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678 楞嚴經要解-宋-戒環 (master)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要解卷第十九
唐天竺沙門般刺蜜諦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伽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
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溫陵開元蓮寺比丘戒環解


【△四行陰四。初示陰相。】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
消滅。寤寐恒一。覺明虗靜猶如晴空。無復麤重前塵
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鑑明。來無所粘。過無
蹤迹。虗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
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夫通其各命
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
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


【通敘想滅行現也。浮動妄習。晝明則想。夕瞢則夢。
汩亂性真莫得而一。擾動覺明。莫得而靜。故想陰
盡者夢想消滅。寤寐常一。覺明虗靜猶如晴空也。
五陰前麤後細故。想盡則無麤重影事。雖觀萬象。
而無想念。故如鏡鑒明無粘無迹。虗受照應。了無
陳習。唯一精真。明極如此。故幽隱行陰於是披露
也。行為萬化生滅根元。故其相披露。則十二類生
之元無不殫見。各命由緒識也。同生基行也。擾動
幽隱。故譬野馬乍生乍滅。故曰熠熠。無復麤影。故
[019-0877b]
曰清擾。根塵運止。皆本於此。故名究竟樞穴也。】


「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
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
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行陰習擾成性。故稱元性元習。能滅擾習。則歸元
澄之本。而遷流相盡矣。故如波瀾滅化為澄水也。
生滅不停。業運常遷。名眾生濁。即行陰之體也。故
行陰盡則超之。行陰密移。曾無覺悟。故曰幽隱妄
想。
△二明狂解十。一於圓元計二無因三。初總敘。】


「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
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本類中
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
是入墜入二無因論。」


【夢想消亡。寤寐常一。故稱正知奢摩他。又稱凝明
正心。皆想盡之相也。外魔皆因心召故。想盡凝明。
則天魔不至。從此唯是修禪失趣。狂解妄計。是即
陰魔也。生類本即同生基也。於本類中生元露者。
於同生基見巳行元也。幽清動元即行元也。既見
此巳。遂以一切生滅皆圓於此。而不進窮識陰本
末。遂立二無因論。
△二別明二。一計本無因。】


「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
于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
此生彼。秪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來冥無所觀。便
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眾生。八萬劫外。無因自有。由
[019-0877c]
此計度。亡正徧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


【生基既破。則根離區穴。而眼清淨。故能洞見。業流
灣環者。隨業流轉。如水在灣。洄漩其處不能自出
也。未脫識陰。定力有限故。八萬劫外。冥無所見。以
無所見故。計本無因也。不知本因存乎妄識。此所
謂亡正徧知。
△二計末無因。】


「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
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竪。畜
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
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
菩提事。常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謬執生根。不達化理。以人竟為人乃至黑竟為黑
無復改移。因而例我。本不見道。末亦無成。是末無
因也。結文本字合是未字。
△三結失。】


「由此計度。亡正徧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
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二於圓常計四徧常三。一總敘。】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
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
墜入四徧常論。」


【前言圓擾動元。此言常擾動元者。以生滅之元皆
圓。於此遂執為常。而起徧常論。徧即圓也。故此標
名徧常。後結名圓常。
△四。二別明一依心境計常。】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
[019-0878a]
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循環。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由妄計行陰。為生滅圓元。遂於心境四大八識等。
皆起妄計。或撥生滅而計常。或存生滅而計常。或
認識神而計常。或起邪見而計常。今此窮心境性
本自無因。謂無生滅故。以十方眾生生滅之理。皆
則循環。本無散失。此撥生滅而計常也。想陰盡者。
依心境二法修觀故。功力能知二萬劫事。後四萬
八萬例此。
△二依四大計常。】


「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
十方眾生所有生滅。咸皆體恒。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眾生依地水火風生滅。而四性元則常住。則諸生
滅法咸皆體常。此存生滅而計常也。
△三依八識
計常。】


「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
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循環不失。
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


【六根及末那執受即八識也。心意識中本元即識
性也。八識元由惟佛與八地菩薩能窮。若真能窮
盡。則入智境。離心意誡。今此唯得心意識中本元
由處。謂其本性恒常。眾生依之循環而住。不曾散
失。此認識神而妄計也。
△四依想滅計常。】


「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
今巳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想元想陰也。生理行陰也。妄謂流轉生滅皆屬想
[019-0878b]
心。今巳永滅。則不生滅理自然屬行。不知行陰即
生滅元。是起邪見而妄計也。
△三結失。】


「由此計常。亡正徧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
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三於自他計四顛倒三。一總敘。】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
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


【於自他境。妄起倒見。其類有四。各計一分無常一
分有常。
△二別明四。一由自及他起分計。】


「一者是人觀妙明心。徧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
從是則計我徧十方。凝明不動。一切眾生。於我心中
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


【妙明圓湛。離我我所。而外道於此妄立神我。從是
計我徧凝不動。而諸眾生。於中生死。遂計自為常
計他無常。
△二離心觀土起分計。】


「二者是人不觀其心。徧觀十方恒沙國土。見劫壞處。
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


【前依心觀。此依土觀。種種徧計。一法既邪。萬法皆
倒矣。
△三別觀心精起分計。】


「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
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
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


【不能即身即心。故作別觀。微塵喻精微也。謂由心
[019-0878c]
精密運。令身生滅。而心不壞滅。前於一法作二計。
此於一性作二計也。
△四謬於四陰起分計。】


「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
色受想等今巳滅盡。名為無常。」


【幻陰一體。遷流一相。而且執是迷非。見今忘昔。故
以流者為常。遷者為滅。
△三結失。】


「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


【今人以性為真。以相為幻。於理則融。於事則礙。不
免墮此四種分計。
△四於分位計四有邊三。一總
敘。】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
四有邊論。」


【分位有四。謂三際分位。見聞分位。彼我分位。生滅
分位。
△二別明四。一三際邊計。】


「一者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名為有邊。
計相續心。名為無邊。」


【生元流用行陰也。因遷流計三際。以過者巳滅來
者未見。故名有邊。現在相續。故名無邊。不知真際
本非有邊非無邊也。
△二見聞邊計。】


「二者是人觀八萬劫。則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
無聞見處名為無邊。有眾生處名為有邊。」


【前以不見為有邊。此以無聞為無邊。乃迴互倒計
[019-0879a]
也。
△三彼我邊計。】


「三者是人計我徧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
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


【我知彼性。乃是同體。今曾不知是彼與我異。則我
得無邊。彼但有邊矣。
△四生滅邊計。】


「四者是人窮行陰空。以其所見心路。籌度一切眾生。
一身之中。計其咸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
一半有邊。一半無邊。」


【因窮行空。昔有今無。遂以一陰為半生半滅。而內
根外器一切皆然。以生為有邊。滅為無邊。
△三結
失。】


「由此計度有邊無邊。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
第四外道立有邊論。」


【諸皆窮道失趣展轉妄計。所謂禪那狂解迷謬至
此。
△五於知見計四矯亂三。一總敘。】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知見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
四種顛倒不死矯亂徧計虗論。」


【以邪倒故。於知見中狂解不決。遂矯亂其語也。婆
沙論云。外道計天常住。名不死。謂不矯亂得生彼
天。故有問者不敢實答。恐成矯亂。佛言此真矯亂
也。
△二別明四。一觀化迷理矯亂。】


「一者是人觀變化元。見遷流處。名之為變。見相續處。
名之為恒。見所見處。名之為生。不見見處。名之為滅。
[019-0879b]
相續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
名之為減。各各生處。名之為有。互互亡處。名之為無。
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
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
令彼前人遺失章句。」


【此觀萬化。見其不齊遂生異解。用心別見即異解
也。於是不能決擇。矯亂其語。
△二觀心執無矯亂。】


「二者是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有人來問。
唯答一字。但言其無。除無之餘無所言說。」


【此觀妄心故見生滅。互互無即念念滅相也。得證
者。悟一切法皆無也。
△三觀心執有矯亂。】


「三者是人諦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有得證。有人來問。
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餘。無所言說。」


【各各有即念念生相也。言無言是皆不明答。
△四
觀境亂心矯亂。】


「四者是人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有人來問。
答言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
無容窮詰。」


【枝如樹枝差互不一。
△三結失。】


「由此計度。矯亂虗無。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
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徧計虗論。」


【今之邪人。妄謂得道。而中無主正。矯惑於人者。多
類此四。
△六於行相續計後有三。一總敘。】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
[019-0879c]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
死後有相發心顛倒。」


【無盡流即行相續相也。以生滅滅生相繼不絕故。
知死後有相。
△二別明二。一正計。】


「或自固身。云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云我有色。
或彼前緣隨我迴復。云色屬我。或復我依行中相續。
云我在色。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循環。有十六相。」


【心顛倒故。固執色身。以色是我。又謂我體圓徧。則
色為我有。前緣即目前之色也。行相續相亦色也。
於色作此四計。於受想行亦然。故成十六相。皆計
死後復有也。不計識陰者。以幽祕未現故。
△二旁
計。】


「從此或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


【旁計有為無為諸法也。畢竟並驅者。計煩惱菩提
不相凌滅皆後有也。
△三結失。】


「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
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七於諸陰滅計後無三。一總敘。】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
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


【△二別明二。一正計。】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繫。知其受滅。
無復連綴。陰性消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
[019-0880a]
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云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
死後相無。如是循環。有八無相。」


【陰性消散。謂色受想滅也。生理即行也。謂無受想
則行亦滅也。此約四陰現前因亡。未來果滅。因果
合論。故成八相。
△二旁計。】


「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


【前旁計諸法後有。此旁計諸法後無。
△三結失。】


「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
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八於存滅中計八俱非三。一總敘。】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
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


【行存則有相也。受想滅即無相也。以前後相例。則
存者終無。雖有非有。滅者曾有。雖無不無。四陰雙
計。故成八非。
△二別明二。一正計。】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如是循環。
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


【三陰為滅相故見有非有。遷流為存相故觀無不
無。隨得一緣者。於四陰隨舉。皆生計執。
△二旁計。】


「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虗實失措。」


【諸行一切遷流法也。因見行陰遷訛不定。遂生邪
悟。謂一切法有無俱非。不可定指。
△三結失。】


「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
[019-0880b]
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
心顛倒論。」


【昏瞢無可道者。不能明知死後之事也。今人惑於
俗論。而疑死後有無者多矣。皆八俱非類也。
△九
於後後無計七斷滅三。一總敘。】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
七斷滅論。」


【見行陰念念滅處。名後後無。由是妄計。設生人天
七處。後皆斷滅。
△二正計。】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捨滅。
如是循環。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巳無復。」


【身滅即欲界人天二處也。欲盡初禪也。苦盡二禪
也。極樂三禪。極捨四禪及無色也。是名七際。謂七
際事相皆現前消滅。更無復生。終歸斷滅也。
△三
結失。】


「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
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十於後後有計五涅槃三。一總敘。】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
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
五涅槃論。」


【見行滅復生名後後有。妄於五處計涅槃果。
△二
正計。】
[019-0880c]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
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
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漏天。
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


【轉依者。轉生死依涅槃也。或於欲界。悟圓明理。遂
以欲界。即轉依處。或以初禪離憂。二禪離苦。三禪
極喜。四禪極捨。即轉依處。是謂五涅槃也。迷有等
者。不知此天皆屬有漏。非無為果。非究竟處也。

三結失。】


「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
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


【△三結勸深防。】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交互。故現
斯悟。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以迷為解。自言
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前云禪那現境。乃天魔候得其便。此云禪那狂解。
乃心魔自起深孽。凡見道不真。多岐妄計。皆即狂
解。是謂心魔。最宜深防也。
△四敕勸弘宜。】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徧令眾生
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護。消息邪見。
教其身心開覺真義。於無上道不遭枝歧。勿令心祈
得少為足。作大覺王清淨漂指。」


【令弘宣人將如來語徧為群生。保持覆護。使魔不
侵。孽不作。不墮邪歧。不取小證。而直登覺位。是謂
[019-0881a]
作大覺王標指也。然則楞嚴垂教。待群生者甚厚。
望行人者非輕。吾徒宜勉旃。】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要解卷第十九



音切





音丹


羊入切


昌朱切


烏關切


魚列切


陟衛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