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103 關中勝蹟圖志-清-畢沅 (WYG)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關中勝蹟圖志巻二
           陜西巡撫臣/畢沅撰
  名山
西安府南山在西安府城南五十里一統志西自鳳翔
府郿縣入境連亘盩厔鄠縣及長安咸寧四縣之南又
東抵藍田縣界一名終南尚書禹貢終南孔安國傳山
名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毛萇傳終南周之名山
[002-1b]
一名中南左傳昭公四年晉司馬侯曰中南九州之隘
也潘岳闗中記中南言在天下之中居都之南也括地
志中南一名太乙山一名周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
一名秦山三秦記終南一名地肺唐太宗望終南山詩/重巒俯渭水碧嶂插
遥天出紅扶嶺日入翠貯巖烟叠松朝若夜複岫缺疑/全對此恬千慮無勞訪九仙杜審言蓬萊三殿侍宴奉
勅咏終南山應制北斗挂城邊南山倚殿前雲標金闕/迥樹杪玉堂懸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烟小臣持獻夀
長此戴堯天王維終南山詩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迴望合青靄入㸔無分野中峰變隂晴衆壑殊欲
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韓愈南山詩吾聞京城南兹惟/羣山囿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山經及地志茫昧非
[002-2a]
受授團辭試提挈挂一念萬漏欲休諒不能粗述所經/覯嘗升崇邱望戢戢見相凑晴明出稜角縷脉碎分繡
蒸嵐相澒洞表裏忽通透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横/雲時平凝㸃㸃露數岫天空横修眉濃緑畫新就孤撑
有巉絶海浴褰鵬噣春陽潛沮洳濯濯吐深秀崖巒雖/嵂崒輭弱類&KR0877酎夏炎百朩盛䕃鬰增埋覆神靈日歊
戯雲氣爭結搆秋霜喜刻轢磔卓立癯瘦參差相疊重/剛耿凌宇宙冬行雖幽墨氷雪工琢鏤新曦照峗峩億
丈恒高袤明昏無定態頃刻異状候西南雄太白突起/莫問簉藩都配徳運分宅占丁戊逍遙越坤位詆訐陷
乾竇空虛寒兢兢風氣較搜潄朱維方曉日隂霰縱騰/糅昆明大池北去覿偶晴晝綿聨窮俯視倒側困清漚
微瀾動水面踴躍躁猱狖驚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前/尋徑杜墅坌蔽畢原陋﨑嶇上軒昻始得觀覽富行行
將遂窮嶺陸煩互走勃然思拆裂擁掩難恕宥巨靈與/夸娥逺賈期必售還疑造物意固䕶蓄精祐力雖能排
[002-2b]
斡雷電怯呵詬攀緣脱手足蹭蹬抵積甃茫如試矯首/堛塞生怐愗威容喪蕭爽近新迷逺舊拘官計日月欲
進不可又因緣窮其湫凝湛閟隂嘼魚鰕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葉欲墮鳥驚救爭銜彎環飛投棄急
哺鷇旋歸道回睨逺枿壮復奏吁嗟信竒怪峙質能化/貿前年遭譴謫探厯得邂逅初從藍田入顧盼勞頸脰
時天晦大雪淚目苦矇瞀峻塗拖長氷直下若懸溜褰/衣步推馬顛蹶退且復蒼黄忘遐睎所矚纔左右杉篁
咤蒲蘇杲耀攢介胄専心憶平道脱險逾避臭昨來逄/清霽宿願忻始副峥嶸躋冢頂倐閃雜鼯鼬前低劃開
濶爛漫堆衆皺或連若相從或蹙若相鬭或妥若弭伏/或聳若驚雊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輻輳或翻若船遊或
決若馬驟或背若相惡或向若相佑或亂若抽笋或嵲/若炷灸或錯若繪畫或繚若篆籀或羅若星離或蓊若
雲逗或浮若波濤或碎若鋤耨或如賁育倫睹勝勇前/購先强勢已出後鈍嗔䛠譳或如帝王尊叢集朝賤㓜
[002-3a]
雖親不䙝狎雖逺不悖謬或如臨食案肴核分飣餖又/如遊九原墳墓包槨柩或累若盆甖或揭若㽅豆或覆
若曝鱉或頽若寢獸或蜿若藏龍或翼若摶鷲或齊若/友朋或隨若先後或迸若流落或顧若宿留或戾若仇
讐或密若婚媾或儼若峩冠或翻若舞袖或屹若戰陣/或圍若蒐狩或靡然東注或偃然北首或如火熺焰或
若氣饙餾或行而不輟或遺而不收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或赤若秃鬝或燻若柴槱或如龜拆兆或若卦
分繇或前横若剥或後斷若姤延延離又屬夬夬叛還/遘喁喁魚闖萍落落月經宿誾誾樹牆垣巘巘架庫廏
參參削劍㦸煥煥銜瑩琇敷敷花披萼闟闟屋摧霤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超超出猶奔蠢蠢駭不懋大哉
立天地經紀肖營腠厥初孰開張黽俛誰勸侑創兹朴/而巧戮力忍勞疚得非施斧斤無乃假咀咒鴻荒意無
傳功大莫酬僦嘗聞於祠官苾芬降歆嗅斐然作歌詩/惟用贊報酭宋韓琦送秋馬上始見終南詩終南頻月
[002-3b]
晦峰巒一雨民心萬事寛救徹旱苗充歳望洗開山色/與人㸔半天横示全秦壯積雪高連太白寒欲識衆多
欣幸意送秋/歌舞滿長安
 臣/謹按終南之名於書見諸禹貢於詩見諸秦風而
 小雅之言南山則不一而足又有北山胡三省通鑑
 注關中有南山北山自甘泉連延至於嶻櫱九&KR0580
 北山自終南太白連延至於商顔為南山胡渭禹貢
 錐指云古稱終南止於盩厔自秦襄公取周地為諸
 侯徙都於&KR0648國人作詩美之以終南起興説者遂謂
[002-4a]
 終南逺接&KR0648岐並以蔽迤南連屬之山矣故元和郡
 縣志自鄠郿武功以至長安萬年每縣皆著終南栁
 宗元終南山祠堂記云終南西至於褒斜又西至於
 隴首以迄於戎東至於商顔又東至於大華以距於
 關程大昌雍錄云終南山横亘關中南面西起秦隴
 東徹藍田凡雍岐郿鄠長安萬年連綿峙踞其南者
 皆此一山由是終南連屬所及㡬至八百餘里而太
 乙武功太白胥合為一山矣其以太乙為終南者孔
[002-4b]
 安國書傳終南一名太一山括地/志同漢書地理志武功
 太壹山古文以為終南至酈道元水經注又云太一
 亦曰太白山在武功縣南去長安二百里不知其高
 㡬何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武功志復云太白山
 一名太乙於是四山一實數名致成聚訟今考張衡
 西京賦於前則終南太一薛綜注二山名潘岳西征
 賦面終南而背雲陽又云太一巃嵸李善注太一與
 終南别山王應麟地理通釋亦云西京賦以終南太
[002-5a]
 一並列唐六典又以終南太白並列明非一山至以
 武功為太白則後人以酈注語相比附誤合為一耳
 臣/備位斯土六稔於兹審眎地形旁徵圖籍竊謂闗
 中迤南一帶自古統號南山而終南則止於盩厔太
 乙當屬今之南五臺漢志之垂山則武功也禹貢之
 惇物則太白也似此分屬較為指掌瞭如至漢書西
 域傳云于闐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相屬大宛傳
 又云南山即連終南山從京南東至華山過河東北
[002-5b]
 連延至海從京南連接至蔥嶺萬餘里則更荒𣺌不
 可究詰矣
 臣/謹覆按終南一山綿亘甚逺所屬巖谷以其近者
 而言自石鼈谷西南如長安之豹林子午諸谷鄠之
 雲際子房萬花鷄頭白雲將軍牛首諸山大頂凌霄
 羅漢三閣圭峰諸峰神水高冠太平黄柏烏桑華陽
 曲谷皂谷直谷栗谷馬谷澇谷諸谷盩厔之清涼五
 福石樓黒鳳安樂耐山諸山太微諸峰五泉高山沈
[002-6a]
 嶺掃帚諸嶺甘谷耿谷赤谷牛谷檀谷田谷就谷飛
 昇西觀東觀團標黄谷韓谷芒谷虎谷駱谷强谷車
 谷韋谷諸谷又西南接郿之太白山自石鼈谷東南
 如咸寧之郊谷土門羊谷小義大義白道諸谷藍田
 之七盤蕢山嶢山全山王順玉山諸山輞谷石門庫
 谷采谷悟真藍谷倒回銅谷傾谷諸谷又東南接商
 之秦嶺其終南之陽自秦嶺而西如鎮安之夢谷平
 頂長陵白崖石馬天書車輪考山栗園旬山諸山西
[002-6b]
 王都家圪陡賽秦諸嶺藴谷諸谷漢隂之六面石門
 横山馬蝗箭幹諸山瘦驢龍㑹魚洞諸嶺石泉之五
 攢雲霧四方諸山天竹磨兒諸嶺迤西亦與洋之太
 白接合之皆終南也謹彚敘如右至諸嶺谷中綿亘
 瓌竒或有闗於勝蹟者仍詳各州縣巻中
太一山在西安府城西南八十里長安縣界漢書地理
志作太壹山三秦記太一在驪山西山之秀者也咸寧
縣志一名南五臺延袤十里許道由石壁谷壁一作鼈/何景明雍
[002-7a]
大記谷口有白圓石其巨如屋形類鼈故名咸寧縣志/咸長以此分界内有景陽川梅花洞九女潭仙人蹟諸
勝宋張禮城南遊記谷/有廣惠神祠西有白塔東南竹谷入雍大記竹谷在府/南六十里一統志
竹水俗謂之赤/水出於媚谷中有太乙谷長安志一名靈母谷陸長/源辨疑志俗呼為炭谷谷
中有太乙峰峰上有吕公洞黄龍洞下有/太乙池峰東為王案峰又東為霧巖峰谷内有太乙
咸寧縣志一名南山湫初在平地一日風雷移於山/上都穆終南山記太乙湫一名澂源池水廣數丈深
丈許錦鱗浮游人莫敢觸自昔禱雨/咸在於是湫南有三官洞雷神洞山頂有金華洞都/穆
記有積水/人不能至山西壁有八仙洞都穆記洞左有圓石/明可鑑物謂之石鏡山麓
有日月巖上有玉泉/洞抱子巖龍泉咸寧縣志在普光寺相傳無/壊尊者談經於此有龍出聽
[002-7b]
故名一名/仰天池
 臣/謹按太一山自禹貢孔傳而後漢地理志及括地
 志並以終南當之今攷馬理陜西通志云太一者猶
 云第一山也今南山神秀之區惟長安縣南五臺為
 最雍大記亦云五臺山太乙谷中有太乙元君湫池
 漢武帝元封二年祀太乙於此建太乙宫又山有太
 乙峰太乙池証據確鑿臣/嘗親詣近郊省視田畝周
 行南山北麓由留村入山登陟五臺絶頂南望終南
[002-8a]
 如翠屏環列芙蓉萬仞插入青㝠旁皆巨壑深肆無
 景與終南不相嶧屬則太乙自當専屬之五臺不得
 謂之為終南矣至禹貢錐指又謂太乙垂山皆禹貢
 之惇物則又䝉漢志垂山古文以為惇物一語而誤
 更不足據
龍首山在長安縣北十里接咸寧縣界水經注蕭何因
龍首山營未央宫山長六十餘里頭入於渭尾連樊川
頭高二十丈尾漸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堅李好文長
[002-8b]
安志圖説山之餘尾城南皆已湮平陂陀北出東西横
亘迤邐而去名山記山西北高處為秦長樂漢未央稍
東南六坡象乾爻者為隋城唐西内其東為唐南内興
慶龍池之所其北為唐東内大明宫含元宣政紫宸蓬
萊金鑾諸殿南内東南引滻水入城為龍首渠入東苑
為龍首池一名龍首原咸寧縣志龍首原起終南東義
谷徑可數十武蟠曲西北行漸行漸濶杜陵鴻固鳳棲
諸原皆其横岡宜春芙蓉曲江諸苑池皆其窪下東界
[002-9a]
滻水西界樊川延六七十里一稱小兒原
高陽原在長安縣西南二十里接咸陽縣界又五里為
永安坡十道志秦葬皇子起冡坡北原上名皇子陂隋
文帝改曰永安
細栁原在長安縣西南三十三里漢書孝文後六年周
亞夫為將軍屯細栁一曰栁市游俠傳萬章長安人在
城西栁市一曰細栁觀司馬相如上林賦登龍臺掩細
栁郭璞注觀名一曰細栁聚後漢書郡國志長安有細
[002-9b]
栁聚
子午谷在長安縣南百里長六百六十里戰國策張儀
説趙曰秦一軍塞午道鮑彪注長安有子午谷北山是
子南山是午午道秦南道也漢書王莽傳元始五年秋
莽通子午道從杜陵直絶南山徑漢中後漢書順帝紀
延光四年罷子午道魏略建興六年諸葛亮於南鄭與
羣下計議魏延曰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
不過十日可到長安玉海南山大谷凡六謂子午儻駱
[002-10a]
褒斜南北分列也雍大記一名蝕中南有豹林谷一統
志谷内有東䝉峰一曰東/明峰宋史种放隠此巳上/長安
秦嶺一統志在咸寧藍田二縣南又東接商州界咸寧
縣志嶺在縣南一百五十里屬縣界者東西約七十里
藍田縣志秦嶺即南山别出之嶺在縣東南凡入商洛
者必越嶺而後達東出即藍田闗
 臣謹按史記秦嶺天下之大阻也三秦記秦嶺東起
 商洛西盡汧隴東西八百里嶺根水北流入渭號為
[002-10b]
 八百秦川通鑑地理通釋秦嶺北為秦山南為漢山
 周六百二十里葢通指終南為秦嶺也今由咸寧藍
 田而至商洛必經行秦嶺是秦嶺特南山東北一支
 嶺耳北控全秦南通荆楚古稱扼隘之地是以史記
 指為大阻三秦記諸書所言殊未確鑿惟一統志云
 終南山脊為秦嶺方輿紀要云南山深處高而大者
 曰秦嶺於地理形勢較為脗合
樂遊原在咸寧縣南八里龍首之横岡也漢書宣帝紀
[002-11a]
神爵三年起樂遊苑闗中記宣帝立廟宇曲池之北號
樂遊長安志漢時立廟餘趾尚存長安中太平公主於
原上置亭遊賞後賜寧申岐薛王地居京城之最高每
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登賞
祓禊唐李頻樂遊苑春望詩五陵佳氣晚氤氲霸業雄/圖勢自分秦地山河連紫塞漢家宫殿入青雲未
央樹色春中見長樂鐘聲月下聞無那楊花起愁思滿/天飄落雪紛紛李白樂遊苑憶秦娥詞簫聲咽秦娥夢
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栁色灞陵傷别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絶音塵絶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勲䕃坡在咸寧縣南二十五里為韋杜故里宋張禮城
[002-11b]
南遊記今牛頭寺坡也西有龍堂坡地甚平衍中多植
杏謂之杏花坪
神禾原在咸寧縣南三十里縣志下臨樊川其原南起
竹谷東西北行三十里入長安為潏水界斷其南為御
宿川長安圖説原上有蓮花洞唐鄭駙馬所居杜甫詩
主家隂洞細烟霧即此
杜原在咸寧縣東南十五里通志古杜伯國地以在秦
漢隋唐都城之東又名東原漢宣帝陵在其上又名杜
[002-12a]
陵原西即韋杜二曲
郊谷在咸寧縣東南六十里縣志在炭谷東谷口有遇
仙橋其上為仰天池又東為土門谷又東為羊谷又東
為錫谷又東為小義谷谷内有仙人潭又東為白道谷
谷内為五臺山有蒼鷹嶺又東為大義谷長安志在縣
東南八十里咸寧縣志大義谷近藍田縣有路通興安
龍首原發脉於此北周庾信終南山義谷銘并序周保/定二年嵗次壬午七月巳巳朔大冡
宰晉國公命鑿石闗之谷下南山之材維公匡濟彛倫/𢎞敷庶績燮理餘暇披閲山經以為終南惇物日月虧
[002-12b]
蔽杶幹栝栢椅桐梓漆年代藴積於何不有乃謀山澤/之官兼引衡虞之匠東出藍田則控灞乘滻西連子午
則據涇浮渭派别八溪流分九谷銅梁四柱石闗雙啟/青綺春門溝渠交映綠槐秋市舟檝相通蓄之則為屯
雲泄之則為行雨青牛文梓白鶴貞松運以置宫崇斯/雲屋千櫨抗殿龍首干雲萬頃疎苗蟬鳴再熟川后譲
徳山靈景從豈如運石甘泉纔通櫟陽之殿穿渠穀水/直繞金墉之城將事未勞為功實重國富人殷方傳千
載因功立事敢勒山阿銘曰寥廓上浮崢嶸下鎮壁立/千丈峰横萬仞桂月危懸風泉虛韻乗輿嶺阪舉鍤雲
根八溪分注九谷通源北涵桐井南浮石門模象大壯/規䋲百堵膠葛九成徘徊千柱桂棟凌波栢梁乗雨疏
川奠谷落實摧柯事/均刋朩功侔鑿河
鳳棲原在咸寧縣樂遊原東長安志少陵原西北三十
[002-13a]
里皆此原縣志漢神爵四年鳳皇十一集杜陵故名在
唐為安化里
少陵原在咸寧縣鳳棲原東太平寰宇記即漢鴻固原
也通典漢宣帝許后陵顔師古曰即今謂小陵者也去
杜陵十八里他書皆作少陵杜甫家焉故自稱杜陵老
一曰少陵也通志少陵原乃樊川之北原自司馬村起
至何將軍山林而盡何將軍山林在長安縣南二十/里韋曲西今名塔坡詳見巻後
近為朱坡咸寧縣志丞相朱博故里雍錄坡瞰南山之
[002-13b]
勝少保杜公池亭在焉唐李白杜陵絶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秋水明落日流光
滅逺山杜牧朱坡詩下杜鄉園古泉聲繞舍啼静思長/&KR0429切薄宦與乖暌北闕千門外南山午谷西倚川紅葉
嶺連寺綠楊堤迥墅翹霜鶴澄潭舞錦鷄濤驚堆萬軸/舸急轉千溪眉㸃萱芽嫩風條栁幄迷岸藤捎虺尾沙
渚印麑蹄火燎緗桃塢波光碧繡畦日㾗絙翠巘陂影/墮晴霓蝸壁蘭斑蘚銀筵荳䓻泥洞雲生片段苔徑繚
髙低偃蹇松公老森嚴竹陣齊小蓮娃欲語幽笋稚相/攜漢舘留餘址周臺接古蹊蟠蛟岡隠隠斑雉草萋萋
樹老藤紆組巖深石啟閨侵忩紫桂茂拂面翠禽棲/冇計冠終挂無才筆謾題自塵何太甚休笑觸藩羝
白鹿原在咸寧縣東長安志自藍田縣界至滻水川盡
東西一十五里南接終南北至霸川盡南北四十里三
[002-14a]
秦記周平王東遷有白鹿遊於此原以是得名雍錄南
山之麓霸水行於原上至於霸陵皆此原也亦謂之霸
霸一/作灞史記王翦伐荆始皇自送至霸上漢元年十月
沛公自霸上遂西入咸陽還軍霸上顔師古漢書注霸
上即今所謂霸頭咸陽縣志原髙逾龍首居民鑿井深
數百尺其西南二壑為荆谷神谷神谷中有湧泉味甘
冽唐時以神策軍禁守日以駱駝運水大明宫醖造御
酒其西北為鷂子嶺唐紇干著灞上詩鳴鞭曉日禁城/東渭水晴烟灞岸風都傍栁隂回
[002-14b]
首望春天樓/閣五雲中
銅人原在咸寧縣東北灞橋北闗中記秦為金人十二
董卓壊以為錢餘二枚魏明帝欲徙詣洛陽到霸城重
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通志即薊子訓與老父摩挲
銅狄處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并序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宫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
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
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宫牽車指千里東闗酸風射眸子空將漢月出宫門
憶君清淚如鉛水裒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凉渭城巳逺波聲小
[002-15a]
長樂坡在咸寧縣東北灞橋之西元和郡縣志坡在滻
水西岸舊名滻阪隋文帝改為長樂坡方輿紀要舊有
長樂驛唐時為迎餞之所咸寧縣志縣北郭外又有三
稜坡西亘長安即長樂之支隴也一名金鑾坡唐白居/易長樂
坡送人賦得愁字行人南北分征路流水東西接御/溝終日坡前恨離别謾名長樂是長愁 巳上咸寧
高陽原在咸陽縣東南二十里縣志秦始皇作阿房宫
依此與長安縣接界
鮮原通志在咸陽縣東二十里詩大雅度其鮮原蘇軾
[002-15b]
注文王既克密須於是相其高原而徙都所謂程邑也
畢原長安志在咸陽縣北史記周本紀畢在鎬東西杜
中又云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封之於畢通典初王季
都之後畢公高封焉漢書劉向傳文武周公𦵏於畢亦
稱畢原杜預左傳注咸陽縣北五里有畢原元和郡縣
志原南北數十里東西二三百里一名畢郢趙岐孟子
注近豐鎬之地一名畢陌顔師古漢書注畢陌在長安
西北四十里又名咸陽原雍大記咸陽原在渭水北九
[002-16a]
嵕山南咸陽縣志西起武功東盡高陵其上文武成康
周公太公及秦漢君臣陵墓多在焉一名咸陽北阪一
名渭城北阪一名長平坂其趾為洪瀆原又名池陽原
又名石安原已上/咸陽
黄麓山在興平縣西北一里雍勝略黄麓山東西五十
里南北八里東入咸陽北阪西至武功界武水東岸揚
雄甘泉賦序北繞黄山瀕渭以東興平縣志即始平西
原也三秦記長安城北有始平原長數百里漢時謂之
[002-16b]
北芒巖
馬嵬坡在興平縣西二十五里孫景安征途記馬嵬人
名未詳何代於此築城以避難詳見古蹟/已上興平
驪山在臨潼縣南里許即藍田北山綿亘而東五十餘
里漢書地理志新豐驪山在南故驪戎國三輔故事一
名麗戎之山水經注麗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隂多金其
陽多玉一名㑹昌山一名昭應山長安志天寳元年更
驪山曰㑹昌七載又改曰昭應又名浮胏山水經注泠
[002-17a]
水出浮胏山山北有女媧氏谷路史女媧繼興於麗其
東為東繡嶺雍大記在驪山右東為玉蕊峰又東為金
斧山縣志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方輿紀要石罅/中有石如斧金色亦謂之金谷谷中常温金砂洞
縣志在山上/長生殿南石甕谷雍大記在驪山半腹長安志石甕/谷冇懸泉激石成臼似甕形因名
縣志石甕谷中盡植蘭蕙亦謂之芝/蘭谷谷上有石魚巖其右澗為風谷走馬嶺縣志在山/南二十七
里/又東為分水嶺巳上皆在/東繡嶺其西為西繡嶺雍大記在
驪山左中有飲鹿槽都穆驪山記在嶺西/南一名鹿飲泉今涸丹霞泉通志/在山
上老母殿前殿西南/有飲濟泉即潼水牡丹溝通志在/嶺西燕子龕縣志在降/聖觀内
[002-17b]
又西為石駱駝峰磑子谷長安志在縣西南七/里巳上皆在西繡嶺其别麓
為鳳皇原縣志在縣西南十五里長安志後漢延/光二年鳳皇集新豐西亭即此原也鸚武
縣志在縣西南二十里唐中宗登驪山高頂寓目詩/四郊秦漢國八水帝王都閶闔雄里閈城闕壯規模
貫渭稱天邑含岐實奥區金門披玉舘因此識皇圖蘇/頲奉和聖製登驪山詩仙蹕御層氛高高積翠兮巖聲
中谷應天語半空聞豐樹連黄葉函闗入紫雲聖圖恢/㝢縣歌舞少横汾張説奉和聖製登驪山詩寒山上半
空臨眺盡寰中是日巡遊處晴光逺近同川明分渭水/樹暗辨新豐巖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風孫逖奉和登㑹
昌山應制詩巖磴列雲旗吾君訪道時乾行萬物覩日/馭六龍遲望逺迴天顧登高動睿詞願因山作夀長保
㑹昌期附謹按驪山及温泉題咏甚富今以唐元宗以/前諸詩 入名山天寳以後懐古諸作分載古蹟巻内
[002-18a]
慶山在臨潼縣東南三十五里唐書五行志垂拱二年
新豐露臺鄉有山湧出武后名之曰慶山
鴻門坂在臨潼縣東十七里史記項羽本紀羽軍在鴻
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從驪山下道芷陽間
行不過二十里水經注新豐縣故城東三里有阪長二
里餘塹原通道南北洞開有同門狀謂之鴻門長安志
漢舊大道北下阪口名也即亭尉呵李廣處互見古蹟/巳上臨潼
奉政原一作/奉正在高陵縣南十一里縣志原自涇陽來過
[002-18b]
境盡於臨潼高者四五丈涇渭之不得北徙者此原障
之也長安志東西長三十里南北濶三里一名降駕原
相傳漢文帝自代來次高陵毘沙鎮四日或云唐明皇
兩幸之故名
鹿苑原在高陵縣西南三十里三輔黄圖安陵有果園
名鹿苑高陵縣志原自咸陽縣來當涇渭二水之間長
安志東西長一十五里南北濶一里省志一名鹿臺巳/上
髙/陵
[002-19a]
終南山在鄠縣東南二十里縣志終南在縣境隨地異
名逺者三十里近者二十里皆終南也
華陽谷在鄠縣西南
牛首山在鄠縣西南二十三里三輔黄圖甘泉宫中有
牛首山元和郡縣志山南接終南在上林苑中西京賦
繞黄山而欵牛首是也
澇谷在鄠縣西南二十里本作勞谷漢書郊祀志宣帝
時京師近縣祠鄠則有勞谷鄠縣志谷内有苦竹溝八
[002-19b]
里坪犁轅坪土田肥美
栗谷在鄠縣西南二十里相近有馬谷皂谷直谷
白雲山在鄠縣南二十里縣志山與縣治對其下有白
雲觀老子泉相近為檀谷曲谷
圭峰在鄠縣南二十里一統志其形如圭相對有重雲
寺寺東有小圭峰相近為子房山中有黄石洞相傳為
張良辟穀處
鷄頭山在鄠縣東南三十里雍勝略俗呼為小武當山
[002-20a]
太平谷在鄠縣東南一統志谷内有萬花山長嘯洞重
雲閣諸勝
紫閣峰 白閣峰 黄閣峰 三峰俱在鄠縣東南三
十里雍勝略紫閣峰旭日射之爛然而紫其形上聳若
樓閣然白閣隂森積雪弗融通志峰東又有大頂凌霄
羅漢三峰宋程顥遊紫閣峰詩仙掌逺相招縈紆度石/橋暝雲生澗底寒雨下山腰樹色千層亂天
形一罅遙吏紛難/久駐回首羨漁樵
雲際山在鄠縣東南六十里東接長安界宋程顥雲際/山詩南藥東
[002-20b]
邊白閣西登臨身共白雲齊上方頂上/朝來望陡&KR0116羣峰四面低 巳上鄠縣
 臣/謹按以上諸山谷皆在鄠西南隨地異名實皆終
 南一山也又闗中稱谷多謂之峪爾雅釋水注谿曰
 谷顧炎武音學五書今人讀谷為榖亦加山作峪乃
 讀為裕者葢音本相通也今並從舊作谷
終南山在藍田縣西南七十里與咸寧接界
庫谷在藍田縣西南四十里方輿紀要唐時有石門鎮
通志谷有温泉唐初有異僧止此見雪融不積曰必温
[002-21a]
泉也掘之泉果涌出
採谷在藍田縣西南三十里長安志與輞谷並有細路
通商州上洛縣
輞谷在藍田縣西南二十里雍大記商嶺水流至藍橋
復流至輞谷如車輞環凑落叠嶂入深潭有千聖洞細
水洞茶園栗嶺唐右丞王維莊在焉所謂輞川也藍田
縣志輞川即嶢山之口去縣南八里兩山夾峙川水從
此北流入灞其路則隨山麓鑿石為之計五里許甚險
[002-21b]
狹即所謂匾路也過此則豁然開朗此第一區也團轉
而南凡十三區其勝漸加計三十里至鹿苑寺即王維
别墅詳見/古蹟
七盤山在藍田縣南二十里唐書地理志貞元七年刺
史李西華患此路之險自藍田至内鄉開新道七百餘
里回山取塗人不病涉謂之偏路通典七盤十二䋫䋫/坡
在縣/東南藍田之險路也藍田縣志七盤山延亘綿逺西接
終南東通商洛險峻紆迴一曰七盤嶺
[002-22a]
嶢山在藍田縣南二十里嶢闗葢自此而名亦謂之嶢
嶺漢書注山在上洛北藍田南武闗之西雍錄嶢山又
名青泥嶺故水經曰嶢栁城俗謂之青泥城
桓公堆在藍田縣南二十五里長安志晉書桓温伐苻
健健遣苻雄等拒温於愁思堆後因名桓公堆
秦嶺在藍田縣東南接商州界方輿紀要即南山别出
之嶺凡入商洛漢中者必越嶺而後達東出即藍田闗
矣西為小秦嶺
[002-22b]
傾谷在藍田縣東五十里西有同谷水經注藍田谷西
北有銅谷次東有輕谷
藍田山在藍田縣東南三十里一名覆車山郭縁生述
征記山形如覆車之象漢書地理志山出美玉一名玉
山風土記山巔方二里仙聖遊集之所下有神祠甚嚴
灞水源出於此又西有華胥氏尊盧氏冢次北有女媧
氏谷則知此地是三皇舊居之所括地志縣西北有驪
山即此山之北阜一統志山有唐公主洞相傳唐時有
[002-23a]
公主好道闢此居之下有玉漿井
横嶺在藍田縣北三十五里長安志自臨潼之驪山東
入縣界横接華州界藍田縣志嶺下有水名横河相近
有大金山小金山
白鹿原在藍田縣西二里許接咸寧界巳上/藍田
石安原在涇陽縣西南七里長安志高二十丈東西三
十八里南入咸陽界為咸陽原涇陽縣志石安原即畢
原又謂之南原西自醴泉縣來東訖高陵在涇渭之間
[002-23b]
綿亘二百餘里晉時石勒置石安縣以此謹按石安舊/縣今屬咸陽
其北陲傍涇者入縣境東西三十八里
嵯峨山在涇陽縣北五十里元和郡縣志嵯峨山東西
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雍勝略山東北屬三原西北屬
淳化西南屬涇陽一名嶻嶭山漢書地理志池陽嶻嶭
山在北謹按池陽故城/在今縣西北水經注鄭渠故瀆東逕嶻嶭山
南一名慈峨山魏書地形志泥陽縣有慈峨山王褒雲
陽宫記慈峨山黄帝鑄鼎於此涇陽縣志山東抵清谷
[002-24a]
西抵冶谷亘二十里上有三峰最東曰鉢㿻臺旱禱多
應中曰大臺峰頂有仰天池西峰有石窟深五六里風
從内出
冶谷在涇陽縣西北六十里一曰谷口一曰寒門漢書
郊祀志申公曰黄帝接萬靈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謂
寒門者谷口也注顔師古曰谷口仲山之谷口也漢時
為縣今呼為冶谷太平寰宇記其山出鐵有冶鑄之利
因以為名又東谷口與涇水所出之谷口東西相去二
[002-24b]
十餘里有巖曰鄭巖泉曰鄭泉
仲山在涇陽縣西北七十里長安志雲陽宫南三十里
有仲山俗謂高祖兄仲所居今山有仲子廟積旱祈之
圍此射獵則風雨暴至廟有一泉未曾水竭一作中山
史記封禪書武帝獲寳鼎於汾隂將薦之甘泉迎至中
山曣㬈有黄雲葢焉河渠書鄭國鑿涇水自中山西水
經注鄭渠東逕中山南俗謂之仲山方輿紀要山在北
接嵯峨西麓中隔冶谷西連九嵕山涇水逕其中故曰
[002-25a]
中山或曰以山在冶水西涇水東也涇陽縣志山半有
泉曰小師泉即仲子廟之泉也山麓有虎坪巳上/涇陽
白鹿原 清酆原 孟侯原俱在三原縣北四十里縣
志西連嵯峨東至斷原連亘四十里白鹿在舊縣東清
酆一名豐原在舊縣北濁谷口東孟侯在舊縣西謹按/三原
舊縣在今/縣治北終縣東西界故縣以此名
嵯峨山在三原縣西北四十里雍勝略嵯峨在天齊原
之上謹按天齊原在縣/西北二十五里特出雲表登其嶺涇渭黄河皆
[002-25b]
在目前三原縣志上有靈湫旱禱輒應互見涇陽/巳上三原
終南山在盩厔縣南三十里縣志東接鄠縣西接郿縣
界枝峰别嶺隨地異名
韋谷在盩厔縣西南五十里縣志俗譌為泥谷與郿縣
接界又南三十里為掃帚嶺北十里為倉谷
安樂山在盩厔縣西南二十五里長安志其東文王廟
有玉女泉人傳與岐山文王廟之水相為消長又東七
里為車谷車谷南十五里為翠峰巔有唐仙姑祠東三
[002-26a]
里為强弩谷今名/强谷又東五里為稻谷又東四里為耐山
又東四里即駱谷也
駱谷在盩厔縣西南三十里縣志其南八十里為十八
盤又南十里至河底為故駱谷闗通洋縣元和郡縣志
駱谷道漢魏舊道也近代廢塞武徳七年復開續通典
自長安取駱谷路至興元府六百五十二里通鑑地理
通釋駱谷在長安西南二百里谷長四百二十里一統
志駱谷口明設巡司隆慶中盜賊竊發巡司不能禁遂
[002-26b]
塞谷之東五里為新口谷駱谷東有黒鳳山
黒水谷在盩厔縣南二十五里一名芒谷水經注芒水
出南山芒谷山側有石室世謂之玉女房長安志玉女
洞在縣南三十里洞門崇四尺濶三尺通志芒水色黒
因以芒谷為黒水谷其南三里仙遊潭北有玉女洞又
潭傍羅漢洞東有馬融石室又南一百八十里即秦嶺
也又芒谷口内三里為韓谷口外稍東為黄谷又東四
里為團標谷有石笋卓立如塔可十丈許其頂有雙栢
[002-27a]
樹又東五里為馬岔谷又東二里即龍谷也宋蘇軾馬/融石室詩
未應將軍聘初從季直遊絳紗生不識蒼石尚能留豈/害依梁冀何須困李侯吾詩慎勿刻猿鶴為君羞又玉
女洞詩洞裏吹簫子終年守獨幽石泉為曉鏡山月當/簾鈎嵗晚杉楓盡人歸霧雨愁送迎應鄙陋誰繼楚風
謳/
東觀谷在盩厔縣東南三十里縣志其東為卧牛池相
傳老子入闗駕車牛徐甲牧之曾卧此其西為化女泉
相傳老子植杖化一女子以試徐甲拔杖泉湧故名泉
下有晒丹石
[002-27b]
就谷在盩厔縣東南三十里縣志其西有吾老洞石穴
深邃莫測聽有風聲相傳中有玉匣即老子墓洞上有
殿奉老子石像谷之東三里為飛昇谷又東三里為西
觀谷有佛塔俗呼為塔兒谷又東二里為東觀谷又樓
子山去塔峪三十里唐大慧禪師為武功令武三思欲
交之因隠於此上有洞
太微峰在盩厔縣東南三十五里東觀谷東一里縣志
形勢嵯峨直接太虛相傳老子飛昇於此其下有煉丹
[002-28a]
峰又有上善池在説經臺之麓池上有元趙孟頫書碑
又東側為聞仙谷其東崖為吕公洞相傳為唐吕巖隠
處谷東二里即田谷
田谷在盩厔縣東南三十五里水經注田谿水出南山
田谷縣志谷南五里為仰天池在山頂廣二畝餘水深
數尺旱禱有應又南五里有十老洞洞中有石像十故

樓觀山在盩厔縣東南三十七里山形重叠如樓一名
[002-28b]
石樓山方輿紀要就水東北經大陵世謂之老子陵是
也唐開元末得元元像於樓觀山即此説經臺在其南
又東南三里為五福山一統志五峰聳峙自此而南鳥
道縈紆可通洋縣
赤谷在盩厔縣東南五十里水經注漏水出南山赤谷
縣志谷南五里曰迎陽洞相傳為鍾離權修煉之所又
東過嶺為牛谷今名牛/角岔又東三里為檀谷檀一作壇又/作潭今名大
渠/谷谷之南有紅石洞檀谷之東三里為耿谷
[002-29a]
耿谷一作/景谷在盩厔縣東南六十里水經注耿谷水出南
山耿谷縣志又南為高山嶺有池周五里又耿谷東十
里為甘谷水經注甘水出南山甘谷其東南為望仙坪
石鏡谷在盩厔縣東南七十四里嶺半有石方丈餘明
瑩如鏡逺照長安谷南十里為五泉嶺西為佛骨堆又
東過清凈山四里為澇谷接鄠縣界巳上/盩厔
分水嶺在渭南縣西南五十里縣志嶺東北麓之水入
於湭嶺西南麓之水入藍田故名其西北曰牛思嶺其
[002-29b]
東北麓曰嚴坡有嚴谷俗傳漢嚴光隠處
石鼓山在渭南縣西南五十里一名石樓山元和郡縣
志湭水出縣西南石樓山西北為駒兒嶺
黄狗峪在渭南縣南六十里縣志峪西為小峪又西為
大峪大小兩峪之間有山為南月圓北月圓清水河經
其中南月圓山四面懸崖僅通一徑山上有仰天池池
旁有田千餘畝其西南為馬鞍嶺
元象山在渭南縣南七十里一名倒虎山水經注首水
[002-30a]
出倒虎山謹按首水/即今湭水一名倒獸山元和郡縣志倒獸山
王子年隠處
龍尾坡在渭南縣南五里縣志上有朝元洞又上有秦
女峰西當湭川口曰風門三秦記風門兩阜相對其中
多風
大秦嶺在渭南縣南七十里縣志自縣東青岡坪至東
西川之南曰大秦嶺其東南曰小秦嶺嶺南屬商州界
雲臺山在渭南縣東南六十里通志山頂高而平四面
[002-30b]
方整一名七星山雍勝略山上有七星塔其西南曰曹
已上/渭南
荆山在富平縣西南十里書禹貢導汧及岐至於荆山
史記黄帝鑄鼎於荆山下漢書地理志懐德縣禹貢北
條荆山在南下有疆梁原謹按懐德故/城在縣西南括地志荆山今
名掘陵原
萬斛山在富平縣東北九十里縣志石如斗斛者數萬
其西為大水峪又西為石叠山通志一名樓子山又西
[002-31a]
北為十二盤嶺
金粟山在富平縣東北九十五里通志一名紫金山縣
志一名菩薩山山有龍泉每嵗清明人多取其水以祈
年又謂之靈泉山其巔有高禖祠又山之東有劉仙洞
人題之曰碧雲島又西曰揣天山又西曰玉鏡山一名
金絲山
頻山在富平縣東北七十里水經注頻陽城北有頻山
一名土門山元和郡縣志山有二土闕狀似門後魏以
[002-31b]
此名縣一名明月山縣志中有高阜九山環抱若拱向
然其西北麓一小山陡出曰堡子山其北麓曰千尺崖
壁立百仞鳥道可通下有千尺泉耀州志山南有頻陽
故城與同官鼇背山相接其下有勾谷澗
老君山在富平縣北七十里縣志山南有鐵牛洞故一
名鐵牛山又北三里為左眼山山之右有老君洞又東
二里為石窩山又東二里為底店山下有三泉峪又東
二里為龍眼山下有藥泉峪
[002-32a]
錦屏山在富平縣西北三十五里省志其下為錦川山
上有王翦廟一名將軍山其傍為高陽峰一名走馬嶺
其東南十里為蟠桃山上有三泉
月窟山在富平縣北四十里省志有泉深數仞旱禱必
應縣志其南有王石洞世傳為王仙隠處右有玉女洞
左有仙人洞深俱不測前為唐中宗定陵錄異記陵後
通闗鄉入谷二十餘里有二洞一名東女學一名西女
學東女學洞崖壁懸絶躋攀不及夜往往聞讀書聲相
[002-32b]
傳山前有神雕常䕶洞門人或犯者擊之西女學洞有
一石室秉炬可行一二十里近閉不通又山頂有天井
直下深二丈許傍有崖龕梯磴而上屈曲甚廣龕内有
道經置栢牀上有石人俯首憑案而坐形如生
龍泉山在富平縣北三十里一名鳳皇山縣志後周太
祖成陵在鳳皇山南一名龍泉山耀州志山有五泉涌
出故名巳上/富平
九嵕山在醴泉縣東北五十里漢書地理志谷口縣九
[002-33a]
嵕山在西謹按谷口縣故/城在今縣東北唐六典闗内道名山曰九嵕
四夷郡縣志九嵕山東連仲山西當涇水高六百五十
丈周迴十五里廣一里縣志山有九峰聳峻其南麓即
咸陽北阪少東為青峰山又東為覆甑山與九嵕岡隴
相接旁有烟霞洞又東北十里為芳山
鳳皇山在醴泉縣東北四十里縣志附麗九嵕相傳周
時鳳翔於此西為豆盧谷
五將山在醴泉縣北三十里唐書地理志醴泉縣有武
[002-33b]
將山一名馮山雍勝略即漢辛孟隠處
無勞山在醴泉縣北五十里縣志相近有敬德洞又西
為承陽山長安志承陽山西有兩水谷縣志一名石泉
谷又西北為五峰山一名温宿嶺長安志漢時温宿國
人内附令居此地田牧故名縣志山與永夀接界上有
靈湫旱禱輒應巳上/醴泉
飛仙山在同官縣南三十里縣志有飛仙洞俗傳為葛
洪昇仙處相近為兎窩嶺通志相傳唐太宗為秦王時
[002-34a]
獵兔於此石上有兔矢遺蹟其南為金牛嶺縣志昔有
牧兒遇虎一黄牛與鬭得免㑹秦王擒劉黒闥歸親射
其虎於嶺上獲之因名其東為鳳皇原
龍蟠山在同官縣東門外縣志蜿蜒如龍與縣治西北
虎頭山對峙
女迴山在同官縣北四十里通志俗傳秦築長城孟姜
女負其夫骸經此而返故曰女迴縣志女迴山横遮無
路忽道從峽口出其東為神水峽兩山峻削險阻並於
[002-34b]
石門東北通榆林西北通寧夏甘肅魏收志同官縣有
闗山疑即此
文王山在同官縣西北四十里又西為武王山又西八
里為白馬山南接耀州界
金山在同官縣西北三里通志山西麓有濟衆泉自石
罅中涌出旱禱有應
虎頭山在同官縣西北縣志狀如虎踞縣城依於其麓
亦名虎踞山下有石泉清涌不竭引流入縣治中
[002-35a]
濟陽山在同官縣西南縣志上有寨下有芳泉甘冽異
常相近有嶂山皆為縣城所附巳上/同官
五臺山在耀州東三里康乃心五臺山記自唐簡陵折
而西北一峰特起曰鑑山鑑山之下有五峰絶漆沮俯
郡城是為五臺唐徵士孫思邈隠居地望之如在雲際
躡其巔又坦然如臺東曰瑞應南曰起雲西曰昇仙北
曰顯化中曰齊天北臺有石洞曰太元洞深不可測或
曰真人曾療龍龍愈後穿此達同官可四五十里其下
[002-35b]
有聚虎坪即真人伏虎處自南庵西橋而北崖畔大石
臼二水漬栢葉成碧綠色飲之可愈痼疾洗藥池也又
山石可為磬叩之鏗然有玉聲故一名磬玉山東有巨
穴每風從穴出名風洞山喬世寧五臺山記山東至駱
駝堰西至漆水南至溝巖北至尹師澗又太元洞東北
八里相傳為孫真人故宅昔有掘地得鐵鉢藥瓢諸物
者又洞之東下有仙姑洞耀州志五臺山石洞南三里
有山自東而西為東乳山亦名落星原自西而東南為
[002-36a]
西乳山兩山環抱州城漆沮水㑹於山下從山隙中出
又名鸛鵲谷俗謂之/岔口出谷口為富平界即土門山矣又
安君山在州東五里磬石山東又東為將軍山有王翦
祠又東為寳鑑山年豐則山有光如鑑州之得名以此
耙樓山在耀州北四十五里西為樹子山又西為石臯
山又西為笠子山又西為九龍寨州志山有九峰又有
九泉故名又西為神水嶺又西為石觜山又西為三石
山通志山麓有竒峰洞滴水成泉謂之天漿又西為錐
[002-36b]
子山皆自東北以至西北者也
朩門山在耀州北六十里州志有上中下三朩門相去
各三里西為照金山又西為箭杆山又西為分水嶺在
故寧谷鎮西北築有岸門又西為石門山通志有石如
門最為西北要害謹按石門山/今屬三水縣
鳳翼山在耀州西北六十里一名車葢山西接淳化界
又西北十里為金圭山其北為棊盤嶺相近為負高原
禹貢錐指耀州有負高原故縣名華原又西北為大唐
[002-37a]
巳上/耀州
 
 
 
 
 
 
 
[002-37b]
 
 
 
 
 
 
 
 闗中勝蹟圖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