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47 楞伽經宗通-明-曾鳳儀宗 (master)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宗通卷八


魏云法門品第十二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五法自性
識二種無我究竟分別相我及餘菩薩摩訶薩於一
切地次第相續分別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
者乃至如來自覺地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識二種
無我分別趣相者謂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若修行者
修行入如來自覺聖趣離於斷常有無等見現法樂
正受住現在前大慧不覺彼五法自性識二無我自
心現外性凡夫妄想非諸聖賢大慧白佛言世尊云
何愚夫妄想生非諸聖賢佛告大慧愚夫計著俗數
名相隨心流散流散巳種種相像貌墮我我所見希
望計著玅色計著巳無知覆障故生染著染著巳貪
恚痴所生業積集積集巳妄想自纏如蠶作繭墮生
死海諸趣曠野如汲井輪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
馬水月自性離我我所起於一切不實妄想離相所
相及生住滅從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時節微塵勝玅
生愚痴凡夫隨名相流唐云凡愚不知名是假立心隨流動見種種相計我
我所染著於色覆障聖智起貪嗔痴造作諸業如蠶作繭妄想自纏墮於諸趣生死大海如汲井輪循環不絕
不知諸法如幻如燄如水中月自心所見妄分別起離能所取及生住滅謂從自在時節微塵勝性而生隨名
相流。」


【通曰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前巳歷歷發明不
啻再三矣而又為此問者蓋欲究竟分別趣相互
[008-0781b]
相攝入互相融通乃至入一切佛法無所不該方
可名如來自覺地耳佛乃一一而詳語之謂五法
者即該一切法若修行者離於斷常有無等見即
不落名相妄想現法樂正受住現在前即諸地菩
薩分證真如住現前地斯名正智乃得入如來自
覺聖趣證於如如矣凡愚不了五法自性諸識無
我於心所現見有外物而起分別斷常有無等見
非聖人也何者一切名相皆是假立原非實有愚
夫計著世俗名字隨順生法心隨流動見種種相
因名得相墮我我所邪見希望計著心中具足一
切法相玅善之色不覺入于無明黑暗覆障之處
有此染著即起貪心起貪心巳即能造作貪嗔痴
業造業行巳不能自止如蠶作繭以分別心而自
纏身墮於六道諸趣生死大海險難無邊空曠無
際如汲井輪循環不絕不知諸法名相如幻如𦦨
如水中月雖現有影相其中原無主宰而為之我
亦無依止而為之我所既無我我所即非實有彼
計著玅色積集諸業皆從于不實名相妄想分別
而生起故不知自性離我我所即離能相所相安
所得玅善之色也既離可見能見即無生住異滅
流轉可得安所有積集之業也此諸名相皆從自
心妄分別起非從自在時微塵勝玅等生愚痴凡
夫謂自在天及時節微塵神我勝性能生一切此
數者既有其名即是有相有相者即是所生非是
[008-0781c]
能生於不能生者而計生是於生滅法中而妄計
以為作者一切不實故名曰妄此諸愚夫但隨名
相流耳豈可語於聖賢真實不生不滅之趣乎昔
龐居士嘗遊講肆隨喜金剛經至無我無人處致
問曰座主既無我無人是誰講誰聽主無對士曰
某甲雖是俗人粗知信向主曰秪如居士意作麼
生士以偈答曰無我復無人作麼有疎親勸君休
歷座不似直求真金剛般若性外絕一纖塵我聞
并信受總是假名陳主聞偈欣然仰歎若居士者
真能現法樂住乃得現前。】


「大慧彼相者眼識所照名為色耳鼻舌身意意識所
照名為聲香味觸法是名為相大慧彼妄想者施設
眾名顯示諸相如此不異唐云此事如是決定不異象馬車步男
女等名是名妄想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猶如
過客諸識不生不斷不常不墮一切外道聲聞緣覺
之地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
不立名相捨離二見建立及誹謗知名相不生是名
如如大慧菩薩摩訶薩住如如者得無所有境界故
得菩薩歡喜地得菩薩歡喜地巳永離一切外道惡
趣正住出世間趣法相成熟分別幻等一切法自覺
法趣相離諸妄想見性異相唐云離臆度見次第乃至法雲
地於其中間三昧力自在神通開敷得如來地巳種
種變化圓照示現成熟眾生如水中月善究竟滿足
十無盡句為種種意解眾生分別說法法身離意所
[008-0782a]
作是名菩薩入如如所得。」


【通曰上言名即是相巳竟此下指相亦有名彼所
謂相者謂眼識所對形形色色洞然朗照皆名為
色色固有形之相也至於耳所對聲鼻所對香舌
所對味身所對觸皆有實境可指亦為有形之相
也若意與意識所照離諸前境內緣法塵但名假
色所謂無形之相也五法中曰名曰相者如此彼
所謂妄想者於上施設種種假名及顯示一切諸
相從中妄生分別曰此事如是曰此事不異如象
馬車步男女等名名依相立相逐名生名相本皆
是妄於中計著妄生分別故名為妄想也妄想即
不得稱為正智若正智者於彼施設顯示種種名
相微細觀察求其實相了不可得以彼迭共因生
故互為其客既迭共生猶如過客則相非常住諸
識不復生起虗妄分別此但諸識不生非是斷滅
其相也故不墮於斷亦不執著其相也故不墮於
常不墮於一切外道二乘之地故名曰正智也彼
外道二乘亦能諸識不生何為彼即不正而此為
正也彼但知不立名相必欲一切而空之總於名
相上建立誹謗二俱相違何以能如此正智者雖
不立名相而墮於有亦未嘗不立名相而墮於無
既不執之為有而生一常見亦不執之為無而生
一斷見捨離彼建立及誹謗二種邪見知名相本
自不生猶如過客了不可得而諸識何自生乎故
[008-0782b]
名相不生者境如也知名相不生者心如也心境
一如故名如如若菩薩由正智而住於如如者照
而無照得入無相寂靜境界見諸相非相即得分
證真如入初地住住初地者證百金剛三昧明門
永離世間二十五有一切生滅法如外道涅槃惡
趣亦不住著而正住於如來家出世間不生滅法
真如境界如實脩行法相成熟如五法相如幻如
夢善能分別一切諸法唯心所現自覺法趣證自
聖智修行之法如是展轉遠離虗妄分別見性異
相凡見與性異者稍涉臆度便於法體有異故曰
異相離臆度見巳如是地地增進次第乃至十地
於其中間非不各得三昧神力非不各有自在神
通至此則成熟之極而開敷矣如眾華開敷莊嚴
如來之地如來灌頂授佛位分坐蓮華宮放大光
明故有種種變化圓照法界示現報化成熟眾生
成熟菩薩則現報身成熟有情則現化身如水中
月不出不入善能究竟第一義諦被弘誓甲具足
成滿十無盡句所謂眾生界無盡世界無盡虗空
界無盡法界無盡涅槃界無盡佛出現無盡如來
智無盡心所緣無盡佛智所入無盡轉法輪智無
盡為種種意解眾生隨其欲樂分別說法一音演
法隨類各解雖為意解眾生說法而法身自覺離
意所作非有意非無意非有說非無說遠離心意
意識當體如如是名菩薩入如如境界得佛地中
[008-0782c]
如是如是無量無邊法所謂名相妄想正智如如
五法分別相者大約如此華嚴出現品云佛子無
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
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則得
現前又云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
界一切眾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
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當教以正道
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
慧與佛無異天童略舉云我今普見一切眾生具
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頌曰
天蓋地載成團作塊周法界而無邊析鄰虗而無
內及盡玄微誰分向背佛祖來償口業債問取南
泉王老師人人只喫一莖菜然則此五法建立亦
償口業債耳若證如如誰分向背。】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為三種自性
入於五法為各有自相宗佛告大慧三種自性及八
識二種無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
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時生如日光俱種
種相各別分別持是名緣起自性唐云以依彼分別心心所法俱時而
起如日與光是緣起性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壞故名成自性

復次大慧自心現妄想八種分別謂識藏意意識及
五識身相者不實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攝受滅二無
我生唐云若能捨離二種我執二無我智即得生長是故大慧此五法者聲
聞緣覺菩薩如來自覺聖智諸地相續次第一切佛
[008-0783a]
法悉入其中復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
大慧相者若處所形相色像等現是名為相若彼有
如是相名為瓶等即此非餘是說為名施設眾名顯
示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名彼相畢竟不可
得始終無覺於諸法無展轉離不實妄想是名如如
唐云彼名彼相畢竟無有但是妄心展轉分別如是觀察乃至覺滅是名如如真實決定究
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諸佛隨順入處普為
眾生如實演說施設顯示於彼隨入正覺不斷不常
妄想不起隨順自覺聖趣一切外道聲聞緣覺所不
得相是名正智大慧是名五法三種自性八識二種
無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是故大慧當自方便學亦
教他人勿隨於他。」


【通曰前大慧問分別此法入一切佛法亦知五法
能攝盡諸法故此再申前請世尊復詳語之彼名
及相妄想所緣若無名相分別何起是遍計妄想
自性入五法中名相也若依彼妄想所生心心所
法俱時而起如日與光俱時而生日者七識也光
者六識也前五所對種種相各別而六識從中分
別之七識即從中執持之互相依持相緣而起是
七識名緣起自性與六識妄想俱時而起故依他
緣起自性入五法中妄想也若正智如如遠離諸
妄證於真實彼妄即有壞真即不可壞不可壞者
不生不滅無欠無餘即是圓成實性故如來藏成
自性入五法中正智如如也所謂三種自性悉入
[008-0783b]
五法者如此若自心所現妄法是為名相於此執
著生起八種分別即是妄想所謂識藏者八識也
意者七識也意識者六識也五識身者前五識也
此八種差別相皆是不實但以妄想分別展轉生
起故未轉識者名為識藏既轉識者名為如來藏
即是正智如如此八識入五法中也識陰未破則
取識藏為我及識所分別前境為我所此之謂人
執既捨藏矣則取能捨者為我取所證無我者為
我所此之謂法執我我所不離名相二種攝受即
是妄想若二攝受滅二無我生即是正智如如此
人法二無我亦入五法中也此五法者不但八識
二無我悉入其中即聲聞緣覺菩薩如來若因若
果一切佛法悉能該攝總一如來藏性未至如如
之境則妄有淺深不齊智亦有生熟不等既至如
如但一真性自覺聖智以此為極諸地相續以此
為歸何所不攝哉以上分別五法入一切佛法巳
何以能至如來自覺地哉論法體則先正智而後
如如論修證則先如如而後正智非般若固不能
證菩提然非見菩提真實亦不名般若故復申言
名相妄想所謂相者即彼形狀色像是也所謂名
者即彼瓶相安立瓶名是也所謂妄想者以施設
之假名顯虗妄之眾相即彼瓶等乃至心心所法
妄生分別是也若於彼名彼相究竟不可得自始
至終無一念分別於諸法無展轉分別即離於不
[008-0783c]
實妄想而諸識不生乃至覺滅外無所覺之境是
境如也內無能覺之心是心如也心境一如故名
如如真實究竟至自覺法性亦不可得如十地所
證有自性可得者即是異相即不名如必決定無
一法可得方是如相我及諸佛隨順如來藏性所
證入處普為眾生開示演說亦說此如如實相即
彼名相施設顯示究竟不可得即名相離名相隨
順入於正覺境界若能於此隨順悟解不至離名
相而墮於斷亦不執名相而墮於常有無妄想分
別不生但隨順自覺聖趣即境即心即心即境本
自如如一切外道二乘所不得相彼外道二乘不
離心意意識惡見朋黨皆不正智此自覺聖趣心
識不到處故非彼所得也一切妄想所不能緣即
是般若智是名正智非正智不能契如如非入於
如如境界亦不名正智所謂到如來自覺地者以
此是名五法與三自性八識二無我互相涉入互
相融貫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汝等菩薩當自方便
修學若無方便即墮於外道斷見及二乘偏空亦
以此方便教人勿隨於他外道二乘邪執由方便
生正智由正智證如如何如來地之不可至哉臨
濟云道流切要求真正見解向天下橫行免被這
一般精魅惑亂無事是貴人但要造作秪是平常
你擬向外求過覔脚手錯了也秪擬求佛佛是名
句你還識馳求底麼三世十方佛祖出來也秪為
[008-0784a]
求法如今參學道流也秪為求法得法始了未得
依前輪回五道云何是法法者是心法心法無形
通貫十方目前現用人信不及便乃認名認句向
文字中求意度佛法天地懸殊道流山僧說法說
什麼法說心地法便能入凡入聖入淨入穢入真
入俗要且不是你真俗凡聖能與一切真俗凡聖
安著名字真俗凡聖與此人安著名字不得道流
把得便用更不著名字號之為玄旨此臨濟真正
見解即是正智能遠離一切凡聖名相到於如來
自覺地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五法三自性及與八種識二種無有我悉攝摩訶衍
名相虗妄想自性二種相正智及如如是則為成相。」


【通曰先頌五法攝三自性及八識二無我悉攝一
切佛法總歸於大乘者以所說正智如如是最上
第一義即轉妄成真轉識成智至二我不生皆大
乘佛法非如二乘等執相而修終入於小乘也次
頌五法攝三自性如前首答之義謂名相是妄而
於名相生想者尤為虗妄不實妄想緣起二自性
在其中矣虗妄不實終歸壞滅若正智如如一切
真實本自不生故亦不滅既無壞滅本自圓成是
則成自性之實相也必證於圓成實性方至如來
自覺地其可不方便修學哉僧問護國證禪師如
何是本來心國云犀因玩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華
[008-0784b]
入牙丹霞淳頌云三脚靈龜荒徑走一枝瑞草亂
峰垂崑岡含玉山先潤涼兔懷胎月未知此二尊
宿說本來心俱以喻顯丹霞自出手眼要與護國
相見三脚靈龜荒徑走者妄想心也一枝瑞草亂
峰垂者本來心也山含玉而自潤其體如如也兔
懷胎而未知其用如如也故知紋生角華入牙即
是兔懷胎境界總一不可思議非親到如來自覺
地者卒難語此。】


魏云恒河沙品第十三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說句過去
諸佛如恒河沙未來現在亦復如是云何世尊為如
說而受為更有餘義惟願如來哀愍解說佛告大慧
莫如說受三世諸佛量非如恒河沙所以者何過世
間望非譬所譬以凡愚計常外道妄想唐云我以凡愚諸外道等
心恒執著常與無常長養惡見生死無窮欲令厭離生死趣輪

精勤勝進故為彼說言諸佛易見非如優曇鉢華難
得見故息方便求有時復觀諸受化者作是說言佛
難值遇如優曇鉢華優曇鉢華無巳見今見當見如
來者世間悉見不以建立自通故說言如來出世如
優曇鉢華此云瑞應蓮華大慧自建立自通者過世間望彼
諸凡愚所不能信自覺聖智境界無以為譬真實如
來過心意意識所見之相不可為譬。」


【通曰前以五法總攝諸法歸於如如此如如即法
身境界三世諸佛法身常住故大慧欲明法界平
[008-0784c]
等真如乃舉世尊常說三世諸佛如恒河沙當如
佛所說而信受耶抑更有別義耶佛謂莫如言說
而受三世諸佛心量超過一切無與等者非但如
恒河河沙而巳也為其超出世間即非世間瞻望
所及安得以世間可見譬喻而譬之故經云三界
有無一切法不能與佛為譬喻然我作如是說者
彼凡愚計常外道計無常長養惡見輪迴生死趣
中不能見於真如境界我欲令彼厭離生死發勝
希望故說諸佛易見易可逢值如恒河沙非如優
曇華之難見也若說佛難值遇如優曇華彼必退
怯不勤精進息彼方便求法之心非所以誘其進
也是故我說如恒河沙若有根熟堪受化者有時
復說佛難值遇如優曇華使生渴仰竭力勤求此
亦方便之說非實然也優曇華無巳見今見當見
之者而如來出世悉知悉見豈優曇華比耶但說
其難遇如優曇華耳不以如來自建立自證處說
如優曇華然自建立自通法者乃內證聖智法身
境界世間無與等者仰望不及非彼凡愚所能信
解故自覺聖智境界過諸譬喻所以者何世間所
可見者不過心意意識推測而知如來轉識成智
巳遠離心意意識境界豈可以世間心意意識所
見之相而為喻耶心意意識皆非真實而如來證
處最為真實假固不可以喻真也故曰三世諸佛
量非如恒河沙莫如說受可也三祖信心銘曰圓
[008-0785a]
同大虗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如三祖言
未嘗不可為喻但不可取捨耳若無取捨即喻亦
不可得有僧問智門祚禪師曰蓮華未出水時如
何門云蓮華僧云出水後如何門云荷葉天童拈
云靈龜無卦兆空殻不勞鑽又僧問淨眾禪師曰
蓮華未出水時如何眾云菡萏滿地流僧云出水
後如何眾云葉落不知秋天童拈云李陵持漢節
潘閬倒騎騷此亦一蓮華也縱談多喻未嘗不與
自證處相應。】


「大慧然我說譬佛如恒河沙無有過咎大慧譬如恒
沙一切魚鼈輸收摩羅云殺子魚師子象馬人獸踐踏沙
不念言彼惱亂我而生妄想自性清淨無諸垢污如
來應供等正覺自覺聖智恒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
一切外道諸人獸等一切惱亂如來不念而生妄想
如來寂然無有念想如來本願以三昧樂安眾生故
無有惱亂猶如恒沙等無有異又斷貪恚故。」


【通曰如來法身既無可譬然佛常說譬謂三世諸
佛如恒河沙者無自語相違過咎以有別義故如
下文所舉七種別義先以法身離念處言之彼恒
河沙一切魚鼈牛羊象馬及殺子魚等踐踏其上
不生分別不瞋不恚亦不生心彼惱亂我以不妄
想分別故恒清淨無垢諸佛如來亦復如是內身
證得自覺聖智清淨無相踐踏所不到如彼恒河
然滿足諸力神通自在功德顯現如恒河沙惟其
[008-0785b]
力大故能勝諸惱亂一切天魔外道愚痴魚鼈以
瞋恚心惱亂如來如來不動不生一念分別但以
慈悲三昧攝之雖現起神通降伏眾魔恒自寂然
無有念想如來本願欲令一切眾生皆入無餘涅
槃而滅度之以三昧正受之樂安穩眾生令滿足
故不分別分別離諸惱亂如恒河沙無有愛憎等
無有異我說諸佛如來如恒河沙等又以本願普
安眾生如恒河沙等等者平等無有異相巳離愛
身無有貪恚故貪恚既斷分別何從而起故謂諸
佛如恒河沙者以離分別故此其無過咎者一也
黃檗云今學道人不向自心中悟乃於心外著相
取境皆與道背悟河沙者佛說是沙諸佛菩薩釋
梵諸天步履而過沙亦不喜牛羊蟲蟻踐踏而行
沙亦不怒珍寶馨香沙亦不貪糞溺臭穢沙亦不
惡此心即無心之心離一切相眾生諸佛更無差
別但能無心便是究竟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累
劫修行終不成道黃檗亦以恒河沙發明向上一
路總與自覺聖智境界不相違背。】


「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盡燒時燒一切地而彼地大
不捨自性與火大俱生故其餘愚夫作地燒想而地
不燒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來法身如恒沙不壞。」


【通曰上言自性清淨無有惱亂即使惱亂亦無散
失故以法身不壞言之彼恒河沙有形礙是地自
性也劫數將盡三災繼起大地被燒而彼沙不失
[008-0785c]
自性以沙與火俱生故愚夫謂地被燒而地實不
燒地以火為因故火能生土故地與火俱生也如
來法身亦如是愚夫將謂煩惱火燒法身亦壞不
知煩惱即是菩提不因煩惱無以顯菩提煩惱與
菩提無二性故所以法身不壞亦如恒沙不壞也
僧問大隨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箇壞不壞
隨云壞僧云恁麼則隨他去也隨云隨他去僧問
龍濟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箇壞不壞濟云
不壞僧云為甚不壞僧云為同大千雪竇單頌大
隨話云劫火光中立問端衲僧猶滯兩重關可憐
一句隨他語萬里區區獨往還天童添入修山主
話頌云壞不壞隨他去也大千界句裏了無鈎鎻
機脚頭多被葛藤礙會不會分明底事丁寧㬠知
心拈出勿商量輸我當行相買賣只為同大千一
語却與此段經文一鎚兩當。】


「大慧譬如恒沙無有限量如來光明亦復如是無有
限量為成熟眾生故普照一切諸佛大眾。」


【通曰法身不壞真如之體也有是體必有是用故
以光明無量言之彼恒河沙不可以數限不可以
數量如來光明亦復如是起信論云所謂自體有
大智慧光明義故徧照法界義故為成熟眾生之
故以智慧光明普照恒河諸佛國土有一眾生根
器將成熟者必現其身而為說法世界無限光明
亦無限也長沙岑上堂我若一向舉揚宗教法堂
[008-0786a]
裏須草深一丈事不獲巳向汝諸人道盡十方世
界是沙門眼盡十方世界是沙門全身盡十方世
界是自巳光明盡十方世界在自巳光明裏盡十
方世界無一人不是自巳我常向汝諸人道三世
諸佛法界眾生是摩訶般若光光未發時汝等諸
人向甚麼處委悉光未發時尚無佛無眾生消息
何處得山河國土來時有僧問如何是沙門眼岑
曰長長出不得又曰成佛成祖出不得六道輪迴
出不得僧曰未審出箇甚麼不得岑曰晝見日夜
見星曰學人不會岑曰玅高山色青又青此段經
義得長沙開演更為章灼。】


「大慧譬如恒沙別求異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來
應供等正覺無生死生滅有因緣斷故。」


【通曰上言成熟眾生若眾生未成熟者則有分段
生死及變易生滅皆未斷三有因緣故如來則不
然譬如恒沙更不生相如彼微塵微塵體相如是
而住恒沙自性不更改變而作餘物別求異沙永
不可得如來等正覺亦復如是轉生滅依不生滅
更無分段變易二種生死以永斷三有生死因故
真如性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不可得亦如恒
沙之無異沙也夾山與定山同行言話次定山曰
生死中無佛即無生死夾山曰生死中有佛即不
迷生死互相不肯同上大梅夾山便舉問未審二
人見處那個較親梅曰一親一疎夾山復問那箇
[008-0786b]
親梅曰且去明日來夾山明日再上問梅曰親者
不問問者不親夾山住後自云當時失一隻眼於
此悟入當知鑛既成金金不復鑛。】


「大慧譬如恒沙增減不可得知如是大慧如來智慧
成熟眾生不增不減非身法故身法者有壞如來法
身非是身法唐云譬如恒沙取不知減投不見增諸佛亦爾以方便智成熟眾生無減無增
何以故如來法身無有身故。」


【通曰上言如來智慧光明成熟眾生要歸於無生
滅斷有因緣彼有因緣者固有壞也而如來法身
何以不壞譬如恒沙取之而出於河不見其減投
之而入於河不見其增亦不起心我出入河以自
體無限量故如來智慧亦復如是即十方眾生皆
取如來智慧而如來不減即十方眾生皆巳成熟
與佛智慧無二而如來不增以法身無相非如身
法有形故身法有形者即可增可減究竟有壞而
如來法身非是身法無可增減而亦何壞之有靈
雲上堂云諸仁者所有長短盡在不常且觀四時
草木葉落華開何況塵劫來天人七趣地水火風
成壞輪轉因果將盡三惡道苦毛髮不增添減唯
根蒂神識常存上根者遇善友伸明當處解脫便
是道場中下痴愚不能覺照沉迷三界流轉生死
釋尊為伊天上人間設教證明顯發至道汝等還
會麼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雲曰青山原不
動浮雲任去來若明得靈雲見處不但如來智慧
[008-0786c]
無增減而眾生智慧亦無增減。】


「如壓恒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極苦眾生逼迫如來
乃至眾生未得涅槃不捨法界自三昧願樂以大悲
魏云諸佛如來為諸眾生苦惱所壓瞋不可得。」


【通曰不但眾生成熟與不成熟如恒河沙原無增
減譬如有人欲得蘇油壓恒河沙終不可得無蘇
油故眾生在極苦中如來以方便力令其解脫然
諸眾生受大苦惱逼壓如來乃至不得證於涅槃
應有瞋恨諸佛如來久離瞋恚畢竟瞋不可得以
不捨法界相廣大無邊自三昧樂故即以此自三
昧樂度一切眾生願力所持故以得具足大慈大
悲我若不令一切眾生入涅槃者我身亦不入於
涅槃不捨本願與眾生樂故三昧中瞋不可得如
壓沙求油終不可得也六祖云欲擬化他人自須
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
離世間覺離世覺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却菩提性宛然正法所以
拔眾生極苦正法亦打却所以超入於涅槃此自
覺覺他得無違拒即無瞋恨。】


「大慧譬如恒沙隨水而流非無水也如是大慧如來
所說一切諸法隨涅槃流是故說言如恒河沙如來
不隨諸去流轉去是壞義故大慧生死本際不可知
不知故云何說去大慧去者斷義而愚夫不知。」


【通曰如來說法譬如恒沙隨水而流終不逆流所
[008-0787a]
以流轉者水也非水則沙無自流故非無其水也
諸佛如來為眾生說法雖說一切諸法實隨順涅
槃而出諸法如沙必依於水涅槃如水不離乎沙
故能使諸法流通實不隨諸趣流轉而去諸趣有
去來是生滅義涅槃是生死本際離於生滅不可
以生滅知見而知知且不能云何說去故如來說
法隨涅槃流非無涅槃雖在生滅法中而實無生
滅如恒沙隨水非無水也大涅槃海是如來妙覺
境界諸菩薩順流而入所以還源如來逆流而出
所以度生雖有出入實無生滅若隨諸趣流轉而
去者入於有則為凡夫固不離於生滅入於無則
為外道二乘彼所謂涅槃不但無沙并無其水即
是斷滅義而愚夫固不知不覺生死本際實不生
不滅也以上皆以恒沙取譬各有別義總之無過
咎也長沙岑一日遊山歸至門首首座問和尚什
麼處去來沙云遊山來首座云到什麼處來沙云
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華回座云大似春意沙云也
勝秋露滴芙渠雪竇著語云謝答語頌云大地絕
纖埃何人眼不開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華回羸鶴
翹寒木狂猿嘯古臺長沙無限意咄此諸尊宿隨
涅槃流真是不可曉。】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眾生生死本際不可知者云何
解脫可知佛告大慧無始虗偽過惡妄想習氣因滅
自心現知外義妄想身轉解脫不滅唐云了知外境自心所現分別
[008-0787b]
轉依名為解脫非壞滅也是故無邊非都無所有為彼妄想作無

邊等異名觀察內外離於妄想無異眾生智及爾𦦨
一切諸法悉皆寂靜唐云離分別心無別眾生以智觀察內外諸法知與所知悉皆
寂滅不識自心現妄想故妄想生若識則滅。」


【通曰大慧因世尊說生死本際不可知既不可知
云何如來而得解脫復令眾生得於解脫在生死
中得解脫者又可知耶不知所謂解脫云者離於
一切戲論煩惱無始熏習分別心故然無始虗偽
習氣之因所內滅者但以自心如實了知外境一
切諸法唯心所現現起外義所分別心莫非妄也
逐妄流轉即非解脫了彼妄因分別轉依轉生滅
依不生滅即名解脫妄想可滅而知妄者不滅故
解脫者實不滅也何為不可知耶未得解脫即為
生死所縛故有邊際可測既得解脫遠離生死境
界是為涅槃實際無量無邊難可窺測故謂本際
無邊不可知者非都無所有一切斷滅之謂也為
彼妄想分別所不能到作此無邊等異名耳名異
體不異也涅槃即是眾生生死本際解脫即是眾
生明了自心離分別心更無眾生即此分別名為
眾生若能以智觀察內外諸法離於妄想無分別
心此無分別即是真如非離眾生妄想外別有一
真如也原無異於眾生無二無別故本際此真如
也眾生亦此真如也以皆如故知與所知悉皆寂
滅既得寂滅內無能知之心外無所知之境故謂
[008-0787c]
本際不可知也唯不識自心所現以心外有法妄
為分別故妄想生妄想生則迷於本際流浪生死
若了唯心則妄想頓滅妄想既滅則內外諸法悉
皆寂滅寂滅者即是涅槃以此知涅槃解脫非是
滅法也黃檗云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
別法此心無始以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
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
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便
乖猶如虗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
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
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
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
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
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緣即施
緣息即寂若不決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
求功用皆是妄想與道相乖黃檗此段實合此經
精深微妙之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察諸導師猶如恒河沙不壞亦不去亦復不究竟
是則為平等觀察諸如來猶如恒沙等悉離一切過
隨流而性常是則佛正覺。」


【通曰此頌通融前後七喻如恒沙火燒不壞如恒
沙隨流不去究竟解脫不至斷滅此則平等法身
不來不去不生不滅若作如是觀察者是名見諸
[008-0788a]
導師實相也乃至如恒沙無念離憎愛過如恒沙
無異離因緣過如恒沙無油離苦逼過光明普照
隨流說法而自性常住此則如來正覺不隨流轉
若作如是觀察者是名見諸如來實體也譬如恒
沙有種種別義如此豈謂如恒沙之多便足擬於
如來過量之智哉黃檗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
名菩提即此本源清淨心與眾生諸佛世界山河
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彼我相此本源
清淨心常自圓明徧照世人不悟只認見聞覺知
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覩精明本體但直
下無心本體自現如大日輪昇於虗空徧照十方
更無障礙故學道人唯認見聞覺知施為動作空
却見聞覺知即心路絕無入處但於見聞覺知處
認本心然本心不屬見聞覺知亦不離見聞覺知
但莫於見聞覺知上起見解莫於見聞覺知上動
念亦莫離見聞覺知覓心亦莫捨見聞覺知取法
不即不離不住不著縱橫自在無非道場黃檗說
平等正覺處極為明悉足備此偈觀察如來之精
義也。】


魏云剎那品第十四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一切諸法
剎那壞相世尊云何一切法剎那佛告大慧諦聽諦
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謂善不
善無記有為無為世間出世間有罪無罪有漏無漏
[008-0788b]
受不受大慧略說心意意識及習氣是五受陰因是
心意意識習氣長養唐云五取蘊法以心意意識習氣為因而得長養凡愚
善不善妄想大慧修三昧樂三昧正受現法樂住名
為賢聖善無漏大慧善不善者謂八識何等為八謂
如來藏名識藏心意意識及五識身非外道所說大
慧五識身者心意意識俱善不善相展轉變壞相續
流注不壞身生亦生亦滅唐云無異體生生巳即滅不覺自心現
次第滅餘識生形相差別攝受意識五識相應生剎
那時不住名為剎那唐云不了於境自心所現次第滅時別識生起意識與彼五識
共俱取於種種差別形相剎那不住我說此等名剎那法。」


【通曰大慧因佛言如來法身如恒沙不壞不壞者
即無生滅然如來常說一切諸法剎那壞相當是
何等諸法剎那剎那念念不住歸於生滅耶佛言
一切法者不外世間出世間凡聖之法以善不善
無記三性為緣有為有罪有漏是不善法即名世
間無為無罪無漏是善法即名出世受者內法所
謂涅槃攝受是也不受者外法以一切不受為宗
是也是無記所攝舉要言之不出五陰五陰以心
意意識種種習氣為因而得增長陰者蓄蘊諸業
蓋覆自性之義習氣重者則蓋覆深習氣輕者則
蓋覆淺漸積漸增有長養之義凡愚不能破陰而
出即於心意意識熏習中分別善不善法依之造
業則為凡夫依之起見則為外道念念不住均為
有漏非聖賢也若三賢十聖破除五陰修三昧樂
[008-0788c]
妄想滅盡得三昧正受滅盡定中自在受用以得
法為樂現法樂住住是樂者即不念念遷流是名
善無漏法非聖賢不證也不為五陰所覆即能出
世即名聖賢此一五陰也善修之則善不善修之
則不善所云因於心意意識習氣長養者其詳何
如彼善不善染淨二法即有生滅所謂八識何者
為八謂於如來藏中依無始無明熏習所起以其
能含藏種子則名之曰識藏即第八識也以其能
傳送出入則名之曰意即第七識也以其能分別
籌度則名之曰意識即第六識也以其對境即現
則名之曰前五識五識不離四大色質故曰五識
身也以上八種識皆由無明熏變真如而如來藏
隨染緣起即名八識而有生滅八識習氣長養五
陰所謂陀那微細識習氣成瀑流中間微細生滅
剎那不住非彼外道所知故不能說何以明剎那
不易知也彼五識身者雖不離四大色質以其為
八識見分當一念初動攬境之時而心意意識皆
與之俱故能了別前境善不善相心動緣起緣會
心生展轉變壞相續不斷五識明了轉變為六識
分別六識分別轉變為七識計著七識計著轉變
為八識種子七識相續者壞八識流注者不壞然
八識與七識無異體生故前七展轉生滅而八識
亦隨順生法亦生亦滅良由不覺前境皆自心所
現原未甞生原未甞滅彼見虗妄境界而生取著
[008-0789a]
隨取隨滅故有次第滅隨次第滅處餘別識生攬
形相者五識也知差別者意識也攝受執著者七
識八識也五識滅而六識生六識滅而七識八識
生故謂次第滅餘識生也然有同時意識者與前
五識俱前五以六識為分別依六識以前五識為
明了門相應而生取於種種差別形相念念流轉
剎那時不住一剎那頃有八十種生滅如八十根
絲一刀割斷中間根根斷時略有次第我說此等
名為剎那非如來外道所說其可易知乎哉僧問
趙州初生孩子還具六識也無州云急水上打毬
子僧復問投子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子云念
念不停留雪竇頌云六識無功伸一問作家曾共
辨來端茫茫急水上打毬子落處不停誰解看大
慧所問剎那壞相意在於壞世尊以剎那為時時
非可壞者雪竇謂落處不停誰解看亦以不停為
自性也却與此段意符。】


「大慧剎那者名識藏如來藏魏云阿黎耶識名如來藏意俱生識
習氣剎那無漏習氣非剎那非凡愚所覺計著剎那
論故不覺一切法剎那非剎那以斷見壞無為法大
慧七識不流轉不受苦樂非涅槃因大慧如來藏者
受苦樂與因俱若生若滅四住地無明住地所醉凡
愚不覺剎那見妄想熏心復次大慧如金金剛佛舍
利能奇特性終不損壞大慧若得無間唐云若得證法有剎
那者聖應非聖而聖未曾不聖如金金剛雖經劫數
[008-0789b]
稱量不減云何凡愚不善於我隱覆之說於內外一
切法作剎那想。」


【通曰上所云剎那者念念不住取著善不善相即
前所謂八識名之曰識藏此識藏即如來藏何以
有生滅耶為是如來藏與七識意俱因而傳送出
入生起分別事識以種子熏現行以現行熏種子
互相熏染積成習氣念念不停流注不息故名剎
那若以三昧正受善無漏習氣熏之則一念頓息
即非剎那此非剎那境界但斷其念不斷其體但
斷習氣不斷真如非彼凡愚所覺彼凡愚計著善
不善妄想但計著剎那生滅之論不覺一切法即
剎那非剎那即生滅非生滅即彼相續流注本自
寂滅相是真無為法也凡愚不覺乃謂剎那壞相
念不復生以斷滅見壞無為法謂涅槃無為者一
切無有是破壞無為正法也何以明其壞無為法
也彼二乘者巳斷煩惱障七識不流轉唐云五識
身非流轉蓋七識既不流轉即無出入既無出入
即無染淨既無染淨即無苦樂是苦樂雖五識身
受而七識實為之因既不受苦樂不受後有然非
涅槃正因也涅槃者即如來藏不生不滅之體非
可斷滅故故曰七識不流轉非涅槃因若如來藏
者不離一切一切皆如雖受苦樂不為苦樂所縛
雖與苦樂因俱不為習因所覆真如性中了無生
滅可得若見其生若見其滅者依於四種熏習醉
[008-0789c]
故四住地無明曰欲愛無明色愛無明有愛無明
見愛無明此四無明有覆無記住於八識田中故
名住地為此四種無明酒所醉即見有涅槃可得
凡愚不覺微細生滅剎那不住於中顯見但以涅
槃妄想熏染其心謂剎那巳斷不受後有此以斷
見壞無為法而不知其非涅槃因也彼離生滅證
不生滅即心外有法是名有間有間非真證也若
如來藏不離生滅證不生滅即心外無法法外無
心是名無間無間者是真證也證於如來藏玅真
如性者如金中之金剛佛身中之舍利得奇特性
超過一切凡物終不損壞若得證於自覺聖智無
間正法是大涅槃隨時隨處皆無生滅而謂又有
剎那生滅相者則聖人亦同於凡夫境界不得謂
之聖矣然聖人愛苦樂與因無異凡夫而亦未曾
不聖雖在生滅之中無失不生滅性如金金剛身
分極足雖經累劫稱量不減此真無為法非斷見
可倫也云何凡愚不善於我剎那非剎那隱覆之
說於內外一切法作剎那壞相想外道取於外境
見有巳還無便謂剎那壞二乘取於內法見念不
復生便謂剎那壞是皆不知剎那隱微之相而可
與之論壞不壞乎惟照禪師上堂本自不生今亦
無滅是死不得底樣子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是活
生受底規模大丈夫漢直須處生死流臥荊棘林
俯仰屈伸隨機施設能如是也無量方便莊嚴三
[008-0790a]
昧大解脫門蕩然頓開其或不然無量煩惱一切
塵勞嶽立面前塞却古路即此可知與諸習氣俱
是剎那法無漏習氣非剎那法而金剛不壞之性
唯聖者證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空無常剎那愚夫妄想作如河燈種子而作剎那想
剎那息煩亂寂靜離所作一切法不生我說剎那義
物生則有滅不為愚者說無間相續性妄想之所熏
無明為其因心則從彼生乃至色未生中間有何分
魏云若無明為因能生諸心者乃至色未生中問依何住相續次第滅餘心隨彼
生不住於色時何所緣而生以從彼生故不如實因
生云何無所成而知剎那壞唐云若緣彼心起其因則虗妄因妄體不成云
何剎那壞。」


【通曰長行中破剎那壞相之說尚未及詳但云云
何凡愚不善於我隱覆之說於內外一切法作剎
那想故頌中詳言之謂凡愚所說剎那壞者謂一
切法空謂一切法無常由凡愚妄想分別而作此
見我常說言如河流如燈焰如種子迅速遷逝剎
那不住但謂行陰遷流新新不住而非謂其念念
空念念無常也彼愚不覺於此作空無常剎那想
究竟歸於斷滅失其義矣然剎那息滅者未為無
義謂息彼念念不住煩亂妄想得三昧正受證於
寂靜現法樂住離於所作生滅諸法乃至一切法
不生是我所說剎那息滅之義所云不生者非必
[008-0790b]
滅之而後不生也當物初生之時即有其滅當生
即不生不離生法證於寂靜即剎那非剎那此我
隱覆之說但可與智者道不為愚者說也何以明
其當生即不生也彼等流無間相續生滅之性最
為微細由於妄見六道輪轉諸趣分別為無始妄
想不思議所熏謂之曰熏本自無根原不生也將
謂無始無明以為其因能生彼剎那諸心乎此心
不離無明以緣境為性境至則有境去則無乃至
色未生時色既未來心亦未起當此中間此心住
於何處何所分別乎此則內無所依心本寂靜固
未甞生也將謂無間相續有生有滅當次第滅時
滅此生彼即有餘心隨彼俱生乎此與境俱生與
境俱滅但以心住於色言耳若心不住於色時心
即不緣諸境將何所緣而生乎此則外無所緣心
本寂靜亦未甞生也若謂七識流轉因六識分別
而生此心緣彼心而起者彼心種種分別原是虗
妄非如實因性因既是妄體實不生如石女生兒
竟無成就然則此剎那相本無成也云何剎那原
無所成而謂有剎那壞相可知乎此我所謂即剎
那非剎那唯智者能自明了固不可與愚者道也
大寧寬禪師上堂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真空為體
妙有為用所以道盡大地是真空徧法界是妙有
且道是甚麼人用得四時運用日月常明法本不
遷道無方所隨緣自在逐物昇沉此土他方入凡
[008-0790c]
入聖雖然如是且道入鄉隨俗一句作麼生道良
久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此大寧寬明得盡大地
是真空故隨緣自在而法本不遷又何剎那壞相
之有。】


「修行者正受金剛佛舍利光音天宮殿世間不壞事
住於正法得如來智具足比丘得平等云何見剎那
犍闥婆幻等色無有剎那於不實色等視之若真實。」


【通曰凡愚為五陰所覆不覺一切法剎那非剎那
墮妄想見輪轉生滅無足論巳若我法中正修行
者修三昧樂息諸煩亂證於寂靜常住真心究竟
堅固猶如金金剛佛舍利光音天宮水火不及常
住世間不可損壞世間奇特事尚且如此何況安
住正法現法樂住得如來聖智具足圓滿及比丘
證得平等真如煩惱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槃諸
法性常住云何見有剎那生滅之相乎原不見有
剎那之相云何更有剎那壞耶彼一切諸法如夢
如幻如乾闥婆城等雖現有色相無有剎那相可
得何故非剎那耶彼諸色等原無實性既無實性
云何能造色既無四大造色色即非實云何凡愚
於不實色等乃至陰入處界一一視若真實謂一
切法相續流注實有生滅而見有剎那壞相乎吾
固謂彼凡愚不善於我隱覆之說於內外一切法
作剎那想者此之謂也瑞巖才禪師上堂云天平
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載日月平等故四時常明
[008-0791a]
涅槃平等故聖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無諍拈
柱杖卓一下曰諸禪者這柱杖子晝夜為諸人說
平等法門還聞麼若聞去敢保諸人行脚事畢若
言不聞亦許諸人頂門眼正何故是法平等無有
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良久笑曰向下
文長據瑞巖見處一切平等故能常何處有剎那
壞相可得。】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六波羅蜜滿足
得成正覺何等為六佛告大慧波羅蜜有三種分別
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大慧世間波羅蜜者我
我所攝受計著攝受二邊為種種受生處樂色聲香
味觸故滿足檀波羅蜜戒忍精進禪定智慧亦如是
凡夫神通及生梵天大慧出世間波羅蜜者聲聞緣
覺墮攝受涅槃故行六波羅蜜樂自巳涅槃樂出世
間上上波羅蜜者覺自心現妄想量攝受及自心二
故不生妄想於諸趣攝受非分自心色相不計著為
安樂一切眾生故生檀波羅蜜起上上方便即於彼
緣妄想不生戒是尸波羅蜜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攝
所攝是羼提波羅蜜初中後夜精勤方便隨順修行
方便妄想不生是毗黎耶波羅蜜妄想悉滅不墮聲
聞涅槃攝受是禪波羅蜜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觀察
不墮二邊先身轉勝唐云轉淨所依而不可壞得自覺聖趣
是般若波羅蜜。」


【通曰大慧因佛言修行者正受得如來智具足如
[008-0791b]
金剛佛舍利等不壞然修行得正受得如來智者
莫如六波羅蜜能到彼岸云何滿足六波羅蜜得
成正覺佛以波羅蜜有三種分別一者世間即人
天行二者出世間即二乘行三者出世間上上即
一乘行若世間波羅蜜者謂諸凡愚著我我所執
取二邊計我能施計有所施物不離能所二邊為
於自身求生人天勝處貪慕色等五塵之樂而行
世間布施滿足檀波蜜羅至戒忍精進禪定智慧
亦如是以有漏因感有漏果故得成就五通生於
梵世雖定可生通戒可入淨不出世間輪轉故名
世間永嘉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虗空
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即此謂也若出
世間波羅蜜者謂二乘人厭捨生死趣向涅槃修
習四諦十二因緣之法乃六種劣無漏行但求樂
自巳涅槃之樂而巳無復度生之心唯可自度不
能度人故名小乘雖能修習出世間波羅蜜行而
非究竟樂也若出世間上上波羅蜜者覺一切外
法如色聲香等皆自心所現覺一切內法如攝受
涅槃等皆妄想心量於自心所現而樂取之固是
與自心二樂自巳涅槃有能證有所證亦是與自
心二如實覺知二者皆是虗妄分別即不生妄想
即不分別虗妄分別於諸趣所攝受涅槃等內法
與本來自性了無干涉故曰非分何執著之有於
自心所現色相等外法本自不生又何貪著之有
[008-0791c]
但為安樂一切眾生故行於布施或以財施或以
法施起上上方便不見施者不見受者不見所施
物雖行布施不住於相不住相布施即與自心一
故名到彼岸也即於彼施受一切染淨二緣不生
分別是則隨順清涼為修行戒波羅蜜無持無犯
戒相如空是淨戒上上方便得到彼岸也即彼持
犯不起分別之時一念不生以此無生法忍可於
心如實而知能取所取境界非實性空寂故是為
修行忍辱上上方便得到彼岸也精進方便有二
種一別相謂誦經等二通相謂兼五度而修之故
初中後夜勤修匪懈隨順如實修行方便亦斷諸
分別不起方便之想論云以知法性無身心相離
懈怠故是為精進波羅蜜也前云妄想不生未得
禪寂至此妄想悉滅遠離心意意識妄想證於寂
靜以上上方便雖得涅槃而不取證不墮聲聞涅
槃有能證所證執為得果更不求進以不攝受涅
槃故不住於相是為禪波羅蜜也自心妄想無有
實性以為實有而除滅之者非智慧也若以智慧
觀察昔本無生今亦無滅不墜有無二邊見解先
巳滅生滅證涅槃得清淨身矣至此得智慧身轉
勝於前不離生滅證不生滅在在處處不可壞滅
是得自覺聖趣如來法身求生滅相了不可得如
金剛佛舍利終無損壞此無上般若非尋常智慧
可及吾謂如來智具足者此也如是滿足者得阿
[008-0792a]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謂出世間上上波羅蜜也
雲居膺禪師上堂汝等諸人直饒學得佛邊事早
是錯用心不見古人講得天華落石點頭亦不干
自巳事自餘是甚麼閑擬將有限身心向無限中
用如將方木逗圓孔多少誵訛若無恁麼事饒你
攢華簇錦亦無用處未離情識在一切事須向這
裏及盡若有一毫去不盡即被塵累豈況更多差
之毫釐過犯山岳不見古人道學處不玄盡是流
俗閨閤中物捨不得俱為滲漏直須向這裏及取
及去及來併盡一切事始得無過如人頭頭上了
物物上通秪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將知尊
貴一路自別不見道從門入者非寶棒上不成龍
知麼此可知第一波羅蜜至尊至貴五度非此終
不能到彼岸。】


魏云化品第十五唐云變化品第七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記阿羅漢得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與諸菩薩等無差別一切眾
生法不涅槃誰至佛道一疑從初得佛至般涅槃於其
中間不說一字亦無所答如來常定故亦無慮亦無
察化佛化作佛事二疑何故說識剎那展轉壞相三疑
剛力士常隨侍衛四疑何不施設本際五疑現魔魔業惡
業果報旃遮摩納孫陀利女空鉢而出惡業障現云
何如來得一切種智而不離諸過六疑


唐云世尊如來何故授阿羅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何故復說無般涅槃法眾生得成佛道又何故說從
[008-0792b]
初得佛至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又言如來在於定無覺無觀又言佛事皆是化作又言諸識剎那變壞
又言金剛神常隨衛護又言前際不可知而說有般涅槃又現有魔及以魔事又有餘報謂旃遮婆羅門女孫
陀利外道女及空鉢而還等事世尊既有如是業障云何得成一切種智既巳成於一切種智云何不離如是
諸過。」


【通曰大慧因世尊說聲聞出世間攝受涅槃樂所
行六波羅蜜與菩薩無異何以不蒙授記故問世
尊何故授記聲聞阿羅漢等得成正覺與諸菩薩
等無差別應俱得涅槃矣而又說諸佛如來不入
涅槃欲令一切眾生皆入涅槃故不般涅槃若以
一切眾生故無般涅槃法即與眾生常在生死誰
至佛道乎然世尊又何故說從初得佛於何等夜
證大菩提於何等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
字亦無所答顯然有佛道有涅槃也又言如來常
在於定無覺無觀無慮無察既無念慮又無觀察
即無言無說住無分別定應不能現起一切佛事
又言佛事皆是化作種種應化度諸眾生是化佛
非法佛也法佛常定化佛亦應常定何故又說諸
識剎那念念不住展轉變壞之相其化作佛事又
言金剛密迹常隨侍衛所謂常定者安在也既是
化佛說法順涅槃流而生死本際不可知本際即
法佛自體也何不施設本際以第一義心而為教
法云何更說眾生得解脫及般涅槃等事若入涅
槃應有本際何為不可知也若是本際不可知過
世間望遠離煩惱即無怨敵云何現有諸魔及以
[008-0792c]
魔業又有餘惡業果報等事乎佛有九惱謂天魔
興兵持苦具向佛佛以慈心三昧攝之皆化蓮華
此魔業也旃遮婆羅門女以木盂繫腰與孫陀利
外道殺女共謗佛此惡業也又佛入婆梨那村乞
食無施空鉢而出及食馬麥頭痛背痛刺傷足調
達推山厭佛設火坑醉象毒飯等皆果報也世間
既現有如是業障云何得成一切種智既巳成於
一切種智云何不離如是諸過如來不離諸過即
不離煩惱即非涅槃云何說聲聞涅槃為非此疑
展轉多端宋分為六唐分為十其實只是一意止
疑二乘行六婆羅蜜得涅槃樂與阿羅漢無異何
以世尊獨授記阿羅漢能行菩薩行耶菩薩一闡
提不入涅槃誰證佛道佛又說無言無答無慮無
察常在於空何故又說諸識剎那展轉之相既是
化佛施設何不直示本際常空之相而所示現者
種種魔業惡業反與涅槃相違何謂二乘所得涅
槃為非乎故佛以但有一乘更無餘乘答之百丈
云秪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供養四百萬億阿僧
祗世界六趣四生隨其所欲滿八十年巳後作是
念然此眾生皆巳衰老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令
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如是施主但施一切
眾生樂具功德尚自無量何況令得須陀洹果乃
至阿羅漢道功德無量無邊猶不如第五十人聞
經隨喜功德報恩經云摩耶夫人生五百太子盡
[008-0793a]
得辟支佛果而皆滅度各各起塔供養一一禮拜
嘆言不如生於一子得無上菩提省我心力祗如
今於百千萬眾有一人得者價直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常勸眾人須玄解自理自理若玄使得福智
如貴使賤亦如無住車若守此作解名髻中珠亦
名有價寶珠亦名運糞入亦名運糞出佛直是纏
外人却來纏內與麼作佛直是生死那邊人直是
玄絕那邊人却來向這岸與麼作佛即此而觀化
佛化作佛事原為化導眾生得無上菩提而巳豈
二乘躭涅槃樂者可共語乎。】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
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為無餘涅槃故說
誘進行菩薩行者故此及餘世界修菩薩行者樂聲
聞乘涅槃為令離聲聞乘進向大乘化佛授聲聞記
非是法佛大慧因是故記諸聲聞與菩薩不異大慧
不異者聲聞緣覺諸佛如來煩惱障斷解脫一味非
智障斷大慧智障者見法無法諸勝清淨煩惱障者
先習見人無我斷七識滅法障解脫識藏習滅究竟
清淨。」


【通曰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開示悟入佛之
知見只有一乘更無餘乘故為曾行菩薩行諸聲
聞等依無餘涅槃故而與授記誘進彼怯弱眾生
生勇猛心修菩薩行然此界他方有初發心菩薩
樂著聲聞涅槃之樂不起於定無度生心為令彼
[008-0793b]
捨小趨大進修大乘取大菩提同證無餘涅槃故
與授記此乃化佛與應化聲聞而授記別非法性
佛所說也因是之故授記諸阿羅漢等與菩薩不
異是祕密說無非誘進之意豈謂其不至佛道哉
且聲聞人所以不異菩薩者謂二乘與諸佛如來
於三界麤惑煩惱障悉斷所得徧空名為解脫但
此一味相同耳非謂所知障亦斷與佛無異也智
障斷者見法無我解脫法執較前得人無我清淨
更為殊勝彼煩惱障斷者但初修習斷煩惱惑見
人無我雖得人空未得法空未為究竟清淨也是
故煩惱障斷者但是轉七識滅耳意識不行我執
頓斷是名得人空慧若法障解脫者以轉阿黎耶
識熏習故含藏習氣無明種子滅盡方名白淨識
是名得法空慧始為究竟清淨也此固二乘所不
能至而可與菩薩不異耶洛浦元實禪師久參臨
濟為侍者濟常云臨濟門下一隻箭誰敢當鋒一
日辭濟濟問何往曰南方去濟柱杖一劃云過得
這箇便去浦乃喝濟便打浦作禮而去濟語人曰
臨濟門下有箇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也
不知向誰家虀甕裏淹殺後洛浦遊歷罷至夾山
頂上卓菴經一年夾山知遣侍僧馳書到浦接得
便坐却再展手索僧無語浦便打云歸去舉似和
尚僧回舉之山云這僧看書三日內必來不看書
不可救也浦三日後來不禮拜當面而立山云雞
[008-0793c]
棲鳳巢非其同類出去浦云自遠趨風乞師一接
山云目前無闍黎此間無老僧浦便喝山云住住
且莫草草怱怱雲月是同溪山各異截斷天下人
舌頭即不無爭教無舌人解語浦無語山便打浦
從此伏膺果然向夾山虀甕裏淹殺不孤臨濟授
記天童頌云搖頭擺尾赤梢麟徹底無依解轉身
截斷舌頭饒有術拽迴鼻孔妙通神夜明簾外兮
風月如晝枯木巖前兮華卉常春無舌人無舌人
正令全提一句新獨坐寰中明了了任從天下樂
欣欣洛浦不能透過臨濟一畫及到夾山門下始
解轉身因知無上菩提未易究竟也。】


「因本住法故前後非性無盡本願故如來無慮無察
而演說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妄故無慮無察四住地
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二煩惱斷離二種死覺人法無
我及二障斷大慧心意意識眼識等七剎那習氣因
善無漏品離不復輪轉大慧如來藏者輪轉涅槃苦
樂因空亂意慧唐云妄著於空愚痴凡夫所不能覺。」


【通曰上說授記聲聞者無非誘進行菩薩行證於
無餘涅槃耳無餘涅槃者究竟清淨非彼但得人
無我者所能證入若如來七識滅及識藏習滅證
無間法是本際真如也所謂諸法實相有佛無佛
法界常住因本住法故前後際斷非有實性故無
初成佛後更說法之事即有文字章句亦依本法
先具如是更不生法故云不說一字也然無可說
[008-0794a]
中而有說者以諸佛如來曠劫修因所發救護眾
生無盡本願之故於湛然法界無慮無察常定心
中應眾生機而演說法即其所說乃從正智稱性
所流當如意知常不失念念本不妄不待思慮然
後說也所以無思無慮者以如來久巳斷盡四住
地無明曰欲愛曰色愛曰有愛曰見愛無始巳來
住地習氣皆巳斷故離此四種地巳故根本煩惱
及枝末煩惱二煩惱俱斷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
二種死俱離如實覺人無我法無我而煩惱障所
知障二障俱斷諸障永斷諸妄永息故常定心中
自有不思議業用而能化作佛事無說示說非身
現身要不離於本住法也又所說諸識剎那展轉
壞相者謂心意意識及前五識等七種識念念遷
流剎那不住因虗妄習氣藏於八識田中故八識
心王亦與七識等俱生俱滅未得無漏終從輪轉
彼聖者脩三昧樂證於善無漏品即能遠離心意
意識剎那息滅不復輪轉俱滅其念非滅如來藏
也且如來藏者不來不去常恒不變非是可滅故
世間輪轉此如來藏也輪轉亦如也世間涅槃此
如來藏也涅槃亦如也世間苦樂因此如來藏也
苦樂因亦如也雖與涅槃苦樂因俱不為涅槃苦
樂因所轉即生滅非生滅即剎那非剎那此乃隱
覆之說惟智者能了若彼凡愚外道妄著於空以
空亂意雖得空慧但覺其空不能覺其空而不空
[008-0794b]
此如來藏剎那真實之義非彼所能覺也若覺於
如來藏剎那真實義者即是本住法又何展轉壞
相之有乎昔曹山問德上座佛真法身猶若虗空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作麼生說箇應底道理德云
如驢覷井山云道即大煞道只道得八成德云和
尚又如何山云如井覷驢天童頌云驢覷井井覷
驢智容無外淨涵有餘肘後誰分印家中不蓄書
機絲不掛梭頭事文綵縱橫意自殊宗門中現起
許多奇持不知此經先巳道破雖然到此田地豈
容易致得。】


「大慧金剛力士所隨護者是化佛耳非真如來大慧
真如來者離一切根量一切凡夫聲聞緣覺及外道
根量悉滅得現法樂住無間法智忍故非金剛力士
所護一切化佛不從業生化佛者非佛不離佛因陶
家輪等眾生所作相而說法非自通處說自覺境界
復次大慧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故起
常見自妄想故不知本際自妄想慧滅故解脫四住
地無明住地習氣斷故一切過斷。」


【通曰上言如來無慮無察而演說法正智所化故
無慮無察常在於定此法佛之體也法佛不說法
惟是正智所化化佛而演說法故金剛力士前後
圍繞常隨衛護者是化佛耳非法佛也法身佛者
是真如實際根本如來遠離一切諸根大小數量
一切凡夫二乘外道根量悉滅二乘外道所不能
[008-0794c]
知所不能見如實修行得彼真如樂處現法樂住
三昧正受之中非尋常有間之法可比乃住於無
間法智忍之力最上有無間法智證是智巳有無
間法智忍即所謂金剛定也如來常在定不假金
剛力士所護其所隨護者但應化佛耳且一切化
佛者非是業報所生謂之曰化即非真佛然因緣
正智所化亦不離於真佛非即是佛亦非非佛譬
如陶師所作器物以輪繩泥水為因變化諸器以
應眾生之用法佛所作化佛亦以眾生所作事相
為因現起三十二相而為眾生說法以應眾生之
求是形骸根量原非自通真如實際之處但隨機
方便異真實相而說法至內所證自覺聖智第一
義心境界固不能舉以示人也所謂不說一字亦
無所答蓋以此耳彼愚夫依七識念念滅處起於
斷見以七識不傳送出入便謂斷絕一切無常又
有不覺識藏微細生滅起於常見以八識恬靜之
境即是涅槃常住不毀此二者皆自妄想分別故
不知本際真不生不滅地也自心分別是其本際
故不可得便謂世間無本際故不可知若能遠離
分別如斷常二見邪慧消滅即得轉識成智證於
解脫得涅槃果諸佛如來以解脫故遠離四住地
無明住地習氣熏染阿黎耶識未易斷除欲愛未
除即招苦果故一切諸過未易斷也今住地習氣
斷故一切過斷若現魔現報種種業障雖外示諸
[008-0795a]
過內無所以引之者雖有亦無也內無其應外不
能為故一切過斷斷之於本際也說到本際非金
剛力士所護亦非諸惡罪業所障彼二乘人攝受
涅槃為四住地無明所醉即不能離一切過何得
槩與阿羅漢而授記乎黃檗云祖師西來唯傳心
佛直指汝等心本來是佛心心不異故名為祖若
直下見此意即頓超三乘一切諸位本來是佛不
假修成云若如此諸佛出世說於何法檗云十方
諸佛出世秪共說一心法所以佛密付與摩訶迦
葉此一心法體盡虗空徧法界名為諸佛理論這
箇法豈是汝於言句上解得他亦不是於一機一
境見得他此意唯是默契得這一門名為無為法
門若欲會得但知無心忽悟即得若用心擬學取
即轉遠去若無岐路心一切取捨心心如木石始
有學道分如黃檗所云無岐路心無取捨心心如
木石即能斷四住地無明習氣遠離斷常二見而
證於本際涅槃易易矣。】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三乘亦非乘如來不磨滅唐云無有佛涅槃一切佛所記說
離諸過惡為諸無間智及無餘涅槃誘進諸下劣是
故隱覆說諸佛所起智即分別說道諸乘非為乘彼
則非涅槃欲色有及見說是四住地意識之所起識
宅意所住意及眼識等斷滅說無常或作涅槃見而
為說常住唐云見意識眼等無常故說斷迷意識起常邪智謂涅槃。」
[008-0795b]


【通曰頌中唯辨二乘涅槃之非足知長行許多疑
難只為此一端非泛舉也故如來常說三乘亦非
乘二小乘及菩薩大乘不可語於一乘謂非佛乘
也如來不消磨滅盡者謂無能證之人及所證之
理即佛乘亦非也此乃最上第一義悟此義者一
切諸佛授記是人定當作佛謂其一切煩惱俱斷
離諸過惡故也即彼離諸過惡而成就究竟無間
之智及證無餘涅槃與諸佛等無差別是授記之
說所以誘進諸怯弱下劣眾生樂著聲聞涅槃令
彼捨離小心趣向大乘是故密意隱覆而說說有
無間智說有無餘涅槃使彼生精進心耳若以諸
佛所證根本實智即依證智而起分別說十方佛
土中唯此一乘法更無餘乘諸乘皆非故彼二乘
所執有餘涅槃終歸生滅非真涅槃也所以不許
二乘涅槃者為彼為四住地無明所醉未離一切
過故四住地者謂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
見一切住地此四煩惱乃意識之所起而第七末
那執受內熏八識堅住以為生死種子種子含藏
於八識田中故云識宅意所住意住於識宅是為
四住地無明所謂俱生我執俱生法執未易消滅
者也彼二乘人見意識及眼等六識按伏不行謂
是斷滅說名無常或迷於意與藏微細生滅流急
不見望如恬靜便以為常住而作涅槃想不知為
住地無明所醉但執人無我見以為涅槃不悟法
[008-0795c]
無我見不能捨藏去真涅槃尚遠故論最上一路
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何得有涅槃可證此二
乘之所以為非乘也僧問洞山詮禪師清淨行者
不上天堂破戒比丘不入地獄時如何山云度盡
無遺影還他越涅槃丹霞頌云相好巍巍大丈夫
一生無智恰如愚從來佛祖猶難望地獄天空豈
可拘據洞山答處不但無天堂地獄影子抑且無
涅槃可得此所謂本際不可知豈尋常所能窺測
乎。】


魏云遮食肉品第十六唐云斷食肉品第八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彼諸菩薩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與葱飲食為云何
惟願無上尊哀愍為演說愚夫所貪著臭穢無名稱
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食食者生諸過不食為福善
惟願為我說食不食罪福。


大慧菩薩說偈問巳復白佛言惟願世尊為我等說
食不食肉功德過惡我及諸菩薩於現在未來常為
種種希望食肉眾生分別說法令諸眾生慈心相向
得慈心巳各於住地清淨明了唐云令捨肉味求於法味於一切眾生起
大慈心更相親愛如一子想住菩薩地疾得究竟無上菩提聲聞緣覺

自地止息巳亦得速成無上菩提惡邪論法諸外道
輩邪見斷常顛倒計著尚有遮法不聽食肉況復如
來世間救護正法成就而食肉耶佛告大慧善哉善
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
[008-0796a]
受教佛告大慧有無量因緣不應食肉然我今當為
汝略說謂一切眾生從本以來展轉因緣常為六親
以親想故不應食肉驢騾駱駝狐狗牛馬人獸等肉
屠者雜賣故不應食肉不淨氣分所生長故不應食
肉眾生聞氣悉生恐怖如旃陀羅此云屠者及譚婆等此云
獵師狗見憎惡驚怖羣吠故不應食肉又令脩行者慈

心不生故不應食肉凡愚所嗜臭穢不淨無善名稱
故不應食肉令諸呪術不成就故不應食肉以殺生
者見形起識深味著故不應食肉彼食肉者諸天所
棄故不應食肉令口氣臭故不應食肉多惡夢故不
應食肉空閒林中虎狼聞香故不應食肉令飲食無
節故不應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厭離故不應食肉我
常說言凡所飲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藥想故不應食
肉聽食肉者無有是處。」


【通曰楞伽寶山夜叉王眷屬往昔曾迎過去諸佛
於其城中說海浪法身一切佛語心品其中亦有
志求佛道者但食肉一端乃其業報習氣正所謂
住地無明也世尊說二乘人為住地無明所醉故
大慧謂夜叉食肉亦所當斷由不知功德過惡善
惡業報所在請世尊分別說之我及諸菩薩知其
義巳為令未來現在非習所熏食肉眾生捨於肉
味求於法味於一切眾生起大慈心更相親愛如
一子想住菩薩地如實修行住地清淨明了四住
地俱斷疾得無上菩提復令眾生入於二乘止息
[008-0796b]
之處自所證涅槃躭著法味亦令止息自地息巳
亦得速成無上菩提修聖道者故不應食肉也諸
外道等說邪見法墮於斷常有無見中尚遮食肉
自巳不食不聽他食況復如來清淨正法救護世
間不令造業俾成就梵行者乃聽肉食不一禁制
耶佛為略說食肉過患一者曾為六親眷屬易生
而受鳥獸等身當以同體之慈視之羅剎聞說尚
發慈心況我弟子而不以親想者乎二者衢路市
肆諸賣肉人或將犬馬人獸等肉雜賣如是穢惡
云何可食三者一切諸肉皆是精血不淨氣分所
成求清淨人云何取食四者食肉之人眾生聞氣
悉皆驚怖如屠兒獵師捕魚鳥人狗見驚吠獸見
奔走眾生遙見咸作是念此人必當殺我為護命
故悉皆走避菩薩修行慈悲為攝諸眾生故不應
食肉五者眾生皆知菩薩為如來慈心之種能與
眾生作歸依處若食肉者慈心不生眾生即失一
切信心菩薩為護眾生信心脩行於慈故不應食
肉六者為護世間謗三寶故若我弟子食噉於肉
猶如凡愚所嗜臭穢壞清淨行令諸世人唱如是
言何處有實沙門婆羅門修淨行者生如是謗無
善名稱皆由食肉者過故不應食七者諸善男子
於冢間林下或持呪術或求解脫或趣大乘以食
肉故一切障礙不得成就是故菩薩欲利自他不
應食肉八者久遠食肉眾生殺心習熟見其形色
[008-0796c]
則巳生於貪滋味心菩薩慈念一切眾生猶如巳
身云何見之而作食想九者捨於聖人本所應食
食眾生肉猶如羅剎諸天遠離何況聖人菩薩為
見聖人當修慈悲不應食肉十者如燒死屍臭氣
不淨云何可齅而著口中一切諸肉令口氣臭故
不應食十一者食肉之人睡眠亦苦起時亦苦多
於夢中見種種惡驚怖毛竪心常不安故不應食
十二者無慈心故乏諸善力若其獨在空閒之處
多為非人而伺其便虎狼師子亦來伺求欲食其
肉不得安穩故不應食十三者諸食肉人食不知
足增長疾病恒被諸虫之所唼食種種不淨人所
厭惡故不應食十四者菩薩修行為求出離生死
見諸飲食如膿血想繫念聖道不為貪味堪受一
切人天供養若生貪著即不能生厭離不應受於
世間信施故不應食是故我甞說言凡夫為求淨
命噉於淨食尚應以六親觀如食子想以有病觀
如服藥想何況聽食非聖人食肉不清淨生諸罪
惡敗諸功德如上略說云何而許弟子食耶若是
美淨之食如秔米麥豆等此是過去諸佛所許久
植善根者所應得食若聽食肉者無有是處稠布
衲問曹山披毛帶角是甚麼墮山曰是類墮曰不
斷聲色是甚麼墮山曰是隨墮曰不受食是甚麼
墮山曰是尊貴墮乃曰食者即是本分事知有不
取故曰尊貴墮若執初心知有自巳及聖位故曰
[008-0797a]
類墮若初心知有巳事迴光之時擯却色聲香味
觸法得寧即成功勳却不執六塵等事隨分而昧
任之則礙所以外道六師是汝之師彼師所墮汝
亦隨墮乃可取食食者即是正命食也亦是就六
根門頭見聞覺知秪是不被他染污將為墮且不
是同向前均他本分事尚不取豈況其餘事也師
凡言墮者謂混不得類不齊凡言初心者所謂悟
了同未悟耳後大陽警玄禪師釋此三種墮曰此
三語須明得轉位始得一作水牯牛是類墮師曰
是沙門轉身語是異類中事若不曉此意即有所
滯直是要依一念無私即有出身之路二不受食
是尊貴墮師曰須知那邊了却來這邊行履若不
虗此位即坐在尊貴三不斷聲色是隨墮師曰以
不明聲色故隨處墮須向聲色裏有出身之路作
麼生是聲色外一句乃曰聲不自聲色不自色故
云不斷指掌當指何掌也此二尊宿所云不受食
者不取尊貴一路故能速成無上菩提而況世間
穢惡之食豈屑取耶。】


「復次大慧過去有王名師子蘇陀娑食種種肉遂至
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謀反斷其奉祿以食肉者有如
是過故不應食肉唐云大慧釋提桓因處天王位以於過去食肉餘習變身為鷹而逐
於鴿我時作王名曰尸毗愍念其鴿自割身肉以代其命大慧帝釋餘習尚惱眾生況餘無慚常食肉者當知
食肉自惱惱他是故菩薩不應食肉大慧昔有一王乘馬遊獵馬驚奔逸入於山險既無歸路又絕人居有牝
師子與同遊處遂行醜行生諸子息其最長者名曰班足後得作王領七億家食肉餘習非肉不食初食禽獸
[008-0797b]
後乃至人所生男女悉是羅剎轉此身巳復生師子豺狼虎豹鵰鷲等中欲求人身終不可得況出生死涅槃
之道復次大慧凡諸殺者為財利故殺生屠販彼諸愚

痴食肉眾生以錢為網而捕諸肉彼殺生者若以財
物若以鈎網取彼空行水陸眾生種種殺害屠販求
利大慧亦無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魚肉以是義故不
應食肉魏云我觀世間無有是肉而非命者故我說食肉之罪斷如來種大慧我有
時說遮五種肉或制十種今於此經一切種一切時
開除方便一切悉斷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尚無所
食況食魚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視一切眾生
猶如一子是故不聽令食子肉唐云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尚唯法食豈況
如來大慧如來法身非雜食身大慧我巳洗滌一切習氣我巳善擇諸心智慧大悲平等普視眾生猶如一子
云何而許聲聞弟子食於子肉何況自食作是說者無有是處。」


【通曰上言食肉不淨有種種過尚未及其報也此
言師子蘇陀娑躭著肉味乃至食人遂亡其國此
現在報也又有一王與牝師子交而生班足初食
禽獸後乃至人其所生男女皆為羅剎轉身復入
師子豺虎之羣此將來報也帝釋餘習尚食鷹身
驚逐於鴿此過去無量世來未易除之道也夫食
肉者有如是等無量過凡愚不知如是損益乃謂
食肉無與於殺生故可無罪不思凡殺生者多為
人食若人不食亦無殺事是故食肉與殺同罪彼
諸殺者雖不自食以財利故種種殺害是錢為之
味也彼食肉者雖不自殺以求味故得種種肉是
錢為之網也因財得味因網得財設諸方便殺害
[008-0797c]
眾生羅山置地截河堰海水陸空行無不戕害若
謂非自殺非他殺心不疑殺而可食者世間若有
是肉不從命出何故不聽人食遍求世間無如是
肉豈有不教人取不求自至不想肉味而有魚肉
三淨物哉故食肉者即與殺生無異傷眾生命斷
如來種以是義故不應食也然我於餘經中亦曾
不許食五種淨肉謂不見不聞不疑鳥殘自死者
遮不令食或斷十種物謂人蛇象馬龍狐猪狗師
子獼猴等制不許食皆漸次禁斷令其修學為一
時方便之說今於楞伽此會一切種肉都不許食
向時所立方便權教一切斷除凡是肉食於出家
人悉是不淨若謂如來聽許食肉亦自食者是人
惡業所纏必當永墮不饒益處我之所有諸聖弟
子食於法食非食飲食何況如來諸佛如來法食
法住非飲食身非諸一切飲食住身尚無凡夫段
食況食魚肉不淨之食其教諸聖弟子但唯法食
亦不以食肉而教之也以我滌除一切習氣離諸
資生愛有求等善分別知心心智慧大悲前行得
不共法普視眾生平等憐憫猶如一子良以法身
流轉五道名曰眾生而一切眾生皆以如來法身
為體故儻食其肉豈非戕法身斷慧命耶云何而
許聲聞弟子食於子肉故我於此經開除方便一
切悉斷也既不許聲聞弟子食肉而楞伽王等志
求佛道者可不猛然省愓改心易慮破除報習求
[008-0798a]
生勝處以證無上菩提乎京兆府蜆子和尚不知
何許人也事迹頗異居無定所自印心於洞山混
俗閩川不畜道具不循律儀冬夏唯披一納逐日
沿江岸採掇鰕蜆以充其腹夜即宿東山白馬廟
紙錢中居民目為蜆子和尚華嚴靜禪師聞之欲
決真假先潛入紙錢中深夜師歸嚴把住曰如何
是祖師西來意師遽答曰神前酒臺盤嚴放手曰
不虗與我同根生嚴後赴莊宗詔入長安師亦先
至每日歌唱自拍或乃佯狂泥雪去來俱無蹤跡
厥後不知所終是即佛所說菩薩示現者雖壞律
儀為除執故雖現食肉實無所食宣律師所遇神
僧大率類此。】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曾悉為親屬鄙穢不淨雜不淨所生長聞氣悉恐怖
一切肉與葱及諸韮蒜等種種放逸酒修行長遠離
亦常離麻油及諸穿孔床以彼諸細蟲於中極恐怖
飲食生放逸放逸生諸覺從覺生貪欲是故不應食
由食生貪欲貪令心迷醉迷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
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俱是惡業死墮叫呼獄
若無教想求則無三淨肉彼非無因有是故不應食
彼諸修行者由是悉遠離十方佛世尊一切咸訶責
展轉更相食死墮虎狼類臭穢可厭惡所生常愚痴
多生旃陀羅獵師譚婆種或生陀夷尼魏云羅剎女及諸
食肉性羅剎猫狸等徧於是中生。」
[008-0798b]


【通曰長行中文約義簡偈中復申言之所謂略說
食肉過患者泛然為諸修行者說也毋論曾為眷
屬不忍食鄙穢不淨不可食雜諸人畜不宜食獸
見恐怖不當食以不淨之故不但肉不應食推之
葱韮蒜酒等能生放逸亦當離之以眾生恐怖之
故不但食肉驚吠推之麻油穿孔牀亦有細蟲恐
怖當遠離之飲食能生放逸不生諸過猶之可也
既放逸巳便生邪覺既邪覺巳便生貪欲由食生
貪貪令心迷心醉於貪長養色欲色愛纏縛長在
生死生死輪轉不得解脫由酒葱等為助因增長
無明不得解脫出世之利此何可不斷也使但不
得解脫未有罪報猶之可也乃彼殺生者以財而
為食彼食肉者以財而為網二俱惡業墮叫呼獄
無足論巳若謂非自殺非他殺心不疑殺為三淨
肉而可食者巳未之求人莫之與因在於我過不
在人其究亦與殺生者同罪故十方如來一切訶
禁而修行者當遠離之也使離地獄苦免於酬償
猶之可也及復生世間更相食噉墮虎狼類人而
虎狼其性則為屠者為獵師為羅剎女不離乎愚
痴畜而虎狼其性則為猫為狸等徧生此類中不
離乎臭穢斯皆食肉之報諸佛如來所厭惡也安
得不禁止食肉令諸眾生免於惡報而庶幾有解
脫之期乎趙州問院主甚麼處去來主曰送生來
州云鵶為甚麼飛去主曰怕某甲州云汝十年知
[008-0798c]
事作恁麼語話主却問鵶為恁麼飛去州云院主
無殺心州拈起鉢云三十年後若見老僧留取供
養若不見即撲破別僧云三十年後敢道見和尚
州乃撲破又有俗士問光孝覺禪師某甲平生殺
牛還有罪否師云無罪曰為甚麼無罪師曰殺一
箇還一箇由趙州言下悟去即得解脫若光孝所
答俗士業報依然其可不畏乎。】


「縛象與大雲央掘利魔羅唐云象脇與大雲涅槃央掘摩魏云涅槃勝鬘經
及此楞伽經我悉制斷肉諸佛及菩薩聲聞所訶責
食巳無慚愧生生常癡冥先說見聞疑巳斷一切肉
妄想不覺知故生食肉處如彼貪欲過障礙聖解脫
酒肉葱韮蒜悉為聖道障未世世眾生於肉愚痴說
言此淨無罪佛聽我等食食如服藥想亦如食子肉
知足生厭離修行行乞食安住慈心者我說常厭離
虎狼諸惡獸恒可同遊止若食諸血肉眾生悉恐怖
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無慈慧永背正解脫
及違聖表相是故不應食得生梵志種及諸修行處
智慧富貴家斯由不食肉唐云必生賢聖中豐財具智慧。」


【通曰上言食肉果報甚是可畏所以為眾人說也
若我法弟子更當尊守律儀謹潔無犯如我有時
說象脇經與大雲經涅槃經央掘摩經及此楞伽
經悉制斷肉以諸佛菩薩聖賢弟子皆生厭惡而
呵責之謂食者無慙無愧生生世世常在痴冥故
也我先說見殺聞殺疑殺皆不可食巳是斷一切
[008-0799a]
肉世間豈有不見不聞不疑之肉而可食者凡愚
妄想不覺密意而說便謂如來許食三種淨肉遂
生食肉之想而心每馳於食肉之處可謂無慚愧
之極也如彼眾生心醉於貪長養愛欲欲障既重
不得解脫有如是過良以酒肉葱韮蒜等為之助
因悉為聖道之障也我法弟子欲求解脫證於聖
道其可同彼貪欲之過乎乃末法眾生妄想食肉
作愚痴說言食三淨肉者可以無罪佛聽我食其
亦不善於觀察而求解脫者矣若真修行而求解
脫者食淨食時尚作服藥之想念同法身如食子
想當下知足生於厭離不復貪求唯依如來修行
之法巡行乞食於食等者於法亦等安住慈心繫
念聖道不為貪味如我所說常生厭離之心受諸
飲食如塗癰瘡既遠肉食即無腥穢雖虎狼惡獸
可與同遊若食諸血肉狗聞之而吠獸見之而走
恐怖眾生豈修行者所宜有乎是故修行求聖解
脫者當安住慈心不應食肉也若食肉者不念同
體種種殺害即是無慈慈心不生即無正知見何
有於慧慧既不生繫縛邪覺何得解脫既無解脫
輪轉生死即是凡流何有於聖表相所貴於聖表
相者為其有慈悲法或有護生威儀能度眾生到
於彼岸為眾生之表率方可稱為聖者今以食肉
之故與聖解脫大相違背故修行者不應食也若
不食肉遠離不淨得生梵志種族能順法教常生
[008-0799b]
修行之處以捨愚痴故生智慧以能含育眾生故
生富貴之家斯由不食肉之故生生世世常生於
聖賢中其生報後報有大功德如此修行者何為
而不禁斷肉食哉夫能禁所食肉生於富貴智慧
家豈謂其享世間福而巳耶有福有慧能趣無上
菩提生如來家紹隆佛種皆此不食肉為之基也
豈非修行者之急務乎嚴陽尊者問趙州一物不
將來時如何州曰放下著嚴云一物不將來放下
箇甚麼州曰甚麼則擔取去嚴於言下大悟後所
居當一蛇一虎手中與食故人以尊者稱之黃龍
頌云一物不將來兩肩擔不起言下忽知非心中
無限喜毒惡既忘懷蛇虎為知巳寥寥千百年清
風猶未巳天童頌云不防細行輸先手自覺心麤
愧撞頭局破腰間斧柯爛洗清凡骨共仙遊斯可
謂虎狼諸惡獸恒可同遊止者也僧問黃檗如何
得不落階級檗云但終日喫飯未曾咬著一粒米
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與麼時無人無我等相
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念念
不見一切相莫認前後三際前際無去今際無住
後際無來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弩力弩
力此門中千人萬人秪得三箇五箇若不將為事
受殃有日在故云著力今生須了却誰能累劫受
餘殃觀黃檗說到這田地還可生食肉想乎。】
楞伽阿䟦多羅寶經宗通卷八
[008-0799c]

No. 330-C


楞伽宗通後序


往不佞備員典謁之署自顧蹇淺何足傾海內賢
豪長者下濟之光而竊荷堂翁劉老先生眼回青
而齒津及挹教未幾翁奉
簡命視冏滁陽滁固我
聖祖肇基處也其興也以馬上得之而功之成也以
比於息馬華山之烈聿稽冏命慎僚正僕弼憲天
子則天房重卑為宸扆倚重久矣第今蓄牧之政
改為折徵而冏署江表遂稱優游養望之地瑯琊
庶子獻秀凝碧高槐古楸環翠千章每至夜氣發
鮮鸝聲百囀一醒神度斯其時俗耳若浣塵境頓
豁有不願飛身浥沆瀣吐紫清金粟所未恒有之
語哉宜我翁翩然賞音在筌蹄外也翁視篆三帀
月馳一札凌江以來雅意楞伽宗通之流布翁之
言曰曾金簡先生苦心數序矣世豈乏賦三都患
無皇甫謐耳鐫而行之將在執事謝唯唯而以
冗餘卒業盖宋張文定寓瑯琊僧舍恍然識其為
前生所錄也者翁蒞滁巳蒐故址為建閱經臺更
[008-0800a]
思不朽其數百載以上之心印且俯[攬-見+手]不肖共倡
宗風是不肖幸邀惠于翁獲隨後塵而不致泯昧
於卒世者也第世儒多拘妄謂禪理之靡補濟世
而文定丁有宋熈平之運煒乎稱一代名臣至於
今金簡先生校讐之我翁表章之翁尤碩德瓌望
海內司南雲閣凌煙方未有艾非具蕭蕭塵外大
地山河之致何能運軒揭奏崇隆要維是淨理禪
宗參悟者遠則亟欲宗通之廣播而與方賢卓識
共攝靈臺于空洞翁淵心殆至是乎寧第滁陽山
水靈閟益增我
聖祖當年所為投戈而講執我
列聖二百年所為寬民力而休養翁固將以淨業挽
逝波之靡而涼俗𦦨矣然則謂薇泉庶子為優閒
適性之地猶窺外藩而未叩翁密微也夫不敏
敢在下風願假餘年證金仙之一覺第恐乞水焦
牙後時貽悔惟翁勿靳詳詔迷途敬藉此編之梓
用攄祈嚮云。


萬曆壬子秋仲秣陵孫明善懋誠甫頓首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