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415 正法念處經-元魏-瞿曇般若流支 (master)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一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二十夜摩天之六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須夜摩天共諸天眾、諸
天女眾,無量百千那由他千諸天大眾、諸天
女眾,一切皆向山樹具足地處之中伽那山
所。一切天眾坐蓮花座普遍虛空,上彼山
上。見彼天眾有無量種形服莊嚴,無量種色、
無量功德,具足天女而為圍遶。彼山中天,五
欲功德受諸快樂。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如是
見已,心甚歡喜,共天女眾即便速向山樹具
足地處天眾。彼處天眾既見天王牟修樓陀,
即爾速疾共天女眾一切奉迎,鼓樂音聲,種
種歌舞,生歡喜心,迭互相近彼此和合。遍山
頂上,種種歌舞讚歎天王牟修樓陀,共到山
上。於彼山上,彼此迭互種種音聲娛樂受
樂。彼諸天眾如是受樂,於長久時。上虛空中,
見天狗下。如是天狗光明等事,如前所說。爾
時,天眾既見如是希有事已,而復更生疑慮之
心,有大怖畏,即爾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
依止附近。有向虛空直視觀者;有先曾聞彼
天狗者,離放逸行,共彼天主牟修樓陀誠心
禮佛。復有怖畏,入金窟者,有依樹者,此二
種天,無勇無力。有天走趣牟修樓陀夜摩天
王望歸求救。此如是見,第一希有,生疑慮心。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見如是已,告天眾言:『汝
等天眾為知不知,如此光明在虛空中臨欲
[041-0241b]
墮地?汝等皆來。』其中有天先不知者,則白天
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我實不知。今見如是
希有之事,我實不知。』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喚
一切天而告之言:『汝等天眾,一切皆聽,我今
為說。以虛空中光炎墮地,汝等天眾有怖畏
者,希有心者。』


「爾時,如是一切天眾,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為
之說言:『汝等皆聽!於我此處在上極遠,復有
天眾。彼一切種量色形相、長命業因百倍勝
我,是菩薩處第一勝淨。在人中時五種持戒,
不孔不穿,堅固不犯,有無量種勝修行故,身
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彼天世界,名兜
率陀。兜率陀中,若所受樂若諸園林、若諸天
女、若諸光明、若色若力、若利智慧、若長壽
命、若無量樂或身或心、若所受用資生之具、
若天女色,彼十六分,此夜摩天不及其一。彼
天功德,非我能說。彼天光明形我此處夜摩
天光,如螢火虫於日不異。若諸光明、若所受
用資生之具,一切不及。彼天久時,無量種種
受諸快樂。彼天之樂第一可愛,種種諸物,五
欲功德種種境界而受快樂,勝於此處夜摩
天樂。於長久時,善業乃盡,無常金剛打令
碎壞。彼無常法,一切眾生必定皆有,必定種
子。不定種子,一切眾生皆悉具有。無常到已,
其命則盡,善業盡故,即便退彼兜率天處。一
切有為,流動如燈,謂生、住、滅,一切三界,無物
不動而是常者。一切皆動,一切終盡,非是常
法,無處是常。諸有為法必定退失。是故彼
處兜率陀天必當退失,如燈油盡及炷等盡,
[041-0241c]
其燈則滅。燈既滅已,則有闇生;燈生闇滅,燈
滅暗生。如種滅已,則有芽生。如是如是,彼
業盡故,其命則盡。彼處諸天兜率陀中如是
退故,汝等今見彼天已死,以業力故,有如是
相。身是無記,雖死而有如是光明,何況復有
無量善業所化光明、第一勝上決定善業所
化光明。汝夜摩天從今應知彼相如是,彼若
未死有何光明?有何威德?有何莊嚴?有何等
業?彼不可說,無有譬喻。彼天如是四倍善
業之所化作,如是終盡,何況我此三倍持戒,
少業所化?汝等皆生夜摩天處,坏脆無常,有
為滓濁,是故此天與彼殊絕。彼天如是,猶尚
破壞,何況汝等而不破壞?』


「爾時,天王牟修樓
陀而說偈言:


「 「『無常天狗瞬,
 燒兜率陀天,
 不自在故滅,
 如燈油炷盡。
 業力之所推,
 大力十二輻,
 業輪之所轉,
 上下不停住。
 取種種境界,
 無量門莊嚴,
 以時滿足故,
 闇退不自在。
 時節自在故,
 草木如是生,
 彼既時到已,
 還復乾枯燥。
 天如是時到,
 則成就天樂;
 如是復時到,
 還退不自在。
 業於時到時,
 流轉於世間,
 以時自在故,
 樂者還受苦。
 若受樂受苦,
 勿信境界常,
 此一切因緣,
 苦樂則差別。
 一切皆無樂,
 一切業自在,
[041-0242a]
 苦亦爾無常,
 皆是業因故。
 異異諸果生,
 有為法流轉,
 欲知此因緣,
 應知四聖諦。
 若知四聖諦,
 彼必得解脫;
 癡樂境界者,
 世間轉如輪。
 善知義知諦,
 彼則得解脫;
 不知義諦者,
 則無解脫期。
 彼若如是知,
 世間無常已,
 則起解脫意,
 遮不善業心。』」



「彼夜摩天如是怖畏,須夜摩天有無量種無
量分別。彼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與法相應,如
是說道。爾時,彼天既聞天王智者語已,心
各差別。有厭離者,厭生死者,畏生死者,又復
心轉喜樂境界。伽那山中種種園林、種種戲
處,多有流水蓮花池等莊嚴之處,樹枝所覆,
寶藏莊嚴,有種種鳥音聲可愛,有蓮花池種
種莊嚴,有大七寶而莊嚴山。多有無量可愛
聲觸味色香等種種境界,共天女眾喜樂境
界,愛樂成就,忘前厭離,不復憶念。


「又諸境界初樂後苦,共天女眾,如是境界而
受諸樂。彼山處故,心之獼猴,以自在力於中
受樂。又復天眾皆共天主牟修樓陀相隨而
還,有乘空者,坐蓮華者,有乘無量莊嚴處者。
所謂有天乘孔雀者,乘白象者,有乘鵝者,乘
鴛鴦者,有如是等種種異乘,天女圍遶若歌
若舞,種種樂音,如天相應。在其天主牟修樓
陀大王之前,向戲樂林牟修樓陀天王住處。
種種深心,生意覺知,有厭離者,有放逸者。如
是種種遊戲境界,而受快樂。戲樂林中地處
[041-0242b]
諸天如是差別,種種不同。若復彼處山樹具
足地處住天,在伽那山頂上而住。彼種種意,
嬉戲受樂。其中有天生厭離者。如是種種無
量分別無量境界而受快樂。如是無量境界
受樂,心不厭足,如是乃至善業樂因盡爛壞
失,於彼天處業盡而退。如是退已,種種業繩
之所繫縛,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
在樂處,諸根具足有善智慧,第一大心、第一
大富,為一切人常所供養,端正好色,若為人
王、若為大臣。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
彼即聞知:復有地處名廣博行。眾生何
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善男子近善知
識,信業果報,心意正直,隨順法行,受持禁
戒,正見不邪,修正見行,常近耆宿,於佛
法僧生清淨信,信於生死,常一切時善攝
諸根,不著境界怖畏生死;知愛別離、生老
病死,恩愛聚會、恩愛離別一切皆知;於五
聚陰識知其過,常勤精進,順行善業,離惡
知識;常一切時樂聞正法,聞已思惟,思已知
義,攝持在心,知離欲味;常不殺生、常不偷
盜,如前所說。復捨邪行:於婦女根,眼不樂
見;於其歌舞莊嚴音聲,聞已不味;於畫婦女
若見若聞,無不善念;夢見婦女,覺已不樂,不
生愛念;不多行欲,常正觀察,捨離邪婬,棄於
欲事如毒無異。彼人如是功德相應,常行善
業,恒有善念,離垢染心,持戒普淨,善護禁
戒。彼人如是,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
中,在夜摩天廣博行處。


「彼三功德樂修多作,
[041-0242c]
愛樂淨戒,持戒得果,生於彼處。纔生於彼,即
聞天鳥種種音聲第一可愛,如跋求聲。鼻所
嗅香,本未曾有第一天香,嗅彼香已,生第一
樂。身所覺觸本未曾得,心意清淨而不濁
亂。如心迴轉,正相應故,則生歡喜。味亦如
是,有種種味本未曾得。彼天如是六識之
身前受樂已,如是思念:『此何世間?我住何處?
此處一切皆悉可愛、皆悉可樂,與本皆異。
此處世間見一切色,無量好色。』復見自身所
有光明勝日光明,離肉骨污、離諸不淨、離影
離睒、離脈離筋、離大小節、離於堅觸。身體
柔軟,普身諸分一切皆軟。離於疲惓,自所念
行若來若去皆無障礙。離於求索、離身傴
曲。彼此迭互不相憎嫉。身體雜毛頭髮皆
旋,一一毛旋,眼所對矚,無有妨礙。境界不
劣,離於諸障聲觸味香。身不增減,不變不
老,恒常有力。天女妬嫉、怖畏怯弱一切皆
離。身自具足,離求莊嚴,離求財物,於諸天
女離攝取過。復何所離?於園林中處處遊行
無所怖畏,離怨家畏、離不淨畏、離於知足。見
自己身,則生愛樂,念念增長。天無量種諸境
界樂,如所悕望,有樂皆得。


「悕望樂已,以少智
故,心如是疑:『我何處來?我此身者為是何
身?此是何處?此處何名?』彼如是疑,心中思
量。譬如醉人或有睡人,夜有四分,三分已
過,從睡而寤,於良久時,彼心疑念:『我是何
人?我何處住?』少時思念,爾乃得知。如是如
是,始生天子於良久時,心思惟已,然後乃
知我人中死,來生此處。彼天如是於人中時,
[041-0243a]
持戒熏思,如是相似生於天中。


「若閻浮提不樂境界,在彼天處初生之時,亦
不喜樂。何以故?本熏思故,時彼如是。始生
天子於良久時,如是覺知我在天處,以善業
故天世間生。若人如是,於人中死生於天中,
彼持戒來,猶故如是不著境界。如是後時,天
上退已,生於人中,本天上時所習熏故,有相
似相;如是人中以熏思故,後時死已,生於天
中,不樂境界、不近婬欲。時彼如是,始生天
子以持戒故,雖生彼天,不近境界。以餘業故,
令心如是不樂境界。


「若出地獄生天中者,彼生業故,在地獄中難
可得出。餘善業故,以少願故,得出地獄生於
天中。以在如是苦惱處來,生在天中得樂即
著,心生歡喜,又多瞋恚。喜樂園林、流水河池
種種蓮花,勝愛樂心嬉戲遊行。彼於飲食,愛
樂心強,彼意相續之所熏故。


「若出餓鬼,有餘業故生天中者,意相續熏,樂
食心強,愛於飲食,常處於冷,多樂婦女。彼熏
意故。


「若出畜生,有餘業故生天中者,則多飲食。如
畜生中多食多飲,生於天中,亦復如是多食
多飲、少飲多食,愛欲心強。以意相續熏故如
是。


「若無色界四處退已,生彼天者——以本修得三
摩跋提,是故生彼無色界中四地處生,業盡
故退,生彼天中——如是本意相續熏故,如是愛
觸味色香等如是得已,而復不樂。以心寂靜
不多亂故,彼熏心故。若於色界,依止初禪,如
[041-0243b]
是乃至依止四禪。彼禪盡故,退生欲界,如是
本意相續熏故,有下中上,心樂坐禪。境界樂
心,少而不多。


「若欲界天,欲界中退,還生欲界,以生業故。如
是二道作眾善業,若天、若人如是二種,欲天
中退,還生欲天。作善業故,唯欲界中。一切
諸天二種業熟,除淨居天。彼淨居天非生
業熟、非餘業熟。如是業風常吹一切世間
眾生,令其流轉,心羂所繫,亦為種種業羂所
縛,無量百千異心信解、無量分別,次第相續,
於五道中流轉常行。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如是觀察、如是思念,然
後乃知:『我於某道退來生此。我人中退而來
生此,受生業故。』彼如是知彼業故生,若餘業
生,如是亦知。以何因緣知此天子非餘業生?
若餘業者,久時因緣,或一百劫能與果報;有
一千劫或百千劫,少天眼者不自見知。本過
去生久遠之業因緣生此生業生者,則知來
處。


「彼如是觀生因緣已,心生憍慢,未久之間,
善業熏故,於境界中生愛著心,有無量種。彼
天爾乃如是念知:『我今在於夜摩天中,名廣博
行地處生已。』即生心時,諸天女眾而現在前。
以善業故,彼天女眾速來圍遶。以彼天子善
業力故,天女來至。若彼天女生來久者,則不
羞恥,近欲抱之,遶彼天子,共園林中而受諸
樂。以善業價得彼天女種種功德,第一可愛,
而共受樂。於彼地處有好山林、蓮華河池、
㵎谷流水,有好平地、有好金窟,樹枝之舍,無
量百千種種諸鳥,種種音聲。無量百千天女
[041-0243c]
之眾迭相圍遶,在如是處歌舞遊戲。彼處園
中有七寶鹿處處遊行。如是種種眼所見
者皆悉可愛。彼處有山,名為廣少,彼山之峯
七寶光明,種種莊嚴,種種寶石雜雜間錯。有
蓮花林皆是七寶,在園林中多有河池,如
是種種莊嚴之處。以善業故,妙色莊嚴,於如
是處歌舞遊戲種種受樂。


「彼天如是同受樂已,有於水中而遊戲者。如
是種種欲,到地獄、餓鬼、畜生。以善業故,戲樂
不止。彼諸天等自於身中,示一切天業相名
字。若天前世作何善業?何心作業?於何時作?
何因緣作?何生處作?此如是等,於下中上福
田具足、財物具足而作善業。彼一切相,於自
身中見其名字。譬如明了善書畫者,各各別
處,隨其所作,歷然分明。如彼名字,此天如是。
善業畫師於業地處,一切善業皆悉普畫。善
業彩色善淨光明,見則極愛,畫作彼天,一切
樂見。如彼善業巧畫之色,如是而生。彼天之
身以有如是畫字相現,百倍嚴勝。譬如第一
百煉真金,或復其餘赤蓮花寶或青色寶,
於如是等種種勝寶,端嚴可愛,彼天身相百
倍端嚴。如是畫相,自眼不見。何以故?以在頷
下咽上相故,是以不見。若彼天子心未放逸,
則便更互相見此相;又善業因,如是更互相
見此相。彼廣博行地處之天,如是希有。


「彼天復有希有之相,如咽之相,額上亦爾。以
善業故,有如是相。種種業畫,種種色相。所謂
相者:云何而退?於何時退?如是退已,當生何
處?彼種種色,種種畫相,彼天額中皆悉具
[041-0244a]
見。此希有相,是業所作。彼天身上,如是字
鬘種種雜雜,如是端嚴。如餘異處所有諸
天,種種華鬘莊嚴身首端嚴殊妙,此相莊
嚴亦復如是。


「又彼諸天復有善業果報成熟,自業畫身,共
諸天女種種畫身勝莊嚴者,受諸快樂。無量
種種園林之內,於廣博行地處之中遊戲受
樂。既受樂已,復向一河,河名善雜。彼河從於
雜愛山峯流出而來,故名善雜。有種種寶莊
嚴彼河,無量鳥眾種種音聲,多有無量種種
異樹莊嚴彼河。有種種花,其華雜色有百千
分異色不同,莊嚴河岸,無量天女近彼河
岸遊戲受樂。又復更有殊妙河水,名為雜河。
此河從於雜色崖岸山峯流出,故名雜河。如
是雜河,若天近之,於本生處則能憶知。彼
天若從地獄中來到彼河岸,則便憶知。既
憶知已,有極可愛五欲功德皆悉具足,有
諸天女心甚歡喜遊戲受樂。


「以心憶知曾受
苦惱故,於樂事一切皆忘,如是厭欲而說偈言:


「 「『地獄熾火中,
 苦切甚大苦,
 我等惡業盡,
 皆來在此處。
 業善果亦善,
 諸功德莊嚴;
 業惡故果苦,
 必定如是受。
 我於苦樂中,
 輪轉生死處,
 業風吹令轉,
 猶如海中波。
 若有心作惡,
 喜樂惡事者,
 彼不善行故,
 因緣墮地獄。
 得脫彼地獄,
 來生此天處,
 忘彼處苦已,
 而復行欲樂。
[041-0244b]
 此境界流轉,
 苦樂如梁繩,
 而心甚堅䩕,
 受苦不厭惓。
 此彼岸和合,
 諸根之所誑,
 為愛羂所縛,
 一切流生死。
 出地獄生鬼,
 出鬼生畜生;
 出餘畜作龍,
 出龍生三處;
 業如是常行,
 世間轉如輪,
 以久來習故,
 猶不生疲惓。
 愛樂龍宮殿,
 不樂地獄苦,
 流轉於有獄,
 有樂不樂處。
 千鉢頭摩苦,
 百億鉢頭摩,
 如是時受苦,
 癡故不厭惓。
 三界皆無樂,
 普遍一切苦,
 眾生為癡誑,
 而不生厭惓。
 如是受苦已,
 癡故造苦因,
 由因故有果,
 如果從種子。
 境界所迷心,
 勇健有大力,
 眾生調彼心,
 令彼時寂靜。
 彼心調伏已,
 一切界轉行,
 輪迴於三有,
 不能見真諦。
 如以風因緣,
 令海水波動;
 如是因緣心,
 令世間常轉。
 眾生著婦女,
 為苦樂所執,
 不到於善地,
 無苦惱之處。
 若憶知苦時,
 則生厭離心,
 既忘彼苦惱,
 還著樂放逸。
 若有能憶知,
 地獄苦惱者,
 如是天中樂,
 猶如小微塵。』」



「彼天皆憶本曾生處。諸有近彼雜色崖岸山
[041-0244c]
峯所出雜河岸者,則皆憶知本曾生處;若離
去者,於本生處一切皆忘。彼復於苦心既忘
已,忘本生處;忘本生已,而復樂著種種境界,
有無量種無異相似可愛聲觸味色香等天妙
境界,如是受樂。


「既受樂已,而復更向名久欲山。彼久欲山普
皆可愛,有第一河蓮花水池,其水清淨,圍遶
彼山。鵝鴨鴛鴦在彼河池而為莊嚴,種種金
寶為河兩岸,水流之聲有種種音。彼山之
中如是等河,其數一萬。種種樹林,種種眾
鳥而為莊嚴。彼諸河中,四河最勝,所謂四
者:一名速流;二名金鬘;三名毘琉璃水;四
名樂漂。是名為四。
爾時天眾自業果熟,一切如是生歡喜心,種
種衣服莊嚴其身,遊戲受樂,向速流河。近彼
河岸有長妙花極大樹林,名無量樂。其花開
敷,其枝密覆間無空處,無量百千種種色
花。有流水池,種種諸鳥,鳥身皆是種種雜寶,
眾鳥音聲處處遍滿。彼速流河第二岸邊
有蓮花池,彼池名曰醉蜂巡行。如日初出赤
色蓮花在彼池中以為莊嚴,如是蓮花有第
一香普覆池水。彼河二岸,一有樹林,一有花
池。彼河長量五百由旬,廣五由旬,其水普
清,水中生花遍覆其水,花葉雜色若干種
種,有第一香。彼如是香遍五由旬。爾時,彼
處如是諸天隨心所念,有天在於園林中者,
有天在於蓮花中者。如心所念遊戲受樂,與
天女眾彼此迭共歡喜受樂。自有光明。以善
業力在彼處生。彼速流河於兩岸邊,廣博行
[041-0245a]
天種種遊戲而受快樂。如是一河。


「彼金鬘河
從山峯出,彼山名衣。又衣山峯復出此河,此
金鬘河甚為可愛,河在衣山猶如金鬘,故
名此河以為金鬘。彼金鬘河如是功德,所謂
其水悉是天酒,遠離酒過,第一善香,味色觸
等皆如心意,一切具足。有所憶念,不妨不
亂。爾時,彼天共諸天女飲如是酒,復受勝樂。
彼一一天皆有無量諸天女眾之所圍遶,心
意樂著五欲境界,五樂音聲,稱情美妙。共諸
天女,隨心所念如意自在,金鬘河邊成就無
量種種勝樂,於境界中心不厭足。又復歌舞
種種遊戲受諸快樂,從一山口至一山口,從
一山峯至一山峯,從一河岸至一河岸,從蓮
華池至蓮花池,從園林處至園林處,從樹根
下至樹根下。如是種種諸處受樂,既受樂已,
次復往向毘琉璃水第三河所。


「毘琉璃水第
三河中,其水清淨如毘琉璃,彼處多有毘
琉璃樹,又復多有毘琉璃鳥在彼水中。其
水波鬘,其沫如笑,淨潔清水徐流不急。其
水極深,有妙音聲。善業力故,毘琉璃水如是
緩流。天欲受樂,有心念時,到彼河中,境界渴
故,種種愛貪。彼天受樂不在一處,有在
河岸而受樂者,有在水中而受樂者。共諸天
女第一嬉戲而受快樂。彼諸天眾皆悉乘鳥,
從一水波到一水波處處遊行,從一水㳬入
一水㳬,從一迴波入一迴波。有入水者,入已
復出,更入急處。又復彼天從一蓮花入一蓮
花,又復從一優鉢羅林更入其餘優鉢羅林。
如是遊行百到千到,成就樂受,不可譬喻。
[041-0245b]
又復彼天善業力故,境界寂靜,毘琉璃水清
淨之處,見業果報。若其有天持戒淨勝、若智
慧勝,彼則能見本何因緣,如是作業得生彼
天毘琉璃水清淨之處,一切皆見。以何因緣
如是心生憶念往事?以前世時,於福田中有
清淨心深生信故。


「彼一切天一一各各作如
是心:『我境界力如是動轉,五欲之水在愛
河中,如是漂我,令我不覺。無常退至,我於此
處必定當退。如過去世所作業相,生此之因
自咽上現。』彼天既見如是相故,知過去世作
如是等善業因緣,來生此處,如是受樂。若彼
業盡,於此天上必定當退。如是念已,彼此迭
互相向而說。


「復見五道怖畏之處,見怖畏已,
彼一切天各生厭離,毘琉璃水河岸邊處而
說偈言:


「 「『若過去修善,
 為善人所愛,
 今此天處受,
 念念向盡去。
 彼盡已則退,
 天中善報處,
 一切樂因緣,
 皆如是盡滅。
 既入無常手,
 一切皆破壞,
 若法無常者,
 令一切皆貪。
 如是無常法,
 能與一切貪,
 愚癡少智者,
 貪著於欲味。
 癡不覺知過,
 如今波迦果,
 色聲等繫縛,
 愛故受苦惱。
 惡業迷眾生,
 令不得自在,
 以迷惡業故,
 則受惡業果。
 諸著欲味者,
 欲害如毒果,
 著欲不知足,
 故墮地獄中。
[041-0245c]
 常樂行施戒,
 施戒福成就,
 若常如是行,
 彼則生天上。
 持戒常修行,
 捨離不善業,
 恭敬修威儀,
 彼則生天上。
 愍眾生安慰,
 深信於佛法,
 攝心寂靜者,
 彼則生天上。
 若於怨家所,
 慈心離瞋垢,
 常寂靜心者,
 彼則生天上。
 若心中無瞋,
 彼善而無惱,
 勇善調伏者,
 彼則生天上。
 常實語持戒,
 而不多言說,
 知堅知不堅,
 彼則生天上。
 若不樂世間,
 厭離老死法,
 常樂於涅槃,
 彼則生天上。
 若樹下塚間,
 如是山谷等,
 常一心禪者,
 彼則生天上。
 知時敬父母,
 不近惡知識,
 常行慈心者,
 彼則生天上。
 不樂聚落城,
 及戲處道行,
 一處住知足,
 彼則生天上。
 若善自觀身,
 常見其不淨,
 知自身如是,
 彼則生天上。
 若能知法網,
 種種法網知,
 不喜樂生死,
 彼則生天上。
 若覺知諸法,
 無量種種生,
 雖見不喜樂,
 彼則生天上。
 心念念如幻,
 如乾闥婆城,
 若調伏此心,
 彼則生天上。
 若諦知一相,
 或善知二相,
[041-0246a]
 心於欲厭離,
 彼則生天上。
 於他妻如母,
 於一切如父,
 若如是平等,
 彼則生天上。
 若恒離兩舌,
 常樂和合他,
 心不慳而直,
 彼則生天上。
 於他一切物,
 皆如土塊等,
 自生知足樂,
 彼則生天上。
 若於夜於晝,
 常能離懈怠,
 勤行精進者,
 彼則生天上。
 若離慢貪瞋,
 復離於懈怠,
 如是捨離者,
 彼則生天上。
 恒不樂五塵,
 五塵不破戒,
 常護戒智者,
 彼則生天上。
 若能知四取,
 四諦亦如是,
 智者如是知,
 彼則生天上。
 若知苦苦報,
 亦復知苦沒,
 如是諦見者,
 彼則生天上。
 若得衰惱己,
 而不捨於法,
 是攝受法者,
 彼則生天上。
 若著壞色衣,
 及著糞掃衣,
 善心不行惡,
 彼則生天上。
 若一切時禪,
 常有出世心,
 恒樂空閑處,
 彼則生天上。
 若美若不美,
 隨他之所得,
 心不喜不瞋,
 彼則生天上。
 若著麁鄙色,
 塵土糞掃衣,
 如是衣知足,
 彼則生天上。
 若床若地樓,
 或復在餘處,
 不生苦樂心,
 彼則生天上。
[041-0246b]
 於眼所見色,
 青黃赤白等,
 若如實諦見,
 彼則生天上。
 若聞愛不愛,
 二種聲不樂,
 心正不動亂,
 彼則生天上。
 調伏於六根,
 而不樂境界,
 攝心不動亂,
 彼則生天上。
 如是大饒益,
 恒常受快樂,
 若一切皆作,
 彼則生天上。
 如一切業行=作【三】行=作【宋】【元】【明】行行,
 是則為最勝,
 行無垢法者,
 彼則生天上。
 若知於業報,
 而能作業報,
 於苦常怖畏,
 彼則生天上。』」



「彼天如是頷下咽中見諸相已,極大怖畏已
說此偈。於河岸邊共諸天眾,本性放逸,以本
業故,於咽中現。若至餘處,則不復見。若有因
緣,則便見之;若無因緣,雖有不見。何以故?
以一切法因緣生故。


「又復彼天本性放逸,性放逸行,離久欲山,復
向餘山,山名寶圍。歡喜心故,種種莊嚴,現
在生欲,能牽其心,不計未來所有諸畏,以根
搖動不寂靜故,於彼天中受第一樂。歌舞喜
笑,種種遊戲,於河岸邊,種種樹枝,諸花具
足,彼處多有常歡喜鳥。


「復有寶山勝寶圍山,無量百千分分之處皆
悉具有,雜寶間錯。而彼諸天悕望樂故,欲往
見之。時彼天眾遙見彼山光炎圍繞,如穿虛
空,光炎上出,天不曾見。忽爾見之,彼山光
明青黃赤紫普萬由旬。
又復如是雜寶光明,出勝其餘無量寶山
[041-0246c]
所有光明。如須彌山所有光明,能壞一切其
餘諸山所有光明;此寶圍山所有光明,能壞
其餘寶山光明,亦復如是。彼寶圍山眼若看
者,能令眼樂。
又復第二能與耳樂。所謂種種河池之聲,有
孔雀等七寶翅鳥種種音聲,有如是等無量
種鳥種種音聲。彼有寶樹,樹有鈴網,風吹出
聲,其聲美妙不可譬喻。寶圍大山以如是
聲,能令耳樂。
彼寶圍山又復能與第三根樂,而彼天眾猶
未至山,謂:彼山中從無量華出無量香,令天
鼻樂。彼寶圍山如是能令第三根樂。
彼寶圍山又復能與第四根樂,所謂能令舌
根得樂。色香味酒能令豐足,種種美果皆令
飽滿。
彼寶圍山又復能令天身皆得無縷衣觸。無
量衣服皆甚柔軟,復有冷風隨念樂觸,以吹
其身。
彼大寶山如是能與天之快樂。彼天五根如
是受樂。如五根樂,意亦如是得第一樂。此寶
圍山於一切根皆令得樂,如是饒益一切天
眾。


「爾時,彼天既到如是寶圍山已。彼寶圍山光
炎圍遶,出無量種炎光明圍,多有無量百千
蓮花流水河池以為莊嚴,金毘琉璃、青色妙
寶、白銀寶等種種雜雜百千莊嚴。彼天既見
如是山已,本性自樂,見彼山故,百倍受樂。共
諸天女,迭互各各更相受樂,生歡喜心,勝勝
悕望,意甚欲見。彼寶圍山窟窟谷谷處處皆
[041-0247a]
有蓮花池林。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河至河,
須陀之處。從一寶林至一寶林,處處遍見
種種鳥眾,復聞其聲,五樂之音,遊戲受樂。彼
天眼耳鼻舌身等五種境界,一切可愛。彼根
聲觸味色香等,各各勝妙,如是諸根於境界
中一一受樂。


「如是境界愛放逸故,現在世中
若苦、若樂,過去世時若苦、若樂,皆悉忘失。如
前業果種種字畫,於其咽中先所見者,一切
皆忘。如是遊戲種種受樂,是故皆忘本所作
業。


「彼天勝妙寶圍山峯,名淨無垢。如是無
垢清淨之處,見行殿塵。天在殿行,殿所行處
有妙寶塵。彼清淨處尚見殿塵,何況其餘天
身等物。種種莊嚴、可愛身色,業盡所作,有
異異種。若此天眾命盡故退,何業所作,以
善業力,咽中字畫如是皆見。彼初見已,不生
厭離。何以故?以愚癡故。初得欲味,即便樂著,
不生厭心。彼愚鈍天,若為他示或自覺知,見
彼欲過,即便覺知事至怖畏。


「彼天如是貪著
欲味,見其過患,則於後時,悔火所燒。『云何我
本不捨此欲,如毒刀火?此欲乃是地獄、餓鬼、
畜生之因。我今以此欲因緣故,必墮地獄、餓
鬼、畜生惡趣之中。』如是後時,悔火所燒。若修
心者,則於欲味不生味樂;見欲過患,則於
彼欲不味、不著。知欲過故,以有智慧見彼過
故,後則不悔。若不悕樂彼欲境界,失不憂者,
本修心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十一
[041-024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