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06 楞嚴經直解-明-廣莫 (master)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直解卷第五
明古杭雲棲寺後學沙門 廣莫 直解
仁和優婆塞 聞啟祥 校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我信是人終不能解。」


【這一節經阿難重躡第二義中解結之喻為問請
示何者為結也前第四經末阿難巳躡第一義中
因心詳辯斷常巳竟今又翻躡第二義中解結之
喻問者要知此結昔云何結今云何解也如來下
躡引前義今觀下文義可知結者按下文結喻六
根結之元本喻於一也六由一起故一是煩惱之
本煩惱之本即前所謂顛倒之處顛倒處者下文
所示俱生無明是也俱生無明下又謂是六根更
非他物以六根作業亦是六根受報故指六根說
若究極論之則發六之始方是生死結根即俱生
無明也發六之始即第八藏識是謂一也以一無
相顯在六根故。】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這一節經承上法合結喻請示解結之方也世尊
下正是法合故云亦復如是世間解結之人喻諸
聲聞阿難意疑俱生無明為結的本因故先敘此
俱滅俱生者俱是同義謂無始來所積無明同我
生同我滅故以頭數多故云諸也無明即不覺義
雖得下阿難自敘多聞小慧不能究竟斷彼無明
[005-0792a]
故云雖得多聞名字出家耳以多聞稱善根者多
聞雖屬有漏而傳持法藏續佛慧命了達邪正照
燭昏蒙信知具大善根然此善根指積劫多聞說
以此積劫多聞善根今得出家阿難自耻先心躭
於多聞以多聞而出家者未得出家之實故稱名
為出家猶隔日瘧者謂未盡漏故病根猶在日好
日怯故喻如隔日瘧也惟願下二句可知今日下
正問身心兩間云何名結何處名解然身之結者
下文直指六根心之結者應指一未亡處是也故
雙舉身心名結今阿難請意不為自求亦能利於
未來故云未來云云也作是請巳若自及眾五輪
著地愍巳沉淪悲感於心故致雨淚翹誠翹是仰
舉誠是誠心一其心以待之之意故下句云佇佛
開示也。】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紫金光手摩阿難頂。」


【這一節經世尊愍眾受請憐及末世故先慰而後
告也爾時下可知為出下二句佛憐末世垂教於
後令彼植出世因作將來善導之眼由是摩頂而
告之也。】


「即時十方普佛世界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這一節經佛承上文慰而將告而感動地放光異
音同說先有所表也上文摩頂將告生死結根十
方地動者何耶意明眾生六根深結浩劫長時莫
知解者今將告以解除之法事非小緣故十方震
[005-0792b]
動普佛流光葢有深意在欲令當會及以將來未
聞大法先覩殊象默巳會心玄言易入故爾今普
界六動意表翻破六根剖析無明圓通自徧一破
一切破故普界動也六動之相詳見第一解中塵
佛頂光來灌一佛意表六根既破圓通無礙一切
趣一六處還元也彼頂灌此頂者意表圓滿果覺
自他不隔一多相容萬德俱尊一心都統也異口
同音者意表一道普通群言合覺也釋尊未說諸
佛先言者意表一實亡言諸乘適化也結與解同
六根者如下文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是六
根無明本是結也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者以六根而忘六根即是無知而知無見而見斯
即真知真見不亦解乎前經至此四度放光獨今
塵佛同光同法剖示無明標顯結解逈異前經者
良以無明結重治法亦玄如勍敵在前勤王者眾
是故示象勝前意在此也。】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這一節經阿難躡前塵佛法音以未悟結解同根
之義故重請發明也上文塵佛同光同法之象暫
時顯現今復本故由是阿難拈他法語問巳本師
請示同根之義文可解。】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這一節經佛酬結解同根之問以明根塵識三同
一真源因妄成異也根塵下四句謂六根六塵六
[005-0792c]
識同一真源流出縛脫皆由六根不說塵與識者
根為前導故妄見縛脫真性不移上句同源指真
性說下句無二指六根說又上句是會相歸性下
句示縛脫所依之相謂縛脫同是六根無二法故
次下二句明識性之妄虗妄二字雖連識性說義
通根塵虗妄是法空華是喻識性影上根塵以顯
三六空喻真性華喻三六今文似乎單喻識性言
偏義圓通喻三六也謂空本無華妄見起滅喻如
真本無妄迷故有生也阿難下四句明根塵相因
而有獨則不生由外六塵發內六知根由塵生也
又因內六根始有六塵之相塵因根有也下二句
明根塵無性相指六塵之相見字與上句知字影
顯六根謂根塵俱無自性藉緣得興下以交蘆喻
二皆無性蘆之為物外雖有相內無實故以喻根
塵二性無實亦是外有假相內本性空交者喻相
因之義謂根塵相因如二蘆相交方得依倚而立
獨則傾倒根塵亦然故取喻也是故下結顯縛脫
無二以酬結解同根之問知見立知者知見指六
根說謂六根本妄若妄立六根為實有者即是無
明根本無明本者即是結根若六根不執知即無
知見即無見即是真知真見真故無漏不妄不染
即知見而為涅槃真淨之德也以縛脫無二故不
容他物是中即指六根中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005-0793a]


【這一節經經家述佛重頌長行結解之義也或問
長行義盡則巳云何重頌得非繁乎答曰世尊說
法善適群機昔佛說法時一長者後至前義未聞
重請為說世尊大慈故略示前法後仍為例故有
重頌之軌即十二部之一也。】


「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


【這一節經世尊承前長行重頌其義此先標真本
以明有無皆妄也真性字頌前同源之意即標真
本謂真性之中有為無為皆不實故初句有為空
三字先破有為空是破義次句出其破的所以謂
有為法無自性故藉緣而生有為即指根塵識三
說有即非有故云空也從緣生故如幻幻性非真
不無幻相非斷無故根塵識三亦復如是雖非真
有不壞假名故如幻也下二句次破無為謂真性
之中有為雖破勿滯無為若因聞破有又滯無為
無為亦病也故復破云縱使無為無起滅亦不實
如空華葢妙真如性非有非無故雙破之豈獨有
無四句百非總皆是病有無乃諸病之首是故先
破餘亦應爾上四句是總破下是別破。】


「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入流成正覺。」


【這一節經承前總破此別明根塵相因之妄還示
一六亡義也初四句正破相因初句是反顯妄指
根塵說謂以有為無為如幻空華而言妄者將欲
顯諸真故諸是助語辭次句即承明初句之義謂
[005-0793b]
對妄而顯真此非絕待之真猶屬於妄故云妄真
同二妄也上妄指六真是示一下二句重承上二
句以明一六皆非也謂上對妄之真猶為非真此
正非其一一且非真云何更言能見所見能見指
六根所見指六塵此正非其六今頌真非真義即
長行識性約第八識說第八識屬一故次四句即
承上偈見所見說以明根塵中間無自實性結明
長行交蘆喻也下二句頌前縛脫無二兼明結解
本因謂結與解同一所因所因即指六根下句即
出共所因之意謂結即是凡解即是聖縛脫無二
路故次又四句亦承上交蘆之喻以明空有俱非
交中性者即指根塵相交二者之中體性欲言其
有當體即虗欲言其空幻相不無故云空有俱非
若空有俱非則妙性天然復何所疑下二句明縛
脫異趣正頌知見立知一節由其迷執即成無明
若明知見無見則於六根當念解脫是故縛脫無
二由迷悟異趣也末四句翻答初問結解別示六
解一亡生起選擇圓根之義也初二句翻答結解
別示一六亡義後二句生起選擇圓根返其妄末
成乎真本初句因次第者先六解後一亡三則一
六俱空不生即成竪入三重次第也下云此根初
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巳俱空
不生即次第義也前長行未有選根之義此即於
重頌中生下孤起之頌從此始故。】
[005-0793c]


「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一路涅槃門。」


【這一節經承前重頌別申孤起為諷誦一六亡義
生起後文也此孤起有十六句總為一偈上文頌
長行義者名為重頌今不由長行別申餘義名孤
起頌又名諷誦前明六解今明一亡故以孤起生
後文也天竺梵式義盡為一偈不拘長短故今別
指陀那識為一偈葢前長行雖稱一名未明一之
實體今方顯實梵語阿陀那譯云執持執持無始
善惡種子故又執持根身不令散壞故即含藏之
意楞伽又名藏識此識三相微隱種現不斷流注
甚微細故二乘尚不知何況凡外故楞伽謂其熏變
不可思議因稱微細六根由此發起六對此識而
名一也須陀洹雖得六銷猶未亡一葢指此耳次
句出其流注之意習氣者指無始善惡種子以種
現熏習之氣發出於外而成瀑流瀑流約喻說楞
伽以藏識譬海前七識譬為瀑流流因海起前七
轉識由藏識轉生前七識為能熏藏識為所熏以
現行熏諸種子名為習氣故云成瀑流也真非下
二句釋前真非真義以明小乘教中不說故真非
真者謂此陀那識若云是真外道執以為常若云
是妄恐又撥為斷滅似真非真如第二月者是巳
我常不開演者解深密第八經云阿陀那識甚微
細一切種子成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
執為我文義與今偈同葢二乘人不信有第八識
[005-0794a]
即認此識以為涅槃外道執此以為神我是故世
尊於凡愚中不常開示演說恐迷此故自心下五
句正示恐迷一的所以夫此藏識即自真心以心
外無識故雖云自心却不可取取則一不亡一不
亡者真即成妄本自非幻而成幻法了矣恐迷此
故不說若不取為自心則渾是真心而非幻之名
亦不可得非幻對幻說今非幻尚無幻法何有是
為真妄絕待靈心獨朗此即一亡之効也一對六
說一既亡六何有非幻是一幻是六故六解一亡
之詮是名妙蓮華是名下四句約教行以顯一六
亡之功勝也妙蓮華是喻約教說謂六解一亡純
一圓心以成無上知覺以此言說即是教故以教
名妙蓮華者歎教勝故蓮華因果同時如天台具
明六義謂為蓮故華華開蓮現華落蓮成喻教亦
有六義謂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合法應
云華譬權蓮譬實彼以六義釋法華權實蓋法華
約一代時教論權實今經約當部論權實亦用六
義釋之但顯當部之勝也如云一六是權亡處是
實為顯妙心而言一六是為實施權也開此一六
即是妙心是開權顯實也一六俱亡妙心獨朗是
廢權立實也一六即妙心妙心即一心是為妙權
妙實故以妙蓮華而歎教也中二句上句復以金
剛喻覺覺即妙心即是實義謂此妙覺能破一切
幻惑如金剛能壞一切堅而復利妙覺亦然金剛
[005-0794b]
為眾寶之最勝者故稱金剛王寶上四字是喻覺
之一字是法如幻三摩提一句約行說連上句一
義上寶覺約行果而言下三摩提約行因而言此
三摩者即妙奢三義中之三摩舉一該三稱如幻
者上以妙蓮喻教今以如幻譬行謂妙覺中求此
三義不可得一法叵得安能有三然而非行莫證
依行證理渡河用筏到岸即捨無而乍有故云如
幻彈指超無學一句別歎行勝彈指者喻行頓證
亦如不歷僧祇之謂也無學即第四果言其行超
神速如此又此是名下四句約教理行證四義說
妙蓮約教金剛王覺約理三摩約行無學約證言
超無學者約圓義說是四依菩薩超十地之上故
此總頌四義之勝末三句可知梵語阿毗達摩譯
云無比法無可與比即了義之歎薄伽梵是佛尊
號具六勝義故不翻詳出法數門是能通涅槃是
所通路約行說門約教說即第一經云十方如來
一門超出妙莊嚴路與今義同。】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施以法音洗滌沉垢。」


【這一節經經家述歎前偈并申阿難請示一六亡
義解結之倫次也梵語祇夜譯云重頌伽陀譯云
諷頌又云孤起頌初經家雙歎偈辭謂重頌與孤
起聯篇間出故云雜糅糅即雜義精瑩者歎辭藻
精純瑩然如玉之溫潤而有光也妙理清徹者歎
所詮之義理清淨通徹由其辭義雙美故使聞者
[005-0794c]
心目開明也歎未曾有者指聞者歎法之能詮所
詮合璧希逢也阿難下尊者自陳請語無遮大悲
者謂佛大悲之心無有齊限普及於眾如日月照
臨淨穢不隔性淨妙常真實法句俱從大悲心中
流出也性淨妙常一句歎所詮義真實法句歎能
詮文又性淨下結前巳聞心猶下重啟後義尊者
謂我雖聞如是真實法句然猶未達六解一亡及
解結倫次也舒是解義六解一亡前偈略明解結
之次第全未明故故請重示次第者即躡前偈解
結因次第之言倫次即是次第以辭藻故變解為
舒變第為倫惟垂下結問之辭洗滌沉垢一句約
喻說謂如來再施法音乃以般若德水洗滌吾心
沉細垢穢此指後品思惑及界外塵沙無明說也。】


「即時如來於師子座次第詶佛此名為結。」


【這一節經世尊將酬解結且先示成結令悟次第
則解亦可知也整涅下二句梵語涅槃僧譯云裙
整猶歛齊也僧伽黎譯義見第三卷末攬七寶几
者几是几案七寶所成說法座前設有几案大約
如來所用非王家即諸天所貢故富麗若此攬是
移近座也劫波羅又云須夜摩譯云善時分是欲
界第三天名義見下經疊華巾是此天所奉巾上
織成華卉繁多故稱疊華又按緝織成巾或如此
方棉華之類故云疊華一巾綰結問答可解此示
成結次第令悟解之倫次也。】
[005-0795a]


「佛告阿難我初綰巾第二第三不名為結。」


【這一節經承上審定成結所以隱然示以一體同
中因結成異也佛謂此巾先實一條此明一體佛
又從一至六一一詳審者意令密悟成結本因今
阿難答處亦審獨未返顧一體之同故有下文佛
告云云也。】


「佛告阿難此寶華巾畢竟同中生畢竟異。」


【這一節經承前佛示一同六異亂名不得合法亦
然也元止一條者示六結本因也汝審下令察同
異本末葢巾體是本是同六結是末是異於意下
佛問初結至六次第綰成吾今欲將一六亂名可
得爾否不也下阿難答謂六結若存亂名不成一
不可名六六不可名一又云縱我歷生智慧明辯
必不能六結亂名言其六結次第分位不可移易
也佛言下印其所說為是如是字是印證語六結
下三句結顯六異本因一為六之本也令其下二
句謂六異既定亂無以成乃述其說也則汝下法
合佛謂汝之六根亦復如是畢竟同者如一巾也
指前阿陀那識是一精明處本無見聞等異故云
畢竟同也畢竟異者如六結成謂既分為六則見
聞等隔各據一根不相為用故云畢竟異也上文
喻中甚詳法中甚略要在會異歸同既返其本同
異之名俱不可得此即六解一亡之義也。】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005-0795b]


【這一節經承上六不亂名漸引解六而亡一要令
阿難自悟以陳其說也佛告下佛承前說謂汝嫌
此六根存故亂名不成今則不願成六願樂成一
何如佛此問意將謂離前六結欲成其一漸引悟
入六解一亡之地故將離六成一為問令他自悟
自說佛問成一阿難答以亡一答過於問此即為
悟也故約存亡辯之謂六結若存是非鋒起鋒是
鋒刃約喻說謂彼此是非如鋒相刃相摩固不可
亂名如來下正答亡一謂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
無彼此是非可息也末二句結明六解一亡之義
謂一對六名一不可得六云何成此是阿難自辯
自悟之言也。】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這一節經法合六結不生一亦不成之喻也佛言
下是法合語故云亦復如是由汝下警示發六之
始心性狂亂者指藏識說狂亂是三細相對本覺
湛然看三細雖微以轉本湛故稱狂亂此即是一
知見妄發者指六根說由其三細相現轉發於外
以成六麤六根發妄不息緣緣不返則六根生勞
重發塵相此明由六根而發色等六塵故如勞下
四句約喻以明妄發不息之意如勞目睛者謂如
有人瞪目久視則目睛生勞以目睛勞故乃於虗
空別見狂華無有因由亂起亂滅目睛喻六根狂
華喻六塵下指山河等是也勞喻妄湛精明喻本
[005-0795c]
覺湛性一切下法合發塵之相世間山河等合狂
華生死二字義具業果涅槃對生死而言亦屬法
數葢本覺湛性之中一法叵得世出世間一切名
數皆似狂勞華相也生死字攝世間一切業果盡
涅槃字攝出世一切法數盡以略文攝廣義故。】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若欲除結當於結心。」


【這一節經阿難以勞例結請示解法佛印結心可
解也阿難以勞例結者前文結喻俱生無明今以
勞例結則勞是俱生無明即虗妄根塵之顛倒處
也即在六根更非他物故請解法如來將結偏掣
左右者正示解法掣是牽掇意左右偏掣者只消
就於塵俗事上會左右是結的邊傍邊傍是末必
不能解當於結之中心解即分散結心是本因處
上文謂心性狂亂正是結心良以由心成結故指
狂心為結之本因處也古以斷常空有配合左右
則結心喻中道謂依中流入方斷根本無明此狂
心者正指根本無明說世尊故作左右偏牽令其
自悟阿難果悟左右不可解故云不也佛亦反詰
令其自說解法謂當於結心解之佛又印其悟言
故重述成。】


「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鵠白烏玄皆了元由。」


【這一節經世尊將示解結因緣預防伏難警以妙
因尅果非取世間麤相也恐有難言世尊一向頓
遣因緣今以結心解結左右非義宛似因緣何言
[005-0796a]
頓棄故此預防謂佛法雖從因緣然非世間和合
麤相葢是出世無因緣之因緣也如來下意顯佛
具一切種智故能發明世出世法一一知其本因
隨所緣出也本因是正所緣是助謂正因藉緣得
顯如今圓通為之正因要藉二十五法所緣上顯
若非所緣圓通無處可彰如是下擴充世出世間
一切諸法無不藉緣而得顯其因故如是乃至者
謂從有情至於無情自同類至於異類若依若正
若大若小皆能了知本所元由元由即本因也今
不能徧述超而言之故云如是乃至恒沙界外指
極遠者說近可知矣一滴之雨指極小者說大可
知矣亦知頭數者謂備盡知其所下之雨滴數若
干此是世尊自述本智洞明必無錯謬大而無外
小而無內無不了知言其種智法爾如斯也現前
下二句指無情說種種者通收一切也謂松栢何
因而直荊棘何因而曲鵠白一句指異類有情說
鵠何因而白烏何因而黑玄即是黑凡一切鶴長
鳧短山高水卑等皆了元由但文略特舉三四事
耳此文正為選擇圓通而發以明如來智鑑不謬
也。】


「是故阿難隨汝心中諸妄銷亡不真何待。」


【這一節經結前解除因緣令擇六根以明妄銷真
現之功也佛謂隨汝心中選擇六根與機相應者
修之根結若除外塵自滅外塵既滅內識不生諸
[005-0796b]
妄既銷真心自顯若謂不真更有何待。】


「阿難我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則結解時云何同除。」


【這一節經承前正明舒結倫次佛令自答自悟也
初吾今下佛問此結得同除否次不也下阿難自
悟次第結則次第解此約喻說下文法合可解初
問中解縈字縈是縈纏即結義也。】


「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這一節經法合前喻以明解根次第始證其極也
佛言下二句總以法合此根下合前次第此根者
總指六根謂六根與六塵初解即得人空此為第
一重空也何故根塵初解即得人空人即我義原
去根與塵結者良由根屬我塵是我之所有謂我
我所一切眾生於我我所堅固執持無始至今曾
未之解今既返流全一則外六塵無有主宰不與
諸塵作對六結自然解矣以無主故乃名我空我
空即人空也下空性圓明二句顯法空義空性的
空字即上人空葢人空者但空我執法執未空故
若人空的空性亦圓照無著則法執亦空故名法
空解脫即空之異名此為第二重空也解脫法巳
二句明第三重空謂上文得法空巳法空之空亦
不生故連前人法二空俱不生故云俱空不生是
名下結顯圓通之功然此圓通功夫即前妙奢等
三為圓通定體故不離妙奢等三別究圓通故云
從三摩地得無生忍得無生忍者指得果證義如
[005-0796c]
前解從上法喻次第不堪配合當以意得可也何
者葢前結喻則以六結次第從六至一而解此是
橫義據法合三重解法則六根初解自外而內三
重次第此是竪義與前喻中橫竪不同此是分喻
非全喻也學者不可泥於喻中次第而強配也。】


「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退藏密機冀佛冥授。」


【這一節經阿難承前一六亡義重請圓根詳敘辭
致誠可想見也慧覺圓通者即一六亡義良以眾
生迷故轉此本有慧覺成乎六根則六用相背不
得圓通今六結既解一亦不守翻前六根復乎慧
覺圓通昔之違背今乃和融須知六根與慧覺元
非二法咎在迷悟分岐乃令用處不同故於六解
之後即稱慧覺圓通經家巧敘意使讀者悟犍耳
白佛言下方是阿難自敘得悟之相身心皎然者
身指六根說心指陀那識說一六既亡常光初耀
故云身心皎潔快然得乎無礙也雖復下正請未
達之義謂雖悟一六亡義六根之中未達何者為
圓通本根以故重請說示世尊下尊者詳敘自慶
之意為申請法之誠也我輩下二句先敘積劫之
迷飃是飃流零是零落敘為流浪生死馳逐無依
的意思無恃曰孤無覆曰露無依無怙如此積劫
苦亦深矣雖然曩劫巳來不知何心何慮預佛天
倫殊為自慶天倫兄弟之稱如失下二句約喻明
其遭際謂積劫孤露如失乳之兒饑虗欲絕何幸
[005-0797a]
忽遇世尊如慈母以法乳見濟令我慧命得續也
若復下正請所示謂既慶親因遭逢不淺若復因
此際會得成妙道則所得微密之言因言悟道道
本吾心非從外得故云還同本悟本悟之下文有
脫略上下不貫應補足云若不示我圓通本根罔
識修進徒得密言則與未聞無有差別文義始足
惟垂下結問之辭惠我秘嚴者以物施下為惠秘
是秘密密之甚者為秘密嚴是莊嚴秘嚴歎所請
法最後開示者選圓根乃在顯理之後故云最後
開示退藏密機者如周易上傳退藏於密之辭彼
云蓍卦爻三者之德聖人以此三者之德洗心退
藏於密今用以明阿難攝心待法之意冀佛冥授
者冀是冀望冥字應上密字看意謂望佛冥鑒密
機巧授妙法也。】


「爾時世尊普告眾中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這一節經佛諾其請普告大眾命各追敘入道之
初因也生我法中者謂三乘聽眾生於釋迦佛法
之中但舉十八界不言七大者意謂七大即十八
界故今總問中但舉十八界後別敘中又開七大
者遙應妙奢三觀七大是顯禪那義故又去取融
攝皆無礙故然知二十五聖皆稱最初成道方便
法法圓通無適而非入道之門良由此界眾生音
聞利故特選耳根順此方之機於諸聖者初無優
劣是知阿難示多聞之過為此界眾生之弄引也
[005-0797b]
然此諸聖大小相參偏圓互舉雖門戶淺深不同
升堂一也今但取其可入方便為言不以偏圓有
所黜陟也。】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這一節經承上別敘初因之第一方便也別敘文
分二十五段此第一起十八界中先明六塵不先
列色而列聲者以陳那年臘俱高依佛初度者始
故先聲也梵語憍陳那譯云火器其先是事火外
道後世仍以為姓佛之舅氏也五比丘者兼陳那
五人二頞鞞譯云馬勝是佛家族三拔提譯云小
賢亦佛家族四十力迦葉無翻佛之舅氏五拘利
太子無翻是斛飯王子亦佛家族鹿苑因緣出西
域記恐繁不錄鷄園者雜阿含第九經云波吒利
弗多羅國有鷄林園是也見佛最初成道者昔佛
最初夜半踰城出家至雪山中父王思念因勑本
族三人舅氏二人訪尋為伴既得相依不久各捨
去居鹿苑修外道法佛獨居雪山六年日餐麻麥
既成道巳初願度此五人即往鹿苑三轉法輪故
云見佛成道也於佛下二句追敘悟因聞佛四諦
者即苦集滅道也苦是苦果集是苦因以無始積
集業行故名為集由業因而招苦果是世間因果
滅是寂滅謂滅前苦集而證涅槃道是三十七道
品修此道品得證滅故是出世因果言諦者諦是
實義四義皆實故俱見真諦故又名四真諦也陳
[005-0797c]
那先解佛印其名為阿若多阿若多譯云巳解印
以閑邪為義今乃辯識迷解可否故稱印證妙音
密圓者音即四諦法音四諦麤淺由此發真故稱
妙密及圓我於下二句明功得果佛問圓通下結
今問義此下二十五聖各從門入即以自所入門
稱之為上各尊所證法故又諸聖各以所證之法
稱妙稱密稱圓者須觀乘有大小機有權實亦各
從人理會始得。】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第二方便也此六塵
中色因也由遜陳那齒德冠首故色因次之優波
尼沙陀譯義見首卷初文亦見世尊成道者由初
轉四諦法輪諸聲聞人先領解故亦順阿含機教
故今文追敘昔因故引成道事說觀不淨下自敘
悟因不淨觀者正是二乘觀法對治貪欲先觀自
身從脚拇指青瘀起青瘀觀成漸漸增至全身青
瘀次觀胮脹次觀膿血次爛壞狼藉自身觀成復
觀我所親人亦如上次第觀之是名小不淨觀白
骨者即於不淨之後增進唯存白骨白骨增進則
骨人起為說法白骨流光等觀詳見法界次第初
門如此白骨銷盡化成微塵歸於虗空因作此觀
悟四大色漸次銷盡以至空色二俱不得因證無
學是故如來印我名尼沙陀言其塵性空也塵色
下二句以明妄盡真圓會俗達真故云妙色密圓
[005-0798a]
義如上說我從下二句明功得果佛問下結今問
義。】


「香嚴童子即從座起如我所證香嚴為上。」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第三方便也此六塵
中香因也香嚴童子是菩薩之稱童子有二意一
不破男身故稱童真二初成覺道具體而微故稱
童子因香成道悟香性空得堅固定故名香嚴如
來初教觀有為相者總觀一切有為偶因香塵觸
發悟性即於所悟立名我時下正敘初因辭佛等
者既領法門暫離佛座宴是宴安晦是韜晦謂宴
安於定韜晦其迹不與群居也清齋是清淨齋室
香氣下二句香有潛通之義雖未蒙烟潛寂之味
巳到鼻中烟約麤顯邊說寂然之味約潛通邊說
如第三經云其烟騰空未及遙遠四十里內云何
巳聞正顯潛寂性空不即不離之意也我觀下據
有悟無香氣是有四處不可得是無四非者謂彼
爐中燒沈水香木今未來我前云何我預聞香信
知香非木有也烟非沉水鼻未蒙烟何預得聞信
知香非烟有也空非起滅香從何來空非有性何
意出香信知香非空有也若香因火出未然木前
火何不香信知香非火有也四處非香則香氣是
妄妄性本空是故去無著來無從空本無生妄見
來去由是下二句明功得果由是字指上四非是
其悟功四處非香嗅性亦空從香發真無漏理顯
[005-0798b]
是其得果如來下二句印實得名塵氣下二句義
如前說我從下二句結顯果證佛問下結今問義。】


「藥王藥上二法王子如我所證味因為上。」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第四方便也此六塵
中味因也藥王藥上是昆季二菩薩名觀藥王藥
上經云時有長者名星宿光弟名電光明以聞法
故同將阿摩勒果及上味藥供養眾僧因號彼為
藥王藥上也以此醫藥之功超三乘之上故稱法
王子五百梵天是其徒屬我無始下正敘名下之
實醫行浩劫菩薩之稱宜矣言十萬八千者名數
雖多其味不出苦酢醎淡等五味及和合俱生等
此二菩薩皆能徧知承事下正敘悟因謂以醫藥
之行浩劫承事諸佛加以聞法悟空了知味性非
空非有等以味有性故非空無實故非有身是舌
根心是舌識謂根識之性味本不生故非即離此
根識味不自味故非離以此四非分別味性本無
生故因而開悟蒙佛下印實得名昆季是兄弟之
稱今於下四句明功得果因味覺明者因味之妄
會覺之真味即覺明故佛問下結今問義。】


「䟦陀婆羅并其同伴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第五方便也此六塵
中觸因也跋陀婆羅大論譯云善守善守護眾生
故十六開士是其同行謂眾生著諸有故閉於無
明今能破諸無明始開佛覺佛地論云能自開覺
[005-0798c]
亦能開覺於人故稱開士威音王佛者按法華常
不輕品過去劫有二萬億佛皆號威音王相繼出
世䟦陀婆羅於最初佛像法中出家為增上慢比
丘毀常不輕千劫墮阿鼻獄罪畢得出復遇最後
威音王佛出家受常不輕化得悟圓通今入菩薩
位也佛名威音王者不音之音名曰威音又法音
能伏魔外摧滅惑障本音寂然具大自在故稱威
音王也於浴下追敘悟因於後威音王時聞法出
家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言水因者水性本
空是其因故因無其因復何所洗根塵亦空故云
內外不洗內是根外是塵中是識內外不成中亦
何有故曰安然根塵識三當體即空由悟此故得
慧解脫悟因雖爾宿習未忘宿習者何增上慢之
餘習未忘故按法華威音王至今釋尊過無量不
思議阿僧祇劫直適今時乃亡前習從佛出家得
證無學不住無學進履大乘故稱菩薩彼佛下二
句印實得名妙觸下二句明功得果觸本是幻由
悟性空觸即圓通故稱妙觸從此發悟故稱宣明
觸者即浴室水因冷熱澀滑等也佛子住者佛子
是菩薩之稱住此地故佛問下結今問義。】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如我所證法因為上。」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第六方便也此六塵
中法因也摩訶迦葉譯云大飲光真諦三藏云身
光映物光蔽一切如吞飲然姓也名畢鉢羅是樹
[005-0799a]
名父母禱此樹而生因以名焉付法藏云毗婆尸
佛滅後塔像缺壞時有貧女丐得金珠倩工為薄
金師歡喜治營佛畢誓為夫婦九十一劫人中天
上身常金色金色婦亦出家為尼今經稱紫金光
比丘尼者是也等字等餘眷屬此界者指娑婆說
往劫日月燈佛者按佛名經第二云善眼劫中有
十八億同名日月燈佛又一切同名日月燈佛未
詳迦葉本因佛名可解尊者從彼聞法修學佛滅
度後又供舍利舍利具云室利羅譯云如來體骨
然燈續明者續日月之明義取佛智常然故自爾
下承明塗佛報功之深因金塗佛乃感身相金色
因果相符報不虗故我觀下正明悟因悟謂六塵
變壞唯依空寂修滅盡定滅盡定見前解身心下
四句明功得果由證空定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生
滅轉識滅盡唯餘第七末那後半及第八賴耶存
焉身指在定之身心即所存之心乘此空定故能
超度長劫如彈指頃者葢時分修短在眾生散心
邊見有遠近修短空定之中何有遠近所以百千
劫如彈指頃空越數量故爾初二句明功後二句
得果謂空法塵之法得證無學世尊下四句印實
果證頭陀為最者諸弟子中佛印迦葉頭陀第一
梵語頭陀譯云抖擻抖擻是揮灑義謂揮灑法塵
使無餘故行頭陀者素甘淡薄約苦行行脚邊說
頭陀也義詳十二頭陀經中此尊者行頭陀行愈
[005-0799b]
老不捨故稱為最後二句自明得果之實謂依法
塵得悟空寂故稱妙法開明銷滅諸漏即是果實
佛問下結今問義以上六塵境下起六根。】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旋見循元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第七方便也此六根
中見因也阿那律陀譯云無貧又云如意因緣見
賢愚等經恐繁不錄我初下先敘失目之因增一
阿含云佛在給孤園為眾說法那律於中眼睡佛
訶偈曰咄咄何為睡螺螄蛤蚌類一睡越千年不
聞佛名字那律發憤七日不眠眼根便失以蛤蚌
訶故云畜生類也世尊下次敘得天眼之因既失
雙目佛垂憐愍教修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法華文
句云佛令求天眼繫念在緣因四大淨色半頭而
發徹障內外明暗悉覩今文云樂見照明者文句
但出義今經標三昧名正是繫念在緣之義眼不
見故發願樂見則繫外緣而樂見也照明屬智發
智樂見而照明故金剛是喻譬智破惑發本真見
喻如金剛能斷一切故我不下明功得果謂不因
肉眼見十方者即是天眼天眼通達一切空洞無
礙非肉眼可擬十方者按維摩經云見三千大千
世界今云十方即大千之十方也如觀掌果者彼
大千之境巨細分明觀如掌中之果切近曉了故
如來下二句印實果證佛問下結今問義旋見循
元者旋返也循是隨義謂返見性之流隨順元覺
[005-0799c]
如前文說。】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第八方便也此六根
中鼻因也前闕耳因者由選當機詳示三慧以文
長故移斷二十四聖之後周利槃特迦佛本行經
云周利是兄譯云大路邊生槃特迦是弟譯云小
路邊生良由其母隨父他國久而有孕將產思歸
行至中路即誕其子法句經第二云是雙生兒今
文兼兄標名乃以大小別之我闕誦下增一經云
過去為大法師善解經論有徒五百秘吝佛法不
肯教人今感暗鈍以宿善故過佛出家五百比丘
同教一偈經一百日不能成誦今云伽陀即偈也
佛愍下正敘悟因佛愍其鈍教令安居調出入息
調息者以止散心引入寂定能發慧故調息法詳
見天台釋禪中我時下深究息相謂觀息至於微
細綿密窮盡生住異滅四相諸念行相遷流剎那
不住由息深入之功也其心豁然得悟巳知生即
無生是故得大無礙豁是開豁所謂豁然貫通故
云無礙乃至下三句明功得果住佛下二句印實
果證佛問下結今問義反息旋空者謂息是有有
非真有反妄住真故。】


「憍梵鉢提即從座起還味旋知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第九方便也此六根
中舌因也憍梵鉢提大論譯云牛呞謂其五百世
[005-0800a]
中常為牛故牛若食後恒事虗哨餘報未夷故有
虗哨之病世人覩其形不知有德輕笑聖人得罪
避人造業常居忉利天尸利沙園受天供養天人
知德愛敬而不笑故我有下五句追敘宿業謂過
去劫有沙門食時憍梵戲言如牛呞食故感今報
如來下正敘悟因佛憐遮謗示以一味法門長水
疏云教觀舌根甞味入道當得心地一味法門溫
陵解云佛為遮謗賜以數珠令當念佛是謂一味
心地法門孤山解云了味無味名為一味按三師
所解俱有理在溫陵念佛遮謗之說似與經文前
意相合良以憍梵先敘牛呞之病即云如來示以
一味法門遮謗之言理實有之令其口喃喃念佛
口動而掩巳病故長水孤山所云舌味之知則與
經文後意相合義可知矣然溫陵持珠念佛亦屬
舌根雖不及味虗哨之狀亦成味故是知三師所
解語異而義同也滅心入定者謂滅生滅心而入
定故觀味下正明悟意味是所知屬外舌是能知
屬內舌不自甞故非體也體相舌故味不自味故
非物也內外既非皆無自性應此觀念超世漏故
內脫下七句明功得果前四句明功後三句得果
內脫身心指根識說外遺世界指味塵說一根既
返六俱脫故三有既離心超物外引喻以明離有
之相鳥喻離有之心籠喻三界正明斷惑之功也
離垢銷塵一句重述斷惑法眼淨者明得果義成
[005-0800b]
羅漢者明得果位如來下二句印實果證佛問下
結今問義還味旋知者謂還味之流旋歸真知覺
故。】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純覺遺身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第十方便也此六根
中身因也畢陵伽婆蹉大論譯云餘習謂其五百
世為婆羅門種性傲慢餘習未忘故曾渡恒河呵
河神為小婢駐流河神為之兩派神往訴佛佛令
懺謝即合掌云小婢莫嗔眾皆笑之懺而更罵佛
言本習如此實無高心故稱餘習我初下正敘悟
因不可樂事者即無常苦不淨等本不可樂既示
不可樂事對治法門則念茲在茲行乞之間猶不
捨故故敘乞食心思等因心在緣故不覺毒刺傷
足念不可樂事觸不可樂境正明身觸之緣也我
念下尊者以智照境自念有一覺知知此深痛則
成二知以有能知之知所知之痛故雖覺下三句
是返觀覺心謂雖以覺覺彼痛緣本覺清淨心中
本無能知所知之覺則能所兩空矣覺即知義我
又下謂思之不巳深究能所痛覺一身之中豈有
能所雙覺耶攝念下明功得果謂深思雙覺凝想
未久百慮俱忘故云身心忽空未久者正指三七
日說此為聲聞中極利之器以三七日能盡諸漏
成聖道故得親下二句印實果證佛問下結今問
義純覺遺身者謂返諸觸純乎真覺則根塵識三
[005-0800c]
應時銷落豈止遺身而巳。】


「須菩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旋法歸無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十一方便也此六根
中意因也須菩提譯義見首卷初文我嚝下正敘
悟因曠是曠遠無礙即空謂從曠遠劫來能解空
故自後受生如恒沙之多初住母胎知空寂者由
解空故雖順凡情出生入死即悟生死本性空寂
故能隨順生死而不為生死所礙受生是有有即
是空空非斷空元不礙有故多受生全歸空寂初
在母胎是初生空初應於後初既知空後豈昧有
故知恒沙受生不異空寂也以上意明正報空如
是下明依報空十方約世界說世界是依報空也
亦令下二句又明自他空謂不唯自空亦令他空
如是心境依正生死自他無法不空良以尊者證
得慧眼能觀法性空故蒙如下明功得果謂蒙如
來發明勝義大空性覺即真勝義大約性覺三乘
同證通一通三故若謂如來自證則為圓融中道
究竟滿覺乃名不共一乘若空如來藏則三乘同
證俱稱性覺真空之性圓滿明妙證此空故得阿
羅漢也頓入下印實果證寶明空海及佛知見者
是圓教義尊者言入言同者正明圓接通義也圓
接通之言詳出天台法華玄義中及四教儀可考
寶與海字是喻明與空字是法寶如摩尼非色現
色喻上覺明之性非心現心也海者喻其大無不
[005-0801a]
包如海之納百川也佛知見者非同非不同無入
無不入不言具而言入與同者意將合異歸同正
明具體而微也印成一句是印實果證解脫下二
句自明解空眾推無上佛問下結今問義諸相下
三句明自圓通由意因入資中沇師解云初以單
空空於諸相故云諸相入非非即空義次以重空
空其空相故云非所非盡非所非者謂能非所非
俱盡也旋轉法流歸於性空故云旋法歸無無即
性空非斷無故以上六根竟下明六識。】


「舍利弗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光極知見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十二方便也此六識
中眼識因也舍利弗譯義見首卷初文我曠下心
見清淨者舊指眼識為之心見愚謂雖列眼識行
中實非眼識何者由人迷故將我真見真聞寄於
耳目由是聽不出聲見不超色今此尊者遺其耳
目見聞之用直內而發之於心心通十方見聞之
用亦隨而遍也故稱心見不為物所染故故稱清
淨下章心聞亦同今說如是下二句如前解說世
出世下四句明智所智境世間變化指分段生死
有為法等出世變化指變易生死諸微細無漏五
陰生滅等此等諸法由其心見清淨獲無障礙言
無礙者以妙真如心見妙真如境心境兩忘物我
一契無不解了故云一見則通也我於下正敘悟
因逢三迦葉者即優樓頻螺伽耶那提三兄弟也
[005-0801b]
舍利弗未歸佛時早巳博聞強識自稱智者因於
中路逢三迦葉逆問佛說何法迦葉述自所聞以
偈對曰諸法從緣生亦復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
作如是說從緣生滅生即無生滅亦無滅尊者以
悟此故得心無際心無際者由著生滅心則局隘
既亡生滅心則通達故云無際其時即登初果因
此從佛出家七日徧達佛法經十五日得阿羅漢
從佛下明功得果見覺圓明得無畏者見覺即見
性稱性而見故云見覺明圓得真諦理故見思惑
盡不受後有故無畏也此二句明功成阿羅漢一
句得果為佛長子者大約以實智有資生的道理
故喻為母權智能說法鑒機有成立的道理故喻
為父今舍利弗稱權智第一有克紹權宜的道理
故稱長子諸羅漢中唯舍利弗有長子之稱不獨
今經法華亦爾是知長子之稱有意存焉諸解忽
此今略明之從佛口生二句謂此子義從佛口法
音宣示而生故云從佛從法佛問下結今問義心
見下二句謂從心見開發本智光明故云心見發
光又以本智光明極盡一切知見即佛知見故云
光極知見。】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分別自在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十三方便也此六識
中耳識因也梵語邲輸䟦陀譯云普賢法華文句
云居伏道之頂其因周徧曰普斷道之後隣於極
[005-0801c]
聖曰賢古師云普賢表行稱法界理修法界行全
理即行故華嚴稱普賢為長子今云與恒沙如來
為法王子即華嚴長子之義也十方下意明普賢
表行凡諸行者具大乘根器修理成行即以普賢
名行也世尊下正明初音良以上文伹明普賢表
行的所以今文方示圓通本因我用心聞一句正
指本因入圓通之門心聞如前章說以心契心故
能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下正指所分別的知
見他方恒沙界者指極遠眾生說則近可知矣謂
彼極遠沙界外的眾生心中願欲發明普賢行者
則菩薩隨感而應故乘六牙象王而往應之上舉
一眾生而言分身百千者指多眾生感則分多身
應之意明盡法界眾生感則現盡法界身以應之
百千之言略舉少以明多耳一一皆至其處而為
說法縱彼障深惑重未得親見菩薩色身相好菩
薩在杳冥之中摩頂安慰擁護其人令其成就普
賢行也然又普賢乘六牙象者此何表示良以象
者意取行步安庠不遲不速常行不暴以象之行
用表普賢之行亦然象有六牙表普賢行徧於六
度白者眾色之本表一真之理為萬行之本如此
感應云為皆以心聞而成故以心聞為圓通本因
也佛問下結今問義心聞發明者約自行邊說分
別自在者約化他邊說謂由發明心聞之妙故能
分別無障圓通赴感不動而周故曰自在。】
[005-0802a]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明圓成漏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十四方便也此六識
中鼻識因也孫陀羅文句譯云好愛又云端正妻
之名也難陀譯云歡喜因簡放牛難陀故連妻標
名也是佛親弟因緣詳出阿含賢愚等經我初下
正明悟因雖具下四句自敘習因躭欲謂雖具戒
律欲心未忘於入定時心常散動三摩提即三昧
也世尊下重教駐心的方便及拘絺羅同修此法
拘絺羅譯義見首卷初文由拘絺羅志性明敏狂
慧數多心亦散動故佛令二尊者同觀鼻端之白
駐心於此勿令異緣以縛散動之狂猿耳我初下
以明遵行得驗之相經三七日見鼻氣如烟有形
之氣觀功尚淺身心下越三七後進功不巳外之
散動自息是故身心內明內明者定功徹矣然又
不唯內心朗若而外之世界亦洞然矣身心屬正
世界屬依言其依正圓洞內外虗淨如瑠璃也有
形的烟相既銷綿微的鼻息成白白即光明也心
開下五句明功得果心開者謂豁然貫通而得悟
也心既得悟諸漏自盡以漏盡故諸出入息化為
本覺智光徧十方界者謂鼻識轉智即能照徧十
方此明觀鼻之功成矣阿羅漢一句是得果世尊
印下二句印實果證記得菩提有二意一者若作
當分解則記是印記與前章同所得是聲聞菩提
若作跨節解則難陀在法華會上巳得授記是佛
[005-0802b]
果菩提此屬攝後歸前之意有例可憑不妨後指
佛問下結今問義我以下三句出圓通本因消息
者消鼻息也息久一句成上消息意謂消息既久
發本覺明妙明既圓則諸漏自滅。】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消滅諸漏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十五方便也此六識
中舌識因也富樓那彌多羅尼譯義見首卷初文
我曠下正敘悟因佛於法華會中謂富那曾於過
去九十億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此即嚝劫之
事也辯才無礙者謂口給無滯綺互見理名為辯
才辯才有四一詞二法三義四樂說法華謂四辯
具足今文辯才之言總攝其四然其四辯相因不
屈不窮俱稱無礙此是智用之具故皆稱智宣說
下二句指小乘法說苦空是四念處之二苦是受
處空是身處彼謂觀身不淨今云空者不淨故空
古稱無常苦空無我是四念處故達實相者因觀
四念處深究其實實即性空性空即是實相乃以
此法自行化他故云宣說如是下次明大乘義始
阿含終般若皆能宣說大品謂轉教菩薩即其事
也秘密法門者通指半滿說也微妙開示者稱四
辯之巧說懸河不竭能入人心一音演說隨類各
解名妙開示得無畏者畏有五種今乃說法無大
眾威德畏也以上敘過去佛事世尊下敘現在佛
事世尊指本師釋尊說謂世尊逆知富那往劫具
[005-0802c]
大辯才故以轉教委任也音聲輪者即是說法音
聲輪字約喻說能摧惑障得勝轉依有摧輾意故
喻法音為輪也我於下明功得果富那既奉勑轉
教乃因師吼得證四果世尊印我下印實果證佛
問下結今問義我以下三句明以法音助宣自行
化他得盡諸漏外則伏魔內則斷惑功由廣長舌
故圓通本因良在于斯。】


「優波離即從座起頂禮佛足一切通利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十六方便也此六識
中身識因也優波離大論譯云上首以其持律為
眾綱紀故或云近執佛為太子時彼為親迎執事
之臣故隨佛踰城親見勤苦等者備明近執之意
詳見賢愚經中伏魔怨者觀佛三昧經云太子既
成佛道感天動地放大光明映蔽魔宮魔王波旬
恐怖憂懼乃統八十億魔軍殊形異狀來相擾害
云云擾之不動魔心始伏制外道者佛成道後遊
化諸國外道六師徧於五天一師三種合十八部
第一自稱一切智第二得五神通第三善四韋陀
論皆博學多聞通十八大經等云云悉破邪心皆
從化也如上降魔制外明佛智德解脫下二句明
佛斷德承佛教戒下正明悟因初句明奉戒之始
次如是下五句詳敘所戒之相三千威儀者律中
云比丘具二百五十戒對行住坐臥各具二百五
十成一千對三聚戒成三千威是威嚴端莊持正
[005-0803a]
之謂儀是儀表視聽言動之間俱有法故八萬等
者重以三千配身口七支成二萬一千復配四分
煩惱成八萬四千今舉大數故稱八萬性業遮業
者性是根本義是眾生習性指四根本說以婬殺
盜妄為眾生正性故稱性業遮是遮止過能遮止
指支末愆失說微細者言其多且嚴密也由能堅
持謹潔無犯悉清淨故身心下二句明功得果如
上所持眾戒身心俱忘不見能持所持故稱寂滅
上句明功下句得果我是下印實果證言綱紀者
尊者持戒第一於大眾中為綱為紀承佛所制善
決重輕委知持犯故云為眾綱紀親印下三句正
明印實佛問下結今問義執身者指小乘戒說由
持操純一不厭不倦不踰矩故故云身得自在執
心者指大乘戒說由執心不起不起即是定能忘
不起之心即是慧只一戒品定慧兼具孤山意以
執心作定慧解則過當矣是故吳興辯其非也文
繁不錄然似謹潔開遮明識持犯以悟戒相無作
即此說名心得通達然後下二句身心俱忘亦復
忘忘故云一切通利圓通之門由此發故戒由身
持故列於身識。】


「大目犍連即從座起久成清瑩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十七方便也此六識
中意識因也目犍連譯義見首卷初文我初下正
明悟因優樓頻螺文句譯云木瓜林伽耶譯云城
[005-0803b]
那提譯云江各從居處得名大兄為頻婆娑羅王
之師門徒五百兩弟各二百五十佛因降伏火龍
以諸聖迹而調御之是故兄弟三人兼徒一千從
佛出家即經首所集常隨眾是也宣說下四句如
前舍利弗章中說如來下三句可知我遊下明功
得果十方無礙者正顯尊者神通第一所往無礙
不測曰神無礙曰通如彼有無出沒聚散卷舒一
多大小更互移易乍往乍來忽隱忽顯皆不可測
知名為神通變化無窮說不可盡略示大意而巳
然此是迹若究其本元我妙覺真心本有之光即
神通也故勝鬘經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心者
天然之心也慧性者般若之體也據此則人人本
有人自不悟為煩惱所障今此尊者發明意地神
通於眾徧多故推無上上三句明功阿羅漢一句
得果寧唯下明廣讚神力意兼印實果證謂豈唯
本師一佛為歎十方諸佛皆歎也良由意識圓明
清淨無染故得自在無畏佛問下結今問義我以
下四句結明圓通本因謂旋轉六妄伏歸一湛故
得心光發宣如澄下二句約喻說濁流喻生死欲
流澄者喻初伏客塵即見思惑斷也久成清瑩者
即是清水現前之義喻上心光發宣但以沉泥未
去則根本無明未永斷也以上六識巳竟下起七
大。】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登無上覺斯為第一。」
[005-0803c]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十八方便也此七大
中火因也烏芻瑟摩譯云火頭是依德立名於如
下按前後諸章皆云即從座起今此尊者不言座
起者良由尊者示金剛身衛護侍從不設本座故
不言座我常下正明悟因性多貪欲者將敘其悟
先陳其迷因迷得悟則迷是悟因佛名空王者過
去劫中佛稱空王者多未詳何劫之空王也空是
空如來藏得證此體於法自在故稱空王多婬人
成猛火聚者欲本是火多欲即成多火故云火聚
教我下是奉法熏修百骸四支指全體說身中冷
煖氣者煖氣屬火由欲火盛故就依火上用功彼
佛因示火光三昧之法教令觀火文中冷字因煖
帶說對冷知煖兼領四大之性專用力於煖以觀
火也火本無相欲何從起如此觀久則神光內凝
神光即是心光不言心而言神者即觀欲火不可
得能觀純靜即此純靜不測名之為神神則凝然
不動故云神光內凝即此便轉婬心成智慧火矣
既成智火則火光三昧功圓以此功德自空王佛
始承事諸佛皆呼召其名為之火頭稱火頭者頭
上必現火燄之相作降魔勢發願示為金剛身故
我以下二句明功得果上句明功下句得果三昧
力者由火光三昧力故斷見思得果證也心發下
迴聲聞心向菩薩道力士是金剛的本名親伏魔
怨一句是大願實迹由護法而伏魔怨也佛問下
[005-0804a]
結今問義我以下六句謂初因諦觀身中煖觸與
外世界火大無二無別不相為礙此以身土含攝
故云無礙流通諸漏句若應下句無上覺看則此
諸漏必該無明由破無明方生寶𦦨寶𦦨者約喻
說寶是心寶𦦨是般若此指圓心實慧方證無上
覺故末句因中說果也。】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成無上道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十九方便也此七大
中地因也菩薩名持地者按當文以平填險隘負
力推輪依德立名也我念下正明悟因往昔普光
如來者按觀藥王藥上經佛示五十三佛名中初
佛名普光得非是乎若是釋尊於無數劫前於妙
光佛末法中出家但聞五十三佛名然則普光佛
遠之又遠此是菩薩之遠本也彼時身為比丘行
諸苦行於要路津口田地有不如法險隘之處謂
高低崖岸傾側紆危者為險或路迫巔危水剝陂
塘者為隘車馬至此輪蹄有顛躓之患菩薩因為
高者平之污者填之或水迴漩而成斷岸則布以
橋梁或地遷移而變溝洫則填以沙土如此勤苦
非一生兩生動經塵劫無量佛出又非獨為比丘
隨類現形使持地之願不忘生生治地也或有下
示為負人負人必是俗相豈以比丘為負人耶或
人於闤闠處要人擎物菩薩則為擎至所往放物
即行不取其直此示負人行菩薩行也市垣曰闤
[005-0804b]
市門曰闠擎即是檐直者是擔物力價無量佛者
不知經幾恒沙劫矣雖云當平心地則一切皆平
而理事不可偏廢若會於心則延促勞逸元無有
二所以佛菩薩帶果行因回入塵勞作諸佛事而
其淨法界身元無出沒如月在天千江俱影月何
所分槩可證矣毗舍下引負時事實毗舍浮譯云
徧一切自在一切指諸法說自在是王義言其法
身徧一切法得自在故是過去莊嚴劫千佛最後
佛也上云不取負直今因世饑所負無問遠近唯
取一錢以充其食此時負人又非上文負者別是
一世以生生為負人故取直不取直隨世緣轉也
雖以持地為名負物推輪是持地之餘行耳時國
下毗舍如來應國王齋時菩薩平地待佛乃至身
為所履布髮掩泥之類是也彼佛憐其苦行因摩
頂慰之教以當平心地則一切皆平謂萬法唯心
心平則地平也淨名經云心淨則佛土淨故我即
下正示悟相開是開悟見身等者謂身中微塵與
器界微塵平等無二刀兵等者亦屬塵數由悟空
故復何傷哉我以下明功得果上二句明功下二
句得果無生忍見前解回心下二句更明回小向
大之因聞諸下宣妙蓮華者法華普門品末持地
說聞品功德今云聞諸佛者即逢無量佛則聞無
量佛宣妙蓮義此是攝後歸前方等之例也佛知
見者即指法華方便品意彼有開示悟入佛知見
[005-0804c]
故地即是位天台以開示悟入配四十位故大約
佛說三乘十二分教有權有實既經開顯則一切
皆實昔日之權為今日之實所謂實外無權權在
實中佛之知見當了此意則無過也今經乃方等
中圓與法華中圓無二無別更不須開故作是說
也我先證明者即證普門品經也得與法華顯實
故稱上首佛問下結今問義我以下四句總攝因
行結證圓通謂因觀身界二塵得悟藏性虗妄下
三句謂妄情盡真智圓覺道成也。】


「月光童子即從座起圓滿菩提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二十方便也此七大
中水因也月光童子者由其初習水觀因名月光
月是陰精能生水故然有別意溢於言外有池成
月自來之意又有一意水是菩薩的觀心月是菩
提如云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故稱月光溫陵
謂昔師水天修習水觀水性圓明故號月光其意
頗同但明水性月意未足未為善解水天之名意
亦同此水是心水天是義天心水既淨第一義天
涵映其中我憶下正明悟因教習水觀者水觀是
十徧處定徧處定所顯是定果色入定則有出定
則無今旁人能見葢彼定力增勝所致如聰禪師
入火光定山谷如焚亦如釋尊伏火龍石窟洞然
與今義同觀於下觀力深入融通依正謂身中水
性與外器界水性融通初則身中諸水周旋往復
[005-0805a]
彼此無奪雖津液便利淨穢相異水性自同次則
見身中水與外器界水等無差別則依正無奪矣
言浮幢香水等者華嚴世界成就品云此華藏莊
嚴世界海最下香水海有大蓮華名蕊香幢今云
浮者出海水上故如蓮華梗擎世界者名幢幢臺
上又有香水海一一海中有二十重華藏世界以
出生一切剎故名為剎種今文易種為王亦種義
也我於下是時指水天佛時初成此觀等者謂水
觀初成未得無身則我相未除此未忘身之言正
生下文心痛之兆當為下明心痛之由文可解夫
唯心之水不有不無即空之妙色也瓦礫麤質性
不相符由未亡身故兆心痛如舍下二句引例痛
緣昔舍利弗於恒河岸蘭若中入定有二鬼王是
舍利弗過去宿怨以手擊之頓覺頭痛今月光疑
與彼同由未得通故猜疑未定文可解爾時下童
子報巳所見捷是疾義謂疑未久童子疾來報此
轉命除去等可知逢無量下明亡身之難山海自
在通王佛同名者不止十數此不知何劫通王按
五十三佛中有水天佛及通王佛但山海下有一
慧字意謂譯時遺此慧字未暇徧考方得下明功
得果兼明依正不二上初文但觀內外水性無奪
未能會真今則不唯依正兩融由亡身故內外水
性不可得皆合乎真空矣全體是如來藏故云無
二無別又復回小向大得童真名方得下五句明
[005-0805b]
功又於下三句得果佛問下結今問義水性一味
流通者正明從水觀得圓通也得無下二句是懸
示極果又此章中有總別二意縱觀於下至等無
差別是總但略敘也從我於下至章末是別則詳
敘也細玩可得。】


「瑠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傳一妙心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二十一方便也此七
大中風因也菩薩名瑠璃光者由悟妄緣群動之
相悉因風力所轉動息智明內外無礙故如瑠璃
光也瑠璃是體光是用離却瑠璃別無光用以喻
即體之用即用之體體用不二故雙舉體用又瑠
璃淨徹喻風體無相我憶下正明悟因佛名無量
聲者亦是從風立名有二意一由觀風大無依乃
萬竅怒號竅穴之多聲隨無量因通果本果應因
名故佛名無量聲也二約佛說法隨眾生機機有
利鈍法成頓漸此從利他得名也開示下明傳教
之意為菩薩乘人說本覺妙明即指群動性說諸
動無動即是妙明真體故下詳明群動以明真覺
無二也世界是依眾生是正依正之動皆由風力
所轉我於下明群動之相不同界為方位故云安
立謂安立方隅也世為遷流故云動時時指過現
未說身以起居為用故云動止妄心無恒念念遷
謝故云動念雖動相千差動性一也故云群動無
二菩薩達觀群動無動何去來之有故云無從十
[005-0805c]
方塵界眾生同一倒妄自廣至狹觀之乃至一大
千界內所有眾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等者貯盛
也器喻世界百蚊蚋喻眾生啾啾亂鳴喻諸言說
於分寸中鼓發狂閙者意明悟大而見小也逢佛
下明功得果未幾者謂未經幾多佛也逢佛未多
即得忍者大乘根故得忍心開動會不動乃見不
動佛國東方震位佛名不動者以表動即不動故
上得忍是明功見佛為法王子是得果乘巳智行
事十方佛身心開發不動智光洞徹群動即是不
動故無礙也佛問下結今問義我以下六句風力
無依者風力是動動相無依來無從去無至故由
達無依悟菩提心入正定故即以此心合諸佛心
佛佛相傳唯一心故。】


「虗空藏菩薩即從座起妙力圓明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二十二方便也此七
大中空因也菩薩名虗空藏者因觀四大色即空
故證不二空得無邊身從德立名故名虗空藏也
然非斷空故能容納一切益物方便因加一藏字
既同釋尊於定光佛所悟色性空同證無邊身德
侔道合今又參於資成無不可者定光即然燈佛
也爾時下正明悟因手執四寶珠者以象表意也
以珠表色色即般若故因觀四大之色無依無依
即空空即般若體色即般若用故云手執四珠也
然以般若光照塵剎之色化而為空非滅色言空
[005-0806a]
色即空故又於下又以鏡表心心融十界故云現
大圓鏡放十種光也大圓鏡是本智名智由心發
即本覺之智約喻明故含十方界故曰大無色不
融故曰圓無幽不燭故曰鏡心現十光者即本覺
智光流灌十虗諸幢王剎而諸幢剎復來入我身
中此明身土交涉也身同空者依正兩融不相妨
故身能下長水疏云華嚴謂清淨妙法身湛然應
一切前同虗空是法身也今入塵國是應身也說
三乘法故云佛事稱四悉機故云隨順此大下明
功得果由觀四大無依無依即空諸相生滅皆空
也空故無二佛國即空故云本同同於空也於同
下二句正明得忍前五句明功末二句得果佛問
下結今問義我以下四句正以觀空得悟為圓通
因故。】


「彌勒菩薩即從座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二十三方便也此七
大中識因也梵語彌勒譯云慈氏古解云中道正
觀即是無緣大慈慈善根力令諸心數皆入同體
大慈法中離諸不善故稱慈氏又慈是姓名阿逸
多譯云無能勝我憶下正明悟因佛號日月燈明
者義可解心重世名好遊族姓者即法華求名菩
薩意也良由菩薩最初未悟唯心著外馳求多緣
名相是故彼佛以對治故教修唯心識定從此心
識入證妙定也唯心識者心即是識第八識元名
[005-0806b]
心故歷劫至今以此唯識三昧事恒沙佛言唯識
者識論第一云唯遮境有識簡心空雙破凡小故
稱唯識詳如彼論求世下二句謂修唯識故了彼
心外世名唯是假我假法當體即空歇滅何有至
然下正明歷事諸佛逮至然燈始得圓極唯識三
昧乃至下明唯識所現謂盡空所有如來國土如
來是正國土是依依正之間有淨有穢有有有無
此等皆是唯識所現由菩薩實證唯識故稱我心
所現所謂萬法唯識也世尊下明功得果我了下
四句明功今得下二句得果了是了達謂了達唯
心識故離識無法一切都從識性流出上至如來
下至蜎蝡無法而非識性所流出者今文但指如
來說以勝顯劣也由證唯識蒙授記莂次補佛處
補佛處者謂菩薩既登等覺位隣極聖釋尊法滅
之後彌勒即於此界成等正覺補釋尊之後化故
云補處佛問下結今問義我以下四句明證唯識
為圓通本因今巳證入圓成實性圓成實者徧故
曰圓無毀曰成不虗曰實指果中三德說也圓即
法身徧一切處故成即般若覺無漏故實即解脫
德無礙故遠離下三句依他者從緣所起故指所
緣法說徧計執者周徧計度故指能緣心說然此
二性能所皆妄本不實故能入圓成實性法爾皆
遠離故即以三性證入三無性故云遠離云云也
得無生忍者約果位說入圓成實者約果德說。】
[005-0806c]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一節經承前別敘初因之二十四方便也此七
大中見因也菩薩名大勢至者按觀無量壽佛經
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名大
勢至又詳出悲華經中與其同類五十二者大勢
至表行五十二位俱屬行故同倫匹也我憶下正
明悟因往昔十二如來相繼一劫者按大彌陀經
十三佛號品云阿彌陀佛號無量壽亦號無量光
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炎王光清淨光歡喜光智
慧光不斷光難思光難稱光超日月光一光即一
佛名彼經即指無量壽佛具後十二名今經說十
二如來繼一劫者又非一佛大約一佛所化流演
十二耳其最下明三昧所來譬如下明三昧方法
問既稱念佛在眾生邊說云何復說二憶念深答
良由彼佛本願慈念眾生無時暫巳今舉佛憶者
為成眾生憶念之心亦如佛心必定成佛若佛專
憶眾生專忘忘則自疎安得相親故云若逢不逢
見即不見然而既忘安有逢佛見佛之理此總明
忘之為咎實深也又譬如下六句未是三昧觀體
要成憶念先說忘的過咎二人相憶下纔是正觀
二人即承上專憶專忘二人說謂能不妄而恒憶
之則二憶念深二念既深則相親相近同於形影
不相乖異十方下二句法合如來合專憶者眾生
合專忘者忘則非機必取相憶者機教方扣如母
[005-0807a]
下重以喻明謂如母憶子若子背義逃逝他方母
雖憶何為哉若子亦憶於母如母之憶則母子歷
生不相違遠若眾下重明三昧實法前皆喻說現
前是現生當來是後世謂縱使現生不得見佛若
憶而不忘當來必定見佛又或證位不高亦去佛
不遠不假他方便也只此念佛一法便得心開如
染下重約喻明念佛之功如染香人身有香氣以
喻念佛見佛去佛不遠此名香光莊嚴香光承上
喻義香喻念佛光是三昧智光莊嚴者以三昧智
光莊嚴自性法身佛也我本下明功得果念佛是
明功入無生忍是得果以上明功得果是自行今
於下三句是化他菩薩自行既成復能化他乃攝
念佛人歸於淨土上文念佛汎指十方佛說今乃
徑指彌陀攝歸淨土淨土即極樂也娑婆稱穢極
樂稱淨對此穢而稱彼淨也佛問下結今問義我
無下四句謂於六根不擇六根即屬身口意三業
傾誠六根向往無念五欲純一淨心故云淨念相
繼以此淨念得入正定此總結全章為念佛三昧
作圓通方便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直解卷第五
[005-080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