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70 御錄宗鏡大綱-清-胤禎 (master)


御錄宗鏡大綱卷十四      疏四


問人法俱空若實無我誰受生死依正果報
又誰厭苦求趣涅槃縛解去來昇沉等事答
雖無作者而有作業以眾緣力至於後世相
續不斷但以識為種能有厭求記憶等事如
涅槃經云佛言善男子一切眾生皆有念心
慧心發心勤精進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雖
念念滅猶故相似相續不斷故名修道乃至
如燈雖念念滅而有光明除破闇冥念等諸
法亦復如是如眾生食雖念念滅亦能令飢
者而得飽滿譬如上藥雖念念滅亦能愈病
日月光明雖念念滅亦能增長草木樹林善
男子汝言念念滅云何增長者心不斷故名
為增長以善惡之業因苦樂之果報非有人
我能作能受但是識持因果不亡如古師云
[014-0212b]
眾生為善惡而受其報者皆由眾生心識三
世相續念念相傳如今世現行五蘊由前世
識種為因起今世果今世有作業熏種而為
來世現行因展轉相續為因果故。


大莊嚴
論問有縛則有解無我則無有縛若無有縛
誰得解脫答雖無有我猶有縛解何以故煩
惱覆故則為所縛若斷煩惱則得解脫是故
雖復無我猶有縛解從於過去煩惱諸業得
現在身及以諸根從今現世復造諸業以是
因緣得未來身及以諸根譬如穀子眾緣和
合故得生芽然此種子實不至芽種子滅故
芽便增長子滅故不常芽生故不斷佛說受
身亦復如是雖復無我業報不失。


華嚴會
意問云若準六根無我誰造誰受耶答佛說
作善生天為惡受苦者此但因緣法爾非是
[014-0213a]
我能為受也若言是我非因緣者作惡何不
生天乃墮地獄耶我豈愛彼地獄故受苦耶
我既作惡而不受樂者故知善惡感報唯因
緣非是我也如論云因緣故生天因緣故墮
地獄是此意也問既言無我誰感因緣若言
無我但是因緣自為者草木亦稟因緣何不
生天與受苦耶答內外雖但稟因緣因緣有
二一善惡增上業因緣但感生天及地獄異
熟等二善惡等流業因緣生天者感寶地金
華墮地獄者感刀林銅柱等此是因緣業作
非我能為豈謂受報不同而計有我也故經
云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問若
言造業受報但是因緣非由我者何故有證
無我者雖有巳造惡業因緣而不感受報耶
既得無我即不受報者故知我造惡業受報
[014-0213b]
非是業因緣也答由得無我已即斷惡業因
緣無彼因緣故不受報非謂有我無我受不
受也故經云因緣故法滅等此之謂也即以
如實推究我不可得是故無我唯六根也外
我所執外分有六塵也非實我所有若言見
聞等是我非是識者如聾盲人有我何不得
見聞等耶既聾盲等人雖有於我而不得見
聞者故知見是識非是我也是知於此根塵
識三處推擇唯有法而無我人。


夫外計內
執我者皆於地水火風空識六大種中及身
內識煖息三事等起執今觀六大三事內唯
是識之一大世多堅執以為實我今只用於
內外三世中推自然無我無識內外推者只
如執識實在身內者且何者是識若言身分
皮內筋骨等是識者此是地大若言精血便
[014-0214a]
利等是識者此是水大若言身中煖觸是識
者此是火大若言折旋俯仰言談祗對是識
者此是風大除四大外唯是空大何者是識
各各既無和合豈有如一沙壓無油合眾沙
而豈有似一狗非師子聚羣狗而亦無此四
大種現推無體即是內空死後各復外四大
一一歸空即是外空內外俱空識性無寄又
內推既無識應在外者外屬他身自無主宰
及同虛空有何分別內外俱空中間奚有以
因內外立中間故但破內外中間自虛若識
內外空者應在三世何者因三世以辨識因
識以立三世若無有識誰分三世若無三世
何以明識以此三識若不思過去即想未來
過未不緣即住現在離三際外更無有識故
祖師云一念不生前後際斷今則念念成三
[014-0214b]
世念念識不住念念唯是風念念無主宰故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
在心不可得以因現在立過去因過去立未
來現在既不住過未亦無生互檢互無徹底
空寂但有微毫起處皆從識生今推既無分
別自滅分別既滅境界無依如依水生波依
鏡現像無水則波不起無鏡則像不生故知
非關法有法無但是識生識滅如金剛三昧
經偈云法從分別生還從分別滅滅是諸分
別是法非生滅如是洞達根境豁然自覺既
明又能利他普照故經偈云究竟離虛妄無
染如虛空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若不於
自身子細明察妙觀不習智眼全盲執妄迷
真以空作有若能善觀即齊諸聖如圓覺經
云爾時世尊告普眼菩薩善男子彼新學菩
[014-0215a]
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
念遠離諸幻常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實同幻化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
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
無有緣心可見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
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
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
明現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
十方清淨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
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圓覺
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
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
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
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善男
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
[014-0215b]
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
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
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
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
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
舌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
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
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善男子四大清
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
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
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
羅尼門一切清淨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
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
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善男子
[014-0216a]
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
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
淨不動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
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
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
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善男子覺性徧滿清淨
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徧滿法界根徧滿
故當知六塵徧滿法界塵徧滿故當知四大
徧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徧滿法界善
男子由彼妙覺性徧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
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
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徧滿無壞無雜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
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何以故一切覺故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
[014-0216b]
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
二於中百千萬億不可說阿僧祇恒河沙諸
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
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
夢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
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
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
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
平等不壞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
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
悟求如是云亦不迷悶所以凡夫迷夢怕怖
生老病死以二乘偏見厭離成住壞空若頓
悟之時不厭不怖全將生死法度脫於羣生
以生死性空故如釋迦如來不離不著生則
王宮降誕演獨尊之文老則壽八十年示遷
[014-0217a]
壞之法病則背痛偃臥警泡幻之身死則示
滅雙林顯無常之苦令小根者悟其遷變俾
大器者頓了圓常故知生老病死之中盡能
發覺行住坐臥之內俱可證真豈同怖厭凡
小之見乎。


問涅槃經佛說有真我佛性之
理諸菩薩等皆申懺悔我等無量劫來常被
無我之所漂流今廣說無我者莫不違涅槃
之教否答今言無我者謂破凡夫外道迷唯
識理妄執心外實有我法如外道所執略有
三等一僧佉等執我體常周徧量同虛空隨
處造業受苦樂等二尼乾子執我其體雖常
而量不定隨身大小有卷舒故三徧出執我
體常至細如一極微潛轉身中作事業故餘
九十種所計我等不異此三故此等妄執俱
無道理唯成五見之邪思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014-0217b]
豈同四德之真我如涅槃經云外道言如瞿
曇說無我我所何緣復說常樂我淨佛言善
男子我亦不說內外六入及六識意常樂我
淨我乃宣說滅內外入所生六識名之為常
以常故名之為我有常我故名之為樂常我
樂故名之為淨夫真我者是佛性義常恒不
變非生因之所生具足圓成唯了因之所了
又如經云爾時世尊讚諸比丘善哉善哉汝
等善能修無我想時諸比丘即白佛言世尊
我等不但修無我想亦更修習其餘諸想所
謂苦想無常無我想世尊譬如人醉其心愐
眩見諸山河石壁草木宮殿屋舍日月星辰
皆悉回轉世尊若有不修苦無常想無我等
想如是之人不名為聖多諸放逸流轉生死
世尊以是因緣我等善修如是諸想爾時佛
[014-0218a]
告諸比丘言諦聽諦聽汝向所引醉人喻者
但知文字未達其義何等為義如彼醉人見
上日月實非回轉生回轉想眾生亦爾為諸
煩惱無明所覆生顛倒心我計無我常計無
常淨計不淨樂計為苦以為煩惱之所覆故
雖生此想不達其義如彼醉人於非轉處而
生轉想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
是涅槃義淨者是法義汝等比丘云何而言
有我想者憍慢貢高流轉生死汝等若言我
亦修習無常苦無我等想是三種修無有實
義我今當說勝三修法二乘所修無常苦無我向下所說大乘真
實之法超三修曰勝苦者計樂樂者計苦是顛倒法無

常計常常計無常是顛倒法無我計我我計
無我是顛倒法不淨計淨淨計不淨是顛倒
法有如是等四顛倒法是人不知正修諸法
[014-0218b]
汝諸比丘於苦法中生於樂想於無常中生
於常想於無我中生於我想於不淨中生於
淨想世間亦有常樂我淨出世亦有常樂我
淨世間法者有字無義出世間者有字有義
何以故世間之法有四顛倒故不知義所以
者何有想倒心倒見倒以三倒故世間之人
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淨見不淨是
名顛倒以顛倒故世間知字而不知義何等
為義無我者名為生死我者名為如來無常
者聲聞緣覺常者如來法身苦者一切外道
樂者即是涅槃不淨者即有為法淨者諸佛
菩薩所有正法是名不顛倒以不倒故知字
知義若欲遠離四顛倒者應知如是常樂我
淨釋曰夫迷四真實起八顛倒者無非人法
二我之見為生死之樞穴作煩惱之基址成
[014-0219a]
九結之樊籠開十使之業道二乘雖斷人我
常被無我之所漂流外道謬認識神恒為妄
我之所輪轉。


如上剖析皆屬一期教門不
可於此定執有無迷於方便如廣百論云為
止邪見撥無涅槃故說真有常樂我淨此方
便言不應定執既不執有亦不撥無如是乃
名正智解脫問外塵無體唯識理成正教昭
然妙旨非謬今凡夫所執多徇妄情以見聞
之心熏習之力多執現見之境難斷纖疑前
雖廣明猶慮未信更希再示以破執情答法
性無量得之者有邊真如相空執之者形礙
如還原觀云真空滯於心首恒為緣慮之場
實際居在目前飜為名相之境起信鈔云若
是唯心則不合有境以心無相不可見故既
有所見云何唯心意云一切法從心起故所
[014-0219b]
起無體即是一心何用說見與不見根本是
心故又云境本非善但以順已之情便名為
善境本非惡但以違已之情便名為惡故知
妍醜隨情境無定體既無自體曷有境乎唯
心之門從茲明矣故知佛為信者說不為疑
者施垢重障深自生疑謗遮輕根利頓入元
微。


問境唯世俗之有識通勝義之門者云
何為世俗諦云何說勝義諦答夫一切諦智
皆從無諦而起無諦者即絕待真心非是對
有稱無故云絕待猶如虛空非對小空而稱
大空從此無諦立一實諦此一實之名是對
三權而名一實三權者言權巧說三乘之法待虛名實此
是對待得名又從此一實對機約教或分開
一諦等此二諦者約情智而開如涅槃經云
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義諦世間人知
[014-0220a]
者為世諦仁王經云於解常自一於諦常自
二所以仁王雖分二諦智照常一涅槃本唯
一諦解惑分二斯則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一
二自在為真二諦故昔人頌云二諦並非雙
恒乖未曾各即其義也生公云是非相待故
有真俗名生梁攝論云智障甚盲闇謂真俗
別執然法相務欲分析法性務在融通各據
一門勿生偏滯何者若但分析而不融通法
成差異若不分析事成混濫又無可融通則
性相歷然而非異事理融即而非同非異非
同圓中妙理又境則不礙真而恒俗智則不
礙寂而常照意以心寂對於境真心照對於
境俗以照對俗則心境非一以寂對真則心
境非異雖雙融空有二境寂照二心終不得
言境則不礙真而恒俗智則不礙照而恒寂
[014-0220b]
境則不礙俗而恒真智則不礙寂而常照中
觀論偈云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
佛法不知真實義金剛般若不壞假名論云
佛所說法咸歸二諦一者俗諦二者真諦。


問既云約俗假立心境雙陳開之則兩分合
之則一味今約開義則互相生未有無心境
曾無無境心凡聖通論都有幾境答境有二
一眾生徧計所執情境心外見法名之曰境
二諸聖自在德用智境以從心現故成其妙
用智境又二一分劑境廣大無邊故二所知
境唯佛能盡故又有二種一是心境唯心現
故張心無心外之境張境無境外之心常合
一味故二是境界之境謂心境無礙隱顯同
時體用相成理事齊現。


問覺王隨順世法
曲徇機宜欲顯無相之門先明有相之理因
[014-0221a]
方便而開真實假有作而證無生只如五蘊
初始以何為義答蘊者藏也亦云五陰陰者
覆也即蘊藏妄種覆蔽真心雜集論云蘊者
積聚義此約俗諦所釋若論真諦無一法可
聚以各無自體亦無作用故。


故最勝王經
云佛告善天女五蘊能現法界法界即是五
蘊問處以何為義答論云識生長門義當知
種子義攝一切法差別義亦是處義問界以
何為義答是界分建立義以內外中間各對
待立故雜集論云一切法種子義謂依阿賴
耶識中諸法種子說名為界界是因義又能
持自相義又能持因果性義又攝持一切法
差別義問何因五蘊說唯有五答雜集論云
為顯五種我事故一身具我事謂內外色蘊
所攝二受用我事即受蘊三言說我事即想
[014-0221b]
蘊四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謂行蘊五彼所
依止我自體事謂識蘊是身具等所依我相
事義世間有情多於識蘊計執為我於餘蘊
計執我所。


問何因處唯十二答雜集論云
由身及具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為生長門故
唯依根境立十二處不依六種受用相識。


問何因界唯十八答雜集論云由身具等能
持過現六行受用性故身者謂眼等六根具
者謂色等六境過現六行受用者謂六識能
持者謂六根六境能持六識所依所緣故過
現六識能持受用者不捨自相故當知十八
以能持義故說名界。


是以真諦不有世諦
非無迷之則一二情生悟之則性相無礙故
先德云真俗雙泯二諦恒存空有兩亡一味
常現。


問萬法唯識正量可知又云境滅識
[014-0222a]
亡心境俱遣今觀陰入界等如上分析性相
宛然云何同境一時俱拂答上約世諦分別
似有非真但立空名終無實體所以首楞嚴
經微細推檢陰入界處一一皆空非因非緣
非自然性非因即是不自生非緣即是不他
生既無自他二法無法和合即是不共生非
自然性即是非無因生四句無生陰從何有。


破五陰文云佛告阿難譬如有人取頻伽
瓶塞其兩孔滿中擎空千里遠行用餉他國
識陰當知亦復如是阿難如是虛空非彼方
來非此方入如是阿難若彼方來則本瓶中
既貯空去於本瓶地應少虛空若此方入開
孔倒瓶應見空出是故當知識陰虛妄本非
因緣非自然性釋曰此破識陰也瓶喻於身
空喻於識故知虛空不動識無去來一陰既
[014-0222b]
虛四陰皆爾。


故知色陰如勞目睛忽現空
華之相受陰如手摩觸妄生冷熱之緣想陰
如人說酸梅口中自然水出行陰如水上波
浪觀之似有奔流識陰如瓶貯虛空持之用
餉他國斯則非內非外不即不離和合既不
成自然亦非有若此况是實則五陰不虛既
並世相而非真審知陰入而無體唯是性空
法界如來藏心無始無終平等顯現是以首
楞嚴經云佛告阿難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
陰本因同是妄想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
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如我先言心想酸
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
酸味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
談酸出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
妄想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
[014-0223a]
澀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
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由汝念慮使
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
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寤即想心寐為諸
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
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髮生氣消容皺日
夜相代曾無覺悟阿難此若非汝云何體遷
如必是真汝何無覺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
為幽隱第四妄想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
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
妄何因汝等曾於昔年覩一奇物經歷年歲
憶忘俱無於後忽然復覩前異記憶宛然曾
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
籌算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
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寧受妄習
[014-0223b]
非汝六根互用合開此之妄想無時得滅故
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機則湛了內罔象
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阿難是五受陰五
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淺深唯色與空是色
邊際唯觸及離是受邊際唯記與忘是想邊
際唯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此五陰元重疊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
則頓悟承悟併消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是以
若見五陰有即眾生世間若了五陰空即真
諦世間若達五陰實相即中道第一義正智
世間離此五陰三世間外更無一法能建能
立為俗為真一代時教所詮除此別無方便
悟此成佛迷此為凡唯是一心開合無異何
者以一陰名色四陰名心從心所生故稱為
色心是所依色是能依攝能歸所但是一心
[014-0224a]
本末元同體用常合宗鏡大旨於此絕言。


即知從來所執一切境界皆從識變盡逐想
生離識無塵識寂則諸塵並寂離想無法想
空則諸法皆空因緣自然俱成戲論知解分
別本末無從但有意言都無真實如此明達
頓悟前非終不更待空裏之華將期結果取
夢中之物擬欲牢藏杌見鬼空繩消蛇想渴
鹿罷馳於陽燄癡猿息弄於月輪遂乃靜慮
虛襟若凌空之逸翮隨緣養性猶縱浪之虛
舟畢故不造新任真而合道如是五陰六入
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性等非是本來自然無
因而有非從今日和合因緣所生但是識心
分別建立今破此識性則七大性乃至一切
法皆空如尋流得源捕賊獲贓則無明怨對
生死魔軍應念俱消如湯沃雪唯如來藏妙
[014-0224b]
湛明心性真圓融徧十方界如波澄秋渚含
虛洞然雲朗晴空迥無所有所以首楞嚴經
云佛告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
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
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
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
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
悟生死了無所得是以先令照徹心境分明
後乃頓融須亡心境如華嚴演義云謂此華
嚴經中教人觀察若心若境如頌云欲知諸
佛心當觀佛智慧佛智無依處如空無所依
此令觀佛心也又頌云若有欲知佛境界當
淨其意如虛空此教觀佛境也次空心境頌
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
[014-0225a]
可得思量無取即無境無見即無心又頌云
若有欲得如來智應離一切妄分別有無通
達皆平等疾作人天大導師即空心境也菩
薩凡夫所有心境觀照例知故經頌云知妄
本自真見佛則清淨又云心佛與眾生是三
無差別。


問於世間法五蘊身中作何見解
成外道義云何通達成佛法義答外道不達
諸法因緣和合成諸蘊凡有所為皆是識陰
便於蘊上執有實我受用自在名為神主於
似常似一相續之中說有神性是外道義若
了內外和合因緣所成唯識所變似境所現
即第八識任持不斷似有相續即佛法義外
道不知將為實有迷無性之理執身見之愚
問前破五陰識義俱無云何建立唯識答一
為遣境故立識何者若不因識何以立境若
[014-0225b]
不顯識何以遣境二為以有妄想心故能知
名義何者若無妄則不能顯真若無真則不
能破惑故知破立在我染淨由心。


問世間
無有一法不從緣生具何因緣能生萬法答
曾無心外法能與心為緣但是自心生還與
心為相義海云明緣起者如見塵時此塵是
自心現由自心現即與自心為緣由緣現前
心法方起故名為緣起法也經云諸法從緣
起無緣即不起乃至則知塵體空無所有今
悟緣非緣起無不妙但緣起體寂起恒不起
達體隨緣不起恒起如是見者名實知見何
謂實知見若見緣而不見體即是常見若見
體而不見緣即是斷見今從因緣而見性則
不落常於真性中而緣起則不墮斷名實知
見所以辯因緣行相者謂因事而顯理令理
[014-0226a]
不孤因理而成事令事融即。


問般若無相
不受一塵云何又辯因緣答夫佛道正法皆
從緣生故云心法四緣生色法二緣起若執
不從緣生者皆非正法悉屬外道自然邪見
且心之一法若無第一親因緣者無有生現
行果之義則諸法不成立若無第二等無間
緣者則無開導引後生義無有相續全成間
斷若無第三所緣緣者則心無所慮處不能
牽心用心無所託乃心境俱成斷滅若無第
四增上緣者雖具前三緣若無增上即成障
礙法亦不生四緣具足方成心法若能明了
世間因緣所生之法方乃見無生之旨以即
生法達無生故且生法尚不知正因云何能
了無生妙理所以華嚴鈔云緣起深義佛教
所宗淨名經云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
[014-0226b]
諸法生法華經云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
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又經云一切諸法
因緣為本中論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則真空中道亦因
緣矣問涅槃經云若一切法從緣生者則知
無常是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緣生則外道
有因緣矣答此明外道在因緣內執於緣相
以為常住是故破之言無常耳今明教詮因
緣妙理具常無常豈得同耶况復宗者從多
分說所以因緣是所宗不應致疑故知唯是
一心緣起法門以法無自性隨心所現所現
之法全是自心所以本末相收皆歸宗鏡何
者內即是本外即是末以唯心義則內收外
託境生心則末亦收本若以法性為本法性
融通緣起相由則塵包大身毛容剎土故合
[014-0227a]
為一大緣起也故知有智慧無多聞有多聞
無智慧俱不達實相聞慧具足真見心原如
經云若欲學般若應學一切法又云若欲了
達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者應當學
般若智論釋云不破四緣之義唯破四緣之
執如水中之月不破所見只破所取故知但
有能取執情則非幻而成幻法若成無所得
慧則非幻尚自不生般若真性何所滯乎。


問八識之中覆真習妄何識造業何識為因
何識為依成其妄種答前五識取塵第六識
為因第七識計我造業第八識為依以此生
死苦果不斷楞伽經偈云如水大流盡波浪
則不起如是意識滅種種識不生釋云謂五
識取塵轉入六識六識記法為因七識攀緣
六識造善惡業得未來生死覆障八識不得
[014-0227b]
顯現若五識不取塵即無六識六識無故七
識不生七識不生故則無善惡業無善惡業
故即無生死無生死故如來藏心湛然常住
即是六七識滅建立八識又八識為五六七
識所依與諸識作因者即第六識心諸識依
之如水盡則無波浪六識滅七識亦不生故
云一念無明風鼓動真如海無明風盡識浪
不生則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問一切世
問因果相酬生死不絕於諸識中何識為主
答生滅因緣最初依阿賴耶識為體以意識
為用如是三世因果流轉不絕功在意識以
是義故意名相續識起信論云復次生滅因
緣者謂諸眾生依心意識轉此義云何以依
阿頼耶識有無明不覺起能見能現能取境
界分別相續說名為意此意復有五種異名
[014-0228a]
一名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二名轉識謂
依動心能見境相三名現識謂現一切境界
相猶如明鏡現眾色像現識亦爾如其五境
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不由功力四名智識謂
分別染淨諸差別法五名相續識謂恒作意
相應不斷任持過去善惡等業令無失壞成
熟現未苦樂等報使無違越已曾經事忽然
憶念未曾經事妄生分別是故三界一切皆
以心為自性離心則無六塵境界何以故一
切諸法以心為主從妄念起凡所分別皆分
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是故當知一切
世間境界之相皆依眾生無明妄念而得建
立如鏡中像無體可得唯從虛妄分別心轉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故。
御錄宗鏡大綱卷十四
[014-0228b]


音釋




音斤骨絡

乙甲切

音勉思也

于眷切音衒
酸澀
上筭
平聲下森入聲


茲即切受賄也
[014-022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