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100 傳法正宗記-宋-契嵩 (master)




傳法正宗記卷第二


宋藤州東山沙門釋契嵩編修



* 天竺第一祖摩訶迦葉尊者傳
* 天竺第二祖阿難尊者傳
* 天竺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傳
* 天竺第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傳
* 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傳
* 天竺第六祖彌遮迦尊者傳
* 天竺第七祖婆須蜜尊者傳
* 天竺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傳
* 天竺第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傳
[002-0719a]
* 天竺第十祖脇尊者傳
* 天竺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傳


天竺第一祖摩訶迦葉尊者傳



摩訶迦葉尊者。摩竭陀國人也。姓婆羅門。其
父號飲澤。母號香志。始生姿質美茂。其體
金色。而照曜甚遠。相者曰。是子夙德清勝。法
當出家。父母憂之。乃相與謀曰。必美婦可縻
其心。稍長苦為擇娶。而尊者辭。不得已乃紿
之曰。非得女金色如我。不可為偶。父母乃以
婆羅門計鑄金人。輦行其國。因觀者求之。果
得金色女如迦葉者。遂以室之。先是毘婆尸
佛滅後。眾以其舍利建塔。塔之像其面。金色
缺壞。是時迦葉方為鍛金師。會有貧女。持
一金錢。求治為簿。欲往補之。迦葉聞且樂
為補已因相與願。世世為無姻夫妻。以是報
九十一劫體皆金色。後生梵天。天之壽盡乃
出此婆羅門富家。及是夫婦而其體復然。故
初名迦葉波。此曰飲光。蓋取其金色之義也
記內翻梵語義類通華言者如此。迦葉波之類多有。或國本前錄已傳。不敢輒以梵學較之也然皆
清淨。雖偶未甞有男女意。終亦懇求出家。其
父母從之。即為沙門。入山以杜多行自修。會
空中有告者。曰佛已出。世請往師。之尊者即
趨於竹林精舍。致禮勤敬。如來乃分座命之
坐。而大眾皆驚。謂其何以與此。如來知之。
乃說其夙緣以斷群疑。尋為之說法。而尊
者即座成道。然其積修勝德。而智慧高遠。故
如來甞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禪三昧無
量功德以自莊嚴。而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一
朝乃以正法付之。囑其相傳。無令斷絕。復
[002-0719b]
授金縷袈裟。命之轉付彌勒。及如來般大涅
槃。而尊者方在耆闍崛山。是時地震光明照
曜。即以天眼知之乃謂眾曰。佛涅槃矣嗟乎。
正法眼滅世間空虛。與其徒即趨于拘尸那
城。既至乎雙樹之間。而如來既化已內於
金棺。尊者大慟。遂感如來足出於棺以慰其
哀慕。尋致栴檀白㲲。以資其闍維。既而尊者
謂。金剛舍利宜與人天為其福田。吾等比丘
當務結集以惠來世為其大明。即以神通自
昇須彌之頂。而說偈曰。如來弟子且莫涅槃。
得神通者當赴結集。遂擊金鍾。其偈因鍾
聲而普聞。故五百應真或云一千皆會於畢鉢羅巖。
唯阿難以漏未盡。不得即預。宿戶外終夕思
之。及曉乃得正證。遂以之叩戶相告。尊者曰。
若然汝可以神通自戶鑰中入。阿難如其言
而至。是時僉議。三藏者宜何為先。尊者曰。乃宜先修多羅。因謂諸聖曰。此阿難比丘。總
持第一。而常侍如來。其所聞法如水傳器。無
有遺餘。宜命以集修多羅藏。次命優波離以
集毘尼藏。復命阿難集阿毘曇達磨藏他部或云命迦
旃延已而尊者即入願智三昧。觀其所集。果無

謬者。然尊者處世方四十五年。終以結集既
畢。而說法度人亦無量矣。念自衰老。宜入定
於雞足山以待彌勒。故命阿難曰。昔如來將
般涅槃。預以正法眼付囑于我。我將隱矣。此
復付汝。汝善傳持。無使斷絕。乃說偈曰。


「 法法本來法
 無法無非法
 何於一法中
 有法有非法」



阿難於是作禮奉命。復念。如來舍利皆在諸
[002-0719c]
天。欲往辭之。遽陵虛遍至塔廟。禮已而還。復
以夙約必別於阿闍世王。及至其門會王方
寢。因謂閽者曰摩訶迦葉將入定於雞足山。
故來相別。王起奏之。遂以此周孝王之世。窅
然入其山席草而坐。自念。今我被糞掃服。持
佛僧伽梨。必經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歲。至
于彌勒出世。終不致壞。乃語山曰若阿闍世
王與阿難偕來。汝當為開去已復合。於是寂
然乃入滅盡定。是時大地為之動。而阿闍世
王亦夢。其殿梁忽折。及覺而司門者果以尊
者之語奏。王聞泣下。為之歎息。即詣竹林精
舍。拜阿難命之同往逮至雞足。而其山果闢。
尊者定體而儼在其間。王且哀且禮。命香薪
欲為焚之。阿難謂王曰。未可燔也。此大迦葉
方以禪定持身。而俟彌勒下生。授佛僧伽梨
乃般涅槃。王聞此而敬之益勤。及王與阿難
引去。而其山合如故。


天竺第二祖阿難尊者傳



阿難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剎帝利。斛飯王子。
而釋迦如來之從弟也。始名阿難陀。此云慶
喜。亦云歡喜。蓋當如來成道之夕。而尊者乃
生。王之家大慶且喜。以故名之。然有奇相。而
聰明叡智。不比凡者。少時聞如來出世。乃用
世幻自感。以如來初從釋氏而出家成大聖
道。因往求為其弟子。如來許為之說法。遂成
須陀洹果。方如來欲人參侍。而尊者獨為大
眾所推其智慧善巧。而知時所宜。頗合聖意。
然其往世。於佛有大功德。故所聞法皆能記
之。若水傳器而無有失者。故如來甞稱其總
[002-0720a]
持第一。及如來垂般涅槃。而尊者方在娑羅
林外。為魔所亂。如來即勅文殊師利。將呪往
解。尊者因與文殊偕還。而禮覲如來。如來化
已。大迦葉會諸羅漢於畢鉢羅巖。結集法藏。
獨以尊者大智多聞而常侍如來其聞法最
詳。乃白眾請之。以集修多羅阿毘曇達磨藏。
尊者領命。遂說偈曰。


「 比丘諸眷屬
 離佛不莊嚴
 猶如虛空中
 眾星之無月」



尋作禮大眾。乃升法座而曰。如是我聞一時
佛在某處說某經教。乃至天人等信受奉行。
是時大迦葉復問眾曰。阿難所言其錯謬乎。
皆曰。無異世尊之所說者也。乃大迦葉將入
定於雞足山。乃以如來所授正法眼付之。尊
者使其傳之勿絕。自是以法遊化諸方。一日
尊者至一竹林之間。初聞比丘有誤誦偈曰。
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
覩見之。尊者因之歎息曰。如來乃世正法之
眼何速寂滅。使此群生失所依止。而迷謬聖
教。乃語其人曰。是非佛意。不可依之。汝應聽
我演正偈云。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
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是比丘乃以聞其師。師
反謂阿難衰老。其言謬妄。豈宜信乎。汝可如
前誦之。尊者他日復聞誦其前偈。問其何以
然。而不從所教。是比丘者遂說其師之意。尊
者以其不重自語。而益感之。因入三昧。欲求
尊聖為之證者。然終不能得。於是念之。佛與
眾聖皆已涅槃。必何從而明之。當是時也地
為之動。少頃光明遽發。俄然有一聖宿大士
[002-0720b]
示現。為其說偈。而證之曰。


「 彼者諷念偈
 實非諸佛語
 今遇歡喜尊
 而可依了之」



彼師弟子視大士神奇。乃稟其言。即誦尊者
所說。遂以之得第二果。尊者既得見證。而益
自警。謂身危脆猶若聚沫。況其衰老何堪久
乎。欲趣泥洹。復以阿闍世王嘗慨不見如來
迦葉二尊聖所般涅槃。因約阿難。若當寂滅。
願示其期。而尊者故往告之。及王之門。而閽
者詞之。以王方寢。不敢以聞。然王於其夢。適
見一蓋七寶飾之。千萬億眾繞而瞻之。俄有
風雨暴至。遂吹折其柄。寶皆委地。王驚。及寤
會閽者以阿難事奏。王聞之遂失聲號慟。哀
感天地即詣毘舍離城。方見尊者坐恒河中
流。王遽禮之。而說偈曰。


「 稽首三界尊
 棄我而至此
 暫憑悲願力
 且莫般涅槃」



是時毘舍離王亦在河側。復說偈曰。


「 尊者一何速
 而歸寂滅場
 願住須臾間
 而受於供養」



尊者見二國王皆來勸請。亦說偈曰。


「 二王善嚴住
 勿為苦悲戀
 涅槃當我淨
 而無諸有故」



尊者於是乃自念曰。我若偏住一國而滅度
之。諸國必諍。非其當也。此應以平等而度諸
有情。遂即恒河之中流而欲涅槃。其時大地
六種皆震。先有五百仙人棲於雪山。及是
相與乘空而來禮尊者足曰。今我等定於長
老當證佛法。願乘見度。尊者默而許之。即變
[002-0720c]
殑伽河悉為金地。遂為之說大法要。尊者又
念。先時。所度弟子。宜當來集。須臾五百羅
漢。自空而下。為其出家受戒仙者尋皆得四
果。然其仙眾之中有二羅漢。一曰商那和修。
一曰末田底迦亦云未田地尊者知其皆大法器。而
命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大迦葉。迦葉入
定。而付於我。我今將滅。用傳汝等。汝受吾
教。當聽偈言。


「 本來付有法
 付了言無法
 各各須自悟
 悟了無無法」



復謂商那和修曰。汝善行化。而護持正法無
令斷絕。謂末田底迦曰。昔佛記云。滅度五百
歲中。當汝於罽賓國敷宣大法。後宜往之。以
興教化。已而尊者超身虛空作一十八變。入
風輪奮迅三昧。乃分身四分。一惠忉利天。一
惠娑竭羅龍宮。一惠阿闍世王。一惠毘舍離
王。得者各建寶塔而供養之。是時當此周夷
王之世也。


天竺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傳



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羅國人也。亦曰舍那婆
斯。姓毘舍多。其父號林勝。母號嬌奢耶。處胎
凡六載始生。而身自有衣。隨體而長。梵曰商
諾迦猶。此曰自然服者。始西域有瑞草。常產
於勝地。遇得道聖人出世。其草則化為九枝
以應之。及尊者之生而化草果然。初事雪山
仙者。會其仙師從阿難求度。而尊者皆預其
出家。尋成道為阿羅漢。至是其胎衣遂變為
九條法服。先是如來行化甞至摩突羅國。見
一茂林顧謂阿難曰。此林其地名優留茶。吾
[002-0721a]
滅度後近百年。當有比丘商那和修。於此說
法度人。阿難滅後。而尊者以其法遊化至是。
欲圖居之。會有二火龍。偕占其地。遂暴作
風雨以張其威。尊者乃入慈三昧以降之。因
謂龍曰。佛昔記此。當為伽藍。汝宜見捨。龍以
佛記故喜捨之。尊者遂以立精舍。而說法廣
度人天。果符佛語。久之尊者念欲付法。因入
三昧觀佛所記聖士為其後者必在何國。出
定乃以神通獨之吒利國。訪其長者首陀善
意之舍。善意相見禮已。乃問其所以來。尊者
曰。我生子然故來命侶。善意曰。我嗜世樂
不暇相從。俟有子當以奉法。尊者即稱善去
之。其後善意果有子。一曰優波吉羅。二曰優
波焰摩及育。其三者曰優波毱多尊者。知必
法器。復詣善意而謂之曰。此第三子者優波
毱多。適合佛記。當襲我傳法。汝宜捨之。善意
以佛記故不敢見拒。於是毱多即從其出家。
尊者因問之曰。汝年幾耶。曰我年十七。又曰。
汝身十七。性十七耶。毱多乃曰。師髮已白。為
髮白耶。而心白耶尊者曰。我但髮白。非心
白也。毱多因曰。我年十七。性非十七耳。尊者
益器異之。及其得戒成道。乃命之曰。昔如來
以大法眼付囑大迦葉。迦葉入定而付我大
師慶喜。以至於我。我今以授於汝。汝善傳之。
勿使其絕。聽吾偈曰。


「 非法亦非心
 無心亦無法
 說是心法時
 是法非心法」



已而尊者往隱於罽賓之象白山。欲以禪寂。
自居未幾。會於定中乃見毱多五百弟子慢
[002-0721b]
而不恭。遂往正之。既至會毱多不在。即坐其
座。毱多之徒不測其何人。皆憤然不伏。遂馳
報毱多。毱多還見其師遽禮之。而其徒慢意
尚爾。尊者乃以右手上指。即有香乳自空而
注。遂問毱多曰。汝識之乎。曰不測。毱多即入
三昧觀之。亦不能曉。乃請之曰。是瑞事果何
三昧耶。尊者曰。是謂龍奮迅三昧。如是五
百三昧而汝皆未之知。復謂毱多曰。如來三
昧辟支不識。辟支三昧羅漢不識。吾師阿難
三昧而我不識。今我三昧汝豈識乎。是三昧
者。心不生滅。住大慈力。遞相恭敬。其至此者
乃可識之。而毱多弟子既見其神奇。皆伏而
悔謝。和修復為說偈。而教之曰。


「 通達非彼此
 至聖無長短
 汝除輕慢意
 疾得阿羅漢」



毱多諸徒。以是皆得證四果。尊者尋超身虛
空。作一十八變。以三昧火而自焚。是時也當
此周宣王之世也。毱多乃以其舍利。建寶塔
於迦羅山勝處。與人天共其供養。


天竺第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傳



優波毱多尊者。吒利國人也。亦曰優波崛多。
亦曰鄔波毱多。姓首陀氏。父曰善意。年始十
七。會尊者商那和修。至其舍化導。因從之出
家。至二十乃證道成阿羅漢。遂廣遊化。初至
摩突羅國說法。其眾翕然大集。而所聞者皆
得證道。方尊者說法之時。諸天雨華地祗皆
現。雖魔宮亦為之動。而波旬憂之。遂來作難。
以其魔力屢化花與玉女。欲亂其聽法者。尊
者即入三昧。察其所以。魔乘其在定。持瓔珞
[002-0721c]
輒縻其頸。尊者定起。知魔所為。乃取人狗蛇
三者之屍化為花鬘。命波旬以軟語慰之曰。
汝與我瓔珞甚為珍惠。吾有花鬘以相奉酬。
魔大喜。乃引頸受之。即復為三者。腐屍臭
穢。魔甚惡之詞於尊者曰。何用屍而相加乎。
尊者曰。汝以非法之物。欲亂我道眾。吾以是
物應汝之意。又何厭乎。魔於是盡自神力而
不能去之。即昇六欲天告諸天主。又詣梵王
求其解免。天各謂曰。彼十力弟子所作神變。
豈我天屬而能去之。波旬曰。其將柰何。梵王
曰。汝可歸心尊者。必得除之。乃為說偈。教其
回向曰。


若因地倒還因地起。離地求起終無其理。波
旬稟其言。下天復趨於尊者。禮悔懇至。尊者
曰。先聖命我降汝。雖然汝以是遷善乃得事
佛。不墮惡趣。魔聞喜之曰。尊者蓋為我致大
饒益。願為去此腐屍。曰汝於正法不嬈害否。
波旬曰。伏而奉教。不敢爾也。尊者即為釋之。
因謂波旬曰。汝嘗覩如來。今可試現示我瞻
之。魔曰。現固不憚。願尊者不必致禮。即入林
間化為如來。而奇相儼如。與其侍從自林而
出。尊者一見。其心忻然。若真覩大聖。不覺體
自投地。乃即禮之。魔不勝其禮。戰掉自失。及
尊者拜起。不復見適尊儀。波旬自禮足尊
者。而說偈曰。


「 稽首三昧尊
 十力大慈足
 我今願迴向
 勿令有劣弱」



後之四日。波旬大領天眾復來作禮。讚歎而
去。然尊者化導。而後聖因其所證者最多。初
[002-0722a]
每度一人則以一籌置於石室。其室縱十八
肘廣十二肘。而籌盈之。昔如來嘗記。尊者當
為傳法四世之祖。謂其雖無相好而所化度
如如來之日無異。至是而大聖之言驗矣。最
後乃有長者子。曰香眾。從尊者固求出家。尊
者問之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香眾曰。我來
出家。非為身心。曰不為身心。復誰出家。曰夫
出家者無我我故。無我我故即心不生滅。心
不生滅即是常道。諸佛亦常。心無形相其體
亦然。尊者曰。汝當大悟。心自通達宜依佛
法僧紹隆聖種。即為披剃。受具足戒。仍告
之曰。汝父嘗夢金日而生。汝以是可名提多
迦。尋謂之曰。如來以大法眼藏次第傳受以
至於今。今復付汝。聽吾偈曰。


「 心自本來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既而超身太虛。示十八變。復其座跏趺而化。
當此周平王之世也。多迦乃以室籌而闍維
之。收其舍利建塔供養。


評曰。他書列毱多之事甚眾。此何略乎。曰此
蓋務其付受之本末耳。夫如來之後。其化導
得人。唯毱多尊者最為多矣。然其事迹之繁。
吾恐雖竹帛不可勝載。而孰能盡書。若室籌
者聊誌其得聖果者耳。未必極其所化。


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傳



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國人也。其姓未詳。初名
香眾。少時會毱多尊者盛化於摩突羅國。因
從其出家。以應對詣理。毱多器之。則與落髮
受具。始尊者生時。其父嘗夢金日自舍而出。
[002-0722b]
灼然照曜天地。復有寶山與日相對。而山之
頂流泉四注。至是毱多尊者乃為解之曰。寶
山者。吾身也。流泉者。法無盡也。日從屋出
者。汝入道之相也。其照曜天地者。汝智慧之
發暉也。因易今之名。梵語提多迦。此曰通真
量。蓋取其夢之義也。然如來昔嘗記之。及此
皆驗。尊者得其師之說。忻然奉命遂禮之。乃
以偈讚曰。


「 巍巍七寶山
 常出智慧泉
 迴為真法味
 能度諸有緣」



毱多尊者亦以偈而答曰。


「 我法傳於汝
 當現大智慧
 金日從屋出
 照曜於天地」



既而尊者以法自務遊化。尋至中印度。會其
國有大仙者八千人。其首曰彌遮迦。聞之遂
帥眾詣尊者。而禮之曰。念昔與尊者同生梵
天。我遇阿私陀仙。授之仙術。而尊者證果。乃
得應真。自是分離已更六劫。尊者曰。仙者所
指。誠如其言。然汝之務仙。終何所詣。曰我雖
未遇至聖。然私陀尊仙嘗記之曰。却後六劫。
當因同學得無漏果。今之相遇豈不然耶。尊
者曰。汝既知爾。便可出家。仙法小道。非能致
人解脫。吾久於化導。亦欲休之。汝果趣大法。
豈宜自遲。遮迦喜其言。即求出家。是時遮迦
之眾。見其尊仙如此皆慨之。謂多迦何足師
者而從之出家。尊者遂知眾心齟齬。欲其信
之。即放光明超步太虛而若履平地。乃以所
化寶蓋覆其仙眾。復有香乳自其指端而注。
乳間現蓮。蓮間化佛。仙眾視其神變非常。遂
[002-0722c]
率服皆求出家。尊者受之。因謂雖然汝屬宜
正念依佛。使僧威儀自然而成不須工為。仙
眾如其言。而鬚髮果自除去。袈裟生體。尋得
戒皆成四果聖人。尊者尋獨命遮迦曰。昔如
來以大法眼密付大迦葉。展轉而至於我。我
今付汝汝當傳持勿絕。聽吾偈曰。


「 通達本心法
 無法無非法
 悟了同未悟
 無心亦無法」



偈已。尊者起身太虛。呈十八變。用火光三昧
而自焚之。是時也當此周莊王之世也。彌遮
迦與眾收其舍利。建塔於班茶山。而供養之。


天竺第六祖彌遮迦尊者傳



彌遮迦尊者。中印土人也。未詳姓氏。既與其
神仙之眾。皆師提多迦尊者。得度而證聖果。
遂以其所得之道。遊化諸方。一日至北天竺
國。俄見其城堞之上有瑞雲如金色。乃顧謂
左右曰。此大乘氣也。茲城當有至人與吾嗣
法。及入其國至市。果有一人。持酒器逆遮迦
而問之曰。尊者何方而來。欲往何所。答曰從
自心來。欲往無處。又曰。識我手中物否。答
曰。此是觸器而負淨者。又曰。尊者其識我否。
答曰。我即不識。識即不我。遮迦復謂之曰。汝
可自道姓氏。吾則後示本因。其人遂說偈。而
答之曰。


「 我今生此國
 復憶昔時日
 本姓頗羅墮
 名字婆須蜜」



尊者聞之。乃悟其緣。謂婆須蜜曰。吾師提多
迦嘗言。如來昔遊北天竺謂阿難曰。此國吾
滅後三百餘年。當有聖人。姓頗羅墮。名婆須
[002-0723a]
蜜。出為禪祖當第七世。斯如來記汝。汝應出
家。其人遂置器禮於尊者。傍立而言曰。我思
往劫。嘗為施者。獻一如來寶座。彼如來記我
曰。汝於賢劫當得佛法為第七祖。今之所會
乃其緣也。尊者大慈。幸見度脫。尊者即為其
剃度。以圓戒德。尋命之曰。我方老邁。將般涅
槃。如來正法眼藏今以付汝。汝當傳之無使
斷絕。聽吾偈曰。


「 無心無可得
 說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偈已。尊者即入師子奮迅三昧。騰身太虛高
七多羅樹。却返其座。化火自焚。而天人悲
慟。哀感天地。其時當此周襄王之世也。婆須
蜜乃收其舍利。以七寶函貯之。建塔寘其上
層。而供養之。


天竺第七祖婆須蜜尊者傳



婆須蜜尊者。北天竺國人也。姓頗羅墮。常衣
淨衣持酒器。遊處里巷而吟嘯自若。人頗不
測。或謂其狂。及遇彌遮迦尊者。明其夙緣。遂
投器即從之出家。尋得付法。及遮迦滅已。乃
廣其教化。至迦摩羅國。方大為勝事。遽有一
智士。趨其座前自謂。我名佛陀難提。今與尊
者論義。須蜜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
擬論義終非義論。難提以其義勝。甘心服之。
遂告曰。我願求道。預甘露味。尊者乃與度之。
特命四果聖人為其受戒。未幾乃命之曰。如
來正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傳之慎無斷絕。
聽吾偈曰。


「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002-0723b]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已而須蜜超身呈十八變。乃入慈三昧以趣
寂定。是時釋梵與諸天眾皆來作禮。而說偈
曰。


「 賢劫聖眾祖
 而當第七位
 尊者哀念我
 請為宣佛地」



須蜜定已七日。以是乃出而示眾曰。我所得
法而非有故。若識佛地離有無故。語已復入
寂定示涅槃相。天眾聞法皆喜而禮之。遂散
其天花。其時當此周定王之世也。難提即其
本座建寶塔。以祕其全體。


天竺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傳



佛陀難提尊者。迦摩羅國人也。姓瞿曇波氏。
生時頂有肉髻。光彩外發。性大聰明。文字
能一覽悉記。年十四乃慕出家。專以梵行自
修。及婆須蜜尊者來其國。難提一旦就之發
問。遂伏其勝義。則依之為師。尋得付法。亦
領徒廣務遊化。初至提伽國。先是其國有毘
舍羅家生一子。號伏馱蜜多。年已五十。而口
未嘗言。足未曾履。父母不測其何緣。皆為憂
之。或以問其國之習定業者。定者不能決。謂
其父母曰。將有大士傳佛心印。非久至此。汝
可問之。及尊者入國。過毘舍羅之門。俄見有
白光發其舍上。尊者指之謂其眾曰此家當
有聖人。口無言說。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所
觸穢。是必嗣吾大隆教化。其所度者當有五
百成聖果者。又曰。其光上貫者。表其承我而
得法。其光下燭者。表其所出得人。然其所
出之者。號脇比丘。心大如地。當繼我為第三
[002-0723c]
世也。於是毘舍家主。遂出問其所來。欲須何
物。尊者曰。我來求人。非須物也。主曰。我家
豈有奇人而可求耶。然唯有一子。不語不行。
年已五十。尊者欲之。固亦不悋。難提曰。汝之
言者。正吾所求。其父母即持子以與之。及尊
者携至精舍。忽自發語。即履七步。合掌說偈。
而相問曰。


「 父母非我親
 誰為最親者
 諸佛非我道
 誰為最道者」



尊者即以偈答之曰。


「 汝言與心親
 父母非可比
 汝行與道合
 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與汝不相似
 若識汝本心
 非合亦非離」



蜜多聞法甚喜。乃慇懃致禮。尊者遂與之出
家。召眾賢聖為其受戒。後乃命曰。如來法眼
密傳至我。我今以付囑汝。汝其相傳勿令其
絕。聽吾偈曰。


「 虛空無內外
 心法亦如此
 若了虛空故
 是達真如理」



蜜多幸得法偈。即超身太虛。散眾寶花。說偈
而讚之曰。


「 我師禪祖中
 適當為第八
 法化眾無量
 悉獲阿羅漢」



尊者付其法已。遽起本座卓然而立。現大神
變。自其腹發異光八道照曜大眾。而被其照
者僅五百人。獲第二果。乃般涅槃。其時當此
周景王之世也。眾遂即其所建寶塔。以閟其
全體。
[002-0724a]


天竺第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傳



伏馱蜜多尊者。提伽國人也。姓毘舍羅氏。蜜
多父母既疑其平生。及遇難提尊者說其夙
緣曰。此子往世明達。於佛法中欲為大饒益
悲濟群生。故嘗自願。若我生處當不為父母
恩愛所纏。隨其善緣即得解脫。其口不言者。
表道之空寂也。其足不履者。表法無去來也。
於是其父母之疑渙然大釋。遂樂以師於難
提。得法乃遊化至中印土。先是其國有長者。
曰香蓋。香蓋有子。曰難生。難生雖穀食而絕
無滓穢。至是香蓋携之來禮尊者。且曰。此子
處胎。凡一十六年。及誕頗有奇夢。亦嘗會仙
者相曰。此兒非凡器。當遇菩薩見度。適會尊
者。蓋其緣也。願以之出家。香蓋遂謂其子曰。
汝已出家。無以我在慈而心喜。我返家而生
惱。尊者即曰。我今所在豈有彼此。諸漏已盡
安得生惱。蜜多以故度之。未幾遂以法付之
曰。如來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其傳之無使
斷絕。汝受吾教。聽吾偈曰。


「 真理本無名
 因名顯真理
 受得真實法
 非真亦非偽」



尊者付其法已。自念久於化導。所化已辦。當
以滅盡三昧而自息之。於是遂般涅槃。諸天
皆作樂供養。沸涌於虛空。是時也當此周敬
王之世也。脇比丘遂以香薪而闍維之。斂其
舍利。建寶塔於那爛陀寺。


天竺第十祖脇尊者傳



脇尊者。中天竺國人也。其姓未詳。本名難
生。以其久處胎故也。初尊者將生。而其父香
[002-0724b]
蓋遂夢。一白象背負寶座。座之上寘一明珠。
從其門而出至一法會。其光照曜於眾。既而
忽然不見。及誕果光燭於室。體有奇香。父異
之。成童會伏馱蜜多尊者化於其國。香蓋遂
携以詣之。道其所生之異。求與出家。蜜多
許之。會七阿羅漢為受具戒。方納戒。乃於
壇之上現其瑞相。空中復雨舍利三七粒。然
尊者修行精苦未嘗寢寐。雖晝夜而脇不至
席。以故得號脇尊者。既預付法。乃遊化他土。
尋至花氏國。而憩於樹下。遽以右手指地
而謂眾曰。此地變金色。當有聖者入。會少頃
其地果為金色。俄有一長者之子。曰富那夜
奢。遽至其前合掌而立。脇尊者遂問曰。汝從
何來。夜奢曰。我心非往。尊者曰。汝從何住。
曰我心非止。尊者曰。汝不定耶。曰諸佛亦然。
尊者曰。汝非諸佛。曰諸佛亦非。尊者。因說偈
曰。


「 此地變金色
 預知於聖至
 當坐菩提樹
 覺花而成已」



夜奢亦說偈。而酬之曰。


「 師坐金色地
 常說真實義
 迴光而照我
 令入三摩諦」



因告之曰。我今願師尊者。幸與出家。脇尊
者聽之。即為剃度。命四果聖者與其受戒。
後乃命之曰。如來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
其流傳勿令之絕。聽吾偈曰。


「 真體自然真
 因真說有理
 領得真真法
 無行亦無止」



既付其法。即本座超身太虛而入涅槃。以三
[002-0724c]
昧火而自焚之。其舍利自空而下。不可勝數。
眾竟以衣裓接之。是時當此周正定王之世
也。其眾尋建塔廟。以祕舍利。而諸天布寶蓋
以覆之。


天竺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傳



富那夜奢尊者。花氏國人也。姓瞿曇氏。其父
曰寶身。號為長者。初寶身有子七人。各有所
尚。其一曰富那般多。好學仙術。次二曰富那
金子。好常寂靜。次三曰富那月光。好角力相
擊。次四曰富那勝童。好惠施念佛。次五曰富
那波豆。好殺嗜酒。次六曰富那吉丹。耽於嗜
欲。次七即富那夜奢。淡然無所好惡。其心不
靜不亂。非凡非聖。嘗曰。若遇大士坐於道場。
我則至彼親近隨喜。及脇尊者至其國方興
佛事。而尊者遂詣其會。應對響捷。言皆造理。
果於脇尊者得正法眼。遂以之遊化。道德所
被不啻千萬之眾。然其得聖果者盈五百人。
後至波羅柰國。遂有一長者來趨其會。尊者
謂其眾曰。汝等識此來者耶。佛昔記云。吾滅
後將六百年。當有聖者號馬鳴。出於波羅柰
國。說法於花氏城。摧伏異道。度人無量。今其
人也。然吾亦夜夢。大海遍溢乎一隅。方欲決
之。其水遂沛然流潤諸界。今此來者。蓋其大
海者也。將從吾出家以法濟人。其流潤者也。
於是馬鳴致禮。前而問曰。我欲識佛。何者即
是。尊者曰。汝欲識佛。不識者是。曰佛既不識
焉知是乎。尊者曰。既不識佛。焉知不是。曰此
是鋸義。尊者曰。彼是木義。却問。鋸義者何。
馬鳴曰。與師平出。却問。木義者何。夜奢曰。
[002-0725a]
汝被我解。馬鳴遂悟其勝義。忻然即求出
家。夜奢乃為度之以受具戒。然其會中因之
而證第四果者。凡二百人。其後命馬鳴曰。汝
當轉法輪為十二世祖。昔如來大法眼藏。今
以付汝。汝其傳之。聽吾偈曰。


「 迷悟如隱顯
 明暗不相離
 今付隱顯法
 非一亦非二」



付法已。尊者即逞神通。為一十八變。却反其
座。泊然寂滅。其時當此周安王之世也。眾遂
建塔。以閟其全體。


評曰。唐高僧神清。不喜禪者。自尊其宗。乃著
書而抑之曰。其傳法賢聖。間以聲聞。如迦葉
等。雖則迴心尚為小智。豈能傳佛心印乎。即
引付法藏傳曰。昔商那和修告優波毱多曰。
佛之三昧辟支不知。辟支三昧聲聞不知。諸
大聲聞三昧餘聲聞不知。阿難三昧我今不
知。我今三昧汝亦不知。如是三昧皆隨吾滅。
又有七萬七千本生經。一萬阿毘曇。八萬清
淨毘尼。亦隨我滅。固哉清也徒肆已所愛惡。
而不知大屈先聖。吾始視清書。見其較論三
教。雖文詞不嘉。蓋以其善記經書亦別事之
重輕。不即非之。及考其譏禪者之說。問難凡
數十端。輒採流俗所尚。及援書傳。復不得
其詳。余初謂此非至論。固不足注意。徐思其
所謂迦葉等豈能傳佛心印。尤為狂言。恐其
熒惑世俗。以增後生未學之相訾不已。乃與
正之。非好辯也。大凡萬事。理為其本。而迹為
末也。通其本者故多得之。束其末者故多失
之。若傳法者數十賢聖。雖示同聲聞。而豈宜
[002-0725b]
以聲聞盡之哉。經曰。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
已付囑摩訶迦葉。傳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
四禪三昧無量功德而自莊嚴。而迦葉比丘
亦復如是。又謂毱多為無相好佛。又謂僧伽
難提者乃過去婆羅王如來。降迹為祖。如此
之類甚眾。是豈非聖人欲扶其法互相尊敬
而示為大小耶。楞伽所謂三種阿羅漢者。一
曰。得決定寂滅聲聞羅漢。一曰。曾修行菩薩
行羅漢。一曰。應化佛所化羅漢。此羅漢者
以本願善根方便力故。現諸佛土生大眾中
莊嚴諸佛大會眾故。若大迦葉傳法數十賢
聖者。豈非應化佛所化之羅漢耶。佛所化者。
宜其所有四禪三昧無量功德與如來不異
也。不異乎如來而傳佛心印。孰謂其不然乎。
若商那曰。阿難三昧而我不知。我今三昧而
汝不知。云此恐其有所抑揚耳。未可謂其必
然。經曰。入遠行地已得無量三昧。夫入遠行
地者。蓋七地之菩薩也。七地菩薩尚能得無
量三昧。而化佛豈盡不能得耶。然佛之所傳
心印。與餘三昧宜異日而道哉。夫心印者。蓋
大聖人種智之妙本也。餘三昧者。乃妙本所
發之智慧也。皆以三昧而稱之耳。心印即經
所謂三昧王之三昧者也。如來所傳乃此三
昧也。清以謂餘三昧耶。其所謂七萬七千本
生經。一萬阿毘曇。八萬清淨毘尼。亦隨我滅
者。此余未始見於他書。獨付法藏傳云爾。尚
或疑之。假令其書不謬。恐非為傳法賢聖不
能任持而然也。是必以後世群生機緣福力
益弱不勝其教。以故滅之。方正像末法三者
[002-0725c]
之存滅。皆亦隨世而污隆。曷嘗為其弘法賢
聖而致正末者耶。嗚呼學者不求經不窮理。
動謬聖人之意為其說。雖能編連萬世事。亦
何益乎。書曰。記誦之學不足為人師。清之謂
歟。
傳法正宗記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