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10 楞嚴經略疏-明-元賢 (master)


楞嚴經略疏卷之十
福州鼓山湧泉禪寺沙門 元賢 述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陰盡者清淨標指。」


【此明破行陰也前想陰未破則寤為想寐為夢覺明
為之紛亂唯想陰盡則夢想銷滅寤寐如一覺明虗
靜無復前塵麤重之影其對萬象但如鏡中來無粘
去無迹虗受照應而巳如此則浮想之舊習巳無唯
是真精體露是為生滅根元此根元為十二類生同
生之基今既披露故能殫見但眾生別有種子各為
命之端由則未及通也此同生基清而擾擾為根塵
運止之樞穴是名行陰區宇若此熠熠清擾之性泯
而入於湛寂如波瀾之水化為澄水則行陰盡而眾
生濁之依行而立者從此可超矣觀行所由乃幽隱
忘想之所成非有真實而不可破者也若諸行人於
想陰定中凝明正心十種天魔不得其便方能研破
想陰十二類生之元於是披露若人觀彼幽清擾動
之圓元能發十種邪慧或於圓元中生計度者墜入
外道二無因論一者是人見本無因由行陰全露故
能乘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中所有眾生隨業流
轉死此生彼而八萬劫前通力不及冥無所見便計
八萬劫來眾生無因自起是為墜邪見而迷正覺矣
二者是人見末無因由彼於類生既見其無因自起
則知八萬劫來眾生並皆自然無有變易如人生人
鳥生鳥烏自玄鵠自白等以前例後亦復如是因而
[010-0335a]
計我本無菩提末亦無成菩根之事是末無因也此
二外道前一但見眾生輪迴而不見其由別業種習
後一併不見有輪迴但略見眾生以種類相生故作
斯計也或於圓常中生計度者墮入外道四徧常論
一者是人乘行陰現觀心境起處了無其因由是發
通能知二萬劫中眾生心境生滅相續不斷計以為
常二者是人乘行陰現觀四大之元體性常住由是
發通知四萬劫中眾生四大生滅體性皆恒計以為
常三者是人乘行陰現觀八種識元性不變由是發
通能知八萬劫眾生識性常住計以為常四者是人
既盡想陰行陰開顯妄謂生滅屬想今想既盡則行
陰便為不生滅理計以為常此四竝是於行陰不見
生滅故有斯執也或於自他中生計度者墜入外道
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者是人以有漏心
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此實妄識變影非為真實彼執
以為神我計我遍十方界凝明不動而一切眾生生
死於我心中由是計我之不動者為常彼之生滅者
為無常二者是人遍觀恒沙國土見劫壞者以為無
常見劫不壞者以為常三者是人妄計我心微密難
見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曾無改移而所流出之身即
生即滅因以不移之性為常以生滅之身為無常四
者是人想陰既盡見行陰常流即以行陰常流計以
為常想受色滅計以為無常此四所計總皆無常而
妄分常與無常是為邪執也或於分位中生計度者
[010-0335b]
墜入外道四有邊論一者是人見行陰常流妄計過
未見有斷處名為有邊現在相續不斷處名為無邊
二者是人觀八萬劫見八萬劫前寂無見聞名為無
邊八萬劫來有諸眾生名為有邊三者是人計我之
知能徧一切眾生是我性為無邊計彼人雖現我知
中而我不見知於彼人之知是彼性為有邊四者是
人計一切眾生身中皆半生半滅世界亦然故即以
半生者為有邊以半滅者為無邊此四皆由妄分有
無是為邪執也或於知見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外
道四種顛倒不死矯亂徧計虗論一者是人觀行陰
為化元有諸不齊遂生異解以為亦變亦恒亦生亦
滅亦增亦減亦有亦無有人來問故為兩楹之說自
亂其語令彼聽者不知所說二者是人觀行陰念念
滅處惟證其無故人來問唯言其無餘無所說三者
是人觀行陰念念生處唯證其有故人來問唯言其
是餘無所說四者是人觀彼行陰生滅不一有無俱
見其所見之境既枝故能見之心亦亂有人來問答
言有即是無復言無不是有自語兩相遮護矯亂而
不容窮詰此四皆同觀一行陰由不知其全妄謬生
計度故作斯執也或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
外道死後有相發心顛倒緣計行陰流注無盡因計
色受想三依行而立者亦皆無盡或謂色即是我或
謂我能含色或謂色屬於我或謂我在色中於受想
行亦作此四計共成一十六相皆謂死後四陰不滅
[010-0335c]
又因此計煩惱菩提二皆無盡兩不相礙以煩惱由
陰而生菩提由陰而證故皆無盡夫陰性念念趣滅
豈能死後長存故茲所計是為邪執也或於先所滅
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外道死後無相發心
顛倒緣見前三陰俱滅則行陰雖存同於草木亦不
能見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存因果俱無共成
八種無相復因此旁計涅槃因果一切俱空以涅槃
因果依現陰而修依後陰而證陰既叵得修證何有
故云俱空夫因果歷然感報非虗豈可撥無故茲所
計是為邪執也或有見行陰存色受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是人墮入外道死後俱非起顛倒論於色
受想滅中觀行陰有而非有於行陰存中觀色受想
無而非無四陰俱非有無共成八相隨舉一緣俱作
斯執又因旁計一切萬法俱非有無虗實無定夫妄
體雖虗業變成有豈得俱非故茲所計是為邪執也
或有於行陰後後無處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外道七
斷滅處或計欲界人天身滅或計初禪欲盡滅或計
二禪苦盡滅或計三禪極樂滅或計四禪及無色極
捨滅窮及七際現前俱滅後豈更生夫七際有漏悉
由業轉豈成斷滅故茲所計是為邪執也或有於行
陰後後有處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外道五涅槃論或
以欲天觀見圓明為涅槃或以初禪離憂為涅槃或
以二禪無苦為涅槃或以三禪極悅為涅槃或以四
禪苦樂雙亡為涅槃此五皆有漏天報盡入輪非真
[010-0336a]
涅槃故茲妄計是為邪執也此上十種邪慧皆由觀
力興行陰交互故起斯執其墮必矣。】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陰盡者不遭岐路。」


【此明破識陰也能行陰若盡則十二類之生機隳裂
是趣生之綱紐酬業之深脉皆絕不復續而性天將
朗如雞後鳴東方巳有曙色擾擾之習巳澄故六根
虗靜而不馳逸以不馳逸故內外湛明以內外湛明
故根塵兩喪而入無所入至此則可以深達眾生受
命之元由而觀其元執其由不至於召引類生葢十
方世界同生之源今巳獲之顯露弗秘是名識陰區
宇若於識陰定中更能銷磨六根俾其開合自在互
用清淨身心世界洞如瑠璃則識陰盡而命濁之依
識而立者從此可超矣觀識所由乃罔象妄想之所
成非有真實而不可破者也今諸行人行陰巳空雖
曰生滅巳滅而識陰未破微細之生滅尚存是寂滅
之精妙未圓也行人於此能發十種狂解若於禪觀
中暫得諸根合而不隔亦與十方覺性通脗能入圓
元此乃行滅歸識影現如斯若以所歸認為真常立
為真因是因有所因即墮娑毗迦羅之類葢真因無
所有所即妄今立識為因則心有所得果有所歸違
圓通而背涅槃生外道種者也若於所歸識認為我
體見萬法皆識所變便謂我能生一切眾生世界是
妄執為能而實非所能即墮摩醯首羅之類葢命各
有緒界由共感若曰能生徒滋我慢違圓通而背涅
[010-0336b]
槃生大慢天我徧圓種者也徧圓謂我體徧圓空界
也若於所歸識轉認為能生我身及十方虗空即於
彼作真常之解是不知無生之真併不知生滅之妄
計為常而實無常即墮自在天之類立所依之因成
妄計之果違圓通而背涅槃生倒圓種者也倒圓謂
倒以彼為圓能生我也若於所知之識計其知體徧
圓一切因謂草木有情與人無異互相輪迴是妄執
有知而實非有知即墮婆吒霰尼之類夫有情無情
雖同識變而見相既分豈俱有知今計圓知以為因
成虗謬之妄果違圓通而背涅槃生倒知種者也倒
知謂倒以無知為知也若於六根圓融互用之中暫
得隨順因隨圓互便計一切法皆能圓化發生勝果
由是求火之光明樂水之清淨愛風之周旋觀塵之
成就各各崇事立為修因認為常住是妄執能生而
實不能生即墮諸迦葉波并婆羅門之類葢迷失本
心妄從外物立妄求之因求妄冀之果違圓通而背
涅槃生顛化種者也顛化謂顛倒以彼為能化也若
於識精圓明中計其明中虗寂即破滅諸法以永滅
為所隨處是計為可歸而實非可歸即墮無想天舜
若多之類夫識但似滅非為真滅若執以為真立虗
無之因成斷滅之果違圓通而背涅槃生斷滅種者
也若計識精以為圓常乃貪固其身同於識精之圓
長不傾逝是妄以為可貪而實非可貪即墮阿斯陀
之類夫色身虗幻本非可常今執著命元欲固靡堅
[010-0336c]
之身趣長牢之果違圓通而背涅槃生妄延種者也
若觀識為命元却與外塵互通塵生則識存塵滅則
識滅故恐識銷滅却留塵勞乃廣化欲境以自娛樂
是執識為真宰而實非真宰即墮吒枳迦羅之類謬
發邪思以為因熾盛欲塵以為果違圓通而背涅槃
生天魔種者也若於命元顯露之中知其業習不一
故於中分別其孰為精孰為麤孰為真孰為偽滯於
因果感應而背清淨無修無證之道是只知見苦斷
集證滅修道更不前進即墮定性聲聞無聞比丘之
類葢識陰湛寂非真涅槃今圓精其求應之心終趣
於滯寂之果違圓通而背涅槃生纏空種者也若觀
此識圓淨覺明更窮深妙立為涅槃不復前進是即
墮辟支緣覺不回心之類葢此圓淨覺明非真涅槃
今但耽圓覺之脗心成湛明之滯果違圓通而背涅
槃生覺圓明不化圓種者也不化圓謂守此覺圓明
而不能起大悲之化也此上十種狂解皆由觀力與
識陰交互故生斯執多是先所愛習種藏識中今因
激發適符先心遂認以為真歸休地外道凡夫終墮
無間聲聞緣覺卒滯小果其為孽抑何深也。】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最後垂範。」


【此總結上文而示其超證之功及護持之力也此五
陰辨魔法門非獨後學所宜預知即過去恒沙如來
無不乘此方得心開每於一陰未開之時要須依此
法門辨別不為十種魔境所惑方得一陰破除從色
[010-0337a]
至識無不皆然至識陰巳盡則諸根互用得入初住
從此互用中直可以超入等覺後心金剛乾慧然猶
有所得也由此乾慧圓明之精心重發妙化銷爍微
細無明纖毫不存直如瑠璃含月如是重超信住行
向等直入妙覺而歸於無所得則此辨魔之法豈非
入妙覺之大方便哉然此非餘聖智力之所能及乃
諸佛以定中之慧覺明分晰使諸行人於魔境現前
之時即能諳識得以滌除心垢不落邪思由是諸魔
銷滅無餘可以直至菩提而二乘下劣亦可增進於
大涅槃無所迷惑矣若末世愚鈍眾生不明禪那行
相又不能聞辨魔之法樂於修習三昧者恐有悞失
但勸令一心持我佛頂陀羅尼若又不能持誦但寫
於禪堂或帶身上魔亦不能動此乃如來究竟之修
證非中路化城之比亦最後之垂範非始教不了之
談汝等當欽遵而不可忽者也。】


「阿難即從座起不戀三界。」


【此下阿難請佛重明五陰起滅皆發前文未盡之意
也初問五陰生起之妄想次問五陰除滅之頓漸後
問五陰邊際之淺深佛言此精真妙明之本覺彌滿
清淨更不容他何有死生塵垢乃至虗空者乎但由
妄想生起斯於元本覺中妄以發生諸器世間由是
真本有而疑失妄本空而執有如演若之迷頭認影
者焉則五陰之本於妄想可知矣然人苦執而不能
破者則以妄計為之咎也夫妄本無因何可謬計由
[010-0337b]
不知其無因乃計以為因緣由不知有因緣乃計以
為自然夫虗空體性亦由迷有尚屬幻生既全是幻
憑何擬議則言因緣言自然俱為妄計而巳若能知
妄有起處許說因緣既不知其起處則因緣何有況
推自然者乎故如來說五陰同本妄想非有真實可
得而計度者也所謂色陰本於妄想者以汝身原從
父母欲想相聚而汝復以愛憎之想投之方得傳命
是三想堅固然後成身如我先言心想酢物而口水
生心想登高而足酸起非有酢物登高之實而口水
足酸以同一妄想之倫也若身非妄倫何以妄想能
感通哉是知現今色身即名為堅固妄想者也所謂
受陰本於妄想者如心想臨高本非有實而足乃真
受酸澁是全由虗受能有所明遂動色體是知現今
益損二受即名為虗明妄想者也所謂想陰本於妄
想者由汝之想能運汝身使身非想倫何能隨意而
運種種取像心生則形取與念相應融通不二是知
現今為想為夢此搖動妄情即名為融通妄想者也
所謂行陰本於妄想者以此身中變化之性幽隱密
移形體因之日遷曾不自覺此行若非汝云何汝之
體遷若是真汝云何汝自不覺是汝非汝二全不定
豈有實義是知現今諸行念念不停即名為幽隱妄
想者也所謂識陰本於妄想者以識精湛寂世多目
為恒常此識不離見聞覺知若實精真應不染習今
觀汝昔年所睹異物歷年既久忽然復覩記憶宛然
[010-0337c]
驗知此精了湛寂之中念念受熏何有籌算當知此
湛非真實是生滅如急流之水望為恬靜若非是想
何以受此妄習此想必得六根互用開合方得除滅
耳是知現今見聞覺知諸識罔象虗無即名為顛倒
微細精想者也由此觀之五陰雖精粗淺深不同要
之皆妄想所成豈真心之本有哉且汝更欲知此五
因界淺深者須知色與空皆色邊際以空亦名一顯
色也觸與離皆受邊際以離即捨受也記興忘皆想
邊際以忘即想之靜也生與滅皆行邊際以四相遞
遷總名行也以識之湛入而合於真湛亦名識邊際
以真妄和合正名第八識也學者能知此五重因界
之淺深則能知五種除滅之分齊而不至於混濫矣
又汝欲知此五除滅之頓漸者我先所明五陰除滅
皆有次第良以此五論生起則先細後麤故識為先
論除滅則先麤後細故色為先然此但約生起除滅
理合如斯若定作此解焉知虗妄須知理則頓悟以
一切法皆從心起妄念而生念即無念一切頓盡由
真性中本無妄故故曰乘悟併銷若論事必非頓除
以五陰妄法麤細不同法爾粗者先去解行雖頓斷
自有序故曰因次第盡我前示汝劫波巾法即知巾
體是一因結有六頓漸之義何所不明而再此詢問
乎今汝巳知五陰以五妄想為根元合將此意傳示
未法俾修行者識其虗妄深生厭棄知有真實涅槃
則不於三界虗妄因果而妄生躭戀也正宗分止此。
[010-0338a]


○五陰生起實無前後乃是一念頓變以約麤細故
有次第圓頓觀法斷亦非次但功行成時自然粗垢
先落行人不可不知此義。】


「阿難若復有人作禮而去。」


【此下流通分乃讚持經功德而勸其流通後代也若
有人以十方滿空之七寶奉上微塵之諸佛且承事
供養無有虗日則其財寶最廣福田最勝發心最勤
其所得福德又豈有涯畔哉阿難乃以施佛七錢得
轉輪王者反顯之而此福之大益可知矣佛乃謂有
人身全犯四重十棄之罪瞬息間必當遍墮十方諸
無間獄若能以一念於末法中弘此法門開示末學
則其罪業應念銷滅且非獨滅罪尚能轉地獄苦成
安樂國其所得福德超彼前人非止百倍千倍直至
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夫以極重之業一念可轉且得
殊勝之福其故何哉良以寶施供佛終居有漏未入
無為此經教理行果俱不思議一言半句咸入圓宗
暫得聞熏便成佛種故其弘經之福莫可比量若未
能弘經但能持誦亦能直至菩提無復魔業其功德
又豈窮劫所能說盡哉由是聖會聽眾若淺若深隨
其量證咸沾法利共得圓妙真心終歸究竟極果而
業不能牽魔不能亂其歡喜為何如也其誓願流通
於禮退之後又不待言矣。】
楞嚴經略經卷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