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k0067 大愛道比丘尼經--失譯 (master)




No. 1478
《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上


附北涼錄


爾時佛遊於迦維羅衛釋氏精盧,與諸大比
丘眾俱。是時大愛道裘曇彌行到佛所,稽首
作禮,遷住一面,叉手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
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
信有樂,欲出家為道。」


佛言:「且止。裘曇彌!無樂
[001-0945c]
以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
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
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


時大
愛道即復求哀言:「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
見過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佛不肯聽之,便
復前作禮遶佛而去。


去後未久,佛與諸大比
丘俱,從釋氏精盧行入迦維羅衛。時大愛道
聞佛從諸弟子來入國中,心大歡喜,即行到
佛所,叉手前稽首,禮佛足下却坐。須臾起,長
跪叉手,前復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
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使得無上正真之道。
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如是樂欲出
家為道。」


佛言:「止止。裘曇彌!無樂以母人入我
法律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
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
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


時大愛道即復求哀
言:「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
洹。」如是至三,佛復不肯聽之,前後作禮遶佛
而去。自感愁毒悔過悲哀,淚出不能自止。自
念:「作女人情態罪患乃當如是。」即便作大願:
「願一切諸菩薩及人非人,莫復更此女人想
態也。今要當求佛,盡形壽終不懈倦。」


佛時與
大比丘留止是國避雨三月,補納成衣已,著
衣持鉢出國而去。大愛道即與諸老母等,俱
行追佛。佛轉到那和縣頓止河上,大愛道便
前稽首作禮,遷住白佛言:「我聞女人精進可
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
有樂,曉知無常,如是樂欲出家為道。」


佛言:「止
止。裘曇彌!無樂令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
[001-0946a]
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
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
寂為娛樂。」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如是行者
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如是至三,
佛復不肯聽之,便復前作禮遶佛而去,退住
於外門,被弊敗之衣,踱跣而立。淚出如雨,面
目顏色垢穢流離,衣服污塵身體疲勞,歔欷
悲啼不能自勝。自悔恣態惡有八十四,迷亂
丈夫使失道德。佛知深諦實如是審,天下男
子無不為女人所惑者。甚難甚難。我今用是
態欲故,要當潔己不敢厥廢也。唯子當度母
耳,終不失子本願也。


賢者阿難見母大愛道
如是不樂,即問言:「裘曇彌!何因著弊衣踱跣,
面目流離身上蒙塵,疲勞悲涕乃爾耶?」


大愛
道答言:「賢者阿難!今我用母人故,不得受佛
法律,是故自悲傷耳。」


阿難言:「止止。裘曇彌!且
自寬意,莫復悲懷乎。待我今入當向佛說是
事,令母得安隱、使母歡喜。」


大愛道報言:「阿
難!唯賢者當見過度使得成立。」


賢者阿難即
入,叉手長跪稽首佛足下,三自歸命,前白佛
言:「我從佛聞,母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今大
愛道以至心欲受佛法律。其以居家有信有
樂,曉知無常。自審欲態,深知已諦。今欲出家
為道,願佛許之。」


佛言:「止止。阿難!無樂使母人
入我法律為沙門也。所以者何?必危清高之
士故。譬如,阿難!族姓之家生子,多女少男者,
當知其家欲微矣。為已弱衰,不得大強盛也。
今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淨梵
行不得久住也。復譬如稻田禾稼且熟,而有
[001-0946b]
惡露災氣,則令善穀傷敗。令使母人入我法
律者,必令佛法地清淨梵行大道不得久興
盛。何以故?阿難!復譬如好良田,持蒺䔧種
散其中,必敗良田。今使母人入我法,譬如是。
母人入我法律中者,無有成我法時,但猗我
法欲壞敗清淨梵行使墮欲中,立罪之根耳。」


阿難復言:「今大愛道!多有善意於佛。佛初生
時乃自育養至于長大,皆從大愛道善樂之
德也。」


佛言:「阿難!有是。大愛道信多有善意,於
我有大恩。我生七日而母亡,大愛道育養我
至于長大。今我天上天下最尊自致作佛,號
名如來無上正真覺,亦念多有恩德於我,我
念大愛道其恩大重。大愛道但由是恩故,得
來自歸佛、自歸法、自歸比丘僧。又信佛、信法、
信比丘僧,不復疑苦、不復疑習、不復疑盡、不
復疑諦,乃成其道、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名
聞、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殺
生、不盜竊於他人、不婬妷於女欲、不妄語證
人罪、不飲酒迷亂。如是阿難!正使人終身相
給施與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因緣醫藥,不
及此恩德也、億百千分也。」


佛告阿難:「假使母
人欲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當盡
形壽學而持之,自紀信解專心行之,譬如防
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其已能如是者,可
得入我法律戒中也。


「何謂為八敬?一者比丘
持大戒,母人比丘尼當從受正法,不得戲故
輕慢之,調欺咳笑說不急之事用自歡樂
也。


「二者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當禮
事之。不得故言新沙門勞精進乎,今日寒熱
[001-0946c]
乃爾耶?設有是語者,便為亂新學比丘意。常
自恭敬謹勅自修,勸樂新學遠離防欲,憺然
自守。


「三者比丘、比丘尼不得相與並居同止。
設相與並居同止者,為不清淨、為欲所纏,不
免罪根。堅當自制明斷欲情,憺然自守。


「四
者三月止一處自相撿挍,所聞所見當自省
察。若邪語受而不報,聞若不聞、見若不見,亦
無往反之緣。憺而自守。


「五者比丘尼不得訟
問自了。設比丘以所聞所見,若比丘有所聞
見訟問比丘尼,比丘尼即當自省過惡,不得
高聲大語自現其欲態也。當自撿挍,憺而自
守。


「六者比丘尼有庶幾於道法者,得問比丘
僧經律之事,但得說般若波羅蜜,不得共說
世間不急之事也。設說不急之事者,知是人
非為道也,是為世間放逸之人耳。深自省察,
憺而自守。


「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法律
之戒,當半月詣眾僧中自首過懺悔,以棄憍
慢之態。今復如是自恥慚愧深自省察,憺而
自守。


「八者比丘尼雖百歲持大戒,當處新受
大戒比丘下坐,當以謙敬為作禮。


「是為八敬
之法。我教女人,當自束修不得踰越,當以盡
壽學而行之。假令大愛道審能持此八敬法
者,聽為沙門。」


賢者阿難受佛語已,以熟諦思
惟深而且要,便起作禮而出。報大愛道言:「裘
曇彌!勿可復愁憂也,已得捨家之信,去家就
道亦甚安隱矣。佛說:『女人作沙門者,有八敬
之法,不得踰越,但當終身勤意學而行之耳。
持意當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爾時阿
難便一一為母說佛教勅八敬之事,言:「能如
[001-0947a]
是者,可得入佛法律。」


於是大愛道聞是語即
大歡喜而言:「唯諾阿難!聽我一言。譬如四姓
家女,沐浴塗香衣被莊嚴之事,而人復欲利
之,如是寧當益安隱不?」對曰:「無不安隱也。」「復
以好華香珍寶結為步瑤,持與女人,豈不愛
樂頭首受乎!今佛所教勅八敬法者,我亦觀
心,願以頭頂受而行之,遂樂所業萬不惟恨,
自約如是無不悅豫。」


爾時佛便授大愛道十戒為沙彌尼。「沙彌尼
奉戒者,斷之根也。不得殺生,禽獸蟲蛾斫樹
生折草華,終無害心。不得盜不得偷,不得貪
人財物、或娛色欲、軟細語言令人迷亂。貪得
布施以為家業,此利墮貪盜之中。比丘尼當
慎莫豫也。」


爾時大愛道便受十戒為沙彌尼。「何等為十
戒?為賢者道。當以慈心不起毒意,盡形壽不
得殘殺群生傷害人物,常念所生當慈念之。
精進行道,欲度父母及一切人,慎無溫訟求
直害彼。蜎飛蠕動蚑行之類,一不得傷害。
恒欲濟生慈心於道,及見殺者為其墮淚,聞
聲不食,常當悲哀之。自誓婬欲之根,乃致
是哉乎。作是、得是、不與他人。有犯斯戒,非沙
彌尼也。


「二者盡形壽不得偷盜、不得貪財。買賤賣貴
圭合銖兩,一不得欺人。心存于道,靜志自守。
口不教人買使奴婢借倩僮客,或人惠施財
寶及男子衣被,一不得取。若受者,為不清淨,
是為勃亂。不得服飾衣珍寶之衣,不得著珠
環瓔珞,不得坐高床幃帳之中。若有此想,為
[001-0947b]
不清淨。衣取蓋形,莫用文采。飯取充口,立
其四大,莫著味、積穢惡寶、人與莫受,惡從何
得前耶。若設受者,為不清淨。為人說經前,歎
罪惡地獄之患。賢者當知,天上之福不可稱
量,違說世間生死之事也。若設布施者,寧就
斬手不取非財也,寂然自守堅離色欲。有犯
斯戒,非沙彌尼也。


「三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婬。不得畜夫婿、不
得思夫婿、不得念夫婿,房遠男子禁閉情
態、心無存婬、口無言調、華香脂粉無以近身。
常念欲態垢濁不淨,自念婬惡萬事百端,寧
破骨碎心焚燒身體死死無婬。非婬妷而生,
不如守貞潔而死。婬妷之態,譬如須彌山,
溺在海中無有出期。婬妷之欲,沒在泥犁
中,甚於須彌山。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四者沙彌尼盡形壽至誠有信。心直為本,口
無二言,不得兩舌說道姦非,不得惡罵詈中
傷他人,妄言綺語前譽後毀、證入人罪。不得
誹謗於他人,是不是好不好。徐語惟正乃宣,
不正無宣也。若人說法一心聽之,思念要義
意以為慶。大士處世,斧在口中,所以殺身
皆由惡言。恣心快語乃致禍患,撿身口意災
當何緣?智者所達,自守節一心。有犯斯戒,非
沙彌尼也。


「五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飲酒。不得甞酒、不
得嗅酒、不得粥酒、以酒飲人。不得言有欺
藥酒、不得至酒家、不得與酒客共語言。夫酒
為毒藥、酒為毒水、酒為毒氣,眾失之原眾惡
之本,殘賢毀聖敗亂道德,輕毀致災立禍根
[001-0947c]
本。四大枯朽,去福就禍靡不更之。寧飲焬
銅,不飲酒味。所以者何?酒令人失志迷亂顛
狂,令人不覺入泥犁中,是故防酒耳。有犯斯
戒,非沙彌尼也。


「六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乘車馬輿、快心恣
意可口罵詈、呪咀自可。不得戲故五歲男兒,
不得引掌觸雄畜生,不得撾捶雄畜生,不得
摸𢱢雄畜生陰。靜志自守思念經道,常以空
寂為娛樂。一切群生無快死者,欲買其肉,五
肉不得食。常自慚愧惡露不淨,懺悔慈心無
所傷害。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七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采畫。不得金縷繡,
不作織成衣與他人,不得坐高床上低帷而
坐,不得照鏡自現其形相好不好,不得施床
襜衣,不得倨床而吟,不得大笑而語。不得
高聲大語,語時當軟聲。不得彈琴手執樂
器,不得歌舞自搖身體,不得顧視而行,不得
邪視而行,不得市買百姓、諍欲利害使人誹
謗。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八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學習巫師,不得作醫
蠱飲人,不得說道日好日不好、占視吉凶仰
觀歷數、推布盈虛日月薄蝕、星宿變殞山崩
地動、風雨水旱占歲寒熱。有多病疾一不得
知。不得論說國家政事,某國強某國弱、某
國人健某國人劣,可出軍行師攻伐勝負、可
得財利以為家業。不得道說某家富樂某家
貧苦,不得相人某相富某相貧,不得行伐生
樹自治屋室。不得自手折生華以散佛上,若
人持華來上佛應受,當為三反呪願。當愍傷
[001-0948a]
於人,此華化華耳不得久立,一切人亦復如
化,皆從女人生形而不久立、坐之苦痛。生
老病死更相哭弔,憂惱意亂,善神日遠、邪鬼
復嬈,身當復死。是以如化而不久立。有犯
斯者,非沙彌尼也。


「九者沙彌尼盡形壽男女各別不得同室而
止,行迹不與男子迹相尋。不得與男子同舟
車而載,不得與男子衣同色,不得與男子同
席而坐,不得與男子同器而食,不得與男子
染作采色,不得與男子裁割作衣,不得與男
子浣濯衣服,不得從男子有所求乞。若男子
進貢好物,當重察觀之,當遠嫌避疑慎所
思名。不得書疏往來,假借倩人使。若有布
施,亦不宜受。若欲行者必須年耆,慎莫獨行。
行必有所視視,設見色為不清淨。不得別行
獨止一室而宿也。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十者沙彌尼盡形壽身不犯惡。口不犯惡、心
不犯惡,言行相應。非賢不友、非聖不宗。何以
故非賢不友也?夫賢者心無起滅故。何以故
非聖不宗也?夫聖無縛著之色,滅斷種姓貪
垢已盡故。不宗不孝之子、屠兒賊寇嗜酒之
徒,志趣邪冥履行凶危,慎莫交遊往來,往
來者與之滓濁毀損道行。堅當自持。無大笑
戲調,不得犇走著長者前,不得仰頭而行,不
得數與國王相見。若道街里有伎樂,不得攀
垣牆視之、不得倚壁而視。不得交脚而坐,不
得展脚而坐,不得伏坐上而語。常當自羞恥
女人惡露。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爾時比丘尼裘曇彌受佛十戒,一一不失。如
[001-0948b]
十戒行之,無有漏缺。常在佛左右,遂爾三年。
聰明智慧博覽眾經,歡喜不亂志如大山,心
端意正平直無邪,恒自愍傷及一切人,蜎飛
蠕動蚑行之類莫不悲歎,勸化善法終離惱
患。三年之中未常短愆,復還詣佛稽首陳
情,叩頭悔過靡所不言。「佛有慈慧告訴罪
患,以見成立以脫惡愆。萬不惟恨願啟一言:
十戒便止,復有殘餘。十戒微少不足設心,願
告異戒令心酸勤。當學問無有懈慢,當如法
律行菩薩焉。」


佛告比丘尼裘曇彌:「汝行十戒如法者,有大
戒名具足,真諦行之疾得作佛。凡有五百要
事。若且復行十事可得道場,若不能行者不
得至,終不能得是大具足戒也。」


爾時裘曇彌
見佛說是語,大歡喜,前以頭面著地,稽首禮
佛足下,却長跪叉手白佛言:「受恩。使復受十
戒之慧。」佛告沙彌尼:「已作沙彌尼,依其法律
奉行十事,可疾得入。何等十?一者常有慈心,
內外清白無傷害意。二者思念布施,無愛慳
惜,不畜餘遺,無竊盜意。三者常自淨潔,靜志
自守,無婬邪垢。四者常當至誠,口無異言。五
者常當自清淨,終離蜜酒,無醉亂意。六者常
自守志,無惡口罵人。七者常謙卑,無貢高坐
珍寶高床。八者常持齋,日中乃食。九者常持
等心,無嫉妬意。十者當觀菩薩及諸師如視
佛想,心常柔軟無瞋怒意。是為沙彌尼十事
法律也。


「沙彌尼復有十事法。何謂為十?一者當敬佛,
至心無邪,持頭腦著地,常自懺悔宿世罪行
[001-0948c]
惡。二者常敬法,心存於道,慈孝於經。三者常
敬於僧,心平不廢,至誠有信。四者晝夜事師,
心不懈惓如事佛。五者視一切眾生,心皆平
等,如自視其師。六者還自視諸沙彌尼,心敬
愛之如視父母。七者視一切悉以等心,如視
兄弟姊妹。八者視一切畜獸,心愍傷敬愛,如
視夫主兒子。九者視一切置心樹草木芭蕉,
敬之視之無厭,如視身。十者當念十方天
下蠕動蚑行勤苦不可言。是為沙彌尼十事
法律也。


「沙彌尼事師,有十事。何等為十?一者當敬於
師,常附近之,如法律行。二者當如師教,常當
和順。三者常當早起、勿後師起,自敬其心勿
令師呼。四者常誠信於師,心直有實。五者慈
孝於師,心存左右不去食息。六者若行國中
見怪異之事,當啟語師,問其變異。七者從師
受經,當端心至實,身心口意無差特如毛髮。
八者師設使行所至到,當疾去、疾來還。設有
人問:『沙彌尼!汝師在不?』當默然而去,不當共
相應和也。九者設有過惡,尋當疾向師首過
言無狀。十者一切當信向師,若聞人說師,即
當呵之。是為沙彌尼十事法律,行之得道。」



言:「已說沙彌尼十戒,復說行十事具足。無毛
髮之缺,可師意,無增無減一心持之。」時沙彌
尼裘曇彌即頭腦著地作禮而去。


爾時裘曇彌,自檢挍奉持十行事,無一缺減
行,如中事一心行之,終無差特,意無退轉,
精進誠感應。時佛知沙彌尼至誠有信,佛語
阿難:「汝見是沙彌尼瑞應百鳥侍之不也?」阿
[001-0949a]
難對曰:「蒙佛恩。」時沙彌尼復來到佛所,稽首
作禮却住一面。須臾前叉手頭腦著佛足下,
復白佛言:「佛道恩慈多所過道。前受佛十戒
為沙彌尼,次行十事悉具足,不審如行不也?」


佛言:「大愛道!汝自當知之。大佳耳!」


大愛道復
白佛言:「人命無常,恍惚之間。如大愛道輩,旦
日當過去,恐不及佛時。願佛愍念,授我大戒,
令至無上之覺一切蒙度也。」


佛告沙彌尼裘曇彌:「汝欲受具足戒,大善。」爾
時大愛道便更正衣服,叉手作禮遶佛十匝
却住一面。爾時佛便授大愛道裘曇彌大具
足戒,為比丘尼,奉行法律,遂得應真道。且覩
生死本際、所見已諦,眼能徹視、耳能通聽、鼻
能禪息、心知他人意所念、身能飛行。


然後大
愛道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俱,行詣佛、賢
者阿難,而問言:「阿難!是諸長老比丘尼,受大
戒皆已久矣,勤修梵行且已見諦。云何,阿難!
甫當使我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作禮也?」



難言:「小住且待,須我問之。」須臾阿難即入稽
首佛足下,白佛言:「大愛道比丘尼言:『是諸長
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以見諦。云何甫使
當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作禮也?』」


佛言:「止止。阿難!當慎此言,勿得說。是汝所知,
何以薄少也?汝尚未知一,焉能知二?汝所知
似不如我知諦耶!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
者,外諸梵志及諸居士,皆當以衣被用持布
施,以頭腦著地求哀於諸沙門,當言:『賢者有
淨戒志,願以足行此衣上,令我長夜得其福
德。』不可稱量皆從心計,如其所願皆得其證。
[001-0949b]
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皆
當解髮布地,以頭腦著地,求哀於諸沙門,皆
言:『賢者有淨戒聞慧之行,願以足行此髮上,
令我長夜身得安隱福德無量。』若使女人不
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當豫具衣被飯
食床臥具病瘦因緣醫藥賑給,願諸沙門當
自來取之,使我國土人民無啼哭者。若使女
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奉事諸沙
門,當如事日月、當如事天神,過踰於外道異
學者上。沙門亦清淨不可沾污,如摩尼珠。若
國中有沙門者,國中常安隱,勝於餘國土。若
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佛之正法當住
千歲興盛流布,歸留一切悉蒙得度。今以女
人在我法中為沙門故,當除減五百歲壽,法
消衰微。所以者何?阿難!女人有五處,不得
作沙門。何等為五處?女人不得作如來、至真、
等正覺,女人不得作轉輪聖王,女人不得作
第七梵天王,女人不得作飛行皇帝,女人不
得作魔天王。如是五處者,當皆丈夫得作為
之尊。丈夫得作佛、得作轉輪聖王。得作天帝
釋、得作魔天王、得作梵天王、得作人中王。
如是,阿難!諸女人譬如毒蛇,人雖取殺之,
破其身、出其腦。是蛇以死,復有人見之,心
中驚怖。如此女人雖得沙門,惡露故存,一切
男子為之迴轉。用是故,令一切人不得道。」



言:「如是女人,政使作沙門,持具足戒百歲,乃
至得阿羅漢,故當為八歲沙彌作禮。何以故?
沙彌具足亦得阿羅漢,身中能出水火,以足
指按須彌山頂,三千大千國土皆為六反震
[001-0949c]
動。如是女人雖得阿羅漢道,不能動搖一鍼
大如毛髮也。云何,阿難!女人坐貢高、以陰不
淨、以倰男子,用是故不得道也。」


佛言:「夙夜
不學,目無所見,動入罪中,宛轉益深,自沒其
體。其亦苦辛往而不反,投命太山地獄之罪,
難可堪任。生時不學死當入淵,老不止婬塵
滅世門,呼吸而盡何足自珍?能自改悔守身
良真,今世滅罪後世得申。有財不施世世受
貧,常多疾病面目萎黃,行步須人臥亦不安。
甫能自悔深遠之端,今入我法律、得全人身,
却後無數亦得自然。」


爾時大愛道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聞佛
說經如是,皆大愁憂不樂,淚下如雨。前頭面
著佛足下,白佛言:「如是女人為不可度耶?」



報言:「有女人作沙門,精進持戒具足無缺減,
不犯如毛髮,現世得化成男子身,便得無量,
決得作佛。無所罣礙自恣所作,若所求者皆
可得。」


大愛道裘曇彌比丘尼復問佛言:「寧有
比乎?」


佛言:「有。乃前過去佛時,有女人持金花
散佛上,佛即授決:『却後如恒沙數劫,當得作
佛,號名金花佛。』其女人名恒竭優婆夷,受決
已大歡喜,踴在虛空中,化成男子身。時我上
佛華五莖,佛亦授我決:『却後無數劫,當得作
佛,號字釋迦文。』今我身是也。我為釋迦文佛
時,爾時恒竭優婆夷來生我國土,為女人身,
號字須摩提。誰能當此慧?為文殊師利瑞應
故化成男子,為作八歲沙彌。如是分明當勤
精進,可得無上正真之道。」


佛言:「復有明比,前
過去迦葉佛時,國王家有七女人,從生至長
[001-0950a]
大不樂綺飾,六情斷滅無餘垢欲。行觀死人,
分別身中惡露,愁悲不樂,乃徹第七梵天。時
第二釋提桓因來下問訊之:『欲求何願乎?吾
皆能得之。』時七女各各說願,乃願摩訶衍不
可思議事。爾時釋提桓因了不能得是願。天
神語之:『迦葉佛近在此,可往問之也。』七女即
從諸女人共到佛所,稽首佛足下。釋提桓因
叉手白佛言:『七女願如是,我不能得之。願佛
開解之,使得安隱。』佛言:『如是七女,前過去佛
時世世作功德,今得生國王家,當得受決。此
願,阿羅漢、辟支佛尚不能及知,何況諸天釋
梵也。』爾時七女踊躍歡喜,踊在虛空中,皆成
男子身。却後亦當受決,當得作佛。今大愛道
輩,常行大慈大悲,却後亦當成男子,受決作
佛。」


大愛道聞佛說是語,頭腦著地作禮而去。
《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