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11 阿毘曇毘婆沙論-北涼-迦旃延子 (master)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五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譯
使犍度人品中


四沙門果。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
果。阿羅漢果。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
說。沙門果惟是無為。如毘婆闍婆提說。問
曰。彼何故作是說耶。答曰。彼依佛經。佛經說
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沙門沙門果沙門人。云
何名沙門。答曰。八聖道名沙門。云何名沙門
果。答曰。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何者是須
陀洹果。答曰。永斷三結是也。何者是斯陀含
果。答曰。永斷三結。薄愛恚癡是也。何者是
阿那含果。答曰。永斷五下分結是也。何者是
阿羅漢果。答曰。永斷愛慢癡一切結是也。何
者是沙門人。答曰。成就如是等法。名沙門人。
因此經故。說沙門果。惟是無為。為止如是
說者意亦明沙門果。是有為無為故。若沙門
果。惟是無為。非有為者。違於佛經。經說有四
向。有住四果。住果者。住有為沙門果。不住無
為沙門果。問曰。是時亦住斷中。如施設經說。
彼住於斷。不求勝法。不得者得。不證者證。不
[035-0252b]
解者解。答曰。言住斷者。非如乘象馬住象馬
上。但於斷法。不退不進。故言住斷。世尊經。
亦有一向說有為沙門果者。如說比丘當知於
此五根。令增上猛利通達滿足。當得俱解脫
阿羅漢果。轉不如者。得慧解脫乃至堅信。問
曰。若沙門果。是有為無為者。佛經云何通。答
曰。沙門果。是有為無為。佛經惟說無為。問
曰。何故佛經惟說無為沙門果。答曰。佛經惟
說沙門果。不說沙門道是沙門亦是沙門果。
復次此經惟說婆羅門果。不說婆羅門道是
婆羅門亦是婆羅門果。復次佛經說梵行道
是梵行亦是梵行果復次佛經說果。更無有
果道是果更有果。復次佛經說離更無有離
道是離更有離。以是事故。欲止他義欲顯已
義。乃至廣說。而作此論。四沙門果。須陀洹
果。乃至阿羅漢果。云何須陀洹果。答曰。如波
伽羅那說。須陀洹果。有二種。有為無為。云何
有為須陀洹果。答曰。證須陀洹果時。已得今
得當得。諸學法。已得是過去。今得是現在。當
得是未來。是名有為須陀洹果。云何無為須
陀洹果。答曰。證須陀洹果時。諸結斷。已得今
得當得。廣說如上。


問曰。道是有為墮世。已得今得當得。此事可
爾。斷是無為不墮於世。已得今得當得。云何
可爾。答曰。波伽羅那經。應如是說。諸結斷。今
得今解今證。而不說者有何意耶。答曰。此說
在身中得已得者。說過去身得今得者。說現
在身得當得者。說未來身得。如須陀洹果。斯
陀含果。阿那含果。說亦如是。云何阿羅漢果。
[035-0252c]
答曰。阿羅漢果有二種。謂有為無為。云何有
為阿羅漢果。答曰。證阿羅漢果時。已得今得
當得。諸無學法。廣說如上。施設經說。云何須
陀洹果。答曰。須陀洹果有二種。謂有為無為。
云何有為須陀洹果。答曰。彼果得彼得得果。
得者。謂須陀洹果得。得得者。謂彼得得。以得
故名果。以得得故名成就。諸學根學力學戒
學善根學八法。如是等諸學法。名有為須陀
洹果。云何無為須陀洹果。答曰。永斷三結。
如是等諸結法斷。八十八使斷。如是等諸
使法斷。是名無為須陀洹果。云何斯陀含
果。答曰。斯陀含果有二種。謂有為無為。廣
說如上。此中差別者。漸斷愛恚癡。及漸斷受
恚法。云何阿那含果。答曰。阿那含果有二種。
謂有為無為有為阿那含果如上說。無為阿
那含果者。永斷五下分結。永斷如是等結法。
永斷九十二使。永斷如是等使法。是名無為
阿那含果。云何阿羅漢果。答曰。阿羅漢果有
二種。謂有為無為。云何有為阿羅漢果。答曰。
阿羅漢果得。及彼得得果。得者。謂阿羅漢得。
得得者。謂彼得得。以得故名果。以得得故名
成就。諸無學根無學力無學戒無學善根無
學十種法。如是等諸無學法。是名有為阿羅
漢果。云何無為阿羅漢果答曰。永斷愛慢癡
一切煩惱。出一切趣。斷一切生死道。滅三種
火。已過四流。摧滅諸慢。離於渴愛。破散巢
窟。無上究竟。無上寂滅。無上安樂。愛盡無欲
涅槃。是名無為阿羅漢果。此是沙門果體性。
乃至廣說。
[035-0253a]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何故名沙門果。沙門
果是何義。答曰。聖道名沙門。是其果故。名沙
門果。問曰。聖道名沙門。彼果是沙門果者。見
道中八忍。名沙門八智。是有為沙門果。八種
結斷。是無為沙門果。離欲愛時。九無礙道。名
沙門。九解脫道。是有為沙門果。九種結斷。是
無為沙門果。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欲。亦如
是。是則有八十九有為沙門果八十九無為沙
門果。以世分別。八十九在過去。八十九在未
來。八十九在現在。波伽羅那經說。云何果法。
答曰。一切有為及數滅。隨有幾許聖道。剎那
有爾許。有為沙門果。隨有幾許解脫法。有爾
許沙門果。若以剎那在身分別。則有無量無
邊沙門果。何故佛經惟說四沙門果。答曰。或
有說者。此是如來有餘略要。為受化者而作
是說尊者波奢說曰。佛決定知法相。亦知勢
用。餘人所不知。若法次第相續立沙門果。彼
次第相續。說沙門果。復次是時易見易施設。
謂此是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果中間不
易見。不易施設。復次行者。是時於果生大悅
適譬如農夫。於六月中。修治田業。後獲子實。
積聚場上。心大悅適彼亦如是。復次是時有
三事故。一得未曾得道。二捨曾得道。三斷煩惱
同於一味。復次是時有五事。一得未曾得道。
二捨曾得道。三斷煩惱同於一味。四頓得八
智。五修十六行。復次是時是止息處。復次是
時斷結事事成。道方便方便成。果中間。斷結
事未成。道方便未成。復次是時容廣修道果
中間不容廣修道。復次行者是時善知功德過
[035-0253b]
惡。知功德者。是道道果。知過惡者。是生死
法。復次行者是時善取相貌。如人道中行時。
不能善取四方相貌。若坐一處。則能善取四
方相貌。彼亦如是。復次行者是時有隨從知
見。猶如有人。於村落中間。為人所劫。無有隨
從知見者。若在村落為人所劫。多有隨從知
見者。復次行者是時先廣修方便道。立足處
牢固。須陀洹果。廣修方便道者。先為解脫故。
修施持戒。聞慧思慧修慧。煗頂忍世第一法。
見道中十五心頃是也。斯陀含果。廣修方便
道者如上說。諸善復更有未曾有者。離欲界
方便道六無礙道五解脫道是也。阿那含果。
廣修方便道者如上說。諸善復更有未曾有
者。離欲愛時。方便道三無礙道二解脫道是
也。阿羅漢果。廣修方便道者。如上說。諸善復
更有未曾有者。離初禪欲時。方便道九無礙
道九解脫道。乃至離無所有處欲說亦如是。
離非想非非想處欲時。方便道九無礙道八解
脫道是也。復次行者是時斷一切生分。止一
切生分。須陀洹。除欲界七生分。色無色界一
一生處。除一生分。餘一切生分。得非數滅。斯
陀含。除欲界二生分。色無色界一一生處。除
一生分。餘一切生分。得非數滅。阿那含。色
無色界一一生處。除一生分。餘一切生分。得
非數滅。阿羅漢。一切生分。得非數滅。復次行
者是時頓證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煩惱。須陀
洹。頓證三界見道所斷煩惱斯陀含。頓證三
界見道所斷煩惱及欲界修道所斷六種煩惱。
阿那含。頓證三界見道所斷煩惱及欲界修
[035-0253c]
道所斷九種煩惱。阿羅漢。頓證三界見道修
道所斷煩惱。復次根本沙門果退者不命終。
果中間退者命終。復次對五趣故。說四沙門
果。須陀洹果。對地獄畜生餓鬼道。斯陀含果。
對人道少分。阿那含果。畢竟對人道。阿羅漢
果對於天道。復次對四生故。須陀洹果。對濕
生卵生。斯陀含果。對胎生少分。阿那含果。畢
竟對胎生。阿羅漢果。對化生。復次對二種思
故一斷善根思。二造五逆業思。須陀洹果。對
斷善根思。斯陀含果。對造五逆業思。阿那含
果。對彼業報。阿羅漢果。對彼受報陰。所以者
何。受報必依陰故。復次對三三法故。須陀洹
果。對三結。斯陀含果。對漸薄三不善根及欲
漏阿那含果。畢竟對三不善根及欲漏。阿羅
漢果。對有漏無明漏。復次對四流故。須陀洹
果。對見流。斯陀含果。對欲流少分。阿那含
果。畢竟對欲流。阿羅漢果。對有流無明流。對
扼亦如是復次對四取故。須陀洹果。對見取
取戒取取。斯陀含果。對欲取少分。阿那含果。
畢竟對欲取阿羅漢果。對我語取。復次對三
五法故。須陀洹果。對疑蓋下分中三結。斯陀
含果。對餘蓋下分中二結。少分阿那含果畢
竟對。餘蓋下分中二結。阿羅漢果。對上分結。
復次對諸見及六愛身故。須陀洹果。對五見。
斯陀含果。對鼻舌觸生愛身少分。阿那含果。
畢竟對鼻舌觸生愛身。阿羅漢果。對餘愛身。
復次對七使故。須陀洹果。對見使疑使。斯
陀含果。對欲愛使恚使少分。阿那含果。畢竟
對欲愛使恚使。阿羅漢果。對餘使。復次對九
[035-0254a]
結故。須陀洹果。對見結取結疑結斯陀含果。
對恚結嫉結慳結少分。阿那含果畢竟對恚
結。嫉結慳結。阿羅漢果對餘結。復次對九十
八使故。須陀洹果。對三界見道所斷使。斯陀
含果對欲界修道所斷少分。阿那含果。畢竟
對欲界修道所斷。阿羅漢果。對色無色界修
道所斷。問曰。何故離欲愛時。立二沙門果。謂
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離色無色界愛時。立一
沙門果。謂阿羅漢果。尊者波奢說曰。皆以離
三界愛故。立四沙門果。以斷三界見道所斷
結故。立須陀洹果。以斷三界見道所斷結及
欲界修道所斷六種結故。立斯陀含果。以斷
三界見道所斷結及欲界修道所斷九種結故
立阿那含果。以斷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故。
立阿羅漢果。復次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
定地。非離欲地。離彼欲時。立二沙門果。色無
色界。是修地定地。離欲地離彼愛時。立一沙
門果。


復次欲界。難斷。難壞。難過。離彼欲時。立二沙
門果。色無色界。與此相違。離彼愛時。立一
沙門果復次欲界多重過患。離彼欲時。立二
沙門果。色無色界。與此相違。離彼欲時。立一
沙門果。復次欲界。是駚流難度。離彼欲時。
立二沙門果。猶如有人。入山間大河。其水
深廣駚疾。為其所漂。處處止息。然後乃度。
如是欲界是流漂界。如經說村主當知。夫流
漂者。是上妙五欲。離彼欲時。立二沙門果。色
無色界。與此相違。離彼欲時。立一沙門果。復
次欲界諸煩惱。重所作業。亦重離彼欲時。立
[035-0254b]
二沙門果。譬如負重擔人。上嶮難山。必數止
息。然後乃到平地。雖復重擔猶能遠有所至。
如是欲界諸煩惱。重所作業。亦重離彼欲時。
立二沙門果。色無色界。與此相違。離彼欲時。
立一沙門果。復次欲界。是淤泥糞穢界。離彼
欲時。立二沙門果。色無色界。與上相違。離彼
愛時。立一沙門果。譬如糞穢聚上立堂舍人
所不樂。如是色無色界。雖復妙好。以下有不
淨欲界故。賢聖不樂。是故尊者僧伽婆修。作
如是說。欲界多諸過惡。謂父母兄弟姊妹妻
子死喪。亡失財物。截劓耳鼻頭手等苦頭痛
等。四百四病。若離此處欲時。立二沙門果。
亦無有過。復次以欲界有男身女身。離彼欲
時。立二沙門果。色無色界。唯有男身。離彼
欲時。立一沙門果。復次欲界有男根女根。離
彼欲時。立二沙門果。色無色界。無男女根。離
彼欲時。立一沙門果。復次欲界有二種煩惱。
謂不善無記。離彼欲時。立二沙門果。色無色
界。有一種煩惱。謂無記。離彼欲時。立一沙門
果。如不善無記。有報無報生。二果一果。與無
慚無愧相應不與無慚無愧相應。當知亦如
是。復次以欲界有憂根苦根無慚無愧嫉慳飲
食愛婬欲愛諸蓋五欲如是等過。離彼欲時。
立二沙門果。色無色界。無如是等過。離彼欲
時。立一沙門果。問曰。聖道沙門。是彼果故。
名沙門果。若以無漏道。得沙門果者可爾。若
以世俗道。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云何可爾。
答曰。如以無漏道離欲愛。次第立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聖人以世俗道離欲愛。亦次第立
[035-0254c]
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尊者僧伽婆修說曰。以
世俗道斷結。無漏道。於未來修二沙門果。是
彼道果。不應作如是說。所以者何。未來道。不
能有所作。復有說者。以世俗道現在前斷結
無漏道得。一切時生。無有斷絕二沙門果。即
是彼果。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非是彼果。復
有說者。金剛喻定。是實義沙門。通證三界。
見道修道所斷煩惱解脫得。即是彼果。評曰。
以從多分故。是沙門果。聖道果多。非有漏
道果多。若以世俗道。得斯陀含果。三界見道
所斷結斷。是沙門果。欲界繫修道所斷六種
結。盡是世俗道果。若以世俗道。得阿那含果。
三界見道所斷結斷。是沙門果。欲界繫修道
所斷九種結斷。是世俗道果。是故當知從多
分故名沙門果。


問曰。四沙門果。幾是假名。幾是實義。答曰。
二是假名。謂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二是實義。
謂須陀洹果。阿羅漢果。問曰。何故二是假名
二是實義。答曰。以此二果或以世俗道得或
以無漏道得。須陀洹果。阿羅漢果。悉以無漏
道得故。復次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以世俗假
名道得故果亦是假名。須陀洹果。阿羅漢
果。不以假名道得。故名實義。復次以世俗道
無漏道共得故名假名。復有說者。二是實義。
謂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所以者何。佛辟支佛
聲聞。皆得此二果故。問曰。外物或得果多。或
得果少。斷法不爾。云何言果。答曰。以方便
故。言果行者。住於高山閑靜房舍。於諸飲食
資生之物。皆悉知量受一七六七法。頂安禪
[035-0255a]
鎮行禪毱。法杖堅強精進。生如是法。是時其
師。深慰勞言。善哉善哉。汝行正方便。今得此
果。譬如農夫。於六月中。修治田業。後獲子
實。聚置場上。諸舊農夫。慰勞新者。善哉善
哉。汝六月勞勤。今獲此果。彼亦如是。問曰。
此四沙門果。幾是禪果。幾是無色定果。幾是
根本禪果。幾是禪邊果。幾是根本無色定果
幾是無色定邊果。幾是見道果。幾是修道果。
幾是忍果。幾是智果。幾是法智果。幾是比智
果。幾是法智分果。幾是比智分果。幾是有漏
道果。幾是無漏道果。幾是禪果者。答曰。四是
禪及眷屬果。幾是無色定果者。答曰。一是無
色定果。謂阿羅漢果。幾是根本禪果者。答曰。
二謂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幾是禪邊果者。答
曰。四謂初禪邊。非餘禪邊。幾是根本無色定
果者。答曰。一謂阿羅漢果。幾是無色定邊果
者。答曰。無幾是見道果者。答曰。三除阿羅漢
果。幾是修道果者。答曰。三除須陀洹果。幾是
忍果者。答曰。三除阿羅漢果。幾是智果者。答
曰。三除須陀洹果。幾是法智果者。答曰。三除
須陀洹果。幾是比智果者。答曰。一謂阿羅漢
果。幾是法智分果者。答曰。三除須陀洹果。幾
是比智分果者。答曰。四幾是世俗道果者。答
曰二。謂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幾是無漏道果
者。答曰四。佛經說摩伽陀國。毘提希子阿闍
貰王。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佛
言。世尊。為設有現法沙門果。可得不耶。佛言。
可得。佛告王言。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於意云
何。若王給侍。及諸奴僕。不自在者。見於大
[035-0255b]
王。昇高殿堂。五樂自娛。受諸快樂。便作是
念。我亦是人。然王多修福故。昇高殿堂。五樂
自娛。受諸快樂。我等亦應修諸福業。信家非
家。剃除鬚髮捨家出家。彼於後時。即便出家。
修行十善。不殺乃至正見王餘使人。於外見
之。若來白王作是言。大王侍使奴僕。不自在
者。今已剃除鬚髮。出家學道。修行十善。王今
應當將還如前策使。王如其言。還將來耶。
答曰。不也。我應往見親近恭敬。如彼本日
禮敬迎送於我。我今亦應禮敬迎送還恭敬
之。盡其形壽。施與衣服飲食房舍臥具資生
之物。大王當知。如此之事。豈非是現法沙門
果耶。王白佛言。實如聖教。問曰。沙門果有
四。今者何故說五沙門果耶。答曰。此是出家
近功用果。如師子吼經復說。此處有初沙門
第二沙門第三沙門第四沙門。非餘外道沙
門婆羅門空行之者。汝等應當如是作師子
吼。此處有初沙門。乃至有第四沙門。初沙門
者是須陀洹。第二沙門是斯陀含。第三沙門
是阿那含。第四沙門是阿羅漢。尊者波奢說
曰。佛世尊先說次第根本法。初沙門者。是阿
羅漢。第二沙門者。是阿那含。第三沙門者。是
斯陀含。第四沙門者是須陀洹。須跋陀羅經
復說。須跋陀羅當知。此處若有八聖道。便有
初沙門果乃至第四沙門果。或有說者。此中
說四向是沙門。初沙門者是向須陀洹果證。
第二沙門者。是向斯陀含果證。第三沙門者
是向阿那含果證。第四沙門者是向阿羅漢
果證。尊者波奢說曰。此中說四向四果是沙
[035-0255c]
門。如說。須跋陀羅當知。若有八聖道處。當知
說向。便有初沙門乃至第四沙門。當知說果。
純陀經復說。有四沙門無第五沙門。四沙門
者一勝道沙門。二說道沙門。三道命沙門。四
過道沙門。勝道沙門者是佛世尊。所以者
何。以佛有自然智故。辟支佛亦爾。說道沙
門者如舍利弗等。所以者何。我隨佛轉法輪
故。餘無學聲聞亦爾。道命沙門者阿難是。
所以者何。彼是學亦令他住學法。多聞持
戒具足。餘學聲聞亦爾。過道沙門者如摩訶
羅偷盜者是。問曰。師子吼經所說沙門。須
跋陀羅經所說沙門。純陀經所說沙門。有何
差別。答曰。或有說者。師子吼經。說住果沙
門。須跋陀羅經。說住向沙門。純陀經說在
向住果。沙門。復有說者。師子吼經。須跋陀羅
經。說住果沙門。純陀經。說一切沙門。復有說
者。師子吼經。須跋陀羅經。說聖人沙門純陀
經。說聖人凡夫沙門。復有說者。師子吼經。須
跋陀羅經。說學無學沙門。純陀經。說學無學
非學非無學沙門。復有說者。師子吼經。須跋
陀羅經。說淨戒沙門。純陀經。說淨不淨戒沙
門。復有說者。如師子吼經所說沙門。須跋陀
羅經。純陀經所說亦爾。如須跋陀羅經所說
沙門。師子吼經。純陀經。所說亦爾。如純陀經
所說沙門。師子吼經。須跋陀羅經。所說亦爾。
問曰。若然者此說云何通。如說作如此師子
吼。我此眾中。有初沙門乃至第四沙門。世尊
亦說惡戒破諸威儀離於白法之人。而師子
吼耶。答曰。亦說。所以者何。彼雖破戒。而不
[035-0256a]
破見。雖破方便。不破期心。若他人問此事為
好。為不好耶。答言不好。是沙門所應作所不
應作耶。答曰。不應作此事。為有報為無報耶。
答言。有報。此報為是可愛為惡道中受。為
人天中受。答言。惡道中受。為自身受。為他身
受。答言。自身受。非他身受。為是師過。為是
經過。答言。非是師過。答言。亦非經過。是
我之過如是正見。於因緣中不愚。則九十六
種道中所無。是故世尊。於此眾中。作師子
吼。


佛經說世有三人。名多有所作計。其所作不
易可報。若盡形壽。衣服飲食隨病醫藥。而供
養之。亦不能報。云何為三有人。為他說法。令
信家非家。捨家出家。是名初人。多有所作不
易可報。次復有人。為他說法。令他能知集法
皆是滅相。於諸法中。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是
人所作不易可報。乃至廣說。次復有人。為他
說法。能令他人。盡有漏成無漏心得解脫慧
得解脫自身作證。是人所作不易可報。乃至
廣說。問曰。如教人令受優婆塞戒。是人亦名
多有所作。此中何故不說耶。答曰。應說而不
說者。當知此說有餘。復次以出家戒。是因果
故。出家戒。是比丘戒因。是優婆塞戒果。復次
若教他出家。則名教他入假名法。入法有二
種。一者入假名法。二者入實義法。入假名法
者剃除鬚髮出家是也。入實義法者住世第一
法。入苦法忍是也。復次若教他出家。則令他
人脫多役驅使等種種諸苦。復次若教他出
家。則救濟他人雖於現苦。不久亦當得離生
[035-0256b]
老病死苦。復次若教他出家。則令他人得現
法樂。不久亦當得自在樂。復次若教他出家。
則假名佛出世間。不久亦當實義。佛出世間。
復次若教他出家。則教他人三戒三身三學三
修三淨三道三地三根三種菩提。復次若教
他出家。則得決定解脫道。如說。若能剃除鬚
髮出家者。此人必當決定知見四真諦法。復
次若教他出家。則教他人。令身少事。身少
事。能生心少事。身遠心遠。身淨心淨。身好心
好。身端正心端正亦如是。復次若教他出家
則教他剃髮。著袈裟。剃髮則能生牟尼著
袈裟則能去離惡。復次若教他出家。則令他
人得無盡業無盡財無過業無過財。復次若
教他出家。則令他人盡形壽持戒。淨修梵行。
傷佉諸利。傷佉諸利。是何義耶。尊者和須蜜
說曰。有仙人。一名傷佉。二名諸利。淨修梵
行。威儀具足。在家之人。所不能行。如畫珂貝
上。非風吹日曝。所能壞滅。在家之人。修行梵
行。不能如是如畫貝上分明了了。在家之人。
修行梵行。不能如是。如阿那含。猶如妻子。
畜眾生數非眾生數物。凡夫聖人。無有差別。
復次若教他出家。則示他人。帝釋轉輪聖王。
閻羅王所欲之事。問曰。何故教他出家置二
果。唯說須陀洹果阿羅漢果。答曰。已說在此
義中。所以者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三果
可爾。具縛人。漸離欲人。永離欲人。得正決
定。悉名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復以現始終故。
始是須陀洹果。終是阿羅漢果。如始終。始入
已度方便畢竟。說亦如是。復次此二果。一向
[035-0256c]
無漏道得。非有漏道。二果無漏有漏道得。如
有漏無漏道。解脫道。繫縛道。亦如是。復次此
果俱過。非想非非想處人得須陀洹果。過非
想非非想處見道所斷結。乃得阿羅漢果。過
非想非非想處修道所斷結乃得。復次此現
門現略所有沙門果或以見道得。或以修道
得。若說須陀洹果。當知已說見道得者。若說
阿羅漢果。當知已說修道得者。如見道修道。
見地修地。未知欲知根知根。說亦如是。復次
有沙門果。或因見道所斷結盡而立。或因修
道所斷結盡而立。如見道所斷。緣無所有煩
惱。緣所有煩惱。忍對治煩惱。智對治煩惱。亦
如是。復次已說在此義中。所以者何。以必得
故若得須陀洹果。必得斯陀含果。若得阿羅
漢果。必由阿那含果。


須陀洹成就諸學法彼法。須陀洹果攝耶。


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先說無為沙門果。
今欲說有為無為沙門果故而作此論。須陀
洹。成就諸學法。彼法須陀洹果攝耶。答曰。或
攝或不攝云何攝。答曰。有為須陀洹果。得已
不失。得者信解脫得信解脫諸根。見到得見
到諸根。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不失
信解脫諸根。云何不攝。須陀洹。前進得勝妙
無漏諸根。前進者方便道。六無礙道。五解脫
道。如是等前進道所有學法。須陀洹成就。彼
非須陀洹果攝。所以者何。前進道非果所攝。
設法須陀洹果攝。彼法是學耶。答曰。或是
學。或是非學非無學。云何是學。答曰。有為須
陀洹果。謂道比智。及眷屬。云何是非學非無
[035-0257a]
學。答曰。無為須陀洹果。謂三界見道所斷結
斷。斯陀含成就諸學法。彼法斯陀含果攝耶。
答曰。或攝或不攝。云何攝。答曰。有為斯陀
含果。得已不失。得者信解脫得信解脫諸根。
見到得見到諸根。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
到。不失信解脫諸根。云何不攝斯陀含。前進
得勝妙無漏諸根。前進者。方便道。三無礙道。
二解脫道。如是等前進道所有學法。斯陀含
成就。彼非斯陀含果攝。所以者何。前進道非
果所攝。設法斯陀含果攝。彼法是學耶。答曰。
或是學或是非學非無學。學者有為斯陀含
果。若道比智及眷屬。若第六解脫道及眷屬。
云何非學非無學。答曰。無為斯陀含果。謂三
界見道所斷結斷及欲界修道所斷六種結
斷。阿那含成就諸學法。彼法阿那含果攝耶。
答曰。或攝或不攝。云何攝。答曰。有為阿那含
果。得已不失。得者信解脫得信解脫諸根。見
到得見到諸根。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
到。不失信解脫諸根。云何不攝。阿那含前進。
得勝妙無漏諸根。前進者離初禪欲。方便道。
九無礙道。九解脫道。乃至離非想非非想處
愛方便道。九無礙道。八解脫道。如是等前進
道所有學法。阿那含成就。彼非阿那含果攝。
所以者何。前進道非阿那含果攝。設法阿那
含果攝。彼法是學耶。答曰。或是學或是非學
非無學。云何是學。答曰。有為阿那含果若道
比智及眷屬。若第九解脫及眷屬。云何非學
非無學。答曰。無為阿那含果。三界見道所斷
結斷。及欲界修道所斷九種結斷。阿羅漢成
[035-0257b]
就諸無學法。彼法阿羅漢果攝耶。答曰。如是。
所以者何。阿羅漢所有方便道。無礙道。解脫
道。前進道。盡阿羅漢果攝。設法阿羅漢果攝。
彼法是無學耶。答曰。或是無學或是非學非
無學。云何是無學。答曰。有為阿羅漢果。盡智
無生智。無學等見及眷屬。云何非學非無學。
答曰。無為阿羅漢果。三界見道修道所斷
結斷。


須陀洹成就諸無漏法。彼法須陀洹果攝耶。
答曰。或攝或不攝。云何攝。答曰。須陀洹果。得
已不失。得者信解脫得信解脫性。須陀洹果。
見到得見到性。須陀洹果。三界見道所斷結
斷。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不失信解
脫性須陀洹果。云何不攝。須陀洹果前進。
得勝妙諸無漏根。方便道。六無礙道。五解脫
道。如是等前進道。及漸斷結得作證。謂欲界
修道所斷五種結斷。如前進道非果攝。彼斷
亦爾。須陀洹所成就非數滅。此滅非是須陀
洹果。所以者何。非數滅是無記。須陀洹果是
善故。設法須陀洹果攝。彼法是無漏耶。答曰。
如是。所以者何。有為須陀洹果無為須陀洹
果皆是無漏故。斯陀含成就諸無漏法。彼法
斯陀含果攝耶。答曰。或攝或不攝。云何攝。答
曰。斯陀含果。得已不失。得者信解脫性得信解脫斯陀含果。見到得見到性斯陀含果。
三界見道所斷結斷。及欲界修道所斷六種
結斷。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不失信
解脫性斯陀含果。云何不攝斯陀含果前進。
得勝妙諸無漏根。方便道。三無礙道。二解脫
[035-0257c]
道。如是等道。及漸斷結得作證。謂欲界修道
所斷二種結斷。如前進道非斯陀含果攝。斷
亦如是。斯陀含果所成就非數滅。此滅非是
斯陀含果。所以者何。非數滅是無記。斯陀含
果是善故。設法是斯陀含果攝。彼法是無漏
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有為斯陀含果。無
為斯陀含果。皆是無漏故。阿那含成就無漏
諸法。彼法阿那含果攝耶。答曰。或攝或不攝。
云何攝。答曰。阿那含果。已得不失。得者信解
脫得信解脫性阿那含果見到得見到性阿那
含果。三界見道所斷結斷。及欲界修道所斷
九種結斷。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不
失信解脫性阿那含果。云何不攝。答曰。阿那
含前進。得勝妙無漏諸根。離初禪愛。方便道。
九無礙道。九解脫道。如是乃至離非想非非
想處愛。方便道。九無礙道。八解脫道。如是等
道。及漸斷結得作證。謂離七地愛及非想非
非想處八種愛。如前進道非果攝。彼斷亦爾。
阿那含所成就非數滅。廣說如上。設法阿那
含果攝。彼法是無漏耶。答曰。如是。廣說如
上。阿羅漢成就無漏諸法。彼法阿羅漢果攝
耶。答曰。或攝或不攝。云何攝。答曰。已得阿
羅漢果不失。得者時解脫得。時解脫性。非時
解脫得。非時解脫性。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
斷。不失者時解脫不轉根作非時解脫。不失
時解脫性阿羅漢果。云何不攝。答曰。阿羅漢
所成就非數滅。於如是法得非數滅。謂欲界
色無色界繫有漏。及無漏法非數滅。此滅非
是阿羅漢果。所以者何。非數滅是無記。阿羅
[035-0258a]
漢果是善故。設法阿羅漢果攝。彼法是無漏
耶。答曰。如是。所以者何。有為阿羅漢果。無
為阿羅漢果。皆是無漏故。


須陀洹成就諸法。彼法須陀洹果攝耶。此中
問轉增法。先問學次問無漏。今問不定。須
陀洹成就諸法。彼法須陀洹果攝耶。答曰。或
法須陀洹果成就。彼法非須陀洹果攝。云何
法須陀洹成就。彼法非須陀洹果攝。答曰。須
陀洹前進。得勝妙無漏諸根及漸斷結得作
證。須陀洹所成就非數滅。亦成就有漏諸法。
謂善染污不隱沒無記善者。數方便善。生得
善。染污者三界修道所斷染污。不隱沒無記
者威儀工巧報。如是等法。須陀洹成就。非
須陀洹果攝。云何法須陀洹果攝。彼法非
須陀洹成就。答曰。不得須陀洹果。得已便失。
不得者信解脫不得見到性。須陀洹果。見到
不得信解脫性須陀洹果。得已便失者。信解
脫轉根作見到。便失信解脫性須陀洹果。云
何法須陀洹成就。彼法亦須陀洹果攝。答曰。
得須陀洹果不失。廣說如上。云何法須陀洹
果不成就。彼法非須陀洹果攝。答曰。除上
爾所事。若法已稱名已說者。作第一第二第
三句。未稱未說者。作第四句。彼是何耶。答
曰。有三種。謂善染污不隱沒無記。善有二種。
謂無漏有漏。無漏者一切上下無漏道。有漏
者謂方便善。離欲善。生得善。若本不得。若得
便失。染污者。三界見道欲界修道所斷染污。
須陀洹已斷者。不隱沒無記者。謂威儀工巧
報須陀洹所不成就者。一切變化心。如是等
[035-0258b]
諸法。作第四句故。言除上爾所事。如須陀洹。
斯陀含亦如是。阿那含成就諸法。彼法阿那
含果攝耶。乃至廣作四句。云何法阿那含成
就。彼法非阿那含果攝。答曰。阿那含前進。得
勝妙無漏諸根及所斷結得作證。阿那含所
成就非數滅。廣說如上。阿那含成就。諸餘有
漏法。彼是何耶。答曰。有三種。謂善染污不隱
沒無記。善者方便善。生得善。離欲善。染污
者。色無色界繫修道所斷染污。不隱沒無記
者。威儀工巧報變化心。如阿那含所成就
者。云何法阿那含果攝。彼法非阿那含成就。
答曰。不得阿那含果。得已便失。不得者。信解
脫不得見到性阿那含果見到不得信解脫性
阿那含果。得已便失者。信解脫轉根作見到。
失信解脫性阿那含果。云何法阿那含成就。
彼法阿那含果攝。答曰。得阿那含果不失。得
者信解脫得信解脫性阿那含果。見到得見到
性阿那含果。三界見道所斷結斷欲界修道所
斷九種結斷。不失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
不失信解脫性阿那含果。云何法非阿那含成
就。彼法亦非阿那含果攝。答曰。除上爾所事。
若法已稱名已說者。作第一第二第三句。未
稱未說者。作第四句。彼是何耶。答曰。有三種。
謂善染污不隱沒無記。善者謂無漏有漏。無
漏者上下無漏道。有漏者方便善。生得善。離
欲善。若本不得。若得便失。染污者三界見道
所斷染污。欲界修道所斷染污。不隱沒無記
者。威儀工巧報變化心。本不得得已便失者。
如是等諸法。作第四句。故言除上爾所事。阿
[035-0258c]
羅漢成就諸法。彼法阿羅漢果攝耶。乃至廣
說四句。云何法阿羅漢成就。彼法非阿羅漢
攝。答曰。阿羅漢成就非數滅。謂善染污不隱
沒無記。阿羅漢於此法。得非數滅。阿羅漢所
成就有漏法。此法有二種。謂善不隱沒無記。
善者方便善。生得善。離欲善。若不隱沒無
記者。威儀工巧報變化心。阿羅漢所成就者。
云何法阿羅漢果攝。彼法非阿羅漢成就。答
曰。阿羅漢。本不得。得已便失。不得者時解脫
不得非時解脫性阿羅漢果。非時解脫不得
時解脫性阿羅漢果。得已便失者。時解脫轉
根作不時解脫。失時解脫性阿羅漢果。云何
法阿羅漢成就。彼法阿羅漢果攝。答曰。阿羅
漢果。得已不失。得者時解脫得時解脫性阿
羅漢果。不時解脫得不時解脫性阿羅漢果。
三界見道修道所斷結斷。不失者。時解脫。阿
羅漢。不轉根作不時解脫。不失時解脫性阿
羅漢果。云何法阿羅漢不成就。彼法非阿羅
漢果攝。答曰。除上爾所事。若法已稱名已說
者。作第一第二第三句。未稱未說者。作第四
句。彼是何耶。答曰。有三種。謂善染污不隱沒
無記。善者方便善。離欲善。生得善。阿羅漢。
本不得。得已便失者。染污者三界見道修道
所斷染污。不隱沒無記者。威儀工巧報變化
心。阿羅漢。本不得。得已便失者。如是等諸
法。作第四句故。言除上爾所事。


問曰。信解脫為轉根作見到不耶。若轉者。根
揵度中。何以不說。如說若捨無漏根。得無漏
根。彼盡從果至果耶。答曰。若從果至果。盡捨
[035-0259a]
無漏根。得無漏根。頗有捨無漏根得無漏根
彼非從果至果耶。答曰。有得正決定道。比智
現前時。時解脫阿羅漢。轉根作不動。彼尊者
有何勞惓。不說信解脫轉根作見到耶若信解
脫。不轉根作見到者。此文所說云何通。如說
若不得須陀洹果。得已便失。若信解脫。不轉
根作見到者。云何言得已便失耶。智犍度說
復云何通。如說須陀洹。於此三三昧。未來盡
成就。過去已滅不失。現在若現在前。若信解
脫不轉根作見到者。已滅三昧。云何失耶。識
身經說。復云何通。如說過去無學心。得作三
句。名已知。不名今知。不名當知。此中成就已
知名說時解脫阿羅漢。退作信解脫。轉根作
見到。還得阿羅漢果。今不成就。不當成就
時解脫道。答曰。應作是說。信解脫轉根作見
到。


問曰。若然者後所說善通根揵度中。何故不
說耶。答曰。彼文應如是說。得正決定。道比智
現在前。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解脫轉根作
不動。應如是說。而不說者有何意耶。答曰。現
始終故。始是道比智。終是時解脫轉根作不
動。如始終。初入已度方便畢竟亦如是。尊者
僧伽婆修說曰。信解脫轉根作見到。得斯陀
含果時。亦名是得果。亦名轉根。得阿那含
果時。亦名得果。亦名轉根。問曰。若然者。得
須陀洹果時。何不名轉根。得阿羅漢果時。何
不名轉根耶。答曰。出過欲界。是數數舊法。無
有眾生不曾不出過欲界者。是故離彼欲時。
得二沙門果。亦名得果。亦名轉根。出過非想
[035-0259b]
非非想處。非是數數舊法。無有眾生曾出過
者。是故離彼欲時。得二沙門果。但名得果。不
名轉根。


問曰。如汝所說。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時。亦
名得果。亦名轉根。是事可爾。退法轉根作憶
法。乃至等住轉根作能進。此中何以不說。彼
作是答。已說在此義中。何以知之。退法轉根
作憶法時。得憶法時根。不捨退法根。乃至等
住轉根作能進時。得能進根。不捨四種根。能
進轉根作不動時。得不動根。不捨五種根。彼
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無有一人成就二根
者。何況多耶。復有說者。信解脫不轉根作見
到。是故根揵度不說。


問曰。若然者。智揵度說云何通。答曰。彼文應
如是說。須陀洹三三昧。未來悉成就現在若
現在前。過去已滅。不應言不失。應說而不說
者。有何意耶。答曰。誦習錯謬故。


問曰。此文所說復云何通。答曰。或有說。成就
過去未來得。或有說不成就過去未來得。若
作是說。不成就過去未來得者。彼作是說。若
不得須陀洹果。是說未來。若得已是說現在。
便失是說過去。若作是說。成就過去未來得
者彼作是說。須陀洹果有三種。謂下中上。若
初住下須陀洹果。不得中上須陀洹果。故言
不得。得下須陀洹果。故言得已。不應言便失。
若初住中須陀洹果。故言得已。不得上須陀
洹果。故言不得。失下須陀洹果。故言便失。若
初住上須陀洹果。不應言不得。得上須陀洹
果。故言得已。便失者。失中下須陀洹果。
[035-0259c]


問曰。本不成就中下須陀洹果。何故言失。答
曰。超過二根故名失。所以者何。超彼二根能
生之勢故作是說。識身經復云何通。答曰。識
身經則不可通。評曰。應作是說。信解脫轉根
作見到。若信解脫不轉根作見到者。時解脫
亦不轉根作不動。所以者何。如學地無止息
無救護無學地亦爾。


尊者佛陀羅測說曰。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有
六事不共。一在欲界不在色無色界。二依禪
不依無色定。三用無漏道。不用世俗道。四用
法智。不用比智。五退非不退。六住果道。不住
勝果道。在欲界不在色無色界者。欲界有說
法。人以說法力故。能轉根鈍作利。依禪不
依無色定者。本依何地得學果。即依彼地。信
解脫轉根作見到。用無漏道。不用世俗道者。
以猛利道能轉根。世俗道非猛利。用法智不
用比智者。生欲界轉根者。於法智得自在。不
於比智。退非不退者。厭患退故轉根。住果道
非勝果道者。若住勝果道轉根者。則失多道
得少道。是名減少。不名增益。阿毘曇者。作如
是說信解脫轉根作見到。如彼所說。但於六
事中。三事不可爾。唯在欲界不在色無色界。
此事可爾。依禪不依無色定。此亦可爾。唯以
無漏道。不以世俗道者。此亦可爾。唯用法智。
不用比智者。此不必爾。所以者何。或有於比
智善得自在非法智。退法非不退法者。此不
必爾。所以者何。退法亦能轉根。不退法亦能
轉根。不必退法。唯住果道不住勝果道者。此
不必爾。所以者何。住果道。亦能轉根。住勝果
[035-0260a]
道。亦能轉根。問曰。若然者豈非捨多道得少
道。是損減非增益耶。答曰。彼求利根。不求多
道。


尊者瞿沙跋摩說曰。信解脫轉根作見到。唯
在閻浮提。不在餘方。問曰。依何地得學果。即
依彼地轉根耶。答曰。即依彼地。亦依餘地。是
勝地非下。須陀洹。斯陀含。必依未至禪。得果
轉根阿那含依得果地。亦依餘地轉根。阿那
含極少者。成就三地阿那含果。謂初禪未
至中間禪。若依未至。若依初禪。若依禪中間。
必成就三地道比智阿那含果。若依二禪。得
正決定者。必成就四地道比智阿那含果。若
依第三禪。成就五地。若依第四禪。成就六地。
次第人離欲愛時。最後解脫道。成就三地阿
那含果。若依初禪。得正決定。即依初禪轉根
者。彼捨三地阿那含果。得三地阿那含果。若
依初禪。得正決定。依第二禪轉根者。彼捨三
地得四地。若依初禪。得正決定。依第三禪轉
根者。彼捨三地得五地。若依初禪。得正決定。
依第四禪轉根者。彼捨三地得六地若依二
禪。得正決定。即依二禪轉根者。彼捨四地
得四地。若依二禪。得正決定。依第三禪轉根
者。彼捨四地得五地。若依二禪。得正決定。依
第四禪轉根者。彼捨四地得六地。若依三
禪得正決定。即依三禪轉根者。彼捨五地得
五地。若依三禪得正決定。依第四禪轉根者。
彼捨五地得六地。若依第四禪得正決定。即
依第四禪轉根者。彼捨六地得六地。問曰。頗
有依上地得果依下地轉根耶。答曰。或有說
[035-0260b]
者無。若有者則捨多道得少道。是損減非增
益故。復有說者有。如依第四禪得正決定。依
第三禪轉根者。捨六得五。依第四禪得正決
定。依第二禪轉根者。捨六得四。依第四禪得
正決定。依初禪轉根者。捨六得三。三禪二禪
初禪。應隨相說。


問曰。若然者豈非捨多道得少道。是損減非
增益耶。答曰。若爾亦無有過。所以者何。彼求
利道。不求多道。頗有離無所有處愛聖人成
就一地無漏耶。答曰有。離無所有處愛。依未
至禪得正決定。見道中十五心頃是也。頗有
離無所有處愛阿那含成就三地無漏耶。答曰
有。若依初禪未至中間禪。信解脫轉根作見
到。頗有身證人不成就無漏無色定耶。答曰
有。依禪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未離初禪愛。依
初禪轉根者。捨三地無漏道。得三地無漏道。
離初禪愛。未離二禪愛。依初禪轉根者。捨四
得三。離第二禪愛。未離第三禪愛。依初禪轉
根者。捨五得三。離第三禪愛未離第四禪愛。
依初禪轉根者。捨六得三。離第四禪愛。未離
空處愛。依初禪轉根者。捨七得三。離空處愛。
未離識處愛。依初禪轉根者。捨八得三。離識
處愛。未離無所有處愛。依初禪轉根者。捨九
得三。離第二禪愛。乃至離識處愛。依第二禪
轉根者。捨九得四。離第三禪愛。乃至離識處
愛。依第三禪轉根者。捨九得五。離第四禪愛。
乃至離識處愛。依第四禪轉根者。捨九得六。


問曰。離無所有處愛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捨
無色界對治道。為捨斷不。若捨者何不成就
[035-0260c]
結。若不捨者對治已捨。以何事故不捨斷耶。
答曰。應作是說。不捨。問曰。對治已捨。以何
事故。不捨於斷。答曰。無色界對治有二種得。
雖捨無漏。不捨有漏。以為有漏所持故不捨。
問曰。如有漏道。能有所作處可爾。不能有所
作處。云何可爾。如漸離非想非非想處愛信
解脫。轉根作見到。捨非想非非想處修道所
斷對治道。為捨彼斷不。若捨者。云何不成就
結。若不捨者。對治已捨。以何事故。不捨於
斷。答曰。或有說者。無有漸離非想非非想處
愛而轉根者。若轉者。或是退。或畢竟離欲。復
有說者。有漸離非想非非想處愛轉根者。捨
對治道不捨斷。評曰。應作是說。捨對治道亦
捨斷。而不成就結。如離無所有處愛。命終
生非想非非想處。從欲界乃至識處所有對
治道及斷悉捨。而不成就結。彼亦如是。


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用一方便道一無礙
道一解脫道。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或有說
以一方便道一無礙道一解脫道。評曰。應作
是說。以一方便道九無礙道九解脫道。所以
者何。以更得沙門果重用功故。如人壞舍。壞
已更作。名重用功。彼亦如是。信解脫轉根作
見到時。方便道是有漏無漏。未來亦修有漏
無漏道。無礙道是無漏。未來亦修無漏道。解
脫道亦是無漏。或有說者。未來修有漏無漏
道。


或有說者。唯修無漏。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
方便道是有漏無漏。未來修有漏無漏道。九
無礙道。八解脫道。唯是無漏。未來修無漏道。
[035-0261a]
最後解脫道是無漏。未來修有漏無漏道。及
三界善根。信解脫轉根作見到時。方便道。或
是曾得。或非曾得。無礙道。解脫道。一向非曾
得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方便道或是曾得。
或非曾得。無礙道解脫道。一向非曾得。是信
解脫轉根作見到時。方便道無礙道。是信解
脫道攝。解脫道是見到道攝。時解脫轉根作
不動時。方便道。九無礙。八解脫道。是時解脫
道攝。最後解脫道。是非時解脫道攝。信解脫
轉根作見到時。若住果道。而轉根者。彼方便
無礙解脫道。是果道攝。若住勝果道。而轉根
者。彼方便無礙道。是勝果道攝。解脫道。是果
道攝。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方便無礙解脫
道。是果道攝。所以者何。無勝果道故。信解
脫轉根作見到時。住果而轉根者。是名捨果
得果。若住勝果道。而轉根者。是名捨果捨勝
果道而得果。時解脫轉根。作不動時。名捨果
得果。


六種阿羅漢。謂退法。憶法。護法。等住。能進。
不動。若退法轉根作憶法時。捨退法根。得憶
法根。若憶法轉根作護法時。捨憶法根。得護
法根。若護法轉根作等住時。捨護法根。得等
住根。若等住轉根作能進時。捨等住根。得
能進根。若能進轉根作不動時。捨能進
根。得不動根。如無學地六種。修道中六種學
性亦如是。


問曰。退法轉根作不動時。為住退。法根得不
動。為次等轉五種根得不動耶。答曰。或有說
者。住退法根轉根得不動。無學時異用功多
[035-0261b]
難得。是故次第轉學地不爾。評曰。應作是說。
一切時次第而轉。如修道中有六種性。見道
中亦有六種性。謂退法乃至不動。無有轉根
者。所以者何。見道是速疾不起道故。如見道
中有六種性。修行地中。亦有六種性。謂退
法乃至不動。若轉者退法煗法不現在前。憶
法煗法現在前。乃至能進煗法不現在前。不
動煗法現在前。聲聞性煗法不現在前。辟支
佛性煗法現在前。辟支佛性煗法不現在前。
佛性煗法現在前。如煗法頂法亦如是。忍差
別者。聲聞性忍不現在前。辟支佛性忍現在
前。無有聲聞辟支佛忍不現在前。佛忍現在
前。所以者何。忍與惡趣相妨。菩薩以願力故。
當生惡趣。復有說者。聲聞煗頂不現在前亦
不起。辟支佛煗頂現在前。所以者何。如佛自
然無師。彼辟支佛亦爾。如佛一結跏趺坐。生
諸善法現在前。從不淨乃至盡智無生智。辟
支佛亦爾。世第一法。亦有六種性。退法乃至
不動。無轉根者。所以者何。彼善根一剎那頃。
無住相故。須陀洹有六種性退法。乃至不動。
是故作如是說。頗有退須陀洹果。不成就見
道所斷結耶。答曰有。從上根性退下根時。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五
[035-026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