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149 四分戒本如釋-明-弘贊 (master)



四分戒本如釋卷第三
明 廣州沙門釋 弘贊在犙 繹


【○私屋過量戒第六】


「若比丘。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巳。當應量作。是中量者。
長佛十二磔手。內廣七磔手。當將餘比丘指授處所。
彼比丘當指授處所。無難處。無妨處。若比丘有難處。
妨處。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巳。不將餘比丘指授處所。
若過量作者。僧伽婆尸沙。」


【釋曰。佛在王舍城靈鷲山中。聽諸比丘作私房舍。
時有曠野國比丘。聞佛聽許。即私作大房。功力繁
多。常行求索。居士厭避。復有一比丘。欲起房舍。自
斫樹。樹神失依。往白世尊。時大迦葉至曠野城。諸
居士遙見各自逃避。迦葉問知其故。具以白佛。佛
訶責彼比丘巳。而為結戒。自求作屋者。自求。謂自
乞材木。及工匠等。作屋。或自作。或使人作也。無主
者。謂無施主。自行求乞也。自為巳者。自為巳身。非
為眾僧也。當應量作者。謂如佛制量而作。離大煩
勞之過。無小逼狹之患也。是中量者。正指十二七
手之量也。長佛十二磔手者。長。謂屋之深直量。佛
一磔手。當常人三磔手磔音窄。張也。謂張開指也。內廣七磔手
[003-0213a]
者。是屋內之寬橫量也。當將比丘指授處所等者。
比丘。謂僧。或別差人。指。是指示。授。是授與。其作房
比丘。應先自觀看無難無妨處巳。到本住處。從僧
乞觀指授處所。應如是乞。白言。大德僧聽。我某甲
比丘。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巳。今從僧乞知無難無
妨處。三說巳。僧當觀察此比丘。為可信不。若可信。
即當聽作。若不可信。眾僧應到彼處看。若僧不去。
應差遣僧中可信一二三比丘。到彼處觀看。若有
難。有妨。不應與處分。既無難無妨。僧應與處分。作
白二羯磨。大德僧聽。某甲比丘。自乞作屋。無主自
為巳。今從眾僧乞處分。無難。無妨處。若僧時到。僧
忍聽。當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妨處。白如是。大
德僧聽。此某甲比丘。自求作屋。無主自為巳。從僧
乞處分。無難無妨處。僧今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
無妨處。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比丘處分。無難無
妨處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巳忍與某甲比丘處
分無難無妨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難處
者。謂有諸惡獸。下至蟻子。彼比丘。若不為此諸蟲
獸所惱。應使人修治平地。若地為他所認。當共斷
當。無使他有語。妨處者。謂屋外四邊。不通草車迴
轉往來僧祇律云。四邊各不容十二桄梯。其桄間各一拳肘。律攝云。近屋邊一尋之內。有井
及道。若近懸崖。十誦云。四邊一尋地內有塔地。若官地。居士外道地。比丘尼地。若大石。流泉。大樹。深坑。是
名妨處。若比丘自求作屋。乃至無妨處。是制令順教

免過。若比丘有難處。乃至過量作者。是違教得罪
[003-0213b]
也。是中犯者。二重。二輕。若不被僧處分。及過量作。
得二僧殘。有難。有妨處。得二惡作。使他作亦爾。於
彼四中隨所闕事。得罪多少輕重應知。若作而不
成。得二麤罪。二惡作。若為他作屋成。二麤罪。二惡
作。不成四惡作。若僧不處分。作不處分想僧殘。生
疑等。皆麤罪。過量亦爾。若有難有難想。及疑等。盡
惡作。有妨亦如是。比丘尼偷蘭遮。下三眾突吉羅。
不犯者。為僧。為佛。講堂。草菴。葉菴。容身小屋十誦律云。
若得先成舍。無犯。善見律云。若長中減一磔手。廣中益一磔手。若滅廣益長。亦不得。何況長廣俱過量。未
竟。乃至一摶泥。亦犯。若房長六廣四。無主亦犯。何以故。非房故。若二三人共作屋。一比丘。一沙彌。悉不犯。
何以故。人無一屋分故。若段段分。人得一屋分。僧殘


○作大房不處分戒第七】


「若比丘。欲作大房。有主為巳作。當將餘比丘指授處
所。彼比丘應指受處所。無難處。無妨處。若比丘有難
處。妨處。作大房。有主為巳作。不將餘比丘往看。指授
處所。僧伽婆尸沙。」


【釋曰。佛在拘睒彌國。美音長者園中。時優填王。與
尊者闡陀為親友。隨意任作房舍。近城有尼拘律
神樹。人馬往來。多止息其下。闡陀伐之而作大屋。
居士譏嫌。諸比丘聞。以此白佛。佛為結戒。大房者。
大有二種。一者施大。多用財物。二者形大。量過於
限。有主者。謂有人與作施主也。餘如前戒釋。此中
別者。謂有主。故聽過量作。其乞指授文。及僧與彼
指授羯磨文。俱如前戒。唯改大房為異。其所犯者。
[003-0213c]
一僧殘。二惡作。餘悉同上。緣有闕者。得罪輕重應
知。更不繁出。因明諸界結解法。佛言。隨所住處。若
村。若邑。境界處。聽結界按隨機羯磨本。明界總有二種。一作法。二自然。作法
界。如律本。則有三種。謂大界。戒場。小界。若自然界。則分四別謂聚落。蘭若。道行。水界。初言聚落。則有二種。
若不可分別者。準僧祇七樹之量。通計六間。六十三步。共無異眾。得作羯磨。若可分別者。準十誦。盡聚落
集之。二言蘭若界。亦有二種。無難者。如根本律云。無村阿蘭若空田之處。周圍各齊一俱盧舍。諸有苾芻
共集一處。作諸羯磨。難事者。如善見律云。極小方圓七槃陀羅。此內共作羯磨。三明道行界。十誦云。縱廣
六百步。四明水界。五分云。船上眾中有力人。以水若砂。四面擲所及處。此之六相。皆謂身面所向。方隅齊
限之內。集僧。無異眾。方可應法也。大界者。五分云。極遠三由旬。根本云。齊兩踰膳那半。應可結之。若過非
。應如是結。當敷座。打揵椎。盡共集一處。不聽受

以未結界。無界攝故。又若受欲則不知相故。有失衣破夏故。是中舊住比丘。
應唱大界四方相。若東方有山。稱山。有塹。稱塹。若
村。若城。若疆畔。若園。若林。若池。若樹。若石。垣墻。若
神祀舍。如東方相。餘方亦爾。伹結界處。不得兩界
相接。應留中間。不得隔駃流水。除常有橋船。唱相
之法。應起禮僧巳。白言。


大德僧聽。我舊住比丘某甲若非舊住。識界相者亦得。應除舊住二字
為僧唱四方大界相。從東南角某處標。至西南角
某處標。從此至西北角某處標。從此至東北角某
處標。從此還至東南角某處標。此是大界外相一
周訖須分明三唱。必有屈曲。隨事稱之。若不知齊分制限。結既不成。羯磨虗設。受戒等法俱是
空作。唱巳。眾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問答巳。應如是言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時到。
僧忍聽。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
[003-0214a]
一說戒。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唱四方
大界相。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同一住處。同
一說戒。誰諸長老。忍僧今於此四方相內結大界。
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巳忍
於此四方相內。同一住處。同一說戒。結大界竟。僧
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律攝云。河㵎有橋者。得通結界。橋梁壞者。若欲修治。
得經七夜。至第八夜。界法便失。若本無心重修理者。隨壞即失。凡客苾芻。至他住處。應可住經七八日巳。
無人來者。應共結界。此謂故廢空處。無比丘住者


時諸比丘。意欲廣作者。狹作者。佛言。欲改作者。先
解前界。然後廣狹作從意。當白二羯磨。如是解。


大德僧聽。今此住處比丘。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若
僧時到。僧忍聽。解界。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
比丘。同一住處。同一說戒。今解界。誰諸長老。忍僧
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解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
巳忍同一住處。同一說戒。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若解有戒場大界。文亦同此。更無有別。時有二住處。別說戒。別利養。欲得共說
戒。同利養。佛聽各自解界巳。盡集一處。唱四方相結之。結文略同。惟言僧於此彼二處結大界。同說戒利
養。異耳。復有二住處。別說戒。別利養。欲同說戒。別利養。佛聽各解通結。文略同前可知。又有二住處。欲別
說戒。同利養。為守護住處故。佛聽解巳。結之


時諸比丘。有須四人眾羯磨事起。五比丘眾。十比
丘眾。二十比丘眾。羯磨事起。是中大眾集會疲極。
佛言。聽結戒場。當如是結。稱四方界相。若安杙。若
石。若標畔。作齊限原此戒場。本為有其要事。僧多難集。或數有事起。僧集疲極。故
聽別結此場。若眾能總集者。自可在大界內。秉作諸法。其場大小。律無定制。按義淨三藏註。謂西國在處
[003-0214b]
皆有其量。纔可丈餘。平地磚圍。可高二尺。墻內壘基。高五寸許。擬以僧坐。更無階級等事。中安小塔。高與
人齊。傍開小門。得容出入。善見律云。戒場極小。容二十一人。此擬其極得與他出僧殘罪故。自餘一切羯
磨亦皆成辦。若欲結者。可在大界內一邊。無妨難處安之。毗尼母經云。必以大界圍繞。根本。五分。並令在
大界前結。解時在大界後。應先安三重標相。內裹一重。是戒場外相。中間一重。是大界內相。此與戒場相
不得相涉及。並應留中間。最外一重。是大界外相。立三相巳。盡自然界內僧。集在戒場標內。先令一比丘
唱戒場外相。應如是言


大德僧聽。我此住處比丘某甲。為僧稱四方小界
相。從此住處東南角某標。至西南角某標。從此北
迴至西北角某標。從此東迴至東北角某標。從此
南迴還至東南角某標。此是戒場外相一周訖三說
巳。若有曲斜。隨事稱之。其羯磨者。如上應知巳。作是言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稱四方小界相。若僧時到。
僧忍聽。僧今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作戒場。白如
是。
大德僧聽。此住處比丘稱四方小界相。僧今
於此四方小界相內結戒場。誰諸長老。忍僧今於
此四方相內結戒場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巳忍。
於此四方相內結戒場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
結巳。牓示顯處。令後來者知諸界分齊。次唱大界內外相


大德僧聽。我比丘某甲為僧唱四方大界內外相
先唱內相。從戒塲外相東南角標。外二尺許某標。此據當時有者言之。不必誦文。此是大
界內相東南角某標。從此西迴至西南角某標。從
此北迴至西北角某標。從此東迴至東北角某標。
從此南迴還至東南角某標次唱外相。從此住處東南
角某處標。西迴至西南角某標。從此北迴至西北
[003-0214c]
角某標。從此東迴至東北角某標。從此南迴還至
東南角某標。彼為內相。此為外相。此是大界內外
相。一周訖三唱巳。凡欲唱相。應將四五比丘出戒場外。盡標相內集僧。然後唱二重標相
巳。僧中方作羯磨結之。其文如前結大界法。無異。故不重出。此謂結有戒場大界法。若不須戒場。應可如
前直結之。若欲解者。先解大界巳。次解戒場。律闕解文。應翻結文云


大德僧聽。今此住處比丘解戒場。若僧時到。僧忍
聽。解戒場。白如是。
大德僧聽。今此住處比丘解
戒場。誰諸長老。忍僧於此解戒場者默然。誰不忍
者說。僧巳忍。於此解戒場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
是持言小界者。有三種。並為難事故與。非難無緣不聽。時有比丘遮他受戒。佛言。不同意者未
出界。聽在界外。疾疾一處集。結小界受戒。若布薩日。於無村曠野中行。眾僧不得和合者。隨同意師友下
道。各集一處。結小界說戒。又自恣日。於非村阿蘭若道路行。若不得和合者。隨同師友移異處。結小界自
恣。此之三界。皆無外相。即身所坐處。以為界體。故受戒中云。此僧一處集結小界。說戒中云。今爾許比丘
集結小界。自恣中云。諸比丘坐處巳滿。齊如是比丘坐處。僧於中結小界。云云。是知俱無外相。為遮訶人
故。如律云。界外訶。不成訶。若大界立相。不唱非法。小界無相。若立非法。故大界別人唱相。羯磨時。文中牒
之。小界既無唱法。羯磨文中自顯標相。以其處非留久固。是以法事既畢。即應解界而去。其結解文。具如
大律。及羯磨本中。欲結不失衣界者。文如離衣宿戒中出。次應結淨地時有吐下病

比丘。使城中人煑粥。城門晚開。未及得粥。便死。佛
言。聽在僧伽藍內結作淨地。白二羯磨。應唱若房
處。若溫室。若經行堂處。律既令唱相。結時。僧應在
院外。遙唱。遙結。若疑先有淨地。應解巳更結。應一
比丘起。具威儀。於僧中唱言。大德僧聽。我比丘為
僧唱淨地處所。此僧伽藍內某院中。及諸果菜處。
作淨地三唱。若更唱餘處。隨事準知。唱巳。方作羯磨。大德僧聽。若僧時
[003-0215a]
到。僧忍聽。僧今結某院中。及諸果菜處作淨地。白
如是。
大德僧聽。僧今結某院中及諸果菜處作
淨地。誰諸長老。忍僧結某院中及諸果菜處作淨
地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巳忍。結某院及果菜處
作淨地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佛言。有四種
淨地。一者檀越。若經營人作僧伽藍時分處。如是
言。某處為僧作淨地。二者若為僧作寺。未施僧。三
者若半有籬障。若多無籬障。若都無籬障。若垣墻。
若壍。亦如是。四者僧作白二羯磨結。不應結上好
房作淨地。應結下者。若出家五眾房。當除去比丘。
乃至鬼神廟屋。皆得結作淨地。若有緣者。解巳更
結。律闕解文。應翻結云。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
聽。僧今解某處淨地。白如是。
大德僧聽。僧今解
某處淨地。誰諸長老。忍僧解某處淨地者默然。誰
不忍者說。僧巳忍解某處淨地竟。僧忍默然故。是
事如是持五分。根本。並聽通結僧坊內作淨地。如寄歸傳依根本云。有五種淨地。一者起
心作。謂初造寺時。定基石巳。若一苾芻為檢校人者。應起如是心。於一寺。或可一房。為僧當作淨厨也。二
者共印持。謂定寺基時。若但有三人者。應一苾芻告餘苾芻言。諸具壽。皆可用心印定此處。於此一寺。或
可一房。為僧作淨厨。如是三說。三者如牛臥。謂寺屋舍。猶如牛臥。房門無有定所。四者故廢處。謂是經久。
僧捨廢處。如重來者。至舊觸處。便為淨也。然此不得經宿。即須作法結之。五者秉法作。謂白二羯磨結也。
如前五種作淨法巳。諸苾芻得二種安樂。一在界外貯。得在界內煮。二在界內貯。得在界外煮。並皆無過。
檢驗四部。詳觀律旨。大同如此立淨。但未作淨之前。若共飲食同界宿者。咸有煮宿二過。既其加法。雖共
界宿。無煮宿之罪。言一寺者。總唱住處以為淨厨。房房之內。生熟皆貯。如其不聽內宿。豈可遣僧出外而
住。一則僧不護宿。二乃貯畜無愆。西國相承。總結一寺為淨厨也。釋曰。言一踰膳那者。可三十餘里。一俱
[003-0215b]
盧舍者。八里。舊云五里。一槃陀羅者。二十八肘也


○無根謗戒第八】


「若比丘。瞋恚所覆故。非波羅夷比丘。以無根波羅夷
法謗。欲壞彼清淨行。彼於異時。若問。若不問。知此事
無根。說我瞋恚。故作是語。若比丘作是語者。僧伽婆
尸沙。」


【釋曰。佛在靈鷲山中。時尊者沓婆摩羅子。得阿羅
漢巳。自念我宜以力供養眾僧。遂往白佛。佛令諸
比丘白二羯磨。差沓婆分僧臥具。及差次受請。時
有慈地比丘來。是下座。隨次得麤房臥具。便生瞋
恚。次日差僧受請。慈地被差次。至檀越家。檀越聞
是慈地。便敷弊坐具。施設麤食。慈地倍復瞋恚。遂
使其妹慈比丘尼。於佛僧會時。誣謗尊者。言沓婆
來犯我。世尊知而故問尊者。尊者答言。生來夢中
尚無。況覺時有。佛告諸比丘。有二種人。一向入地
獄。何謂為二。若非梵行。自稱梵行。若真梵行。以無
根非梵行謗之。是為二。乃種種訶責巳。與之結戒。
瞋恚所覆者。瞋恚謂由怒心。而忿恨也。又忿他為
瞋。自忿為恚也。所覆。謂被瞋恚葢。覆蔽其心。非由
善。及無記心。而生誹謗也。非波羅夷比丘者。謂不
犯四棄之比丘也。以無根波羅夷法謗者。根。謂見
聞疑三根。見。謂實見彼犯四棄。聞。謂聞彼犯四棄。
或從他邊聞。疑有二種。或從見生疑。謂見彼與女
人入出裸身。手捉刀。與惡人為伴。或從聞生疑。謂
[003-0215c]
聞牀聲。轉側聲。共語聲。交會聲。聞偷五錢。聞言我
殺人。聞言我得上人法。若無此三者。是為無根。以
此無根惡法。欲加彼人故。而橫生毀讟。是謂無根
法謗也。欲壞彼清淨行者。意欲損壞前人梵行。令
作非比丘沙門釋子也。彼於異時等者。彼。指瞋恚
之人。異時。謂後別時。自知此謗是無根。心生悔恨。
希求清淨。自欲發露。或由他詰問。或不由他詰問。
而向他說言。我為瞋恚故。作是謗語。非他實有所
犯也。若比丘作是語者。謂作上無根謗言。及悔說
之語。既作毀謗。便得其罪。不由後時向他悔說。而
得脫免也。瞋恚所覆。乃至欲壞彼清淨行。是犯因
起。彼於異時乃至故作是語。是欲自淨罪。作是語
者。是結罪也。是中犯者。若比丘以四棄法謗他比
丘。或更以餘非比丘法謗。言犯邊罪。污尼。賊住。破
內外道。犯五逆罪。非人。畜生。黃門。二根。以如是等
非比丘法謗。不論彼人清淨與不。但無三根。妄說
他罪。說而了了者。僧殘。不了了偷蘭遮。或先有根。
後忘其根。妄謂有根。得罪同上。若指印。書使。若作
知相。了了不了了如上。若以八棄謗比丘尼。得罪
同上。若謗餘人。得惡作。比丘尼同犯。下三眾惡作。
不犯者。有見聞疑根真實說。戲笑。錯說等下三眾者。式叉
摩那。沙彌。沙彌尼。若言餘四眾者。則兼比丘尼


○取片謗戒第九】


「若比丘。以瞋恚故。於異分事中取片。非波羅夷比丘。
[003-0216a]
以無根波羅夷法謗。欲壞彼清淨行。彼於異時。若問。
若不問。知是異分中取片。是比丘自言。我瞋恚故作
是語。作是語者。僧伽婆尸沙。」


【釋曰。佛處同前。時慈地比丘。從靈鷲山下。見大羝
羊。共母羊行欲。便以羝羊比尊者沓婆。母羊比慈
比丘尼。往語比丘言。前以無根法謗。今親自眼見。
諸比丘詰問。乃自謂以相似事。比類而說。諸比丘
以此白佛。佛呵責巳結戒。異分事中取片者。謂於
別分事中取片罪以謗他。如取羊比人。或更取餘
相似事謗。又異分事。即是四棄。以四棄是生死墮
落法。與涅槃淨因。而相乖異。隨犯其一。即非沙門
釋子。失比丘性。故名異分事。於四棄中取小小片
罪。或見他與女人笑語。或見取聚糞掃物。殺畜生。
向畜生說得上人法等。誣他犯波羅夷。是為異分
事中取片。或見他犯僧殘。乃至突吉羅惡說。謗他
犯重。亦名取片也。餘如前戒釋。是中犯者。若相似。
名同。姓同。相同。以此人事。而謗於彼。或見聞彼在
家時犯。取以今謗。并餘一切取片謗他。了了不了
了。得罪輕重。有犯無犯。悉同前戒。


○不捨壞僧法戒第十】


「若比丘。欲壞和合僧。方便受壞和合僧法。堅持不捨。
彼比丘應諫是比丘。大德。莫壞和合僧。莫方便壞和
合僧。莫受壞僧法堅持不捨。大德。應與僧和合。與僧
和合歡喜不諍。同一師學。如水乳合。於佛法中有增
[003-0216b]
益安樂住。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捨。彼比丘應三
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釋曰。佛處同前。時調達。為利養故。學得神通。化太
子阿闍世。令生信樂。大得供養。唯不如佛。心生嫉
姤。即失神通。欲畜徒眾。往世尊所。求佛付囑徒眾。
佛因訶責。彼心不忍。便教阿闍世害父。遣人害佛。
不遂。自往山頂執石遙擲世尊。由是惡名流布。利
養斷絕。乃通巳五人。家家乞食。佛制不聽別眾食。
彼即生是念。未曾有瞿曇。乃斷人口食。我寧可破
彼僧輪。我身滅後。可得名稱。言瞿曇有大神力。智
慧無礙。而調達能破。即共四比丘為伴。以五法教
諸比丘言。盡形壽乞食。著糞掃衣。露地坐。不食酥
鹽。不食魚肉。令其新學無智比丘信樂。諸比丘聞
巳。往白世尊。佛言。破和合僧得大重罪。在地獄中
一劫受苦。不可救療。集僧種種訶責調達巳。令僧
與作訶諫白四羯磨。遂為結戒。欲壞和合僧者。欲
壞。謂欲破為二分也。和合。謂不別眾。同一羯磨。同
一說戒也。僧。謂四比丘乃至無數也。破有十八事。
法。非法。律。非律。犯。不犯。若輕。若重。有殘。無殘。麤惡。
非麤惡。常所行。非常所行。制非制。說。非說十誦律云。常所
行事者。若白一。白二。白四羯磨。布薩。自恣。立十四人羯磨。薩婆多論云。八聖道是常所用法。而說非是常
所用法。五法是非常所用法。而說是常所用法。餘如大律。及標釋中釋。方便受壞和

合僧法者。謂方便勸喻其伴。受十八破僧事也。堅
持不捨者。謂固守十八邪宗。而不棄捨也。彼比丘
[003-0216c]
應諫是比丘者。彼比丘。謂持正法人。先當作如是
別諫此破僧比丘。大德莫破和合僧等者。大德。是
稱破僧人。此明不可破和合眾。若破。定墮地獄一
劫受苦。大德應與僧和合者。謂若捨破僧法。與僧
和合共住。不但無地獄苦。而且有增益安樂住也。
歡喜不諍者。謂與僧和合。則善法增長。各生歡悅。
由歡悅故。彼此見同。無有諍訟也。同一師學者。謂
共一如來大師教法中修學。不生異見。以如來教
法。雖分十二。而體無別故。如水乳合者。謂水與乳
合。即為一類。無別色味。喻彼四姓異類出家。入如
來法中。同一修學。行與理順。一相無差。於佛法中
有增益安樂住者。既同一學。行理無違。則煩惱調
伏。如來教法。得增益熾盛安樂久住也。又依四聖
種。得現法樂住。後獲涅槃寂滅樂也。是比丘如是
諫時堅持不捨者。謂此比丘得如上別諫之時。由
固守邪法不捨棄也。彼比丘應三諫等者。謂作一
白三羯磨諫也。欲壞和合僧。乃至堅持不捨。是犯
因起。彼比丘應諫是比丘。謂作如下別諫之詞。莫
壞和合僧乃至堅持不捨。是呵誡語。應與僧和合。
乃至有增益安樂住。是勸諭詞。應三諫。是僧中白
三羯磨諫。不捨者。是結罪文。是中犯相云何。彼比
丘如上諫言。大德莫方便欲壞和合僧。乃至於佛
法中有增益安樂住。大德可捨此事。莫令僧作訶
諫而犯重罪。若其用此語者善。若不用語者。復令
[003-0217a]
四輩。或王臣異道。或餘方知識。信用其言者。應來
勸諭。若用言者善。若不用者。應僧中作白諫。作白
巳。應更求言。大德我巳白竟。餘有羯磨在。汝今可
捨此事。莫令僧為汝作羯磨。更犯重罪。若用語者
善。若不用語者。應作初番羯磨。乃至第二番羯磨。
於一一羯磨竟。皆應作如上求言。若不捨者。作第
三羯磨竟。得僧殘罪。作白二羯磨竟捨者。三麤罪。
作白一羯磨竟捨者。二麤罪。作白竟捨者。一麤罪。
初白未竟捨者。突吉羅。若一切未白。方便欲破和
合僧。受破僧法堅持不捨。一切突吉羅。若僧作訶
諫時。有比丘教言莫捨。得麤罪。未作訶諫教莫捨。
惡作。比丘尼教。得罪同上。餘人教。盡惡作。比丘尼
同犯。下三眾惡作。不犯者。初諫便捨。彼作非法。非
律。非佛所教羯磨。若一切未作訶諫。若為破惡友。
及非法非律羯磨等十誦律云。不先軟語約敕。便白四羯磨約敕。作羯磨人得
突吉羅。未白四羯磨便擯出去。作羯磨人得突吉羅。未作三語約敕。於界內別請人作羯磨。得偷蘭遮。破
僧因緣故。若眾僧知。眾僧得罪。僧祇律云。以瞋恚破鉢。破衣。破塔。破僧房。破僧。破界。盡得偷蘭遮。齊

何名破僧謂作妄語。相似語。作羯磨。取籌。又非一
比丘能破。亦非比丘尼。及下三眾能破。此眾一二
三比丘。彼眾一二三比丘。行破僧籌。作羯磨。亦不
能破。但令僧塵垢。彼此眾四人以上。行破僧籌。作
羯磨。是名為破僧。其餘破有差別。罪分輕重。地獄
受報不同。具如大律。及標釋中悉五分律云。有四事名破僧。說五
法。自行籌捉籌。於界內別行僧事。復次若王。若大臣。若餘六眾。令僧不和合。而非破。若一比丘。乃至七比
[003-0217b]
丘不和合。亦非破。若不問上座而行僧事。是即不和。亦非破僧。若不共同食。食時異坐。鬬諍罵詈。亦不名
破要在界內八比丘以上。分作二部。別行僧事。乃名為破。是中作主者。一劫墮大地獄不可救。十誦律云。
破僧有二種。破羯磨。破轉法輪。破羯磨者。一界內別作布薩羯磨。破法輪者。輪名八聖道分。令人捨八聖
道。入邪道中。薩婆多論云。破僧輪。犯逆罪偷蘭遮。不可悔。破羯磨僧。犯非逆罪可悔偷蘭遮。破僧輸。下至
九人。一人自稱佛。破羯磨僧。下至八人。不自稱作佛。破僧輪。界內界外盡破。破羯磨僧。要在界內別作羯
磨。破僧輪必男子。破羯磨僧。女人亦通。破僧輪。破俗諦僧。破羯磨僧。亦破第一義僧。破僧輪。但閻浮提。破
羯磨僧。通三天下


○伴黨助破僧戒第十一】


「若比丘伴黨。若一。若二。若三。乃至無數。彼比丘語是
比丘言。大德。莫諫此比丘。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語
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可。
彼比丘言。大德。莫作是說。言此比丘是法語比丘。律
語比丘。此比丘所說。我等喜樂。此比丘所說。我等忍
可。然此比丘。非法語比丘。非律語比丘。大德。莫欲破
壞和合僧。汝等當樂欲和合僧。大德。與僧和合。歡喜
不諍。同一師學。如水乳合。於佛法中。有增益安樂住。
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捨。彼比丘應三諫。捨此事
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釋曰。佛在王舍城。靈鷲山中。時調達伴黨。方便助
破和合僧。語諸比丘言。汝莫訶調達所說。調達是
法語律語。我等忍可。諸比丘以此白佛。佛令僧與
作訶諫白四羯磨。結戒。法語者。說修多羅藏。律語
者。說毗奈耶藏。又法語者。詞理圓足。律語者。詮量
輕重。開遮無差。又法語者。說無生義。律語者。詮伏
[003-0217c]
三毒。又能引實義。名曰法語。出柔軟言。名曰律語。
我等喜樂者。謂彼所說事。我等情生歡喜愛樂。我
等忍可者。謂我等皆許其說。隨順受持也。餘如前
釋。是中犯相云何。若比丘一二三。乃至眾多。共作
非法群黨。語諸比丘言。大德。汝莫諫此比丘。此比
丘是法語。乃至我等忍可。諸比丘諫言。大德汝莫
作是說。乃至云有增益安樂住。可捨此事。勿為僧
所訶。更犯重罪。若隨語者善。若不隨語者。應為作
白。如是一一羯磨訶諫。及得罪輕重。有犯無犯。悉
同前戒。此不重出律攝云。若他諫時。心同惡黨。設令不語。亦犯僧殘。有言不同。而
心樂破。犯麤罪。若雖言同。作不破心。或無破心。不同其事者。無犯。若生疑者。麤罪。苾芻尼眾若破。不應教
授。應告彼曰。姊妹。應先和合巳。方求教授。若苾芻尼眾不咨稟苾芻。輙自擅意別為軌則。聚徒眾者。得麤
罪。諸有被責求寂等。若餘苾芻輒供衣食而攝養者。破他門徒。得麤罪。若作好心欲令調伏。權時攝誘者
無犯。十誦律云。若一比丘被擯。而四比丘隨順之。名為破僧。若多知。多識。多聞。大德。明解三藏義人。不應
與作不見擯。若擯。得偷蘭遮。近破僧故


○污家逆擯戒第十二】


「若比丘。依聚落。若城邑住。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
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聞。諸比丘當語是比丘言。大
德。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見亦
聞。大德。汝污他家行惡行。今可遠此聚落去。不須住
此。是比丘語。彼比丘言。大德。諸比丘有愛。有恚。有怖。
有癡。有如是同罪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諸比丘報
言。大德。莫作是語。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有如是同罪
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而諸比丘不愛不恚不怖不
[003-0218a]
癡。大德。汙他家。行惡行。汙他家亦見亦聞。行惡行亦
見亦聞。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捨者。彼比丘應三
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釋曰。佛在舍衛國。時䩭連邑。有二比丘。一名馬師。
二名滿宿。作非法行。自種華樹。自溉灌。自摘華。自
作鬘。自持鬘與人。亦教他作。與婦女同牀坐。同器
食。乃至歌舞。倡伎。俳說。彈皷。吹貝。受雇戲笑等。時
有眾多比丘至䩭連乞食。齊整庠序。低目直前。不
左右視。諸居士見。反以為非。不施飲食。諸比丘問
知其故。乃知彼行惡行。汙他淨信。具以白佛。佛遣
舍利弗目犍連。往作驅擯羯磨。二尊者受敕往彼
集僧巳。為彼二人作舉。作憶念。與罪。白四羯磨。時
彼二人言。眾僧有愛有恚有怖有癡。更有餘同罪
比丘。有驅者有不驅者。而獨驅我。尊者還以此事
白佛。佛令僧與彼作訶諫白四羯磨。而結此戒。依
聚落城邑住者。巷陌街衢住處。名之為聚。聚外遠
家名之為落。君王都處。名為城邑。依。謂依止彼處
而住也。汙他家者。他家。謂男女舍也。汙者。謂彼前
人先有普敬淨信之心。因比丘作非法行。以物贈
送。汙彼普信。失其福利。於不送物處。全無施敬之
念。此有四種事能汙他家。一依家汙家謂從一家得物與一
家。所得物處。聞之不喜。所與物處。思當報恩。即作是言。若與我者。我當報之。若不與我者。我何故與。二

依利養汙家若比丘如法得利。乃至鉢中之餘。或與一居士。不與一居士。彼得物者。念
當報恩。乃至若其不與我。我何故與。三依親友汙家若比丘依王。依大臣。或為一居
[003-0218b]
士。不為一居士。所為者。思當報恩。即言。其為我者。我當供養。不為我者。我不供養。四依僧

伽藍汙家若比丘取僧華果。與一居士。不與一居士。乃至其與我者。我當供養。不與我者。
我不供養。行惡行者。謂自種華樹。亦教人作。乃至受雇

戲笑等。亦見亦聞者。謂作諸非法惡行。眾人悉見
聞知。諸比丘者。是持法人。當語者。是諫彼之詞。是
比丘者。謂作非法人。今可遠此聚落去不須住此
者。是驅擯語也。有愛者。謂愛念彼者便不驅。有恚
者。謂瞋恚彼者即擯之。有怖者。謂畏其者不敢治
罰。有癡者。謂無智識。不善分別。應驅不驅。不應驅
而驅也。若比丘依聚落乃至亦見亦聞。是犯因起。
大德汙他家乃至亦見亦聞。是出其罪過。汝汙他
家乃至不須住此。是驅擯之詞。諸比丘有愛恚怖
癡乃至有不驅者。是不服擯言。諸比丘報言莫作
是語乃至亦見亦聞。是別諫詞。三諫者。是僧中作
白三羯磨諫也。不捨者。是結罪文也。是中犯相云
何。若比丘依聚落住汙他家。乃至亦見亦聞。彼比
丘應如上諫巳。復應語云。大德。可捨此事。莫為僧
所訶。更犯重罪。若不隨語。應僧中作一白三羯磨
諫。於一一羯磨竟。應求彼捨。若不隨語。第三羯磨
竟。僧殘。其餘得罪輕重等。悉同破僧戒說。中有別
者。今當隨釋。若未作白前。言僧有愛恚怖癡者。一
切突吉羅十誦律云。若言諸比丘隨愛瞋怖癡。得四偷蘭遮。若言有驅者。有不驅者。呵罵
僧故。得波逸提。若未作驅出羯磨時。言諸比丘隨愛瞋怖癡。突吉羅。若與父母。病人。

小兒。妊婦。牢獄。繫人。不犯汙家也。若為供養三寶。
[003-0218c]
教人種華。作鬘。若走避賊惡獸恐難。若跳躑坑渠。
若嘯喚伴行。若為父母病等。為塔。為僧。為病比丘
事。持書往反者。不犯惡行也。若比丘於聖法律中
歌戲。如哭。舞如狂。戲笑似小兒。又復不應作者。比
丘不應為白衣剃鬘。除欲出家者。不應禮白衣。及
彼塔廟。亦不應故慢。不應與人卜占。亦不從人卜
占。不應事餘種種外道法。不應誦外道安置宅舍
吉凶符書呪。解支節呪。剎利呪。起尸鬼呪。知人生
死吉凶呪。解禽獸音聲呪。不應自作伎樂。若為供
養塔。聽令白衣作。不應畜鸚鵡等鳥。并狗律攝云。為防守
故隨意養狗。不應乘象馬車乘輦輿。及捉持刀劍。老病

者。應乘步挽車。及男乘。避難聽乘象馬薩婆多論云。若比丘
凡有所請求。或為三寶。或自為巳。以種種物與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等。皆名汙他家。何以故。凡出家人。無
為無欲。清淨自守。以修道為心。若與俗人信使往來。廢亂正業。非出家所宜。又復以物贈遺白衣。則破前
人平等好心。於得物者。歡喜愛敬。不得物者。縱使賢聖。無愛敬心。失他前人深厚福利。又復倒亂佛法。凡
在家人。應供養出家人。而出家人。反供養白衣。仰失聖心。又亂正法。凡在家人。常於三寶求清淨福田。割
損血肉。以種善根。以出家人贈遺因緣故。反於出家人生希望心。破他前人清淨信敬。又失一切出家人
種種利養。若以少物贈遺白衣。縱使起七寶塔。種種莊嚴。不如靜坐清淨持戒。即是供養如來真實法身。
若以少物贈遺白衣。正使得立精舍猶如祇洹。不如靜坐清淨持戒。即是清淨供養三寶。若以少物贈遺
白衣。縱令四事供滿閻浮提一切聖眾。不如靜坐清淨持戒。即是清淨供養一切聖眾。若有強力欲破塔
壞像。必以贈遺得全濟者。當賣塔地華果。若塔有錢。若餘緣得物。隨宜消息。若有強力欲於僧祇作破亂
折減。僧祇地中隨有何物。賣以作錢。隨緣消息。若僧常臘。若面門臘。或有強力欲作折減。隨此地中所可
出物。以消息之。父母是福田。則聽供養。若為僧祇作役人。此則應與。若施主欲與僧作食。欲知法則。此亦
應與。一切孤窮乞匃。憐愍心故。應與又一切女人母女姊妹。不問親疎。俱不聽同牀席坐。以壞威儀故。四
[003-0219a]
眾以香熏衣。得惡作罪。比丘尼得波逸提。以女人著染心深故。不聽令象鬬。乃至雞鬬。若父母喪亡。一切
不聽啼哭。四眾哭。得惡作罪比丘尼得波逸提。以愛戀心深故。善見律云。若檀越請比丘送喪。不得去。若
比丘自念我往看葬。作無常觀。因此故。我或得道果。如是去無罪。根本部云。苾芻於諸天神處。不應供養。
亦勿欺凌及毀其像。不應右繞天廟。若因路便而右繞者。當誦聖伽陀。聲欬彈指。令其警覺。又苾芻不應
賣藥。若善醫方者。起慈愍心。應病與藥。受他價值與藥。及以受雇為客作者。得惡作罪。諸雜類人。既出家
巳。不應輙顯昔時伎業。亦不得畜工巧器具。若先是醫人。聽畜針筩。及盛刀子袋。若先書生。聽留墨瓶


○不捨惡性戒第十三】


「若比丘。惡性不受人語。於戒法中。諸比丘如法諫巳。
自身不受諫語。言諸大德。莫向我說若好若惡。我亦
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且止。莫諫我。彼比
丘諫是比丘言。大德。莫自身不受諫語。大德。自身當
受諫語。大德如法諫諸比丘。諸比丘亦如法諫大德。
如是佛弟子眾得增益。展轉相諫。展轉相教。展轉懺
悔。是比丘如是諫時。堅持不捨。彼比丘應三諫。捨是
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釋曰。佛在拘睒彌國。美音長者園中。時尊者闡陀
比丘。惡性不受人語。諸比丘白佛。佛令僧與彼作
訶諫羯磨。而為結戒。惡性不受人語者。謂其稟性
麤獷。不納他比丘善言教誨也。於戒法中者。謂七
犯聚中。一他勝。二僧殘。三波逸提。四悔過法。五偷
蘭遮。六突吉羅。七惡說。彼以如是法律諫誨之時。
而固守惡性。不領他言也。諸比丘者。是持正法善
比丘也。如法諫者。謂如法如律如佛所教勸諫也。
自身不受諫語者。謂他以戒律如法教授。而自用
[003-0219b]
戾情不納他詞。乃作不可共語也。諸大德莫向我
說若好若惡者。謂利益事。不須勸喻。非利益事。勿
相遮止。此亦慠慢之言也。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
好若惡者。此欲彰自無事及人。而人勿以事及我。
皆是遮他諫語也。且止者。是預為遮止他未說之
言。令勿說也。莫諫我者。謂自心不忍。更彰此不納
之言也。彼比丘諫是比丘者。謂當更如法諫喻也。
莫自身不受諫語者。是教誡之詞。自身當受諫語
者。是教授之言。大德如法諫諸比丘等者。此是勸
喻之語。謂正當以法律彼此互相教諫也。如是佛
弟子眾得增益者。正顯互諫獲益。由互相諫故。佛
弟子眾得善法增長。由增長故。佛法熾然。由熾然
故。正法而得久住也。展轉相諫教悔者。此更慇懃
重彰互相教諫也。諫。謂遮無利益。教。謂令獲善利。
悔。謂改往修來也。如是諫時堅持不捨者。謂此比
丘得他如是別諫之時。由固執惡性不改從也。惡
性不受人語乃至莫諫我。是犯因起。莫自身不受
諫語。乃至展轉懺悔。是別諫之詞。三諫者。是僧中
白三羯磨諫也。不捨者。是結罪文。是中犯相輕重。
及餘四眾得罪。有犯。無犯。悉同前戒。若為無智人
訶諫時。應語彼言。汝和尚阿闍黎所行。亦如是。汝
可更學問誦經。時佛告諸比丘。我今為汝等說八
種惡馬。及八種惡人。何等為八。或有惡馬。授勒與
鞭欲令其去。而更觝躓不去。或反倚傍兩轅。而不
[003-0219c]
前進。或顛蹶倒地。既傷其膝。又折轅隔。或更却行
不進。或更趣非道。破輪折軸。或不畏御者。亦不畏
鞭。方便昨銜奔突。不可禁制。或雙脚人立吐沫。或
反蹲臥。是為八種惡馬。何等八種惡人。或有比丘。
舉彼見聞疑罪。而彼比丘便言。我不憶。我不憶。如
彼惡馬授勒與鞭。而更觝躓不去。或不言犯。不言
不犯。默然而住。如彼惡馬倚傍兩轅。而不前進。或
言長老亦自犯是罪。云何能除他罪。如彼惡馬顛
蹶倒地。傷膝折𨍮。或言長老自癡。猶須人教。而欲
教我。如彼惡馬而更却行不進。或便說餘事答。反
生瞋恚。如彼惡馬。而趣非道。破輪折軸。或不畏眾
僧。亦不畏犯。而不受舉罪者語。便捉坐具置肩而
出。不可訶制。如彼惡馬。不畏御者。亦不畏鞭。咋銜
奔突。不可禁制。或左抄衣在僧中舉手大語。乃令
汝等教授我耶。如彼惡馬雙脚人立吐沫。或言。長
老亦不與我衣鉢臥具醫藥。何故教我。彼即捨戒。
取於下道。至比丘所。作如是言。我巳休道。於意快
耶。如彼惡馬。而更蹲臥。是為八種惡人。如彼八種
惡馬。所應慈愍諸弟子。我巳具說。當住在空處。樹
下。修習禪定。莫為放逸。後致悔恨。此是我所教戒
如上諸羯磨文。備載大律及羯磨本中


△後結問】


「諸大德。我巳說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戒初犯。四乃。
至三諫。若比丘犯一一法。知而覆藏。應強與波利婆
[003-0220a]
沙。行波利婆沙竟。增上與六夜摩那埵。行摩那埵巳。
餘有出罪應二十僧中出是比丘罪。若少一人。不滿
二十眾。出是比丘罪。是比丘罪不得除。諸比丘亦可
訶。此是時。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三說。諸大德。是中
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釋曰。我巳說者。謂彰自所說事竟。欲令聽眾重審
其罪。而暫舒息也。九戒初犯者。謂前之九戒。初作
之時。便得本罪。不致他諫不捨。方成其犯。四乃至
三諫者。謂後之四戒。白三羯磨諫竟。方得其罪。犯
一一法者。謂於十三事中。隨犯其一也。知而覆藏
者。謂心了知自所犯事。而故隱匿。不向他發露也。
應強與波利婆沙者。強。謂不樂。波利婆沙。此翻別
住。謂隨其覆藏日數。僧應與作不樂別住法也。行
波利婆沙竟者。謂覆藏若干日。應行若干日別住。
中間不更重犯。如法行竟也。增上與六夜摩那埵
者。摩那埵。此云意喜。謂行別住竟。更加上與其六
夜意喜行。行斯行時。罪得清淨。自心歡喜。亦令眾
僧歡喜。僧知此人因斯改悔。更不重起煩惱。成清
淨人。乃與之出罪。若不覆藏。不須行其別住。但直
行此六夜意喜。以日該夜。故云六夜也。行摩那埵
巳者。謂六夜如法行竟。中間不壞其法也。餘有出
罪等者。謂既於六夜而行其法。是淨罪方便。尚有
出罪事在。應於二十比丘中出。若少不足。作法不
成。則彼罪不除。僧招非法之咎。以如來法王。深知
[003-0220b]
眾生業性。必須二十淨僧。罪得除滅。非此不脫。如
人為他所害。尚存咽喉。若非妙藥良醫。少施功力。
不可得活。此亦如是。非不依法。及無淨僧。少眾。少
緣。還得清淨戒生。無有是處。此是時者。謂此是其
出罪之法也。餘文如上釋。此中行法云何。若比丘
犯僧殘罪覆藏者。應隨覆藏日。與覆藏羯磨治。彼
比丘應往僧中。具威儀禮僧足。合掌。胡跪。白言。大
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覆藏若干日。應隨覆藏年
月日長短稱之我某甲比丘犯某僧殘罪。隨覆藏若干日。今

從僧乞覆藏羯磨。願僧與我某甲比丘隨覆藏若干
日羯磨。慈愍故。如是三說。僧應白四羯磨與之。若
行覆藏時。更重犯者。應從僧乞作覆藏本日治。僧
應白四羯磨與此是新罪與舊罪合法。名為壞覆藏法者。若不壞法。行竟。即直乞六
夜意喜。行覆藏竟。應從僧乞六夜摩那埵。僧應白四

羯磨與。行六夜巳。從僧乞出罪。僧應與白四羯磨
出罪。若犯僧殘不覆藏。應從僧乞六夜意喜。僧應
白四與之。行意喜時。重犯者。應乞意喜本日治。僧
應白四與之斯據新舊合作治法。此名為壞摩那捶法者。行本日治巳。
應乞出罪。僧應與白四出。若有犯眾多僧殘罪。或
覆藏一夜。乃至有十夜者。聽與共作眾多僧殘罪
覆藏十夜白四羯磨如法行巳。次與意喜。出罪。若有犯二僧殘
罪。二俱覆藏。或憶一。不憶一。或一有疑。一無疑。或
識一。不識一。或乞覆藏時。說一不說一。應隨所憶。
所識。所說。無疑。與覆藏羯磨。後還憶。還識。還說。無
[003-0220c]
疑。應隨所犯與覆藏羯磨。若覆藏兩月。憶一月。不
憶一月。乃至說一月。不說一月。亦如是。若比丘犯
二僧殘罪。罷道。罷道巳。還受大戒。或先後俱覆藏。
或先覆藏。後發露。或先發露。後覆藏。應隨所覆藏
日。與覆藏羯磨。或先後俱發露。即應與意喜先謂未罷
道時。後謂還受大戒時。或先覆一。不覆一。後二俱覆。或先所

覆者。後復覆。先發露者。後亦發露。或先所覆者。後
發露。先露者。後便覆。或先覆一露一。後二俱露。如
是皆應隨所覆者與覆藏羯磨。行覆藏竟。然後二
俱與意喜。憶一不憶一。疑一不疑一。識一不識一。
說一不說一。各如上覆一不覆一。作四句。共有二
十句。行覆藏時。行覆藏竟。行意喜時。行意喜竟。各
作二十句亦如是後覆一不覆一。至此共有百句。作沙彌還受大
戒。百句亦如是。顛狂。心亂。痛惱。不見罪舉。不懺悔
舉。惡見不捨舉。各有百句共有八百句。或行覆藏時罷
道。後還受大戒後應續行前日覆藏。或應與作本日治。彼罷
後應為作本日治。或行覆藏竟罷道後應與意喜。或行意喜
時罷道後應續日行之。或行意喜竟罷道後應與出罪。作沙彌
乃至惡見不捨舉。各作五句亦如是從行覆藏時罷道。至此共
有四十句。若有比丘犯僧殘罪。謂犯棄覆藏。或謂犯波

逸提。乃至惡說。覆藏者。是為不覆藏。應教彼作突
吉羅懺巳。與意喜。或有犯波逸提。謂是棄罪等覆
藏者。並先教作突吉羅懺。後如法懺本罪。若犯僧
殘。作僧殘意覆藏。教作突吉羅懺巳。與覆藏羯磨。
[003-0221a]
若犯僧殘。不憶犯數。不憶日數。或憶犯數。不憶日
數。皆應與清淨巳來覆藏。若憶日數。不憶犯數。應
數日與覆藏。疑不疑。識不識。亦如是。若比丘從僧
乞行摩那埵。即於其日中間重犯。覆藏。僧應語言。
汝應更行摩那埵。若行摩那埵一夜。乃至六夜。中
間重犯覆藏。應更與摩那埵。次與本日治。然後出
罪。比丘自行覆藏。乃至出罪等。不應更互作覆藏
羯磨。及本日治。意喜。足二十人數出罪。行覆藏比
丘。有八事失夜。得惡作罪。一往餘寺不白。二客比
丘來不白。三有緣事自出外不白。四寺內徐行者
不白。五病不遣信白。六二三人共一屋宿應別自在一下
小房中住。七在無比丘處住。八不半月說戒時白。白時

應具威儀。如是白。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犯僧殘
罪覆藏。我某甲比丘隨覆藏日。從僧乞覆藏日羯
磨。僧巳與我隨覆藏日羯磨。我某甲比丘巳行若
干日。未行若干日。白大德令知我行覆藏。若行意
喜者。應常在僧中宿。日日準如上白。若布薩日。彼
人軟弱。多有羞愧。應至清淨比丘所。白言。大德上
座。我今日捨教敕不作。若欲作時。應至清淨比丘
所。白言。我今日隨所教敕當作。行覆藏意喜比丘。
應行三十五事。不行得罪三十五事。如初篇婬戒出。當知罪事非輕。此中
懺法繁密。理須精練。自可依律行用。不然。彼成虗悔。自招重過。其間更有犯相差別。羯磨出罪軌則。并行
覆藏摩那埵法。備於大律覆藏犍度。及羯磨本中。此不煩出。有云。若不憶覆藏日數。須行滿一百日為限。
十誦云。從受大戒來治。五分云。從其憶犯巳來與別住。疑亦如是。母經云。以何義故。名為別住。別在一房。
[003-0221b]
不得與僧同處。在一切大僧下坐。不得連草食。又復一切眾僧苦役掃塔及僧房。乃至僧大小行處。皆料
理之。又雖復入僧中。不得與僧談論。若有問。亦不得答。以是義故。名為別住。摩那埵者。秦言意喜。自意歡
喜。亦使眾僧歡喜。苦役與前無異。但以日限少有異耳。善見律云。秦言折伏貢高。亦言下意。下意者。承事
眾僧也。五分律云。有諸比丘。或行別住時。或行意喜時。或意喜竟喚入拔罪時。命過。諸比丘白佛。彼為具
戒命過。為是破戒命過。佛言。皆是具戒。言偷蘭遮罪者。有其二位。一

者根本。亦名獨頭。二者從生。亦名方便。於此二中。
懺階三品。一者上品。對大眾懺。謂根本中。破法輪
主。盜四錢。盜僧食。殺天等。從生中。波羅夷下重偷
蘭遮。二者中品。對三比丘懺。謂根本中。破羯磨僧。
壞法輪伴。盜三二錢。互有衣相觸等。從生中。波羅
夷下輕偷蘭遮。僧殘下重偷蘭遮。三者下品。對一
比丘懺。謂根本中惡心罵僧。盜一錢。用人髮。人皮。
石鉢。剃毛。裸身。食生肉血。著外道衣等。從生中。僧
殘下輕偷蘭遮。按十誦律。重者應一切僧中悔。中
者應出界外四比丘眾中悔。輕者同上。毗尼母經
云。偷蘭遮者。於麤惡罪邊生。故名偷蘭遮。又復欲
起大事不成。名為偷蘭遮。又復於突吉羅惡說重
故。名為偷蘭遮。若欲懺除此罪者。其上品偷蘭遮
對大眾懺時。應至僧中。具儀從僧三乞巳。乃請一
人為懺悔主。其懺主當作白。既白僧巳。然後受彼
懺悔按十誦對一切僧及四比丘懺者。法亦同此。其中品者。對小眾懺。
應至三清淨比丘所。請一人為懺主。懺主應問餘
二比丘巳。方受彼懺。欲對二比丘前懺者。法亦同
此。其下品者。對一人懺。應至一清淨比丘所。先請
[003-0221c]
為懺主巳。然後懺悔。此間懺法。并白僧。請懺主文。
俱與懺捨墮法同。唯除捨物。及改罪名為異。故不
復出觀佛三昧經云。犯偷蘭遮。久不懺悔。虗食僧食。坐僧眾中。與僧布薩。如是眾多無量不淨
惡業。罪人臨命終時。轝身皆香。如麝香子。不可堪處。即作是念。當於何處。不聞此香。如此香氣。猶如狂風。
來熏我心。作是念巳。獄卒羅剎。自化巳身。猶如畵瓶。中盛糞穢。至罪人所。以手摩觸。令彼罪人心生愛著。
氣絕命終。猶如風吹。墮沸屎中。墮巳。麋爛。眾蟲唼食。東西走時。削骨徹髓。饑渴逼故。飲熱沸屎。蛕蟲。蛆蟲。
唼其舌根。一日一夜。九十億生。九十億死。罪舉乃出。生貧賤家。繫屬於他。不得自在。設生世時。恒值惡王。
屬邪見王。種種惡事逼切其身。癭瘇惡瘡。以為衣服。】


【○三不定法開三 初總標 中別列 後結問。


△初總標】


「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釋曰。不定法者。謂此罪體。無有定相。容有多罪。不
可楷定故。薩婆多論云。佛坐道場時。巳決定五篇
戒。輕重通塞。無法不定。此所以言不定者。直以可
信人不識罪相輕重。亦不識罪名字。設見共女人
一處坐。不如為作何事。為共行婬。為作摩觸。為作
惡語。為過五六語。故言不定尼無此二法


△中別列


○初不定法】


「若比丘。共女人獨在屏覆處。障處。可作婬處坐。說非
法語。有住信優婆夷。於三法中。一一法說。若波羅夷。
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
於三法中。應一一治。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
逸提。如住信優波夷所說。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
[003-0222a]
定法。」


【釋曰。佛在舍衛國。迦留陀夷未出家時。有親友婦
名齋優婆夷。互相繫意。於乞食時。往詣其家。在屏
覆處。共牀而坐。說非法語。毗舍佉母聞聲。往闚見
之。以白世尊。世尊種種訶責迦留陀夷巳。與諸比
丘結戒薩婆多論云。與諸比丘結戒者。一為止誹謗故。二為除鬬諍故。三為增上法故。比丘
出家。迹絕俗穢。為人天所宗向信敬。四為斷惡業次第法故。初既屏處。漸染纏綿。無所不至。是以防之。而
制斯戒。女人者。謂是人女。若老。若少。堪行婬境者是

也。獨者。謂一比丘。一女人。更無餘伴。屏覆者。有二
種。一見屏覆。謂若塵。若霧。若黑暗中。不相見也。二
聞屏覆。謂乃至常語。不聞聲處也。障處者。若樹。若
墻壁。若籬。若衣。及餘諸物障。斯等皆為堪蔽其形。
得隱羞恥也。可作婬處者。謂其處。堪作不淨事也。
坐者。謂身所居也。若牀。若座。乃至地敷。得容二身
也。說非法語者。謂說不軌之言也。住信優婆夷者。
謂其人於三寶所。深起敬心。得不壞信。於四真諦。
無有疑惑。得見諦果。假令失命因緣。不故作妄語。
縱其未證諦果。若有深心信樂三寶。受持五戒。善
憶持事。不錯所說。言行忠信。真實而不虗妄者。亦
名之為住信也。優婆夷。此云近事女。於三法中一
一法說者。謂於四棄。十三殘。九十墮中。隨一一法
而陳說也。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等者。謂以其
所為之事。據實自說。即如其言治之。若其言與優
婆夷語不相當。即應如優婆夷言而治。若其抗諱
[003-0222b]
不臣。應與作不見罪舉白四羯磨十誦。根本。令與彼作覓罪相羯
。若優婆夷為護彼比丘故不肯說以為證。或漫

說餘事。或說事不分明。皆應如彼比丘語治。是中
犯相者。若比丘自言所趣向處。自言所到處。自言
坐。自言臥。自言作。即應如比丘所語治。若不自言
作。應如住信者所說治。若自言趣處到處坐。不自
言臥作。若自言趣處到處不自言坐臥作。若自言
趣處。不自言到坐臥作。及不自言趣處。乃至不自
言作。俱如住信者所說治也。應如法治者。謂如法。
如律。如佛所教。於三法中。隨事而治也既不臣罪。為被作羯
磨巳。應行三十五隨順行。薩婆多云。若作羯磨巳。若說先罪。應解羯磨。隨罪輕重治之。若不說者。盡形籌
不解羯磨


○後不定法】


「若比丘。共女人在露現處。不可作婬處坐。作麤惡語。
有住信優婆夷。於二法中。一一法說。若僧伽婆尸沙。
若波逸捉。是坐比丘自言我犯是罪。於二法中。應一
一治。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如住信優婆夷所說。
應如法治是比丘。是名不定法。」


【釋曰。緣處同前。然此戒與前戒事多相似。其中別
者。前據三事。是在屏障堪作婬處坐。此以二事。謂
在露現不堪作婬處坐。其波羅夷罪。無由得生故。
以彼共在露處。或身相觸。或說非法麤惡語。或說
索供等語。故得僧殘。若獨與女露地坐。或過語說
法。或向說實得上人法。或說他麤罪等。故得波逸
[003-0222c]
提。所言若者。亦是不定之詞。謂於彼所作事不究
竟。即得偷蘭遮。突吉羅。惡說也。此戒伹除其作。以
為異相。餘趣向所到坐臥。悉如前釋。


△後結問】


「諸大德。我巳說二不定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
三說。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釋曰。是中結文。如前應知。更不別釋。】


四分戒本如釋卷第三



音釋




音快。疾流也。



音低。𦍩羊也。


觝躓
上音底。觸也。下音至。不行也。


轅𨍮
上音員。下音隔。



音為。人腹中長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