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49 楞伽經參訂疏-明-廣莫 (master)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參訂疏卷第三
劉宋天竺沙門求那䟦陀羅 譯
皇明吳興後學沙門廣莫 參訂
夏官大夫擕李袁黃 閱正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
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
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
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欲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污。
一切諸佛之所演說。」

大慧躡前一切修多羅皆應說空無二離自性等而發難也。如
大下。舉喻以明眾生身中藏性常住。如來下。法合可解。此引據。下正難。】


云何世尊。同外
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世尊。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
於求那。周遍不滅。世尊。彼說有我。」

求那。輔行譯云依諦。新說云。此難。如
來若說有如來藏義。是違上一切修多羅皆應說空。即同外道說有神我。然彼計我。其義有三。一者體常。名為
作者。二者雖在五陰。而離於求那。三者徧歷諸趣。實非生滅。今說藏義。豈非同於外道我耶。】


佛告
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
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
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巳。如來
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
有境界如來藏門。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
[003-0022b]
作我見計著。」

我說下。世尊自謂應機說法。方便不一。不同外道所說之我也。有時下。明應機
不一之意。謂有時說空。乃至自性涅槃。以如是等句。顯示如來藏巳。如來又恐愚夫聞此空無相等。則無有我。
復生怖畏。為斷此疑。復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中。有如來藏性。即此無所有。為入藏性之門。不令墮於無見也。
是故行者。莫以如來藏。作我見計著。】


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
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復如是。於法無我。離一
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
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
名說如來藏。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
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

譬如下。喻也。如來下。法合。陶音搖。陶家。喻
如來。泥聚。喻藏性。人工木輪等。喻種種智慧善巧方便。作種種器。喻或說藏性。或說無我等名也。以是下。結不
同外道之意。是名下。結世尊善巧方便之意。三解脫者。即空。無相。無願。此三能脫心意識等故。門喻也。取出入
義。楊彥國纂云。華嚴謂菩薩觀緣起而知自性空。得空解脫。觀十二有支自性滅。得無相解脫。入空無願求。唯
為教化眾生故。得無願解脫。故曰三解脫。】


希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希望。約佛邊說。謂佛希望眾生。疾得阿耨菩提。故說種種藏性之門也。】

是故如來應
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
是故大慧。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

初是故下。
結前意。以明如來隨順說法。無外見之咎也。次是故下。勉諸菩薩。當離外見。而依此無我之藏性也。】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人相續陰。緣與微塵。勝自在作。心量妄想。」
外道計九物生
世間。一計時。二計方。三計微塵。四計空。五計大種。六計神我。七計勝妙。八計自在天。九計大梵天。今初云
人者。即我之異名。言神我也。陰是所生。人與微塵勝自在等。是能生。作謂作者。謂人等作諸陰界入法。故
得相續而住。以顯外道九種作者。是妄想心量。】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觀未來眾生。復請世尊。惟願
為說修行無間。如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者大方便。」

大慧
[003-0022c]
前以如來藏性為難。而世尊既釋其疑。則知藏性為修行所證之體。故今復問修行之次。令未來學者得其門
故。言修行無間者。謂行有淺深。道原平等。如百川歸海。同一鹹味。故云無間。又與前經五性無間義同。如諸下。
大慧所問。雖兼頓漸。而其本意。的在大乘。故舉菩薩方便為辭耳。】


佛告大慧。菩薩摩
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何為四。謂善分
別自心現。觀外性非性。離生住滅見。得自覺聖智善
樂。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

成就
下。示法。云何下。標名。下文釋義。】


云何菩薩摩訶薩。善分別自心現。謂
如是觀三界唯心分齊。離我我所。無動搖。離去來。無
始虗偽習氣所熏。三界種種色行繫縛。身財建立。妄
想隨入現。是名菩薩摩訶薩。善分別自心現。」

云何下。徵名。謂
如下。正釋義也。觀三界唯心者。謂心外無法。唯識變現。以唯識故。於一切法。離我我所。無有作者。離去來相也。
以無始虗偽所熏故。則有種種色相。種種心行之所繫縛。身。根身也。財。資生之物也。若依若正。悉是妄想所現。
是名下結。】


云何菩薩摩訶薩。善觀外性非性。謂𦦨夢等一
切性。無始虗偽妄想習因。觀一切性自性。菩薩摩訶
薩。作如是善觀外性非性。是名菩薩摩訶薩善觀外
性非性。」

云何下。徵名。謂燄下。正釋義也。外性非性者。外性。指離識有法也。其性非真。故云非性。如陽燄
幻夢等。非實有故。從無始妄想習因所起。菩薩能觀此因。故知外性非性也。是名下結。】


云何菩
薩摩訶薩。善離生住滅見。謂如幻夢一切性。自他俱
性不生。隨入自心分齊。故見外性非性。見識不生。及
緣不積聚。見妄想緣生。於三界內外一切法不可得。
見離自性。生見悉滅。知如幻等諸法自性。得無生法
忍。得無生法忍巳。離生住滅見。是名菩薩摩訶薩。善
分別離生住滅見。」

云何下。徵名。謂如下。正釋義也。言善觀如幻夢等一切性非性故。自
性他性俱性不生。以諸性不生故。隨所證。入自心境界。所謂三界唯心也。分齊。即境界義。因見外性非性故。則
[003-0023a]
內識不起。因內識不起故。則外緣不聚。因見妄想緣生故。求於三界內外諸法。悉不可得。見離自性者。謂能觀
之見。亦離自性也。生見悉滅者。謂外之緣生。內之能見。二俱滅故。以知諸性如幻故。隨得無生法忍。得是忍故。
則能遠離一切生住滅見。是名下。結。】


云何菩薩摩訶薩。得自覺聖智善
樂。謂得無生法忍。住第八菩薩地。得離心意意識五
法自性二無我相。得意生身。」

云何下。徵名。謂得下。正釋義也。得無生法忍。住
第八地者。華嚴第八地經云。菩薩於七地中。善修習方便慧。乃至入一切法。本來無生。無起。無相。無成。無壞。無
盡。無轉。無性為性。離一切心意識分別想。無所取著。猶如虗空。入一切法如虗空性。是名得無生法忍。忍者。言
默會無生。忍可於心。欲罷而不能者。謂之忍。菩薩成就此忍。即時得入第八不動地。與今經同也。得意生身者。
華嚴又云。此菩薩隨諸眾生身心信解。種種差別。於彼佛土眾會之中。而現其身。乃至應以聲聞身。辟支佛身。
菩薩身。如來身得度者。即皆現之。是名意生身也。如意念生。無障礙故。】


世尊。意生身者
何因緣。佛告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疾無礙。故
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無礙。於彼異方無量由延。因
先所見。憶念不忘。自心流注不絕。於身無障礙生。大
慧。如是意生身。得一時俱。菩薩摩訶薩意生身。如幻
三昧力。自在神通。妙相莊嚴。聖種類身。一時俱生。猶
如意生。無有障礙。隨所憶念本願境界。為成就眾生。
得自覺聖智善樂。」

大慧因聞意生之名。而未知名下之義云何。故有此問也。佛告下。舉
喻略釋。次譬如下。廣釋喻義。大慧下。法合。以明三種意生俱時得現。三種身者。一三昧樂正受意生身。二覺法
自性性意生身。三種類俱生無行作意生身。今文雖略。義必俱收。會文可解猶如下。重躡上喻合顯。得自下。結。】


「如是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住第八菩薩地。轉捨
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
覺聖智善樂。」

如是下。明意生之位也。轉捨下。示離有行之妄也。及得下。明證無作之真也。得
自下。重結第四法名。然此四法。初約內觀。故云分別自心。二約外觀。故云觀外性非性。三約能所。故云見外性
及見不生。四約無功用。以息前三之法。故云得無生忍。離心意識也。四法次第深入。為修行者大方便。】



[003-0023b]
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當如是
學。」

總結四法。勉諸當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世尊。惟願
為說一切諸法緣因之相。以覺緣因相故。我及諸菩
薩。離一切性有無妄見。無妄想見漸次俱生。」

緣因。魏唐二譯
作因緣。○大慧問意。從前內外性中發起。內外諸性。是因緣法。由是今問何者為因。何者為緣。以覺緣因相故。
能離一切性有無妄見。離妄見故。則無漸次俱生也。】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種緣
相。謂外及內。外緣者。謂泥團柱輪繩。水木人工。諸方
便緣。有瓶生。如泥瓶。縷㲲。草席。種芽。酪酥等。方便緣
生。亦復如是。是名外緣。前後轉生。」

一切下。先標緣數。謂外下。次列內外。
外緣者下。三別釋外緣義。外緣者。外。指因外之助也。泥團輪等。舉喻例明一切法方便緣生也。前後轉生者。前。
謂前方便。如造瓶器。先具輪繩等。後。謂後方便。如薪火力用等。以前前轉生後後故。新說云。言泥團為因。水杖
等為緣。而成於瓶為果。如泥瓶因果既爾。例餘縷㲲等四。亦復如是皆以縷草種酪為因。㲲席芽酥為果。緣義
可知。是名緣生之法。必先因後果展轉而生。謂親起者為因。疎助者為緣也。】


云何內緣。謂
無明愛業等法。得緣名。從彼生陰界入法。得緣所起
名。彼無差別。而愚夫妄想。是名內緣法。」

此別釋內緣義也。無明愛
業者。舉十二因緣之二也。無明者。謂無始煩惱之惑。一念不覺。明轉為昏。真轉成妄。覆於本性。無妙覺明。故曰
無明。是過去之因也愛者。謂貪於種種勝妙資具。及婬欲等境。此名為愛。是現在之因也。略舉過現之因。影帶
未來。故知十二緣起。名內緣法也。既是過現之因。今文何以緣名。謂十二展轉為因。亦展轉為緣。故得緣名也。
陰界入為緣所起者。謂陰等諸法。悉依十二而得起故。然又十二緣中。無明與愛。為生之本。由是雙舉此二。以
顯緣生本體故也。彼無差別者。彼。指無明愛等。及緣所起。二皆無性。故無差別。而差別者。愚妄所計耳。此釋緣
竟。下文釋因。】


大慧。彼因者。有六種。謂當有因。相續因。相因。
作因。顯示因。待因。」

此標名。下釋義。】

當有因者。作因巳。內外法
生。」

當有因者。謂現在作因。當來成果。現無當有。名當有因也。】

相續因者。作攀緣巳。
內外法生。陰種子等。」

相續因者。由識攀緣內外陰等。種現不斷。名相續因也。內是心
[003-0023c]
法。外是色法。】


相因者。作無間相。相續生。」

相。即無間相也。無間者。謂前念滅巳。
後念續生。前後無間。名無間相。此上二因。蓋屬四緣中之次第緣也。次第不斷。即相續故。成唯識。以次第。名等
無間緣。論云。謂八識及彼心所。前聚於後。自類無間。等而開導。名等無間也。八識頌注云。等無間者。乃各識前
念巳滅。即開闢處所引後念令生。中間無隔者。是其相也。今文無間。正是此義。】


作因者。作增
上事。如轉輪王。」

作。謂作用。諸識轉變。有增上力。令諸法生時。無有障礙。名為作因。此屬四
緣中之增上緣也。成唯識云。增上緣者。謂有法。有勝勢用。能於餘法。顯緣差別。名增上緣。今云事者。彼謂生住
成得等事也。如轉輪王者喻也。轉輪王。於人中最勝。有增上力用。此緣。於四緣中。亦有勝勢力用。法喻相應。故
取喻耳。】


顯示因者。妄想事生巳。相現作所作。如燈照色
等。」

顯示者。謂能所相現。目可見而有對。名顯示也。妄想事者。謂由妄想故。所作事生。事既生巳。能作所作相
現。能作如燈。所作如色。能作。即諸心心所。所作。即色等六塵。心能照境。如燈之照色也。以能顯所。故云作所作。
此屬四緣中之所緣緣也。巳上四緣。詳如彼論中說。按成唯識及觀所緣緣論。皆以內色為所緣緣。不取外質。
故觀所緣緣云。內色如外現。為識所緣緣。許彼相在識。及能生識故。今云作所作者。正取內色之意。但經文太
簡。人難解了。詳如彼論。】


待因者。滅時作。相續斷。不妄想性生。」

待因。
魏譯作觀待因。○此待因。應連顯示因。並屬所緣緣也。何者。以作所作相現。則相待之因。含攝其中。如云。滅時
還作。作時還滅。非待而何。今經三譯。於此六因。文雖稍異。其義頗同諸解不詳。縱解之無據。學者曷從。愚故按
論補釋。來者幸尋思之。集註云。言諸法滅時還作。作時還滅。妄想相續性斷。不妄想性復生。遞互相待。故曰待
。】


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漸次生。不俱生。」

魏譯云。大慧。如
是諸法。凡夫自心虗妄分別。大慧。是諸法。非次第生。非一時生。○此明上文諸因緣相。是愚夫妄想所有。本無
實體。漸次俱生。求不可得。故皆云不也。】


所以者何。若復俱生者。作所作
無分別。不得因相故。若漸次生者。不得相我故。漸次
生不生。如不生子。無父名。」

相我。魏譯作身相。唐譯作體相。按此謂因相之體也。
○此微明漸次俱生二非也。若復下。謂俱生者。能所不異。無可分別。則因相不得。非俱生矣。若漸下。謂不得因
相自體。漸次何生。故云漸次生不生也。復引喻例明。謂因相是因。漸生是果。果若不生。因無以名。如不生子。父
名何出。】


大慧。漸次生相續方便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緣
[003-0024a]
次第增上緣等。生所生故。」

唐譯云。諸計度人言。以因緣緣緣無間緣增上緣等。
所生能生。互相繫屬。○愚夫妄計相續方便。有漸次生。佛破云不然。但妄想耳。因攀下。重明漸次生因也。謂諸
愚夫。因四緣故。生所生也。】


大慧。漸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計著相故。」


唐譯云次第生者理不得成。皆是妄情執著相故。○漸次不生者。謂了知是妄想計著而有。以了知故不生也。】


「漸次俱不生。自心現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性。」

唐譯
云。漸次與頓。皆悉不生。但自心現身資等故。○漸次俱不生者。亦謂了知身及資生。由自心現。以了知故。二皆
不生。受用。即資生也。了知自心現。則自共相等。性即非性也。】


大慧。漸次俱不生。除
自心現不覺妄想。故相生。」

漸次俱不生者。以能了知二生之妄。故不生也。除不
覺自心現故。見有相生。】


是故因緣作事方便相。當離漸次俱見。」


此結上文四緣方便。皆不覺妄想相。勉諸行者。當離漸次俱見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
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都無生。亦無因緣滅。於彼生滅中。而起因緣
想。」
謂諸法本無生滅何有。諸凡愚人。於妄生滅中。而起四緣之想。】
「非遮滅復生。相
續因緣起。唯為斷凡愚。癡惑妄想緣。」
唐譯云。非遮諸緣會。如是
滅復生。但止於凡愚妄想之所著。○佛謂非遮生滅相續諸緣起法。何以故。了知諸法。當體虗寂。由諸凡
愚。妄生取著。但斷取心。諸法何有。】

「有無緣起法。是悉無有生。習氣
所迷轉。從是三有現。真實無生緣。亦復無有滅。觀
一切有為。猶如虗空華。」
頌義可知。】
「攝受及所攝。捨離惑
亂見。非巳生當生。亦復無因緣。一切無所有。斯皆
是言說。」
攝受是識。所攝是境。惑亂諸見。智者當離。諸法本寂。不墮三世故云非巳生當生也。
三世既非。因緣何有。故云一切無所有。若能若所。其因其緣。墮三世論者。皆言說妄想耳。】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言
說妄想相心經。」

心經。魏唐二譯作心法門。○此問。從前偈言說妄想二意中發起。】


尊。我及餘菩薩摩訶薩。若善知言說妄想相心經。則
[003-0024b]
能通達言說所說二種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以言說所說二種趣。淨一切眾生。」

言說。唐譯作能說。○此大慧自
陳問意。謂有如是利益。故應問也。】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
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
有四種言說妄想相。謂相言說。夢言說。過妄想計著
言說。無始妄想言說。」

此標名。下釋義。】

相言說者。從自妄想色
相計著生。」

色。謂青黃赤白等。相。謂高低曲直等。相本非相由自妄想計著生。此明相言說之所
由生也。】


夢言說者先所經境界。隨憶念生。從覺巳。境界
無性生。」

境界無性生。魏譯作虗妄境界不實而生。○先所經境界者。謂昔曾經歷之境。隨憶生夢。夢既
覺。則夢中言說。或隨夢起言說。皆妄也。出夢言說生之所以云。本從無性境界生也。無性謂夢中境界。無性而
有相故。】


過妄想計著言說者。先怨所作業。隨憶念生。」

過。即
過惡。諸狠戾言說是也。由先時怨所作業。今隨憶念。生諸過惡言說。】


無始妄想言說者。
無始虗偽計著。過自種習氣生。」

魏譯云無始言說者。從無始來。執著戲論
煩惱種子熏習而生。○過自種者。謂過之自種子也。過有貪瞋癡慢之不同。各有種現。交相熏習。而起言說。】


「是名四種言說妄想相。」

結名可知。】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
復以此義。勸請世尊。惟願更說言說妄想所現境界。」


前問言說所起之因。此問言說所現之境。】

世尊。何處。何故。云何。何因。眾生
妄想言說生。」

魏譯云。惟願為我。重說四種虗妄執著言語之相。眾生言語。何處出。云何出。何
因出。○今文四何。皆能問之辭也。以言說一句貫之。謂何處言說生。何故言說生等。如魏譯可知。】



告大慧。頭胸喉鼻唇舌齗齒。和合出音聲。」

此明言說所起之處
也。齗魚巾切。齒根肉也。唐譯作齶。傍牙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言說妄想。為
異為不異。佛告大慧。言說妄想。非異非不異。所以者
何。謂彼因生相故。」

所以下。魏譯云。何以故。因彼虗妄法相。生言說故。○因。即妄想也。從
因所生之相。言說也。不即不離。二無實體。故云非異非不異。雙遣。如下文說。】


大慧。若言說
[003-0024c]
妄想異者。妄想不應是因。若不異者。語不顯義。而有
顯示。是故非異非不異。」

此承上文。以言說對妄想。辨異不異也。古注云。若言說與
妄想異者。不應因妄想起言說。若言說與妄想不異者。則言說不能顯示其義。非不異也。】


大慧復
白佛言。世尊。為言說即是第一義。為所說者是第一
義。佛告大慧。非言說是第一義。亦非所說是第一義。」


若以言說為第一義者指非月故。若以所說為第一義者。法亦成緣。因待有故。此雙遣能所二過也。】

所以
者何。謂第一義聖樂。言說所入。是第一義。非言說是
第一義。」

言說如門。行者依言說之門而入。升堂入室處。是第一義。非門即堂之與室也。】

第一
義者。聖智自覺所得。非言說妄想覺境界。」

自覺所得者。謂心境
一如。理智雙寂為得。非言說知解可通。故云非言說妄想境界。】


是故言說妄想。不顯
示第一義。言說者。生滅動搖。展轉因緣起。若展轉因
緣起者。彼不顯示第一義。大慧。自他相無性。故言說
相。不顯示第一義。」

蓋第一義。無聲無臭。寂然無朕。言說則是生滅動搖。從展轉因緣起。
是故言說不能顯示第一義也。自他相無性者。謂能說為自相。所說為他相自他俱妄。故言說不能顯示第一
義也。】


復次大慧。隨人自心現量。故種種相。外性非性。言
說妄想。不顯示第一義。是故大慧。當離言說諸妄想
相。」

唐譯云。第一義者。但唯自心。種種外相。悉皆無有。言語分別。不能顯示。是故大慧。應當遠離言語分別。○
謂隨入一切。皆是自心現量。則知外種種相。性非性矣。唯心境界。言說莫及。是故不能顯示第一義。是故下。勉
諸菩薩。當離言既妄想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性無自性。亦復無言說。甚深空空義。愚夫不能
了。」
諸性。諸妄想性也。性既無性。言說何有。故云亦復無言說。空空者。承上二句。謂諸性空。及言說空也。
空空境界。即第一義。是故愚夫不能了。】

「一切性自性。言說法如影。自
覺聖智子。實際我所說。」
前二句。舉喻類明。諸性言說。二皆如影。謂不實也。後
二句。承上二句。出所說意。言世尊為得自覺聖智之子。說諸性言說之實際耳。】

[003-0025a]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離
有。無。一。異。俱。不俱。非有。非無。常。無常。一切外道所不
行。自覺聖智所行。離妄想自相共相。入於第一真實
之義。諸地相續。漸次上上增進清淨之相。隨入如來
地相。無開發本願。譬如眾色摩尼境界無邊相行。自
心現趣部分之相。一切諸法。」

從惟願為說至此。皆請說之義也。以為說二字。
直貫末句。謂惟願為說離有無等相。外道所不行。聖智所行者。又為說離自共相。入第一義者。又為說諸地相
續。乃至如來地。無邊相行。唯心所現分部之相一切諸法。大慧因聞第一義離言說境界。故發此問。意欲重顯
一切外道所計諸見。不能行於第一義中。所行者。唯自覺聖智耳。】


我及餘菩薩摩訶
薩。離如是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見。疾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令一切眾生。一切安樂。具足充滿。」

此大慧自陳問
意也。謂若得聞上諸義。則能遠離如是妄想自共相見。疾得阿耨菩提也。自利既爾。亦能令諸眾生。具足充滿
一切安樂。】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問我如是之義。多所
安樂多所饒益。哀愍一切諸天世人。」

世尊將酬問義且先歎其所問。
具足自利利他之益。】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
分別解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
慧。不知心量愚痴凡夫。取內外性。依於一異俱不俱
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自性習因。計著妄想。」

此世尊將酬其
問。先顯妄因。以定凡愚所計之本也。新說云。言凡夫愚癡。不知自心現量。妄習為因之所變現。執內外法。為有
為無。起四句等見。以十二喻。況此有無一異等法。皆不真實。是應遠離。】


譬如羣鹿。為渴
所逼。見春時𦦨而作水想。迷亂馳趣。不知非水。」

喻也。】


是愚夫。無始虗偽妄想所熏習。三毒燒心。樂色境界。
見生住滅。取內外性。墮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
無常無常想。妄見攝受。」

法也。羣鹿。喻愚夫。為渴所逼。喻無始妄習所熏。陽燄。喻陰
[003-0025b]
界入等。而作水想。喻外道計著。迷亂馳趣。喻墮一異等見。不知非水。喻妄見攝受。】


如揵闥婆
城。凡愚無智。而起城想。無始習氣。計著相現。彼非有
城非無城。」

喻也。彼非有城非無城者。謂雖見似城。海氣所現。實非城也。幻相不無。因緣故現。】


「如是外道。無始虗偽習氣計著。依於一異俱不俱有
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不能了知自心現量。」

法也。揵城。喻陰
界入等。而起城想。喻外道計著習氣。計著相現。喻依妄習起一異等見。非有城非無城。喻不能了知自心現量。
妄起分別有無等也。】


譬如有人。夢見男女象馬車步城邑園林
山河浴池種種莊嚴。自身入中。覺巳憶念。大慧。於意
云何。如是士夫。於前所夢。憶念不捨。為黠慧不。大慧
白佛言。不也。世尊。」

喻也。】

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惡見所噬。
外道智慧。不知如夢自心現性。依於一異俱不俱有
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

法也。夢非外來。由自心現。陰等如夢。復何分別一異等耶。
由諸外道。不知自心現量。計著諸見。與彼憶念夢境不捨者。同也。】


譬如畫像。不高不
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

喻也。】

如是未來外道。惡見習氣
充滿。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自
壞壞他。餘離有無無生之論。亦說言無。」

法也。畫非高下。高下由心。
如彼諸法。本然平等。而未來外道。充滿世間。妄見一異等也。餘離有無無生之論者。謂如來正論。觀法無生。離
於有無。外道亦計言無。自壞壞他。為過甚矣。】


謗因果見。拔善根本。壞清淨
因。勝求者。當遠離去。作如是說。彼墮自他俱見有無
妄想巳。墮建立誹謗。以是惡見。當墮地獄。」

謗因下。出撥無之過。
勝求下。勉正行者。當離此惡。作如下。對治眾惡。是遠離法。】


譬如翳目見有垂髮。謂
眾人言。汝等觀此。而是垂髮。畢竟非性非無性。見不
見故。」

垂髮。魏唐二譯作毛輪。○喻也。毛輪。是燈上所見圓影。垂髮。是翳目所見覆面之髮。而是下。出垂髮
之妄。謂翳目妄見垂髮。而不知垂髮。非有非無。以翳目妄見。故非無性。淨眼不見。故非有性。有性無性。二皆妄
[003-0025c]
。】


如是外道。妄見希望。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
非無常無常見。誹謗正法。自陷陷他。」

法也。翳見垂髮。喻諸外道妄見
陰界入等。誹謗下。出其惡見之咎。】


譬如火輪非輪。愚夫輪想。非有智
者。」

喻也。火輪。旋火也。本無有輪。愚夫妄作輪想。非智者之見也。】

如是外道。惡見希
望。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想。一切
性生。」

法也。火輪無性。妄計為有。喻如諸法本空。外作一異等想。故有一切性生。】

譬如水泡
似摩尼珠。愚小無智。作摩尼想。計著追逐。而彼水泡。
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

喻也。智者不取。故非摩尼。愚小追逐。故非非摩
。】


如是外道。惡見妄想習氣所熏。於無所有。說有生
緣。有者言滅。」

法也。喻中言愚小者。愚。指外道。小。指二乘。法中言無有說有。謂計異性能生法
也。有者言滅。指外道計斷滅論者。】


復次大慧。有三種量五分論。各建
立巳。得聖智自覺。離二自性事。而作有性妄想計著。」


新說云。言三種量者。一現量。二比量。三聖言量。量者。楷定義。譬夫升斗量物也。現量者。現即顯現。謂分明證境。
不帶名言。無籌度心。親得法體。離妄分別。而非錯謬。比量者。比即比類。謂以因由譬喻。比類量度而得知故。聖
言量者。謂以如來聖教。為準繩故。五分論者。一宗。二因。三喻。四合。五結。宗因喻三。亦云三支比量。合結但成之。
且如外道。妄計執聲為常。於聲明中立量云。聲是有法。定常為宗。因云所作性故。同喻如虗空。然而虗空。非所
作性。則因上不轉。引喻不齊。立聲為常不成。若佛法中。聲是無常。故立量云。聲是有法。定無常為宗。因云所作
性故。同喻如瓶盆。如首楞嚴云。音聲雜語言。但依名句味。豈常也哉。外道何由去執。集註云。如來建立三種量。
五分論。揀辯邪正巳。令離緣起妄想二種自性事。得自覺聖智。而愚夫猶計作有性。起妄想分別。】



慧。心意意識。身心轉變。自心現攝所攝諸妄想斷。如
來地自覺聖智修行者。不於彼作性非性想。」

謂正修行者。斷
心意識能所諸妄想故。於自身心。得勝轉依。不於攝所攝陰界入等。作有無想。】


若復修行者。
如是境界性非性攝取想生者。彼即取長養。及取我
人。」

謂修行者。不正計著。於如是攝所攝境。計著有性無性。生攝取相。彼即墮於長養我人等見。失於正受。】
[003-0026a]


「大慧。若說彼性自性自共相。一切皆是化佛所說。非
法佛說。」

謂性自性等。是化佛權說。非法佛第一義之說也。】

又諸言說。悉由愚
夫希望見生。不為別建立趣自性法。得聖智自覺三
昧樂住者。分別顯示。」

謂化佛言說。悉由隨順愚夫希望見生。而不為別立趣自性第
一義之法。何以故。蓋自性法。乃為得自覺聖智三昧樂住者。分別顯示故。】


譬如水中。有樹
影現。彼非影非非影。非樹形非非樹形。」

喻也。】

如是外道。
見習所熏。妄想計著。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
無常無常想。而不能知自心現量。」

法也。非影非形二句。謂離樹無影。影
實在樹。故非影也。所現唯水。因樹成影。故非非影也。水本無樹。唯水所現。故非樹也。離樹無影。全影即樹。故非
非樹也。以況自心現量。離是非是。外道無知。妄計一異等。】


譬如明鏡。隨緣顯現一
切色像。而無妄想。彼非像非非像。而見像非像。妄想
愚夫。而作像想。」

喻也。鏡隨外緣。顯現眾像。鏡無忻厭。離是非是也。非像非非像者。同前樹
影。諸愚夫輩。妄見是像非像。而作像想。】


如是外道惡見。自心像現。妄想
計著。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

法也
鏡喻自心現量。像喻陰界入法。謂陰界入法。離自心現量。無別有性。如像離鏡。非別有故。而諸外道。不知自心
妄計一異俱不俱等。】


譬如風水。和合出聲。彼非性非非性。」

唐譯云。譬
如谷響。依於風水人等音聲。和合而起。非有非無。○喻也。非性句。如前影像。】


如是外道。惡
見妄想。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見。」


法合可知。】

譬如大地無草木處。熱𦦨川流。洪浪雲湧。彼非
性非非性。貪無貪故。」

喻也。川流浪湧。皆熱燄流動之相也。貪無貪者。釋上非性非非
性意。言陽燄流動。渴鹿所逐。故貪。謂非非性也。人知是燄。故不貪。謂非性也。】


如是愚夫。無
始虗偽習氣所熏。妄想計著。依生住滅。一異俱不俱
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緣自住事門。亦復如彼熱𦦨
波浪。」

法也。大地無草木處。喻真如非相處。熱燄等。喻陰界入法。謂此外道。由無始虗偽習氣所熏。妄依生
[003-0026b]
住滅相一異等。乃緣聖智事門。亦復如彼一異等見。故云亦復如彼熱燄波浪。】


譬如有人。呪
術機發。以非眾生數。毗舍闍鬼。方便合成。動搖云為。
凡愚妄想。計著往來。」

魏譯云。譬如有人。依呪術力。起於死尸。機關木人。無眾生體。依
毗舍闍力。依幻師力。作去來事。○喻也。非眾生數者。謂以草木。編刻人形。或以呪術。或託毗舍闍鬼之力。方便
合成。機關內發。動搖云為。然以草木編刻。本非有情。故云非眾生數。毗舍闍。譯云啖精氣。】


如是外
道惡見希望。依於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
常見。戲論計著。不實建立。大慧。是故欲得自覺聖智
事。當離生住滅。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
等惡見妄想。」

法也。木人。喻真如無我。呪術機發及毗舍闍。喻惡見希望。計著往來。喻依陰界
入法起生住滅一異等見。是故下。結勸得自覺者。當離一異等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
此義。而說偈言。


幻夢水樹影。垂髮熱時𦦨。如是觀三有。究竟得解
脫。」
以眾譬例三有也。依譬觀察。則得究竟解脫。】
「譬如鹿渴想。動轉迷亂
心。鹿想謂為水。而實無水事。如是識種子。動轉見
境界。愚夫妄想生。如為翳所翳。於無始生死。計著
攝受性。如逆楔出楔。捨離貪攝受。」
動轉。即有無生滅。此有無生滅
境界。從愚夫妄想所生。集註云。眾生為計著攝受。如楔楔之。不能出離。如來憐憫。以不實諸喻為楔。逆而
楔之。令其出離。不被惡見妄想。及攝受之性所障。】

「如幻呪機發。浮雲夢電
光。觀是得解脫。永斷三相續。」
浮雲電光。長行無出。此為旁喻也。三相續。
見第三卷。】

「於彼無有作。猶如𦦨虗空。如是知諸法。則為
無所知。」
燄虗空。唐譯作如空中陽燄。○言諸法本無作者。如空中陽燄。以如是知。則所知無
實矣。】

「言教唯假名。彼亦無有相。於彼起妄想。陰行如
垂髮。」
能喻為言教。所喻是陰等。以言教對陰等。謂能所俱無相。故云彼亦無相也。於彼能所。起
妄想。則行陰遷流。依妄生妄。如垂髮之非實耳。】

「如畫垂髮幻。夢揵闥婆城。
[003-0026c]
火輪熱時𦦨。無而現眾生。」
末句。唐譯作實無而見有。○謂諸妄本無。現時
似有。雖無而眾相常現。末句眾生字。即眾相也。此頌喻義。】

「常無常一異。俱不俱
亦然。無始過相續。愚夫癡妄想。」
此頌法義。】
「明鏡水淨眼。
摩尼妙寶珠。於中現眾色。而實無所有。一切性顯
現。如晝熱時𦦨。種種眾色現。如夢無所有。」
眾譬。偈中疊出
者。蓋反復例明諸法不實。勉諸行者。要當遠離。】


「復次大慧。如來說法。離如是四句。謂一異俱不俱有
無非有非無常無常。離於有無建立誹謗。」

此承前章。以明如來
說法。離此諸過。】


分別結集。真諦。緣起。道滅。解脫。如來說法。以
是為首。」

真諦。理也。緣起。十二緣起法也。道滅。四諦之二。是出世因果。影帶苦集二諦。世間因果。解脫。即
涅槃也。如來化儀。分而為三。初說二乘故云以是為首。】


非性。非自在。非無因。非
微塵。非時。非自性相續。而為說法。」

此揀過也。謂如來以正因緣為說諸
法。非如外道計彼性自在等。而作言說。】


復次大慧。為淨煩惱爾𦦨障故。
譬如商主。次第建立百八句無所有。善分別諸乘。及
諸地相。」

集註云。如來建立百八句義。及分別諸乘地相。令諸眾生淨除二障。斷滅諸惑。猶如啇主引導
眾商。直至寶所。於其險阻之處。設諸方便。悉令過之。】


復次大慧。有四種禪。云何
為四。謂愚夫所行禪。觀察義禪。攀緣如禪。如來禪。」

此標
名。下釋義。】


云何愚夫所行禪。謂聲聞緣覺外道修行者。觀
人無我性。自相共相。骨璅。無常苦不淨相。計著為首。
如是相。不異觀。前後轉進。想不除滅。是名愚夫所行
禪。」

骨璅。即小乘白骨觀也。如是相不異觀者。如是相。即牒人無我等。不異觀者。謂觀諸相。本性空寂。故不異
也。古註云。二乘觀人空。又觀陰界入自共相。作無常苦不淨觀。如是相不異。如是觀自共相等。觀無常等行。雖
有勝進。然不離相。是名愚夫所行禪。】


云何觀察義禪。謂人無我自相共
相。外道自他俱無性巳。觀法無我。彼地相義。漸次增
[003-0027a]
進。是名觀察義禪。」

謂字下。應加一觀字。義始足。是觀二乘義。外道下。是觀外道義。觀法
下。是觀菩薩義。自他俱無性者。謂自性。他性。自他俱性。無性。謂無因性也。此四是外道所計之義。諸乘並觀。故
名觀察義禪。】


云何攀緣如禪。」

魏唐二譯。於如字上。加一真字。】

謂妄想二無
我妄想。如實處。不生妄想。是名攀緣如禪。」

攀緣如者。謂菩薩乘
人。以智緣如。智理相寂。名攀緣如禪也。妄想二無我妄想者。上妄想字。是能緣之智。以智稱妄想者。謂智體如
幻。故亦云妄想。下妄想字。指二無我說。二無我。是所緣境。猶屬法數。故亦稱妄想。如實處。更無妄想。故云如實
處不生妄想。是名下。結名。】


云何如來禪。謂入如來地。得自覺聖智
相三種樂住。成辦眾生不思議事。是名如來禪。」

謂入下。魏
譯云。謂如實入如來地故。入內身聖智三空三種樂行故。能成辦眾生所作不可思議是名觀察如來禪。○聖
智三種樂者。即法身。般若。解脫。故魏譯約內身三空而言三空。即三德故。】


爾時世尊。欲重
宣此義。而說偈言。


愚夫所行禪。觀察相義禪。攀緣如實禪。如來清淨
禪。」
此頌舉名。下頌出義。】
「譬如日日形。鉢頭摩深險。如虗空火
燼。修行者觀察。」
梵語鉢頭摩。譯云紅蓮華。新說云。此明外道二乘修禪之相。言外道
計著神我。於禪觀時。見如日月形狀明淨朗耀。或見如紅蓮華。在深險之下。二乘以自共相為實有。灰身
滅智。同於虗空。如薪盡火滅。以為究竟涅槃。】

「如是種種相。外道道通禪。
亦復墮聲聞。及緣覺境界。」
道通禪者。謂外道所通之禪也。】
「捨離彼
一切。則是無所有。」
捨離諸相。入真如禪。無所有。即真如故。】
「一切剎諸
佛。以不思議手。一時摩其頂。隨順入如相。」
此頌如來禪也。
前三句頌成辦眾生不思議事。末句結入如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說
何等法。謂為涅槃。」

此問。從前如來禪三種樂中發起。涅槃是體。三種是德。大慧因聞德
而問體也。新說云。外道以見神我為涅槃。二乘以身智滅如薪盡火滅為涅槃。故問如來說何等法。名為涅槃。】


「佛告大慧。一切自性習氣藏意意識。見習轉變。名為
[003-0027b]
涅槃。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

此明轉心意識諸見習氣。名大
涅槃也。諸佛下。明彼我身土法化教證因果等。是涅槃自性空事境界。又解。自性空。即涅槃體也。事境界者。即
力通自在三種意生身。是涅槃用也。集註云。事境界者。如華嚴事事無礙法界也。】


復次大慧。
涅槃者。聖智自覺境界。離斷常妄想性非性。」

此承前文。廣明
涅槃意也。】


云何非常。謂自相共相妄想斷。故非常。云何非
斷。謂一切聖去來現在得自覺。故非斷。」

釋文可知。】

大慧。涅
槃不壞不死。若涅槃死者。復應受生相續。苦壞者。應
墮有為相。是故涅槃離壞離死。是故修行者之所歸
依。」

涅槃經云。涅言不生。槃言不滅。不生不滅。名大涅槃。今言壞者。即生住異滅四相中之異相也。蓋言涅槃
永離四相。故云不壞不死。新說云。以更不受生相續。故涅槃不死。以非有為生住滅法。故涅槃不壞。以不壞不
死故。為修行者之所歸依。】


復次大慧。涅槃。非捨非得。非斷非常。非
一義。非種種義。是名涅槃。」

新說云。涅槃無煩惱可捨。無菩提可得。故非斷常一
異。唯證相應。是名如來涅槃。】


復次大慧。聲聞緣覺涅槃者。覺自相
共相。不習近境界。」

不習近境界。唐譯作捨離憒閙。○前明如來大涅槃義。此別明二乘
涅槃。以顯深淺之殊也。二乘之人。樂獨善寂。宴處山林。不假徒眾。故云不習近境界。】


不顛倒見。
妄想不生。彼等於彼。作涅槃覺。」

不顛倒等者。謂二乘不計神我等故。不顛
倒見也。以不顛倒故。妄想不生。即於不生處。作涅槃想。此意簡其未盡涅槃實際故也。】


復次大
慧。二種自性相。云何為二。謂言說自性相計著。事自
性相計著。言說自性相計著者。從無始言說虗偽習
氣計著生。事自性相計著者。從不覺自心現分齊生。」


此文可解。】

復次大慧。如來以二種神力。建立菩薩摩訶薩。
頂禮諸佛。聽受問義。云何二種神力建立。謂三昧正
受。為現一切身面言說神力。及手灌頂神力。」

二種神力。謂行
者於三昧正受時。佛現身面言說神力。及灌頂神力。】


大慧。菩薩摩訶薩。初菩薩
[003-0027c]
地。住佛神力。所謂入菩薩大乘照明三昧。入是三昧
巳。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以神通力。為現一切身面言
說。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及餘如是相功德成就菩
薩摩訶薩。」

如是相功德成就者。謂成就二種神力之菩薩也。集註云。如華嚴會中。金剛藏菩薩。
住初地時。蒙如來神力加持。餘菩薩亦爾。】


大慧。是名初菩薩地菩薩摩訶
薩。得菩薩三昧正受神力。於百千劫。積習善根之所
成就。次第諸地。對治所治相。通達究竟。」

此結第一言說神力也。次
第下。謂從初地至第九地。皆以言說神力。被其功德成就。】


至法雲地。住大蓮華微
妙宮殿。坐大蓮華寶師子座。同類菩薩摩訶薩眷屬
圍繞。眾寶瓔珞莊嚴其身。如黃金薝蔔。日月光明。諸
最勝子。從十方來。就大蓮華宮殿座上。而灌其頂。譬
如自在轉輪聖王。及天帝釋太子灌頂。是名菩薩手
灌頂神力。」

魏譯云。至法雲地。住大寶蓮華王宮殿。師子座上坐。同類菩薩摩訶薩眷屬圍繞。寶
冠瓔珞莊嚴其身。如閻浮檀金薝蔔。日月光明勝蓮華色。爾時十方一切如來。各申其手。遙摩蓮華王座上菩
薩摩訶薩頂。如得自在王帝釋王轉輪王。灌大子頂授位故。大慧。彼授位菩薩。及眷屬菩薩摩訶薩。依如來手
摩頂故。得遍身樂。是故言手摩菩薩頂住持力。○按魏唐二譯。及今經標文。皆云如來手灌菩薩之頂。獨今文
云諸最勝子。就彼座上而灌其頂。於喻於標。有相違意。此必譯主或筆受者之訛也。故錄魏譯如上。當准其義。
有本最勝子子字作手。則似諸最勝手從十方來而灌其頂。准此義始順。譬始下。明其授職之義。是名下。結第
二灌頂神力。】


大慧。是名菩薩摩訶薩。住二種神力。若菩薩
摩訶薩。住二種神力。面見諸佛如來。若不如是。則不
能見。」

是名下。總結可知。若菩薩下。明住二力之益。若不下。顯不住之咎。】

復次大慧。菩
薩摩訶薩。凡所分別三昧神足諸法之行。是等一切。
悉住如來二種神力。」

前所說二力。由佛被諸菩薩。為菩薩之自利也。今文謂所被諸
菩薩。復承二力。分別諸法之行。利益眾生。為利他行。自利利他。皆由二種神力所被。故云是等一切悉住如來
[003-0028a]
二種神力。】


大慧。若菩薩摩訶薩離佛神力能辯說者。一切
凡夫亦應能說。所以者何。謂不住神力故。」

此謂凡能說法。必藉
諸佛神力。離佛二力。則辯有所屈。法有所滯故。所以下。徵釋凡夫不能說之所以。謂不住二力。故不能說。】



慧。山石樹木。及諸樂器。城郭宮殿。以如來入城威神
力故。皆自然出音樂之聲。何況有心者。聾盲瘖瘂。無
量眾苦。皆得解脫。如來有如是等無量神力。利安眾
生。」

木石無情。猶能出聲。聲中必頌佛德。如華嚴中雲臺寶網。皆有頌佛之偈。而況有情眾生。不讚詠乎。此顯
如來入城。有如是神力之大。利益之深。以明二力。加持行者。勢必然也。】


大慧菩薩復白
佛言。世尊。以何因緣。如來應供等正覺。菩薩摩訶薩。
住三昧正受時。及勝進地灌頂時。加其神力。」

此大慧復問加
持神力之由。】


佛告大慧。為離魔業煩惱故。及不墮聲聞地
禪故。為得如來自覺地故。及增進所得法故。」

以有如是因緣
故。諸菩薩必蒙其益。而諸佛必被其功也。】


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咸以神
力建立諸菩薩摩訶薩。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則墮外
道惡見妄想。及諸聲聞眾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以是故。諸佛如來。咸以神力。攝受諸菩薩
摩訶薩。」

是故下。結所被之由。若不下。明不蒙之咎。以是下。重結所被。以明諸佛攝受之殷在此。】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神力人中尊。大願悉清淨。三摩提灌頂。初地及十
地。」
三摩提。亦曰三昧。智論云。一切禪定攝心。皆名三摩提。譯云正心行處。是心從無始來。常曲不端。得
是正心行處。心則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則直。名義集又譯等持。謂離沉掉曰等。令心一境性曰持。
二名通用。故長行云三昧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佛說緣起。即
是說因緣。不自說道。」

魏譯云。如來亦說依於因緣。而生諸法。而不說有自建立法。○
[003-0028b]
此難如來所說因緣有過。同於外道所說也。】


世尊。外道亦說因緣。謂勝。自
在。時。微塵生。如是諸性生。」

謂外道因緣。從勝性自在等。生一切法。】

然世
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檀。無間悉檀。」

謂世尊所
說。亦從因緣。生一切法。則佛與外道所說。為有間耶。為無間耶。若有間。則有別義。若無間。則同外道。悉檀。解見
前註。】


世尊。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巳
滅。」

唐譯云。外道亦說以作者故。從無生有。世尊亦說以因緣故。一切諸法本無而生。生巳歸滅。○前文先難
因緣之名。此正難因緣之義也。有無有生者。謂有從無有生故。】


如世尊所說無明緣
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世尊建立
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

唐譯云。如佛所說無明緣行。乃
至老死。此說無因。非說有因。世尊說言此有故彼有。若一時建立。非次第相待者。其義不成。○大慧難意。引正
類邪。同名無因。故先云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巳滅。疑即無因也。無因。則同外道。故引世尊先所說法證云。如世
尊所說無明緣行等。是緣他生。不能自有。故屬無因。非有因說也。世尊又建立云。此有故彼有。是漸生也。若俱
時建立。非相待者。則漸次不成。故云非建立漸生。】


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所
以者何。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說
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展轉無窮。」


難佛所說。不勝外道。而外道因緣。反勝於佛。所以下。出彼勝之所以。謂外道說因。自性能生於他。不從外緣而
生於我。條直不枝。故勝。世尊說因。則因中有事。事中有因。展轉雜亂。故不勝也。蓋能生為因。所生為事。事。即果
也。故魏譯直作果字。新說云。謂外道說勝妙徹塵等因。不從他緣生。而能生他。因常為因。而不為果。是外道說
勝也。如佛所說。觀行是無明果。觀識即是因。如是一法。即是因。即是果。故因緣雜亂。無明生諸行。諸行生老死。
老死生無明。如是展轉無窮。是如來不如外道也。】


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
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
量。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
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緣起。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
生諸法。非無因生。」

此世尊辯非無因及雜亂也。此有下。牒難語而出正意云。以此有故
[003-0028c]
彼有。則因緣非性。能所本空。唯知自心所現耳。大慧下。躡正意而出彼過云。以不覺自心現量及外境非性故。
計著能攝所攝。有性無性。彼有如是等過。非我所說因緣。同日而語也。我常下。正辨非無因生。謂以因緣和合
而生諸法。非無因生也。】


大慧復白佛言。世尊。非言說有性。有一
切性耶。」

大慧疑謂。因言說有實性故。乃有一切法性也。】

世尊。若無性者。言說
不生。世尊。是故言說有性。有一切性。」

唐譯云。大慧復白佛言。世尊。有
言說故。必有諸法。若無諸法。言依何起。○集註云。以如來所說諸法。由因緣而生。非無因生。故太慧問曰。非言
說有自性。而有一切性耶。意謂若無諸法之性。則言說不生。以言說有性故。則有一切性也。】


佛告
大慧。無性而作言說。謂兔角龜毛等。世間現言說。大
慧。非性非非性。但言說耳。如汝所說言說有性。有一
切性者。汝論則壞。」

大慧前云言說有性有一切性。故佛引世間無性之說。而證〔具〕非也。
謂如兔角龜毛。豈因言說而實有耶。言說雖有。龜毛兔角必無。有性無性。俱不可得。但空有其言耳。故云非性
非非性。即此而推。則言說有性有一切性之論壞矣。】


大慧。非一切剎土有言說。
言說者。是作耳。」

唐譯云。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說。言說者。假安立耳。】

或有佛剎
瞻視顯法。或有作相。或有揚眉。或有動睛。或笑。或欠。
或謦欬。或念剎土。或動搖。」

欠。魏譯作欠呿。唐譯作頻申。動搖。魏譯作身。○顯法
二字。通下諸句。蓋諸佛土。顯法不同。故言說非實有性也。】


大慧。如瞻視。及香積世
界。」

瞻視。魏譯作無瞬。香積作眾香。】

普贒如來國土。但以瞻視。令諸菩
薩得無生法忍。及諸勝三昧。是故非言說有性有一
切性。」

引諸佛剎不務言說者。結證大慧之說非也。】

大慧。見此世界蚊蚋蟲
蟻。是等眾生無有言說。而各辦事。」

自遠而近。推及蜎蝡。而有不務言說
能辦事者。豈謂言說有故。有一切性耶。】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
言。


如虗空兔角。及與槃大子。」
槃大子。魏唐二譯作石女兒。○兔角無性。空有
其言。故云如虗空。長行有龜毛。無石女兒。今增減之。】

「無而有言說。如是性妄
[003-0029a]
想。」
此二句。中前二句意謂兔角槃大子。本無而有言說。但妄想性耳。古注云。計有言說性有一切性者。
是妄想。】

「因緣和合法。凡愚起妄想。不能如實知。輪迴
三有宅。」
法義可知。】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常聲者。何事
說。」

聲。魏譯作法。唐譯云。所說常聲。依何處說。○新說云。因上佛謂言說所說皆無自性。故大慧舉餘修多羅
佛自說十二因緣。有佛無佛。性相常住。故問所說常聲。依何處說。】


佛告大慧。為惑亂。
以彼惑亂。諸聖亦現。而非顛倒。」

魏譯云。佛告聖者大慧菩薩言。大慧。依迷
惑法。我說為常。何以故。大慧。聖人亦見世間迷惑法。非顛倒心。○按魏譯可解。佛謂彼惑亂法。諸佛亦見。其但
即亂而知常。即妄而明真。故非顛倒。眾生則不然。以處處貪著。起種種顛倒。故下文引喻明之。】


大慧。如
春時𦦨。火輪。埀髮。揵闥婆城。幻。夢。鏡像。世間顛倒。非
明智也。然非不現。」

魏譯云。大慧。譬如陽燄。火輪。乾闥婆城。幻。夢。水中月。鏡中像。世間非
智慧者。見有諸像。顛倒見故。有智慧者。不生分別。非不見彼迷惑之事。○此舉喻以明上文聖人亦現而非顛
倒之意也。燄等七事。喻惑亂法。世間以顛倒心。計有計無。而諸聖者。知離性非性。故非顛倒也。然非撥無而云
不倒。現即不現。故云然非不現。是以宗鏡錄云。聖人用彼惑亂之境。一同凡。現色等諸塵。以聖人無念著故。而
非顛倒。然聖人非不見彼惑亂法。見時正同水月鏡像故。】


大慧。彼惑亂者。有種種
現。非惑亂作無常。所以者何。謂離性非性故。」

唐譯云。妄法現
時。無量差別。然非無常。何以故。離有無故。○彼惑亂之人。見有種種相現。佛謂即彼惑亂。是真常體。故云非惑
亂作無常也。所以下。徵明即亂為常之意。謂彼惑亂。離有無性故。如首楞所謂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本如
來藏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不可得。故云惑亂即常也。】


大慧。云何離
性非性惑亂。謂一切愚夫種種境界故。」

此翻顯迷常計亂之意也。
言諸惑亂。離性非性。本體是常。而諸愚夫。妄想執著種種境界。則迷本體之常。而計諸惑亂矣。故云愚夫種種
境界。】


如彼恒河。餓鬼見不見故。無惑亂性。於餘現故。非
無性。如是惑亂。諸聖離顛倒不顛倒。」

唐譯云。如恒河水。有見不見。餓
鬼不見。不可言有。餘所見故。不可言無。聖於妄法。離顛倒見。○如彼下。舉喻明諸惑亂。非有非無也。喻中按唐
[003-0029b]
譯可解。恒河餓鬼見不見句。言辭疎澀。意義如唐。蓋譯主是天竺人。不善方言。讀者會唐譯。可入無惑亂性一
句。惑亂二字。是衍文。此句蓋釋成上句見不見意謂恒河。餓鬼不見故。則恒河無性。於餘現故。則恒河非無性
也。巳上總約喻說。如是下。法合。謂諸聖於惑亂見常。則惑亂非有。於餘凡愚種種現故。則惑亂非無。恒河。喻惑
亂。餓鬼。喻諸聖。餘所現。喻凡愚也。然以諸聖了亂即常故。倒不倒悉離。下文云。倒不倒。皆妄想故。有倒不倒見。
因起聖種性。及愚夫種性。是故諸聖。離倒不倒想也。】


是故惑亂常。謂相相不壞
故。」

此結不壞惑相。以明即常之意也。法華經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與今文同義。】

大慧。非
惑亂種種相妄想相壞。是故惑亂常。」

此承上文。反復以明不壞亂而
即常也。謂惑亂種種相。皆妄想相。非壞妄相而後言常。蓋即種種。本體是常故。】


大慧。云何惑
亂真實。若復因緣。諸聖於此惑亂。不起顛倒覺非不
顛倒覺。大慧。除諸聖。於此惑亂。有少分想。非聖智事
想。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說。非聖言說。」

唐譯云。云何而得惑亂真實。謂
諸聖者。於妄法中。不起顛倒非顛倒覺。若於妄法有少分想。則非聖智。有少想者。當知則是愚夫戲論。非聖言
說。○按唐譯可解。今文不起顛倒非不顛倒覺句中。多一非字。令人難解。蓋謂聖人不起顛倒不顛倒覺。倒不
倒皆妄想故。】


彼惑亂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種種性。謂聖種
性。及愚夫種性。」

此總標。下別釋。別釋復分為二。初聖種。次愚種。今初聖種。】

聖種性
者。三種分別。謂聲聞乘。緣覺乘。佛乘。」

聖性復分三種。初釋聲聞。】


何愚夫妄想。起聲聞乘種性。謂自共相計著。起聲聞
乘種性。是名妄想起聲聞乘種性。」

謂諸小智。愚於法故。不了法空。計著
自共相。以為實有。厭有著空。是愚夫妄想所行。以不了惑亂真實。妄於自共相上。計有計無。起空相應覺。是為
聲聞乘性也。次釋緣覺。】


大慧。即彼惑亂妄想。起緣覺乘種性。謂
即彼惑亂自共相。不親計著。起緣覺乘種性。」

不親計著。魏譯
作不樂憒闡。唐譯作離於憒闡。○即彼惑亂等者。謂即彼聲聞所計自共相中。深觀緣起。樂獨善寂。遠離憒閙。
超聲聞之上。是為中乘也。三釋佛乘。】


云何智者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
謂覺自心現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種性。是
[003-0029c]
名即彼惑亂。起佛乘種性。」

上二乘皆云妄想。今於佛乘。唯稱智者。故謂二乘。是
愚夫所行。以其有倒不倒妄想覺故。今則離彼倒不倒想。頓了唯心。故稱智者不妄想也。又三乘皆云即彼惑
亂者。謂三乘同依有為。而修而證故也。然所依是一。而修者。有利有鈍。其復證者。有偏有圓。聲聞一向是鈍。而
其證者固偏。緣覺。望聲聞為利。望佛則鈍。而其證者雖偏。猶勝聲聞。故處乎中。佛乘一向是利。而其證者唯圓。
故文云覺自心現量。及外性非性。則純覺無妄。故曰不妄想也。次釋愚夫種性。】


又種種事性。
凡夫惑想。起愚夫種性。」

唐譯云。有諸愚夫。分別妄法。種種事物。決定如是。決定不
異。此則成就生死乘性。○上聖種三乘。即彼惑亂。起不顛倒想。而分三性。此愚夫亦即彼惑亂。而起顛倒。故種
種事物性相計著。惑想紛然。起愚夫種性。】


彼非有事。非無事。是名種性義。」


此明凡聖種性之義也。謂諸聖者。了亂即常。故非有事。愚夫迷常計亂。故非無事。以迷悟分岐。為二種種性也。】


「大慧。即彼惑亂不妄想諸聖。心意意識過習氣自性
法轉變性。是名為如。」

此釋聖性轉惑為如之義也。謂即彼惑亂不妄想之聖者。心意
意識過惡習氣轉變。即轉變性。是名真如。然而心識如氷。真如若水。由智日融之而為水矣。昔之堅礙。今復流
通。則水之與氷。非二法也。轉惑為如。亦復如是。大矣哉。轉變之妙若此。】


是故說如離心。
我說此句。顯示離想。即說離一切想。」

唐譯云。是故真如離於心識。我
今明了顯示此句。離分別者。悉離一切諸分別故。○此結釋上文。以明轉如離妄之妙也。謂如本離心。離心意
故。一切妄想皆離。非妙而何。】


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亂為有為無。」

大慧
前聞不壞惑亂種種相。而言常。則是有。復聞轉惑為如。惑體可轉。則是無。惑性有無。未可了故。因發此問。】



告大慧。如幻。無計著相。若惑亂有計著相者。計著性
不可滅。緣起。應如外道說因緣生法。」

唐譯云。如幻。無執著相故。若執
著相體是有者。應不可轉。則諸緣起。應如外道說作者生。○如幻下。約喻說。謂如幻法。雖現諸相。其體是假。故
無計著相也。若惑下。法合。謂惑亂如幻。亦是假法。若有所計著相者。則有實體。不可轉滅。今能滅者。以其無體
故也。緣起。魏譯作十二因緣。蓋惑亂從因緣起。若惑亂有實體者。則如外道說作者因緣。生諸法矣。】


大慧
白佛言。世尊。若惑亂如幻者。復當與餘惑作因。」

魏譯云。大
慧言。世尊。若迷惑法如幻見者。此迷惑法。異於迷惑。以迷惑法能生法故。○大慧問意。謂惑亂若如幻者。幻術。
[003-0030a]
與諸幻事作因。喻如惑亂與惑事作因矣。蓋幻無自性。不能與諸幻作因由幻師作故。惑亂非性。亦不能與餘
惑作因。由愚夫妄想生故。下文答者是也。】


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過故。
大慧。幻不起過。無有妄想。」

唐譯云。非諸幻事。為幻惑因。以幻不生諸過惡故。以
諸幻事無分別故。○佛謂幻術。非與幻事為因也。當知幻本無情。不起分別過故。大慧下。成上不起過意。謂彼
幻術。無妄想故。不起過也。】


大慧。幻者。從他明處生。非自妄想過習
氣處生。是故不起過。」

此牒明幻所生處。以成不起過意。結非幻惑之因也。謂幻事。從
幻師明處生。非幻術自性習氣處生也。此譬惑亂之法。亦從愚夫妄計處生。以惑亂法無自性故。故不從自性
處生也。】


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計著。非聖賢也。」

此合明惑亂無性。結
顯愚夫計著處生。非聖賢有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聖不見惑亂。中間亦無實。中間若真實。惑亂即真
實。捨離一切惑。若有相生者。是亦為惑亂。不淨猶
如翳。」
諸聖了亂即常。故不見惑亂。然惑亂中間。本無實體。能知中間無實。則一切惑亂。皆真實
矣。證真實性。則離諸惑。若未忘離相。是亦為惑亂。不淨猶如翳矣。所謂一翳在眼。空華亂起故。】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參訂疏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