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35 大日經義釋演密鈔-遼-覺苑 (master)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演密鈔卷第九
燕京圓福寺宗祿大夫檢校太保行崇
祿卿總秘大師賜紫沙門 覺苑 撰


【疏】離因無垢等者謂此荼吉尼是夜叉趣攝能以自
呪術盜取人心食之今以字門秘釋之訶是因義以
一切法皆因心有故以羅字門食之名為噉食人心
之義此頡[口*履]梵書之字上有三昧畫傍加淨除點
即是噉食心垢令盡無餘住大涅槃[口*履]字下有曳聲
曳是乘義此即名為荼吉尼乘也。


【疏】從佛信解生者問前云初地乃至十地名信解地
度於信解方成如來何故此云從佛信解生耶答前
據因稱此言果德以前經云如來信解遊戲神通豈
因相耶又信解者謂如來昔因信解願力故今至果
位酬因起用也。
[009-0629c]


【疏】當住佛地等者謂行者住於佛地造立漫荼羅作
諸事業必定獲大利益若異此而作者則越三昧耶
當獲重責也言佛地者行者三業皆悉平等同於如
來名住佛地又與菩提心不相違背普為一切開佛
知見令悉如我名住佛地又行者善能安住字輪法
門者名住佛地故下疏云上來所說阿闍梨住於佛
地者此中字門即是也。


【經】字輪品者即是遍一切處法門也故疏云此字輪
以阿字為心如人有心總能攝持一切支分以此阿
字為一切真言之心亦是一切諸法之心故此別為
一品若行者了此即能如佛轉於法輪故名字輪且
字者切韻訓之為飾飾即文飾飾即字也又字謂文
字說文云蓋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故
涅槃本母云有十四音名為字義音謂音聲字即文
字音是聲上屈曲之用依是音聲方顯其字故故詩
序云聲成文謂之音是即文依字起字依音起音自
聲起憑是音聲文字乃至名句教法皆由是生故曰
字也又梵語惡剎囉若准句義此譯云字若依字義
即云無異流轉惡名為無剎名為異亦名流轉即表
不動無改轉之義也又本母序云種種異論呪術文
字皆是佛說非外道等說者蓋覺祖直示其本源彰
無異流轉之深義也緬尋西域東夏文字初始天竺
則計梵王始生震旦則說蒼頡所造此皆本中之末
而彰末中之本也爾後住劫增減習俗流傳或帝釋
[009-0630a]
初略於聲明或庖檥首制於書契以代結繩用彰興
廢為軌為則詮俗詮真其唯隨方流傳文字歟。



梵王始生蒼頡所造為一為異。


答莫以螢火等彼
曦晹勿以牛涔方乎瀛渤言梵王始生者蓋順世之
語也謂西土世間計萬物皆是梵王所生故隨俗名
生其實悉曇文字無有遷流但世界成時梵王傳下
名之為生非如蒼頡因事創制古者子生六歲而教
數與方名十歲入小學學六甲書計之事則文字之
謂也故從家從子呼之為字如止戈為武人言為信
等即會意而生也若以梵王初演蒼頡所造不得同
時而語哉言輪者切韻云車輪也周禮曰軫之方以
象地蓋之圓以象天輪輻三十以象日月又輪者轉
義如世之輪不轉則巳轉則無窮尋其首尾亦不可
得又如世間之輪若旋轉時能斷一切草木之類隨
彼根莖枝葉遇此輪者無不摧壞何以故以邊刃利
故此字輪亦爾能破一切無明煩惱隨彼所向無不
摧滅故以為名又准下疏云梵語惡剎羅惡剎羅是
不動義不動者所謂菩提心也如毗盧遮那住於菩
提心體性種種示現普門利益雖垂迹無窮然實常
住不動亦無起滅之相猶如車輪雖復運轉無窮而
樞中未甞動搖由不動故能制群動而無窮極此阿
字亦復如是以無生故即無動無退而生一切字輪
轉無窮是故名為不動輪也故法藏云雖復繁興皷
躍未始動於心源靜謐虗凝未甞乖於業果即斯義
[009-0630b]
也若合釋者字是其體輪是其用攝用歸體舉體就
用或字如輪故皆持業釋故曰字輪品也其來意者
上來所說阿闍梨住於佛地之義即此字門是也謂
向說漫荼羅方軌法用散華灌頂授以明鏡加以金
錍決其眼膜等皆為創發菩提心者以方便加持作
入佛法之階漸其中秘旨在斯字輪所以者何若行
者為人作阿闍梨欲造立漫荼羅時先須住於世尊
之位謂以諸字門合集成身同於如來方堪與人建
漫荼羅等故此品來。


【疏】名遍一切處者遍謂周遍一切處者即一切真言
之處也下疏云從阿字旋轉出生諸字此字如輪即
遍一切真言名字之中迴轉總持無有邊際乃至即
是百千萬億旋陀羅尼。


【疏】又此阿字有五種者謂阿短阿長暗
惡惡長也。


【疏】又每字輪初先有三重等者阿等五字各為一輪
每輪中心先置三部真言之心今以梵字顯示五輪
之相俾觀行者易解之耳。


【疏】然此諸字等者此釋妨難也謂有難云然此悉曇
字母乃至世間童子亦能修習云何頓能成辦如是
世出世間不思議事耶故為釋云然此諸字豈同世
間隨俗之字此是如來神力加持從內證體性而流
出之如來若捨加持之力則十地菩薩尚非其境界
況世間幼童等乃能思議以加持故能有如是不思
[009-0630c]
議業用何所疑哉。


【疏】舞者如世舞兒等者俗書云舞者樂之容也有俯
仰張翕行綴短長之制禮記云理人勞者其舞行綴
遠治人逸者其舞行綴短故觀其舞知其德也今此
亦爾真言菩薩現種種威儀無非密印出種種音皆
是真言故亦觀其舞而知其德也又呂氏春秋曰陶
唐氏之始陰多滯伏人氣壅閼教為作舞而宣導之
今亦如是二乘趣寂八地沉空佛氣壅閼覺之起舞
令宣導之故云舞也今是菩薩神通之舞非如聲聞
習氣之舞故經云菩薩行舞也。


【疏】菩薩亦爾者由菩薩等得普現一切色身三昧自
然圓應無方故曰菩薩舞也金剛舞菩薩亦此是也。


【經】初中後相加者若准疏釋阿等五字為初
迦佉誐伽仰等五類聲共二十五字隨類各除後之
一字即有二十字為中以野囉等八字并五類聲中
除出仰欀拏曩莽五字及伊縊哩狸等十二字共二
十五字名之為後是名初中後也言相加者以後之
二十五字助成前初中二類之字名為後加謂以後
字加於前故非是初中及後更互相加名為相加若
以更互名相加者即以阿阿伊縊等十四音為初次
俱取迦佉等五類二十五字為中復將野囉等八字
為後且先初加者以阿伊縊等音加於中後音上
即成迦枳維等音名為初加次仰壤拏曩莽等遍
置初後諸音之上即成大空之點名為中加後以野
[009-0631a]
囉等傍點遍置初中音上即成涅槃之點故名後加
謂先以初阿伊縊等加於中後次仰壤等加於初後
後以野囉等加於初中即是更互相加之義也覽者
詳之兼下疏云更審問者莫由此乎。


【疏】他皆倣此等者謂如阿字菩提心至涅槃者如是
迦佉誐乃至娑訶等亦然故云倣此等。


【疏】或有阿字上雖無點等者謂阿字加點即呼
為暗字若不加點而次字有仰等重聲之字以此重
字連前阿字則成暗音如云鴦古洒即梵書依常聲
寫與巧聲寫用字不同若依常寫即此是也
若作巧書用此異之謂次古字之上置重聲
大空仰字由與暗聲相連成句暗字雖不置點而與
有點無殊餘皆准此故云或有阿字等。


【疏】然一切如來等者遮外難也恐有難云夫法體無
言離諸分別及與戲論云何成此字輪豈順法然之
道乎故然一切如來等遮也。


【疏】善覺了識知等者覺猶悟解也識知謂契證也由
真言者覺了字輪之義故即能契證菩提之句矣。


【疏】迦字亦爾與同者上來依阿字無生門於身外上
中後分布之如是依迦字無作門布之亦爾言與同
也者結指加字與阿字行相同也。


【疏】凡布漫荼亦為三重者疏文具顯取易解故以圖
示之。


【疏】此即是三轉法輪之義者謂此字輪雖有五種不
[009-0631b]
出此三故云三轉如次即是示相勸修作證三轉法
輪之義也如法華疏三轉有二一自二佗為佗轉者
此苦聖諦名示相轉此應遍知名勸修轉此巳遍知
名作證轉乃至此是道諦此應修此巳修等名為三
轉十二行相如彼廣明如上所引即為他轉今此中
者即通自佗且自轉者疏云凡布漫荼羅亦為三重
巳下乃至次第三輪至如光𦦨等名為自轉若為佗
者即疏云若成此者即是同於法王於一切法中而
得自在隨本所願為一切眾生開淨知見令得佛慧
是利他也又三轉者謂初阿等為第一菩提心輪名
為示相轉次長阿等為大悲萬行第二輪名勸修轉
次暗等為所證第三輪名作證轉其惡等涅槃屬所
證故又言三轉者即字印身如經第二漫荼羅具緣
品中教授弟子偈云汝自於今日轉於救世輪其聲
普周遍吹無上法螺釋云猶如字輪旋轉相成共為
一體如字輪者印輪身輪亦然是故解圓鏡漫荼羅
義時即知秘密藏中轉法輪義故百字位成品中說
轉此法輪時以一音聲普遍十方世界警悟眾生故
曰吹大法螺等即是此中轉法輪之義也。


【疏】此輪亦名因緣輪者且依和會音十二字說之所
謂阿緣阿緣伊乃至暗緣惡又阿滅則
阿滅阿滅則伊滅乃至暗滅則惡滅即是無明緣行
乃至無明滅則行滅等又智度論云十二因緣初二
過去世攝後二未來世攝中八現在世攝如次即是
[009-0631c]
阿二字菩提心為因是過去攝暗惡二字方便
為究竟未來攝伊縊鄔烏醫藹汙奧八字是大悲為
根現在攝若依五輪說者且如第一阿字輪以從阿
迦佉乃至娑訶如上說之是第一阿字因緣輪如是
阿暗惡等准知即有五種因緣輪故曰此輪亦名因
緣輪也。


【疏】如毗盧至無量無邊者如毗盧巳下即阿第一重
菩提心輪種種巳下即第二重長阿字等菩提行等
輪種種變現巳下即第五長惡方便輪也。


【疏】謂觀種子也者行者如上持誦隨於三部真言或
大或小作觀持誦疲極之時應當捨於聲句但觀種
子之字此言種子即通一切字門皆以本不生觀之
即是住於寂心之義也。


【經】秘密漫荼羅品者秘謂深秘密謂隱密形顯受名
即屬字輪漫荼羅義如前釋前之二品雖明住於佛
位之義未說漫荼羅色及種子今於此漫荼羅而顯
示之是秘密之漫荼羅依主立名前為他語間斷未
及演說今次第說之故此品來。


【疏】作法未具猶未見等者謂如上諸有所說皆為令
行者趣於佛位然以造作漫荼種種秘密之法猶未
具足由未具足故行者不能見於如來深密之藏由
未見於如來秘密藏故不得速成無上之道是故下
文委細顯示漫荼羅秘密標幟令真言者依彼為門
即見法界之宮故云今更決擇悉令顯現等。
[009-0632a]


【疏】假令三音等者如言無自性若言娑嚩二合婆縛但
得云自性若於娑縛二合婆嚩之上加一阿音方云無
自性若言達麼婆嚩婆嚩即不須加阿音以於麼字
下有虗聲故其娑嚩娑嚩即得名為無自性若於麼
字下更置阿字則除去之如是隨宜加減之故云假
令三音等。


【疏】非同說法之說者此中有二種一標說二音說此
以字門為標由覩標幟之輪隨於何等字門之下皆
見如來內證之德非以音說為說故云非同說法等。


【疏】前示字輪等者謂前品但唯顯示字輪之體豈知
彼輪即是法界之標幟此中顯之故云前示字輪等。


【疏】離不慧疑者若依疏解不慧與疑二法條別梵音
毗末底此方云疑若云那末底即名不慧今真言行
者若具智慧方便時即得離於不慧疑也。


【疏】潺然無差等者潺然者水流皃其色潺然雖千流
萬流究竟潮宗一相一味無其異路亦猶千逕九逕
王城不二矣。


【疏】此等義當更詳之者此等主伴重重互相交轍等
義更請三藏詳之也又或此中但約佛身作如是釋
義應更有手印真言皆應廣說故令更詳耳。


【疏】標幟者即彰表之義也謂彰表如來內證之德也
 下疏云此中身密者即是諸印若觀此身印即知
此尊所表秘密之德乃至語意亦爾皆表如來內證
之德故云幖幟也今亦如是若見眾生行如是如是
[009-0632b]
之因當知彼性必定能生如來平等法身故名幖幟
也。


【疏】標記彼差別等者此中幟字亦音為誌誌者記也
由標見故即記識諸尊之內德故稱標記也。


【疏】當更撿前卷中者謂此中佉字前悉地出現品是
訶字即此上文風輪半月即訶字輪也應疑佉字是
訶字故令更檢也。


【疏】世界壞等者謂若依阿嚩羅訶佉上下修觀作成
壞之相或佉字空在上在下即上下有空也今令更
問者謂俱從所證門觀時即地水火風空五輪皆有
空義謂是暗鑀囕唅欠由皆置空點故所以上下通
貫皆有空也故云更問。


【疏】暗此字本體等者本體即是短聲阿字為金剛
界體即地輪也若有長聲阿字為行即火輪也上
有點即暗字為空輪次水輪者謂短聲佉字是
空義亦有長聲佉是行上有點欠為大空即白
色者水義故名為水輪即結也。


【疏】是故欠字得作水用更問者謂此欠字本體是佉
字佉是虗空義上加點即是空理即此空理名為
大空大空遍一切處能成辦一切事故得作水用不
但作水用乃至地等俱得用之故云更問也。


【疏】當知此阿娑呵等者阿娑二字巳如上明第三呵
字者即 頷耗憨上鸛也第四囉字第
五嚩字各四如上故曰當知等。
[009-0632c]


【疏】此一段未明了更問之者謂隨其部類有此阿娑
呵等字即應知彼息增降敬所用處最為宗主樞轄
然未明了謂更有阿暗惡娑娑三索等亦
具地水火風息增降敬方圓三角半月黃白赤黑等
相先以說之此避繁文故云未明等。


【疏】然此三真言等者此身語意三道真言若俱作一
事用時即於最後著娑嚩二合訶句若隨三事別別用
時即隨一一下皆置娑嚩訶亦得也。


【疏】此事未明了更問等者謂此中但說加持阿闍梨
還許同前加持弟子壇場以不言又云等者前品是
安布字輪之法此中用別者計約應合即是隨彼中
五種字輪之事與彼相應即是彼品中之義用也。


【疏】然四種魔中三魔等者梵語魔羅此名擾亂或名
障礙或名殺者謂擾亂行人身心能殺行人慧命障
礙善法破壞勝事故以為名魔有四故其煩惱等三
即佛於色究竟天巳降伏之謂一切眾生由未究竟
清淨法界故皆為此四之所焚籠不得自在如來於
色究竟天成道之時即能捨無常色獲得常色捨無
常受獲得常受等名為降魔又起信鈔云一者煩惱
魔即以煩惱所知若種若現隨其所應習氣等法而
為其體二者色等積聚名為薀魔分段變易二種五
薀而為其體三者二薀後無將死正死巳滅之相名
為死魔四者神用光潔自在名天他化天上魔及眷
屬并不思議解脫菩薩之所化者名為天魔今此中
[009-0633a]
但明於閻浮菩提樹下成正覺時令一切世間但見
降伏天魔故云然四種魔等。


【疏】焚籠者火籠也西京雜記曰天子以象牙為火籠
謂之焚籠也一切眾生恒處三界為業煩惱之所燒
逼不得出離如籠飛禽故云焚籠也。


【經】時執金剛具德等者此菩薩手執智印者印即幖
也表此菩薩內心證得一切如來種種智德內外雙
彰故云執金剛具德也。


【疏】今欲問如來先歎等者謂今時執金剛將欲問佛
大悲漫荼羅支分斷諸疑故先說偈歎佛智慧方便
之德偈有二頌前一頌歎佛之智慧後一頌歎佛之
方便今疏牒偈解釋亦結為頌句前之五頌釋經初
一偈後之四頌及平文釋經後一偈初中又二上三
行釋經上半頌下二行釋經下半頌疏云而說偈言
者正標經文非疏自舉耳。


【疏】是法無盡相至盡相者此一行半頌釋經初半偈
上八字上二句牒經下四句正釋也。


【疏】無動無變至住處者此一行半釋經偈無住二字
謂平等法界常住一相無動無變非諸有為安立之
處故無住也言彼阿賴耶等者梵語阿賴耶即譯為
藏謂第八識具能所執三藏之義又譯為巢室此等
皆有盛受清淨雜染種子情非情義即名有住平等
法界則無如是盛受之義故名無住。


【疏】甚深等者甚深即不可思議也如是甚深寂滅解
[009-0633b]
脫非諸諍論安立之處乃是佛佛自證之法若能了
知是相即得同於正覺之尊。


【疏】若法畢竟等者此有四頌初一頌半乘前生起後
二頌半正釋偈文兼彰真言不共之德。


【疏】以於生死作分限故者謂二乘之人但離一分分
段生死雖證我空未知法空有厭生死空沉涅槃故
云生死分限。


【疏】云何作淨唯有三問者謂問云何知地勢云何揀
擇云何作淨此准上一問漫荼羅二問阿闍梨三問
弟子故云唯有三問也言唯有三問云何為弟子者
亦准前地問云何知弟子之相云何揀擇弟子云何
為作淨等故云唯有三問等下准此知言亦問師自
護至三問者謂一問師自護二問護地他字悞書也
三問護弟子弟子即他也言加持地至亦問三事者
即此中一問用何真言等法二問為先作護三問為
先作淨也言云何步虗空至身密者即悉地出現品
以訶字而能遊步大空位而成身秘密凡此所問撿
彼品當見之耳。


【疏】大悲根源至本生者謂從大悲胎藏而生故以為
名。


【疏】先知即有二種等者此先知二字應分二處且先
者乃是經中云最先作也謂此十二支句大力明王
彼真言者最初作之也次知者即經云解了瑜伽道
也謂既住瑜伽當正觀察今此所作宜以何事等。
[009-0633c]


【疏】廣解大乘者即師德中通達三乘也謂於大小乘
中善其文義能難能答堪可匠成三學若不爾者或
為他論議師輩之所摧屈則於傳法無力生他不信
也。


【疏】令其不失大事因緣者謂阿闍梨或於境界見受
法者本生之事今因緣合會令不失其時故為不請
之友即善知時宜也。


【疏】癡句中加有緣念等者謂於緣漫荼之事執有所
觀及有所得即為癡也言然亦具解至闍梨位者謂
於漫荼羅一一方位相皃繢𦘕莊嚴皆應自善其事
又蒙師許可如是師者堪作世間成就之益也。


【疏】亦名佛所印可等者如上師德中蒙深行阿闍梨
為作心漫荼羅得毗盧遮那以慈悲之水作心灌頂
即是十方諸佛現前灌頂受佛職位又蒙阿闍梨誨
喻言佛子汝巳於秘密藏中隨順修學堪能教授於
他汝當以真淨心傳持流布使如來秘藏久久不滅
如是慰喻巳即應為人作漫荼羅阿闍梨故名佛所
印可等。


【疏】此亦具有方軌也更問者第二漫荼羅品攝授弟
子處廣明。


【疏】乃至當頂而置字等者即悉地品謂頂上置暗字
眼置羅字也。


【疏】若離過心地等者即離煩惱見愛等過也若弟子
心地有煩惱等障垢之過則不堪建立漫荼羅也須
[009-0634a]
得淨除故上經云彼揀擇地除去礫石碎瓦破器髑
髏毛髮等乃至蟲蟻毒螫之類疏釋之云礫石如不
信正法堅執我分撥無因果等見碎瓦破器是造五
逆四重等以心器敗故無所堪任等毛髮是六十心
等與善種八心共體而生乃至螻蟻是癡𧏙蜋是貪
毒蟲是瞋等如是諸煩惱若不擇去名有過心地為
諸見愛頻那夜迦之所侵害故不得安穩若除去者
名無畏處即六無畏也。


【疏】戲論之糞者謂阿闍梨擇地不淨菩提之心地但
除外地之糞穢即未離戲論耳又法華經長者右手
執持除糞之器亦此義也。


【疏】若人師如文取解等者言若人師者即上第二師
也偈云第二求現法深著癡攀緣世間漫荼羅一切
為斯作。


【疏】而求世間無上之佛者謂真言者若不能住於心
地則著於相縛隨業而轉不得自在乃至世間悉地
尚不可得何況五通等耶五通等尚無得理況乎如
來無上第一之悉地耶若異此而得者無有是處也。


【疏】不動真言之心者即悍漫字是也如普通真言藏
品。


【疏】此亦有方便者作降三世如前所說觀半月風輪
黑色等方便也。


【疏】不應異此教心者一切如來皆由阿字故而成等
正覺謂以此護心或加於頂等乃至得成如來自在
[009-0634b]
之業是故不應異此教而別求心也。


【疏】由三昧至更問者謂深釋中女是三昧若三昧均
調則得離障言更問者不但得成根力亦成五智故
第四疏云童女合線之時當用五如來真言各加持
一色然後以成辦諸事真言總加持之謂大日加持
白色乃至皷音佛加持黑色即表五智也。


【疏】荷青蓮葉也者青蓮之葉名之為荷爾雅釋蓮華
所謂其莖茄其葉[蕸-巨-匚+几][蕸-巨-匚+几]即荷也又不令坐於華臺者
未有菩提之種故也又一言青蓮而有二別一者梵
語骨沒多訛云𤘽勿頭譯為青蓮又梵語嗢咄鉢二合
囉或云優曇鉢羅亦是青蓮此別有種此瑞應之蓮
非同前者也。


【疏】但分地為坐者此等天神不須次第分擘尊位但
隨方位空地之處分作地位以為其座耳。


【疏】此一切支分至檢之者秘密八印品謂以定慧手
作未開敷華合掌建立二虗空輪而稍屈之是如來
一切支分生印也。


【疏】更有金剛拳等者金剛拳以大指入掌中作拳是
也或蓮華印至右手作也者謂大指名指相持餘三
指散舒是也。


【疏】護摩是燒等者護摩譯云燒亦名火燒除諸業者
以一切眾生皆從業而生復由此生展轉造業感招
異熟苦輪迴無巳又此業依無明起由無明故不覺
造業疏雖不言理必有之除三垢故得三解脫故下
[009-0634c]
句結云謂煩惱業苦而得解脫也又第一疏云謂諸
有情癡愛因緣造身口意種種虗妄不清淨業乘如
是業生六道身增長輪㢠備受諸苦若脩平等三業
慧門一切蘊阿賴耶業壽種子皆悉焚滅得至虗空
無垢菩提心一切如來平等種子從悲藏中生法性
芽乃至莖葉華菓遍滿法界成萬德開敷菩提樹王
等乃是此中內護摩之意也。


【疏】注更問真言也者此中謂本尊為供養故置之鑪
是置火之處印身印今令更問真言者不是問所用
之真言令問經中所言真言為目何耶若依三業即
屬陀羅尼若目三位即是真言之者為經一言真言
義通二處今要行者故令更問。


【疏】令此三位正相當等者三位者一本尊即漫荼羅
也二火鑪謂三角等印也三真言即行者也謂鑪本
尊之西行者又在鑪西皆面向壇中本尊故云三位
相當也言此三亦三者又此三位亦配三業故云亦
三。


【疏】由離於真言至不得果者真言行者不依上來內
外二種護摩法軌而妄作之但隨自巳無明之心不
從明師非但不得世出世間內外二種悉地亦在費
檀越資財招越法罪當墮三塗冀諸知識體而行之
慎勿妄執利刀返傷其手耳。


【疏】佛部是一向等者謂佛部不通菩薩巳下者但具
白黃二色今隨其息災事分當作白色餘部准此。
[009-0635a]


【疏】今隨聲便等者謂此增益之法若唯為與弟子發
心灌頂合先作息災今且隨聲便者隨方圓聲便故
如人常言先方後圓名為聲便言事便者謂先佛部
次蓮華金剛之事名為事便故云隨聲便所以增益
在前也。


【疏】為除無智故等者諸佛如來為除一切眾生無明
故有種種智生種種智即是漫荼羅諸幖幟也此智
雖知有無量相然實即是遮那一智以一智現一切
智者謂以一切智示現一切種智也。


【疏】當明密迹經等者言密迹經者即大寶積密迹金
剛力士會也爾時寂意菩薩問密迹言如來有幾秘
要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及密迹力士謂寂意言如
來秘要有其三事一者身密二者口密三者意密云
何身密如來於斯無所思想亦不惟念普現一切威
儀禮節或有諸天人民自憙經行見覩如來經行之
時念言世尊為上斯等逮見如來身密佛之所念亦
不思望一切眾生覩見如來妙德威儀若諸天人憙
坐見如來坐或憙臥或憙聽經或憙寂靜乃至憙見
佛身種種色像悉欲察知本末言行亦復如是如來
至真各於眾生現如來像四威儀中禮節言行猶如
清淨明鏡隨其色皃以往照之明鏡照形亦無想念
如來如是雖以法濟一切眾生無有想念乃至云是
為如來身行秘要其口意二密可以義准不繁具引。


【疏】此即大人之標相者即遮那大人所具謂如來頂
[009-0635b]
髮眼舌乃至陰藏等如常三十二相等是也。


【疏】自然而得金剛平等者謂由阿闍梨想身作金剛
薩埵故即令弟子自然而得金剛加持引入等。


【疏】即前所說第三灌頂等者謂前說三種灌頂一法
印二事業三心想今當心想故云第三灌頂等。


【疏】即是入地人也等者即是初入信解行地得除一
切蓋障三昧故第一經云此菩薩菩提心門名初法
明道菩薩住此不久便得一切蓋障三昧若得此者
則與諸佛菩薩同等住即是此也。


【疏】種種世栽種等者謂如世間栽種之法須求種子
植之在地溉灌不巳即得華果今亦如是以菩提心
種子置於眾生心地之中溉以三昧之水則華實即
在故云種種世栽等。


【疏】此因之利益等者因之一字若屬於經乃當善本
二字今疏釋菩提之種謂此菩提因種即是利益之
別名耳。


【疏】仁者即佛等者此釋仁中勝也仁即是佛佛者覺
也凡夫無覺二乘有覺不能覺他佛過於彼稱之為
勝故云仁勝言仁者是寂根復勝者由具二義名為
仁者經云得無緣觀行謂之為仁方便利眾生謂之
為勝若但住無緣只得名仁不得名勝若兼方便得
名仁勝故云仁者即佛等。


【疏】唯望聲聞等者此言唯望聲聞者見諦名同斷障
別故謂聲聞之人唯斷煩惱菩薩之人雙離二障故
[009-0635c]
唯識云二乘見道現在前時唯斷一種名為聖性菩
薩見道現在前時具斷二種名得聖性故也又唯者
單獨義非望緣覺何以故以緣覺乘別無戒律不分
階位故故清涼疏云又由緣覺多不藉教出無佛世
佛在世時攝屬聲聞故云唯望聲聞也。


【疏】爾時得度五通等者即當第四地也謂初二三地
相同世間此地超彼故謂初地行施二地行戒三地
行忍相同世間世間有情多作此三福業事故未能
脩證菩提分法今四地修得菩提心分法即觀世間
五通境界如幻夢等不生取著得度彼地則獲出世
五通故寶集經云所謂天眼作證智通天耳作證智
通他心智作證智通宿住憶念作證智通如意足差
別作證智通乃至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靜
盧波羅蜜多故所獲天眼諸出離道之所發生以是
天眼極善明了徹視顯現故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
薩修行靜盧波羅蜜多故天耳通智清淨明達十方
世界聖及非聖之所有音聲皆悉聽聞復能分別無
有錯謬雖聞聽巳於聖音聲不起欣愛於非聖聲不
生嫌嫉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是清淨他心智通明
了所及盡於十方諸世界中所有含識無量心相菩
薩悉能如實了知若諸眾生前際心相後際心相現
在心相菩薩於中皆能曉了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
真如是宿住隨念之智力故盡於十方遍周世界所
有眾生非一種種諸宿住事悉能隨念如是一生十
[009-0636a]
生百生千生若百千生非一百非一千生非一百千
生如是次第皆能了知復次舍利子云何菩薩摩訶
薩如意足作證智神通何等復名如意足通智業圓
滿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依靜盧波羅蜜多故獲是欲
三摩地斷行成就修如意足如是勤心觀三摩地斷
行成就修如意足乃至菩薩摩訶薩隨彼所應即便
顯示如是神通無量變化或現色相或現威力等是
名菩薩出世五通也。


【疏】得度二乘等者即當第七地也謂四五六地作諦
現觀等同二乘故今於此地至無相功用後邊出過
世間二乘道故等言爾時到第八地者謂七地時能
於空中少用功力起有勝行出過二乘等名為遠行
又由第七地於無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運現土故
空第八地能無漏道任運起故此地名為不動一切
煩惱永不行故法駃流中任運轉故剎那剎那轉增
進故是名到第八地也。


【疏】謂歡喜地自有十心等者謂種子牙疱等十心又
是華嚴經初地柔軟等十心乃至十地各有十心如
前巳釋。


【疏】如華嚴真金之喻等者彼經云譬如金師鍊冶真
金作莊嚴具餘所有金皆不能及菩薩摩訶薩亦復
如是住於此地所有善根下地善根所不能及等。


【疏】此生生世世者經但修業無間乃至於一時頃等
今此即是譯主以義譯之令人易解故也。
[009-0636b]


【疏】即於此一夜等者謂真言之者於作法夜間求得
境界於此夜中而分三時如加持藥物於初夜中或
中夜間或後夜間有三種相現所謂煖相煙相光相
如次即分上中下三品以此驗知悉地生起之相此
悉地之相從行者持誦作意而生故曰行意生也。


【疏】但以真言藥物因緣等者謂佛說藥力不可思議
如人以藥力故昇空自在隱形不現履水不沒踏火
不燒此是非諸論師等能立因量出其所由亦不可
生疑為定應爾為不應爾出過如是籌量境界唯親
服此藥者乃證知耳真言之藥亦復如是悉地成時
不捨此身而步虗空遊諸剎土但是真言幻所作故
亦非世間因量諸師出其所以但悉地者自證知耳。


【疏】但從眾緣而生等者此城由海氣日光等眾緣而
生畢竟非實不應於彼而起執著真言悉地亦爾由
三業因緣而生應以此喻而觀察之勿得取著以此
因緣故於種種勝妙五塵境界其心清淨無所罣礙。


【疏】然此真實之法等者然實真言實相心法本來法
界體上具有如是不思議之德業但因緣未具則隱
因緣和合則顯畢竟清淨不可思議不應難言此真
言事相之法云何能成無相真實之法。


【疏】是人雖未即能究竟等者謂真言者如是觀時心
無罣礙如得神通者於空色中自在飛行不為人法
妄想之所染汙即是入佛行處雖未即能究竟佛之
智慧然亦所解與諸佛同若是行證同諸佛時方得
[009-0636c]
名為究竟佛慧猶如初生淨月雖體無增減然亦其
明漸增待至十五日方名圓滿能動海潮入此門者
不得未得謂得執行處為證處耳。


【疏】解了唯是想等者謂真言行者悉地成時不應取
著作此虗空譬喻當觀悉地之相皆如虗空體離分
別男相女相顯形色等如是觀時意無罣礙如得神
通之者於空一顯色中自在飛行不為人法妄想之
所塵汙故云解了等。


【疏】內護摩謂息諸境等者內者內心護摩名火即智
火也言息諸境界者息者止息以慧未生時即有諸
根境界之垢坌汙淨心慧火生時境界垢息故云息
諸境界言十二緣生者上息字流至此處謂息十二
緣生也緣生者由無明造作諸業業因緣故生諸苦
果如是從業受生從生復造業輪轉不息今內護摩
正為息除此緣業生業生焚巳得清淨法生故云息
十二緣生言等者等取六蔽一切根境諸法也。


【疏】由持此供物等者釋成問答之意也從此至為因
緣也二行半除注未釋總是明因由次從深行阿闍
梨至內法因也是辨淺深復却從前段為因緣也下
注云作增益至護摩亦然是增益威德復從向下注
云諸尊之別相至即可知也等是觀察諸尊如是隨
科釋之使無差也。


【疏】作增益上中下至護摩亦然者此之注文應俱於
下行注文上置之抄寫者悞耳若俱不作注讀更妙
[009-0637a]
言有增減者此減字是威字上下數有耳。


【疏】牛蹄之涔者牛跡之停水謂之涔也俗云譬猶蹄
涔不容尺鯉亦猶覆盃水於坳堂斯須則竭若人以
此水置於大海則無竭盡之理即是微滴入於天池
齊無終始也。


【疏】悉地即所成果等者謂此悉地之語即是成果之義所
成之果謂安膳那刀傘之類此等果法應當置在漫
荼中位下具顯之言即通一切流出等者此是根本
漫荼若於此中隨行者所求悉地別各建立漫荼之
時隨部相應作之名為流出也。


【疏】初正覺者等者謂取從遮那本地漫荼流出最初
成等正覺之者即阿閦等四如來也如阿閦者瑜伽
禮懺云阿閦如來捨身請求加護從初覺心乃至菩
提願如來與金剛薩埵而加持之令我堅固不退言
捨身求加者即當此中初受三世無障礙智戒捨身
奉獻一切諸佛請求加護令菩提心堅固不退乃是
最初發起始覺菩提心時故名最初說也。


【疏】左右無差者謂大日在中臺時其寶幢佛當大日
之左不空佛居大日之右今移大日就寶幢位時亦
令左右無差失也言此作扇底迦等者此諸佛漫荼
謂作方形白色觀於阿字等也。


【疏】疑此點一一等者指上輪心想九點也乃於華臺
及八葉中各安一點即表大空成正覺義謂以果收
因四隅菩薩俱置空點故令更問也若欲置字者中
[009-0637b]
臺四方即是阿阿暗惡噁四隅普賢三字文殊瞞字
觀音娑字慈氏昧字也。


【疏】若作馬頭漫荼等者謂此馬頭是蓮華眷屬前以
觀音為主其漫荼羅大作圓形今以馬頭為主置何
耶在中何耶是略梵語正云賀演屹哩二合嚩此云馬
頭謂却移觀音居勢至坐處其勢至却在前馬頭位
處其漫荼羅作三角者即降伏壇也餘眷屬皆圍遶
者一依前觀音壇置之臨時廻互可以意得移勢至
在馬頭位處其勢至眷屬等亦隨移動觀音眷屬亦
爾。


【疏】若作佛母形者者此佛母非離前佛頂印別有佛
母佛母即佛頂但母是形頂是印故下次云可但𦘕
印即頂髻也又漫荼具緣品云次於其北維導師諸
佛母彼疏釋云至於北維置虗空眼即是毗盧遮那
佛母也。


【疏】其本尊菩薩等者本尊即菩薩也此菩薩即真陀
末尼也菩薩是身形末尼是印標也。


【疏】𦘕但荼印等者即𦘕捧印也以定惠手相合其二
風輪二地輪入於掌中餘皆向上是也。


【疏】輪羅印者戟也鑠底者利也沒[薩/木]羅者槌也。


【疏】鉢致印者索也此等諸印在密印品廣說其相。


【疏】為識此尊法門等者初依正方漫荼方是金剛方
壇中又作三角火壇者三角火壇即表智也此智從
金剛性生故在方壇之上也三角中作青蓮華者青
[009-0637c]
是降伏義周帀又作小青蓮圍之者表降伏根隨等
煩惱又除根本枝末無明故云為識此尊等。


【疏】他倣此者若除蓋障菩薩為中胎主餘眷屬為第
二重八部為第三重。


【疏】越中作缾等者謂於缾中置獨股金剛其金剛半
出缾中名為越中。


【疏】智者印道等者此智者之言經中所無今疏作此
釋者應梵本中具足。


【疏】此說名最上等者謂此漫荼正與增益相應本尊
作歡喜之容此增益法中最上故此說名最上等。


【經】兩首金剛者謂上下二峯皆同前印名為兩首。


【疏】一股中有五股者謂一智中含五智也。


【疏】文殊一會等者此即大悲胎藏大漫荼中文殊及
眷屬也若別作文殊漫荼羅者即文殊為主餘四為
伴又四中隨一為主餘為伴亦然為主者在中院餘
四在第二院第三院置八部也言若是大悲中等者
又謂以第一院中三部明主伴之義也。


【經】入秘密漫荼羅法品者入謂達解秘密漫荼羅如
上巳釋法者軌持謂阿闍梨達解此漫荼秘密軌持
之義則能遍於一切壇法而得自在故下經云解此
三昧耶秘密漫荼羅入諸法教中諸壇得自在又謂
阿闍梨引受法弟子越入此漫荼羅以字門教法燒
除彼業壽之命令得金剛法性芽生具此二義故云
入秘密漫荼羅法也作釋可知又上品佛巳答金剛
[009-0638a]
手問秘密漫荼竟而未明入秘密之法今騰前說故
此品來。


【疏】問佛一百八號等者謂金剛手等十六菩薩共有
一百八種之名結歸果體但名如來之一百八名金
剛頂大教王經云金剛勇大心金剛諸如來普賢金
剛初我禮金剛手金剛王妙覺金剛鈎如來不空王
金剛我禮金剛召金剛染大樂金剛箭能伏魔欲大
金剛我禮金剛弓金剛善薩埵金剛戲大適歡喜王
金剛我禮金剛喜金剛寶金剛金剛空大寶空藏金
剛豐我禮金剛藏金剛威大𦦨金剛日佛光金剛光
大威我禮金剛光金剛幢善利金剛幡妙喜寶幢大
金剛我禮金剛利金剛[竺-二+友]大[竺-二+友]金剛[竺-二+友]大奇愛喜金
剛勝我禮金剛愛金剛法善利金剛蓮妙淨世貴金
剛眼我禮金剛眼金剛利大乘金剛劒大器妙吉金
剛染我禮金剛惠金剛因大場金剛輪理趣能轉金
剛起我禮金剛場金剛說妙明金剛誦妙成無言金
剛成我禮金剛語金剛業教令金剛廣不空業金剛
遍行我禮金剛巧金剛護大勇金剛甲大堅難歒妙
精進我禮金剛勤金剛盡方便金剛牙大怖摧魔金
剛[岆-大+友]我禮金剛忿金剛令威嚴金剛能縛解金剛拳
勝誓我禮金剛拳若有持此名百八寂靜讚金剛名
灌頂彼亦獲如是等經優陀那曰者或云鄔陀喃此
云標相亦名為說義當無問自說也。


【疏】身同阿字等者此阿字即是法界本具染淨二種
[009-0638b]
體相謂以囉字法界之火燒去法界之染相顯彼法
界之淨體而同金剛之輪不破壞故云身同阿字等。


【疏】又嚩字上加點等者此嚩字應是佉字於上加點
即是大空欠平聲字門也次第如是言微妙法水等
者謂前嚩字之法水灌注弟子心圓明時若不得欠
字之空即有隔礙由欠字虗空不礙故即嚩字之水
得流至弟子心圓明上令心器清淨堪任淨法耳。


【疏】初有四字布於上分等者謂以十二支句真言之
王用布弟子遍身支分令成法器堅完也初一暗字
置頂上次以欠暗二字置二耳上以惡字置於頂上
言先從眼起也者若次第時即以欠暗先置眼上今
置耳上者互相攝也言次有四字在中分者謂以糝
索置二肩上含字心上鶴字咽上也言次有四字在
下者謂䐡上㘕字腰上𡀩字腿上[金*离-禸+ㄆ]字足下嚩字等
也。


【疏】更問布字云何起者此中更問者有深意也非是
有疑耳謂漫荼上布此十二字時中院當上分第二
院當中分第三院當下分又若依本起末則收中及
外若攝末歸本則自迹之本故令更問此即瑜伽秘
密之加持也。


【疏】所以迴互前後等者謂有疑云如經初漫荼具緣
品巳有趣入之法軌今此復明要用之說則與前說
文勢隔闊義味玄殊何不相續說之令人易見而作
此綺互不相承躡莫佛有恡惜耶故下為釋云但為
[009-0638c]
欲令入正法者應須依師而學等。


【經】入秘密漫荼羅位者上品說阿闍梨達解秘密漫
荼行法與此中而為方便由達解故方能正入今此
入字疏是住字入住言別義同又亦是影牙若約闍
梨即當證入證住若依弟子即當安住趣入之義漫
荼羅義如前位者位處上之入字即是能入位是所
入此之位處乃是意生八葉大蓮華王東方寶幢如
來乃至東北方觀自在菩薩及下方持明忿怒等一
切諸位此等諸位是所入阿闍梨之智而為能入故
云入秘密漫荼羅位品也作釋思之又前品巳具明
方便今說其果亦騰前起故此品來。


【疏】有如是大因緣者大日世尊住於畢竟無相寂滅
之法為以大悲故於無相中而見有相譬如秋月麗
天無思無為而眾生心器清淨感應因緣現諸影像
即是此中大因緣義也。


【疏】上云爾時等上云者指上秘密漫荼羅品也謂從
彼品至下八印品俱是廣前字輪品中秘密之義依
彼初起之時名為彼時疏憑梵本作此說耳故次下
經云時彼如來一切支分無障礙力乃至生無量形
色莊嚴之相等以此證之今經云爾時即當疏指彼
時故云更問。


【疏】秘謂即是至雜色衣者猶如四人各著一色之衣
而有一人具足四色為一上服今此所彰即是著雜
色衣金剛義當長噁字也謂具菩提心大悲方便涅
[009-0639a]
槃義故故以為名也。


【疏】八功德水者如常即一甘二冷三耎四輕五清淨
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巳不傷腹也。


【疏】六時之華者西域一年六時各兩月謂十一月後
半正月前半名為春時二從此後至三月前半名為
熱時三從此後至五月前半名為雨時四從此後至
七月前半名為秋時五從此後至九月前半名為雪
時六從此後至十一月前半名為寒時又諸說或不
同此依清涼鈔謂彼土時華適時而發故曰六時之
華也。


【疏】從如來信解生者謂從如來因中信解而生舉果
徵因故云如來信解故下疏云今此十力復從何生
謂如來無量阿僧祇劫巳來修行六度十度乃至阿
僧祇諸度功德資長法身而出現等故云從如來信
等又如來信解力亦通果中之德此所現起十世界
微塵數差別之相皆是果中信解功德力生也。


【疏】若重言王等者若依梵本謂鷄蘇囉惹此云華開
敷王若云鷄蘇囉印捺囉二合亦是華開敷王為前句
中併有二囉字故。


【疏】云若重言王則音勢不便故存梵音梵音因陀羅
正譯為主或云尊所以釋提桓因譯為天主也。


【疏】無邊大海眾即金剛者謂一切地居天等其數無
量環遶之者皆屬金剛部收故云即金剛也。


【疏】心念華而令入者謂引弟子入壇令其專注在菩
[009-0639b]
提心華是標義表此華等從意而生故云意生香華
等。


【疏】自見巳向彼說之者謂弟子擲華在師身上師自
見華之所墮之位即告弟子汝所投華在某佛某菩
薩金剛等弟子知巳然後隨本尊為作灌頂等是故
經末云此最上壇故應與三昧耶。


【經】秘密八印品者秘密者前雖巳說密印品豈非秘
密今復說此八種印名為秘密與前所說有何差別
前彰秘密但是泛明此云秘密即是密中之密秘密
即八印也又謂此是阿闍梨自心秘密漫荼所須之
法是入秘密漫荼羅之八印依主為名又如來前巳
廣說漫荼秘密入住之法時諸大會復作是念更有
何法速令真言行者得成就耶如來副彼心念而為
說之故此品來。


【疏】改為具也者改者轉也謂上漫荼標幟所彰之德
一切眾生等共有之如是之德無量無邊即是具種
種德義今譯主但以具字顯之故云改為具也。


【疏】其漫荼羅作三角形等者令如印而作也謂印以
虗心合掌竪地風四輪餘輪合而依舊此印以空輪
望餘四輪即當三角之一角也名三角印今漫荼羅
形亦同彼其中間三角即當水火空輪四邊四箇三
角即當地風四指想佛在中而具威光言故日月也
者此義語也即是經云而具光明耳。


【疏】嚩字即無縛者真言五字為句上一是勃字正音
[009-0639c]
為沒本體是麼字梵語滿䭾此譯云縛此中云嚩是
無縛音帶訛也。


【疏】此伽字加三昧等者謂此伽字加三昧𦘕乃
是祇字却是釋成下句瑜祇字義不應此句中置
之。


【經】持明禁戒品者持明如解序中巳釋之言禁戒者
禁謂禁制令不縱恣戒即戒慎令不造非戒者梵語
尸羅此云清涼如人身體壯熱塗以栴檀即得清涼
尸羅亦爾一切眾生法身為煩惱壯熱之所惱害若
塗以尸羅栴檀即獲清涼此是本性所具之戒性自
須持今持明戒梵語沒哩多此譯云制為持明者方
便制之是持明之禁戒揀非持明依主為名問既屬
持明藏中所持之戒何不於前受三昧耶戒處說之
彼亦是持明藏所持戒故答彼三昧耶戒是發心時
所得之戒今是成悉地時六月之內所持之戒因事
制之是故別說行者由此能令悉地易得現前故次
秘密漫荼品說之也。


【疏】如復服風等也者風是訶字此字四大中屬風大
行者第四月中但以訶字作出入息若息出時當觀
此字隨息而出若息入時當觀此字隨息而入名之
為服風等。


【疏】六月者舉數也者此戒劑限六月為期於此六月
內隨月不同謂真言行者初一月調出入息乃至第
六月隨願得果若得果巳戒當墮謝故名之為沒栗
[009-0640a]
多戒。


【疏】梵正音索哆是著義者尋常譯為薩埵薩埵有三
如前巳辨正云菩提索哆亦是忍樂修行堅持不捨
之義為於世諦傳通語不流便故世論師謂為薩埵
而傳習者隨順其辭但云薩埵故曰梵正音索哆也。


【疏】如佛所住等者謂若行者如佛所住而其中即是
三業皆等於如來名為三平等由住是三平等故福
德增長由福德增長故遂令悉地之果易得成就也。


【疏】自在力等者自在謂十自在也准攝論及華嚴經
一壽自在無邊劫住故二者心自在出無數定入深
智故三莊嚴自在能嚴一切剎故攝論名為眾具自
在四業自在隨時受報故五生自在於一切剎示現
生故六解脫自在見一切界諸佛滿故攝論名為勝
解自在七欲自在隨時剎土成菩提故八神力自在
示現一切神變故九法自在示現無量無邊法門故
十知自在於念念中示現覺悟如來十力無所畏故
是名自在力者十力等者等取四無礙解乃至十八
不共法等。


【疏】乃至合偈等者此行者由得總持隨於一字能演
成多義復以多義合成偈頌心無所礙即近悉地之
前相也。


【疏】如首楞等者彼說如人習射漸習漸親習之熟巳
則箭箭在的行者亦爾於六月中逾觀逾明設遇違
順境界不能傾易其心名之為垛義也。
[009-0640b]


【疏】問為觀字耶等者謂若觀字時即觀嚩字而作白
色或觀本自所持等真言中取一字為種子為出入
息亦得也。


【疏】但以囉字為食者即是以禪悅為味也謂以囉字
之慧火除煩惱之暗資智慧之明故云但以囉字為
食也。


【疏】當作轉輪印等者今疏但指前所作者此前所作
言通經及疏若准疏說先作反背手合掌以二地指
反相勾令右加左上餘水火風三指亦返相勾末後
捩二空指令至掌內相拄是也若准此說誠實難作
若依經說謂以定慧手五輪皆等迭翻相鈎二虗空
輪首俱相向是也對疏所說却不難作頌曰是名為
勝願吉祥法輪印世依救世者悉皆轉此輪。


【經】阿闍梨真實智品等者梵語阿闍梨此云軌範師
謂能以如來秘藏軌匠於人故以為名言真實智者
真實者即阿嚩囉訶佉五字等真言也謂彼聲字體
離妄倒名為真實智者達解智是能解真實是所解
是真實之智又真實智是所得所證之法阿闍梨是
能得能證之人亦依主釋故曰阿闍梨真實智品又
上來雖巳廣說阿闍梨方便作漫荼羅之相是中復
有阿闍梨真實之德猶未廣說今執金剛復請說之
故此品來。


【疏】上文俄若拏那摩等者釋妨難也謂因上言一切
言音皆以阿字為首等遂有疑妨若一切言音無此
[009-0640c]
阿聲則無有可說者即如俄若拏那摩五字即當大
空之點又是離阿之音何關阿字而言一切言音皆
從此字為首等耶今釋先縱上文俄若拏那摩雖云
離阿聲奪云然阿有內外二種之聲其俄等五字於
阿字外聲雖無而不得離於喉中內聲之阿字也。


【疏】即是無量義處等者謂此阿字是一切真言之心
如人有心則諸支分有所能為又此亦同法華無量
義處三昧能遍出生一切世出世種種諸法故以為
名。


【疏】離一切戲論等者謂此阿字是一切法本不生義
名之為心真言此心真言即是能遍生世出世間一
切之法雖生諸法即是不生而生離諸戲論戲論即
造作也由戲論息故而巧妙智生巧妙智者一切智
智之別名即如來成所作智也故曰離一切戲論等。


【疏】布諸支分等者此中大旨若著身辨即心及支分
若局字談阿字是心眾字即是支分有心定有支分
有阿字定有一切字是故梵云阿伽羅是身支分質
多是心即理此等字是支分阿字是心是故有身支
分定有心有理此等眾字定有阿字不得相離也言
牙文者下品說從咽下腭上乃至頂上即是支分今
云即是自心心是主故心咽下等皆布之上下互顯
故曰互文。


【疏】佛謂從子有果者暗用字門釋佛與正覺也即初
阿字菩提心而為種子從此種子即得暗子菩提之
[009-0641a]
果得果不捨因門即有長聲惡字正覺之方便也。


【疏】謂言說理證真等者行者遍此二法之中也謂如
理而作如理而證言故重言一切一切者上即上半
偈中一切字也下即下半偈中遍授字也乃是依法
如理布一切處耳。


【疏】即哩比字等者此即哩比此云增加即當伊伊乃
至污奧等皆是從阿字增加之故云即哩比字等。


【疏】假令迦字等者謂有難云若凡開口皆帶阿聲即
一切言音由阿字得成者且如言迦字時但於喉中
作短裓聲未成迦字何有阿字通釋云假令迦字作
喉中短裓聲不道迦字即迦字體不得成須要加阿
字迦字方得成就又假令喉中短聲裓字亦不離喉
中短聲阿字故知一切字因阿字發起也。


【疏】當知阿字不生等者謂迦是作義由加阿聲即異
無作則其義相應等言他倣此者如野是乘義若加
阿聲即名無乘乃至訶因義若加阿聲即是無因是
故阿字無生訶字無因其義即是相應和合成也。


【疏】然一切非身亦皆遍等者不但遍布於行者身諸
支分亦遍於漫荼羅故云非身又遍漫荼羅諸支分
中故云非身。


【疏】即同於涅槃等者謂行者即多染欲心與真實慧
心即同乳酪等五種之味而相合聚故同涅槃共一
味也。


【疏】尋念如來等者行者既自安住阿字金剛相應之
[009-0641b]
座尋當觀念三世諸佛與巳身無二唯獨自明了耳。


【疏】如來一百八號者謂阿闍梨不但即是佛菩薩持
金剛等亦是遮那如來一百八種名號一百八名號
者上巳引之。


【疏】尾是空等者釋經中毗紐天也上疏牒經處巳訓
為毗瑟紐今此釋彼毗字正是尾字尾字本體是嚩
字是言說離義離言說即名畢竟空言瑟紐者又是
空謂此天乘迦婁羅鳥行於空中自在無礙由此義
故復名為定即是空定此上依第七疏云定是佛四
神足者彼疏又云釋迦那羅延亦復如是乘大勢金
翅鳥王飛行畢竟空中截生死流轉取應度之者故
以為名今此中言是佛四神足者即彼義也四神足
者神謂神變足者是定神所依故故對法云由成滿
三摩地力發起種種神變事故四者是因從因受稱
由神足因而有四種又大鈔云謂由此四方能修定
故對法云欲三摩地者謂由慇重猛利樂欲恭敬方
便得三摩地勤三摩地者謂由無間方便觸心一境
性即常精進無時暫間心三摩地者謂先修定觸心
一境性由於前生數修定力令彼種子功能增長由
種子力心任運於三摩地隨順轉變由此速證心一
境性即劣定名心也觀三摩地者謂由聞他教法內
自揀擇觸心一境性即聞思慧也。


問神足唯定何
故言四。


答足因有四故言四也斯乃從果名神從
因名四當體名足故云四神足也。
[009-0641c]


【疏】造立世界主等者即釋經中世界主三字也謂世
界成時依於空輪而起風輪如是火水地輪次第造
立各有其主即是地水火風空五大也此五各隨所
主而得自在故名為天五大之天名五大天也。


【疏】迦羅時等者釋黑夜也梵語迦羅此譯云時即三
時等言即是我也者外道所計也若准普通真言藏
品中釋者具足梵音云迦羅囉底哩二合迦羅云黑囉
底哩云夜即黑夜神也乃是更互顯示耳又底哩名
三即夜三時也言謂閻摩者也此閻摩梵語名平等
亦名煞者今俱取之即平等煞也今此中閻摩普能
煞害眾生煩惱故名平等煞者。


【疏】謂道其名者即說道其阿闍梨名也謂阿闍梨亦
即是如來也。


【疏】即是比丘等者皆是漫荼羅中所具者也。


【疏】亦外道有此等者此一切智外道亦各謂是一切
智者今即是者如實是也非如外道等但有空名耳。


【疏】財富者即毗沙門天也正梵語吠室囉末拏吠此
云多室囉末拏此云聞多聞天王也謂此天王具多
財物故以為名。


【疏】處謂一切種智等者處者即遍也經云遍一切乃
一切種智之別名也由住阿字菩提心之定故從阿
字而出阿聲由聲起智而分別之謂阿者本不生由
本不生即遍一切故此遍一切名一切智也。


【疏】乃悉遍一切情等者情謂漫荼諸位非情謂門界
[009-0642a]
幢標也。


【疏】當有訶字等者此中吽字即是也謂前來說訶字
是風恐人生疑故令更問又云即是即指吽字也。


【經】布字品者布謂安布字即字門謂此從迦佉乃至
暗噁等一一皆是入法界門字即門故故曰字門又
字是所布布是能布作依主釋行者將一一字從咽
下腭上乃至頂十字處分明安布心常現前如是行
者即得名為成等正覺乃至名為一切智者故曰布
字品也。


【疏】資財具一切法財者若能如是依法布之者即是
資財謂如來法財以給一切眾生而無匱乏故以為
名。


【經】受方便學處品者真言行者從師稟受具足方便
修學之處即十種修行句也受者稟受從師稟受故
方便者權巧也謂以巧權而修行故故曰方便言學
處者學謂修學處謂處所即目於十種戒法此十戒
法乃是行者所學之處故名學處俱目於戒方便是
行者巧智由此巧智受此學處即成不共不與二乘
外道等共故方便屬能學巧智學處目所學戒善所
學戒善從能學巧智以立名是方便之學處又受謂
能受戒是所受所從能以立號是受之方便學處佛
前說入漫荼羅為弟子授戒時即合說此戒為未及
說之今騰前起故此品來。


【疏】金剛手於經首巳問等者金剛手菩薩於入漫荼
[009-0642b]
羅具緣品中巳問真言行菩薩所住之戒言經首者
即是經中最初發問住戒之相非是經之前首故曰
經首。


【疏】無疑慮等者謂如人在於分岐之路則疑惑莫進
菩薩未住此戒時於諸所行疑惑不決由住此故於
所修行心得決定故曰無疑慮也。


【疏】以如來眼觀者謂五眼之中用佛眼觀故曰如來
眼等。


【疏】今此戒即是等者即梵網經序是一切眾生戒本
源自性清淨亦是涅槃經所謂性自能持戒也故梵
網石壁疏云本源自性清淨者戒性為虗空故彼自
引下文釋云有緣非無因既屬因緣即是空義滹水
鈔釋云一切眾生自性戒此是相相即有為也本源
清淨者謂即真如真如即性是無為也意說此一切
眾生所持自性戒家所依真如從本巳來自性清淨
與諸染法不相應故復與諸法為所依故名曰本源
等若此中釋者一切眾生自性本源者即本覺菩提
心體離一切雜染戲論一切有為無為萬善功德無
不從生故以為名若秘釋者即是阿字法界本不生
之體也此字能生一切諸法若捨阿字自然之智則
一切善法不得生故又如虗空本性清淨遠離一切
執諍戱論故曰今此戒即是等。


【疏】如涅槃鴦掘等者今令引鴦掘魔羅者欲釋成方
便之意也彼經云爾時世尊說偈告鴦掘言汝來鴦
[009-0642c]
掘魔出家受三歸時鴦掘魔以偈答言此乘是大乘
說名無礙智一乘一歸依佛第一義依佛法是一義
如來妙法身僧者說如來如來即是僧法及比丘僧
二是方便依如來非方便是第一義依是故我今日
歸依於如來於諸歸依中如來真實依如欲食興渠
應當取真實捨真求虗偽自他無利益如是愚癡人
千醫莫能救如是捨一依修習方便依是前群癡眾
千佛不能救乃至佛告鴦掘汝當受持不煞生戒鴦
掘魔羅以偈答言我今定不能受持不煞戒我當常
受持斷絕眾生命所言眾生者無量諸煩惱若能常
害彼是名持煞戒等。


【疏】如聲聞有四重禁等者此偷蘭遮譯為大罪或云
麤惡即七聚中第三聚攝體兼輕重今煞盜等亦爾
如煞若於三昧耶戒中作第四於一切眾生作不利
益戒說即屬於重若於此中作方便戒說則屬於輕
但是偷蘭非極重也。


【疏】若捨阿字等者阿字是菩提心由菩提心故則有
阿字大悲地波羅蜜等成佛之根若捨之者則絕成
佛之根一切萬善而不得生故曰若捨阿字等。


【疏】第六不應於等者此與前三昧四重戒中第三慳
法名同為一為異耶名雖是同寬狹逈異彼中雖於
一切法不得慳恡然須觀察不得差機即寬於此也。


【經】吾今演說差別道等者謂佛為金剛手分別演說
二乘乃至世人等差別之道及此中獨一法界如如
[009-0643a]
之道故云吾今演說等。


【疏】猶如無種子等者破外道不平等見也謂外道計
神我而生一切以不知佛法正因緣故是不平等見
猶世華果不從種子而有則無事處石女兒者如人
謂石女生兩兒一白一黑石女本自無兒更分白黑
即自語相違又如有人言我今能以空華而結為鬘
斯亦妄語是故若離正因說有果者無有是處也。


【疏】復有著於斷常等者即斷常二見也皆以未知緣
起法故有如是計也然佛法中以知因緣有故則離
無見以觀自性空故不生有見若了如是有無之義
而不墮於斷常則因果義成就也。


【疏】如虫食木等者謂外道等十善之名濫同佛法如
虫食木偶然成字彼虫何曾分別是字非字如彼外
道但從久遠相承遵行是法而不知世出世異故不
可為比也。


【疏】以入一切平等者此菩薩以入阿字一切平等本
不生法界中而修行此一道法門故則與顯露常教
不得共也。


【疏】梵音眼有二名等者一云甯怛囉即當慈目二云
斫屈所即當悲眼更互亦得故曰梵音等。


【疏】先說不煞相等者謂乃至捨一切刀杖等等即等
自他讚喜等言煞法者梵網疏云法謂軌則如沉舟
減竈等緣謂外境有其總別別即窮困軄伇風俗娛
樂等總即弧矢劒戟乃至鷹犬手足等因即內心通
[009-0643b]
於三毒為利屠害等貪為因以怨報怨等嗔為因不
識罪福或戲或好等癡為因但除貪嗔外所行之煞
皆癡為因也業者謂煞事即正作也或以此為業榮
身益家上通下局細思可知然前三具足方成此業
闕則不成故也言乃至有形者攝一切故不同小乘
害畜唯輕害人為重佛性平等無非父母故云有形
言永無害意者深防意地也。


【疏】亦當為彼至因緣者此菩薩方便持戒雖經中所
制乃至一切下至草線不得專取然當為彼一切慳
鄙之者而作乏匱因緣乏謂闕乏匱者閇也若不修
施業則闕乏閇匱當果之種恐成如是匱乏因緣是
以菩薩悲愍彼等方便盜取破彼匱乏因緣如下廣
釋。


【疏】然惱害心略有九種等者明起煞緣也謂於一人
上說為九種惱害之心一我身者為他於巳而起種
種惱害之緣而生嗔恨遂行煞業二者及惡我善友
安固反謂嫌惡謂我之善友汝却嫌惡而起嗔害三
者我之怨家汝却與好面嗔害此之三緣通於三世
而成九種故云然惱害心略有九種。


【疏】然深觀即同元為戒者菩薩方便持戒但為成就
菩提之因而無能所之取即是無為戒也若此中義
以阿字本不生句觀之即是秘密不思議緣起之無
為戒也。


【疏】如智度論尸波羅蜜中者彼論云若自有妻受戒
[009-0643c]
有娠乳兒非道如是犯者名為邪婬。


問曰人守人
瞋法守破法應名邪婬人自有妻何以為邪。


答曰
既聽受一日戒墮於法中本雖是婦今不自在過受
戒時則非法守有娠婦人以其身重厭本所習又為
傷娠乳兒時婬其母乳則竭又以心著婬欲不復護
兒非道之處則非女根女心不樂強以非理故名邪
婬等。


【疏】然亦有方便而作麤語者如無畏三藏初自天竺
至玄宗謂三藏曰師不遠而來故倦矣欲於何方休
息耶三藏進曰臣在西天時常聞大唐西明寺宣律
師持律第一願往依止玄宗可之宣律禁戒堅苦梵
修精潔三藏飲酒食肉言行麤易往往乘醉喧競穢
污茵席宣律不能甘之忽中夜宣律捫虱將投于地
三藏半醉進聲呼曰律師律師撲死佛子耶宣律方
知其異人也整衣作禮而師事焉此其方便也四十一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演密鈔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