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28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會解-唐宋-九師 (master)


大佛頂如來密因脩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楞嚴經會解卷第五       綿五
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房融筆受
師子林沙門 惟則 會觧


「復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長水曰梵語鉢羅吠奢此云入亦云處境
入之處也亦是識生處故然根境二法俱
[005-0267b]
識生處今分六根別破故惟以根為入也。】


「阿難即彼目睛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
提瞪發勞相。」


【吳興曰前色陰中譬如目睛瞪以發勞則
於虛空別見狂花等相盖以目喻真以勞
喻妄以華喻色今指前喻故云即彼目睛
等兼目與勞下斯取前文能喻之根便為
此中所喻之法以彼勞目正是眼入虛妄
之相故當知眼入乃至意入皆如空華故
六入文并云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問何不
[005-0268a]
直就根塵推破見性而須指前勞目之事
乎荅夫根塵徧迷悟必從要故指凡夫易
觧之妄事用開阿難未了之執情向下塞
耳聞聲畜鼻覺觸例亦如是。】


「因于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
為見性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如是
阿難當知是見非明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
生何以故若從明來暗即隨滅應非見暗若
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若從根生必無
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若於空出前矚塵
[005-0268b]
象歸當見根又空自觀何關汝入是故當知
眼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溫陵曰因塵發見因根吸塵故名眼入然
離塵無體足知虛妄乃至云非明暗來非
根出等既無所從則非因緣自然本如來
藏妙真如性矣補註曰按環師科經此有
三科即彼目睛下依真起妄因于明暗下
辨妄無實是故當知下了妄即真盖謂妄
無自性全體即真也餘五例此。】


「阿難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勞
[005-0269a]
故頭中作聲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吳興曰譬如者此以假設其事曉訓令悟
故云譬如非取比况之義也下文亦尓。】


「因于動靜二種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
聽聞性此聞離彼動靜二塵畢竟無體如是
阿難當知是聞非動靜來非於根出不於空
生何以故若從靜來動即隨滅應非聞動若
從動來靜即隨滅應無覺靜若從根生必無
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若於空出有聞成
性即非虛空又空自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
[005-0269b]
耳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孤山曰耳聞動靜猶目見明暗也諸經所
說對聲有聞緣明有見今文了義靜亦名
聞暗亦名見鼻聞通塞意知生滅例亦如
是。】


「阿難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勞則於鼻
中聞有冷觸因觸分別通塞虛實如是乃至
諸香臭氣兼鼻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
于通塞二種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嗅
聞性此聞離彼通塞二塵畢竟無體當知是
[005-0270a]
聞非通塞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
從通來塞則聞滅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則
無聞云何發明香臭等觸若從根生必無通
塞如是聞機本無自性若從空出是聞自當
廻齅汝鼻空自有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鼻
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溫陵曰畜縮氣也冷因畜有不畜本無鼻
入之妄皆如是也吳興曰機者弩牙也根
有發聞之義故取譬之。】


「阿難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勞其人若
[005-0270b]
病則有苦味無病之人微有甜觸由甜與苦
顯此舌根不動之時淡性常在兼舌與勞同
是菩提瞪發勞相因甜苦淡二種妄塵發知
居中吸此塵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離彼甜
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如是
甞苦淡知非甜苦來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
於空生何以故若甜苦來淡則知滅云何知
淡若從淡出甜即知亡復云何知甜苦二相
若從舌生必無甜淡及與苦塵斯知味根本
無自性若於空出虛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
[005-0271a]
自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舌入虛妄本非因
緣非自然性阿難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於
熱手若冷勢多熱者從冷若熱功勝冷者成
熱如是以此合覺之觸顯於離知涉熱若成
因于勞觸兼身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
于離合二種妄塵發覺居中吸此塵象名知
覺性此知覺體離彼離合違順二塵畢竟無
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覺非離合來非違順有
不於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合時來離當
巳滅云何覺離違順二相亦復如是若從根
[005-0271b]
出必無離合違順四相則汝身知元無自性
必於空出空自知覺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身
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溫陵曰身入主觸然觸無自性猶如二手
冷熱相涉兩無定勢足知其妄也手不自
觸因合覺觸故曰合覺之觸合不自合因
離知合故曰顯於離知涉勢若成等者謂
以熱涉冷使冷成熱亦則勞觸而巳。】


「阿難譬如有人勞倦則眠睡熟便寤覽塵斯
憶失憶為忘是其顛倒生住異滅吸習中歸
[005-0272a]
不相踰越稱意知根兼意與勞同是菩提瞪
發勞相。」


【吳興曰寤則覽塵斯憶睡則失憶為忘又
睡中有夢寤中有忘皆是覽塵失憶之相
憶之則生忘之則滅故下文云因于生滅
二種妄塵也以妄對真即是顛倒此二妄
塵復為生住異滅四種細相吸習此相中
歸意根四相剎那前後不離故曰不相踰
越。】


「因于生滅二種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見
[005-0272b]
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知性此覺知性離彼
寤寐生滅二塵畢竟無體。」


【孤山曰前舉四相此惟二者以生攝住以
滅[冰-水+〡*ㄆ]異而且以憶者為生忘者為滅內塵
法塵也見聞逆流者以憶故則能逆緣落
謝五塵即覽塵斯憶也流不及地者以忘
故則成緣於思不及處即失憶為忘也又
解眼等五根但緣現境惟意知根能緣過
去乃是流入五根不及之地雖通兩釋前
義為正。】
[005-0273a]


「如是阿難當知如是覺知之根非寤寐來非
生滅有不於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若從寤
來寐即隨滅將何為寐必生時有滅即同無
令誰受滅若從滅有生即滅無誰知生者若
從根出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體此覺
知者同於空華畢竟無性若從空生自是空
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意入虛妄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


【資中曰列子云其寤也形開其寐也形交
交即合也寤寐二相自是形之開合汝覺
[005-0273b]
知性則無別體故云同於空華補註曰將
何為寐令誰受滅為受二字當作知字寤
寐當互破但文略耳。】


「復次阿難云何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孤山曰前六入破六根雖以塵對辨而正
意在根今十二處雖根塵互破正破在塵
後十八界雖根境識三相對推破而正意
惟在六識也吳興曰初五陰中以喻比法
用破執情次六入中指假設事顯其妄相
今十二處乃至七大即於現前見聞之境
[005-0274a]
及近所目擊者示其藏性是則經文從踈
洎親去假就實善巧開發之義了然可別
矣。】


「阿難汝且觀此祗陀樹林及諸泉池於意云
何此等為是色生眼見眼生色相阿難若復
眼根生色相者見空非色色性應銷銷則顯
發一切都無色相既無誰明空質空亦如是
若復色塵生眼見者觀空非色見即銷亡亡
則都無誰明空色是故當知見與色空俱無
處所即色與見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
[005-0274b]
性。」


【溫陵曰眼能生色則眼為色性然見空之
時既無色相則色性應銷眼中之色性既
銷則顯發一切都無色相矣且色空二法
對待而顯色相既無何以顯空故曰誰明
空質然則計眼生色處者妄也空亦如是
者因色例空亦無定處也若復色塵下謂
色能生見則觀空之時見無所生故曰銷
亡亡即無見誰明空色然則計色生眼處
者妄也。】
[005-0275a]


「阿難汝更𦗟此祗陀園中食辦繫鼓眾集撞
鐘鐘鼓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此等為是
聲來耳邊耳徃聲處阿難若復此聲來於耳
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在祗陀林則無有我
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不俱聞何
况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同來
食處若復汝耳徃彼聲邊如我歸住祗陀林
中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聲其耳巳徃
擊鼓之處鐘聲齊出應不俱聞何况其中象
馬牛羊種種音嚮若無來徃亦復無聞是故
[005-0275b]
當知𦗟與音聲俱無處所即𦗟與聲二處虛
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溫陵曰如我入城祗林無我喻聲來耳邊
則餘處無聲然千眾皆聞則聲處無實矣
若復汝耳下謂如我歸林城中無我喻耳
徃聲處則餘處無耳然異音皆聞則耳處
無實矣孤山曰若無來徃下謂聲不來耳
耳不徃聲聞義不立。】


「阿難汝又齅此爐中栴檀此香若復然於一
銖室羅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於意云何
[005-0276a]
此香為復生栴檀木生於汝鼻為生於空阿
難若復此香生於汝鼻稱鼻所生當從鼻出
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氣稱汝聞香當
於鼻入鼻中出香說聞非義若生於空空性
常恒香應常在何藉爐中爇此枯木若生於
木則此香質因爇成煙若鼻得聞合蒙煙氣
其煙騰空未及遙遠四十里內云何巳聞是
故當知香鼻與聞俱無處所即齅與香二處
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溫陵曰鼻非栴檀非鼻生也藉爇而有非
[005-0276b]
空生也香質木也烟非木也離木離烟又
遠四十里聞香豈木生哉既非鼻非空非
木無實處矣檇李曰此中義理稍難成立
且鼻舌身三者是合中知也設四十里內
聞香亦是香有殊勝之力其氣遠騰彼合
之處久久方聞而言不待鼻蒙烟氣等甚
與教相及現量相違若約互用自在壞法
相說又非此意今此釋者恐取聖人根力
強利能速疾遠聞不取凡常鈍劣者說理
實必湏氣通於鼻方得成聞經中一徃㨿
[005-0277a]
麄顯邊似不到鼻故作斯破吳興曰敏師
一徃之說其實然也若爾但是香有殊勝
之力不須更取聖人根力強利也如法華
經云此香六銖價直娑婆世界不亦勝乎。】


「阿難汝常二時眾中持鉢其間或遇酥酪醍
醐名為上味於意云何此味為復生於空中
生於舌中為生食中阿難若復此味生於汝
舌在汝口中只有一舌其舌爾時巳成酥味
遇黑石蜜應不推移若不變移不名知味若
變移者舌非多體云何多味一舌之知若生
[005-0277b]
於食食非有識云何自知又食自知即同他
食何預於汝名味之知若生於空汝噉虛空
當作何味必其虛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
鹹汝靣則此界人同於海魚既常受鹹了不
知淡若不識淡亦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
味是故當知味舌與甞俱無處所即甞與味
二俱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溫陵曰生於汝舌下謂舌無定味又非多
體則味不生於舌矣石蜜沙糖也堅如沙
石若生於食下謂食不自知因舌知味縱
[005-0278a]
食能知則知不在汝便同他食汝無所預
何名知味理既不然則味不生於食矣若
生於空下謂虛空無味則味不生於空矣。】


「阿難汝常晨朝以手摩頭於意云何此摩所
知誰為能觸能為在手為復在頭若在於手
頭則無知云何成觸若在於頭手則無用云
何名觸若各各有則汝阿難應有二身若頭
與手一觸所生則手於頭當為一體若一體
者觸則無成若二體者觸誰為在在能非所
在所非能不應虛空與汝成觸是故當知覺
[005-0278b]
觸與身俱無處所即身與觸二俱虛妄本非
因緣非自然性。」


【溫陵曰觸因根境能所相感而獨依根明
者示萬法一體由妄分能所故有妄觸然
在手在頭初無定處即身與觸處皆虛妄
矣若各各有下二者合辨身觸二處皆無
實矣觸則無成者謂觸須二物一則不成
非所非能言皆無實處。】


「阿難汝常意中所緣善惡無記三性生成法
則此法為復即心所生為當離心別有方所
[005-0279a]
阿難若即心者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
處。」


【溫陵曰善惡緣慮心也無記昬住心也意
緣不出此三而吸撮內塵成所緣法故曰
生成法則若即心者下謂法若即心則不
属塵既非所緣何成法處。】


「若離於心別有方所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
則名心異汝非塵同他心量即汝即心云何
汝心更二於汝若非知者此塵既非色聲香
味離合冷暖及虛空相當於何在今於色空
[005-0279b]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
從誰立是故當知法則與心俱無處所則意
與法二俱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溫陵曰法塵非相因意知顯故問為知非
知知則属心然體異於汝又且非塵故同
他心量設若非知然此法塵既非色等特
由知發今既非知處當何在既色空之內
無所表顯不應存於色空之外况空又非
有外也則心緣法處終無實矣孤山曰即
汝即心者防轉計也云何下難也汝心惟
[005-0280a]
一云何有二根塵俱知是二心也離合冷
暖者觸塵也。】


「復次阿難云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溫陵曰根塵識三各六分內外中為界孤
山曰界者因也種族也。】


「阿難如汝所明眼色為緣生於眼識此識為
復因眼所生以眼為界因色所生以色為界。」


【吳興曰如汝所明者小乘所解因緣生法
皆是實有不了即空今據彼詰之用破其
執也他皆放此。】
[005-0280b]


「阿難若因眼生既無色空無可分別縱有汝
識欲將何用汝見又非青黃赤白無所表示
從何立界若因色生空無色時汝識應滅云
何識知是虛空性若色變時汝亦識其色相
遷變汝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
無不變則恒既從色生應不識知虛空所在
若兼二種眼色共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
性雜亂云何成界是故當知眼色為緣生眼
識界三處都無則眼與色及色界三本非因
緣非自然性。」
[005-0281a]


【溫陵曰若獨因眼不有色空則識無所緣
見無所表界無所立非因眼矣若因色生
當隨色滅色滅空現當不識知矣若亦識
知則是色相遷變汝識獨存獨則無鄰界
從何立非因色矣從變下牒難變則無體
故界相自無若不隨變則識性常一當一
於色應不識空理又不然非從色生矣若
眼色兼合共生識界當半有知半無知故
曰中離若中離者半合根半合境故曰兩
合二義推窮皆不成界既不因色亦不兼
[005-0281b]
二諸妄併除藏性自顯餘五例此孤山曰
體性雜亂謂根境兩属乖種族也。】


「阿難又汝所明耳聲為緣生於耳識此識為
復因耳所生以耳為界因聲所生以聲為界
阿難若因耳生動靜二相既不現前根不成
知必無所知知尚無成識何形貌若取耳聞
無動靜故聞無所成云何耳形雜色觸塵名
為識界則耳識界復從誰立。」


【長水曰若因耳生等破勝義根也若無前
境根自無知若實無知更有何識若取耳
[005-0282a]
聞等破浮塵根也設取浮塵之耳容有聞
者若無動靜亦不成聞云何將此可見浮
塵雜色觸法為識界耶則耳下雙質二根
也溫陵曰雜色觸塵謂耳形雜物色觸聲
塵而已。】


「若生於聲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
相所在識從聲生許聲因聞而有聲相聞應
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識已被聞誰知聞
識若無知者終如草木不應聲聞雜成中界
界無中位則內外相復從何成是故當知耳
[005-0282b]
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則耳與聲及聲
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長水曰聲能生識何假於聞若無於聞聲
亦不有縱謂識從聲生又許因根有相則
聞聲時即是聞識若不聞識則非界義若
聞於識識則同聲既能了之識作所聞之
境誰為能知知此聞識溫陵曰若無知者
下謂能聞而無知則如草木矣亦不可也
不應聲聞等謂依根依境單論既非不應
二者合成識界而為中位中位既無邊界
[005-0283a]
何立。】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此識為
復因鼻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
阿難若因鼻生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
形雙爪之相為取齅知動搖之性若取肉形
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名觸即塵鼻
尚無名云何立界。」


【孤山曰若取肉形下破浮塵根也溫陵曰
名身則非鼻名觸則属身根所對之塵故
曰鼻尚無名也。】
[005-0283b]


「若取齅知又汝心中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
肉之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空則自知肉應
非覺如是則應虛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
難應無所在以香為知知自属香何預於汝
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
生伊蘭及栴檀木二物不來汝自嗅鼻為香
為臭臭則非香香應非臭若香臭二俱能聞
者則汝一人應有兩鼻對我問道有二阿難
誰為汝體若鼻是一香臭無二臭既為香香
復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
[005-0284a]


【孤山曰破勝義也溫陵曰肉質之知属身
故曰元觸非鼻虛空之質属空故曰肉應
非覺伊蘭臭𣗳也吳興曰從二物不來下
以根從境破境既有二根應成兩先㝎云
為香為臭次責云臭則非香香應非臭意
在俱聞墯兩鼻之失也若鼻是一復以境
從根破根既惟一境云何二二性不立識
界奚存巳上皆破根生也問既云以香為
知知自属香豈非破境邪荅斯盖對根而
說正破勝義下文不對根辨方破境生也。】
[005-0284b]


「若因香生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
香有故應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
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因界則非從香建
立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聞性畢竟虛妄
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則
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溫陵曰眼識因眼而有既不能見眼鼻識
因香而有應不知香若曰能知即非香生
若曰不知即不名識皆不可也香非知有
下謂香不因根則不成香界識不知香則
[005-0285a]
不成識界孤山曰中間識也內外根境也。】


「阿難又汝所明舌味為緣生於舌識此識為
復因舌所生以舌為界因味所生以味為界
阿難若因舌生則諸世間甘蔗烏梅黃連石
鹽細辛薑桂都無有味汝自甞舌為甜為苦
若舌性苦誰來甞舌舌不自甞孰為知覺舌
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


【溫陵曰甘蔗等舉五味也味因舌甞若舌
本苦則無能甞者孰為識體若舌本淡既
不因境味無所生無味與對從何立界此
[005-0285b]
計識因舌生者妄也。】


「若因味生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
何識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
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體必味生醎淡甘
辛和合俱生諸變異相同為一味應無分別
分別既無則不名識云何復名舌味識界不
應虛空生汝心識。」


【溫陵曰識自為味謂識即味也同於舌根
謂識不自甞也又一切味下謂識因味生
則味多識亦應多識一味亦應一體必味
[005-0286a]
生者牒㝎識因味生也醎淡甘辛同為一
味者結成識一味亦應一也異識既一異
味既同則無分別無別則非識非識則無
界此計識因味生者妄也吳興曰醎淡甘
辛略舉四味詳則有六更加苦酢言和合
者眾味共成也俱生者本性不易也變異
者燒煮異本也。】


「舌味和合即於是中元無自性云何界生是
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
與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005-0286b]


【孤山曰初因舌是破自生二因味是破他
生三不應虛空是破無因生四舌味和合
是破共生前後諸文皆爾此中最顯。】


「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於身識此識為
復因身所生以身為界因觸所生以觸為界
阿難若因身生必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
識若因觸生必無汝身誰有非身知合離者。」


【溫陵曰覺觀即身識而以合離二境為緣
若無緣則無識是則因境非因身也若因
觸生下謂若無身則不知合離是又因身
[005-0287a]
非因境也。】


「阿難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即觸知觸即
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觸二相元無處所
合身即為身自體性離身即是虛空等相內
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復立內外性空即汝
識生從誰立界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
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


【溫陵曰物不觸知身知有觸者徒觸不能
生知因身然後知觸此明身識由根境合
[005-0287b]
顯也合則當知身即觸也觸即身也若身
即觸則身非身矣若觸即身則觸非觸矣
身觸互奪故無處所合身則無觸位故即
為身體離身則無觸用故即同虛空然則
內外中間之位皆不成立矣。】




大佛頂如來密因脩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楞嚴經會解卷第五
[005-028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