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591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後魏-天親菩薩 (master)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三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住於福田能消供養者,依福田地住羅漢
道,堪受供養故。大師世尊猶尚不能消諸供
養,何況我等能消供養者,此明何義?如實
知法性本來清淨故。以是故言「大師世尊猶
尚不能消諸供養,何況我等」。此以何義?以離法界更無有人受供養者,以彼法界本來
清淨故。此以何義?以住福田地者住羅漢地
堪受供養,以如實知清淨法界故。以諸世間
不知如來是勝福田,是故說言「大師世尊猶
尚不能消諸供養」。此以何義?以離法界
更無別有清淨法相,以波法界自性清淨故、
依受供養故、問福田故。次問應受供養福田
之人,何者是耶?如經次言「不為世法之所
牽者」故。世尊如是依諸菩薩是世福田,說受
供養福田之相,是故答言「不為世法之所牽」
故。此以何義?以諸菩薩摩訶薩等常在世
間行世間法,不為世法之所染污,雖有勝負
得失毀譽稱譏苦樂世法等門皆不能牽。菩
薩心體其心堅固,不隨如是八種世法。於如
[003-0346c]
是等心堅不動,貪欲瞋癡所不能牽。如是人
者,是受供養福田人也。是名福田能受供養,
是為清淨。以是義故,因福田人故,問清淨福
田之相。


以諸菩薩雖復多受眷屬利養,而不起心攝
取一法執著一法,以是義故能消供養,是勝
福田能消供養。示現此義,是故次問能消供
養。無所取著者,示現能受福田勝相,是故得
彼二相功德福田之名。


以諸菩薩為諸眾生不失安隱,起菩提心為
諸眾生修行彼處諸功德故,得彼功德供養
恭敬福田中勝。示現此義,是故次問清淨福
田。以彼不壞菩提心故,是能受供清淨福田。
以是菩薩能作福田,攝取眾生作善知識。示
現此義,是故次第問善知識。直心修行如
是次第入於禪定,從禪定起與諸眾生安隱
之樂,不捨一切諸眾生故,示現菩薩勝善知
識。菩薩如是能作善友,依如來教自利利他
修行諸行不失師恩。示現此義,是故次問能
報佛恩。為得菩提不斷佛種故、心為利益
他故,於如來自作所作勝報恩行。


以報恩者有諸功德供養等行。示現此義,是
故次問供養於佛。以法身實際自體不生,於
如來身能知不生實際證相,為求彼法必得
不失,於一切時供養如來。是故菩薩以勝供
養供養諸佛。


以為供養諸如來故,親近諸佛。示現此義,是
故次問親近於佛。謂諸菩薩寧捨身命,終不
捨於十地諸行。以為攝取十地行故,不捨禁
[003-0347a]
戒得如法體,親近諸佛及諸菩薩,示現勝行
故。


以近諸佛及諸菩薩生尊重心恭敬如來,示
現此義,是故次問恭敬於佛。以無差別一
切諸根,為一切根修行諸行,是故不生煩惱
之心。以能修行善護諸根,是故得彼尊重勝
心。菩薩如是正修行已得大果報。示現此義,
是故次第問於財富。得出世間信等七種最
勝法財,示現於此勝法大財而得上上勝欲
心相。已得斷除障行諸欲離諸欲相,受於法
樂、受飲食樂,得證如實法。如實修行信戒慚
愧聞捨慧等,說財物施如次第說。又慚與愧
二種法財,此依斷除煩惱熱法,應如是知。


菩薩雖有七種法財,不生心念我足不足。示
現此義,是故次第問於知足。以為攝取諸
眾生故,菩薩雖求供養恭敬,而心常求無上
般若,不以為足、不生具足心,名為知足。既知
足已,離於諸欲。示現此義,是故次第問於遠
離。菩薩雖於三界中行而不求彼處,以得寂
靜勝上心故。


既得寂靜勝上心已遠離身心,示現此義,是
故次問無諸惡行。菩薩雖復受用種種勝妙
境界,而心不為煩惱所染,以得勝心護諸根
故。


菩薩既得護諸根已,於一切處皆不怖畏,不
怖畏故得受安樂。示現此義,是故次第問
於樂人。菩薩雖受供養恭敬而不貪著,常不
捨離一切眾生,如實善知諸有為行,離諸煩
惱故得勝樂。
[003-0347b]


如是不著離諸煩惱得勝樂已,則得不捨受
樂眾生,如是則能到於彼岸。示現此義,是
故次問能到彼岸。以諸菩薩示現諸趣六入
之身,攝取一切六入眾生,為斷彼欲、令得彼
岸離貪欲心,是故名為能捨六入。捨六入故,
則得勝心到於彼岸。


菩薩如是以得勝心到彼岸故彼處正住。
示現此義,是故次問住於彼岸。以不分別世
間涅槃道無分別智證無我法,住於無住涅
槃得無生法忍。以是義故,第八地中得同不
同智,是故名為到於彼岸住於勝處。


菩薩如是住於彼岸,滿足出世間諸波羅蜜。
示現此義,是故次問云何增長諸波羅蜜。以
求一切智心故,施等增長;以為施等展轉增
長,是故菩薩為諸眾生說一切智心。諸菩薩
等為令眾生發菩提心增長施行,是故菩薩
先世已曾令諸眾生發菩提心修行布施。菩
薩如是自行布施教人行施,餘者復施教化
眾生令行布施,彼諸菩薩亦令眾生發菩提
心修行布施,彼諸菩薩復令眾生發心行施。
如是展轉自心住施、令他住施。以是義故,
施波羅蜜展轉增長,以常不捨菩提心故。說
持戒波羅蜜,餘毀禁者令得持戒。以不捨離
菩提行心,為得大菩提故、為令住持戒故、以
見一切智心不退故,說忍辱波羅蜜。於菩提
心中說菩薩名,為令餘處諸餘眾生生忍心
故。忍一切罪、忍一切惡,思惟一切智心不得
故,說精進波羅蜜。依精進波羅蜜,不見彼岸、
不取苦行相,是故不生疲倦之心。以證一切
[003-0347c]
智心寂靜故,說禪波羅蜜法,所謂心自性清
淨不生不滅,以知寂靜智故、以散亂心一切
不行故、不戲一切法故,說般若波羅蜜。以攝
取無分別智故,以為示現餘波羅蜜善清淨
故,為餘波羅蜜依一切智心說。


障行煩惱對治法者,其唯如是見波羅蜜
勝行無我,為佛法淳熟故、為教化眾生故,依
於彼法,次問無量。於諸眾生不生有心而生
慈心。此明何義?無異自身安隱心故,不生異
身他眾生想。菩薩依彼不生法想行於悲心,
以見苦法不成就故,以諸眾生著彼苦苦故
生悲心。菩薩依彼,不生我想行於喜心,依彼
見自身相離於喜心。見他資生具足成就,起
貪嫉意心不生喜;菩薩不爾,更無貪相,隨
喜於彼,是故遠離所治嫉妬,依離嫉妬行於
喜心。菩薩依彼,不生彼我想行於捨心。依見
彼我想,此對治故,行於捨心。第八地中無功
用行,以得無分別智力故、以得同不同智慧
力故、能遠離自他二心相故、於諸眾生與
離染因快方便故。


如是依波羅蜜依於無量,為利自身亦利他
身而修行者,復依上上欲心、依受法樂、依斷
煩惱,為如所說一切功德得增長故。次問云
何住於信等?如彼次第能信無言之法住於
信法。信第一法甚深法無我已,餘甚深法難
信得信,以不執著一切音聲住聞慧中,如所
聞法無有如是執著之心異求於法,雖少聞
慧而能作多事故、但聞一行偈說多聞慧
故。依內心相是故有慚,謂依他身自身不
[003-0348a]
如法行,以知過失,離於彼處,捨外入故愧
行成就。他人說法不如法行,離彼過失,以他
人身是外入故。嫉妬人說彼人如是,捨於彼
法名捨外入。此義應知。身口意業三種清淨,
遍一切處成就功德能受供養,淨福田等乃
至慚愧,如是所說諸功德等,對治所治身口
意業善惡相應,以是義故名為清淨。依彼至
到功德具足,是故名為遍行一切功德處也,
如是應知。又復有義:遍至一切功德處者,於
彼所說一切功德法中住故。


十偈之義,一一如經。


如是依世間法說能受供勝福田等諸功德
已,即依彼義,如是次第梵天發問,此義應知。
云何菩薩過世間法者,以諸聲聞亦過世間,
是故如來示現勝法過諸聲聞出世間法,是
故說言出過世間法。又復示現雖在世間行
世間法而過世間,又而不為彼世法所染著,
現行世間化眾生故。如經「如實善知世間諸
法」故。又為聚集諸眾生故,現巧方便為彼眾
生,攝取令入世間法故。知世間集諦、知世間
所去,而依願智生於彼處,不為世間集所生
故。取如是生,示現世間成就世諦,依世諦故
為眾生說法,令諸眾生出過世間故。菩薩雖
於世間中行,而終不為世間所染。得法無我
住無住道,以為教化一切眾生,是故雖生於
世間,為彼攝取世間之道故。


三十五偈,如經所說。


依說世間法,如來亦依自身世間、法世間識
知境界,以樂說辯才說入世間法相。以如來
[003-0348b]
法出過聲聞出世間法,聲聞亦過世間境界,
如來過彼聲聞境界,復說勝法。說彼法者,為
餘眾生過世間故,示現如是出世間方便。「梵
天言:世間者,我說五陰名為世間」者,此中示
現五取陰應知,依世間說故。貪著五陰者,貪
著是愛也。名為世間集者,以依彼愛,世間
聚集故。過去未來現在諸陰滅故,以未來
世陰因盡故,以更不種未來種子故名為滅。
觀察五陰不見二名為世間滅道者,求道不
求道一。二一向不得聖道,示現勝故。此明
何義?世間對治非一向定,若有對治則能厭
苦,若無對治則退彼法;若有一法為對治此
法,則不對治餘法;若有一法為對治下地,則
非上地對治。聖道對治則不如是,以一切時
一切法對治故。


如是依聲聞乘對治之義,說世間等差別相
已,次依大乘對治法之義差別相說。依於大乘說法相者,如經「復次梵天!如是等故,所言
五陰五陰者但有言說」者,於五陰中見聞知
等但是名字分別說故。以依無始久遠集來、
依分別體,是故執著彼法。菩薩觀察,若依如
是名字分別,是言語見之世間也;若如言語
名字分別貪著相者,彼為邪見、離隨順行,名
世間集。如彼世間寂滅之相,如實觀察滅相
之體,如實觀察所緣滅故,名世間滅。以何等
道不取彼見名世間滅道?向說分別能治分
別,示現無分別智。如是等世間境界如來已
過,如來已得大涅槃故,攝取非過世間、非離
世間道。
[003-0348c]


如是依世間世間等說苦諦等已,依勝聖諦次下復問如來所說四聖諦者,以彼聖
人虛妄分別苦等諸諦,如來示現真實聖諦
則不如是。此以何義?諦有二種:一者相諦;二
者心諦。以依如是二種諦故。依相諦者,說苦
諦等所有法相、所有法體、所有實體,依彼非
聖諦、聖諦無差別故,說道聖諦。依心諦者,說
勝聖諦,彼聖諦中知顛倒心、不顛倒心故。此
以何義?以非聖者說苦諦者,彼但受苦不
知苦諦;說集諦者,彼人但聞虛妄集法,不知
集諦;說滅諦者,彼聞滅名墮於斷見,不知滅
諦;說道諦者,彼人但聞業與煩惱有為之法,
如是之法但是有為世間集法,不知道諦。
如是分別苦諦等四諦。若如是等皆有諦者,
生三惡道諸眾生等,皆應有諦而彼無諦,以
為示現如是義故,如經「梵天!若彼苦是實聖
諦者,一切牛猪諸畜生等應有實諦。何以故?
以彼皆受種種苦故。以是義故,苦非實諦」如
是等故。以何義故諸畜生中唯說牛猪餘不
說者,以畜生中唯牛與猪最愚朦故,以諸
世間皆知牛猪最為鈍故。如是非聖虛妄分
別謂以為諦,此義應知。以世間人依於苦
門,虛妄執著以為苦諦;依於集門,虛妄執著
以為集諦;依於滅門,欲離有漏法,虛妄執著
以為滅諦;依道對治門,虛妄執著以為道諦。
又苦集二諦無彼體相,以彼自體不成就故,
以彼自體本來不生不和合故。以依彼虛妄
執著心對治故,說知無生、無和合,是名聖人
聖諦。諸有漏法亦一切時無如是體,以彼法
[003-0349a]
體無可離故。以依彼虛妄執著心對治,依真
如清淨彼一切法本來寂滅故,說知無生無滅,是名聖人聖諦對治。對治亦無彼體相,以
彼自體不成就故,以彼道諦非對治諦故。以
依彼虛妄執著心對治,依自性清淨心、依平
等觀可觀、依淳熟智、依觀察智、依彼諸法一切
法平等無二、無修道故,說以不二法得道,
是名聖人聖諦。以說第一聖諦涅槃異名,名
為道諦,是名聖人聖諦。以不誑故、以不生故,
說為聖諦。又從無生乃至不二,謂依涅槃所
修之道、依聖道諦一切法平等故,說一切法不
二。說涅槃者,以真如法清淨得名,以彼涅槃
離於可取能取法故,以依彼法而得名故。如是次第。


又彼諦者,因不正念,名為虛妄語,非實聖諦。
又即彼諦,因正念故,名為實語亦非實聖諦。
是故示現妄語實語皆不成就。如經「梵天!實
聖諦實聖諦者,非妄語非實語故」。彼非正念
取我相等,示現應知。如是諸句,於一一法中生
執著故,以異異義相縛應知。謂有一我我
體是有以為根本,依根本我故有種種。以我
不斷名為眾生,依命根住故名為命,數墮
六道故名丈夫。如是等見自身是一,虛妄執
著取我相等,即於彼我虛妄分別常與無
常,墮於常見、墮於斷見。見我是色、我是無色,
如是種種虛妄分別異異執著,著我是一。以
我是物,以虛妄分別是故取相,依彼我虛
妄分別取無明等,生虛妄分別而取生相。
即依彼我虛妄分別取無明等滅,虛妄分別
[003-0349b]
取斷滅相。如是生滅,依於我相。次第成彼虛
妄分別,取世間相、取涅槃相。取彼世間、取涅
槃者,如前所說諸取相等,所謂取者,希樂信
等虛妄分別堅執定取。唯此是實餘者虛妄,
是名為著。以彼諸見不可捨離,虛妄執著
是名為觸。不離彼觸是名為取。如是次第不
著不觸不取等者,是名實語,示現正念。


如是依丈夫無我非妄語非實語說法已,次
依法無我說苦等分別。離無分別智是故名
誑,以是誑故名為妄語,是故示現彼二乘諦
虛妄不實。分別三世一切法故彼念虛妄,是
故示現無分別智。此以何義?以憶過去一
切法門、分別現在一切諸法、念未來世一切
法門,以是義故離於正念。菩薩住彼無分別
智中,不戲一切法相,觀法無我得無住涅槃,
以不住世間涅槃中故得平等見。菩薩如是
善知法已,諸諦如說示現,不見成就諦故。聖
人諦者,彼處無實語無妄語,以是義故,示現
彼義。


雖有正念、不正念心二種差別,而彼聖諦猶
不成就。若住實相成就諦者,則一切時古今
常爾恒如是住。自此以下示現彼義。如經「梵
天!言實實者古今實故」。此明何義?彼法
性法體,示現勝法體、聖法體因。世間、涅槃無
差別故,是故名為常聖諦也。依世間、涅槃示
現二,二聖諦成就。如是依真如相聖諦,示現
不離世間聖諦,示現不取涅槃聖諦。如是說
法相諦,證已而說者,示現彼人名為實說;彼
人說聖諦名為邪說。自此以下示現彼義。
[003-0349c]
示現彼人無增上戒學因,彼人不能守護諸
根,示現少因故,示現彼無增上戒學;無彼增
上定學因,示現彼無增上定學;無彼增上慧
學因,示現彼無增上慧學。示是生相是苦諦
等執著虛妄法,次第自配,此義應知。


如是彼婆伽婆以為世尊,而彼聲聞但是
外道。次下示現彼聲聞人成於外道,以彼愚
人失物為諦、說物為諦,示現彼人墮於惡道
故。以自不說、以如來得無言語法故,苦等
諸諦自體不成,示說諦相。我如是證,示現不
立有法相故。示現他不取故,菩提不可得。以
無分別體故不取,我已得菩提法,無如是取,
離一切有,以離三界離五道故,以過彼法得
出世間聖道法故。如是不見一切諸法是菩
提相,不證一法而證諸法,是故說為應正
遍知。若如來於法無所得者,以何義故,說如
來坐道場名為佛者?此問如來遮有物得故。
如來說言我不得物,聞說法名世諦攝故;分
別相故,依無體相法無我說。次依法無我
問。彼法相、彼法無我,以一切法無體為體,遮
有無二法。示現何義?示現彼法非有物可證、
非無物可證,以彼法離於二相是故說證。


如是說已,自下次說非謂一向不證實法。以
見虛妄執著法無故,如實善知自性不生,
以依顛倒他體而生。所謂染等分別體性,
常一切時自性不生;知真如我如是證法。
云何而知?如常不知不覺而知。言知識者,
此為示現彼真如相亦不分別,以不見彼真
實法體,以彼法體一切言語不可得故,是
[003-0350a]
故示現彼證智因。不知不識不可見等者,於
見聞覺識墮四種語。此諸句等,上上起門
示現應知。不可取等,如彼法體如是彼法
不可以彼見等取故。此以何義?以諸名字不
可得故、過心境界故、以無戲論事故、相應法
中不可相當故、以諸言語不能至到故、相應
法中不可相當故、不可問答故、過六根故、過
名字故、內身一切不可說故、無世間相故、
世間法不行故、離於所作以有為法所不行
故、以無世間心意意識分別相故、出過世間
以無彼體故、以過於戲論無可對事故。


如是示現所說法體無有一切諸分別已,示
現彼法虛空相似應知。彼法虛空相似,有二
種相應知:一者遍去,以離有無戲論法故、
以得諸佛不可思議畢竟法故;二者無礙,以
大慈心第一忍苦所不可作而能作故、以無
言法依言說故、以依彼法令諸眾生得入法
故。為示何義?諸有眾生依於黠慧我慢心
故,不能信此所說法相,以為示現彼諸眾生
善根微薄故。說彼法相,為明何義?明此法門
一切世間所難信者,以世間意於同法中
常顛倒故。此義云何?世間人意念云我等
應證實諦,依三學法修行滿足,我依彼法應
得涅槃。一向修善法以依彼法現受法樂。此善
行次第,依佛出世以為根本,次有說法、次有
如實修行伴侶眾僧,如是此法實諦等如實
而住,以無戲論故。諸世間人所不能信,此義
應知。「世尊!譬如水中出火火中出水」者,為
示何義?以為示現煩惱如火,以非寂靜體,遠
[003-0350b]
離彼體故;菩提如水,以其能滅煩惱火故。以
彼不信與信相違,相應法而不相應,此義
應知。言煩惱者,所謂一切愚癡凡夫,如是執
著戲論,言有煩惱染我。為彼愚人遮煩惱體不
成就故,以觀察法不可得故、以出世間智乃
證得故、以識不能分別知故、以對治所治學
修道故、以不執著能治所治二相法故,以得
真如清淨法故、以無有心取得法故、能令彼
障無勢力故、以彼障法本性不生故。如說法
相,若人不生諸法相者,則得遠離一切邪
見而得解脫,以得遠離取不實相能治所治
分別心故。


自此已下,依諸菩薩摩訶薩信法功德,讚歎
彼菩薩有七種功德,此義應知。何等為七?
一者所作諸行滿足功德;二者修行功德;三
者入位功德;四者以自在心生有功德;五者
善練功德;六者能集佛法修行功德;七者得
果功德。


云何所作諸行滿足功德?示現過去於諸佛
所能作所作種種功德皆悉已辦故。復有何
義?依二種義:一依功德;二依智慧。以能供
養恭敬給侍,諸修行等如威儀故,聞正法故。
如是次第菩薩如是滿足功德智慧行已,次
應修行入地諸行,是故次說修行功德四句,
示現有諸功德智慧增上,以飲食法食二種
攝故。以依善知識復修諸行,能於義中、能於
法中作巧方便,隨順正法如實修行故,以得
上妙善根力故、依巧方便故。妙有二種:一者
能作所作妙;二者深妙。能信彼處,以聞如是
[003-0350c]
二種大妙不驚不怖故、以善護如來妙法藏
故、以如說法一一隨順如實修行故、以不
自見以不自觸法故。


菩薩如是如實修行,自身畢竟入菩薩位,是
故次說入位功德二十五句示現此義。云何
名為生如來家?以是菩薩依佛家生、得佛法
故。以能捨於分別煩惱,爾時攝取無分別智
故,示現修行施等行故,以斷所治破戒法故。
此以何義?以持戒故對於破戒。能起破戒諸
煩惱滅,是故持戒治彼所治。以得對治惜身
命故、以得對治懈怠心故、以對欲界惡不善
故、以對一切諸不正見乃至對於小乘見故,
如是名為入位功德。是出世間波羅蜜行功
德應知,以於如來如實所說甚深之法正入
功德不顛倒故。以彼不能作諸功德障,所謂
天魔煩惱魔等不能作障,如是次第說,以能
說法入功德故,以深意說不顛倒法功德入
故,說法功德以如世諦第一義諦真實說故,
如次第說。此明何義?法自性者,所謂諸法自
體相等入彼應知。住持功德入法門流位,得
清淨法故。以依如來住持之力能作所作故,
是諸菩薩不共住功德同梵行故,以得持戒
平等行故,以是菩薩有善法分增長功德,以
出世間信等功德皆現前故。此是以不觸諸
食功德。此明何義?隨宜而得。謂依乞食住
處臥具及湯藥等知足功德,聖人所行隨何
資生皆不觸故,樂離諸欲修行之相。不觸功
德對觸應知。此復何義?不依於他智慧命
活,是故易滿易養應知。以能隨順證智功德,
[003-0351a]
自身畢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以心
畢竟我定得故。當知是人為能度者,以是人
能度未度者,如是等八句為他利益修行功
德,應如是知。以能安慰煩惱所縛諸眾生等
令入道故,能安眾生解脫法中故,能令眾生
得解脫故,二句次第示現勝處,能為說道故、
能與解脫故。二句次第示現能知對治法故,
示現能與對治,所治能治法故。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