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35 大日經義釋演密鈔-遼-覺苑 (master)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演密鈔卷第八
燕京圓福寺崇祿大夫檢校太保行崇
祿卿總秘大師賜紫沙門 覺菀 撰


【疏】猶入此勝句等者即是次第以見聞觸知四義釋
落叉也。
[008-0614c]


【疏】如住阿字等者謂住三部字門及印等也今言阿
字門者即如來部也何以得知次有金剛蓮華印故
應云如住如來印時雖不言之義應必有影互說故
如上入漫荼羅品真言支分中時薄伽梵從法界胎
藏三昧起說入佛三昧耶真言真言如彼其真言最
初句云阿三迷其阿字即是此中阿字門其印名為
三昧耶印印在密印品言若住金剛印時等者印如上指其真
言即是嚩字門嚩是金剛之慧即金剛部無勝三昧
也以諸法語言道斷故乃至種種戲論皆滅等言若
住蓮華印時者印同上指真言即是娑字門此娑字門是
蓮華部普眼三昧遍觀一切世界自在加持蒙此加
持者亦復胎藏開敷諸漏淤泥所不能染等言他皆
倣此者謂漫荼羅一切三昧真言密印隨彼一一門
中皆作此觀也。


【疏】如龍樹等者即彼菩薩中論偈云因緣所生法我
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名中道義謂不可攬令彼
蕩者即空觀也又不可至不取即假觀也但當一心
等即中道觀也言及此真言住心等者即此住心品
中十緣生句不異龍樹中道正觀見徐運瑟手者即
表假智也謂此寶珠初有微垢未得顯現即以假智
之手次第披分開磔令至中道故得實相明珠在於
心手方可名為見心明道之中耳。


【疏】獻塗香等者謂真言行者巳得明珠在掌即是寶
手三昧得此三昧若獻塗香供養之時即得無障礙
[008-0615a]
戒寶即前三世無礙智戒也謂此塗香真言有尾輪
䭾句即以尾字為真言體嚩是金剛義離言說義嚩
字加三昧畫是尾字尾是三昧如是定慧均等即是
住無戲論執金剛三世無礙智戒也言獻華至慈生
寶者謂獻華供養時彼真言中有妹呾[口*履]也句此云
慈也即以妹字為真言體妹即莽字加三昧畫故轉
聲呼之莽是心義我義亦是大空謂此淨菩提心樹
王種子從慈悲地中滋長茂盛開萬德華此萬德華
從大悲生故曰得大慈生寶言獻燒香至法界寶者
謂獻燒香時彼真言初有達磨句即以達字為真言
體達是法界義以眾生界本不生故乃至法界定相
亦不可得故而瑜伽行者獻燒香時身語心業悉遍
如是法界故名得燒香寶言獻燈明至燈明寶者燈
謂破音如來智燈能破一切無明之暗而轉為明真
言行者如是獻時即諸供養中第一供養故名得燈
明寶如第六疏末廣明。


【疏】雖未能頓入法性等者謂此是於一月中漸修加
行之時雖未能頓入中道法性須要以無所得而為
方便如行者初習觀行或暫得相應現前縱使明白
當於爾時即以般若無所得而為方便不應味著而
生貢高設令隱滅亦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則不追念
而生憂悔若無般若氣分則是報業煩惱三障中人
未能頓入中道法性但是頓悟修行之眷屬非是頓
行之者云何能獲初悉地果初悉地即世間成就也。
[008-0615b]


【疏】隨行人心力勢分等者謂由三句和合故而廣大
加持力生則能成就真言不思議業耳。


【疏】真言當無畏者無畏謂六無畏之第一善無畏也
故第二疏云若真言行者初入三昧耶依三密供養
修行位與此齊即是此也。


【疏】猶若因陀羅宗等者因陀羅即天帝釋也帝釋造
聲明論能於一字之中具諸義利故能滿諸希願也
又因陀羅彰重重無盡之理也。


【疏】然尚是生身等者此行者雖獲如是六根清淨莊
嚴功德尚是父母生身未得法性生身即法華經父
母所生清淨肉眼等。


【疏】四支禪門復殊異者四支禪那但是發禪之相墮
於界繫豈同此中十緣生句觀一切法皆是自心實
相若於如是實相心中作世間成就尚能即以此身
遊諸仙剎住壽無量乃至廣利眾生等豈可同乎四
支禪那耶四支者謂覺觀喜樂即是白骨觀中所得
現法也修禪定者觀身為白骨時見骨起四種色謂
青黃白鴿青色青光乃至鴿色鴿光狀如流水光籠
骨人以青光力暎蔽十方悉見青色乃至鴿色亦復
如是如是久遠不假功力光應自發若不發者當攝
心諦觀眉間放之使發狀如竹孔吐煙初乃微小後
則散大四色宛轉從眉間出遍照十方豁爾大明如
是初色發時名之為覺分別四色名之為觀昔雖知
肉內有骨不知骨中有色昔所未見喜慶悲慚名為
[008-0615c]
喜支此色發時深有樂法心地恬愉名為樂支等如
智度廣明。


【疏】見自部主等者如行者於蓮華部依多羅尊求成
就時而於夢中見觀自在是名見自部主真言主者
即多羅是或見明王者即是馬頭明王也金剛如來
部亦爾。


【疏】當知蘇悉地等者且光顯者彼經云復次如法灌
頂畢巳應作護摩每日三時用酥密及酪乃至誦百
八遍如斯光顯成就之物乃至佛部光顯真言曰。


唵帝誓帝若娑尾二合悉焍娑大也𤙖泮吒二合


蓮華部光顯真言曰。


唵你比也二合你比也二合鉢也莽訶室哩曳
莎訶


金剛部光顯真言曰。


唵入嚩二合羅入嚩二合羅也滿度莎訶


乃至欲作成就法時先應初夜具作光顯之法然後
成就言增威者彼經云為欲增加威力故應作護摩
乃至或於山間常服五淨不食餘飡取本部華滿十
萬枚各一真言奉獻本尊等亦復能令增加威力等。


【疏】應以當部之心等者心即心真言也佛部心真言
者謂爾囊爾迦是也蓮華部心真言者謂阿路力迦
是也金剛部心真言者謂嚩曰囉二合時嘞二合迦是也
言以當部母者謂佛部以佛眼為母蓮華部以白衣
為母金剛部以忙莽鷄為母亦各有真言如普通真
[008-0616a]
言品廣說。


【疏】阿含以四念等者爾雅云水中可居者曰洲今深
秘釋中即以自心為洲於此洲上𦘕作法界大悲漫
荼羅即依自心為自洲不依河潭名不異洲自皈亦
爾阿含經中以四念處觀為自洲異此名異洲彼經
云阿難當知如來不久亦當過去是故阿難當作自
洲而自依莫依他人當作法洲而法依四念住觀等當作不異
洲不異依阿難白佛云何自洲以自依云何法洲以
法依云何不異洲不異依佛告阿難若比丘身身觀
念處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謂伏世間貪愛如是外身
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處亦如是說阿難是名自洲
以自依等。


【疏】不為四邊等者行者能以聲字本尊融為一相住
此觀中有無俱非四邊執諍戲論皆得遠離是處無
復障礙隨所趣向無不通達即是成就如來使者之
用者。


【疏】如般若薩陀波崙品者彼經云諸佛教化安慰薩
陀波崙菩薩令歡喜巳忽然不現是時薩陀波崙菩
薩從三昧起不復見佛作是念是諸佛從何處來去
至何所不見諸佛故復大惆帳不樂誰斷我疑乃至
爾時曇無竭菩薩語薩陀波崙菩薩言善男子諸佛
無所從來去無所至何以故諸法如不動相諸法如
即是佛善男子無生法無來無去無生法即是佛無
滅法無來無去無滅法即是佛乃至善男子若有人
[008-0616b]
分別諸佛有來有去當知是人皆是愚夫何以故善
男子諸佛不可以色身見諸佛法身無去無來等。


【疏】復次行者自見心等者前依六根清淨釋成就義
謂彼真言行者巳得清淨六根故於瑜伽境界中見
無量持金剛慧者金剛慧者即是金剛部中無量執
金剛眾亦是大慧之門若行者堅住此中名為法愛
為令捨彼法愛入於大悲故。


【疏】云復次行者自見心明道時謂行者現覺𤙖字門
故即是聞大日如來語密授記之聲由此聲故而能
振動彼金剛大慧心地故第二疏云行者巳得除一
切蓋障三昧爾時於自心中常見十方一切諸佛乃
至常以勝妙方便啟悟其心梵音慰喻為決疑網行
者隨聞隨悟不久成就一切佛法等。


【經】悉地出現品者悉地是所成之果出現即是果法
出生顯現悉地即出現持業為名以金剛手第三問
云何成彼果謂果有二種一世間果二出世果世尊
於前品中巳答世間果未答出世果次下二品方乃
答之又欲明真言修證方便先明悉地之行皆從法
界流出故有悉地出現品來。


【疏】於一切種類等者謂真言行者作成就時成就有
多種類下經云如是計都朅伽傘蓋履屣乃至盧遮
那等又偈云金剛蓮華力素鵝及金地真陀摩尼寶
是等眾器物觀大因陀羅而作諸悉地等謂於如是
諸悉地事從於一一種類之中若不見真言實義則
[008-0616c]
悉地不得成就真言實義者即阿阿暗惡及阿味囉
𤙖欠之真實義也如下備顯故曰於一切等。


【疏】當知如是悉地等者謂由阿字本不生故法爾如
是又由迦字離造作故非行人等作乃至者超越中
問佉字虗空等取最後訶字離諸因緣故即心之實
相即是悉地之實相等故云當知等言即心之實相
等者如上以四不生句及三力種種觀之都不出於
心之實相謂此一法界心離因緣畢竟不生而不壞
因緣實相是故此悉地出現之義即是究竟不思議
中道之緣起爾。


【疏】以實相度諸魔事等者謂由真言行者於一切種
類中皆見真言實義是故度諸魔事乃至隨其所欲
皆悉現前也。


【疏】決定智印者謂此實相之心同於虗空離諸垢障
亦無自性無能出其過者故名決定也。


【疏】至論宗極等者如略指示即上疏云以法常無性
故即是本初不生本初不生即是入阿字門入阿字
門即是毗盧遮那本地法身如是字門本地法身唯
佛與佛乃能證之是故統論法華深趣不出于茲。


【疏】謂於虗空一毛端處等者正明依正無礙兼有分
圓無礙一毛端正也佛剎微塵等依也此中文略應
有六句若將一毛端現佛八相正內現正若一微塵
現諸剎即依內現依一毛端現剎正內現依剎中有
佛依內現正一毛端中有剎及佛是正中現依正一
[008-0617a]
微塵中有佛及剎依內現正依如華嚴現相品云如
來一一毛孔中一一剎塵諸佛坐菩薩眾會共圍遶
演說普賢之勝行即正內現正第六經云佛剎微塵
數如是諸國土能令一念中一一塵中現乃至六句
彼文悉具理應更有依正現正正依現依若分圓者
毛孔是正中分全身是正中圓微塵為依中分世界
為依中圓如理應思又解謂於虗空一毛端處言但
指外容一毛端空處非是佛身中分但顯所依器界
廣狹無礙如次段疏云而佛剎不減微塵不增等。


【疏】梵本於四句偈等者謂今指梵本四句一偈之下
更有一句助聲如此方文字之末或置巳矣等言今
為文便故通入四偈之中謂凡一偈之終多置引聲
即助聲也若別置時即是伊底二字也如第四疏說
三世無礙智戒偈末伊底字注云是助句聲又如彼
中慰喻弟子阿利沙偈末云伊底疏云凡梵本說偈
了皆加助句聲云伊底皆是此也。


【疏】各於一法界門等者此諸菩薩不但自修謙退之
行然於諸佛所得法界門中如隔縠等且如八地自
在菩薩三昧道不得一切諸法離於有生知一切如
幻是故世稱觀自在者又如補處菩薩住佛地三昧
道此是究竟發菩提心於一切三昧道中最為牢強
精進進入佛道唯少如來一位未得證智更有一轉
法性生即補佛處自知如十四日夜月少分未圓故
不敢於如來前有所宣說是有羞也故曰各於一法
[008-0617b]
界門等。


【疏】今此三千偈至聞見者此悉地流出句今三千偈
為存略故但說阿阿暗噁四字名正等覺心又說
降伏四魔解脫六趣滿足一切智智金剛字句所謂
去急呼味囉𤙖欠五字此等九字則能成就世出世
種種悉地若真言行者瑜伽成就六根清淨時自當
具足聞見。


【疏】梵本羞字等者謂慚愧二法是別羞是其總故唯
識言云何為慚依自法力崇重賢善為性云何為愧
依世間力輕拒暴惡為性乃至云羞耻過罪是二通
相由此梵名與慚愧異也。


【疏】以有羞故速生等者此中二事而有三重一者則
自觀察如來種性不越正三昧耶故二者為十方聖
眾常所稱歎故復次有二事從一切德未滿者能令
滿足為一得與大悲等下為二復次有二謂住尸羅
一生於人天二由此二法生種種功德等。


【疏】道種未具法器未完者道謂八聖道種謂菩提心
謂菩提心為八聖道種故即菩提心為因也法器者
即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若此三心之器未得完具
三密醍醐無由顯現故曰道種等。


【疏】如蘇悉地滿足真言法者若行作成就真言法
時或心境不相應當依蘇悉地經作滿足法彼經云
復次持誦之人於其夢中見真言主身諸支分加者
應知真言字加支分減少應知字少委是相巳作滿
[008-0617c]
足法或見真言與受持者異心便生疑應作滿足法
先以紙葉牛黃稀寫所錯真言如法供養乃至次禮
諸佛作如是啟唯願諸佛及諸聖眾而加助衛護啟
巳於茅草上頭面東臥於其夢中本尊示相牛黃所
寫紙葉之上有加有減本尊還以牛黃寫之題注滿
足乃至加減點畫亦皆楷定若真言不錯但云不錯
或於夢中指授滿足作此法時為除魔故作法衛護
等。


【疏】如蘇悉地持明戒等者此第十句持真言者須得
受持持明禁戒別律儀法隨事別制若不依持為障
得便悉地難克故蘇悉地經說若有智者持諸真言
先斷於瞋乃至邪神不應生忿如有偈云如世導師
契經說能損大利莫過瞋一念須臾悉焚滅俱胝曠
劫所修善是故應離於瞋又於阿闍梨所不得生於
憍慢之心口不談說種種是非不見師短又復不得
以自所持真言縛他明王及生損害并苦治罸亦復
不應作降怨法不應跳驀一切有情兩足多足之類
藥草根莖枝葉及以子實皆不應驀不得歌詠調戲
種種嚴身罵詈語等不食五辛蘿蔔麻油米粉豆餅
供養殘食眾生殘食等不得乘騎一切車乘及以鞍
乘不於鎚銅器中食不臥大小牀榻不覆面臥不得
仰臥須得如師子王右脇而臥不應再食不應斷食
須得三時澡淨其澡浴水土須以真言加持真言如
彼取要言之若行用時撿而取之毗盧供養大意不
[008-0618a]
相遠耳。


【疏】能用悉檀方便等者謂於種種真言事業之中應
以世界乃至第一義諦不失根會名之為知時應以
世界而作事業而用各各為人乃至第一義諦而作
之者則名非時故云能用悉檀等。


【疏】則能以金剛舞戲者即喻神變之相也如下疏云
舞者如世舞人於大眾中顯示種種身業屈伸俯仰
又出種種巧妙之音令彼大眾或生歡喜或起悲思
或令恐怖以一身口所出方便令諸眾生所益不同
菩薩亦爾現種種威儀無非密印出種種妙音皆是
真言圓應無方故名金剛舞戲也。


經三世無礙力等者如來清淨智慧於一念中了達
三世諸法無所罣礙即此無礙由自在故名之為力
故云三世無礙力也言依莊嚴等者此三昧正是將
說真言所依之處如初品中謂以如來清淨三業而
自莊嚴猶如國王有大庫藏若須示人則自在開發
而陳布之故曰莊嚴清淨藏也三昧如下釋。


【疏】一切眾生雖本等者釋通疑難也謂有難云一切
眾生本來具有蓮華胎藏與佛無異何故如來乃能
依此三昧眾生不能耶。


釋曰一切眾生雖本有蓮
華胎藏等本覺具足也下奪云以無礙智力未圓滿
故始覺未清淨也言又一切等者雖無礙事智眾生
亦本來具然以惑障覆故蓮華胎藏未清淨所以照
用不現前也。
[008-0618b]


【疏】梵音三摩鉢底等者三摩云等鉢底云至義景云
至是能至體即定數等是所至即安和性是等之至
從制伏沇掉名之為等此等却能引生在定分位此
在定位定數從前加行因以得名是等之引名為等
引若此中言等引者偈云於鏡漫荼羅大蓮華王座
深䆳住三昧離妄執分別乃至一月修等引持滿一
落叉等謂行者如前觀自身作本尊三昧耶身又觀
心處圓明清淨猶如圓鏡鏡中有八葉大蓮華王鬘
蘃具足於華臺上有種子之字又轉此種子色聲義
趣即見大日如來真實加持身相好莊嚴爾時行者
以蒙法光所照心轉開明自然悟解十緣生故了知
如是妙色不異於空雖復本性常空不異於色色相
既爾心義亦然以色心皆入阿字門故則知心性本
寂猶如虗空是名無相成就亦名秘密觀門三摩呬
多地也。


問此三摩呬多諸教所說俱屬上定真言
行人現居欲界云何成就耶。


答今此經乃是秘密
不思議加持神通之乘依之修行初發心時便成正
覺便轉法輪等況等引乎但等引地名字即同義用
有異如聲是一隨器成異若吹入笙簫不出坐席如
迴入笛中則聞諸四遠今此契入圓明字輪觀時即
名等引不拘界繫也。


【疏】其等引名相等者彼論云一謂四靜慮二謂八解
脫三謂三三摩地等四謂五現見三摩鉢底等此等
名為等引地也非於欲界心一境性由此定等無悔
[008-0618c]
歡喜安樂所引非為欲界於法全無審正觀察等若
辨相者一所緣相謂所知事分體別相二因緣相謂
定資粮三應遠離相謂沉掉等四應修習相謂對治
如是應遠離相隨其所應當知即是應習相云云果立
名又等至者此中等字即加行位定數一法至是所
至在定分位即此所至分位之中定數一法從能至
說名等至也。


【疏】若對毗曇等者謂以語言表宣所欲造作勝義是
名語表業如是表業即是佛之常聲言又以十方等
者釋成語表之義十方諸佛同共印可成就語言標
表之義即語是能表義是所表能表即阿
惡四字所表即菩提行果涅槃然此所明與毗曇淺
深逈異而語表是同故云若毗曇等。


【疏】若欲指文等者即皈命句中句末[口*驃]字指文也種
種如來巧度門辨相也謂此[口*驃]即與毗字同義毗者
種種義巧義也。


【疏】此中修習等者此中者指此悉地品中名為此中
今為此品正說二種悉地之事故指此品其實通指
此經故云此中言非三摩呬多地者非者不也三摩
呬多釋云等引等引是定義定是所依名之為地總
就此方名不定地故瑜伽論云或有由自性故名不
定地謂五識身或有闕輕安故名不定地謂在欲界
諸心心所法或有散亂故名不定地謂始業者彼中
多義釋不定義此中意者謂行者初見心蓮華中阿
[008-0619a]
字等時任運安住乃至若觀本尊心佛為自身時即
見自身在本尊心圓明中於自心上亦有微細圓明
種子能令漸次增廣卷舒自在等雖得如是境界現
前但未離心之影像故云非等引地等引地者行者
身心所有輕安平等之性由彼定力之所引生是等
之引從果立名故名等引或可等所引故謂在定位
身心平等由前加行入定之時定數勢力。


【疏】漸次增廣卷舒自在者即廣狹自在無礙義也。


【疏】約涅槃經等者如彼經云譬如春時有諸人等在
大池浴乘船遊戲失瑠璃寶沒深水中是時諸人悉
共入水求覓是寶競捉瓦石草木砂礫各各自謂得
瑠璃寶歡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時寶珠猶在水中以
珠力故水皆澄清於是大眾乃見寶珠固在水下猶
如仰觀虗空月形是時眾中有一智人以方便力安
深入水則便得珠汝等比丘不應如是修習無常苦
空無我想不淨想等以為實義如彼諸人各以瓦礫
而為寶珠汝當善學方便在在處處常修我想常樂
淨想復應當知先所修習四法相貌悉是顛倒欲得
真實修諸想者如彼智人巧出寶珠所謂我想常樂
淨想彼經喻意為令諸比丘等捨離四種顛倒之想
此中疏主欲令修行諸菩薩等以三密方便取自心
寶故借彼喻也。


【疏】如華嚴迴向等者彼云菩薩摩訶薩常以種種名
華布施所謂微妙香華種種色華無量奇妙華等供
[008-0619b]
養一切現在諸佛及佛滅後所有塔廟或供說法之
人比丘僧寶一切菩薩乃至及餘一切貧窮孤露布
施之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皆得
諸佛三昧之華悉能開敷一切諸法願一切眾生皆
得如佛見者歡喜心無厭足願一切眾生所見順愜
心無動亂願一切眾生具行廣大清淨之業乃至願
一切眾生入大寶洲見善知識具足成就一切善根
是為菩薩摩訶薩布施華時善根迴向為令眾生皆
得清淨無礙智故香燈等供如彼廣說。


【疏】又他月等者此與經文似不相符經云第二正覺
句於鏡漫荼羅一月修等引持滿一落叉是為最初
月持真言法則次於第二月奉塗香華等而以作饒
益種種眾生類又復於他月捨棄諸利養等准此經
文指第三月名為他月即初次他如是次第今疏云
此中有兩月行即到初地也更問者蓋有深旨也兩
月謂是他月滿月名為兩月行者於第三月正作成
就於此月中前半月捨諸利養至十五日為滿月此
月是入證之時對此稱他恐人難解故令更問又此
有密釋即是令捨法愛也此行者大種善根不應於
中而生取著若生法愛則為稽留不速入正位令於
他月而除捨之謂行者從初發起大菩提心欲趣十
地從師受得真言法則依於三月而作持誦次第配
者初十住心即當初月次十行位當第二月十迴向
位是第三月於斯位中分四加行前煖頂位屬於他
[008-0619c]
月忍世第一屬於滿月於頂位中捨於法愛名捨利
養然後滿月中得悉地巳則到初地故曰此中有兩
月等若地上論三月者謂初地名初一月即是菩提
心此心若無大悲方便不得增發猶如池蓮不得日
光終不開敷故上疏云月喻菩提心行者入初住地
時此心極圓淨故名第一月從此巳後用月喻之心
起大悲萬行供養三寶廣植善根乃至入不動地名
為一月從無動地巳後復以月喻之心起無量方便
智業正順迴向如來悉地名為他月至金剛道名為
滿月次到如來地也若依一一地亦具三月如第二
疏准傍三心說之理亦無爽。


【疏】以文解之即是捨於八法等者謂利衰毀譽稱傍
苦樂或違世順世八心此等應捨若深釋者離法愛
也若生法愛則稽留行人不速入正位故智度論云
菩薩摩訶薩不以方便行六波羅蜜入空無相無作
三昧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亦不入菩薩位是名菩薩
摩訶薩法生等法生即法愛生也謂由行六度三三
昧故不墮二乘由不以方便故不入菩薩位言不以
方便者不以無所得為方便則為六度三昧等之所
留礙也。


【疏】注云然外事等者不求者不起希求之想世人多
求世利奉養泡身為妨道故須當捨離不受者設有
施來者亦不受之言捨此利養等者非為受巳而施
眾生謂以捨利養之功德迴向三處眾生是三處中
[008-0620a]
一處名施眾生也。


【疏】此是一切真言心者謂獻華即以華真言香以香
真言等今三力與香華等真言為心故云是一切真
言心也。


【疏】凡聖皆等獻者。


問佛及聖人可以言獻云何凡
夫亦言獻耶又下文中云上獻一切聖眾下施一切
有情如人以物度與尊上故得稱獻若與下類故名
為施何故此言凡聖皆獻耶。


答行者以華供養之
時運自一心普周法界名之為遍觀一切凡夫不見
凡夫之相即同諸佛是故凡字於聖字上置之蓋有
以也又一言其凡夫而內外不同謂就內凡則言上
獻若約外凡則言下施故不相違也。


【疏】於一切法空等者大空也謂即欠字是一切智所
證理故言遍一切虗空者即是遍伽伽那之十方虗
空也故云於一切等。


【疏】淨同金剛等者謂色體名無不淨妙故云淨同金
剛也又解言名同金剛也者結上二事也下言淨同
金剛即第三事也故疏於此下結云以此三事同於
金剛等。


【疏】或可蘇悉地等者彼云所成就物每日三時以香
薰之以香水洒以真言加備又以眼觀視其物以吉
祥環安置於指揮按其物以牛黃水或白芥子洒散
其上加諸供具奉獻彼物若白月成者取十五日若
黑月成者取十四日皆用部母真言復重加諸香華
[008-0620b]
鬘等物供養以香塗手安置茅環按所成物畢夜持
誦於夜三時誦百八遍如斯光顯速得成就等又說
取物之法於黑白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月蝕
時地動時日於其午前而取其物於念誦時得境界
巳然後應當而取諸物或澡浴清淨不食持齊求善
境界而取諸物所說須物隨於方處所有是物者而
就貨買不酬價直而取諸物所取諸物各依本性上
中下品取上好者如法得巳應加精勇作成就法等。


【疏】皆用金剛自護等者以此段初金剛慧印而護之
也。


【疏】彼如來是一等者謂一切世界現在如來通達方
便波羅蜜故知法是一離於生滅斷常一異去來若
分別生滅斷常等亦本性是空但為度脫眾生故以
方便波羅多之力而於無為果體之上而以有為為
眷屬此眷屬字經是表字言別義同。


【疏】見法安樂等者見謂證得法謂正等覺心悉地之
法行者以此悉地之法而自娛樂故名見法安樂住
發歡喜心者即是行者初證歡喜地也故唯識云初
獲聖性乃至生大喜故等又下疏云見法謂證得也
住者謂自見巳復授諸眾生等由見此事自他俱獲
無上法利故等。


【疏】以大日如來置方隅更問者謂此所成就物通於
三部若佛部成就物大日如來祇在本位若所成就
物屬金剛部或蓮華部其大日如來即移置方隅何
[008-0620c]
以故以彼所成之物隨部而為主故蘇悉地云若欲
成就酥等諸物作漫荼羅其量四時四面安置諸印
乃至外院置八方大神次於中胎置所持部主印所
成就物隨於本法所說置於其中安其部主中胎上
其物東西置本所持印及護摩鑪等今疏云更問者
謂巳作漫荼羅大日如來巳在中胎所成就物屬於
餘部即合移大日置於方隅故令更問。


【疏】如舃得成者舃履也崔豹古今注曰木置履下乾
𣈏不畏泥濕故曰舃也。


經願囉闍等者梵云囉闍
此名王也等者等於臣庶也。


【疏】遍於內外身分者內謂身內外謂身外身內者即
下經云復次於嚩字行者依瑜伽解作業儀式利益
眾生故心水湛盈滿潔白猶雪乳悉遍諸毛孔流注
極清淨從此內充溢遍滿於大地等身外者經云上
身囉字門嚩字臍輪中乃至囉字為下身訶字為幖
幟等故云遍於內外身分也。


【疏】觀一成時等者謂此本尊種子圓明即三而一即
一而三不相妨礙是故一成三皆成就即得名為三
落叉也。


【疏】此定應者等者此即指屬定即普賢等所證之定
應即應現者即假者謂行者瑜伽相應之時此普賢
金剛等以定果之身必垂應赴雖垂應赴或一或總
不可定准若總現前當知成就若隨一尊應時則未
為成就也又解末字應是亦字隨一現時亦得成就
[008-0621a]
也。


【疏】秘說可以意得者若秘說時普賢等即真言字句
也行者瑜伽中觀此真言之句須得齊現若隨有所
闕未為成就則知有障若總現前分明顯着則知成
就亦知無障故云秘說等又或一字現時亦得成就
如種智字等。


【疏】謂意生之身者謂隨心意而生非同變易意生之
身也。


【疏】謂上煩惱等者謂諸微細煩惱名上煩惱故起信
鈔云勝品名上以恒行故凌上名上惱十地上人故
對於下乘非煩惱故此是最難伏處今以阿訶之字
而能伏之或上所說三毒煩惱也。


【疏】親一切與等者經云一切親證者約自利果圓也
疏云親與者利他行德也經疏影互上下數有。


【疏】阿字經云如先等者此阿字經中所無今疏置之
者意云如先正思念謂如上文所說思惟阿字依法
而念誦也。


【疏】此即菩提心等者謂行者轉此阿字作本尊之形
此即行者菩提心中所見實相之佛實相之佛者即
是法界不思議緣起之佛不同其餘妄想心數中之
所見者故云此即菩提心等。


【疏】阿是行等者此阿字經中注云去急呼將欲次第
顯之先彰其具體所謂去聲急呼之阿字也言所
謂本不生行也者即去聲阿字也言傍二點是淨
[008-0621b]
除義者即前去聲阿字傍置二點即涅槃點也言以
此義至一切苦者謂以此去聲三昧能降伏四魔以
傍涅槃點除一切苦即是去聲急呼阿字之義也言
又有三義至大空也者謂味是解脫義囉是大智義
𤙖是法身義如是三脫不縱不橫無先無後即歸欠
字大空也。


【疏】如佛初欲成道等者按西域記菩提樹垣正中金
剛座昔賢劫初成與大地俱起據三千大千世界之
中下極金輪上侵地際金剛所成周百餘步賢劫千
佛坐之而入金剛定故曰金剛座為證聖道所亦曰
道場大地震動獨無傾搖是故如來將證正覺歷此
四隅地皆傾動後至此處安靜不傾若不以金剛為
座則無地堪發金剛之定今欲降魔成道必居於此
故賢劫千佛皆就此焉今即同彼故曰如佛初欲成
道等。


【疏】空無定形等者此中所出四角者即阿字地輪圓
環者即嚩字水輪三角者即囉字火輪半月者即訶
字風輪更有第五欠字虗空輪為無決定之形而現
種種種種者四輪不一曰種種也。


【疏】赤中之赤等者世間之火熾焰極赤此又過之乃
至燒中之燒義同故云赤中之赤等又釋世間之火
若燒物巳但為灰燼此囉字智火燒煩惱巳則能隨
生諸善功德由是故云燒中之燒等。


【疏】謂須火用作之等者謂此囉字必須作火用即是
[008-0621c]
作護摩之用即作攝伏事也外則攝伏惡人內則攝
伏煩惱於此事中得自在故故云謂須火用作之也
言及發怨等者謂他人於自發起怨者作此火用之
時能令自他俱得成益自益謂不為他所惱害他益
謂令彼善調得作佛道因緣故也。


【疏】空而復空者上之空字即是訶字之空謂訶是因
義由有因故即能造業招果以入阿字門故因業果
三事皆寂猶如虗空又此訶字轉入佉字佉字本體
是空義故或但拂前空相故云空而復空也。


【疏】亦能作諸神變者謂以囕字置於足間則能遊步
虗空置於眼耳等門中隨義作諸義利名亦能作諸
神變也。


【疏】又下安囉字等者謂如前先於臍巳上安置囉字
於囉字上安於幖幢幖幢之上而安訶字如是次第
故云又下安囉字等。


【疏】而面龍方者行者非直而向於西南方也其西南
方正屬囉剎方非是龍方以龍方者即屬西方謂此
西方收於二位一是地天位一諸龍位為地天正在
西門其龍位今於地天之南安置行者面向彼方作
法非直指西南也。


【疏】種種雜色者即經云各各眾事業也此是風輪中
所作種種事業非是欠字空輪中所具眾色名為種
種雜色也。


【經】成就悉地品者成就者獲得之稱悉地者成就為
[008-0622a]
義未審成就與悉地為一為異若是異者何故前來
翻譯悉地而作成就若是一者不應雙置然此一題
義包因果上成就字乃是行者能成就因下悉地言
即是真言所成就果故經偈云摩訶薩意處說名漫
荼羅諸真言心位了知得成果此一偈上二句釋成
悉地二字摩訶薩者即告金剛手也意處即心處也
離此心外更無一法而可得者為令人易解故諸佛
如來強以名言分別說之名漫荼羅即是眾生自心
之漫荼羅也但以無明所覆不自識知下之二句釋
成成就二字謂上意處漫荼之果依何方便而能證
得若行者依真言為門即能了知真言心位不異漫
荼意處即是始覺契同本覺名為得果即上二字是
能成下是所成是成就之悉地作依主釋又因果不
二成就即悉地作持業釋謂前出現品如來答金剛
手第三問云何成果雖說世出世種種之果皆從字
門出現未說即心成就方便今具說之故此品來。


【疏】然以四種等者謂一切眾生雖自心即是華臺之
藏鬚蘃眾葉宛然具足然以四種煩惱常俱生故一
者我癡謂即無明愚於我相迷無我理故名我癡二
者我見謂我執於非我法妄計於我故名我見三者
我慢謂倨傲持所執我令心高舉故名我慢四者我
愛謂我貪於所執我深生躭著故名我愛此四常起
擾濁內心令外轉識恒成雜染有情由此生死流轉
不能出離故名煩惱等如唯識具明。
[008-0622b]


【疏】如二乘入道等者如二乘人初入道時師問遮難
則知彼人有決定入道之心也今此決定心即是三
昧三昧云誓也由此平等誓故則是具定心此決定
心是質多心慮知心也後汗栗駄心處中之心也若
能證此心中之心即是如來之決定心注云謂三昧
也是故經云決定心歡喜說名內心處明此但是一
心也。


【疏】是事不然雖問無益等者謂此一乘無上之果要
由自證若不自證雖問終無所益如人聞說天甘露
味若不親甞縱種種方便說之終無所益又如盲人
問他乳色何似他人答言其色如貝粖雪鸖等雖聞
此說終不能了乳之之真色是諸盲人各各作解競
執貝粖雪鸖而起四諍良由不親證故雖問無益也。


【疏】當引央掘不盜戒義者謂如上說諸佛無上菩提
之果即是眾生自心離此心外無法可得但要自覺
其實無人能授與者故引彼經而釋成之梵語央掘
魔羅此云指鬘謂以眾多人指而為鬘故如彼經云
爾時世尊告央掘魔羅汝今當受不與取戒央掘魔
羅以偈答言我今亦不能受持不盜戒常受不與取
劫盜他財物不與者菩提無有受與者不與而自取
故我不與取等若如是說者是為真實持不與取戒
也。


【疏】亦不作餘對治等者只如此經初品之中世尊欲
令行者如實知自心故說虗空譬喻令於薀處等種
[008-0622c]
種觀察次第對治心外之垢皆如虗空漸次得見心
法明道今則不爾令諸行者直觀心處而得之耳故
云亦不作餘等言此心之處等者此心指肉團心處
梵語汗栗䭾正云迄栗二合那此譯為肉團行者若觀
自心即佛之時初觀內心作大圓明圓明內中有種
子字轉此種子為本尊身本尊心上復有圓明等若
以阿字本不生句觀之則無內外能所之異本尊心
即是自心自心即是本尊心如是不二而二二而不
二故云此心之處即是凡夫內心等也。


【疏】其餘四隅之葉等者四隅是四方之餘此曰隅四
葉即配四攝准上所說東南隅葉是普賢菩薩謂此
菩薩即名賢缾能出種種行願之寶普施眾生即是
布施其西南隅是文殊菩薩此菩薩達一切法本來
平等佛及眾生皆同一相名為同事其東北觀音菩
薩此菩薩凡稱念皈投者無不隨心而作利樂名為
利行其西北隅是慈氏菩薩此菩薩以慈愛為本能
以耎語攝化眾生名為愛語故云餘四隅等言次知
彼果更問等者。


問向來次第無不從阿字本不生
菩提心故而次明長阿字之行次明暗字大空後明
惡字涅槃如次即是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
究竟今此中從阿字本不生便明暗字大空方便方
辨長阿字大悲萬行豈不違於前文兼失發心修行
證理因果次第耶。


答字輪之義勢變多端前從本
不生次行後大空者是約證悟所謂發心修行證果
[008-0623a]
次第如是今約解悟所謂發心悟理修行證大涅槃
如是次第故不相違也。


【疏】今欲教彼眾生等者謂一切眾生諸識心所皆以
無明為本源也若變無明為明何有識心可得故起
信云破和合識相滅相續心相顯現法身智純淨故
故云今欲等。


【疏】此經聖者所秘等者謂此經是秘密真言之藏傳
法聖者如佛密意而傳通之故釋序云夫經中文有
隱伏前後相明事理互陳是佛方便由如是故傳法
聖者豈得不秘之乎。


【疏】此唵字當觀在頂者。


問經句云標以大空點而
思惟暗字何故疏違經文作唵字釋之耶。


答經意
直顯凡有菩提之心必證菩提之果所以超去中間
但標暗字。


疏釋經文必不浪加謂雖巳發菩提之心須藉大悲
三昧方便然後得至菩提之果猶如蓮華若不得池
水滋發終不開敷心蓮華亦爾經意存略但置暗言
疏文備彰故標唵字無相違矣。


【疏】問水從阿字等者為前疏異經文暗字作唵字釋
記今還問之若依菩提心大悲方便是以作如是釋
畢竟還許從阿字菩提心水直流至暗字方便巳不
答亦有之如前所明發菩提心成菩提巳還起大悲
此約解證差別作此問爾。


【疏】以無垢眼等者此無垢眼即是囉字之眼謂以囉
[008-0623b]
字想置眼中名無垢眼非肉眼也又此囉字上安空
點名法界心故云一切皆法界體也。


【疏】亦見如來句等者謂欠字門也欠是虗空義諸佛
皆以諸法空而為座故也。


【疏】所謂六自在王性清淨者謂眾生六識猶如寶珠
體性常淨而為塵垢所染若瑩去其垢即得明淨一
切眾生心源清淨之時六識亦皆純淨即是六自在
王如來也故佛名經有六佛所謂眼陀羅尼自在王
佛耳陀羅尼自在王佛乃至意陀羅尼自在王佛即
斯義也。


【疏】此邏字是相等者梵語邏乞洒此釋云相上有點
者謂邏字上置大空點也謂覽字也言三空者
即空空空大空也謂第一無相之法諸相本空即初
一空也又一切相當體不生即空空也又由諸相本
空當體不生故即是大空故云此邏字等。


【經】轉字輪漫荼羅行品者轉謂旋轉即旋陀羅尼謂
行者若見阿字當知說菩提心義乃至若見長噁字
當知顯方便之力若見迦佉乃至娑訶等二十八字
當知皆是慧門若見伊等當知即是三昧門若見仰
等五字當知即顯大空之點是成佛義若行者了達
是義則能入一切陀羅尼義名之為轉字即文字即
此字門安布旋轉無礙猶如於輪名為字輪輪是其
體轉是其用攝用舉體皆持業釋故名轉字輪漫荼
羅名義如上巳釋漫荼羅是通名以別揀通轉字輪
[008-0623c]
之漫荼羅作依主釋行者造作亦通多義轉字輪漫
荼羅之行亦依主釋故名轉字輪漫荼羅行如上金
剛手初問佛佛從初至竟皆答此問中間他語間斷
今佛騰前意而答之故此品來。


【疏】如來現法之樂者即如來力無畏不共法等大涅
槃之樂也即前經云逮見如來句乃至佛無過上智
等。


【疏】然明及真言等者謂有疑云何故此中有處云說
此真言有處云說此明妃為真言與明一耶異耶由
此疑故是以今云然明及真言義有差別若從如來
心口出於言說者名之為真言若從如來一切身分
任運生者名之為明若爾何故經言從三昧起說此
明妃豈非口說耶釋曰雖從身現即是說故此即名
為身說如楞伽經云或有佛剎瞻視顯法或有揚眉
或有動睛等令諸菩薩得無生法忍亦身說也又欲
顯法離於言故故說身現名之曰明欲顯無言不礙
於言故從口演名曰真言是故明與真言體無異也。


【疏】由增長義故女聲呼之者謂此明妃能增益生長
行者功德法故女聲呼之梵云尾你也二合此是男聲
梵云尾你即是女聲俱譯云明由隨增長義故加以
妃言也。


【疏】阿鉢囉底三迷問之者令問此真言句義并字義
若句義者如第三疏中釋為無等無對之義謂此明
妃出過一切語言譬喻無有一法可為倫疋故云無
[008-0624a]
等若字義者阿是一切法本不生義跛是第一義諦
義囉是塵義以一切法皆入阿字門故即是第一義
諦中塵本不生底者正體是多字門帶三昧呼即是
心義亦如如義謂如於自心如實之相即是菩提心
此心無比無對名之為無等即是阿鉢囉底真言之
句故令問之疏明妃如來身無二境界者明妃即上
真言句也無二境界者明妃如來無二相故謂如來
者即是等空三昧即是無勝三昧即是同至所住即
是勝願聚此多法名之為身故云明妃如來身等又
此明妃從如來身任運現起即如來身為能現妃為
所現此之境界畢竟無二若不悟此理無由成佛何
以故見二境界故。


【疏】如擲金剛等者謂表如來金剛之智從於法界虗
空之中而作加持轉此諸佛秘密智印入於一切眾
生心地故曰如擲金剛等。


【疏】本初即是至更問者此本初一字應是阿字阿者
即本初義如上第五疏云如梵本阿字有本初聲本
是一切諸字之本母故初者在一切諸字之首故由
此出生一切諸法亦即壽量義也故云本初即是壽
量更問也。


【疏】雖云自歎等者謂梵音云我者即牒梵音我字也
我字梵音麼麼即此麼字帶阿聲呼即是我本不生
以不生故即是本來常寂滅相故云雖云自歎即說
法也。
[008-0624b]


【疏】然佛以加持力等者釋通妨難也謂有難云上云
今說自證之法如飲水者冷熱自知云何金剛手等
皆知之耶故此通云然佛以加持力等。


【疏】亦如酪中現酥等者謂於酪中現知生酥熟酥醍
醐諸味共住一處而不相離佛座亦爾一言滿荼即
於其中現知堅固不動無等無比之義共在其中雖
具種種之義周遍法界然以大願為體故經云能見
勝願佛菩提座。


【疏】不離如是妙理等者即指此座猶如虗空離一切
分別戲論若直就字門即阿字也雖諸菩薩如是修
行種種方便然亦無二無別不離如是本不生微妙
之理即阿字也如是解時故云與理相應也。


【疏】一切世間出世間功德等者若離阿字本不生句
一切世間出世間若定若慧不得增益若就字門談
者定即億伊等三昧慧即長聲阿字若離阿字本不
生即長阿之慧億伊等定不得增益成就也。


【疏】一一與三昧神通相應者三昧定也神通慧也三
法相順則與理相應若隨有所闕則不相應謂此真
言之行名瑜伽行瑜伽譯云相應即定慧相應復兼
秘密則名不思議行也故下疏云先須住此三昧以
相應之智而運布規量故云與三昧神通相應也。


【疏】次禮一切佛等者謂阿字真言之體即是諸佛之
體何以故今此阿字即能作諸佛事乃至普現色身
等故云禮一切佛者即是禮於阿字之體也。
[008-0624c]


【疏】即定乾巽隅竟更問者謂師在巽隅弟子至乾隅
即是定東南西北隅竟更應艮坤相對此中無之故
令更問不是令後人更問也謂當期善無畏阿闍梨
為禪師顯示至此有所未盡或令例准或有別意禪
師囑付智嚴法師問於無畏三藏故云更問也。


【疏】即是本來無有繫縛者梵云縛䭾或云滿駄此譯
為縛言體一門異者若從體說謂一切法本來不生
即無縛解故云體一若從門說阿與縛殊又此阿縛
二字由不相離故體一由不生無縛故門異故云即
本來等。


【疏】如上引繩等者謂如絣之三字語句不全應云如
絣之勢以如上師資相對引繩猶未至壇地但作絣
地之勢具未絣之故云如上等。


【疏】如上無二相應等者此明入第一院漫荼羅事也
謂上經云本寂無有上又云世尊猶如虗空無戲論
無二行瑜伽相事業成就上疏釋云此本寂言而有
阿聲即顯本不生義以本不生故名為本寂謂本不
生猶如虗空離諸分別戲論雖諸菩薩種種修行然
亦無二無別不離如是妙理故又云本不生者即阿
字輪入此輪時與佛同體無二故即是空性之體何
以故性空即佛故故華嚴經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
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即此是也。


【疏】想文殊或想字者字即滿字也如真言藏品。


【疏】以阿字本不生至轉用也者問為以阿字本不生
[008-0625a]
至得轉用者阿字只與嚩字不相離故還許迦等諸
字與阿字亦不相離以不若許亦不相離者何故但
取嚩字得轉用耶答其實阿字與迦等諸字亦不相
離以行者為作金剛事故轉遮那之體為薩埵之身
但與嚩字相應故得轉用也。


【疏】以阿字義入等者謂嚩字詮語言義由阿字入中
故即一切語言本來不生本來不生即語言道斷名
為本寂也。


【疏】次捨第二院等者謂最初於第一院下色了超過
第二院先於第三院下色了然後於第二院下色其
中密意上數說故。


【疏】廣大法界等者念誦中說偈云般若三昧手俱作
金剛拳二空在其掌風幢皆正直如是名法界清淨
之秘印也。


【疏】不合是阿字等者謂經云思惟字明照本無大空
點今疏言不合是阿字者恐人於經句本無字上解
作阿字謂阿字者本生故為遮此解故云不合若爾
經言本無是義云何言本無者謂本空點本來無相
經就五字成句故云本無大空點也言義合用囉字
加點者即囕字也若義合用囕字即違經云本無大
空點如何和會若會釋者言本無者謂此囉字本來
無垢名為本無言大空點者即是合加大空點也以
五字成句故又兼密意故不相違。


【疏】次下黃色等者謂下黃色時令想迦字作真金色
[008-0625b]
何所以耶謂此迦字即屬金義梵語迦諾迦此譯為
金所以令當想迦字作真金色也言是金色牟尼佛
也者梵語迦諾迦牟尼此云金寂即是七佛中第五
俱那含牟尼如來俱那含不正也故云是金色牟尼
佛等。


【疏】當想麼字等者此字即是度生死義謂世間生死
煩擾眾生不令寂靜釋迦巳能越度故稱能寂若要
顯示此字義者轉此麼字即為牟字梵云牟尼此譯
為寂言此佛坐於大菩提座者即以此字為菩提座
也謂此麼字是大空義佛以諸法空為座故言一切
佛用此字等者梵語麼麼此名為我一切眾生以有
我故恒被生死之所恐怖譬如無智𦘕師以種種三
界之色𦘕作生死可畏夜叉自生怖畏今亦如是是
故如來以無我之大我能除滅之故上經云我昔坐
道場降伏於四魔以大勤勇聲除眾生怖畏疏釋云
佛初坐道場降魔軍眾時以誠實言告彼波旬我於
無量劫為調伏眾生故棄捨身命不可稱數而今悉
巳成就有入道之宜故我將證菩提為彼等眾生開
發淨眼汝之勢力何能留礙耶適發此聲時一切眾
生怖畏悉除天魔迷悶躃地尋皆退散此中大勤勇
聲者即我字是也故云一切佛用此字也言西方名
虹帝釋宮者虹即虹蜺亦名螮蝀其形圓滿五色絢
明如帝釋之宮殿又應用此弓字謂虹狀如弓故西
方之人呼為印涅哩駄努即帝釋弓此釋為正也。
[008-0625c]


【疏】此是阿閦如來者謂此訶字加三昧大空即是吽
字此吽字是阿閦如來真言種子也。


【疏】一切諸佛等者此一句六字應貫續上句俱屬呪
前所皈所以令更問也何以知然謂下有弊也二合
故即云歸命一切如來等一切門等故屬所皈入此
門者即入一切諸佛境界故云一切諸佛以為首望
若行者初入此門時即有成佛之望故以為名也。


【疏】娑嚩訶至更問者若以字義釋時娑嚩是自亦是
本義訶是誓義注中寫悞也若以句義釋時娑嚩訶
是自誓亦是警覺等。


【疏】復彼分位三棄捨者謂此南方屬閻摩方中置金
剛手又於金剛手左右留三分位是金剛使者之位
於此三分位下𦘕金剛部一切眷屬故名三分位棄
捨。


【疏】然此壇中等者此中於第三院𦘕了釋迦並無眷
屬言上下互現者上即入漫荼羅品下即此品或彼
中闕者此中有之故云互現也。


【疏】初印護身等者初印即法界印也言次更有一印
者即金剛薩埵印也如密印品。


【疏】彼法輪次結等者此中與漫荼羅具緣品大體是
同彼處經云結法界生印及與法輪印金剛有情等
而作於加護彼疏釋云法界生印印心法輪印印臍
輪上金剛薩埵印印諸支分所謂五處即是心額喉
頂左右肩上也所以云更問。
[008-0626a]


【疏】不空手等者謂手有華也如金剛頂瑜伽念誦法
第四卷即教弟子竪忍願二度為針以白華鬘掛其
針上應是此耳。


【疏】耳語教之等者即耳語為說三昧耶偈此或若具
支灌頂者得受結緣灌頂者不合聞之故耳語告之
別有說處者即前漫荼具緣品授法輪法螺巳正是
說處或指金剛頂念誦法名別有說處也。


【疏】更問何印者即三昧耶印也何以知之謂第二經
云次應當自結諸佛三昧耶三轉加淨衣等又即此
經云耳語而告彼無上正等戒次當為彼結正等三
昧印授彼開敷華令發菩提意等故此三昧耶名為
一切如來金剛誓戒此真言之印在密印品耳若預
知者結金剛縛以智定度捻檀慧度中間以進力度
少曲相柱是也。


【疏】一切與更問者謂如上師為弟子作三昧印等令
擲華於壇中隨華所墮之尊或金剛部尊或蓮華部
尊隨何部尊有種種真言印法名為一切非為諸部
之一切也若作傳教灌頂者即是諸部一切故云更
問。


【疏】次當作生一切支分印者此印金剛薩埵印故第
六疏云金剛薩埵加持支分巳令依吉祥坐法而坐
其中是也又秘密八印品說二手作未開敷蓮華合
掌建立二空輪而稍屈之是名如來一切支分生印。


【疏】於弟子頂等者此中應云十字縫上想作暗字其
[008-0626b]
心中極想作阿字傳寫者悞對經可悉經密印品者
密謂秘密印謂幖幟順世立稱故名印也說文曰印
者執政者所持信也今此是執真言者所持之信也
又如世人王秉歷代之命寶八表欽而畏之如來法
王嚴法界之幖幟八部信而從之又簡彼顯故謂顯
教中或說一法界印或說三法印四法等密宗乃是
手印即謂之幖幟是密之印故云密印此經以三密
為宗行者雖口誦真言心想本尊若不持密印則三
密不具如世鼎之三足闕一不可又如伊字三點闕
一不成又此密印乃是法界漫荼之幖幟若隨有所
闕則法界不具故此品來。


【疏】初說迦羅等者此約法華明迦羅三摩耶二種之
時也方便品云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
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
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等皆
名迦羅之時也此約感應嘉會之時又云諸佛世尊
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乃至諸佛世尊欲令
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等即三摩耶
時也此約正說經之時分也。


【疏】次說手印等者此上七字是標說手印之相言不
越三法巳下九字乃是經家結釋三昧真言功德何
以復於此印相中用之豈不相參耶故會釋之者非
但三昧耶真言功德不越三法道界圓滿地波羅蜜
欲令身印皆具如是功德又顯三密不相離故故無
[008-0626c]
相參之失。


【疏】此行者雖未能等者謂此真言行者未能證一切
法體即是真如之性縱也奪云但能作此法界之印
誦此法界之真言亦即體同法界之性何以故離此
手印真言無別法界等也。


【疏】呾摩二合俱含者呾摩體也身也俱含我也謂我身
即金剛也。


【疏】能斷害身見等者謂此慧刀之印行者作之能斷
身見及俱生見垢此言及俱生見即是邊見非後三
見何以故故唯識云十煩惱中六通俱生及分別起
任運思察俱得生故疑後三見唯分別起要由惡友
或邪教力自審思察方得生故此中經有諸見及身
見言真言之中但標身見者既斷其根枝葉隨亡矣。


【疏】以初梵字為心等者梵字應是摩字謂此真言雖
總分七句別具多言然以摩字而為其心餘為身分
此摩字詮於我義又是五空點字謂此字又是迦遮
吒多波五類聲中第五仰禳拏曩莽五空點之第五
點也故云又是五空點。


【疏】下瑜伽座二十三行者勘數今經至住瑜伽座二
十一行也。


【疏】亦能令一切非器眾生等者經第二品辨弟子之
德彼中經云若見眾生堪為法器遠離諸垢勤勇深
信常念利他等謂具如是相者堪任真言道法名為
法器無是相者名為非器也今此釋迦牟尼鉢印若
[008-0627a]
依法作之者即同如來持恒沙佛幖幟亦能令非器
眾生當獲得如是功德故云能令一切等也。


【疏】持衣二角者即表不捨異生及二乘令出離故也
故下疏云初離異生煩惱次離二乘煩惱即其是也。


【疏】闍嚩羅者注中但釋字義不明句義此三字上之
二字是二合字應云闍嚩二合羅此譯為焰次句云摩
履伱此譯為鬘謂如身光之焰連環不斷猶如鬘形
下云怛他揭多㗚旨二合此云如來光謂如來之光其
焰如鬘故以為名。


【疏】其真言闕更勘本者此真言在第二卷經第十紙
中謂南麼三曼多勃䭾喃伐折囉二合入嚩二合
微薩普二合囉吽此文在第六疏四十三紙釋之。


【疏】如來舌印闕之勘本者經中漏脫訪之未獲。


【疏】鉢囉二合帝慧耻多者又可譯為成就義第六疏如
來無量劫來常修真實諦語故得此平等語輪成就
實諦之法所發誠言必定無異故亦名成就也。


【疏】曷魯波等者此注上三字梵音不正也正梵音云
遏嚕波此譯云語注云語之分段也者對下嚩迦故
稱分段梵云嚩迦此譯為語若嚩迦為語即屬語體
嚕波稱語即是語表分段之色故云語之分段又梵
云嚕波亦名為色此是一切如來辨說所謂奇特矣。


【疏】𤙖是三德等者此𤙖字由菩提心大悲方便合
成故云三德麼空也者此麼字書悞應是參字謂此
參字由加空點故即是大空之三昧也言更問者此
[008-0627b]
𤙖參[肆-聿+?]三字憑經合在於真言諸句之末阿闍梨於
句首者不知何耶故令更問言駄舍嚩蘭等者
此一句真言而有五字蘭字巳上駄舍云十嚩蘭
云力伽之一字義當身分若准具足梵語應云鴦伽
此云身分譯者就便但於蘭字下留引聲便當鴦字
諸如此類體而用之。


【疏】悉密嘌底丁以反者此底字准切韻在薺字韻收今
言丁以者以字在止字韻收意令將此薺韻底都禮反
字於止字韻中呼之是故切云丁以。


問設不作丁
以之切只於薺韻呼之有何不得。


答為順梵音要
親的故諸如此類准此應悉。


【經】阿然者此譯為教疏中脫少疏言謂如尊者文
殊所指授之事而當作也指授之事即是教也但有
注釋而脫其經句也。


【疏】猶如觀音等者此舉況也謂猶如觀音菩薩將紹
阿彌陀佛位是以頂上持帶阿彌陀佛以此慈氏菩
薩將補釋迦之處所以手持窣覩波印以標表之。


問觀音頂置佛身表紹佛位此尊手作塔印何關佛
處耶。


答觀音持佛佛現在故此尊持塔師滅度故
又八菩薩漫荼經說慈氏菩薩頂帶如來窣覩波故
亦名帶塔之尊故云猶如觀音等。


【疏】此是彌勒種子字者即指知字為此真言之種子
也言彌勒種子者謂此菩薩能知一切眾生之性即
以大慈隨性與樂故以為名。
[008-0627c]


【疏】前云知義等者前釋奴揭多云知義起義今釋為
得者知謂證知證知眾生之性故得謂證得證得等
空之藏故證義是同故云亦相會也言髀質多藍麼
二合等者此二合字經中於怛㘕下置之疏中抄寫
者悞耳又麼嚩者經中只一箇嚩字其梵書作此
嚩字此字體雖是摩嚩二合所成却為怛㘕字上
不加大空之點但得名為怛囉若加空點便名怛㘕
於下嚩字上更不須置麼字若於怛囉字上不著
空點遂於下縛字之上置以麼音即合怛囉字有點
不殊後人懵於斯旨迴換字音不知梵音體義如此
故疏又云此嚩即是點以加多羅字之上即為多
㘕也其麼嚩字唯梵書雖雙置之不是二合唯一
嚩音至下字輪品廣明。


【疏】驃也二合嗢揭二合多者此與經不同也經用弊字切
云毗喻今用驃也故不同也有何所以經疏不同謂
經就省聲作毗庾音却不合於下[薩/木]多更加嗢字
疏顯具呼於驃也二合下合加嗢字如上數指。


【疏】多唎尼等者多唎即菩薩之名此譯云渡上句云
多隸即呼彼也下云多唎尼者上二字與前句同下
之尼字經中是抳字俱是等義亦是多義今取等義
謂令菩薩平等渡故上句多[口*上/矢*入/米]即是自渡既自渡巳
須渡一切故加等言若但自渡不渡於他不名等度
也。


【疏】薩嚩波也等者此真言除泮吒也上之三句皆是
[008-0628a]
恐怖謂如世間一切眾生於生死中險道大恐怖中
竪我慢幢不自覺知即以此初畢竟空句怖之爾時
我慢自息得入金剛實性下不見眾生可度上不見
諸佛可求謂證涅槃而以大悲三昧使其念起而復
調之不止則傷平等大慧故復以第三如來𤙖字威
力而制止之故有三種恐怖義也。


【疏】佉䭾耶等者此真言初云噉次云打碎後云打擊
表何義耶謂初噉食三垢次破壞三障後更加打擊
要令摧碎無有遺餘即是三句之義也。


【疏】係係俱麼羅等者凡隨何等真言要解梵言須知
大意大意者如此一真言意者從係係至悉體多即
是呼名歎德上五字呼名下八字歎德總云汝童子
是住於解脫道者又從此巳下諸句即是令憶本願
此童子昔發所願悉渡一切眾生皆令住於解脫如
我無異汝今所願巳滿應以普門自在加持令我與
汝無異此即真言之大意也。


【疏】摩奴薩末囉者注云憶昔所願即與前文殊真言
中有異彼中云鉢囉底若即昔願也此云摩奴有別
梵云摩奴或云摩那此譯為意今注為昔願者是義
翻也即是令此尊者憶昔意願義與前殊也。


【疏】若那奴汙者准經此若那上更有娜耶二字娜耶與
也若那智也即是與其智願今疏脫略耳。


【疏】薩傍俱嚧者經中云薩[金*离-禸+ㄆ]矩嚕此中云薩傍
者傍字即當婆字加點不違於經注中上字抄寫
[008-0628b]
者悞應置去字即是經是引字故引是長聲長聲通
於平去即當阿聲今上字即當短聲即無阿聲之義
也。


【疏】微三昧耶你曳者經作微娑麼二合也疏文似悞微
娑麼二合也伱即滿願也曳屬假者亦是乘義即是滿
願乘也下皆倣此。


【疏】阿婆演䭾䭾者經中云阿佩延娜娜。


問疏解經
文何故不扶。


答此亦有意謂一切言音不出字母
古來翻譯字母之字於迦遮吒多波五類聲中聲勢
不定只如多字五聲有云多他娜䭾曩有云多他䭾
憚曩所以翻譯陀羅尼者用字不定疏主當其欲以
此事於阿闍梨處決之未及和會禪師棄世今經疏
不同蓋由此也。


【疏】住阿字門離一切生者離一切生即無畏也。


【疏】阿驃婆臾等者此阿驃二字即云無明巳下注中顯
之。


【疏】謂從自性清淨心等者謂此制都之心梵音正云
制多為帶下鄔呼云制都即慮知心也此慈從自性
慮知心生不從大種肉團心生故以為名。


【疏】末盧二合等者末麗憶也鄔尼多念也今云末盧者
將麗字鄔字相連呼之故但置盧字此西方語法耳。


【疏】所以名寶處等者又釋准第八疏如世間地界若
有寶性之處常生眾寶即真言初一大字今此菩薩
寶性心地中常出一切眾生萬善之寶當第二大字
[008-0628c]
即是大中之大故以為名。


【疏】寶手菩薩者此是地藏三昧中滿願法門也又此
菩薩以如意珠在手能隨一切求者而給與之故以
為名。


【疏】寶印手者此菩薩以阿字門照知寶性自在用之
故以為名。


【疏】無量行同等者謂一切萬行本不生故同於虗空
無相故以為名。


【疏】言聖者等者謂此聖者即是虗空藏眷屬當轉法
輪之慧故云虗空慧也。


【疏】此中多聲等者指此真言句中上之怛字帶平聲
呼名為多聲多字下㗚字疏主不解字義者但言哩
是三昧不從羅字之門也謂此㗚字即是和會音中
第七音乙哩字此但是助巧之音故不解字門但云
哩是三昧也此怛㗚二合字依梵書辨之者若依字門
即用此怛哩二合字若取助聲即用此怛哩二合字
今疏意取助巧之字下准此知。


【疏】是金剛連鏁也者此菩薩以大智之鏁普縛一切
眾生無能解者又遍一切處乃至有一毫可縛之根
而固結之終不縱捨故以為名此中諸尊名義巳於
普通真言藏品說之今但明印若欲具悉見之當撿
彼品不煩具指經以智慧至自在天印者此天也。


【疏】中云淨居天印經以智慧手虗空至音聲天印者
此天下疏於火天下出之不次也。
[008-0629a]


【經】是𦦨摩怛荼印者怛字是但字書悞但荼捧也。


【疏】離三因得三空者三因者離三毒因也謂此真言
是威猛大勢之聲降伏三毒之因而得我法俱空之
慧以此三空俱為一大空是最究竟最無上處故名
為頂普通真言藏品中疏云以三乘萬行究竟所歸
會處故稱為頂依字門釋者本體是賀字賀是因義
入阿字門即是因本不生下有三昧畫故名因本
不生三昧又上加空點故都無前相即證大空三
字次第即曰三空也。


【疏】礫底印等者此礫字悞書經是爍字梵云爍訖底
此譯為槊也。


【疏】社耶毗社耶印者此云勝無勝此社字惹音呼之
毗字尾音呼之謂此曰天光曜熾然名之為勝世間
諸光無相映奪名為無勝但取此印功德義用為名
勿如言作解耳。


【疏】演者無不得等者此中無字悞書應是乘字謂此
印即是無行無垢離相之乘演曩云乘故上加空點
即乘不可得也。


【疏】但明字義若辨句者伽囉云海羅演云宮室或云
巢窟或云藏今取宮義蓋取彼依處以表法也世間
脩羅處於生死海宮而得自在遮那脩羅處於法界
大海漫荼宮中而得自在故以為名。


【疏】極離生死者謂離分段變易二種生死故名極離
也。
[008-0629b]


【疏】濕那者經是你字准疏注解謂聲者濕字為正梵
語正音濕嚩那二合此云聲也。


【疏】謂無垢聲也者應用哆羅二合字釋之哆是如如義
囉是離垢義或但以囉字門釋之亦得又或以最初
那字釋之那是空義空離一切垢故後釋為優。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演密鈔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