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406 大乘稻芉經隨聽疏決-- (master)




No. 2783 [cf. No. 2782]
大乘稻芉經隨聽疏決



「 稽首恭敬正遍知
 及以妙法僧伽眾
 所有稻芉未決義
 今當次第略解釋」



十六論中第一言因中有果論者。謂如有一
[001-0556c]
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論。常常時恒
恒時。於諸因中具有果性。謂雨眾外道作如
是計。何因緣故。起如是計。立如是論。顯示因
中具有果性。由教及理故。教者謂彼先師所
造教藏。隨門傳授。傳至于今。顯示因中先有
果性。理者謂即彼沙門若婆羅門為性。尋□
□□□察住即思地住自辯地住異生地住。
隨思惟觀察行地。彼作是思。若從彼性此住
得生。一切世間共知共立。彼為此因非餘。又
求果者惟所此因非餘。又即於彼加功營構
諸所求事非餘。又若彼果即從彼生不從餘
生。是故彼果因中已有。若不爾者。應立一切
是一切因。為求一果應所一切應於一切。加
功營構。應從一切一切果生。如是由施設故。
求所故。所作決定故。生故。彼見因中常有果
性。應審問彼。汝何所欲。何者因相。何者果
相。因果兩相為異不異。若無異相。便無因果
二種。決定因果二種無差別故。因中有果不
應道理。若有異相。汝意云何。因中果相為未
生相。為已生相。若未生相。便於因中果猶未
生而說。是有不應道理。若已生相即果。已生
復從因生。不應道理。是故因中非先有果。然
要有因待緣果生。又有相法。於有相法中。由
五種相故。方可了知。於一處所可得。如瓶
中水。二於所依可得。如眼中眼識。三即自相
可得。如因自體不由比度。四即由自作業可
得。五由因變異故成變異。或由緣變異故果
成變異。是故彼說常常時恒恒時因中有果。
不應道理。由此因緣故。所立論非如理說。如
[001-0557a]
是不異相故。異相故。未生相故。已生相故。不
應道理 二言從緣顯了。論者。即如有一若
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一切諸
法本性是有。從眾緣顯。不從緣生。謂即因中
有果論者。及聲相論者。作如是計。何因緣故。
因中有果。論者。見諸因中。先有果性。從緣顯
耶。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
性。即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彼如是思。果先
是有。復從因生。不應道理。然非不用功為成
於果。彼復何緣而作功用。豈非唯為顯了果
耶彼作如是妄分別已。立顯了論。應審問彼。
汝何所欲為無障緣而為障礙為有障緣耶。若
無障緣者。無障礙緣而為障礙。不應道理。若
有障緣者。屬果之因。何故不障。同是有故。不
應道理。譬如黑闇障盆中水。亦能障盆。若
言障因緣。亦能障者。亦應顯因。俱被障故。
而言但顯因中光有果生不顯因者。不應道
理。復應問彼。為有性是障緣為異耶。若有
性是障緣者。是即有性應常不顯了。不應道
理。因亦是有。何不為障。若言果性。是障緣
者。是則一法亦因亦果。如芽是種子。果是莖
等。因是即一法亦顯不顯。不應道理。又今問
汝。隨汝意答。本法與顯為異不異。若不異者。
法應常顯。一已復顯。不應道理。若言異者。彼
顯為無因耶。為有因耶。若言無因。無因而顯。
不應道理。若有因者。果性可顯。非是因性。
以不顯因能顯於果。不應道理。如是無障緣
故。有障緣故。有相故。果相故。顯不異故。
顯異故。不應道理 三言去來實有論者。謂
[001-0557b]
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若在此法者。由不
正思惟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有過去有未
來其相成就。猶如見在實有非假。何因緣故
起如見立如是論。由教及理。教如前說。又在
此法者。於如來經。不如理分別故。謂如經
言。一切有者。即十二處。此二十處實相是有。
又薄伽梵說。有過去業。又說。有過去色。有未
來色。廣說乃至識亦如是。理者謂如有一為
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彼如是思。若法
自相安住此法。真實是有。此若未來無者。爾
時應未受相。此若過去無者。爾時應失自相。
若如是者。法法自相應不成就。由是道理亦
非真實故。不應道理。由是思惟。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過去未來性相實有。應審問彼。汝
何所欲。去來二相。與現在相。為一為異。若
言相一立三世相。不應道理。若相異者。性相
實有。不應道理。又汝應說。自意所欲。隨三
世法。為是常耶。為無常耶。若常相者。墮在
三世。不應道理。若無常相。於三世中。恒是
實有。不應道理。又今問汝。隨汝意答。為計
未來法至現在世耶。為彼死已於此生耶。為
即住未來。為緣生現在耶。為本無業。今有業
耶。為本相不圓滿。今相圓滿耶。為本異相。
今非異相耶。為於未來有現在分耶。若即未
法來來至現在者。此便有方所。後與現在應
無差別。復應是常。不應道理。若言未來死已
現在生者。是即未來不生。於今現在世法本
無今生。又未來未生而言死歿不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