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o0064 發菩提心經論-後秦-天親菩薩 (master)




《發菩提心經論》卷下


天親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毘梨耶波羅蜜品第七



云何菩薩修行精進。精進若為自利他利及
二俱利。如是精進。則能莊嚴菩提之道。菩
薩為欲調伏眾生令離苦惱故修精進。修精
進者於一切時常勤修集清淨梵行。捨離
怠慢心不放逸。於諸艱難不饒益事。心常精
勤終不退沒。是名菩薩初精進心。修精進故。
能得世間出世間上妙善法。是名自利。教化
眾生令勤修善。是名利他。以己所修菩提
正因。化諸眾生令同己利。是名俱利。因修
精進。獲得轉勝清淨妙果。超越諸地乃至速
[002-0513b]
成正覺。是名莊嚴菩提之道。精進有二種。一
者為求無上道故。二者廣欲拔濟眾苦而起
精進。菩薩成就十念。乃能發心勤行精進。
云何十念。一者念佛無量功德。二者念法不
思議解脫。三者念僧清淨無染。四者念行大
慈安立眾生。五者念行大悲拔濟眾苦。六者
念正定聚勸樂修善。七者念邪定聚拔令反
本。八者念諸餓鬼飢渴熱惱。九者念諸畜生
長受眾苦。十者念諸地獄備受燒煮。菩薩如
是思惟十念。三寶功德我當修集。慈悲正定
我當勸勵。邪定眾生三惡道苦我當拔濟。如
是思惟專念不亂。日夜勤修無有休廢。是名
能起正念精進。菩薩精進復有四事。所謂修
行四正勤道。未生惡法遮令不起。已生惡
法速令除斷。未生善法方便令生。已生善法
修滿增廣。菩薩如是修四正勤道而無休息。
是名精進。是勤精進能壞一切諸煩惱界。增
長無上菩提正因。菩薩若能受於一切身心
大苦。為欲安立諸眾生故而不疲惓。是名精
進。菩薩遠離惡時諂曲邪精進已修正精進。
所謂修信施戒忍定慧慈悲喜捨。欲作已作
當作。至心常行精進無悔。於諸善法及拔
濟眾苦。如救頭然心不退沒。是名精進。菩薩
雖復不惜身命。然為拔濟眾苦救護正法。當
應愛惜。不捨威儀常修善法。修善法時心無
懈怠。失身命時不捨如法。是名菩薩修菩提
道勤行精進。懈怠之人不能一時一切布施。
不能持戒忍於眾苦勤行精進攝心念定分別
善惡。是故說言六波羅蜜。因於精進而得增
[002-0513c]
長。若菩薩摩訶薩精進增上。則能疾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發大莊嚴而起精進。
復有四事。一者發大莊嚴。二者積集勇健。三
者修諸善根。四者教化眾生。云何菩薩發大
莊嚴。於諸生死心能堪忍不計劫數。於無量
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阿僧祇劫。當
成佛道心不疲倦。是名不懈莊嚴精進。菩薩
積集勇健而起精進。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
盛火。為見佛故為聞法故。為安止眾生於善
法故。要當從是火中而過。為調伏眾生。心善
安止於大悲中。是名勇健精進。菩薩修習善
根而起精進。如所發起一切善根。悉以迴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欲成就一切智故。
是名修習善根精進。菩薩教化眾生而起精
進。眾生之性不可稱計。無量無邊同虛空界。
菩薩立誓我當度之無有遺餘。為欲化度勤
行精進。是名教化精進。取要言之。菩薩修
助道功德助無上智慧。修集佛法而起精進。
諸佛功德無量無邊。菩薩摩訶薩發大莊嚴
所行精進亦復如是無量無邊。菩薩摩訶薩
修行精進無離欲心。拔眾苦故。是則具足毘
梨耶波羅蜜。


《發菩提心〔經〕-【宋】【元】【宮】*經論經論》禪那波羅蜜品第八



云何菩薩修習禪定。禪定若為自利他利及
二俱利。如是禪定。則能莊嚴菩提之道。菩
薩為欲調伏眾生令離苦惱故修禪定。修禪
定者。善攝其心。一切亂想不令妄干。行住
坐臥係念在前。逆順觀察髑髏頂脊臂肘胸
脇髖髀。脛踝安般數息。是名菩薩初修定心。
[002-0514a]
修禪定故。不受眾惡心常悅樂。是名自利。
教化眾生令修正念。是名利他。以己所修清
淨三昧離惡覺觀。化諸眾生令同己利。是名
俱利。因修禪定。獲得八解乃至首楞嚴金剛
三昧。是名莊嚴菩提之道。禪定由三法生。
云何為三。一從聞慧。二從思慧。三從修慧。從
是三法漸漸而生一切三昧。云何聞慧。如所
聞法心常愛樂。復作是念。無礙解脫等諸佛
法。要因多聞而得成就。作是念已。於一切
求法時轉加精勤。日夜常樂聽法無有厭足。
是名聞慧。云何思慧。思念觀察一切有為法
如實相。所謂無常苦空無我不淨。念念生滅
不久敗壞。而諸眾生憂悲苦惱憎愛所繫。但
為貪恚癡火所然。增長後世苦惱大聚。無有
實性猶如幻化。見如是已。於一切有為法
即生厭離。轉加精勤趣佛智慧。思惟如來智
慧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有大勢力無能勝者。
能至無畏安隱大城不復轉還。能救無量苦
惱眾生。如是知見佛無量智。見有為法無量
苦惱。志願進求無上大乘。是名思慧。云何
修慧。從初骨觀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名修慧。離欲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
入初禪。滅覺觀內清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
生喜樂入二禪。離喜故行捨。心念安慧身受
樂。諸賢聖能說能捨。常念受樂入三禪。斷
苦斷樂故。先滅憂喜故。不苦不樂行捨念淨
入四禪。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念一
切別異相故。知無邊虛空。即入虛空無色定
處。過一切虛空相。知無邊識。即入無色識
[002-0514b]
定處。過一切識相。知無所有。即入無所有
無色定處。過一切無所有處。知非有想非無
想。安隱即入無色非有想非無想處。但隨順
諸法行故而不樂著。求無上乘成最正覺是
名修慧。菩薩從是聞思修慧。精勤攝心。則
能成就通明三昧禪那波羅蜜。


復次。菩薩修定。復有十法行。不與聲聞辟支
佛共。何等十。一者修定無有吾我。具足如來
諸禪定故。二者修定不味不著。捨離染心不
求己樂故。三者修定具諸通業。為知眾生諸
心行故。四者修定為知眾心。度脫一切諸眾
生故。五者修定行於大悲。斷諸眾生煩惱結
故。六者修定諸禪三昧。善知入出過於三界
故。七者修定常得自在。具足一切諸善法故。
八者修定其心寂滅。勝於二乘諸禪三昧故。
九者修定常入智慧過諸世間到彼岸故。十
者修定能興正法。紹隆三寶使不斷絕故。如
是定者。不與聲聞辟支佛共。復次。為知一
切眾生煩惱心故。是故修集諸禪定法助成
住心。令此禪定住平等心。是名為定。如是
等定。則等於空無相無願無作。空無相無願
無作等者則眾生等。眾生等者則諸法等。入
如是等是名為定。復次。菩薩雖隨世行不雜
於世。捨世八法滅一切結。遠離憒閙樂於獨
處。菩薩如是修行禪定。心安止住離世所作。
復次。菩薩修定。具諸通智方便慧故。云何
為通。云何為智。若見色相若聞音聲。若知他
心若念過去。若能遍至諸佛世界。是名為通。
若知色即法性。解了音聲心行。性相寂滅三
[002-0514c]
世平等。知諸佛界同虛空相而不證滅盡。是
名為智。云何方便。云何為慧。入禪定時生
大慈悲不捨誓願。心如金剛。觀諸佛世界。莊
嚴菩提道場。是名方便。其心永寂無我無眾
生。思惟諸法本性不亂。見諸佛界同於虛空。
觀所莊嚴同於寂滅。是名為慧。是名菩薩修
行禪定通智方便慧故差別。四事俱行。得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修行禪
定。無餘惡心。以不動法故。是則具足禪那波
羅蜜。


《發菩提心經論》般若波羅蜜品第九



云何菩薩修習智慧。智慧若為自利他利及
二俱利。如是智慧。則能莊嚴菩提之道。菩
薩為欲調伏眾生令離苦惱故修智慧。修智
慧者。悉學一切世間之事。捨貪瞋癡建立慈
心。憐愍饒益一切眾生。常念拔濟為作將導。
能分別說正道邪道及善惡報。是名菩薩初
智慧心。修智慧故遠離無明。除煩惱障及智
慧障。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得調伏。是名
利他。以己所修無上菩提。化諸眾生令同己
利。是名俱利。因修智慧獲得初地乃至薩婆
若智。是名莊嚴菩提之道。菩薩修行智慧。
有二十心能漸建立。何謂二十。當發善欲親
近善友心。捨離憍慢不放逸心。隨順教誨樂
聽法心。聞法無厭善思惟心。行四梵行修正
智心。觀不淨行生厭離心。觀四真諦十六聖
心。觀十二因緣修明慧心。聞諸波羅蜜念欲
修集心。觀無常苦無我寂滅心。觀空無相無
願無作心。觀陰界入多過患心。降伏煩惱非
[002-0515a]
伴侶心。護諸善法自伴侶心。抑制惡法令
除斷心。修習正法令增廣心。雖修二乘常捨
離心。聞菩薩藏樂奉行心。自利利他隨順增
進諸善業心。持真實行求一切佛法心。復次。
菩薩修行智慧。復有十法善思惟心。不與聲
聞辟支佛共。何謂為十。思惟分別定慧根
本。思惟不捨斷常二邊。思惟因緣生起諸法。
思惟無眾生我人壽命。思惟無三世去來住
法。思惟無發行而不斷因果。思惟法空而
殖善不懈。思惟無相而度眾生不廢。思惟
無願而求菩提不離。思惟無作而現受身不
捨。復次。菩薩復有十二善入法門。何謂十二。
善入空等三昧而不取證。善入諸禪三昧而
不隨禪生。善入諸通智而不證無漏法。善入
內觀法而不證決定。善入觀一切眾生空寂
而不捨大慈。善入觀一切眾生無我而不捨
大悲。善入生諸惡趣而非業故生。善入離
欲而不證離欲法。善入捨所欲樂而不捨法
樂。善入捨一切戲論諸覺而不捨方便諸觀。
善入思量有為法多過患而不捨有為。善入
無為法清淨遠離而不住無為。菩薩能修一
切善入法門。即能善解三世空無所有。若作
是觀。觀三世空智慧力故。若於三世諸佛所
種無量功德。悉以迴向無上菩提。是名菩薩
善觀三世方便。復次。雖見過去盡法不至未
來。而常修善精進不懈。觀未來法雖無生
出。不捨精進願向菩提。觀現在法雖念念滅。
其心不忘發趣菩提。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雖如是觀心
[002-0515b]
心數法生滅散壞。而常不捨聚集善根助菩
提法。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復次。菩薩觀
一切善不善我無。我實不實空不空。世諦真
諦正定邪定。有為無為有漏無漏。黑法白法
生死涅槃。如法界性一相無相此中無法可
名無相。亦無有法以為無相。是則名為一切
法印不可壞印。於是印中亦無印相。是名真
實智慧方便般若波羅蜜。發菩提心菩薩摩
訶薩。應如是學。應如是行。如是行者即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修行智
慧心無所行。法性淨故。是則具足般若波羅
蜜。


《發菩提心經論》如實法門品第十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習六波羅蜜。求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者。應離七法。何等為七。一
者離惡知識。惡知識者。所謂教人捨離上信
上欲上精進集眾雜行。二者離於女色。貪著
嗜欲。狎習世人而與執事。三者離於惡覺。自
觀形容貪惜愛重。染著守護謂可久保。四者
離於瞋恚暴慢嫉忌。興起諍訟壞亂善心。五
者離於放逸憍慢懈怠。自恃小善輕蔑於人。
六者離於外道書論及世俗文頌綺飾言辭。
非佛所說不應讚誦。七者不應親近邪見惡
見。如是七法所應遠離。如來說言。不見更
有餘法深障佛道。如此七法是故菩薩應當
遠離。若欲疾得無上菩提。當修七法。何謂
為七。一者菩薩當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者。
所謂諸佛及諸菩薩若聲聞人。能令菩薩住
深法藏諸波羅蜜。亦是菩薩善知識也。二者
[002-0515c]
菩薩應當親近出家。亦當親近阿蘭若法。離
於女色及諸嗜欲。不與世人而共從事。三者
菩薩應當自觀。形如糞土但盛臭穢。風寒熱
血無可貪著。日當就死宜思厭離精勤修道。
四者菩薩應當常行和忍恭敬柔順。亦勸化
他人令住忍中。五者菩薩應當修集精進常
生慚愧。敬奉師長憐愍窮下。見厄苦者以
身代之。六者菩薩應當修習方等大乘諸菩
薩藏。佛所讚法受持讀誦。七者菩薩應當親
近修習第一義諦。所謂實相一相無相。若諸
菩薩欲疾逮得無上菩提。應當親近如是七
法。復次。若人發菩提心。以有所得故於無
量阿僧祇劫。修集慈悲喜捨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當知是人不離生死不向菩
提。何以故。有所得心及諸得見。陰界入見
我見人見眾生見壽命見。慈悲喜捨施戒忍
進定智等見。取要言之。佛法僧見及涅槃
見。如是有所得見即是執著心。執著者。是名
邪見。所以者何。邪見之人輪轉三界永離出
要。是執著者亦復如是。永離出要。終不能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人發菩提心。應當
觀察是心空相。何等是心。云何空相。心名意
識。即是識陰意入意界。心空相者。心無心相
亦無作者。何以故。是心相空無有作者。無使
作者。若無作者則無作相。若菩薩解了如是
法者。於一切法即無執著。無執著故於諸善
惡解無果報。於所習慈了無有我。於所習悲
了無眾生。於所習喜了無有命。於所習捨了
無有人。雖行布施不見施物。雖行持戒不見
[002-0516a]
淨心。雖行忍辱不見眾生。雖行精進無離欲
心。雖行禪學無除惡心。雖行智慧心無所行。
於一切緣皆是智慧。而不著智慧。不得智慧。
不見智慧。行者如是修行智慧。而無所修亦
無不修。為化眾生現行六度而內清淨。行者
如是善修其心。於一念頃所種善根。福德果
報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可窮盡。
自然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發菩提心經論》空無相品第十一



往昔一時佛在迦蘭陀竹林。與諸大眾無量
集會。爾時世尊斑宣正法。告諸大眾。如來
所說諸法無性空無所有。一切世間所難信
解。何以故。色無縛無解。受想行識無縛無
解。色無相離諸相。受想行識無相離諸相。色
無念離諸念。受想行識無念離諸念。眼色耳
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無取無捨
無垢無淨。無去無來無向無背。無闇無明無
癡無慧。非此岸非彼岸非中流。是名無縛。無
縛故空。空名無相。無相亦空。是名為空。空
名無念。無念亦空。是名為空。空念亦空。是名為空。空中無善無惡。乃至亦無空相。是
故名空。菩薩若如是知陰界入性。即不取著。
是名法忍。菩薩如是忍故。得授記忍。諸
佛子。譬如菩薩仰書虛空。悉寫如來十二部
經。經無量劫佛法已滅。求法之人無所見聞。
眾生顛倒造惡無邊復有他方淨智慧人。憐
愍眾生廣求佛法。行到於此見空中字。文畫
分明即便識之。讀誦受持如所說行。廣演分
別利益眾生。此書空者識空字人可思議不。
[002-0516b]
而得宣傳修習受持。引導眾生令離繫縛。諸
佛子。如來說言。過去世時求菩提道。得值三
十三億九萬八千諸佛。爾時皆為轉輪聖王。
以一切樂具。供養諸佛及弟子眾。以有所得
故不得授記。於後復值八萬四千億九萬辟
支佛。亦以四事盡形供養。過是以後。復值
六百二十萬一千二百六十一佛。爾時皆為
轉輪聖王。以一切樂具盡形供養。諸佛滅後
起七寶塔供養舍利。後佛出世奉迎勸請轉
正法輪。供養如是百千萬億諸佛。是諸如來
皆於空法中說諸法相。以有所得故亦不得
授記。如是展轉乃至得值然燈佛興。見佛
聞法即得一切無生法忍。得是忍已乃得授
記。然燈如來於空法中說諸法相。度脫無量
百千眾生。而無所說亦無所度。牟尼世尊興
出於世。於空法中說有文字。示教利喜普得
受行。而無所示亦無受行。當如是法性相
盡空。書者亦空識者亦空。說者亦空解者亦
空。從本來空未來亦空現在亦空。而諸菩薩
積集萬善方便力故。精勤不懈功德成滿。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實甚難不可思議。
於無法中說諸法相。於無得中說有得法。如
此之事諸佛境界。以無量智乃可得解。非是
思量所能得知。新發意菩薩誠心敬仰愛樂
菩提。信佛語故漸能得入。云何為信。信觀
四諦。除諸煩惱妄見結縛得阿羅漢。信觀十
二因緣。滅除無明生起諸行得辟支佛。信
修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是名信忍。眾生於無始生死取相執著
[002-0516c]
不見法性。當先觀察自身五陰假名眾生。是
中無我無有眾生。何以故。若有我者我應自
在。而諸眾生常為生老病死之所侵害不得
自在。當知無我。無我即無作者。無作者亦
無受者。法性清淨如實常住。如是觀察未能
究竟。是名順忍。菩薩修信順忍已。不久當成
最上法忍。


《發菩提心經論》功德持品第十二



菩薩具足修無相心。而心未曾住於作業。是
菩薩於諸業相知而故作。為修善根求菩提
故不捨有為。為諸眾生修大悲故不住無為。
為一切佛真妙智故不捨生死。為度無邊眾
生令無餘故不住涅槃。是名菩薩摩訶薩深
心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子。菩薩成
就十法。終不退失無上菩提。何謂為十。一
者菩薩深發無上菩提之心。教化眾生亦令
發心。二者常樂見佛以己所珍奉施供養深
種善根。三者為求法故以尊敬心供養法師
聽法無厭。四者若見比丘僧壞為二部。互起
諍訟共相過惡。勤求方便令其和合。五者若
見國土邪惡增上佛法欲壞。能讀誦說乃至
一偈令法不絕。專心護法不惜身命。六者見
諸眾生恐畏苦惱。為作救護施以無畏。七者
發勤修行求如是等方等大乘甚深經法諸菩
薩藏。八者得是法已受持讀誦。如所說行如
所說住。九者自住於法。亦能勸導令多眾生
入是法中。十者入法中已能為解說。示教利
喜開悟眾生。菩薩成就如是十法。於無上菩
提終不退失。菩薩應當如是修行此經。如是
[002-0517a]
經典不可思議。所謂能生一切大慈悲種。是
經能開悟引導具縛眾生令其發心。是經能
為向菩提者而作生因。是經能成一切菩薩無
動之行。是經能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之所
護念。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勤修集無上
菩提。當廣宣流布如是經典。於閻浮提使不
斷絕。令無量無邊眾生得聞是經。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聞是經者。是諸人等悉得猛利不
可思議大智慧聚。不可稱量福德果報。所以
者何。是經能開無量清淨慧眼。能令佛種
相續不斷。能救無量苦惱眾生。能照一切無
明癡闇。能破四魔及諸魔業。能壞一切外道
邪見。能滅一切煩惱大火。能消因緣生起諸
行。能斷慳貪破戒瞋恚懈怠亂意愚癡六極
重病能除業障報障法障煩惱障諸見障無明
障智障習障。取要言之。此經能令一切惡法
消滅無餘。能令一切善法熾然增長。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已。歡喜愛樂生希有心。
當知是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深種善根。所
以者何。此經是三世諸佛之所履行。是故行
者得聞是經。當自慶幸獲大善利。若有書寫
讀誦此經。當知此人所獲福報無量無邊。所
以者何。此經所緣無邊故。興發無量大誓願
故。攝受一切諸眾生故。莊嚴無上大菩提故。
所獲福報亦復如是無有限量。若能解其義
趣如說修行。一切諸佛於阿僧祇劫。以無盡
智說其福報。亦不能盡。若有法師說是經處。
當知是中便應起塔。何以故。是真實正法所
出生處故。是經隨在國土城邑聚落寺廟精
[002-0517b]
舍。當知是中即有法身。若人供養香花伎樂
懸繒幡蓋歌唄讚歎合掌恭敬。當知是人已
紹佛種。況復具足受持經者。是諸人等成就
功德智慧莊嚴。於未來世當得授記。決定當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發菩提心經論》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