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110 起信論一心二門大意-陳-智愷 (master)


No. 754
起信論一心二門大意
楊州 智愷 作


夫一心法界者非理非事以非理故舉體起萬像之
事以非事故全體成一味之理以成一味故性相平
等名真如門以起萬像故因果差別稱生滅門以平
等不異差別之平等故真如門內亦攝體用因果矣
以差別不異平等之差別故生滅門中亦示自體性
淨也所以二門之中各攝諸法然則證斯一心之源
者不動一身而徧十方之界入其普門者無移一念
而窮三企之劫文殊法王恒居因位而猶稱覺母觀
音大士既成果德而更徊惱界余幸生東隅僅會遺
典雖慨不見佛而慶聞幽宗卒下愚之情括聖上之
跡作四句之頌述二門之旨庶幾懸乎日月傳乎曠
代矣則作頌曰。


「 平等之平等
 平等之差別
 差別之差別
 一心流轉門
 差別之差別
 差別之平等
 平等之平等
 一心還源義」



釋曰最初句中上平等者是一心法界諸法之總體
諸法之中實貫於二門以為宗肝故論云依一心法
有二種門一心真如門二心生滅門此二種門各攝
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等又云心真如者一法界大總
[001-0152b]
相法門體也既總體而平等故名平等下平等者是
心真如門情非情之通體淨不淨之等依其一心法
界舉體寂靜遠離名言畢竟平等更無能所之差別
何有性相之殊異故論云是故一切法從本巳來乃
至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
如既通體而無別故名平等問一心與真如是有何
異邪解云一心法界者括因果理事而為中實是名
一心心真如門者因果理事平等一味寂名言而為
通體是名真如然則一心總理事而非理事強號之
曰一心矣真如直爾就理體而寂名言假名言云真
如矣。


第二句中上平等者還真如門也下差別者生滅門
中性淨本覺謂一心法界雖自性不動而隨他動轉
諸法自體而似各異不動平等而成差別譬如水波
故云差別故論云心生滅門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
心又云自體本覺也。


第三句中上差別者生滅門中自體本覺也下差別
者生滅門內無明業相等也謂隨染本覺不失自性
不動而隨他無明薰動而變成業相轉相等恒沙萬
像故云差別故論云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覺
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等又經本云不思議
薰不思議變是現識因等又有經云一味藥隨其流
處有種種味等問性淨本覺與隨染本覺有何差別
又隨染本覺與根本不覺亦有何異邪解云如來藏
[001-0152c]
心自性不動義名性淨本覺即藏心隨他動之義是
名隨染本覺自性動義名根本無明譬如濕性之水
是自性不動不失濕性故隨風之波是隨他動義變
動波浪故其起浪之風是自性動義能令動水故一
心之藏亦復如是自性不動故從本是佛耳隨他動
故猶如凡夫故證一心源之時息隨他動之凡愚成
四智圓明之正覺依之正覺之智滅自性動之無明
如風止時波即歸水風是永滅准思可知。


上來三句明一心流轉義故第四句結云一心流轉
本際經云即此法身流轉五道名為眾生又有經偈
云無明力最大能動一法界遍生死等。


第二行最初句中上差別者恒沙萬像也下差別者
還是自體本覺也謂此無明所動眾生之心因本覺
內薰之力緣佛菩薩善友之力初信一心之本源還
起本覺之淨用故更還云差別之差別故論云以此
妄心有厭求因緣故即薰習真如自信巳性知心妄
動無前境界修遠離法等。


第二句中上差別者還是性淨本覺也下平等者更
[001-0153a]
亦心真如門也謂既信巳性之一心其信心決定是
名十信位此十信之位既起決定之信依此信故更
解一心之源其心解決定名十解位此十解之位既
起決定解依此解心發起隨順一心方便之行其行
決定名十行位此十行之位所修之行既順一心源
無所不徧故以廣大之作意總攝所修之行迴向三
處謂法界理及諸佛界并諸眾生界是名三處是迴
向決定名十迴向以此迴向決定故成四善根位決
擇分善此善根決定名四善根以此善根決定故世
第一心無間即入初地見道之位最初隨分證一心
之性此一心之性無所不徧故名徧滿法界既無所
不徧故名平等故論云以如實知無前境界種種方
便起隨順行等。


第三句中上平等者還是心真如門也下平等者亦
是一心法界也謂既見道之位初證一心之性漸次
修遠離之法還到金剛之位三企之行窮一念之間
圓智斯起無明即滅成自然業起不思議用是名究
竟覺是究竟覺名始覺佛斯則究竟覺一心理故始
覺之智還同本覺既以始本無二故冥合真如寂靜
一味故論云以始覺者即同本覺又云而實無有始
覺之異以四相俱時而有皆無自立本來平等同一
覺故既本覺智冥合真如法界一相無能所殊還盡
一心之源得徧滿之身是名一法身斯一大法身窮
十方而無不徧亘三世而無不到一切眾生常見而
[001-0153b]
不知故朝夕唱云敬禮常住三寶故大經云十方諸
世界一切群生類普見天人尊清淨妙法身又云無
盡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滿如來身無取無記永寂靜
為一切歸故出世又此論云離念相者等虗空界無
所不徧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等。


上來三句明一心還源義故流轉本際經云即此法
界返流盡源說名為佛所以第四句結云一心還源
義。


「 我仰馬鳴同體悲
 略頌一心二門旨
 所得功德施羣生
 隨順法界達流歸」



起信論一心二門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