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q0156 禪林寶訓順硃-清-德玉 (master)



禪林寶訓順硃卷第三
蜀渝華巖季而關聖可 德玉 順硃


「雪堂行和尚。住薦福。一日問暫到僧甚處來。僧云。福
州來。雪堂云。沿路見好長老麼。僧云。近過信州博山
住持本和尚。雖不曾拜。識好長老也。雪堂曰。安得知
其為好。僧云。入寺路徑開闢。廊廡修整。殿堂香燈不
絕。晨昏鐘鼓分明。二時粥飯精潔。僧行見人有禮。以
此知其為好長老。雪堂笑曰。本固賢矣。然爾亦具眼
也。直以斯言達于郡守吳公傅朋曰。遮僧持論。頗類
范延齡薦張希顏事。而閣下之賢。不減張忠定公。老
僧秊邁。乞請本住持。庶幾為林下盛事。吳公大喜。本
即日遷薦福東湖集。范延齡事。出皇朝類苑。」


【雪堂名道行。佛眼遠嗣也。沿循也。博山本名悟本。
[003-0575b]
大慧之嗣也。信州廣信府也。庶幾近辭。閣下。語錄
宰相三公郡守。俱稱閣下也。雪堂和尚住饒州薦
福寺時。將辭院欲擇賢以繼也。一日問新到僧。從
何處來。僧云。福州來。堂又問曰。循路而來。曾見有
好長老否。僧進云。近過信州博山。悟本和尚。雖不
曾參拜他。知是個好長老也。雪堂更問之曰。以何
緣故。而知他是個好長老也。僧進云。有六樁好事。
而知其為好也。第一入寺路徑開闢居處好。第二
廊廡修整建立好。第三殿堂香燈不絕報恩好。第
四鐘鼓分明法令好。第五粥飯精潔恩眾好。第六
僧行見人有禮規矩好。以此六樁好事。知其為好
長老也。雪堂心悅而笑曰。本長老固是有德。而爾
亦具識賢之眼也。遂專以此擇賢機緣。通於饒州
郡守吳公傅朋曰。這僧抵對持論。略同范延齡。奉
命押兵過金陵。金陵守張詠問齡。沿路見好官麼。
齡曰。昨過萍鄉縣。張希顏好官也。詠曰。何以知其
好。齡曰。入境見橋路完美。田園開闢。野無惰農。市
無賭博。夜聞更鼓分明。必有美政者。詠曰。希顏固
賢。天使亦好官員。即日同薦於朝。正與此個故事
一樣。而閣下之賢。不在張忠定公之下矣。老僧秊
老。祈吳公請本。繼此住持。方近為叢林美事。吳公
深喜。即日差請。本即日遷薦福。此乃叢林選賢繼
住之法要也。】


「雪堂曰。金隄千里潰於蟻壤。白璧之美。離於瑕玷。況
[003-0575c]
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也。而貪慾瞋恚。非特蟻壤
瑕玷也。要在志之端謹。行之精進。守之堅確。修之完
美。然後可以自利而利他也。」


【金只作鐵字看。取堅固之意。隄河岸也。潰漏也。壤
非宜蠰土螽也。又召蠰谿種類。雖小最多。比況三
毒的意思。雪堂示學人。志端行力守堅修美之要
說。學道的人。志行要極堅固。譬如生鐵鑄就的隄
岸一般。蟻蠰纔沒柰他何。若是土沙他種類。又多
人不打點止塞。有時被他鑽漏了。那能堅固守修。
又要無染。譬如美好清潤的白璧一般。瑕玷一絲
毫也沒有。若是有一毛頭許。人便捨離他。而不愛
了。那得無染。呪此無上妙道。非特金隄白璧之可
比也。而貪慾瞋恚。又非特蟻蠰瑕玷之可喻也。學
道者。貴在立志端正。敬謹力行。勇猛精進。保守堅
卓。確實操修。完全美好。如此方纔可以調伏已情。
而守護他意也。】


「雪堂曰。予在龍門時。昺鐵面住太平。有言昺行脚。離
鄉未久。聞受業一夕遺火。悉為煨燼。昺得書擲之於
地。乃曰。徒亂人意耳東湖集。」


【煨燼言燒至熄無有也。雪堂借往事。以勵學人。當
篤志參禪說。予在舒州龍門的時候。昺鐵面住太
平。有人說昺為人。好道篤實。初行脚離家不多時。
聞他受業常住。一日失火燒得。一毫也無。有人持
書與昺。昺接得不看。拋棄在地而言曰。徒亂人意
[003-0576a]
耳。如此篤志。實為希有。】


「雪堂謂晦菴光和尚曰。予弱冠之秊。見獨居士言。中
無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語宜終身踐之。聖賢事業。
備矣。予佩其語。在家修身。出家學道。以至率身臨眾。
如衡石之定重輕。規矩之成方圓。捨此則事事失準
矣。」


【晦菴名惠光。住信州龜峯。雪堂行機嗣也。弱冠二
十餘歲也。獨居士廣錄云。即雪堂之父。佩帶也。準
法則也。雪堂謂晦菴聖賢事業貴中正說。予二十
餘弱冠之秊。曾見獨居士有言。胸中無主宰的事。
決定不要立他。外面不端正的事。決定不要行他。
此二語宜盡一生履踐之。為聖為賢的事業。盡備
於斯矣。予常佩帶此語。在家之時。以修養我身。出
家之時。以進學斯道。及至出世之時。率身以臨廣
眾。譬如等稱之較輕重。墨斗曲尺之為方圓一般。
捨此二語。則頭頭法法咸差失。而無法則也。】


「雪堂曰。高菴臨眾。必曰。眾中須知有識者。予因問其
故。高菴曰。不見溈山道。舉措看他上流。莫謾隨於庸
鄙。平生在眾。不沈於下愚者。皆出此語。稠人廣眾中。
鄙者多。識者少。鄙者易習。識者難親。果能自奮志於
其間。如一人與萬人敵。庸鄙之習力。盡真挺特沒量
漢也。予終身踐其言。始得不負出家之志廣錄。」


【謾且也。挺超拔也。特挺立曰特。沒量漢。猶言大丈
夫的意思。雪堂勵學人。當依效有見識好人說。高
[003-0576b]
菴臨蒞大眾。必曰。稠人廣眾中。定有好人。予因問。
何故而知之。高菴答予曰。不見溈山有言。動止看
他上流好人。莫且隨于下愚庸鄙。我一生在大眾
中。不墮入于下愚者。皆得此兩語之力也。稠人羣
居。廣眾襍處其中也。有不學好的鄙人甚多也。有
識見高妙的人却又少。鄙人易得習學。好人又難
得親近。須是各人自己。有個主見。果能自己奮發
大志於其間。譬如一人奮勇雄入九軍之中。與萬
人抵敵一般。使下愚習染。必力斬斷。盡淨無餘。這
纔教做真正挺然出類特然拔萃的大丈夫也。高
菴答我此言。予平生依之踐履。始得如法修行。不
孤負我出家一番的志向。】


「雪堂謂且菴曰。執事須權重輕。發言要先思慮。務合
中道。勿使偏頗。若倉卒暴用。鮮克有濟。就使得成。而
終不能萬全。予在眾中。備見利病。惟有德者。以寬服
人。常願後來有志力者。審而行之。方為美利。靈源甞
曰。凡人平居內照。多能曉了。及涉事外馳。便乖混融。
喪其法體。必欲思紹佛祖之任。啟廸後昆。不可不常
自檢責也。」


【且菴名守仁。雪堂行之嗣也。偏頗不正也。啟廸開
發也。檢檢束也。責剋責也。雪堂謂且菴審言察行
當合中道說。荷法之人。用執事。須稱量當重與重。
當輕與輕。發言時。必先要思而又思。慮而又慮。專
務合中。勿使不正。若是急遽猛用。少能有濟。設使
[003-0576c]
略得成就。而究竟必不能保其一一全美。予在稠
人中。曾經見此利害。備曉此獘病。惟有德賢人。以
寬裕之德。感服于人。常願後來有大志有才力者。
詳審而行之。方纔美好。與人有益。靈源甞曰。凡人
燕居獨處時。攝心內照一個。也是曉然明了。及乎
經涉事物。向外馳應。便不能混合融通。喪失清淨
法體。若果有大乘根器。必欲思擔荷佛祖慧命之
任。開發緇素本具之理。不可不常常自檢束其身。
剋責其心也。】


「應菴華和尚住明果。雪堂未甞一日不過從。間有竊
議者。雪堂曰。華侄為人不悅利近名。不先譽後毀。不
阿容苟合。不佞色巧言。加以見道明白。去住翛然。衲
子難得。予固重之且菴逸事。」


【應菴名曇華。虎丘隆祖之嗣也。應菴住明果時。雪
堂日日過從。衲子中間有私論道。堂為叔長。不宜
屈尊。雪堂乃曉之曰。華姪此人。行履端正。不喜財
利。不慕聲名。不誇好於先。而毀訾於後。不阿謏取
容。以苟且和合。不飭佞顏色。不巧好語言。更加以
見徹道理。了然明白。出處去就。脫灑翛然。衲子之
中。不易得者。予故日日過從。而尊重之。】


「雪堂曰。學者氣勝志。則為小人。志勝氣。則為端人正
士。氣與志齊。為得道賢聖。有人剛狠不受規諫。氣使
然也。端正之士。雖強使為不善。寧死不二。志使然也。」


【氣稟氣也。志心之所之也。季而謂。氣即力用也。志
[003-0577a]
即道體也。雪堂示人氣志不可偏說。學者有力用。
而乏道體。是有用而無體也。專逞才力。必為壞事
的小人。有道體而乏力用。是有體而無用也。雖不
能幹事益人。亦可作端人正士。力用與道體。二者
全備。則為有德之賢。得道之聖。有人性情剛強狠
戾。不受揵椎教訓者。力用之氣。使之然也。端正的
人。雖勉強教他行惡。至于死地。他也是不遷不變。
不二其心的。道體之志。使之然也。欲為聖為賢者。
志氣豈可偏乎。】


「雪堂曰。高菴住雲居。普雲圓為首座。一材僧為書記。
白楊順為藏主。通烏頭為知客。賢真牧為維那。華侄
為副寺。用侄為監寺。皆是有德業者。用侄尋常廉約。
不點常住油。華侄因戲之曰。異時做長老。須是鼻孔
端正始得。豈可以此為得耶。用侄不對。用侄處已雖
儉。與人甚豐。接納四來。略無倦色。高菴一日見之曰。
監寺用心固難得。更須照管常住。勿令疎失。用侄曰。
在某失為小過。在和尚尊賢待士。海納山容。不問細
微。誠為大德。高菴笑而巳。故叢林有用大碗之稱逸事。」


【普雲圓名自圓。高菴善悟之嗣。一材僧水菴之嗣。
白楊名法順。佛眼之嗣也。烏頭名法通。長蘆了清
之嗣。真牧名正雪。佛眼之嗣。用侄雙林德用高菴
之嗣。雪堂舉高菴。得人之盛。以曉後主法者說。高
菴得人。可謂盛矣。當住雲居之時。表率叢林。開發
後學。則有普雲圓首座焉。執掌文翰。山門書疏。則
[003-0577b]
有一材僧書記焉。執掌經典。粘補損蠧。則有白楊
順藏主焉。知典賓客。應接香茶。則有通烏頭知客
焉。綱維大眾。曲盡調攝。則有賢真牧維那焉。執掌
錢米。隨時支用。則有華侄副寺焉。勤事香火。應接
官員。則有用侄監寺焉。如是般名員。皆是大乘根
器。有德業者。用侄尋常處已。清廉儉約。不費點常
住油燈。時華侄因相戲謔而言曰。他日為人做長
老。須是鼻孔端莊正直。方纔教做得。豈可以今日
不點常住油。就教做得也耶。恐儞那時。不及今時
也。用侄總不抵對。用侄為人。于自己雖然儉約。而
與人却又甚豐。接納四方之來。毫無一點疲厭之
色。高菴一日見之。乃曰。監寺如此用心。本不易得。
更當照了。管攝常住大小事物。莫使踈漏差失。用
侄答之曰。在德用。設有差悟。其過猶小。在和尚能
尊崇有德之人。優待有道之士。如海之納。如山之
容。不問𤨏末細事。誠為大德。高菴見他說得甚當。
乃笑而巳。故叢林中。有用大碗的混名。可謂不虗
稱矣。】


「雪堂曰。學者不知道之所向。則尋師友以參扣之。善
知識不可以道之獨化。故假學者贊祐之。是以主招
提有道德之師。而成法社。必有賢智之衲子。是為虎
嘯風冽。龍驤雲起。昔江西馬祖。因百丈南泉而顯其
大機大用。南嶽石頭。得藥山天皇而著其大智大能。
所以千載一合。論說無疑。翼然若鴻毛之遇風。沛乎
[003-0577c]
似巨魚之縱壑。皆自然之勢也。遂致建叢林功勳。增
佛祖光耀。先師住龍門。一夕謂予曰。我無德業。不能
浩歸湖海衲子。終媿老東山也。言畢潸然。予甞思之。
今為人師法者。與古人相去倍萬矣與竹菴書。」


【贊佑佐助也。嘯蹙口出聲也。冽寒氣嚴貌。驤馬低
昂騰躍也。虎嘯龍驤。總是比況得人而道行的意
思。藥山名惟儼。天皇名道悟。俱石頭希遷嗣也。翼
然羽翼舒展也。鴻雁之大者。沛霈同。沛然下雨也。
言巨魚噴沫成雨也。潸然涕淚流也。雪堂執古御
今。以曉為人師者當以得人為重說。學人不知此
理何所趣向。則撥草瞻風。尋明師問良友。以參扣
之。王法者不可以此理。一人獨專。故獎賢育德量
才。能請執事。以助佑之。是以主持招提。有達理涵
德之宗師。而成立法席。必有賢良智慧之衲子。主
法得人。學者得師。兩相契會。是為同聲相應。而虎
嘯風生。同氣相求。而龍驤雲起。師資契會。大類乎
此。昔江西馬駒。踏殺天下人。因得百丈海南泉願。
而顯發其大機大用。南嶽石頭路滑。因得藥山儼
天皇悟。而彰著其大智大能。所以千載奇逢。一朝
契合。議論談說。言下無疑。譬如大鵬展趐。而遇颶
風一般。又似鯤鯨出壑。而逢霶霈一樣。此皆自然
之勢。非勉強如斯也。江西南嶽。得人之盛。是這等
樣。遂使建樹叢林功勛不小。增添佛祖光耀亦大。
豈偶然哉。先師住舒州龍門。一夕語予言。我無德
[003-0578a]
行道業。不能浩浩然如水之就下。致歸五湖四海
衲子究竟慙恧。不及老東山演祖也。言畢潸焉出
涕。予甞思先輩以觀今日之為人天師表法則者。
較比古人。豈止千里之遠耶。萬倍之遠矣。】


「雪堂曰。予任龍門時。靈源住太平。有司以非意擾之。
靈源與先師書曰。直可以行道。殆不可為枉。可以住
持。誠非我志。不如放意於千巖萬壑之間。日飽蒭粟。
以遂餘生。復何惓惓乎。不旬浹間。有黃龍之命。乃乘
興歸江西聰首座記聞。」


【蒭粟草子米也。惓宜睠反顧也。旬浹。甲一周曰旬。
辰一周曰浹。雪堂曉住持人。要知機括識去就說。
予昔在舒州龍門時。靈源住持太平寺。地方官以
非禮之事相攪擾。靈源與先師書云。直心直行。乃
可以行道。然不可作為曲體曲就。却可以住持。又
不是我的志向。不如放肆身心。于至高至深之處。
日食草子。以樂殘年。復何睠睠于斯。而顧復不捨
乎。不十一二日之間。有黃龍祖席之命請。乃乘此
機會。而渡潯陽。歸江西焉。】


「雪堂曰。靈源好比類衲子曰。古人有言。譬為土木偶
人相似。為木偶人。耳鼻先欲大。口目先欲小。人或非
之。耳鼻大可以小。口目小可以大。為土偶人。耳鼻先
欲小。口目先欲大。人或非之。耳鼻小可以大。口目大
可以小。夫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矣。學者臨事取捨。不
厭三思。可以為忠厚之人也記聞。」
[003-0578b]


【偶像也。木像曰木偶。土像曰土偶也。雪堂說靈源
愛比方人物。較其短長而言曰。古人有言。譬如做
土木偶人一般。做木偶人。耳𦖋并鼻準。必竟先要
極大。口唇與眼孔。必竟先要極小。人或非之。以為
不是。葢不知耳𦖋與鼻準大者何。可以剷削使小
也。口唇與眼孔小者何。可以開鑿使大也。做土偶
人。耳𦖋并鼻準。必竟先要小。口唇與眼孔。必竟先
要大。人或非之。以為不是。葢不知耳𦖋鼻準小者
何。可以填補使大也。口唇眼孔大者何。可以填補
使小也。夫此言雖是小事。誠可以比況叢林中大
事矣。學道人臨事之時。或取或捨。不辭多思重味。
可以為忠誠篤厚之人也○𦖋音朵。】


「雪堂曰。萬菴送高菴過天台。回謂予言。有德貫首座。
隱景星巖三十載。影不出山。龍學耿公為郡。特以瑞
巖迎之。貫辭以偈曰。三十年來獨掩關。使符那得到
青山。休將𤨏末人間事。換我一生林下閒。使命再至
終不就。耿公嘆曰。今日隱山之流也。萬菴曰。彼有老
宿。能記其語者。乃曰。不體道本。沒溺死生。觸境生心。
隨情動念。狠心狐意。謟行誑人。附勢阿容。徇名荀利。
乖真逐妄。背覺合塵。林下道人。終不為也。予曰。貫亦
僧中間氣也逸事。」


【萬菴名道顏。大慧杲嗣也。貫首座嗣法未詳。使符
是使人持竹符書請簡也。隱山指洞山价所訪隱
山說。狼多貪。害物曰狼。間氣出格之人也。雪堂舉
[003-0578c]
高尚其志之士。以儆無德求名者說。萬菴送高菴。
過天台歸來。謂予曰。有德貫首座。隱居景星巖。三
十年之久。影跡不出天台山。龍學耿公為台州太
守。特以瑞巖古剎迎之出世。貫高尚其志。而辭之
以偈曰。三十年來獨掩關。表已久與世踈之。意使
符那得到青山。言青山之于塵市甚遠。何故而致
通書信。休將𤨏末人間事。換我一生林下閒。林下
道人。以閒為貴。古人謂。三萬六千。不易半日。其貴
可知。瑞巖𤨏末。詎可換之乎。耿公見其說偈孤妙。
後使再請。終不肯就。耿公嘉嘆之曰。豈僅昔日有
高人隱山耶。今日亦有此高人隱山。是此等高人
之流亞也。萬菴又謂予曰。彼時幸有耆宿。能記載
其貫之語者。乃曰。不肯體悉此道根本。汩沒沉溺
生死海中。觸境生取捨之心。隨情起人我之見。嫵
媚同狐意。貪害似狼心。謟曲其行以欺人。依附勢
位阿辭色。順世求名。苟且圖利乖真。并逐妄背覺
與合塵。如此等類。林下尚志道人。畢竟是不肯為
也。予亦曰。德貫首座。亦僧中出格人也。】


「雪堂生富貴之室。無驕倨之態。處躬節儉。雅不事物。
住烏巨山。衲子有獻鐵鏡者。雪堂曰。溪流清泚。毛髮
可鑑。蓄此何為。終却之行實。」


【泚水清也。記雪堂平生居處大富大貴之家。殊無
驕奢倨傲體態。處安自已。撙節儉約。胸中雅正。而
不愛物。住持烏巨山時。方來衲子。有呈獻鐵鏡一
[003-0579a]
圓。雪堂辭之曰。溪水瑩澈。澄清且泚。一毛一髮。可
鑒無餘。藏此欲何為耶。究竟只是不受而却之。可
謂廉矣。】


「雪堂仁慈忠恕。尊賢敬能。戲笑俚言。罕出于口。無峻
阻不暴怒。至於去就之際。極為介潔。甞曰。古人學道。
於外物淡然。無所嗜好。以至忘勢位去聲色。似不勉
而能。今之學者。做盡伎倆。終不柰何。其故何哉。志不
堅事不一。把作匹似間耳行實。」


【忠恕。盡已之謂忠。讓人之謂恕。俚言鄙俗之言。介
所守之節。伎倆巧也。匹似間方語不要緊也。記雪
堂仁愛有理。慈柔有德。忠以盡已。恕以讓人。賢者
尊之。能者敬之。戲謔笑嘲。鄙俚言詞。少出於口。無
孤峻險阻。不橫暴恚怒。至于出一叢林。入一保社。
于其中間。極為耿介廉潔。曾曰。上古聖人。務學斯
道。于一切事物。總不干涉。淡爾無欲。全不貪染。以
至有權勢職位者。而忘勢位。有佳聲體面者。而去
聲色。似不假勉強。而能忘能去。今之學人。費盡許
多心力。做盡許多伎倆。究竟不能成就。終不柰何
此個緣故。何為而致然哉。葢由他無生鐵鑄就的
堅確志向行事。不篤切專一。把做不要緊的事幹。
所以不及古人耳。】


「雪堂曰。死心住雲巖。室中好怒罵。衲子皆望崖而退。
方侍者曰。夫為善知識。行佛祖之道。號令人天。當視
學者如赤子。今不能施慘怛之憂。垂撫循之恩。用中
[003-0579b]
和之教。柰何如仇讐。見則詬罵。豈善知識用心乎。死
心拽拄杖趂之曰。爾見解如此。他日謟奉勢位。苟媚
權豪。賤賣佛法。欺罔聾俗定矣。予不忍。故以重言激
之。安有他哉。欲其知恥改過。懷慕不忘。異日做好人
聰首座記聞。」


【方侍者名惠方。號超宗。黃龍南之嗣也。慘怛。慈悲
之念。痛惜之心也。撫安循順也。中和理無偏頗事。
苾緩急也。仇讐猶宼害也。詬詈也。趂逐也。激之感
發其志也。雪堂示人。當識師家威嚴之故。欲其改
過非。是宼讐於人說。死心住持雲巖時。入室之際。
或乘師子展奮迅之威。而似乎怒。或發疾雷閃電
光之機。而似乎罵。衲子不曉師家慈悲之故落草
之談。反以醍醐為毒藥。作怒罵。會皆望之。如險崖。
而生退息焉。方侍者豈不達此權便耶。葢欲使學
者知師家逆行順行天莫測。而固為辯問之曰。夫
為善知識。行佛祖授受之道。出世號令。為人天師。
表當以自已為乳母。視學者如同小孩子一般。今
反不能施慈悲惻隱之心。垂鞠育恒順之德。用中
道調和之理以利益一切眾生。柰何反如仇宼怨
讐耶。見則詬怒呵罵。成甚體統。這等樣。豈是善知
識用心乎。死心乃大發機用。直現全身。拽拄杖。打
趂之曰。爾猶作這般見解耶。他日謟媚宰官。曲佞
權豪。裨販如來大法。鼓惑聾夫啞俗。定去。在予不
忍此等故。乃以硬語。逆風撼激之。安有仇讐之理
[003-0579c]
哉。欲其知道慚愧。改過遷善。懷慕入心。而永劫不
忘。異日出人頭地。做個端正好人耳。】


「死心新和尚曰。秀圓通甞言。自不能正而欲正他人
者。謂之失德。自不能恭而欲恭他人者。謂之悖禮。夫
為善知識。失德悖禮。將何以垂範後乎與靈源書。」


【秀圓通名法秀。天衣懷之嗣。死心和尚。儆主法者
當躬行以垂範後學說。秀圓通曾言。自家身心不
端正。而欲使他人身心端正者。這教做失德。自家
身心不恭肅。而欲使他人身心恭肅者。這教做悖
禮。夫為人師法。稱善知識。既失喪其德。悖亂其禮。
不審將什麼為法式。以垂範後學乎。】


「死心謂陳瑩中曰。欲求大道。先正其心。少有忿懥。則
不得其正。少有嗜慾。亦不得其正。然自非聖賢應世。
安得無愛惡喜怒。直須不置之於前。以害其正。是為
得矣廣錄。」


【忿是怒之甚。懥是怒之滯。死心謂陳瑩中。求道當
以正心為主說。欲求無上大道。先要端正其心。一
毛頭許。好惡之念。莫令他起。若纔有一毛頭許忿
懥念頭。則已失其正了矣。纔有一毛頭許嗜慾念
頭。則亦已失其正了矣。倘不是生知之聖。力行之
賢。應世人間。安得無七情六欲。直須竭力除遣。不
得有一毛頭許置之於前。以𢦤其正。乃可以為得
正。而可求道矣。求道者。其可不正心歟。】


「死心曰。節儉放下。最為入道捷徑。多見學者。心憤憤
[003-0580a]
口悱悱。孰不欲繼踵古人。及觀其放下節儉。萬中無
一。恰似世俗之家子弟。不肯讀書。要做官人。雖三尺
孺子。知其必不能為也廣錄。」


【節是撙節儉約也。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口欲
言。而未能之貌。死心示人入道之要說。節儉之法。
是世出世間。為人之根本。何故。又要放下言節儉。
尚且要放下。況不節不儉乎。若放不下。雖是好事。
亦為道障。安得有入路乎。故云。節儉放下。最為入
道捷徑。每見學者。心地憤憤。然而求通。口頭悱悱。
然而欲說。是那個不愛繼紹接踵古人。及看他欲
繼古人。而放下節儉之時。萬個中難尋一個。既放
不下。節儉而欲紹接古人。有是理乎。這樣人儞說。
恰似個甚麼。恰似那在家人的兒子一句書也。不
讀要想去做官。就是三歲孩兒也。曉得他。必定是
做不得的。入道不放下。做官不讀書。可比知矣。】


「死心謂湛堂曰。學者有才識忠信節義者。上也。其才
雖不高。謹而有量者。次也。其或懷邪觀望。隨勢改易。
此真小人也。若置之於人前。必壞叢林。而汙瀆法門
實錄。」


【死心謂湛堂當知人好歹說。學者性情多種。略而
言之。有三焉。第一有才學見識。忠而不欺。信而以
實。節而有操。義而合宜。如此者上也。第二其才識
雖不甚高妙。恭謹而有度量。如此者次也。第三其
或胸中所懷私邪。傍觀窺望。隨其勝敗之勢。更易
[003-0580b]
其心。不相顧慮。如此者。真小人也。此等人切忌用
他。若是將來放在人前。必定是破壞招提。而玷汙
法化門庭也。不可不慎也。】


「死心謂艸堂曰。凡住持之軄。發言行事。要在誠信。言
誠而信。所感必深。言不誠信。所感必淺。不誠之言。不
信之事。雖平居庶俗。猶不忍行。恐見欺于鄉黨。況為
叢林主。代佛祖敷宣法化。發言行事。苟無誠信。則湖
海衲子孰相從焉黃龍實錄。」


【誠是心中實理。信是合義嘉言。萬二千家為鄉。五
百家為黨。死心謂草堂住持人。要以誠信為主說。
凡住持之軄者。發一言。行一事。畢竟要誠。畢竟要
信。發言真誠。而不虗妄。其所以感動於人。必竟入
骨入髓。發言若是虗妄。而不真誠。其所以感動于
人。必竟膚淺浮泛。不實之言。虗妄之事。雖尋常庶
民。猶不忍行之。惟恐不見信于鄉黨。而無體面。況
為招提主人。替佛祖宣布法化。開發一言。施行一
事。倘心無實理。言不及義。將甚麼以感服于人。而
使四海五湖衲子。自來相從焉。】


「死心曰。求利者不可與道。求道者不可與利。古人非
不能兼之。葢其勢不可也。使利與道兼行。則商賈屠
沽閭閻負販之徒。皆能求之矣。何必古人。棄富貴忘
功名。灰心泯智於空山大澤之中。㵎飲木食而終其
身哉。必謂利與道行之。不相違礙。譬如捧漏巵而灌
焦釜。則莫能濟矣因與韓子蒼書。」
[003-0580c]


【行販曰商。坐賣曰賈。宰生曰屠。賣酒曰沽。閭閻里
門也。負背荷物也。賤買貴賣曰販。漏巵漏酒器也。
焦釜是𤊶鍋。死心曉人。道利不可并行說。求財利
的人。只曉得利。豈可與道。求妙道的人。只曉得道。
豈可與利。古人非不能以道利竝行。葢其兩者之
勢。不可竝行也。設使財利之與大道。可以兼行。則
行商坐賈。屠宰酒沽。閭閻小人。負販僕使。俱皆可
以財利易大道矣。又何必古人捨四海之富。天子
之貴。忘碩大之功。溥布之名。死灰其心。泯滅其智。
于窮嚴廣澤。與世邈遠之所。渴飲㵎流。饑餐木果。
而終其身也哉。若必謂妙道與財利。可以竝行。而
不相違悖。譬如捧破漏之酒巵。去灌救𤊶鍋一般。
漏巵之本。身灌江河。尚不能滿焉。可以灌沃焦鍋。
則決定是莫能濟斯急矣○𤊶音辣。】


「死心曰。晦堂先師。昔遊東吳。見圓照赴淨慈請。蘇杭
道俗爭之不巳。一曰。此我師也。汝何奪之。一曰。今我
師也。汝何有焉一本見林間錄。」


【圓照名宗本。天依懷之嗣也。死心表有德者。感人
懷慕不舍說。晦堂先師。昔遊東吳姑蘇時。見圓照
和尚赴杭臨安淨慈寺之請。蘇杭兩處緇素。爭之
不巳。蘇人依依不舍。如子戀母。而曰。此我等蘇人
之師也。汝等杭人。何得無狀。而奪去之焉。杭人孜
孜欲得。如渴逢甘露。而曰。今我等杭人之師也。汝
等蘇人。何得偏局。而長有之焉。其圓照之德。感人
[003-0581a]
懷仰。是如此。】


「死心住翠巖。聞覺範竄逐海外。道過南昌。邀歸山中。
迎待連日。厚禮津送。或謂死心喜怒不常。死心曰。覺
範有德衲子。鄉者極言。去其圭角。今罹橫逆。是其素
分。予以平日叢林道義處之。識者謂死心無私於人。
故如此西山記聞。」


【竄驅逐也。道路也。南昌即洪州也。卿昔也。罹遭也。
記死心住翠巖。聞覺範有海外之逐。路經洪州。使
人邀請入山。迎接欵待數日。厚贈贐儀。津潤而去。
或有人說。死心昔日不喜覺範。今日何故又喜。其
遷變不常如此。死心曰。覺範乃有道有德的衲子
也。昔者之怒。極言以抑之。使他勿露圭角于外。以
免禍也。今罹此無辜之橫逆。是他不善。韜光自晦。
以致于斯。素分如是。予以平日叢林大體當行之
理。合宜之事。相交處焉。有喜怒之心哉。有識之者。
俱謂死心之意。公而不私。故于人是這等樣。】


「死心謂草堂曰。晦堂先師言。人之寬厚。得於天性。若
強之以猛。必不悠久。猛而不久。則返為小人侮慢。然
邪正善惡。亦得於天性。皆不可移。惟中人之性。易上
易下。可從而化之實錄。」


【死心謂草堂人之秉性。有可教。有不可教說。晦堂
先師言人之賦性也。有寬緩者也。有厚重者。咸是
天性致然。有不可勉強者。若勉強教他。如何勇猛。
如何精進。必不能悠長久遠。既是勇猛不長久。則
[003-0581b]
反為小人輕忽侮慢。然邪之與正。善之與惡。都是
如此。咸是天性使然。皆不可移易。惟是在不邪不
正不善不惡之間。賦性著中者。可以使上。可以使
下。可就而教化之。季而謂。此亦因人而施之說也。
除一闡提。詎有不可化之人哉。昔天魔以百計。惱
亂世尊。世尊以軟硬二種語。教化之。盡皆調伏。此
又何說也。】


「草堂清和尚曰。燎原之火。生於熒熒。壞山之水。漏於
涓涓。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木石沒丘
陵。火之微也。勺水可滅。及其盛也。焦都邑燔山林。與
夫愛溺之水。瞋恚之火。曷常異乎。古之人治其心也。
防其念之未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收功甚大。
及其情性相亂。愛惡交攻。自則傷其生。他則傷其人。
殆乎危矣。不可救也。」


【草堂名善清。黃龍祖心之嗣也。燎火熾也。熒螢同
燿燿也。比火小的意思。燔燒也。草堂清和尚。與韓
子蒼書。示人以修心之法說。夫人愛水嗔火。最難
隄防。最難調伏。諸有智者。皆以譬喻。而得解會。始
能隄防調伏焉耳。這嗔火。譬如徧燎原野的大火。
生發于熒熒一星一樣。這愛水。譬如崩壞隄山的
大水。滲漏于涓涓一滴一般。夫水方一滴滲漏之
時。兩手捧土。可以閉塞。用力不多。及其水勢盛大
也。漂流大木小石。淹沒丘壑陵阜焉。火纔一星初
發之際。一杓之水。可以泯滅。用功且少。及其火勢
[003-0581c]
盛壯也。焦傷州都縣邑。燔壞廣山大林焉。比之愛
溺之水。瞋恚之火。何常有差別乎。古學道人。修理
其心。也是隄防。其一念之未生。七情之未起。把得
穩靠得定。所以用力最少。而收功最多。至一念既
生。則性情相亂。七情既起。則愛惡交攻于自已。毀
壞其生命。他人傷損其形體。若至于此。且不殆乎。
其危必矣。決定是不可救的。治心者。可不防念于
未生歟。】


「草堂曰。住持無他。要在審察人情。周知上下。夫人情
審則中外和。上下通則百事理。此住持所以安也。人
情不能審察。下情不能上通。上下乖戾。百事矛盾。此
住持所以廢也。其或主者。自恃聰明之資。好執偏見。
不通物情。捨僉議而重巳權。廢公論而行私惠。致使
進善之途漸隘。任眾之道益微。毀其未見未聞。安其
所習所蔽。欲其住持經大傳遠。是猶却行而求。前終
不可及與山堂書。」


【僉眾也。却行是怕走求前。是要趂路程。草堂清曉
住持者。欲經大傳遠當通人情達物理說。住持沒
有別法。其專要處。就在審諦。詳察人情。周遍了知
上下耳。夫人之性情。一一審實。了了於心。則中而
敘軄。外而廣眾。自然神志和合。上而方丈。下而諸
寮。自然氣脉通泰。而百事竝隆。俱該整理也。如此
住持。一定是安的。若人情一一不察。不得了了於
心。則眾情不上通。上情不下及。而氣血不通。上既
[003-0582a]
乖違。下亦背戾。而精神不爽。則百事廢弛。互相矛
盾也。如此住持。一定是廢的。其或主持者。無謙光
之德。自恃聰明之資。好固執一偏之見。不通諸物
情理。捨眾說而崇重自己權柄。廢公論而獨行私
恩小惠。因此之故。致使進善之路。漸漸陜隘。荷眾
之道。杳杳無聞。他本不曾見。本不曾聞。毀之不聽。
自所習染。自所障蔽。安之不改。如此欲其住持法
道。溥布四海。流芳百世。就如那怕行路的人。而欲
貪求前程一樣。畢竟是不可到的。統理大眾者。欲
要佛祖慧命不絕。可不於此留心乎。】


「草堂曰。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一涉異論。
則終身不可立矣。昔太陽平侍者。道學為叢林推重。
以處心不正。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然
豈獨學者而巳。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與一書記書。」


【平侍者。事詳音義合註。太陽明安。名警玄。梁山觀
之嗣也。坎坷不平之貌。草堂警學者處心要端正
說。學者成立。此個身子必定要心裏端正。行履確
當。毋使人竊議批判。一涉異論訐發。則到底此身
不可成立矣。昔太陽平侍者。入明安之室巳久。道
學為叢林廣眾。推獎尊重。以胸中處心不端正明
安。有手叉之讖。有智識者。俱非毀之。遂使一生不
能成立。坎坷到老。死於大蟲之口。竟不免明安之
記。死無所歸。然豈獨學者要心術端正。為一方主
人。四眾師範。更是心中要端正。尤宜敬慎之焉。】
[003-0582b]


「草堂謂如和尚曰。先師晦堂言。稠人廣眾中。賢不肖
接踵。以化門廣大。不容不親踈於其間也。惟在少加
精選。苟才德合人望者。不可以已之所怒而踈之。苟
見識庸常眾人所惡者。亦不可以已之所愛而親之。
如此則賢者自進。不肖者自退。叢林安矣。若夫主者。
好逞私心。專已喜怒。而進退於人。則賢者緘默。不肖
者競進。紀綱紊亂。叢林廢矣。此二者。實住持之大體。
誠能審而踐之。則近者悅而遠者傳。則何慮道之不
行。衲子之不來慕乎疎山石刻。」


【親愛而近之也。踈惡而遠之也。緘封也。默不語也。
草堂謂如和尚。住持人當親賢遠奸。識大體說。先
師晦堂嘗言。稠人之內。廣眾之中。龍蛇混雜。凡聖
同居。君子小人相接繼踵。以法化門庭。最廣最大。
于其中間。賢者不得不親。愚者不得不疎也。惟在
主者。略加精細揀選。果是才力德行。合人之心。為
人所仰望者。又不可以已之所不欲。怒而疎遠之。
果見識庸常。不合人心。為人之所厭惡者。亦不可
以已之所欲愛而親厚之。如此則君子道長而日
進。小人道消而自退。叢林一定是安泰的。若夫主
者好高自負。逞已私心。專一已偏見。心喜而進。心
怒而退。于人則君子道消。而緘默不言。小人道長
而爭競竝進。綱不綱。紀不紀。事事謬亂。叢林一定
是廢的。此兩者實非小節。乃住持之大體。若果能
審諦而實踐之。則近而四眾欣悅。遠而衲子宣傳。
[003-0582c]
則又何憂法道之不大行。諸方衲子。不來向慕乎。】


「草堂謂空首座曰。自有叢林巳來。得人之盛。無如石
頭馬祖雪峯雲門。近代唯黃龍五祖二老。誠能收拾
四方英俊衲子。隨其器度淺深。才性能否。發而用之。
譬如乘輕車駕駿駟。總其六轡。奮其鞭策。抑縱在其
顧盼之間。則何往而不達哉廣錄。」


【空首座名性空。黃龍悟新之嗣。雪峯名義存。德山
宣鑑之嗣。雲門名文偃。雪峯之嗣也。才勝萬人。曰
英。智過千人。曰悛。具車馬曰駕。駿馬之良者。駟一
乘四馬也。六轡。一車四馬各兩轡。共八轡。以驂馬
內兩轡繫于軾。驂馬外兩轡及夾轅。兩服馬四轡。
分置兩手。以為六轡。䇿馬箠也。顧回視也。盻宜盼
亦視也。草堂謂空首座。善得人者。必善用人說。自
從有叢林巳來。師家得有道的人。而大興盛。不若
石頭遷馬祖一雪峯存雲門偃四聖近代來。唯黃
龍清五祖演二大老。果能羅緻收拾東西南北四
方英靈俊秀衲子。隨順其器具量度。或淺或深。并
才力性情。有能無能。開發而選用之。譬如乘一輕
車駕御的人。坐處于上。良能駿駟。驂服于前。手總
六轡。奮勇鞭䇿。一收一放。在其左顧右盼之間。則
無所不到。如入無何有之鄉。而了無阻礙矣。黃龍
五祖得人行道。亦類于斯也。】


「草堂曰。住持無他。要在戒謹其偏聽自專之弊。不主
乎先入之言。則小人謟佞迎合之讒。不可得而惑矣。
[003-0583a]
葢眾人之情不一。至公之論難見。須是察其利病。審
其可否。然後行之可也疎山實錄。」


【草堂警住持者。勿偏聽自專說。住持人無他法要
緊。在戒慎其偏聽。謹慎其自專。這兩種弊病。更要
不取先入之言。則讒謟面諛之小人。自無縫罅可
乘。主人翁自不被他惑亂矣。葢稠人廣眾之性情
不同。至公至正之道理難顯。須是智鑑精明。詳察
其利病。慧眼洞徹。審處其可否。然後信手拈。信手
用。信步行。庶幾可耳。】


「草堂謂山堂曰。天下之事。是非未明。不得不慎。是非
既明。以理決之。惟道所在。斷之勿疑。如此則姦佞不
能惑。強辯不能移矣清泉記聞。」


【山堂名道震。泐潭之嗣也。草堂謂山堂。剖斷是非。
要合道理說。凡一切事。有是有非。未得明了。不可
不慎。是非既是分明。當決斷以正理。正理者何。道
之極致也。得道極致。斷一切事。更何疑焉。果能如
此。則奸邪便佞者不能亂。利口雌黃者不能奪矣。
欲斷是非者。詎可忽略于斯理乎。】


「山堂震和尚。初却曹山之命。郡守移文勉之。山堂辭
之曰。若使飯粱囓肥。作貪名之衲子。不若草衣木食。
為隱山之野人清泉才菴主記聞。」


【粱粟類。似粟而大。其味嘉美。囓噬也。肥豐肥也。指
厚味說。記山堂震和尚。初不受曹山之請。本郡太
守。移文勵其出世。山堂以書辭之曰。若使隨逐其
[003-0583b]
情。豐肥其口。粱美其腹。做貪名之衲子。不若高尚
其志。白茆其衣。碩果其食。為隱山之野人。郡侯其
必為我諒原也。】


「山堂曰。蛇虎非鴟鳶之讎。鴟鳶從而號之。何也。以其
有異心故。牛豕非鸜鵲之馭。鸜鵲集而乘之。何也。以
其無異心故。昔趙州訪一菴主。值出生飯。州云。鵶子
見人。為甚飛去。主罔然。遂躡前語問州。州對曰。為我
有殺心在。是故疑於人者。人亦疑之。忘於物者。物亦
忘之。古人與虵虎為伍者。善達此理也。老龐曰。鐵牛
不怕獅子吼。恰似木人見花鳥。斯言盡之矣與周居士書。」


【鴟鳶惡鳥。攫鳥子而食者。鸜鵒俗呼八哥。是也。鵲
喜鵲也。馭使馬也。罔然莫測也。躡蹈也。伍聚也。伴
侶之意。老龐。襄州龐蘊。字道玄。衡陽縣人。得法於
馬祖也。山堂示人。忘機之道說。乃設譬。自問自答
云。毒蛇惡虎。不是鴟鳶之怨讎。見則從而號噪之。
其故何也。以其彼此皆有異惡之心故也。馴牛豢
豕。不是鸜鵲之使馭。鸜鵲集于背。而乘騎之。其故
又何也。以其彼此俱無異惡之心故也。昔趙州訪
一菴主。值出生飯。州云。鵶子見人。為甚飛去。主罔
然。遂躡前語。問州。州對曰。為我有殺心在。以此機
緣看來。是故我疑惑于人。而人一定亦疑惑于我。
我忘于物。而物一定亦相忘于我也。古嚴陽尊者。
蛇虎來手中就食。而常與為伍者。正善達此無疑
忘物之理也。老龐道。但自無心於萬物。人無我也。
[003-0583c]
何妨萬物常圍繞。法無我也。鐵牛不怕師子吼。恰
似木人見花鳥。情與無情。皆為一體也。斯言亦盡
達此無疑忘物之理矣。季而謂。山堂以趙州訪菴
主話。前後印證。無異心。可謂如完器盛水。不漏一
滴也。如此理會。這則公案。有甚長處。予曾著值出
生飯云。貪他一粒米。失却萬年糧。著為甚飛去云。
救得一半著。主罔然云。却較些子著。躡前問云。兩
重公案。著有殺心在。云教壞人家男女。一竝存此。
以供仁者。博笑。】


「山堂曰。御下之法。恩不可過。過則驕矣。威不可嚴。嚴
則怨矣。欲恩而不驕。威而不怨。恩必施於有功。不可
妄加於人。威必加於有罪。不可濫及無辜。故恩雖厚。
而人無所驕。威雖嚴。而人無所怨。功或不足稱。而賞
之己厚。罪或不足責。而罰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驕
怨矣。」


【御統也。理也。驕傲也。自矜也。辜辠也。愆也。山堂與
張尚書書。示為人上者統理在下之則說。調御使
人之法。恩寵敷布。不可過於及人。若太過。則不以
為益人。而使人反生驕傲之性矣。威令約人。不可
過於太嚴。若太嚴則不以為誡人。而使人反生怨
憾之心矣。欲恩多而使人不驕。威猛而使人不怨。
恩必要施之於有功勛之輩。不可妄加於無功勛
之人。威必要加於有過愆之人。不可泛濫施於無
罪之輩。故恩寵何妨於周密。而人自不驕。威令何
[003-0584a]
妨於驕喝。而人自不怨。設使功勞非大。不足稱賞。
而恩施巳廣。罪愆本小。不宜重責。而罰處太過。遂
使小人從此。有隙可乘。有過可議。而生驕怨心矣。】


「山堂曰。佛祖之道。不過得中。過中則偏邪。天下之事。
不可極意。極意則禍亂。古今之人。不節不謹。殆至危
亡者。多矣。然則孰無過歟。惟賢達之士。改之勿吝。是
稱為美也。」


【山堂與趙超然書。示人當謹乎中道。勿吝改過說
三世諸佛。歷代諸祖。授受之道。不過是以得中道
第一義為主。若不得中。則胸裏無主。而墮偏邪也
世出世間天下之事。不可畢竟要求其稱心滿足。
若必要稱心。則貪婪多事。而生禍亂也。古人今人
奢華不節儉。縱肆不謹慎。危殆至于喪失身命者
不少。然則人非聖人。是那個就全。沒得過失歟。惟
保道之賢。達理之士。改過不吝。方纔教做好人也。】


「山堂同韓尚書子蒼。萬菴顏首座。賢真牧。避難于雲
門菴。韓公因問萬菴。近聞被李成兵吏所執。何計得
脫。萬菴曰。昨被執縛。饑凍連日。自度必死矣。偶大雪
埋屋。其所繫屋壁。無故崩倒。是夜幸脫者百餘人。公
曰。正被所執時。如何排遣。萬菴不對。公再詰之。萬菴
曰。此何足道。吾輩學道。以義為質。有死而已。何所懼
乎。公頷之。因知前輩涉世禍害死生。皆有處斷矣。」


【韓子蒼名駒。問道於山堂和尚。任至尚書。李成。宋
高宗紹興元年。作亂江淮。劫掠襄沔。自號李天王。
[003-0584b]
記山堂同韓尚書子蒼萬菴顏首座賢真牧。幾人
同避亂於雲門菴時。閒坐次。韓公因問萬菴。昔日
聞和尚被李成之兵吏所執。不審和尚以何方便
計策而得脫耶。萬菴答曰。昨被執去。時時繫縛。少
食而饑。乏衣而凍。一連數日。自巳忖度。必死無疑
矣。偶天霰大雪。高堆屋脊。其禁繫之房壁。不意盡
自崩倒。是夜之中。幸而得脫此難者。有百餘人。公
復問之曰。正當被他拏捉時。如何安排消遣。萬菴
時見其所問似鑿。乃緘默而不對。公亦是實心。欲
討個抵當生死方便耳。故再詰問之。萬菴亦實在
向他道。此何足言。吾輩參禪學道。是為了生脫死
也。了生死者。詎可無義乎。臨難母苟免。義所當為
也。故君子義以為質。不苟貪生。何畏怯之有。公亦
默然點首。而心許之。因是而知。前輩歷涉世間。當
禍害死生之際。畢竟有個主張。以處斷之矣○前
當上聲。】


「山堂退百丈。謂韓子蒼曰。古之進者。有德有命。故三
請而行。一辭而退。今之進者。惟勢與力。知進退而不
失其正者。可謂賢達矣記聞。」


【記山堂退百丈時。謂韓子蒼說。古之人見進于當
世者。必是自己有謙光導人之德。外護有慕賢求
道之請。故一次二次。以至三次。迎請不得巳。而行
于世焉。或應緣事訖。理所當退。一辭而退焉。終不
𦆆纖濡滯。今之苟進于當世者。惟恃權勢。與才力
[003-0584c]
耳。能知當進則進。當退則退。而不失其正道者。可
謂有德賢人達道高士矣。】


「山堂謂野菴曰。住持存心要公。行事不必出於己為
是。以他為非。則愛惡異同。不生於心。暴慢邪僻之氣。
無自而入矣幻菴集。」


【野菴名祖璇。大慧杲之嗣也。山堂謂野菴。主法要
心存公道說。住持人胸中所懷。要公而不私。凡行
一切事。不必專主出于自己者。方纔為是他人所
言所行恰當。詎可不以為是耶。不必拘定。以他為
非。若是自已所言所行。不恰當。詎可不以為非耶。
若肯如此存心。則偏愛偏惡。若異若同。種種私慝。
自不生於胸中。則橫暴我慢。歪邪偏僻。種種氣習。
自無縫罅。而可入矣。】


「山堂曰。李商老言。妙喜器度凝遠。節義過人。好學不
倦。與老夫相從寶峯。僅四五載。十日不見必遣人致
問。老夫舉家病腫。妙喜過舍。躬自煎煑。如子弟事父
兄禮。既歸元首座責之。妙喜唯唯受教。識者知其大
器。湛堂嘗曰。杲侍者再來人也。山僧惜不及見。湛堂
遷化。妙喜璽足千里。訪無盡居士於渚宮求塔銘。湛
堂末後一段光明。妙喜之力也日涉記。」


【元首座名道元。圓悟勤祖之嗣也。唯應速而質也。
璽足重皮也。渚宮荊州府也。塔銘俱詳音義。山堂
表妙喜器槩。以勵人說。廬山李商老嘗言。妙喜之
為人。才器量度。凝澄悠遠。操節義氣。超邁於人。嗜
[003-0585a]
好學業。精進不退。曾與老夫。相從寶峯。且四五年。
人情周密。十日不見。必發人趨問。老夫因修造。觸
犯土神。全家病腫。妙喜親自過舍。躬身煎藥煑粥。
就如子之事父。弟之事兄一般禮節。既回寶峯。元
首座責其僧。不宜事俗。妙喜唯唯低躬。承受教誨。
有見識者。知其量度不凡。一定是個大器。湛堂常
稱喜曰。杲侍者。乃再來應世之人也。山僧老矣。惜
不及見他後來好處。逮湛堂示寂。茶毗。睛齒數珠
不壞。并舍利。妙喜不憚千里之遙。脚起重璽。而不
休息。訪張無盡居士于湖廣荊州府。以求塔銘焉。
所以湛堂末後根珠不壞。這一段光明。若非妙喜
訪無盡之力。其誰彰著之也乎。】


「妙喜杲和尚曰。湛堂每獲前賢書帖。必焚香開讀。或
刊之石曰。先聖盛德佳名。詎忍棄置。其雅尚如此。故
其亡也。無十金之聚。唯唐宋諸賢墨蹟。僅兩竹籠。衲
子競相詶唱。得錢八十餘千。助茶毗禮可菴集。」


【獲得也。墨蹟即書籍法帖也。茶毗梵語。此云火化。
妙喜表湛堂之廉。而又好古。以示後學說。湛堂每
獲古聖先賢故書法帖。必淨手焚香開讀。或刊刻
于石。以垂永久。乃曰。前聖大德美名。豈可忍心廢
棄拋置耶。其湛堂和尚素性。貴尚古蹟。是這樣。故
其遷化之日。無十兩之積。其所蓄。唯唐宋兩朝諸
賢人墨刻法帖。且兩篾箱。其廉可知也。衲子競進
倡率。互相酬唱。共得錢八十餘串。來佐助茶毗之
[003-0585b]
費。以成喪禮。】


「妙喜曰。佛性住大溈。行者與地客相歐。佛性欲治行
者。祖超然因言。若縱地客。摧辱行者。非惟有失上下
名分。切恐小人乘時侮慢。事不行矣。佛性不聽。未幾
果有莊客弒知事者可菴集。」


【佛性名法泰。圓悟勤祖嗣也。地客佃戶也。毆捶也。
祖超然名文祖。天衣懷嗣也。下殺上曰弒。妙喜謂。
主叢林者。當要識上下名分說。佛性住大溈時。行
者與佃戶子。相打佛性。欲處行者。以清淨僧法。祖
超然因諫止道。僧法本皆清淨。若縱佃戶責治行
者。不獨有失上下名分。切恐小人心膓。他就從此。
膽大乘隙。欺主侮慢。大眾事不行矣。佛性不聽而
治行者。後不久。果有佃戶子弒知事之事。荷叢林
之任者。可不慎歟。】


「妙喜曰。祖超然住仰山。地客盜常住穀。超然素嫌地
客。意欲遣之。令庫子行者。為彼供狀。行者欲保全地
客。察超然意。抑令供起離狀。仍返使呌喚。不肯供責。
超然怒行者擅權。二人皆決竹篦而巳。葢超然不知
陰為行者所謀。烏乎。小人狡猾如此可菴集。」


【抑逼也。狡猾奸頑多詐也。妙喜曉主叢林者。不可
不知小人狡猾說。超然住仰山之時。地客偷盜常
住穀子。超然素性。原嫌地客意下。久欲遣之。未逢
其便。故令庫子行者。速為彼供狀。就事驅逐之。行
者皆在小人之列。不唯不供狀。而反保全之。察得
[003-0585c]
超然有強令供起離狀之意。仍復返使地客呌喚。
不服不肯供責。超然怒行者擅權。與地客作主。二
人俱決竹篦而止。葢超然不曉得小人黨與。暗地
商謀。巳就反無。計以驅遣。嗚乎。小人奸頑狡猾。是
這等樣。】


「妙喜曰。愛惡異同。人之常情。惟賢達高明。不被其所
轉。昔圓悟住雲居。高菴退東堂。愛圓悟是惡高菴。同
高菴者異圓悟。由是叢林紛紛然。有圓悟高菴之黨。
竊觀二大士。播大名於海上。非常流可擬。惜乎昧於
輕信小人謟言。惑亂聰明。遂為識者笑。是故宜其亮
座主隱山之流。為高上之士也智林集。」


【大士有德之稱。亮座主蜀人。頗講經論。因參馬祖。
發明大事。隱於洪州西山。杳無消息。隱山潭州龍
山也。因參馬祖。發明心要。後隱龍山焉。二事俱詳
音義。妙喜示人。當各存正見勿偏好惡說。如意而
愛。違情而惡。差殊而異。和合而同。此皆人之一定
常情也。惟是有道之賢。達理之士。見識高遠。心地
明白者。不被愛惡異同所轉。昔圓悟初住雲居。高
菴退處東堂之時。有愛圓悟的。便厭惡高菴。有同
高菴的。便驚異圓悟。由此之故。一叢林中。紛紛紜
紜。而有兩家之說。各于其黨焉。竊觀二大士之為
人。應機接物。誘導諸子。播大名於天下。不是尋常
流輩之可比擬。惜乎。明眼人。前三尺暗。反昧於輕
信小人謟媚之言。惑亂智者聰明。遂被有見識者
[003-0586a]
以為笑。具由是觀之。為人誠難出世。不如避世。宜
其西山亮座主潭州隱山。那一輩人為高尚其志
之美士也。】


「妙喜曰。古人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率德循行。思免無
咎。所患莫甚於不知其惡。所美莫善於好聞其過。然
豈古人之才智不足。識見不明。而若是耶。誠欲使後
世自廣而狹於人者為戒也。夫叢林之廣。四海之眾。
非一人所能獨知。必資左右耳目思慮。乃能盡其義
理。善其人情。苟或尊居自重。謹細務。忽大體。賢者不
知。不肖者不察。事之非不改。事或是不從。率意狂為。
無所忌憚。此誠禍害之基。安得不懼。或左右果無可
咨詢者。猶宜取法於先聖。豈可如嚴城堅兵無自而
入耶。此殆非所謂納百川而成大海也。」


【妙喜與寶和尚書。為人當法古尊賢遷善改過說。
上古賢人。見人有善。則遷就為善。自巳有過。則速
即改悔。遵修全德。依操實行。恒正思惟。淨身口意。
所憂患者。莫過於不曉得自己的惡。所美好者。莫
過於喜聞自己的過。然豈是古人才力智慧。不足
識慮。見理不明。而要如此也耶。誠欲使末世來。樹
人我赤幟。傾無梁斗口。自廣大而狹小于人者。為
矜式也。夫叢林稠人之廣。四海萃類之眾。本不是
一知一見所能獨曉。必竟要憑左右人之耳目千
思萬慮。庶能窮盡其合宜之理。善周其僉眾之情。
倘或為主者。威嚴其居。自重其體。瑣末之事。毫放
[003-0586b]
不過大體段處。忽略不經。君子不知。小人不察。自
己行蹉了的事。不肯改悔。皆行好事。又不肯依從。
任性不羈。猖狂無檢。無所弗為。全不忌畏。如此行
徑。此誠培長禍害之基本。如何不畏。設或左右果
的的。沒有得可商量扣問者。宜取法上古先聖。豈
可就如百尺嚴城。萬馬堅兵。無門路而可入也耶。
若是這等樣。且不是所謂容納百川而成大海的
胸襟也。宜改過遷善。求善以自廣。可矣。】


「妙喜曰。諸方舉長老。須舉守道而恬退者。舉之則志
節愈堅。所至不破壞常住。成就叢林。亦主法者救今
日之弊也。且詐佞狡猾之徒。不知羞恥。自能謟奉勢
位。結托於權貴之門。又何須舉。」


【妙喜與竹菴書。論舉賢貴端正說。諸方舉長老住
持。必定舉有操節有道行。而好恬靜退守的。舉之
出世。則志向節槩。愈更堅固。所到之處。常住不具
備者具備。安有破壞之理。不增補者增補。一定事
事成就。此亦主法者。具擇賢眼。拯救今時之弊病
也。且詭詐便佞奸頑無賴之徒。無慚無愧。不曉羞
恥。自能謟媚。趨奉勢位。以求利結交。付托于權貴
之門。以求名者。切不可舉。欲舉賢才以繼住持。慎
毋忽于此焉。】


「妙喜謂超然居士曰。天下惟公論不可廢。縱抑之不
行。其如公論何。所以叢林舉一有道之士。聞見必欣
然稱賀。或舉一不諦當者。眾人必慽然嗟嘆。其實無
[003-0586c]
他。以公論行與不行也。烏乎用此可以卜叢林之盛
衰矣可菴集。」


【超然居士。郡王趙令矜。字表之。圓悟勤祖嗣也。抑
遏也。慽憂也。妙喜謂超然。舉賢畢竟要合公論說。
公論乃天下之正理。古今之正議。決定是不可廢
的。設或是勉強抑止不行。其奈已是公論了矣。如
之何哉。所以叢林之中。或乏住持。或少軄事。若舉
一個有見諦端正之士。聞見之者。必人人欣然稱
賀。合寺歡悅。若舉一個見諦不端正之人。必人人
慽慽然嗟嘆。通院竊議如此。何以使然。其實無別。
以公論或行或不行而致然也。烏乎。以此推之。而
叢林中之吉凶禍福。不卜可知矣。】


「妙喜曰。節儉放下。乃修身之基。入道之要。歷觀古人。
鮮有不節儉放下者。年來衲子。遊荊楚買毛褥。過浙
右求紡絲。得不愧古人乎。」


【妙喜示人修身入道極要說。夫人習染難除。莫甚
于貪。乃三毒之最。為首第一。別無方法。可以對治
的。惟樽節其有儉約。莫奢此個方法。可以對治也。
節儉心現前。貪求心自然放下。如此實乃操修自
身之基本。趣入正道之要歸。遞觀從上來古人那
有一個不是節儉放下的。近年來禪和子。遊荊楚。
上洞山。問麻三斤歟。買毛褥耳。過浙右。渡洛伽。禮
圓通歟。求紡絲耳。寧不有愧于古人乎。何其貪也。】


「妙喜曰。古德住持不親常住。一切悉付知事掌管。近
[003-0587a]
代主者。自恃才力有餘。事無大小。皆歸方丈。而知事
徒有其虗名耳。嗟乎。苟以一身之資。固欲把攬一院
之事。使小人不蒙蔽。紀綱不紊亂。而合至公之論。不
亦難乎與山堂書。」


【妙喜曉住持人。當存大體說。自古先德住持叢林。
只主張大法提挈。衲子不自躬親兼理常住一切
庶物。盡付知事頭首。各局掌管。近世主者不然。自
恃才力。以為有餘。不論大事小事。俱入方丈兼攝。
而知事徒設序數。虗當其名耳。嗟乎。只是可惜。倘
以你一身。資質執固。不捨勉強。把攬在手。主張一
院之事。必欲要使小人不昏蒙障蔽於我法度。不
參差條目如法。而又必使全合眾人。極端正公道
議論。寧不難乎。主持人只提振大法綱宗。可也。】


「妙喜曰。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盛衰相乘。乃天地
自然之數。惟豐亨宜乎日中。故曰。日中則昃。月滿則
虧。天地盈虧。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所以古之人。當
其血氣壯盛之時。慮光陰之易往。則朝念夕思。戒謹
彌懼。不恣情不逸欲。惟道是求。遂能全其令聞。若夫
隳之以逸慾。敗之以恣情。殆於不可救。方頓足扼腕
而追之。晚矣。時乎難得而易失也薌林書。」


【豐亨。豐易卦名。震上離下。震為雷。離為火。名雷火
豐。豐大也。以火明而震動。盛大之象也。其占有享
道焉。故曰豐亨。陰死為消。陽死為息。令善也。聞名
遠達也。妙喜曉人求道。要及時慎勿失時說。夫人
[003-0587b]
死生之理。譬如純陽既極。則一陰生于其下。純陰
既極。則一陽生于其下。有盛有衰。兩相乘除。乃天
地之間。一定自然之數也。惟易雷火豐。取象震動
火明有盛大之義。而又有亨通之道。但不可過。只
宜乎日中耳。葢言豐盛難常。以此為戒也。故彖辭
又曰。日中盛極則西昃。月望盈極則有缺虧。以天
地自然之數觀之。尚有此盛昃盈虧之理。與日中
時月望時。且消且息。而況于人乎。亦可以稱時自
謹也。所以古人正當其年少血氣壯盛的時。痛惜
光陰易過。歲月難留。則朝也念道。夕也思道。戒慎
敬謹。益加憂懼。不恣縱七情。不放逸六欲。孜孜汲
汲。惟道是求。乃能全美。令德名聞。若夫隳壞之以
安逸嗜慾。毀敗之以恣蕩性情。危殆至于不可拯
救。那時纔跌脚捶胸。而追悔之。早巳遲了矣。故漢
蒯徹。說韓信道。功難成而易敗。時難得而易失。時
乎時乎。不再來。此雖世間說話。誠可以比況。為生
死者。當痛惜。斯時確實難得而易失也。】


「妙喜曰。古人先擇道德。次推才學。而進當時。苟非良
器。置身於人前者。見聞多薄之。由是衲子。自思砥礪。
名節而立。比見叢林凋喪。學者不顧道德。少節義無
廉恥。譏淳素為鄙朴。獎囂浮為俊敏。是故晚輩識見
不明。涉獵抄寫。用資口舌之辯。日滋月浸。遂成澆漓
之風。逮語于聖人之道。瞢若面牆。此殆不可救也。」


【砥礪磨勵之意。涉獵是水上獵獸。比況學道不真
[003-0587c]
誠的意思。瞢若面牆。言一物無所見。一步不可行
也。妙喜曉學者。當立名節說。古人揀選學人。先取
見地明白而有道。行履端正而有德。次推才力與
學識而進。用于當時。倘不是良人美器。安厝於眾
人之前者。眼見耳聞。輒多輕薄之。由是衲子暗自
思忖。奮發砥礪。操守名節。而自成立焉。比見叢林。
凋落喪敗。學者道不實悟。德不真修。節少操守。義
少合宜。貪而無廉。浼而無恥。反譏誚性淳質素者。
以為卑鄙朴厚。獎譽囂頑浮薄者。以為英俊捷敏。
以是之故。晚進識見不明。專務抄寫語言文字。以
為實學。重包叠裹。以當玄旨。如是用心。豈不大錯。
就如那持網涉水上去獵獸一般。其參差甚遠。既
涉獵抄寫也。記讀入心。用資口頭舌辯。日日滋積。
月月浸長。遂成澆淺漓薄之風。及乎問著聖人大
道。便舌拄上齶。口似磉磐。眼如瞢瞽。四面皆墻壁
也。如此樣人。猶可救也耶。殆不可也。】


「妙喜曰。昔晦堂作黃龍題名記曰。古之學者。居則巖
穴。食則土木。衣則皮草。不係心於聲利。不籍名於官
府。自魏晉齊梁隋唐以來。始剏招提。聚四方學徒。擇
賢者規不肖。俾智者導愚迷。由是賓主立。上下分矣。
夫四海之眾。聚於一寺。當其任者。誠亦難能。要在總
其大捨其小。先其急後其緩。不為私計。專利於人。比
汲汲為一身之謀者。實霄壤矣。今黃龍以歷代住持。
題其名於石。使後之來者。見而目之曰。孰道德。孰仁
[003-0588a]
義。孰公於眾。孰利於身。嗚呼。可不懼乎石刻。」


【妙喜舉題名記。以警後更珍他知所懼說。昔晦堂
作黃龍題名記。有曰。上古之學道者。居則高巖深
穴。食則土芋木果。衣則椶皮荷葉。聲名利養。不關
係于心。官府吏衙。不投名于冊。原無住持等事。自
魏曹操晉司馬懿齊蕭道成梁蕭衍隋楊堅唐李
淵。諸朝之後。始初剏建招提。聚集四方廣眾。揀選
有德賢者。以規正不肖之輩。俾令有道智者。以導
誘愚鈍迷流。用是而有賓有主。有上有下。有名分
矣。夫四海之多人。萃積於一院。擔荷斯大任者。誠
非易易矣。要在總提其大綱舍置其小節。先其當
急。後其可緩。半點不求自利。一味專益他人。較之
切切為自已一身圖謀者。實輕清重濁之不同。難
比并矣。今黃龍以歷代住持之名。刊之石者何。是
使後來繼住於此者。親眼而目之曰。那個長老。有
道風。有德澤。那個長老。有仁慈。有義氣。那個長老
為眾。那個長老為已。嗚呼。可不懼怕之乎。題名無
他。使覽是而思。善者可以為法。惡者可以為戒也。】


「張侍郎子韶謂妙喜曰。夫禪林首座之職。乃選賢之
位。今諸方不問賢不肖。例以此為僥倖之津途。亦主
法者失也。然則像季。固難得其人。若擇其履行稍優
才德稍備。識廉恥節義者居之。與夫險進之徒。亦差
勝矣可菴集。」


【張侍郎名九成。字子韶。得法于妙喜。子韶謂妙喜。
[003-0588b]
論選西序頭首說。夫禪林之中。人天首座。這個軄
品。乃是推選有德者之尊位。匪庸流可居。今諸方
不問君子小人。一槩以此為僥倖。津潤路途。藉以
射名罔利。破壞規模。此亦主法者之差失也。雖是
像季之時。本難得好人。若擇其操履行事稍優。才
力德業稍具。識清廉羞恥。有操節行義者。選而居
之。比夫冒險競進。不懼因果之流。又略強些些矣。】


「妙喜謂子韶曰。近代主法者。無如真如喆。善輔弼叢
林。莫若楊岐。議者謂。慈明真率。作事忽略。殊無避忌。
楊岐忘身事之。惟恐不周。惟慮不辦。雖衝寒[曰/月]暑。未
嘗急已惰容。始自南源。終於興化。僅三十載。總柄綱
律。盡慈明之世而後巳。如真如者。初自束包行脚。逮
於應世領徒。為法忘軀。不啻如饑渴者。造次顛沛。不
遽色。無疾言。夏不排窻。冬不附火。一室翛然。凝塵滿
案。嘗曰。衲子內無高明遠見。外乏嚴師良友。尠克有
成器者。故當時執拗如孚鐵脚。倔強如秀圓通諸公。
皆望風而偃。嗟乎。二老實千載衲子之龜鑑也可菴記聞。」


【輔弼扶助也。南源宜春古剎也。造次急遽苟且之
時。顛沛傾覆流離之際。遽窘也。卒也。拗拗捩故相
違也。孚鐵脚。名永孚。泐潭懷澄之嗣也。事見音義。
偃靡也。龜知未來之吉凶。鑑照現在之妍醜也。妙
喜謂子韶舉有道者。庶可為後學法說。近年來主
持提綱大法者。沒人及得真如喆。善輔弼贊佑叢
林者。沒人及得楊岐。或有議論道。慈明真淳槩率。
[003-0588c]
行事大略。殊不回避忌諱。楊岐捐軀奉事。競競業
業。惟恐不周全。小心翼翼。惟慮不具辦。雖隆冬大
寒。盛夏大熱。未甞急于自已。有懈怠之容。自慈明
始受宜春太守黃守旦南源之請。次受本延道吾
之席。後遷石霜及福嚴。終于興化諸大剎。且三十
年之久。總柄叢林紀綱法律。盡慈明之世而後巳。
如真如者。初自束包行脚。做禪和子時。及于出世
應化。匡徒領眾。實為大法。盡瘁己躬。不止如饑如
渴之切者。或當急遽苟且。傾覆流離也。不見有倉
卒之色。逼迫之言。夏至極熱。不排窻乘凉。冬至極
寒。不附爐向火。孤坐一室。靜體翛然不捨。無為凝
塵滿案。曾曰。禪和子胸中若無徹上徹下之明。亘
古亘今之見。外面乏痛棒熱喝之師。擊節透關之
友。少能有成其大器者。故當時固執拗捩不循人
情。如孚鐵脚。倔梗橫彊孤硬端直。如秀圓通。皆望
其道風而靡。無不敬服。嗟乎。可不羡美之乎。真楊
二大老。如是行履。豈僅目前龜鑑。誠千萬載衲子
之龜鑑也。實學祖道。可不體認于斯歟。】


「子韶同妙喜萬菴三人。詣前堂本首座寮問疾。妙喜
曰。林下人身安。然後可以學道。萬菴直謂不然。必欲
學道。不當更顧其身。妙喜曰。爾遮漢又顛耶。子韶雖
重妙喜之言。而終愛萬菴之語為當記聞。」


【本首座即博山悟本也。當中也。言中節的意思。記
子韶同妙喜萬菴三人。同往本首座寮中看病。妙
[003-0589a]
喜乃安慰之曰。林下養道人。先要身體安泰。然後
可以造詣至道。若無色身。將誰修證無生法忍。萬
菴直以為不然。必欲要造詣斯道。不當更顧慮其
身。忘身乃可以學道也。妙喜斥之曰。爾這漢又顛
了也耶。即今我和你來此。做甚說與麼語話。子韶
雖重妙喜之言。恰于時節。而究竟愛萬庵之語。切
于勵人。更為恰當。】


「子韶問妙喜。方今住持何先。妙喜曰。安著禪和子。不
過錢穀而巳。時萬菴在座。以謂不然。計常住所得。善
能樽節浮費。用之有道。錢穀不勝數矣。何足為慮。然
當今住持。惟得抱道衲子為先。假使住持有智謀。能
儲十年之糧。座下無抱道衲子。先聖所謂坐消信施
仰愧龍天。何補住持。子韶曰。首座所言極當。妙喜回
顧萬菴曰。一個個都似你。萬菴休去巳上竝見可菴集。」


【樽節裁止也。減損用度的意思。儲貯也。積聚也。張
侍郎問妙喜。方今住持叢林。以何事為先務。妙喜
答曰。安著四方禪和子。不過銀錢穀米而巳。時萬
菴首座。同在座中。以謂不在錢穀。計度常住所得。
或多或寡。當事者善能減損奢用。用得合理。銀錢
米糓。且不勝其多矣。此何足為憂慮。然方今主持
者。惟得深蓄厚養有道有德的衲子。此為先務。假
使主持人。有大智慧大謀略。能收積十年的錢糧。
會下沒有一個半個好操守節義。明心見性的衲
子。先聖曾戒謂。坐消信施。仰愧龍天。于住持者。有
[003-0589b]
何補益。子韶乃贊許之曰。不謬為人天首座。其所
言。極為恰當。妙喜回首。顧復萬菴而言曰。廣眾稠
人。愚多智少。一個個都如你這樣念頭耶。萬菴乃
緘默。不言而休去。善住持者。當知所先務也。】


「萬菴顏和尚曰。妙喜先師初住徑山。因夜參持論諸
方及曹洞宗旨不巳。次日音首座謂先師曰。夫出世
利生。素非細事。必欲扶振宗教。當隨時以救弊。不必
取目前之快。和尚前日作禪和子。持論諸方。猶不可
妄。況今登寶華王座。稱善知識耶。先師曰。夜來一時
之說焉。首座曰。聖賢之學。本於天性。豈可率然。先師
稽首謝之。首座猶說之不巳。」


【曹洞宗。曹乃撫州曹山。本寂禪師。嗣洞山良价和
尚。初離洞山。往曹溪。禮祖塔。還止臨川。有佳山水。
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故名山為曹。洞山之宗。至
師大盛。故稱曹洞宗也。率然輕忽之意。萬菴顏和
尚論主法者。要自重勿輕評論諸方說。妙喜先師
宋紹興七年。初住徑山之時。因夜參。評論諸方法
道。及曹洞宗旨。所說甚多。次日早。音首座乃謂先
師曰。夫善知識。出世教導眾生。本不是小節。必定
要扶持振揚五宗教法。當因時以救其積弊。豈可
只取眼前之快便耶。和尚曩時。在行脚中廣眾裏
做禪和子。閒談議論。且不可虗妄。何況而今登佛
祖寶華王座。宣掦大法。稱善知識乎。先師乃曰。昨
夜偶爾間一時之說耳。何得執以為實。首座曰。為
[003-0589c]
聖為賢。學業本於人之天性使然。詎可輕忽。先師
乃稽遲其首。而稱謝之。首座猶絮絮忉忉。說之不
巳焉。由此觀之。首座有直言敢諫之口。妙喜有寬
裕納諫之量。咸可法也。】


「萬菴曰。先師竄衡陽。賢侍者錄貶詞。揭示僧堂前。衲
子如失父母。涕泗愁歎。居不遑處。音首座詣眾寮白
之曰。人生禍患。不可苟免。使妙喜平生如婦人女子。
陸沉下板。緘默不言。故無今日之事。況先聖所應為
者。不止於是。爾等何苦自傷。昔慈明瑯琊谷泉大愚。
結伴參汾陽。適當西北用兵。遂易衣混火隊中往。今
徑山衡陽相去不遠。道路絕間關。山川無險阻。要見
妙喜復何難乎。由是一眾寂然。翌日相繼而去廬山智林。」


【衡陽。湖南道衡州府衡陽縣也。揭高舉張示也。涕
泗。目出汁曰涕。鼻出汁曰泗。不遑處心。急不暇安
處也。下板言居于下位也。谷泉名大道。大愚名守
芝。俱汾陽昭祖嗣也。汾陽名善昭。首山念祖嗣也。
火隊。軍營火兵之隊也。萬菴表師家有德。雖禍患
切身。人猶依依不捨說。先師因與張侍郎。論物格
話。侍郎言下有省。先師為之上堂。引神臂弓一發。
透過千層甲。老僧拈來看。直甚臭皮襪之句。右相
秦檜。以為譏議朝政。遂竄逐先師于衡陽。賢侍者
錄朝廷貶詞。高示僧堂之前。衲子見之。如失生身
父母一樣。而齎咨涕洟焉。口中歎嗟。眼中流淚。鼻
中出泗。心中窘急。而不暇安處。由此而推。妙喜為
[003-0590a]
人。不言而喻也。音首座往眾寮。一一白之曰。至人
處世。義以為質。既罹斯難。不可苟免。設使妙喜。一
生以來。就如婦人女子。不令人見陸地。沉潛賤處
下板。三緘其口。守訥不言。故無今日衡陽之事。況
古先聖師子之罽賓。二祖之鄴都。皆所當為以示
現者。又豈止于此而巳哉。爾等何苦。自切痛傷。昔
汾陽道望天下。慈明圓瑯琊覺谷泉道大愚芝相
結伴。欲往參扣。時澤州潞安。皆屯重兵。無敢往者。
慈公四人。不顧危阻。渡榮澤河。登太行山。易衣混
入火兵隊中。露宿草眠。不憚勞苦。而往參謁汾陽
昭祖。今徑山之於衡陽。相去不甚為遠。道路無澤
潞之間關。山川無榮行之險阻。要再見妙喜。有甚
難乎。因此大眾方止涕泗愁嘆之聲。而寂然焉。至
次日。俱徐徐相接踵而去。妙喜若無實德。豈能感
人戀慕如此哉。應機者事蹟也。法不孤起。仗境方
生。感人者實德也。如子失母。淚出痛腸。誰能及之。
學者不可疑其蹟。而不思其德矣。】


「萬菴曰。先師移梅陽。衲子間有竊議者。音首座曰。大
凡評論於人。當於有過中求無過。詎可於無過中求
有過。夫不察其心。而疑其跡。誠何以慰叢林公論。且
妙喜道德才器。出於天性。立身行事。惟義是從。其量
度固過於人。今造物抑之。必有道矣。安得不知其為
法門異時之福耶。聞者自此不復議論矣智林集。」


【梅陽。廣東潮州梅陽縣也。妙喜貶衡陽。著正法眼
[003-0590b]
藏三帙。被人重譖。復貶梅陽。衲子中有私地議論
之者。音首座曰。大凡批評議論于人。當于有過失
之中。求段無過道理。有過亦可消釋。豈可于無過
失之中。而求有過失。雪上加霜耶。夫不察妙喜作
正法眼藏之心。而疑其再貶之跡。妄評于人。誠何
以慰安叢林人耳目公論道理。且妙喜平生道風
德行。才力器量。咸出自然天性。卓立己身。躬行眾
事。惟以合宜是從。其豁達大度。本出于人頭地。今
天道定數。自然造化。相抑遏之。必有個一定至理
在矣。安得不知其為法門中異日之福案耶。諸人
聞得首座如此說者。從此再不復議論妙喜再貶
梅陽之事跡矣。】


「音首座謂萬菴曰。夫稱善知識。當洗濯其心。以至公
至正。接納四來。其間有抱道德仁義者。雖有讐隙。必
須進之。其或姦邪險薄者。雖有私恩。必須遠之。使來
者各知所守。一心同德。而叢林安矣與妙喜書。」


【音首座謂萬菴。當洗心接眾。以安叢林說。夫稱長
老行其法化。當先將自已個的心肝五臟。一一洗
雪。得乾乾淨淨。莫令有一毫染習穢汙。然後以至
公之法。至正之道。接納四方。其中或有守道養德。
居仁由義者。雖與我有仇讐間隙。必須推舉而進
用之。其或意奸心邪。[曰/月]險輕薄者。雖與我有私遇
殊恩。必須屏而疎遠之。使四方之來者。各自知其
道德仁義之所持守。萬人一心。同其德行。而叢林
[003-0590c]
不消命令。亦自安泰矣。】


「又曰。凡住持者。孰不欲建立叢林。而鮮能克振者。以
其忘道德廢仁義。捨法度任私情。而致然也。誠念法
門凋喪。當正已以下人。選賢以佐佑。推獎宿德。疎遠
小人。節儉修於身。德惠及於人。然後所用執侍之人。
稍近老成者存之。便佞者疎之。貴無醜惡之謗。偏黨
之亂也。如此。則馬祖百丈可侔。臨濟德山可逮智林集。」


【侔齊也。臨濟名義玄。黃檗運祖之嗣也。德山名宣
鑑。龍潭崇信之嗣也。音首座又曉住持者。當正已
選賢謙下利人說。凡住持者。孰不愛建置樹立叢
林。而少有能振起之者。何以故。因其道未實悟。德
不實修而多忘。仁無惻隱。義不合宜而多廢。法度
捨之不行。私情任之不改。而使之然也。倘誠思念
法道凋零。門庭喪敗。當端正其心。卑以自牧。選擇
有德。以相輔助。推獎耆舊而相親。疎遠小人而自
謹。樽節儉約以修已。德澤惠施以及人。然後左右
所用執役侍側之人。稍近老成練達者存留之。便
僻謟佞者疎外之。貴圖無汙醜鄙惡之讒言。偏私
黨與之攪亂也。果能如此。則可以與馬祖百丈把
手共行。臨濟德山同一鼻孔出氣。若不是這等樣。
其孰與之焉。】


「音首座曰。古之聖人。以無災為懼。乃曰。天豈棄不穀
乎。范文子曰。惟聖人能內外無患。自非聖人。外寧必
內憂。古今賢達。知其不能免。甞謹其始。為之自防。是
[003-0591a]
故人生稍有憂勞。未必不為終身之福。葢禍患謗辱。
雖堯舜不可逃。況其他乎。」


【災禍害也。穀善也。逃猶免也。音首座與妙喜書。教
當自戒謹。以無災為懼說。古之至人。時自憂惕。以
無災為懼。乃復言曰。天道無私。豈單棄絕我不善
人乎。范文正公有言。惟是無所不通聖人。乃能內
外無患。倘若不是聖人。亦定不能內外全無。或外
固安寧矣。內必有隱憂。古今賢人達士。知其不能
免全無憂患。常謹慎之于始。時時刻刻。以戒忍為
墻籬。定慧為甲冑。常自防衛。所以人平居燕處。不
懈勞心焦思者。未必不為一生之福慶矣。葢禍患
之與謗辱。雖堯舜聖君。亦有不仁之謗。不孝之辱。
俱不可逃躲。況別者耶。宜自謹其始。以無災為懼。
勿以謗辱為懼也。】


「萬菴顏和尚曰。比見叢林。絕無老成之士。所至三百
五百。一人為主。多人為伴。據法王位。拈槌豎拂。互相
欺誑。縱有談說。不涉典章。宜其無老成人也。夫出世
利生。代佛揚化。非明心達本。行解相應。詎敢為之。譬
如有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烏
乎。去聖逾遠。水潦鶴之屬。又復縱橫。使先聖化門。日
就淪溺。吾欲無言可乎。屬菴居無事。條陳傷風敗教
為害甚者一二。流布叢林。俾後生晚進。知前輩競競
業業。以荷負大法為心。如冰凌上行。劒刃上走。非苟
名利也。知我罪我。吾無辭焉智林集。」
[003-0591b]


【水潦鶴。阿難見比丘誦法偈云。若人生百歲。不見
水潦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覩見之。阿難聞巳歎曰。
世間眼滅。亦何速乎。語比丘言。此非佛語。不可修
行。汝今當聽我演佛偈。若人生百歲。不善諸佛機。
不如生一日。而得決了之。比丘持以告師。師曰。阿
難老昏。不可信矣。當以前誦為是。阿難後聞比丘
仍前誦習。問其故。答言。吾師告我。阿難老昏不可
信。當以我為是。阿難見其不信。即入三昧。推求勝
德。無能挽救。乃歎曰。異哉異哉。不可正也。屬類也。
後屬字值遇也。知我孔子作春秋。以寓王法。其大
要皆天子之事。知孔子者。謂春秋之作。遏人欲于
未萌。存天理于既滅。為後世慮。至深切也。罪我。罪
孔子者。以謂無其位。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
權。使亂臣賊子懼而不敢肆。則戚矣。萬菴引用。以
自主條陳。不怕人恠的意思。萬菴和尚慮道衰法
亂叢林無主說。比見此時叢林中。殊無老練成實
之士。所到之處。或三百一堂。或五百一院。一人尊
居方丈。以作堂頭。多人共住堂寮。以為伴侶。主據
法座。上首白椎。長老豎拂。似是而非。互相欺誑。雖
有談說。而多杜撰。不涉典章。而無根由。宜乎其無
老練成實之士也。夫首出世間。弘道利生。代佛吐
氣。以揚法化。非真明自心。實達根本。行合乎解。解
合乎行。豈可妄為之也耶。不見楞嚴經云。譬如有
一庸人。無有實德。而稱帝王。躡居天子之位。是他
[003-0591c]
自取其罪。而討誅戮也。何況法中之王。如何無實
道德。而妄竊居此法位乎。嗚乎誠可悲傷之乎。去
佛世來。愈是差遠。水潦鶴之類。又復出來縱橫。不
遵正道。使先聖法化門庭日衰。一日漸就汩沒。我
欲不說。其可乎。值菴居暇日無事。僅科條陳列。而
今傷風敗教之流。為法門毒害至甚者。一二樁流。
通敷布于叢林。使後生晚進。知道前輩。是這等樣
操履。競競戒謹。業業恐懼。以肩荷背負無上大法
為心。如履薄冰而恐仆。如蹈利刃而恐傷。不是苟
且圖名求利也。知我者。以我言為是。吾無辭焉。罪
我者。以我言為非。吾亦無辭焉。吾特慮道衰法亂。
鞏縣如斯。不忍自訥耳。】


「萬菴曰。古人上堂。先提大法綱要。審問大眾。學者出
來請益。遂形問答。今人杜撰四句落韻詩。喚作釣話。
一人突出眾前。高吟古詩一聯。喚作罵陣。俗惡俗惡。
可悲可痛。前輩念生死事大。對眾決疑。既以發明。未
起生滅心也。」


【萬菴和尚痛法久成弊說。古人上堂說法。先舉大
法宗旨總綱。極要審問大眾。學者于此有會。則與
之印證。學者于此不會。出來請益問答之來葢。由
此也。今人却不然。先杜撰四句。新鮮落韻詩。喚作
釣話。以誘之。一人衝突出眾。高聲背誦古詩一聯。
喚作罵陣。以為法戰。有是理乎。俗惡俗惡。法微至
此。而可悲傷。道衰於今。而可痛惜。前輩咸是自念
[003-0592a]
生不知何來。死不知何去。把作急要緊一樁大事。
出來對眾決疑。既是發明自己大事。何嘗起一毫
生滅心人我見也。】


「萬菴曰。夫名行尊宿至院。主人陞座。當謙恭敘謝。屈
尊就卑。增重之語。下座同首座大眾。請陞于座。庶聞
法要。多見近時相尚。舉古人公案。令對眾批判。喚作
驗他。切莫萌此心。先聖為法忘情。同建法化。互相詶
唱。令法久住。肯容心生滅。興此惡念耶。禮以謙為主。
宜深思之。」


【萬菴曉主法者。識賓主之儀說。夫有德名尊長道
行耆宿至院。或彼專請主者。陞座說法。主者當謙
和恭順。敘說稱謝。設使雁齒原高。更要屈尊就卑。
益加厚重之語。說法訖下座。同首座并大眾。亦禮
請客長老。陞座說法。恭聆法要。此正禮也。每見近
時來。勝心相軋。舉則古人公案。令他對眾。批評判
斷。觀其識見如何。喚作勘辯他。有此禮耶。後之王
法者。切莫萌此勝負心膓。有傷風化。先聖為法心
切。彼此忘情。其同建立法幢。興隆教化。或抑或揚。
互相酬唱。令諸佛法。久住世間。那有貢高心。人我
見。萌動一毛頭許惡業念頭耶。賓主之禮。以謙下
為主。當深切思之。俾昌二桂報佛祖恩矣。】


「萬菴曰。比見士大夫監司郡守入山有處。次日令侍
者取覆長老。今日特為某官陞座。此一節猶宜三思。
然古來方冊中雖載。皆是士大夫訪尋知識而來。住
[003-0592b]
持人因參次。略提外護教門。光輝泉石之意。既是家
裏人。說家裏兩三句淡話。令彼生敬。如郭公輔楊次
公訪白雲。蘇東坡黃太史見佛印。便是樣子也。豈是
特地妄為。取笑識者。」


【監司有司地方官也。郡守太守也。方冊即語錄冊
本也。萬菴曉主持法道者。接納外護。要知大體說。
比見未仕之士。巳仕之大夫。竝監司太守入叢林。
或有事故。處分知事頭首。次日報侍者取覆。長老
今日宜專為某官府上堂說法。此一節。更宜思而
又思。可行則行。不可行則止古來。語錄中雖載。皆
是他士大夫。有切于慕道之心。自已尋訪知識。而
來以求發覆。住持人因此方便。隨機開導。若果有
真實為法者。尊請陞座說法。又不可辭。因其參次。
略提外護。扶助教門。光輝泉石之意。既是家裏佛
法中人。亦只尋常擿發。點即不到。到即不點。略說
兩三句平實話。令彼生敬。如郭公輔絕江訪白雲。
楊次公會芙蓉楷。公曰。與師相別幾年。蓉曰七年。
公曰。學道來。參禪來。蓉曰。不打這鼓笛。公曰。恁麼
則空遊山水。百無所能也。蓉曰。別來未久。善能高
鑒。公大笑。蘇東坡詣金山。值佛印。入室次。印曰。此
間無坐處。坡曰。借師四大作禪牀。師曰。老僧有問。
道得即坐。道不得即輸腰間玉帶。坡即解帶置案
請問。師曰。老僧四大本空。五蘊非有。汝向甚麼處
坐。坡無語。印召侍者。收取玉帶。黃太史見晦堂。乞
[003-0592c]
指徑捷處。堂曰。仲尼道。吾無隱乎爾。太史如何理
會。公擬對。堂曰。不是不是。公迷悶不巳。忽侍堂山
行。時巖桂盛開。堂曰。聞木樨花香否。公曰聞。堂曰。
吾無隱乎爾。公大悟。即拜曰。和尚老婆心太切。堂
笑曰。只要儞到家耳。如上諸公。皆是自已為道相
訪。白雲芙蓉佛印晦堂。亦只隨緣應對發覆。便是
後來法式樣子也。豈是無知之輩。特地妄為取笑
識者耶。】


「萬菴曰。古人入室。先令挂牌。各人為生死事大。踊躍
來求決擇。多見近時。無問老病。盡令來納降欵。有麝
自然香。安用公界驅之。因此妄生節目。賓主不安。主
法者。當思之。」


【決判也。擇揀也。總是判破疑滯揀擇邪正的意思。
降服也。欵誠也。親敬也。降欵輸誠盡敬的意思。萬
菴曉主法者。勿仗道抑人說。古人入室。先令挂牌
曉示各人。痛為生死大事。不能透脫。自已奮發。踊
躍前來。以求決擇。此正理也。每見近時主法。不問
老者病者。盡教他來納降欵。不來。說是他不服人
繩絡。有是理乎。人有道德禮法。如香之有麝。自然
盡郁馨美。何用公界以強之使來耶。如此教做妄
生枝節條目。致使賓主不相調和安靜者。多矣。主
法者宜深思之。】


「萬菴曰。少林初祖。衣法雙傳。六世衣止不傳。取行解
相應。世其家業。祖道愈光。子孫益繁。大鑑之後。石頭
[003-0593a]
馬祖皆嫡孫。應般若多羅懸讖。要假兒孫脚下行是
也。二大士玄言妙語。流布寰區。潛符密證者。比比有
之。師法既眾。學無專門。曹溪源流。派別為五。方圓任
器。水體是同。各擅佳聲。力行已任。等閒垂一言出一
令。網羅學者。叢林鼎沸。非苟然也。由是互相詶唱。顯
微闡幽。或抑或揚。佐佑法化。語言無味。如煑木札羮。
炊鐵釘飯。與後輩齩嚼。目為拈古。其頌始自汾陽暨
雪竇。宏其音。顯其旨。汪洋乎不可涯。後之作者。馳騁
雪竇而為之。不顧道德之奚若。務以文彩煥爛。相鮮
為美。使後生晚進。不克見古人渾淳大全之旨。烏乎。
予遊叢林。及見前輩。非古人語錄不看。非百丈號令
不行。豈特好古。葢今之人。不足法也。望通人達士。知
我於言外可矣。」


【萬菴曉學人。要知大道來源宜法古遵先說。少林
寺達磨初祖。衣法雙傳。及到慧能六祖。衣乃爭端。
衣止不傳。但傳其法。選取行合乎解。解合乎行者。
世世相續。以承家業。祖宗之道。愈見光輝。子孫之
廣。益見繁茂。六祖大鑒之後。石頭希遷。江西馬祖。
皆面稟親承於青原南嶽。是為嫡孫。正當西域第
二十七代尊者般若多羅遠讖道。震旦雖濶無別
路。道一也。要假兒孫脚下行。石頭也。金雞解銜一
粒粟。讓祖金雞縣人也。供養十方羅漢僧。馬祖是
四川𨙩邡縣羅漢寺僧。正此之是也。二大士玄奧
之言。精妙之語。流通敷布於寰區之中。潛通暗符。
[003-0593b]
密契隱證者。每每有之。師家之法。既爾眾廣。學者
無專一定法門。曹溪一花。派分五葉。方圓大小。任
器有殊。水體來源。則同一味。各專敷化。咸有芳名。
用力躬行。仁為已任。等閒垂示一言。出展一令。網
羅四方學者。叢林興盛。轟轟烈烈。如鼎水騰沸一
般。不是苟且徒然也。由是學者往來。宣此通彼。宣
彼通此。互相酬唱。顯其微妙。闡其幽深。或抑而奪。
或揚則縱。贊佐輔佑佛祖法化。所說語言。全無意
味。就如煑木札羮。炊鐵釘飯一般。與後輩齩之不
爛。嚼之無味。喚作拈古。到此正法猶存。宗旨猶在。
其頌始自汾州太子院昭祖。暨雪竇重顯。大弘其
頌古之音。全彰其頌古之旨。汪洋乎如大海之寬
深不可涯涘測量矣。後之作者。亦馳騁雪竇之頌。
而倣傚之。不顧自已之道德才學何如。一味以華
美之言。新鮮之句。雕巧莊嚴。使後昆晚進。不復能
見古人公案。渾厚淳質。大全宗旨。嗚呼。可不矜惜
之也乎。予遊行諸叢林中。及見前輩典章。非古人
語錄。決定不看。非百丈清規號令。決定不行。豈是
我特意要好古耶。葢今人說話。不由舊章。不遵古
訓。不足以為法也。望通理之人。達道之士。知我於
言象之表可矣。禮有來源。法有授受。焉有無根而
枝。無花而實者乎。】


「萬菴曰。比見衲子。好執偏見。不通物情。輕信難迴。愛
人佞已。順之則美。逆之則疎。縱有一知半解。返被此
[003-0593c]
等惡習所蔽。至白首而無成者。多矣巳上竝見智林集。」


【萬菴曉禪人。當圓融豁達通曉物情說。每見衲子。
愛固執一偏之見。不通達人情物理。纔聞一事入
耳。輒便輕信。難得挽回。喜人謟奉于已。順他則心
中喜而美好。逆之則心中惡而疎遠。縱有一知半
解。倒被這般惡知惡見所遮蔽。到老無成器者。甚
多矣。所以說禪學貴圓融矣。】


「萬菴曰。叢林所至。邪說熾然。乃云。戒律不必持。定慧
不必習。道德不必修。嗜慾不必去。又引維摩圓覺為
證。贊貪瞋癡殺盜淫為梵行。烏乎。斯言豈特起叢林
今日之害。真法門萬世之害也。且博地凡夫。貪瞋愛
慾。人我無明。念念攀緣。如一鼎之沸。何由清冷。先聖
必思大有於此者。遂設戒定慧三學以制之。庶可迴
也。今後生晚進。戒律不持。定慧不習。道德不修。專以
博學強辯。搖動流俗。牽之莫返。予固所謂斯言。乃萬
世之害也。惟正因行脚高士。當以生死一著辯明。持
誠存信。不為此輩牽引。乃曰。此言不可信。猶鴆毒之
糞。虵飲之水。聞見猶不可。況食之乎。其殺人無疑矣。
識者自然遠之矣與草堂書。」


【萬菴為學者。摧邪顯正說。叢林而時。凡所到處。邪
謬之言。如火熾盛。乃倡之曰。戒律拘身。不得脫灑。
不必持他。定慧拘心。不得恣意。不必習他。道本現
成。德孰欠少。不必修他。嗜好固常。私慾何礙。不必
去他。恐人不信。又牽引維摩經云。大乘菩薩入諸
[003-0594a]
淫舍。示欲之過。雖有妻子。常修梵行。竝圓覺經云。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乃至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
為梵行。假為證據。使人必信。嗚呼。此等愚言。豈僅
起叢林今日目前之害。真法門中。千萬世之害也。
且大地愚夫愚婦。及招提四眾。貪婪瞋恚。愛染欲
情。人我無明諸毒。念念不息。似猿攀枝。捨一取一。
又如一鑊沸湯。無由清冷一般。以我推察先聖佛
祖之意。必思眾生三毒利害。大有難于降伏者。故
設戒定慧三無漏學。以裁制之。庶幾乃可以挽回
也。今之後生晚進。乍入此門。無所依據。染污其身。
而戒律不持。沉掉其心。而定慧不習。道理德業。俱
不操修。專務廣覧文字。肆口強辯。惑俗欺愚。往而
不返。予故所謂此引維摩圓覺。錯解佛語。謬證梵
行之言。乃萬世之毒害也。惟是因地端正。實為本
分行脚。高見之士。直以生死大事一著子。甄別明
白。持守誠篤。懷存信實。不為此等惡知惡見之輩
所牽引。乃自主張之曰。此不持戒律。不習定慧之
言。猶如鴆鳥屙的毒糞。虵飲過的毒水。這兩種毒
物。聞見尚不可。況食之者乎。其殺害于人。一定必
有無疑矣。惡見之流。引二經證三毒為梵行者。亦
猶是也。有識者自然不信他惑。而遠離之矣。】


「萬菴曰。草堂弟子。惟山堂有古人之風。住黃龍日。知
事公幹必具威儀。詣方丈受曲折。然後備茶湯禮。始
終不易。有智恩上座。為母修冥福。透下金二錢。兩日
[003-0594b]
不尋。聖僧才侍者。因掃地而得之。挂拾遺牌。一眾方
知。葢主法者清淨。所以上行下效也清泉集。」


【萬菴表山堂嚴潔可為後世法說。草堂清之法弟
子。唯山堂行徑。有古人之風汜。住黃龍日。或是知
事常住公幹。必竟具備威儀。纔上方丈。受他分付
畢。然後又備茶湯禮。從起初及煞閣。更不改變。中
有智恩上座。為追薦慈母。修幽冥福利。遺漏了白
金二錢。兩期不問。聖僧才侍者。因灑掃地下。而拾
得之。將挂于拾遺牌之上。大眾方纔曉得。葢是為
主者不好利。是這樣清淨。所以在下者。亦不好利。
是這樣清淨。上行而下效法之也。】


「萬菴節儉。以小參普說當供。衲子間有竊議者。萬菴
聞之曰。朝饗膏梁。暮厭麤糲。人之常情。汝等既念生
死事大。而相求於寂寞之濵。當思道業未辦。去聖時
遙。詎可朝夕事貪饕耶真牧集。」


【小參即是晚參也。凡集眾開示。皆謂之參。古人匡
徒。使之朝夕咨扣。無時而不激揚此道。故每晚必
參。則在晡時。或住持入院。或官員檀越入山。或受
人請。或為亡者開示。或四節臘。則移于昏鐘鳴。而
謂之小參。小參初無定所。看眾多少。或寢堂。或法
堂。至午後。侍者覆住持云。今晚小參。令客頭行者。
報眾挂小參牌。昏鐘鳴時。鳴鼓一通。集眾請者。迎
住持陞座。提綱敘謝。委曲詳盡。舉古結座普說。在
告香之後。普同開示也。記萬菴樽節儉約。以小參
[003-0594c]
普說。當供禪和子。有私地議論者。萬菴聞得。乃儆
之曰。早晨食好。晚夕食歹。人之常情。汝等既痛切。
生死事大。來求決擇。共依止于空閒寂寞之鄉。當
各思忖大道。未實悟者。速求實悟。德業未成辦者。
速求成辦。去佛時遙。宜念法微。而勤道念。豈可朝
夕貪饕希圖。口腹為事耶。】


「萬菴天性仁厚。處躬廉約。尋常出示語句。辭簡而義
精。博學強記。窮詰道理。不為苟止而妄隨。與人評論
古今。若身履其間。聽者曉然如目覩。衲子甞曰。終歲
參學。不若一日聽師談論為得也記聞。」


【記萬菴天資稟性。仁慈忠厚。處已躬身。清廉儉約。
尋常開示大眾。語言詞句簡捷。而義理精深。徧覧
經典。勉強記識。窮究詳詰。正道義理。決不苟且。休
息而虗。妄輕隨凡。是與人批評議論。古今昭昭然。
就如自已躬履其間一樣。聽之者了了然。就如親
眼看見一般。衲子甞曰。終歲勤參苦學。不若一日
聽師談論古今。反為多得也。】


「萬菴謂辯首座曰。圓悟師翁有言。今時禪和子。少節
義勿廉恥。士大夫多薄之。爾異時儻不免做遮般蟲
豸。常常在繩墨上行。勿趨勢利。侫人顏色。生死禍患
一切任之。即是不出魔界而入佛界也法語。」


【辯首座。大溈法泰之嗣。儻或然之辭。有足曰蟲。無
足曰豸。猶言行止的意思。繩墨即梓人墨斗中墨
線也。比況直道的意思。萬菴謂辯首座。當時行正
[003-0595a]
道勿趨勢利說。圓悟師翁有言。而今時的禪和子。
少有節義。沒得廉恥。所以隱居之士行義。大夫見
聞。多輕薄之。爾辯首座。他時異日。儻或不免做這
等樣。行止須常常在直道上行。不得趨求聲勢才
利。媚人顏色。或生死或禍患到來。一切任之。不求
苟免。即是鑊湯中。轉大法輪。塵勞中作大佛事。何
更捨魔界。而入佛界哉。即此直道便是也。】


「辯首座出世住廬山棲賢。常𢹂一笻。穿雙屨。過九江。
東林混融老見之呵曰。師者人之模範也。舉止如此。
得不自輕。主禮甚滅裂。辯笑曰。人生以適意為樂。吾
何咎焉。援毫書偈而去。偈曰。勿謂棲賢窮。身窮道不
窮。草鞋獰似虎。拄杖活如龍。渴飲曹溪水。饑吞栗棘
蓬。銅頭鐵額漢。盡在我山中。混融覧之有媿月窟集。」


【棲賢屬南康府。笻竹杖也。屨草鞵也。東林屬九江
府。混融東林寺住持也。滅絕也。裂壞也。太滅裂。言
絕壞其禮太甚也。適如也。自得也。獰惡也。栗棘蓬。
楊岐示眾云。透得金剛圈。吞得栗棘蓬。便與三世
諸佛。把手共行。歷代祖師。同一鼻孔出氣。其或未
然。參須真參。悟須實悟也。記辯首座出世住廬山
棲賢之時。常隨身𢹂一笻杖。過九江。轉東林寺。混
融長老一見辯。即呵之曰。師者乃人之楷模防範
也。舉動安止。是這等樣。豈不是自輕耶。主禮何太
滅裂。而無體裁也。辯笑曰。人生以如意為樂。我有
何過咎焉。乃援毫。書一偈。而回棲賢去。偈曰。勿謂
[003-0595b]
棲賢窮。莫以色見我。身窮道不窮。我有這個在。草
鞵獰似虎。自西自東。拄杖活如龍。撐天拄地。渴飲
曹溪水。差勝虎溪。饑吞栗棘蓬。非是誇富。銅頭鐵
額漢。也有幾人。盡在我山中。未易放出。混融長老
見之。面有媿色。此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也。】


「辯公謂混融曰。像龍不足致雨。畫餅安可充饑。衲子
內無實德。外恃華巧。猶如敗漏之船盛塗丹雘。使偶
人駕之。安於陸地。則信然可觀矣。一旦涉江湖犯風
濤。得不危乎月窟集。」


【辯公謂混融。曉衲子宜修實德說。泥塑木雕之像
龍。豈可使之行雨乎。水墨膠青之畫餅。詎可得而
充饑乎。衲子內無真實德行。外面恃仗華言巧語。
以欺愚。何以異此。又譬如巳經敗壞破漏之船。多
多塗畫五彩丹雘。使土木偶人駕之於上。張帆捉
棹。安處陸地之時。誠然好看矣。一旦放去浮涉三
江五湖。[曰/月]犯千濤萬浪。豈不危險之乎。內無實德
人。外恃華巧者。亦猶是也。】


「辯公曰。所謂長老者。代佛掦化。要在潔己臨眾。行事
當盡其誠。豈可擇利害。自分其心。在我為之。固當如
是。若其成與不成。雖先聖不能必。吾何苟乎月窟集。」


【辯公曉住持人。當盡其誠不可固必說。所謂長老
者。替佛祖。宣揚法化。貴在潔已身心。以臨大眾。發
言行事。當質直無偽。惟盡己誠。不可揀擇或利或
害。自無專主。設兩其心。在我持誠。義所當為。即行
[003-0595c]
為之。理在如是也。若其或成或不成。雖是古聖先
賢。亦不能固必。吾安可苟且求成乎。】


「辯公曰。佛智住西禪。衲子務要整齊。惟水菴賦性沖
澹。奉身至薄。昂昂然在稠人中。曾不屑慮。佛智因見
之呵曰。奈何䖃苴如此。水菴對曰。某非不好受用。直
以貧無可為之具。若使有錢。亦欲做一兩件皮毛。同
入社火。既貧固無如之何。佛智笑之。意其不可強。遂
休去月窟集。」


【佛智名端裕。昭覺勤祖之嗣也。水菴名端一。佛智
之嗣也。沖虗也。澹澹泊也。恬靜無為之貌。昂高也。
昂昂言孤高自如也。䖃苴。上臘上聲。下音鮓。中州
人謂。蜀人不遵軌轍。曰䖃苴。宜是藞䕢不中貌。䕢
苴音同。社火俗呼會伴也。社有聚義。社不曰夥。而
曰火。攢柴合火。僧多行廣的意思。辯公曉禪人。當
清廉儉約。以水菴為法說。佛智住西禪寺時。衲子
形儀衣冠。務要嚴潔整齊。惟水菴一人。稟性沖虗
澹泊。處身至薄。昂昂然。超卓自如。在多人眾中。曾
不顧盼憂慮。佛智因見其形儀。與眾殊異。乃呵責
之曰。奈何藞苴偏見。不合時宜。不中人意如此耶。
水菴對之曰。端一不是不愛受用。特意做此。直以
赤手空拳。貧無可作為之器具。若使端一有錢鈔
也。想得做一件體面衣服。同入他門的社火。既貧
而不可為無末如之何也。巳矣。佛智但笑之。而不
再言。知其賦性不可勉強。遂罷休之。】
[003-0596a]


禪林寶訓順硃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