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57 西方合論-明-袁宏道 (master)




西方合論卷之五



第五理諦門



夫即性即相,非有非空,理事之門不礙,遮
表之詮互用。言無者如水月鏡花,不同龜毛
兔角;言有者似風起雲行,不同金堅石礙。是
故若滯名著相,即有漏凡夫;若撥果排因,即
空見外道。夢中佛國,咸願往生;泡影聖賢,誓
同瞻仰。說真說相,似完膚之加瘡;道有道無,
類紅鑪之點雪。爰約真諦,分別四門:


一、即相即心門。 二、即心即相門。


三、非心非相門。 四、離即離非門。


一、即相即心門者,《淨土境觀要門》曰:「經云:『心
包太虛,量周沙界。』又云:『心如工畫師,造種
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是故極樂
國土寶樹、寶地、寶池、彌陀海眾正報之身、三
十二相等,皆是我心本具,皆是我心造作,不
從他得,不向外來。能了此者,方可論于即
心觀佛。故《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
一切眾生心想中。』至八十隨形好句,天台大
師作二義釋:一、約感應道交釋;二、約解行相
應釋。若無初釋,則觀非觀佛;若無次釋,則
[005-0402a]
心外有佛。至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從修觀
邊說名為心作;從本具邊說名為心是,義
遍初後,例合云:是心昨日,是心是日;乃至
是心作勢至,是心是勢至,以至九品之中,隨
境作觀,莫不咸然。」又曰:「觀心觀佛,皆屬妄
境,意在了妄即真,不須破妄然後顯真。故
荊溪云:『唯心之言,豈惟真心,須知煩惱心
遍,子尚不知煩惱心遍,安能了知生死色遍。
色何以遍?色即心故。』若爾不須攝佛歸心,方
名約心觀佛,如此明之,非但深得佛意,亦
乃逈出常情。」《宗鏡錄》曰:「自心遍一切處。所以
若見他佛,即是自佛,不壞自他之境,惟是一
心眾生。如像上之模,若除模既見自佛,亦
見他佛。何者?雖見他佛,即是自佛,以自鑄
出故;亦不壞他佛,以於彼本質上,雖變起
他佛之形,即是自相分故。」又曰:「自心感現
佛身來迎。佛身常寂,無有去來;眾生識心,
託本佛功德勝力,有來有去。如面鏡像,以
夢施為。鏡中之形,非內非外;夢裡之質,非有
非無,但是自心,非關佛化。故知,淨業純
熟,目睹佛身;惡果將成,心現地獄。如福德
之者,執礫成金;業貧之人,變金成礫。礫非金
而金現,金非礫而礫生。金生但是心生,礫現
唯從心現,轉變是我,金礫何從?」《正法念處經》
云:「點慧善巧畫師,取種種彩色,取白作白、
取赤作赤、取黃作黃,若取鴿色,則為鴿
色,取黑作黑。心業畫師,亦復如是。緣白取
白,於天人中,則成白色。何義名白?欲等漏
垢所不染污,故名白色。又復如是,心業畫
[005-0402b]
師,取赤彩色,于天人中,能作赤色。何義名
赤?所謂愛聲味觸香色。又復如是,心業畫師,
取黃彩色,於畜生道,能作黃色。何義名黃?
彼此遞互飲血噉肉,貪欲嗔癡更相殺害,故
名黃色。又復如是,心業畫師取鴿彩色,攀緣
觀察,於餓鬼道作垢鴿色。何義名鴿?彼身
猶如火燒林樹,饑渴所惱,種種苦逼。又復
如是,心業畫師,取黑彩色,於地獄中畫作黑
色。何義名黑?以黑業故,生地獄中,有黑鐵
壁,被然被縛,得黑色身。如是乃至心業畫
師,善治禪彩,攀緣明淨,如彼畫師,善治彩
色,畫作好色,皆是自心,非他所作。是故當
知心業畫師,以純淨色畫作淨土,赤復如
是。」又如《般舟三昧》中說:「菩薩得是三昧,便
于是間坐,見阿彌陀佛。譬如有人,聞毘耶
離國有婬女人名菴羅婆利,舍衛國有婬
女人名須曼那,王舍城婬女人名憂鉢羅
槃那。有三人,各各聞人讚三女人,端正無
比,晝夜專念,心著不捨,便于夢中,夢與從
事。覺已心念,彼女不來,我亦不往,而婬事
得辦,因是而悟:一切諸法皆如是耶?往告跋
陀惒菩薩,菩薩答言:『諸法實爾,皆從念生。』
如是種種為三人說,三人即得不退轉地。菩
薩於是間國土,聞阿彌陀佛,數數念,用是
念故,見阿彌陀佛。譬如人遠出到他郡國,
念本鄉里,家室親屬財產,其人於夢中,歸到
故鄉里,見家室親屬,喜共言語,於夢中見
已,覺為知識說之,我歸到故鄉里,見我家室
親屬。菩薩如是,其所向方聞佛名,常念所向
[005-0402c]
方欲見佛,菩薩一切見佛。譬如比丘,觀死人
骨著前,有觀青時、有觀白時、有觀赤時、有
觀黑時,其骨無有持來者,亦無有是骨,亦
無所從來,是意所作。菩薩如是,欲見何方
佛即見,何以故?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
持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見佛。譬如年
少之人,端正姝好,以持淨器盛好麻油,及
盛淨水,或新磨鏡或無瑕水精,於是自照,悉
自見影。何以故?以明淨故,自見其影,其影亦
不從中出,亦不從外入。菩薩以善清淨心,隨
意悉見諸佛。見已歡喜,作是念言:『佛從何
所來,我身亦不去。』即時便知,佛無所從來,
我亦無所去。復作是念:『三界所有,皆心所
作。何以故?隨心所念,悉皆得見。以心見佛,
以心作佛,心即是佛,心即我身,心不自知,亦
不自見。』」若取心相,悉皆無智,心亦虛誑,皆從
無明出;因是心相,即入諸法實相。是故當
知,心外見佛,即成魔境。何以故?以心外無
一法可得故。


二、即心即相門者,謂諸法畢竟空故,則有諸
法;若諸法有決定性者,則一切不立。《般若
經》曰:「若諸法不空,即無道無果。」《法句經》曰:
「菩薩于畢竟空中,熾然建立。」《華嚴經》曰:「菩
薩摩訶薩,了達自身及以眾生本來寂滅,
而勤修福智無有厭足;於諸境界永離貪
欲,而常樂瞻奉諸佛色;知佛國土皆如虛空,
而常莊嚴佛剎。」以是義故,菩薩樂修淨土。


《群
疑論》:「問曰:『諸佛國土亦復皆空,觀眾生如第
五大,何得取著有相,捨此生彼?』答:『諸佛說
[005-0403a]
法不離二諦。經云:「成就一切法,而離諸法
相。」成就一切法者,世諦諸法也;離諸法者,
第一義諦無相也。又云:「雖知諸佛國,及與眾
生空,常修淨土行,教化諸群生。」汝但見說
圓成實相之教,破遍計所執畢竟空無之文,
不信說依他起性因緣之教,即是不信因果
之人,說于諸法斷滅相者,是為邪見外道。』」



《十疑論》曰:「夫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諸法和
合,不守自性,求于生體亦不可得。此生生
時,無所從來,故名不生;諸法散時,不守自
性,此散滅時,去無所至,故言不滅。非因緣
生滅外別有不生不滅,亦非不求生淨土喚
作無生。偈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
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又云:『諸法不自生,亦
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又云:『譬
如有人,造立宮室,若依空地,隨意無礙;若依
虛空,終不能成。』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不壞假
名而說諸法實相。智者熾然求生淨土,達生
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此謂心淨故佛土淨。
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
無生解;不知生即無生,無生即生。不達此
理,橫想是非,嗔他求生淨土,幾許誣哉!」長
蘆曰:「以生為生者,常見之所失也;以無生為
無生者,斷見之所惑也。生而無生,無生而生
者,第一義諦也。」永明曰:「即相之性,用不離
體;即性之相,體不離用。若欲讚性,即是讚
相;若欲毀相,祇是毀性。」天如曰:「性能現相,
無生即生;相由性現,生即無生。」是則無聲聲
中,風枝水响;非色色裹,寶樹欄干。豈同灰飛
[005-0403b]
煙滅之頑空,與撥無因果之魔屬哉!


三、非心非相門者,《婆沙論》明新發意菩薩,先
念佛色相,相體相業相果相用,得下勢力;次
念佛四十不共法心,得中勢力;次念實相
佛,得上勢力,不著色法二身。偈云:「不貪著
色身,法身亦不著;善知一切法,永寂如虛
空。」


《寶性論》曰:「依佛義故。經云:『佛告阿難言:
「如來者,非可見法。」』是故眼識不得見故。依法
義故,經云:『所言法者,非可說事。』是故非耳識
所聞故。依僧義故,經云:『所言僧者,名無為。』
是故不可身心供養禮拜讚歎故。」


《摩訶般若
經》曰:「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
行、識念,以諸法自性空故;不應以三十二相、
八十隨形好念;不應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
見而念;不以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
不共法而念。何以故?是諸法自性空故。自
性空則無所念,無所念故,是為念佛。」


《智度論》
曰:「若菩薩于過去諸佛,取相分別回向,是不
名回向。何以故?有相是一邊,無相是一邊,離
是二邊行中道,是諸佛實相。是故說諸過去
佛墮相數中,若不取相數回向,是為不顛倒。」


《佛藏經》曰:「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
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
竟空、無所有法念佛。」乃至「又念佛者離諸想,
諸想不生,心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無欲無
得,不起覺觀。何以故?舍利弗!隨所念起一切
諸想,皆是邪見。舍利弗!隨無所有,無覺無
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名為念佛。如是念
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舍利弗!
[005-0403c]
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是中乃至無微細小念,
何況麁身口意業,無身口意業處,無取無攝,
無諍無訟,無念無分別,空寂無性,滅諸覺觀,
是名念佛。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轉
四天下地,隨意能轉,亦能降伏百千億魔,況
弊無明,從虛誑緣起,無決定相。是法如是
無想無戲論,無生無滅,不可說不可分別,無
暗無明,魔若魔民,所不能測。但以世俗言說,
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時,莫取小想,莫
生戲論,莫有分別。何以故?是法皆空,無有體
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相,是名真實念佛。』」



《止觀》明念佛三昧者,當云何念?「為復念:『我當
從心得佛?從身得佛?佛不用心得,不用身得,
不用心得佛色,不用色得佛心。何以故?心者
佛無心,色者佛無色,故不用色心得三菩提。』
佛色已盡,乃至識已盡,佛所說盡者,是癡人
不知,智者曉了。不用身口得佛,不用智慧得
佛。何故?智慧索不可得,自索我了不可得,亦
無所見,一切法本無所有,壞本絕本。」若如是
念者,是名實相念佛之門,亦名絕待門。


四、離即離非門者,永明曰:「若執言內力,即是
自性;若言他力,即成他性;若云機感相投,即
是共性;若云非因非緣,即無因性。皆滯閡執,未
入圓成。」當知佛力難思,玄通𥤱測。譬如阿迦叔
樹,女人摩觸,花為之出,是樹無覺觸,非無
覺觸。菩薩摩訶薩不思議念觸,亦復如是。
又如象齒,因雷生花,是齒非耳,云何有聞?
若無聞者,花云何生?又若雷能生花者,諸
物應有。菩薩摩訶薩不思議聲塵,亦復如是。
[005-0404a]
又如勇士,疑石為虎,箭至沒鏃;箭非剋石,石
非受矢,菩薩摩訶薩不思議精進,亦復如
是。又如有人遠行,獨宿空舍,夜中有鬼,擔
一死人,來著其前;復有一鬼,隨逐瞋罵云:
「是我物!」先鬼言:「我自持來!」後鬼言:「實我擔
來!」二鬼各執一手爭之。前鬼言:「此中有人可
問。」後鬼即問:「是誰擔來?」是人思惟二鬼力大,
妄語亦死,何若實語,即言:「前鬼擔來。」後鬼
大嗔,捉此人手,拔斷著地;前鬼取死人一臂,
附之即著,如是兩臂兩脚頭脅,舉身皆易。於
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拭口而去。其人思惟:
「眼見我身,被鬼食盡,今此我身,盡是他肉。」即
于一切時,作他身想,乃至五欲亦不貪著,是
他身故,不應供養;乃至妻子,亦不生染,是他
身故,不應有染;乃至種種訶斥苦辱,亦皆順
受,是他身故,無復憍慢。後忽自計:「若是他
者,不應有我;若非他者,他身現在。是中非他
非非他,非我非非我;我亦不可得,他亦不
可得,從本已來,恒自如是。」即時得知,一切
法是我非我,皆為妄計。菩薩摩訶薩不思議
觀力,見佛自他,亦復如是。又如貧人商丘
開,信富者言,入火不燒,入水不溺,投高不折,
乃至隨諸誑語皆得實寶物,而是貧人,無他
術故。菩薩摩訶薩不思議貪欲,獲佛寶王,亦
復如是。又如空谷隨聲發響,此響不從空來,
不從谷來,不從聲來。若從空來者,空應有響;
若從谷來者,應時時響;若從聲來者,呼平地
時,此響亦傳;乃至非和合來,非因緣來,非自
然來。菩薩摩訶薩不思議聲相,非來非去,亦
[005-0404b]
復如是。又如幻人幻長者所愛馬,入小瓶中,
瓶不加大,而馬跳躍如常,長者為設食已,
馬繫柱如故。菩薩摩訶薩不思議幻法,變現
佛剎,亦復如是。又如訶宅迦藥,人或得之,
以其一兩,變千兩銅悉成真金,非千兩銅,
能變此藥。菩薩摩訶薩不思議大丹,點穢成
淨,亦復如是。又如有人得安繕那藥,以塗
其目,雖行人中,人所不見。菩薩摩訶薩不
思議藥力,於念念生中得無生身,亦復
如是。又如無能勝香,若以塗鼓,其聲發時,
一切敵軍皆自退散;又轉輪王有香名海藏,
若燒一丸,王及四軍,皆騰虛空。菩薩摩訶
薩不思議正念香,伏諸魔軍,超越三界,亦
復如是。是故當知,念佛三昧不可思議!如
普賢毛孔不可思議;如摩耶夫人腹不可思
議;如淨名丈室不可思議;如具足優婆夷小
器不可思議。何以故?一切法皆不可思議故。
若有一毛頭許可思議者,即非法界性海。如
上言心、言境、言有相、無相者,皆是思議法;若
入此不思議解脫,即知一切分別念佛,皆為
戲論。
西方合論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