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s0070 御錄宗鏡大綱-清-胤禎 (master)


御錄宗鏡大綱卷六       兩六


夫如上所說祖教同詮凡曰有心皆得成佛
如今現見眾生何不成佛答若以眾生眼觀
只見眾生界有餘若以佛眼觀乃知諸佛界
無外故知無明妄風鼓心海而易動本覺真
性睡長夢而難惺是以首楞嚴經云汝之心
靈一切明了未曾暫昧而迷者目擊而不知。


如法華經云於某年月日以無價寶珠繫
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
自活甚為癡也。


是知十方諸佛中無有一
佛不信此心成佛二十八祖內無有一祖不
見此性成祖如今聞而不成祖佛者皆為信
不及見不諦故但學其語不照其心但執其
解不深其法經云信是道原功德母見即無
疑故但入宗鏡方悟前非心光透時餘瑕自
[006-0084a]
盡。


涅槃經云二十五有有我者自實名我
所謂一切諸法體實一切眾生有如來藏能
為佛因名有佛性如一切色中皆有空性然
非獨有情具如來之正性一切諸法中皆有
安樂性所以云若以肉眼觀無真不俗若以
法眼觀無俗不真又云法身流轉五道名曰
眾生但法身即是真如流轉五道即是隨緣
名曰眾生是差別義又由隨緣即不變故奪
差別令體空則末寂也由體空差別故奪不
變令隨緣故本寂也以全本為末故本便隱
全末為本故末便亡也是則真如隨緣成眾
生時未曾失於真體故令眾生非眾生也眾
生體空即法身時未曾無眾生故令法身非
法身也故二雙絕二既互絕則真妄平等無
可異也故云隨緣非有之法身恒不異事而
[006-0084b]
成立寂滅非無之眾生常不異真而顯現故
知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


入法界體性
經云佛問文殊汝知法界耶如是世尊我知
法界即是我界又問汝豈不樂法界耶文殊
曰世尊我不見一法非法界者更何所樂持
世經云若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異者諸佛不
出於世也何者以覺一切法平等故名為佛
大集經云諸眾生界及法界若能平等觀無
異不生分別一二數是名菩薩不退印又云
若有菩薩不離凡夫能知聖法以凡夫心觀
察聖法。


無生義云眾生身中有佛三十二
相八十種好坐寶蓮華與佛無異但為煩惱
所覆故未能得用此是具有佛知見根性未
有知見用即時猶故愚乃至譬如小兒具有
大人六根與大人不異在其身中而未能有
[006-0085a]
大人用至漸長大復須學問乃有大人知見
力用也若根性是有作用豈無如種子本甘
結果非苦只恐不知有自認作凡夫真性常
了然未曾暫隱覆如佛言如來實無祕藏何
以故如秋滿月處空顯露清淨無翳人皆覩
見故知但是眾生不了自稱為祕然雖無祕
藏而有密語密語難解唯智能知。


如經云
凡真實法不捨自相取於餘相若捨非正覺
成等正覺則非真實正覺者曾無有時不成
正覺故知一切眾生皆住覺地非是捨不覺
而取正覺則一覺一切覺常成正覺無有不
覺時如虛空湛然無有成壞若執有成不成
斯屬情見若以智照何往不真念念而常見
法身塵塵而盡成佛國但以自眼有醫妙見
不通違背巳靈沉溺家寶雖同一性要以智
[006-0085b]
明得失在人精麤任巳故知眾生之識相續
不斷但由精麤分其昇降耳。


如華嚴疏云
一切法有二一是所迷謂緣起不實故如幻
緣成故無性二是能迷徧計無物故如空妄
計故無相又以不覺故不知有以不信故不
承當但起無明空成倒想如夜繩不動疑之
為蛇闇室本空怖之有鬼故知本無迷悟妄
有昇沉昔迷悟而似迷今悟迷而非悟但以
內見自隔客塵所遮於體上分遠近之情向
性中立凡聖之量如勝思惟梵天所問經云
梵天問文殊師利比丘云何親近於佛答言
梵天若比丘於諸法中不見有法若近若遠
是則名為親近於佛大集經云不覺一法微
相者乃能了知如來出世無出之出即是佛
出是以若不見一法常見諸佛則千里同風
[006-0086a]
若見一法不見諸佛則對面胡越故知背心
合境頓起塵勞背境合心圓照法界何者心
是所依法是能依能依從所依起如水是所
依波是能依離水無波離心無法又心是能
生法是所生如木能生火木是能生火是所
生離木無火離心無法故知不即心為道者
如千人排門無一得入若了心頓入者猶一
人拔關能通萬彚得宗鏡之要者其斯謂乎。


是知雖有佛性久翳塵勞須以止觀熏修
乃得明淨如貧女得藏中之寶猶力士見鏡
裏之珠方親悟自心妙覺圓滿又如何行於
止觀得契真修但了能觀之心所觀之境各
各性離即妄心自息此名為止常作此觀不
失其照故名為觀斯則即止即觀即觀即止
無能所觀是名止觀如先德云法性寂然名
[006-0086b]
止寂而常照名觀非能所觀有其二事所以
華嚴經頌云若有欲知佛境界當淨其意如
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疏
釋云一離妄取如彼淨空無雲翳故斯即真
止二觸境無滯如彼淨空無障礙故斯即真
觀此觀不作意以照境則所照無涯此止體
性離而息妄故諸取皆寂若斯則不拂不瑩
而自淨矣無淨之淨乃冥契法原不修之修
則闇蹈佛境矣故知唯一心真智是我本身
湛然常存現前明淨自然以智慧觜啄破無
明㲉飛出三界自在無礙此時方得見性了
然更有何法而堪比對問諸佛心徧一切眾
生心能現凡心眾生身徧一切諸佛身能作
聖體為復轉動互徧而成為當一體答若言
轉動即成造作若言互徧則有二心是以常
[006-0087a]
住一心猶若虛空之體凡聖二號還同空裏
之華青黃起滅雖殊匪越太虛之性迷悟昇
沉有異未離真覺之原又如一室千燈光光
涉入一鏡萬像影影交羅非異非同不來不
去達斯旨者唯佛洞知是以萬有即真無轉
變相。


大智度論問云若五陰空無佛即是
邪見云何菩薩發心求作佛答曰此中言無
佛破著佛想不言取無佛相若有佛尚不令
取何况取無佛邪見又佛常寂滅無戲論相
若人分別戲論常寂滅事是人亦墮邪見離
是有無二邊處中道即是諸法實相諸法實
相即是佛何以故得是諸法實相名為得佛
大般若經云諸菩薩眾尚不得法何况非法
尚不得道何况非道又云於生死法不起不
墮於諸聖道不離不修釋云於生死法不起
[006-0087b]
者自性常空故不落離邊不墮者不隨流轉
故不落即邊於諸聖道不離者性常相應故
不落斷邊不修者天真具足故不落常邊如
清涼疏云不著一多能立一切者不著於有
能安立故即真俗鎔融謂世俗幻有之相相
本自空勝義真空之理理常自有有是空有
非常有斯有未曾不空空是有空非斷空此
空何嘗不有有空空有體一名殊名殊故真
俗互乖迢然不雜體一故空有相順冥然不
二一與不一不即不離鎔融無礙菩薩智契
其原所以逈絕無寄而善修安立又云良以
事虛攬理無不理之事理實應緣無礙事之
理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故終日知見而
無知見也乃至菩薩悲智相成出沒無礙悲
故常行世間智故不染世法。


問一切真俗
[006-0088a]
等法各有理事通別行相果報歷然云何未
入斯宗恐成空見答得本方了末執末則違
宗若不觀心法無來處若但修有為事行不
達自心無為則迷事失宗果歸生滅若體理
行事雙照無違只恐一向偏修理事俱失如
大寶積經云假使造寶塔其數如恒沙不如
剎那頃思惟於此經又只為一心是萬行之
原因茲能起同體之悲無緣之化如起信鈔
云若信一味空理則欣厭都絕若信一向法
相則聖凡懸隔斯皆不能起行修進今令信
一心是凡聖之原但由迷悟使之有異是則
必能起行修進望佛果故是知真心不守自
性隨緣升降果報歷然又隨緣不失自性緣
假無實境智冥寂所以起信論云所謂雖念
諸法自性不生而復即念因緣和合善惡之
[006-0088b]
業苦樂等報不失不壞雖念因緣善惡業報
而亦即念性不可得若云果報不失即須具
修萬行若云性不可得當知唯是一心且萬
行之初無先五戒若依事相報在人天藏教
但證無常通教空無自性別教歷別因果不
融唯圓教觀心即具法界所以大涅槃經云
雖信別相不信一體無差別相名信不具信
不具故所有禁戒亦不具足故所有多聞亦
不具足何謂信不具未了一法即一切法信
豈圓耶何謂戒不具未知戒性如虛空戒豈
具耶何謂聞不具未聞如來常不說法是謂
具足多聞聞豈具耶若入宗鏡寧唯戒善乃
至諸佛果德菩薩萬行靡有一法而非所被
則念念了知法法圓滿且如五戒者戒從心
生心因戒立若心不起為四德萬行之基若
[006-0089a]
心妄生作六趣三塗之本則無善而不攝無
惡而不收故台教云此五戒亦是大乘法門
束此五戒為三乘即對三無失身無失口無失意無失
三不護意不護身不護口不護三輪不思議化身業輪口業輪
意業輪三密身放光口說法意入定三軌資成軌觀照軌真性軌

法身報身化身三佛性住自佛性引出佛性至得佛性三般若文字
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三涅槃性淨涅槃方便淨涅槃圓淨涅槃三智

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三德等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無量三法
門橫豎無邊際與虛空法界等亦是無盡藏
法門亦是無量義三昧舉要言之即是一切
佛法也。


問法身無像真土如空皆是一心
無別依正云何教中廣談身土答只於自心
性相分身土之名以自心相義名身自心性
義名土如裕公云心則諸佛證之以為法身
境則諸佛證之以為淨土則二皆所證智為
[006-0089b]
能證慈恩疏云問淨土以何為體答准攝論
云以唯識智為體為佛及菩薩唯識智為體
即金剛般若論云智習唯識通如是取淨土
若佛地論以佛自在無漏心為體非離佛淨
心外別有實等淨心色也又云色等即是佛
淨心所感離佛自心之外別無能感如是假
實之色皆不離佛淨心即此淨心能顯假實
之色如無量壽疏云夫樂邦之與苦域金寶
之與泥沙誠由心分垢淨見兩土之升沉行
開善惡覩二方之麤妙。


問一切身土八微
所成八微者即地水火風色香味觸八法云何唯心而無質礙
答執色極微有質礙性是小乘宗非通大旨
人水鬼火豈在異方毛海芥山誰論巨細一
塵一識萬境萬心矣若迷心而觀色則通塞
宛然若了色而明心乃是非絕矣所以古德
[006-0090a]
云若知色即空觀色非耶若迷色不空觀色
是耶若知空即色觀空非耶若觀空異色觀
空是耶此乃解惑異途自分妍醜何關色空
二境以辯邪正耶若曉此宗途常色觀而恒
正若迷斯旨趣雖空觀以恒邪且夫眾生不
了二空皆為執心色實有觀心不妙照境無
功既不解即色明空又不能微細剖析罔知
麤細色聚焉窮真妄心原。


又經明一切世
間淨穢國土皆是菩薩行所成眾生業共感
若娑婆緣熟即華藏是娑婆若華藏緣熟即
娑婆是華藏若無行無感世界不成則離心
之外更無一法。


又夫一切諸法隨緣幻生
體用俱無隱顯互起或多中現一一中現多
若不知起盡之根由則任運但隨境轉或隨
好境而忻集或逐惡緣而怖生若能明了一
[006-0090b]
切凡聖等法悉是自心境界以此一印眾怖
潛消若論大旨尚不得一淨何况多門此乃
一心真如不守自性隨緣對處有淺有深或
垢或淨不可滯理妨事守一疑諸迷卷舒之
門起通局之見雖同一旨約相差別不無雖
云有異順體一如不動何者若言其一安養
寶方娑婆邱隴若言其異十方佛國一道清
虛若言其有無邊淨剎猶若虛空若言其無
妙土交羅如天帝網所以精超四句妙出百
非道不可以一言詮理不可以一義宣故。


問真心無形妙體絕相云何有報化莊嚴等
事答諸佛法身如真金相好似金莊嚴具以
金作具體用全同從心現色性相無二如起
信論問云若佛法身無有種種差別色相云
何能現種種諸色答以法身是色實體故能
[006-0091a]
現種種色謂從本巳來色心無二以色本性
即心自性說名智身以心本性即色自性說
名法身依於法身一切如來所現色身徧一
切處無有間斷十方菩薩隨所堪任隨所願
樂見無量受用身無量莊嚴土各各差別不
相障礙無有斷絕此所現色身一切眾生心
意識不能思量以是真如自在甚深用故故
知所現一切依正二報供具莊嚴等無邊佛
事皆從一心而起如華嚴經云以從波羅密
所生一切寶蓋於一切佛境界清淨解所生
一切華帳無生法忍所生一切衣入金剛法
無礙心所生一切鈴網解一切法如幻心所
生一切堅固香周徧一切佛境界如來座心
所生一切佛眾寶妙座供養佛不懈心所生
一切寶幢解諸法如夢歡喜心所生佛所住
[006-0091b]
一切寶宮殿無著善根無生善根所生一切
寶蓮華雲一切堅固香雲一切無邊色華雲
一切種種色妙衣雲一切無邊清淨栴檀香
雲一切妙莊嚴寶蓋雲一切燒香雲一切妙
鬘雲一切清淨莊嚴具雲皆徧法界出過諸
天供養之具供養於佛其諸菩薩一一身各
出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皆充滿法界
虛空界其心等於三世諸佛以從無顛倒法
所起解深密經云爾時曼殊室利白佛言世
尊如來成等正覺轉正法輪入大涅槃如是
三種當知何相佛告曼殊室利善男子當知
此三皆無二相謂非成等正覺非不成等正
覺非轉正法輪非不轉正法輪非入大涅槃
非不入大涅槃何以故如來法身究竟淨故
如來化身常示現故釋曰非成等正覺者以
[006-0092a]
法身究竟淨故離常現故入第一義諦故非
眾生見聞故非不成等正覺者以化身常示
現故離斷見故約世俗諦故隨機熟有情心
見故然法報雖分真化一際又法身普徧有
二一隨相各別徧以法身徧在一切大小相
中不壞相故二圓融總攝徧以法身無相能
融一切有相總攝歸一體故色身即體之用
徧智身修成如體之徧遂則十身布影散分
十剎之中一體分光不動一塵之內色身如
日之影隨現世間智身似日之光照臨法界
又佛身諸根一一相好皆徧法界以諸根體
同故若眼為門諸根相好及佛剎土莫不皆
是一眼中現如經云眾生身中有如來眼如
來耳等以佛法身共眾生性無別體故皆從
無性而起起不違真因法界而生生不礙事
[006-0092b]
所以一切諸佛於一切世界皆是得菩提處
若以真身則稱性徧周若以應身則隨機普
現所以天親云廣略相入者諸佛有二種身
一法性法身二方便法身由法性法身故生
方便法身由方便法身故顯法性法身此二
種身異而不可分一而不可同是故廣略相
入法身無相故則能無不相是故相好莊嚴
即是法身也法身無知故則能無不知是故
一切種智即是真實智慧也。


肇論云用即
寂寂即用用寂體一同出而異名更無無用
之寂主於用也寂用元是一體同從理出而
有異名也非謂離用之外別有一寂為用之
主也故云般若之體非有非無虛不失照照
不失虛故曰不動等覺而建立諸法如鏡鑒
像虛不失照似日遊空照不失虛又不動等
[006-0093a]
覺建立諸法則寂而常用不壞緣生而觀實
相則用而常寂斯乃千差萬用別相異名俱
同出一真心體矣所以又云經稱聖人無為
而無所不為無為故雖動而寂無所不為故
雖寂而動雖寂而動故物莫能一雖動而寂
故物莫能二物莫能二故逾動逾寂物莫能
一故逾寂逾動法性如是動寂難量焉能一
其寂而二其動哉故名不能名相不能相矣。


華嚴經頌云清淨慈門剎塵數共生如來
一妙相一一諸相莫不然是故見者無厭足
法華經偈云深達罪福相徧照於十方微妙
淨法身具相三十二則法身為一切法之印
無有一法出此印文。


如大寶積經云化樂
天王白佛言世尊彼實際者徧一切處無有
一法而非實際世尊謂菩提者亦是實際世
[006-0093b]
尊何者是菩提一切法是菩提離自性故乃
至五無間業亦是菩提何以故菩提無自性
五無間業亦無自性是故無間業亦是菩提
是以了心本性自體無生從無生中建立諸
法觀無性之心說無性之教隨淨緣而無性
成佛隨染緣而無性為凡不見纖塵暫出性
空之理未有一念能違平等之門所以大般
若經偈云有法不成有法無法不成無法有
法不成無法無法不成有法釋曰有不成有
無不成無者以一體故無能成所成有不成
無無不成有者自既不成焉能成他故知各
無自體互不成就大集經云一切諸法究竟
無生一切諸法無性無生無起無出是以緣
不生因因不生緣自性不生自性他性不生
他性自性不生他性他性不生自性是故說
[006-0094a]
一切諸法自性無生勝思惟梵天所問經云
爾時普華菩薩語舍利弗汝入滅盡定能聽
法耶答言善男子入滅盡定無有二行而能
聽法也大德舍利弗汝信諸法皆是自性滅
盡否答言如是諸法皆是自性滅盡之相我
信是說普華曰若如是者則舍利弗常一切
時不能聽法何以故以一切諸法常是自性
滅盡相是以諸法本空但是緣起緣會則似
有緣散則似無有無唯是因緣萬法本無生
滅如真金隨工匠而器成即金體不變似虛
谷任因緣而響發與法性無違如有頌云如
人掘路土私人造為像愚人謂像生智者言
路土後時官欲行還將像填路像本無生滅
路亦非新故是知但是一土生滅唯是因緣
例如一心萬法更無前後何者掘路成像時
[006-0094b]
土亦不减壞像填路時土亦不增以不失本
土故如成佛時心亦不增為凡時心亦不減
以心隨緣時不失自性故又像生但是緣生
像滅唯從緣滅像無自體故如成佛但是淨
緣生為凡亦是染緣起凡聖本無生故是知
萬法從緣皆無自性本未曾生今亦無滅如
文殊師利觀幻頌云此會眾善事從本未曾
為一切法亦然悉等於前際所以正作時無
作以無作者故當為時不為以無自性故任
從萬法縱橫常等未生之際假使羣生出沒
不離無性之宗。


莊嚴菩提心經云佛言菩
提心者非有非造離於文字菩提即是心心
即是眾生若能如是解是名菩薩修菩提心
是則心外無菩提何所求耶菩提外無心何
所得耶如華嚴經云知一切法無相是相相
[006-0095a]
是無相無分別是分別分別是無分別非有
是有有是非有無作是作作是無作非說是
說說是非說不可思議知心與菩提等知菩
提與心等心及菩提與眾生等又頌云雖盡
未來際徧遊諸佛剎不求此妙法終不成菩
提故知心法妙故當體即是若向外遠求則
失真道所以善財徧巡諸友不出娑羅之林
慈氏受一生成佛之功不離一念無生性海。


問菩提之道不可圖度約一期方便寧無
指示如何是菩提之相答若約究竟菩提體
常冥寂如淨名經云寂滅是菩提離諸相故
若以無相之相於方便門中不無顯示令初
發菩提心人分明無惑故如先德云謂寂照
無二為菩提相猶如明鏡無心為體鑒照為
用合為其相亦即禪宗即體之用自知即用
[006-0095b]
之體恒寂知寂不二為心之相又云理智相
攝以離理無智離智無理如珠之明故以珠
是體明是用用不離體體不離用明不離珠
珠不離明故。


問即心成佛之宗曹谿正意
見性達道之旨靈鷲本懷如今信不及人謂
不現證古今悟者請垂指南答若親見無一
人而非佛若不信無一佛而非人迷則常作
佛之眾生悟則現證眾生之佛人佛不異妄
見成差迷悟雖殊本性恒一。


故云了了識
心惺惺見佛是佛是心是心是佛念念佛心
心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淨戒律心淨
心即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萬法莫染
一物心性雖空含真體實入此法門端坐成
佛如是則十方諸佛同一法身若欲念外施
功心外求佛便落他境無有得時遂即前後
[006-0096a]
情生凡聖緣起徒經時劫枉用功夫所以華
嚴論云不如一念緣起無生超彼三乘權學
等見。


華手經云一切法如即是如來如來
即是一切法如心淨佛現則云佛來佛亦不
來心垢不現即云佛去佛亦不去斯即來而
非來去而非去佛既無來去心亦不生滅如
是解者可見真佛矣故金剛經云若人言如
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則知
若人若法俱不出一如之道如是通達六根
所對無非見自性如如佛矣此以不見為真
見見實為真佛肇法師云佛者何也蓋窮理
盡性大覺之稱也生法師云以見實為佛如
是則亦名真見道亦名真供養問如何是真
供養答契如理之心無見佛之想了自法身
[006-0096b]
是真供養寶積經云真供養者無佛想無能
見佛何况供養若供養佛當供養自身問自
身如何供養答若捨巳徇塵是名違背能廻
光返照隨順真如境智冥合是真供養故維
摩經云無前無後一時供養此是運無捨無
得之意起一際平等之心則徧十方供養一
切如來盡法界含靈一時受潤如是之供施
莫大焉所以寶雨經云如理思惟即是供養
一切如來問云何如理思惟答但一切不思
惟是真思惟以頓悟一心無法可思量故是
以十方諸佛證心成道故稱如理若了自心
能順佛旨即是供養一切如來若不依此如
理悟心能隨事施為心外見佛設經多劫皆
不成真實供養為背諸佛指授故如華嚴經
頌云設於念念中供養無量佛未知真實法
[006-0097a]
不名為供養云何真實法所謂了心真如無
生之旨故是以思益經問云誰能供養佛佛
言能通達無生際者文殊般若經云佛問文
殊汝云何供養佛答言世尊若幻人心數滅
我則供養佛台教云供養佛者只是隨順佛
語今順佛教修三觀心空觀假觀中觀即是供養佛
為破五住得解脫故欲愛住地色愛住地無色愛住地見一切住地
無明住地即供養法三諦理和真諦俗諦第一義諦即供養

僧又眾行心資觀智心即供養佛觀智心開
發境界即供養法境智心和即供養僧此是
真實供養亦名法供養。


問豈無他助之力
發自智照之心答無正無助非自非他若以
智求智則成解解背圖宗若起照心照則立
境隨照失旨皆是影事不契斯宗若了真心
自然無心合道合道則言語道斷無心則境
[006-0097b]
智俱閒。


所以祖師西來只為直示眾生令
自知有頓入凡聖平等真原如勝天王般若
經云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密得心微細
作是思惟世間熾然大火之聚所謂貪欲火
瞋恚煙愚癡闇云何當令一切眾生皆得出
離若能通達諸法平等名為出離如實知法
猶如幻相善觀因緣而不分別是以若欲捨
劣就勝厭異忻同欲令凡聖一倫垢淨平等
者無有是處但明宗鏡萬法自齊即究竟出
離三界火宅義亦是與諸子同住祕密藏義
如云若夫以齊而齊不齊者未齊矣以齊而
齊於齊者未齊焉余聞善齊天下者以不齊
而齊天下者也何須夷嶽實淵然後方平續
鳧截鶴於焉始等故知但了法法皆如自然
平等則青松綠蕙不見短長鵬翥蜎飛自忘
[006-0098a]
大小如肇論云是以經云諸法不異者豈曰
續鳧截鶴夷嶽盈壑然後無異哉誠以不異
於異故雖異而不異耳乃至經云般若與諸
法亦不一相亦不異相信矣莊子南華經云
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故鳧脛雖短
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
斷性短非所續以明境智雖異而同不待同
而後同也若能如上了達同異二門或諸佛
出世不出世眾生可度不可度乃至有無高
下皆絕疑矣若執同則滯寂若執異則兩分
迷此同異二門皆智不自在金剛辯宗云以
有鏡故男女之像於中現以有法身故而能
處處應現往只緣鏡中本無像所以能現男
女像佛身本無身所以能現一切身眾生機
感無緣之慈任運能應若定有身即為所礙
[006-0098b]
肇論云佛非天非人而能天能人耳故一切
菩薩皆以無所得為方便能入無量無邊塵
勞幻網以心外無法故方成無所得慧若心
外有一毫所得云何成無緣之慈同體之化
以宗鏡明故能廣照世間觀生也如石女之
懷兒觀住也若陽燄之飜浪觀異也同浮雲
之萬變觀死也猶狂華之謝空是以深達無
生知皆無我空生空滅幻墜幻昇愍彼愚迷
盲無慧目遂乃發無能作之智照開無所捨
之檀門秉自性空之戒心具無所起之精進
圓無所傷之法忍修無所住之禪門了無身
而相好莊嚴達無說而縱橫辯說遊戲性空
之世界建立水月之道場陳列如幻之供門
供養影響之善逝徧習空華之萬行施為谷
響之度門降伏鏡像之魔軍大作夢中之佛
[006-0099a]
事廣度如化之含識同證寂滅之菩提問絕
待真心本無名相云何成佛又作異生若云
隨順世法立此假名又因何法而得成立答
實際理中本無凡聖可得以一切眾生迷無
性理以無性故不覺起妄於真空中妄立名
相故名為凡了名相空復稱為聖凡聖之號
因五法成猶如幻化名相非真且如幻以術
成形因業有術業俱假形幻同空但有迷悟
之名本無凡聖之體五法者瑜伽論云一名
二相三妄想四正智五真如古釋云名相妄
想三法成凡正智真如成聖凡夫心惑不達
名相空故妄計為有迷有不空名之為妄從
妄起心名之為想正智者覺知名相本來空
寂以知空故妄想自息息妄歸真顯理分明
正智現前不立名相故名正智即此正智心
[006-0099b]
性真故即名真如故知但是一法無中執有
成凡達有本空成聖不唯五法乃至恒沙義
出無邊理恒一道此唯心之道即是如來行
處步步履法空故亦是摩訶衍處念念無所
得故如持世經云一切法是如來行處如來
行處是無行處故知若了人法二空見真唯
識性即常在三昧住真法界矣。



御錄宗鏡大綱卷六


音釋




音符水鳥

胡桂切香草

音彭大鵬

陟盧切飛舉也

烏員


形去聲脚脛
[006-010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