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27 首楞嚴經義海-唐-懷迪 (master)


首楞嚴經義海卷第二十二經八之一


凡遇圓相即是標辭與䟽同其上文


䟽一返妄歸真辯地位之相前由無明動彼靜心從細至麤遂成三
相及二顛倒又由世界和合相涉根塵相對成業性故十二區分類
生差別流浪苦海如汲井輪其猶空華於湛精明亂生亂滅此皆塵
勞煩惱汙染真性不得清淨今欲轉染歸淨返流復源故云漸次修
行以為對治下喻云如淨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并雜灰香沅滌
其器後貯甘露由乎漸次以立其位也。】


「阿難如是眾生一一類中亦各各
具十二顛倒猶如捏目亂華發生
[022-0705b]
顛倒妙圓真淨明心具足如斯虛
妄亂想。」

眾生妄心無始熏習業苦種子如恒河沙何啻十二
入萬四千故一一類復具十二於妙圓中皆是狂勞目亂華相○標
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故一念妄動諸相具足也
○解孤山曰各具即互具也以一一類心妄種皆足一則現起名事
造餘則𡨋㐲名理具以妄本無體元是真心是故妄具即是真具具
無具相一切皆空如是了知始可議道。】


「汝今修證佛三摩提於是本因元
所亂想立三漸次方得除滅如淨
器中除去毒蜜以諸湯水并雜灰
[022-0706a]
香洗滌其器後貯甘露。」

䟽真心如器顛倒即
毒蜜湯水等即戒定慧洗即修習甘露即無生忍若本無垢亦無修
證既有修證須具眾因故此三種皆為本也○解私謂淨器喻伏惑
行人以上文令其立三漸次除諸亂想是則身器清淨也除去毒蜜
并除其助因及刳其正性也湯水如正行灰香如助行甘露譬所證
之理。】


「云何名為三種漸次一者修習除
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
增進違其現業。」

䟽前問至何漸次得修行目今此第
二正名修行故云真修五種辛菜名為助因以能資助煩惱業故婬
[022-0706b]
盜殺妄名為正性以是生死根本解脫冤故根塵偶對流逸奔趣正
是無明現行業用是故除而去之刳而空之違而背之苟三行漸著
功用漸成六用不行返流全一妙圓平等身心怏然是人即獲無生
法忍○解孤山曰言漸次者事漸理圓不同偏教之漸也問此三漸
次於天台六即中屬何位耶答名字中修能成觀行及發真似也。】


「云何助因阿難如是世界十二類
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
觸食思食識食是故佛說一切眾
生皆依食住。」

䟽皆依食住者食以資益諸根大種心心
所法能生喜樂相續執持故有四種段謂分叚以欲界香味觸三正
[022-0707a]
消變時有資益義乃名為食觸食謂根境識三和合能引意識相應
觸起觸對前境能生喜樂資益諸根及心心所故思食謂意識相應
思與欲俱轉於可意境希望偏勝有資益義故識食謂第八識田前
三食緣助勢力食此第八體有增勝故能執持諸根大種能與諸法
為長養因有攝益義故名為食如四食章○標段食一分一段古謂
摶食不使匙筯手摶而食唐義淨三藏改為叚食○解檇李曰若約
三界辯之段食唯在欲界以色無色界無香味二塵餘之三食徧通
三界。】


「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
死。」

私謂此舉叚食之損益欲除五辛之助用也以五辛能發淫恚
[022-0707b]
猶毒死之食焉。】


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
世間五種辛菜。」

䟽有資益義皆名為甘不正消變能
壞身心皆名為毒五辛者謂大蒜茖葱慈葱闌葱興蕖是五性熱氣
葷味辣修行者食能殺法身如食毒也故須斷之○解孤山曰五辛
者楞伽經云葱蒜韮薤興蕖也應法師云興蕖梵音訛也正云興宜
慈憫三藏云根如蘿蔔出土辛臭慈憫冬到彼土不見其苗則此方
無故不翻也。】


「是五種辛熟食發婬生噉增恚如
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
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
[022-0708a]
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脣吻
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

䟽生
死根本無過婬殺此五能助復加葷穢引諸邪惡汙清淨道故福德
天眾捨離無益諸鬼同住也唯增癡惑失正真道修三昧者豈不誡
之○標初機後學見性未明須具此戒若不斷辛縱有聰利邪鬼來
。】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
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
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
戒讚婬怒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
[022-0708b]
受魔福盡墮無間獄。」

䟽臭辣葷穢非可聖意故
不守護魔不持戒而修邪定及修世福遂感魔宮以定福力且順生
報其毀禁業順後方受故云福盡墮獄○標凡修行須具信根持此
助因若不奉行為魔眷屬○解以修禪福故暫生魔天以毀戒罪終
墮地獄。】


「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
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標助因者是初心人
入道基址。】


「云何正性阿難如是眾生入三摩
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婬心
[022-0709a]
不餐酒肉以火淨食無啖生氣。」

䟽正
性者此殺盜婬性是罪故復是生死根本性故然飲酒合是助因今
為正性者以過惡深於辛故以火淨食者以淺況深生果尚須淨食
何況酒肉婬盜殺妄涅槃護譏嫌戒與性重等故須防微免致大過
○解私謂如律中五果之屬皆須淨人以火淨之然後得食防壞生
。】


「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婬及與殺
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

䟽豈有具諸功德出
離之體而從婬盜殺妄中得必不然也○標三界苦海婬殺為根本。】


「當觀婬欲猶如毒蛇如見怨賊。」

䟽毒
[022-0709b]
蛇怨賊能殺生身不損法體婬欲能損法身慧命真修行者必須永
斷涅槃經說菩薩觀愛有九種過患一如債有餘二如羅剎女婦三
如妙華莖有毒蛇四如惡食性所不便而強食之五如婬女六如摩
樓迦子七如瘡中臭肉八如暴風九如彗星下文云十方如來色目
行婬同名欲火菩薩觀欲如避火坑。】


「先持聲聞四棄八棄執身不動後
行菩薩清淨律儀執心不起。」

比丘四重
尼復加四謂觸八覆隨故云八棄梵云波羅夷此云棄謂犯此者永
棄佛法外邊猶如死屍大海不受故名為棄入大乘道而先學小者
十輪經說若不先學小乘即學大乘無有是處乃至云無力飲河池
[022-0710a]
詎能吞大海是故一切菩薩皆先學三乘唯不究竟證於小耳○標
小乘戒律身觸為犯大乘戒律起心即犯四棄殺盜婬妄為性戒亦
謂之四根本罪是小乘比丘所持因此生二百四十六條輕重之律
八棄如前四亦二百四十六條都五百也菩薩只十波羅夷也○解
此無正譯義當棄也後眾法絕分為名如彼死屍眾所不受。】


「禁戒成就則於世間永無相生相
殺之業偷劫不行無相負累亦於
世間不還宿債。」

䟽三緣若斷三因不生故於世間不
相酬還皆由持戒成就故爾○解不婬故無相生乃至不妄故不還
宿債以大妄語貪具供養故約位言之應在外凡觀行之中。】

[022-0710b]


「是清淨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
須天眼自然觀見十方世界覩佛
聞法親奉聖旨得大神通遊十方
界宿命清淨得無艱險是則名為
第二增進修行漸次。」

䟽持戒清淨魔事不生觀
行既成故能發用於父母所生之身得相似五通此同法華觀行持
經於現身中獲六根淨又云雖未得天眼但用父母所生眼徹見三
千界等○標此真修永斷殺盜婬妄盡此報身獲宿命通永出三界
十方無礙也。】


「云何現業阿難如是清淨持禁戒
[022-0711a]
人心無貪婬於外六塵不多流逸。」


䟽由前起後也清禁既圓觀行仍就於六塵境巳知虛幻終不信任
隨流奔逸妄有所著。】


因不流逸旋元自歸塵
既不緣根無所偶返流全一六用
不行。」

正達現業也既不隨塵復歸元性元性之中本無根塵夫
何為偶根境不生六用不起唯一圓常妙覺明體此同觀音圓通生
滅既滅寂滅現前也故上偈云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
銷成圓明淨妙○解私謂因不流逸由斷客塵煩惱也旋元自歸漸
入如來藏理也塵既不緣下此又進破根本無明前屬似位但云不
多流逸今取真證乃是根塵泯亡逆無明流純一真性微細生滅六
[022-0711b]
用不行。】


「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譬如瑠璃內
懸明月。」

䟽此敘證真相也國土融真圓明體現故如瑠璃內
懸明月清淨者空義瑠璃明月空假中也故圓覺云覺圓明故顯心
清淨心清淨故乃至一世界多世界清淨等。】


身心快然
妙圓平等獲大安隱。」

前則世界圓明此則身心
圓明本由迷倒身之與心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今復本源故身心世界妙圓平等更無差別法界一相創證此境快
然安隱即分得涅槃安隱處也。】


一切如來密圓淨
妙皆現其中。」

此獲聖德即所證理顯也現謂顯發理智
[022-0712a]
行三名密圓淨即涅槃三德也一一德中具一切法三一無礙故稱
為妙此三種法諸佛所證是佛果德攝盡十方三世佛法今日於此
一念顯現通達無礙故云皆現其中○解先顯依報淨有法有喻次
顯正報淨有自有他自則三德圓證他則諸佛同體。】


是人即
獲無生法忍。」

䟽結能證也真如實相名無生法無漏真
智名之為忍得此智時忍可印持法無生理決定不謬境智相[宴-女+六]名
無生忍華嚴初住餘經初地是得忍位今經第三漸次便得此忍逈
異餘說於此忍中隨所證得不異而異即立諸位故名聖位此則初
漸次正修觀行第二漸次觀成入似第三漸次既言獲無生忍即同
初住○標皎然清淨者得一念無相空觀譬如瑠璃得無法不備假
[022-0712b]
觀內懸明月不一不異中觀一切如來密圓淨妙皆現其中者證三
德祕藏也前迷於心認物為已本源今復身心平等。】


「從是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

解此
中別指初住以上名為聖位若下文云以三增進故能成五十五位
真菩提路則通取十信也。】


是則名為第三增進
修行漸次。」

䟽從此第三漸次隨起何行隨行附義以立位
名不離前來密圓淨妙境智行也○標旋元自歸受陰巳盡從是凡
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徃無礙○䟽二明地位差別夫
論地位者皆是諸佛菩薩親證境界約斷伏次第發真妙用功力淺
深以立位次起信論云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以分地前地上及究
[022-0713a]
竟位華嚴經智度論約入大海辯功用淺深但遲速有異分根性利
鈍如涉長途非無里數諸大乘經若說平等法界無佛無眾生則無
地位可立如華嚴經云眾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無佛
無世界楞伽云無有佛涅槃亦無涅槃佛遠離覺所覺又云寂滅真
如有何漸次上文云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此等
令觀一真法界本來平等無修無證亦無迷悟故無地位可立此顯
心真如門也若依心生滅門有迷有悟熾然修證差別不同且圓頓
大乘無過華嚴涅槃仁王瓔珞大品法華等經雖明法界平等無說
無示而菩薩行位終自炳然故華嚴云不為鈍根下劣眾生說於地
位仁王云若言越此地位得成佛者是魔所說此則異諸外道天魔
[022-0713b]
各自謂得無上覺道不說地位今顯佛法有不思議功德曠劫修行
因圓果滿方稱究竟又諸經論建立地位多少不同仁王五十一位
瓔珞五十二位華嚴四十一位大品四十二位此經五十七位下文
復云六十聖位聖說不同或開或合各是一意若約天台圓教位次
對今經者有同有異同故地前俱是證位異故此乾慧心是第三漸
次無生忍中隨義建立不同天台入初住時方證無生忍也○解私
謂上三漸次且約麤細前後分別若圓修者豈不以違其現業為創
心發觀之本歟故第一漸次即云修菩提者永斷五辛也當知菩提
無漸次漸次取菩提譬如滄溟太霄詎可涯量由操舟舉翮之異而
里數生馬此下乾慧地等即後二漸次之所階也孤山以瓔珞五十
[022-0714a]
二位對今辯之有一合三開之相一合者合十信為乾慧地也三開
者開初住為十信心開十向為四加行開等覺出金剛乾慧地也今
詳此說唯四加行開相則顯餘不應然至下銷文當見其義。】


「阿難是善男子欲愛乾枯。」

䟽持戒清淨遠
離貪婬故名初乾即斷煩惱障也乾義有二一欲盡故曰乾二但慧
故曰乾今即初義。】


根境不偶。」

由三昧力返流全一破所
知也○解是善男子指圓教外凡之人也不可躡上安立聖位而為
次第以漸次是通明修行從微至著地位是別示凡聖自下升高人
未審之便將此地作無生忍位釋之者誤矣欲愛乾枯者且從麤惑
言之若通說者即圓修三觀頓伏五住乃觀行成相也根境不偶者
[022-0714b]
此與上文塵既不緣等名義雖同麤細誠異。】


現前殘質
不復續生。」

䟽報障盡也亡欲愛故無潤惑根境不偶故無
業性縱有業苦種子無潤不生盡此報身更不相續即生實報土也
此即惑業苦亡無潤生理即乾義也○解由欲愛乾枯則於世間永
無相生相殺之業故此身若謝來報不生準天台以五濁輕重分同
居淨穢今五濁既輕即當舍穢而趣淨矣。】


執心虛明純
是智慧慧性明圓鎣十方界。」

䟽戒定既
圓從此發慧即轉前三障純成智慧慧光發明鎣十方界即慧義也
○解人法二執了無實性故曰執心虛明即惑成智體具寂照故曰
鎣十方界。】


乾有其慧名乾慧地。」

䟽結名也此即
[022-0715a]
但有其慧故前云純也既云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故約欲枯返流純
成智慧未沾果海法流之水故受此名此約無生忍中義說故爾真
謂圓融不礙行布下皆倣此。】


「欲習初乾未與如來法流水接。」

躡前
乾慧義也創乾欲愛果法未沾即用此心為信方便標如來者顯是
果法此下總示○解大品十地初立乾慧天台於圓教判信前立五
品位且曰義推如大品乾慧地也噫智者隋時此經未至而所立名
位懸契佛心非聖人孰能是哉沇師亦謂此經乾慧是天台五品位
但不合兼定六根清淨耳問既云未與如來法流水接豈非須指初
住分真為法流耶答信之與住俱預法流請以喻觀自明兩相故前
[022-0715b]
文云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
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斯則顯以通別二惑為濁
流真中二理為清水驗今乾慧未入信心。】


即以此心中
中流入。」

以觀行心緣中道理相續無間流入初信。】

圓妙
開敷。」

䟽此標也即用此乾慧中智合中道理理智俱中故名中
中又離一切二邊相故雙照二諦無不真實又此中智念念相繼而
進上位故云中中流入言流入者顯無功用任運而進也以證中道
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此則更增一番智斷功能故云圓妙開敷此即
於乾慧心增明觀智以為方便得入十信。】


從真妙圓重
發真妙。」

釋也上句釋此心流入下句釋圓妙開敷。】
[022-0716a]


「妙信常住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中
道純真名信心住。」

以中道智證法界一體三寶於
實德能深忍樂欲冥合常住清淨妙心名為妙信此信即理亦名常
住一切妄想滅無餘者即斷所知無明住地一斷徧斷始因迷覺成
不覺人既圓妙智發翻不覺成覺故云一切滅盡無餘中道純真者
妙智決定不偏不邪是佛正因不雜偽妄故云純真以不住法即住
其中故名為住經中多說地住二位是發真處今於乾慧信位立之
表是證真非是似解耳○解孤山曰此下十信雖與諸經十信名同
而於名下皆結住名故知即是初住分開也況云中道純真豈是相
似位耶私謂夫如來設教被機不同此經以前權實未融地位多別
[022-0716b]
如瓔珞所說先空次假後中之相也今既開權顯實豈以昔經而校
量乎所以原始要終莫不皆用中道妙觀觀常住妙理苟不如是將
何以顯此經純圓邪但依一家六即之義銷諸圓妙之文無相濫矣
言圓妙開敷者即見惑先落三諦似顯也從真妙圓等釋成上句謂
從乾慧真妙圓心重發此位真妙信心心與理[宴-女+六]故曰妙信常住涅
槃明須陀洹所斷見惑如四十里水其餘在者如一毛渧今約此義
云一切妄想滅盡無餘也名信心住者信為能住理為所住如無著
立一十八住判金剛般若始終地位亦何必初住方受住名。】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陰處界三不
能為礙。」

䟽躡前信心也妙信常住不偏不邪純一真如故云
[022-0717a]
真信明了一切圓通者了三科法無不是如也無明妄想既亡陰界
自然解脫故云不能為礙。】


如是乃至過去未來
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一切習氣皆
現在前是善男子皆能憶念得無
遺忘名念心住。」

妄想若存陰界為礙忘失煩惱隨此
而生今既妄滅陰消過未如一無遠無近所經未經一念現前此即
過去宿命未來天眼明記不失故云為念○解捨身受身即分段生
死也一切習氣即思惑正使也故下文明五不還天所斷欲惑亦名
習氣又應通指二死為捨身總名五住為習氣以上文云過去未來
無數劫中故若爾則習氣之義不可取大論垢衣香器為喻。】

[022-0717b]


「妙圓純真真精發化無始習氣通
一精明唯以精明進趣真淨名精
進心。」

䟽圓妙淨智無二邊之雜無妄想之偽故云純真現用自
在故云發化乃能融通習氣唯一精真以真精智進趣真淨行故名
精進○解化變也變諸妄習純成真明言其精也唯以下示其進也。】


「心精現前純以智慧名慧心住。」

䟽真
精之心明了顯現此現前心純是圓智用名慧心智之與慧左右言
耳○標躡前心也真智真理屬根本智。】


「執持智明周徧寂湛寂妙常凝名
定心住。」

䟽智照凝明無動無亂照而常寂湛然不動故曰定
[022-0718a]
心○解周徧寂湛謂定之用寂妙常凝謂定之體。】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唯進無退名
不退心。」

䟽寂定慧光互相明發於理於行唯深唯進故云不
退○標定光發明寂而常照唯進無退體即是用。】


「心進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來氣
分交接名護法心。」

䟽寂照增進不動不退故云安
然保任護持令此與佛𡨋然通合故云交接由保持故名為護法○
解案圓位至此斷三界思盡即六根清淨之正位也配瓔珞屬七住
對大品當佛地約婆沙齊三十四心智者云三藏佛位望六根清淨
位有齊有劣同除四住此處為齊若伏無明三藏即劣既是發真斷
[022-0718b]
惑之大節故特示云十方如來氣分交接。】


「覺明保持能以妙力迴佛慈光向
佛安住猶如雙鏡光明相對其中
妙影重重相入名迴向心。」

䟽由前寂照互
相顯發保持無退妙用強勝能感果德因心中現故云迴佛慈光此
寂照因決能感宋無有乖失故云向佛安住果中現因相因中現果
相因果不二互現互入故云妙影重重相入名迴向心○解覺明保
持即護法心也上氣分交接則自心他佛相應相𡨋今迴佛慈光向
于佛境則與我智明相對相照故曰猶如雙鏡等又約十方如來對
照亦然故曰其中妙影等。】

[022-0719a]


「心光密迴獲佛常凝無上妙淨安
住無為得無遺失名戒心住。」

䟽即寂之
照故曰心光即照之寂名佛常凝此圓定慧離二邊染斷性亦無故
云無上妙淨二邊不動即無為作故云安住無為也得無遺失戒圓
明也此則定道圓融離妄想染故云戒心○解迴向既成同佛常寂
常寂之體即是無上妙淨明心安住此心正防無明微細之患故得
戒名。】


「住戒自在能遊十方所去隨願名
願心住。」

䟽戒根圓淨過累不拘故云自在以此為足遊履十
界妙用現前隨欲利益故名願心○解凖天台圓教未斷無明生同
[022-0719b]
居者名為願生正符此文也又說十信出假利益眾生今遊十方亦
合其義。】


「阿難是善男子以真方便發此十
心心精發暉十用涉入圓成一心
名發心住。」

䟽方便空也十心假也一心中也圓融妙慧名
真方便由此妙慧發前十信以此十心本是一性所具功德由妙慧
發令一一心皆具十心十用無礙一多相即唯是一心心即祕藏今
於此藏用發顯現以不住法即住其中名發心住○標住者解也○
解瓔珞初住增修十心彼乃別教之相耳智者以瓔珞十心對十乘
觀法約圓初住具明十德章安云應是轉似為真一住具足也即云
[022-0720a]
真方便者謂真家之方便又真即方便皆以中道心修故十用涉入
圓成一心豈非智者章安之意乎橫開之說固無此理。】


「心中發明如淨瑠璃內現精金以
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䟽瑠璃空
也精金中也現即假也淨寶精金互相映現無礙融通不一不異以
此妙心而為所依然後出生無量德用故名治地○解能證心如瑠
璃所顯性如精金治理也依前心地以觀治之。】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遊履十方得
無留礙名修行住。」

䟽法界心地即前一心妙行能
涉妙智能知理智行三自在圓融不以二邊之所住著名無留礙此
[022-0720b]
真修行名修行住○解上治地由境得名今修行從智受稱境發於
智故云心地涉知等以智徧修故云遊履十方等。】


「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
求父母陰信𡨋通入如來種名生
貴住。」

䟽智行微妙𡨋通果德故云行與佛同自然合佛慈種名
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者以佛權實二智為父母故維摩云
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既分入果智密合果德故云𡨋通入如來
種○標權謂隨機接物實乃究理極真以此為根本也○解孤山曰
分真智與究竟智等名行與佛同分證理與究竟理等名受佛氣分
如中陰身以喻顯之究竟權智如父實智如母任運相合如自永父
[022-0721a]
母密齊果德如陰信冥通斯即稟佛遺體初託聖胎也。】


「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
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䟽以自行化他一切
種智具足成就名人相不缺也○解此喻雖在真因而自行利他之
相同佛不缺也。】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䟽一
切種智自利利他相用顯現名為容貌無緣慈悲名之為心故觀經
云佛心者大慈悲是此菩薩分得其用名之為同○解容貌喻應用
心相喻理智。】


「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

䟽一
[022-0721b]
切種智慈悲相用和合成就任運增長無有退屈名為不退○解色
心互融不相妨礙故曰合成。】


「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

䟽十
身靈相十身盧舍那也謂聲聞及緣覺菩薩如來身法智空業報眾
生及國土又如來身自具十種謂菩提願化力莊嚴威勢意生福法
智此十妙應如隨色珠顯現自在即不思議種智之妙用智體本具
隨障盡處而得顯現既以權實二智大悲熏修功用頓顯雖未全如
於佛分得此用即一身現無量身也華嚴云雖未具足一切智已獲
如來自在力○解資中所解並同長水但國土身為虛空身私謂凖
華嚴入地方現十身今八住具足者正顯今圓已齊彼別也。】

[022-0722a]


「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


䟽十身具足故曰形成出因顯果故云出胎堪任繼嗣紹隆佛法名
法王子住○解孤山曰出胎者喻破第九住無明又從理起用亦如
出胎紹隆佛種故云親為佛子。】


「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
委太子彼剎利王世子長成陳列
灌頂名灌頂住。」

䟽行願內充慈悲外發德相漸成化
物功著故云表以成人於十方界次補佛處堪任付囑傳法利生故
如國王委政太子陳列灌頂也○問準華嚴經初住菩薩即能成佛
教化眾生何故至第十住方名陳列灌頂表成佛耶答圓融之教二
[022-0722b]
經頗同以行布不礙圓融故華嚴初住便能成佛圓融不礙行布故
今十住方列灌頂彼經云菩薩住處廣大與虛空等又云初發心時
便成正覺了達諸法真實之相所有聞法不由他悟具修十種智力
究竟離虛妄無染如虛空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亦同大品云從
初發心時即坐道場轉法輪度眾生當知此菩薩為如佛今經云十
用涉人圓成一心又云十身靈相一時具足此上皆明一位具諸位
即行布不礙圓融也又華嚴明第十地菩薩方論受職此經第十住
明陳列灌頂者即圓融不礙行布也圓融即橫論行布即堅說一一
無障礙二經頗同故無疑也言陳列灌頂者華嚴云轉輪聖王所生
太子母是正后身相具足坐白象寶妙金之座張大網縵奏諸音樂
[022-0723a]
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內王執此瓶灌太子頂是時即名受王職位菩
薩受職亦復如是諸佛智水灌其頂故名受大智職菩薩彼明第十
地方是受職今此十住既名灌頂故說受職彼約究竟此約分得又
無生忍中一位具諸位故得互說○解太子世子異其文耳春秋曰
會太子于首止禮云文王世子皆天子之子也然圓教分真以來悉
有應用論其智力不無優劣故初住百佛世界現十界像利祐眾生
位位竪入倍倍增勝經中所明各就一義若論一位具諸地功德則
十義俱徧十住既爾下去皆然。】


「阿難是善男子成佛子巳具足無
量如來妙德十方隨順名歡喜行。」
[022-0723b]


䟽初二句結前具足下正明此有二義故歡喜一具足無量佛德故
如觀音云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
妙德既云不思議即是無量佛德也此之妙德先未曾獲今日具足
故云歡喜二眾生受化故歡喜十方者現十界身利眾生也隨順有
二一眾生趣類不等根行有異菩薩隨順以形以說此明能化隨順
也二菩薩現種種化眾生隨順一一受化咸皆得益此明所化隨順
也能所既皆隨順機應俱生歡喜故以名焉。】


「善能利益一切眾生名饒益行。」

如上
隨順眾生即是善能利益始能歡喜生善終能破惡入理故名饒益。】


「自覺覺他得無違拒名無瞋恨行。」
[022-0724a]


自覺故無明不能拒智覺他故有情不能違化障不能拒物不能違
二利既兼故無瞋恨。】


「種類出生窮未來際三世平等十
方通達名無盡行。」

隨機隨感現種類身盡未來際
化復作化三世下釋所以也以知三世空寂故得窮未來際以達十
方無礙故能現種類身若時若處現化不絕故云無盡也○解孤山
曰種類出生化十界身化復作化也窮未來際益物無盡竪徧三世
橫周十方。】


「一切合同種種法門得無差誤名
離癡亂行。」

䟽現種類身即普現色身三昧說無量法不離
[022-0724b]
四種辯十若身若說皆是智用咸歸於理華嚴云此菩薩於一念頃
得無數三昧了知此之三昧同一體性乃至得一切法真實智慧是
故能合種種法門得無差誤由無差誤故離癡亂○解妙智了達塵
沙法門異名別說同歸一理故離癡亂。】


「則於同中顯現群異一一異相各
各見同名善現行。」

䟽一中現無量故云於同現異
無量中現一故云異相見同身說皆然也以知一切法同一法性能
作種種異說而不失一性一相之旨維摩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
一義而不動故名善現○解同中現異達理即事故異相見同達事
即理故。】

[022-0725a]


「如是乃至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一
一塵中現十方界現塵現界不相
留礙名無著行。」

䟽著謂住著即留礙也一塵現十方
是現界不壞一塵相是現塵世界微塵各不相妨此即大小自在由
此菩薩住不思議解脫故得此用○解私謂界在塵中名現塵塵容
界相名現界須彌芥子相入攸同。】


「種種現前咸是第一波羅蜜多名
尊重行。」

䟽現塵現界現身現說不相留礙故云種種現前皆
從圓融三德般若之所發現故云第一此之妙行超過一切諸法門
故名為尊重○標咸是第一者俱成佛行從三德發現絕待名尊重
[022-0725b]
也○解第一波羅蜜多即般若度也大品云智慧輕薄般若尊重故
此名焉。】


「如是圓融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
善法行。」

䟽如上所現無礙妙用故云圓融一一皆能合佛如
來利生軌則故名善法○標法者軌持義軌謂軌則今物生行持謂
任持不失自性此法自利利他也。】


「一一皆是清淨無漏一真無為性
本然故名真實行。」

䟽依真起用用不離體體即真
如無漏清淨一真法界此法界體本具如是無方妙用故云本然以
即體故名為真實此之十行皆是證真菩薩自利利他無礙自在圓
[022-0726a]
融妙行一一皆破微細無明顯佛智德漸漸圓滿有此十番智斷功
用念念與薩婆若相應華嚴云此菩薩行與法界虛空等以用諸佛
不思議妙行故故此十行圓融無礙即一論十十不離一故此最後
即云一一皆是清淨真如性本然故○解上善法行全性起修故成
軌則此真實行全修是性故皆無為。】


「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
巳純潔精真遠諸留患。」

䟽結前十行也依體
起用故云滿足神通自利利他妙行無礙故云成佛事巳佛以度生
利他為事業故純潔精真顯智德也遠離留患顯斷德也此十番智
斷皆是非證而證不斷而斷智本真故惑本亡故。】


當度眾
[022-0726b]
生滅除度相迴無為心向涅槃路
名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此正明也約用就體能所俱亡眾生相空本涅槃故能化緣生本無
性故故云滅除度相般若經中亦同此說亡緣之智名無為心無作
妙理名涅槃路攝用歸體名為回向涅槃果也路即理也履以成地
到究竟故名涅槃路結名可知問十行位中豈有度相耶答前即依
體起用且論神通化物未言滅除度相今此攝用歸體順寂滅義故
除度相約義雖異為行頗同若不然者豈有證真大士猶懷度生之
相耶○標躡前十行當度眾生云此正明也。】


「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迴向。」
[022-0727a]


䟽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故云壞其可壞心如幻者亦復遠
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故云遠離諸離得無所
離即合涅槃故云不壞回向○標壞其可壞躡滅除度相也遠離諸
離真心獨露從體起用名不壞回向也○解壞其可壞從所壞境說
遠離諸離約能壞智論不見可壞之相是名不壞。】


「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
迴向。」

䟽本性覺體未嘗起滅故云湛然此湛覺體三世諸佛無
二圓滿故云覺齊佛覺此則得平等覺與諸佛同故云等一切佛
標寂而常照與三世佛無異也。】


「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
[022-0727b]
迴向。」

䟽精真發明智顯也地如佛地理現也智𡨋理體無二無
別智徧理徧名至一切處○解上覺言智此地言理皆因果體同故
云等也至也。】


「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罣礙名
無盡功德藏迴向。」

䟽此菩薩得如來身及國土身
互相涉入無礙自在此是如來藏中諸功德法受用無盡也○標此
依中現正前文云坐微塵裏轉大法輪耳。】


「於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
因發揮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
根迴向。」

䟽同佛地如來藏也即前地如佛地本來具足無漏
[022-0728a]
性德此德能為萬行所依故云清淨因依於此因能起趣果之行故
云依因發揮取涅槃道道即因也此則萬德為萬行因萬行為涅槃
因合理之行行從理起故云隨順平等能生妙果名曰善根○解孤
山曰於諸佛理地起萬行真因依此真因發越揮散周徧法界以取
究竟涅槃之道行從理起名隨順平等能生道果名為善根。】


「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
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
切眾生迴向。」

䟽初句躡前也十方下正顯一切眾生皆
我心性心性無外攝無不周我之本性既圓滿成就眾生皆爾故云
不失此得同體大悲是故然也○標言不失者下合六道也○解真
[022-0728b]
際曰性圓成就生佛體同不失眾生唯識各別。】


「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唯即與離二
無所著名真如相迴向。」

䟽如故即一切法真
故離一切相此真如體亦不可得故云二無所著亦即三諦對文可
見此菩薩了一切法即真法界無相可離名為如相○解孤山曰即
一切法假也離一切相空也二無所著中也。】


「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
迴向。」

䟽初句躡前十方無礙者既能即法離相則不為心境諸
法所繫故云無縛以無縛故自在無礙故云解脫此解脫相自性亦
離故皆無也。】

[022-0729a]


「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
迴向。」

䟽聖法因義故云法界然有四種謂事理理事無礙事事
無礙今皆渾為一真法界故云量滅此唯性德圓成於一真界無量
可量故云法界無量又證性德一一圓滿成就不可筭數邊涯故也
然此十位所有回向不離三種謂菩提實際眾生也今此且約向實
際說餘二含攝此則依真起用皆為趣向大涅槃界隨順法界體用
相稱圓融自在故華嚴云此菩薩所修願行等法界如虛空量盡回
與一切眾生同向一究竟菩提故名回向前後諸位非無此義以約
增勝立此名耳然此諸位皆於一無生忍中隨所發行義立別名皆
能圓證聖性不別而別故分諸位異而不異唯是一心故涅槃云發
[022-0729b]
心畢竟二無別也地前既爾後位可知前文云此人即證無生法忍
從此漸修隨所發行安立聖位既言聖位豈非證耶○解三德妙性
於此圓成不見十界高下差別故云法界量滅。】


首楞嚴經義海卷第二十二 牧二


音釋




徒歷切洗淨也

展吕切盛也

矢利切何啻謂豈止如是也
[雋-隹+椎]


音醉[雋-隹+椎]李地名

蘇貫切葷菜也
茖葱
茖音格葱倉紅切茖葱葷菜也


蕖強魚切興蕖葷菜也

許云切𦤀菜也

盧達切辛味也

徒感
切食也


神紙餂也
脣吻
脣食倫切吻武粉切脣吻口邊也


[022-073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