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j0037 六書統-元-楊桓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十
 六書統       小學類二字書之屬
提要


    臣等謹案六書統二十卷元楊桓撰桓字武
    子號辛泉兖州人中統四年以郡諸生補濟
    州教授累官太史院校書監察御史國子監
    司業桓事蹟具元史本傳是書至大丙申其
    子守義進于朝詔下江浙鏤板前有翰林直
    學士倪堅序又有國子博士劉泰後序而桓
[000-1b]
    自序為尤詳大㫖以六書統諸字故名曰統
    凡象形之例十㑹意之例十有六指事之例
    九轉注之例十有八形聲之例十有八按説文本
    作諧聲此作形聲葢從周禮之文假借之例十有四其象形
    㑹意轉注形聲四例大致因戴侗六書故門
    目而衍之指事假借二例則桓以意鉤稽自
    生分别所列先古文大篆次鍾鼎文次小篆
[000-2a]
    其説謂文簡意足莫善于古文大篆惜其數
    少不足于用文字備用者莫過小篆而訛謬
    于後人之傳寫者亦所不免今以古文證之
    悉復其舊葢桓之自命在是然桓之紕繆亦
    即在于是故其説至于不可通則變一例所
    變之例復不通則不得不又變一例數變之
    後紛如亂絲于是一指事也有直指其事有
    以形指形有以意指意有以意指形有以注
    指形有以注指意有以聲指形有以聲指意
[000-2b]
    一假借也有聲義兼借有借聲不借義有借
    義不借聲有借諧聲兼義有借諧聲有借近
    聲兼義有借近聲有借諧近聲兼義有借諧
    近聲有因借而借有因省而借有借同形有
    借同體有非借而借輾轉迷瞀不可究詰葢
    許慎説文為六書之祖如作分隸行草必以
    篆法繩之勢必格閡而難行如作篆書則九
[000-3a]
    千字者為高曽之矩矱矣桓必欲偭而改錯
    其支離破碎不足怪也以六書論之其書本
    不足取惟是變亂古文始于戴侗而成于桓
    侗則小有出入桓乃至于横決而不顧後來
    魏校諸人隨心造字其弊實濫觴于此置之
    不録則桓穿鑿之失不彰故于所著三書之
    中録此一編以著變法所自始朱子所謂存
    之正以廢之者兹其義矣乾隆四十六年十
    月恭校上
[000-3b]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000-4a]
六書統序
鄒魯多鴻儒燕趙多竒士僕隨朝三十載獲交鄒魯燕
趙士大夫非一人獨於辛泉先生楊公在祕府則有同
寅之好在成均則有交承之誼故於古道之交尤深每
論及所著六書則慨然歎曰世變日下文字亦隨之予
欲援古以變今不徇今而變古竭盡平生心力凡三起
草而成是編自守之堅信之篤天下後世之知不知不
計也愚謂古者變結繩而書契皇而帝帝而王所謂龍
書穂書雲書鸞書與夫科斗龜螺鍾鼎薤葉等書皆絶
[000-4b]
無聞絶無聞而僅聞者惟軒轅之史倉頡周宣之太史
籕二篆而已攷之傳記史倉之鳥篆羲農龍穂之變也
史籕之大篆顓頊科斗之變也漢許氏亦云五帝三王
改易殊體王䧏而霸去籍於七國焚書於孤嬴而李斯
始變頡籕二篆省文而為玉筯亦曰小篆既而戍役興
獄事繁程邈又變篆為隷以趣約易史臣謂施之徒隷
故曰隷厥後愈變而愈不古古文遂絶説者以為自倉頡
[000-5a]
至漢初書經五變古文變而大篆又變而小篆篆變而
隷隷變而草草始於漢初不知作者為誰他如署書稿
書楷書蓬書及懸針垂露飛白偃波等數十種皆出於
六文八體因事而生變者也漢孝武時雖得孔壁科斗
古文時人無能知者孝宣甞召通倉頡讀者以授張敞
敞後傳之杜林孝平聞爰禮等能言頡書徵為小學元
士雄又采禮説以續頡而固又采雄孝和申命賈逵修
理舊文慎又采史籕斯雄之書以解逵而鍇又解慎此
則頡籕之變而屢變者也魏邯鄲淳以曹喜學斯而學
[000-5b]
之蔡邕雖采斯喜之説為雜形而不如淳韋誕師淳而
亦不及又有史籕篇倉頡篇三倉廣倉等篇皆出於晉
之汲冢而頡籕之舊又不知其幾變也君子謂篆經五
變而至漢初已非古矣魏晉而下不論也故唐李陽氷
自謂斯翁之後直至小生徐鉉以其言為不誣葢籕者
頡之變斯者籕之變而氷又斯之變也舒元輿謂斯去
千年氷生唐時氷後無人篆止於斯愚謂氷未千年而
[000-6a]
有辛泉與漢許慎如相後先其書統之與説文則相表
裏其六書之序則有同而異者焉許氏之序六書周保
氏之變也辛泉之序六書漢許氏之變也其自叙云六
書之有象形㑹意而後有指事轉注形聲假借亦猶八
卦之有乾坤而後有震㢲坎離艮兑其後序又㕘天地
之化合四時之序闗盛衰之運而言之葢得古人不傳
之妙於言外亦善變者也先儒謂易為聖人通變之書
愚亦為是書為變變而作也變在彼變變在此彼之變
變古而降為今此之變變今而反之古愚故謂是書亦
[000-6b]
變變之書也慎之子冲於漢建光之元工其父書父書
得以不泯辛泉之子守義亦於皇元至大之元以其父
書聞於朝           並行於世而
相傳不泯矣守義奉朝檄徃江浙刋父書將行詣史館
泣且請曰先君子辱知於先生最厚所著六書亦先生
所夙知敢告序引以信來世以為子孫蔵愚嘉其能守
父學而不變又念疇昔古道之交能幾其敢以一死一
[000-7a]
生而變邪遂為序其槩以俟後之君子先生諱桓字武
子夫人孔氏孔子五十三世孫子男五人所居魯城南之
三里許曰逵泉疏而為辛泉因以自號云至大改元嵗
在著雍涒灘良月朔翰林直學士奉直大夫知制誥同
修國史三山倪堅序
[000-7b]
[000-8a]
六書統序
書六藝之一孔子曰游於藝游玩物適情之謂藝則禮
樂之文射御書數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不可闕者
朝夕游焉以博其義理之趣則應物有餘而心不放矣
况書為五藝之府以其五藝之眀必待書成文字而後
各識其所以然則書尤不可易而學之也抑書之奥不
獨該夫人事之五藝雖天地萬物亦莫不該之也一曰
象形天地以生物為始物生而形各不同故随其物之
形模寫以成文所以象形為六書之首如  之類日
[000-8b]
陽精其體常盈月隂精其體多缺而藉日為光此形不
同而文各有取也二曰㑹意天地萬物之形既異其文
又不一而足故模衆物變動之意以成文如  之類
取義兩人相从為 兩人相北為 也三曰指事文既
成於象形㑹意而理不能該者則字生焉字雖有似乎
人為其實亦莫不因其自然之理也如  之類指其
木之下者為 指其木之上者為 也四曰轉注指事
[000-9a]
之外意有不能盡者則取文字轉相附注以足其意如
之類从耳从口从以其聞無不通言無不中


則人在士上聖又士之大者賢从臣从寳省以其臣
有守則國之大寳也五曰形聲物之形意非轉注所能
盡故於形之傍附之以或文或字因聲以眀之如  
之類从日以童龍為聲也六曰假借其聲義於上五者
俱不能該故取一字兩用以足之也如去取之類去往
也借為上聲除去字取善聽也借為取舎字此其大畧
至於脈絡條目備見各書小序矧又有溯源以復古正
[000-9b]
韻以達今嗚呼盛哉若統書不作隷字既變舊形則雅
意自何而知耶大抵古人制作文字不徒記事而每寓
教於其中也如  之類孝是善事父母之名从老省
子在老下老在子上承事之所謂老者安之也 本酒
器象口有葢腹有文兩手奉之之形君父所以稱尊者
不敢㡿言但指其當前所用之器言之猶今御前殿下
之稱敬之至也隷字既失其本真則此意何以眀哉斯
[000-10a]
辛泉先生所以為憂六書統所以作也先生識見髙明
洞徹物理六書奥妙究極精微至於一文一字用心推
求注釋簡要莫不得其至當之理於古人寓教之妙發
其所未發以新天下後世之耳目可謂方今之盛典也
苟存心於游藝者得一觀之於世教豈為小補哉先生
㓜子守義得父之傳而精其業多士嘉之朝廷特命馳
驛徃江浙行省刋板印書以廣其傳可見崇重至美之
意云将仕佐郎國子博士門生劉泰序
[000-10b]
[000-11a]
六書統自序
文字何為而作也聖人憂患天下後世欲濟變通備遺
㤀息爭端而作也聖人始則憂患天下之變欲以禮樂
政教化治於天下則以口傳口不免有所遺忘終則憂
患後世之變欲以禮樂政教貽訓於後世則以賢傳賢
而不免有所泯絶於是文字之道興焉聖人憂患天下
後世可謂至矣人皆知累文成章累章成篇然後可以
垂法於天下後世而不知一文一字之間即至道寓焉
如制仁字而為人與天地竝立之義葢人以至仁輔相
[000-11b]
天地好生之悳以成贊化育之功而後能參天地竝立
而為三才也如制義字而為善在我之意葢人制義由
己而由人乎哉如人言為信言必當信也成言為誠凡
言必當以行成之也如心直為悳日正為昰如此者不
能備陳文字之始豈苟然哉後世特未察耳愚自童幼
讀書既冠即知游心書學曉求文字之本原見古文篆
籀石刻輒倣玩不置手始於禮部韻耑得六書之名少
[000-12a]
長讀周禮始知書學為六藝之一保氏掌之以教國子
者雖屢目之而趨進無門繼觀前宋杜從古集篆古文
韻海但博聞多識而已亦不聞有所謂六書之原者又
㡬十年始獲見許慎說文全帙雖有六書之說唯形聲
最備其餘但千百字中一字下間注曰此象形此㑹意
此指事餘皆略而不說但類集篇末而已愚意許氏漢
人生近三代宜當知之其所以引而不發者欲人存心
厭飫而自求之也深惟此意輒不自量嘗欲悉取古文篆
籀之存者析為六門冠以六書之目恒窘以生理縈以
[000-12b]
多病而未暇也至元乙酉被召至京師待詔於官舎賔
客之餘日且無事始得償其宿志明年校書太史院秩
滿再調秘書監丞俱清簡餘暇三年之間凡三起艸而
後成書以凡文字之有統而為六書也因名之曰六書
統一曰象形其别有十曰天文曰地理曰人品曰宫室
曰衣服曰器用曰鳥獸曰虫魚曰艸木曰怪異二曰㑹
意其别一十有六曰天運曰地體曰人體曰人倫曰人
[000-13a]
倫事曰人品曰人品事曰數目曰彩色曰宫室曰衣服
曰飲食曰器用曰飛走曰虫魚曰生植三曰指事其别
有九曰直指其事曰以形指形曰以意指意曰以形指
意曰以意指形曰以注指形曰以注指意曰以聲指形
曰以聲指意四曰轉注其别一十有八曰天象曰天運
曰地體曰人體曰人倫曰人倫事曰人品曰人品事曰
數目曰彩色曰宫室曰衣服曰飲食曰器用曰鳥獸曰
虫魚曰艸木曰怪異五曰形聲其别如轉注之數總其
聲則有四曰本聲曰諧聲曰近聲曰諧近聲六曰假借
[000-13b]
其别一十有四曰聲義兼借曰借聲不借義曰借義不
借聲曰借諧聲兼義曰借諧聲曰借近聲兼義曰借近
聲曰借諧近聲兼義曰借諧近聲曰因借而借曰因省
而借曰借同形曰借同體曰非借而借凡序一文一字
必先置古文大篆於首以見文字之正次序鐘鼎文於
下以見文字之省次序小篆於其下以見文字之變文
簡而意足者莫善於古文大篆惜其磨滅數少而不足
[000-14a]
於用文字備用者莫過於小篆而其間譌謬於後人之
傳寫者亦所不免今以古文證之悉復其故以古文大
篆更相比究小篆雖出于秦非秦剏之也但周室既弱
諸侯彊暴書不同文六體變異秦統一之後盡得周史
載籍之正乃削諸侯之紛雜還古文之本原少加損益
而為是書也籀文與古文既不相逺秦文與籀文閏省
亦微自原而流皆不出于六書之制但筆體或本大末
殺首尾勻圎之異耳至於鐘鼎欵識之文以其古人欲
刻諸金石多所省減今于其下直曰省文而已凡集文
[000-14b]
字總主於聲名者内古文重者大篆重者鐘鼎重者小
篆重者譌謬别出者凡釋言計二十卷愚之荒學實因
許氏說文而得之今就說文中取所眀所識者則於其
下直稱為許氏曰云云其未曉未識而未敢取者仍有
說文舊書在既曰未曉未識敢妄取以自欺乎後之君
子有知識絶人盡明許氏之舊而復之斯愚之所願也
[000-15a]
欽定四庫全書
 六書統目錄
卷一


 象形


天文之形   地理之形



人品之形   宫室之形



衣服之形   器用之形



鳥獸之形   虫魚之形


[000-15b]
艸木之形   怪異之形



卷二


 㑹意


天運之意   地體之意



人體之意   人倫之意



人倫事意   人品之意



人品事意   數目之意



彩色之意   宫室之意


[000-16a]


衣服之意    飲食之意



器用之意    飛走之意



虫魚之意    生植之意



卷三


 指事


直指其事    以形指形



以意指意    以形指意



以意指形    以注指形


[000-16b]
以注指意    以聲指形



以聲指意



卷四


 轉注


天象之注


                   


天運之注


[000-17a]
                    


地體之注


                    
                     
[000-17b]


卷五


 轉注


人體之注


                    
[000-18a]
                    
                  
[000-18b]


卷六


 轉注


人倫之注


                   


人倫事注


[000-19a]
            


卷七


 轉注


人品之注


                   
      
[000-19b]


人品事注


                    
[000-20a]
                   
                  
[000-20b]


卷八


 轉注


數目之注


                   


五色之注


[000-21a]
                    


宫室之注


                    


衣服之注


                    
[000-21b]


飲食之注


                    
[000-22a]
       


卷九


 轉注


器用之注


                    
                    
[000-22b]
[000-23a]
                    


卷十


 轉注


鳥獸之注


    飛之類
                   
                   
[000-23b]
    走之類
                     
[000-24a]
                   


虫魚之注


                   


艸木之注


                    
                    
[000-24b]


怪異之注


                 


卷十一


 形聲
[000-25a]


天象之聲


                    


天運之聲


                   


地體之聲


                    
                   
[000-25b]


卷十二


 形聲
                   
[000-26a]
                   


卷十三


 形聲


人體之聲


                   
                     
[000-26b]
[000-27a]


卷十四


 形聲


人倫之聲


               


人倫事聲


                   
                    
[000-27b]
[000-28a]
                    


卷十五


 形聲


人品之聲


                    
[000-28b]
人品事聲


                   
[000-29a]
                   


數目之聲


             


彩色之聲


                   


宫室之聲


                   
[000-29b]


卷十六


 形聲


衣服之聲


                   
[000-30a]
                    


飲食之聲


                   
                   
[000-30b]


卷十七


 形聲


器用之聲


                   
[000-31a]
                    
                   
[000-31b]


卷十八


 形聲
[000-32a]


鳥獸之聲


    鳥之類
                    
    獸之類
                    
                     
[000-32b]
[000-33a]
                   


虫魚之聲


                   


卷十九


 形聲


艸木之聲


                    
[000-33b]


怪異之聲


[000-34a]
       


卷二十


 假借


聲義兼借   借聲不借義



借義不借聲  借諧聲兼義



借諧聲    借近聲兼義



借近聲    借諧近聲兼義



借諧近聲   因借而借


[000-34b]
因省而借   借同形



借同體    非借而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