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m0025 掌珍論疏-- (master)


No. 788
掌珍論疏卷下



此言相者。即目名□相。非是名外別有體相也。亦可
□□計相也。二脩觀行者下。結勸悟入。上來依比量
思擇□□所成智。悟入性空。


自下第二依脩習力。悟入性空。初□□□此是登地
巳上。以此論下文。地前雖有有漏脩慧。以□□□判
為聞思慧。地上斷惑。判為脩慧。下卷具明。就□□□
□明雖依思擇智力悟入□□□脩習力智用□□
□□□□喻如鳥翅羽初生。比知□□於虗空。未能
□□□□□□思擇之智。雖比知諸法性空。未能親
證。亦復如是。


□□□懃下。第二正明依脩習力證法性空。文中又
二。初明依□□力正證性空。二如是正脩下。由悟空
性。類知無生。乃□□□□中又二。初明依脩證於性
空。二如世尊下。引說證成。前□□四。一法二喻三合
四結。初言故復精懃習脩習力者□□□說謂於地
前。雖□□□□□思擇智力。比知性空。未依□□地
[001-0713b]
脩習無漏證□證法性空故。今於世第法中。一習三
□□道登初地。脩真觀行。初現前時。證法性空。故言
故□□□習脩習力也。二如眩毉者下。喻況謂地前
凡夫。為有相□□別所盲。如無目入暗則無所見。故
言如眩毉者。餌能□□□瞖藥故眼淨清淨。離諸蚊
蠅等明見境界者。謂□□□□真觀藥故。能遣遍計
所執。及依他等性。慧眼□□□□□戲論等執。明見
性空也。


□□下。合喻。懃習□□□□□者合得餌能
遣除眩毉□□遣執取有為□□□□□耶智。正合
前所遣眩毉之病。脩真觀行初現前時。不由他緣受
妙喜樂。合前眼得清淨。不由他緣受妙喜樂□□由
眼餌等緣。而受身心遍滿喜樂也。此正是證初□□
□□。取一切有為相故下。合前離諸麤大蠅等也。常
脩大□□合前明見境界也。前中有二。初總明不取。
一切有為□□□取一切施下。次□明□取。□取
中有三。初明不妄取。二□□下。明不妄求。三□不下。
明不妄執。前不妄取中。初明不□□輪。二乃能下。明
不取二嚴。前三輪中有二。初約施因以□□□輪。二
通約施果以明三輪。初言不取施物。謂達諸法空□
□施者受者。達補特伽羅空。皆謂當施時不取也。二
□□□□者。還明數取趣空。及施果報。亦是法空。果
報有二。□□□□在恭敬供養。二是當來依正兩果。
不取施者。謂達□□□□□當果者體空。受者。謂達
當□能受報體空。施□□□□□□在恭敬供養體
[001-0713c]
空。二種三輪□得清淨者。離□□□□□言清淨也。
二乃能正懃下。明不取二嚴。由得三輪□□□□體
空。亡於彼我。故能精勤。攝受無量福智資粮□□□
擔。此二在因為資粮。至果名菩提。以三身為體。宗為
□□尊重荷負。終能得果。故名重擔。猶是經云是人
能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二終不下。明不妄
求。文中□□□二。初明不妄貪求三界有漏現未果。
二亦不下。明不□□漏現未果故。妄行其因。三亦不
妄執下。明不妄執。言德□□作者者。此是僧佉。計苦
樂癡等三德。為造作之者。供□□□我。我為受者。受
德所供也。言我為作者者。此是吠世師。計我□□是
作者。亦是受者。故言我為作者。或有外道計大□□
天能造作一切。計極微常。劫壞之時。散在虗空。□□
□時。和合能作一切也。性謂世性。謂一切法各有體
□□□來起入現在。復從現在流入過去。二常脩大
捨下。□□□□境果。謂達法不二。證空平等。無法可
取。故言常脩□□□如是等事下。結證所由。謂由三
世諸佛所說正理。□□□□或次第脩證得悟。有為
無為。所破能破。一切性空。□□□□謂過現佛。當說
謂未來佛。如世尊下。第二引說證成□□□三經一
言。菩薩不應安住諸事行於布施者。謂行施□□達
一切空故。不住自身。而行布施。都無所住行於布□
□達一切空故。不住報思果報。而行布施。此經通明
人法□□空。又世尊言若諸菩薩有情想轉不應說
[001-0714a]
名真實菩薩者。□□有情者。舊飜名眾生。轉者起也。
謂有菩薩於諸有情。起□□心計有眾生。不應說此
菩薩名為不顛倒真實有智慧□□。此經但明補特
伽羅空。三又世尊言無有小法名能□□菩薩乘者。
謂菩薩知諸行如一切諸法同一空如。於空如□□
□中。何有少行法是其能趣。乘為所趣也。下舉勝況
劣。□□□空菩提生死悉皆平等故。無所欣厭也。此
經唯明法空皆證初地巳上脩慧之行。故知脩慧唯
在地上。上來明依□□力正證性空。


自下第二類悟諸法無生乃至平等。文□□□明依
性空悟法無生。二如有問下。引說證成。前中初□□
□後二無生既無。三世又無。三世無故。即前施等三
輪清淨趣大菩□□是正脩有為性空觀巳。是結前。
復應正觀若自性空□□無有生。是生後。若諸法從
本巳來。自體既空。空中何□法可生。故言即無有生
也。二以無生。即無三世。夫三世□法。必有始生終滅。
今既平等皆空。空無有生。生法既無。何□三世何得。
故言即無過去未來現在。既平等皆空。則□□三世
差別。故言於三世無有罣礙。以正觀三世。皆離有無
□□取執之垢。故言皆清淨相。三依前所說無顛倒
二空之理□施等三輪清淨之行。趣大菩提。此以無
趣為趣。亦以無□□假名菩提也。


自下第二引說證成。如有問曼殊室利□□菩薩趣
大菩提。此問脩能趣菩提因行之相。答言梵□□□
[001-0714b]
菩提。此是曼殊室利答。謂能達趣脩之行體。如□□
□□果如平等平等無有差別。如是菩薩。真能趣大
菩提。此□□□趣。假名趣也。復問云何名菩提。此問
菩提果相。答言非□□未來現在。謂由諸法皆空無
性。無性故無生。無性故無生。何□三世。菩提之體亦
復如是。無性無生及無三世等。同法□□是菩提相
是故下結勸脩學。謂是彼因果平等如相。無別□□
菩薩脩行趣菩提。應觀三世皆悉清淨。無有生滅垢
相。脩□□施等行時。達二空真如。行三輪淨行。以如
是無行無趣無菩提。假名為行為趣為菩提。是真菩
薩。上來第一明依勝義□諦理。造此略論。令脩行者。
依聞等三慧。悟入一切有為諸法自性皆空。


自下第二依勝義諦理。造此略論。令脩行者。□聞等
三慧。悟入一切無為諸法自性皆空。文中有二。初□
□觀行者。依聞思所成智正比量力。悟入無為性空。
二雖□□成智階梯力巳悟入性空。闕勝脩力。未能
永斷所應除□故。復精勤習勝脩力下。明依脩所成
慧。正入無為性空。□中又三。初總明依聞思所成智
正比量力。悟入無為□□。二毗婆沙師咸作此難下。
別明依聞思所成智正比量□□。入自他所執無為
性空。三如是遣除諸過難下。總結勸□□。就初總中
有三。一結前起後。謂如是乃至有為性空。是結前。而
未悟入無為性空。是起後。二乘前生後。明須開之意。
文□有二。初云若不開示乃至終不得成。明不開之
[001-0714c]
失。二為開示故下。明為益開宗。言無為無有實不起
似空華。無為是□法。無有實是法。法及有法不相離
名宗。不起是立因。似□華是同法喻。三此中不。明依
宗釋頌。文中有五。初明須依宗意。二就真性故下。正
明依宗釋頌。三不說遮止下。釋無不同異品喻意。四
云何此中下。建立比量。五此所立下。明攝因周盡。就
須依宗意中文二。初正出所依宗。謂是真性故。云□
中簡別立宗言詞。即上真性。二明須簡別意。故言須
簡□意。如前應知。謂依世俗學所共知。無為是有。若
對世俗說□為是空。便典現量世間自教等相違。為
是義故。今言無為空者。依勝義諦真性理中。辨無為
空也。如前上卷巳明□應知。


自下第二依宗釋頌。文中又二。初正明就真性宗。立
無為是空。非說世俗說無為空也。二非有為故下。正
釋頌。文中有三。初釋立宗。二即此下。釋立因。三空花
無實下。釋同法喻。就釋立宗中。初釋有法。次即此下。
次釋其法。就釋無為法中有三。初釋名。謂非有為故。
說名無為。此即翻對有為□無為義。謂不為生等四
相所為。故名無為。又不為四緣所為。□名無為也。二
辨體。謂即是虗空擇滅非擇滅及真如性。謂□前所
辨十二處中所除。法處無為一分也。廣辨如前。三明
四無為中。先須悟入虗空性空者。有二義。一謂易開
示故。以唯□虗空。無有質礙物。世間共立名作虗空
故。二由於虗空之處既達其空。用此虗空易知之宗。
[001-0715a]
以為其門。可以悟入擇滅非擇及真如等空。故言悟
入所餘無為宗性上來解有法訖。即此世間下。次解
於法。謂即世間所供知虗空無為。就真性空無有實
是名立宗者。上來所明有法及法。結為立宗。二即此
所立下。次釋立因。謂即此所立虗空無為。對就勝義
諦真性理故。無實虗空。如此無實之理。論主及歒論
兩家之宗。依世俗諦□許此虗空無實。畢竟無生。不
者無也。起者生也。又云。不實畢竟無有生之自性可
得。今言不起者。即由無生。所以不起。如不起之名。本
無有性。但是假說而巳。故言或假立為不起法□。具
此二義。說名為因。結是立因。三空華下。釋同品喻。空
華無實。同彼虗空。亦是不起法故。立為同喻者。結是
同喻。上來依宗釋頌訖。


自下第三釋無不同品喻意。故言不說遮止異品。立
為不同法喻。如前應知。指同前卷釋。前云為遮異品
立異法喻。異品無故。遮義巳成。是故不說也。


自下第四建立比量。云何此中建立比量者。此是假
問徵起。謂就真性下者。謂□勝義諦宗而立比量也。
虗空是有法。無實是法。法及有法□相離名宗。以不
起故。名是立因。諸不起者。愚智同知其性無實。猶如
空花。此是同法喻。


此所立因下。第五明攝因周盡。文中有二。初法說。次
喻況。法說中。謂此所立因不起故者。是略舉一因名
相。雖復略舉一因名體。而意在攝一切同類因。故言
[001-0715b]
復有餘因。謂所作故。非能作故。無滅壞故。如是等因。
能遮破所說無為。定有自性。是故如應皆得為因。如
說下。喻況。如說汝當守掌此蘇。勿令烏近。為令所守
之蘇無損汙故。亦應遮彼猫鼠等類不令損汙。此亦
如是。雖略舉一不起故因。遮破無為定性當知亦攝
非所作非能作無滅壞等因。以此等因皆能□破無
為生等四自性故也。此中無為。為所獲起自性。所作
自性。能作自性。滅壞自性。是所遮不起故。非所作故。
非能作故。無滅壞故。是能遮。蘇喻所護無為。烏猫鼠
等。喻所遮起等四種自性。能守蘇人。喻不起等四因。
人雖是一。對所遮烏等有四。設能遮之方亦四。如因
名雖一。對所隨遮自性有四。故能遮因體亦四。互舉
此四。所遮自性眾多。能遮之因亦眾。上來至此。總明
依聞思所成智正比量力。悟入無為性空。


自下別明依聞思所成智正比量力。悟入自他所報
無為性空。令破十六家執。分之為二。前破十一執。破
自佛法內計。二脩觀行下。次有五執。破外道計。


前中第一破毗婆沙師執中。文有二。初述外計。二此
若方便下。論主對破。前述外計中有三。初牒論主宗。
述成無義。故言若所立宗無為無實。是無有義。二舉
空處等至。證有破無。故言空處等至即無所緣云何
有。言空處者。即無色界中空處地也。等至者。即空處
地定。將入此定。先於定前。起空處地心。於方便時。緣
虗空無為境。若虗空無為無實。便是無法等至。則無
[001-0715c]
所緣境。定境既無。云何得有等至定也。第二難云。然
無障礙是虗空相者。自述巳解。既實有無障礙。是虗
空相。何得言無也。中應立量證虗空是有。准下論主
牒文。定有比量也。


第二此若方便下。論主對破。破中有四。初破空處等
至難。二此就勝義下。破第二無礙是虗空相難。三又
即由下。重破初難。四是故我先下。結成巳宗。初中有
二。先牒外人立二種比量。謂雙立二宗二因二同法
喻。言空處等至實有所緣者。空處等至是有法。謂是
能緣之定實有所緣。是法。謂定所緣境即是虗空無
為法。法及有法不相離名宗。此是一種丘宗。或境界
實有。境界是有法。實有是法。法及有法不相離名宗。
此是一種立宗。初以等至為有法宗。下以虗空境為
有法宗。初以無為為法宗。下以無為法為法宗。是等
至故下。是立因。此是初宗因。謂證成法義前宗法。以
所緣無為宗。為□□因。以等至定為宗法。因既有能
緣定。定有所緣境。或是等至所緣境者。是第二宗因。
前以無為境為宗法。今還以等至所緣境為因。如餘
等至下。明同法喻。言如餘等至者。是初同法喻。謂如
四靜慮及上三空定。如餘等至所緣境皆悉是有。空
處等至所緣境何獨是無。或如彼緣者。是下同法喻。
謂如彼七等既是有。空處等至所緣境何為明有。止
來明諸等至及等至所緣境至所緣境一切是有。空
處同彼。故亦是有也。


二其餘等至下。論主對破。謂其
[001-0716a]
餘七等至。及彼七等至所緣境。皆是有為。故我上卷
中。明一切有為皆空。則此七等□及所緣境。巳辯性
空訖。則汝所引同法喻。既性自空□無同法喻過也。
此就勝義辯虗空相者。破其第二無境礙是虗空相。
外人就勝義諦立虗空性是有相。今論主牒之以破。
謂立比量破。若就下。約世俗諦。明虗空無實。宗因喻
悉可解。□此下。結非外人。


三又即下。重牒外計以破。
文中有三。初又即□此我所說因者。論主將牒外計
與外人作過。先自序巳宗。謂即由虗空無為之宗。性
空故。所以前說因云不起。我此宗因喻無邊故二汝
言下。次序外人先所立宗因喻。故云汝言等至所緣
境故因。依因明論法。二人相歒。俱無有過。則先立量
者。有決定相違過失。故言因有決定相違過也。良由
外人立量云。空處等至實有所緣。是等至故。如餘等
至。論主云。虗空亦非實有。以不起故。猶如空華。故是
決定相違過也。以外人先立量故。過屬外人也。


四是
故下。論主結巳宗成。故云我先所立。無為無有實。不
起故似空花。是義成。無障難故也。


自部他部下。破第二執。自謂大乘。他謂小乘。文中有
二。初序外計。二此義唯下。論主對破。前序外計中文
二。初約牒論主宗因。故言若就真性。虗空無實。以不
起故。二此言下。與論主作過。過有□。與論主作違宗
過。彼言。論主□無為無有實。因云不起故。名為無實。
我亦義准此言。有為□者皆應是實。又虗空無為。既
[001-0716b]
生起定心故實有。若是實有。論主便有違有為無為
無有實二宗過也。三若言起者下。與論主作因不遍
同品。有不成因過。若言起者亦無有實。是則不起之
因。有不遍同品過。因性不成者。謂起與不起。俱無有
實。論主立因。但言不起。不遍於起過。故言二。此審定
言下。別答前因有不遍同品之過。所以因不成因。



此是義准下。論主對破中。初總明。此是義准。為相似
過類。似不成因過。非真不成二過。初答違宗過中。謂
汝應審定我言。我正云諸不起此皆無有實。非謂審
定言諸無實者悉皆不起。是故雖復能生起等至。何
廢無實。故無有過。二雖復勤勇下。答因不遍同品有
不成因過。今舉因明論法。□言同品定有性。即得成
因。是以勤勇無間所發之因。雖不遍於同品。亦許為
因。今雖不遍。故亦無有過也。


有餘復言下。破第三執。文中有二。初序外執。就序外
即執中有四。初明空體是有。以世間眾生。皆共知虗
空有故。二明花亦有體。嗢鉢羅等。世間現見。是有體
故。三空花二下。雙結。空花為有。謂空花二種。雖不同
性和合相應。然空花二事。非無自體。以各有體故。四
故花喻下。結非論主。謂空及花即各有體。乃立為無
實者。是義不成。


二此難不然下。論主對破。文中有二。
初正破虗空。二由此下。類破釋滅。前中有二。初總非
外人。故言不然。二此空花不為之解擇。擇云。此空花
喻。就第六轉依士訓擇者。謂八轉聲中。第六屬主聲
[001-0716c]
也。言八轉者。第一名體聲。謂分別諸法體。第二名業
聲。謂所作業。如破樹□是業也。第三名業具聲。如手
斧等。第四名所為聲。如破樹為造舍等。第五名因緣
聲。如所從來處。第六名屬主聲。如言空花。空為主。花
是所屬。謂是空之花。故名空花也。第七名所依聲。謂
凡所作。必有所依。第八名呼聲。謂直呼所前物而巳。
若以男女非男非女三聲。各具此八。合成二十四轉。
依此八轉聲。復有六種釋詞句。謂持業依士等六種。
令若釋此空花。依八轉聲釋。是第六轉屬主聲。即空
為主。花為屬。謂即空之花。故名空花。依六句訓釋。當
依士釋。謂此空之花。故名空花。此之二釋皆花即空。
非空外別有華。此既非有故。喻非無者。謂此空華之
喻。既非有故。我立空華喻得成。故言非無也。


第二由
此下。類破擇滅等空也。謂由空華之喻無體道理。脩
觀行者。准喻知法。應正悟入虗空無為性空。知虗空
無為既其體空。於擇滅非擇滅真如等無為性空道
理。亦當悟入。上來正破虗空無為。


自下第四毗婆沙師下。正破擇滅無為。文中有三。初
明立難。就立難中有二。初明立難所由。謂不忍遮破
擇滅無為為。二復作是難下。正明設難。就設難中。與
論主作違宗過有二種。一約自教辨違。謂汝大乘中。
佛說有擇滅能對治有為。有大作用。汝謗言無。即有
自教相違過。二喜貪俱行下。約果教辨違。謂現世愛
滅。由滅此愛。得涅槃果寂靜妙樂故。若謗言無。亦是
[001-0717a]
自教相違過。


第二此中下。論主對破。先破違自教過。
文中有二。初依俗諦。釋通佛教。二依勝義諦。釋通自
言。前中又二。初釋通經意。二如佛說下。引說證成。初
言此中所以佛說有擇滅無為者。為令眾生於有為
境生厭離。於無為境起愛樂。故就世俗。說有擇滅涅
槃寂靜微妙。二如佛說下。引說證成。佛說化生有情
者。謂死蘊後。生蘊前。所受中蘊。名化生有情。以中蘊
生唯化生故。此言有情。依世俗法。於五蘊上。假說名
有情。非實有有情也。擇滅亦爾。伹依世諦。假說為有。
我今依佛所說。亦許此擇滅無為。隨世俗有。故無違
宗過。二依勝義諦釋通自言。文中有二。初依宗立理。
故言但就真性遮破擇滅也。二故世尊言下。引說證
成。文易解。二亦無誹謗下。破違果教過。亦二。初依俗
諦。釋通佛教。二非就勝義下。釋通自言。前中。初總明
無有誹謗聖滅諦過。以就世俗下。釋無過所以。二非
就勝義下。依勝義諦。釋通自言。文相可解。三由此聖
教下。牒教及理。結巳無過。


有餘不善正理論下。破第五執。文中有二。初序外難。
二此下論主對彼。前中言無為無實。無為既無。則所
立宗不成。此是宗過。謂有法不極成過。所立既不成。
所依不起之因亦復不成。此是因過。謂所依不成過。
空華無故。同法喻不成。言有法不成者。總宗因喻三
不成。此中皆由無為有法不成故。我此中作有法不
成難。


此難不然下。論主對破。先破立宗過中。先明無
[001-0717b]
為有法。二不顯差別下。次解外難言想施設力者。謂
擇等四種無為。皆是依世俗假想施設力故。有此四
種也。亦可想者名也。謂依世俗假名。說有此四也。文
中一一別釋四無為名。□結假立可解。不顯差別下。
釋伏難。難云。論主若立無為為假。我立無為為實。則
所立宗。有不極成過。故今釋云。不顯差別。由共許力。
總立為有法。謂因明立有法之法。不顯有法體相差
別。謂總約彼此有義邊。立為有法。我以無為。為世俗
有。汝以無為。為勝義有者。雖真俗不同。有義不異。故
准因明法。名為共許力。故總立為有法也。上來解有
法訖。


自下解法。此中以無有實為法。言差別遮遣非
所共知立為宗法者。論主依勝義諦無為無實。外人
依勝義諦無為是實。然我無實之理。非汝外人之所
共知。故言差別。我今立無實之言。遮遣汝有實之語。
故言遮遣非所共知立為宗法也。不彼起下。次破因
過。謂彼無為體性。非是脩起造作之法。汝我二宗皆
共了知故。我立不起為因。證彼無為無。是故下。結無
宗因二過。外人難。無為有法既無。則所依不起之因
亦不立。今明二宗共許無為為有法故。所依不起之
因亦有。故今總結云。無有立宗因過。所說空華不。次
破同喻不成過。所說空華。雖無有事。事者體也。而是
不起等法之有法無性性故者。不起是因。等者等取
餘同類因法。有法即無為。此空華雖無實體。而是因
法所依之有法同喻。何以故。以無有實體性。與無為
[001-0717c]
同故。由是能成所成立義無有法不成過失者。舉喻
功能。顯喻無過。謂由空華。是能成彼所成立宗因有
法義故。無有宗因所依有法同喻不成過也。


毗婆沙下。次破第六執。文亦有二。初序執情。二此言
下。論主對破。前中初總非不然。二擇滅下。立量證有。
擇滅實有是立宗。道所緣故。違煩惱故。是立因。非無
實法下。結成有義。此言唯有下。論主對破。謂此道所
緣。及違煩惱之言。唯有遮異品俞義。本無同品喻義。
用此以證擇滅是有。此義豈成。如遮虗空下指同前
破。虗空下。指中破毗婆沙師救擇滅義。指前巳破。此
中不應重執。


經部諸師下。次破第七執。文中有二。初序外執。二若
此義下。論主對破。前中言經部師者。謂一向執經。不
信阿毗達摩。諸十八部中。皆有此執。今此所明。謂根
本經部師也。此部宗中。明三無為。是無體法故。今語
論主云。今論主立虗空皆非實有。如是比量。若對我
宗。便是立巳成過也。


若此義下。論主對破。破中有二。
初辨二宗不同。□無立巳成過。二所立宗言下。重自
舉宗。顯有無俱破。前中。我以有礙色等無處。隨世俗
法。說為虗空體。即是依世俗法。虗空是有。若望汝宗
非立巳成。辨彼無故者。謂汝宗中。辨彼虗空。若真若
俗。一向無故。二所立宗言下。重自舉宗。顯有無俱破。
但以群生執有者多。所以正破有性。有性既離。無亦
不立。以執有執無。皆是邊見。不順有無不二之理。今
[001-0718a]
此論宗。離四句。亡百非。豈有有無之可得也。


銅鍱部師下。破第八執。文亦有二。初序外執。二有為
自性下。論主對破。前中言銅鍱部者。謂佛去世一百
年後。阿輸伽王。損壞佛法時。阿輸伽王弟出家。得羅
漢果。當滅佛法時。身居上坐。恐佛法更立無法可得。
遂打銅鍱錐。乃諸三藏送著師子國。後阿輸伽王。得
信部之僧。取銅鍱三藏以用流通。因以名焉。即是上
座部。彼宗立間隟色。說名虗空。虗空有二義。一不為
他礙。二不礙於他。虗空之色。雖不礙他。而為地礙。故
名有為。汝論主所遣無為。依世俗是有。與我有為不
異故。立巳成過。


二有為下。論主對破。言有為自性如
前巳遣故亦不然者。論主云。我言虗空有者依世俗
假名說有。無其定性。汝言虗空色有者。乃是定性之
有。故我所立。非立巳成過。又汝執虗空色。是有為自
性。如前卷巳破訖。故不更破。


毗婆沙師下。第九破犢子部。即正量部。是以此部所
許。與毗婆沙師同故。指同毗婆沙師破。


相應論師下。第十破喻伽師。文中有二。初明相應師
立計。二實不應理下。論主對破。就初執中復三。初相
應師自立宗。於勝義上。更無執有定性勝義。故名勝
義空。次將明真如即是勝義。謂真如即是諸法勝義。
故就勝義說真如空。即謂於真如上。更無定性真如。
故說真如空也。此言稱理者。結巳宗是。二而言真如
非實有者此不稱理下。非論主所立。三云何出世下。
[001-0718b]
自立道理。證真如是有。若道真如非實有者。云何無
分別智及後得智。乃緣無法為境。得是應於真正道
理也。後得智。於真觀前後。緣相智似真如。故作此說。


二實不應理者下。論主對破。破中有二。初論主總非。
言實不應理。謂汝相應師所立之宗。實不應於正理
也。


二如說下。正破。破中有二。初破非論主義。二又汝所
說下。破其立義。前中有三。初正破。二引說證成。三憶
持下。牒以結非。初中。如汝所說此無分別智緣無法
為境不應正理者。何但緣無法為境不分應正理。緣
有法為境。亦不應理。上來雖言緣有無境。未智何法
是所緣有境。故今言。非執真如實有為境得是應理。
以執真如為實有性難成立故。此中偏破有性者。以
其自知緣無法為境不應道理。所以偏破有病也。何
故。難成立故。以緣真如智。非真出世無分別智。此是
立宗。以有所緣故下。立因。謂若智外有所緣境。便是
分別之智。非無分別也。及有為故者。夫無分別智。智
境平等平等。不可說有為之異。若其智外有所緣。則
見智是有為。境是無為。便是分別之智。故言及有為
故。如此緣智者。是因法喻。如此有分別意識俱生緣
境之智。於智外有所緣境。既是有為分別之智。此緣
真如智。亦有所緣。何獨不是有為分別智也。


二是故
經言下。引四說。證成無分別智無有所緣。初經。證無
所緣真如境。第二經。證智尚不行。故離名言。智尚不
[001-0718c]
行。顯智非有。況諸名字。顯境非有。境智平等斯之謂
矣。第三經。證如來智。非能現觀。顯智非能緣。菩提此
翻名智。亦云覺。第四經。重證所緣義勝。諦境非有。以
真如□是所緣故。重引經證無也。


三憶持此下。牒以
結非。文中有二。初牒以結非。二又彼真如下。立量以
非。初中謂汝若能憶持此四經者。不應許此無分別
智。是能現觀。此結智非能緣。及緣真如者。此結境非
所緣。


二又彼真如下。立量以非。謂彼真如。非真勝義。
是立宗。是所緣故。是立因。猶如色等。是同法喻。如色
等五塵。及法塵少分。是所緣故。非勝義諦。真如亦爾。
既是所緣。何獨得是勝義諦耶。上來破其非論主義
訖。


自下第二破其立義。文中有三。初牒其前計。故言又
汝所說於勝義上更無勝義。二如是等言下。述其所
立。謂如汝於想應師等立。若於此勝義真如上。空無
此定性真如故。說名為空。


諸衣絹下。正明對破。破中有四。一立理以破。二如說
下。引說證破。三若言真如下。破其救義。四具止廣諍
下。息諍指說。


就初立理破中有三。一舉事責同破。汝
若謂於勝義上更無勝義。即得名為見真理者。牧牛
人等。亦於衣絹等上。更不見有重衣絹。此牧羊人。亦
應得名見真理者。以所觀空俱無異故。


二又為下。明
無病妄遮破。又為對治諸惡見故說如是空者。謂汝
若言勝義上。更執有定性勝義。名惡見人。佛為對治
[001-0719a]
此惡見人。說勝義空者。此牒其計。於勝義上下。論主
對破。謂於勝義上。更重見有定性勝義。在世曾無此
類惡人。不應遮彼說勝義空也。


三又彼下。明違比量
破。又彼真如。離有無性。非能緣。非所緣。智證之時平
等平等。汝今乃執真如為有。以為所緣。無分別智為
能緣。但言於真如上。更不應重見真如。故名真如空。
便如此執真如為有性道理。巳為我如前所說。無為
無有實不起似空華之比量理之所遮訖。不應更立
也。


二如說下。引說證破。文中有四。一明如來不見生死
及以涅槃。涅槃即是真如。若使真如是實有性。云何
如來說同虗妄生死俱言不見。


二巳正了智下。辨不
見所以。由如來巳正了知無有顛倒所起煩惱。即此
無有顛倒所起煩惱。本性畢竟無有□生之自性。說
此為涅槃。何有可見。


三如是下。說智證之相。如是分
別智。正知涅槃本性畢竟。非是正知。以智無性故。非
不正知。以假名智故。為是義故。假名無分別智也。亦
可無知無不知。假名無分別智也。


四由此聖教下。釋
經顯離相。文中又四。一由此聖教。應知涅槃真如。唯
是一切分別永滅。無法非實有性。二非離下。反解顯
涅槃無性。謂非離無有實性真如轉依為相。法身成
就。此言法身即涅槃也。三由得下。順解顯法身無性。
由得觀空真對治道者。即無分別智。假說為真對治
道。一切分別下。出所治。畢竟無性。假說為轉依法身。
[001-0719b]
如文可解。四如契經下。引說證成。文亦可解。


三若說真如下。破相應師救義。文有二。初牒其救詞。
二即外道下。廣破所救。前中。相應師救云。經中准言
智尚不行。況諸名字。及此中無法可見等文。並以真
如離相及離言說。故作是語。非謂真如畢竟無實而
作是說。故今論主牒其救詞云。若言真如雖離言說。
而是實有為。


二即外道下。廣破所救中有四。一明真
如及我。名相難異。其體無殊。汝此真如。即與外道所
計我。其體無異。但可名字相心計度差別。汝說為真
如。外道說為我。非體有別也。二如彼真如下。廣辨真
如及我二相。文中先辨真如相。如彼真如。雖是實有。
而就勝義諦中真如之體。不可同於色等諸塵。有無
相等言語心行而分別取。故言有非有等分別不成。
我亦如是下。次辨我相。文中三。一辨我體。是其實有。
周遍法界。常住無變。既能造作。又能受領。二而離分
別下。彰我體離。初總標離相。故言而離分別。釋離相。
故云以非言語所行等。即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
故名離分別下。總結離相。三彼教中下。引說證成。可
解。三我相既爾下。舉同責異。有二句。一以同責異。二
此有何下。結同責別。初中。言我體相既其是有。周遍
法界。常住離相。與真如不異。故言我相既爾。而復說
言智緣真能得解脫非智緣我能得解脫此有何別
下。結同責別。文相可解。四唯執朋黨下。明法同情隔。
彰巳不信。謂汝相應師。專作朋黨。自言。智緣真如得
[001-0719c]
解脫。緣我不得。外道亦爾。專作朋黨。自言。智緣於我
能得解脫。緣真如不得。故我下。結巳不信。謂汝相應
師所計真如。與外道相似。故我不能信受也。實有非
有者。重顯相似相。以俱計為有。□□□有。同執離相。
故云非有也。


四且廣諍下。息諍止說。諸有厭怖下。釋言意。文相可
解。


復有同類乘劣乘下。破第十一執。文中有四。一序外
執。二若不開示下。論主對破。三為不說下。外人救義。
四實有此說下。論主釋通。前中有二。初舉處是同證
定有性。謂十二處。通攝為與無為。於有為既有自性。
故知無為亦定有自性。故言十二處。攝有為無為。定
有自性。二以有苦等下。並能為境。生道滅惡。證定有
性。謂此十二處。即是四諦境。觀四比境。生十六行智。
精勤脩習下。明緣此四境。能滅惑止苦。若其無為一
同空無有性。云何與彼有為。同能作境。生道滅惡。既
能生道滅惡。故知定有自性。文相可解。


二若不開示下。論主對破。破中有三。初若不能知諸
法性空。則一切聖人。無有捨惡進善之義。謂若不開
示諸法性空。眾生咸謂諸或及苦定性是有。性若定
有。誰當能捨三界諸惑及苦過失。諸善功德其性若
定。誰當能脩功德善法而得增進。


二三乘雖下。明若
不能知諸法性空。三乘聖道。應無差別。謂既不作法
空觀。但同作人空觀。故聖道不得有差別。但可資粮
[001-0720a]
根性勝解差別而巳。三如是一切下。若不能知諸法
性空。三乘解脫。應無差別。文中有二。初明作人空觀。
除煩惱障故。得二乘解脫。文又二。初解外人伏難。難
云。我向所引。皆是佛說。汝論主不信耶。二論主答云。
我皆信受。此是佛為欲今人依於世俗名。用諦觀道
理差別。但是伏惑。非究竟斷。又顯二乘所證人空解
脫。未見究竟。若聖佛乘。悉皆失沒。故名世俗理。依此
世俗理。說彼二乘道差別。非謂勝義法空理差別也。
二若離下。明作法空觀故。得佛乘解脫。然文反解。如
文可解。若順解。應言由佛證入法無我性。故能永斷
所知障。故大師□□究竟解脫。


三為不說下。明外人救義。故云若使上下乘解脫有
此差別者。經中。為不說言二乘解脫。及佛解脫。無差
別耶。


四實有此下。論主釋通。文有二。初釋外人所引解脫
解脫無差別經。謂三乘皆同解脫煩惱障義邊。故作
此說。二非一切下。釋令所言上下乘解脫差別之意。
謂經中言。三乘同坐解脫床無差別者。自據三乘同
解脫煩惱障不異。故作是說。非謂於一切法種別。知
其自性皆空。解脫所知障故。作如是說。此是法說。譬
如下喻說。二解脫優劣不同。譬如毛孔之空。與太虗
空。空性雖同。大小非無差別。人空解脫。望法空解脫
亦爾。空性雖同。淺深非無差別。若不爾下。反釋佛乘
勝於二乘。謂若上下乘證空淺深無差別者。諸佛應
[001-0720b]
不能發勝果作用。及所證應非究竟也。且止傍論應
辨正論者。勸息廣諍。此中正論者。謂辨諸法□性有
無。傍論者。謂明解脫優劣。解脫優劣既非正明。故勸
且止。諸法定性。明之未訖。故應須辨。


二脩觀行下。次別破諸外道執。文中有二。初結前生
後。二此自性下。當計正破。前中明脩行者悟入自佛
法宗所計。虗空等空。是結前。亦當悟入他外道宗所
計。自性等七種句義皆空。是生後也。外道諸師。計此
七種為常故。入無為中破。


二此中下。當計正破。凡破五執。此中自性士夫論者。
破第一執。文中有四。第一序外計。二今應詰下。論主
對破。三若不失下。明外人救義。四具應審下。論主釋
通。


前中。言自性者。舊云冥性。以苦樂□為體。即是我
所。士夫者。即是我也。此執同僧佉計。文中有二。初自
述巳宗。言我宗中。明三界皆似空華轉變。謂空華用
自性為體。從自性轉變。為此空華。三界□□空華轉
變。三界亦用自性為體。空華既以自性為□。□空華
便是有體之法。故言非無空華。


二彼是下。難破論主同法喻。顯論主所立宗不成。夫
論同喻。要須彼此同許。我宗既將空華是有。論主則
無同喻。同喻若無。所立無為無實之宗亦不成。故言
由彼是有同喻不成。違所立故也。二今應詰問下。論
主對破。文中有三。初牒其計。故云汝言三界皆似空
華轉變。二如是下。兩關審問。如是三界為是空華一問。
[001-0720c]
為非空華兩問。三若言下。對前兩問為難。若言三界
皆是空華。牒前初問。違害下。與之作過。汝前立宗云。
三界皆似空華。既言似空華。則三界與空華別體。今
言三界是空華。則三界與空華同體。將今同言違前
別語。故言違害自宗空也。三界與空華別體。在世共
知。今言三界即是空華。故言違害共知也。若言三界
非是空華。牒後問也。是則為□□□之作過。謂三界
既非空華。即空華不同三界。三界□□□為體。是則
空華自體定空無。故言是則為無也。空華既其無性。
則我所立同喻成就。空華無義既成。則失汝所立宗
華有之本宗也。


三若言不失下。破其救義。若言不失者。對論主向道
其失空華有之本宗故。今云不失也。空華無聲下。釋
成不失之義。聲者言聲也。謂空華無言。能遮論主空
華無言。即復詮同三界有性。是則空華性非無。論主
同喻不成。然我不失本宗也。此是論主牒外人救義
詞訖。


四且應察下。論主釋通。通中有二。初通其不失之言。
二又遮詮下。釋其空華無聲等語。前中又二。初兩關
審問。二若汝謂我下。對問立過。前云汝為謂我說空
華滅無為同法喻。是一問。為謂我即說空華相為同
法喻。是第二問。二若汝下。對問立過。先對初問。為之
立過。文可解。若說空下。對後問。為之立過。若說空華
為同法喻。空華世俗之無。三界世俗之有。不應同三
[001-0721a]
界有。故謂彼空華亦同三界是有。此言下。結呵外人。
二又遮詮下。釋其空華無聲等語。其前云。我空華無
聲。能遮論主空華無言。即復能詮同三界有性。故論
主今破云。夫遮詮之言。但以遮止為勝。遮所遮巳。功
能即盡。無有功能更表所遮差別。汝之空華無聲亦
爾。遮我空華無言。功能巳盡。云何更有功能詮表所
遮空華同三界有性差別。如是下。指同前釋。可解。


諸數論師下。破第二執。雖俱是僧佉宗。然執計不同。
是故別破。文中有二。初明外計。二論主破。前中文三。
初明立義方便。詞云。我雖不能親自現見。成立最勝
士夫二法體有。然就世間共知諸變異聚。方便准量
而成立彼最勝士夫二體實有也。最勝即自性冥性
苦樂癡等。名之差別也。二謂諸下。外人立量證有。以
非論主。文中立兩量。初約自性為量。顯自性是有。謂
諸顯事有性為因。是立宗。顯事是有法。謂大我執五
唯量五體士根。此二十□法。顯現可見。故名顯事。有
性為因。此是法。謂前顯事。各有自性作因也。此法及
有法。不相離名宗。有種類故者。是立因。謂以自性為
種類故。諸有種類一切皆見有性為因。如檀片。是同
法喻如一斤檀。分為多行。多片之中。香皆如本。顯事
亦爾。雖復變為二十三種類。種類之中。皆如自性也。
如是顯事下。約士夫作量。證士夫是有。如是顯事有
能受者。是立宗。顯事即二十三法。此是有法。有能受
者。即是我。此是法。法及有法。不相離名宗。所受用故。
[001-0721b]
此是因。謂顯事是士夫所受用也。諸所受用下。舉同
法喻。可解。三既是所受下。結非論主。既有所受用顯
事。即有能受用士夫。故知士夫定是實有。當知論主
前說無為無有實之比量。便為我今無為有實敵量
之所違害也。問。歒量相違。與因過中相違決定兩邊
何別。答前宗為後宗相違。名違敵量。是宗過中。能別
不極成也。二宗所立因各符自宗。名為相違決定。乃
是因過。


二此就世俗下。論主對破。破有三。一依世俗對破。二
依勝義對破。三結巳比量無能違害。就前世俗破中
復二。初明不顯差別。許其成量。便立巳成過去。次佛
法中亦復有顯事。謂蘊界處等。有性者。謂阿賴耶識
中所有種子。各各自有體性。名為有性。能轉變生蘊
界處等。故言便立巳成。若立顯事下。第二約顯事別
破。為作兩過。一無同喻過。二因不成過。初若立顯事
樂等為因。即無同喻者。顯事無因喻過。汝立一切顯
事。皆以苦等為因。於此宗外。更無顯事。共佛法同以
苦等為因。可為同喻也。因亦不成者。有性之因。即苦
樂癡。是佛法以不可立。則是隨一不成。故言因亦不
成也樂等種類非共許故者。釋不成因相。若以比量
下。僧佉立比量。救因不成過。言若以比量成立因言
者。謂成立有性因。言四蘊皆是苦樂癡性。是立宗。是
蘊性故。是立因。如受蘊者。是同法喻。


此所說下。論主對破。為作三過。一此所說癡。非受蘊
[001-0721c]
攝。同喻不成。即是喻過。喻既有過。則所立不成。以癡
是行蘊收故。二又汝士夫下。破士夫實有量。又汝士
夫多體相遍。有積聚義。由此士夫。因成不定。空者汝
蘊性故。因望苦等。宗有同品遍轉。望士夫不用苦等
為性。即是異品遍轉故。有不定過也。以其立士夫。一
一眾生。各各有一士夫。□□遍法界。眾生身則是有
積聚義。故得名蘊。然士夫不□苦樂等為性。顯事即
以苦樂等為性。士夫顯事。一一眾生。各各皆有。並牙
相遍。未知蘊性故。因為如士夫遍法界故。不用苦等
為性。為如顯事遍法界故。用苦等為性。故言因成不
定。


三又汝下。破外人救義。又汝樂等各別。無能一一立
宗。是蘊性故。因義不成者。其前用受蘊。為同法喻。論
主。前破癡非受蘊攝同喻不成。其今救云。諸是蘊者。
皆用或苦或樂。以為體性。猶如受蘊。苦樂一一別說。
為受蘊體。然僧佉宗。苦樂癡三法。必不相離。方始功
能具足。若一一離張。則無功能。故言汝樂等各別無
能。夫論蘊者。積聚為義。汝若苦樂一一別說。為受蘊
者。既不積聚。則蘊義不成。故言因義不成也。舉同法
喻。本欲成因。同喻不成。故因亦不成也。上來就世俗
諦。以破外難。


二若就勝義下。就勝義諦以破外難。若就勝義。有實
檀片有性為因。非共許故。同喻不成。同喻檀斥。用有
性作同法喻。佛法不許故。同喻不成也。


又就世俗下。
[001-0722a]
第二破士夫比量。文中有二。初依世俗諦破。二就勝
義諦破。就世俗破中。初總破士夫上難。謂若總相立
諸顯事。有能受者。不辨差別。是世所共知。立巳成過。
以世所共知能受之者有故。二若立顯事下。對二宗
差別。說實有受者。周遍常住。思為自性。則無同喻過。
如是下。顯同喻不成相。若就勝義下。則同喻不成。五
不成中。當俱不成。以佛法中無有我故。當其自宗。於
勝義中。更無有我可為同喻。即所立不成。飲食水有
性故。能立不成。前說比量下。對其前云論主前說比
量。便為敵量□佛違宗。故令結云前說比量。無有敵
量能為違害。結巳無過。如我□來破。汝實有汝量。汝
難能立不成。汝皆有過。則我上云無為無有實不起
似空華之量。無有敵量能為違害也。


諸勝論師下。次破第三執。文中有二。初勝論立量。二
此就世俗下。論主對破。前中。始從入息乃至根變等
相。是有法。定有所相。是法。即是我也。既有入出息等
能相之相。故智定有所相我也。此二是宗。是能相故。
是立因。謂入出息是能相也。如見煙等。是同法喻。火
是所相故。煙為能相。二此就世俗下。論主破。破中。初
正破。次時方下類破。就正破中。初約世俗。立有所相。
便成二過。一立巳成過。文可解。二若立彼相下。無同
喻過。言違所立者。謂違所立士夫神我也。二若就勝
義下。亦有無同法喻過。二時方空下。次明類破。


諸勝論師下。破第四執。文中有三。初言極微與意我
[001-0722b]
立無為。是述自宗。二成立空因不起故者自不成因者。
道論主初成立無為。無為空不起故因。於論主。有自
不成因過。即是隨一不成。以論主宗中。不許極微與
意是不起法也。若謂此二下。次破論主成立有為。有
為空。緣生故因。於他有不成因過。以勝論宗將極微
與意同是無為。不從緣生故。以緣生故因。於彼勝論
有不成因過也。亦是隨一不成。應成少分下。總結非。
二因明。論主不起故因。及緣生故因。於自於他。隨一
不成。故云應成少分悟入性空也。二若言極微下。論
主對破。破中有三。初反舉可其難詞。謂意極微若依
世俗。亦是無為。可有此緣生故因。於他有不成因難。
二然所立意下。順釋非其難。文中有二。初破意是無
為。然所立意。且非無為。是立宗。智生因故。是立因。猶
如色等。是同法喻。如是句下。舉能作因差別。皆是無
常。證意定非無為也。言同異性者。謂有同性故。有異
性故。二破極微是無為中有二。初約能成因量以破。
又諸極微亦非無為。是立宗。能成因故。是立因。猶如
縷等。是同法喻。如是下。舉能作因差別皆是無常。證
極微非定無為也。謂有合故。有離故。有有數故。有同
故。有異故。二或二極微下。約極微是所成因量以破。
初云或二微所成麤物非常為因。是立宗。論主語外
人言。此二極微。體是無常。非常住極微為因。同生麤
微。是所成故。是立因。謂二合能為因。獨一不能。即是
假他一微所成也。猶如瓶等。是同法喻。如是下。舉從
[001-0722c]
因所生差別皆是無常。證極微非是無為。由此下。結
非外說成巳無過。


如上所說下。第五舉上例下。類破倮形外道等執。故
言無衣論。亦隨所應。當立為空。上來別明依聞思所
成慧。悟入無為性空。


如是遣除下。第三總結勸益。自謂佛法。他謂外道。上
來至此。明無為中。大段第一依聞思所成慧正比量
力。悟入無為性空。


雖聞所成智下。第二依脩所成慧。悟入無為性空。准
前悟入有為中。別明脩慧悟入。此亦應然。今此中略
標而巳。


更不廣辨有為者下。第二雙明悟入為無為空之脩
慧。與此不異。所以不更具明也。若對初卷悟入有為
性空。此卷上來第二悟入無為性空。


此下第三雙辨有為無為性空觀。此論□文勢。地前
唯有有漏脩慧位。判是聞思位。以未斷惑故。初地巳
上是脩慧位。巳斷惑故。


就此文中有二。初結前生後。
故云雖聞所成智階梯力巳入性空等也。言階梯力
者。以地前未能亡相除惑見法有性故。□聞慧假比
量力。漸次示其諸法性空。由藉聞思。曉示知法性空。
後令觀入脩慧。正證諸法空理。然證法性空。由聞思
慧力故。名聞思等慧以為階梯。闕勝脩力。未能永斷
所應除障。地前未得脩慧。伹能伏惑。故云未能永斷
所應除障者。言所應除障者。即謂煩惱所知二障。就
[001-0723a]
煩惱障中。又有二種。一是見惑。此惑要初地證知方
滅也。若是脩惑。初地巳上但伏上心不斷種子。至金
剛心方始頓斷其種子。若是所知障。地地別斷當地
障種。初地斷見惑得人空。又斷所知障。得法性空故。
悟諸法性相皆空也。故又精勤習勝脩力者。正明生
後勸習脩慧也。


第二若於此中隨有一種下。正明脩慧。就明脩慧中。
大分為七。第一明淨障之智。對障顯體。第二證得無
動無現下。明前淨障之智。依定方能除惑。第三相應
論者下。明對異宗說智不同。勸物取捨。第四如是等
執既滅除巳下。明脩起勝脩之智行相方法。第五由
此理教審觀察下。勸依行相理教脩起於智。第六脩
觀行者以是慧行無分別下。牒智果相。勸未證者依
之脩學。第七如是妙見所攝受下。明脩智利益。


就前第一初地巳上淨障之智對障顯體中。又有二
分。第一明於有為無為境上。離有無等四謗相障。此
明不見所緣之境。既能如是遠離二邊下。明於能知
為無為境。是無之想。想即智也。此能緣無之想亦滅。
此明不見能緣之智也。此中雖寄斷四障。以顯無分
別慧。非謂前後四時滅此四障也。明無分別慧正起
之時。於境智平等。不見能緣所緣有無等相。若見境
智。不同有無等異。便是其□不可得。顯無分別慧故。
廣辨四障之過。令人識知。非謂前後四時各斷四障。
後得無分別慧也。
[001-0723b]


就第一滅有相障而顯智中。文則有三。一先舉有相
障。文言若於此中者。謂於此初地中也。言隨有一種
為無為相有間無間復現行時者。此正出障體。然障
有二種。一是人執。二是法執。初當入地時。巳入見道。
斷於人執。然計諸法有性等。即是法執。於二執中。前
巳斷人。今但斷法。故云隨有一種於為無為計有定
相。相即體也。起執之時。或不相續及相續故。言有間
無間。對前巳斷人執。人執既除。法執復起。故言復現
行時也。理而言之。當入地則二執俱斷。今據說時為
此先後也。二即應如理觀彼性空遣除彼相令不顯
現者。對障舉智。顯智能滅障。謂即應如理觀彼為無
為性相體空。遣除有相之執。令不現起。故言令不顯
現。三悟入諸法離自性故其性本空下。明障滅智顯。
得其三益。初明得開涅槃門益。謂三解脫門。二不離
性故下。得趣涅槃門益。謂七種無相行。文并易解。三
由此行相下。明證涅槃益。謂惑滅即是無為。無為即
涅槃。巳此中總辨。非謂地地別論也。言令無所行行
相者。謂正證如之時。於為無為境。無所行相。於智無
能行相。境智平等平等。今為遣障故。偏言令無所行
行相也。文部初法說。言遣除麤相者。此中滅有相障。
對下滅無相等障。說此為麤也。二如眩毉下。喻說可
解。


雖於此部下。第二明滅無相障。□顯於智。文部。有三。
一先舉無相障。言雖於此部巳得無住者謂雖於此
[001-0723c]
有為無為有相法部。巳得於相無所住之行。不執有
相。然由空等分別現行有功用心猶相續住。未得無
動了知空等分別現行障礙出世無分別慧者。謂觀
境無相。雖能破於有相之境。然此計無相境。若其□
作無相分別現行。此無相心。既是有功用心。猶相續
住。復成空障。而此空障。亦能障於無動無分別慧。若
未得無動無分別慧。無由了知空等分別現行能為
障礙。障礙無分別慧也。第二為欲棄捨下。對障舉智。
顯智能滅障。為欲棄捨者。明脩智之意。謂為欲棄捨
無相之障故。須觀諸法亦有亦無。而棄捨之。然脩對
治不可悠悠。故云勇猛正勤如是觀察。言如是觀察
者。就勝義諦中。空性之境。亦非實有。此是立宗。言等
者。取有及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等也。謂於勝義諦部。
無此四執也。從緣生故者。是立因。猶如幻等。是同法
喻。幻等從緣生。既非實有。空等四執之境。亦從緣生。
何得實有。此中第三應明利益。利益不異於前。故不
說之。下二亦爾。


第三如是勤脩下。滅亦有亦無障。文中有三。第一先
舉亦有亦無相障。言如是勤脩復能除遣空等分別
者。謂我前依勝義諦如是勤脩。復能除遣空亦有亦
無等分別境相之鄣也。初為有病。勤脩空。滅有病。雖
遣空。復成病。然斷定之病。不可偏取有除。以有先巳
是病。為是義故。於有空病。雙更須勤脩亦有亦無。而
遣空病。空病雖滅。而亦有亦無復更成病。然此亦有
[001-0724a]
亦無之病。若不勤脩勝義諦觀。無由除遣。故今云如
是勤脩勝義諦觀。不伹能除空病。亦復能除亦有亦
無分別之病也。空即空病。等者等取亦有亦無及非
有非無病也。第二除遣彼故下。對障舉智。顯智能滅
障。除遣彼故者。謂除遣彼有無及亦有亦無病故。空
不空等二邊遠離。終不更以空等行相觀察諸法者。
言二邊者。謂亦有亦無二邊。此則明智能滅障不起
也。第三如說下。別說證成也。初約五蘊作八對。無相
觀前四對。是八脩門。後三。是三空門。第八總結觀相。
如色蘊為觀。既受等四蘊亦爾。後例十二處。六度三
十七品。八定。六通。十力。四無畏。四無礙。十八不共法。
三摩地。陀羅尼門。一切智。謂於此等諸法門上。患不
觀為常。乃至不觀非遠離。故言乃至廣說。文皆可解。


第四既能如是遠離二邊下。滅非有非無相障。文中
有三。第一先舉非有非無境相之障既能如是遠離
二邊。謂亦有亦無離二邊。即能生長處中妙行者。謂
為前有亦有亦無相障。故非有耶非無相來。滅此非
有非無之相。對前亦有亦無相障。是邊是麤故。說今
非有非無。為中為妙。


第二此離二邊下。對障舉智。顯
智能滅障。言此離二邊處中道理由如上說二種此
量有為無為者。謂此遠離二邊。中道妙行道理。於能
滅非有非無障□復是是治。然於有為無為境上。仍
見有非有非無之□不稱勝義諦理。由是知我上依
勝義諦理。說二種比量。云真性有為空。如幻緣生故。
[001-0724b]
無為無有實。不起似空花。良以勝義諦理。離此四諦。
非證勝義智。無以能滅故。舉前比量意。顯證智為此
障治也。良由依證起說。是以舉說顯證也。色類無故
下。廣辨處中妙行之相。謂於為無為色類等法。無色
無示。無住無現。無了別無幖幟等六行。但證勝義諦
時。境智平等。何有行相可得。今舉玅行有想意。顯勝
無相也。解此六無相。文即為六文。可解。


第三如世尊
下。引說證成六無相行。上來至此明證無分別。勝脩
智時。於為無為等一切境上。不取有相無相。亦有亦
無相。非有非無相。謂能滅取境四謗之障也。此則明
無分別智。不見所緣境。


自下第二既能如是下。明於能知為無為境。是無之
想亦無。此明不見能緣之智。此則境智平等。無能緣
所緣故。是無分別智也。所謂聖智非無宗。無宗者無
相。虗心非無契。契之者無心。此則內外兩冥。緣觀俱
寂。斯之謂矣。就此文中有四。謂將欲入證此無分別
智之時。一須識障。二須識治。三由識障障便止息。四
識治故便能入證。就前第一須識障中。障有二種一。
是所取境之相分。必須了知能障無分別慧。前巳明
離。故云既能如是遠離二□。□實有四。而云二者。但
此四邊本唯有無。令就本以說。故云二邊。二是能遣。
四無見分。說名為想。今云無二想者。對上所緣境之
相分。就本說二。今明能遣見分之想。亦就本說二也。
故云於能安住無二想上。起分別無二之相。亦能了
[001-0724c]
知是障無分別慧。上來明識相見二障訖。寂靜安住
者。此一句明能識治。若見有所取境相。及能取之智。
則分別紛動。無由能息故。須寂靜境智。安住平等。方
證境智不二無分別慧也。三如是說因下。對前識障。
故障便止息。言如所說因速能永斷者。如向所說。見
有境智。即此境智。是分別之因因既永除。則分別語
言。及分別意言。並皆止息也。四證得下。對前識治。便
能入證。故云證得無動無現無相離諸戲論諸法實
性。於其所緣無動證入自相妙知相續安住。此之十
句。辨無分別智證之相。初五說相。後五釋成。言證得
無動者。謂於其所緣證得無相故。不為相分所動。言
無現者。謂無分別智正證入時。無有能證之智。見分
顯現也。言無相者。謂無分別智正證之時。證勝義諦
理。無二自相。非證總相也。即無有所證之境相分也。
言離諸戲論者。諸無分別智。是真實妙智。遠離一切
戲論分別也。諸法實性者。謂無分別智止證諸法實
性之時。相續安住。境智平等。無所取捨也。上來廣辨
證得無分別智勝脩慧訖。


雖勤脩習下。第二明無分別智所依定。但斷惑之智。
必須依定方能除惑。故說智後。次說所依定也。文中
有二。初明即智所依定。二如世尊言下。引說證成。就
初中。言雖勤脩習無倒空觀。此辨智次觀證為相。此
即觀無所觀。而於空性終不作證者。空以無觀證為
相。此即止無所止。此之定慧二數。一念同時。說二無
[001-0725a]
二相。不同餘分別定慧。雖復同時二數。而有二相也。
如是名為勝義靜慮者。結明此定是真實勝定也。如
世尊言雖脩靜慮下。引說證成。謂不依五陰。十十二
處。身心。四大等。其文可解。


相應論師下。第三明對異宗說智不同。勸物取捨。文
中有二。第一序異宗。謂大乘中瑜伽論者。所說無分
別智。云有定執言。一切所取能取分別。悉皆遠離。是
出世間無分別智。即於其中。起堅實相。精動脩習者。
謂正證無分別智之時。遠離所取相分。及能所見分。
說此能離二分之慧。名無分別智。即於此能忘所取
能取之慧。執為真實無分別智相。而精勤脩習□問
若無分別智。不取相分者。應當識外別有法。為□分
別智所緣。則一切法皆是唯識之義不成。瑜伽師義
說答言。緣即識真如。故成唯識。非識外別有法為所
緣也。


第二有餘於此下。說之對破。破中有二。初通破智境。
二復審察言下。唯破智體。前中又三。初立比量通破
智境。二如契經下。引說為證。三由此理教下。結破定
執。前立量中又二。初立二量。以破智境。二舉二量因。
次破智境須非最勝。初立量云。如是智生。雖無如上
所說分別者。是立宗。言如是智生者。是分無別智生
也。此是有法。雖無如上所說分別者。謂雖無如上所
說。所取能取相見二分。分別而言有識體。真如為智
所緣。此是法。法及有法名宗。而隨無相境相起故。自
[001-0725b]
性分別所隨遂故。是有為故。此三並是立因。而隨無
相境相起故者。汝雖言離所取能取相見二分。分別
而計有。無分別智。隨無二分相境相。而起□□□有
能緣智及所緣。無相真境。豈離分別。而言無分別智
也。自性分別所隨遂故者。此無分別智。若依初靜慮。
及未至中間。必為尋伺數所隨遂。故言自性分別所
隨遂。亦現量智名自性分別。汝無分別智。雖非比量
分別智。而有現量分別智。所隨遂亦可分別。真如為
自性境。即為彼能分別。真如自性之智所隨遂。此即
以用隨體也。是有為故者。汝此無分別智。既計為能
緣。真如無相為所緣。俱是唯識故。是有為也。如餘現
量有分別覺。不成出世無分別智。□□聞法喻。如餘
現量有分別覺。存於智境。不成出世無分別智。汝今
所言。亦存智境。何獨得是分別智。第二比量□又彼
所計。離相離言真如勝義。是立宗。是所緣故。是立因
如餘所緣。不成勝義。是同法喻。如餘五識所緣五塵
境。及定境一念識正取塵之時。此塵亦離相離言。既
不成真□□義。何獨今此所緣。獨成真如勝義。二即
由此因俱非最勝者。謂即由向二量諸因。證彼相應
師所說無分別□□非最勝也。如契經下。第二引經
為證。初經證勝義諦□□能緣智。後經證無境可經。
由此理教下。第三結破定□行。由此二比量所立理。
及所引二經教。彼相應師。於證無分別智。勝義諦中
應斷於此所計有能緣智。及所緣真如境之定執也
[001-0725c]
復審察下。第二唯破智體。文中有二。初立比□破其
所說。無分別智。亦非實有。是立。謂我今復更□□。就
勝義諦中。如汝如是說有能緣所緣境智。出世□分
別智。此智於勝義諦中。亦非實有也。從緣生故。是□。
因。猶如幻士。是同法喻。餘文可解。二若智能斷下。破
其所說無分別智。能斷諸惑。謂若說無分別智能斷
於惑。如是定執智能斷惑。此能執智。亦如彼所斷之
惑。何□□故。有過失故。謂有執者之過失。故我今不
復能開示過失也。若立比量。開示過失。應云無分別
智。不能□惑□立宗。從緣生故。是立因。如餘分別之
智。亦可。猶如幻□□。是同法喻。准前可知。故不開示
也。


第四如是等執既滅除無下。明脩起勝脩無分別慧。
行相方法。文中有三。初明知□相。二脩觀行者下。明
智行成滿。為佛所記。三如是慧行名聖嘿然下。明無
分別慧。別名不同。前中又二。初正明行解。二如世尊
下。引經為證。


前中又二。初結除前過。故言如是□執
既除滅巳。二於所應智下。立量辨行。言於所應知□
□境性。亦無行解。是立宗。謂境無性相。智無行解。□
□□緣闕故者。是立因。謂境龍生於行解。是行解因
緣。今□應知境既無性相。能緣行解。何緣得生。故言
因緣闕故也。餘智不生由無行解。是同法喻。如餘取
塵之智一。有前塵三有。同時受等數法。以為行解三。
既有受等行解□□智俱生。以同是數法故。若無所
[001-0726a]
緣塵。則無行離。行解既無。則智不生也。今無分別智
亦爾。境無性相。則行解不□。□解既其不起。智何由
生三是故名為真實行解者。□□□色等。謂境離性
相非所取。行解不行無能取。此雖則無行解。而行解
究然。雖行解宛然。而無行解故。得名為真□行解也。
二如世尊言下。引經為證。文中有五。初經明行解。二
經明現觀。三經明見諦。四經重明現觀。文中有五。初
問。二答。三難。四通。五因論生論。五真行解下。通會三
口名別義一也。第二脩觀行者下。明智行成滿。為佛
□□。□中有三。初明知行成滿。二若能如是下。明為
佛所說。三□□經下。引經為證。文皆可解。第三如是
慧行名聖嘿然下。明無分別智。名別不同。文中有二。
初明如是無分別慧行。□名聖嘿然。二如契經下。引
經釋成。文中復三。初明諸佛說法。必如實開示所證
之法。二復於是法下。正辨證□□。如是觀時下。釋嘿
然名。文皆可解。


第五由此理教下。勸依行相理教。脩起無分別智。文
中有三。初明依□理教。審知境智無性。證此明慧能
除晴障。二說頌標宗。三長行廣辨。初中有三。初勸以
依行解理教。詳審觀察。故言由是理教。審觀察時。二
一切有為下。明由依行□理教審觀。則知一切為無
為法。無有能為心慧境性。三如是知巳下。明若能於
心境平等。是則雖無明慧。而明□宛然。雖明慧宛然。
而無明慧故。一切愚暗。得無所有。說□為除也。
[001-0726b]


二說頌標宗。文亦有二。上半頌。前心境平□。□半頌
後無分別慧。能除愚暗。上半中初句。明一切□□相。
下句。明諸佛菩薩智人。能正了知悉皆無性。所以無
□見也。初言心者。謂一切漏無漏心。慧者。一切漏無
漏慧。□者。謂一切空有等法。是心慧境界。現者。謂心
慧所變相分。顯現為心慧所緣。諸者。若心若慧若境
若現。其類非□。是故云諸。智者。即佛菩薩證無分別
智。故名智者。由者。因緣也。無分別智藉心慧境現而
作因緣。證法性□□□捨相。所以稱由。不取者。謂於
心等四法。知其性空□□□□相。無執無見。所以不
取也。言慧行無分別。無所行而行者。所言慧者。即無
分別智。行者智無所生行。說名為行。□分別者。於似
無影像。無相無言。心境無所分別。名無分別。言無所
行者。遊履名行。無分別智無所遊履。名無所行。□雖
無所行。而無所不行。故名為行。此則無所行而行宛
然□行宛然。而無所行也。


第三長行中。次第廣解。初解心□□中。能集諸行種
子。或為諸行種子所集。故名為心。□□中者。謂此初
句頌中也。能集諸行種子者。謂阿賴耶識□聚集無
始世來。新舊有為諸行種子。是故若心此則是種種
義。滋長義。以解心也。或為諸行種子所集故者。謂一
切有為諸行等法。皆為此阿賴耶識中種子之□起。
是故名心。此則集起。以解心也。次解慧字。言能持勝
德或由彼持令不流散故名為慧者。謂五度□諸勝
[001-0726c]
□□□依持般若。為般若開導方始得起故。□能持
勝□□般若。復由彼五度勝德資持。方得成滿。故言
或由彼持令不流散故名為慧。次解境字。文中有二。
初正解境□如契經下。引經證境無相。就解境中。初
總對心慧。次解境言。心惠所行名心慧境。境地所行
是名差別者。謂境即是地。盖是心慧所行地。名差別。
是故名字境也。二別口心慧以解境。然此中約有相
以解心境。約無性以解□□□心偏據有漏心。慧偏
據無漏慧。此是影論也。心慧未口口離為存略故。作
此影也。如契經言無相分別慧終不轉者。引說證境
無相。顯慧無行轉即行也。次解現字。現謂顯現。正解
現字。即似心慧下。出現體相。謂依心慧境界。而心慧
各變。為相分自緣。故名現也。釋劫解諸字。約五□十
二處。五蘊。三十七品。六波羅蜜六通。十力。四無畏。十
八不共法。諸三摩地陀羅尼門。四向四果及一切智
智。此等諸法□□□別皆是心慧境。非一故名為諸。
次解智者。可解。次解□□說捨相因緣者。謂無分別
智。藉心慧境。而作因緣。說諸法性而生平等捨相。所
以稱由。次解不取。謂無分別智□心慧境無執。無執
無見。名為不取。解上半訖。


由不取下。解下半頌。文中初藉前為問。因者。是心慧
境。此之智境。是□等捨相。不取之因故。今牒之為問。
達心慧境性相平□而生捨相。不執不取。為何所證
也。即舉頌答云。慧□□分別無所行而行。文中先解
[001-0727a]
慧行無分別。且止謗□□解無所行而行。前中有三。
初釋頌文。二非非所見下。破非顯是。三又諸法性皆
非能見下。辨是異非。前中□釋慧字。次釋元分別字。
後釋行字。就慧字中。先□體。故言慧者。即無分別知。
雖復永離一切分別。覺□增益。假名為智。此釋慧名。
謂無分別智既永離一切分別。覺慧增益。應不名慧。
何為□名慧耶。故□□復永離一切分別。覺慧增益。
實不可名慧。然□□覺慧。而覺慧宛然。雖覺慧宛然。
而無覺慧故。是無覺慧。覺慧如是無覺覺慧。不知何
以名之。強為立名。□名智也。次釋無分別。文中有二。
初正釋無分別名。□似無影像。無相無言。境界起相。
自性分別亦無有。故名無別者。言似無影像者。如瑜
伽師云。無分別□離相見等。所取能取分別。然智不
緣無。仍緣□□真如為境。名似無影像。此似無影像
無有十相□□無相。言語道斷。名曰無言。心行滅處。
名境界起相。□亦無有。謂其如不作境起心相分。為
心所緣真如。亦非自性分別境。故言亦無有。無有之
言。通上境界起□無有。所以言亦故名無分別者。謂
無分別智不緣如□□相真如。故名無分別也。分別
者。謂無分別無有。所以言亦故名無智。不緣如此離
相。言雖無住者下。釋□□□分別。難者云。無分別住。
絕一切相。本無能住□□□誰說無分別。故今釋云。
於無分別勝義諦別位。絕一切相無住者。不可宣說
分別有無。而就世俗異□中假名建立。名無分別也。
[001-0727b]
如言燈滅阿羅漢滅者。舉類顯相。如燈滅位處。及羅
漢滅位處。豈可得存滅名耶。伹約覺慧增益。依世俗
言說。相續異位中假□滅名。此亦如是。就分別異位
中。假立尼分別名。□□分別智名有分別者。重復舉
類。可解。


中意取下。後行行字。此中謂今說行教中意。
所智於無生境行。說名為行。非據正證時有此行。由
此智行自他法性一切種相平等。平等非有所見故。
不名能見。即非能見。說□真見也。此即非能見。能見
非能見也。如所證故者。此行□見。亦如所證非能見
也。此則顯證行平等也。


非非所見下。第二破非顯是。中又有二。初徵。瑜伽師
真如□□□□為非所見。二又智有為下。明智與
真如為無□□□見應成不平等見。前中又三。初以
三過徵責。二諸可見下。立量以責。三真如若是可見
下。雙以見非見□義徵責。初三過中。初句以見顛倒
責。文云。非二所見□所見相或有分別或無分別真
見得成者。初言非者。謂汝豈非以真如。非是所見。作
所見相。汝如此見。使□成顛倒。真見豈得成也。此見
□與境乖則虗妄不實。□□以分別有無不定。故言
或有分別或無分別也。二真如□是下。以見違宗責。
真如若是所見性者。汝宗之中不應□為非可見性。
三雖依世俗下。以見不平等責。若依勝義。真如本無
能見所見。雖依世俗。假說有平等見。□望勝義。便非
平等故。是不平等見也。二諸可見者下。立量以責。諸
[001-0727c]
可見者。皆非真實。是立宗。起解因故。是立因。如陽焰
水。是同法喻。一切可見。皆非真實。□□□□是可見。
亦非真實。三真如若是下。雙以見非見□義徵責。真
如若是可見性者。以可見相取。便名為見。不成真見
也。真如若是非可見性。不應說言見真如也。若見非
可見。此見便是顛倒之見。豈得名為平等見也。二又
智有為下。明智是有為。真如無為。性不平等。若爾此
智之見。應成不平等。何故汝宗說為□□。


三又諸法性皆非能見下。辯是異非是。文中有三。初
□。□□以解。第三就勝義以釋。前□中。初云又諸法
性皆□□能見。見亦應爾。亦非能見。何以故。俱以無
生為自性故。□生既同。何得一為能見。一非能見。如
境者二種。即皆非能見。故是平等。今依世俗。假名說
智為見。境為非見。故口所說依無生理。非不平等。就
第二中。有三句。初立正義云。又一剎那中證一切法。
皆無現觀。何以故。境智皆無生故伹隨世俗。假名真
現觀。二不應難下□□□□如刀不自割指不自觸。
云何一剎那智。能返□□口不照自。云何一剎那證
一切法。故云不應難言返照自體。難成立故謂智。應
不證智之實性也。三二種俱非□釋難顯真。謂境智
二種。俱非可見境性。亦非能見□性。何以故。以同無
生性。無著別故。所以同一剎那時。亦於自體俱證也。
三若就勝義下。就勝義以釋。文中有二。初正就勝義
以釋。二如契經下。引說為證。初云□□就勝義。似境
[001-0728a]
相。及似智相。本□□生故。智無現觀。境□證得。二如
契經下。引說為證。可解。


且止謗論下。釋□四句頌。文中有三。初云且止傍論
者。經前生後。名非論頌文為傍。正論頌文為正。二遊
履下。正釋頌文。初寄□於行以辨無行。故云遊履名
行。無遊履故名無所行。是無行解下。正解無行義。以
一切法。皆無行解。智亦□是。同無□解。以皆是無生
起性義故。故無□□□□是行不行不行行也。二寄
對無行以辨於□□□□分別慧。以不行相。而為行
相故。即無所行。說名為行。謂無分別慧。性是無生。所
以無有行相。隨世俗故。假名說行也。此即不行行。行
不行也。故即下。結說所以也。三此□略說下。結無分
別智。是正勤行果。


第六脩觀行者下。牒下智行相勸未證者。依之脩學。
文中有二。約牒述向前慧行定相。故云如是慧行無
分別故。不行而行。□□不行。慧行無生。所以不行。雖
□不行。未甞不行□□言行。雖復言行。而行無自性。
故言不行也。


二遠離下□相示物。文中有二。初明智
非能行。次離作意。於法無住。心如虗空。捨離分別。如
入滅定。以觀諸法。是以不□□而行即不行。故言遠
離一切乃至觀諸法性。


二諸佛法身下。明境非所見。
以佛法身。不可了別。無相無見。無□起□□相無影。
超過覺慧。雖如是觀。而□□□□□不見□□□即
不見故。諸佛法身乃至見□□□□境體無生。所以
[001-0728b]
不見。雖復不見。未甞不見。故言而見。雖復言見。而境
無自性。故言不見也。前明無能行之智後。明無所見
之境。若爾豈同木石哉。斯盖至人以無□之妙慧。契
彼無相之虗境。此則內外兩窴。緣觀俱寂。豈容境智
於其間哉。


第七如是妙見所攝受下。明脩智利益。文中有三。初
指前妙□能攝受勝利。故云□□是妙見所攝受故。
二能正增□下。出所攝受益。文□□二。初明得自利
益。二能滅他苦下。明利他益。前自利益中又二。初明
得樂益。二清淨一味下。明除障益。就得樂益中又二。
初明起因益。能正增長無量福聚。此明起□益。能感
無邊微妙樂果。明成果益。清淨一味者。是第二除障
益。謂無分別智正證之時。於一切法平等。平等故言
□味。二□□他苦下。明利他益。


如是正觀下。明□□□□□分別□是眾行之首。而
能通道生一切□□□□此智既證。則萬行俱起。文
中有二。初明脩智既證。八行斯成。二如是正觀下。明
脩智既證。六行受立。初明智證行成。二如是正觀下。
指經廣說勸物生信。以觀諸法同一。無生不見。法性
有無之相。則能捨離斷常耶見。故名正見。證法平等。
遍計永息。耶思不生。名正□惟。由證無生。尋問□行。
戲□□語。一切永息。名為□語。法平等無有起作。離
身□□三種耶業。名為□□以證一切無增滅性。知
命無生。離耶悕望。名為正命。以證諸法無作無起。離
[001-0728c]
耶進求。名正精進。以證法性絕於有無。離耶妄念。名
為正念。以證諸法無所取□離耶依住。名為正定。下
指說可解。


如是正觀下。明脩智既證六行受立。文中有三。初結
前生後。文言雖□□行而□□事者。謂於一念無分
別智正□□□□□具□□六行。非謂別脩加行方
起。故言□□□□而有是事也。施以棄財離慳為義。
智證之時捨有行棄惑。亦復如是。戒以止惡自思守
為義。智證之時息緣無得。亦復如是。忍以息恚起慈
為義。智證之□證法無生。不忍於生。亦復如是。證法
無生。瞋恚不起。不忍於生。無緣慈立。精進以不怠進
求為義。智證之時。□平等。平等不取勝行。不捨□□。
亦復如是。靜慮以□□住心為義。智□之時無能□
□所住。亦復如是。般□□以息耶分別。遠離愚癡為
義。智證之時。分別智不□所以戲論不起。一切境平
等。所以遠離二相。二此義下。指所說處。可解。第三如
是妙住下。總嘆無分別智□導萬行。勸物脩學。文雖
近嘆無分別智。而遠包一部勸物流通也。言如是妙
住有無量門者。無分別智捨□□□□者。據勝義諦
無妙不妙。伹隨□□□□□□□□□妙不妙也。所
言住者。智證平等□□□等。復對誰以說於住。此則
非住。而強名為住。即□□住住不住也。然此妙住之
智。正證之時。隨義而說有無量法門。無量菩薩藏經
中。佛處處廣廣說。證□智時有大義利也。謂證大涅
[001-0729a]
槃。名為大義。證大菩提。名為大利。以菩提通智。具足
三身。能利自他故。此即以非義利為義利。□勸物脩
學□釋可解。


掌珍論疏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