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223 毗尼止持會集-清-讀體 (master)



毗尼止持會集卷第八
金陵寶華山弘律沙門 讀體 集


五波逸提法



【有九十條。然此波逸提究體則總攝前章。列名則
別居第五。前論物為重。此以行為非論物。要先捨
所貪物。而後求悔行。非必須決心說懺。乃可得除
故。前明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竟。今復明九十波
逸提法也。


律攝云。波逸底迦者。謂是燒煑墮惡趣義。雖復餘
罪。皆是其墮。此但目於墮燒煑。指其墮處也。又諸
學處於方便位。皆悉許有不敬聖教。波逸底迦。據
斯少分。墮義皆通。准此則深窮犯源。由心不敬
聖教。故所多有違犯所犯。若成隨事輕重。結歸本
罪。然於最初少分墮義。一一俱通。】


第一故妄語戒



「若比丘知而故妄語者。波逸提。」


【緣起 佛在釋翅瘦迦維羅衛國尼拘類園中。釋
子象力比丘善能談論。與外道梵志論議。若不如
時。便違反前語。若僧中間是語時。即復違反前語。
梵志譏嫌。諸比丘白佛世尊。集十句義。為僧結戒。
此是性罪。由詐妄事。覆藏煩惱。制斯學處。乃初篇
[008-0403a]
妄根本種類。


釋義 律云。知而妄語者。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
觸言觸。不知言知。見言不見。聞言不聞。觸言不觸。
知言不知。見者眼識。聞者耳識。觸者鼻舌身三識。
知者意識此以六識。束為四名。以眼耳意三根性利。力用偏多。又能遠取境界故。各分為
名。鼻舌身三根性鈍。力用處少。又唯近取境界故。合名為觸 律攝云。故者是決定心。表非錯誤。妄語者。
謂對了知人。違心異說。作詭誑言。名為妄語善見律云。妄語者。口與心相違。亦名空語也


結罪 是中犯者。若不見不聞不觸不知。彼如是
言。我見聞觸知知而妄語者。波逸提。


若不見不聞不觸不知。是中見想聞想觸想知想。
彼便言。我不見不聞不觸不知。知而妄語者。波逸
提。


若不見不聞不觸不知。意中生疑。彼作是言。我無
有疑。便言。我見我聞我觸我知。知而妄語者。波逸
提。


若不見不聞不觸不知。意中有疑。便言我是中不
疑。便言我不見不聞不觸不知。知而妄語者。波逸
提。


若不見不聞不觸不知。意中無復疑。便言若有疑。
我見我聞我觸我知。知而妄語者。波逸提。


我不見我不聞我不觸我不知。意中無疑。便言我
有疑。我不見不聞不觸不知。知而妄語者。波逸提
本作是念。我當妄語。妄語時自知是妄語。妄語巳。
知是妄語。故妄語波逸提。
[008-0403b]


本作是念。我當妄語。妄語時知是妄語。妄語竟。不
自憶作妄語。故妄語波逸提。


本不作是念。我當妄語。妄語時。知是妄語。妄語竟。
知是妄語。故妄語波逸提。


本不作妄語。意妄語時。知是妄語。妄語巳。不憶是
妄語。故妄語波逸提。


所見異。所忍異。所欲異。所觸異。所想異。所心異。如
此諸事皆是妄語。一一說而了了者。波逸提 說
而不了了者。突吉羅 若說戒時。乃至三問憶念
有罪。而不說突吉羅。


此九十波逸提懺悔法。總於作持中詳明。自斯以
降。不再繁贅。


此戒具四緣。方成本罪。一有妄語心。二說事不實。
三言說了了。四前人領解。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隨開 不犯者。據實說意。有見聞觸知想。依想而
說。及最初未制戒等。是為不犯。


會採 根本一切有部云。若苾芻凡有所語。違心
而說。皆得波逸底迦罪。 若不違心而說者。皆無
犯。


薩婆多論云。或有妄語入波羅夷。實無過人法說。
有過人法故。或有妄語入僧伽婆尸沙。以無根法
謗他比丘故。或有妄語入偷蘭遮。如說過人法不
[008-0403c]
滿。以無根法謗他不滿不滿者謂說不具足。或有妄語入波
逸提。如無根僧殘謗他故。及此戒中所犯。或有妄
語。入突吉羅。如三眾妄語。或有妄語無罪。如先作
如在家無師僧本破戒。還作比丘既無師僧。未曾受戒。若破戒巳。
更無戒體可護。是以二皆無犯戒罪。然作惡業。難免苦報。若遣使妄語。若書信

妄語。盡突吉羅 若先無心妄語。誤亂失口妄語
者。盡突吉羅 若說法義論。若傳人語。若凡說一
切是非。莫自攝為是。常令推寄。有本則無過也。


此戒大乘同制。為救濟眾生故得開。謂之方便語
利益語。若非濟救利益者。仍犯。


附考 律攝云。佛弟子言。常說實不應為盟。自雪
表他不信故。設被誣謗。亦不應作誓雪者洗也


十誦律云。不得自呪。呪他不得。以物自誓。誓他不
得。自投竄。令他投竄。呪與投竄一種故。


第三分云。時六羣比丘有小事至。便作呪詛作呪詛者
即今投狀訴神等事。言我若作如是事。當墮三惡道。不生佛

法中。若汝作如是事。亦當墮三惡道。不生佛法中。
佛言不應爾聽。作如是語。若我作如是事。南無佛。
若汝作如是事。亦南無佛 若居士嚏及來禮足。
應呪願言長壽。若下座嚏時。應呪願言無病。若上
座嚏時。應言南無。】


第二毀呰戒



「若比丘種類毀呰語者。波逸提。」


【緣起 佛在舍衛國給孤獨園。時六羣比丘斷諍
[008-0404a]
事。種種罵比丘。比丘慚愧。忘失前後。不得語。諸比
丘聞知白佛世尊。為僧結戒。此是性罪。由出家人
事不忍煩惱。制斯學處。乃初篇妄根本種類。


釋義 律云。種類毀呰人者。卑姓家生。卑行業。卑
伎術工巧。卑者旃陀羅種。除糞種。竹師種。車師種。
卑姓者拘湊此是天竺𢍉小之姓。拘尸婆蘇晝此是天竺卑下種族。婆
羅墮此是婆羅門十八姓中之一姓。元居𢍉末者。若本非卑姓。習卑伎
術。即是卑姓 卑業者。販賣猪羊殺牛。放鷹鷂獵
人。網魚作賊捕賊者。守城知刑獄 卑伎者。鍛作。
木作。瓦陶作。皮韋作。剃髮作。竹作。或言是犯過人
謂犯七聚罪。多結使人。禿盲人。禿瞎人。躄跛聾瘂。及餘
眾患所加。若面罵言。汝是旃陀羅家生。乃至眾患
所加人等 若喻罵言。汝似旃陀羅家生。乃至眾
患所加人等。若自比罵言。我非旃陀羅家生。乃至
眾患所加人等 若以善法面罵。汝是阿蘭若乞
食補納衣。乃至坐禪人。若喻罵汝似阿蘭若。乃至
坐禪人。若自比罵我。非阿蘭若。乃至坐禪人根本律云。
毀呰語者。謂於他人為毀事。出言彰表也。所以意和則悅。口和不諍。此皆違和。非律語也


結罪 是中犯者。若比丘種類毀呰語。若面罵。若
喻罵。若自比罵。說而了了者。盡波逸提 說而不
了了者。盡突吉羅。


若比丘說善法面罵。人喻罵。自比罵。說而了了不
了了者。盡突吉羅。


此戒具四緣。方成本罪。一要有毀呰心。二所毀者
[008-0404b]
須是比丘及他父母。三必以下賤言毀。四說聽了
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隨開 不犯者。相利故說。為法故說。為律故說。為
教授故說。為親厚故說。或戲笑故說。或因語次失
口說。或獨說。或夢中說。或欲說此而誤說彼。及最
初未制戒等是為不犯。


會採 僧祗律云。種類毀呰有七事。種姓業相貌
病罪罵結使今因時當末運。人多鬬諍。是故廣引僧祗。詳明犯相。莫厭其繁。此中凡云
偷蘭遮罪。皆是獨頭下品。與罵僧同科。非初二篇從生也。種姓有上中下。下者

汝是旃陀羅毛師。織師。瓦師。皮師。若作此語。使彼
慚羞者。得波夜提 若言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若言汝和尚阿闍黎如是。得偷蘭遮 若言汝同
友知識如是。越毗尼罪 中者汝等是中間種姓
謂非貴姓所生。亦非下流之子。作是語欲使彼慚羞者。得偷蘭遮
 汝父母如是。得偷蘭遮 汝二師如是。越毗尼
罪 汝同友知識如是。越毗尼心悔 上者語其
人言。汝是剎利婆羅門種。作是語欲使彼慚羞者。
越毗尼罪 汝父母二師如是種。皆越毗尼罪
 汝同友知識如是種。越毗尼心悔。


業者有下中上。下者汝是屠兒。賣猪人。魚獵人。捕
鳥人。張𣚦人。守城人。魁膾人。作是語欲使彼慚羞
者。波夜提 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二師如是。
[008-0404c]
偷蘭遮 汝同友知識如是。越毗尼罪 中者汝
是賣香人。坐店肆人。田作人。種菜人。通使人。作是
語欲使彼慚羞者。偷蘭遮 汝父母如是。偷蘭遮
 汝二師如是。越毗尼罪 汝同友知識如是。越
毗尼心悔 上者汝是金銀摩尼銅店肆人。作是
語欲使彼慚羞者。越毗尼罪 汝父母二師如是。
越毗尼罪 汝同友知識如是。越毗尼心悔。


相貌者有下中上。下者汝是瞎眼曲脊。𨀕脚鋸齒
等。作是語使彼慚羞者。波夜提 汝父母如是。波
夜提 汝二師如是。偷蘭遮 汝同友知識如是。
越毗尼罪 中者汝是大黑大白大黃大赤。作是
語使彼慚羞者。偷蘭遮 汝父母如是。偷蘭遮
 汝二師如是。越毗尼罪 汝同友知識如是。越毗
尼心悔 上者汝有三十二相圓光金光。若作是
語欲使彼慚羞者。越毗尼罪 汝父母二師如是。
皆得越毗尼罪 同友知識如是。越毗尼心悔
病者。無有下中上一切病。盡名下。汝等癬疥癩病
癰疽痔病黃病瘧病痟瘦顛狂。如是等種種病。作
是語欲使彼慚羞者。波夜提 汝父母如是。波夜
提 汝二師如是。偷蘭遮 汝同友知識如是。越
毗尼罪。


罪者無下中上一切罪。盡名下汝。犯波羅夷。乃至
越毗尼罪。若作是語使彼慚羞者。波夜提此中言犯棄罪
者。是以輕心毀訾。非同無根謗毀。故不結重。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

[008-0405a]
二師如是。得偷蘭遮 同友知識如是。越毗尼罪。


罵者無上中下。一切罵盡名下。作世間罵婬逸污
穢一切惡罵。作是語欲使彼慚羞者。波夜提 若
言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二師如是。偷蘭遮
 汝同友知識如是。皆得越毗尼罪。


結使者無上中下。一切結使盡名下。汝是愚癡闇
鈍無知等。作如是種種語使彼慚羞者。波夜提
 汝父母如是。波夜提 汝二師如是。偷蘭遮 汝
同友知識如是。越毗尼罪。


五分律云。比丘毀呰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 比丘尼毀呰比丘。波逸提。毀呰餘三
眾。突吉羅。


此戒大乘同制。若但毀呰無事謗他。良人即攝謗
毀戒結輕。若兼自讚即攝自讚毀他戒結重。若增
上煩惱犯者。失菩薩戒。】


第三兩舌戒



「若比丘兩舌語者。波逸提。」


【緣起 佛在舍衛國給孤獨園。爾時六羣比丘傳
此屏語。向彼說。傳彼屏語。向此說。如是不息。遂至
眾中。未有鬬事。而生鬬巳。有鬬事而不滅。諸比丘
知巳。白佛結戒。此是性罪。由畜眾煩惱。制斯學處。
乃初篇妄根本種類。


釋義 律云。兩舌者比丘鬬亂比丘比丘尼式叉
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及大臣外
[008-0405b]
道異學沙門婆羅門。如是乃至外道異學沙門婆
羅門還鬬亂種種外道婆羅門比丘比丘尼等。亂
者某甲說是言。汝是旃陀羅乃至婆羅墮種。販賣
猪羊。乃至剃髮師。汝犯七聚戒結。使人禿盲瞎等
眾病人。若有比丘破。皆是比丘鬬亂准薩婆多論。此戒亦名離
間語。所謂離間恩義。挑唆鬬諍。令眾不和。妨修道業


結罪 是中犯者。兩舌語說而了了者。波逸提
 說不了了者。突吉羅。


此戒具四緣。方成本罪。一有起事心。二往來傳語。
三人是比丘。四說聽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隨開 不犯者。破惡知識惡伴黨。二人三人非法
非律羯磨破。與僧與塔與和尚阿闍黎知識親友
數數語。作無義無利者。及最初未制戒等。是為不
犯。


會採 僧祗律云。若作是念。欲別離彼令向巳。若
彼離不離。波夜提。


薩婆多論云。是中犯者有八種。一種。二伎。三作。四
犯。五病。六相。七煩惱。八罵。此八事中。種伎作三事。
傳向剎利婆羅門估客子。突吉羅 若以八事。傳
向四眾。突吉羅四眾者。謂尼及小三眾。傳向在家無師僧。若
遣使書信。盡突吉羅。


根本律云。若苾芻先無讎隙。偶爾聞之。或復聽巳。
[008-0405c]
欲令鬬諍。方便殄息者。無犯。


十誦律云。若白衣於寺中欲作惡事。侵惱比丘。應
苦切語。令其折伏。若不折伏。不應直向王言。先與
是惡人。知識次語王夫人及王子大臣等。若是人
捨便止。莫令得事。


此戒大乘同制。梵網經云。鬬遘兩頭。謗欺賢人。罪
結輕垢。】


第四與婦女同室宿戒



「若比丘與婦女同室宿者。波逸提。」


【緣起 佛在舍衛國給孤獨園。阿那律從舍衛國
向拘薩羅國中路至。無比丘住處村。聞知有一婬
女。家常安止。賓客即往。寄宿門下。時諸長者有行
緣之。便亦來投宿。坐相逼近。婬女愍念。尊者令入
舍內。尊者結加趺坐。繫念在前。婬女於初夜來求
作。夫默然不答。亦不觀視。到後夜婬女復脫衣。來
前捉之。尊者湧身空中。婬女慚愧著衣合掌。懺悔
至三尊者下在本處。為說微妙法。婬女得法眼淨。
受三皈五戒。為優婆夷。次日尊者受其供養。說法
而去。到僧伽藍。以此因緣。向眾僧說。眾中有少欲
比丘譏嫌。白佛結戒。由女人事婬染煩惱。制斯學
處。乃初篇婬根本種類。


釋義 律云。女者人女有知命根不斷。室者四周
牆壁。障上有覆葢。或前厰而無壁。或雖覆而不徧。
或覆徧而有開處。
[008-0406a]


結罪 是中犯者。若比丘先宿。婦女後至。或婦女
先至。比丘後到。或二人俱至。若攲臥隨脇著地。波
逸提攲音溪不正也。隨轉側。波逸提。


若天龍夜叉鬼神女同室宿者。突吉羅 與畜生
中女能變化不能變化者同室宿。突吉羅 晝日
婦女立比丘臥者。突吉羅。


此戒具三緣。方成本罪。一是人女。二同室無隔。三
脇臥地。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隨開 不犯者。若比丘不知彼室內有婦女而宿
若比丘先至。而婦女後至。比丘不知。若屋有覆。而
無四邊障。或半障少障。若盡障而無覆。或少覆半
覆。或露地。此室中若行若坐。若頭眩倒地。若為強
力所捉。若為人所縛。若命難。淨行難。及最初未制
戒等。是為不犯。


會採 僧祗律云。一房有隔別戶。無罪。異房無隔。
波夜提 共房共隔。波夜提。別房異戶。無罪 比
丘室內女人半身在屋內。越毗尼罪 女人屋內
比丘半身在屋內。越毗尼罪。


律攝云。若女在閣上。苾芻在下。或復翻此。若有梯
除去。有戶牢閉。若不去梯。應安關鑰。或雖同室。以
物遮障。使絕行路。若不爾者。明相出時。咸得墮罪
 小旁生女不堪行婬者。無犯 若有父母夫主
[008-0406b]
等守護者同宿。無犯。


五分律云。若同覆異隔。若大會說法。若母姊妹。近
親病患。有知男子。自伴不臥。皆不犯。


十誦律云。通夜坐不臥。不犯。


此戒大乘同學。】


第五與未受大戒三宿戒



「若比丘與未受大戒人共宿。過二宿至三宿。波逸提。」


【緣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曠野城。六羣比丘與諸
長者共在講堂止宿。時六羣中有一人散心睡眠。
無所覺知。轉側露形。有比丘以衣覆之。復更轉側
露形。如是至三。長者譏嫌調弄。知足比丘慚愧白
佛。此初結戒也。爾時佛在拘睒毗國。諸比丘言。佛
不聽我曹與未受大戒共宿。當遣羅云出時。羅云
無屋住。往廁止宿。世尊知之。詣廁引入自房。共止
一宿。明日清旦。集僧告諸比丘言。汝等無慈心。乃
驅出小兒。是佛子不護我意耶。故開其二宿。此第
二結戒也。由眠宿事不寂靜煩惱。制斯學處。


釋義 文分二節。與未受大戒共宿明其正制。過
二宿下結成所犯。律云。未受大戒人者。除比丘比
丘尼。餘末受大戒人是此攝小三眾及白衣等。同室宿者。如
薩婆多論云。若不聽二宿。必有種種惱事。及失命因緣。以憐愍心故。得共二宿。以護佛法故。不
聽三宿


結罪 是中犯不犯悉同上。


此戒具四緣。方成本罪。一彼是未受具人。二自身
[008-0406c]
無病。更無難緣。三共房至三宿。四明相未出不離。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會採 僧祗律云。若與未受具人同屋宿。第三宿
時當異房。若露地。露地風雨雪寒時。當還入房坐。
至地了地了即明相也。若老病不堪坐者。當以縵障。若齊
項。若濟掖。縵下至地。當用緻物作。不得容猫子過
 若道行時無帳縵者。若未受具人可信。應語言。
汝眠我當坐。比丘欲眠時。當喚使覺。我眠汝坐。若
眠汝無福德 此同室宿戒罪未悔過。後共宿者。
罪轉增長。悔過巳當別房宿。更得共宿。


薩婆多論云。若共宿過二夜巳。第三夜更共餘人
宿。波逸提。以前人相續故 若共宿二夜巳。移在
餘處。過一宿巳。還共同宿。無過 若通夜坐無犯。


律攝云。至第三夜。令出宿時。不應遣出寺外及離
簷前。但可離自房勢分。若恐惡苾芻為破戒緣者。
至第三夜。應令求寂向善友房。此若無者。應共擯
出罪惡。苾芻或自將求寂。餘處而臥。若自安居巳。
不得往者。應生心念為防護故。於三月中。與求寂
同宿者。無犯。


根本律云。若安居後有惡苾芻。來入寺中。師主應
與求寂同房。宿至夏終。勿致疑惑。或夏罷巳。能驅
者可擯斥之。不可擯者。應將求寂別詣餘寺 如
在行路。雖過二宿。通夜應眠。勿生疑惑。
[008-0407a]


十誦律云。有病比丘使沙彌供給雖臥。無犯。是中
有不病比丘。不應臥。


根本目得迦云。不合與俗人求寂。授學人別住人
等同坐。必有難緣。無犯。


此戒大乘同學。


附考 律攝云。若有難緣。無餘牀席。應疊七衣為
四重而臥其上。以大衣疊安頭下。或用覆身。五衣
以充內服。凡臥息時。右脇著牀。兩足重累。身不動
搖。作光明想。安住正念。情無嬈惱。衣服不亂。於睡
知量。念當早起。初夜後夜恒修善品。此是沙門睡
息之法。若無病苦。晝不應臥。若眠息時。有人相惱。
應向餘處。】


第六與未受戒人共誦戒



「若比丘與未受戒人共誦者。波逸提。」


【緣起 佛在曠野城。六羣比丘與諸長者共在講
堂。誦佛經。語聲高大。如婆羅門誦書。聲亂諸坐禪
者。有知足比丘。白佛結戒。由教授事。制斯學處。乃
初篇妄根本種類。


釋義 律云。未受戒人者。除比丘比丘尼。餘者是。
誦者句義。非句義字義。非字義句義者。與人同誦。
不前不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
教 非句義者。如一人說諸惡莫作未竟。第二人
抄前言諸惡莫作 字義者。二人共誦。不前不後。
諸惡莫作 非字義者。如一人未稱諸。第二人抄
[008-0407b]
前言諸僧祗律云。雖比丘尼受具戒。亦不得教。若授弟子經。應教言。待我誦斷。汝當誦。若不
受語者。不復得教。法者。佛所說。聲聞所說。仙人諸天所說。

佛印可之。皆名為法薩婆多論云。為諸比丘結戒者。為異外道故。為與弟子差
別故。為分別言語令分了故。為實義不貴音聲故


結罪 是中犯者。與未受戒人共誦。若口授。若書
授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羅。


共天龍鬼子及畜生。能變化者。說而了了不了了
者。盡突吉羅 若師不教言我說竟。汝可說者。師。
突吉羅。


此戒具三緣。方成本罪。一前人未近圓。二先不教
誨。三同誦高聲。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隨開 不犯者。我說竟汝說。一人誦竟一人書。若
二人同業同誦。或疾疾說。乃至錯說。及最初未制
戒等。是為不犯。


會採 五分律云。若教未受具戒人經並誦。波逸
提。並誦者。俱時誦。或授聲未絕。彼巳誦。或彼誦未
竟。此復授。句句波逸提。


十誦律云。若以不足句法。教未受具戒人。若偈說。
偈偈波逸提以四句為一偈。若經說事事。波逸提謂法喻中一段
之事。若別句說。句句波逸提別句謂四句偈中但說一句。不足味

不足句。亦如是昧句不足。謂一句亦未全


律攝云。若語喫。若性急言。若同誦為正文句。若教
[008-0407c]
授時。先告彼言。汝勿與我同時而說。雖同無犯
 此戒大乘同學。


引證 戒因緣經云。若比丘向未受戒者。說一句
戒法。波逸提由六群比丘向沙彌說毗尼語。佛知故制


律攝云。若有俗人為求過失。或偷法心。或無信敬。
或是外道以與律相應之說。令彼聽者。彼若聞時。
皆得墮罪。


善見律云。若法師所撰文字。共同誦者。不犯准斯三律
制意。惟重毗尼。葢五篇之名。是大僧法具沙彌等。必不可令聞也


附考 律攝云。有五種人。不應為說毗奈耶藏。謂
性無所知。強生異問。或不為除疑。而發於問。或試
弄故問。或惱他故問。或求過失故問。返上五人為
說非犯 其受法者。具三威儀為敬。故不應眠。授
弟子之法。若老若少。到彼師所。合掌鞠躬。方申請
問。四大安不。應生敬仰。直心無諂。請決所疑。一心
善領。不令忘失。若無疑者。如常受法。禮足而退
 若師出行。隨後而去。若師坐者。自應蹲踞。或處卑
坐。其師亦應敬彼學徒。勿生輕懱虗心。授與於法
無悋。善領善答。有忍有悲。無懷恚恨。令受業者情
無疲惱。常給侍者。應數教授。性愚鈍者。亦應偏教。
若作吟詠之聲。而授法者。得惡作罪。若說法時。或
為讚歎。於隱屏處。作吟諷聲誦經。非犯 不應讚
誦外書典籍。若為降伏異道。自知有力。日作三時。
兩分勝時。應學佛法。一分下時應習外典。不應記
[008-0408a]
年月以為三分。夜亦三時。初後習禪誦經。中間繫
心寢息。若作婆羅門誦書。節段音韻而讀誦者。得
越法罪。若方言。若國法隨時吟詠。為唱導者。斯亦
無犯 苾芻尼律亦應習學。尼來請學。如法教示。
若有疑問。善為開釋 若講誦時。忘其所在方處
者。於六大城。隨一應說。若忘國王並大地主反鄔
波斯迦名者。應隨意稱勝光大王給孤獨長者毗
舍佉鄔波斯迦 又苾芻住處。常月八日及十四
日至小食時。鳴犍椎集大眾。設香華。聽經法。有外
道來。應設方便。令彼出去。應請耆宿。情存虔敬。善
威儀者。宣說聖言。不應求利。以為活命。得惡作罪。
若說非法上座。應遮 又說法人不應多領門徒。
以為侍從。彼自遮行者。無犯遮者要也。既至彼處。說法
之師踞師子座。前置高案。用承經典。嚴設香華。若
不請輙為人說。得越法罪。】


第七說他麤罪戒



「若比丘知他有麤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除僧羯磨。
波逸提。」


【緣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羅閱城耆闍崛山中。時
有行波利婆沙摩那埵比丘。在下行坐。六羣語諸
白衣言。此等犯如是事。故僧罰使在下。行坐有過。
比丘聞之慚愧。彼樂學戒者譏嫌。六羣往白世尊。
此初結戒也。與結戒巳。時諸比丘或不知麤惡。不
知不麤惡。或有作波逸提懺悔者。或有畏慎者。佛
[008-0408b]
言不知不犯。此第二結戒也。爾時舍利弗為眾所
差。在王眾中及諸人民中。說調達過。調達所作者。
莫言是佛法僧。當知是調達所作。舍利弗聞制戒
巳。便生畏慎心。諸比丘白佛。佛言眾僧。所差無犯。
故有除僧羯磨之語。此第三結戒也。由未近圓事
不忍煩惱。制斯學處。乃初篇妄根本種類。


釋義 文分二節。知他有下明其所犯。除僧下以
顯開聽。律云。未受戒者。如前。麤惡罪者。波羅夷。僧
伽婆尸沙。向未受大戒人說者謂對彼陳說。彰露前人所犯過也
除僧羯磨者。僧謂同一羯磨。同一說戒除僧和集。公差說罪。
不犯此法。於作持中明


結罪 是中犯者。若說了了者。波逸提 不了了
者。突吉羅 除麤惡罪。更以餘罪向未受大戒人
說者。突吉羅 自犯麤惡罪。向未受大戒人說。突
吉羅 除比丘比丘尼。以餘人麤惡罪。向未受大
戒人說。突吉羅餘人謂三小眾及在家受戒二眾也。麤惡罪。麤惡
想。波逸提 麤惡罪疑 非麤惡麤惡罪想 非
麤惡疑。皆突吉羅。


此戒具七緣。方成本罪。一要有故說心。二是麤罪
作麤罪想。三他人先本不知作不知想。四非奉僧
差。五犯者是受大戒人。六向未受戒者說。七說聽
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008-0408c]


隨開 不犯者。若不知。若眾僧差麤惡非麤惡想。
若白衣先以聞此麤惡罪。及最初未制戒等。是為
不犯。


會採 僧祗律云。比丘尼雖受具戒。亦不得向說
以比丘尊勝恐尼輕慢之。佛慈護僧。故遮不向彼說


根本律云。若於不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他
麤罪。得墮罪 若於知俗家。作不知想疑。向彼說
者。得惡作 無犯者。於不知俗家。作先知想。若大
眾詳說其事。或時人眾普悉聞知。猶如壁畵人所
共觀。非我獨知說。皆無過人眾普悉聞知。謂所集僧眾。非指世俗未近圓
人也


五分律云。教向甲說。而向乙說。教說此罪。而說彼
罪。皆波逸提。


十誦律云。若羯磨此比丘作說罪人。餘比丘說者。
突吉羅此由未被僧差。而受差者轉請彼說。既越毗尼。難免無過若令向此
人說此處說。向餘人餘處說者。突吉羅 若僧作
隨意隨時隨處說。罪。羯磨者無犯五分教向甲而向乙說。以其心
存損陷念無利益。是故結重十誦。令向此而向彼說。皆由誤聽羯磨。錯其趨向。所以結輕


薩婆多論云。與諸比丘結戒者為大護佛法故。若
向白衣。說比丘罪惡。則前人於佛法中。無敬信心。
寧破塔壞像。不向未受具戒人說。比丘過惡。若說
過罪。則破法身故。若說二篇罪。名得波逸提。說罪
事得惡作罪事者。即隨犯婬盜等事


此戒大乘同制。梵網義疏云。說過者有兩。一陷沒
[008-0409a]
心。欲令前人失名利等。二治罰心。欲令前人被繫
縛等。此二心皆是業主。必犯重戒。若獎勸心說。及
被差說。罪皆不犯。又犯七逆十重。前人失戒。失戒
後說。但犯輕垢。】


第八向外人說法戒



「若比丘向未受戒人說過人法。言我見是。我知是實
者。波逸提。」


【緣起 此戒起自婆裘園比丘。如初篇中廣說。於
間異者。在虗實之別。故犯分重輕也。


律攝云。先所未得而今得之。以上人法向未近圓
者說。因未近圓人似求名利。似有貪故。制斯學處。
乃初篇妄根本種類按戒因緣經原為向沙彌說故制


釋義 律云。人法者。人界人陰人入。上人法者。諸
法出要。自言有念善思惟。有戒有欲。有不放逸。有
情進。有定有正定。有道有修行。有智慧有見。有得
有果 諸言有等。如初篇內廣釋 此中但云。過人法而不言過天法者。謂佛出於人間。於人中
詰戒。以人中有波羅提木叉戒故。又人勝於天故。以人能修習善法。多證聖道。諸天著樂。不能勤修。是以
但言。過人則其間巳攝過天矣。實者。謂自身真實。證得此法

結罪 是中犯者。若真實有此事。向未受大戒人。
說了了者。波逸提 說不了了者。突吉羅 若手
印書。若作知相遣人。了了。波逸提 不了了。突吉
羅 若向天龍鬼子。及畜生能變化者。說了了不
了了。盡突吉羅 若向受大戒人。非同意者說。突
吉羅。
[008-0409b]


此戒具四緣。方成本罪。一實有過人法。二有貪名
利心。三向未受戒人說。四前人領解。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隨開 不犯者。若增上慢。若自言是業報。不言是
修得。若實得向同意比丘說。或戲說獨語。夢中語。
及最初未制戒等。是為不犯。


會採 薩婆多毗婆沙云。若實得四果。乃至得不
淨觀。向他說。盡波逸提 若為名利故言。我清淨
持戒。實誦得三藏。及隨所誦經。隨所解義。隨能問
答。向人說者。盡突吉羅。


僧祗律云。現阿羅漢相。越毗尼心悔。


五分律云。若受大戒人不問而向說。語語突吉羅
 不犯者。若泥洹時說。若受具戒人問而後說
 律攝云。對俗人現神通。得惡作罪 不犯者。為顯
聖教現希有事。或欲令彼所化有情心調伏故。雖
說無犯。


摩得勒伽云。向狂人散亂心人重病人說。突吉羅。


此戒大乘同學。】


第九與女人過說法戒



「若比丘與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知男子。波逸提。」


【緣起 此戒有三制。佛在舍衛國給孤獨園。迦留
陀夷乞食詣長者家。在姑前。與兒婦耳語說法。姑
見生疑云。若說法者。當高聲說。令我等聞。何乃耳
[008-0409c]
中獨言耶。有乞食比丘。聞知訶責黑光。往白世尊
此初結戒也。時有諸女人。請比丘說法。因佛制戒。
不敢為說。故開聽說。不得過五六語。此第二結戒
也。諸比丘復有畏慎心。以無有知男子便休。不與
女人說法。又加除有知男子之語。故有第三結戒
也。此是遮罪。因說法事譏嫌煩惱。制斯學處。乃初
篇婬根本種類。


釋義 律云。五語者。色無我。乃至識無我。六語者。
眼無常。乃至意無常律攝云五六相應所有言語。名五六語。過者謂應五過五
至六。應六過六至七。有知男子者。解麤惡不麤惡事僧祗律云。若盲
若聾若眠。亦名無知男子。有知男子者。若減七歲。若過七歲。不解好惡語義味。不名有知。若七歲若過七
歲。解好惡義味。是名有知


結罪 是中犯者。若為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
知男子。說而了了者。波逸提 說不了了。突吉羅
 若天龍鬼女及畜生女。能變化者。說過五六語。
了了不了了。盡突吉羅。


此戒具四緣。方成本罪。一必是在家。非幻小人婦
女。二無在家。有知男伴。三說法過五六語。四言辭
了了。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隨開 不犯者。若五六語說。若有知男子前過五
六語說。若無有知男子前授優婆夷五戒。及說五
戒法。授八關齋。及說八關齋法。說八聖道法。說十
[008-0410a]
善法。若女人問義。無有知男子應答。若不解者得
廣為說。並最初未制戒等。是為不犯。


會採 五分律云。為女人說五六語竟。語言法正
齊此。從坐起去。更有因緣。還復來坐。為說不犯
 若說五六語竟。更有女人。來為後女人說。如是相
續為無量女人說。皆不犯 若自誦經女人來聽。
若女人問義要。使得解過五六語。皆不犯。


薩婆多論云。女謂能受婬欲者。若石女若小女未
堪任作婬欲者。突吉羅 若說世間常事。突吉羅
 若說布施福報呪願。不犯 得為尼說法。一切
尼眾以教誡。故無過。


律攝云。或男無欲意。女有染心。或時翻此。皆得惡
作。縱是聰敏。亦不應說 雖曰女人。智同男子。由
對此女無邪說故。亦不犯。


此戒大乘同學。護譏嫌故。必若不起譏嫌。方可隨
機。廣略無犯。】


第十掘地戒



「若比丘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提。」


【緣起 此戒有二制。佛在曠野城。六羣比丘與佛
修治講堂周匝。自掘地。諸長者見皆譏嫌。斷他命
根。此初結戒也。六羣更教人掘地言。掘是置是。長
者復譏嫌。此第二結戒也。此是遮罪。由作鄙業妨
廢正修。制斯學處。


釋義 律云。地者。巳掘地。未掘地。若巳掘地。經四
[008-0410b]
月被雨漬。還如本十誦律云。地有二種。生地不生地。多雨國土八月地生。此謂驚
螯後立冬前也。少雨國土四月地生。此夏四月也。除是名不生地 律攝云。生地者。謂未曾掘。若曾經掘。
被天雨濕。或餘水霑時經三月。是名生地。若無雨濕及水霑潤時經六月。亦名生地。異此非生 善見律
云。若地四分。石一分。土及被燒。皆非生地


結罪 是中犯者。若用鋤。或以钁𠜲。或以椎打。或
鎌刀剌。乃至指爪搯傷地。打橛入地。地上然火。一
切波逸提 若不教言看是知是。突吉羅比丘法不得直
言掘是置是。此是淨語。令淨人自知看所應掘所應置也 五分律云。一一所須。語淨人言。汝知是。若不
解。復語言。汝看是。若不解。復語言。我須是。若不解。復語言。與我是


此戒具三緣。方成本罪。一是生地。二無敬教心。三
自掘教他。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隨開 不犯者。若語言知是看是。若曳材木曳竹。
若籬倒地扶正。若反塼石取牛屎西域建壇及燒多取用故。取
崩岸土。若取鼠壞土。若除經行處土。若除屋內土。
若往來經行。若掃地。若杖築地。若不故掘。及最初
未制戒等。是為不犯。


會採 僧祗律云。若河邊坎上以脚蹋墮。蹋蹋波
逸提。坎岸邊行土崩。無罪 若營事比丘多有塔
物僧物。欲藏地中。若在露處生地。不得自掘。當使
淨人知。若在覆處死地。得自掘藏 若地打栓古橛
。越毗尼罪。傷如蚊脚。波逸提。拔栓亦爾 若死

土被雨巳。比丘不得取。使淨人取。盡雨所洽際。然
[008-0410c]
後自取。無罪 掘地波逸提。半沙越毗尼罪。純沙
無罪 若土塊一人不勝破者。波逸提。破減一人
重者。無罪 石薑石糞灰。准此應知。


十誦律云。若掘不生地隨。一一掘突吉羅 若掘
生地隨。一一掘波逸提 若掘泥處。乃至沒膝處
隨。一一掘突吉羅 若手畫地。乃至沒芥子。一一
畫突吉羅 若生金銀等鑛處。若雌黃赭土白墡
處。生石處。黑石處。沙處。鹽處。掘者不犯。


根本律云。若營作。苾芻欲定基時。得好星。候吉辰。
無有淨人。應自以橛釘地。記疆界深四指者。無犯。


五分律云。餘三眾無事掘地。突吉羅。若取燥土。不
准此應知。三眾有事。不禁下斷。草木例斯亦爾


此戒大乘同學。】


第十一壞鬼神村戒



「若比丘壞鬼神村。波逸提。」


【緣起 佛在曠野城。有一比丘。修治屋舍。自手斫
樹。佛知訶責。為僧結戒。此是遮罪。因種子及鬼神
村事以譏嫌。無悲煩惱。制斯學處。


釋義 律云。鬼者。非人是婆沙論云。鬼者畏也。謂虗怯多畏故。又威也。能
令人畏其威故。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者能隱顯變化。村者。一切諸草

木是。若斫截墮故名壞。村有五種本律五種梵語未翻。今准根本
律云。一根種。謂香附子菖蒲薑等此物皆由根。種乃生故。二莖

即枝種也。謂石榴楊柳菩提貝多蔔萄等樹此等皆由莖生
。三節種。謂苷蔗竹葦等此等皆由節生故。四開種。謂蘭

[008-0411a]
香橘柚等此等諸子皆由開裂乃得生故。五子種。謂稻麥豆芥等
此等皆由子還生子故。然斯五種鬼神託之棲止。猶若人之依村落也。故名鬼神村 戒因緣經云。有神
依樹根。有神依樹枝。有依樹皮。裏有依樹皮裂中有依樹蓓蕾。有依樹葉。有依樹華。有依樹果。一切藥草
樹木盡有神。神所以依住者。食其香故 正法念處經云。樹下住鬼者。由見人種樹。為施人作蔭。惡心斫
伐。取材而用。故墮樹中。常被寒熱


結罪 是中犯者。於五生種。若生生想。自斷自炒
自煑。教他斷炒煑。盡波逸提 若生疑自斷炒煑
教他斷炒煑。突吉羅 生非生想 非生生想
 非生疑。盡突吉羅。


若生草木。生草木想。自斷炒煑。教他斷炒煑。盡波
逸提 生草木疑自斷。乃至教他煑。突吉羅 生
草木非生草木想 非生草木生草木想 非生
草木疑。盡突吉羅。


若釘橛者樹上。若以火燒著。生草木上。若斷多分
生草木。盡波逸提 斷半乾半生草木。突吉羅
 若不言看是知是。突吉羅。


此戒具四緣。方成本罪。一知是生草木。二生草木
作生草木想。三欲自壞或非淨語教他壞。四必斷
巳。


兼制 比丘尼波逸提同制同學。式叉摩那沙彌沙彌
尼突吉羅。是為犯。


隨開 不犯者。言看是知是。若斷枯乾草木。若於
生草木上。曳材曳竹。正籬障。若撥壍塼石。若取牛
屎若生草覆道。以杖披遮令開。若以瓦石柱之。而
[008-0411b]
斷傷草木。若除經行地土。若掃經行來往處地。誤
撥斷生草木。及最初未制戒等。是為不犯。


會採 第三分云。不應不淨果便食。應作五種淨
法食。一火淨乃至以火一觸。二刀淨以刀損壞。三瘡淨果上自有壞處
四鳥啄淨鳥曾啄傷。五不中種淨不任為種或未成熟。是中初後
兩種淨巳都食。餘三種淨應去子食 復有五種
淨法。若皮剝剝去少皮。若剝皮皮盡剝去。若腐爛壞。若破劈裂。若
瘀燥自薦乾。不應噉不淨果菜。不應自作淨。不應自
手捉。令人作淨應置地。使人作淨。作淨巳不應不
受而食。


律攝云。若葡桃瓜果。總為一聚。於三四處。以火拄
拄音主剌傷也。此便為淨。若刀爪。一一皆須別淨。若自
將刀等作淨者。食時無犯 淨時。波逸提。


五分律云。若食根種。亦應五種淨。謂剝截破洗火。
若食莖葉。應三種淨。謂刀火洗。若作淨時。應作總
淨。於一聚一器中。若淨一名為總淨 餘三眾無
故殺生草木。突吉羅 若為火燒。若折若斫。知必
不生。不犯 若比丘住處庭中生草聽。使淨人知
知乃令彼自知除去


僧祗律云。有國土作穀聚。畏非人偷。以灰火燒上
作識。此即為淨 若摩摩帝有倉穀未淨。畏年少
比丘不知法。使淨人火淨。至倉穀盡。比丘恒得語
言舂去。不犯 若拾乾牛屎合生草者。波逸提
 摩得勒伽云。以灰土沙覆生草。突吉羅 若語餘
[008-0411c]
人言。取是果。我欲食。突吉羅 生果未淨全咽。突
吉羅全咽謂口含也。咬破。波逸提 取木耳。突吉羅 打
熟果落。突吉羅 打生果落。波逸提。


善見律云。若火淨巳後。生芽生芽處。便淨非生芽
處。得食 若須華果得攀樹枝。下使淨人取。不犯。
不得令技折 若樹高淨人不及。比丘得抱。淨人
取之。不犯 若木倒笮比丘而不死。雖手中有刀
斧等。寧守死不斫木掘土。以脫自命。何以故。掘土
斫木得墮罪。智慧人寧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
 若樹押人。比丘得斫樹掘地。以救其命。不犯須知為巳
遵制。勿犯運悲。救生聽開。全同大乘教意。若人放火燒寺。為護住處。得

剗草掘土以斷火。不犯。


根本律云。若於生草及青苔地。經行之時起念。令
草損壞者。隨所損壞。波逸提 若伹作經行心者。
無犯 若拔地菌。突吉羅。


薩婆多論云。有三戒大利益佛法。一不得擔。二不
殺草木。三不掘地。若不制三戒。國王當使比丘種
種作役。有此三戒。國王息心。三眾是淨人。故不犯
本律並諸部式叉尼沙彌沙彌尼皆犯惡作者。是制彼等隨律威儀也。今云不犯者。正明別開非類大僧


此戒大乘同學。


引證 根本雜事云。得叉尸羅國有醫羅鉢龍王。
化身為摩納婆形。持滿篋金。徧遊諸處。說偈問言。


「 何處王為上
 於染而染著
 無染而有染
[008-0412a]
 何者是愚夫
 何處愚者憂
 何處智者喜
 誰和合別離
 說名為安樂」



若有解者。即以金篋供養。然無有人能解釋者。漸
行至婆羅尼斯國。復如是唱。有人報言。有上智人。
住阿蘭若。名那剌陀。當解斯義。未幾那剌陀至。龍
王以偈問。彼聞記憶告言。十二年後。當為汝釋。龍
言太長太久。漸求減至七日。時那刺陀即往告五
苾芻。苾芻答言。汝可問佛。即詣鹿林。禮佛足而坐。
佛為說法。證預流果。願求出家。佛言。先為摩納婆
解釋頌義。然後出家。應如是答。第六王為上染處。
即生著無染。而起染說。此是愚夫。愚者於此憂。智
者於此喜。愛處能別離。此則名安樂。彼若不解。更
為說頌。若人聞妙語。解巳勝修定。若聞不了義。彼
人由放逸。彼若更疑汝。可對彼以爪截葉。若問世
尊出世。報言巳出。若問何處。報言在施鹿林。時摩
剌陀受佛教巳。至彼龍所。具答如上。彼龍化作金
轉輪聖王。往世尊所。佛言。汝愚癡人。於迦攝波佛
時。受佛禁戒。不能護持。感此下劣長壽龍身。今者
何故還起詐心。汝今可復本形。龍言。世尊。我是龍
身。多諸怨惡。恐有眾生共相損害。佛敕金剛手。為
之守護。龍王別至一處。遂復本形。身有七頭。頭尾
相去有二百驛謂二百由旬也。一一頭上各生一醫羅大
樹。被風搖動。膿血皆流。霑污形骸。臭穢可惡。常有
蠅蛆諸蟲。徧其身上。晝夜唼食。是時龍王即以本
[008-0412b]
身。詣世尊所。禮足却住白言。惟願世尊。為我授記。
當於何日捨此龍身。佛言。當來人壽八萬歲時。有
佛出世。號曰慈氏。為汝授記。當免龍身。龍王悲哭。
諸頭眼中一時淚出。成十四河。駛流驚注。佛令裁
止。勿致損國。龍禮佛足。忽然不現。大眾問其往因。
佛言。迦攝佛時。此龍於佛法中。出家修行。善閒三
藏。具習定門。經行醫羅樹下。以自䇿勵。樹葉打頭。
即便忍受。後時繫心疲倦。從定而起。䇿念經行。葉
還打頭極痛。發瞋恚心。以兩手折其樹葉投地。作
如是語。迦攝波佛無情物上。見何過咎。而制學處。
令受斯苦。彼猛毒瞋心。毀戒命終。墮此龍中。


附考 根本律云。凡授事苾芻為營作故。將伐樹
時。於七八日前。在彼樹下。設諸祭食。誦三啟經謂三
誦也。耆宿苾芻應為呪願。說十善道。讚歎善業。復應

告言。若於此樹舊住天神。應別求居止。此樹今為
三寶。有所營作。過七八日巳。當使淨人斬伐之。若
伐樹時。有異相現者。應為讚歎施捨功德。說慳貪
過。若仍現異相。則不應伐。若無別相應可伐之要令
淨人知非自伐也。】


毗尼止持會集卷第八



音義



象力比丘
或名象首。又名法手。舍夷國有象首
[008-0412c]
聚落。彼因稱名也。是釋種子。雜阿含經佛記云。此
人犯三種非法。所謂悋貪愚癡瞋恚。當墮於地獄
中。偈云。若生不善心。成就貪瞋癡。此身自作惡。還
復害於巳。如芭蕉生實。自害於其身。若無貪瞋癡。
是名為智慧。不害於巳身。是名勝丈夫。是以應除
斷貪瞋癡大患。



音帝。鼻塞噴嚏也。西域凡僧俗禮敬時。若嚏
皆願言。長壽無病。如此方小兒。若嚏僉願言百歲。


毀呰
口毀曰呰。根本律云。毀訾語者。謂於他人
為毀辱事。


皮韋作
柔皮熟曰韋。生皮曰革作。乃卑伎也。


躄跛
上音碧。兩足俱廢曰躄。一足偏廢曰跛。


𨀕脚
𨃓音匡。𨀕躟行步急卒貌。


阿蘭若
亦名阿練若。翻云遠離處。又云閒靜處。
又云空寂處。


魁膾
亦云旃陀羅。又云旃荼羅。應法師言。此翻
云嚴幟。一云主殺人。乃西方屠殺之輩。以惡業自
嚴行時。搖鈴執竹。以為標幟。故以為名。若不爾者。
王必罪之。或翻可畏。法顯傳云。名為惡人。與人別
居。若入城市。則繫竹以自異人。則識而避之。不相
搪揬。


六大城
佛生迦羅衛。成道摩竭提。說法波羅奈。
入滅俱尸羅。並王舍城毗耶離城。此六城乃西域
十六大國之首。
[008-0413a]


五戒法
佛初為提謂等在家弟子。受三皈巳。即
授五戒。為優婆塞優婆夷。若在家弟子破此五戒。
則非清淨士女。故經云。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
五戒。在天則違五星。在地則違五嶽。在方則違五
帝。在身則違五臟。如是等世間違犯無量。若約出
世犯五戒者。則破五分法身一切佛法。何以故。五
戒是一切大小乘尸羅根本。若犯五戒。則不得更
受大小乘戒者。若能堅持。即是五大施。此五通名
戒者。以防止為義。能防惡律儀無作之非。能止三
業所起之惡。故通名防止。


八關戒法
諸經論中。或名八關齋戒。或名八關
戒。或名八戒齋。又名八種長養功德法。如是名雖
不一。而戒則同也。謂以前八法。名為關戒。關謂閉
八惡。不起諸過。後一不非時食。名之為齋。齋以齊
中為義。即是禁止八惡。而令修中道故也。


十善法
能反殺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
欲瞋恚邪見十不善法。即名十善法。或名十善道。


天台云。十善有二種。一止。二行。止則伹止前惡。
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樂一切。此二通稱善
者。善以順利為義。息倒歸真曰順理。止則息於重
倒之惡行。則漸歸勝道之善故。止作二種。皆名曰
善。或以加道。名以能通至樂果也。



音徂。與鉏同。去穢助苗也。又誅也。斫也。



匡入聲。大鉏也。
[008-0413b]


𠜲
音卓削也。



音廉。鉤刀亦名楔子。



苦洽切。爪剌也。



音者。赤土。



音善。白土。



音右。小者為橘。大者為柚。


蓓蕾
上音倍。下音壘。謂始花也。



音責。壓也。



音產。削平也。



音郡。[蕈-早+一/卑-白-日]之小者。


得叉尸羅國
未見翻譯。


醫羅鉢龍王
亦云醫羅鉢羅。醫羅樹名。此翻云
臭氣。鉢羅此翻云極。由此龍王往昔損此樹葉故。
致頭上生此臭極之樹也。


摩納婆
此翻儒童。



音怯。箱篋也。


婆羅尼斯國
舊云波羅柰。河名也。去河不遠。造
立王城。或翻為江遶城。


那刺陀
未見翻譯。



音使。又去聲。馬行疾也。


五苾芻
即憍陳如等五人也。
[008-041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