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91 淨土晨鐘-清-周克 (master)


淨土晨鐘卷第五


功行法門五



淨業重功行大要以善為歸優曇云六度萬行不
出一心八萬四千法門智慧功德皆從一念念佛
中生出是則淨土法門一念佛蔽之矣奚求多為
雖然六祖云心中若無不善西方去此不遙若懷
不善之心念佛求生難到此實古今至論白蓮慈
照導師示弟子亦云汝專念彌陀若不持戒則有
毀犯罪不布施則長慳貪業不恭敬一切則有輕
慢業以此惡業障蔽欲生淨土其可得乎考阿彌
本行善護三業修福修慧故知善之極處即佛修
善者作佛之基佛者修善之師雖經言極惡人十
念往生亦是一線至誠善心隨感隨應非此外別
有出路也或曰功行是世諦中事何當於法予謂
假佛法不如真世諦況世界微塵皆佛法所遍攝
寧世諦獨非法乎維摩經言不善不生善法不滅
是為佛性不生不滅即此是涅槃正路斷三不善
業即謂之閉諸惡趣門若欲并世諦而空之是頑
空非真空矣蓮池師序崇行錄曰事道熟為本德
行為本聽其言超佛祖之先稽其行落凡庸之後
此末法之弊而明眼大德之所呵也故修淨業者
念佛時須心善心行善行心行與佛孚契自然心
淨土淨斯之謂惟心淨土本性彌陀佛與善無二
[005-0057a]
心念佛與功行非二門學道人切莫作兩橛看述
功行法門第五。


孝養父母正因



有為僧不孝父母者予深責之或曰出家既辭親割
愛責之則反動其恩愛心矣曰惡是何言也大孝釋
迦尊累劫報親恩積因成正覺而梵網云戒雖萬行
以孝為宗觀經云孝養父母淨業正因古人有作堂
奉母者擔母乞食者未甞以恩愛累也奈何於親割
愛而諦交施主不絕餽遺畜養弟子過於骨肉是無
親而有親出一愛而復入一愛也何顛倒乃爾且巳
受十方供養飽煖安居而坐視父母之饑寒寥落女
安則為之竹窓三筆


欲出家者或因緣未和父母不聽宜盡在家之孝勸
修出世之因若能即俗而真亦有成佛之路蓮宗寶鑑


太和楊黼辭親入蜀訪無際大士途遇一老僧僧問
所往曰訪無際僧曰見無際不見佛黼問佛安在僧
曰子速回但見著某色衣履者即是也遂歸夜抵家
叩門母聞聲喜甚披衣啟戶即老僧所云佛狀也黼
自此極力事親致愛致敬註孝經數萬言偶硯竭欲
取水水忽盈冐宗起曰六朝崇信孝經高人名士或
以殉葬或以薦靈病誦之愈難誦之解故皇偘日誦
孝經二十遍擬觀音經然則堂上之佛與名山之佛
無異也儒之孝經與佛說諸經亦無異也楊公註經
之靈應如是往生上品何疑感應疏案
[005-0057b]


慈心不殺正因



觀世音謂萬善皆生於慈慈以愛人慈以愛物故殺
生為諸戒之首戒殺則為大善殺則為大惡故曰凡
欲殺生者但將自巳看自身不可殺物命無兩般所
以不殺得長壽報殺則短命報葢巳欲生物亦欲生
殺物命而欲巳之命長烏有是理殺生以資口腹則
放箸之後滋味巳空而殺業具在若殺生以供賓客
則平日戒殺定不我罪況其殺業巳自當之何為人
而忘巳耶若以祀先則孔子有蔬食菜羮之祭若以
祭神則神明清淨正直不享血食此周易有東隣殺
牛不如西隣禴祭之文能持此不殺一戒以修淨土
往生巳非下品至若深著世味不能長齋者且持月
六齋月十齋正五九月齋眾生肉本非所食之物以
耳聞目見慣熟不知其非誠修淨土斷以長蔬斷肉
為上如不能斷且食三淨肉謂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巳疑而減省
之食若兼味且去其一每食皆肉且間以素人生祿
料有數若此自可延壽積食慈心漸入佳境語曰世
上欲無刀兵劫須是眾生不食肉不免食三淨肉者
次日可為所食肉眾生念西方四聖號并真言以資
薦往生纂龍舒文


蓮池云天地生物以供人食如種種糓種種果種種
蔬菜種種水陸珍味而人又以智巧餅之餌之鹽之
酢之烹之炮之可謂千足萬足何苦復將同有血氣
同有子母同有知覺覺痛覺痒覺生覺死之物而殺
[005-0057c]
食之豈理也哉尋常說只要心好不在齋素嗟乎戮
其身而啖其肉天下之凶心毒心惡心熟甚焉好心
當在何處程鸞淡話云或曰好心好事不在區區全
活禽獸上但無欺人之心無害人之事可矣抑知親
親仁愛人與物有先後之分無彼此之別於物既忍
欺忍害於人必無不欺不害何也人止此一念不忍
豈有獨忍於物而不忍於人者哉今物見人操刀時
未甞不戰慄悲號奈智力不敵人遂為人殺耳因果
所載含冤索命事理必然黃魯直詩云我肉眾生肉
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苦惱從他受
肥甘為我需莫教閻老判自揣看何如今殺運方興
兵宼充塞動遭屠戮甞見避亂者往往巧與兇值佛
云因緣會合果報難逃造殺業者必遭殺報此之謂
也欲轉劫輪放生戒殺求生淨土合纂


持戒十善正因



涅槃云佛在世日以佛為師佛滅度後以戒為師梵
網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纓絡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
正覺故持戒為修道之基佛制優婆塞五戒沙彌十
戒比丘二百五十戒菩薩十重四十八輕戒總以五
戒為本謂殺盜婬妄言飲酒不言食肉者攝於殺戒
也又殺盜淫為身三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口四
業貪欲嗔恨邪見為意三業合為十戒犯而不持是
名十不善不飲酒不食肉不婬欲不食五辛則謂之
齋持十戒乃得生天持五戒可不失人身若全持齋
[005-0058a]
戒修十善業又禮佛念佛讀誦大乘解第一義以此
迴向願生西方必上品上生止持五戒而修淨土亦
不失中品上生。


佛以貪嗔癡為三毒貪毒在心而見之於身則為盜
故或明或暗皆謂盜取五欲色為最如來有言使世
間更有一事如婬慾者令得道葢亦鮮矣圓覺經云
一切眾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千生萬劫向此中來
故淫慾偏重八難三途向此中去亦惟婬禍最慘楞
嚴經云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
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婬必落魔道又云汝以婬
心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淫輪轉三
途必不能出此經首借婬室立言葢直從眾生根本
無明首拈立案然後向道有機實是如來項門針法
又四十二章經云佛告諸沙門慎無視女人若見無
見慎無與言若與言者敕心正行曰吾為沙門處於
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所污老者以為母長者以為
姉少者如妹幼者如女敬之以禮意殊當諦惟觀自
頭至足自視內彼身何有惟盛惡露諸不淨種以釋
其意按此經語實釋氏最典則之訓不止沙門宜然
也。


予感應經註云殺盜婬三業婬根尤為難拔鋒刃在
前肉胸知惻穿窬充類自好不為一溺慾海波中便
爾沒頂甘心其最易失是尤在艶冶當前勃然難制
之一刻由此減祿由此奪算由此殺身由此墮劫何
[005-0058b]
苦以俄頃之歡娛博死生之毒害婬報既重則導婬
之業報自不輕今人見婦女之美者動輙以觀音呼
之詞伯優人亦復以此極其摹寫謔笑風俗誤人何
可勝道故綺語與婬二戒並重。


王龍舒云經言果報多因口業以口易發也所謂惡
口乃惡怒之口唯言語不溫和耳今人直為穢語矣
惡口果報固巳可畏若穢語則地獄畜生之報也人
當力戒常念阿彌陀佛以洗滌口業之穢惡聞人惡
口穢語亦常念佛名以洗滌耳根之穢惡。


王龍舒曰人多嗔怒且不論害物招愆先自傷和損
氣人若能到慈仁之境方知嗔怒不佳當其在嗔怒
中則不自知也伹忍之又忍習之久久自有得力處
至凡待貧下及僕婢詆忤巳者易致瞋怒尤當戒謹
如一切眾生為大罪惡亦勿生嗔以污吾清淨之心
念彼愚癡當生憐憫佛言人愚以吾為不善吾以四
等慈護濟之重以惡來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氣常在
此也害氣重殃反在於彼有愚人罵佛佛嘿然不答
罵止佛愍然問曰子以禮與人其人不受禮何歸乎
曰我自持歸佛曰今子罵我我亦不受子自持歸禍
子身矣猶響應聲影追形終無免離慎為惡也善嗔
者胡不以佛為法巳上合纂


出家永絕淫慾居士當戒邪婬然學道者正婬亦慎
如妻妾外一切非巳之色皆謂之邪苟不在房室而
外舘別業為非其地朔望本命之日春秋八關六齋
[005-0058c]
之日有犯或不於夜而於晝為非其時二者即妻妾
亦謂之邪修行人不可不戒 佛言一日持齋有五
福少病身安少婬少睡生天知宿命楞嚴云是諸眾
生求三摩提當斷五辛熟食發婬生啖增恚五辛謂葱蒜韮
薤興渠興渠西域有之 口業中妄言易生而難除以世人習

染成妄妄想紛飛故妄言易發凡欲欺人瞞人掩飾
自巳不利於人者皆是稍從權變有所成就非為利
巳損人者則不得謂之妄語若縱不損人槩無實語
亦是妄心不可不戒 綺語者凡言之成文者易入
聽如婬欲至垢而以花月妖冶之詞飾之人愛其綺
便浸淫於婬慾之中而莫之覺推而廣之其類甚多
惡口如詈罵人說人短好戲謔道穢語之類龍舒口
業勸戒圖云今人有一言稱人其人終身受賜福及
子孫者有一言陷人其人終身受害累及子孫者口
業豈不重哉出乎爾者反乎爾在彼固可畏矣然在
巳怨天者窮怨人者無智惟自戒慎可也 兩舌者
向此說彼向彼說此能使彼此銜恨搆成傾害其惡
不小 貪喻如海眾流歸之而不滿故人生眾惡皆
始於貪貪為眾惡之本 為瞋恚者欲惱害人而反
自害所有身口加惡於人自反得惡過百千倍故知
瞋為大自減損正當瞋欲起時急急念佛數十聲然
後看此事該瞋不該瞋 般若之智全無照了懵懵
然不知性命為何物曰癡世智聰辨才情四射語以
妙明真性因果報應不能信受亦曰癡纂丁蓮侶芥火
[005-0059a]


佛云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此地獄人也葢人生善
惡不過身口意三業三業俱惡是為純黑業所以入
地獄若三業俱善則為純白業乃生天堂三業中有
一業善則為雜業亦不入地獄故身意雖惡而口念
佛名亦一業善況口念佛時能心想佛像則意業善
端正其身而手提數珠則身業善諸佛開此念誦法
門正以誘掖眾生善其口業以漸善其身意常能善
此三業以修淨土必上品生予甞於鎮江聞賣蝦者
呌蝦一聲而知其三業俱惡身荷蝦擔則身業惡意
欲賣蝦則意業惡口呌賣蝦則口業惡此佛所謂地
獄人也以此觀之目前地獄人多矣可不畏哉。


佛以殺生偷盜邪婬為身三業而孔子言勝殘去殺
詩言文王德及鳥獸昆蟲是豈不戒殺哉盜固不必
言矣孔子言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詩人剌不好德
而悅美色是豈不戒邪婬哉佛以妄言綺語兩舌惡
口為口四業孔子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非不戒妄
言也謂巧言令色鮮矣仁非不戒綺語也書稱爾無
面從退有後言非不戒兩舌也武王戒銘曰口生垢
口戕口是未甞不戒惡口也佛又以貪嗔癡為意三
業孔子謂見得思義是則戒貪矣謂伯夷叔齊不念
舊惡是則戒嗔矣謂困而不學民斯為下是則戒癡
矣由此言之儒釋未甞不同也龍纂文


發菩提心正因



蓮宗寶鑑云無上佛果名曰菩薩若發此心決定成
[005-0059b]
佛淨行法門曰凡修淨土須善發心若為自巳厭五
濁忻九品則違菩提心是聲聞行若為眾生起大悲
心求生彼國希速成就道力神通徧歷十方救度一
切令其成佛則順菩提心是菩薩行於三寶前志心
發願云弟子某從於今日發此大心不為自求人天
福報緣覺聲聞乃至權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法
發菩提心願與現生父母及多生父母法界眾生一
切冤親同生淨土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如是三說此心時時要發最為喫緊蓮池云觀
經三福第三發菩提心此是般若經中如虗空不可
思量之福非人天有漏之福也合纂


讀誦大乘正因正因尚有深信因果勸信行者等項巳見前此不重列



淨土指歸曰大乘經典諸佛所師佛果菩提皆從中
出觀經三種淨業并上品上生皆言讀誦大乘為往
生正行即法華華嚴般若涅槃等專談淨土諸大乘
經修淨業人當受持讀誦仗大乘法力決取往生發
隱曰讀誦者外假熏聞內資理觀非文字口耳之謂
也若偏耽卷帙終身空數他寶六祖曰口誦心行是
轉經口誦心不行自是被經轉讀誦者可不知此乎
淨土資糧


問古以觀心為目經教為日日光明目益遠矚又云
枯禪無慧今一意念佛能發慧否答看教如讀醫書
心地用巧如服藥先明教自是正理學道人貴在審
辨邪正大小偏圓而巳無暇遍覽可只看楞嚴既修
[005-0059c]
淨土其淨土諸書俱要看過却放下文字一心念佛
所云慧者通曉經教善演說而空談諸口無得於心
者狂慧也真參實悟乃名正慧明教後一心念佛當
發此慧蓮池遺稿


淨心行善正因



維摩經佛言眾生是菩薩淨土又言當知直心深心
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肇法師云土之淨者必由眾生
眾生之淨必因眾行行淨則眾生淨眾生淨則佛土
淨此必然之理土無洿曲乃出於直心故曰直心是
菩薩淨土直心謂質直無諂此心乃萬行之本樹心
種德深固難拔深心也乘八萬行兼載天下不遺一
人大乘心也欲弘大道先要直心心既真直然後入
行能深行既深則廣運無涯備此三心次修六度以
至萬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波羅蜜萬行即六度內所修所積而統括言之
然此淨心群生誰不有之多自迷而不覺故六祖大
師云一念平直即是彌陀一念邪險即是眾生葢以
人居濁世現行無明口說直心行多諂曲溺苦海而
不能出佛慈愍彼導之以念佛伏彼亂心令捨邪險
而歸正直即眾生而生淨土所以寶王論云清珠下
於濁水水不得不清佛想投於亂心心不得不佛然
則因念佛而顯直心因直心而行眾善行眾善而得
佛淨土故云欲得淨土必淨其心。


念佛人塵垢未淨念起時須自檢點或在慳貪心嗔
恨心癡愛心名心利心嫉妬心欺誑心爾我心傲慢
[005-0060a]
心諂曲心邪見心妄想心能所心及諸逆順境界隨
染所生一心世間心設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歛念
歸正勿令惡心相續直下打併淨盡所有深信心至
誠心發願回向心悲慈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及
一切善常當守護當知極樂諸上善人良由斷惡行
善故得往生不退菩提能依此修持是為淨土正行
巳上蓮宗寶鑑


奉行眾善正因巳上二則以觀經三福九品例推之故得斷為正因



鳥窠大師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歲兒說得了八
十老人行不了修淨土念佛者不可不恪佩斯語除
孝養慈心諸事外如盡忠事君崇奉師長兄弟友慈
閨門雍肅敦睦宗親敬禮前輩為人倫大節不容缺
失其於尊崇三寶則修寺掃堂供佛飯僧講演正法
刊造經典一切佛門勝事不必僕僕塵緣伹隨分隨
力毋得當面錯過他若居官則仁慈利民用兵則嚴
禁殺掠為長則以善教人為下則以勤事上以至瞻
養衰老撫育孤幼凶年濟飢寒天救凍周贍三黨憐
憫四窮施藥助棺修理橋路勸息爭訟饒免倩負敬
惜字紙廣行方便戒殺放生葬埋牛犬如此類者不
能盡述凡屬善事必力行之一切惡事禁止不為即
人有侵陵毀辱誼難容忍者一惟反巳自忖我乃修
淨業人何得屑屑與若輩較量目前當下和平自爾
心體清淨矣以此所作一切善事功德回向願生西
方念念不斷必上品生。
[005-0060b]


蓮池師恒以太上感應篇手授學人甞答周海門曰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二語徹上徹下淺言之僅僅避
惡行善三家村裏守分良民極言之則纖惡淨盡萬
善周圓天中天聖中聖如來世尊亦如是丁蓮侶亦
謂感應篇言皆平實其迹若淺然事事徵心須逐句
省察方得前賢贊傳表章非一予近年再纂輯有疏
案一書人能持誦體而行之以此迴向往生豈止中
品又蓮池自知錄序曰予少見太微仙君功過格則
大悅旋梓以施仙君謂凡人宜置籍臥榻每嚮晦入
息書其一日功過積日而月而年或以功准過或以
過准功多寡相讎自知罪福不必同乎休咎甞作勸
修作福念佛圖說歸戒圖說勸人受持但每日作一
福福下一點念佛千聲填一圈隨多少持向佛前證
明出家在家皆可依而行之合纂


布施正因布施居六度之首以屬正因無疑



佛言欲得糓食當勤耕種欲得智慧當勤學問欲得
長壽當勤戒殺欲得富貴當勤布施布施有四一曰
財施二曰法施三曰無畏施四曰心施財施者以財
惠人法施者以善道教人無畏施者謂人及眾生當
恐懼時吾安慰之或教以脫離恐懼使無畏心施者
力雖不能濟物常存濟物之心古語云人人知道有
來年家家盡種來年糓人人知道有來生何不修取
來生福人不能朝種糓而暮食尢不能施修福而即
受所以糓必半歲福必隔世也儒道二教皆言施報
[005-0060c]
但不言隔世耳所謂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
敬之災人者人必反災之皆現世之施報也佛又言
若人施巳生悔若劫他物持以布施是人未來雖得
財物常耗不集若人先不能供養父母惱其妻子奴
婢因苦而布施者是名惡人是假名施是人未來雖
得財寶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諸經要集云
若有貧窮人無財可布施見他布施時而生隨喜心
隨喜之福報與施等無異丁蓮侶芥火云布施一法
悲敬差殊悲是賑貧濟苦敬是供奉三寶有敬無悲
是名顛倒心無慳吝悲敬是一合纂


方便利人助修



大觀間一士人買靴於京師市中見一靴甚大似其
父送葬者問所由來答云一官員携來修整頃當來
取往候之果見其父下馬取靴子拜不顧而去追數
里許將不及乃呼曰生為父子何無一言教我其父
曰學葛繁問葛何人曰世間人遂訪問所在葛時為
鎮江太守乃往見之言其故問何以見重幽冥如此
葛曰予始日行一利人事漸增二事三事或至十事
於今四十年如一日問何以利人葛指坐間脚踏子
云若此物置之不正則蹙人足予為正之又若人渴
飲以杯水皆利人事也隨事方便行之上自卿相下
至乞丐皆可以行唯在乎久而不廢耳其子拜而退
葛後以高壽坐化去觀此則利人之事當勉害人之
事豈可為哉葛兼修淨業後有僧神遊淨土見葛在
[005-0061a]
焉。


廉儉助修



甞聞至人云人生衣食財祿陰司皆有定數若儉約
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譬如人有錢一
千日用一百則可十日用五十可二十日若縱恣貪
侈立見敗亡如一千之數一日用盡尚有餘否或謂
人有廉儉而命促貪侈而壽長者何也予謂廉儉而
命促者當生之數少也若更貪侈則愈促矣貪侈而
壽長者當生之數多也若更廉儉則愈長矣且天地
於人無私何當生之數有多少乎曰今生受者皆前
世因耳修淨土者固不在福壽之多然損福壽之事
則是薄德不可不戒增福壽之事則是厚德不可不
巳上纂龍舒文


張子韶自做秀才時至及第登樞要而麤衣非食無
玩好器物其筆亦用殘禿者胡克仁居官茹蔬終身
眠一紙帳彼乃現宰官身行比丘行況身是比丘乎
佛制頭陀比丘行乞為食糞掃為衣塚間樹下為宿
今處眾中檀越送供衣食足矣安居蘭若矣更求適
意可乎一鉢四綴一緉鞋三十年古德之高風未墜
也吾為是慚愧自責而併以告夫同侶蓮池三筆


不妄取財助修



有仕途二人求夢於京師二相廟中其一人夢有吏
持簿一扇揭版示云此汝同來人前程也視之乃自
小官排至宰相仍有勾之者問勾者何也持簿者答
[005-0061b]
云此官人愛財世間不義取一頃此間勾一頃若急
改過尚可作監司其人聞之悔罪不敢妄取後果至
監司觀此則不義之財誠可畏也知是以修淨土善
緣自熟龍舒文


嘉興王綱涇古剎將頹僧欲修之又有鉅橋通濟往
來居人因𡉏壤施千金僧亦誠實人也以橋工浩大
移用修寺未幾僧卒見夢於徒曰我以錯謬因果受
冥罰作某家猪明日當生後蹄白毫為驗爾當贖我
懺悔募畢橋工徒往詢果然遍以告人募橋尋落成
猪遂死夫檀信財施招提互用遍地皆然孰知錯謬
罪報如此況尅減常住藏匿信施者乎古偈云施主
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還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又云
他日閻老子與儞打算飯錢看儞將何抵對出家者
胡不猛省斯語合纂


省口腹淫慾助修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無斯為聖人節而
不縱為賢人縱而不節為下愚葢殺生以資口腹婬
慾以喪天真皆造業之所況二者更相助發因美飲
食則血氣盛血氣盛則婬慾多婬欲多則反損血氣
血氣損則又賴飲食以滋補是二者更相造罪也若
欲省口腹必先節婬慾若能節婬慾即可省口復此
誠安身延年之道慈覺禪師云飲食於人日月長精
麤隨分塞飢瘡纔過三寸成何物不用將心細較量
能如是思省自可省口腹矣務實野夫云皮包骨肉
[005-0061c]
并尿糞強作嬌嬈誑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
作一坑塵能如是思省自可省婬慾矣果了得此二
者在生何由有疾病夭折身後何由有地獄畜生修
上品者不可不戒此。


兼福慧助修



人不可不兼修福慧種種利物常行方便作一切善
戒一切惡所謂修福也知因果識罪福觀釋氏書內
明性理觀家儒書外明世道所謂修慧也修福得富
貴修慧得明了修慧不修福明了而窮困修福不修
慧富貴而愚癡福慧若兼修富貴而明了二者皆不
修愚癡而窮困佛福慧兼修故謂之兩足尊以福慧
兩足也寧使慧勝福莫令福勝慧楞伽經云受現在
樂種未來苦是也偈云兼修福與慧又復念彌陀九
品蓮華裡第一更何疑齋戒明了人修者必上品上
生故也又偈云雖修福與慧不知念阿彌未得阿羅
漢輪迴無了時在此世界修行得阿羅漢果方脫輪
迴故也巳上纂龍舒文


不慕尊榮不辭輕蔑助修



學道之士大忿大辱或能勉強忍耐不免艶心於世
之尊榮不能忘情於人之輕我此實非也尊榮損福
召災輕蔑除愆消業如悟達國師先世即漢袁盎以十世為
高僧戒律精嚴其冤家晁錯欲報不得懿宗聞師道
德昭著賜沉香寶座錯乃得便而人面瘡作非損福
召災而何金剛經云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
[005-0062a]
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夫以此經神力猶
假人之輕賤而後消滅是輕賤者乃轉重罪輕受之
妙術固當甘之如飴而何以怒為然則尊榮輕賤孰
幸孰不幸耶昔譚紫霄被丐者毆折兩齒謝教益王
益陽以為消盡平生業慶禪師人謗其私尼童或問
之師笑曰實如所傳師沒後有五色舍利嗟乎茫茫五濁彼何
人哉下蓮侶出世芥火


禮懺助修



蓮池大師云一心清淨是為理觀內明五體翹勤乃
曰事懺外助直觀本心非不徑要而末法眾生慧薄
垢重必須理觀事懺內外交致庶得定就慧成死生
速脫但今人惟存事懺理觀全荒何況外飾虗文中
無實悔者耶觀蓮公此言必理事雙修方名為懺且
毋論理觀即以事論今官府斷獄按律定罪閻羅判
事據惡加刑惟佛菩薩大慈悲許其懺悔赦罪此非
常之恩德也乃修懺之人往往虗文搪塞心則戲豫
禮則怠荒徒以拜誦套例仰勞僧眾或居內室而治
雜務或見外客而應紛囂或公然茹葷飲酒或依前
作過造非視若全非巳事而猶曰吾今日延僧懺罪
也不思求懺必以吾心哀悔怨艾之誠為主外藉比
丘以為導達若主者不誠比丘其能代為懺耶恐幽
明之際無此破格大僥倖事矣纂丁蓮侶


施食助修



蓮宗寶鑑云既修西方淨業當運廣大慈悲釋尊教
[005-0062b]
誡隨所住處當施法食濟諸法界一切有情除彼飢
渴極苦化令同趣菩提有力者修齋設供無力者呪
食施生施食殊功廣大無量蓮池云瑜伽之教神變
威靈不可思議唐金剛智廣大不空二師而下無能
繼者惟施食一法行世此法啟教於阿難初唯佛示
陀羅尼一章令誦二十一遍即今變食真言也嗣是
漸譯漸廣夫口誦呪手結印心作觀三業相應之謂
瑜伽不相應則不惟不能利生反至害巳一僧不誠
被鬼舁至河欲沉之一僧失鎖衣篋心存匙鑰諸鬼
見飯上皆鐵片不得食一僧曬氈衣未收值雨心念
此衣鬼見飯上皆獸毛不得食各受顯報又有人入
冥見僧數百械黑房中罪苦不堪皆施食法師也吾
願行是法者手之所結必端必嚴毋拈弄揚舞而類
戲掉口之所誦必真必正毋扭揑彈咜而淆密語意
之所作必精必專毋散鬼亂想而虧正觀心運諸手
手叶諸口口根諸心津濟萬靈如是功德當亦不可
思議合纂


放生助修



問放鳥雀魚鱉等為之誦呪念佛願彼往生此物當
承力即生否蓮池師曰呪願禽畜者若業輕緣熟承
法力亦得往生業重緣疎止滅罪改形善趣然禽畜
未必生而放生呪願之人福不唐損矣來生化度終
酬宿因目連度蜂足為明鏡佛言水中有微細蟲類
凡眼不能見者故律中教人以囊濾水方食若人能
[005-0062c]
虔書護生陀羅尼沉河井及盛水器中并為誦呪念
佛七遍其蟲皆生善趣。


陀羅尼云唵縛悉波羅摩
尼莎訶


𡵉[留-刀-田][丮-舉-與+└@夕][但-日+兀][丫/一][几@〡][丮-舉-與+一/ㄠ][丮-舉-與+ㄠ-、*ㄟ][丮-舉-與+ㄓ-凵+└]即上文九字梵書難容筆誤摹
此書木上桐油油過沉水中 南無歡喜莊嚴諸王佛 南無寶

髻如來 夏月燈上飛蛾法應用草一根長七寸許
雙手拱執秉儀淨口對草念呪七遍橫置燈盤上即
無撲滅之苦如無生草以柴心代之 呪曰波利瑟
吒護生草救度眾生離煩惱此呪試有奇驗幸䖍誦之出門時恐
街路蟲蟻無心誤傷須先端心默念行步不傷蟲呪
三七遍隨所去處不致傷命以佛眼觀當知我人舉
足是業勿以此呪為迂 呪曰。


唵地日利娑婆訶


路遇捉鳥捕魚者一心專注其人不起別念默念佛
號十聲或百聲愈多愈驗陳書紀王固學佛甞聘魏
宴於昆明池魏人以南人嗜魚大設罟網固念佛號
不獲一鱗 念曰南無多寶如來宜䖍宜多宜默以上諸佛
切近易行呪皆有驗凡有所作俱以迴向往生九蓮
必居高品丁蓮侶故鄉消息


居官助修



沈長卿有居官功行言余廣其意云貧賤人為善難
為惡亦難何者勢不能濟也富貴人為善易為惡亦
易何者勢足以濟也假令堯舜桀紂俱匹夫縱極仁
極暴必難遍被鄉閭況國與天下乎近世宰官慕清
泰之樂輙謂不能掛冠棄家而修淨業余竊謂不然
吾儕不幸為窮措大力不從心誠無如斯世斯民之
[005-0063a]
缺陷何今得志臨民事權在握如神龍乘風雲降霖
雨枯槁咸沾澤焉視桔槹之取潤涓滴者勞逸巨細
懸絕矣何必分別儒釋之見視仕途與淨土功行不
可合作也吾謂鞭笞即是痛棒呵怒即是熱喝見冤
抑而憫之即是慈悲道場之死而致生之即是方便
道場為民受屈曲直不阿柔氣以承上官即是忍辱
道場興利除害日夕不遑不啻父母為子孫計即是
精進道場勵志不渝暮夜之金屏絕即是清淨道場
品行屹然強猾望而斂跡即是降魔道場斯誠能以
居官而作功行者經濟淨業以一貫之矣陳皇士


淨土晨鐘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