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3 大事記-宋-呂祖謙 (master)


[017-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解題巻二    宋 吕祖謙 撰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


  解題曰九鼎大禹所鑄三代所傳王室之大寳鎮也
是嵗大夫簒盜受王命者三國蓋天下之大變也九
鼎安得不震乎天下之戰國七秦變於戎者也楚變
於蠻者也燕變於狄者也魏趙韓齊皆大夫竊國者
也今一旦而頓命其三焉三代之禮樂刑政自是而
[017-1b]
廢古先聖賢之後周室所褒封者自是而盡戎狄盜
賊自是而横行中國人事之變如此天地之氣豈得
不為之動哉天人之際可謂無間矣所以告人者可
謂深切著明矣


  魏斯趙籍韓䖍為諸侯


  解題曰此司馬氏通鑑之所始也稽古錄曰先是大
夫之專國者多矣未有敢自君者至是三大夫始受
天子之命禮之紀綱盡矣自此巻以後凢事之本末
[017-2a]
當求之通鑑訓釋名義叅考同異蒐補闕遺當求之
觧題本末全在通鑑者觧題更不重出通鑑雖已載觧題間有訓釋叅考或通鑑未備觧題間有增
補者本末皆書餘見通鑑所記大事不在通鑑者各標所出書


  楚聲王圍宋


  解題曰自是楚皆書王按吕氏春秋慎勢篇莊王圍
宋九月康王圍宋五月聲王圍宋十月楚三圍宋矣
而不能亡莊王康王皆在大事記前聲王事今附於
聲王弑之前一年


[017-2b]
  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國人立其子類


  解題曰楚悼王名年表作類世家作熊疑類者通中
國之名也疑熊者蠻夷之名而稱於其國者也楚之
君世以熊為名蓋蠻夷之俗如靈王名熊䖍而春秋
止書䖍不以蠻夷之語通中國也世家書楚之諸君
昭王之名軫恵王之名章是舉其通中國之名也悼
王之名熊疑宣王之名熊良夫是舉其蠻夷之名也
蓋互見之也


[017-3a]
  周安王二年桑丘


  解題曰年表作桑丘世家作乗丘


  陽翟


  解題曰史記正義云括地志云陽翟屬潁川郡夏禹
之國


  周安王三年魏虢山崩


  解題曰在𢎞農陜縣故虢國史記書於魏年表世家
是時屬魏也


[017-3b]
  楚歸榆關


  解題曰歸者昔取之而今歸之也史記正義曰榆關在鄭之南大梁之
西


  周安王四年楚伐鄭敗鄭師圍鄭鄭繻公殺其相駟子


  解題曰駟氏鄭舊族也楚年表書敗鄭師圍鄭鄭人
殺子陽蓋殺子陽以説也前年楚方歸榆關于鄭今
年乃圍之意者子陽干犯大國而見討與子陽專國
[017-4a]
諸子或謂之君繻公之㣲弱能殺之何也蓋平日狠
暴積怨於民至是因大國之討以發其怒名為君討
實則民殺之耳故列子謂民作難而殺子陽世家書
楚伐周鄭殺子陽以鄭為周字之誤也


  列禦㓂李耳楊朱墨翟


  解題曰耳老子也孔子嘗問禮焉今載於曾子問者
與五千言殊不類蓋告孔子者其所職著於書者自
其所見也列子不受鄭子陽粟是與子陽同時今附
[017-4b]
於此列子多引黄帝書蓋古之㣲言傳乆而差者也
𤣥牝一章今見於老子此戰國秦漢以來所以多喜
並言黄帝老子而謂之黄老也孔子定書而始堯典
其有以哉以列子所載楊朱遇老子老子中道而嘆
一章觀之則朱受學於老子不疑朱之言見於列子
者固多後人所附益為我之説亦畧可見矣史記謂
墨翟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雖不可考然楊墨
之説肆行於天下必在春秋後蓋異端之説非王教
[017-5a]
盡廢不能興也


  周安王五年盜殺韓相俠累


  解題曰盜聶政也按史記韓世家烈侯三年聶政殺
韓相俠累十三年烈侯卒子文侯立文侯十年卒子
哀侯立六年韓嚴弑其君哀侯是聶政之刺俠累與
哀侯之弑相去逺矣而聶政傳乃謂嚴仲子事韓哀
侯與韓相俠累有郤嚴仲子恐誅亾去居魏使政刺
俠累與世家不合蓋其事偶同故刺客傳誤以為哀
[017-5b]
侯之時耳戰國䇿曰東孟之㑹韓王及相皆在焉聶政刺韓俠兼中哀侯又曰東孟之㑹聶政
刺相兼中哀侯許異蹵哀侯而殪之是故哀侯為君而許異終身相焉考之世家哀侯既殺其子懿侯即
立許異將誰相哉侠累既死烈侯猶在其位十年謂之終身相之可也然則東孟之㑹聶政刺相兼中其
君乃烈侯三年之事但戰國䇿誤以為哀侯耳


  周安王七年繇諸


  解題曰繇諸西戎之别也


  周安王九年魏伐鄭城酸棗


  解題曰取鄭地而城之也史記正義云括地志云酸棗故城在滑州酸棗縣北
[017-6a]
十五里古酸棗縣南也


  注


  解題曰司馬彪曰河南梁縣有注城


  周安王十一年冝陽


  解題曰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冝陽在洛州福昌縣
東十四里


  齊田和徙其君康公于海上


  解題曰按田敬仲世家齊康公立十四年淫於酒婦
[017-6b]
人不聼政太公乃遷康公於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


  魏韓趙敗楚師于大梁榆關


  解題曰按楚世家三晉伐楚敗我大梁榆關大梁魏
地不知楚追三晉之師至於是與或者楚伐魏而韓
趙救之世家誤以為三晉伐楚與索隠曰榆關當在
大梁之西史記正義曰大梁今汴州浚儀也


  楚與秦平


[017-7a]
  解題曰按世家楚厚賂秦與之平蓋為三晉所敗而
求援於秦也


  周安王十二年秦與晉戰武城


  解題曰晉三晉也秦記不書何國


  襄陵


  解題曰徐廣曰在南平陽縣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在晉州臨汾縣東南


  平陸


  解題曰徐廣曰東平平陸史記正義曰兖州縣也平陸城即古厥國


[017-7b]
  周安王十三年隂晉


  解題曰水經注渭水逕華隂縣故城北春秋之隂晉
也秦恵王五年改曰寧秦今屬華州


  齊田和㑹魏文侯楚人衛人于濁澤


  解題曰按世家太公與魏文侯㑹濁澤求為諸侯魏
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
侯周天子許之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濁水源出蒲州觧縣東北平地


  周安王十五年秦伐蜀取南鄭


[017-8a]
  解題曰本紀書秦伐蜀年表書蜀伐秦取南鄭今從
本紀


  魏文侯薨


  解題曰孟嘗君問於白圭曰魏文侯名過於桓公而
功不及五覇何也白圭對曰魏文侯師子夏敬田子
方友段干木此名之所以過於桓公也卜相則曰成
與璜孰可此功之所以不及五覇也古史曰魏文侯内師事卜子夏
友田子方段干木被服儒者身無失德用吳起西門豹李悝盡力耕戰氏頼以富而敵不敢犯外以禮與
[017-8b]
信交接諸侯與韓趙無怨終其身魏人不知戰國之患雖非盛德之主使當平世得行其志雖西漢文帝
不能逺過也


  周安王十六年田齊太公和元年


  解題曰齊猶未滅故稱田齊以别之至康公卒吕氏
絶祀乃去其氏


  初命齊大夫田和為諸侯


  解題曰按世家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為齊侯列於
周室紀元年序傳曰王後不絶舜禹是説維德休明
[017-9a]
苖裔䝉烈百世享祀爰周陳杞楚實滅之齊田既起
舜何人哉子長所序實因左氏盛德必百世祀之論
此蓋當時習俗之見左氏不能自㧞而載之耳春秋
末士大夫不知大義如此尚何言者然其尊古先神
明之胄乃故家遺俗相傳之語特施於簒逆之田氏
則非其所也方是時茍有王者肇修人紀明逆順以
示之則其敬聖賢嚴世系之風俗乃封建之所憑藉
而乆存者也


[017-9b]
  趙始都邯鄲


  解題曰西漢志云趙敬侯自中牟徙此張晏曰邯鄲
山在東城下城郭從邑故加邑云師古曰邯音寒


  趙公子朝作亂


  解題曰朝武公子也武公薨其子不得立故作亂不
勝出奔魏與魏襲邯鄲為趙所敗而去


  吳起曰在德不在險


  解題曰吳起戰國初以善戰稱者也史記正義曰西河即龍門河也


[017-10a]
  魏以田文為相


  解題曰田文與孟嘗君姓名適同而在前者也吕氏
春秋作商文所載吳起問答與史記畧同按吳起傳
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餘並見通
説苑載楚王以吳起為苑守居一年以為令尹又載起為苑守行縣適息問屈宜臼事息既為苑之
屬縣則苑之為郡所以扞北方也


  周安王十七年秦庶長弑出公及其母


  解題曰庶長失其名按吕氏春秋秦小主夫人小主即出
[017-10b]
公夫人即其母也用奄變羣賢不悦自匿百姓鬰怨非上公

子連亡在魏是時河西在魏聞之欲入因羣臣與民從鄭所
之塞鄭關中之鄭也右主然守塞弗入高誘曰右主然秦守塞吏也弗内公子連
曰臣有義不兩主公子勉去矣公子連去入翟從

焉氏塞塞在安定菌改入之高誘曰菌改亦守塞吏也入之内公子連也夫人
聞之大駭不言出公其母専政也令吏興卒卒與吏其始發也
皆曰往擊㓂中道因變曰非擊㓂也迎君主也公子
連因與卒俱來至雍圍夫人夫人自殺不言出公從可知也
[017-11a]
子連立是為獻公怨右主然而將重罪之德菌改而
欲厚賞之監突爭之曰不可高誘曰監突秦大夫也秦公子之
在外者衆若此則人臣爭入亡公子矣此不便於主
獻公以為然故復右主然之罪而賜菌改官大夫官大
夫秦爵非高秩也賜守塞者人米二千石右主然所部之卒也史記載

庶長弑出公及其母乃迎獻公吕氏春秋載獻公既
入乃弑之先後雖不同然右主然菌改所載事不韋
以秦相著書所載必可㨿也史記正義曰河西謂同華等州


[017-11b]
  魏城安邑


  解題曰魏都也按前漢地理志魏絳自魏徙安邑鹽
池在西南後漢志鹽池猗氏長六十四里猗氏蓋安
邑之屬邑也


  靈丘


  解題曰徐廣曰按前漢地理志代郡有靈丘縣史記正義
曰蔚州理縣也


  陽城


[017-12a]
  解題曰史記正義云陽城即洛州夏禹所都今河南


  韓伐宋執宋公


  解題曰按年表伐宋到彭城執宋君


  周安王十八年秦止從死


  解題曰秦自武公以人從死之後遂以為常至獻公
即位而始止之也


  周安王十九年秦城櫟陽徙都之


[017-12b]
  解題曰漢之萬年也屬左馮翊按孝公令往者厲躁
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内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
河西地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
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櫟陽故城一名萬年城
今京兆府櫟陽縣


  兎䑓


  解題曰史記正義曰在河北


  周安王二十年趙圍衛衛慎公乞師于魏


[017-13a]
  解題曰按戰國䇿蘇秦謂齊湣王曰昔者趙氏襲衛
車舍人不休傅衛國城衛八門土而二門堕矣此亡
國之形也衛君跣行告遡於魏魏王身被甲㡳劍挑
趙索戰邯鄲之中騖河山之間亂衛得是藉也亦收
餘甲而北面殘剛平堕中牟之郭衛非強於趙也譬
之衛矢而魏弦機也藉力魏而有河東之地趙氏懼
楚人救趙而伐魏戰於州西出梁門軍舍林中馬飲
於大河趙得是藉也亦襲魏之河北燒棘溝墜黄城
[017-13b]
故剛平之殘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墜也棘溝之燒
也此皆非趙魏之欲也然二國勸行之者何也衛明
於時權之藉也所謂剛平之殘中牟之堕即趙世家
今年齊魏為衛攻我取我剛平之事也棘溝之燒即
趙世家明年借兵於楚伐魏取棘蒲之事也黄城之
墜即趙世家敬侯八年㧞魏黄城之事也史記正義曰剛平蓋
在河北


  周安王二十一年


[017-14a]
  解題曰是年秦獻公之四年本紀書正月庚寅孝公
生孝公興邦之主秦人重而記之本紀蓋采秦史也


  楚悼王薨宗室大臣攻吳起殺之


  解題曰太史公曰語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
者未必能行吳起説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
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餘見通鑑吕氏春秋曰墨者孟勝善
荆之陽城君陽城君令守於國毁璜以為符約曰符合聽之荆王薨羣臣攻吳起兵於䘮所陽城君與焉
荆罪之陽城君走荆收其國孟勝曰受人之國與之有符今不見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
[017-14b]
弱諫孟勝曰死而有益陽城君死之可矣無益也而絶墨者於世不可孟勝曰不然吾於陽城君也非師
則友也非友則臣也不死自今以來求嚴師必不於墨者矣求賢友必不於墨者矣求良臣必不於墨者
矣死者所以行墨者之義而繼其業者也我將屬鉅子於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賢者也何患墨者之絶世
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請先死以除路孟勝因使二人傅鉅子於田襄子孟勝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
三人二人已致令於田襄子遂反死之墨氏雖邪説所以盛行於當時者蓋其徒以死守之也戰國輕生
尚氣之俗於此亦可見田横之事有自來矣夫


  棘蒲


  解題曰史記正義云今趙州平棘縣古棘蒲邑


[017-15a]
  周安王二十二年鄭伐韓


  解題曰年表書韓文侯七年鄭取晉世家書韓文侯
七年鄭反晉晉者三晉之通稱也鄭是時服屬於韓
故世家謂之反也


  周安王二十三年齊康公薨于海上田氏遂滅齊
解題曰齊姜姓其先四岳佐禹平水土封於吕武王
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史記正義曰臨淄古營丘
之地括地志云營丘在青州臨淄北百歩外城中水經注云臨淄城中有丘淄水出其前經其左故有營
[017-15b]
丘之名今青州臨淄縣自太公至康公凡二十九世為陳氏所

齊景公與晏子坐于路寢公嘆曰美哉室其誰有此乎晏子曰敢問何謂也公曰吾以為在德對曰
如君之言其陳氏乎陳氏雖無大德而有施於民豆區釡鍾之數其取之公也薄其施之民也厚公厚歛
焉陳氏厚施焉民歸之矣後世若少惰陳氏而不亡則國其國也已公曰善哉是可若何對曰唯禮可以
已之在禮家施不及國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哉我不能矣吾
今而後知禮之可以為國也對曰禮之可以為國也乆矣與天地並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
婦柔姑慈婦聽禮也使景公而用此言齊豈至於不祀哉東坡蘇氏軾曰嬰能知之而莫能為之非不賢
也其浩然之氣養而無害塞乎天地之間者不及孔孟也前漢地理志曰齊地虛

[017-16a]
危之分野也東有淄川東萊瑯琊高宻膠東南有泰
山城陽北有千乗清河以南渤海之高樂高城重合
陽信西有濟南平原皆齊分也臨淄名營丘故齊詩
曰子之營兮遭我乎嶩之間兮又曰俟我於著乎而
此亦其舒緩之體也吳札聞齊之歌曰泱泱乎大風
也哉其太公乎國未可量也古有分土亾分民顔師古曰
有分土者謂立封疆也無分人者謂通往來不常厥居也太公以齊地負海舄鹵

少五榖而人民寡乃勸以女工之業通魚鹽之利而
[017-16b]
人物輻湊後十四世桓公用管仲設輕重以富國合
諸侯成覇功身在陪臣而取三歸故其俗彌侈織作
氷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帯衣履天下初太公治
齊修道術尊賢智賞有功故至今其土多好經術矜
功名其失夸奢朋黨言與行繆虚詐不情急之則離
散緩之則放縱史記貨殖傳曰臨淄亦海岱之間一都㑹也其俗寛緩濶逹而足智好議
論地重難動揺怯於衆闘勇於持刺故多刼人者大國之風也其中具五民如淳曰游子樂其俗不復歸
故有五方之民也此其疆土風俗之大畧也自田和遷康公

[017-17a]
海上既簒齊而有之矣史記年表毎嵗猶繫康公之
年至於今年康公卒始書田氏遂并齊而有之何邪
蓋康公雖為田氏所簒僅食一城然未嘗為天子所
絶其位號猶在也故齊太公卒則繫之康公二十四
年而書田和卒田齊伐燕取桑丘則繫之康公二十
五年而不别其為田齊其書法可謂正矣至田敬仲
世家乃書是嵗故齊康公卒絶無後奉邑皆入田氏
方見其實焉康公所食者一城而曰皆入田氏者蓋一城之屬邑固多也舜一年所居成聚
[017-17b]
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邑大於聚都大於邑戰國之所謂城即古所謂都也


  黄城


  解題曰杜預曰陳留外黄縣東有黄城


  齊桓公薨


  解題曰按扁鵲傳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扁鵲曰君
有疾不治將深桓侯不使治遂死傅𤣥曰是時齊無
桓侯非也桓侯即田齊桓公也田氏簒齊韓魏趙簒
晉周王因命之為諸侯皆諸侯爵也春秋之時諸侯
[017-18a]
死而諡者多僣稱公三晉與田氏簒國之初其死而
諡皆稱本爵未敢用春秋之僣制韓烈侯景侯䖍之
子也魏武侯文侯斯之子也趙武侯烈侯籍之子也
簒國再世尚止稱本爵自是而後則淫名偽號無復
限極矣田桓公亦簒國再世扁鵲傳稱桓侯乃當時
所稱至於田敬仲世家所謂太公桓公皆威王之後
追書耳


  周安王二十四年澮


[017-18b]
  解題曰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澮水縣在絳州翼城
縣東南


  魏韓趙伐齊


  解題曰按齊世家三晉因齊䘮來伐我靈邱魏世家
云使吳起誤也起死在安王二十一年


  秦初為市


  解題曰秦東遷後始建國逼於戎狄未偹朝市之制
故獻公為市而商鞅築冀闕也


[017-19a]
  周安王二十五年兹方


  解題曰史記正義曰古今地名云荆州松滋縣古鳩
滋地即兹方也


  楚為扞關以拒蜀


  解題曰扞者扞敵之扞非關名也蘇秦説趙曰距沙
邱而至鉅鹿之界三百里距於扞關此趙扞敵之關
非獨楚有之也然趙之扞關陸道之關也楚之扞關
水道之關也張儀為秦脅楚其辭曰舫船載卒一舫
[017-19b]
載卒五十人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餘里不至十日
而距扞關扞關驚則從境以東盡城守矣此正論自
蜀泛江伐楚之道也李熊説公孫述曰東守巴郡距
扞關之口亦謂此關也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扞關峡州巴山縣界


  魯穆公薨


  解題曰據年表穆公薨在烈王元年通鑑考異曰漢
律歴志魯君在位之年與魯世家注皇甫謐所紀嵗
次皆合今從之


[017-20a]
  趙與中山戰于房子


  解題曰中山至是復見不知其復國之年史記正義曰房子趙
州房子是


  周安王二十六年魏韓趙共徙晉靖公食一城而分其


  解題曰按世家靖公二年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滅
晉而三分其地楚年表書三晉滅其君所分者絳與曲沃之地
也其後又書趙與韓魏分晉封晉君於端氏趙肅侯
[017-20b]
元年又書奪晉君端氏徙處屯留水經注竹書紀年
梁惠成王元年韓共侯趙成侯遷晉桓于屯留竹書
所謂晉桓即史記所謂晉靖公也徙屯留之嵗史記
竹書所載雖不同要之三晉既分晉地尚奉靖公以
一城其後奪其城徙之屯留始夷於編户矣田氏簒
齊而徙康公食一城三家簒晉而徙靖公食一城事
體畧同然田氏猶待康公死無後而收其城三晉不
待靖公之死而生奪其城使為庶人則又不如田氏
[017-21a]
也今用齊年表書法移三家滅晉於奪靖公所食城
徙處屯留之年按汲冢紀年書晉桓公邑哀侯於鄭韓滅鄭在史記世家三晉滅晉之次
年以竹書攷之靖公雖食一城韓徙都於鄭尚假靖公之命晉何嘗滅乎史記之書誤矣


  中人


  解題曰徐廣曰中山唐縣有中人亭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中山故
城一名中人亭在定州唐縣東北


  周烈王元年韓滅鄭


  解題曰鄭姬姓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弟友於宗周畿
[017-21b]
内之鄭今華州鄭縣是為桓公及幽王時遷於河南新鄭
水經注竹書紀年王子多父伐劊克之乃居鄭父之丘名之曰鄭是為桓公然則新鄭即劊之墟也今為
鄭州新鄭縣左洛右濟前華後河食溱洧焉自桓公至鄭

君凡二十三世前漢地理志鄭與韓同星分本高辛
氏火正祝融之墟成臯滎陽潁川之崇高陽城皆鄭
分也土陿而險山居谷汲男女亟聚㑹故其俗滛鄭
詩曰出其東門有女如雲又曰溱與洧方灌灌兮士
與女方秉菅兮恂盱且樂惟士與女伊其相謔此其
[017-22a]
風也序傳曰桓公之東太史是庸及侵周禾王人是
議祭仲要盟鄭乆不昌子産之仁紹世稱賢三晉侵
伐鄭納於韓潁濵蘇氏曰渾罕曰姬在列者蔡及曹
滕其先亡乎偪而無禮鄭先衛亾偪而無法作丘賦鑄刑書
皆廢法以便事故曰無法夫無禮則不能自立無以止大國之暴

無法則不能字人民將不懷大國不予不折必仆民
不予將以其力自斃此其所以為亾之先後也


  秦初為户籍相伍


[017-22b]
  解題曰昔未有而今始作之也五家為比五比為閭
五閭為隣五隣為里皆所謂相伍也


  周烈王三年六月趙雨雪


  解題曰今之四月也


  燕敗齊師于林狐


  解題曰燕在春秋世服屬於齊至是乃敗齊師雖適
當威王初立不親政之時亦其强大之漸也燕世家書伐齊
敗于林營今從年表通鑑


[017-23a]
  魯伐齊入陽關


  解題曰陽關本魯地後為齊所取杜預曰在泰山郡
鉅平縣東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在兖州博城縣南西臨汝水


  博陵


  解題曰史記正義云在濟州西界


  宋桓公辟兵立


  解題曰潁濵蘇氏曰按索隠汲冢紀年作桓公辟兵
莊子曰桓公出前驅呼辟䝉人以為狂而史記作辟
[017-23b]
公辟兵且名辟兵而諡辟事必不爾史記蓋誤也


  周烈王四年趙以大戊午為相


  解題曰肅侯十六年游大陵出於鹿門大戊午扣馬
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肅侯下車謝後此
蓋三十餘年未知其猶為相歟或去位而猶諌歟味
其諌語其相業可知矣


  趙伐衛取鄕邑七十三


  解題曰按魏年表伐衛取都鄙七十三蓋都鄙之邑
[017-24a]
也邑地小故數多如宋與向戌邑六十之類


  北藺


  解題曰史記正義曰在石州趙之西北


  周烈王五年魯陽


  解題曰屬南陽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汝州縣以魯出為名


  韓嚴遂弑哀侯國人立其子懿侯


  解題曰哀侯之弑傳記多誤以為聶政已見本條按
史記正義紀年云晉桓公邑哀侯於鄭韓山坠賊其
[017-24b]
君哀侯而立韓若山若山即懿侯也韓山坠即韓嚴
也晉桓公即晉靖公也


  高安


  解題曰史記正義曰在河東


  周烈王六年趙伐齊取甄衛伐齊取薛陵


  解題曰按世家齊威王召阿大夫與語曰昔日趙攻
甄子弗能救衛取薛陵子弗知然則甄與薛陵其阿
之屬邑歟史記正義曰甄即濮州甄城縣北


[017-25a]
  齊威王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


  解題曰按世家滑稽傳威王初即位以來不治委政
卿大夫九年之間諸侯並伐國人不治於是威王朝
諸縣令長七十二人召即墨大夫即墨今萊州即墨縣而封之
召阿大夫阿今鄆州東阿縣及其左右嘗譽者皆并烹之餘
並見通鑑


  齊威王來朝


  解題曰魯仲連謂辛垣衍曰昔者齊威王率天下諸
[017-25b]
侯而朝周周貧且㣲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嵗餘
周烈王崩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所謂率天下諸侯而
朝周者率先朝周為諸侯倡也烈王崩在明年


  韓分鄭地長子與趙


  解題曰趙世家是年書攻鄭敗之以與韓韓與我長
子按鄭滅六年矣安得復有鄭意者韓滅鄭之時趙
與有勞焉至是韓始以地酬其功歟長子屬上黨


  韓懿侯趙成侯伐魏與魏罃戰于濁澤


[017-26a]
  解題曰罃惠王也按世家初武侯卒也子罃與公中
緩爭為太子公孫頎自宋入趙自趙入韓謂韓懿侯
曰魏罃與公中緩爭為太子君亦聞之乎今魏罃得
王錯挟上黨固半國也因而除之破魏必矣公孫頎王錯皆
魏大夫也懿侯説乃與趙成侯伐魏戰于濁澤長社有濁澤

敗魏君罃也遂圍魏趙謂韓曰除魏君立公中緩割地
而退我且利韓曰不如兩分之趙不可韓不説以其
師夜去趙亦歸餘見通鑑公孫頎説韓懿侯之時名
[017-26b]
惠王而謂與公中緩爭為太子未葬未即位之稱也
韓趙圍魏之時謂惠王為魏君已葬已即位之稱也
惠王既在魏都而又挟上黨分國之半公中緩雖不
知其所㨿何地其亦分國之半歟及韓趙退師之後
始殺緩而位定耳汲冡紀年惠王二年又書魏大夫
王錯出奔韓錯惠王之黨位定而反出奔其事雖不
可考或者恃功而見逐歟年表通鑑皆載濁澤之戰
於惠王二年當以魏世家為正汲冢紀年云魏武侯元年封公中緩趙侯
[017-27a]
種韓懿侯伐我七年公中緩如邯鄲以作難通鑑云罃逐殺公中緩而立當攷


  魏趙韓滅晉徙靖公於屯留


  解題曰三晉徙靖公於屯留今潞州屯留縣則奪其所食城
而降於家人矣趙世家載於肅侯元年當周顯王二
十年竹書紀年載於梁惠王元年當周烈王六年竹
書蓋魏國當時之史其載前世治亂雖多訛謬至於
書戰國事必可信也今從之索隠曰紀年云趙成侯韓共侯遷桓公於屯留
已後更無晉事趙世家成侯十六年又書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蓋世家之誤也晉姬姓

[017-27b]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正義
曰世本云居鄂宋忠云鄂地今在大夏括地志云故唐城在絳州翼城縣西二十里故鄂城在慈州昌寕
縣東二里與絳州夏縣相近然封于河汾二水之東方百里正合在晉州平陽縣不合在鄂未詳

叔子爕徙居晉改國號晉侯正義曰國都城記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晉
水傍今并州治故唐城即爕父初徙之處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為坊城牆北半見在故唐城堯所築非
唐叔始封也詩譜云叔虞子爕父以堯墟南有晉水改曰晉侯自唐叔至靖公凡三

十七世按前漢地理志河東土地平易有鹽鐵之饒
本唐堯所居詩風唐魏之國也其民有先王遺教君
[017-28a]
子深思小人險陋故唐詩蟋蟀山樞葛生之篇曰今
我不樂日月其邁宛其死矣他人是愉百嵗之後歸
于其居皆思奢儉之中念死生之慮吳札聞唐之歌
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自唐叔十六世至
獻公滅魏以封大夫畢萬滅耿以封大夫趙夙及大
夫韓武子食采於韓原晉於是始大至於文公覇諸
侯尊周室始有河内之土吳札聞魏之歌曰美哉渢
渢乎以德輔此則明主也文公後十六世為韓魏趙
[017-28b]
所滅序傳曰武王既崩叔虞邑唐君子譏名卒滅武
公驪姬之愛亂者五世重耳不得意乃能成覇六卿
專權晉國以耗晉世家太史公曰晉文公古所謂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約及即位
而行賞尚忘介子推况驕主乎靈公既弑其後成景致嚴至厲大刻大夫懼誅禍作悼公以後日衰六卿
專權故君道之御其臣下固不易哉


  周烈王七年馬陵


  解題曰史記正義曰此馬陵在魏州元城縣東南或
云在鄭州中牟


[017-29a]
  中山築長城


  解題曰以備趙也


  懷


  解題曰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故懷城在懷州武陟
縣西


  周顯王元年齊伐魏取觀津趙人歸齊長城


  解題曰年表書趙侵齊取長城按田敬仲世家封即
墨大夫烹阿大夫後書遂起兵西擊趙衛魏惠王請
[017-29b]
獻觀津以和觧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觀津在冀州棗陽縣東南本趙邑今屬魏
人歸我長城於是齊國震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
誠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然則趙浸齊取長城必
在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前至是畏齊彊而歸之也
年表誤矣齊世家書惠王獻觀之由曰敗魏於濁澤而圍惠王惠王請獻觀以和按魏世家載
韓趙敗魏於濁澤事甚詳齊威王未嘗與也


  趙與韓來攻


  解題曰按趙世家成侯七年與韓攻周蓋將分周為
[017-30a]
二也


  韓城邢丘


  解題曰按水經注梁惠成王三年鄭城邢丘韓都鄭
故戰國策諸書多稱韓為鄭 邢丘故邢國今屬邢


  周顯王二年趙與韓分周為二


  解題曰初西周惠公封少子以奉王東周惠公雖獨擅河
南之地然禮樂征伐之大者王猶與聞也至是趙與
[017-30b]
韓攻周分而為二則東西周各為列國不復相關顯
王雖在東周特建空名於其上耳自是而後凡史傳
所載致伯賜胙之類周王也征伐謀䇿稱東西周君
者皆謂二周君也趙韓攻周其興師之繇雖不可攷
意者為西周而舉歟周本紀云王赧時東西周分治
非也赧王特徙都西周耳當以趙世家為正


  河水赤于龍門三日


  解題曰按水經注竹書紀年晉昭公元年河赤于龍
[017-31a]
門三里梁惠成王四年河水赤于龍門三日


  周顯王三年魏侯與韓懿侯㑹于宅陽遂伐秦城武堵
秦敗之於洛隂


  解題曰魏侯魏惠王也是時未稱王按魏世家惠王
五年與韓㑹宅陽史記正義曰括地志云一名北宅在鄭州滎陽縣東南城武
堵為秦所敗徐廣曰秦年表曰敗韓魏洛隂今本作
洛陽


  趙與齊㑹阿下


[017-31b]
  解題曰趙世家成侯九年與齊戰阿下徐廣曰戰一
作㑹按田敬仲世家威王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之
後諸侯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年雖未可盡信然距
阿下之㑹纔五十年耳當從别本史記正義曰阿下即東阿也


  魏公子景賈伐韓與韓將韓明戰於陽魏師敗走


  解題曰按水經注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五年公子景
賈率師伐鄭韓明戰于陽我師敗逋


  周顯王四年靈臺


[017-32a]
  解題曰徐廣曰一作儀臺史記正義曰郭象曰儀臺靈臺也


  周顯王五年秦章蟜伐魏


  解題曰獻公之遣章蟜伐魏意在於復河西之地也
自是秦之勢浸強矣左氏紀諸侯侵伐雖大戰猶未
嘗書斬首幾萬也以萬計級自石門之戰始史記正義曰括
地志云堯門山俗名石門在雍州三原縣西北上有路其狀若門故老云堯鑿山為門因名之秦紀

書天子賀以黼黻蓋賜之命而錫以冕服也侯伯冕
服七章六曰黼七曰黻皆在裳秦不用禮故史官不
[017-32b]
知其為賜命耳楚世家曰周天子賀秦獻公秦始復
强而三晉益大魏惠王齊威王尤彊


  周顯王六年魏伐趙取列人及肥


  解題曰按水經注竹書紀年云梁惠成王八年惠成
王伐邯鄲取列人又云伐邯鄲取肥列人與肥並在
今洛州肥鄕縣


  周顯王七年魏公叔痤敗韓師趙師于澮


  解題曰按戰國䇿魏公叔痤與韓趙戰澮北禽樂祚
[017-33a]
魏王説以賞田百萬祿之痤辭曰夫使士卒不崩吳
起餘教也脉形地之險阻使三軍不惑者巴寧㸑襄
之力也臣何力之有王曰善於是索吳起之後賜之
田二十萬巴寧㸑襄田各十萬王曰公叔豈非長者
哉既為寡人勝强敵矣又不遺賢者之後不掩能士
之迹復益田四十萬為百四十萬括蒼鮑氏彪曰説
文澮水出靃山西南入汾樂祚趙將也


  韓大雨三月


[017-33b]
  解題曰失其時


  秦庶長國伐魏獲其將公孫痤


  解題曰古史曰史記秦本紀及魏世家云虜公孫痤
耳惟趙世家及秦魏韓年表皆云虜太子痤按孟子
梁惠王言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䘮地於秦七百里
蓋太子申戰没於齊而未嘗為虜於秦也凢史記言
是年秦虜太子痤者皆非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夏陽
縣故少梁秦惠王十一年更名禹貢梁山在西北龍
[017-34a]
門山在北故韓國也今同州韓城縣


  趙成侯與韓懿侯遇于上黨


  解題曰即春秋所謂遇也上黨今潞州趙成侯十三
年乃韓懿侯九年趙世家誤書為昭侯


  秦獻公薨子孝公立


  解題曰秦本紀書獻公二十四年薨今從年表通鑑
孝公生二十一年矣


  魏與趙戰于榆次陽邑


[017-34b]
  解題曰按水經注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九年與邯鄲
榆次陽邑榆次今太原府榆次縣陽邑今太原府太
谷縣


  魏侯㑹韓懿侯于巫沙


  解題曰按水經注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九年王㑹鄭
釐侯于巫沙在滎陽東今屬鄭州



  大事記觧題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