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202 慈悲道場水懺法隨聞錄-清-智證 (master)



慈悲水懺法卷下隨聞錄
寓古婁青螺菴沙門 晝中智證 錄


「一切諸佛。愍念眾生。為說水懺道場總法。今當歸命
一切諸佛。



* 南無毗盧遮那佛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彌勒佛
*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 南無龍自在王佛
* 南無寶勝佛
* 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
* 南無袈裟幢佛
* 南無師子吼佛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南無地藏菩薩
* 南無大莊嚴菩薩
* 南無觀自在菩薩」


綸貫毗盧遮那。此云徧一切處。法身也。又翻光明徧照
報身也。釋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應身也。法身。乃
應身之體。應身。本法身之用。體用一如。故繼之以
阿彌陀。以具無量壽之體。能發無量光之用。由無
量光之用彰無量壽之體。此體此用。徹過徹當。故
繼之以當來補處之尊。既三身圓顯。三世互通。非
勇健尊聖得大自在者不能。故繼之以龍種上尊
王。此龍種最尊。隨處變幻。皆得自在。故繼之以龍
自在王。具此玅體玅用。最尊最貴。自然超越眾聖
[003-0707a]
之上。故繼之以寶勝如來。如此尊勝體用。皆從妙
定玅慧。玅因玅果。因果交徹。始本一契。理智一如。
故繼之以覺華定自在王。惟是此等大過量人。可
以去盡塵勞之穢。可以建大法幢。撥邪返正。故繼
之以袈裟幢。惟克建立法幢者。方可踞猊座。說大
法。度大眾。故繼之以師子吼如來。欲以師音度世。
非葢天葢地。徹古徹今大智慧人不可。故繼之以
文殊師利。縱有智慧。不有大行飭之。如有目無足。
堪濟何事。故繼之以普賢大行。則目足相資。膏明
互賴。自然具足廣大德用。舉足動步。摧破魔窟。故
繼之以大勢至。是皆由其誓願堅厚。智德包含。故
繼之以地藏。如上大智大行。大作用。大誓願。非性
外別具。全稱自性廣大之玅體。發應物無疆之玅
用。莊嚴性海。圓滿三身。故繼之以大莊嚴。雖然具
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箇中並無少法可得。廣于
沙劫。歷無數土。度無量生。而未嘗動著絲毫故繼
之以觀自在。故永嘉云。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
為觀自在耳○僧問招賢禪師。諸聖體同名何各
別答。從眼根處返源。曰文殊。耳根返源。名觀音。從
心返源名普賢。文殊是佛玅觀察智。普賢是佛之
無作妙行。觀音是佛無緣大慈。三聖是佛之妙用。
佛是三聖之真體。用有河沙假名。體則總名一佛
○問。行人必須發何等願。成何等佛。答。成無佛可
成之本佛。如上十佛是也。發佛佛皆所必成之性
[003-0707b]
願。如上六菩薩是也。問。如諸佛菩薩。東西兩土。主
伴云何。答。東土以釋迦為主。文殊普賢為伴為願。
願救東震旦也。西方以彌陀為主。觀音勢主為伴
為願。伴西聖以救東土也。然雖分東西主伴。皆以
發菩提心為宗。此心要以智。悲。願三為體。如文殊。
智也。觀音。悲也。普賢。地藏。願王也。餘如前解。問。三
寶為眾生之心。勝于父母為子之心。今有不敬三
尊。反生輕嫉者何。答。由不信因果故耳。曾見育王
譬喻經云。昔行人見路傍一死屍。天神散華于其
上。以手摩之。行人問其故。天神答曰。是我故身。前
生恭敬三寶。孝順父母。忠君信友。愛父師教。令我
生天。故來報恩。前行。又見一屍。惡鬼鞭之。亦問其
故。鬼言。是我故身。在生輕欺三寶。不孝不忠。種種
非為。令我受惡報。故來鞭之。既爾。何不各各及其
形休。精勤努力恭敬三寶。預絕後悔耶。】


「禮諸佛巳。次復懺悔○巳懺身三口四竟。次復懺悔
佛法僧間。一切諸障。」


【巳懺下。結前六根。收于身口字中。次復下。有二意。
一。承前餘障字以起後。二。標列三寶間諸障。】


「經中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眾僧難值。信心難生。
六根難具。善友難得。」


【引大經標滅障之本。方等經云。佛與阿難遊息間。
以爪取土問言。爪上土多。大地土多。阿難答爪土
少甚。地土無窮。佛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
[003-0707c]
者。如大地土。佛至瓜園。取爪土喻亦爾。看人身難
得語。最宜警省。慎勿蹉過。佛法難聞。即佛世難遇。
正法難聞法華經。東方天王。一百八十劫。南方云過。百三十劫。上方云於昔無量劫。空過
無有佛。又云乃至無量國中。是經名字。不可得聞。今既得聞。何其幸也。眾僧難值。即

持戒弘法者。正法念處經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絕
五戒堅持。人天交接。并上既得人身。又遇三寶。此
時不修。真可歎也。信心難生。即信心信戒等心應
生也。六根難具。今幸具足。具而不修。更待何時乎。
善友。善知識也大經云。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為眾生。不惟自行十善。亦度人行善。】


「而今相與宿植善根。得此人身。六根完具。又值善友。
得聞正法。於其中間。復各不能盡心精勤。恐于未來
長溺萬苦。無有出期。是故今日至誠。求哀懺悔。」


【上總言難得。此總明皆得。應及時辦道。由宿植善
根。今得人身。六根具足。是難得者得。難具者具也。
又遇善友。得聞正法。是難遇者遇。難聞者聞矣。不
能盡其心力。精勤五體。吾恐未來久淪眾苦。出期
難定也不能盡心句。與上宿植善根反看貫下六節文。是故下。結。上略明
起障之由。下廣舉起障之事。三。初別懺佛間罪障。】


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常以無明覆心。煩
惱障意。見佛形像。不能盡心恭敬。」


【見三寶像。不禮拜供養。即拜。二業不虔者當翫之。】


「輕蔑眾僧。殘害善友。破墖毀寺。焚燒經像。出佛身血。」


【文分五。一輕僧。蔑輕。易也楊子。視日月而知眾星之蔑也。葢僧者。
前佛之弟子。後佛之因人。豈可輕乎。二慢道。善友
[003-0708a]
難得而反殘之。殘。賊也孟子賊義者謂之殘。三。破毀墖寺。四
焚燒經像。經者。諸佛法身。像者。諸佛儀表。今見道
場事畢。付之火中。誠不應也。故雲棲禁焉。五出佛
身血。如調達推山壓佛。及佛面刮金之類。】


「或自處華堂。安置尊像卑猥之處。使烟薰日曝。風吹
雨露。塵土汙坌。雀鼠毀壞。共住同宿。曾無禮敬。」


【卑。低濕處。其自處。則崇樓傑閣。猥。雜閙不淨處。自
處。則華堂美宇。或近竈。則烟薰。乏裝修。則日曝風
吹。或無遮葢。則雨露淋。或近作場。則塵土汙坌。或
曠日關閉殿宇。則日有飛雀毀。暮有走鼠壞。或房
中供像。或像前鋪單。是共住同宿曾無禮敬。曝音僕
晒也。土之輕飛而散者曰塵。塵之重厚而聚者曰
土。皆能染汙覆蔽也。坌音盆去聲。塵塕也。共住宿。不禮
敬。禮貌缺也觀佛三昧經。大梵天王禮佛影偈云。如來處日窟踴身入石裡。如日無障
閡。金光相具足。我今頭面禮。牟尼救世尊。佛影尚禮敬。況像乎。】


「或裸露像前。初不嚴飾。遮掩燈燭。關閉殿宇。障佛光
明。如是等罪。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裸形露體在像前。未曾莊嚴文飾。皆從不能盡心
精勤。來屋四傍曰宇。初章竟。下第二別懺法間罪
障。】


「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於法間。以不淨手把捉
經卷○或臨經書。非法俗語。」


【法。即三藏十二部一切佛法。不淨手者。或未梳洗
或大小解。乃至執捉一切穢汙物巳。皆應洗令清
[003-0708b]
淨。淨時。當誦洗手偈呪云。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
清淨手。受持佛法唵。主迦囉耶莎訶。若淨手。水不
濕手背。口不誦偈呪。亦不作淨。慎之慎之。把捉。即
執持也。上明手業。下明口業。非法俗語有二一。非
法語。不依法說。不稱佛旨。二。麤俗語。於清淨法前。
反恣惡口麤談者。下四節。明身意二業。】


「或安置牀頭。坐起不敬。」


【一。故以佛法高置牀頭。不宜也。坐起不敬。身意造
業。下文皆兼身意說。般若云。經典所在。即為有佛。
不敬豈無罪乎。】


「或關閉箱篋。蟲蠧朽爛○或首軸脫落。部帙失次。」


【二。箱。竹器之方大。可藏經書者。篋音怯。匾小器也。因
關于箱。閉于篋。不經日曝。諸蟲蠧損之或枯朽腐
爛。皆不肯。流傳。心吝之罪也。三。首。即部面。軸。卷軸
也。不全曰脫落。卷不論多寡。以始終為部。帙。書衣。
即經套也。顛倒無序。為失次。】


「或挽脫漏悞。紙墨破裂。自不修習。不肯流傳。如是等
罪。今日志誠。皆悉懺悔。」


【四。挽牽引也麤手分碎義。脫。落也。日久不修。不聯絡。漏
亦落也。或書寫遺失。悞者。如認豕為亥以烏為烏
等。或訛以前置後。後置前之類。墨字也。謂紙破字
壞也。修習。修葺誦習也。流傳者。言自他諸人。彼此
諸土。展轉流通。各各傳習。令家喻戶曉也。又修有
二義。一。修習。先習熟文義而後如法修為。二。修葺。
[003-0708c]
凡經典之缺者補之。潤者焙之斷者黏之等。下第
三僧間罪障章分三節。】


「或眠地聽經。仰臥讀誦。高聲語笑。亂他聽法。」


【一。眠地聞經。輕法慢教也。看文曰讀。不忘曰誦讀
誦有三益。一。起發益。二。開悟益。三。印證益。仰臥而
讀誦者視法如歌曲而不尊也。不能息心定慮。傾
耳嘿聽。反高聲語高聲笑。豈非惱亂淨心為法人
乎。明身口共造業竟。】


「或邪解佛語。僻說聖意。」


【二意口共造。解論須契聖旨。不合佛心。皆是邪解。
大經云。如生盲人不識乳色問云。乳色何似。答。色白如貝。又問乳色如貝聲耶。答。不也。又問貝色何似。答。
如稻米粖。又問乳色柔軟。如稻米粖耶又問米粖何似。答。如雨雪。又問彼米粖冷如雪耶。雪復何似。答。如
白鵠是。盲人雖聞此四喻。終不識乳真色僻說者。宣傳為說。聖意惟智

人能契。非師心者。好用偏僻之意而說。如香象所
負。非驢所堪。不知佛意經意。妄解妄說者皆是。上
標。下釋。】


「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犯說犯。犯說非犯輕罪說重。
重罪說輕。」


【先釋僻說句。法。是世出世間之正法。非法。是世出
世間之邪法。非犯。如維摩除疑等。說犯。如優波離
說二比丘犯婬殺。不容懺等。重。即律。中四棄八棄
十波羅夷等。輕。即律中三十尼薩耆。九十波逸提。
乃至四十八輕等。今用懺力滅罪。故將邪正輕重
等對顯。若大智之極。豈真有是非于其間哉。西天
[003-0709a]
九祖云。真理本無名。因名顯真理。受得真實法。非
真亦非偽。】


「或抄前著中恕反後。抄後著前。前後著中。中著前後。」


【次明身意共造。釋邪解句。如律中前篇至重。中篇
稍輕稍重。後篇純輕。邪解者。妄以巳意混亂置之
也。抄。謄寫也著。定也。此四句出大經。】


「綺飾文詞。安置巳典。」


【以巧言安錯經典。不論邪正。結上文。安置。即著字
法。下。接列三對以釋之。初說聽對。】


「或為利養名譽恭敬。為人說法。無道德心。求法師過
而為論義。非理彈擊。不為長解。求出世法。」


【三。寶積經。開二縳。一。見縳。二。利餘縳。文中無道德
心。為利養等。即是二縳。具此二者。被生死魔縳而
不能脫也。法師具十義。大經云。一。為大施主大法
之師。二。知法故。三。知義故。四。知時故。五。知足故。六
知我故。七。知大眾故。八。知眾生種種性故。九。知諸
根利鈍中故。十。說中道故。又法中有宗。即是宗師。
須具三眼。一。教眼。謂明識權實大小之法。二。道眼。
謂親踐諸行修證之門。三。宗眼。謂深窮圓頓即具
之旨。若反求法之過。師之謬以為善論義。則非也。
所以寶積經開二癡瘡。一。見求他過。二。自覆巳過。
論義者。如昔智者佛陀難提。欲與七祖婆須密論
義。祖曰。仁者論即不義。義即不論。若擬論義。終非
義論。難提知師義勝。心即欽服。非理彈擊。言非理
[003-0709b]
義之彈擊。如云見或彈謗我法等。不為長音丈解者。
不求超方勝妙之見解。為邪見自縳也大經云。寧當少聞。多
解義味。不須多聞。于義不了。願作心師。不師于心。】


「或輕慢佛語。尊重邪教○毀呰大乘。讚聲聞道。」


【二。邪正對。佛語。是正法。外道法。是邪教大經云。佛昔聞諸行
無常。是生滅法半偈。心生歡喜。如估客夜行。失伴還遇。如久病遇良醬好藥。如沒海遇船。如渴人遇清水。
如兵逐得脫。如久繫得出。如炎旱值雨。如行人還家。家人見之。共生歡喜半偈尚爾。況全經乎。三。

大小對。呰音子。口毀也。毀讚。根顛倒心生。故毀讚皆
不宜也。須知三處不應轉法輪。一。我慢高山。輕慢
佛語是。二。五欲淤泥。利養名譽等是。三。邪見稠林。
尊重邪教是。】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皆悉懺悔。」


【總結。懺法間罪障竟下。第三別懺僧間罪障。】


「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於僧間有障。殺阿羅漢。
破和合僧。害發無上菩提心人。斷滅佛種。使聖道不
行。」


【分五節。一。僧間有障總標。下。釋。弒。下害上也。阿羅
漢含三義。一。殺賊。二。應供。三。無生。五分律云。調達
不能害佛。欲破和合僧。佛語達曰。若僧巳破。能和
合者。其人生天。若僧和合而破之者。墮地獄中。害
發菩提心人。是滅佛之種子。破諸魔經云。菩提有
三種。若人發菩提心。但樂自求解脫。名聲聞菩提。
又雖發菩提心。于大乘法。不樂修習。但起心念。觀
諸緣法。隨所觀察而行。名緣覺菩提。若人發無上
[003-0709c]
菩提心巳。復勸他人發于心輪迴身。不生厭倦。樂
利眾生。皆令解脫。以巳善利。普施一切。名無上菩
阿毗曇心論云。弒父母棄背恩義。故墮無間。餘三。壞福田故。亦墮無間。】


「或剝脫道人。鞭拷沙門。楚撻軀使。苦言加謗。」


【二。剝脫。去其衣也。道人辦道之人也。沙門。此云勤
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識心達本源。故號為
沙門韃拷楚撻皆捶打之類。苦口加謗者。大經云。
人有妒心。則有誹謗。若無妒心。云何有謗謗口。即
惡知識也。經云。見他有過。不說其短。口常宣說純
善之事。名善知識。】


「或破淨戒。及破威儀。或勸他人。捨于八正。受行五法。」


【三。大經云。戒者。即是遮制惡法若不作惡。是名持
戒四。八正。即八正道釋現前。五法者。即涅槃五種
世法也謂名世如男女瓶衣車椉屋舍等。句世四句一偈等。縛世捲合
結束合掌等。法世鳴椎集僧嚴鼓誡兵。吹貝知時。執著如望遠人。見染衣。想是沙門。繩
橫身上。想是婆羅門。是名世諦五法於此五法心不顛倒。是名第一義諦。】


「或假託形儀。闚竊常住。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五。闚覬望也。如是下結。】


「或裸音魯。露身形。輕衣𠊲。在經像前。不淨脚履。踏上
殿塔。」


【此總明三寶間餘障二。一。裸。赤體也。赤形露體謂
之裸露小衣輕跳。謂之𠊲。比丘不著三衣禮拜
皆是。經像。即法與佛也。不淨脚。脚之不淨者。不淨
履鞵之穢汙者。上登也。殿。是供佛像處。塔。是供佛
[003-0710a]
舍利處。可以不淨脚履登之乎。】


「或著屧屐。入僧伽藍。涕唾堂房。汙佛僧地。乘車䇿馬。
排揬寺舍。凡如是等。於三寶間所起罪障。無量無邊
今日至禱南藏作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二屧音雪。是無跟凉履拖鞋。屐。是高底履。或泥屐也。經
云著屐見佛。生馬蹄國。僧伽藍。此云眾園。清淨眾
所居之處也。排揬。推排衝揬。言輕觸也。凡如下。總
結。懺悔滅罪竟。下發願成德。】


「願承是懺悔佛法僧間。所有罪障。生生世世。常值三
寶。尊仰恭敬。無有厭倦。天繒妙綵。眾寶纓絡。百千伎
樂。珍異名香。華果鮮明。盡上聲世所有。常以供養。」


【分四節。一。竭誠供養。厭倦。言心生厭惡而身懈倦
也。大經云。菩薩常以衣服等四事。香。華。燈明施人。
以是因緣。得身金色。常光明曜。佛過鸚鵡林。蟲銜
華請佛。佛受其請。住林中七日。佛住鷺鸞池。眾鳥
呈祥供養。佛坐深山。獼猴取巖蜜供養。蟲鳥獼猴
尚爾。況人類。不興供養以祈福乎。盡有二義。一。富
貴。則盡世所有。有即須求。貧窮。則盡力所及。及則
須覓。不定少多之物。貴在竭盡其心。】


「若有成佛。先往勸請。開甘露門。」


【二。勸請說法大經佛為母處忉利天。波利質多。樹安居說法。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及
四部眾。白目連速至彼天。請佛還來說法。開甘露門即轉法輪也。甘露

是不死藥食之長主。喻得佛法。即證不生不滅常
住之法。門。通出入義出生死海。入佛法門。】
[003-0710b]


「若入涅槃。願我常得獻最後供。」


【三。伸最後供問。諸佛何故必于二月涅槃。答。二月。
春陽之月。萬物生長。種植根栽。華果敷榮。江河盈
滿。百獸孚乳。是時眾生多生常想。為破常想。說一
切法悉是無常。又問何故必于十五夜。答。是夜。月
無虧盈故。更有十餘事。詳如中卷初釋世尊拈華迦葉微笑
佛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玅心。實相無相之法。付囑云。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
法。波旬請云。瞿曇。弟子所作巳辦。當入涅槃答。吾日後向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當取滅度。獻

最後供者。經律異相云。佛臨滅。拘尸城工巧之子。
名純陀。泣白世尊。我等從今。無主無捄。貧窮孤苦。
欲從佛求將來食。惟願哀受我等微供。然後涅槃。
佛言。我今。為汝。斷除貧窮。以無上法雨。雨汝身田。
令生法芽。令汝具足檀波羅蜜。純陀號泣。復白大
眾。同共禮勸。佛莫涅槃。佛告純陀。諸佛法爾。有為
亦然。速辦所施。不宜久停。是時天人皆來奉供。佛
悉不受。大眾唱言。善哉純陀。成就大福。我等供具
則為唐捐佛欲滿眾望。一一毛孔化無量佛。一一
諸佛各有無量諸比丘。悉皆受供。釋迦自受純陀
所設。食滿百斛以佛神力。充足一切大眾。明始終
二事也。】


「於眾僧中。修六和敬。得自在力。興降三寶。上弘佛道
下化眾生。」


【四。明中間事願成就。眾僧者。唐梵雙標。取文詞穩
順。令人。易解。六和者。一。身和同住。二。口和無諍。三。
[003-0710c]
意和同悅。四。戒和同修。五。見和同解。六。利和同均。
修此六和。非敬弗得。故云修六和敬。古云無不敬
是也。佛法速滅有五因緣。比丘不敬三寶。及戒定
故。正法不得久住。梵語僧伽。此云眾和合。若眾而
不和。如羣商羣吏軍眾等。若和而不眾。如二人同
心等。不名僧寶。眾而和合。是福之因。方名僧寶。上
弘佛道。是自利。大智為先。下化眾生。是利他。大悲
為首。二利兼行。便是菩薩。】


「如上所說於三寶間。輕重諸罪。皆巳懺悔。其餘諸惡
今當次第。更復懺悔。」


【先結前。其餘下。起後。如上所說。有所未盡。故言其
餘。】


「經中佛說。有二種健兒。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巳能
悔。又云有二種白法。能為眾生滅除眾障。一者慚。自
不作惡。二者愧。不令他作。」


【健。勤勇無間意。自強不息也。又云。大經說也。白者
潔白純淨之謂。對治黑業。如十使十惡等是黑業
受四惡報。五戒十善。四禪八定等為白業。受人天。
三乘摩訶衍。報四聖。又隱過。天眼見者須自慚。顯
過。人所見者。須愧他。令。教也。】


「有慚愧者。可名為人。若不慚愧。與諸禽獸不相異也。
是故今日至誠。歸依於佛。如法懺悔。」


【前連引經證。此懺主出意作結。下廣明從無慚愧
中流出諸業。文七。】
[003-0711a]


某甲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信邪倒見。殺害
眾生。解奏魑魅。魍魎鬼神。欲希延年。終不能得。或妄
言見鬼。假稱神語。如是等罪。皆悉懺悔。」


【一。邪倒見章。解音戒。聞上也。奏。進上也。魑魅。大力鬼
也。老物之精。山澤之怪。魍魎。不明真如一心者。由
不明真如自性。故曰魍。不了唯是一心。故曰魎。希
冀也。妄言見鬼神語。如關亡捕鬼。童子女巫。附體
關仙乱語之類。借彼欲冀長生。非但不得益筭之
願。抑且難免地獄之苦。】


「又復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行動慠誕。自高自大。或
恃種姓。輕慢一切。以貴輕賤。用強陵弱。或飲酒鬬亂。
不避親疎。惛醉終日。不識尊卑。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二。慠誕章[怡-台+居]慠妄誕。不伹存于心。且施于四體。故
曰行動。自巳空腹高心眼空四海耳。恃種姓者。倚
賴種族之尊勝也。貴輕賤強欺弱。眾暴寡。皆出于
慠而不敬。誕而不謙也。飲酒者。經云。過失無量但
過酒器與人。招五百世中無手之報。況自飲及教
人飲乎。三十六失。如上卷所明。今文略具。如云鬬
諍之本。致病之根。無故捶打奴僕。橫殺眾生。奸婬
他妻。偷人財物。不孝父母。疎遠善人。常懷恚怒。日
夜憂愁。不敬三寶。輕慢師長。如次配看。可曉。】


「或嗜飲食。無有期度。或食生鱠。或噉五辛。薰穢經像。
排揬淨眾。縱心恣意。不知限極。疎遠善人。狎近惡友。
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003-0711b]


【三。飲食無節章。鱠。細切肉也。五辛。梵網云。一。大蒜。
二。茖葱即韭薤。三。慈葱即家葱。四。蘭葱即小蒜。五。興蕖即胡
。食辛有五過出楞嚴經。一。多過。熟食發淫。生噉增恚

二。天遠縱能說法。諸天遠離。三。鬼近。鬼䑛唇吻。常
與鬼住。四。福消。福德日消。長無利益。五。魔集。魔來
說法。非毀禁戒。排揬淨眾者。五辛氣臭。既薰穢佛
法。亦搪揬淨業善友。縱心二句。出無有期度之意。
疎遠二句。出嗜飲食之由。】


「或貢高矯假。偃蹇自用。䟦扈抵揬。不識人情。自是他
非。希望僥倖。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四。以劣覬倖。自矜才能而慠物曰貢高。強力縱偽
以欺人曰矯假。偃蹇。左傳云。驕慠也。自高自大貌。
䟦扈。猶強梁也。水邊居者。于水未至時。作竹篱候
魚。魚入水退。小魚獨存。大魚跳䟦篱扈而出。明恃
強自逞也。抵觸也。揬。即傏揬。總是不順理意。希望
者。希冀瞻望德澤也。僥。求也。倖。謂不當得而得者。】


「或臨財無讓。不廉不耻屠肉沽酒。欺誑自活。」


【五。無廉耻章。臨財無讓。言爭先取也。見得思義乖。
傷于廉潔可知。羞耻之心何有。自與盜戒近矣。次。
酒肉一對。屠肉。犯殺戒。沽酒。犯不飲戒詳如梵網及前釋中
次。心口一對。欺出于心。誑施于口。借此二惡以求
自活。】


「或出入息利。計時賣日。聚積慳尅。貪求無厭。受人供
養。不慚不愧。」
[003-0711c]


【與上臨財節。成自它一對。放債盤折。筭子母錢。名
出入息利。本能生利。如父母能生子。故云息。放債
取利。月不過五等。是計時賣日。適所以滋潤貪心。
故云尅積。貪求無厭平聲者。求謀不巳也左傳虞叔有玉虞公
求之。獻之。又求其寶劒。虞曰。是無厭也。大經云。供僧。即供三寶。人隨

佛語。即供養佛。為解脫故。即供養法。眾僧受者即
供養僧。】


「或無戒德。空納信施。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全無淨戒之德。虗受信心之施。結上婬。殺。盜。妄。飲
酒。欺誑自活。皆無德也。】


「或捶打音頂奴婢。驅使僮僕南藏作吏。不問饑渴不問寒暑。
或伐撤橋梁。杜絕行路。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六。家鄉對。打。直觸也。周禮。十五成僮。婢妾之總稱。
日有饑渴。歲有寒暑。不問其情。諒其力。役使之。可
乎。夫奴僕。人子也。為主者。應以育子之心惜之。為
僕者。亦應以事父之心事主。自各得其情也。今者。
非使負恩。便是主人太過。噫反徵其剩。將若之何。
於里巷中。或伐除大橋以阻眾。撤去小梁以截行。
杜。塞也。塞通衢。絕行路也。無論城鄉道路。或磚瓦
堆地。或艸長覆路。使長幼不便於行馳。霑衣濕襪
破履戕靴。皆所不宜。凡動人心事。決不可為。】


「或放逸自恣。無記散亂。摴蒱圍棊。羣會屯聚。飲食酒
肉。更相擾餞。無趣談話。論說天下。」


【七。內外對。放逸招報。大經云。放逸有十三果報。一。
[003-0712a]
樂作世間業。二。樂說無益語。三。常樂睡眠。四。樂說
世間事。五。常樂親近惡友。六。常樂懈怠懶惰。七。常
訓被他人所輕。八。雖有所聞。尋復忘失。九。樂處邊
地十。不能調伏諸根。十一。令不知足。十二。不樂空
寂。十三。所見不正。外放逸。內自恣也。無記。昏昏時。
散亂。非善即惡時。摴蒱。即雙陸。老子作之用卜。今
人擲之為戲也。圍棊。大棊也。堯造以教子丹朱。舜
仍以教子商均。其法具方圓動靜。非智者不能也。
孔子云。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平巳皮。日依云。有害詐爭偽之道不飲戒有三等。
上。不過過傳途也酒器與人。中。不教人飲。下。不自飲。食
肉有十過。一覽云。一。眾生本是六親。二。食肉人。眾
生見即驚怖。三。壞他信心。四。慈心薄少。五。增惡羅
剎習氣。六。令學呪術不行。七。眾生身命。於巳無別。
八。諸天賢聖遠離。惡神恐佈。九。不淨所出。十。死墮
惡道。擾客擾主也。餞主送行客也廣酌。酒食途人曰餞。】


「從年竟歲。空。喪天日。初中後夜。禪誦不修。懈怠懶惰。
尸臥終日。」


【初中。後日分是晝三。初中。後。夜分。是夜三。所謂日
不足。繼之以夜也。遺教經云晝則勤心修習善法。
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
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禪。具云
禪那。此云息寂。息慮忘緣。直究自心。頓悟無生也。
誦者。持呪誦經念佛等是也。因不修習。而墮昏沉
散亂二病中。豈非空喪天日。虗延歲月乎。尸臥。如
[003-0712b]
死尸僵臥於清晝。豈不聞孔子責宰予乎。】


「於六念處。心不經理。見他勝事。便生嫉妒。心懷慘毒。
備起煩惱。」


【六念專心繫想曰念。出大經。念佛。是慈悲導師又具相好功德。及願成佛
。念法。是三世佛母修行軌則。能除結使。及願轉法輪。念僧。是人

天福田具種種功德。及代佛開化眾生。念天。是常壽安樂具諸善業。感報
勝身及滿天中天一切種智念戒。是清淨身心能息諸惡。成就道品。及滿諸願

念施。普濟貧窮能破慳貪。生長福果。及捨諸煩惱。心不經理者。心
不干此六者。經歷料理。一任懈怠。毫無警醒勝事。
即參禪聽教持戒念佛等。不行助揚而反嫉妬是
忘本也。備起煩惱。無惡不作也。】


「致使諸惡猛風。吹罪薪火。常以熾然。無有休息。三業
微善。一切俱焚。善法既盡。為一闡提。墮大地獄。無有
出期。是故今日至禱稽顙。向十方三寶。皆悉懺悔。」


【諸惡。即煩惱所造之業。不出十惡等。煩惱狂風。吹
罪惡薪火。微善。不出五戒十善。惡興則善喪。故曰
俱焚。一闡提。此云信不具亦云退沒善心。是故下。結。】


「上南藏作向來所有一切眾罪。若輕若重。若麤若細。若自
作。若教他作。若隨喜作。若以勢力逼迫令作。如是乃
至讚歎行惡法者。今日志坊本作至誠。皆悉懺悔。」


【總結上文。輕。如微善惡等。重。如闡提墮大獄等。餘
可解。總申懺悔竟。下發願成悳。】


「願承是懺悔。一切諸惡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慈和忠
孝。謙卑忍辱。知廉識耻。先意問訊。」
[003-0712c]


【慈。翻前第一節殺害眾生等。第三節食生鱠等。第六節捶打驅使僮僕等。第七節食肉擾餞
嫉妒勝事等。和。翻前第二節慠誕輕慢鬪亂等。第四節䟦扈抵揬。第七節慘毒備起煩惱
。忠。翻前第一節妄言見鬼等。第五節欺誑自活等。第六節撤橋杜路等。孝與上慈義
。謙卑者。道生于卑退。德生于安和。經云。謙下諸

比丘。遠離自高心翻前第二節慠誕自高大輕慢等。第三節排揬淨眾等
忍辱。翻前第二節鬪亂不避親疎等。知廉。翻前第一節解奏等第四節希望僥
倖等。第五節臨財無讓不亷等。先意問訊。華嚴離世間品。菩薩有

十種手中。第三先意問訊手。舒展右掌。相迎引故。
此謙卑義也。】


「循良正謹。清潔義讓。遠離惡友。常遇善緣。收攝六情。
守護三業。捍勞忍苦。心不退沒。立菩提志。不負眾生。」


【循。順。良。善也。正。是端正。謹。是謹慎清潔。則不貪汙。
義讓。則臨財不苟得也。遠惡友。翻前第三節狎近惡友文
遇善緣。翻前諸惡猛風。吹罪薪火熾然。微善俱焚
等。收攝六情。情。識也。眼等六識。不攀緣六塵。翻前
六念不經心文。守護三業。不縱十惡。翻放逸自恣
等。捍勞忍苦。捍。是勇猛。精進之謂。翻前懈怠懶惰
等。立菩提志。即發菩提心。發心必度生。故不負坊本
作荷負。非。】


「發願巳。歸命禮諸佛結前生後



* 南無毗盧遮那佛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彌勒佛
*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 南無龍自在王佛
* 南無寶勝佛
* 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
[003-0713a]
* 南無袈裟幢佛
* 南無師子吼佛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大勢至菩薩
* 南無地藏菩薩
* 南無大莊嚴菩薩
* 南無觀自在菩薩


禮諸佛巳。次復懺悔結前起後


向來巳懺悔煩惱障。巳懺悔業障。所餘報障。今當次
第披陳懺悔。」


【先。雙結二障。所餘下。生後果報中。地獄至修羅四
惡道。及人中天中無量餘報。皆次第懺悔大經云。餘報有
三。一。煩惱餘報。若人習近貪欲。報熟。則墮地獄。獄出。受畜生身。鴿。雀。鴛鴦。鸚鵡。青雀。魚。鼈。獼猴。麞鹿。是也。
得人身。則受黃門女人二報無根。設得出家。犯初重戒。若人以殷重心。習近嗔恚報熟。墮獄。獄出。受畜生
身。毒蛇。師子。虎狼。鷹鷂等是也。若得人身。具足十六諸惡律儀。設得出家。犯第二重戒若有修習。愚癡報
熟墮獄。獄出。受畜生身。象。猪。牛。羊。蚤虱蚊虫等形。得人身。則聾盲瘖瘂。癃殘背僂。諸根不具。不得受法。設
得出家。諸根闇鈍。喜犯重戒乃至五錢。若習憍慢報熟墮獄。獄出。受畜生身。糞虫。駝驢。大。馬。設生人中。愛
奴婢身。貧窮乞匃。設得出家。為人輕賤。破第四戒。如是煩惱餘報。唯修集大涅槃。故悉得斷除。除巳。則餘
業皆淨。披。開也。陳。列也。憶先所犯以求懺也。】


「經中說言。業報至時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
地方所。脫之不受報。唯有懺悔力。乃能得除滅。」


【此引婆羅門避死經偈也。佛言罪有二種。一者業
障。二者報障。若具此二。則不受化。昔兄弟四人學
仙。各得五通。自知壽盡。以通力避死。一涌空中藏
形。一入大海。三百六十六萬里。下不至底。處于其
中。一劈山隱形石間。自謂無常對來。無從而覓。一
匿之地中。然俱不免死。入空者。墮地如果熟落。入
[003-0713b]
海者死為魚𣊟。如餌墮河。隱山者。死為獸吞。如鳥
餧鷹。入地者。死時如剎竽倒。佛既觀知。謂此四人。
欲捨宿對。三毒未除。安免此患兩藏皆石字。有改石為市。恐誤耳。受
報報字。本經是業字。方。即所向之方。古德云。道無方所。明之

在人。法離見聞。斷之在智。葢業報與道相反。亦應
云。業報無方所。脫之在人。法離縳解。燭之在智。】


「何以知然。釋提桓因。五衰相現。恐懼切心。歸誠三寶。
五相即滅得延天年。如是等比。經教所明。其事非一。」


【涅槃云。諸天五衰。謂頭上華萎。腋下汗出。下染裳
垢。身體臭穢。不樂本座。此大五衰。必死之相。又俱
舍云。衣服絕香身光忽滅。浴滴沾身。本性囂馳。兩
目眴運。此小五衰。遇勝緣。猶可解。非定死相。觀得
延天年語。必是小五衰。釋提桓因。此云能作。天帝
釋也大經云。天上雖無大苦惱事。然其身體。柔軟細滑見五相時。極受大苦。與地獄無別譬喻
經云。有帝釋天。五德離身。自知福盡。甚大憂愁。念三界中。唯佛救苦。特到佛所。時佛正入普濟三昧。帝作
禮伏地。志心三歸佛法僧眾。未起之間。其命忽出。便入陶家驢母腹中。時驢自解走瓦坯間。踐壞坯器。主
怒。打之。尋時傷胎。其神復返。還為天帝。佛三昧覺。讚言善哉。能于殞命之際。歸命三尊。罪對已畢。更不勤
苦。佛為說法。得須陀洹道。比音閉。輩也。類也。事非一有一。一。經法

所明。不止一種。二。有懺不懺之別故。】


「故知懺悔。實能滅禍。但凡夫之人。若不值善友獎導。
則靡惡而不造。致使大命將盡。臨窮之際。地獄惡相。
皆現在前。當爾之時。悔懼交至。不預修善。臨窮方悔。
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此節至文盡。皆䇿發激勵之辭。必先自知業障。懺
[003-0713c]
而滅之。得免諸難。先結前能懺之益但凡下。次明
不近善知識之害。獎導者獎勸引導也。靡惡不造。
言無惡不作。自種苦因也。致使下。明自受苦果。當
命盡。獄惡現時。懊悔作惡心。怖懼獄苦心互發。故
曰交至。預。先也。先辦善業也。後悔無及。立下文張
本。】


「殃福異處。宿預嚴待。當獨趣入到地獄所。但得前行。
入於火鑊。身心摧碎。精神痛苦。如此之時。欲求一禮
一懺。豈可復得。」


【此勸人先懺。免于後悔也。殃福。罪福也。處上聲。受也。
善惡因異苦樂報殊也。宿預。猶言預先也。纖毫不
恕曰嚴。定欵以竢罪人之來為待獨字。與自作自
受呼應。趣平呼。說文。走也。行而張足也。火鑊。苦具也。
摧。折挫也。僧問趙州。古㵎寒泉時如何。答。苦。飲者
如何。答。死。雪峰聞之云。趙州古佛。遂遙作禮。若如
此苦。如此死。當快樂無量。若不能至此。應先懺之。】


「眾等莫自恃盛年。財寶。勢力。懶惰懈怠。放逸自恣。死
苦一至。無問老少。貧富。貴賤。皆悉摩滅。奄忽而至。不
令人知。」


【若自恃盛年。無諸病苦。可以自適。不勤懺悔。倘無
常忽至。後悔無益先賢云。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盡是少年人。金剛經。一切有為
法四句偈。當深未之。摩滅。消滅也。奄上聲。遽也。奄忽猶倏忽也。

卒然而至。孰令人知。既不問少。則盛年不足恃。不
問富。則財寶不足賴。不問貴。則勢力不足尚。少年
[003-0714a]
富貴尚爾。况老而貧賤者乎。猶宜急急預懺。與性
命競。可也問。大智慧人。亦有地獄分否。答。有。如調達謗佛。生身入獄。佛令阿難問。在獄中
安否。答。我雖在獄。如三禪天樂。佛又令問。你還求出麼。答。我待世尊入獄方出。阿難言。佛是三界大師。豈
有入獄分。曰。佛既無入獄分。我豈有出獄分。】


「夫人命無常。喻如朝露。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云何忽
此而不懺悔。伹五天使者既來。無常殺鬼卒至。盛年
壯色。無得免者。」


【晨朝之露。遇日即無。豈真常久。云何二字。懺主痛
責之辭。五天。婆沙論云。自四天王巳下。有日月天。
星宿天。常憍天。持鬘天。賢首天。此五。奉天所勅為
使者。冥司所遣為殺鬼。卒至。卒然而到也與奄忽而至呼
應。盛年必有強壯之色。與自恃盛年勢力照應。】


「當爾之時。華堂䆳宇。何關人事。高車大馬。豈得自隨。
妻子眷屬。非復我親。七珍寶飾。乃為他玩。以此而言
世間果報。皆為幻化。」


【古云。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縱有堂
宇車馬。與我何干。人。亦自也。迷人不悟。不思解脫。
反生貪戀。更增苦本。妻非親者。古語云。夫妻一似
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七珍。金。銀。珠。玉。珊瑚。琥
珀等。無常經云。眷屬皆捨去。財貨任他將。但持自
善根。險道充資糧。言惟善業可持也。人間果報。如
妻孥七寶等。是幻是化。反顯地獄果報。非幻非化。
能令精神痛苦。他不能代。幻者。西域幻術。依草木
等幻作人畜。似有往來動作之相。須臾法謝。還成
[003-0714b]
草木。法喻各開五法。喻中五者。如結一巾。幻作一
馬。一。所依巾。二。幻師術法。三。所幻馬。四。馬有即無。
五。癡執。為馬。法中五者。一。真性。二。識心。三。依他起。
四。我法即空。五。迷執我法。一切世間有為之法。無
不皆然。故為幻化。】


「天上雖樂。會歸敗壞。壽盡魂逝。墮落三途。是故佛語
須䟦陀言。汝師鬱頭藍弗。剎根聰明。能伏煩惱。至於
非非想處。命終還作畜生道中飛狸之身。況復餘者。」


【語。告也。梵語須䟦陀羅。此云好賢唐言善賢梵語鬱頭
弗。此云猛喜又云極喜。仙人名也。智度論云鬱陀羅伽
仙人。得五神通。飛到王宮。王夫人接足而禮。夫人
手觸。即失神通。從王求車駕而出。更修五通。一心
專志。因鳥鳴亂意轉詣水邊求定。復聞魚鬪。即生
嗔恚曰。我當盡殺魚鳥。此人久後得道。生非非想。
天。後彼壽盡。下生報為飛狸。殺諸魚鳥。作無量罪。
墮三惡道。狸之伎倆。止能殺魚。且為飛狸。併殺飛
鳥。以遂其惡。致墮惡道傳曰。鬱。頭藍弗。以世俗智伏下地惑。獲非想定。具五
神通。時君尊敬。延入宮掖。女子接足而禮。藍弗觸女子手。遂生貪欲。便失神通。飯食訖。徐步歸山。故偈曰。
纔生一念欲。便失五神通。故佛臨涅槃。告阿難言。吾未成佛。示八鬱頭藍弗。外道法中。修學四禪八定。吾
成佛來。毀訾其法。天福受盡。還墮畜生。荊谿云。不知牛等於彼業謝。悳勝因牽。生於人天。須跋陀問佛。云
何能斷一切諸有。答。觀實相人。能斷諸有。無相之相。名為實相。即一切法。無自相他相共相等。】


「故知未登聖果巳還。皆應輪轉。備經惡趣。如不謹慎
忽爾一朝親嬰斯事。將不悔哉。」


【聖果。即無上涅槃妙果也三界俱未登聖果。于人身修十善。下品十善。生
[003-0714c]
人趣。中品十善。非定相應。生欲天。上品十善。與四禪定相應。生色界天。與四空處定相應。生無色界天

嬰受也。下文引小喻大。】


「如今被罪。行詣公門。巳是小苦。情地慞惶。眷屬恐懼。
求捄百端。地獄眾苦。比于此者百千萬倍。不得為喻。」


【陽間公門小苦尚知可畏。地獄眾苦有無量倍。而
反不畏。豈非大愚癡哉。詣。到也。自巳情地慞惶。累
彼眷屬恐懼。巧計百出以求捄援。意在免難。況劇
苦之地獄乎。下呼眾責結。】


「眾等相與塵劫以來。罪若須彌。云何聞此安然不畏。
不驚不怖。令此精神。復嬰斯苦。實為可痛。是故志誠。
求哀懺悔。」


【罪若須彌。言深重也。須彌。此云妙高。四寶所成。超
出羣峰故。預思精神受苦生痛。如思蹋懸崖。足心
酸澀令此等三句。與前行人人於火鑊精神痛苦呼應。大經云。一切眾生。若具五事。令現輕報。
轉地獄受。一。愚癡。二。善根微少。三。惡業深重。四。不懺悔。五。不修本善業。詳如經說。上言罪

報必不可免。須懺力除滅。下懺地獄中。一切惡相
惡報懺所餘報障竟。下懺第三報障四。先懺地獄
罪報。】


某甲等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所有報障。然其重者。
第一唯有阿鼻地獄。」


【地獄眾苦。說不可盡。至于阿鼻猶為極重。阿。此云
無鼻。此云遮。又阿。此云無。鼻。此云救。合言無遮無
捄。即無間地獄也。下正說其中惡相惡報阿鼻獄乃八大
獄之一。謂斬活。黑繩。石磕。叫喚。大叫喚。燄熱。大燄熱。此七。各濶五百由旬。壽千歲。唯阿鼻三十二萬里。壽
[003-0715a]
二萬歲。俱治第一根本極重罪。謂弒父母。弒阿羅漢。破和合眾。逼奸淨尼。出佛身血。阿鼻。以人間六十小
劫為一晝夜。第一重故。謂之獄王。因本經佛告諸比丘。于四大洲。八萬小洲。諸餘大山。須彌山王之外。有
山名鐵圍。高六百八十萬由旬。縱廣亦爾。彌密牢固。金剛所成。難可破壞。此鐵圍外復有一重大鐵圍山。
高廣正等。兩山之間。極大黑暗。無日月光明。有八大地獄。謂等活。斬刺磨搗。次活等前。黑繩地獄。以黑繩
綳量。後方鋸解。眾合地獄。苦具眾至。合黨相殘。嘷叫地獄。眾苦所逼。悲號發聲。大叫地獄。極苦所逼。大叫
稱怨。炎爇地獄。炎逼身轉。極苦難堪。極爇地獄。內外自他。身出猛火。互相燒害。阿鼻地獄。趣果。受苦。時。命
及形。五皆無間。此八大地獄。各各復有十六小地獄。周帀圍繞而為眷屬。皆縱廣五百由旬。謂饑餓地獄。
銅釜地獄。多銅釜地獄。石磨地獄。膿血地獄。量灰地獄。鐵丸地獄。灰河地獄。斤斧地獄。豺狼地獄。劒樹地
獄。寒氷地獄。黑沙地獄。沸屎地獄。鐵釘地獄。燋渴地獄。除上八大獄。復有十次地獄。文長不錄。又有孤獨
地獄。在閻浮諸處。或曠野山間。或海畔廟中。有八萬四千座。苦報轉經。壽亦不定。所攝有情。上下品十惡
來生其中。上明根本地獄。如州司牢獄。邊處地獄。如縣道牢獄。孤獨地獄。如場鎮鎖杻之類。】


「如經所明。今當略說其相。此獄周帀有七重鐵城。復
有七重鐵網。羅覆其上。下有七重鐵刀為林。無量猛
火。縱廣八萬四千由旬。罪人之身徧滿其中。」


【如經所明。如上所引者。略說其相。分十小節。初。明
六方之固。二。縱廣下。明獄相之大。直為縱。橫為廣。
由旬。此云限量如此方之驛。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
小者四十里為一由旬。數定八萬四千者。由違八
萬四千法門。入塵勞門故感此報。由五根偶五塵
時。有內外煩惱各五百。成一千。七支各一千。成七
千。入三世說成二萬一千。又約貪。嗔。癡。等分。成八
萬四千。三罪人下。明形量無間。所謂一人亦滿多
人亦滿。故曰徧。又曰滿也。】


「罪業因緣。不相妨礙。上火徹下。下火徹上。東西南北。
[003-0715b]
通徹交過。如魚在𨫼。脂膏皆盡。此中罪苦。亦復如是。」


【四釋妨。大經云。智者觀地獄苦。自一地獄。乃至一
百三十六獄。一一獄有種種苦。皆是煩惱業因緣
生次觀鬼畜等苦。乃至人天所有諸苦。皆從煩惱
業因緣生。五。上火下。重明無量猛火義共六句。出大經十九
上呼。底也。六。如魚下。引喻明受苦之相。六方俱猛
火。罪人入中。如魚入鏊。形質焦枯。如魚脂盡。此中
下。法合。】


「其城四門。有四大銅狗。其身縱廣四千由旬。牙爪鋒
長。眼如掣電。復有無量鐵嘴諸鳥。奮翼飛騰。噉罪人
肉。牛頭獄卒。形如羅剎而有九尾。尾如鐵叉。復有九
頭。頭上十八角。角有六十四眼。一一眼中。皆悉迸出
諸熱鐵丸。燒罪人肉。然其一嗔一怒哮吼之時。聲如
霹靂。」


【七。獄中異物三。一。大銅狗。其狀可畏。掣電。言狗兩
眼之光。東西照掣。如閃電然。二。多鳥加害。奮勇也。
發憤騰躍之勢。三。明獄卒形聲可畏。迸音崩去聲。涌也。
哮吼。震怒聲。如虎之咆哮。師子之振吼。或時頓發
嗔聲。如晴空霹靂。】


「復有無量無邊刀輪。空中而下。從罪人頂入。從足而
出。於是罪人。痛徹骨髓。苦切肝心。如是經無數歲求
生不得。求死不得。如是等報。今日時本無此二字皆悉稽顙。
慚愧懺悔。」


【八。明苦具無間。九。如是下。明時無間。十。求生二句。
[003-0715c]
明命無間。如是下。總結。上文懺阿鼻獄報竟。下文
懺其餘諸獄。與楞嚴經十因六報大同。文繁不引。】


「次復懺悔刀山劒樹地獄。身首脫落罪報。懺悔鑊湯
爐炭地獄。燒煑罪報。懺悔鐵床銅柱地獄。燋然罪報。」


【此第三章。計二十一小節。十習中。嗔習之所招感
也。一。劒樹。十六遊增之一。二。鑊湯。即一多銅釜之
類。六交報中。見火所感也。三。然。燒也。燋然。燒之至
於燋黑。不燋。不巳也。】


「懺悔刀輪火車地獄。劈礫音力罪報。懺悔拔舌犁耕地
獄。楚痛罪報。懺海吞噉鐵丸。烊銅灌口地獄。五內消
爛罪報。懺悔鐵磨地獄。骨肉灰粉罪報。」


【四。劈破也礫。小石也。研碎義五。楚痛苦楚痛極也。
六。五內。心。肝。脾。腎。肺。五藏也。始則紅爛。終則消落。
由吞熱鐵丸。熱銅汁故。七磨骨作粉。嗔習使然。】


「懺悔黑繩地獄。肢節分離罪報。懺悔灰河沸屎音始
獄。惱悶罪報。懺悔鹹水寒氷兩藏作冰地獄。皮膚拆裂裸
凍罪報。懺悔豺狼鷹大地獄。更相殘害罪報。」


【八。以黑色繩牽扯。如世間分屍之類。離。散也。即八
熱之一。九。沸屎。滾沸之屎。氣熱且臭。苦惱迷悶。由
其生平以公威勢力富貴逼人。既受臭名。又氣悶
報。十。平生多恃或呰嫌人。冷淡人。乃至㓟剝牛羊。
及剝奪人衣等業所致。十一。或豺害犬。犬害豺等。
故云互相。由嗔習互相加害所致。】


「懺悔刀兵距爪地獄。更相搏音博撮。斫音酌音七罪報。懺
[003-0716a]
悔火坑地獄。炮炙罪報。懺悔兩石相磕地獄。形骸碎
破罪報。懺悔眾合黑耳地獄。解剔罪報。」


【十二。凡刀鋒倒刺曰距。如雞距鷹爪之類搏。手擊
也。撮。捎取也。或以刀斫。或以兵刺。如歷聽能為利
兵刃之類。十三。可知十四。磕音渴石相築聲也。十五。
眾合者。苦具眾至。合黨相殘也。八熱中之一。黑耳
者。因眾合故。無纖毫之空竅故耳目皆黑暗也解。
是鋸解。剔。或箭剔。】


「懺悔闇冥肉山地獄。斬挫罪報懺悔鋸解釘身地獄。
斷截罪報。懺悔鐵棒倒懸地獄。屠割罪報懺悔燋熱
叫喚地獄。煩冤罪報。懺悔大小鐵圍山間。長夜冥冥。
不識三光罪報。懺悔阿波波地獄。阿婆婆地獄。阿吒
吒地獄。阿羅羅地獄。」


【十六。挫。折傷也。十七。釘去呼。斷音短十八。儒書猶解倒
懸。目連中元節。盂蘭盆。為此作也。十九。燋熱。即炎
熱獄。叫喚。即嘷叫。大叫二獄。乃八熱中之三煩。多
也。冤。屈也出報恩經。二十。大小兩鐵圍山。中間黑暗。無
三光故。自上之下。諸獄受苦不同。皆有牛頭獄卒。
馬面夜叉等。各以大力追逐袪逼。由巳業力所招。
非天降人與。應預知之莫自迷也。二十一。波波婆
婆。吒吒羅羅。俱寒獄中忍寒聲。】


「如是八寒八熱一切諸地獄中。復有八萬四千鬲子
地獄以為眷屬。」


【總結。八寒獄。一。頞部陀。二。尼剌部陀此二。從寒逼身。皰裂立名
[003-0716b]
三。頞折吒。四嚯嚯婆五。唬唬婆此三。從寒苦發聲立名。六。嗢
鉢羅。七。鉢特摩。八。摩訶鉢特摩此三。從身裂。如三種蓮華立名一青
蓮。二。紅蓮。三。大紅蓮。此為八寒獄。無遊增。八熱獄解見前。此八獄。各有

四門。門各有四獄。謂煻煨。屍糞。鋒刃。烈河。增也
獄有十六。八獄計有一百二十八。皆名遊增有清遊彼。
其苦更增故名遊增。連八大獄成一百三十六座。自行十惡

五逆。感八大獄苦。教他行惡逆。感十六眷屬遊增
獄。八萬四千者。由八萬四千塵勞所致也。眷屬。同
類之稱謂八寒八熱大獄中。總有一百二十八遊增獄。此中又有八萬四千鬲子地獄。與大
獄相為表裏。互為分屬。合此眾苦而成大獄。故曰眷屬。大小獄相合而成。如人之有大小眷屬也。悲夫。人
間五百歲。地獄為一晝夜。壽命一千歲。則無始巳來。經生父母。倘受重罪者。竟不知其幾許矣。小獄尚然。
況阿鼻獄王。人間六十小劫為一晝夜。壽命二萬歲。受苦何窮。更歷叵思議時。思之痛哉。】


「此中罪苦。炮煑楚痛剝皮刷肉。削骨打髓。抽腸拔肺。
無量諸苦。不可聞。不可說。南無佛。」


【指獄中劇苦。不可聞說。先合掌歸佛也。刷音攝。刮也。
經云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懺主稱南
無佛。極悲地獄眾生。由無始惡業因緣。致此苦報
我等見此。極應內省。所以下文總申懇禱。向佛發
露懺除。離苦得樂也。】


「今日在此中者。或是我等無始以來。經生父母。一切
眷屬。我等與彼命終之後。或當復墮如此獄中。今日
洗心懇禱。叩頭稽顙。向十方佛。大地菩薩。求哀懺悔。
令此一切罪報。畢竟消滅。」


【同眾滅罪也。此中地獄中也。與彼。偕諸同志善友
[003-0716c]
也。洗心。叩頭。哀悔。三業精誠也問。為獄眾說何法。答。應說罪性本空。
不在內外中間。令其一念。頓超十地。懺地獄等報竟。】


「願承是懺悔地獄等報。所生功德。即時破壞阿鼻鐵
城。悉為淨土。無惡道名其餘地獄。一切苦具。轉去呼
樂緣。刀山劒樹。變成寶林。鑊湯爐炭。蓮華化生。牛頭
獄卒。除捨暴虐。皆起慈悲。無有惡念。地獄眾生。得離
苦果。更不造因。」


【此發願離苦得樂也。餘地獄。即十六獄。乃至眷屬
獄也。苦具。加苦之器具也。轉為。變成也。刀山四句。
即苦是樂。牛頭下。即暴虐念。是慈悲心也。在獄眾
生既離苦。再不造獄因也。上明離苦竟下明得樂。】


「等受安樂。如第三禪。一時俱發無上道心懺悔巳。至
心信禮常住三寶。」


【等受。齊等而受也。離喜妙樂為三禪一。少淨天。二。無量淨天。三
徧淨天。人間最樂。無有及者。無男女婬慾。以禪悅為

食者。發無上道心。即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也。一時
頓發言在獄在壇者。同時齊發也懺悔下。結前起後。可知



* 南無毗盧遮那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彌勒佛
*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南無龍自在王佛
* 南無寶勝佛 南無覺華定自在王佛
* 南無袈娑幢佛 南無師子吼佛
*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南無普賢菩薩
*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地藏菩薩
[003-0717a]
* 南無大莊嚴菩薩 南無觀自在菩薩


禮諸佛巳。次復懺悔。巳懺地獄報竟。今當復次懺悔
三惡道報。


【文中兩重結前起後。懺除果報中三惡道報畜生餓鬼
修羅并前地獄成四。報者。詶其往因也。下引經總明。分五節。】


「經中佛說。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知足之人。
雖臥地上。猶以為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猶不稱意。」


【一。知足不知足對顯處。安居也。稱。遂也。欲。即五欲
不稱意。愈求愈得。愈不足也。心地觀云。若有少欲
能知足者。應當安住阿蘭若處。大經云。知足之行。
諸佛所讚。應終身歡喜奉行。師子吼問佛少欲。知
足。有何差別。答。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
悔。不求未來所欲之事。是少欲。得而不著。是知足。
不求恭敬。是少欲。得不積聚。是知足更有四句料簡。詳如經說
又遠離一切世間之事。名少欲。既出家巳。不生悔
心。名知足。既知足巳。近空閒處。是名寂靜。不知足
者。不樂空閒夫知足者。常樂空寂。端坐不臥。或樹
下。或塚間或露處。隨有草地。即坐其上。乞食而食
隨得為足。或一坐食。不過一食。唯蓄三衣。糞衣。毳
衣。是名少欲。既行是事。心不生悔。是名知足。如是
行者。迦葉其人也。】


「但世間人。忽有急難。便能捨財。不計多少。而不知此
身。臨於三途深坑之上。一息不還。便應墮落。」


【二。約生死對顯。出慳吝之苦報。三途。火血刀也地獄。
[003-0717b]
是火途。從熱得名。畜生。是血途。從互相吞噉得名。餓鬼是刀途。從刀杖驅逼得名。坑古作阬

陷也與煩惱障中。深坑險趣。及被罪行詣公門。求救百端比地獄苦。百千萬倍。不得為喻呼應。】


「忽有知識。勸營功德。令修未來善法資糧。執此慳心
無肯作理。夫如是者。極為愚惑。」


【三。不受善教。營。中原雅音。讀盈。洪武韻音榮。造也。
善知識惜其受苦。勸修戒定慧。作諸福德。皆未來
出世之資糧也。作造也映上營字。理修理也映上修字。聖教
不依。故斥之云。極是愚惑。】


「何以故爾。經中佛說。生時不齎牋西切一文而來。死亦
不持一文而去。苦身積聚為之憂惱。於巳無益。徒為
他有。無善可恃。無德可怙。致使命終。墮諸惡道。是故
今日歸依三寶。至誠懺悔。」


【徵愚惑之所以。四。引經證齎。持也。行道所用也。勞
苦其身。積聚資財。心常憂惱。死不持去但資他人。
於巳何益。慳不修福。故無善無德。善者。除惡之根。
德者。萬善之體也。是故下。結。上總懺慳貪苦報竟。
下別開三道。次第而懺。先懺畜道楞嚴經云。眾生本因。貪物為罪
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怪鬼。餘如經說。叉三途有定業。如十惡法。定在三途。十善業。定在人天。十不善法。有
上中下。上因緣故。受地獄身。中因緣故。受畜生身下因緣故。受餓鬼身。下分六節。】


「次復懺悔畜生道中。無中識知罪報。懺悔畜生道中。
負重牽犁。償他宿債罪報。」


【一。畜生者。因中無智。縱遇善知識。不肯受教。故招
無知無識罪報。第二。文義釋見前。】


「懺悔畜生道中。不得自在。為他斫刺音七。屠割罪報。懺
[003-0717c]
悔畜生道中。無足二足。四足多足罪報。」


【三。于人道中役心不停。故果上不得自在。被他或
斫其頭。或刺其頸。或屠四肢。或分割身肉。千刀萬
切。痛苦何如。前章。言生時以力償債。此明死後以
身肉血償債。痛苦不計。四。無足者陸地。如蚯蚓等。
水中。如鰻鱔等。二足者。空中。如烏雀鳩鴿等。陸行。
如鷄鵞鴨等。四足。如大而驢騾。駱駝。牛。馬等。小而
犬。羊。猫。鼠等。水中。龜鼈等。多足。如蜈蚣百足等。】


「懺悔畜生道中。身諸毛羽。鱗甲之內。為諸小蟲之所
音𣏌食罪報。」


【五。唼。聚食貌漢書唼血是也。獅象。毛中之長。鳳凰。羽中之
長。龍蛟。鱗甲之長。餘可知。又羽中。如鷄有五德。烏
知凶。鵲知吉。燕雁知時。四足中。如犬馬有義。狗終
不背主。馬能報恩今之背恩者。反犬馬之不若也。】


「如是畜生道中。有無量罪報。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六。總結畜報○次懺餓鬼道。正法念處經云。餓鬼
險惡之業。由心貪惜積聚。欲望長富。廣積眾惡。不
行布施。沙門。婆羅門。及諸病。諸貧窮人。或來求乞
心生慳嫉。不肯施與。不作功德不持禁戒。以是因
緣。墮餓鬼中。分五節。】


「次復懺悔餓鬼道中。長受饑渴。百千萬歲。初不曾聞
漿水之名罪報。懺悔餓鬼。食噉膿血糞穢罪報。」


【一。大經云。眾生生餓鬼中。壽命無量百千萬歲。不
聞漿水。況得見耶。即達見水。到。則變成猛火膿血。
[003-0718a]
設或不變。則有多人手執鉾矟。遮護捉持。不令得
前。設復降雨。至身成火。餓鬼苦報如此。菩薩為化
生故。誓願現如是身。二。大經云。生餓鬼中。或食吐
汁。脂肉膿血。屎尿涕唾。壽命無量。】


「懺悔餓鬼動身之時。一切肢節。火然罪報。」


【三。經云。受他寄物。抵拒不還生于鬼處。一者。人中
住若人夜行。則有見者。二者。在閻浮提下。五百由
旬。或住海中。或住海渚。惡道眷屬。其數無量。略有
三十六種。姑舉其八。一。炬口口出猛火肢節烟生。二。針咽腹大
如鼓。頸項如針。形狀枯瘦。三。臭口日氣臭惡臭不可聞。四。大癭頸生癭瘤噉彼膿血

五。針毛出毛如針。轉剌身體。六。臭毛身毛臭穢而不堪聞。七。得棄食人所棄
以充饑。八。得失物失不堪。方得就吃。一日一夜。比人問十年。如

是五百歲。名為一生。即焰口焦身之報。】


「懺悔餓鬼腹大咽小罪報。」


【四。即前第二種鬼皷腹針咽之報。】


「如是餓鬼道中無量苦報。今日稽顙求哀皆悉懺悔。」


【五。結○問。旁生餓鬼。說何法度之。答。說永斷根本
無明。令其捨離饑渴熱惱。生人天中。便度二苦道
矣。懺餓鬼道竟。下懺修羅道。是第四大段。分四節。】


「次復懺悔一切鬼神。修羅道中。諛。謟。憍詐罪報。」


【一。阿修羅。此云非天。由因中雖願得天身。而不信
正業。福田力故。仍得修羅。智度論云。欲界眾生。三
種善根。上分。天道果報。中分。人道果報下分。修羅
果報。修羅結使覆心。心多邪曲。得道甚難諸天雖
[003-0718b]
隨結使。直心信道。修羅雖與天相似。以近道難。故
在人下。天之怨敵。名阿修羅王于欲界中化身。大
小隨意能作。諛阿諛也。謟。佞言也。憍。是憍[怡-台+居]。詐。欺
也。偽也阿修羅有四種。楞嚴經云。若于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卯而生。鬼趣
所攝。若于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隣于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
無畏。能與釋梵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旦遊虗空。莫歸水宿。此阿
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前阿修羅王住大海底。須彌山側。所住文城。名曰光明。縱廣八十由旬。壽五千
歲。一晝夜。比人間五百歲。】


「懺悔鬼神道中。擔沙。負石。填河塞海罪報。」


【二。大經。拘尸那竭。有力士三十萬。佛遣目連調伏
之。連教化五年。不能使一人受法。一時力士。聞佛
入滅集聚平道。佛即化身為沙門像。往力士所以
足三指。掘出大石。力士見巳。即于巳身生輕劣想。
士云。能移此石令。出道。不。我以手舉石。擲至色究
竟天。我復接石置之右掌。以口吹之。碎如微塵。復
為力士說法。皆發菩提心。如此作用。則佳。今負石。
報歷長劫。或填河作陸。塞海為灘。所以河海邊。常
長沒不同。此類塞之也問。修羅道說何法以度之。
答。說無我法。令。其捨離憍慢放逸。安住忍地。如方
等會。授修羅王記云。此等於其未來世。值遇恒沙
人師子。於善名劫得成佛。如來皆號為善名。】


「懺悔鬼神羅剎。鳩槃茶。諸惡鬼禮。生噉血肉。受此醜
陋罪報。」


【三。羅剎。是食人鬼。即噉精氣者。人心中有七滴。甜
[003-0718c]
水。和養精神。鬼噉一滴令人頭痛。三滴。悶絕。七滴
盡。即死。一心持呪。即得脫難。鳩槃茶。是可畏鬼。大
經云。菩薩見眾生為鬼所病。即作是言。願作鬼身。
大身。徤身。多眷屬身。使彼聞見。病即除愈。阿修羅
此云無端正。故云醜陋報。】


「如是鬼神道中。無量無邊一切罪報。今日稽顙向十
方佛。大地菩薩。求哀懺悔。悉令消滅。」


【四。結。上懺三報竟。下發願求成三道之功德。滅惡
興善。必承懺法力故。文分四節。】


「願承是懺悔畜生等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滅愚癡
垢。自識業緣。智慧明照。斷惡道身。」


【一。畜生之報不一。故云等。愚癡。即多欲多求。及無
所識知等。由愚癡無慧。受畜生報。今慧性開明。不
更染畜生垢矣。業緣。即苦身積聚償債。屠割唼食
等。業緣既識。故願智慧明照。惡道苦身斷。皆懺悔
之力也。】


「願以懺悔餓鬼等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永離慳貪
饑渴之苦。常飡甘露。解脫之味。」


【二。由慳貪因。受饑渴果。苦。即動身火然。腹大咽小
等。常飡甘露。永離渴也。得解脫味。永離饑也。】


「願以懺悔鬼神修羅等報。所生功德。生生世世質直
無謟。離邪命因。除醜陋果。福利人天。」


【三。質正也。實也謚法。忠正無邪曰質。若為利。養故。現奇特相。
或高聲現威。令人畏敬。是心多邪曲。為邪命因。今
[003-0719a]
質直無謟。與昔諛㗖憍詐等反。是離邪命。修正因
緣。自然除醜陋果。得端正報。福利。普及人天矣。】


「願從今以去。乃至道場。決定不受四惡道報。唯除大
悲。為眾生故。以誓願力。處之無厭。」


【四。重申總懺。發願。因也。至道場坐菩提場成佛。果也。自因
至果。中間決不仍受三途。及修羅等四種惡道報。
唯除下。揀願。但除發大悲心。以同事攝。四弘誓。同
處四惡道。無滿足想。為度生故。之。此也。指四惡道。】


「巳懺三途等報。今當復次稽懇。懺悔人天餘報。」


【先結前。今當下。起懺果報文。先人天餘報。】


「相與稟此閻浮壽命。雖曰百年。滿者無幾。於其中間
盛年夭枉。其數無量。」


【稟。受也。夭枉。少年橫死也。】


「伹有眾苦煎迫心形。愁憂恐怯。未曾暫離。如此皆是
善根微弱。惡業滋多。致使現在。凡有所為。皆不稱意
苦火煎心。則心無悅豫。迫形。則體無安樂。愁。悲。憂。
慼。恐懼。怯。懦。滋。益也。惡業益多。故致盛年天枉等
苦。即生。亦不免煎迫心形等患耳。


「當知悉是過去巳來惡業餘報。是故某甲等。今當懺
悔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所有現在。及以未來人天之
中。無量餘報。」


【先明餘報之由。今當下。舉無量餘報以申懺。問。為
天眾應說何法。答。說諸行無常。一切樂具。悉皆衰
謝。令各出三界。上總明。下別開。計二十二節。】
[003-0719b]


「懺悔人間。流殃宿對。癃殘百病。六根不具罪報。」


【一。流是宿生業水。流下餘波也。殃。即災殃。因無始
宿業。縱修善法。猶有餘殃耳。癃殘者。罷癃殘疾也。
百病。即四百四病。今止言百。舉大數也。六根不具。
亦作得度因緣。十誦律中。阿那律尊者。因精進失
明。補衲須倩人。曰。誰是惜福者。為我任針。時佛過
其旁。應聲曰。吾是惜福者。與汝任針。因為其說法
得天眼第一大經云。若見貧窮眾生。願貌醜陋。不得自在。是人定是破戒。妬心。嗔心。無
慚愧心。若見多財巨富。諸根完具。威悳自在。是人定有戒。施精勤。慚愧無妬。無嗔。】


「懺悔人間。邊地邪見。三惡八難罪報。」


【二。生于邊地。不惟人品下賤。尚不見中華人物。況
得見佛聞法乎。生邪見家。則不信三寶。生生苦惱。
三惡。即獄。鬼。畜八難之三。四。盲聾瘖瘂。五。世智辯聰。六。
佛前佛後。七。北俱盧洲上四。在人道。八。無想天。此八有
一。便不得見佛聞法。故名難。】


「懺悔人間。多病消瘦。促命夭枉罪報。」


【三。目連尊者因弟子病。上忉利天問耆婆當云何
治。答。惟斷食為本。消痟同。衰也李通傳。崇有消疾。注。消中之疾。中既
消。外形瘦也。促命。短壽也。不盡天年曰夭。無罪死
無藥死。縱有醫藥。不對病死皆枉死。攝餘殃使然。】


「懺悔人間。六親眷屬。不能得常相保守罪報。懺悔人
間。親友凋喪。愛別離苦罪報。懺悔人間。冤家聚會。愁
憂怖畏罪報。」


【四。父母兄弟妻子。有一死別生離。便是不得常相
[003-0719c]
保守。五。生者凋零。病者俱喪。恩愛別離。八苦之三
也。六。怨憎會苦。】


「懺悔人間。水火盜賊。刀兵危險。驚恐怯弱罪報。」


【七。水。火。風。是大三災。饑饉。疾疫。刀兵。是小三災。文
中水。火。大災之二。刀兵。小災之一。人能一日一夜
持不殺戒。得免刀兵災。弱劣弱也。】


「懺悔人間。孤獨困苦。流離波迸。亡失國土罪報。懺悔
人間。牢獄繫閉。幽執側立鞭撻拷楚罪報。」


【八。幼而無父曰孤。老而無子曰獨。貧窮困苦。流離
波迸。言飄流四方也。傳云。迸諸四夷。言散走也。既
散走四方。亡失本土可知。九。幽囚也。】


「懺悔人間。公私口舌。更相羅染。更相誣謗罪報。懺悔
人間。惡病連年。累月不瘥。枕臥床席。不能起居罪報。」


【十公私兩字。冠下兩句。公口舌。如借官府訟事而網羅玷污
之。其不受屈。不傷財。不害命。決不巳也。私口舌。即
於鄉鄰比近。妄調唇吻而誣謗也。口勞舌沸。徒成
地獄之因。詞垢語汙。空搆劇楚之果。更相。彼此互
相銛筆。綺飾文詞。汙衊加謗也。誣。虗言也。如本無
婬欲。而妄加以犯色之名。曾未盜偷。而熾誹以竊
物之號。事起無因。謗成有意。今生不懺。當苦無窮。
戒之哉。十一。惡病。如瘋癆等。自然連歲積月耳。瘥。
病除也大經云。人有病。當至心求醫療治。不爾。必死無疑。眾生常應攝心。不放逸。放則便墮
又眾生不耐寒暑。饑渴。風雨。打擊。如彼坯瓶。不耐風雨。打。擲塠壓。】


「懺悔人間冬瘟夏疫。毒癘傷寒罪報。」
[003-0720a]


【十二。言四季之病。陰陽書有瘟星。瘟鬼周禮疾醫
四時。皆有癘氣不和之病也。說文。惡瘡疾。大痳瘋之類。秋間瘧
癘。春患傷寒。大經云。菩薩于疾疫世。見病苦者。作
是思惟。如藥樹王。若有病者。取根。莖。枝。葉。華。果。皮
膚。悉得愈病。我身亦爾。若有病者。聞聲觸身。服食
血肉。乃至骨髓。病悉除愈。願彼食我肉身。不生惡
心。如食子想。我治病巳常為說法願彼信受。思惟
轉教。五祖演云。今人似發瘧一般。寒一上。熱一上。
不覺過。了一生。不會者且置。即如徹的人。于日用
現行處。亦未免觸事。則因事生心。緣無。便依無息
念。被寒熱二字。打做兩橛。】


「懺悔人間。賊風腫滿。否塞罪報。懺悔人間。為諸惡神
伺求其便。欲作禍崇罪報。」


【十三。邪風漲滿。痞塞纏綿等病。痞。病結也。即腹內
結病。氣隔不通也。十四。伺候察也。崇。神禍也。禍者。
人所自召。神因附之。崇者。神自出之以警人者江克
傳。崇在巫蠱。師古曰。禍咎之徵。鬼神所以示人也。】


「懺悔人間。鳥鳴百怪。飛屍邪鬼。為作妖異罪報。懺悔
人間。為虎豹豺狼。水陸。一切諸惡禽獸所傷罪報。」


【十五。百怪等如毗陀羅起屍之類。十六。人為獸啖。
總繇前業。故無能逃。若無前業。縱遇不傷。】


「懺悔人間。自縊音一自殺罪報。懺悔人間。投坑赴火。自
沉自墮時本作墜罪報。懺悔人間。無有威德名聞罪報。」


【十七。縊。自經死也。絞也。十八。自沉坑中。自墮火內
[003-0720b]
宿孽所招耳。十九。無威使人敬畏。無德令人悅服。
名譽自不遠著。如佛問波斯匿王曰。有山從四面
來。如何迴避。答。惟布施。持戒。修諸功德。佛言善哉。】


「懺悔人間。衣服資生。不能稱心罪報。懺悔人間。行來
出入。有所運為。值惡知識。為作留難罪報。」


【二十。衣服。是遮醜陋之要物。人能捨衣。必得佛果。
如諸龍王等。每有金翅鳥怖。求捄於佛。佛施以所
服之衣曰。汝諸龍王。若分吾衣一縷。恭敬頂戴。鳥
王不能為害。衣服不能稱心。掣襟露肘。資生不能
稱心。有米無柴。皆由宿生悋惜。感此罪報。二十一。
惡知識。用惡知惡見操掠人者。運動施為。不稱其
意。故曰留難。即障礙意也。】


「如是現在未來人天之中。無量禍橫。災疫厄難。衰惱
罪報某甲等今日至誠。向十方佛尊法聖眾。求哀懺
悔。願皆消滅。」


【二十二。應前但有眾苦煎逼心形。愁憂恐怯。未曾
暫離文。正因善根。應強者反弱。惡業。應少者反多。
皆顛倒心所感也。此時不懺修。更待何時。今日下
總結。問。向人眾。應說何法。答。說不昧因果法。令修
十善。永淨三業。】


「前巳懺悔三業。六根一切煩惱障。一切業障。四生六
道一切報障。今當次第發願迴向。」


【先結前。今當下。生後。阿毗曇心論云。障閡聖道。及
聖道方便。名障煩惱有勤利。勤則數行。利則增上
[003-0720c]
報障者。隨所住報非聖道器。報過惡故。上懺三障
竟。下申願成功德猶經之流通。分也。】


某甲等。願以此懺悔三障。所生功德。悉皆迴向。施與
一切眾生。俱同懺悔。」


【大經云若施畜生。得百倍報。施一闡提。得千倍報
施持戒者。得百千倍報。施外道斷煩惱者。四向四
果。至辟支佛。皆得無量報。施不退菩薩。及最後身。
諸大菩薩。佛。得無量無邊不可稱計。不可思議報
上總迴向。下發願文八。今初。】


「願與一切眾生。現生之內。身心安樂。三災八難。不吉
祥事。咸悉消除衣食豐饒。正信三寶。」


【身心安樂。如龍自在王。無惱無障故。災難。釋現前。
但八難有界內外之異。界內。如前。以果報不淨。即
凡夫住事。入于聖化。稱之為難。界外二乘住理八
難。一。有餘中三十心。名三惡道。四住無住法。名北
洲。五。地前法愛。如長壽天。六。未有初地。十種六相。
名諸根不具。七。地前智淺。如世智辯聰。八。不窮中
理。如佛前佛後。不吉祥事。大而災難。小而病厄等
至此當觀想文殊師利。宛來攝受。毗婆沙論云。若
以。一訶棃勒菓。起殷淨心。奉施病僧。於當來世。決
不逢疾疫災。若以一摶之食起殷淨心。奉施僧眾
於當來世。決定不逢饑饉災誦衣食二句。當想寶
勝佛宛來攝受。能信三寶。是眾信之首。故云正耳。】


「捨此報身。皆得往生極樂世界。親覲彌陀。得受記莂。」
[003-0721a]


【由前生所作善惡業。今受苦樂報。死苦一至。便捨
此現報之身。故云捨此報身。往生。有二義。一。厭離。
厭五欲輪迴五道。欲求出離。二。忻願。忻淨土莊嚴。
願欲往生極樂世界。非堪忍界可比者此土。約界泥沙荊棘。
惡道充滿。約時。寒暑晝夜。推遷無常。約人。胞胎受生。男女雜沓。約衣食。辛勤造作。麤惡分段。但增業障。約
壽命。短促。朝暮不測。是種種諸苦。生大厭惡彼地。寶池瓊華。無三惡道。清淨光明。彼時。無寒暑晝夜。彼人。
蓮華化生。純丈夫相。彼衣食。隨念而至珍奇美妙。惟成法喜。彼壽命。同於彼佛。久長無量種種皆樂事。心
生大忻慕。故世尊因韋提希發起。為說十六妙觀。為求生淨土之要。彌陀。所禮之佛。

安養導師也佛有異方便。曰觀佛三昧。專心繫念。即得徃生。故須念佛。莂從草從別
如禾稻秧種。是草中別一佳種。故曰莂。喻授記是
成佛秧。故曰得授記莂此下文文觀想。如親見佛菩薩然。】


「當來世中。見彌勒佛。聽聞正法。如教進修。」


【二。龍華會中。親見彌勒。佛以弟子付彌勒云。我滅
度後。所有四眾。於我法中種少善根。乃至一稱佛
名。彌勒成佛。即當得度。方等經。佛為彌勒略說法
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慈氏三會
度人。領諸弟子至雞足山前。彈指出聲。出岸四。開迦葉從禪定起。乃曰吾師釋迦如來。用寄此衣以奉世
尊。佛言。善哉。仁者。精進無等。吾嘗與汝事釋迦文。今復得見。甚善。甚快。其國之地。乎正無丘坑。樹形似金
龍。龍上開華。故名龍華。三會說法。初會度九十六億萬人。二會。度九十四億萬人。三會。度九十二億萬人。
住世六萬歲。正法像法亦爾。如教進修者。教有四種。如律宗。名

南山教。法相宗。名慈恩教彌勒為主性具宗名天台教。
法性宗。名賢首教。至此。師子吼與普賢。可想見矣。】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值國王。興隆三寶。不生
外道邪見之家。」
[003-0721b]


【三。願離邪見家。大經云。若其身心受大苦時。欲失
無上菩提之心。莫以二乘心而生知足。無三寶處。
常在外道法中出家。為破邪見。不習其道。得法自
在。得心自在。于有為法。了了見故以故外道亦能
作佛。方等會。授婆羅尸迦外道記云。於其未來星
宿劫。皆得作佛同一號。號曰普。聞高名稱。彼等大
智度世間至此。應想袈裟幢如來矣。】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蓮華化生。種族尊勝。安隱
快樂。衣食自然。」


【四。願得安隱樂。由懺除垢穢。惟有淨心。心淨。則佛
土自淨。亦不受父母胞胎。惟蓮華托質。方等經。師
子王子問。云何得端正。蓮華中化生。云何知宿命。
願佛為宣說。答。忍辱得端正。施蓮華化生。法施知
宿命汝當如是解。又菩薩問。云何見巳身。百受于
化生。千葉蓮華上。面奉諸世尊。答。華香散佛及支
提。不害于他并造愆。於大菩提稱信解。得處蓮華
生佛前。至此。覺華定自在王可想矣。古哲云。不離
當處。坐寶蓮華。不逾剎那。住生彼國。種族尊勝。如
生剎帝利。大豪貴家。及高門望族之類。至此。龍種
上尊王可想矣。安隱音穩快樂者。欲得安隱。先須離
諸怖畏。大經云。死苦。閉。繫。打。擲。水。火。王。賊。貧。窮。破
戒。惡名。惡道。如是等畏。悉當斷之。昔太子白父王
曰。能令不老。不死。無病。不別四願。即不出家。王答
曰。此願。世間難得。衣食自然者。大經云。無量眾生
[003-0721c]
應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亂其心。是故不得。故願衣
食自然。助道無虧耳。】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慈仁忠孝。等心濟物。不生
一念逆害之心。」


【五。願無逆害心。大經云。父母師長。深生恭敬。怨憎
之中。生大慈心。又云若眾生嫌我立者。我當終日
端坐不起。若嫌我坐。我則終日立不移處。行臥亦
爾。護眾生故。當起是心。此即不生一念逆害之心
樣子。等心濟物者。大經云。言常柔軟。口不宣惡。不
和合眾。能令和合。有憂怖者。令離憂怖。饑饉之世
令得豐足。疫病之世。作大醫王病藥所須。財寶自
在。刀兵之劫。有大力勢。斷其殘害。令無遺餘。至此。
觀自在菩薩可想矣。】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為訓得諸佛之所護念。能
降魔怨及諸外道。」


【六。願上得佛念。下降魔外。能降魔怨者。防意如城。
慧與魔戰。須知無為。能殺其賊魔之為言殺也。婆
娑論。斷慧命。故名魔。常行放逸害自身。故名魔。淨
印法門經云。以無所為心。即能降諸魔。當知有四。
知苦。能降蘊魔斷集。能降煩惱魔。證滅。能降死魔
修道。能降天魔。降諸外道者。如華嚴會上。第二十
一位知識。徧行外道。告善財言。閻浮提內。九十六
種。各起異見而生執著。我悉于中方便調治。令其
捨離所有知見。乃至普及十方世界。悉亦如是問。
[003-0722a]
學人分中。可有魔外事否。答。古喆云。學道人一念
計生死。即落魔道。一念起諸見。即落外道。淨名云。
眾魔者。樂生死。菩薩于生死而不捨。外道者。樂諸
見。菩薩于諸見而不動。大勢至可想矣。】


「與諸菩薩。俱會一處。菩提道心。相續不斷。」


【七。願與善友俱。道心不斷。既無魔外。所遇皆菩薩。
道心自恒耳。如裴相國。聞黃檗一言。便乃知歸。李
太守。聞藥山雲在青天水在瓶。亦乃自肯。大慧聞
圓悟禪師。舉如何是諸佛出身處。答。薰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慧即瞥然瞥然者。於此事明白相應
也。故圓悟印許云。難得你到這田地。至此。普賢。大
莊嚴。可想見矣。】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興顯佛法。修行大乘。分身
無量。救度眾生。直至道場。無有退轉。」


【八。願弘法利生。至果不退興者。以具本有大乘種
子。而鼓舞作興之也。顯。直指也先賢云。江湖無閡
人之心。佛祖無瞞人之意是也。在處說法。如大經
云。若我弟子受持此經。莫非時說。莫非國說。莫不
請說。莫輕心說。莫處處說。莫自歎說。莫輕他說。莫
滅佛法說。莫熾然世法說。至此。袈裟幢又可想矣。
乘者。運載義。體通教理。行果。謂依教解理。依理起
行。依行得果。行果正運。教理助運。四皆名乘。分身
無。量者。華嚴云。雖現身於世。于世法心無所著。不
同凡夫。永沒三界。亦不同二乘求出三界。無生死
[003-0722b]
可免。三界可出。觀四生如一子。等三界以同仁。故
能散形無量耳。救度眾生者。如調達。每於佛所。懷
不善心。多食酥故。腹脹。醫藥無救。因痛劇故。稱南
無佛。佛遠聞之。伸手摩其腹。痛苦即除調達見佛
手。乃曰。淨飯王子。有此醫術。不愁活命出十誦律。又三
世諸佛。只以此道度生。無生可度。以此心說法無
法可說。無法可說。是真說法。無生可度。是真度生。】


「如諸佛菩薩所發誓願。所修福智。所行迴向。我亦如
是發願修集迴向。」


【大乘願。根上修行大乘來。誓願。即四弘誓也。福智。
即六度。前四度修福。第六修智。第五禪度。福智兼
修。所行。即萬行也。迴向。如十迴向。巳釋于前。今略
釋者。迴因向果。迴小向大。向巳向他。皆共成佛也。
我亦下。正例同願修集三字。如次配上誓願。修福。
所行。以集者。積集萬行故。大莊嚴可想矣。】


「虗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煩惱盡。我此修行迴向。
終無有盡。」


【空能包界界能入空。二俱難盡。以虗空無邊。世界
無盡故。眾生界。是報障。眾生業。是業障。眾生煩惱。
是煩惱障。三障可盡。我之修行迴向。畢竟不盡。而
地藏觀音度生弘願可想矣。大經云。假使擲罥。能
繫縛風。齒能破鐵。爪壞須彌。如來終不。為諸眾生
作煩惱因。寧與毒蛇同共一處。納其兩手餓師子
口。佉陀羅灰。用洗浴身。終不發言。如來為諸眾生
[003-0722c]
作煩惱因緣。因如來煩惱盡故。眾生煩惱亦盡也。
煩惱可盡。我之自利利他。不可盡也。】


「發願迴向巳。至心信禮。常住三寶。」


【先結前。至心下。明虔禮三寶。見懺文首尾呼應處。
一懺大旨。總憑三寶力。滅除三障。顯乎三德。圓滿
無上菩提。全在至心。若一念輕微。事同虗搆。理事
雙融。等一誠懇。自能動物。況諸聖耶。


至心下應禮十佛等結懺。無者略耳。懺巳。舉懺悔
偈。畢遶懺主者。應唱十佛六菩薩名。三遶。斯與諸
懺不雜。如梁皇遶懺唱七佛十方十佛等。誠為得
體。今行不辯。故兩書之。請為一正。】


慈悲水懺法卷下隨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