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p0057 西方合論-明-袁宏道 (master)




西方合論卷之四



第四教相門



夫一大藏教,如器銜空;空無相體,器有方圓。
器盡空除,緣亡教滅。是故隨緣普應,則涅槃
真如,一器也;稱智自在,則名相專持,一空
也。藥無定方,定方以病。豈謂玉屑珊瑚無上
妙藥,概以治四百四病哉!夫病除藥貴,便溺
即是醍醐;異證同方,參苓化為酖毒。何況無
上醫王,治三乘出世之藥,療人天聲聞凡夫
等瘡者哉。故先德約教,或一或多,名相雖別,
理趣是同。道人不揣固陋,竊附先哲,分別
諸句,用彰一乘;庶使觀者知淨土法門,攝
一代時教,毋為儱侗禪宗、輕狂義虎所誑
惑云爾。


一、純有教。 二、趨寂教。 三、有餘教上三教分攝


四、無餘教。 五、頓悟教。 六、圓極教上三教全攝


一、純有教者,為諸凡夫耽著愛染,造諸黑業;
[004-0399a]
如來悲憫,為說地獄苦、餓鬼苦、畜生苦、無
福德著我所苦,欲生人天,當修善根。如佛
初成道,為提胄說世間因果;五百賈人,同受
五戒,先懺悔五逆、十惡、謗法等罪,是為有教。
《觀經》修三福中,首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
心不殺,修十善業;又《無量壽經》,極言五惡、五
痛、五燒之苦,教化群生令持五善,亦攝此義。
然是經為求往生遮諸不善,非是忻心人天
小果,修持是同,證果即別。如《楞嚴》、《華嚴》諸方
等,雖不單說,亦兼帶之,不名純有。《觀經鈔》
曰:「圓頓行者,豈違小乘出家之式、三歸眾戒
威儀等事?」又曰:「得前前者,不得後後;得後後
者,必得前前。何以故?一切諸佛,無不以十善
而得度故。」《華嚴經》曰:「十不善業道,是地獄、畜
生、餓鬼受生之因。十善業道,是人天乃至有
頂處受生之因。又此上品十善業道,以智慧
修習,心狹劣故、怖三界故、闕大悲故、從他聞
聲而了解故,成聲聞乘。又此上品十善業道,
修治清淨,不從他教,自覺悟故;大悲方便,不
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緣法故,成獨覺乘。又此
上品十善業道,修治清淨,心廣無量故、具足
悲愍故、方便所攝故、發生大願故、不捨眾生
故、希求諸佛大智故、淨治菩薩諸地故、淨修
一切諸度故,成菩薩廣大行。又此上上十善
業道,一切種清淨故,乃至證十力無畏故,一
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應令
一切具足清淨,乃至菩薩如是積集善根,成
就善根、增長善根、思惟善根、繫念善根、分別
善根、愛樂善根、修習善根、安住善根,菩薩摩
[004-0399b]
訶薩如是積集諸善根已,以此善根,所得依
果,修菩薩行,於念念中,見無量佛,如其所應
承事供養。」又云:「雖無所作,而恒住善根。」又
云:「雖知諸法無有所依,而說依善法而得出
離。」奉勸悟達之士,猛省永嘉豁達之言,早尋
白社不請之友。勿輕戒律,天上無作業之佛;
勿貪虛名,地下有對證之鬼。蓮邦不遠,請即
加鞭。


二、趨寂教者,即二乘寂滅之教,趨向涅槃,於
嚴土利他不生喜樂,是為小乘;與淨土大乘
之教正反。今云分攝者,以《無量壽經》及《觀經》
中,皆有須陀洹乃至得阿羅漢果故。先德云:
「小乘不生,據決定性不生;此中明生,為在此
間先發大乘心,熏成種子,退心下地,要由垂
終回小向大故生。」


問曰:「既回心向大,何故至
彼,復證小果?」


釋曰:「以退大既久,習小功深,
是故彼佛稱習說小,且令證果;又此證小果
者,不守小位而住,還起大心進行彌速,或五
劫或十劫,得成初地,如是階級,猶是殊勝,是
故不同。又云:經中亦有頻婆證阿那含,然非
此教正所被機;今從正為韋提希等宣淨土
觀,尚非通別,豈是小乘?如迦文出世,亦
有聲聞。畢竟大乘是正,以羊鹿等車,非實車
故。」


三、有餘教者,了二空真理,修習萬行,趣大
乘佛果。唯不許闡提、二乘成佛;謂闡提無性、
二乘定性,決不可成;未盡大乘真理故,名有
餘。此經言:「除五逆不生。」又云:「二乘種不生。」
教義似同,二乘上已釋竟。言五逆不生者,以
[004-0399c]
謗法故,以無信心,非是無性,決不可成。故
《觀經》中,毀戒眾生臨終惡相見者,聞讚佛功
德,地獄猛火化清涼風。乃至五逆十惡,具
足十念者,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一剎那頃,
皆得往生。此是自性不思議功德,仗不思議
佛力,得顯現故。若不具足佛性,如頑石濁
滓,豈能透月?當知念能顯性,如是往生,是
性力故。如日能顯空,空非因日。是故一切眾
生,皆成佛故,不同始教有餘之教。


四、無餘教者,一切眾生平等一性,悉當成
佛,是為大乘極則之教;唯一自心為教體,故
云無餘。今此淨土法門,依正信願等法,究極
皆歸一心。故經中言:「一心不亂,即得往生。」又
《大本》三輩生彼者,皆云發無上菩提之心。菩
提心者,即佛性是。《華嚴經》曰:「菩提心者,猶如
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猶如良田,能長眾
生白淨法故;猶如大地,能持一切世間故;猶
如淨水,能洗一切煩惱垢故;猶如大風,普于
世間無所礙故;猶如盛火,能燒一切諸見薪
故。」廣在彼經。當知菩提心是鐵砲中利藥,念
佛是藥線,《華嚴》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即是此
義。菩薩五位加行,亦只是藥中引線耳。無量
妙行,詎有加一行三昧之外者哉?


五、頓悟教者,《長者論》曰:「但一念不生,即名
為佛,不從地位漸次而說,故立為頓教。」如《思
益經》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一地。《楞伽
經》曰:「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乃至無所有
何次。」當知頓者即是不歷階級之義。天台《觀
經疏》曰:「頓悟漸入,此即頓教,正為韋提希及
[004-0400a]
諸侍女,並是凡夫未證小果,故知是頓,不
從漸入。」《鈔》曰:「今經頓者,乃于化法以圓為
頓。何故?無生忍位,別在初地,圓在初住;別教
凡夫,經無數劫,方至此位;唯有圓教,即生可
入。」今就韋提希即身得忍,判為頓者,是圓頓
故。又他經說,受菩薩戒,身身相續戒行不缺,
經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發心住;如是修行
十波羅蜜等無量行願,相續不斷,滿一萬劫,
至第六正性住;從是修行增進,始至第七不
退住。今此經中,五逆十惡,持名即生,皆得不
退,正合頓義。如《觀經》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等語,皆直指心宗,更無迂迴。且如阿彌一聲,
是非俱剗,何等直截,故古人謂之頭則公案。
鑊湯波底豈貯寒氷;烈火焰中詎容寸草。達
磨復起,不易吾說;更或踟蹰,萬里千年。


六、圓極教者,慈恩《通贊》曰:「此方先德,總判
經論有四宗:一、立性宗;二、破性宗;三、破相
宗;四、顯實宗。《涅槃》、《法華》、《華嚴》等,是顯于真
實中道義,捨化城而歸寶所,故知《彌陀經》
乃第四宗也。又以教准宗,宗有其八:一、我
法俱有宗;二、有法無我宗;三、法無去來宗;
四、現通假實宗;五、俗妄真實宗;六、諸法但名
宗;七、勝義皆空宗;八、應理圓實宗。如《華嚴》
及《彌陀經》是第八宗收。」又若真歇了禪師等,
以帝網千珠,發明淨土圓融之義,諸書具載。
近有老宿,以《華嚴》配此經,謂圓全攝此,此
分攝圓,得圓少分,分屬圓故。據經判義,甚
有旨趣。但圓極義者,無全無分,如月在川,
川川皆有全月,乃至瓶池寸水,亦是全月,無
[004-0400b]
分月故;如風在樹,樹樹皆有全風,乃至片
葉莖草,亦是全風,無分風故。若圓中有分
者,圓即有段;若分中非全者,圓即不遍,分
全雙乖,圓義不成。


今約蓮宗圓極,分五種義:
一、剎海相含義;二、三世一時義;三、無情作佛
義;四、依正無礙義;五、充遍不動義。


一、剎海
相含義者,一切諸佛報化國土,互相攝入,全
他全此,而無留礙。若計不相入者,此即情見,
情見非實。如一室中含一虛空,其中若人、若
畜、若鬼、若虫、若几、若瓶、若架之類,皆依虛空
建立。虛空屬人時,則諸鬼畜虫几瓶架所依
之虛空,一切攝入人中;虛空屬鬼時,則諸人
畜虫几瓶架所依之虛空,一切攝入鬼中;虛
空屬虫時,諸人鬼畜几瓶架所依之虛空,一
切攝入虫中;乃至虛空屬架時,則諸人畜鬼
虫几瓶所依之虛空,一切攝入架中。參而不
雜,離亦不分,非入非不入。是故經云:「國土
光淨遍無與等,徹照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世
界,如明鏡中現其形像。」當知淨方、濁土,交
光相入,如千燈一室故。


二、三世一時義者,眾
生情見,執有時分,過現未來等事;約實相
中,即無時體可得。何以故?若計晦明是時
者,晦明則是葉相,如病眼見青,非定相故;
若計老少是時者,老少則是幻質,如敝網裹
風,非定質故,云何是中而有實義?今約延
促相入二義,以明時體:一、促中有延;二、延
中有促。一、促中有延者,如人假寐,夢經種種
城邑聚落及見故人,悲笑分明,經歷時月;醒
而問人:「孰睡幾時?」侍者答言:「數千錢時。」其
[004-0400c]
人自思假寐無幾,云何經歷如許變態?了了
記憶,非病非醉,展轉追惟是義,終不可得。二、
延中有促者,如人二十忽得顛病,吞刀捉火,
或為人言未來事,或對妻子嬉笑如常,及生
男女,或忽能文,著種種書,經三十年。遇一異
人,呪水與飲,其人如睡忽覺,即以二十為昨
日事;家人屈指,為計歲月,出示子女,及種
種書。其人自思:「本無歲月,焉有是事?」亦不復
記病與不病。以是二喻,進退互觀,畢竟無有
三世可得。是故經云:「觀彼久遠,猶若今日,經
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是謂三世無間。
三世無間者,時體不可得故。


三、無情作佛義
者,權教中言,有情有佛性,無情無佛性,一
切草木器界,不能成道及轉法輪。此是執情
強計,屬意即有,屬物即無,不了諸法皆住
法位。何以故?意是色故,是空根故,是往古來
今故,是無情故,一無一切無故;青黃是意
故,風鳴谷响是意故,草木瓦礫是意故,是有
情故,一有一切有故。故知情之為情,亦可說
自,亦可說物,不應說言誰無誰有。如一夫
妻,共生一子,不應說言誰生誰不生。夫髮
毛介齒,亦是無情,與我俱佛耶?抑與我不
俱佛耶?夢中見山見水見木見石,亦是無
情,是情想攝耶?抑非情想攝耶?當知,是中
尚無是我非我,云何更計有情無情。是故經
中道場寶樹,能淨諸根,風枝水响,咸宣妙
法,無一物非佛身,無一物不轉法輪,豈是
情見妄知所能計度。


四、依正無礙義者,依
是器界,正是身根。若約凡情,即橫計有依
[004-0401a]
有正,是義非實。何以故?若言虛空是依者,
如人張口,則虛空入,乃至毛孔、骨節、心腹之
內,皆有虛空。是依耶?是正耶?若言地水火風
是依者,如人涎液,入器為水,髮焦為土,兩
手相觸成火,噓氣為風。是依耶?是正耶?是
故經中:「無量寶華,一一華中,出三十六億
那由他百千光明,一一光明出三十六億那
由他百千佛,普為十方說一切法。」以佛力
故,現有寶華;以寶華故,復現諸佛。是故當
知,盡一剎是佛身,剎剎皆然;無一身非佛
剎,身身皆然。非是佛神力變現,唯一真法
界智為依正故。


五、充遍不動義者,眾生妄
計佛身即有去來,而實佛身無去無來,亦無
不去不來。辟如鳥飛空中,一日千里,空非隨
鳥,鳥不離空,是故經言:「阿彌陀佛,常在西
方。」又言:「至一切行人之所。」如《涅槃經》佛言:
「善男子!波羅奈城有優婆夷,已于過去無
量光佛種諸善根。是優婆夷夏九十日,請
命眾僧,奉施醫藥。是時眾中有一比丘,身
嬰重病,良醫診之,當須肉藥,若不得肉,病將
不全。時優婆夷,尋自取刀,割其髀肉,切以為
𦞦,送病比丘。比丘服已,病即得差。是優婆
夷患瘡苦惱,不能堪忍,即發聲言:『南無佛
陀!南無佛陀!』我于爾時,在舍衛城,聞其音
聲,於是女人起大慈心,是女尋見我持良
藥塗其瘡上,還合如本。我即為其說種種
法,聞法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
男子!我于爾時,實不往至波羅柰城,持藥
塗是優婆夷瘡,當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
[004-0401b]
女人見如是事。復次善男子!調達惡人,貪
不知足,多服酥故,頭痛腹滿,受大苦惱,發
如是言:『南無佛陀!南無佛陀!』我時住在優禪
尼城,聞其音聲即生慈心;爾時調達,尋便
見我往至其所,手摩鹽湯,而令服之,望已平
復。善男子,我實不往調達所,摩其頭腹,授
湯令服,當知皆是慈善根力,令調達見如
是事。復次善男子!憍薩羅國有五百賊,群
黨抄掠,波斯匿王遣兵伺捕,得己挑目,逐
著黑闇叢林之下,受大苦惱,各作是言:『南無
佛陀!南無佛陀!』啼哭號喚。我時住在祇桓精
舍,聞其音聲即生慈心;時有涼風,吹香山中
種種香藥,滿其眼眶,尋還得眼,如本不異。諸
賊開眼,即見如來住立其前而為說法,賊聞
法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
子爾時,實不作風吹香山中種種香藥,住其
人前而為說法,當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
群賊見如是事。」如上之法,豈容思議?總之
皆是一真法界,不得言是自心感見,亦不
得言心佛和合,以佛地中離自、離他、離和合
故,是故入此門者,莫同凡夫情見分別計度。
如清涼云:「阿彌陀佛,即本師盧舍那,猶屬
情量。何以故?十方世界,惟一智境無別佛
故。」


問:「論中所引《涅槃經》言慈善根力,或者如來法性,無人
我遠邇;眾生受苦,皆如來性中境相耶?」

答:「此止說得正
因佛性。然論正因,寧獨如來?雖眾生之性亦爾。但眾
生為業所障,於他人受苦,縱親詣彼所,尚不克救,況
不往而獲免耶?教中言八地以上菩薩,一呼其名即蒙
利益,以分別業盡,法爾如然。故杜順和尚,一履懸門,
[004-0401c]
十年無人竊去,自云:『多生不作盜業,故得如是報。』宋人
有鄒槖陀者,人一見其面,輒得禍。近時有其妃子貧
甚,凡手所觸物尋即廢去,不能自存。此非多生業力
之故與!佛善根力,合得如是報,無足怪者。」

西方合論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