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327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劉宋-求那跋陀羅 (master)



No. 670 [Nos. 671, 672]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
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
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難讀又難得善本,會南都
太子太保致政張公施此經,而眉山蘇子瞻
為書而刻之板,以為金山常住。金山長老佛
印大師了元持以見寄,之奇為之言曰:佛之
所說經總十二部,而其多至於五千卷。方其
正法流行之時,人有聞半偈、得一句而悟入
者,蓋不可為量數。至於像法、末法之後,去聖
既遠,人始溺於文字,有入海算沙之困,而於
一真之體乃漫不省解,於是有祖師出焉,直
指人心見性成佛,以為教外別傳,於動容發
語之頃,而上根利器之人已目擊而得之矣。
故雲門至於罵佛,而藥山至戒人不得讀經,
皆此意也。由是去佛而謂之禪,離義而謂之
玄,故學佛者必詆禪而諱義者,亦必宗玄
二家之徒更相非而不知其相為用也。且禪
者六度之一也,顧豈異於佛哉?


之奇以為,禪
出於佛,而玄出於義,不以佛廢禪,不以玄廢
義,則其近之矣。冉求問:「聞斯行諸?」孔子曰:
「聞斯行之。」子路問:「聞斯行諸?」曰:「有父兄在。如
之何?」其聞斯行之,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說豈有常哉?救其偏而已。學佛之敝
至於溺經文、惑句義而人不體玄,則言禪以
[001-0479b]
救之;學禪之敝至於馳空言、玩琦辯而人不
了義,則言佛以救之。二者更相救,而佛法完
矣。


昔達磨西來,既已傳心印於二祖,且云:「吾
有《楞伽經》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
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此亦佛與禪並傳而
玄與義俱付也。至五祖始易以《金剛經》傳授,
故六祖聞客讀《金剛經》而問其所從來。客云:
「我從蘄州黃梅縣東五祖山來。五祖大師常
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成佛矣。」則
是持《金剛經》者始於五祖。故《金剛》以是盛行
於世,而《楞伽》遂無傳焉。


今之傳者,寔自張
公倡之。之奇過南都謁張公,親聞公說《楞
伽》因緣。始張公自三司使翰林學士出守滁,
一日入琅琊僧舍,見一經函發而視之,乃
《楞伽經》也。恍然覺其前生之所書,筆畫宛然,
其殆神先受之甚明也。之奇聞:羊叔子五歲
時,令乳母取所弄金鐶。乳母謂之:「汝初無是
物。」祜即自詣隣人李氏東垣桑木中探得之。
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云何持去?」乳
母具言之,知祜之前身為李氏子也。白樂天
始生七月,姆指之無兩字,雖試百數不差;九
歲諳識聲律,史氏以為篤於才章蓋天稟,然
而樂天固自以為宿習之緣矣。


人之以是一真
不滅之性,而死生去來於天地之間。其為世
數,雖折天下之草木以為籌箸,不能算之矣。
然以淪於死生,神識疲耗不能復記,惟圓明
不昧之人知焉。有如張公以高文大冊再中
制舉登侍從,秉鈞軸出入朝廷逾四十年,風
烈事業播人耳目,則其前身嘗為大善知識,
[001-0479c]
無足疑者。其能記憶前世之事,豈不謂信然
哉。故因讀《楞伽》新經,而記其因緣於經之端
云。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朝奉郎新差知登州軍州兼管內勸
農事騎都尉借緋蘇軾書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先佛所說微妙第一真
實了義,故謂之佛語心品。祖師達磨以付二
祖曰:「吾觀震旦所有經教,惟《楞伽》四卷可以
印心。」祖祖相授,以為心法。如醫之《難經》,句句
皆理、字字皆法。後世達者神而明之,如盤走
珠、如珠走盤,無不可者。若出新意,而棄舊
學以為無用,非愚無知,則狂而已。近歲學
者各宗其師,務從簡便,得一句一偈,自謂
子證,至使婦人孺子抵掌嬉笑爭談禪悅。高
者為名,下者為利,餘波末流無所不至,而佛
法微矣。譬如俚俗醫師,不由經論直授方藥
以之療病,非不或中;至於遇病,輒應懸斷死
生,則與知經學古者不可同日語矣。世人徒
見其有一至之功,或捷於古人,因謂《難經》不
學而可,豈不誤哉!


《楞伽》義輒幽𦕈,文字簡古。
讀者或不能句,而況遺文以得義,忘義以了
心者乎?此其所以寂寥於世,幾廢而僅存也。
太子太保樂全先生張公安道,以廣大心,得
清淨覺。慶曆中嘗為滁州,至一僧舍,偶見此
經,入手恍然如獲舊物。開卷未終,夙障冰解,
[001-0480a]
細視筆畫,手迹宛然。悲喜太息,從是悟入,
常以經首四偈發明心要。軾遊於公之門三
十年矣,今年二月過南都,見公於私第。公時
年七十九,幻滅都盡,惠光渾圜,而軾亦老於
憂患百念灰冷。公以為可教者,乃授此經,且
以錢三十萬使印施於江淮間。而金山長老
佛印大師了元曰:「印施有盡,若書而刻之則
無盡。」軾乃為書之,而元使其侍者曉機走錢
塘,求善工刻之板,遂以為金山常住。


元豐八年九月九日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
寶華以為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
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是諸菩薩摩訶薩,
無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遊戲,大慧菩薩摩
訶薩而為上首。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自心現
境界,善解其義。種種眾生、種種心色,無量度
門,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
通達。


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
諸佛剎土,承佛神力,從坐而起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讚曰:


「 「世間離生滅,
 猶如虛空華,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遠離於心識,
[001-0480b]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
 世間恒如夢,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
 煩惱及爾炎,
 常清淨無相,
 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
 無有涅槃佛,
 無有佛涅槃,
 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
 是二悉俱離,
 牟尼寂靜觀,
 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
 今世後世淨。」」



爾時大慧菩薩偈讚佛已,自說姓名:


「 「我名為大慧,
 通達於大乘,
 今以百八義,
 仰諮尊中上。」
 世間解之士,
 聞彼所說偈,
 觀察一切眾,
 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
 今皆恣所問,
 我當為汝說,
 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所聽,頂禮佛足,
合掌恭敬以偈問曰:


「 「云何淨其念?
 云何念增長?
 云何見癡惑?
 云何惑增長?
 何故剎土化,
 相及諸外道?
 云何無受欲?
 何故名無受?
 何故名佛子?
 解脫至何所?
 誰縛誰解脫?
 何等禪境界?
 云何有三乘?
 唯願為解說。
 緣起何所生?
 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異說?
 云何為增長?
 云何無色定,
 及以滅正受?
[001-0480c]
 云何為想滅?
 何因從定覺?
 云何所作生,
 進去及持身?
 云何現分別?
 云何生諸地?
 破三有者誰?
 何處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
 云何最勝子?
 何因得神通,
 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
 最勝為我說。
 云何名為藏?
 云何意及識?
 云何生與滅?
 云何見已還?
 云何為種姓,
 非種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
 及與非我義?
 云何無眾生?
 云何世俗說?
 云何為斷見,
 及常見不生?
 云何佛外道,
 其相不相違?
 云何當來世,
 種種諸異部?
 云何空何因?
 云何剎那壞?
 云何胎藏生?
 云何世不動?
 何因如幻夢,
 及揵闥婆城,
 世間熱時炎,
 及與水月光?
 何因說覺支,
 及與菩提分?
 云何國土亂?
 云何作有見?
 云何不生滅,
 世如虛空華?
 云何覺世間?
 云何說離字?
 離妄想者誰?
 云何虛空譬?
 如實有幾種?
 幾波羅蜜心?
 何因度諸地?
 誰至無所受?
 何等二無我?
 云何爾炎淨?
 諸智有幾種?
 幾戒眾生性?
 誰生諸寶性,
 摩尼真珠等?
[001-0481a]
 誰生諸語言,
 眾生種種性?
 明處及伎術,
 誰之所顯示?
 伽陀有幾種,
 長頌及短頌?
 成為有幾種?
 云何名為論?
 云何生飲食,
 及生諸愛欲?
 云何名為王,
 轉輪及小王?
 云何守護國?
 諸天有幾種?
 云何名為地,
 星宿及日月?
 解脫修行者,
 是各有幾種?
 弟子有幾種?
 云何阿闍梨?
 佛復有幾種?
 復有幾種生?
 魔及諸異學,
 彼各有幾種?
 自性及與心,
 彼復各幾種?
 云何施設量?
 唯願最勝說。
 云何空風雲?
 云何念聰明?
 云何為林樹?
 云何為蔓草?
 云何象馬鹿?
 云何而捕取?
 云何為卑陋?
 何因而卑陋?
 云何六師攝?
 云何一闡提?
 男女及不男,
 斯皆云何生?
 云何修行退?
 云何修行生?
 禪師以何法,
 建立何等人?
 眾生生諸趣,
 何相何像類?
 云何為財富?
 何因致財富?
 云何為釋種?
 何因有釋種?
 云何甘蔗種?
 無上尊願說。
 云何長苦仙?
 彼云何教授?
 如來云何於,
 一切時剎現,
 種種名色類,
 最勝子圍遶?
[001-0481b]
 云何不食肉?
 云何制斷肉?
 食肉諸種類,
 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
 須彌及蓮華,
 師子勝相剎,
 側住覆世界,
 如因陀羅網,
 或悉諸珍寶,
 箜篌細腰鼓,
 狀種種諸華,
 或離日月光,
 如是等無量?
 云何為化佛?
 云何報生佛?
 云何如如佛?
 云何智慧佛?
 云何於欲界,
 不成等正覺?
 何故色究竟,
 離欲得菩提?
 善逝般涅槃,
 誰當持正法?
 天師住久如,
 正法幾時住?
 悉檀及與見,
 各復有幾種?
 毘尼比丘分,
 云何何因緣?
 彼諸最勝子,
 緣覺及聲聞,
 何因百變易?
 云何百無受?
 云何世俗通?
 云何出世間?
 云何為七地?
 唯願為演說。
 僧伽有幾種?
 云何為壞僧?
 云何醫方論,
 是復何因緣?
 何故大牟尼,
 唱說如是言:
 『迦葉、拘留孫、
 拘那含是我?』
 何故說斷常,
 及與我無我?
 何不一切時,
 演說真實義,
 而復為眾生,
 分別說心量?
 何因男女林,
 訶梨阿摩勒,
 雞羅及鐵圍,
 金剛等諸山,
 無量寶莊嚴,
 仙闥婆充滿?」
[001-0481c]
 無上世間解,
 聞彼所說偈,
 大乘諸度門,
 諸佛心第一。
 此心如樹木堅實心,非念慮心也
 「善哉善哉問!
 大慧善諦聽,
 我今當次第,
 如汝所問說。
 生及與不生,
 涅槃空剎那,
 趣至無自性,
 佛諸波羅蜜。
 佛子與聲聞,
 緣覺諸外道,
 及與無色行,
 如是種種事。
 須彌巨海山,
 洲渚剎土地,
 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修羅,
 解脫自在通,
 力禪三摩提,
 滅及如意足,
 覺支及道品,
 諸禪定無量。
 諸陰身往來,
 正受滅盡定。
 三昧起心說,
 心意及與識,
 無我法有五,
 自性想所想,
 及與現二見,
 乘及諸種性,
 金銀摩尼等,
 一闡提大種,
 荒亂及一佛,
 智爾焰得向。
 眾生有無有,
 象馬諸禽獸,
 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
 及與作所作,
 欝林迷惑通。
 心量不現有,
 諸地不相至,
 百變百無受。
 醫方工巧論,
 伎術諸明處,
 諸山須彌地,
 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眾生,
 身各幾微塵,
 一一剎幾塵,
 弓弓數有幾,
 肘步拘樓舍,
 半由延由延。
 兔毫窓塵蟻,
[001-0482a]
 羊毛[麩-夫+黃]麥塵,
 鉢他幾[麩-夫+黃]麥,
 阿羅[麩-夫+黃]麥幾,
 獨籠那佉梨,
 勒叉及舉利,
 乃至頻婆羅,
 是各有幾數。
 為有幾阿㝹,
 名舍梨沙婆。
 幾舍梨沙婆,
 名為一賴提。
 幾賴提摩沙,
 為摩沙陀那。
 幾摩沙陀那,
 名為陀那羅。
 復幾陀那羅,
 為迦梨沙那。
 幾迦梨沙那,
 為成一波羅。
 此等積聚相,
 幾波羅彌樓。
 是等所應請,
 何須問餘事?
 聲聞辟支佛,
 佛及最勝子,
 身各有幾數。
 何故不問此?
 火焰幾阿㝹,
 風阿㝹復幾,
 根根幾阿㝹,
 毛孔眉毛幾?
 護財自在王,
 轉輪聖帝王,
 云何王守護?
 云何為解脫?
 廣說及句說,
 如汝之所問。
 眾生種種欲,
 種種諸飲食,
 云何男女林,
 金剛堅固山?
 云何如幻夢,
 野鹿渴愛譬?
 云何山天仙,
 揵闥婆莊嚴,
 解脫至何所,
 誰縛誰解脫?
 云何禪境界,
 變化及外道?
 云何無因作?
 云何有因作?
 有因無因作,
 及非有無因?
 云何現已滅?
 云何淨諸覺?
 云何諸覺轉,
 及轉諸所作?
 云何斷諸想?
[001-0482b]
 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誰?
 何處為何身?
 云何無眾生,
 而說有吾我?
 云何世俗說,
 唯願廣分別。
 所問相云何,
 及所問非我?
 云何為胎藏,
 及種種異身?
 云何斷常見?
 云何心得定?
 言說及諸智,
 戒種性佛子,
 云何成及論?
 云何師弟子,
 種種諸眾生,
 斯等復云何?
 云何為飲食,
 聰明廣施設?
 云何樹葛縢?
 最勝子所問。
 云何種種剎,
 仙人長苦行?
 云何為族姓,
 從何師受學?
 云何為醜陋?
 云何人修行?
 欲界何不覺、
 阿迦膩吒成?
 云何俗神通?
 云何為比丘?
 云何為化佛?
 云何為報佛?
 云何為如如,
 平等智慧佛?
 云何為眾僧?
 佛子如是問,
 箜篌腰鼓花,
 剎土離光明,
 心地者有七。
 所問皆如實,
 此及餘眾多,
 佛子所應問,
 一一相相應。
 遠離諸見過,
 悉檀離言說,
 我今當顯示,
 次第建立句。
 佛子善諦聽,
 此上百八句,
 如諸佛所說。」



「不生句,生句。常句,無常句。相句,無相句。住異
句,非住異句。剎那句,非剎那句。自性句,離自
[001-0482c]
性句。空句,不空句。斷句,不斷句。邊句,非邊句。
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凡有三常,此常梵音與上常音異也
緣句,非緣句。因句,非因句。煩惱句,非煩惱句。
愛句,非愛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
淨句,非淨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
句,非弟子句。師句,非師句。種性句,非種性句。
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無所有句。願句,非
願句。三輪句,非三輪句。相句,非相句。有品句,
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緣自聖智現法樂句,
非現法樂句。剎土句,非剎土句。阿㝹句,非阿
㝹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實句,非實句。
數句,非數句此物之數也。數句,非數句此數,霜縷反
明句,非明句。虛空句,非虛空句。雲句,非雲句。
工巧伎術明處句,非明處句。風句,非風句。
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設句,非施設句。
自性句,非自性句。陰句,非陰句。眾生句,非眾
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爾焰句,
非爾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亂句,非荒亂
句。幻句,非幻句。夢句,非夢句。焰句,非焰句。像
句,非像句。輪句,非輪句。揵闥婆句,非揵闥婆
句。天句,非天句。飲食句,非飲食句。婬欲句,非
婬欲句。見句,非見句。波羅蜜句,非波羅蜜句。
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諦
句,非諦句。果句,非果句。滅起句,非滅起句。治
句,非治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處
句,非巧明處句。禪句,非禪句。迷句,非迷句。現
句,非現句。護句,非護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
仙句。王句,非王句。攝受句,非攝受句。實句,
非實句。記句,非記句。一闡提句,非一闡提
[001-0483a]
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
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覺句,非覺句。動句,
非動句。根句,非根句。有為句,非有為句。無
為句,非無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
非色究竟句。節句,非節句。欝樹藤句,非欝樹藤句。雜句,非雜句。說句,非說句。毘尼句,
非毘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處句,非處句。字
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說,汝及諸
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
有幾種生住滅?」


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
住滅,非思量所知。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
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
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諸識有三種相:
謂轉相、業相、真相。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
說有八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
識。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
復如是。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
壞,相展轉因。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
是現識因。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
是分別事識因。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
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大慧!是名相滅。
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
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以者何?是其
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薰。緣者,謂自心
見等識境妄想。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
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如是。大慧!若泥團
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
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如是,大
[001-0483b]
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
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
滅。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
自真相滅者,藏識則滅。大慧!藏識滅者,
不異外道斷見論議。大慧!彼諸外道,作如
是論,謂:『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若識流注
滅者,無始流注應斷。』大慧!外道說流注生
因,非眼識色明集會而生,更有異因。大慧!
彼因者說言:『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時、若
微塵。』


「復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所謂:集性自性、
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
緣性自性、成性自性。


「復次,大慧!有七種第
一義,所謂: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見境
界、超二見境界、超子地境界、如來自到境界。
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應供、等正
覺,性自性第一義心此心梵音肝栗大,肝栗大宋言心,謂如樹木心,非念慮
心;念慮心梵音云質多也。以性自性第一義心,成就如來世

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聖慧眼入自共相
建立;如所建立,不與外道論惡見共。大慧!
云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不
覺識自心所現,分齊不通。大慧!愚癡凡夫,
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復次,大慧!
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
境隨見。今當說。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欲
令無種有種因果現,及事時住,緣陰界入
生住,或言生已滅。大慧!彼若相續、若事、若生、
若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諦,破壞斷滅
論。所以者何?以此現前不可得,及見始
[001-0483c]
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
種,不作牙事。如是,大慧!若陰界入性,已滅
今滅、當滅,自心妄想見無因故,彼無次第生。
大慧!若復說無種有種識,三緣合生者,龜
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
有種無種說有如是過,所作事業,悉空無
義。大慧!彼諸外道,說有三緣合生者,所
作方便因果自相,過去、未來、現在,有種、無種
相。從本已來成事相承,覺想地轉,自見過
習氣,作如是說。如是,大慧!愚癡凡夫,惡見
所害,邪曲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大慧!
若復諸餘沙門婆羅門,見離自性、浮雲、火輪
揵闥婆城,無生、幻、焰、水月及夢,內外心現,妄
想無始虛偽,不離自心。妄想因緣滅盡,離
妄想說所說、觀所觀,受用建立身之藏識。於
識境界,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無所有境界,
離生住滅,自心起隨入分別。大慧!彼菩薩
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無開
發方便。大慧!彼一切眾生界,皆悉如幻,不
勤因緣,遠離內外境界,心外無所見。次第
隨入無相處,次第隨入從地至地三昧境
界,解三界如幻,分別觀察,當得如幻三昧。
度自心現無所有,得住般若波羅蜜。捨離
彼生所作方便金剛喻三摩提,隨入如來身。
隨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莊嚴。
等入一切佛剎,外道入處,離心意意識。是菩
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大慧!是故欲得如
來隨入身者,當遠離陰界入心,因緣所作
方便,生住滅妄想虛偽。唯心直進,觀察無始
[001-0484a]
虛偽過妄想習氣,因三有思惟無所有,佛地
無生,到自覺聖趣,自心自在,到無開發行。
如隨眾色摩尼,隨入眾生微細之心,而以
化身隨心量度,諸地漸次相續建立。是故
大慧!自悉檀善,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復
白佛言:「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
一切諸佛菩薩所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
和合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
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說
如來所歎海浪藏識境界法身。」


爾時,世尊告
大慧菩薩言:「四因緣故,眼識轉。何等為四?
謂:自心現攝受不覺,無始虛偽過色習氣,計
著識性自性,欲見種種色相。大慧!是名四種
因緣水流處,藏識轉識浪生。大慧!如眼識,
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隨次境界生,亦復
如是。譬如明鏡,現眾色像。大慧!猶如猛風,
吹大海水。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
因所作相異不異,合業生相,深入計著,不
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大慧!即彼
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當知是意識
因彼身轉。彼不作是念:『我展轉相因,自心
現,妄想計著轉。』而彼各各壞相俱轉,分別境
界,分段差別,謂彼轉。如修行者入禪三昧,
微細習氣轉而不覺知,而作是念:『識滅然
後入禪正受。』實不識滅而入正受,以習氣
種子不滅,故不滅;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
滅。大慧!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除諸如
來及住地菩薩;諸聲聞、緣覺、外道修行所得三
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測量決了餘地相智
[001-0484b]
慧、巧便分別、決斷句義。最勝無邊善根成熟,
離自心現妄想虛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
能見自心妄想流注,無量剎土諸佛灌頂,得
自在力神通三昧。諸善知識佛子眷屬,彼心
意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虛妄之想,生死
有海,業愛無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是故,
大慧!諸修行者,應當親近最勝知識。」


爾時世
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
 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
 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
 騰躍而轉生。
 青赤種種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眾華果,
 日月與光明,
 非異非不異。
 海水起波浪,
 七識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變,
 種種波浪轉;
 七識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謂彼藏識處,
 種種諸識轉。
 謂以彼意識,
 思惟諸相義,
 不壞相有八,
 無相亦無相。
 譬如海波浪,
 是則無差別;
 諸識心如是,
 異亦不可得。
 心名採集業,
 意名廣採集,
 諸識識所識,
 現等境說五。」」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 「青赤諸色像,
 眾生發諸識,
 如浪種種法,
 云何唯願說。」」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001-0484c]


「 「青赤諸雜色,
 波浪悉無有,
 採集業說心,
 開悟諸凡夫。
 彼業悉無有,
 自心所攝離,
 所攝無所攝,
 與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
 是眾生現識,
 於彼現諸業,
 譬如水波浪。」」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 「大海波浪性,
 鼓躍可分別;
 藏與業如是,
 何故不覺知?」」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 「凡夫無智慧,
 藏識如巨海,
 業相猶波浪,
 依彼譬類通。」」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 「日出光等照,
 下中上眾生。
 如來照世間,
 為愚說真實,
 已分部諸法,
 何故不說實?」」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 「若說真實者,
 彼心無真實。
 譬如海波浪,
 鏡中像及夢,
 一切俱時現,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業轉生,
 識者識所識,
 意者意謂然,
 五則以顯現,
 無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
 及與畫弟子,
 布彩圖眾形,
 我說亦如是。
 彩色本無文,
 非筆亦非素,
 為悅眾生故,
 綺錯繢眾像。
 言說別施行,
 真實離名字,
 分別應初業,
 修行示真實。
[001-0485a]
 真實自悟處,
 覺想所覺離,
 此為佛子說,
 愚者廣分別。
 種種皆如幻,
 雖現無真實,
 如是種種說,
 隨事別施設,
 所說非所應,
 於彼為非說。
 彼彼諸病人,
 良醫隨處方,
 如來為眾生,
 隨心應量說。
 妄想非境界,
 聲聞亦非分,
 哀愍者所說,
 自覺之境界。」



「復次,大慧!若菩薩摩訶薩欲知自心現量、
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當離群聚習俗睡
眠,初中後夜常自覺悟修行方便;當離惡
見經論言說,及諸聲聞緣覺乘相;當通達自
心現妄想之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建立
智慧相住已,於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何
等為聖智三相當勤修學?所謂:無所有相、
一切諸佛自願處相、自覺聖智究竟之相。修
行得此已,能捨跛驢心慧智相,得最勝子
第八之地,則於彼上三相修生。大慧!無所
有相者,謂聲聞、緣覺及外道相,彼修習生。大
慧!自願處相者,謂諸先佛自願處修生。大慧!
自覺聖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無所計著,
得如幻三昧身,諸佛地處進趣行生。大慧!是
名聖智三相。若成就此聖智三相者,能到
自覺聖智境界。是故,大慧!聖智三相,當勤
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知大菩薩眾心
之所念,名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承一切佛威
神之力而白佛言:「世尊!唯願為說聖智事
分別自性經,百八句分別所依。如來、應供、等
[001-0485b]
正覺,依此分別說菩薩摩訶薩入自相、共
相、妄想自性。以分別說妄想自性故,則能
善知周遍觀察人法無我,淨除妄想,照明
諸地,超越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諸禪定
樂,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所行境界,畢定捨
離五法自性。諸佛如來法身智慧,善自莊嚴,
超幻境界,昇一切佛剎、兜率天宮乃至色
究竟天宮,逮得如來常住法身。」


佛告大慧:
「有一種外道,作無所有妄想計著。覺知因
盡,兔無角想。如兔無角,一切法亦復如
是。大慧!復有餘外道見種、求那、極微、陀
羅驃形處橫法,各各差別。見已計著無兔
角橫法,作牛有角想。大慧!彼墮二見,不
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長身受用,建立妄
想限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復如是,離有無,
不應作想。大慧!若復離有無而作兔無
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觀,故兔無角,不應
作想,乃至微塵分別事性,悉不可得。大慧!聖
境界離,不應作牛有角想。」爾時,大慧菩薩
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得無妄想者,見不生
想已,隨比思量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耶?」



告大慧:「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所以者何?
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
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離異不異,故非
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角。大慧!若復妄想異
角者,則不因角生;若不異者,則因彼故。乃
至微塵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異角故。彼
亦非性,二俱無性者,何法何故而言無耶?大
慧!若無故無角,觀有故言兔無角者,不
[001-0485c]
應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說有無,二俱不
成。大慧!復有餘外道見,計著色空事形處
橫法,不能善知虛空分齊,言色離虛空,
起分齊見妄想。大慧!虛空是色,隨入色種。
大慧!色是虛空持所持處所建立,性色空
事,分別當知。大慧!四大種生時,自相各別,亦
不住虛空,非彼無虛空。如是,大慧!觀牛
有角,故兔無角。大慧!又牛角者,析為微塵,
又分別微塵,剎那不住,彼何所觀故而言
無耶?若言觀餘物者,彼法亦然。」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當離兔
角牛角,虛空形色,異見妄想。汝等諸菩薩摩
訶薩,當思惟自心現妄想,隨入為一切剎
土最勝子,以自心現方便而教授之。」


爾時
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色等及心無,
 色等長養心,
 身受用安立,
 識藏現眾生。
 心意及與識,
 自性法有五,
 無我二種淨,
 廣說者所說。
 長短有無等,
 展轉互相生,
 以無故成有,
 以有故成無。
 微塵分別事,
 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處,
 惡見所不樂。
 覺想非境界,
 聲聞亦復然,
 救世之所說,
 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自心現流故,復請如
來,白佛言:「世尊!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
現流?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漸淨非頓。
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
[001-0486a]
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陶家
造作諸器,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
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大地
漸生萬物,非頓生也;如來淨除一切眾生
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人學
音樂書畫種種伎術,漸成非頓;如來淨除
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
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如來淨除一
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頓現無相、無
有所有清淨境界。如日月輪,頓照顯示一
切色像;如來為離自心現習氣過患眾生,亦
復如是,頓為顯示不思議智最勝境界。譬
如藏識,頓分別知自心現及身安立受用境
界;彼諸依佛,亦復如是,依者胡本云津膩,謂化佛是真佛氣分也。頓
熟眾生所處境界,以修行者安處於彼色究
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自覺聖
趣,亦復如是,彼於法相有性無性惡見妄
想,照令除滅。大慧!法依佛,說一切法,入自
相共相自心現習氣因,相續妄想自性計著
因,種種無實幻,種種計著,不可得。


「復次,大慧!
計著緣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工
幻師,依草木瓦石作種種幻,起一切眾生
若干形色,起種種妄想。彼諸妄想亦無真實。
如是,大慧!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種種
妄想心,種種想行事妄想相,計著習氣妄想。
大慧!是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
說法。大慧!法佛者,離心自性相,自覺聖所
緣境界,建立施作。大慧!化佛者,說施、戒、忍、精
進、禪定,及心智慧。離陰界入,解脫識相分別。
[001-0486b]
觀察建立,超外道見,無色見。大慧!又法佛
者,離攀緣,所緣離,一切所作根量相滅,非
諸凡夫、聲聞、緣覺、外道計著我相所著境界,
自覺聖究竟差別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覺聖
差別相,當勤修學,自心現見,應當除滅。


「復次,大慧!有二種聲聞乘通分別相,謂:得自
覺聖差別相,及性妄想自性計著相。云何得
自覺聖差別相聲聞?謂無常、苦、空、無我境界。
真諦離欲寂滅,息陰界入自共相,外不壞相
如實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禪定、解脫三昧,
道果正受解脫,不離習氣、不思議變易死,
得自覺聖樂住聲聞;是名得自覺聖差別相
聲聞。大慧!得自覺聖差別樂住菩薩摩訶薩,
非滅門樂正受樂,顧愍眾生及本願不作
證。大慧!是名聲聞得自覺聖差別相樂。菩薩
摩訶薩,於彼得自覺聖差別相樂,不應修
學。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所謂
大種: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
先勝善說,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菩薩摩訶
薩,於彼應知應捨,隨入法無我想,滅人
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是名諸聲聞
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
說常及不思議,自覺聖趣境界及第一義境
界。世尊!非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因緣耶?」


佛告大慧:「非諸外道因緣得常不思議。所
以者何?諸外道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若
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者,何因顯現常不
思議?
[001-0486c]


「復次,大慧!不思議若因自相成者,彼則應
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議不成。大慧!
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離性非
性,得自覺相故有相。第一義智因故,有因
離性非性故。譬如無作虛空,涅槃滅盡故
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議論。如是,
大慧!此常不思議,諸如來自覺聖智所得,是
故常不思議自覺聖智所得應得修學。


「復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無常性。異相因故,
非自作因相力故常。


「復次,大慧!諸外道常不
思議,於所作性非性無常,見已思量計常。大
慧!我亦以如是因緣所作者性非性無常,
見已,自覺聖境界,說彼常無因。大慧!若復諸
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議,因自相性非性,同於
兔角。此常不思議,但言說妄想。諸外道輩,有
如是過。所以者何?謂但言說妄想,同於兔
角,自因相非分。大慧!我常不思議,因自覺
得相故,離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
無常,思量計常。大慧!若復外性非性無常,思
量計常不思議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議自因
之相,去得自覺聖智境界相遠。彼不應說。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
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一切性妄想非性。未來
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覺聖智趣藏
識轉。是故,凡愚說有三乘,說心量趣無所
有。是故,大慧!彼不知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
自心現境界,計著外心現境界,生死輪常轉。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過去未來現在諸
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謂自心現性非性,離有
[001-0487a]
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馬
等角,愚癡凡夫不實妄想自性妄想故。大
慧!一切法不生,自覺聖智趣境界者,一切性
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
財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識攝、所攝相轉,愚
夫墮生住滅二見,悕望一切性生。有非有
妄想生,非賢聖也。大慧!於彼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有五無間種性。云何為五?謂:聲
聞乘無間種性、緣覺乘無間種性、如來乘
無間種性、不定種性、各別種性。云何知聲
聞乘無間種性?若聞說得陰、界、入自共相斷
知時,舉身毛孔熙怡欣悅及樂修相智,不
修緣起發悟之相,是名聲聞乘無間種性。聲
聞無間,見第八地,起煩惱斷,習氣煩惱不
斷。不度不思議變易死,度分段死。正師子
吼:『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如實知,
修習人無我,乃至得般涅槃覺。大慧!各別
無間者,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彼諸眾生
作如是覺求般涅槃。復有異外道說,悉
由作者。見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如
是覺,法無我見非分,彼無解脫。大慧!此諸
聲聞乘無間外道種性,不出出覺。為轉彼惡
見故,應當修學。大慧!緣覺乘無間種性者,
若聞說各別緣無間,舉身毛竪悲泣流淚,
不相近緣,所有不著。種種自身,種種神通,
若離若合,種種變化。聞說是時,其心隨入。若
知彼緣覺乘無間種性已,隨順為說緣覺之
乘,是名緣覺乘無間種性相。大慧!彼如來乘
無間種性,有四種,謂:自性法無間種性、離自
[001-0487b]
相法無間種性、得自覺聖無間種性、外剎殊
勝無間種性。大慧!若聞此四事一一說時,
及說自心現身財建立不思議境界時,心不
驚怖者;是名如來乘無間種性相。大慧!不
定種性者,謂:說彼三種時,隨說而入,隨彼
而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謂種性建立,為
超入無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覺藏者,
自煩惱習淨,見法無我,得三昧樂住聲聞,
當得如來最勝之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
義,說偈言:


「 「須陀槃那果,
 往來及不還,
 逮得阿羅漢,
 是等心惑亂。
 三乘與一乘,
 非乘我所說,
 愚夫少智慧,
 諸聖遠離寂。
 第一義法門,
 遠離於二教,
 住於無所有,
 何建立三乘?
 諸禪無量等,
 無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滅,
 亦無有心量。」



「大慧!彼一闡提非一闡提,世間、解脫誰轉?大
慧!一闡提有二種:一者,捨一切善根,及於
無始眾生發願。云何捨一切善根?謂謗菩
薩藏,及作惡言:『此非隨順修多羅、毘尼解
脫之說。』捨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二者,菩
薩本自願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眾生而
般涅槃。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
此亦到一闡提趣。」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
云何畢竟不般涅槃?」


佛告大慧:「菩薩一闡提
者,知一切法本來般涅槃已,畢竟不般涅
槃,而非捨一切善根一闡提也。大慧!捨一
[001-0487c]
切善根一闡提者,復以如來神力故,或時
善根生。所以者何?謂如來不捨一切眾生
故,以是故菩薩一闡提不般涅槃。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云何三
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大慧!
妄想自性從相生。」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
妄想自性從相生?」


佛告大慧:「緣起自性事相
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
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
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
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即彼如是內外自共相
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
名緣起。云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
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
自性,如來藏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
偈言:


「 「名相覺想,
 自性二相,
 正智如如,
 是則成相。」



「大慧!是名觀察五法自性相經,自覺聖智趣
所行境界。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復
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觀二種無我相。云何
二種無我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云何人無
我?謂離我我所、陰、界、入聚。無知業愛生,眼色
等攝受計著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等
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如河流,如種子,如
燈,如風,如雲,剎那展轉壞。躁動如猨猴,樂
不淨處如飛蠅,無厭足如風火,無始虛偽
習氣因如汲水輪。生死趣有輪,種種身色,
幻術神呪,機發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無我
智。云何法無我智?謂覺陰、界、入妄想相自性
[001-0488a]
如,陰、界、入離我我所。陰、界、入積聚,因業愛
繩縛,展轉相緣,生無動搖。諸法亦爾,離自共
相。不實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聖賢
也,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大慧!菩薩摩訶薩
當善分別一切法無我。善法無我菩薩摩
訶薩,不久當得初地菩薩無所有觀。地相
觀察,開覺歡喜。次第漸進,超九地相,得法
雲地。於彼建立無量寶莊嚴大寶蓮華王像、
大寶宮殿,幻自性境界修習生,於彼而坐。同
一像類諸最勝子眷屬圍繞,從一切佛剎來,
佛手灌頂,如轉輪聖王太子灌頂。超佛子
地,到自覺聖法趣,當得如來自在法身。
見法無我故,是名法無我相。汝等諸菩薩
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建立
誹謗相,唯願說之。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
離建立誹謗二邊惡見,疾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覺已,離常建立、斷誹謗見,不謗正
法。」爾時,世尊受大慧菩薩請已,而說偈言:


「 「建立及誹謗,
 無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癡無智慧,
 建立及誹謗。」」



爾時,世尊於此偈義復重顯示,告大慧言:
「有四種非有有建立。云何為四?謂:非有相
建立、非有見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
是名四種建立。又誹謗者,謂於彼所立無
所得,觀察非分而起誹謗。是名建立誹謗
相。


「復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謂:陰、界、入
非有自共相而起計著,此如是,此不異。是
[001-0488b]
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無始
虛偽過,種種習氣計著生。大慧!非有見建立
相者,若彼如是陰、界、入,我人眾生壽命長養
士夫見建立,是名非有見建立相。大慧!非有
因建立相者,謂:初識無因生,後不實、如幻、本
不生。眼色眼界念前生,生已實已還壞,是
名非有因建立相。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謂:
虛空、滅、般涅槃、非作,計著性建立。此離性非
性,一切法如兔馬等角,如垂髮現,離有非
有,建立及誹謗,愚夫妄想,不善觀察自心現量,非賢聖也賢聖也。是
故離建立誹謗惡見,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知心、意、意識、五法、
自性、二無我相,趣究竟。為安眾生故,作種
種類像,如妄想自性處依於緣起。譬如眾
色如意寶珠,普現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如來
大眾集會,悉於其中聽受經法。所謂一切
法如幻、如夢、光影、水月,於一切法,離生滅
斷常,及離聲聞、緣覺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
百千億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遊諸佛剎
供養諸佛。生諸天宮,宣揚三寶。示現佛身,
聲聞、菩薩大眾圍繞,以自心現量,度脫眾
生,分別演說外性無性,悉令遠離有無等
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心量世間,
 佛子觀察,
 種類之身,
 離所作行,
 得力神通,
 自在成就。」」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佛言:「唯願世
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
相。我等及餘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
[001-0488c]
離自性相已,離有無妄想,疾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
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廣分別
說。」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
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處。大慧!妄想自
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大慧!彼
略說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
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
空。云何相空?謂:一切性自共相空,觀展轉積
聚故;分別無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性,
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云何性自性空?謂: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
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說性自性空。云何行空?
謂:陰離我我所,因所成,所作業方便生。是名
行空。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轉緣起自性
無性,是名無行空。云何一切法離言說空?謂:
妄想自性無言說,故一切法離言說,是名
一切法離言說空。云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
大空?謂:得自覺聖智,一切見過習氣空,是
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云何彼彼空?謂:
於彼無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子
母舍,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眾,而說彼
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餘
處無象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於彼無彼,
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種空。彼彼空者,是空
最麁,汝當遠離。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
住三昧,是名無生。離自性,即是無生。離自
性剎那相續流注及異性現,一切性離自性,
是故一切性離自性。云何無二?謂一切法,如
[001-0489a]
冷熱、如長短、如黑白。大慧!一切法無二,
非於涅槃彼生死,非於生死彼涅槃。異相
因有性故,是名無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
亦如是。是故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應當修
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我常說空法,
 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
 而彼業不壞。
 虛空及涅槃,
 滅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諸聖離有無。」」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大慧!空、
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
凡所有經,悉說此義。諸修多羅,悉隨眾生悕
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
於言說。如鹿渴想,誑惑群鹿。鹿於彼相,計
著水性,而彼水無。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
諸法,為令愚夫發歡喜故,非實聖智在於
言說。是故,當依於義,莫著言說。」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