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233 歸戒要集-清-弘贊 (master)



歸戒要集卷下
粵東鼎湖山沙門釋 弘贊在犙輯


受八戒齋法



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今是齋日。喚優婆塞淨洗浴。
著淨衣。受布薩。增一阿含經云。佛告優婆塞。當於八
日十四日十五日。往詣長老比丘所。一一受八戒。一
一受之。勿令失次。優婆塞戒經云。若優婆塞受持五
戒巳。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養三寶。得失
意罪。故懺法云。月無六齋。懶墯之業。灌頂經云。雖持
五戒具足。不於六日持八戒齋。猶華樹無果。婦人不
產。種穀不滋。治生無利。折耗失本。更無衣幘。不持齋
戒。無利如是。優婆塞戒經云。佛告善生長者。若有從
他。三受三歸。三受八戒。是名得具一日一夜優婆塞
齋。明相出時則失。是故。不得佛像邊受。要當從人。根
[003-0690c]
本清淨。受巳清淨。莊嚴清淨。覺觀清淨。念心清淨。求
報清淨。是名三歸清淨齋法。若能如是歸依受八戒
者。除五逆罪。餘一切惡。悉皆消滅。若有難言。何緣五
戒。盡形壽受。八戒齋法。一日一夜。當言。如來善知法
相。通達無礙。作如是說。又如人重病。要須眾藥。和合
治之。若少一種。則不能治。何以故。其病重故。一切眾
生。亦復如是。具諸惡故。要眾戒。然後治之。若少一戒
則不能治。大方便經云。受八齋法。應言一日一夜不
殺等令言語決絕。莫使與終身戒相亂也。問曰。受八
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時受不。答曰。佛本制
一日一夜戒。不得過限。若有力能受。一日過巳。次第
更受。如是隨力多少。不計日數。夫受齋法。必從他人
邊受。於何人受。五眾邊受。婆沙論問曰。近住律儀。云
何而得。答曰。從他教得。謂隨師教。自發誠言。恭敬受
得。又受戒者。要隨師語如師語而說。方得受。若先自
發言。或與師俱說。不得律儀。問曰。著何服飾。受此律
儀。答曰。常所受用。衣服嚴具著之。皆得受。若為暫時
莊嚴身者。必須棄捨。方受此戒。受時應齊一晝夜。不
增不減。謂清旦時。從師受得。至明清旦。律儀便捨。問
曰。若至午後。受此戒者。亦得戒不。答曰。應言不得。除
先要期。月八日等恒受齋戒。彼有餘緣。午前不憶。食
巳方憶。深生慚愧。即請戒師。如法受者。亦得。薩婆多
論云。夫受齋戒。要從他受。必無授者。但心念口言。自
歸三寶。我持八戒。亦得。準此必無戒師。或師不識戒
[003-0691a]
相。方聽自受。若近處有師。心生慢惰。不往從受。而自
受者。亦不得戒。如俱舍論云。若不恭敬。不發律儀。若
不如法受者。但生妙行。不發律儀。增一阿含經云。若
受八關齋。先須懺悔前罪。然後受戒應如是懺悔言


我某甲。從無始生死巳來。至於今日。身業不善。殺。盜。
婬。口業不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業不善。貪欲。瞋
恚愚癡邪見。如此眾罪。今向十方諸佛。諸大菩薩。得
道賢聖。現前師僧。求哀懺悔三懺巳。教作如是受言


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一日一夜。為淨行優
婆塞女人。即云優婆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次受三結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一日一夜。為
淨行優婆塞。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巳。次受戒相



* 如諸佛盡壽。不殺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殺生。
* 如諸佛盡壽。不偷盜。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盜。
* 如諸佛盡壽。不婬欲。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婬欲。
* 如諸佛盡壽。不妄語。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語。
* 如諸佛盡壽。不飲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飲酒。
* 如諸佛盡壽。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
* 如諸佛盡壽。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我某甲一日一夜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 如諸佛盡壽。不坐高廣大牀。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高廣大牀。
* 如諸佛盡壽。不非時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非時食。
[003-0691b]


阿含經云。如上次第授巳。當教發願。智度論云。當發願言


我某甲。受行八戒。隨學諸佛。名為布薩。願持是福。不
墮三惡八難。亦不求輪王梵王。世界之樂。願斷諸煩
惱。逮得薩雲若。成就佛道若欲兼報四恩。求生淨土者。當作如是發願言


我今以此八關戒齋功德。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普與
眾生。同生淨土梵網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巳。真是諸佛子


增一阿含經云。若男子女人。欲得八關齋。離諸苦者。
得盡諸漏。入涅槃城。當求方便。成此八齋。人中榮位。
不足為貴。天上快樂。不可稱計。欲求無上之福者。當
求此齋。欲生六欲天。色。無色界天者。當持此齋。欲求
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天子。轉輪聖王位者。亦獲其願。
欲求聲聞。緣覺。佛乘者。悉成其願。吾今成就。由其持
戒八戒。十善。無願不獲。大論問云。五戒。一日戒。何者
為勝。答曰。有因緣故。二戒俱等。但五戒終身持。八戒
一日持。又五戒常持。時多而戒少。一日戒時少。而戒
多。若無大心。雖復終身持。不如有大心。持一日戒。譬
如輭夫為將。雖復將兵終身。卒無功名。若英雄奮發。
禍亂立定。一日之勳。名葢天下。八戒比於餘戒。亦復
如是。成實論云。八戒優婆塞者。秦言善宿男。是人善
心。離破戒宿故。諸經論中。或名清信士。或言近佛男。
或云近住男。優婆夷則云清信女。近佛女。也。報恩經
云。若破八戒中重戒。後更受八戒。或受五戒。或受十
戒。或受大戒。及禪戒。無漏戒。一切不得。此中戒相。持
犯。如前五戒中說。唯五戒制離邪婬。此中全斷婬欲
[003-0691c]
為異。後之三戒。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者。謂不以諸
華貫之為鬘。名香為末。塗飾薰佩。及莊嚴衣具等。不
歌舞倡伎。不往觀聽者。謂不自習歌曲戲舞。作諸妓
樂。樗蒲圍棋等。及他人作時。亦不往觀聽。不坐高廣
大牀者。謂不坐臥過限。嚴麗莊校牀座等。如阿含經
云。牀梐下。足高尺六。非高。濶四尺。非廣。長八尺。非大。
越此量者。方明高廣大牀此是周尺。復有八種牀。初四約
物辯貴。體不合坐。下四約人辯大。縱令地鋪。擬於尊
人。亦不合坐。一金牀。二銀牀。三牙牀。四角牀。五佛牀。
六辟支佛牀。七羅漢牀。八師僧牀。不非時食者。謂不
過日中噉嚼五穀瓜果等。若日過西一線。即名非時。
經云。諸天早食。佛日中食。畜生日西食。鬼神夜食。今
受八戒。斷六道因。學佛中食。以表中道。離二邊過故。
食訖。須嚼楊枝。淨水潄口。去中餘津。若不嚼楊枝。口
中餘津尚存。即犯非時。如無楊枝。除毒樹。一切桃槐
苦澀等樹。皆可用之。今此八戒。諸經論中。或名八關
齋戒。或名八齋戒。或名八支戒。以第六第七戒。合為
一支。謂同於莊嚴處轉。故名八支。或名八種長養功
德法。名雖不一。而戒則同。謂以前八法。名為關戒。後
一不非時食。名之為齋。關謂關閉八惡。不起諸過。齋
以齊中為義。即是禁止八惡。令修中道也。復有釋云。
齋者。齊也。謂禁止六情。不染六塵。齊斷諸惡。具修眾
善。故名齋也。大方便經云。優波離。白佛言。夫八齋法。
通過中不食。乃有九法何以八事得名。答曰。齋法過
[003-0692a]
中不食為體。八事助成齋體。共相支持。名八支齋法。
是故言八齋。不云九也。成實論云。何故正離八事耶。
謂此八是門。由此八法。離一切惡。是中四是實惡。飲
酒是眾惡門。餘三是放逸因緣。是人離五種惡。是福
因緣。離餘三種。是道因緣。婆沙論問曰。八支律儀。幾
是尸羅支。幾是不放逸支。幾是遠離支。答曰。五是尸
羅支。謂離害生命。乃至離飲酒。一是不放逸支。謂離
非時食。餘二是遠離支。又前四是尸羅支。離性罪故。
第五是不放逸支。雖受尸羅。若飲諸酒。心便放逸。不
能護故。後三是遠離支。以能隨順厭離心故。厭離能
證律儀果故。此之八戒。名近住律儀。謂近阿羅漢住
以受此律儀。隨學彼故。或名長養。長養在家善根。令
近出家善根住故。此近住律儀。或有根本業道淨。而
近分不淨。如自在者。受此戒者。有厨人欲殺生命。擬
充所食。彼便告曰。我今受戒。不得殺生。留待明朝。殺
充所食。如刑戮等。亦爾。如是名為根本業道淨。而近
分不淨。世尊說彼所受戒。雖是勝業。而不獲大果。或
有根本業道淨。而近分亦淨。而惡尋思之所損害。謂
欲尋思。瞋尋思。害尋思。世尊說彼所受戒。雖是勝業。
而不獲大果。或有根本業道近分俱淨。非惡尋思之
所損害。而不攝受正念。謂六隨念佛。法。僧。戒。施。天。世尊說彼
所受戒。雖是勝業。而不獲大果。或有根本俱淨。非惡
尋思。攝受正念。而不回向解脫。為求生天欲樂等。故
受持戒。世尊說彼所受戒。雖是勝業。而不獲大果。若
[003-0692b]
有根本業道淨。乃至回向解脫。世尊說彼所受戒。是
殊勝業。能獲大果。由此應知。隨心優劣。所獲報殊。當
發大心。以求勝果。故八長養功德經。受戒巳。發願言。
我持戒行。莊嚴自心。令心喜悅。廣修一切。相應勝行。
求成佛果。究竟圓滿。復說偈曰。我發無二最上心。為
諸眾生不請友。勝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間廣利益。
願我乘是善業故。此世不久成正覺。說法饒益於世
間。解脫眾生三有苦。優婆塞戒經云。若有人以四大
寶藏。滿中七寶。持布施人。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一日
一夜。受持八戒。得無量果報。至涅槃樂。彌勒出時。百
年受齋。不如今日五濁世中。一日一夜持齋。無量壽
經佛言。汝等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
進。一心。智慧。轉相教化。為德立善。正心正意。齋戒清
淨。一日一夜。勝在極樂世界。為善百歲。齋法經云。譬
如天下十六大國。滿中眾寶。不可稱說。不如一日受
佛齋法。比其福者。十六大國。為一豆耳。雜譬喻經云。
一日持齋。有六十萬歲糧。非時不食。復有五福。一少
病。二身安。三少婬。四少睡。五生天識宿命。墮舍迦經。
云。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
日。奉持八齋。一日一夜。福不可計。若賢善人。急欲得
阿羅漢道。若佛道者。生天者。端其心。一其意。一月十
五日。或二十日。受齋大善。大智度論云。若十二月。一
日至十五日。受持此戒。其福最多。此是如來現大神
通日也。問曰。何故六日受八戒修福德。答曰。是日鬼
[003-0692c]
神逐人。欲奪人命。疾病凶衰。令人不吉。以劫初聖人。
教人持齋修善治福。以避凶衰。是時齋法。不知受八
戒。直以一日不食為齋。後佛出世。始教一日一夜。如
諸佛受持八戒。過中不食。是功德。將人至涅槃樂。四
天王經中。佛說月六齋日。天使者太子。及四天王。自
下觀察眾生。不布施持戒。孝順父母者。便上忉利天。
以啟帝釋。帝釋諸天心皆不悅。說言。修羅種多。諸天
種少。若布施持戒。孝順多者。諸天歡喜。說言。天眾增
益。修羅減損。涅槃經云。佛告大王。波羅柰國。有屠兒
名曰廣頞。於日日中。殺無量羊。見舍利弗。即受八戒。
經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得為北方天王毗沙門
子。如來弟子。尚有如是大功德果。況復佛也。賢愚經
云。阿槃提國中。有一老婢。晨夜走使。不得安處。小有
違失。便受鞭捶。衣不蔽形。食不充口。年老困悴。思死
不得。持瓶詣河取水。思惟是苦。舉聲大哭。時迦旃延
尊者。來至其所。問言。何以悲泣懊惱乃爾。白言。尊者。
我既年老。恒執苦役。加復貧窮。衣食不充。思死不得。
以故哭耳。尊者言。汝若貧者。何不賣貧。婢言。貧那得
賣。誰當買貧。尊者言。貧實可賣。如是至三。婢言。苟貧
可賣。我宜問方。大德。貧云何賣。尊者言。審欲賣者。一
隨我語答言諾。尊者告言。汝先洗浴。洗巳。告言。汝當
布施。白言。尊者。我極貧困。身無手許完納。唯有此瓶
是大家許。當以何施。尊者即持鉢與之。汝持此鉢取
少淨水。如教取來奉上尊者。尊者受巳。尋為呪願。次
[003-0693a]
教受八戒齋。後教念佛種種功德。問言。汝有住止處
不。答言。無也。若磨時。即磨下臥。舂炊作使。即臥其中。
或時無作。止宿糞堆。尊者言。汝好持心。恭謹走使。莫
生嫌恨。自伺大家。一切臥竟。密開其門。於門曲內。敷
淨草坐。思惟觀佛。莫生惡念。時老婢奉教歸家。依敕
施行。於後夜中。即便命終。生忉利天。大家蚤起。見婢
命終。瞋曰。此婢恒常不聽入舍。今暮何故乃於此死。
即使人草索繫脚。拽至林中。此女既生天上。與五百
天子娛樂。時舍利弗在忉利天。問言。汝因何福。生此
天中。答言。不知。舍利弗借其道眼。觀見故身。生天因
緣。由迦旃延。即將五百天子。來至林中。散華燒香。供
養死屍。諸天光明。照曜村林。大家見變。怪其所由。與
眾詣林觀看。見諸天子。供養此屍。即問天曰。此婢醜
穢。生存之時。人猶惡見。況今巳死。何故諸天。而加供
養。時天子具說本末。生天因緣。即皆迴詣迦旃延所。
尊者。為諸天人。廣說妙法。所謂施戒生天之論。欲不
淨法。出離為樂。時彼天及五百天子。得須陀洹果。飛
還天宮。時在會眾。聞法巳。各獲道迹。乃至四果。莫不
歡喜奉行迦旃延。以天眼觀見此婢。餘有一夜命在死即墮落地獄。受無量苦。故徃度之。法
句喻經云。東方有國名鬱多羅波提。有婆羅門五百
人。相率欲詣恒水邊。三祠神池。沐浴垢穢。裸形求仙。
路由大澤。迷不得過。中路乏糧。遙見一大樹。如有神
氣。想有人居。馳趣樹下。了無所見。舉聲大哭云。饑渴
委厄。窮死斯澤。樹神現身問曰。道士。那來。今欲何行。
[003-0693b]
同聲答曰。欲詣神池。澡浴望仙。今日饑渴。幸哀矜濟。
樹神舉手。百味飲食。從手流溢。給眾飲食。皆得飽滿。
其餘飲食。足供路糧。臨別。詣神請問曰。本行何德。致
此巍巍。神曰。吾本所居。在舍衛國。時國大臣。名曰須
達。飯佛眾僧。於市買酪。無提酪者。倩我提之。住到精
舍。使我斟酌訖行澡水。儼然聽法。一切歡喜。稱善無
量。時我奉齋。暮還不飡。婦怪問我。不審何恨。我曰。不
恨也。見長者須達飯佛。請我奉齋。齋名八關。時婦瞋
忿言曰。瞿曇亂俗。奚足採納。君毀遺則。禍從此興。踧
迫不巳。便共俱食。時我壽盡。神來生此。為此愚婦。破
我齋法。不卒其業。來生斯澤。作此樹神。提酪之福。手
出飲食。若全齋法。應生天上。封受自然。即為五百人。
而說頌曰。祠祀種禍根。日夜長枝條。唐苦敗身本。法
齋度世仙。按賢愚經及百緣經云。昔迦葉佛滅度之
後。遺法垂末。有二梵志。到比丘邊。俱受八戒。一願生
天。一願作國王。願生天者。歸家。婦呼共食。夫言。向受
佛齋。過中不食。婦曰。君是梵志。自有戒法。何緣乃受
異道之齋。今若相違。不共我飯。當以斯事語諸梵志。
擯汝不與會同。夫聞恐怖。便與婦非時而食。由破齋
故。後生龍中。其願作王者。持齋完具。得生王家。作大
國王。時王園中。多有甘果。守園之人。日日奉送。其人
後時。於園泉中。得一異柰。色香甚美。便作是念。我每
出入。常為門監所遮。當以此柰與之。門監得巳。奉貢
黃門。黃門納竟。轉上夫人。夫人得柰。復用獻王。王食
[003-0693c]
此柰。甚覺甘美。便問夫人。展轉相推。到守園人。王即
喚來。而責之曰。如此美柰。何為不送。乃與他人。園人
於是具陳本末。王瞋語言。自今以後。常送斯柰。園監
啟王。此柰無種。何由可辦。王曰。若不能得。當斬汝身。
其人還園。舉聲大哭。其龍先身與王共受齋故。生於
王園泉中。時龍變身為人。從泉而出。問其哭由。園監
具說。龍聞入水。以金盤盛柰出泉。遣持奉王。并說吾
意。云吾及王。本是親友。昔在世時。俱為梵志。共受八
戒。各求所願。汝戒完具。得為人王。吾戒不全。故生龍
中。今欲奉八關齋法。求捨此身。當為吾覓八關齋文。
持來與我。若其相違。吾覆汝國。用作大海。園監以柰
奉王。具說龍意。王聞甚憂。良由時世無佛。法又滅盡。
齋文難得。有一大臣。王敕之曰。龍索齋法。仰卿得之。
若不得者。吾當殺卿。大臣歸家。甚懷憂惱。臣父見子。
面色不悅。問知委由。其父語曰。吾家堂柱。每放光明。
試破看之。必有異事。尋即破之。得經二卷。一是十二
因緣。二是八關齋文。得巳奉王。王得歡喜。自送與龍。
龍得此經。便用好寶贈王。王及於龍。重修八戒。壽盡
生天。同共一處。至釋迦如來出世。從天來下。至於佛
所。佛為說法。時二天子。俱得須陀洹果。還歸天上。從
是巳往。畢得涅槃按此八戒。無論巳受五戒。未受五戒。皆得受之。或六齋日。自𧩙日。或
父毋生日。諱日等。皆可受持。以資福慧。為出世之基。菩薩處胎經云。八關齋戒者。是諸佛之父母。謂由出生諸
佛故也。若受戒巳。或遇破戒難緣相逼。寧可捨戒巳。然後作之。不得犯戒罪。後還得受戒。欲捨戒時。無問出家
在家人邊。但向一人言。我今捨八戒不持。一說。即成捨

[003-0694a]


歸戒要集卷下


三歸音釋



如來
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



梵音具云。佛陀。此云覺。功成妙智。道登圓覺。故
名為佛。葢窮理盡性。大覺之稱也。覺具三義。謂自
覺。覺他。覺行圓滿。肇法師曰。生死長夜。莫能自覺。
自覺。覺他者。其為佛也。福慧具足。金身丈六。三十
二相。八十種好。巍巍堂堂。眾聖之師。四生之慈父
也。


世尊
佛有無量德。亦有無量名。今以十號德具。為
物欽重。天上人間。所共尊故。故曰世尊。


[麩-夫+少]
音炒。熬米麥磨為粉屑也。
三昧
此云正定。



梵音具云僧伽。此云眾。謂清淨和合眾。乃四比
丘巳上之稱。受持如來二百五十大戒。所謂禁戒
守真。威儀出俗。故名僧也。


呵梨勒
此云天主持來。此果為藥。功用至多。無所
不入。俗名訶子。


五比丘
一憍陳如。二馬勝。三䟦提。四婆敷。五拘利。


四諦法輪
苦集滅道也。


阿羅漢
此云無著。亦云不生。又名應真。謂一切煩
[003-0694b]
惱斷盡。於後世中。不受生死果報。應受一切人天
供養故。


耶舍伽
此云寶稱。
舍利弗
此云身子。


目犍連
此云釆菽氏。二人共領五百門徒。從佛出
家。俱成阿羅漢。


三迦葉
一優樓頻螺迦葉。二伽耶迦葉。三那提迦
葉。此三兄弟。領一千徒弟。俱從佛出家。成阿羅漢。


須䟦陀羅
此云善賢。年一百二十歲。聞佛涅槃。來
至佛所。聞法悟道。出家成阿羅漢。


梵志
梵語婆羅門。此云淨行。亦云梵志。梵者淨也。
謂是梵天之苗裔。唯天竺國有。餘國所無。其種別
有經書。世世相承。以道學為業。如此方儒宗。或出
家。或在家。多恃巳道術。我慢人也。


四不壞信
歸依三寶。并正法也。


釋迦文
梵語釋迦。此云能文。是此方之言。義名能
儒。亦名能仁。是姓也。號牟尼。此云寂默。


三世佛
三世者。過去。未來。現在。


五分所成
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脫。五解脫知見。佛
以此五法成身。即五分法身。


學無學
學。即初果。二果。三果聖人。有餘煩惱。尚須
學斷。故名為學。四果阿羅漢。煩惱斷盡。故名無學。


貝葉
梵語貝多。此云岸形。其葉長廣。其色光潤。凡
所書寫。皆釆用之。


三藏聖教
經。律。論。
[003-0694c]


十二部經
一契經。二重頌。三授記。四孤起。五無問
自說。六因緣。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廣。十一
未曾有。十二論義。


三智
一一切智。謂於一切內外諸法。能知能解。是
聲聞緣覺之智。二道種智。謂用諸佛一切道法。發
起眾生一切善根。是菩薩之智。三一切種智。謂能
以一種智。知一切諸佛之道法。知一切眾生之因
種。此是佛智也。


三諦
三者。空。假。中也。諦者。審也。謂諦審一切法。即
空。即假。即中。即空是真諦。真即真空。泯一切法之
謂也。即假是俗諦。俗即世俗。立一切法之謂也。即
中是中諦。中即中正。統一切法之謂也。


三乘
一菩薩。二緣覺。三聲聞。


七眾
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式叉摩那。四沙彌。五沙
彌尼。六優婆塞。七優婆夷。


四向
須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羅漢向。


四得
四果聖人。


六神通
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礙。
故名神通。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
命通。五神足通。六漏盡通。


世間八法
一利。二衰。三毀。四譽。五稱。六譏。七苦。八
樂。


五德離身
亦名五衰相。一寶衣垢穢。二寶冠華萎。
三腋下汗流。四身體臭穢。五不樂本座。
[003-0695a]


天帝釋
梵語釋提桓因。此云能天主。謂能為三十
三天主也。姓憍尸迦。


忉利天
梵語忉利。此云三十三。是欲界第二天。居
須彌山頂。四面各有八天。帝釋居中。共為三十三
也。


阿惟越致
此云不退轉。證無生法忍菩薩。乃得不
退轉地。


毗婆尸
此云勝觀。

音欲。賣也。


南無
此云歸依。歸是反還之義。謂反邪歸正也。依
是依憑。謂憑三寶得出三塗。及三界故。亦云歸命。
謂心馳散六塵。令舉自命根。還歸本源。故曰歸命。
又舉自身命。歸投三寶。即以三寶為所歸。所歸以
救護為義。如大方便經云。譬如人有罪於王。投向
異國。以求救護。異國王言。汝求無畏。莫出我境。莫
違我教。必相救護。眾生亦爾。繫屬於魔。有生死罪。
歸向三寶。以求救護。若誠心三寶。更無異向。不違
佛教。魔王邪惡。無如之何。


摩尼
此云離垢。即如意珠寶也。


涅槃
此云圓寂。德無不備。謂之圓。障無不盡。謂之
寂。舊云不生不滅。乃三乘聖人所證者。


阿修羅
此云非天。亦云無端正。男醜女端正故。宮
殿園林七寶所成。居大海底。常與天鬬。


摩竭魚
此云鯨魚。眼如日月。齒如白山。口如赤谷。
所謂吞舟魚也。
[003-0695b]


毗尼
此云善治。謂自治貪瞋癡。亦能治眾生之惡。
即律藏也。


阿毗曇
此云無比法。即論藏也。


阿含
此云教。亦云法歸。謂萬法之淵府。總持之林
苑。乃大小乘教之通號。而小乘中別出四部。一增
一阿含。二長阿含。三中阿含。四雜阿含。


阿鼻地獄
亦云阿毗。此云無救。亦云無間。罪人在
中。一劫受苦不可救。而無彈指頃息苦故。在贍部
洲下。第八重。縱廣八萬由旬。一人多人。皆徧滿其
中。


阿難
此云慶喜。是佛從弟。出家侍佛。為傳燈二世
祖。


南贍部洲
此云勝金洲。其土南狹北廣。縱廣七千
由旬。居須彌山南。


舍利
三乘聖人身骨。皆名舍利。


西牛貨洲
彼土多牛。以牛為貨故。其土縱廣八千
由旬。形如滿月。居須彌山西。


東勝身洲
勝南贍部洲故。其土東狹西廣。形如半
月。居須彌山東。


北俱盧洲
此云勝處。其土方正。縱廣一萬由旬。居
須彌山北。


辟支佛
此云緣覺。悟十二因緣得道。中乘聖人。


十善
身不殺。盜。婬。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不
貪。瞋。邪見。
[003-0695c]


沙彌
此云求寂男。出家稟受十戒。


沙彌尼
此云求寂女。受持十戒。


式叉摩那
此云學法女。於二年中。修學六法。然後
受比丘尼戒。


比丘尼
此云乞士女。稟受三百四十八戒。


比丘
此云乞士。外以乞食資身。福利檀越。內以乞
法資心。而長慧命。稟受二百五十大戒
五戒音釋。


至真等正覺
如來斷盡一切煩惱。令身口意清淨。
無染無著。無虗妄。故名至真。以一切平法。開覺一
切眾生。成無上覺。故名等正覺。


三惡道
亦名三塗。謂地獄。餓鬼。畜生。


自在天
梵語婆舍䟦提。此言他化自在。謂奪他所
化而自娛樂。別行疏云。是欲界頂天。假他所作。以
成巳樂。即魔王也。若大自在天。則居色界頂。字威
靈帝。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云無上正等正覺。乃諸
佛所證之道。


三十六失
善惡所起經云。飲酒三十六過。一資財
散失。二現多疾病。三因與鬬諍。四增長殺害。五增
長瞋恚。六多不遂意。七智慧漸寡。八福德不增。九
福德轉減。十顯露秘密。十一事業不成。十二多增
憂苦。十三諸根闇昧。十四毀辱父母。十五不敬沙
門。十六不信婆羅門。十七不尊敬佛。十八不敬僧
[003-0696a]
法。十九親近惡友。二十捨離善友。二十一棄捨飲
食。二十二形不隱密。二十三婬欲熾盛。二十四眾
人不悅。二十五多增語笑。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
七眷屬嫌棄。二十八受持非法。二十九遠離正法。
三十不敬賢善。三十一違犯過非。三十二遠離圓
寂。三十三顛狂轉增。三十四身心散亂。三十五作
惡放逸。三十六身謝命終。墮大地獄。受苦無窮。


五陰
色。受。想。行。識。


五欲
色。聲。香。味。觸也。又財色名食睡。亦名五欲。


五葢
一貪欲。二瞋恚。三睡眠。四掉悔。五疑葢也。


五神通
如上六神通。除漏盡通。


五道
一天。二人。三地獄。四餓鬼。五畜生。


黠慧
上音轄。堅慧也。


閻羅王
此云雙王。地獄主也。贍部洲下。過五十那
由他。是其住處。


伊羅鉢龍王
伊羅鉢。此云臭氣。樹名也。此龍迦葉
佛時。作比丘。因折此臭樹葉。遂墮龍中。頭上生此
臭樹。受大苦惱。因以為名。


四等果人
一須陀洹果。二斯陀含果。三阿那含果。
四阿羅漢果。


四禪
初禪定。二禪定。三禪定。四禪定。梵語禪那。此
云靜慮。


四空定
一空處定。二識處定。三無所有處定。四非
非想處定。
[003-0696b]


阿那般那
此云出息入息。即數息觀也。


酒澱
音電。
橫罹
音離。遭也。


一天下
即南贍部洲也。


果蓏
音裸。在木曰果。在地曰蓏。即蔓生者。


旃陀羅
此云屠者。即屠殺手。


摴蒱
上音樞。下音蒲。老子入胡作。今人擲之為戲。


泥犁
此云無有。謂無有喜樂。或言無赦處。即地獄
也。


煖法
如人以木鑽火。火雖未出。先得煖相。譬行者
修四諦觀。以定資慧。加功用行。以智慧火。燒煩惱
薪。雖未得無漏之智。巳得智火前相。故名煖法。若
觀行轉明。善根無退。見道即證須陀洹果。


檀波羅蜜
梵音檀。此云施。波羅蜜。此云到彼岸。



音團。
四天下
即四大部洲。


頌願
即經中佛所說偈。呪願於彼。令得善利。如有
頌云。世間五欲樂。或復諸天樂。若比愛盡樂。千分
不及一。由集能生苦。因苦復生集。八聖道能超。至
妙涅槃處。所謂布施者。必獲其義利。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八戒音釋。


布薩
此云淨住。又云天語淨住。人語或云精進。亦
云長養。通僧及俗。俱稟修行。所謂淨身口意。如戒
而住也。


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此以上半月。下半月。各三日
[003-0696c]
言之。下半月。二十三日。即上半月初八日。二十九。
三十日。即上半月。十四。十五日。此名六齋日。


尸羅
此云清涼。即戒之別名。謂能持戒。則貪瞋癡
諸煩惱。得清涼故。


明相出時
謂日未出前二刻也。又云觀見手掌文
時。


五眾
即出家五輩。一比丘。二比丘尼。三式叉摩那。
四沙彌。五沙彌尼。


三惡八難
三惡。即三惡道。八難者。前三即三惡道。
四長壽天。壽五百劫。外道得無想定。故生其處。五
北俱盧洲。六盲聾瘖瘂。七世智辯聰。謂世人邪智
聰利。躭習外書。不信出世正法。八生在佛前佛後。
此八者皆不得見佛聞法。故稱為難也。


輪王
輪王有四。金輪王化被四洲。銀輪王則政隔
北俱盧洲。銅輪王則除北俱盧。及西牛貨洲。鐵輪
王則唯贍部洲。此四輪王將即大位。隨福所感。有
大輪寶。浮空來應。則感有金銀銅鐵之異。故為四
焉。


梵王
居色界。初禪二禪中間。統小千界。


薩雲若
此云一切智相。因名般若。果名薩雲若。


四恩
一父母恩。二眾生恩。謂無始劫來。一切眾生。
輪迴六道。於多生中。互為父母故。三國王恩。四三
寶恩。三寶是良福田。能令眾生。出生死苦。至涅槃
樂。
[003-0697a]


三有
謂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有生有死故也。


六欲天
一四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
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


色無色界天
色界。即四禪天。無色界。即四空天。


聲聞
修四諦法。證得小乘四果。


緣覺
梵名辟支佛。如前釋。



音曼。貫花以嚴身首也。


五濁惡世
一眾生濁。謂諸眾生。不畏惡業果報。不
修善法。二見濁。謂邪見增盛。不修善道。三煩惱濁。
謂諸眾生。多諸愛欲。貪瞋癡盛。惱亂心神。四命濁。
謂人壽轉減。百歲者稀。以惡業增故。三十二十十
歲。壽數長短不定。五劫濁。謂刀兵。饑饉。疾疫。三災
起時。眾生更相殺害也。


迦旃延
此云文飾。亦云不定。


四果
即上四果等人。


菩薩
梵語具云菩提薩埵。今人尚略。故云菩薩。菩
提。佛道也。薩埵。此云大心眾生。謂有大心入佛道
也。又薩埵。名成眾生。謂用佛道成就眾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