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23 大事記-宋-呂祖謙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大事記通釋巻二    宋 吕祖謙 撰


  嵗目


  上章涒灘一


  周敬王三十九年   魯哀公蔣十四年  齊簡公壬四年    晉定公午三十一年
  秦悼公十年     楚惠王章八年  宋景公頭曼三十六年 衛出公輒十二年
  陳湣公越二十一年  蔡成侯朔十年  鄭聲公勝二十年   燕獻公十二年
  吳王夫差十五年


[014-1b]
  閼逢困敦


  周敬王四十二年   魯哀公十八年  齊平公驁四年    晉定公三十五年
  秦悼公十四年    楚惠王十二年  宋景公四十年    衞侯起元年
  陳湣公二十五年   蔡成侯十四年  鄭聲公二十四年   燕獻公十六年
  呉王十九年


  上章涒灘二


  周威烈王五年    魯元公嘉十年  齊宣公積三十五年  晉幽公栁十七年
  秦靈公四年     楚簡王中十一年  宋昭公得四十八年  衞懐公亹五年
[014-2a]
  鄭繻公駘二年  燕湣公十三年


  閼逢困敦


  周威烈王九年    晉元公十五年  齊宣公三十九年   晉烈公止三年
  秦靈公八年     楚簡王十五年  宋昭公五十二年   衞懐公九年
  鄭繻公六年  燕湣公十七年


  上章涒灘三


  周顯王八年     秦孝公元年  韓懿侯十      魏惠王罃十年
  趙成侯種十四年   齊威王因齊十八年  楚宣王良夫九年   燕文公元年
[014-2b]
  宋公剔成九年    魯共公奮十六年  衞成侯速元年


  閼逢困敦


  周顯王十二年    秦孝公五年韓昭侯二年     魏惠王十四年
  趙成侯十八年    齊威王二十二年  楚宣王十三年    燕文公五年
  宋公剔成十三年   魯共公二十年衞成侯五年


  上章涒灘四


  周赧王十四年    秦昭王六年  韓襄王倉十一年   魏襄王十八年
  趙武靈王二十五年  齊閔王二十三年  楚懐王槐二十八年  燕昭王平十一年
[014-3a]
  宋君偃二十八年   魯平公十六年  衞嗣君二十四年


  閼逢困敦


  周赧王十八年    秦昭王十年  韓襄王十五年    魏襄王二十二年
  趙惠文王何二年   齊閔王二十七年  楚頃襄王二年    燕昭王十五年
  宋君偃三十二年   魯平公二十年  衞嗣君二十八年


  上章涒灘五


  秦始皇六年     韓桓惠王三十二年  魏景閔王増二年   趙悼襄王偃四年
  齊王建二十四年   楚考烈王完二十二年  燕王喜十四年    衞元君十四年


[014-3b]
  閼逢困敦


  秦始皇十年     韓王安二年  魏景閔王六年    趙悼襄王八年
  齊王建二十八年   楚幽王悍元年  燕王喜十八年    衞元君十八年


  上章涒灘六漢髙皇后吕氏七年


  閼逢困敦漢文帝前三年


  上章涒灘七漢武帝元狩二年


  閼逢困敦漢武帝元狩六年


  上章涒灘八漢宣帝神爵元年


[014-4a]
  閼逢困敦漢宣帝五鳳元年


  上章涒灘九漢哀帝元壽二年


  閼逢困敦漢平帝元始四年


  上章涒灘十漢明帝永平三年


  閼逢困敦漢明帝永平七年


  上章涒灘十一漢安帝永寧元年


  閼逢困敦漢安帝延光三年


  上章涒灘十二漢靈帝光和三年


[014-4b]
  閼逢困敦漢靈帝中平元年


  上章涒灘十三


  漢安樂思公延熈三年  魏邵陵厲公曹芳正始元年  吳大帝孫權赤烏三年


  閼逢困敦


  漢安樂思公延熈七年  魏邵陵厲公正始五年  吳大帝赤烏七年


  上章涒灘十四晉惠帝永康元年


  閼逢困敦


  晉惠帝永興元年  漢光武帝劉淵元熈元年  蜀武帝李雄建興元年


[014-5a]
  上章涒灘十五


  晉穆帝升平四年   秦宣昭帝苻堅甘露二年  燕幽帝慕容暐建熈元年
  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建國二十三年


  閼逢困敦


  晉哀帝興寧二年   秦宣昭帝甘露六年  燕幽帝建熈五年   魏昭成帝建國二十七年


  上章涒灘十六


  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  魏明元帝嗣太常五年  西秦乞伏熾盤建𢎞元年 夏赫連勃勃貞興二年
  燕馮䟦太平十二年  凉沮渠䝉遜𤣥始九年


[014-5b]
  閼逢困敦


  宋文帝義隆元嘉元年  魏太武帝夀始光元年  西秦乞伏熾盤建𢎞五年 夏赫連勃勃貞興六年
  燕馮䟦太平十六年  凉沮渠䝉遜𤣥始十三年


  上章涒灘十七


  齊髙帝蕭道成建元二年  魏孝文帝宏大和四年


  閼逢困敦


  齊武帝永明二年  魏孝文帝大和八年


  上章涒灘十八


[014-6a]
  梁武帝蕭衍大同六年 西魏文帝元寳炬大統六年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興和二年


  閼逢困敦


  梁武帝大同十年   西魏文帝大統十年  東魏孝靜帝武定二年


  上章涒灘十九隋文帝開皇二十年


  閼逢困敦隋文帝仁壽四年


  上章涒灘二十唐髙宗顯慶五年


  閼逢困敦唐髙宗麟德元年


  上章涒灘二十一唐𤣥宗開元八年


[014-6b]
  閼逢困敦唐𤣥宗開元十二年


  上章涒灘二十二唐德宗建中元年


  閼逢困敦唐徳宗興元元年


  上章涒灘二十三唐文宗開成五年


  閼逢困敦唐武宗㑹昌四年


  上章涒灘二十四唐昭宗光化三年


  閼逢困敦唐昭宗天祐元年


  屠維協洽


[014-7a]
  周世宗顯徳六年   南漢恩赧侯劉鋹太寳元年  蜀秦國公孟昶廣政二十年  北漢劉承鈞天㑹三年


  凡一千四百四十年


  論語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兹乎天之將喪斯
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
其如予何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
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
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
[014-7b]
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
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
執輿者爲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
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
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
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
不輟子路行以吿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
[014-8a]
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子路從而
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
體不勤五榖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
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
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子曰吾自衞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
[014-8b]
所 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
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
大夫出蓋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孔子
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
之子孫微矣 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
公曰陳恒弑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
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
[014-9a]
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顔淵問
爲邦子曰行夏之時乗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
鄭聲逺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
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
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孟子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
堯之時水逆行汜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
[014-9b]
爲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
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
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逺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後人得
平土而居之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壊宫室
以為汙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
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汙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紂之身
天下又大亂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
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逺之天
[014-10a]
下大悅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佑啓我後
人咸以正無缺世衰道微邪説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
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
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
乎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横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
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
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
肉廐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楊
[014-10b]
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
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聖之
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於其心害於其事
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
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
春秋而亂臣賊子懼詩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懲則莫我
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
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
[014-11a]
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
逺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
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
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
乗之國弑其君者必千乗之家千乗之國弑其君者必
百乗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後義
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
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齊宣王問
[014-11b]
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
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𫝊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
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曰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
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
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
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
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
[014-12a]
爲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
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曰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
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
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
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曰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
羊也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
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逺庖厨也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
[014-12b]
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
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
何也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
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曰
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然則
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
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
也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曰挾太山以超北
[014-13a]
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
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
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詩云刑于寡
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
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
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
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
[014-13b]
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搆怨
於諸侯然後快於心與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將以求吾
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
肥甘不足於口與輕煖不足於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
於目與聲音不足聽於耳與便嬖不足使令於前與王
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
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
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縁木而求魚也王
[014-14a]
曰若是其甚與曰殆有甚焉縁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
災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曰可
得聞與曰鄒人與楚人戰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曰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衆弱固不可以
敵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
以異於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使天
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商賈
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塗天下之欲疾
[014-14b]
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禦之王曰吾惽不
能進於是矣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
試之曰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産
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
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是故明君制民之産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
子樂嵗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
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産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
[014-15a]
畜妻子樂嵗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
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
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
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
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
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
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
[014-15b]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謂齊景公
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顔淵曰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
豈欺我哉今滕絶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 孟子曰由堯舜至於湯
五百有餘嵗若禹臯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
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嵗若伊尹萊朱則見而知之
若文王則聞而知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嵗若
[014-16a]
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由孔
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嵗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逺也
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


  劉向戰國策序周室自文武始興崇道德隆禮義設辟
雍泮宫庠序之教陳禮樂絃歌移風之化叙人倫正夫
婦天下莫不曉然論孝悌之義惇篤之行故仁義之道
滿乎天下卒致之刑錯四十餘年逺方慕義莫不賓服
[014-16b]
雅頌歌詠以思其德下及康昭之後雖有衰德其綱紀
尚明及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餘業遺烈流而未
滅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後時君雖無德人臣輔
其君若鄭之子産晉之叔向齊之晏嬰挾君輔政以並
立於中國猶以義相支持歌詩以相感聘覲以相交期
㑹以相一盟誓以相救天子之命猶有所行㑹享之國
猶有所恥小國得有所依百姓得有所息故孔子曰能
以禮讓為國乎何有周之流化豈不大哉及春秋之後
[014-17a]
衆賢輔國者既沒而禮義衰矣孔子雖論詩書定禮樂
王道粲然分明以匹夫無勢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
天下之俊也時君莫尚之是以王道遂用不興故曰非
威不立非勢不行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
道德大廢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
義而用詐譎茍以取强而已矣夫簒盜之人列為侯王
詐譎之國興立為强是以轉相放效後生師之遂相吞
滅并大兼小暴師經嵗流血滿野父子不相親兄弟不
[014-17b]
相安夫婦離散莫保其命湣然道德絶矣晚世益甚萬
乗之國七千乗之國五敵侔爭權盡為戰國貪饕無恥
競進無厭國異政教各自制斷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
功爭强勝者為右兵革不休詐偽並起當此之時雖有
道德不得施設有謀之强負阻而恃固連與交質重約
結誓以守其國故孟子孫卿儒術之士棄捐於世而游
説權謀之徒見貴於俗是以蘇秦張儀公孫衍陳軫代
厲之屬生從横短長之說左右傾側蘇秦為從張儀為
[014-18a]
横横則秦帝從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然當此之
時秦國最雄諸侯方弱蘇秦從結之時六國為一以儐
背秦秦人恐懼不敢窺兵於關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
有九年然秦國勢便形利權謀之士咸先馳之蘇秦初
欲横秦弗用故東合從及蘇秦死後張儀連横諸侯聽
之西向事秦是故因四塞之固據崤函之阻跨隴蜀之
饒聽衆人之筴乘六世之烈以蠶食六國兼諸侯並有
天下仗於謀詐之弊終無信篤之誠無道德之教仁義
[014-18b]
之化以綴天下之心任刑罰以為治信小術以為道遂
燔燒詩書坑殺儒士上小堯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
不下施情不上達君臣相疑骨肉相疎化道淺薄綱紀
壊敗民不見義而懸於不寧撫天下十四嵗天下大潰
詐偽之弊也其比王德豈不逺哉孔子曰道之以政齊
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夫
使天下有所恥故化可致也茍以詐偽偷活取容自上
為之何以率下秦之敗也不亦宜乎


[014-19a]
  太史公自序春秋之後陪臣秉政强國相王以至于秦
卒并諸夏滅封地擅其號作六國年表維驥騄耳乃章
造父趙夙事獻衰續厥緒佐文尊王卒為晉輔襄子困
辱乃禽智伯主父生縛餓死探爵王遷辟淫良將是斥
嘉鞅討周亂作趙世家畢萬爵魏卜人知之及絳戮干
戎翟和之文侯慕義子夏師之惠王自矜齊秦攻之既
疑信陵諸侯罷之卒亡大梁王假厮之嘉武佐晉文申
覇道作魏世家韓厥隂德趙武攸興紹絶立廢晉人宗
[014-19b]
之昭侯顯列申子庸之疑非不信秦人襲之嘉厥輔晉
匡周天子之賦作韓世家完子避難適齊為援隂施五
世齊人歌之成子得政田和為侯王建動心乃遷于共
嘉威宣能撥濁世而獨宗周作田敬仲完世家鞅去衛
適秦能明其術彊覇孝公後世遵其法作商君列𫝊天
下患衡秦無饜而蘇子能存諸侯約從以抑貪强作蘇
秦列𫝊六國既從親而張儀能明其說復散解諸侯作
張儀列𫝊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
[014-20a]
甘茂列𫝊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者魏冉
之功作穰侯列𫝊南拔鄢郢北摧長平遂圍邯鄲武安
為率破荆滅趙王翦之計作白起王翦列𫝊能忍訽於
魏齊而信威於强秦推賢讓位二子有之作范雎蔡澤
列𫝊結于楚親使諸侯之士斐然爭入事秦作吕不韋
列𫝊能明其畫因時推秦遂得意於海内斯為謀首作
李斯列𫝊桀紂失其道而湯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
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迹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
[014-20b]
天下之端自涉發難作陳渉世家秦失其道豪傑並擾
項梁業之子羽接之殺慶救趙諸侯立之誅嬰背懐天
下非之作項羽本紀


  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於陳涉虐戾滅秦自
項氏揆亂誅暴平定海内卒踐帝阼成於漢家五年之
間號令三嬗音善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如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興積善累功數十年德洽百姓攝行政事考
之于天然後在位湯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義十
[014-21a]
餘世不期而㑹孟津八百諸侯猶以為未可其後乃放
弑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
餘載至始皇乃能并冠帶之倫以德若彼用力如此蓋
一統若斯之難也秦既稱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諸侯也
於是無尺土之封墮壊名城銷鋒鏑鉏豪傑維萬世之
安然王迹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
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
安在無土不王此乃𫝊之所謂大聖乎豈非天哉豈非
[014-21b]
天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







  大事記通釋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