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2 鞞婆沙論-符秦-尸陀槃尼 (master)



《鞞婆沙論》卷第二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澄譯


三不善根處第二



三不善根者。貪不善根恚不善根癡不善根。
三不善根有何性。答曰。貪不善根者。欲界愛
五種六識身。恚不善根者。恚有五種六識身。
癡不善根者。欲界無明盡有四種。見習見盡
見道思惟所斷。見苦斷癡種少所入。問曰。何
以故。答曰。謂此有十種。五見相應疑愛恚慢
相應。不共有十。於中八種立不善根。二種不
立。欲界身見邊見相應也。問曰。因者說是根。
彼欲界身見邊見相應無明一切不善法因。彼
何以故不立不善根。答曰。謂性不善。亦一切
不善法因。彼立不善根。此欲界身見邊見相
應無明。雖一切不善法因。非性不善。問若
爾者為云何。答曰。無記是。是故說欲界無明
盡四種見盡見道思惟所斷。一種少所入見
苦斷也。六識身相應。此十五種三不善根性。
此是三不善根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說性
已當說行。何以故說不善根不善根義云何。
尊者婆須蜜說曰。生義養義增義不善根義。
重說曰。長義受義滿義不善根義。重說曰。因
不善義是不善根義。重說曰。轉不善義是不
善根義。重說曰。順不善義是不善根義。重說
曰。受不善義是不善根義。尊者曇摩多羅說
曰。諸尊處所中種不善法轉順受。是故說不
[002-0423a]
善根義。問曰。若因不善義是不善根義者。前
生不善五陰後生不善五陰。亦是因前生十
惡行。後生十惡行。亦是因前生四十四不善
使。後生四十四不善使。亦是因意故時無
量不善。何以故說三不善根。答曰。佛世尊法
真諦。餘真不能過上者。彼盡知法相。定知定
行。有不善根相者立不善根。無不善根相不
立不善根。尊者瞿沙說曰。世尊覺此隨彼力
隨重重彼隨彼近。此三不善根一切不善法
因。非餘不善法。或曰。謂一切不善法首在前
主將法故。此力故一切不善法轉。或曰。謂一
切不善法因根。導本所作緣等有習等起。於
中因種子法故。根堅法故。或曰。謂一切不善
法來持等持生養增。是故說不善根。或曰。謂
功德怨家。問曰。此中何功德。答曰。三善根是。
問曰。此何近不親怨家。答曰。三不善根是。或
曰。如守門人不令入門。住守門法故。或曰。謂
三善根相違。於中貪不貪相違。恚不恚相違。
癡不癡相違。或曰。謂說行本如所說出中阿含。迦
藍此三行本習。迦藍貪行本習。迦藍恚癡行
本習。或曰。謂各各相生各各相轉。如所說從
愛生愛。從愛生恚。從恚生恚。從恚生愛。於中
無明。或曰。說相違相違不相違相違故。眾生
多起鬪諍縛。謂天阿須倫往共鬪。婆羅他兄也
摩訶婆羅他弟也羅摩兄也羅叉那弟也為私陀故妻也
兄也阿詶那弟也。為彼一女故。殺十八姟人。何以
故。答曰。不相違相違故。不相違者愛。相違者
恚。問曰。何以故不說癡。答曰。於中已說。若
彼智者天境界故不作此惡。何況人間惡欲
[002-0423b]
故。人為國故為宮故爾所惡。何況園田作爾
所惡。何況長者為糞掃故作。於春時多起鬪
諍縛。是故說謂不相違相違。以此故爾。或曰。
謂三痛所使。如所說樂痛中貪使所使。苦痛
中恚使所使。不苦不樂痛中癡使所使。問曰。
如此中一切所使。答曰。多故樂痛中多貪所
使。苦痛中多恚所使。不苦不樂痛中多癡所
使。貪因樂痛中起巳。即彼樂痛中受根已。增
不善五陰。增不善五陰已。多起惡行。多起惡
行已。生死中多受苦。恚因苦痛起。彼於苦痛
中受根已增不善五陰。增不善五陰已。多起
惡行。多起惡行已。於生死中多受苦。癡因不
苦不樂痛起。彼於不苦不樂受根已。增不善
五陰。增不善五陰已。多起惡行。多起惡行已。
於生死中多受苦。是故說謂此三痛所使。以
此故爾。或曰。謂五種六識身使性。能起身行
口行。斷善根時多方便。五種者。見苦斷至思
惟斷。六識身者。眼識相應乃至意識相應。使
性者。貪者欲使。恚者不可使。癡者無明使。能
起身行口行者。為貪故作身行口行。為恚癡
故作身行口行。斷善根時多方便者。如施設
中所說。若斷善根彼云何斷以何行。答曰。有
一人性欲重恚重癡重。彼欲重恚重癡重故。
難語難教難解難脫。是故說謂五種六識身
使性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多方便。彼立
作不善根。問曰。如邪見能斷善根。彼何以
故不立不善根中。答曰。方便堪任增上力。一
切善惡多用方便力。非堪任作。有說者如菩
薩。見世間生老病死苦盲無將導。始發無上
[002-0423c]
正真道意。於中初意最勝。不退轉不移動。於
此上三阿僧祇作行。不後得盡智無生智。當
來修三界善根。或曰。彼邪見若斷善根。彼一
切是不善根力。若彼不善根。令善根薄穿
減少力。然後彼邪見斷善根。或曰。謂彼斷
善根時轉不轉。貪者轉恚者不轉癡者轉不
轉。彼邪見能不轉非轉。以是故爾。或曰。此前
已說謂五種。彼邪見非五種是四種。非六識
身是意識。雖有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何以
故。答曰。無有見斷結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
時不多方便。彼邪見最後時用。謂彼邪見離
此聚。以是故不立不善根中。謂此五陰離不
善根中。彼亦離此聚色陰。非五種非六識身
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方
便。痛陰想陰識陰。彼相應行陰。謂彼離結。
是五種六識身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
善根時不多方便。不相應行陰五種。非六識
身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
方便。結中五見及疑。非五種非六識身。雖有
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方便。
慢五種非六識身。雖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
斷善根時不多方便。餘說十纏。瞋纏不語纏
睡纏眠纏調纏悔纏無慚纏無愧纏慳纏嫉纏。
於中瞋不語非五種。非六識身非使性。不能
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方便。眠五種非
六識身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
不多方便。睡調此二五種六識身非使性。不
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方便。無慚無
愧。此二五種六識身非使性。能起身行口行。
[002-0424a]
斷善根時多方便。慳嫉。此二非五種非六識
身非使性。不能起身行口行。斷善根時不多
方便。憤依誑諂高害。此一切說是結。垢依結
非根本結。謂五種六識身使性。能起身行口
行。斷善根時多方便。彼立不善根。若離此聚
中彼不立不善根。或曰。謂此三不善根能起
十惡行。起十惡行已生十惡道。問曰。云何此
三不善根能起十惡行。起十惡行已生十惡
道。答曰。佛說契經殺有三種。貪故恚故癡故。
至邪見三種。貪故恚故癡故。阿毘曇亦說。謂
此三不善根一切不善法因根。導本作緣有
習起。如是三不善根能起十惡行。問曰。云何
起十惡行已生十惡道。答曰。佛說契經習殺
生修多修。生地獄畜生餓鬼中。若來生人中
短壽。阿毘曇亦說。習增上殺修多修。生大阿
鼻泥犁中。於中減於中軟。生熱地獄大熱地
獄叫喚大叫喚想黑繩等活地獄。生畜生餓
鬼中。如是起十惡行已生十惡道中。是故說
三不善根。或曰。謂彼亦說增亦說薄。如所說
云何增欲增恚增癡。答曰。因軟欲故便有中。
因中便有增。因軟恚故便有中。因中便有增。
因軟癡故便有中。因中便有增。如是增欲增
恚增癡。問曰。云何欲軟恚軟癡軟。答曰。增上
欲薄便有中。中薄便有軟。增上恚薄便有中。
中薄便有軟。增上癡薄便有中。中薄便有軟。
如是欲薄恚薄癡薄。是故說。謂彼亦說增亦
說薄。以故爾。或曰。謂彼退時多因多緣。如所
說若比丘比丘尼。自觀增欲恚癡。比丘比丘
尼當知我於善法中退。世尊說此是退。是故
[002-0424b]
說。謂彼退時多因多緣。以故爾。或曰。謂說結
障礙。如所說云何結障礙。答曰。若眾生性
欲重恚重癡重。彼性欲恚癡重故。難教難語
難解難脫。是故說結障礙以故爾。或曰。此
現門略度。若有爾所不善根。或欲分恚分癡
分。如彼契經說。婆羅門若有二十一結染著
意。彼必生惡道趣泥犁中。說者尊者曇摩多
羅說。此契經中一切結立三分。爾所欲恚癡
分。若說欲當知已說欲分。若說恚癡當知已
說恚癡分。如欲恚癡分。如是親分不親分親
不親分。益分不益分益不益分。樂分不樂分
樂不樂分。盡當知。是故說現門略度。或曰。
謂說內垢。如所說欲是內垢。恚癡是內垢。如
內垢者。如是內不親怨敵盡當知。或曰。謂說
塵。如所說欲是塵恚癡是塵。如塵如是。垢穢
障大刺毒刀盡當知。以是故立三不善根。問
曰。此結云何行。答曰。若意中行欲此中無
恚。若恚無欲。此二要有癡。問曰。何以故。若
意中行欲此中無恚。若恚無欲。答曰。性相違
故。貪性喜恚性憂。貪身長養受。恚身不長養
受。貪身軟安隱緣中不礙。軟安隱者。若貪現
在前一切身軟。緣中不礙者。若意中染著
受。長夜親不厭。恚身不軟不安隱緣中礙。
不軟不安隱者。若恚現在前一切身不軟。緣
中礙者。若意中恚現在前。眼不喜有所視。
是謂性相違故。若意中行欲。此中無恚。若恚
無欲。此二要有癡。此三不善根說五種六識
身。問曰。何以故。三不善根說五種六識身。答
曰。若此有見斷非思惟者。彼思惟斷不善心
[002-0424c]
應非根。若思惟非見斷者。彼見斷不善心應
非根。若有五識身非意識者。謂彼意識不善
心應非根。若有意識非五識者。謂彼五識不
善心應非根。一切不善心中此三不善根。是
根或二或一。貪相應不善意有二根。貪及彼
相應無明。恚相應不善意有二根。恚及彼相
應無明。離此已諸不善意。彼盡是一根無明。
是此說多有根。身見法根。世尊法根。欲法根。
不放逸法根。性根說一切法。問曰。何以故說
身見法根。答曰。計我故。計我已生六十二見。
以故爾。問曰。何以故說世尊法根。答曰。說故
誰說染著清淨縛解輪轉出要佛也。以故爾。
問曰。何以故說欲法根。答曰。欲得善法。欲得
者彼得善法。不欲得者彼不得善法。以故爾。
問曰。何以故說不放逸法根。答曰。堅持善法
故。不放逸者。彼能堅持善法。放逸者。彼堅持
善法已便失。況能更堅持。問曰。何以故說性
根一切法。答曰。不捨自己種故。問曰。如汝說
無為中亦應有根。彼亦不捨己種。答曰。若無
為中有根者無在。彼亦不捨己種。以故無在
更有欲。治此咎故說。性根者與因故。問曰。云
何與因。答曰。前生後生因。問曰。如汝說苦法
忍應無根。何以故。彼他不與自然因。答曰。彼
苦法忍雖他不與自然因。而彼與他彼涅槃。
他不與因。亦不與他因。彼云何性根與因故
此不論。如是說性根者。不捨己種故。以是故
說性根一切諸法。廣說三不善處盡。


《鞞婆沙》三有漏處第三



三有漏者。欲有漏恚有漏癡有漏。問曰。漏
[002-0425a]
有何性。答曰。欲有漏性四十一種。愛五恚五
慢五疑四見十二十纏。此四十一種欲有漏
性。問曰。身惡行口惡行煩惱性耶。非煩惱性
耶。若煩惱性者。此欲有漏中何故不說。若非
煩惱性者。施設所說云何通。彼中說身惡行
口惡行。非結非縛非使。是煩惱非纏當棄
捨滅。因生苦故。作此論已說曰如煩惱性。問
曰。若爾者。此欲有漏中何故不說。答曰。應說
此身惡行口惡行立欲有漏中。應作四十三
種欲有漏性。若不說者是略言。更有說者如
非煩惱性。問曰。以是故欲有漏中不說。彼施
設云何通。答曰。此施設所說應爾。身惡行口
惡行非結非縛非使非煩惱非纏。當棄捨滅。
因生苦故應爾。問曰。若不爾者何意。答曰。彼
雖非煩惱性。為煩惱所煩惱。是故說煩惱。問
曰。彼非結性為結所繫。何故不說結。非縛性
為縛所縛。何故不說縛。非使性為使所使。何
故不說使。非纏性為纏所纏。何故不說纏。答
曰。應說若未說者是略言。或曰。現二門二略
二度二炬二明二光二數。如彼非煩惱性為
煩惱所煩惱。是故說煩惱。如是彼非結性為
結所繫。亦應說結。非縛性為縛所縛。亦應說
縛。非使性為使所使。亦應說使。非纏性為纏
所纏。亦應說纏。若彼非結性為結所繫而不
說結。非纏性為縛所縛而不說縛。非使性為
使所使而不說使。非纏性為纏所纏而不
說纏。如是彼非煩惱性為煩惱所煩惱。亦不
應說煩惱。是故說現二門至二數。有有漏性
五十二種應加睡調五十四也。愛十。色界五。無色界五慢
[002-0425b]
十。色界五。無色界五。疑八。色界四。無色界
四。見二十四。色界十二。無色界十二。此五十
二種有有漏性。無明有漏性十五種。欲界五
色界五無色界五。此十五種無明有漏性。此
百八種三有漏性。彼亦名百八種煩惱。是謂
三有漏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說性已。當說
行。何以故說有漏。有漏有何義。答曰。留住義
是有漏義。漬義是有漏義。漏義是有漏義。增
上主義是有漏義。持義是有漏義。醉義是有
漏義。留住義是有漏義者。眾生以何留住欲
界。眾生以何留住色無色界有漏也。漬義是
有漏義者。如漬種子而生萌芽。如是眾生為
結所漬生有萌芽。漏義是有漏義者。如漏刻
水漏。如乳房出乳。如是眾生六入門中常結
漏。增上主義是有漏義者。如人為人增上主。
不得令眾生東西南北自在。如是眾生結為增
上主。不得越界趣輪轉生死。持義是有漏義
者。如人為非人所持。不應說而說。不應語
而語。不應取而取。不應盜而盜。如是眾生為
結所持。不應說而說。至不應盜而盜。醉義是
有漏義者。如人飲根酒莖酒葉酒華酒果酒。
醉失慚愧不知事非事。如是此眾生結酒所
醉。失慚愧不知事不事。是故說留住義漬義
漏義增上主義持義醉義是有漏義。問曰。若
留住義是有漏義者。行亦留住眾生在生死
中。如所說二因二緣生死行及結行結。是生
死種子不斷不破不除不沒。復次若七歲八
歲得阿羅漢果。於彼上至百歲。住生死中受
無量苦。頭痛身熱乃至四百四病。彼一切結
[002-0425c]
盡。但因行故住生死中。如因行故。眾生住生
死中者。何以故。立結有漏中而不立行。答曰。
此結是行本。不可以不斷結而斷行。或曰。彼
因結故而起行。無結受報。如人以泥團摶壁
乾亦不墮。因本故。如是彼因結故而起行。
無結受報。或曰。結盡般涅槃。非行盡阿羅漢。
行住如須彌。而阿羅漢盡滅陰入無餘涅槃
界。或曰。彼行不定。或住生死或斷生死。此結
一向定住生死中。以是故立結有漏中非行。
彼婆須蜜。施設所說。云何欲有漏。答曰。除欲
界無明。諸餘欲界結縛使煩惱纏也。云何有
漏。答曰。除色無色界無明。諸餘色無色界結
縛使煩惱纏也。云何無明漏。答曰。三界無智
也。此說好三界無智。若說三界不智。而不
取三界無智。若說三界無智此說好。問曰。何
以故欲界結。除無明立欲有漏。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立有有漏。何以故。一切三界無明別
立無明有漏。答曰。若留住欲界。彼一切依欲
故欲得欲故求欲故樂欲故欲愛欲故。以是
故欲界結。除無明立欲有漏。若留住色無色
界。彼一切依有故欲得有故求有故樂有故
欲受有故。以是故色無色界結。除無明立有
有漏。謂彼住欲界。住色無色界者。彼一切由
無明故。以是故一切三界無明別立無明有
漏。或曰。欲界結及欲愛我及二及毒。以是故
欲界結。除無明立欲有漏。色無色界結無欲
受我。非二非毒。以是故色無色界結。除無
明立有有漏。謂彼欲界愛我。色無色界愛我。
彼一切由無明故。以是故一切三界無明別立
[002-0426a]
無明有漏。作譬喻者說。二根本結無明及有
愛何以故。答曰。謂彼二根本結。無明者本緣
起根。有愛者當來有。問曰。若爾者。彼三有漏
云何。答曰。彼說者愛或不善或無記。或有報
或無報。或受二果或受一果。或無慚無愧相
應。或無慚無愧不相應。彼若有不善有報受
二果無慚無愧相應者。彼是欲界愛。因彼故
諸餘欲界結。除無明得欲有漏名。謂無記無
報一果無慚無愧不相應。此謂說色無色界
愛。因彼故色無色界結。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問曰。於此論中更有論生。何以故。欲界愛
故。欲界結除無明欲有漏得名。何以故。色無
色界愛故。色無色界結。除無明有有漏得名。
答曰。謂愛故界斷地斷種斷。謂愛故愛一切
盛結。以是故欲界愛故。欲界結除無明欲有
漏得名。以是故色無色界愛故。色無色界結
除無明有有漏得名。問曰。何以故。一切三界
無明別立無明漏。答曰。謂無明前無智後無
智中無智。內無智外無智內外無智。行無智
報無智行報無智。覺無智法無智僧無智。苦
無智習盡道無智。於六更樂入如真無智。無
見癡冥故以故爾。或曰。謂種重行重。種重
者。一切結重與一無明等。行重者。一切結共
作行。復別立不共無明使。以故爾。或曰。謂彼
說懶怠。如所說此比丘懶怠者。謂無明是。有
說。水中有蟲名懶怠。自盲教他亦盲。如是此
無明已自盲。諸有行者亦盲。以故爾。或曰。謂
九種一種緣中癡。九種者增上至軟軟。一種
緣中癡者。彼有想無想軟軟一種也。問曰。此
[002-0426b]
事能一切非己界遍使。邪見有九種。一種緣中
謗言無見。盜九種。一種緣中受。第一戒盜九
種。一種緣中受淨。疑九種。一種緣中猶豫。如
此事能一切非己界遍使。彼何不共事獨說
無明。答曰。不也。問曰。若爾者此云何。答曰。
此欲界癡起九種。一種亦起九種。如一種起
九種。如是至第九種亦起九種。如欲界起九
九種。如是至有想無想處起九九種。一切非
己界遍使。無此事。謂彼爾所種爾所度今眾
生生死癡。以故爾。或曰。謂彼住一時中。五種
因五種緣五種使所使。以故爾。或曰。謂前普
遍。問曰。前者云何。答曰。於四聖諦不欲故。無
明纏故。苦是苦不欲不忍。習是習盡是盡道
是道。不欲不忍。如飢餓人。初得惡食飽滿。後
得極妙食而不欲。如是彼癡如惡食。無明纏
故。後甘露四諦而不欲。不欲故苦是苦不欲
不忍。習是習盡是盡道是道不欲不忍。不欲
故生猶豫。有苦耶無苦耶。有習盡道耶。無習
盡道耶。是疑如是無明中轉生疑。一切猶豫令
定故。若得正說。便從正定有苦習盡道。此是
正見。若得邪說。便從邪定無苦習盡道。此是
邪見。如是彼疑中轉生邪見。若無苦習盡道
而有我。此是身見。如是彼邪見中轉生身見。
若有我者便作是念。是常耶是斷耶。若見次
第相似便作是念。有常也。此是計常見若見
壞事便作是念。斷也。此是斷見。如是彼身見
中轉生俱邊見。於中取一邊淨。以此為淨為
解脫出要。此是戒盜。如是彼邊見中轉生戒
盜。若此為淨解脫出要。是第一上最上妙最
[002-0426c]
妙。此是見盜。如是彼戒盜中轉生見盜。若彼
已見便愛。此是愛使。他見便恚。此是不可使。
彼見故貢高。此是慢使。如是彼見中轉生使。
使中轉生纏。纏者十纏。瞋纏不語纏睡纏眠
纏調纏悔纏無慚纏無愧纏慳纏嫉纏。於中瞋
纏嫉纏依不可使。不語纏亦依愛亦依無明。
依愛者。愛故覆藏。依無明者。無智故覆藏。睡
調慳者依愛。眠無慚無愧悔依無明。更有說
結垢依結。非根本結。憤依諂誑高害。於中憤
害依不可使。依誑高依見盜。誑依五見。如
是無明中轉生一切結。是故說前。普者從阿
鼻至第一有可得。是故說普。遍者非如前說。
住一時中五種。因五種緣五種所使。問曰。若
不爾者此云何。答曰。自界一切遍使中亦共
一切遍使。非己界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
使。己地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非己
地一切遍使中亦共一切遍使。己界緣使中
共緣使。非己界緣使中共緣使。己地緣使中
共緣使。非己地緣使中共緣使。有漏緣使中
共有漏緣使。無漏緣使中共無漏緣使。有為
緣使中共有為緣使。無為緣使中共無為緣
使。共一切結去灑散入內雜。謂彼爾所門爾
所度令眾生生死中癡。以是故。一切三界無
明別立無明有漏。如佛契經說。彼不正思惟
未生欲有漏便生。生已增廣。問曰。如此結如
所起隨所滅住不過一時。何以故。說未生欲
有漏便生生已增廣。答曰。此說軟中上故彼
結軟生。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生中中增
上。以故爾。尊者婆須蜜說曰。如佛說。若不
[002-0427a]
正思惟未生。欲有漏便生。生已增廣。云何增
廣。答曰。不應增廣。但生復生故增廣也。彼
結一過生。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生至百
千。是故說增廣。重說曰。軟中上故說增廣。
彼結軟生。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便有中中
增上。是故說增廣。重說曰。不增廣但生復
生。重生故說增廣。彼結軟生。若不正思惟不
依正事便有中。中有增上增上極增上。是故
說增廣。重說曰。不增廣。但度境界故說增
廣。因一界生彼結生住已緣餘界。捨彼已復
緣餘界。依眼生彼結。若不正思惟不依正事。
彼復依耳鼻舌身意生緣色生。若不正思惟
不依正事。彼復緣聲香味細滑法生。是故說
增廣。尊者曇摩多羅說曰。諸尊不應增廣。但
人於一有中多行纏故說增廣。問曰。彼何所
說。答曰。彼尊者謂。一切眾生結等生惡趣等
至生第一有。亦等於中或多行結或不爾。是
故說。諸尊人於一有中多行纏故說增廣。或
曰。受依果報果故說增廣。謂結未起時亦不
受依果報果。起已便受依果報果。是故受依
果報果故說增廣。或曰。與果受果故說增
廣。若結未起時亦不與果亦不受果。生已便
與果受果。是故與果受果故說增廣。或曰。與
緣故說增廣。彼結未起時不與次第緣。若起
已便與次第緣。是與緣故說增廣。如佛契經
說。七有漏能多起憂悲惱。問曰。如三有漏。何
以故說七有漏。答曰。此中說有漏具名有漏。
如餘具餘為名。阿毘曇具以阿毘曇為名。樂
具樂為名。如所說偈。
[002-0427b]


「 樂為揣食
 樂為持衣
 樂為行步
 依山窟間」



垢具垢為名。如所說偈。


「 女垢梵行
 女縛世間
 苦行梵行
 此洗無水」



使具使為名。如所說。比丘色所使色所愛。比
丘所使者。即彼愛彼。愛已為魔所縛。欲具欲
為名。如所說。五欲功德世間愛樂。念退具退
為名。如所說。五因五緣等。意解脫阿羅漢若
退若忘。云何為五。一者多誦。二者業。三者和
合諍。四者遠行。五者長病。行具行為名。如所
說。此六更樂入本所作本所思本行所報。報
具報為名。如所說。諸賢。我已一施報故。七生
天上為天王。七生人為人王。如是有漏具有
漏為名。尊者婆奢說曰。彼所說法竟。更有受
化者來。彼能知此義異句異味。以是故。世尊。
此義說異句異味也。尊者瞿沙說曰。佛說此
契經中二漏。一者見斷。二者思惟斷。見斷者
如己像。思惟斷者治故。彼思惟斷者二種。
一者須臾治。二者根本斷。於五品中現須臾
治。最後品現根本斷。如佛契經說。彼如是知
如是見。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無明漏心解
脫。問曰。如彼欲界除欲時。欲有漏心解脫。有
想無想處除欲時。有有漏心解脫。何以故。有
想無想處中說。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無明
漏心解脫。答曰。本已解脫。解脫為名。如已來
來為名。如所說。大王從何所來。當爾時非是
來。彼已來也。已取證證為名。如所說。菩薩於
正中取證時得等智。如來得盡智無生智時。
[002-0427c]
於欲得無欲無恚無愚癡。善根本已盡盡為
名。如所說。彼苦已盡樂已盡。憂喜本已沒。不
苦不樂護念清淨。於四禪成就遊也。已正受
正受為名。如所說。云何念入慈正受。答曰。欲
令眾生樂。已痛痛為名。如所說。彼覺樂痛時
知樂痛。如是本已解脫。解脫為名。或曰。二俱
永滅故說。二俱者。欲有漏無明有漏。有有漏
無明有漏。彼欲界除欲時。雖有參差未永盡。
彼有想無想處除欲時。永盡是二俱永滅故
說。或曰。縛斷故說。本際不可知。如彼有有漏
無明有漏。於彼欲有漏斷已。斷還復縛。若有
想無想處除欲已。彼縛至竟斷。是縛斷故說。
或曰緣斷故說。本際不可知。如彼有有漏無
明有漏。彼欲有漏斷已。斷與三緣。次第緣緣
緣增上緣。若有想無想處除欲已彼緣盡斷。
是緣斷故說。或曰。責治故說。謂彼修行人有
想無想處除欲已。彼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
漏。責數呵諫。我脫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
謂將我生死中去欺調。是責治故說。問曰。如
所說。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有漏心解脫。有有
漏無明有漏心解脫。如一切心數法解脫。何
故獨說心解脫。答曰。妙說妙義故。彼一切心
心數品中何者最妙心也。如所說。王共眷屬
行。或曰。謂說心主。因彼故立心數法。心者說
大地。因彼故立十大地。或曰。謂彼神通作證
時無礙道緣心。或曰。謂說遠行。如所說偈。


「 遠行獨去
 無身依身
 難御能御
 是世梵志」



或曰。謂說前去。如所說偈。
[002-0428a]


「 意法在前
 意妙意疾
 意為念惡
 若說若作
 罪苦自隨
 輪道轢殺
 意法在前
 意妙意疾
 意為念善
 若說若作
 福樂自隨
 影逐其形」



或曰。謂彼說如王。如所說偈。


「 第六增上王
 以染而染之
 不染則無染
 染者謂之愚」



或曰。謂說城主。如所說。比丘城主者。識盛
陰是。或曰。謂能起善不善戒。如所說。他婆提
不善戒從何所起者。我說有所起從心中起
是。他婆提善戒從何所起者。我說有所起從
心中起是。或曰。謂不等者生惡道。等者生天
上。不等生惡道者。如所說。今是時鸚鵡童子。
是兜他子若命終。如申臂頃入泥犁中。何以
故。如彼於我起不善心。眾生惡心故。身壞命
終生惡趣中。等生天上者。如所說。今是時鸚
鵡童子。是兜他子若命終。如申臂頃生天
上。何以故。如彼於我起善心。眾生善心故。身
壞命終生天上。是故說謂不等生惡道等生天
上。以故爾。或曰。謂彼心若依若行若緣隨轉。
心數法亦爾。若心依眼隨轉心數法亦爾。若
心依耳鼻舌身意隨轉。心數法亦爾。若心青
行隨轉心數法亦爾。若心赤黃白行隨轉心
數法亦爾。若心色緣隨轉。心數法亦爾。若
心聲香味細滑法緣隨轉。心數法亦爾。如魚
隨所轉。諸子亦爾。如是心若依若行若緣。隨
所轉心數法亦爾。或曰。謂未調御不調御身
行口行。所謂調御調御身行口行。謂不調御
心數法亦爾。謂調御心數法亦爾。謂不定
[002-0428b]
不定身行口行。謂定定身行口行。謂不正不
正身行口行。謂正正身行口行。謂不軟不軟
身行口行。謂軟軟身行口行。謂不持不持身
行口行。謂持持身行口行。如彼法澡罐不覆
口則漏覆則不漏。如是心不持已心數法。則
漏色聲香味細滑法中。心持已心數法。則不
漏色聲香味細滑法中。是故說謂不持心數
法亦不持。謂持心數法亦持。喻如法澡罐。
廣說三有漏處盡。


《鞞婆沙》四流處第四



四流者。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問曰。四流有
何性。答曰。欲流性二十九種。愛五恚五慢五
疑四十纏。是二十九種欲流性。有流性二十
八種。愛十色界五無色界五慢十色界五。無
色界五。疑八色界四無色界四。是二十八種
有流性。無明流性十五種。欲界無明五色界
五無色界五。是十五種無明流性。見流性三
十六種。欲界見十二色界十二無色界十二。是
三十六種見流性。此百八種四流性。此是流
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說性已當說行。何以
故說流。流有何義。答曰。流下義是流義。漂義
是流義。墮義是流義。流下義是流義者。流下
諸界諸趣諸生流轉生死中。是故說流下義。
漂義是流義者。漂諸界諸趣諸生漂轉生死
中。是故說漂義是流義。墮義是流義者。墮諸
界諸趣諸生墮轉生死中。是故說墮義是流
義。是故說流下義漂義墮義是流義。問曰。若
流下諸界諸趣諸生流轉生死中者。不應立
上分結此亦將至上墮生上上界縛。答曰。不
[002-0428c]
然。問曰。若不爾者此云何。答曰。諸界故立上
分結。謂彼將至上墮生上上界縛。解脫故正
智故聖道故善法故立流。雖生至第一有中
故是下。解脫故正智故聖道故善法故。尊者
婆跋羅茶亦爾說。久時生上。流下故是故說
流。施扼故是故說扼。問曰。何以故。流中別
立見流而不立有漏中。答曰。譬喻者四有漏。
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見有漏。謂我此欲
流彼欲有漏。謂我此有流彼有有漏。謂我此
無明流彼無明有漏。謂我此見流彼見有漏。
說曰。彼譬喻者。於此中不問不答。問曰。若三
有漏者此云何。答曰。佛世尊法真諦餘真無
能過。彼知法相盡知行。若有有漏相立有漏
中。或曰。此見動搖除欲時隨順也。住欲時不
隨順住義是有漏義。是故餘不動搖。結住結
爛結雜已立有漏中流下隨順。是故流中別
立見流。或曰此見狂捷利行。住時不隨順住
義是有漏義。是故餘不動搖。結住結爛結雜
已立有漏中流下隨順。是故流中別立見流。
如二狂牛繫在一扼。彼挽扼破已而走。如繫
一狂一不狂。彼不狂者能制狂者。如是見狂
捷利行。住時不隨順住義是有漏義。是故餘
不動搖。結住結爛結雜已立有漏中流下隨
順。是故流中別立見流。如四流四扼亦爾。
問曰。何以故。一切經說流已。後說四扼。亦
爾。答曰。所謂流則是扼。扼則是流。流下故說
流。施扼故說扼。如此眾生流所流下。扼者施
扼。彼當云何不受生死苦。如彼牛在犁中。施
扼已以杖捶。當云何不挽犁。如是眾生流
[002-0429a]
所流下扼者施扼。彼當云何不受生死苦。以
是故一切經說流已後說扼亦爾。廣說四流
四扼處盡。


《鞞婆沙》四受處第五



四受者。欲受戒受見受我受。問曰。四受有何
性。答曰。欲受性三十四種。愛五恚五慢五無
明五疑四十纏。是三十四欲受性。戒受性六
種。欲界二色界二無色界二。是六種戒受性。
見受性三十種。欲界十色界十無色界十。是
三十種見受性。我受性三十八種。愛十色界
五無色界五慢十色界五無色界五無明十色
界。五無色界五疑八色界四無色界四。此百
八種四受性。此四受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
說性已當說行。何以故說受。受有何義。答曰。
二事故說受。能燃行捷疾行。能燃行者。燃
五趣中行。捷疾行者利故。或曰。三事故說受
燒受斷是故說受。問曰。云何燒義。答曰。薪
義是受義。壞義是受義。纏義是受義。薪義是
受義者。如因薪火燃。如是眾生因結薪行火
燃。是故薪義是受義。壞義是受義者。如利刺
極入身中能壞身。如此受利刺極入法中能
壞法身。是故壞義是受義。纏義是受義者。如
蠶虫要以綿自纏而於中死。如是此眾生要
以結自纏而生惡趣中。是故纏義是受義。薪
義壞義纏義是受義。問曰。何以故。無明有漏
中別立無明漏。流中無明流。扼中無明扼。然
受中不別立無明受。答曰。佛世尊於法真諦。
餘真無能過。彼盡知法相盡知行。謂法能
擔彼別立。或曰。前已說二事故。說受行燃捷
[002-0429b]
疾行。彼無明雖燃五趣行。但非捷疾行。鈍故
爛故不利行故不定故不斷故。或曰此前已
說三事故。名為受能燒受斷彼無明。雖有燒
受但不斷。捷利者。能斷彼鈍爛不利行不定
不斷。以是故受中不別立無明受。問曰。何以
五見流中合立見流。扼中合立見扼。何以受
中四見立見。受一見立戒受。答曰。佛世尊於
法真諦。餘真無能過。彼盡知法相盡知行。謂
法能擔別立。或曰。前已說二事故。說受行然
捷疾行。彼戒盜等然五趣行等餘見。或曰。
前已說三事故。名為受能燒受斷。彼戒盜等
燒受斷等餘見。或曰。違道故遠解脫故。違道
者。欲種種苦行為清淨。遠解脫者。如彼依此
見而遠涅槃。或曰。二事欺誑故。二事者。此內
法外法。問曰。云何此內法欺誑。答曰。等受持
乞食糞掃衣露坐。受持沙門十二淨行。如人
似淨行。如彼尊者婆耶。日日澡浴如似淨行。
如是此內法欺誑。此外法云何欺誑。謂欲種
種苦行為淨。此尊者瞿沙亦爾說。此世間現
事如見火二事。欺誑如小兒。以是故受中四
見立見。受一見立戒受。問曰。何以故說我
受為行耶為緣耶。若行是我受者。應身見是
我受。此是我行。若緣是我受者而無我。作此
論已說曰。亦非行亦非緣。問曰。若不爾此云
何。答曰。處所故。此欲界結欲處故。轉行眾生
處故。具處故。色無色界結非欲處故。轉行非
眾生處故。非具處故。但我處故。以故爾。如佛
契經說。此四受者何本何習何生何緣。答曰。
此四受無明本無明習無明生無明緣。問曰。
[002-0429c]
如一切契經說。愛緣受。何以故。此契經中說
無明緣受。答曰。為異學故。彼異學亦出家捨
家妻子。無家無守不畜財寶。彼亦無多惡。
但由無明故。依諸見令彼生惡趣中。如彼老
象入污泥中而陷沒。如是彼異學由無明故。
依諸見令彼生惡趣中。以是故佛契經說。四
受無明本無明習無明生無明緣。廣說四受
處盡。


《鞞婆沙》四縛受處第六



四縛者。欲愛身縛。瞋恚身縛。戒盜身縛。我見
身縛。問曰。四縛有何性。答曰。欲愛身縛欲
界愛五種。瞋恚身縛恚五種。戒盜身縛三界
六種。我見身縛三界十二種。此二十八是四
縛性。此縛性已種相身所有自然。說性已當
說行。何以故說縛。縛有何義。答曰。束義是縛
義。連續義是縛義。束義是縛義者。如彼施設
所說。此無明未盡未知已彼彼身彼彼依彼
彼得已身亦是因亦是緣。束而束遍束。連續
相連續。如巧鬘師鬘師弟子。繩長綖已結作
種種鬘。彼綖於彼華亦是因亦是緣。結而結
遍結。連續相連續。如是此無明未盡未知已
彼彼身彼彼依彼彼得已身亦是因亦是緣。
束而束遍束。連續相連續。是故說束義是縛
義連續義是縛義。相連續是縛義者。如彼契
經說。當爾時香食中陰也。二心中必有一。或
愛相應。或恚相應。是故說連續義是縛義。問
曰。若此眾生生死中。束而束遍束是縛義者。
一切結亦爾。眾生生死中束而束遍束。何以
故。立四縛不立餘。答曰。是世尊餘言略言欲
[002-0430a]
令行言。世尊為教化故。或曰。為人故為眷屬
故為器故為教化故。尊者瞿沙說曰。世尊於
法真諦餘真無能過。彼盡知法相盡知行。若
有縛相立縛中。無縛相不立縛中。或曰。謂極
縛三界眾生。欲愛身縛瞋恚身縛極縛欲界眾
生。戒盜身縛我見身縛極縛三界眾生。或曰。
謂二事極縛白衣及學道者。欲愛身縛瞋恚
身縛極縛白衣。戒盜身縛我見身縛極縛學
道者。如白衣及學道。如出家及不出家。捨家
妻子及不捨家妻子。有家無家。有畜財寶不
畜財寶盡當知。或曰。謂能起二諍。一者婬
欲故諍。二者見欲故諍。如彼契經。持澡罐
杖梵志至尊者迦栴延所。而問迦栴延。何
因何緣。王王共諍。梵志梵志共諍。居士。居士
共諍。縣縣共諍。國國共諍。答曰。此梵志
因婬欲著故。令此王王共諍。梵志梵志共
諍。居士居士共諍。縣縣共諍。國國共諍。重
問曰。迦旃延此沙門亦無家無所守不畜財
寶。迦栴延何固何緣。沙門沙門共諍。答曰。
見欲著故。此梵志沙門沙門共諍。謂彼能起
二諍。一者婬欲。二者見欲。以故爾。如諍如
是二邊二箭二轉二戲盡當知。以是故立四
縛不立餘。廣說四縛處盡。
《鞞婆沙論》卷第二
[002-04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