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10 楞嚴經略疏-明-元賢 (master)



楞嚴經略疏卷之四
福州鼓山湧泉禪寺沙門 元賢 述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真有為法。」


【此富那躡前七大之文而起二疑也一躡前七大文
中皆言清淨本然故疑云既是清淨本然則不宜有
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即或暫有亦當速滅云何又次
第遷流終而復始永無息期一躡前七大文中皆言
周徧法界故疑云既是諸大之性各各周遍則地性
[004-0304c]
與水性礙水性與火性礙地性復與空性凝此遍則
彼滅云何二俱周遍此之二疑並是執相難性而不
知妄相本空惟一覺性特由妄計而生二疑矣故佛
答初問首舉性覺妙明本覺明妙之義以示之性覺
本覺非有二也顯不由他故曰性性自覺故顯非始
有故曰本本自覺故妙者體相寂滅心言不能及也
明者靈鑒不昧煩惑不能昏也妙明明妙顛倒言之
者顯互融而不二也使富那能解此義則知真覺妙
明圓照法界絕能絕所唯是一相何山河之忽起有
為之遷流耶因其未解故復設二問以審之曰汝稱
覺明為復性本自明稱名為覺乎為覺有不明遽稱
之為明覺乎富那乃謂若此不明而遽名之為覺則
覺乃無所明意謂必有所明方稱為覺耳以明為有
所是認妄也以覺為有不明是失真也意必欲加明
於覺是以妄益真也無窮之患此其基之矣故佛詳
示之曰汝意謂若無所明則無有明覺之可稱必有
所明乃可稱明覺乎全不知有所明則妄見分別故
非覺也無所明則闇然失照故非明也良以有所明
無所明總之妄明之自為起滅皆無明耳無明又非
本覺湛明之性豈可執之為真明哉葢覺性必自有
明非可謂覺本不明必待明之也今無故妄加明於
覺明成根本無明矣夫真覺本非所明因固欲明之
則變成所相所既妄立反形動妄明而妄能益顯妄
能既顯則妄所益麤境界相現無同異中熾然成異
[004-0305a]
異者乃有色之相也因有異相見有不同彼異而顯
出同相同者乃無色之相也因同顯異因異顯同同
異互顯復顯出無同無異彷佛有形貌故非彼無色
之同又彷彿有知覺亦非彼頑色之異故曰無同無
異此之三相即下文虗空世界眾生也但尚在本識
之中恍忽未定無有名字故但曰同異及無同異乃
與彼虗空世界眾生作胚胎矣既有境界妄現境風
擊動識浪亂興故曰如是擾亂相待生勞勞久不斷
必發起妄塵而自相混濁由是引起塵勞煩惱貪嗔
邪見造種種業矣既有業因遂感苦果起之處為世
界如海起漚也靜之處成虗空如海無漚也此之虗
空即前識中之同相此之世界即前識中之異相即
前識中復有無同無異者至此結為眾生真有為之
法也此上總答山河大地諸有為法忽生之由止一
念妄明為之根耳。】


「覺明空昧終而復始。」


【此別答三種生成及相續之因緣也世界之始起於
妄有覺明覺明一生便見空昧一明一昧相待相傾
不覺心動故曰相待成搖搖能生風故有風輪執持
世界因空生搖而此妄搖之覺執認所明堅持不捨
遂結成有礙故有金輪保持國土堅覺成金則剛而
不壞搖明風出則動而弗寧一動一剛兩相摩盪正
如世人鑽燧之意故有火光為變化性寶明生潤如
珠光能出水也火光上蒸如熱氣蒸而流汗也故有
[004-0305b]
水輪含十方界此上親因妄心而四大成焉四大既
成則各具生成之用由是火騰水降二者交合而變
成大地其沉者為巨海浮者為洲潬故巨海之中火
光常起洲潬之內江河常注以不忘父母之氣分也
其洲潬之有高山者則以水勢劣火其上升之意多
也若山石擊則成𦦨而融則成水洲潬之有草木者
則以土勢劣水而滋潤之功勝也故林藪燒則成土
而絞則成水至此而羣生之依止具矣總之互以妄
相生遞以妄為種生生相斷種種相纏此世界之所
以相續也眾生之始亦始於妄有覺明因覺明為咎
乃立所明所妄既立則能明之理轉因所局故聽不
出聲見不超色葢以六塵妄現於外故六根橫分於
內也根塵對立則必識生而業長是為四生之因或
父母與子同業而相纏則成胎卵二生或不依父母
但因境或合或離而生情則成濕化二生今以胎生
明之始因妄明而發色此中陰見其父母也次因見
色而生想此中陰見父母而動情也見逆境則為異
異則成憎見順境則為同同則成愛此中陰於父母
起愛憎也愛之所注即成種想之所納即為胎而復
藉父母交遘吸引同業以為之緣此胎生托質之始
也至於四生之異者則卵以想生由亂思也胎以情
生由愛欲也溼以合生附濕氣而生情也化以離生
離彼境而懸想也雖想情合離有生皆具各以多分
得生故曰隨其所應至於四者更相變易則所受業
[004-0305c]
報之身隨四生而飛沉無有定質此眾生之所以相
續也業果之始始於有貪貪愛情深結而不捨則父
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業果則以欲貪為之本各愛
巳身互取滋益貪之不止必至相食則四生之屬以
強凌弱遞相吞啖是等業果則以殺貪為之本汝既
食彼彼復食汝非理相奪往復不巳惡業俱生盡未
來際是等業果則以貪盜為之本汝負我命下重釋
成相續之意總之為殺盜婬三為之根本業果之所
以百千萬劫而無盡也此上別明世界眾生業果三
種之相續雖各各殊然皆起于覺明以其有明了知
性也因了知而發顯妄相從妄相而益生妄見由是
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流遷總一虗妄之所成就
終而復始卒未有窮也。


○覺明空昧一節只宜依四
大立說溫陵以五行家相尅相生夫妻母子之說釋
之其謬非一如水火成地是水尅火為夫妻而火乃
生土為母子土水生草木是土尅水為夫妻而水乃
生木為母子其說似矣至覺明空昧而有風明覺立
堅而成金風金相摩而有火光則其說難通遂強以
覺明為水空昧為土風輪為木以牽合其說如空昧
之土尅覺明之水為夫妻而水乃生風木為母子金
尅風木為失妻而風木乃生火為母子夫金則因空
生搖堅明立礙而成者是覺明與空風共成也今何
遺覺明之水而獨曰土木生金哉且覺明不知憑何
而配水覺明屬心五行屬色何可以心而並列於色
[004-0306a]
空列為五大則非地大明矣即遍考此方之書亦未
有以空為土者況空若屬土則在五行之數安得名
為大虗空乎風之屬木此方雖有此說而佛則以風
自為一大木乃屬入地大今以風為木違佛教而註
佛經能無失乎至於謂夫劣而後陰陽和而生子其
說亦謬如水火合成大地據經意謂水勢劣火則為
高山以此推之火勢劣水當為巨海水火兩平當為洲
潭矣若謂必夫劣妻而後生子則必水勢劣火而後能
生巨海洲潭非獨成高山也佛意果如是乎觀者詳之。】


「富樓那言若此妙明亦復如是。」


【此乃富那聞前說而起疑也彼聞眾生覺體既與如
來無別而能忽生諸有為相則如來成佛之後諸有
亦應復生此葢因疑眾生之有始遂疑佛果之有終
殊不知眾生從來未悟諸妄從來無始佛雖說因明
立所等亦不過截流言之以明萬法妄於妄明也今
佛但答成佛有終之難特為廣設四喻初迷方之喻
喻無所之本空也迷方之人惑南為北而此迷不從
迷生不從悟生既無所因知無實體所以遇人指示
遂朗然知方豈應復迷合知無明無本性畢竟空昔
實無迷特以在迷似有未悟尚非有況一悟豈更迷
乎空華之喻喻萬法之非實也空本無華翳故妄見
翳病若除空華遂滅滅本無滅滅豈更生合知萬法
無體本自無生特因無明妄起所以萬法縱橫無明
既破萬法何有滅相且不可得況滅後而令其再生
[004-0306b]
乎金鑛之喻喻果覺之無雜也菩提智照煩惱永亡
猶如鑛盡金純豈有再生鑛乎木灰之喻喻果德之
無生也涅槃寂滅二死俱盡猶如木爇成灰豈有再
生木乎佛茲四喻前二約真如門說妙體本寂諸妄
本空後二約生滅門說習漏妄生唯證乃斷若但舉
前喻恐謂妄不妨真惑能自滅撥無因果便成邪見
若但舉後喻恐謂覺非淨性妄本有生失真常理亦
成邪見故四喻並舉各喻一法以盡其理也。】


「富樓那又汝問言得少為足。」


【此答富那次問諸大相礙之疑也佛為設喻以明之
今夫虗空體非羣相也而能不拒諸相發揮既是體
本無相何以卒有諸相則以日照則明雲昏則暗以
日雲等七種為緣便現明暗等七種之相耳然此相
豈有實哉試觀此明雖因日現而實非日雖因空現
而實非空如以為日明則宜此日遍十方界方可謂
是日明今空中更有圓日而此日之外即為空體安
得謂是日也如以為空明則空應自照方可謂是空
明今中霄雲霧之時不生光耀安得謂是空也雖曰
非日非空而依空日現又不異於空日則明之自無
實體可知矣明無實體而諸相之同為虗妄又可知
矣今以法合之虗空體非群相喻本性元非七大也
不拒諸相發揮喻七大隨業而現也隨業而現如小
而鑿井成空鑽燧得火大而大千空界劫末火災皆
業力也即諸聖神通所現亦自在業力也或各各發
[004-0306c]
則各各現俱發則俱現悉皆虗妄總無實體今以俱
現觀之如水中日影二人同觀東西各行却成兩日
一東一西二俱難準是一是二不容辨詰葢一影巳
虗況復現兩宛轉虗妄何可憑據哉由是而觀其相
元妄無可指陳更有何凌滅之可得若更求其凌滅
是猶邀空華而結空果也其性元真唯妙覺明先非
水火豈更有不相容哉此答富那之問巳無不盡佛
又恐人疑謂據理而談雖說無礙怎奈眼前事相水
火畢竟相妨不知此乃眾生妄執之咎也故今約迷
悟心而對辨之眾生於如來藏中起色空相傾相奪
之見則如來藏隨汝所執而成色空亦周遍法界於
中風則動空則澄日則明雲則暗種種相礙而不能
相容其故何哉為其背覺合塵故發此塵勞世間之
相也我以妙明不生不滅之智契如來藏則如來藏
中生滅妄相了不可得唯一妙明圓照法界是故於
中大用現前一多可以相即大小可以互現不動道
場下八句正示其相也不動道場徧十方界此一為
無量也徧十方界皆不動道場此無量為一也身含
十方無盡虗空此一為無量也十方虗空入一身相
此無量為一也於一毛端現寶王剎此小中現大也
現寶王剎於一毛端而毛相不大此大中現小也坐
微塵裏轉大法輪此小中現大也轉大法輪於一微
塵而微塵不大此大中現小也圓融無礙之用極至
於此其故何哉為其滅塵順覺故發此真如妙覺明
[004-0307a]
性也佛於此又恐人疑謂無礙妙用由佛修成眾生
分中終是有礙故今復約本來心而圓彰三藏使人
知此妙性本自圓融非關迷悟人人本具特至果位
方顯矣本妙圓心者重一妙字乃空如來藏即常寂
之體也故世出世法一切俱非元明心妙者重一明
字乃不空如來藏即常照之用也故世出世法一切
俱即妙明心元者雙重妙明二字乃空不空如來藏
即寂照不二體用無間者也故雙離即非亦雙是即
非此之三藏非縱非橫非並非別圓融妙絕不可形
容所謂無上菩提佛之知見也如何可以巳所知心
及世間語言而思議之哉蓋必須妙智方可契入正
如琴瑟等雖有妙音而無妙指則音不能發眾生雖
有真性若無妙智則性亦不能發如我今雖按指而
示性海洞明如海印發光有何隱覆而汝纔舉心領
略即此領略之心便是塵勞早生障礙矣其故何也
由汝不能勤求無上覺道但愛念小乘得少為足故
妙智弗彰而妙用弗顯耳。


○觀相元妄下十二句乃
正釋富那之疑而安於舉喻之後法合之前文甚不
順交光正脉謂是錯簡移置法合之後文義允當故
今依之。


非明無明明無明盡二句加一明字於無
明之上眾說不同愚意上明字明之也即觀十二因
緣之觀字明無明者觀此無明生也明無明盡者觀
此無明滅也如來藏中本無如是之觀智故俱非之。】


「富樓那言我與如來非從外得。」
[004-0307b]


【此富那前聞佛說世界眾生皆起於妄明因疑此妄
明不知何因而起葢將窮其因而力斷之也佛乃為
舉喻以明之如演若照鏡忽爾心狂遂至索頭狂走
此豈有因哉特自心狂而巳合知此覺之體本圓明
妙無妄可得今稱為妄則全無有實云何有因若有
所因必是有實云何名妄但是自諸妄想展轉自相
為因故從迷積迷遠歷塵劫雖佛出世發明其妄而
迷輪終不能返如是迷因雖熾然成有葢是因其迷
乃以為有非今之實有也如識得此迷本無因則妄
體無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而云一切圓滅乎良以
得菩提者雖能說迷中之相而實不可得而斷正如
寤時之人雖能說夢中之物而實不可得而取況復
此妄無因本無所有豈待悟後而始無哉正如演若
怖失頭而狂走此狂何因而發當狂歇時頭非外得
縱未歇狂頭亦不失是知本無實事云何有因妄之
體性正自如是豈可審其因之何在乎汝今欲返此
妄輪非必窮妄之因而斷之也但於世界眾生業果
三種相續之境不起念分別則心滅而境自亡故三
緣斷三緣既斷則境亡而心自滅故三因不生三種
境為妄心分別之緣故曰緣此三種分別之心即為
三種妄境生起之因故曰因也因緣二俱不立根本
無明豈能獨存故亦泯然歇滅矣無明既歇則本有
之真體全現勝淨明心本周法界不從人得是知無
明本空非由斷滅真體不動非假力成何藉劬勞修
[004-0307c]
證如斷肯綮哉正如貧子衣珠之事衣珠常在本無
得失昔貧今富非由外索也。


○按無明親依真起則
真即為妄因何云無因須知真體恒寂本自無生但
可說妄依真起不可說真能生妄譬如水中現月止
可說月依水現不可說水能生月也又此但約迷境
言之若約悟境言之則無明本空云何有生正如月
影本虗豈可謂有生乎。】


「即時阿難在大眾中尚留觀聽。」


【此阿難復疑因緣也阿難初一番疑見性不屬因緣
次一番疑萬法不屬因緣今則疑證果不屬因緣由
聞佛說三緣斷故三因不生是不廢因緣也又云迷
妄無因何藉修證是頓棄因緣也未領佛意似乎取
舍無定自語相違故發此問佛將破其說先為按定
其見曰汝意謂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除
滅則不狂性自然而出是先有因緣卒顯自然汝之
所計其理不過如是而巳誠如此見則是無明非本
空菩提非本有全成兩種妄執況此兩執是因緣則
必非自然是自然則必非因緣今阿難意欲雙是不
知反成雙非矣故下文約迷頭而交破之如頭本自
然則無非自然何以狂性因緣之故遂至怖失頭而
狂走是計自然者妄也如頭本自然以因緣而狂怖
失頭則宜頭真有失今狂特虗妄頭未曾動則何藉
因緣是計因緣者妄也此約頭以破菩提之非二計
也或又謂狂本出於自然則未狂之先亦宜有狂狂
[004-0308a]
於何藏先本無狂不得謂狂出於自然也或謂狂不
是出於自然則屬因緣今頭本無失何為狂走是狂
乃虗妄又不得謂狂出於因緣也此約狂以破無明
之非二計也菩提與無明既俱非因緣自然則二計
乃妄識分別俱為戲論而全無實義矣是知前我言
三緣斷故即菩提心正以止絕戲論也葢於三種相
續妄生分別正屬戲論今不隨之則戲論絕而無明
無依非菩提心而何哉然汝勿謂有菩提心生也若
謂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但生滅非菩提心也即滅
生俱盡不見有菩提生不見有生滅滅此乃無功用
道若以此為有自然則是自然心生生滅心滅此亦
生滅非菩提也此之自然何以亦非菩提以其因生
滅而名不生滅者為自然乃是對待立名所以俱為
戲論正如世間諸相合為一體名和合性即轉以不
和合者名本然性是本然之名從和合而立豈為真
實哉若能本然與非本然和合與非和合一切遠離
亦無離與不離之心乃為真菩提心方名無戲論法
也自菩提心生至此極埽二計正破前云狂性因緣
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之意菩提涅槃下深斥阿
難而激進之也菩提涅槃遠離戲論是果尚在遙遠
非汝歷劫辛勤所能修證雖復憶持多經亦秪增益
其戲論而巳故今汝雖多聞第一積劫熏修卒不能
免摩登之難必須我佛頂神呪始得解脫是知歷劫
熏修不如一日修無漏業如摩登耶輸女根劣器一
[004-0308b]
念熏修無漏善業尚得出纏受記今汝以丈夫根器
如何甘以戲論自欺留滯於見聞之迹而不能自出
哉自初卷決擇心見發明覺性乃至深窮萬法決通
疑滯皆為最初方便使其信解真正為因地心因心
既真斯可圓成果地修證故下文別啟修門。


○世尊
現說殺盜婬業三緣斷故天如作略牒業果而意兼
世界眾生此說極好滿慈三業絕無豈佛更說令斷
況止斷麤業何遽云得菩提耶。


未狂之際狂於何
潛合法稍難若謂未迷之前迷於何潛則眾生有未
迷之時無明有始起之日大違佛意今以義取之宜
云若謂迷本自然則清淨本然之中迷於何潛如禪
門稱威音巳前是也。】


「阿難及諸大眾聞佛清淨妙德。」


【阿難於三卷末巳稱領悟然但是悟其遍常之大體
而細惑未遣由是富那特為請問曲進餘疑佛為一
一發明極顯此心之全體大用周徧圓融宜阿難之
廓然無惑也然有知無行終難契入故佛於前科之
末責其多聞無功不逮修習由是阿難於感謝之後
啟請造道之門乃有天王賜屋要因門入之喻佛示
以發覺初心二決定義者正是入三摩提之門所謂
最初方便也第一決定義者應當審因地心與果地
覺為同為異必以不生滅心為因以求不生滅果則
因與果同乃為真修若以生滅心為因而求不生滅
果則因與果異豈能有成哉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
[004-0308c]
器世間可作之法必皆可壞唯如虗空非可作故始
不可壞例知生滅有作之因心難成常住不壞之果
也何謂有作之心則汝身中四大纏繞由此四纏分
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聽覺察從始至終五疊渾濁
喪失真元此正修行者所宜急除豈可更依之以為
本修因乎云何名之為濁譬如水本清潔土本留礙
二性元不相循若以土投水中則土失其留礙水亡
其清潔而容貌汩然名之曰濁今之五重亦猶是也
初一重約最初晦昧為空時言之一念不覺妄見虗
空徧十方界空見合而不分有空而無形質之體有
見而無違順之覺由此空見交織妄成劫濁以無明
初起混茫之時即劫濁也第二重約結色成根時言
之由空中結暗成色之後始有四大摶此四大成身
內具見聞覺知四性四性為四大所壅而有留礙四
大為四性所轉而有覺知由此性大交織妄成見濁
以有身根便有我見也第三重約根境對立起意識
時言之心中有憶識誦習者乃內性發為妄覺外容
現起六塵覺離塵則無相塵離覺則無體由此性相
交織妄成煩惱濁以緣塵盈念無時而不勞擾也第
四重約變滅趣生時言之幻化之身朝夕生滅未嘗
暫止而知見執我每戀此間業運不息常遷他國由
此留遷交織妄成眾生濁以隨業流轉徧入諸趣也
第五重約帶業受生時言之六根同依八識為性而
眾塵成根遂有隔越無狀而異狀生焉性本同故相
[004-0309a]
合用既異故相背亦同亦異俱無定準由此同異交
織妄成命濁以八識連持一期色心即為命也此之
五重混雜真性所以見聞知覺與如來懸絕今欲令
此見聞覺知遠契常樂我淨之德則所依以為本修
因者不可不審必須擇去生死根本虗浮妄識而依
不生滅圓湛之性以成其功即後所謂若棄生滅守
於真常也還守此湛雖無心旋妄而妄自旋伏至於
粗惑先伏元覺似還初信位也得元明覺無生滅性
此十信滿心也始為真因地心由是可以圓成果地
修證言果地者住行向地以及等妙皆果地也今以
澄水譬之澄水必於靜器喻澄心必依妙湛也沙土
自沉清水自現喻客塵煩惱之初伏去泥純水喻永
斷根本無明至於永斷根本無明則明相精純一切
變見無復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正如水巳全清
一任攪淘無復汩濁之象乃修證之功終也。】


「第二義者彼六知根一時清淨。」


【第二決定義者應當審擇煩惱根本葢眾生無始以
來發現前之業潤後有之生皆煩惱也然所發之業
實誰作之所潤之生實誰受之則皆根本之咎也故
必知此根本所在而後可降伏一切虗妄進取如來
之位正如世間解結之人必先知其結之所在而後
能知所解耳所謂根本者何則汝之六根是也由有
六根則外引六塵內起六識內外惡賊能劫家寶而
真性失矣真性既失淪溺生死故於眾生世界自生
[004-0309b]
纏縛而於器世界不能超越所謂眾生世界者何此
有情之身是也遷流之謂世方位之謂界方位有十
四方四隅及上下也流數有三過去未來現在也一
切眾生由眾妄交織而成此身相則有前後左右界
義具矣身中遷貿不住世義成矣由此世界互相交
涉故名眾生世界也此方位雖十而上下無實位四
隅無定方有定位可明者唯東西南北四數而巳以
三世涉四方則三四而成十二以四方涉三世則四
三亦成十二數雖十二然一具一切理無不全故由
此疊而上之可變一為十可變十為百可變百為千
以是六根功德各有一千二百也統論六根功德雖
各具足若約此方之機則不能無優劣如眼則前明
後暗左右旁觀週身之位所可見者三分之二故其
功德唯八百而巳如耳則周聽十方靡有不通且動
而聞聲似有近遠靜而聞寂廓無邊際故其功德圓
滿一千二百也如鼻則息有出入而中無交氣出能
取香而不能聞入能聞香而不能取則亦三分闕一
故其功德唯八百而巳如舌則世出世智靡不能宜
言或有局理本無涯故其功德圓滿一千二百也如
身則塵合成觸能知違順離則無知是合中得二離
中闕一故其功德唯八百而巳如意則默容十方三
世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靡有不包故其功德圓滿一
千二百也今汝欲從六根修入逆生死欲流返窮欲
流之根至不生滅之地此豈可漫然而不知所擇哉
[004-0309c]
必當審此六根誰為合性而深誰為離性而淺誰為
圓通誰不圓通若循此圓通之根返妄歸真與彼不
循圓通者其功葢日劫相倍也我今巳備顯六湛圓
明功德數量如是隨汝之意擇其可入者吾當為汝
發明增進道業葢十八界本無優劣諸佛修之咸得
無上菩提但汝下劣之機多有窒礙未能圓自在之
慧故必擇其可入者專於一門深入妄盡真現則六
根皆一時清淨矣。】


「阿難白佛言世尊不成圓妙。」


【此阿難聞逆生死欲流及一入六淨之說未能深領
其解故請佛為申明之佛言此逆生死欲流深入而
至於一入六淨此非僅斷麤惑者之事也今阿難止
證須陀洹果止斷見惑思惑尚在況此根中更有同
體無明生住異滅諸微細惑其分劑頭數豈阿難能
知所斷哉所謂一入而六淨者非謂根真有一有六
也若執六根定為一則耳目頭足各殊其用而不相
通非定一矣若執六根定為六則汝今耳來聽法何
關身口而口來問義身起欽承是又非定六矣當知
是根非一非六特由汝無始顛倒淪替故於圓湛之
中妄生一六之義汝須陀洹果不入六塵故得六銷
然尚執六根為一體是未亡一其與凡夫執六者何
以異哉正如太虗空參合羣器則謂空為異除器觀
空則謂空為一虗空豈因汝妄計而成同不同況欲
是非其間果可得乎夫一六既非而今現有六根者
[004-0310a]
何則由粘湛妄發耳真性妙圓本自湛然由有妄塵
則湛為所粘乃發為見聞覺知既有見聞覺知則攬
取外塵結而成根初成細色乃名清淨四大既成粗
色則名浮根四塵由是顛倒循外流逸順奔以成無
邊之生死者此欲流也是知此六根之成本於妄有
覺明由妄有覺明故粘妄而發光耳六根既全因妄
發則知離塵實無自體汝但不循外塵內根可拔隨
拔一根脫粘內伏則歸于元真而本有之明耀自發
矣一根既然五根妄粘亦應拔而圓脫故曰一入而
六淨也夫所謂發本明耀者乃不由前塵所起知見
其明不循根而發特寄根而發耳既寄根而發則根
不能局故六根無不互用耳可視而鼻可聽也今觀
如阿那律陀無目而見䟦難陀龍無耳而聽殑伽神
女非鼻聞香驕梵鉢提異舌知味舜若多神無身覺
觸摩訶迦葉無意了知此等或是小乘修成或是凡
夫報得尚非根所能局況發本明耀者乎夫至于諸
根圓拔內瑩發光其效不止諸根互用而巳也即一
切浮塵及器世間諸變化相並為心光所鎔如湯銷
氷應念化成無上知覺矣佛又恐人謂此之圓妙非
人人本有疑不能頓發故即近事以驗之如世人聚
見於眼若令急合其眼則雖有人在前六根黯然莫
辨若以手循彼人之體則眼雖不見頭足亦辨與開
眼而見者不異由是驗之知見不緣明人人本具矣
夫緣明有見者暗則無見唯不緣明而自發則諸暗
[004-0310b]
相永不能昏特凡夫為根塵所礙不能常現根塵既
銷云何不成圓妙哉。


○異舌知味古註謂驕梵鉢提
有牛哨病即是牛舌也而能知人所食之味此說未
委雖有牛哨之病豈可謂是牛舌哉愚謂異舌知味
者秪是不用舌而別能知味矣。】


「阿難白佛言世尊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此阿難因領佛說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
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又領佛說離暗離明無
有見體等遂起斯難謂因地覺心必與果地相應方
克成果今觀果位中如無上正智名曰菩提寂靜常
樂名曰涅槃不妄不變名曰真如離過絕非名曰佛
性分別一切而無染著名曰菴摩羅識一法不立煩
惱蕩盡名曰空如來藏圓鑑萬法而無分別名曰大
圓鏡智此七種稱謂雖別然皆清淨而無染圓滿而
無偏堅凝如金剛王而不可壞者也欲冀此果必當
得常住不生滅者以為之因今觀六根之用離塵無
體猶如識心豈可依之為因以求七常住果哉葢吾
嘗進此根性以例于識心復退此識心以合于根性
進退循環微細推求畢竟無心及心所可得將誰立
因求無上覺哉昔聞佛說根中六精湛寂圓明而今
攷之都無實義違越誠言終成戲論矣按佛謂六根
離塵無體者乃是無粘妄之結體非謂根中無性也
阿難遂謂離塵無性謬生此難佛乃以聞鐘事驗之
佛審其聞則以擊鐘聲發為有聞以擊久聲銷為無
[004-0310c]
聞是以聲為聞也及審其聲則以擊鐘聲發為有聲
以擊久聲銷為無聲是以聲為聲也既以為聞復以
為聲報答無定却成自語矯亂之過矣夫使聲銷為
無聞則應聞性斷絕鐘聲再擊何以復聞葢或有或
無者聲也非聞也使無聲遂無聞則知無者誰是聲
於聞中自生自滅而聞性常存無有生滅汝尚惑聲
為聞何怪以常為斷此乃汝之顛倒昏迷妄作是說
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也今試觀
世間熟睡之人夢中聞舂聲或以為鐘或以為皷夢
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而聞性不昏如此
即是例知非惟夢中不昏即形銷命謝而此性終不
銷滅特以眾生無始以來不悟性淨妙常故不能內
循其常而外逐諸妄由是雜染流轉生生不息取證
末由若能棄彼生滅亡緣內照六用俱息獨守真常
則常光自然現前常光現前則根塵識心自然應念
銷落根塵識三為塵為垢障翳般若今既銷落則法
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見哉。


○羅睺擊鐘一
聲世尊審有審無兩次足矣必令再擊而三審者何
細觀後文破云若實無聞聞性巳滅同於枯木鐘聲
再擊汝云何知是知三次審問大有關係非但欲其
詳也至於夢聞舂聲之事比前更深一步葢有聲驗
之於動無聲驗之於靜俱無斷滅然未及動靜雙離
今夢中昏住豈憶靜搖則雙離動靜而聞性仍不斷
如此也。】
[004-0311a]
楞嚴經略疏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