踰六十年矣蜀舊鋟本巳燬于兵公之孫尚
書閣學必愿繩武出鎭嘗命工刋刻而未就適季温以
臬事攝郡捐金命郡文學掾朱君貔孫繼成之念昔先
大父薌室曾受忠定之知嘗同蜀之名流預討論之列
今既遂尚書之志亦可發揚先祖舊事自兹家藏此書
舉以告君推以治國以復我宋純懿之治猶有望焉詩
云子子孫孫勿替引之尚二家臣子拳拳繼世之忠云
淳祐庚戌立秋日朝請大夫權福建路提㸃刑獄公事
[000-11b]
兼本路勸農提舉河渠公事提舉弓手寨兵借紫眉山
史季温序
[000-12a]
進宋名臣奏議劄子
臣嘗讀漢魏相𫝊見相好觀漢故事及便宜章奏以為
古今異制方今務在奉行故事而巳臣竊惟自古以來
凡有國家者莫不自有一代規模制度其事切於時而
易行不必逺尋異世之法故相為丞相數條漢興以來
國家便宜故事及賢臣賈誼鼂錯董仲舒等所言奏請
施行之此最明於治體之要者也臣學術淺陋不足仰
晞古人萬一然嘗備數三館獲觀秘府四庫所藏及累
[000-12b]
朝史氏所載忠臣良士便宜章奏論議明切無愧漢儒
臣私竊忻慕收拾編綴厯時寖乆箧中所藏殆千餘巻
而臣識性遲鈍不能強記每究尋一事首尾則患雜出
於諸家文字紛亂疲於撿閲自昨蒙恩假守閩郡輒因
政事之暇與數僚友因事為目以𩔖分次而去其重複
與不合者猶餘數百巻釐為百餘門始自建隆迄于靖
康推尋嵗月粗見本末上可以知時政之得失言路之
通塞下可以備有司之故實史氏之闕遺然雖廣記備
[000-13a]
言務存聖代之典若匪芟煩舉要恐勞乙夜之觀臣欲
更於其間擇其至精至要尤切於治道者每繕冩成十
巻即作一次投進伏望時於閒燕深賜考詳庶因藥石
之規能致涓塵之益然則臣身雖在嶺海猶如日侍冕
旒之側也幸甚幸甚如䝉聖慈允臣所奏伏乞送尚書
省劄付臣照㑹施行取進止淳熙十三年正月一日三
省同奉聖㫖依奏
[000-14a]
進宋名臣奏議序
臣竊惟國家治亂之原係乎言路通塞而已盖言路既
通則人之邪正事之利害皆得以其實上聞人君以之
用捨廢置罔有不當故其國無不治言路不通則人之
邪正事之利害皆壅於上聞雖或聞之亦莫得其實人
君以之用捨廢置不得其當故其國無不亂臣嘗以是
歴觀前古上自周秦下及五季相望數千載間或治或
亂俱同一轍然則天地之至理古今之常道無易於是
[000-14b]
矣恭惟我宋藝祖開基累聖嗣業深仁厚澤相傳一道
若夫崇建三館増置諫貟許給舍以封還責侍從以獻
納復唐轉對之制設漢方正之科凡以開廣聰明容受
讜直海涵天覆日新月益得人之盛髙掩前古逮至王
安石為相務行新法違衆自用而患人之莫巳從也於
是指老成為流俗謂公論為浮言屏棄忠良一時殆盡
自是而後諂諛之風盛而朋黨之禍起矣臣伏覩建隆
以来諸臣章奏考尋嵗月盖最盛於慶歴元祐之際而
[000-15a]
莫弊於熙寜紹聖之時方其盛也朝廷庶事微有過差
則上自公卿大夫下及郡縣小吏皆得盡言極諫無所
諱忌其論議不巳則至於舉國之士咸出死力而争之
當是時也豈無不利於言者謂其强聒取名植黨干利
期以動揺上心然而聖君賢相卒善遇而優容之故其
治効卓然士以増氣及其弊也朝廷有大黜陟大政令
至無一人敢議論者縱或有之其言委曲畏避終無以
感悟人主之意而獻諛者遂以為内外安静若無一事
[000-15b]
可言者矣殊不知禍亂之機發於所伏今尚忍言哉臣
仰惟陛下天資睿眀聖學淵懿顧非羣臣所能仰望而
若稽古訓虚受直言二紀于茲積勤不倦嘗命館閣儒
臣編𩔖國朝文鑑奏䟽百五十六篇猶病其太略茲不
以臣既愚且陋復許之盡獻其書萬機餘閒幸賜紬繹
推觀慶厯元祐諸臣其詞直其計從而見効如此熙寜
紹聖諸臣其言切其人放逐而致禍如彼然則國家之
治亂言路之通塞盖可以鑒矣臣不任惓惓之誠臣趙
[000-16a]
汝愚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