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680 楞嚴經合論-宋-德洪造 (master)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合論卷第三


【論曰經起前文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
界因緣和合虗妄有生至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
[003-0022b]
住不滅禮佛合掌說偈處義分三段皆世尊以甚
微細智入世間解極談無生問何謂無生曰雖生
而不生是也世尊說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行
相竟必曰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夫一切諸法既非
因緣而生又非自然而生非無生之意乎。】


「復次阿難云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即彼
目睛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于
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此見
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見非明
暗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明來暗即隨
滅應非見暗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若從根
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若於空出前矚塵
象歸當見根入空自觀何關汝入是故當知眼入虗
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補曰直視之久曰瞪由久視故則勞相發生若目
睛不瞬勞相自無元一精明以何為妄同是菩提
者謂勞與塵本如來藏由塵發見是名眼入離塵
無體乃為虗妄此顯真見洞然非因明暗有也以
至耳之動靜鼻之通塞舌之甜淡身之離合意之
生滅者等是勞相故皆言瞪。】


「阿難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勞故頭中
作聲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于動靜二種
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聽聞性此聞離彼動靜
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聞非動靜來非於
[003-0022c]
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靜來動即隨滅應非聞
動若從動來靜即隨滅應無覺靜若從根生必無動
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若於空出有聞成性即非虗
空又空自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耳入虗妄本非因
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勞則於鼻中聞有
冷觸內畜分別通塞虗實如是乃至諸香臭氣兼鼻
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于通塞二種妄塵發聞
居中吸此塵象名齅聞性此聞離彼通塞二塵畢竟
無體當知是聞非通塞來非於根出不於空生何以
故若從通來塞則聞滅云何知塞如因塞有通則無
聞云何發明香臭等觸若從根生必無通塞如是聞
機本無自性若從空出是聞自當迴齅汝鼻空自有
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鼻入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
性。


阿難譬如有人以舌䑛吻熟舐令勞其人若病則有
苦味無病之人微有甜觸由甜與苦顯此舌根不動
之時淡性常在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甜
苦淡二種妄塵發知居中吸此塵象名知味性此知
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
如是嘗苦淡知非甜苦來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於
空生何以故若甜苦來淡則知滅云何知淡若從淡
出甜則知亡復云何知甜苦二相若從舌生必無甜
淡及與苦塵斯知味根本無自性若於空出虗空自
[003-0023a]
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舌入虗
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觸於熱手若冷勢多熱者
從冷若熱功勝冷者成熱如是以此合覺之觸顯於
離知涉勢若成因于勞觸兼身與勞同是菩提瞪發
勞相因于離合二種妄塵發覺居中吸此塵象名知
覺性此知覺體離彼離合違順二塵畢竟無體如是
阿難當知是覺非離合來非違順有不於根出又非
空生何以故若合時來離當巳滅云何覺離違順二
相亦復如是若從根出必無離合違順四相則汝身
知元無自性必於空出空自覺知何關汝入是故當
知身入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譬如有人勞倦則眠睡熟便寤覽塵斯憶失憶
為忘是其顛倒生住異滅吸習中歸不相踰越稱意
知根兼意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于生滅二種
妄塵集知居中吸撮內塵見聞逆流流不及地名覺
知性此覺知性離彼寤寐生滅二塵畢竟無體如是
阿難當知如是覺知之根非寤寐來非生滅有不於
根出亦非空生何以故若從寤來寐即隨滅將何為
寐必生時有滅即同無令誰受滅若從滅有生即滅
無誰知生者若從根出寤寐二相隨身開合離斯二
體此覺知者同於空華畢竟無性若從空生自是空
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意入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復次阿難云何十二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汝
[003-0023b]
且觀此祇陀樹林及諸泉池於意云何此等為是色
生眼見眼生色相阿難若復眼根生色相者見空非
色色性應銷銷則顯發一切都無色相既無誰明空
質空亦如是若復色塵生眼見者觀空非色見即銷
亡亡則都無誰明空色是故當知見與色空俱無處
所即色與見二處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汝更聽此祇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鍾鍾鼓
音聲前後相續於意云何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
聲處阿難若復此聲來於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
在祇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
應不俱聞何況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一聞鍾聲
同來食處若復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祇陀林中
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聲其耳巳往擊鼓之處
鍾聲齊出應不俱聞何況其中象馬牛羊種種音響
若無來往亦復無聞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
即聽與聲二處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汝又齅此爐中栴檀此香若復然於一銖室羅
筏城四十里內同時聞氣於意云何此香為復生栴
檀木生於汝鼻為生於空阿難若復此香生於汝鼻
稱鼻所生當從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氣
稱汝聞香當於鼻出鼻中出香說聞非義若生於空
空性常恒香應常在何藉爐中爇此枯木若生於木
則此香質因爇成烟若鼻得聞合蒙烟氣其煙騰空
未及遙遠四十里內云何巳聞是故當知香鼻與聞
[003-0023c]
俱無處所即齅與香二處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汝常二時眾中持鉢其間或遇酥酪醍醐名為
上味於意云何此味為復生於空中生於舌中為生
食中阿難若復此味生於汝舌在汝口中只有一舌
其舌爾時巳成酥味遇黑石蜜應不推移。」


【補曰無盡曰見聞順取外境而集知于內意根故
故曰逆流外境若亡內心無體故曰流不及地名
覺知性吸習中歸者即吸習生滅二種妄塵歸于
意地之中為內法塵吸覽也習染也不能圓證無
生過由此耳栴檀然之一銖煙騰未遠四十里內
巳皆聞之其勝絕若此法華謂六銖之香價直娑
婆世界信有之矣黑石蜜者善見律云甘蔗糖也
其堅如石即今之糖霜是巳。】


「若不變移不名知味若變移者舌非多體云何多味
一舌之知若生於食食非有識云何自知又食自知
即同他食何預於汝名味之知若生於空汝瞰虗空
當作何味必其虗空若作鹹味既鹹汝舌亦鹹汝面
則此界人同於海魚既常受鹹了不知淡若不識淡
亦不覺鹹必無所知云何名味是故當知味舌與嘗
俱無處所即嘗與味二俱虗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汝常晨朝以手摩頭於意云何此摩所知誰為
能觸能為在手為復在頭若在於手頭則無知云何
成觸若在於頭手則無用云何名觸若各各有則汝
阿難應有二身若頭與手一觸所生則手與頭當為
[003-0024a]
一體若一體者觸則無成若二體者觸誰為在在能
非所在所非能不應虗空與汝成觸是故當知覺觸
與身俱無處所即身與觸二俱虗妄本非因緣非自
然性。


阿難汝常意中所緣善惡無記三性生成法則此法
為復即心所生為當離心別有方所阿難若即心者
法則非塵非心所緣云何成處若離於心別有方所
則法自性為知非知知則名心異汝非塵同他心量
即汝即心云何汝心更二於汝若非知者此塵既非
色聲香味離合冷暖及虗空相當於何在今於色空
都無表示不應人間更有空外心非所緣處從誰立
是故當知法則與心俱無處所則意與法二俱虗妄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論曰雜華曰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十種逆順觀
諸緣起所謂有支相續故一心所攝故自業差別
故不相捨離故三道不斷故觀過去現在未來故
三苦聚集故因緣生滅故生死繫縛故無所有盡
觀故棗栢曰此十種逆順觀十二有支緣起相續
皆一心所攝但以自業苦樂不同而有差別不離
十二有支但如前道斷者所謂心境無明此三無
者餘皆無若不斷者三苦聚集言三苦者即行苦
苦苦壞苦聚也而能斷者以無無明即成不苦之
妙用理智故問三種行相何若曰無明至六根是
謂行苦以迷攀緣不自知故觸受是謂苦苦以受
[003-0024b]
諸觸時即有苦又加愛戀及以憎妬故餘皆壞苦
也依止三苦成五陰依五陰成六入由六入成十
二處因十二處立十八界然則五陰者蓋是無始
生死之處一切苦業之原當細披剝之使知虗誑
涅槃曰五陰者念念生滅如其生滅誰有縛誰有
解世尊因此五陰生後五陰此五陰自滅不至彼
陰雖不至彼陰能生彼陰如因子生芽子不至芽
雖不至芽而能生芽眾生亦爾以是究觀了不可
得如皮既無毛則安附問曰世尊不正言無生乃
曰本非因緣非自然性其意安在曰佛所說法有
密說有顯說如本非因緣非自然性者密說也問
何謂顯說曰如雜華曰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又如大火聚猛𦦨同時
發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又如長風起遇物咸
鼓扇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又如眾地界展轉
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眼耳鼻舌身心
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法性本無生
示現而有生是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眼耳鼻舌
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忘心分別有如是而
觀察一切皆無性涅槃又曰如磁石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石不吸鐵所以者何無心業故善男子異
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壞滅無有作者
無有受者善男子猶如猛火不能焚薪火出薪壞
名為焚薪善男子譬如葵藿隨日而轉如是葵藿
[003-0024c]
亦無敬心無識無業異法性故而自回轉善男子
如芭蕉樹因雷增長是樹無耳亦無意識異法有
故異法增長異法無故異法壞滅善男子如阿迦
叔樹女人摩觸華為之出是樹無心亦無覺觸異
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壞滅如橘得尸
果則滋多如是橘樹無心無觸異法有故異法滋
多異法無故異法壞滅善男子如安石榴塼骨糞
故果實繁茂安石榴樹亦無心觸異法有故異法
出生異法無故異法壞滅善男子磁石吸鐵亦復
如是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壞滅眾
生佛性亦復如是不能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善男子無明不能吸取諸行行亦不能吸取識
也亦得名為無明緣行行緣於識有佛無佛法界
常住雜華經意以水火風地皆動轉而無作無造
誰使之然初不聞水火風地等受生死受業報如
眼耳鼻舌身意諸情之根亦皆動轉無作無造誰
使之然而云獨受生死受業報乎涅槃經意以芭
蕉葵藿橘安石榴皆無敬心耳識覺觸等而能成
就發生如無明行識乃至老死豈獨有分別乎大
矣哉世尊顯演無生法者此也。】


「復次阿難云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如
汝所明眼色為緣生於眼識此識為復因眼所生以
眼為界因色所生以色為界阿難若因眼生既無色
空無可分別縱有汝識欲將何用汝見又非青黃赤
[003-0025a]
白無所表示從何立界若因色生空無色時汝識應
滅云何識知是虗空性若色變時汝亦識其色相遷
變汝識不遷界從何立從變則變界相自無不變則
恒既從色生應不識知虗空所在若兼二種眼色共
生合則中離離則兩合體性雜亂云何成界是故當
知眼色為緣生眼識界三處都無則眼與色及色界
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耳聲為緣生於耳識此識為復因耳
所生以耳為界因聲所生以聲為界阿難若因耳生
動靜二相既不現前根不成知必無所知知尚無成
識何形貌若取耳聞無動靜故聞無所成云何耳形
雜色觸塵名為識界則耳識界復從誰立若生於聲
識因聲有則不關聞無聞則亡聲相所在識從聲生
許聲因聞而有聲相聞應聞識不聞非界聞則同聲
識巳被聞誰知聞識若無知者終如草木不應聲聞
雜成中界界無中位則內外相復從何成是故當知
耳聲為緣生耳識界三處都無則耳與聲及聲界三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鼻香為緣生於鼻識此識為復因鼻
所生以鼻為界因香所生以香為界阿難若因鼻生
則汝心中以何為鼻為取肉形雙爪之相為取齅知
動搖之性若取肉形肉質乃身身知即觸名身非鼻
名觸即塵鼻尚無名云何立界若取齅知又汝心中
以何為知以肉為知則肉之知元觸非鼻以空為知
[003-0025b]
空則自知肉應非覺如是則應虗空是汝汝身非知
今日阿難應無所在以香為知知自屬香何預於汝
若香臭氣必生汝鼻則彼香臭二種流氣不生伊蘭
及栴檀木二物不來汝自齅鼻為香為臭臭則非香
香應非臭若香臭二俱能聞者則汝一人應有兩鼻
對我問道有二阿難誰為汝體若鼻是一香臭無二
臭既為香香復成臭二性不有界從誰立若因香生
識因香有如眼有見不能觀眼因香有故應不知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識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識不知香
因界則非從香建立既無中間不成內外彼諸聞性
畢竟虗妄是故當知鼻香為緣生鼻識界三處都無
則鼻與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舌味為緣生於舌識此識為復因舌
所生以舌為界因味所生以味為界阿難若因舌生
則諸世間甘蔗烏梅黃連石鹽細辛薑桂都無有味
汝自嘗舌為甜為苦若舌性苦誰來嘗舌舌不自嘗
孰為知覺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
識自為味同於舌根應不自嘗云何識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識應多體識體若一
體必味生鹹淡甘辛和合俱生諸變異相同為一味
應無分別分別既無則不名識云何復名舌味識界
不應虗空生汝心識舌味和合即於是中元無自性
云何界生。」


【補曰孤山曰若雜成則一半屬聲一半屬聞故曰
[003-0025c]
界無中位既無中識則內外境義皆不成又曰不
應虗空等者初因舌是破自生二因味是破他生
三虗空是破無因生四舌味和合是破共生前後
諸文皆爾此中最顯。】


「是故當知舌味為緣生舌識界三處都無則舌與味
及舌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身觸為緣生於身識此識為復因身
所生以身為界因觸所生以觸為界阿難若因身生
必無合離二覺觀緣身何所識若因觸生必無汝身
誰有非身知合離者阿難物不觸知身知有觸知身
即觸知觸即身即觸非身即身非觸身觸二相元無
處所合身即為身自體性離身即是虗空等相內外
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復立內外性空即汝識生從誰
立界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
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又汝所明意法為緣生於意識此識為復因意
所生以意為界因法所生以法為界阿難若因意生
於汝意中必有所思發明汝意若無前法意無所生
離緣無形識將何用又汝識心與諸思量兼了別性
為同為異同意即意云何所生異意不同應無所識
若無所識云何意生若有所識云何識意唯同與異
二性無成界云何立若因法生世間諸法不離五塵
汝觀色法及諸聲法香法味法及與觸法相狀分明
以對五根非意所攝汝識決定依於法生汝今諦觀
[003-0026a]
法法何狀若離色空動靜通塞合離生滅越此諸相
終無所得生則色空諸法等生滅則色空諸法等滅
所因既無因生有識作何形相相狀不有界云何生
是故當知意法為緣生意識界三處都無則意與法
及意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和合因緣一切世間種
種變化皆因四大和合發明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
俱排擯我今不知斯義所屬唯垂哀愍開示眾生中
道了義無戲論法。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先厭離聲聞緣覺諸小乘法
發心勤求無上菩提故我今時為汝開示第一義諦。」


【補曰無盡移第十卷自妄元無因至五妄想成一
節兼前二十八字及於妄元上加阿難二字共三
十五行入在此第一義諦句下謂為順文勢也愚
竊原此上阿難請問云何如來因緣自然二俱排
擯及請開示中道了義無戲論法故如來以七大
性等語答之如第十卷妄元無因上一節阿難自
問五陰相中五種虗妄為本想心如來則以妄元
無因等為詳辯此兩處問答初無相關亦不稠疊
其文勢有何不順而欲易之又況彌伽按梵本對
譯但恐於此方語音有未盡善至其首尾必不如
此之違戾也。】


「如何復將世間戲論妄想因緣而自纏繞汝雖多聞
如說藥人真藥現前不能分別如來說為真可憐愍
[003-0026b]
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開示亦令當來修大乘者
通達實相阿難默然承佛聖旨阿難如汝所言四大
和合發明世間種種變化阿難若彼大性體非和合
則不能與諸大雜和猶如虗空不和諸色若和合者
同於變化始終相成生滅相續生死死生生生死死
如旋火輪未有休息阿難如水成氷氷還成水汝觀
地性麤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虗塵析彼極微色邊
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虗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虗
析成虗空當知虗空出生色相汝今問言由和合故
出生世間諸變化相汝且觀此一鄰虗塵用幾虗空
和合而有不應鄰虗合成鄰虗又鄰虗塵析入空者
用幾色相合成虗空若色合時合色非空若空合時
合空非色色猶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來藏中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補曰如來藏乃寂照妙明之體也能含吐十虗故
曰周徧以變現十界故曰循業孤山約三諦圓融
不一不異釋此藏性淨覺嘗謂其義包富博濟無
所不在後來說者徒欲好異翻失體要愚謂不然
如來於下交親甞演釋此義曰我以妙明不滅不
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
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
動道場徧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虗空於一毛端
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滅塵合覺故發真
[003-0026c]
如妙覺明性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非地
非水非風非火至離即離非是即非即處明示其
旨又楞伽經佛謂大慧菩薩曰有時空無相無願
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
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亦豈翻失體要
乎定林曰風無實體依土發現故曰國土水火為
世間用故曰世間識及六根所起用處有而不實
故曰十虗色不言世間國土者離色無世間國土
離世間國土無色空所圓滿非特世間國土又非
有而不實故曰十方方無遷流空亦如是言色邊
際微塵有方分微也鄰虗塵無方分極微也析塵
至極無折可析即實空性。】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
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
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詰其根本
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舍利弗婆羅門種
優盧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曇種姓阿難若此
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
而出為從艾出為於日來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
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若鏡中出自能於鏡
出然于艾鏡何不鎔紆汝手執尚無熱相云何融泮
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汝又諦觀
[003-0027a]
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遊歷於此
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汝猶不知
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
火生徧法界執滿世間起起徧世間寧有方所循業
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
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水性中定流息無恒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
羅仙及鉢頭摩訶薩多等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
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此水
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阿難若從月來
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
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若從珠出則此珠中
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若從空生空性無邊
水當無際從人暨天皆同滔溺云何復有水陸空行
汝更諦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人敷設
水從何方流注於此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
無從自有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
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
一處水出徧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
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
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
黎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此風為復出袈
[003-0027b]
裟角發於虗空生彼人面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
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
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若生虗空
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
虗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虗空
名為虗空云何風出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
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審諦觀整衣在汝
面屬彼人虗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
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汝宛不知
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
風出偏法界拂滿國土生周徧世間寧有方所循業
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
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阿難空性無形因色顯發如室羅城去河遙處諸剎
利種及婆羅門毗舍首陀兼頗羅墮旃陀羅等。」


【補曰優盧頻螺此云木瓜癊迦葉波此云大龜瞿
曇星名從星立姓後改為釋迦西土之姓有四曰
剎帝利王種也曰婆羅門淨行也曰毗舍啇賈也
曰首陀農人也如此方士農工商此四姓貴賤各
安其業至於婚嫁亦不交通釋迦在四姓之外故
曰四姓出家同名釋氏頗羅墮具云賓頭盧頗羅
墮此云捷疾又云利根又云暴惡人慈恩曰婆羅
門有十八姓此居其一旃陀羅此云嚴幟孤山曰
[003-0027c]
惡業自嚴行持標幟迦毗羅等皆幻術之師也伊
蘭觀佛三昧海經備載乃臭樹佛語以旃檀對喻
之推明其理猶儒家薰蕕之喻殆非今猗蘭比也
陽燧形如鏡範銅為之向日取艾炷之則得火方
諸如蛤鍊石成之對月則津然出水。】


「新立安居鑿井求水出土一尺於中則有一尺虗空
如是乃至出土一丈中間還得一丈虗空虗空淺深
隨出多少此空為當因土所出因鑿所有無因自生
阿難若復此空無因自生未鑿土前何不無礙唯見
大地逈無通達若因土出則土出時應見空入若土
先出無空入者云何虗空因土而出若無出入則應
空土元無異因無異則同則土出時空何不出若因
鑿出則鑿出空應非出土不因鑿出鑿自出土云何
見空汝更審諦諦審諦觀鑿從人手隨方運轉土因
地移如是虛空因何所出鑿空虗實不相為用非和
非合不應虗空無從自出若此虗空性圓周徧本不
動搖當知現前地水火風均名五大性真圓融皆如
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來藏
當觀虗空為出為入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來藏中
性覺真空性空真覺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生心
應所知量阿難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虗空亦復
如是圓滿十方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
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
實義。
[003-0028a]


阿難見覺無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
夕昏設居中宵白月則光黑月便暗則明暗等因見
分析此見為復與明暗相并太虗空為同一體為非
一體或同非同或異非異阿難此見若復與明與暗
及與虗空元一體者則明與暗二體相亡暗時無明
明時無暗若與暗一明則見亡必一於明暗時當滅
滅則云何見明見暗若明暗殊見無生滅一云何成
若此見精與暗與明非一體者汝離明暗及與虗空
分析見元作何形相離明離暗及離虗空是見元同
龜毛兔角明暗虗空三事俱異從何立見明暗相背
云何或同離三元無云何或異分空分見本無邊畔
云何非同見暗見明性非遷改云何非異汝更細審
微細審詳審諦審觀明從大陽暗隨黑月通屬虗空
甕歸大地如是見精因何所出見覺空頑非和非合
不應見精無從自出若見聞知性圓周徧本不動搖
當知無邊不動虗空并其動搖地水火風均名六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性沈淪不悟
汝之見聞覺知本如來藏汝當觀此見聞覺知為生
為滅為同為異為非生滅為非同異汝曾不知如來
藏中性見覺明覺精明見清淨本然周徧法界隨眾
生心應所知量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齅甞觸覺觸
覺知妙德瑩然徧周法界圓滿十虗寧有方所循業
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
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003-0028b]


阿難識性無源因於六種根塵妄出汝今徧觀此會
聖眾用目循歷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汝識
於中次第標指此是文殊此富樓那此目犍連此須
菩提此舍利弗此識了知為生於見為生於相為生
虗空為無所因突然而出阿難若汝識性生於見中
如無明暗及與色空四種必無元無汝見見性尚無
從何發識若汝識性生於相中不從見生既不見明
亦不見暗明暗不矚即無色空彼相尚無識從何發
若生於空非相非見非見無辯自不能知明暗色空
非相滅緣見聞覺知無處安立處此二非空則同無
有非同物縱發汝識欲何分別若無所因突然而出
何不日中別識明月汝更細詳微細詳審見託汝睛
相推前境可狀成有不相成無如是識緣因何所出
識動見澄非和非合聞聽覺知亦復如是不應識緣
無從自出若此識心本無所從當知了別見聞覺知
圓滿湛然性非從所兼彼虗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
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阿難汝心麤浮不悟
見聞發明了知本如來藏汝應觀此六處識心為同
為異為空為有為非同異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來
藏中性識明知覺明真識妙覺湛然徧周法界含吐
十虗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
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論曰所言地水火風而依於空為五法器界也見
聞覺知而依於識為五法根身也根身器界共十
[003-0028c]
法今以性言之蓋十大性也而經但曰均名七大
何也曰地水火風空器界之形貌者故件件而詳
敘之至於見聞覺知識根塵之名言者故但以見
覺及識略之為七也故云見覺無知清淨本然徧
周法界而便敘曰如一見根見周法界聽齅嘗觸
覺觸覺知妙德瑩然徧周法界也及觀下文諸聖
人證成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性之法名二十
五種圓通至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
薩則曰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入三摩地用以印成見聞覺知依識為六根無所
選擇則十大性無疑礙矣龍勝曰諸法實有不應
以心識故知有相若以心識故知有是則非有如
地堅相以身根身識故知有若無身根身識則無
堅相問曰身根身識若知若不知而地常有堅相
答曰若先自知有堅相若從他聞則知有堅相若
先不知不聞則無堅相復次地若常是堅相不應
捨其相如凝酥蠟蜜樹膠融則捨其堅相墮濕相
中金銀銅鐵等亦是如水為濕相寒則轉為堅相
如是等種種悉皆捨相又曰若火實有熱性云何
有人入火不燒及人身中火而不燒身雲中火水
不能滅以火無有定熱性故神通力故火不能燒
身業因緣故五臟不熱神龍力故水不能滅若熱
性與火異火則非熱若熱性與火一云何言熱是
火性餘性亦如是如是總性別性無故名為性空
[003-0029a]
以如是之理推地水火之性喻如尋流而得源一
切皆空況風與空乎世尊所示自其性而發相謂
之循業發現應所知量龍勝所論自其相而窮性
特顯發色心不二耳於空云汝心昏迷空性覺故
於見云汝性沈淪見性外現故於識云汝心麤浮
識精內潛故浮則但認浮根麤則不達識精故也
補曰真際曰性色真空離一切相性空真色即一
切相愚曰色相可以離可以即火水如之然於空
於覺於識當何以辯之哉須知地水火風等咸是
精真妙心中所現物故曰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
如來藏又曰當知無邊不動虗空并其動搖地水
火風均名六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又
曰兼彼虗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
來藏本無生滅由是而觀非外物也明時無暗集
解作明時非暗。】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蒙佛如來微妙開示身心蕩然
得無罣礙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徧十方見十方空
如觀手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
妙明元心心精徧圓含裹十方反觀父母所生之身
猶彼十方虗空之中吹一微塵若存若亡如湛巨海
流一浮漚起滅無從了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禮佛合掌得未曾有於如來前說偈讚佛。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
想不歷僧祇獲法身。」
[003-0029b]


【補曰不歷二字從上諸師釋之皆不原如來直示
頓證法門而局於名言昧於大旨有謂方便之談
者有謂神力示現者有謂姑敘悟解者有謂非述
一人者審如諸師之言立論不一俾修三摩提者
安能至不疑之地耶愚以漸修頓證二義破其封
執如婆沙論敘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行百劫種相
好因然後獲五分法身唯識謂地前歷一僧祇初
地滿二僧祇八地至等覺是三僧祇然後獲究竟
法身者此漸修義也此經敘識陰盡處則曰諸根
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慧圓明精心於
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
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
圓明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又
曰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
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者此頓證義也以漸言
之則從微至著自信住行向至等覺方證極果以
頓言之則一念不生前後際斷即名為佛尚不從
地位階升豈歷僧祇耶下文謂與不圓根日劫相
倍者此也而慶喜親證此頓門乃曰了然自知獲
本妙心是與等覺圓明之心初無有異謂其不獲
可乎況此法身人人具有以無明所蔽妄想所汩
隱然如失一旦無明遽破妄想隨銷雖蚍蜉蟻子
亦能獲證此身何獨慶喜歟昔廣額屠兒至佛座
下無明頓息乃置刀謂佛曰世尊我是千佛一數
[003-0029c]
佛即印可謂其不預可乎夫以廣額放下屠刀無
明頓息預千佛數今慶喜情想銷盡法眼清明則
其言獲也宜矣但其覺雖齊於佛覺而功未逮於
極果故不言五分及究竟耳富樓那曰我與如來
寶覺圓明真妙淨心無二圓滿而我昔遭無始妄
想久在輪迴今得聖乘猶未究竟則與此意同何
惑於名言之深也。】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恒沙眾將此深心奉塵
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
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大雄大力
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
界坐道場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論曰定林曰識精為水水不搖則名之為湛所謂
圓湛者清淨本然周徧法界不分為六則湛圓矣
所謂妙湛者以妙力總持不動則湛妙矣所謂覺
湛明性者覺合識精如日合水而有明性也所謂
湛精圓常者即圓湛識精也巳滅生滅故名為常
所謂此湛非是不流如急流水望如恬靜者經云
識動見澄則識有動性名為想元自非妙湛總持
則念念愛業習氣暴流成諸行矣經於諸行喻如
流者以此然識比諸行猶名為湛所謂湛入合湛
者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內內湛明入無
所入名識陰區宇則所謂湛入者識陰也湛入為
識陰則湛為性識明知明知即智智之與識是識
[003-0030a]
邊際故說五陰而曰湛入合湛歸識邊際性識不
名湛入者周徧法界無出入故所謂內內湛明入
無所入者湛出為行行如水流湛入為識識滅行
陰則內內湛明入至想元更無所入矣所謂識精
者即阿陀那識也所謂黏湛者黏此識精也此識
精者如水清潔本無黏性妄起分別與色合故水
土雜矣乃能成黏若識此識者如水清潔本無黏
性能不合色脫黏內伏湛有圓湛有玅湛有覺湛
有精湛有湛入有黏湛如前義錙銖之分較盡法
之喻也馬鳴曰以依不覺心動為業覺則不動夫
覺則不動妙湛總持之謂動則為業遷流而為諸
行矣所言首楞嚴王者以首楞嚴定十地菩薩能
得之故佛則為王僧祇當云阿僧祇劫波譯者略
也阿僧祇此云無數劫波此云時分時分有久近
凡言劫波極長分也舜若多風神動之性也爍迦
羅此云堅固亦金剛堅固心也舊疏曰舜若多此
云虗空阿難意若曰虗空之性不可銷亡者尚可
銷亡我堅固之心不可動轉也又曰舜若多性未
見正譯或曰舜若者斷滅空也舜若多者真性空
也資中云舜若多者虗空斷滅心也。】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合論卷第三


[003-0030b]


音切





音慈


音癨


音壑


音留


音鬢


音借


音熱


音遂


音隆


音熾


音由


音待


音衣


音毘


音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