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b0002 竹書統箋-清-徐文靖 (master)


[014-1a]
欽定四庫全書
 竹書統箋卷十二
          翰林院檢討徐文靖撰
顯王箋按周本紀烈王崩弟扁立是/為顯王帝王世紀作顯聖王
元年癸丑鄭城邢丘附注自此韓改稱曰鄭○箋按韓/詩外傳武王伐紂到邢丘更名邢
 丘曰懐左傳宣六年赤狄伐晉圍懐及邢丘杜注邢/丘今河内平臯縣水經注曰昔晉侯送女于楚送之
 &KR0588即是處也竹書梁/惠成王三年鄭城邢丘
秦子向命為藍君箋按水經注霸水北歴藍田川逕藍/田縣北竹書梁惠成王三年秦子向
[014-1b]
 命為藍君葢子/向之故邑也
二年河水赤于龍門三日箋按趙世家成侯八年與韓/分周以為兩徐廣曰顯王二
 年即是年也京房妖占曰河水赤下民恨貞定王十/二年河水赤三日周景王十四年河水赤于龍門三
 里今赤于龍門三日則又不止三里矣地理通釋曰/河至慈州文城縣孟門山是為入龍門至絳州汾水
 合河之上是為出龍門/其地總謂之龍門也
三年公子景賈帥師伐鄭韓明戰于韓我師敗逋箋按/水經
 注濮渠之側有漆城或亦謂之濮菀城春秋寗武子/與衛人盟于菀濮杜預曰長垣西南近濮水也竹書
 梁惠成王五年公子景賈帥師伐鄭韓明戰于陽我/師敗逋澤北壇陵亭亦或謂之大陵城非所究也据
[014-2a]
 此則戰于陽者當是濮陽而今本則戰/于韓葢濮陽本衛地至是而屬之韓也
四年夏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箋按地理志陳留浚儀/故大梁魏世家惠王三
 十一年秦用商君東地至河而齊趙數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水經注大梁本春秋之陽武髙陽
 鄉也於戰國為大梁周梁伯之居竹書梁惠成王九/年四月甲寅徙邦于大梁孫奭孟子疏亦引竹書紀
 年梁惠成王九年徙都大梁漢髙祖紀注臣瓚引汲/郡古文魏惠王六年自安邑遷於大梁與今本合
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箋按哀十四年傳宋皇野語左/師向巢曰迹人來告逢澤有介
 麋焉地理志河南開封縣逢池在西北或曰宋之逢/澤也臣瓚曰汲郡古文梁惠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
 今浚儀縣有逢陂忌澤是也水經注魯溝水流逕開/封縣故城北南際富城東南入百尺陂即古之逢澤
[014-2b]
 也/
於越寺區弟思弑其君莽安次無顓立箋按莊子曰越/人三世弑其君
 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輿樂資曰號曰無顓是無顓即子搜也庾信周步
 陸郢碑既遭燻穴/翻從壓紐謂此
五年雨碧于郢箋按山海經耿山多水碧柴桑潯陽其/下多碧説文碧石之青美者天鏡曰天
 雨石兵䘮萬民亡又按楚世家文王熊貲始都郢杜/預曰今南郡江陵縣北紀南城是括地志平王更城
 郢在江陵縣東北六里荆州記昭王十年吴通漳水/灌紀南入赤湖進灌郢城遂破楚則此郢與紀南為
 二者葢指平王所城之郢而言也但顯王六年雨黍/于齊此不言雨碧于楚則似非楚郢据周書敘惟王
[014-3a]
 季宅程史記正義引周書敘惟王季宅郢孟子謂文/王生于畢郢字亦作郢郢故城在咸陽東二十里則
 雨畢于郢者或此也故/不言楚楚宣王時也
地忽長十丈有餘髙尺半箋按地鏡曰地無故自長如/丘隴室屋其上或生草木皆
 失地亡民山海經廣注漢元帝時臨淮/徐縣地踊長五六里髙二丈與此正同
六年我師伐邯鄲取列人箋按地理志廣平國有列人/縣水經注漳水過斥丘縣即
 裴縣又東北逕列人縣故城南竹書/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鄲取列人者也
我師伐邯鄲取肥箋按地理志真定國有肥纍縣春秋/肥子之國水經注白渠歴邯溝縣故
 城東又東逕肥鄉縣故城北竹書/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鄲取肥者也
[014-3b]
雨黍于齊箋按易飛候曰天雨黍為政者去大人出/死他國三年國有死將此亦齊威王時也
七年我與邯鄲趙榆次陽邑箋按地理志榆次陽邑並/屬太原郡本魏地也魏惠
 王九年與趙秦本紀莊襄王三年䝉/驁攻趙榆次新城是後為趙地也
王㑹鄭釐侯于巫沙箋按水經注濟水滎澤中北流至/衡雍西又南㑹滎澤至垂隴城濟
 澤出其北又有沙城城左佩濟瀆竹書梁惠成/王九年王㑹鄭釐侯于巫沙者瀆際有故城也
八年入河水于圃田又為大溝而引圃水箋按水經注/渠水自河與
 濟亂流東逕滎澤北歴中牟縣之圃田與陽武分水/西限長城東極官渡北佩渠水東西四十里許南北
 二百里許中有沙岡上下二十四浦水盛則北注渠/溢則南播竹書梁惠成王十年入河水於圃田又為
[014-4a]
 大溝而引圃水者也一統志大溝在尉氏縣西南一/十五里東北合康溝入于黄河爾雅鄭有圃田本鄭
 地而後/入于魏
瑕陽人自秦導岷山青衣水來歸箋按晉有二瑕左傳/郇瑕氏之虚京相璠
 曰河東解縣西南五里有故瑕城文公十二年秦侵/晉及瑕十三年晉侯使詹嘉處瑕西征記陜州太原
 倉北臨大河周迴六里即晉詹嘉所處之瑕也瑕陽/人不知何屬無所考也華陽國志曰有沫水從西來
 出岷江又從岷山西來合郡下青衣江入大江水經/青衣水出青衣縣西䝉山東與沫水合道元注曰縣
 故有青衣羌國也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陽人/自秦導岷山青衣水來歸者也一統志青衣水出雅
 州盧山縣東南流至雅州合沫水經名山縣至嘉定/州入大江葢魏瑕陽人為秦導岷青衣水至是始自
[014-4b]
 秦來歸若魏地逼近大河/安用導青衣水來歸哉
九年秦師伐鄭次于懐城殷箋按秦孝公時也郡國志/懐屬河内有懐城括地志
 故懐城在懐州武陟縣西十一里水經注朱溝水自/技渠東南屈逕州城東又東逕懐城又東逕殷城竹
 書秦伐鄭次于/懐城殷者也
十年楚師出河水以水長垣之外箋按水經注河水舊/于白馬縣南決通濮
 濟黄溝故蘇代説燕曰決白馬之口魏無黄濟陽竹/書梁惠成王十九年楚師出河水以水長垣之外者
 也陳留風俗傳縣/有長垣故縣氏之
龍賈帥師築長城于西邉箋按秦本紀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正義曰魏
[014-5a]
 界與秦相接南自華州鄭縣西北過渭水濱洛水東/岸向北有上郡鄜州之地皆築以界秦境洛即漆沮
 水也以在魏西故曰築長城于西邉也魏世家惠王/十九年築長城塞固陽即此也水經注以郡國志長
 城自卷逕陽武到密為龍/賈築長城于西邉謬矣
鄭取屯留尚子箋按地理志屯留長子竝屬上黨郡水/經注漳水東㑹于梁水北流至長子縣
 故城南竹書梁惠成王十二年鄭取屯留尚子則尚/子即長子之異名也春秋襄十八年晉人執孫蒯于
 純留即/此也
十一年鄭釐侯使許息來致地平丘戸牖首垣諸邑及
鄭馳地箋按春秋昭公十三年諸侯盟于平丘杜注平/丘在陳留長垣縣西南左傳哀公十三年㑹于
[014-5b]
 黄池吴人囚子服景伯而還及戸牖歸之杜注戸牖/陳留外黄縣西北東昏城是趙世家肅侯七年公子
 刻攻魏首垣水經注濮水又東逕韋城有馳道屬于/長垣濮渠東絶馳道逕長垣縣故城北衛地也故首
 垣矣按馳地是馳走車馬之中道/孔仲逹曰馳道如今之御道也
我取枳道箋按趙世家蘇厲説趙王曰齊韓西師以禁/秦使秦反温枳髙平于魏注曰温枳皆河内
 蘇秦列傳秦正告魏曰我下枳道南陽封冀索隠曰/枳是河内枳縣言道者亦衍字今据竹書云我取枳
 道是河内枳亦稱枳道也括地志故/枳城在懐州濟源縣東南三十里
與鄭鹿箋按韓哀侯滅鄭徙都鄭韓因改稱為鄭此鄭/即韓也水經注黎陽縣故城黎山在城西竹書
 梁惠成王與鄭鹿即是城也今城内有臺尚謂鹿/鳴臺又謂之鹿鳴城王元謨自滑臺走鹿鳴者也
[014-6a]
王及鄭釐侯盟于巫沙以釋它陽之圍箋按它當作宅/魏世家惠王五
 年與韓㑹宅陽竹書晉出公六年齊鄭伐衛荀瑤城/宅陽字當作宅水經注秦昭王四十二年魏冉攻魏
 走芒夘入北宅即故宅陽城也竹書惠王十三年盟/于巫沙以釋宅陽之圉者也括地志宅陽故城在鄭
 州滎陽東南十七里又按一統志河間府阜/城縣有宅陽城一名沙丘春秋時晉東陽地
歸釐于鄭箋按水經注河溢為滎濟水受焉北濟也濟/水又東南逕釐城東春秋經書公㑹鄭伯于
 時來左傳所謂釐也京相璠曰今滎陽縣東四十里/有故釐城春秋地名考畧曰今開封東四十里有釐
 城葢釐本鄭邑魏取/之至是復歸于鄭也
十二年魯恭侯宋桓侯衛成侯鄭釐侯來朝箋按魯恭/侯名奮魯
[014-6b]
 穆公子史記作共公宋桓公名辟兵宋休公子衛成/侯名速衛聲公子鄭釐侯名武鄭懿侯子即韓昭侯
 也韓策謂/之昭釐侯
於越子無顓卒是為菼蠋夘次無彊立箋按索隱曰無/顓之弟胡三省
 曰自句踐至無彊凡六世据吴越春秋勾踐卒子興/夷即位一年卒子翁立卒子不揚立卒子無彊立勾
 踐至無彊僅五世也竹書無彊上有王之侯及無顓/凡七世則吴越春秋誤也又無彊水經注及稽古録
 並作無/疆非
十三年邯鄲成侯㑹燕成侯于安邑箋按趙成侯名種/趙敬侯子燕成侯
 名載燕孝侯子地/理志安邑屬河東
[014-7a]
十四年秦公孫壯伐鄭圍焦城不克箋按顯王十四年/秦孝公十一年也
 水經注役水東北流逕菀陵縣故城北東流北逕焦/城東陽丘亭西謂之焦溝竹書秦公孫壯帥師伐鄭
 圍焦城不克/即是城也
秦公孫壯帥師城上枳安陵山氏箋按秦謂秦孝公時/也通鑑赧王二十六
 年秦大良造白起客卿錯伐魏至枳取城大小五十/六胡三省曰枳縣班志屬河内郡唐為孟州濟源縣
 又按郡國志京兆霸陵有枳道亭是秦地有兩枳故/因以河内為上枳也地理志潁川有傿陵縣李竒曰
 六國時為安陵郡國志汝南有安陵亭注曰即魏安/陵君所封水經注役水自陽丘亭東流逕山氏城北
 為髙榆淵竹書秦公孫壯帥/師城上枳安陵山氏者也
[014-7b]
邯鄲伐衛取漆富兵城之箋按水經注酸水逕燕城北/又東逕滑臺城南又東南㑹
 于濮濮渠之旁有漆城竹書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鄲/伐衛取漆富兵城之者也謝注曰兵當作邱又伐衛
 在衛聲/公時也
齊師及燕戰于泃水齊師遁箋按齊威王及燕文公時/也水經注鮑&KR0588水自雍奴
 縣故城西北又東與泃河合水出右北平無終縣西/山白楊谷東逕平谷縣之紻城南又東南逕臨河城
 竹書梁惠成王十六年齊師及/燕戰于泃水齊師遁即是水也
十五年齊田期伐我東鄙戰于桂陽我師敗逋箋按國/策蘇子
 謂魏曰魏東與齊境又齊伐魏東鄙戰于桂陽在周/顯王十四年邯鄲之師敗魏于桂林在周顯王十六
[014-8a]
 年總為齊田期所敗水經注桂陽亦/曰桂陵大抵在桂水之北故曰桂陽
東周與鄭髙都箋按趙世家趙成侯七年與韓攻周八/年與韓分周以為兩徐廣曰顯王二年
 則東周復有東西之分始此葢以自考王封弟掲于/河南是為桓公桓公傳威公惠公是為西周惠公公
 復封其少子班于鞏曰東周惠公立長子曰西周武/公惠公卒子傑嗣武公卒子文成嗣則此與鄭髙都
 者正東周惠公時也史記音義曰河南新鄭縣有髙/都括地志髙都故城在洛州伊闕縣北又按國䇿曰
 雍氏之役蘇代謂周君曰代能為君令韓不徴粟與/甲于周又能為君得髙都遂往見韓相公仲而與髙
 都是髙都/卒歸周也
鄭釐侯來朝中陽箋按韓䇿或謂鄭王曰申不害之計/事曰夫弱魏之兵而重韓之權莫如
[014-8b]
 朝魏昭釐侯聴而行之即謂此也又按水經注太水/出太山之陽東南流注于役水東北逕武陵城西又
 北逕中陽城西竹書梁惠成王十七年鄭釐/侯來朝中陽者也今据竹書在十五年也
宋景鼓衛公孫倉㑹師圍我襄陵箋按田完世家魏惠/王圍邯鄲趙求救于
 齊騶忌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如南攻襄陵以敝/魏于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時宋衛復會
 師以圍之當必齊使之也司馬温公稽古録周烈王/四年為衛聲公宋辟公元年史記世家聲公十一年
 卒子成侯立辟公三年卒子剔成公立則圍魏襄陵/者正宋剔成衛成侯時也鮑彪注國策曰襄陵屬河
 東魏邑也攻之使魏困史記正/義曰襄陵故城在兖州鄒縣非
十六年王以韓師諸侯師縣于襄陵箋按以韓師諸侯/師一作以諸侯韓
[014-9a]
 師誤葢魏懲前此襄/陵之圍因以縣之
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箋按水經注梁惠成王十八年/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公㑹齊
 宋之圍葢求成謂通好也隱元年傳惠公之季年敗/宋師于黄公立而求成焉林氏曰魯宋始通好命是
 也
邯鄲之師敗我師于桂林箋按資治通鑑曰顯王十五/年魏惠王伐趙邯鄲楚王使
 景舍救趙十六年齊威王使田忌救趙十月邯鄲降/魏師還于齊戰于桂林魏師大敗括地志桂陵在曹
 州乘氏縣東/北二十一里
秦伐韓閼與惠成王使趙闕/破之附注不知是何年○/箋按魏世家如耳謂
[014-9b]
 魏王曰昔者魏伐趙斷羊腸拔閼與約斬趙趙分為/二所以不亡者魏為從主也括地志閼與山在磁州
 武安縣西南二十里徐廣曰武安在邯鄲西北當是/趙之閼與但此是魏伐趙非秦伐韓也戰國策無忌
 謂魏王曰夫越山踰河絶韓上黨而攻強趙是復閼/與之事秦必不為也史記索隱曰秦韓相攻閼與而
 趙奢破秦軍郡國志上黨湼縣縣有閼與聚此當是/韓之閼與但秦師伐韓而趙奢破之非顯王時事温
 公稽古録周赧王四十五年秦人伐趙圍閼與趙奢/救之大破秦師與魏惠成王無涉故附注謂不知何
 年/也
十七年燕伐趙圍濁鹿趙靈王及代人救濁鹿敗燕師
于勺箋按燕文公時也水經注博水出望都縣東南流/逕其縣故城南又東南逕三梁亭南疑即古勺梁
[014-10a]
 也竹書燕人伐趙圉濁鹿趙武靈及代人救濁鹿師/于勺梁者也今廣昌東嶺之東有山俗名之濁鹿以
 此推之或近是矣朱謀瑋曰古本作敗燕于勺燕竹/書但云敗燕師于勺吴琯改作勺梁是也又按温公
 稽古録周烈王元年趙成侯元顯王十七年猶是趙/成侯也後三年為趙肅侯元年又四十年趙肅侯薨
 武靈王即位則此時救濁鹿者當猶是趙肅侯也史/記趙世家趙伐魏在肅侯十一年於竹書為周顯王
 二十七年安得十年之前為靈王救濁鹿/乎或靈王此時已能將兵故命之救也
晉取𤣥武濩澤附注即雷澤舜漁處○箋按地理志河/東有濩澤縣初學記引墨子曰舜漁于
 雷澤在濩澤縣西穆傳天子四日休于濩澤郭注曰/今平陽濩澤縣是也濩澤故城在今澤州陽城縣西
 二十里又項羽本紀漢王封項氏有桃侯平臯/侯𤣥武侯桃平臯皆邑則𤣥武亦必邑名可知
[014-10b]
十八年齊築防以為長城箋按襄十八年傳諸侯伐齊/齊侯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
 之廣里杜注平隂在濟北盧縣東北其城南有防防/有門于門外作塹防横行廣一里史記蘇秦列傳燕
 王曰吾聞齊有長城足以為塞信有之乎正義引竹/書紀年梁惠王二十年齊閔王築防以為長城今据
 竹書齊築長城在梁惠王十二年不應與齊閔同時/齊記曰齊宣王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以備楚其
 實非也此築防為長城者猶威王也/顯王三十七年始為齊宣王元年
十九年王如衛命公子南為侯箋按水經注汲郡古文/謂衛將軍文子為子南
 彌牟其後有子南勁紀年勁朝于魏後魏惠成王如/衛命子南為侯秦本紀昭㐮王九年魏公子勁為諸
 侯索隱曰别封之邑比之諸侯魏當作衛字譌也又/按韓非子曰衛子南勁之為其臣也上偪君下亂治
[014-11a]
 援外以撓内侵下以謀上今觀魏惠王如衛命/子南為侯則援外撓内侵下謀上從可知矣
二十年
二十一年魏殷臣趙公孫裒伐燕還取夏屋城曲逆箋/按
 伐燕燕文公時也吕氏春秋趙襄子上于夏屋以望/代俗其樂甚美髙誘曰夏屋代之南山也漢地理志
 太原廣武縣賈屋山在北即夏屋又中山國曲逆縣/章帝醜其名改曰蒲陰水經注濡水蒲隂縣西東逕
 其縣故城南枉渚迴湍率多曲復亦謂之為曲逆水/也張晏曰濡水于城北曲而西流故曰曲逆濡水又
 東得蒲水口蒲水逕安陽闗下出闗北流又東逕夏/屋故城實中險絶竹書魏殷臣趙公孫裒伐燕還取
 夏屋城曲/逆者也
[014-11b]
二十二年壬寅孫何侵楚入三戸郛箋按侵楚楚宣王/時也郡國志南陽
 丹水縣有三户亭左傳哀公四年晉執蠻子與其五/大夫以畀楚師于三户者也水經注浙水出淅縣西
 北盧氏縣大蒿山又歴其縣東而南流入丹水縣注/于丹水丹水又東南逕一故城南名曰三戸城一統
 志三戸城在鄧/州内鄉縣西南
楚入徐州箋按入一本作伐楚策曰齊魏戰于馬陵齊/大勝魏魏王召惠施告之對曰王若欲報齊
 乎不如因變服折節而朝齊田嬰許諾遂内魏王而/與之並朝齊侯再三楚王怒自將而伐齊大敗齊于
 徐州史記索隱曰徐音舒左氏作舒説文/作䣄在薛縣正義曰在勃海郡東平縣也
二十三年魏章帥師及鄭師伐楚取上蔡箋按楚世家/懐王十七年
[014-12a]
 悉兵襲秦戰于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楚至于鄧潛夫論曰上蔡北有古鄧城是也地理
 志汝南有上蔡縣應劭曰以九江有下蔡故曰上蔡/又按春秋取國邑十有六趙子曰凡力得之曰取
孫何取㶏陽箋按水經注㶏水出潁川陽城縣東南逕/臨潁縣西北小㶏水出焉㶏水又東逕㶏
 陽城北又東逕㶏彊縣故城南正應為㶏陰而/有㶏陽之名者明在南猶有㶏水故以陽名
秦孝公㑹諸侯于逢澤箋按秦孝公名渠梁秦獻公子/也地理志開封縣有逢池在西
 北即逢澤也秦世家孝公二十年諸侯畢賀秦孝公/使公子少官率師㑹諸侯于逢澤朝天子秦策魏拔
 邯鄲因退為逢澤之遇皆是地也後漢西羌傳秦孝/公雄強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駟率戎狄九十二國
 朝周顯王/正一時事
[014-12b]
絳中地&KR2050西絶于汾箋按考異郵曰臣恣地裂坼漢含/孳曰大夫専權兵陵地拆水經注
 汾水又經絳縣故城北竹書梁惠成王二十五年絳/中地&KR2050西絶于汾汾水西逕虒祁宫北横水有故梁
 截汾水中/凡三十柱
二十四年魏敗韓馬陵箋按韓世家韓懿侯二年魏敗/我馬陵正義曰在魏州元城縣
 東南/一里
二十五年穰庛帥師及鄭孔夜戰于梁赫鄭師敗逋箋/按
 穰庛一本作穣疪從庛者考工記車人為耒庛鄭音/棘刺之刺從疪者漢書霍去病傳封雁疪為煇渠侯
 顔師古音匹履反又一作穣苴水經注渠水東至浚/儀縣東南逕大梁東南逕赤城北竹書梁惠成王二
[014-13a]
 十八年穰苴帥師及鄭孔夜戰于梁赫鄭師敗逋即/是城也朱謀㙔曰穰苴疑誤今本竹書作□庛實皆
 誤也据吕氏春秋無義篇曰秦惠王疑衛鞅之為人/欲加罪焉鞅以其私屬與母歸魏㐮庛不受㐮庛當
 即是穣庛也又酈注赤城疑是䓇城説/&KR1350嬾真子云漢太守䓇䓇乃赫赫也
與齊田盻戰于馬陵箋按田盻魏策作田盼丁度集韻/肹與朌同陳完世家魏伐趙趙與
 韓親共擊魏趙不利戰于南梁韓氏請救于齊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將孫子為帥救韓趙以擊魏大敗
 之馬陵今据竹書田嬰誤當作田盼又按馬陵徐廣/以為在魏郡元城史記正義曰虞喜志林馬陵在濮
 州鄄城縣東北六十里有陵澗谷深峻可以置伏索/隱曰孫子減竈退軍三日行至馬陵大破魏軍當如
 虞説上云太子為丄將軍過外黄則從汴州外黄退/至濮州東北六十里也時趙韓共擊魏戰南梁韓急
[014-13b]
 請救于齊齊師走大梁敗魏馬陵豈合/更渡河北至魏元城哉徐説定非也
二十七年五月齊田肹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箋按/地理
 志山陽郡有南平陽縣水經注泗水又南過平陽縣/西即山陽郡之南平陽縣也竹書梁惠成王二十九
 年齊田盻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者也按魏收地/形志髙平郡有平陽縣二漢晉曰南平陽漢屬山陽
 晉屬/髙平
九月衛鞅伐我西鄙箋按一夲九月下有秦字藝文志/商君二十九篇名鞅姬姓衛後也
 秦本紀秦孝公二十九年衛鞅擊魏/吕氏曰孝公取河西地葢商鞅之力
十月邯鄲伐我北鄙箋按國策蘇秦説魏王曰梁南與/楚境西與韓境北與趙境東與齊
[014-14a]
 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不下十萬又按地理志趙國/邯鄲縣趙敬侯自中牟徙此後遂稱趙為邯鄲趙世
 家趙肅侯十/一年趙伐魏
王攻衛鞅我師敗逋箋按吕氏春秋無義篇公孫鞅為/秦將而攻魏魏使公子卭當之卒
 罷軍鞅使人謂公子曰願與公子坐而相去别/也公子相與坐鞅因伏卒與車騎以取公子卭
二十八年城濟陽箋按水經注濟水自武父城北東逕城/濟陽故城北竹書魏惠成王三十年
 濟陽者也案當是二十八年地理通釋曰漢陳/留郡濟陽縣唐省入宛句建隆四年為濟陽鎮
秦封衛鞅于鄔改名曰尚箋按水經注斯洨水又東逕/樂信縣故城南地理志鉅鹿
 屬縣也又東入衡水衡水又北逕鄔縣故城東竹書/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衛鞅于鄔改名曰商据此則
[014-14b]
 竹書改名曰尚尚即商也商君列傳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曰商君於讀為烏古字通穆
 天子傳於鵲與處即烏鵲是也於商二縣名正義曰/鄧州内鄉東七里古於邑商洛在商州東本商邑
二十九年邳遷于薛箋按括地志故薛城古薛侯國也/在徐州滕縣界左傳定元年薛宰
 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于邳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則是邳先遷薛後遷邳至是而
 又遷薛也索隠引紀年曰下邳遷于薛改名曰徐州/徐音舒洪容齋曰薛自奚仲受封歴夏商及周末始
 為宋偃王所滅享國千/九百餘年傳六十四代
三月為大溝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箋按水經注魏惠/王三十一年為大
 溝于北郛以行圃田之水陳留風俗傳曰縣北有浚/水余謂故汴沙隂溝矣一統志圃田澤在中牟縣西
[014-15a]
 北七里今為澤者八若東澤西澤之類為陂者三十/有六若大灰小灰之類其實一也圃田大溝在尉氏
 縣西南十五里人有長明溝源出長葛縣界經尉氏/縣西南滙為大陂東南與大溝合流一統志大溝又
 東北合康/溝入河
三十年
三十一年秦蘇胡帥師伐鄭敗蘇胡于酸水附注曰不/知何年附
 此○箋按秦胡蘇伐鄭/見烈王二年此重出誤
三十二年箋按稽古録云/秦惠王元年
三十三年鄭威侯與邯鄲圍襄陵箋按韓世家韓昭侯/卒子宣惠王立十一
[014-15b]
 年君號為王索隠曰紀年鄭昭侯武薨次威侯立威/侯七年與邯鄲圍襄陵是宣惠王即鄭威侯也漢志
 陳留襄邑縣師古曰圏稱云襄邑宋地本/承匡㐮陵鄉也宋襄公所塟故曰㐮陵
三十四年魏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稱一年箋按魏世/家惠王三
 十六年復與齊王㑹甄是年惠王卒索隱按/紀年云惠王三十六年改元稱一年未卒也
王與諸侯㑹于徐州箋按魏世家惠王卒子㐮王立㐮/王元年與諸侯㑹徐州相王也追
 尊父惠王為王又孟嘗君傳齊宣王九年田嬰相齊/宣王與魏㐮王㑹徐州而相王也楚威王聞之怒田
 嬰明年楚伐敗齊師于徐州皆誤以魏惠王改元之/一年為㐮王元年也稽古録曰顯王三十五年魏後
 元魏惠王齊威王㑹于徐州以相/王與紀年合威王誤當作宣王
[014-16a]
於越子無彊伐楚箋按越世家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争彊當楚威王之
 時越北伐齊齊威王使人説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願大王之轉楚也於是越遂釋齊而伐楚
 時葢楚/威王也
三十五年楚得吾帥師伐鄭圍綸氏附注曰不知何年/附此○箋按一本
 師下有及秦字地理志綸氏縣屬潁川水經注伊水/逕當階縣西大狂水入馬水出陽城縣大&KR2019山又西
 逕綸氏縣故城南竹書楚得/吾帥師伐鄭圍綸氏者也
三十六年楚圍齊于徐州遂伐於越殺無彊箋按越世/家無彊伐
 楚楚威王興兵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索隠曰案紀年越王無顓薨
[014-16b]
 後十年楚伐徐州無楚敗越殺無彊之語是無彊為/無顓之後紀年不得録也今据竹書楚殺無彊之後
 尚有四十六年而紀年乃終安得謂紀年不得録乎/又吴越春秋無彊子玉玉子尊尊子親親失瑯琊為
 楚所滅勾踐至王親歴八主稱霸二百二十四年而/紀年止越無彊史記天官書越之亡熒惑守斗葢是
 年事也蔡如松曰越王勾踐至無彊七世/唐書世系表無彊子蹄更封于歐餘山陽
三十八年龍賈及秦師戰于雕陰我師敗逋箋按地理/志上郡雕
 隂縣雕山在西北魏世家㐮王五年秦敗我龍賈軍/四萬五千于雕隂圍我焦曲沃予秦河西之地資治
 通鑑曰秦使犀首伐魏大敗其師四萬餘人禽將龍/賈取雕隂然此時龍賈正未擒也秦本紀惠文王十
 年公子卭與魏戰虜其將龍賈豈有兩龍賈而兩被/虜耶當依紀年云龍賈及秦師戰于雕隂我師敗逋
[014-17a]
 是此時無擒龍賈事也又按蘇代曰龍賈之戰岸門/之戰封陵之戰髙商之戰趙莊之戰秦之所殺三晉
 之民數百萬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
王㑹鄭威侯于巫沙箋按索隱曰紀年鄭威侯七年與/邯鄲圍㐮陵五月梁惠王㑹威侯
 于巫沙今按鄭圉魏㐮陵在顯王三十三年魏㑹鄭/巫沙在三十八年相距凡六年非威侯七年五月事
 也/
三十九年秦取我汾隂皮氏箋按秦本紀惠文君八年/魏納河西地九年渡河取
 汾隂皮氏地理志汾/隂皮氏並屬河東郡
四十年
[014-17b]
四十一年秦歸我焦曲沃箋按樗甘列傳秦惠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將而伐曲
 沃盡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又按魏世家魏㐮王五/年秦圍我焦曲沃八年秦歸我焦曲沃据竹書則魏
 惠王後元之六年也水經注河水東逕湖縣故城北/又南菑水注之西北逕曲沃城南諸著述者咸言曲
 沃在北此非也余按春秋文公十三年晉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處此以備秦以曲沃之官守之故曲沃
 之名遂為積古之傳矣河水又東得七里澗澗在陜/城西七里城即虢邑之上陽虢仲之所都為南虢其
 大城中有小城故焦國也武王以封神農之後于此/括地志焦在陜城東百步因焦水為名曲沃在陜州
 縣西南三十二里因曲沃水為名又按稽古録顯王/四十一年秦公子華張儀伐魏取蒲陽儀言于惠王
 復以子魏亦/是年事也
[014-18a]
四十二年九鼎淪泗沒于淵箋按秦本紀昭襄王五十/一年西周君盡獻其邑三
 十六城口三萬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漢郊祀志周赧王卒九鼎入于秦或曰周顯王四十
 二年宋太丘社亡而鼎淪沒于泗水彭城下又漢吾/丘夀王曰昔秦始皇親出鼎于彭城而不能得則九
 鼎淪沒于泗而未嘗入秦可知史記曰秦取九鼎寳/器而遷西周公于&KR1222狐正義曰赧王十九年秦昭王
 取九鼎一飛入泗水餘/八入於秦皆失實也
四十三年箋按趙肅侯薨子/雍立是為武靈王
四十四年箋按稽古録是年秦始稱王時惠王/即位卜三年也明年改為後元年
四十五年楚敗我襄陵箋按楚世家懐王六年楚使上/柱國昭陽將兵而攻魏破之于
[014-18b]
 襄陵得八邑郡國志河東㐮陵縣晉武公自曲沃徙/此括地志㐮陵在晉州臨汾縣東南三十五里又按
 春秋書法詭道/而勝之曰敗
四十六年箋按稽古録是年燕衛皆稱王趙武靈王獨/不肯曰無其實敢有其名乎令國人謂己為
 君/
四十七年箋按通鑑顯王四十七年秦張儀自齧桑還/而免相相魏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魏
 王不/聴
四十八年王陟
慎靚王箋按周本紀顯王/崩子慎靚王定立
[014-19a]
元年辛丑秦取我曲沃平周箋按地理志河東聞喜縣/故曲沃晉武公自晉陽徙
 此又西河有平周縣十三州志曰古平周在汾州介/休縣西四十里魏世家㐮王十三年秦取我曲沃平
 周今据竹書在慎靚王之元年魏惠王之後元十六/年通鑑云在周顯王四十七年張儀相魏之年皆誤
 也/
二年魏惠成王薨箋按吕氏春秋開春篇梁惠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牛目羣臣多諫太
 子請弛期更日不許惠施曰昔王季歴葬渦山之尾/灓水齧其墓見棺前和文王曰譆先君必欲一見羣
 臣百姓也于是出而為之張朝羣臣百姓皆見之而/後更塟此文王之義也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擇葬
 日又吴淑雪賦葬滕文而弛期注引孟子曰滕文公/卒塟有日矣天大雨雪至牛目請弛期不許是孟子
[014-19b]
 與滕文/之譌
三年今王元年箋按世本魏㐮王名嗣惠成王子一名/赫時作紀年者㐮王時人故以為今王
 又按史記作哀王据孟子見梁惠王之後即云見梁/襄王趙岐注曰襄諡也魏之嗣王也是史記哀王為
 誤/
四年箋按魏王囚張儀以請/成于秦張儀復歸相秦
五年
六年鄭使韓辰歸晉陽及向箋按晉語曰㐮王賜晉文/南陽陽樊之田陽人不服
 倉葛曰陽人未狎君徳隱十一年傳注杜氏曰野王/縣西南有陽城又十三州志軹縣南山西曲有故向
[014-20a]
 城地理通釋曰范雎傳秦昭王三十二年東伐韓少/曲髙平拔之括地志髙平故城在懐州河陽縣西北
 四十里周桓王以予鄭韓滅/鄭有其地至是復歸之晉也
二月城陽向更名陽為河雍向為髙平箋按徐廣曰紀/年云魏哀王二
 十四年改宜陽曰河雍改向曰髙平今据紀年但云/城陽向烏知為宜陽也況陽向並在河内其必非宜
 陽明矣至以㐮王為哀王承史遷誤又按周本紀慎/靚王立六年崩嵗在丙午紀年不載王陟闕文也
隱王附注曰史記作赧王名延葢赧隠聲相近○箋按/皇甫謐曰赧王名誕赧非諡諡法無報正以微弱
 竊鈇逃債赧然故名曰赧耳又漢書諸侯王表自幽/平之後日以陵夷分為二周有逃債之臺被竊鈇之
 言服䖍曰周赧王負債無以歸之主迫責急乃逃于/此臺後人因以名之劉徳曰洛陽南宫謻臺是也
[014-20b]
元年丁未
鄭宣王來朝附注曰梁○箋按來朝朝梁也韓世家宣/惠王即鄭威侯十一年始號為王索隱曰
 紀年鄭威侯七年五月梁惠王㑹威侯于巫沙十月/鄭宣王來朝今据紀年魏惠王與威侯㑹巫沙在顯
 王三十八年鄭宣王來朝在赧王二年當魏/㐮王之五年相距凡十有七年是索隠誤也
燕子之殺公子平不克箋按燕世家燕王噲立大信子/之鹿毛夀謂燕王不如以國譲
 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三年國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將攻子之不克因搆難數月衆人恫恐齊因
 伐燕大勝燕年表云君噲及太子皆死据竹/書云燕子之殺公子平不克是年表誤也
齊師殺子之醢其身箋按燕世家齊大勝燕子之亡二/年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為燕昭王
[014-21a]
 索隱曰案年表云噲及太子相子之皆死紀年又云/子之殺公子平今此云立太子平是為燕昭王則年
 表紀年為謬也然紀年謂燕子之殺公子平不克索/隱遺不克字而云殺公子平何謬也裴駰案汲冢紀
 年擒子之而醢其身與此正同又齊人伐燕孟子以/為宣王時史記六國表燕王噲及子之死在湣王十
 年温公稽古録据竹書紀年周顯王三十七年為齊/宣王之元年則隱王元年為齊宣王十九年是年齊
 師殺子之與孟子合孟子慎靚王三年見梁㐮王而/去梁之齊纔三四年則正齊宣王十八九年國䇿載
 儲子謂宣王宜仆燕正儲子為相時也王令章子將/兵以伐燕正孟子與逰時也朱子据史記以梁惠王
 三十五年孟軻至梁不審其至梁在惠王改元之末/年當在慎靚王一二年間而轉疑温公通鑑以伐燕
 在宣王十九年孟子去齊已久安得見其取之復畔/也因云未詳所據大事記以赧王元年孟子致為臣
[014-21b]
 于齊則紀年實/與孟子合也
二年齊地景長丈餘髙一尺箋按赧王元年齊湣王地/元年也周髀算經陳子曰
 夏至南萬六千里冬至南十三萬五千里日中立竿/測景周髀長八尺易氏祓曰夏至日在南陸躔東井
 去極六十六度有竒而景尺有五寸冬至日在北陸/躔牽牛去極一百六十度有竒而景丈有三尺春分
 日在西陸躔於婁秋分日在東陸躔於角去極九十/一度有竒而其景均焉今齊地景長隋史袁充奏隋
 興已後日景漸長亦是類也淮南子/曰景修則隂氣勝景短則陽氣勝
魏以張儀為相箋按吕氏春秋曰張儀魏氏餘子也髙/誘曰大夫庶子為餘齊策犀首以梁戰
 于承匡而不勝張儀謂梁王不用臣言以危國王因/相儀魏世家㐮王十三年張儀相魏魏有女子化為
[014-22a]
 丈/夫
三年韓明帥師伐㐮丘箋按水經注濮渠水東逕須城/北衛詩云思須與曹也又北逕
 㐮丘亭南竹書㐮王七年韓明帥師伐㐮丘据稽古/録赧王四年韓㐮王倉元則七年當是元年之譌較
 竹書少/一年
秦王來見于蒲坂闗箋按秦本紀惠文王後元三年張/儀相魏五年王逰至北河則此時
 道經蒲坂故㐮王見于蒲坂闗也地理志河東蒲反/故曰蒲秦更名應劭曰秦始皇東巡見長坂故加反
 云今按紀年作長/坂已在始皇前也
四月越王使公師隅來獻舟三百箭五百萬及犀角象
[014-22b]
箋按越世家楚威王興兵伐越殺王無彊而越以此/散諸族子争立或為王或為君濱于江南海上据竹
 書周顯王三十六年越無彊為楚所滅又十二年顯/王陟慎靚王立六年陟赧王三年越人來獻舟三百
 距無彊滅二十一年矣是此越王者必無彊之子若/孫也水經注引紀年曰越王使公師隅來獻乘舟始
 罔及舟三百箭五百萬與今本小異説文象長鼻牙/南越之大獸三嵗一乳又字説象齒感雷莫之為而
 文生通雅象大者六牙爾雅九府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交州記犀有二角鼻上角長額上角短
 或曰三角者水犀也二角者山犀也埤雅曰南人以/象牙為白暗犀角為黒暗言難别也杜詩黒暗通蠻
 貨/
五月張儀卒箋按魏世家㐮王五年予秦河西地戰國/策摎留謂韓王曰魏兩用犀首張儀而西
[014-23a]
 河之外亡儀卒在㐮王七年史記云十年誤又稽古/録曰周赧王五年秦武王元張儀與秦武有隙乃去
 秦相魏遂卒于魏据竹書儀/卒在赧王三年非五年也
四年翟章伐衛箋按舊本作四月誤魏世家魏哀王八/年伐衛拔列城二衛君患之如耳見衛
 君曰請罷魏兵免成陵君可乎衛君曰先生果能孤/請世世以衛事先生据紀年正㐮王八年事云哀王
 誤伐衛事在/衛嗣君八年
魏敗趙將韓舉箋按韓世家宣惠王八年魏敗我將韓/舉索隠曰案此則舉是韓將不疑而紀
 年云韓舉趙將葢舉本趙將後入韓也今据竹書韓/趙各有一韓舉非一人先在趙而後入韓也先時齊
 田朌戰于平邑獲邯鄲韓舉當威烈王十四年後十/年王陟歴安王二十年烈王七年顯王四十八年慎
[014-23b]
 靚王六年又加隠王三年相距凡九十四年魏復敗/韓舉豈仍為一人乎又按韓世家文侯七年伐齊至
 桑丘趙世家肅侯二十三年韓舉與齊魏戰死于桑/丘則趙之韓舉死矣此當是鄭將如韓世家之所説
 不得云趙將也又按地理志泰/山郡有椉丘則桑乃椉之譌
五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箋按水經注周書稱周公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
 南繫于洛水竹書魏/襄王九年洛入成周
六年十月大霖雨疾風河水酸棗箋按爾雅久雨謂之/淫淫雨謂之霖春秋
 隱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是也述異記曰耆舊/説周秦間河南雨小棗遂生野棗今酸棗縣是也郡
 國志酸棗即鄭廪延之地水經注濮水出酸棗縣首/受河竹書魏㐮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風河水溢酸
[014-24a]
 棗郛括地志酸棗故城在/滑州酸棗縣北十五里
楚庶章帥師來㑹我次于襄丘箋按莊公三年傳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
 信為/次
七年翟章救鄭次于南屈附注曰此年未的○箋按晉/語驪姬賂二五使言于公曰
 蒲與二屈君之疆也韋昭曰二屈屈有南北今河東/有北屈則是時復有南屈地理志北屈縣注應劭曰
 有南故稱北臣瓚曰汲郡古文翟章救鄭至于南屈/又按春秋提要曰伐而書次其次為善伐楚次陘是
 也救而書次其次為/貶聶北救邢是也
八年秦公孫爰帥師伐我皮氏箋按鄠甘列傳秦昭王/元年鄠里子將伐蒲胡
[014-24b]
 衍為蒲謂鄠里子曰夫衛之所以為衛者以蒲也今/伐蒲入于衛衛必折而從之害秦而利衛王必罪公
 於是遂解蒲而去還擊皮氏按皮氏古國名見周穆/王太史戎夫記括地志皮氏在絳州龍門縣西北三
 十/里
翟章帥師救皮氏圍疾西風箋按魏策曰秦楚攻魏皮/氏魏太子在楚謂樓子于
 鄢陵曰公必且待齊楚之合也以救皮氏今齊楚之/理必不合矣乃謂樗里子曰攻皮氏此王之首事也
 而不能拔天下且以此輕秦且有此皮氏于以攻韓/魏利也鄠里子曰吾已合魏矣無所用之魏世家秦
 來伐我皮氏未拔/而解是其事也
九年城皮氏箋按周顯王三十九年秦取魏汾隂皮氏/時皮氏屬秦二十四年矣至是魏復據皮
[014-25a]
 氏故秦圍之卒解圍未/拔而去故襄王城之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秦拔我蒲坂晉陽封谷箋按括地志蒲城在蒲/州河東二里晉陽故城
 在蒲州虞鄉縣西史記正義曰封陵在古蒲坂縣西/南河曲之中葢近平陽地也秦本紀秦昭㐮王十一
 年齊韓魏趙宋中山共攻秦秦與韓魏河北及封陵/以和蘇秦列傳秦正告魏曰我下軹道南陽封冀索
 隱曰封封陵也魏世家秦伐我蒲/坂晉陽封陵紀年封谷即封陵也
十三年邯鄲命吏大夫奴遷于九原箋按地理志五原/郡有九原縣史記
[014-25b]
 索隱曰秦曰九原漢武帝改五原郡郡縣志五原謂/龍逰原乞地千原青嶺原岢嵐正原横槽原又曰敬
 本古城在中受降城北四十里賈躭古今述曰以地/理求之前代九原郡城也方輿紀要曰九原今榆林
 衛西北七百餘里廢豐州境是一統志九原縣在大/同府西北四百二十里奴與孥同趙䇿腹擊對主父
 曰臣羈旅也宫室小而/拏不衆是孥遷之證也
將軍大夫適子代史皆貂服箋按韓非子初見秦曰代/四十六縣漢髙帝詔曰代
 地居常山之北與夷狄邉趙乃從山南有之趙世家/武靈王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則代史謂安陽君史
 也將軍大夫適子水經注引紀年作大吏趙世家趙/武靈王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宫遂之代北至無窮
 西至河登黄華之上召樓緩謀曰吾欲胡服使王緤/告公子成寡人胡服將以朝也乃賜胡服明日服而
[014-26a]
 朝趙䇿牛進諫武靈王曰昔先君㐮王與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無窮之門所以昭後而期逺也水經注
 隆慮縣有黄水出于神囷山黄華谷北崖劉劭趙都/賦置酒乎黄華之館葢謂此也淮南子主術訓曰趙
 武靈王貝帶鵕&KR0008而朝趙國化之髙誘注武靈王以/大貝飾帶胡服鵕&KR0008讀曰私鈚二字三音曰郭洛帶
 係銚鎬也貂胡産也史記貨殖傳狐貂裘千皮説文/貂䑕屬大而黄黒出胡丁零國通典俞祄國少牛馬
 多貂䑕徐廣曰北方寒以貂/皮煖額附施于冠因為首飾
十四年
十五年薛侯來㑹王于釜丘箋按索隠曰紀年以為梁/惠王後元十三年四月齊
 威王封田嬰于薛十月齊城薛十四年薛子嬰來朝/則此㑹王釜丘者葢田嬰也水經注曰地理志定陶
[014-26b]
 有陶丘墨子以為釜丘也竹書魏㐮王十九年薛/侯來㑹王于釜丘者也又釜丘一本作答丘誤
楚入雍氏楚人敗箋按楚兩圍雍氏一在赧王三年一/在赧王十五年周䇿曰雍氏之役韓
 徴粟與甲於周蘇代説韓相公仲不徴甲與粟於周/楚卒不拔雍氏而去葢赧王三年事也大事記曰韓
 㐮王十二年太子嬰死公子咎公子蟣蝨争為太子/時蟣蝨質於楚楚欲内之遂圍雍氏史記甘茂傳楚
 懐王以兵圍韓雍氏韓使公仲侈告急於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甘茂言於秦昭王王乃下師
 於殽以救韓楚兵去徐廣曰紀年於此亦説楚景翠/圍雍氏韓宣王卒秦助韓共敗楚屈丏此葢赧王十
 五年事也韓世家以景翠之圍在三年誤矣郡國志/潁川陽翟有雍氏城括地志故雍氏城在洛州陽翟
 縣東北二十六里羅泌路史曰雍氏城在冀州堂陽/縣東北三十六里羅苹注曰杜云陽翟東北有雍氏
[014-27a]
 城者非此又/羅氏之誤也
十六年與齊王㑹于韓箋按前年有楚師之圍今又有/公子争立之釁故魏齊二王㑹
 韓以安/定之
今王終二十年箋按和嶠曰紀年起於黄帝終於/魏之今王今王者魏惠成王之子
 
 
 
 
[014-27b]
 
 
 
 
 
 
 
 竹書統箋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