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82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唐-安慧菩薩 (master)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六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決擇分中諦品第一之一



復次略說決擇有四種。謂諦決擇法決擇得
決擇論議決擇。諦決擇復有四種。謂依苦集
滅道四聖諦說。


苦諦云何。謂有情生及生所依處。即有情世
間器世間。如其次第若生若生處。俱說名苦
諦。有情生者。謂諸有情生在地獄畜生餓鬼
[006-0719b]
人天趣中。人謂東毘提訶西瞿。陀尼南贍部
洲北俱盧洲。天謂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
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
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
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
天無想有情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
色究竟天。無邊空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
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生所依處即器世界。
謂水輪依風輪。地輪依水輪。依此地輪有蘇
迷盧山七金山四大洲八小洲內海外海。蘇
迷盧山四外層級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所
居處別。外輪圍山。虛空宮殿。若夜摩天覩史
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及色界天所居
處別。諸阿素洛所居處別。及諸那落迦所居
處別。謂熱那落迦。寒那落迦。孤獨那落迦。
及一分傍生餓鬼所居處別。乃至一日一月
周遍流光。所照方處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
中有千日千月千蘇迷盧山王千四大洲千四
大王眾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覩史多天
千樂變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
總名小千世界。千小千界總名第二中千世
界。千中千世界總名第三大千世界。如此三
千大千世界總有大輪圍山周匝圍繞。又此
三千大千世界同壞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車
軸無間無斷從空下注。如是東方無間無斷。
無量世界或有將壞。或有將成。或有正壞。或
壞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於東方乃
至一切十方亦爾。如是若有情世間若器世
間。業煩惱力所生故。業煩惱增上所起故。總
[006-0719c]
名苦諦。業煩惱力所生。業煩惱增上所起者。
此二句如其次第顯有情世間及器世間俱是
苦性。復有清淨世界非苦諦攝。非業煩惱力
所生故。非業煩惱增上所起故。然由大願清
淨善根增上所引。此所生處不可思議。唯佛
所覺。尚非得靜慮者靜慮境界。況尋思者。


復次已略辯苦諦相。今當廣顯諸經所說苦
相差別。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
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略攝一切五取蘊苦。生
何因苦。眾苦所逼故。餘苦所依故。眾苦所逼
者。謂曾於母胎生熟藏間。具受種種極不淨
物所逼迫苦。正出胎時復受支體逼切大苦。
餘苦所依者。謂有生故老病死等眾苦隨逐。
老何因苦。時分變壞苦故。病何因苦。大種變
異苦故。死何因苦。壽命變壞苦故。怨憎會何
因苦。合會生苦故。愛別離何因苦。別離生苦
故。求不得何因苦。所希不果生苦故。略攝
一切。五取蘊何因苦。麁重苦故。如是八種
略攝為六。謂逼迫苦轉變苦合會苦別離苦
所希不果苦麁重苦。如是六種廣開為八。轉
變苦中分三種故。若六若八平等平等。問如
說三苦。此中八苦為三攝八八攝三耶。答展
轉相攝。所謂生苦乃至怨憎會苦能顯苦苦。
順苦受法苦自相義故。愛別離苦求不得苦
能顯壞苦。已得未得順樂受法壞自相義故。
略攝一切五取蘊苦能顯行苦。不解脫二無
常所隨不安隱義故。問如說二苦。謂世俗諦
苦。勝義諦苦。何者世俗苦。何者勝義苦。答
生苦乃至求不得苦。是世俗諦苦。世間智境
[006-0720a]
界故。略攝一切五取蘊苦。是勝義諦苦。由安
立真如門出世智境界故。


復次諸觀行者。於苦聖諦以四種行觀察共
相。謂無常相苦相空相無我相。


無常相者略有十二。謂非有相壞滅相變異
相別離相現前相法爾相剎那相相續相病等
相種種心行轉相資產興衰相器世成壞相。
非有相者。謂蘊界處於一切時我我所性常
非有故。言無常者是非有義。由苦聖諦恒無
有我我所自性。無者是除遣義。常者是一切
時義。以常無故名曰無常。壞滅相者。謂諸行
生已即滅。暫有還無故。變異相者。謂諸行異
異生。由不相似相續轉故。別離相者。謂於諸
行失增上力。或他所攝執為己有。以於資具
等事。或時自在失壞。或他陵奪為己有故。現
前相者。謂正處無常。由因隨逐今受無常故。
法爾相者。謂當來無常。由因隨逐定當受故。
死無常性決定當受。剎那相者。謂諸行剎那
後必不住。諸行念念劣得自體。無間必壞故。
相續相者。謂無始時來諸行生滅相續不斷。
由無始生死展轉相乘輪迴不絕故。病等相
者。謂四大時分壽命變異。由四大乖違齒髮
疎落等住時勢盡故。種種心行轉相者。謂於
一時起有貪心。或於一時起離貪心。如是有
瞋離瞋有癡離癡。若合若散若下若舉。若掉
離掉。若不寂靜若寂靜。若定不定。如是等心
行流轉。由住能治所治位差別故。資產興衰
相者。謂諸興盛終歸衰變。由諸世間富貴榮
盛不可愛樂非究竟故。器世成壞相者。謂火
[006-0720b]
水風三種成壞。由火水風災令大地等數成
壞故。能燒浸燥如其次第。又有三災頂。謂第
二第三第四靜慮。由火水風能壞世界安立
處所乃至第一第二第三靜慮邊際。次上所
餘名三災頂。如其次第第二第三第四靜慮
處所差別。第四靜慮外宮殿等。雖無外災成
壞。然彼諸天與宮殿等俱生俱滅。說有成壞。
由彼有情初生時與宮殿等俱生。終沒時與
彼俱滅。即說此為成壞故。又有三種中劫所
謂飢饉疫病刀兵。此小三災劫究竟滿方乃
出現。謂世界成已一中劫初唯減。一中劫後
唯增。十八中劫亦增亦減。一中劫初唯減者。
謂劫成時第二十一劫。一中劫後唯增者。謂
最後劫。十八中劫亦增亦減者。謂於中間十
八。二十中劫世界正壞。二十中劫世界壞已
住。二十中劫世界正成。二十中劫世界成已
住。合此八十中劫為一大劫。由此劫數顯色
無色界諸天壽量。如說以壽盡故福盡故業
盡故。彼彼有情從彼彼處沒。云何壽盡。謂時
死此約時沒說。由所引壽時分究竟應時死
故。云何福盡。謂非時死即非福死。此約非時
沒說。以彼有情貪著定味。福力減盡因此命
終。由愛定味損害所修引壽業力非時死故。
云何業盡。謂順生受業順後受業俱盡故死。
此約相續沒說。由於此處順生後受業受用
斯盡。以無業故不復生此。


苦相者。或三或八或六廣說如前。何故經說
若無常者即是苦耶。由三分無常為緣苦相
可了知故。謂生分無常。滅分無常。俱分無
[006-0720c]
常。生分無常。為緣故苦苦性可了知。生分無
常者。謂本無今有。苦品諸行體是逼迫。由此
無常為緣苦苦性可了知。滅分無常為緣壞
苦性可了知。滅分無常者。謂已有還無。樂品
諸行不可愛樂。由此無常為緣壞苦性可了
知。俱分無常為緣行苦性可了知俱分無常
者。謂麁重諸行相續流轉。若生若滅俱不可
樂。由此俱分無常為緣行苦性可了知。即依
此義薄伽梵說。諸行無常諸行變壞。又依此
義言諸所有受我說皆苦。當知此中於不苦
不樂受及樂受。密意故說苦苦。受苦性世間
共了故不復密意說。又於生滅二法所隨諸
行中有生等八苦。性可了知故。佛說言若無
常者即是苦。又於無常諸行中有生等苦可
了者。如來依此密意說言。由無常故苦非一
切行。若不爾聖道無常故亦應是苦。


空相者。謂若於是處此非有。由此理正觀為
空。若於是處餘是有。由此理如實知有。是名
善入空性。如實知者不顛倒義。問於何處誰
非有。答於蘊界處常恒凝住。不變壞法我我
所等非有。由此理彼皆是空。問於是處誰餘
有。答即此處無我性。此我無性無我有性。是
謂空性。由彼諸行常等相我此中無故。諸
行恒時離我性相。無我真性此中有故。非一
向無此俱名空性。故薄伽梵密意說言。有如
實知有無如實知無。又有三種空性。謂自性
空性。如性空性。真性空性。初依遍計所執
自性觀。由此自相定非有故。第二依依他起
自性觀。由此如所計度皆非有故。第三依圓
[006-0721a]
成實自性觀。由此即空真性故。


無我相者。謂如我論者。所立我相蘊界處非
此相。由蘊界處我相無故。名無我相我論外
道計度諸行為我。彼諸行非此相故名無我。
故薄伽梵密意說言。一切法皆無我。如世尊
說。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處此非我我。於如
是義應以正慧如實觀察。此言何義。謂於外
事密意說此一切非我所。於內事密意說此
非我處此非我我所。所以者何。以於外事唯
計我所相。是故但遣我所。於內事通計我我
所相。是故雙遣我我所。


問前說無常皆剎那相。此云何知。答如心心
法是剎那相。當知色等亦剎那相。由心執
受故。等心安危故。隨心轉變故。是心所依
故。心增上生故。心自在轉故。又於最後位
變壞可得故。生已不待緣自然壞滅故。當觀
色等亦念念滅。諸無常行壞滅等相。心心法
剎那相。世間共了。更不重辯。諸色等法剎那
滅相。世不共了故今成立。由心執受者。謂色
等身。由剎那心念念執受故剎那滅。等心安
危者。謂色等身恒與識俱。識若捨離即便爛
壞。由身與心安危等故。決定如心念念生滅。
隨心轉變者。謂世間現見心。在苦樂貪瞋等
位身隨轉變。隨剎那心而轉變故身念念滅。
是心所依者。謂世間共知心依止有根身。若
法依此生非此自無壞。能依有可見。如火芽
等依薪種等。是故此身是剎那心所依止故。
亦剎那滅。心增上生者。謂一切內外色皆心
增上所生。能生因剎那滅故。所生果亦剎那
[006-0721b]
滅。如世尊說。諸因諸緣能生於色。彼亦無
常。無常因緣力所生故。色云何常。隨此經句
義。身定剎那滅。心自在轉者。謂若證得勝威
德心。於一切色如其所欲自在轉變。由隨剎
那能變勝解轉變生故。色等剎那道理成就。
於最後位變壞可得者。謂諸色等初離自性
念念變壞。於最後位欻爾變壞。不應道理然
此可得。故知色等從初已來念念變壞。自
類相續漸增為因。能引最後麁相變壞。是故
色等念念生滅。生已不待緣自然壞滅者。謂
一切法從緣生已。不待壞緣自然壞滅。以不
待餘緣自然壞滅故。最初生已決定壞滅。若
言生已初無滅壞。後方有者不然。無差別故。
故知一切可滅壞法。初纔生已即便壞滅。是
故諸法剎那義成。


問如世尊說。諸所有色彼一切若四大種若
四大種所造。此依何意說。答依容有意說同
在一處。依此而有是造義。由所造色離大種
處別自建立無功能故。若於此聚此大種可
得。當知此聚唯有此大種非餘。或有聚唯一
大種。如乾泥團等。或有二大種。謂即此濕。或
有三大種。謂即此煖。或有一切大種。謂即此
濕煖泥團等。於移轉位所造色亦爾。若於此
聚此所造色可得。當知此聚唯此非餘。或有
聚唯一所造色如光等。或有二所造色如有
聲香風等。或有三所造色如香煙等。由此香
煙有色香觸差別所顯故。觸差別者。謂此中
輕性。或有四所造色。如沙糖團等。或有五所
造色。謂即此有聲時。又若於此聚大種造色
[006-0721c]
隨分可得。當知此中有此非餘。此依麁物說
非種子。一一聚中有一切種子故。


又說麁聚色極微集所成者。當知此中極微
無體無實無性。唯假建立。展轉分析無限量
故。但由覺慧漸漸分析。細分損減乃至可析
邊際。即約此際建立極微。問若諸極微無實
體性何故建立。答為遣一合想故。若以覺慧
分分分析所有諸色。爾時妄執一切諸色為
一合想即便捨離。由此順入數取趣無我性
故。又為悟入諸所有色非真實故。若以覺慧
如是分析所有諸色至無所有。爾時便能悟
入諸色皆非真實。因此悟入唯識道理。由此
順入諸法無我性故。


復次苦法略有八種差別。謂有廣大不寂靜
苦。有寂靜苦。有寂靜不寂靜苦。有中不寂靜
苦。有微薄不寂靜苦。有微薄寂靜苦。有極微
薄寂靜苦。有非苦似苦住大寂靜。云何廣大
不寂靜苦。謂生欲界未曾積集諸善根者。由
欲界一切生趣苦具足所顯故。未集善根不
能遮止往諸趣故。如其次第名廣大不寂靜
苦。云何寂靜苦。謂即此已生順解脫分善根
者。決定趣向般涅槃故。云何寂靜不寂靜苦。
謂即此為世間道離欲已種善根者。由即此
欲界苦為世間道離欲已種善根者決定超越
苦苦等故。然非畢竟故。如其次第。如是中不
寂靜苦等隨所應當釋。云何中不寂靜苦。謂
生色界遠離順解脫分者。云何微薄不寂靜
苦。謂生無色界遠離順解脫分者。云何微薄
寂靜苦。謂諸有學。云何極微薄寂靜苦。謂諸
[006-0722a]
無學命根住緣六處。云何非苦似苦住大寂
靜。謂已得究竟菩薩摩訶薩等。乘大悲願力
故生諸有中。由能除滅無量眾生相續大苦
故。名住大寂靜。


復次前說死苦。死有三種。謂或善心死。或不
善心死。或無記心死。善心死者。謂於明利
心現行位。或由自善根力所持故。或由他所
引攝故。發起善心趣命終位。不善心死者。謂
亦於明利心現行位。或由自不善根力所持
故。或由他所引攝故。起不善心趣命終位。無
記心死者。謂若於明利心現行位。若於不明
利心現行位。或由闕二緣故。或由加行無功
能故。起無記心趣命終位。此中所言善等心
死者。當知依我愛相應將命終心位前說。修
淨行者臨命終位。於身下分。先起冷觸。不淨
行者臨命終位。於身上分先起冷觸。又不淨
行者中有生時。其相顯現如黑羊羔光。或如
陰闇夜分。修淨行者中有生時。其相顯現如
白練光。或如晴明夜分。又此中有在欲色界
正受生位。亦從無色界命終後位。亦名意生
健達縛等。極住七日。或有中夭。或時移轉。
言意生者。謂受化生身。唯心為因故。香所引
故。名健達縛。是隨逐於香往受生處。義極住
七日。或有中夭者。此約速得生緣者說。若
過七日不得生緣。必定命終還生中有。如是
展轉乃至七返更不得過。或時移轉者。謂於
此位往餘生處。強緣現前。如得第四靜慮起
阿羅漢增上慢比丘。彼地中有生時。由謗解
脫邪見故。轉生地獄中有。又住中有中亦能
[006-0722b]
集諸業。先串習力所引善等思現行故。又能
覩見同類有情。謂先所共行善不善者。如於
夢中見已與彼現同遊戲。又中有形似當生
處如當生處。前時有形而起故。又此中有所
趣無礙。如具神通往來迅速。仍於生處有所
拘礙。又此中有於所生處。如稱兩頭低昂道
理。終沒結生時分亦爾。又住中有中於所生
處發起貪愛。亦用餘煩惱為緣助。此中有身
與貪俱滅。羯邏藍身與識俱生此唯是異熟。
自此已後根漸生長。如緣起中說。於四生類。
或受卵生。或受胎生。或受濕生。或受化生。
如緣起中說者。謂名色等前後次第如說。


「 最初羯邏藍
 次生頞部曇
 從此生閉尸
 閉尸生鍵南
 次鉢羅奢佉
 後髮毛爪等
 及色根形相
 漸漸而生長」



云何集諦。謂諸煩惱及煩惱增上所生諸業。
俱說名集諦。由此集起生死苦故。煩惱增上
所生業者。謂有漏業。若爾何故。世尊唯說
愛為集諦。由最勝故。謂薄伽梵隨勝而說。若
愛。若後有愛。若貪喜俱行愛。若彼彼希樂
愛。是名集諦。言最勝者是遍行義。由愛具有
六遍行義。是故最勝。何等為六。一事遍行。
謂於一切已得未得自身境界事遍行故。於
已得自身起愛。於未得自身起後有愛。於已
得境界起貪喜俱行愛。於未得境界起彼彼
希樂愛。二位遍行。謂於苦苦性等三位諸
行中遍隨行故。於已得苦苦性位起別離愛。
於未得苦苦性位起不和合愛。於壞苦性位
[006-0722c]
起不別離愛。及和合愛。已得未得差別故。於
行苦性位起愚癡愛。由煩惱麁重所顯故。及
不苦不樂受所顯故。唯阿賴耶識是最勝行
苦位。依止此位因我癡門貪愛轉故。三世遍
行。謂於三世中遍隨行故。於過去世起追憶
行遍隨行愛。於未來世起希樂行遍隨行愛。
於現在世起耽著行遍隨行愛。四界遍行。謂
欲色無色三愛次第遍三界故。五求遍行。謂
由貪愛遍求欲有邪梵行故。由欲求力不脫
欲界招欲界苦。由有求力不脫二界招色無
色界苦。由邪梵行求力不脫生死彼彼流轉
故。六種遍行。謂有無有愛遍行斷常一切種
故。


煩惱者。謂由數故相故緣起故境界故相應
故差別故邪行故界故眾故斷故。觀諸煩惱。
數者。謂或六或十。六謂貪瞋慢無明疑見。十
謂前五見。又分五謂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
見取戒禁取。


相者。若法生時相。不寂靜由此生故身心相
續。不寂靜轉是煩惱相。不寂靜性是諸煩惱
共相。此復有六。謂散亂不寂靜性。顛倒不寂
靜性。掉舉不寂靜性。惛沈不寂靜性。放逸
不寂靜性。無恥不寂靜性。


緣起者。謂煩惱隨眠未永斷故。順煩惱法現
在前故。不正思惟現前起故。如是煩惱方乃
得生。煩惱隨眠未永斷者。彼品麁重未永拔
故。順煩惱法現在前者。現前會遇可愛等境
故。不正思惟現前起者。於彼境界取淨等相。
能隨順生貪瞋等故。
[006-0723a]


境界者。謂一切煩惱還用一切煩惱為所緣
境。及緣諸煩惱事。又欲界煩惱除無明見疑。
餘不能緣上地為境。此無明等雖亦有能緣
上地者。然彼不能親緣上地如緣自地。由依
彼門起分別故。立彼為所緣。所言無明緣上
地者。謂與見等相應見者。除薩迦耶見不見
世間。緣他地諸行執為我故。上地諸煩惱不
緣下地為境。已離彼地欲故。又緣滅道諦諸
煩惱。不能親緣滅道為境。由滅道諦出世間
智及後得智內所證故。唯由依彼妄起分別
說為所緣。分別所計境不離分別故。又煩惱
有二種。謂緣無事及緣有事。緣無事者。謂
見及見相應法。見謂薩迦耶見及邊執見。所
餘煩惱名緣有事。


相應者。謂貪不與瞋相應。如瞋疑亦爾。餘皆
得相應。何故貪不與瞋相應。一向相違法必
不俱轉故。又貪不與疑相應者。由慧於境不
決定必無染著故。餘得相應者。與餘慢等不
相違故。如貪瞋亦爾。謂瞋不與貪慢見相應。
若於此事起憎恚。即不於此生於高舉。及能
推求與餘相應如理應知。慢不與瞋疑相應。
無明有二。一一切煩惱相應無明。二不共無
明。不共無明者。謂於諦無智。見不與瞋疑
相應。疑不與貪慢見相應。忿等隨煩惱更互
不相應。展轉相違法必不相應故。如貪分與
瞋分。若不相違。猶如煩惱展轉相應。無慚無
愧於一切不善品中恒共相應。若離不顧自
他不善現行無是處故。惛沈掉舉不信懈怠
放逸。於一切染污品中恒共相應。若離無堪
[006-0723b]
任性等染污性成無是處故。


差別者。謂諸煩惱依種種義立種種門差別。
所謂結縛隨眠隨煩惱纏瀑流軛取繫蓋株
杌垢燒害箭所有惡行漏匱熱惱諍熾然稠
林拘礙等。


問結有幾種。云何結。何處結耶。答結有九
種。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取結疑結
嫉結慳結。


愛結者。謂三界貪愛。結所繫故不厭三界由
不厭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
苦與苦相應。當知此中宣說諸結若相若用
若位辯結差別。且如愛結何等是結。謂三界
貪是結自性。云何為結。謂有此者不厭三界。
由此展轉不善現行善不現行。於何位結。謂
於後世苦果生位。如是恚結等並如理應知。


恚結者。謂於有情苦及順苦法心有損害。恚
結所繫故。於恚境相心不棄捨。不棄捨故廣
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
相應。


慢結者。即七慢。謂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
慢下劣慢邪慢。慢者。謂於下劣計己為勝。或
於相似計己相似。心舉為性。過慢者。謂於相
似計己為勝。或復於勝計己相似。心舉為性。
慢過慢者。謂於勝己計己為勝。心舉為性。我
慢者。於五取蘊觀我我所。心舉為性。增上慢
者。謂於未得上勝證法計己已得上勝證法。
心舉為性。下劣慢者。謂於多分勝計己少分
劣。心舉為性。邪慢者。謂實無德計己有德。
心舉為性。慢結所繫故。於我我所不能了知。
[006-0723c]
不了知故執我我所。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
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無明結者。謂三界無智。無明結所繫故。於苦
法集法不能解了。不解了故廣行不善不行
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於苦集
法不解了者。謂於果性因性有漏諸行。所有
過患不了知故。


見結者。即三見。謂薩迦耶見邊執見邪見。見
結所繫故。於邪出離妄計追求。謂我當解脫
我所解脫。既解脫已我當常住。或當斷滅。又
謂佛法中定無解脫。如是執著邪出離已。廣
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
相應。


取結者。謂見取戒禁取。取結所繫故。於邪出
離方便妄計執著。棄捨八聖支道。妄執薩迦
耶見等。及彼為先若戒若禁為清淨道。以妄
執著邪出離方便故。廣行不善不行諸善。由
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疑結者。謂於諦猶豫。疑結所繫故。於佛法
僧寶妄生疑惑。以疑惑故於三寶所不修正
行。以於三寶所不修正行故。廣行不善不行
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應。


嫉結者。謂耽著利養不耐他榮發起心妬。嫉
結所繫故愛重利養不尊敬法。重利養故廣
行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
相應。


慳結者。耽著利養於資生具其心悋惜。慳結
所繫故。愛重畜積不尊遠離。重畜積故廣行
不善不行諸善。由此能招未來世苦與苦相
[006-0724a]
應。


縛有三種。謂貪縛瞋縛癡縛。由貪縛故縛諸
眾生令處壞苦。由瞋縛故縛諸眾生令處苦
苦。由癡縛故縛諸眾生令處行苦。由貪等縛
縛處壞苦等者。以貪瞋癡於樂等受常隨眠
故。又依貪瞋癡故。於善方便不得自在故名
為縛。猶如外縛縛諸眾生。令於二事不得自
在。一者不得隨意遊行。二者於所住處不得
隨意所作。當知內法貪瞋癡縛亦復如是。


隨眠有七種。謂欲愛隨眠瞋恚隨眠有愛隨
眠慢隨眠無明隨眠見隨眠疑隨眠。欲愛隨
眠者。謂欲貪品麁重。瞋恚隨眠者。謂瞋恚
品麁重。有愛隨眠者。謂色無色貪品麁重。慢
隨眠者。謂慢品麁重。無明隨眠者。謂無明品
麁重。見隨眠者。謂見品麁重。疑隨眠者。謂
疑品麁重。若未離欲求者由欲愛瞋恚隨眠
之所隨眠。由依彼門此二增長故。未離有求
者由有愛隨眠之所隨眠。未離邪梵行求者
由慢無明見疑隨眠之所隨眠。由彼眾生得
少對治。便生憍慢。愚於聖諦。虛妄計度外邪
解脫解脫方便。隨其次第三見二取。如結中
說。於佛聖教正法毘柰耶中。猶豫疑惑。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六
[006-07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