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r0058 海東高僧傳-高麗-覺訓 (master)




海東高僧傳卷第二


京北五冠山靈通寺住持教學
賜紫沙門覺訓奉 宣撰


流通一之二




* 覺德明觀
* 智明曇育
* 圓光
* 安含胡僧曇和 漢僧安和
* 阿離耶跋摩
* 慧業
* 慧輪
* 玄恪玄照名二人
* 玄遊僧哲
* 玄大梵


釋覺德新羅人。聰明廣博。凡聖莫測也。新羅
既奉行佛教。人爭歸信。師以達智知世之可
化。謂曰遷喬必出谷。學道務求師。若安々而
居。遲々而行。非釋子棄恩之本意。即附舶入
梁。為求法之先鋒。但不知第何年耳。此新羅
入學之始。遂歷事明師。備承口訅如除翳膜。
如去盯矃。有始有終。無荒無怠。德高行峻。道
望彌隆。以採寶者非但自用。當還故國普振
群貧。乃於真興王十年。與梁使齎佛舍利。還
至舊都。王遽命有司。即遣百官備禮儀出迎
[002-1020b]
于興輪寺前路。此亦舍利之始也。昔僧會適
吳求伸七日方值神驗。師當人主已信之際。
隨上國重使。來儀本國。了無艱□。又以法水
普潤海表。使惰夫立□皆懷欲往之志。其功
利復何勝道哉。後二十六年。陳遣使劉思及
入學僧明觀。送釋氏經論無慮二千七百餘
卷。初則新羅法化初張。經像多闕。至是班々
將大備焉。二師所終。皆未詳聞矣。


釋智明.新羅人。神解超悟。行止合度。內蘊密
行。讚揚他德挽回向己。捨直與人。顒々卬々。
動有可觀。自竺教宣通於海東。權輿之際未
曾大集。英俊間生。奮臂而作。或自悟以逞能。
或遠求而命駕。新醫[袖-由+弇]於舊醫。邪正始分。舊
尹告於新尹。師資相授。於是西入中國。飽參
而來。繼踵而起。師以命世之才。當真平王之
七年秋七月。問津利往。入陳求法。雲遊海陸。
梗轉西東。苟有道而有名。悉爰諮而爰詣。如
木從繩。如金成器飄然一去。忽爾十霜。學既
得髓。心切傳燈。以真平王二十四年九月。隨
入朝使還國。王欽風景仰。推重戒律。褒為大
德。以勸方來。師岳立嵩[荔/十]。量含滄溟。炤之以
慧月。振之以德風。緇素之徒。是彛是訓。後加
大大德。蔚居峻秩。不知所卒。初師入陳後五
年。圓光法師入陳八年。曇育入隋七年。隨入
朝使惠文俱還。師與智明。竝以高德顯名。當
代之才之美。固不相上下者也。


贊曰。季札觀樂於周室。仲尼問禮於老聃。
非始學也。亦有宗矣。德等往還上國。訪道
而返。斯亦異類而同歸者歟。
[002-1020c]


釋圓光.俗姓薜氏。或云朴。新羅王京人。年十
三落髮為僧續高僧傳云入唐剎削神器恢廓。惠解超
倫。校涉玄儒。愛染篇章。逸想高邁。厭居情
鬧。三十歸隱三岐山影不出洞。有一比丘。來
止近地。作蘭若修道。師夜坐誦念。有神呼曰。
善哉凡修行者雖眾。無出法師右者。今彼比
丘徑修呪術。但惱汝淨念礙我行路。而無所
得。每當經歷。幾發惡心。請師誘令移去。若不
□住從。當有患矣。明旦師往告彼僧曰。可移
居逃害。不然將有不利。對曰。至行魔之所妨。
何憂妖鬼言乎。是夕其神來訊。彼答.師恐其
怒也。謬曰未委耳。何敢不聽。神曰吾己俱知
其情。且可默住而見之。至夜聲動如雷。黎明
往視之。有山頹于蘭若壓焉。神來證曰。吾生
幾千年。威變最壯。此何足怪。因諭曰。今師雖
有自利。而闕利他。何不入中朝得法波及後
徒。師曰.學道於中華固所願也。海陸逈阻。不
能自達。於是神祥誘西遊之事。乃以真平王
十二年春三月。遂入陳遊歷講肆。領牒微言。
傳稟成實.涅槃.三藏數論。便投吳之虎丘。攝
想青霄。因信士請。遂講成實。企仰請益。相接
如鱗。會隋兵入楊都。主將望見塔火。將救之。
秖見師被縛在塔前。若無告狀。異而釋之。開
皇間攝論肇興。奉佩文言。宣譽京皐。勣業既
精。道東須繼。本朝上啟。有勅放還。真平二十
二年庚申。隨朝聘使奈麻諸父大舍橫川還
國。俄見海中異人出拜請曰。願師為我剏寺
常講真詮。令弟子得勝報也。師頷之。師往來
累稔。老幼相忻。王亦面申虔敬。仰若能仁。遂
[002-1021a]
到三岐山舊居。午夜彼神來問往返如何。謝
曰。賴爾恩護凡百適願。神曰。吾固不離扶擁。
且師與海龍結剏寺約。其龍今亦偕來。師問
之曰。何處為可。神曰。于彼雲門小當有群鵲
啄地。即其處也。詰朝師與神龍偕歸。果見其
地。即崛地有石塔存焉。便剏伽藍。額曰雲門
而住之。神又不捨冥衛。一日神報曰。吾大期
不久。願受菩薩戒。為長往之資。師乃授訖。因
結世世相度之誓。又謂曰神之形可得見乎。
曰。師可遲明望東方。有大臂貫雲接天。神曰。
師見予臂乎。雖有此神。未免無常。當於某日
死於某地。請來訣別。師趁期往見。一禿黑狸
吱吱而斃。即其神也。西海龍女常隨聽講。適
有大旱。師曰汝幸雨境內。對曰。上帝不許。我
若謾雨。必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師曰。吾力能
免矣。俄而南山朝隮。崇朝而雨。時天雷震即
欲罰之。龍告急。師匿龍於講床下講經。天使
來告曰。予受上帝命師為逋逃者。主萃不得
成命奈何。師指庭中梨木曰。彼變為此樹。汝
當擊之。遂震梨而去。龍乃出謝禮。以其木代
已受罰。引手撫之。其樹即蘇。真平王三十年。
王患句高麗屢侵封疆。欲請隋兵以征敵國。
命師修乞師表。師曰。求自存而滅他。非沙門
之行也。然貧道在大王之土地。費大王之衣
食。敢不唯命是從。乃述以聞。師性虛閑。情多
汎愛。言常含笑。慍結不形。為牋表啟書。竝出
自胸襟。舉國傾奉。委以治方。乘機敷化。垂
範後代。三十五年皇龍寺設百座會。邀集福
田講經。師為上首。常僑居加悉寺講演真詮。
[002-1021b]
沙梁部.貴山。帚頂。詣門摳衣告曰。俗士顓
蒙無所知識。願賜一言。為終身之誡。師曰有
菩薩戒。其別有十。若等為人臣子。恐不能行。
今有世俗五戒。一曰事君以忠。二曰奉親以
孝。三曰交友以信。四曰臨戰不退。五曰殺生
有擇。若等行之無忽。貴山曰。他則既受命矣。
但不曉殺生有擇。師曰。春夏月及六齋日不
殺。是擇時也。不殺使畜。謂牛馬鷄犬。不殺細
物。謂肉不足一臠。是擇物也。過此雖□所
□。但不求多殺。此可謂世俗之善戒。貴山等
守而勿墮。後國王染患。醫治不□。請師說
法。入宮安置。或講或說。王誠心信奉。初夜見
師首領。金色如日輪。宮人共覩。王疾立効。法
臘既高。乘輿入內。衣服藥石。竝是王手自營
用希專福。襯施之資捨充營寺。惟餘衣鉢以
此盛宣正法。誘掖道俗。將終之際。王親執
慰。囑累遺法兼濟斯民。為說徵詳。建福
五十八年。不豫經七日。遺誡清切。端坐終
于所住。皇隆寺東北虛中音樂盈空。異香充
院。合國悲慶。葬具羽儀同於王禮。春秋九十
九。即貞觀四年也。後有兒胎死者。聞諺傳埋
于有德人墓側。子孫不絕。乃私瘞之。即日震。
胎屍擲于塋外。三岐山浮屠至今存焉。


高弟圓安亦新羅人。機鋒頴銳。性希歷覽。仰
慕幽永。遂北趣九都。東觀不耐。又遊西燕
北魏。後展帝京。備通方俗。尋諸經論。跨轢大
綱。洞清纖旨。高軌光塵。以道素有聞。特進肅
瑀請住所造藍田津梁寺。供給四事。不知所
終。
[002-1021c]


贊曰。昔遠公不廢俗典。講論之際。引莊老
連類。能使人悟解玄旨。若光師之論世俗
戒。蓋學通內外。隨機設法之効也。然殺
生有擇者。夫豈湯網去三面。仲尼弋不射
宿之謂耶。又其動天神返天使則道力固
可知也已。


釋安含。俗姓金。詩賦伊飧之孫也。生而覺悟。
性乃冲虛。毅然淵懿之量。莫窮涯畛。嘗浪志
遊方。觀風私化。真平二十二年約與高僧惠
宿為伴。擬將乘桴泛泥浦津。過涉島之下。忽
值風浪。回泊此濱。明年有旨簡差堪成法器
者。入朝學問。遂命法師𠃔當行矣。乃與聘國
使同舟涉海。遠赴天庭。天王引見。皇情大悅。
勅配於大興聖寺居住。旬月之間洞解玄旨。
於是[荔/十]山仙掌十驛之程。即日午行迴。誰聞
夕鼓。秦嶺帝宮千里之地。即星馳陟降。豈待
晨鐘。十乘祕法。玄義真文。五稔之中莫不該
覽。越二十七年。爰與于闐沙門毘摩真諦。沙
門農加陀等俱來至此。西域胡僧直到雞林。
蓋自茲也。崔致遠所撰義相傳云。相真平
建福四十二年受生。是年東方聖人安弘法
師與西國二三藏。漢僧二人至自唐。注云。北
天竺烏萇國毘摩羅真諦年四十四。農伽
陀。年四十六。摩豆羅國佛陀僧伽。年四十
六。經由五十二國始漢土。遂東來住皇龍寺。
譯出旃檀香火星光妙女經。鄉僧曇和筆授。
未幾漢僧上表。乞還中國。王許而送之。則安
弘者殆和尚是也。又按新羅本記。真興王三十
七年。安弘入陳求法。與胡僧毘摩羅等二人
[002-1022a]
迴。上楞伽勝鬘經及佛舍利。自真興末至真
平建福。相去幾五十年。何三藏來之前却如
是。或恐安含。安弘。實有二人。然其所與三藏
不殊。而厥名不殊。今合而立傳。又未詳西國
三藏去留所終。和尚返國。以後作讖書一卷。
字印離合。為之者罕測。宗[這-言+立-〦/木]幽隱。索理者難
究。如云鵂鶹鳥碑文隱晦未詳散。又云。第一女主
葬忉利天。及千里戰軍之敗。四天王寺之成。
王子還鄉之歲。大君盛明之年。皆懸言遙記
的如目覩。了無差脫。善德王九年九月二十
三日。終于萬善道場。享年六十二。是月鄉使
從漢而邂逅法師。敷座于碧浪之上。怡然向
西而去。真所謂騰空步階坐水行地者矣。翰
林薛某奉詔撰碑。其銘云。后葬忉利。建天天
寺。怪鳥夜鳴。兵眾旦殪。王子渡關入朝。聖顏
五年。限外三十而還。浮沈輪轉。彼我奚免。年
六十二。終于萬善。使還海路。師亦交遇。端坐
水上。指西而去碑文苔蝕字缺十。喪四五。略取可觀擬以成文。蓋不待
他。亦髣髴其遺跡矣。


贊曰。師之神通解脫。去住自在。大菩薩之
閑事。豈容筆舌於其間哉。然入朝始與西
域三藏。手派真源。吹法螺而雨法雨。河潤
海陬。真弘法之聖人字也。字經三寫。烏焉
成馬。予疑含弘二字之有一錯焉。


釋阿離耶跋摩。神智獨悟。形貌異倫。始
自新羅入于中國。尋師請益。無遠不參。瞰憩
冥壑。凌臨諸天。非惟規範當時。亦欲陶津來
世。志切遊觀。不殫遊邈。遂求法於西竺。乃遐
登於葱嶺。搜奇討勝。歷見聖蹤。夙願已圓。資
[002-1022b]
糧時絕。乃止那爛陀寺未幾終焉。是時高
□專業住菩提寺。玄恪。玄照。至大覺寺。此
上四人竝於貞觀年中有此行也。共植勝因。
聿豐釋種。遙謝舊域。往見竺風。騰茂譽於東
西。垂鴻休於罔極。非大心上輩。其何預此乎。
按年譜似與玄奘三藏同發指西國。但不知
第何年耳。


釋惠業。器局冲深。氣度凝深。巉巖容儀。戌削
風骨。直辭邊壤。遽入中華。遂於貞觀年中往
遊西域。涉流沙之廣漠。登雪嶺之嶔岑。每以
清暉啟曙。即潛伏幽林。皓月淪霄。乃崩波永
路。輕生徇法。志切宣通。遂往菩提寺。觀禮聖
蹤。又於那爛陀寺。寄跡棲真久之請讀淨名
經。因撿唐本。淹通綸貫。梁論下記云。在佛齒
樹下。新羅僧惠業寫記。傳云。業終于是寺。
年將六十餘矣。所寫梵本竝在那爛陀寺焉。


釋惠輪。新羅人。梵名般若跋摩唐云惠甲自本
國出家。翹心聖境。泛舶而凌閩越。涉步而屆
長安。寒暑備受。艱危罄盡。奉勅隨玄照法師
西行充侍。飛梯架險。既至西國。遍禮奇蹤。寓
居菴摩羅波國信者寺淹住十載。近住次
東邊。犍陀羅山茶寺貲產豐饒。供養飡設。
餘莫加也。其北方胡僧往來者。皆住此寺。蜂
屯雲集。各修法門。輪既善梵言。薄閑俱舍。來
日尚在。年向四十矣。具如義淨三藏求法高
僧傳中。


釋玄恪。新羅人。嶷然孤硬。具大知見。性喜講
說赴感隨機。時人指為火中芙蓉也。常歎受
生邊地。未覩中華。聞風而悅。木道乃屆。敻目
[002-1022c]
東圻。遂含西笑。心慚中晝。志要歷參。比猶月
行。午夜任運而轉。或層岩四合。鳥道雲齊。或
連氷千里。風行雲臥。遂與玄照法師相隨至
西乾大覺寺。遊滿焰之路。賞無影之邦。負笈
精研。琢玉成器。年過不惑。遇疾乃亡。玄照
者亦新羅之高士也。與恪同科始終一揆。未
詳所卒。復有新羅僧二人。莫知其名。發自長
安。泛泊至室利佛逝國遇疾俱亡。


釋玄遊。句高麗人。叶性虛融。稟質溫雅。意存
二利。志重詢求。乘盃泝流。考室幽壑。入唐禮
事僧哲禪師。摳衣稟旨。哲思慕聖蹤。泛舶西
域。適化隨緣。巡禮略周。歸東印道。遊常隨附
鳳。因住於彼。慧矩夙明。禪枝早茂。窮涯盈量
虛往實歸。誠佛家之棟樑。實僧徒之領袖。既
而舟壑潛移。悼陵谷之遷質。居諸易脫。惻人
世之難常。薪盡火滅。復何可追。義淨三藏嘉
爾幼年慕法情堅。既虔誠於東夏。復請益於
西天。重指神洲。為物淹留。傳十法而弘法。竟
千秋而不秋。雖捐軀異域。未返舊都。彼之功
名落落如此。安得不掛名竹帛以示將來。遂
著求法高僧傳。予偶覽大藏。閱至於斯。志深
嚮慕。遂抽繹而書之。


釋玄大。梵。新羅人。法名薩婆慎菩。提婆
唐言一切智天童稚深沈。有大人相。不茹葷。不□□□
□□□□□□□也。嘗泛舶如唐。學問靡常。
闡奧窮微。高宗永徽中。遂往中印度。禮菩提
樹。如師子遊行。不求伴侶。振五樓之金策。望
三道之寶階。其所遠慕艱危歷覽風土。亦未
能盡導。便向大覺寺掛錫。詳撿經論。備省方
[002-1023a]
俗。後還震旦敷宣法化。玄績乃著。巍々乎其
成功矣。


贊曰。此上數人邈若青徼。徑入中華。追法
顯。玄奘之逸跡。朅來絕域。視如里巷。比之
奉使張騫蘇武之類乎。
海東高僧傳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