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i0019 樂律表微-清-胡彥昇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表㣲卷五
            原任知縣胡彦昇撰
製調上


禮記禮運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宫也五聲宫商角徵羽也其管
陽曰律隂曰吕布十二辰始於黄鍾管長九寸下生者三分去一上生者三分益一終於中吕更相為宫凡六
十也疏曰六律謂陽律也舉陽律則隂吕從之可知故十二管也十一月黄鍾為宫十二月大吕為宫是還迴
迭相為宫也以十二管更相為宫以黄鍾為始當其為宫備有五聲隨其相生之次毎辰各自為宫各有五聲
十二管相生之次至中吕而畢凡六十聲
[006-1b]
樂記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清謂蕤賔至應鍾濁謂黄
鍾至中吕疏曰小大相成者賀瑒云十二月律互為宫羽而相成也終始相生者賀瑒云五行宫商迭相用為
終始倡和清濁者謂十二月律先發聲者為倡後應聲者為和黄鍾至中吕為濁長者濁也蕤賔至應鍾為清
短者清也迭相為經者十二月之律更相為常即還相為宫是樂之常也
漢書律厯志黄鍾為宫則太蔟姑洗林鍾南吕皆以正
聲應無有忽㣲不復與他律為役者同心一統之義也
非黄鍾而他律雖當其月自宫者則其和音之律有空
[006-2a]
積忽㣲不得其正此黄鍾至尊亡與並也孟康曰忽㣲若有若無細
於髪者也謂正聲無有殘分也它律為宫則有空積若鄭氏分一寸為數千律吕新書曰十二律之實約以 
寸法則黄鍾林鍾太蔟得全寸約以分法則南吕姑洗得全分約以釐法則應鍾蕤賔得全釐約以毫法則大
吕夷則得全毫約以絲法則夾鍾無射得全絲約至中吕之實十三萬一千七十二以三分之不盡二算其數
 不行此律之所以止於十二也今按黄鍾不與它律為役者它律為宫當用為黄鍾者用黄鍾之清聲不得
用正聲唯黄鍾一均皆正聲
北史隋牛弘議曰案周官云大司樂掌成均之法鄭衆
注云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三禮義宗稱周官奏黄鍾
者用黄鍾為調歌大吕者用大吕為調奏者謂堂下四
[006-2b]
縣歌者謂堂上所歌但以一祭之間皆用二調是知據
宫稱調其義一也明六律六吕迭相為宫各自為調
宋史姜夔大樂議十二管各備五聲合六十聲五聲成
一調故十二調按此本皇侃禮記疏
 調者旋宫之法也以均主言之謂之宫合五聲言之
 謂之調其實一也一管迭為五聲五聲合為一調毎律一
 調則十二調此十二調者移宫換羽毎各異調琴徽
[006-3a]
 笛孔按律可名者也一調止用五聲合六十聲一均
 具有七聲合八十四聲非有六十調八十四調也自
 龜兹人蘇祗婆善胡琵琶始以黄鍾太蔟林鍾南吕
 姑洗五律為均以宫商角徵羽變宫變徵七聲為調
 鄭譯因而推演之更立七均為八十四調由是均自
 為均調自為調與古異名然西域所傳七種調疑只
 有大食小食般涉等名其黄鍾商黄鍾角之類乃譯
 所加也萬寳常祖孝孫王朴俱用此法俗樂亦有二
 十八調其調名雜用胡語唐髙宗自以老子之後命
[006-3b]
 樂工製道調故七宫有道調宫在西域以曲隷調乃
 其土風古有四夷之樂存之可也俗樂法曲原近雅
 音其用胡曲自宜循其舊名雖音韻重複律名互易
 亦可置而不論至雅樂用調無出十二均違經立異
 不可為訓西山謂黄鍾宫至夾鍾羽並用黄鍾起調
 黄鍾畢曲大吕宫至姑洗羽並用大吕起調大吕畢
 曲然則大司樂奏黄鍾歌大吕為奏黄鍾宫歌大吕
[006-4a]
 宫乎抑自黄鍾宫至夾鍾羽皆可奏自大吕宫至姑
 洗羽皆可歌也其非古法明矣


右總論立調


宋史樂志姜䕫議古樂止用十二宫周六樂奏六律歌
六吕惟十二宫也王大食三侑注云朔日月半隨月用
律亦十二宫也古人於十二宫又特重黄鍾一宫而已
齊景公作徵招角招之樂師涓師曠有清商清角清徵
之操漢魏以來燕樂或用之雅樂未聞有以商角徵羽
為調者惟迎氣有五引而已隋書云梁陳雅樂並用宫
[006-4b]
聲是也
 宫者旋宫之謂即調之别名非謂宫調有十二而商
 角徵羽變宫變徵皆當有十二也古人并無十二宫
 之名但舉律以名之爾五音相生皆宫下生徵徵上
 生商商下生羽羽上生角若然則蕤賔下生大吕非
 重上生矣要不可執一而論也律之相生以短生長
 為上生聲之相生以正生清為下生蕤林夷南無應
[006-5a]
 為宫其宫生徵皆是以正生清商生羽亦然故皆下
 生也至於用調合歌則林鍾以下管促聲髙宫商宜
 用濁倍以倍生正亦皆是下生周語夷則無射稱上
 宫解見前宋志姜夔言今太樂外有上宫調下宫調隋黄鍾宫用林鍾調屬下
 徵可證
 十二宫
    宫下生 徵上生 商下生 羽上生 角
 第一宫 黄 林 太 南 姑
 第二宫 林 太 南 姑 應
[006-5b]
 第三宫 太 南 姑 應 蕤
 第四宫 南 姑 應 蕤 大
 第五宫 姑 應 蕤 大 夷
 第六宫 應 蕤 大 夷 夾
 第七宫 蕤 大 夷 夾 無
 第八宫 大 夷 夾 無 中
 第九宫 夷 夾 無 中 黄
[006-6a]
 第十宫夾  無 正    中 黄 林
 第十一宫 無 中 黄 林 太
 第十二宫 中 黄 林 太 南
 此十二管更相為宫本禮運疏疏言毎宫備有五聲
 凡六十聲不言八十四聲者一均雖有七聲不用二
 變故只言六十聲也


右論十二宫


宋史樂志姜䕫議云鄭譯之八十四調出于蘇祗婆之
琵琶大食小食般涉者胡語伊州石州甘州婆羅門者
[006-6b]
胡曲緑腰誕黄龍新水調者華聲而用胡樂之節奏惟
瀛府獻仙音謂之法曲即唐之法部也凡有催衮者皆
胡曲耳法曲無是也且其名八十四調者其實則有黄
鍾太蔟夾鍾中吕林鍾夷則無射之宫商羽而于其中
間又闕太蔟之商羽焉國朝大樂諸曲多襲唐舊竊謂
以十二宫為雅樂周制可舉以八十四調為宴樂胡部
不可雜郊廟用樂咸當以宫為本
[006-7a]
 唐志言祖孝孫為十二宫調十二商調十二角調十
 二徵調十二羽調十二變徵調十二變宫調者即鄭
 譯之八十四調也以一調而被以七調之名不可無
 以别之而所以别之者其説亦有二劉几論大司樂
 圜鍾為宫四句云用夾鍾均之七聲以其宫聲為始
 終是謂圜鍾為宫用黄鍾均之七聲以其角聲為始
 終是謂黄鍾為角用太蔟均之七聲以其徵聲為始
 終是謂太蔟為徵用姑洗均之七聲以其羽聲為始
 終是謂姑洗為羽是以始終之一聲為目也蔡西山
[006-7b]
 云黄鍾宫至夾鍾羽並用黄鍾起調黄鍾畢曲大吕
 宫至姑洗羽並用大吕起調大吕畢曲太蔟宫至中
 吕羽並用太蔟起調太蔟畢曲云云是以起畢之一
 律為綱也然黄鍾角即姑洗也太蔟徵即南吕也以
 其聲為始終即是以其律為起畢其實一也范蜀公
 云周禮有黄鍾為角黄鍾之角黄鍾為角者夷則為
 宫黄鍾之角者姑洗為角十一律之于五聲皆如此
[006-8a]
 率而世俗之説乃去之字謂太蔟曰黄鍾商姑洗曰
 黄鍾角林鍾曰黄鍾徵南吕曰黄鍾羽以范氏之言
 觀之黄鍾商等名特世俗夷部之説言雅樂者所不
 取而西山于此取六十調焉以其説相沿已久也蘇
 祗婆之琵琶原只有五旦旦華言均也即黄鍾太蔟林鍾
 南吕姑洗五均也旦作七調合三十五調耳鄭譯推
 演其聲更立七均合十二均毎均七調故有八十四
 調蘇䕫以二變不應為調駁譯譯引漢志七始之義
 謂若不以二變為調則冬夏聲闕四時不備是故毎
[006-8b]
 宫須立七調葢譯説本出胡樂一均中有七聲故得
 用二變為調雅樂唯用五聲曲中無二變之聲故不
 得用二變為調八十四之減為六十固宜然二變凡
 二十四聲非去應蕤二律也唯黄鍾均不用應蕤為
 調他均則應蕤為商角徵羽仍用為調至應蕤為宫
 亦不用二變為調或云和繆不為調六十調中不有
 應蕤二宫乎西山既論六十調復為之説云宫商角三
[006-9a]
 十六老陽也徵羽二十四老隂也調成而隂陽備也
 其意以四九為老陽四六為老隂也夫律有隂陽不
 聞于五聲分隂陽周禮所謂辨隂陽之聲者聽鳯皇
 之鳴雄雌各六所謂合隂陽之聲者取建辰之合
 歌奏相應也陽律為宫宫商角皆陽徵羽皆隂若隂
 律為宫則宫商角皆隂徵羽皆陽西山以宫商角屬
 老陽以徵羽屬老隂其義安在鄭譯以四時為義西
 山以隂陽為義各持一説然均即調也非毎均各有
 數調也衆律迭為宫徵應十二月五聲成一調調止
[006-9b]
 十二非惟無八十四調并無六十調
 八十四調
 黄鍾宫 黄太姑蕤林南應即
     林鍾宫黄鍾徴 太蔟宫黄鍾商南吕宫黄鍾羽姑洗宫黄鍾角應鍾宫黄鍾變宫 蕤賔宫黄鍾變徴 
 大吕宫 大夾中林夷無黄即
     夷則宫大吕徵 夾鍾宫大吕商 無射宫大吕羽中吕宫大吕角黄鍾宫大吕變宫 林鍾宫大吕變徴 
 太蔟宫 太姑蕤夷南應大即
[006-10a]
     南吕宫太蔟徴 姑洗宫太蔟商應鍾宫太蔟羽蕤賔宫太蔟角大吕宫太蔟變宫 夷則宫太蔟變徴 
 夾鍾宫 夾中林南無黄太即
     無射宫夾鍾徴 中吕宫夾鍾商黄鍾宫夾鍾羽林鍾宫夾鍾角太蔟宫夾鍾變宫 南吕宫夾鍾變徴 
 姑洗宫 姑蕤夷無應大夾即
     應鍾宫姑洗徵 蕤賔宫姑洗商 大吕宫姑洗羽夷則宫姑洗角夾鍾宫姑洗變宫 無射宫姑洗變徵 
 中吕宫 中林南應黄太姑即
     黄鍾宫中吕徴 林鍾宫中吕商 太蔟宫中吕羽南吕宫中吕角姑洗宫中吕變宫 應鍾宫中吕變徵 
 蕤賔宫 蕤夷無黄大夾中即
     大吕宫蕤賔徵 夷則宫蕤賔商 夾鍾宫蕤賔羽無射宫蕤賔角中吕宫蕤賔變宫 黄鍾宫蕤賔變徴 
[006-10b]
 林鍾宫 林南應大太姑蕤即
     太蔟宫林鍾徴 南吕宫林鍾商 姑洗宫林鍾羽應鍾宫林鍾角蕤賔宫林鍾變宫 大吕宫林鍾變徴 
 夷則宫 夷無黄太夾中林即
     夾鍾宫夷則徴 無射宫夷則商 中吕宫夷則羽黄鍾宫夷則角蕤賔宫夷則變宫 大吕宫夷則變徴 
 南吕宫 南應大夾姑蕤夷即
     姑洗宫南吕徴 應鍾宫南吕商 蕤賔宫南吕羽大吕宫南吕角夷則宫南吕變宫 夾鍾宫南吕變徴 
 無射宫 無黄太姑中林南即
[006-11a]
     中吕宫無射徴 黄鍾宫無射商 林鍾宫無射羽太蔟宫無射角南吕宫無射變宫 姑洗宫無射變徴 
 應鍾宫 應大夾中蕤夷無即
     蕤賔宫應鍾徴 大吕宫應鍾商 夷則宫應鍾羽夾鍾宫應鍾角無射宫應鍾變宫 中吕宫應鍾變徴 


右論八十四調六十調


新唐書樂志凡所謂俗樂者二十有八調正宫髙宫中吕
道調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鍾宫為七宫越調
大食調髙大食調雙調小食調歇指調林鍾商
一名商調為七商大食角髙大食角雙角小食角歇指角
林鍾角越角為七角中吕調正平調髙平調林一名
[006-11b]
大吕調仙吕調黄鍾羽般涉調髙般涉為七羽
 此取黄大夾中林夷無七律為宫商角羽二十八調
 而以太姑蕤應南五律為中管其名多非本律之名
 如夾鍾宫謂之中吕宫林鍾宫謂之南吕宫此毛西河所以謂之貿亂也
 其源亦即出于蘇祗婆之琵琶大食小食般涉正用
 胡語伊州甘州正用胡曲但鄭譯八十四調實止十
 九調而此易太為大商羽不闕更増七角以閏為角
[006-12a]
 非正角也樂髓新經云凡與前律同字者加中管二
 字别之荆川稗編云十二宫用七去其中管而言也太蔟與大吕七聲同字譜宫同四字商同一
 字角同上勾徴同工字羽同凡字惟角羽有尺工六五之異南吕與夷則七聲同字譜工同工字商同凡
 字徴同一字羽同上勾惟角聲有六五之異蕤賔應鍾黄鍾均内名曰和繆不可為調以上五宫共三十
 五調皆以中管名之中管云者謂其聲在前後二律之間而與前律同出一孔以之製調音韻重複故不
 用也又有銀字之名按大吕宫曰髙宫商曰髙大食角
 曰髙大食角羽曰髙般涉皆加髙字以别于黄鍾之
 宫商角羽謂之髙調即銀字也俗樂雖用黄大夾中
 林夷無七律為調實黄鍾一均之律闕大吕一均律
[006-12b]
 故中管起應鍾而銀字為髙調于黄鍾均外補大吕
 一均耳故唐志云銀字之名中管之格皆前代應律
 之噐後人失其傳而更以異名葢謂應大吕均之五
 律也俗樂雖不辨大吕一均之聲而製為調而中管
 銀字亦用以和曲王建宫詞有中管五絃初半曲之
 句白居易秋夜聽髙調涼州詩云樓上金風聲漸緊
 月中銀字韻初調促張絃柱髙吹管一曲凉州入泬
[006-13a]
 寥凉州用宫調則髙調謂髙宫也夫人聲不能過髙
 俗樂聲髙而歌者便之則非過于髙也而前人皆以
 俗樂聲髙為靡靡之聲豈古人合樂十二宫無一髙
 調乎此不知樂者之言也唐志謂俗樂宫調應夾鍾
 之律西山燕樂篇云燕樂以夾鍾收四聲曰宫曰商
 曰羽曰閏閏為角其正角聲變聲徵聲皆不收而獨
 用夾鍾為律本今按俗樂以夾鍾為黄鍾是髙于
 古雅三律細按之不止髙三律也彼以夾鍾為黄鍾
 以其夾鍾宫謂之中吕宫林鍾宫謂之南吕宫故云
[006-13b]
 以夾鍾為黄鍾其實以蕤賔為黄鍾中吕居蕤賔之
 位故為中吕宫即令之正宫調也宋史論燕樂以變
 徵為宫以變宫為角則是以笛之自下而上第三孔
 為宫髙于雅樂六律矣宫商角本相隔一律角與變
 徵隔一律變徵與正徵相接不隔俗樂商與角隔二
 律而無變徵則亦不知正徵所在故曰俗樂收四聲
 其正角聲變聲徵聲皆不收是豈俗樂但有宫商羽
[006-14a]
 三正聲哉縁當時用字糺聲以合字為黄鍾其笛律
 不合七聲之次是以雅樂欲合律即不諧聲俗樂欲
 諧聲遂不合律其實俗樂所用之均即今之正宫調
 五律皆正七聲無闕也宋史謂燕樂所收二十八調
 本萬寳常所謂非治世之音俗又于七角調各加一
 聲流蕩忘反而祖調亦不復存矣此非篤論也雅鄭
 之别在聲不在調亦不因加一聲遂失祖調也張知
 白云樂者樂也今太常樂類皆倣古逮振作之聽者
 不知為樂而觀者厭焉古樂豈其若此哉房庶亦云
[006-14b]
 世之所謂雅樂未必如古教坊所奏豈盡為淫聲此
 皆平情之論也俗樂之聲調亦本西域故以曲隷調
 調各别曲如凉州七宫甘州七商之類想其音韻曲
 折必有可聽唐明皇分宴樂為二部堂下立奏名立
 部伎堂上坐奏名坐部伎太常閲坐部不可教者隷
 立部又不可教者乃習雅樂盖以雅樂苟簡易習而
 俗樂精妙難知也漢髙祖觀巴渝舞以為此武王伐
[006-15a]
 紂之歌唐文宗聽雲韶法曲以為笙磬同音沈吟忘
 味不圖為樂至于斯也然則俗樂中殆猶有古樂之
 遺意歟
 栁子厚言郭箏師推七律為三十五調盖于二十八
 調外兼有七徵也朱子謂從來無徵調不知等師何
 獨推而得之殆亦如宋之徵招假之以見徵音爾政
 和四年大晟府言宴樂諸宫調多不正如以無射為
 黄鍾宫以夾鍾為中吕宫以夷則為仙吕宫之類又
 如越調雙調大食小食皆俚俗所傳今依月律改定
[006-15b]
 詔可六年詔大晟雅樂頃嵗已命儒臣著樂書獨宴
 樂未有紀述其令大晟府編集八十四調并圖譜令
 劉昺撰以為宴樂新書今按雅樂俗樂調法其源同
 出于夷部而雅樂名為八十四調實止十九調俗樂
 調名雖不正實有二十八調越調大食之類沿習已
 久一旦盡易其名又不能皆有其調甚無謂也又按
 俗樂以變徵為宫彼固謂之宫不謂之變以變宫為
[006-16a]
 角彼固謂之角不謂之閏西山論俗樂云一宫二商
 三角四變為宫五徵六羽七閏為角仍依雅樂七聲
 之次言之則似俗樂宫在角後角在羽後且似有二
 宫二角也俗樂本取黄大夾中林夷無七律為宫商
 角羽二十八調西山謂俗樂宫聲七調皆生于黄鍾
 商聲七調皆生于太蔟羽聲七調皆生于南吕角聲
 七調皆生于應鍾不過以黄太南三律為宫商羽正
 聲而俗樂以閏為角故舉四律言之其實七調各主
 一律非總生于一律也俗樂本以變徵為宫而夾鍾
[006-16b]
 亦用為宫乃移宫之法西山始云緊五者夾鍾之清
 聲俗樂以為宫又云四變居宫之對故為宫是俗樂
 以雅樂之變徵為正宫非以夾鍾為黄鍾也其曰以
 夾鍾收四聲以夾鍾為律本皆非其實俗樂之調名
 既多不正而西山舉其大畧又不甚辨晰以其實言
 之不過以簫色七調各加宫商角羽四聲為始終而
 被以中管之律名令人目眩耳黄氏樂典論俗樂云
[006-17a]
 相應謂之犯五行之聲所司為正犯黄鍾為無射應
 彼為宫也所欹為旁犯越調黄鍾應無射為商也所
 叶為偏犯中吕宫應彼為羽也所下為側犯越角南
 吕應黄鍾為角也餘倣此八犯歌曰宫商角羽宫商
 羽三出逆八七歸祖商宫角角羽商宫四出迎八八
 歸宗羽角宫商復再動三四五六逆八用又四犯訣
 曰宫角羽商商羽角宫羽角宫商又有折掣反丁等
 聲折謂上生四位掣謂下隔一宫反者宫閏相頂丁
 者上下相同又奇煞訣曰土五金水八木六火煞憑
[006-17b]
 輪丁兩厮頂折掣四相生今按俗樂先製譜後命詞
 朱子所謂先安排下腔調也樂府襍錄謂上平犯下
 平為徵而樂典所言凡宫商羽角俱有犯則以俗樂
 調名不正亦各有因然正旁偏側既不分明而所載
 歌訣㡬如啞謎尤難曉解黄才伯既戴其説當諳其
 法而不肯為人下注脚豈如禪家所謂且要天下人
 疑著耶
[006-18a]


右論俗樂二十八調


 樂律表微卷五
[006-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