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160 毗尼作持續釋-唐-道宣 (master)



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卷第十四
唐京兆祟義寺沙門 道宣 撰集
金陵華山後學比丘 讀體 續釋
[014-0503a]


【●懺六聚法篇第九之四


○遮不至白衣家法並解


續 此二法准白四綱目。今依呵責揵度續入。佛
言。若居士有信樂作檀越。多有利益。供養眾僧。比
丘乃以下賤言罵他。告諸比丘。自今巳去。聽僧與
此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白四羯磨。若白衣家有
五法不應作此羯磨。不恭敬父母沙門婆羅門。所
應持者而不堅持。有五法應作此羯磨反上五法是。比
丘有十法應作此羯磨。惡說罵白衣家。方便令白
衣家損減。作無利。作無住處。鬬亂白衣。於白衣前
謗佛謗法謗僧。在白衣前作下賤罵。如法許白衣
而不實。如是十法。但有一法。惡說罵白衣家。應與
作此羯磨。應如是作。集僧已為作舉。乃至與罪法儀
准上。作前方便答云。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秉法

者如是白言。】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居士信樂檀越常好布施。
供給眾僧。而以下賤惡言罵詈之。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今為某甲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居士信樂檀越常好布施。供
給眾僧。而以下賤言罵詈之。僧今為某甲比丘。作遮
不至白衣家羯磨。誰諸長老。忍僧為某甲比丘。作遮
不至白衣家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
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與某甲比丘。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014-0503b]


【佛言。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巳。有七五事不應作。
有三法五法作此羯磨。非法非毗尼不成就。有三
法五法作此羯磨。如法如毗尼成就。皆同上。


非 餘非准前。
唯異事非。謂俗不恭敬。失持僧
言。誤戲非真等。


△差人懺白衣法


續 此准白二羯磨綱目。今依呵責楗度續入。佛
言。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竟。聽僧差使至居士家。
為比丘懺悔居士。白二羯磨。有八法應差使。一多
聞。二能善說。三巳自解。四能解人意。五受人語。六
能憶持。七無闕失。八解善惡言義。


釋 此法釋德及列具單。並准前明。唯稱量現前
具德實者應差。作白云。】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差某甲比丘為使。為
比丘。懺悔居士。白如是。


大德僧聽。今僧差某甲比丘為使。為某甲比丘。懺悔
居士。誰諸長老。忍僧差某甲比丘為使。為某甲
丘。懺悔居士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巳忍差某甲
比丘為使。為某甲比丘。懺悔居士竟。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佛言。僧差使竟。至居士家。如是與居士懺悔。僧巳
某甲比丘作罰謫。彼若受懺者善。若不受。應安
羯磨比丘。著眼見耳不聞處。教令如法懺悔所犯者是
惡說突吉羅罪。復來語居士言。彼比丘先犯罪。今巳懺除。

[014-0503c]
若受懺者善。若不受者。犯罪比丘應自往懺悔謂自
言無知。以惡說相犯。願求恕喜悅。十誦律云。若是居士多知多識。

有大力勢。自能作惡事。惱亂眾僧。若令人作。僧應
語是比丘。汝當離是住處去。若是比丘強住者。眾
僧無罪。


僧祇律云。此名發喜羯磨。羯磨巳。應遣到所犯俗
人家悔過。若俗人言。尊者故在精舍住耶。若故在
彼住者。我常斷彼食及衣錢財物。僧應語言。此非
僧過。汝應更往向彼下意。令其歡喜。若彼歡喜者。
即名為捨。


非 一人非。乏德差使等。
二法非。對俗懺悔等。


三事非。巳恕復求等。
餘非准知。


△解遮不至白衣家法


佛言。若彼被羯磨比丘隨順眾僧。無所違逆。從僧
乞解羯磨。應與解白四羯磨。有七五法作不作不
應與解應與解如上。彼被羯磨比丘應至僧中。待
鳴槌集僧巳。具修威儀。胡跪合掌。如是白言。】


「大德僧聽。我比丘某甲。僧與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我今隨順眾僧。不敢違逆。從眾僧乞解遮不至白衣
家羯磨。願僧慈愍故。為我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如是
三說。」


【僧中上座作前方便答云。與解遮不至白衣家羯
磨。差秉法者。作白云。】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僧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彼
[014-0504a]
比丘隨順眾僧。不敢違逆。從眾僧乞解遮不至白衣
家羯磨。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為解遮不至白衣家
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彼某甲比丘。僧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彼比丘隨順眾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遮不至白衣
家羯磨。僧今為某甲比丘。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誰
諸長老。忍僧為某甲比丘。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者
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為
比丘解遮不至白衣家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釋 如法解巳。堪能授人大戒等。皆聽不禁。但須
依制為善。
其中顯非。准前解法。


○不見舉法並解


續 此二法。准白四綱目。今依呵責揵度續法。佛
言。若比丘犯罪。諸比丘語言。汝犯罪見不。答言不
見。告諸比丘。自今巳去。聽僧與此比丘作不見罪
舉白四羯磨。應如是作。集僧巳。為作舉。乃至與罪
法儀同上。索欲問緣。答云與不見罪作舉羯磨。善羯磨
者。如是白言。】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罪。餘比丘語言。汝犯罪見
不。答言不見。若僧時到僧忍聽。今僧為某甲比丘作
不見罪舉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犯罪。餘比丘語言。汝犯罪見不。
答言不見。今僧為作不見罪舉羯磨。誰諸長老。忍僧
[014-0504b]
某甲比丘。作不見罪舉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為某甲比丘作不見罪
舉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作此羯磨巳。有七五事不應作。有三法五法
作此羯磨。非法非毗尼不成就。有三法五法作此
羯磨。如法如毗尼成就。並如前法。十誦律云。僧欲
作不不見擯時本律云舉。彼云擯也。先應思惟五事。我等與
是比丘作不見擯。不共布薩說戒自恣。不共作諸
羯磨。不共中食。不共住止。不隨上座禮迎送。以是
因緣故。鬬諍事起。相言相罵。僧破僧諍僧別異。思
惟是巳不應作。若思惟五事。不共布薩等。以是因
緣故。不起鬬諍等應作。犯罪比丘亦應思惟五事。
若諸比丘與我作不見擯。不得共布薩等五。何以
故。諸比丘樂持戒有慙愧。不能為我故隨愛恚怖
癡。思惟是法巳。應受。


僧祇律云。作舉羯磨者。應隨順行五事等。應安著
僧伽藍外邊門。向阿練若處。若來入塔院僧院中
掃地者。比丘應逆掃其跡。若益洗脚處水大小行
處水者應還潟去。若共行弟子依止弟子者。不得
喚作和尚阿闍黎。弟子不應語言被舉。餘人應語。


非 餘非同前。
唯異事非。謂戲非真眾。為實作
等。


△解不見舉法


律云。彼不見舉比丘。眾僧若在大食小食上。若說
[014-0504c]
法。若布薩時。在一面住。偏露右肩。脫革屣。右膝著
地。合掌白言。大德。受我懺悔。自責心意。從今巳去
不敢復作。從僧求解不見罪舉羯磨。諸比丘白佛。
佛言。若隨順眾僧。無所違逆。求解不見罪舉羯磨
者。聽僧與解白四羯磨。有七五法作不作應與解
不應與解同上。彼被羯磨比丘應至僧中。候鳴槌
集僧巳。正衣服。脫革屣。胡跪合掌。白如是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僧與作不見罪舉羯磨。隨順
眾僧。不敢違逆。今從僧乞解不見罪舉羯磨。願僧慈
愍故。為我解不見罪舉羯磨如是三說。」


【僧中上座作前方便答云。解不見罪舉羯磨。秉法
者作如是白。】


「大德僧聽。彼某甲比丘。僧與作不見罪舉羯磨。彼隨
順眾僧。不敢違逆。今從僧乞解不見罪舉羯磨。若僧
時到僧忍聽。今僧為某甲比丘。解不見罪舉羯磨。白
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僧為作不見罪舉羯磨。隨順眾
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不見罪舉羯磨。僧今為某甲
比丘。解不見罪舉羯磨。誰諸長老。忍僧為某甲比丘。
解不見罪舉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
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為某甲比丘解不見罪舉羯磨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釋 如制解巳。奪事不禁。
顯非同前。


○不懺法並解
[014-0505a]


續 此二法。准白四綱目。今依呵責揵度續法。佛
言。若比丘犯罪。餘比丘語言。汝犯罪懺悔。答言不
懺悔。告諸比丘。自今巳去。聽僧與此比丘作不懺
悔罪舉白四羯磨。應如是作。集僧巳與作舉。乃至
與罪法儀同上。作前方便答云。與不懺悔罪作舉羯磨。
差羯磨人。如是白言。】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罪。餘比丘語言。汝犯罪懺
悔。答言不懺悔。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
作不懺悔罪舉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犯罪。餘比丘語言。汝犯罪懺
悔。答言不懺悔。僧今與某甲比丘。作不懺悔罪舉羯
磨。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作不懺悔罪舉羯磨
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為
某甲比丘。作不懺悔罪舉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
如是持。」


【佛言。作不懺悔罪舉羯磨巳。有七五事不應作。有
三法五法作此羯磨。成就不成就並同前。
顯非
亦爾。


准十誦僧祇。思惟五法等。如不見舉所明。


△解不懺悔罪舉法


律云。彼被作不懺悔罪舉羯磨人。若眾僧在小食
上乃至若布薩時。具修威義。胡跪合掌。白言。大德
受我懺悔。自責心意。從今巳去不敢復作。從僧求
解不懺悔罪舉羯磨。諸比丘白佛。佛言。若彼隨順
[014-0505b]
眾僧。無所違逆。求解羯磨者。聽僧與解白四羯磨。
有七五法作不作不應與解應與解如上。彼被羯
磨比丘應至僧中。待眾僧集巳。具修威儀。右膝著
地。合掌白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僧與作不懺悔罪舉羯磨。隨
順眾僧。不敢違逆。今從僧乞解不懺悔罪舉羯磨。願
僧為我解不懺悔罪舉羯磨。慈愍故如是三說。」


【僧中上座索欲問緣。答云。與解不懺悔罪舉羯磨。
差堪能羯磨者。作是白云。】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僧為作不懺悔罪舉羯磨。彼
隨順眾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不懺悔罪舉羯磨。若
僧時到僧忍聽。今僧為某甲比丘解不懺悔罪舉羯
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僧與作不懺悔罪舉羯磨。隨順
眾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不懺悔罪舉羯磨。僧今為
某甲比丘。解不懺悔罪舉羯磨。誰諸長老。忍僧為
比丘。解不懺悔罪舉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

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與某甲比丘解不懺悔罪
舉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釋 如法解巳。若先所犯罪。是十三僧殘中事者。
推情難免。仍須如制懺悔。若餘有犯。不須再除。即
此解之。名曰清淨。
不禁七五事。並顯非准上。


○不捨法並解


續 此二法准白四綱目。今依呵責揵度續入。佛
[014-0505c]
言。若比丘生惡見。僧與作訶諫白四羯磨巳即前諫惡
邪法是。故不捨惡見者。聽僧與此比丘作不捨惡見

舉白四羯磨。應集僧巳。與作舉乃至與罪法儀同前。作
前方便答云。與不捨惡見作舉羯磨。差秉羯磨者。
如是白。】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惡見不捨。僧與作訶諫。故不捨
惡見。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惡見不捨
舉羯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惡見不捨。僧與作訶諫。故不捨
惡見。僧今為某甲比丘。作不捨惡見舉羯磨。誰諸長
老。忍僧今與某甲比丘。作惡見不捨舉羯磨者默然。
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與某甲
丘。作不捨惡見舉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作此羯磨巳。有七五事不應作。有三法五法
不應作羯磨應作羯磨。成就不成就。並同上法。


十誦云。應以五法思惟等。如不見舉中明。


僧祇律云。惡邪比丘不應共語。不應共住。不應共
法食。不共佛。不共法。不共僧。不共布薩。不共自恣。
不共羯磨。得語外道欲坐便坐。不得語被舉令坐。
若病者不應看病。得語彼檀越若親里。言被舉人
病。汝往看。若無常者不應與華香供養屍。不應為
作飲食非時漿供養僧。不應分衣鉢。不應與燒身
取其所眠牀以屍著上。衣鉢繫咽曳牀而出。作是
言。眾僧事淨。眾僧事淨。於惡邪比丘。不應起惡心。
[014-0506a]
何以故。乃至燋炷不應起惡。應作是念。莫令後人
習此邪惡。若放牧人取薪草人。持衣鉢來施者得
取。即彼為施主。


△解不捨法


律云。彼被舉比丘如上。若眾僧在小食上乃至若
布薩時。求僧受懺。諸比丘白佛。佛言。若彼隨順眾
僧。不敢違逆。乞解不捨惡見舉羯磨。聽僧與解白
四羯磨。有七五法作不作不應解應與解如上。被
舉比丘應至僧中。候集僧巳。具修威儀。胡跪合掌
白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僧與作惡見不捨舉羯磨。今
隨順眾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惡見不捨舉羯磨。願
僧為我解不捨惡見舉羯磨。慈愍故如是三說。」


【眾中差羯磨人。作前方便答云。與解不捨惡見舉
羯磨。應如是白。】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僧與作惡見不捨舉羯磨。今
隨順眾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不捨惡見舉羯磨。若
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某甲比丘解惡見不捨舉羯
磨。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僧與作惡見不捨舉羯磨。隨
順眾僧。不敢違逆。從僧乞解惡見不捨舉羯磨。僧今
某甲比丘。解不捨惡見舉羯磨。誰諸長老。忍僧為
某甲比丘。解不捨惡見舉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為某甲比丘。解不捨惡
[014-0506b]
見舉羯磨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釋 解巳奪事不禁。並顯非皆同上。


○憶念法


續 此准白四綱目。今依滅諍揵度之二續入。佛
言。若比丘不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蘭遮。諸比丘
皆言犯重罪。數數問彼憶犯。難詰不止者。聽僧為
此比丘作憶念毗尼白四羯磨云何憶念。彼比丘此罪。更不應舉。不
應作憶念。使諸比丘莫更問是。應如是與。此比丘應往僧中。如上

具儀合掌跪白。】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不犯重罪。諸比丘言我犯重
罪波羅夷僧殘偷蘭遮。諸比丘問我言。汝憶犯重罪
波羅夷僧殘偷蘭遮。我不憶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
蘭遮。答言我不憶犯如是重罪。諸長老不須數數難
詰問我。而諸比丘故難詰不止。我今不憶念。從僧乞
憶念毗尼。願僧與我憶念毗尼。慈愍故如是三乞。」


【僧中差羯磨者。索欲問緣。答云。與憶念毗尼羯磨。
如是白云。】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不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蘭
遮。諸比丘皆言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蘭遮。諸比丘
問言。汝憶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蘭遮不。彼不憶犯
重罪。即答言。我不犯重罪。諸長老不須難詰問我。而
諸比丘故難詰不止。彼不憶念罪。今從僧乞憶念毗
尼。若僧時到僧忍聽。與彼憶念毗尼。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不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蘭
[014-0506c]
遮。諸比丘皆言犯波羅夷僧殘偷蘭遮。即問言。汝憶
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蘭遮不。彼不憶犯重罪。即答
言。我不憶犯重罪。諸長老不須數數難詰問我。而諸
比丘故數數難詰不止。彼不憶罪。今從僧乞憶念毗
尼。今僧與某甲比丘作憶念毗尼。誰諸長老。忍僧與
某甲比丘憶念毗尼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與某甲比丘憶念毗尼竟。僧忍默
然故。是事如是持。」


【十誦律云。憶念毗尼有三非法。有比丘犯無殘罪。
自言犯有殘罪。從僧乞憶念毗尼。若與者非法。應
滅擯。一有比丘狂癡還得心。從僧乞憶念毗尼。若
與者非法。應與不癡毗尼。二有比丘有見聞疑罪。
自言我有是罪。後言我無是罪。從僧乞憶念毗尼。
若與者非法。應與實覓毗尼即罪處所。亦名覓罪相也。有三如
法。有比丘被無根謗。若人常說是事。應與憶念毗
尼。一有比丘犯罪巳懺除。若人猶說是事。應與憶
念毗尼。二有比丘未犯是罪。將必當犯。若人說是
事。應與憶念毗尼。


薩婆多論云。此法是守護毗尼。五眾五篇盡與憶
念。必要白四羯磨。小三眾不現前。


釋 是中顯非。准十誦三種。並首篇七非法羯磨。
不應作。


○不癡法


續 此准白四綱目。今依滅諍揵度之三續入。佛
[014-0507a]
言。若比丘癲狂心亂。多犯眾罪。後還得心時。諸比
丘言。彼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蘭遮。數數問彼憶
犯。難詰不止者。聽僧與此比丘不癡毗尼白四羯
云何不癡。彼比丘此罪更不應舉。不應作憶念。應如是與。此比丘當詣
僧中。如上具儀。合掌白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癲狂心亂時。多犯重罪。行來
出入。不順威儀。後還得心。諸比丘問我言。汝憶犯重
罪波羅夷僧殘偷蘭遮不。我答言。先癲狂心亂時。多
犯重罪。行來出入。不順威儀。非我故作。是癲狂心故。
諸長老不須數數難詰問我。而諸比丘故難詰不止。
我今不癡。從僧乞不癡毗尼。願僧與我不癡毗尼。慈
愍故如是三乞。」


【僧中差羯磨人。作前方便答云。與不癡毗尼羯磨。
應如是白。】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癲狂心亂。多犯眾罪。言無齊
限。出入行來不順威儀。後還得心。諸比丘語言。汝憶
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蘭遮不。即答言。我先癲狂時。
多犯眾罪。言無齊限。出入行來不順威儀。此是癲狂。
非是故作。諸長老莫數數難詰我。而諸比丘故難詰
不止。此比丘今不癡。從僧乞不癡毗尼。若僧時到僧
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不癡毗尼。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癲狂心亂。多犯眾罪。言無齊
限。出入行來不順威儀。後還得心。諸比丘語言。汝憶
犯重罪波羅夷僧殘偷蘭遮不。即答言。我先癲狂心
[014-0507b]
亂。多犯眾罪。出入行來不順威儀。此是我癲狂心亂
非是故作。諸長老莫數數詰問我。而諸比丘故難詰
不止。此比丘今不癡。從僧乞不癡毗尼。僧今與某甲
比丘不癡毗尼。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不癡毗
尼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此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
忍與某甲比丘不癡毗尼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持。」


【十誦云。不癡毗尼有四種非法。有比丘不癡狂。現
癡狂相。問時答言我憶癡故作。他人教使作
憶夢中作。憶裸形東西走。立大小便。是人乞
不癡毗尼。若與者非法。
有四種如法。有比丘實
狂癡心顛倒。問時答言不憶念。他不教我。不
憶夢中作。不憶裸形東西走。立大小便。是人
乞不癡毗尼。若與者如法。


薩婆多云。此亦守護毗尼。五眾盡與不癡毗尼。必
要白四。小三眾不現前。


釋 是中非相作法不成。准十誦。四種並首篇七
種羯磨。


○罪處所法


續 此准白四綱目。今依滅諍揵度之五續入。佛
言。若比丘喜論議。共外道論。得切問時。前後言語
相違。於僧中問時。亦復如是言語相違。在僧中故
作妄語。及外道譏嫌者。聽僧與此比丘作罪處所
白四羯磨亦名覓罪相。應如是與。集僧巳為作舉乃至
[014-0507c]
與罪法儀准前。上座作前方便答云。與罪處所羯磨。差
羯磨人白云。】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好論議。與外道論。得切問時。
前後言語相違。設於眾僧中問。亦前後言語相違。眾
中故作妄語。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與某甲比丘。作
罪處所羯磨。汝某甲無利不善得。汝得切問時。前後
言語相違。設眾僧中問時亦復如是。在眾中故作妄
語。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好論議。與外道論。得切問時。
前後言語相違。在眾僧中問時。亦復如是。在眾中故
作妄語。今僧與某甲比丘。作罪處所羯磨。汝某甲
利不善得。汝得切問時。前後言語相違。在眾中問時
亦復如是。在眾中故作妄語。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
比丘。作罪處所羯磨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
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巳忍與某甲比丘作罪處所羯磨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有三非法。與罪處所毗尼不應作。不作舉。不
作憶念。不作自言。有三如法應作反上是。復有三非
法。無犯。犯不可懺罪。若犯罪巳懺。有三如法反上是
僧祇云。與覓罪相羯磨巳。此人盡形壽應行八事。
一不得度人。二不得與人授具足戒。三不得與人
依止。四不得受比丘按摩。五不得受比丘供給。六
不得作比丘使。七不得次第差會。八不得為僧作
說法人。
[014-0508a]


薩婆多論云。此覓罪相。是折伏毗尼。一切五篇。一
切五眾。盡與實覓毗尼白四羯磨。小三眾不現前。


釋 是中非相。准律三三並首篇七種羯磨不應
作。
九懺六聚法篇竟。】


【●雜法住持篇第十


釋 一切羯磨制旨。無越成善治罰。前列巳詳。後
攻不滯。此於前篇未收者。復撮聚之。編次居十。審
住持正法之要。非戒乏其本也。


○六念法


律中並有其事。而文意散落。正本出在僧祇。而彼
言略意廣。又當世盛行。故須義加文云。


△第一念日月數


僧祇律云。念知月一日乃至十四十五日。月大月
小。悉應知之。


五分律云。諸比丘應知半月數。知布薩日。悔過清
淨。


律云。念知黑月白月兩種數法。若入聚落。先須知
之。


此則具含道俗兩法。應作念言。今朝黑月小一日
乃至十四日言之。若大言大也。其白月者。以純大
故。但言今朝白月一日乃至十五日。


釋 具含道俗兩法者。道謂令出家僧徒。憶黑白
布薩。忖巳德行。每於晨朝。心念日數。知光陰巳過
則壽命隨減。所修道業為勤怠不。所持戒品為淨
[014-0508b]
染不。若勤而清淨。更當樂欲增修。若怠而犯染。必
須慚愧懺削。日日如是念之。乃名如法沙門。不致
坐待死魔。此法特為出家者制。按說戒揵度中。於
布薩說戒日。時有長者。問比丘云。今是何日比丘
答言不知。眾僧皆生慚愧。佛言。自今巳去當數日。
數日復忘。故聽作三十數法。以十五染黑十五染
白。黑月以黑者數之。白月以白者數之。若王改日。
隨王者法。所以比丘凡入聚落。先須知之。有問便
答。此法為護世譏兼制。故云具含道俗兩法也。


△第二念知食處


僧祇律云。清旦當作施食念等。今以諸部會通。隨
實作念言。】


「我常乞食。若言我常自食巳食。若言我常食僧食。」


【釋 常乞食者。謂不受請食。不隨僧供。為折我慢
現謙。俾以修淨行不擇貧富。令居家而除饑饉。此
行往聖通持。後賢當效。乃入正道之第五。四依法
之次制。是抖擻行。常自食巳食者。謂不納轉施。不
分鉢分。任緣資形。絕思美好。止貪無望。唯志真修。
此是居家信歸。恒送食供。常食僧食者。謂與眾同
居。利均共活。不須時至入里乞食。是依四方僧常
住之處。


若不常定者。應作念言。】


「我無請處。今乞食。」


【若食巳食。若檀越及僧常食等。例知。
[014-0508c]


釋 以上三種心念食法。有比丘堅志所持。為一
定之行。此下為隨緣受食。故云若不常定也。例知
者。若言今日無赴差請。不受長施。不食僧食。不往
乞食。我今有檀越送供。而食巳食。若言今日無人
送食。不用常住僧食。亦不乞食。今僧應輪差。我赴
請食。若言今日無差次食。不自乞食。無人送食。我
今當同眾僧。食常住食。】


「若言今有請處。今依背緣。」


【佛言。迦提月中。若施衣。若病等。並開背請。


釋 迦提月者。從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是
梵語迦提。華言昂星。謂昂星直此月也。背者。即別
眾義。為諸比丘。九夏功滿。三事自恣竟。諸居士來
請與食。不敢別眾。佛知開聽作衣時。施衣時。有病
時。途次行時。乘船行時。大會集時。沙門施食時。如
是七緣不犯別眾。然雖聽開。亦是時食不得過午。
除迦提月外。若別眾食。則犯罪結單墮。若但二人
三人受請乞食。皆無犯。非僧數故。】


「若言我有請處。今捨與人。」


【佛言。若一日受眾多請。自受一請。餘者施與人。應
言。】


「長老。我應往彼。今布施汝一說。」


【釋 此是但對首中捨請法。乃九十事之第三十
二展轉食戒所制。除此餘皆是心念法。若彼此不
明。則犯法非。
[014-0509a]


僧祇云。】


「我今得食。施與某甲比丘乃至沙彌尼。若言。


某甲比丘今朝檀越施與正食。迴施比丘某甲。檀越
於我不繫。我當食三說。」


【釋 檀越若有所繫。是著相請。不得迴施。若雖請
而無所繫者。為僧福田。意無分別。此則任施。須簡
三破。


十誦律云。此念法唯五種人得作。謂阿蘭若。獨住。
遠行。長病。饑時依親里住人。如此得行心念。


釋 此引十誦為證。僧祇之心念法也。蘭若則幽
棲無侶。獨住則不共眾居。遠行則緣急卒往。長病
則乏人瞻侍。饑時依親里住者。猶同獨處。故知有
人須作對首轉施。


△第三念知受戒時夏數


僧祇律云。日日自憶若干臘。諸部律論皆爾。應言。】


「我於若云若干影受具戒。今無夏。
後若有夏。隨多少稱。」


【釋 律制凡出家受具者。不論生年分尊卑。唯依
夏臘。序長幼。於月日時影。並須記念。應知無夏無
臘有臘無夏有夏有臘有夏無臘。無夏無臘者。謂
於七月十五日巳後受具。未至來年安居自恣。有
臘無夏者。謂於四月十六日巳前受具。即隨眾安
居竟自恣。有夏有臘者。謂於七月十五日巳後受
具。至次年歷安居自恣。若經一夏臘零。若干月日
[014-0509b]
時影。乃至四五十夏亦如是。日日念知。若會聚行
坐。禮敬臘次。一一無紊。有夏無臘者。謂未圓具沙
彌雖制同僧安居。唯數夏數。無臘可序。仍以生年
論長幼也。


△第四念知衣鉢受淨


僧祇律云。當憶受持三衣。及不受持作淨施者。】


「我今三衣鉢具。並受持長財。並說淨。」


【後有不受持不說者。隨有念持念說念多少等。


釋 若不憶念受持三衣鉢者。或闕或離莫知。若
不憶所得長財說淨者。或淨不淨糅雜。如是日日
憶念。則不干缺畜之過爾。


△第五念念食同別


僧祇律云。念別眾食。又應念言。】


「我不別眾食。」


【若准佛言。別眾食有七緣開者應白入。若無別緣
者應白出。若有者白言。】


「我有別眾緣作此白巳得食。」


【釋 此復引出入制者。非心念法。亦非對首法。是
白眾之詞也。七緣如上作衣時等。別眾食者。若四
人若過四人。五分云。界內別請四人巳上。名別眾
食。若遘此開緣時。則四人過四人巳上。並聽受食。
若巳亦在此緣中有分者。如是白眾求入。白巳隨
上座次。得往受食。若此緣於巳無分者。即白眾求
出云。我無別眾食緣。白巳。不隨次受食。
[014-0509c]


△第六念身強羸


僧祇律云。念若病不病。應言。】


「我今不病。堪行道。若有病者。應言我有病。念須療治。」


【釋 修福業。須藉身力強健。修慧業。必依心境對
觀。福慧雖分身心。用時二皆兼濟。身強若怠道業。
何以克成。體羸若勤色力。難於進辦。是故調御垂
慈。而令比丘朝朝念身。當行則行。應療則療。託此
幻軀。以立梵德也。


○白同利食前後入聚法


釋 此准但對首中。白入聚法。是九十事之第四
十二。若比丘前食後食詣餘家者犯。故聽白巳入。
先引開緣。


爾時羅閱城中。眾僧大有請處。皆畏慎不敢入城
受請。佛言。聽諸比丘相囑授入城。應告同請比丘
如是言也。】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先受某甲請。今有緣事。
欲入處聚落。至家。白大德知一說。」


【佛言。若囑授巳。欲至村而中道還。或詣不至所囑
家。或囑至白衣家。乃更至庫藏處尼寺中。若即白
衣家還出。如是等皆失前囑授。若欲往者。當更囑
授。除施衣時者。謂迦提一月五月。除此巳。餘時中
勸化作食。並施衣者。若迦提時通開。


釋 更至庫藏處者。謂巳至所囑白衣家。而往彼
邊房貯積米穀處。則處與囑不相應也。除一五凡
[014-0510a]
餘時中。勸化作食。並施衣者。皆遵囑授。若迦提時
者。由是安居欠未初到故。爾通開也。


非 一人非。謂白向小俗。
二法非。謂三說稱僧。


三事非。謂囑詣兩乖。
餘非准取。


○白非時入聚法


釋 此目法同上。是九十事之第八十三。若比丘
非時入聚落。不囑比丘者犯。


佛言。若入聚落。當囑同住比丘。而不出囑法。前條
亦爾。僧祇云。食雖早竟。若入即名非時。既無正文。
應義設言。】


「長老。我非時入聚落。十誦律云城邑聚落某甲舍。前人
〔答〕言可爾。」


【釋 若比丘頻入聚落。則有廢真修。熏發舊習。復
招世譏。損人淨信。實逢有益因緣。白巳而往。俾眾
知其去來方所。於巳不違受持禁章。若非時市稀
緇流。乃顯法道清正。而僧寶之名。誠不虗矣。

中非相准上。


○作餘食法


釋 此法是但對首。乃九十事之第三十五。若比
丘足食竟。或時受請。不作餘食法而食者。犯單墮。


佛言。若比丘食有二種。一者不正食。謂食枝葉華
果食。油胡麻黑石蜜磨細末。若粥出釜。持草畫之
無處。非食非請非足食。二者正食。謂飯[麩-夫+少]乾飯魚
肉等。是請是食是足。若於正食中。若食飽足巳捨
[014-0510b]
威儀。不作餘食法。得而食之。咽咽波逸提。


若依僧祇。伹前食堪足飽食。咽咽巳捨威儀者。若
更食。即名犯足。


又依律本。諸比丘受不作餘食法者此是頭陀行人。見上
座來告云。我受不作餘食法。便不須起。而得食竟。
故知前境是足。若起須作餘食法。又尼敬僧戒中
亦爾。故知尼亦有餘食法。


釋 尼百七十八單墮之第百七十五。慢新比丘
戒云。若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應起迎送恭敬禮
拜問訊請與座。不者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或一
坐食。或不作餘食法食。或病或足食。語言。大德。忍
我有如是因緣不犯慢僧戒。故今引例。


若犯足者謂巳捨威儀。持食至未足者前謂至未捨威儀者前。白
言。】


「大德。我巳足食。汝知是看是彼取少食巳還與彼。若不食者。亦得與言。長
老。我巳食巳。止汝貪心彼便取食之。」


【律云。一足食。毗尼作法。巳通一切足食者。同食也。


釋 此謂五足食中。以一足食依毗尼。作餘食法
巳得食。通於一切足食者。同准此法。作巳得食也。


非 一人非。彼此俱捨威儀。
二法非。不取食而
默然。
三事非。非食非請非足。
餘四非准知。


○呵責弟子法


爾時諸弟子不順弟子法。不承事和尚阿闍黎。無
慚無愧。不受教授。作非威儀行。不恭敬難與語。與
[014-0510c]
惡人為友。好往婬女家。婦女家。大童女家。黃門家。
比丘尼精舍。式叉摩那精舍。沙彌尼精舍。好往看
龜鼈。佛言。和尚阿闍黎應作呵責。有三種。一者喚
弟子現前。二者出過令伏。三量過設呵。


釋 始方剃染。須恒侍師。請益出要。學修本業。若
道種熏成。則習性不退。發心為僧。乃弗辜爾。倘背
良師。狎近惡友。恣蕩身心。潤興宿業。而樂往不當
往處。輙看龜鼈。異交思化者。於生何益。沒嬰極苦。
故佛慈憐。制斯三種呵法。令師範紏正有方。俾弟
子行止無僻。一喚弟子現前者。恐遙呵憚避。徒費
慈心。人不現前。孰聽譴責。二出過令伏者。事無本
據。言發成怨。示過無謬。聞令伏首。三量過設呵者。
過有重輕。呵有寬嚴。若威儀誤失。當勸誡而宥之。
如事微過重。應嚴折以呵之。是為如法如律善教
也。


又自量喜怒。非分暢志。並反欺負。


釋 為師教誡弟子時。勿得心存逆愛見重過。而
默然棄置。意或暴怒。無大愆而枉言苦呵。如是非
分暢志者。於上自欺。模範不端。在下負辜。承事艱
恒。應須自量喜怒。依律教呵。乃名良導也。


呵詞五種應言。】


「我今呵責汝。汝去。若言汝莫入我房。若言汝莫為我作使
若言。汝莫至我所。若言不與汝語。」


【是為和尚呵責弟子法。
[014-0511a]


釋 此法五呵。初重後輕。一一降次攝之。初呵令
去者。例折伏擯法。次呵莫入房者。雖恕同居。無容
親近。三呵莫為作使者。役勞不用。執事盡遮。四呵
莫至前者。侍側既革。承事絕分。五呵不語者。捨其
訓䇿。法益不施。如此苦切嚴呵。似大冶之鎔精金。
如巧匠以直曲木。佛慈師恩。誠難報答。


阿闍黎呵責詞亦同。唯改第四呵詞言。】


「汝莫依止我。」


【弟子被呵責巳。應日三時。朝中日暮向和尚阿闍
黎懺悔。當如是懺悔。偏袒右肩。脫革屣。右膝著地。
合掌作是懺悔言。】


「大德和尚。我某甲今懺悔。更不敢作如是三說。」


【若聽者善。不聽當更日三時如上懺悔。猶不許者。
當下意隨順。求方便脫其所犯。若下意隨順。而師
不受其懺者。如法治。亦令餘比丘。為將順故。令共
至和尚阿闍黎所調和。令早受懺悔。彼和尚若盡
形壽呵責。竟安居呵責。又呵責病者。不出過。不現
前。並名非法。反治其師。


釋 呵責之法猶如調象。若狂奔則加以鈎挽。設
馴伏以免其禁治。其弟子被呵隨順求悔亦復如
是。詎忍永棄。不興慈憐。按十誦云。共行弟子有五
事。和尚不折伏得罪。謂無愛。無敬。無慚。無愧。樂不
應行處。有五事應受共行弟子悔過。謂於和尚有
愛。有敬。有慚。有愧。樂應行處。不受得罪。此與本律
[014-0511b]
不受其懺者如法治同也。


若弟子被治罰。未相懺悔。而受供給及以依止者。
非法。須治其師。


釋 呵責不容親近奉事。乃苦切折伏。而令愧求
悔。若未隨順謝愆。仍受供給者。此則自語相違。既
不令知非懺犯。抑且縱無忌更為。葢由循情侮法。
故須反治其師。


若弟子被輕呵責。而不為和尚阿闍黎及餘比丘
執事勞役者。佛言得罪。應如法治之也。


釋 凡乞濟度。須觀品器堪可琢磨。乃與出家。若
依族姓以驕矜。或恃聰明而逆傲。但任重習。不受
輕呵。侍違師尊之職。不勤供眾之勞。罪與惡性同
科。理應如法責治。


○弟子辭和尚白謝法


佛言。若弟子見和尚五種非法。應懺謝而去。白和
尚言。


釋 懺者。懺其不能久侍巾瓶而辭別。謝者。謝其
初始剃度洪恩以難忘。應具修威儀。白和尚五種
非法。作如是言。】


「我如法。和尚不知。若言我不如法。和尚不知。若言我犯戒。
和尚捨不教訶。」


【若弟子犯過。和尚捨者。得今據合呵。而癡故不責
不開。


釋 謂凡弟子犯過。和尚捨置而不教訶者。謂今
[014-0511c]
五非後三為據。合當呵辭謝去。由和尚癡故。不責
令悔。所以律制不開依止也。】


「若有犯亦不知。若言若犯而懺者亦不知。」


【僧祇云。應輭語諫師。若不受者。和尚應捨遠去。依
止師者。持衣鉢出界宿。明日當還更依止比丘。


釋 此謂居下諫上。不得倉卒發言失禮傏揬。須
悅顏具儀。輭語進諫。勿越弟子之節。若上納言。仍
復相依。若不受諫。如律遠捨。應更請知法律德實
者依止。


十誦云。有四種和尚。若法食俱與名樂住。若與法
不與食者。餘處覓食。名為苦住。若與食不與法。懺
謝而去。若不與法食。不問晝夜。即應捨去。由出家
本意志存道業。俗壞圍繞。翻結生死。故成實言。染
著眷屬。愛樂住處。故墮迦陵伽等餓鬼中生。餘廣
如鈔。


釋 若思鈔義者。謂棄白披緇。真寂趣修。染緣頓
絕。履賢聖迹。以至為期。度眾生願畢終未罄。庶罔
極難報之恩。得以少酬。多生怨積之業。仗斯盡脫。
雖出家本意志存如斯。然則力藉師德方生。功由
法濟乃克。從訓依棲。必擇莫易。若法食俱與者。名
曰樂住。當竭心承事。盡壽依止。若與法無食者。以
法資慧命。食養幻軀。勿憚乞食為苦。宜應久久親
侍。若有食無法者。則與發心志欲相背。當須具儀
懺謝。別往更覓有法者師之。若法食皆無者。依居
[014-0512a]
徒爾。似僧同俗。不論晝夜。速應捨去。豈壞眷屬圍
繞之情籬。碎富貴縈纏之欲鎖。而翻與無益綢繆
業結生死。一息不返。萬劫沉淪。再復為人辦道。恐
如芥子投針。故引成實論云。染著眷屬住處。墮共
命等餓鬼中生。以貪愛是生因緣故。按馬鳴菩薩
侍師頌云 彼師及弟子 當互審其器 若不
先觀察 同得越法罪 今擬鈔意大略如斯。】


毗尼作持續釋卷第十四



音義



除饑饉
謂世人貧乏。未植福田。比丘梵行清白。
戒體圓淨。開大法施。利益有情。見聞生信。供興四
事。得種福良因。除當來貧乏苦。是故梵語比丘。此
翻云除饑饉也。



廣肩無雄。以蛇為雄。



鶴影生鼈。思生鼈。伏於淵。而卵剖於陵。此思
生也。



音窄。責也。罰也。



音邊。簡次也。列也。



熟究也。



音雷。病也。困也。



音烟。嚥也。吞也。



音洽。親近也。
[014-0512b]



聘入聲。邪僻也。



牽去聲。問也。責也。



音謬。詐也。妄言也。差誤也。


暢志
上音唱。悅也。凡琴曲和樂而作。命之曰暢
憂愁。



音又。寬也。



汪上聲。屈也。冤抑也。



庖去聲。卒起貌。



音晚。引也。



音益。反言之辭。



音技。畏憚也。



音旬。順也。



音捉。治玉。


驕矜
上音嬌。下音今。自有所負也。



音敖。慢也。



音隻。分也。



樵去聲。以辭相責也。


傏揬
上音唐。下音突。不謙恭也。



冀也。幸也。


綢繆
上音儔。下音謬。纏綿也。
[014-051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