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l0007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唐-尊者世友 (master)




No. 1542 [No. 1541]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五事品第一



有五法:一、色;二、心;三、心所法;四、心不相應
行;五、無為。色云何?謂諸所有色,一切四大
種及四大種所造色。四大種者,謂地界、水界、
火界、風界。所造色者,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
身根、色、聲、香、味、所觸一分及無表色。心云何?
謂心意識。此復云何?謂六識身,即眼識、耳識、
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心所法云何?謂若法心
[001-0692c]
相應。此復云何?謂受、想、思、觸、作意、欲、勝解、念、
定、慧、信、勤、尋、伺、放逸、不放逸、善根、不善根、無記
根,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諸所有智,諸所
有見,諸所有現觀。復有所餘如是類法與心
相應,總名心所法。心不相應行云何?謂若法
心不相應。此復云何?謂得、無想定、滅定、無想
事、命根、眾同分、依得、事得、處得、生、老、住、無常
性、名身、句身、文身,復有所餘如是類法與心
不相應,總名心不相應行。無為云何?謂三無
為:一、虛空;二、非擇滅;三、擇滅。


地界云何?謂堅性。水界云何?謂濕性。火界云
何?謂煖性。風界云何?謂輕等動性。眼根云
何?謂眼識所依淨色。耳根云何?謂耳識所依
淨色。鼻根云何?謂鼻識所依淨色。舌根云
何?謂舌識所依淨色。身根云何?謂身識所依
淨色。色云何?謂諸所有色,若好顯色、若惡顯
色、若二中間,似顯處色。如是諸色二識所識,
謂眼識及意識。此中一類眼識先識,眼識受
已意識隨識。聲云何?此有二,謂有執受大種
為因聲,及無執受大種為因聲。如是諸聲二
識所識,謂耳識及意識。此中一類耳識先識,
耳識受已意識隨識。香云何?謂諸所有香,若
好香、若惡香、若平等香,鼻所嗅。如是諸香二
識所識,謂鼻識及意識。此中一類鼻識先識,
鼻識受已意識隨識。味云何?謂諸所有味,若
可意、若不可意、若順捨處,舌所嘗。如是諸味
二識所識,謂舌識及意識。此中一類舌識先
識,舌識受已意識隨識。所觸一分云何?謂滑
性、澁性、輕性、重性、冷飢渴性,身所觸。如是諸
[001-0693a]
觸及四大種,二識所識,謂身識及意識。此中
一類身識先識,身識受已意識隨識。無表色
云何?謂法處所攝色。此及五色根,於一切時
一識所識,謂意識。


眼識云何?謂依眼根各了別色。耳識云何?謂
依耳根各了別聲。鼻識云何?謂依鼻根各了
別香。舌識云何?謂依舌根各了別味。身識云
何?謂依身根各了別所觸。意識云何?謂依意
根了別諸法。


受云何?謂領納性。此有三種,謂樂受、苦受、不
苦不樂受。想云何?謂取像性。此有三種,謂
小想、大想、無量想。思云何?謂心造作性,即是
意業。此有三種,謂善思、不善思、無記思。觸云
何?謂三和合性。此有三種,謂順樂受觸、順苦
受觸、順不苦不樂受觸。作意云何?謂心警覺
性。此有三種,謂學作意、無學作意、非學非無
學作意。欲云何?謂樂作性。勝解云何?謂心正
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性。念云何?謂心明記性。
定云何?謂心一境性。慧云何?謂心擇法性。信
云何?謂心澄淨性。勤云何?謂心勇悍性。尋云
何?謂心麁動性。伺云何?謂心細動性。放逸云
何?謂不修善法性。不放逸云何?謂修善法性。
善根云何?謂三善根,即無貪善根、無瞋善根、
無癡善根。不善根云何?謂三不善根,即貪不
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無記根云何?謂四
無記根,即無記愛、無記見、無記慢、無記無明。


結有九種,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取
結、疑結、嫉結、慳結。愛結云何?謂三界貪。恚結
云何?謂於有情能為損害。慢結云何?謂七慢
[001-0693b]
類,即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
慢者,於劣謂己勝、或於等謂己等,由此正慢
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過慢者,於等謂
己勝、或於勝謂己等,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
高舉、心恃篾。慢過慢者,於勝謂己勝,由此
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我慢者,於
五取蘊等隨觀執我或我所,由此正慢已
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增上慢者,於所未
得上勝證法謂我已得、於所未至上勝證
法謂我已至、於所未觸上勝證法謂我已觸、
於所未證上勝證法謂我已證,由此正慢已
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卑慢者,於他多勝
謂自少劣,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
篾。邪慢者,於實無德謂我有德,由此正慢
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無明結云何?謂
三界無智。見結云何?謂三見,即有身見、邊執
見、耶見。有身見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或
我所,由此起忍樂慧觀見。邊執見者,於五取
蘊等隨觀執或斷或常,由此起忍樂慧觀見。
邪見者,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實事,由此
起忍樂慧觀見。取結云何?謂二取,即見取、戒
禁取。見取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為最為勝、
為上為極,由此起忍樂慧觀見。戒禁取者,於
五取蘊等隨觀執為能清淨、為能解脫、為能
出離,由此起忍樂慧觀見。疑結云何?謂於諦
猶豫。嫉結云何?謂心妬忌。慳結云何?謂心鄙
悋。縛云何?謂諸結亦名縛。復有三縛,謂貪縛、
瞋縛、癡縛。隨眠有七種,謂欲貪隨眠、瞋隨眠、
有貪隨眠、慢隨眠、無明隨眠、見隨眠、疑隨
[001-0693c]
眠。欲貪隨眠有五種,謂欲界繫見苦集滅道、
修所斷貪。瞋隨眠有五種,謂見苦集滅道、修
所斷瞋。有貪隨眠有十種,謂色界繫五,無色
界繫五。色界繫五者,謂色界繫見苦集滅道、
修所斷貪。無色界繫五亦爾。慢隨眠有十五
種,謂欲界繫五,色界繫五,無色界繫五。欲界
繫五者,謂欲界繫見苦集滅道、修所斷慢。色
無色界繫各五亦爾。無明隨眠有十五種,謂
欲界繫五,色界繫五,無色界繫五。欲界繫五
者,謂欲界繫見苦集滅道、修所斷無明。色無
色界繫各五亦爾。見隨眠有三十六種,謂欲
界繫十二,色界繫十二,無色界繫十二。欲界
繫十二者,謂欲界繫有身見、邊執見,見苦道
所斷邪見、見取、戒禁取,見集滅所斷邪見、見
取。色無色界繫各十二亦爾。疑隨眠有十二
種,謂欲界繫四,色界繫四,無色界繫四。欲界
繫四者,謂欲界繫見苦集滅道所斷疑。色無
色界繫各四亦爾。隨煩惱云何?謂諸隨眠亦
名隨煩惱。有隨煩惱不名隨眠,謂除隨眠諸
餘染污行蘊心所。纏有八種,謂惛沈、掉舉、睡
眠、惡作、嫉、慳、無慚、無愧。


諸所有智者,有十智,謂法智、類智、他心智、世
俗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法智
云何?謂緣欲界繫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
能斷道諸無漏智。復有緣法智及法智地諸
無漏智亦名法智。類智云何?謂緣色無色界
繫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諸無漏
智。復有緣類智及類智地諸無漏智亦名類
智。他心智云何?謂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
[001-0694a]
止,修已得不失智,欲色界繫和合現前他
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皆名他心智。
世俗智云何?謂諸有漏慧。苦智云何?謂於五
取蘊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所起無漏智。集智
云何?謂於有漏因思惟因、集、生、緣所起無漏
智。滅智云何?謂於擇滅思惟滅、靜、妙、離所起
無漏智。道智云何?謂於聖道思惟道、如、行、出
所起無漏智。盡智云何?謂自遍知,我已知苦、
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由此而起智
見明覺、解慧光觀,皆名盡智。無生智云何?謂
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集不復
當斷、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我已修道不復當
修,由此而起智見明覺、解慧光觀,皆名無生
智。諸所有見者,且諸智亦名見。有見非智,諸
八現觀邊忍。一苦法智忍;二苦類智忍;三集
法智忍;四集類智忍;五滅法智忍;六滅類智
忍;七道法智忍;八道類智忍。諸所有現觀者,
若智若見俱名現觀。


得云何?謂得諸法。無想定云何?謂已離遍淨
染、未離上染,出離想作意,為先心心所滅。滅
定云何?謂已離無所有處染,止息想作意,為
先心心所滅。無想事云何?謂生無想有情天
中心心所滅。命根云何?謂三界壽。眾同分云
何?謂有情同類性。依得云何?謂得所依。處事
得云何?謂得諸蘊。處得云何?謂得內外處。生
云何?謂令諸蘊起。老云何?謂令諸蘊熟。住云
何?謂令已生諸行不壞。無常云何?謂令已生
諸行滅壞。名身云何?謂增語。句身云何?謂字
滿。文身云何?謂字眾。虛空云何?謂體空虛,
[001-0694b]
寬曠無礙,不障色行。非擇滅云何?謂滅非
離繫。擇滅云何?謂滅是離繫。


《品類足論》辯諸智品第二之一



有十智,如前說。法智何所緣?謂緣欲界繫諸
行及一分無漏法。類智何所緣?謂緣色無色
界繫諸行及一分無漏法。他心智何所緣?謂
緣欲色界繫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
他心心所。世俗智何所緣?謂緣一切法。苦
智何所緣?謂緣五取蘊。集智何所緣?謂緣有
漏因。滅智何所緣?謂緣擇滅。道智何所緣?謂
緣學無學法。盡智何所緣?謂緣一切有為法
及擇滅。無生智何所緣?謂緣一切有為法及
擇滅。何故法智緣欲界繫諸行及一分無漏
法?答:法智知欲界繫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
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緣色無色界繫諸行
及一分無漏法?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
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他心智
緣欲色界繫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
他心心所?答:他心智知欲色界繫和合現前
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故。何故世
俗智緣一切法?答:世俗智知一切法,或如理
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非如理非不如理所
引故。何故苦智緣五取蘊?答:苦智知五取蘊
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集智緣有漏因?答:
集智知有漏因因、集、生、緣故。何故滅智緣擇
滅?答:滅智知擇滅滅、靜、妙、離故。何故道智緣
學無學法?答:道智知學無學法道、如、行、出故。
何故盡智緣一切有為法及擇滅?答:盡智自
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
[001-0694c]
故。何故無生智緣一切有為法及擇滅?答:
無生智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
集不復當斷、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我已修道
不復當修故。


法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法智是法智全,
七智少分,謂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
智、無生智。類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類智
是類智全,七智少分,謂他心智、苦智、集智、滅
智、道智、盡智、無生智。他心智是幾智全、幾智
少分?答:他心智是他心智全,四智少分,謂法
智、類智、世俗智、道智。世俗智是幾智全、幾智
少分?答:世俗智是世俗智全,一智少分,謂他
心智。苦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苦智是苦
智全,四智少分,謂法智、類智、盡智、無生智。集
智、滅智應知亦爾。道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
答:道智是道智全,五智少分,謂法智、類智、他
心智、盡智、無生智。盡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
答:盡智是盡智全,六智少分,謂法智、類智、苦
智、集智、滅智、道智。無生智亦爾。


何故法智是法智全?答:法智知欲界繫諸行
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法智是
他心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繫諸行能斷道
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故法智是苦智少分?
答:法智知欲界繫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
何故法智是集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繫諸
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法智是滅智少分?答:
法智知欲界繫諸行滅滅、靜、妙、離故。何故法
智是道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繫諸行能斷
道道、如、行、出故。何故法智是盡智少分?答:法
[001-0695a]
智自遍知,我已知欲界繫諸行苦、我已斷欲
界繫諸行集、我已證欲界繫諸行滅、我已修
欲界繫諸行能斷道故。何故法智是無生智
少分?答:法智自遍知,我已知欲界繫諸行苦
不復當知、我已斷欲界繫諸行集不復當斷、
我已證欲界繫諸行滅不復當證、我已修欲
界繫諸行能斷道不復當修故。何故類智是
類智全?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諸行因
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是他心智少
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能斷道中他
無漏心心所故。何故類智是苦智少分?答:類
智知色無色界繫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
何故類智是集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
繫諸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類智是滅智少
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滅滅、靜、妙、離
故。何故類智是道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
界繫諸行能斷道道、如、行、出故。何故類智是
盡智少分?答:類智自遍知,我已知色無色界
繫諸行苦、我已斷色無色界繫諸行集、我
已證色無色界繫諸行滅、我已修色無色界
繫諸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是無生智少分?
答:類智自遍知,我已知色無色界繫諸行苦
不復當知、我已斷色無色界繫諸行集不復
當斷、我已證色無色界繫諸行滅不復當證、
我已修色無色界繫諸行能斷道不復當修
故。


何故他心智是他心智全?答:他心智知欲色
界繫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
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法智少分?答:他心智
[001-0695b]
知欲界繫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
何故他心智是類智少分?答:他心智知色無
色界繫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
故他心智是世俗智少分?答:他心智知他有
漏心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道智少分?答:他
心智知聖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


何故世俗智是世俗智全?答:世俗智知一切
法,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非如理非
不如理所引故。何故世俗智是他心智少分?
答:世俗智知他有漏心心所故。


何故苦智是苦智全?答:苦智知五取蘊非常、
苦、空、非我故。何故苦智是法智少分?答:苦智
知欲界繫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苦
智是類智少分?答:苦智知色無色界繫五取
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苦智是盡智少分?
答:苦智自遍知我已知苦故。何故苦智是無
生智少分?答:苦智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
知故。


何故集智是集智全?答:集智知有漏因因、集、
生、緣故。何故集智是法智少分?答:集智知欲
界繫諸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集智是類智
少分?答集智知色無色界繫諸行因因、集、生、
緣故。何故集智是盡智少分?答:集智自遍知
我已斷集故。何故集智是無生智少分?答:集
智自遍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故。


何故滅智是滅智全?答:滅智知擇滅滅、靜、妙、
離故。何故滅智是法智少分?答:滅智知欲界
繫諸行滅滅、靜、妙、離故。何故滅智是類智少
分?答:滅智知色無色界諸行滅滅、靜、妙、離故。
[001-0695c]
何故滅智是盡智少分?答:滅智自遍知我已
證滅故。何故滅智是無生智少分?答:滅智自
遍知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故。
《說一切有部品類足論》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