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296 寶雲經-梁-曼陀羅仙 (master)





《寶雲經》卷第三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譯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如日。何等為
十?能除無明黑闇、能令信心開敷、能令十方
周匝皆暖、能令善法生長、能令有漏滅沒、能
作照明、能使邪道異見蔽障不現、能令高下
丘坑悉顯、能令善業皆悉得起、能令智者喜
樂愚者增惡。


「云何名菩薩能除無明黑闇?譬
如日出,眾闇皆息;菩薩日出能除眾生無明
之闇。


「譬如日出,眾華開敷;菩薩日出,應受化
者亦皆開敷。


「如日出時,周匝十方能令使暖;
菩薩日出,功德、智慧令十方暖,不擾眾生。


「如
日將出,見其明相知有日出;菩薩亦復如是,
[003-0222a]
以智光明照諸世間,眾生則知菩薩日出。


「如
日入時,諸方昏冥,眾物不現;菩薩以智慧光
入諸三昧,煩惱、昏冥、一切結漏悉滅不現。


「如
日出時,光照閻浮提滅一切闇;菩薩智光亦
能普照。


「如日出時翳諸小明,熒火之光悉不
復現,而日無心翳諸小明,法相自爾;菩薩日
出則翳諸異見、群邪、外道。


「如日出時,於閻浮
提高、下、好、惡悉皆顯現;菩薩日出時,正道、邪
道亦各差別,邪謂八邪、正謂八正。


「如日出時,
田夫、耕農、諸作悉起;菩薩日出,信心眾生普
皆修善。


「如日出時,善人樂見,姦盜眾生悉惡
不喜;菩薩日出,賢智樂見,群邪、外道一切不
喜。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如日。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譬如師子。何等為十?
無所畏、不畏大眾、去終不還、能師子吼、具足
辯才、樂處林野、在於山窟、摧伏大眾、具勇猛
力、善能守護。


「善男子!云何無所畏?譬如師子
往還出入無所忌難。何以故?不見與己等故。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周旋往返無所畏難。
何以故?不見與己等故。


「譬如師子不畏大眾;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諸有大眾欲來講論
不生畏難,心亦不高、不下。


「譬如師子心無怯
弱,臨陣戰鬪而心不退,直進不還;菩薩亦爾。


「如師子吼,飛落、走伏,鮫、魚、龜、鼈、水性之屬潛
隱水底,人、畜皆驚;菩薩亦爾,作無我師子
吼,能令一切外道、野干、著我見者十方驚走。
菩薩不欲令彼生其驚怖,但欲除彼我見心
故,亦為化餘信心眾生。


「如師子王勇猛無畏,
遍觀四方心無怯弱;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003-0222b]
其行純淨,常諦觀察三昧智慧。


「譬如師子樂
處林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常樂閑獨,離
於憒閙。


「又如師子樂處山窟;菩薩亦爾,樂處
禪定三昧山窟。


「譬如師子無所結縛;菩薩摩
訶薩亦復如是,已悉遠離結使重擔而行無
染著。


「譬如師子,無有伴黨能摧諸軍眾;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獨坐道場摧伏魔眾。


「善男
子!猶如師子,近聚落住能令獐、鹿不害苗
稼;菩薩亦爾,隨住方面能令眾魔、一切外道
不壞正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譬如
師子。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善調。何等為十?
菩提心堅牢、修治菩提、守護諸根、趣向正道、
善持重擔、為眾生故不辭勞苦、正命自活、能
除諂曲虛妄之說、幻惑悉除、心常正直。善男
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善調。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善乘。何等為十?
雖行禪定恒修空相、雖盡煩惱障而常修道、
善順佛教而無所違、等觀諸法善解法界、心
常自卑如旃陀羅、善除憍慢貢高吾我、見法
決定無有疑悔、善察諸法得決定相、善於正
道不隨他教、善向菩提為世福田。善男子!具
此十事是名菩薩善乘。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譬如蓮華。何等為十?
其體清淨、不著於水、不染少惡、戒香具足、修
清淨行、和顏悅色、柔軟不䩕、見者皆吉、心
意調熟、生已有想。


「云何不著?如蓮華生水,淤
泥不染;菩薩雖生世間而不為世法所著。何
以故?得方便智慧故。


「猶如蓮華,水不能染;菩
[003-0222c]
薩亦爾,不為少惡之所染著。


「如蓮華生處香
氣滿中;菩薩亦爾,隨所生處戒香悉滿。


「譬
如蓮華隨所住處體性清淨,剎利、婆羅門、城
邑、聚落之所稱讚;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戒
行清潔,天、人、阿修羅、夜叉、乾闥婆、迦樓羅、緊
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之所稱讚,常為諸
佛之所護念。


「如蓮華開敷,眾皆愛樂;菩薩摩
訶薩亦復如是,和顏悅色,諸根清淨。


「譬如蓮
華柔軟不䩕;菩薩如是,體性柔軟,言無麁獷。


「譬如蓮華常是吉相,乃至夢中亦名為吉、有
義有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是吉。究
竟必得證一切智,以是義故,名一切吉。


「譬如
蓮華未開敷時不名具足,華既開敷則名清
淨,一切具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慧覺開
敷是名為佛。


「如蓮華開敷能令眼見快樂、香
氣充滿、身觸柔軟、心得喜悅、則意受樂;菩薩
摩訶薩亦復如是,智慧成熟、慧光明相,能
令見時眼得清淨、聞時耳得清淨、戒香遠聞
鼻得清淨、觸身供養身得清淨、思惟功德意
得清淨。


「蓮華生時,生已有想;佛及菩薩、四天
王等,若見菩薩出時亦皆守護,生已有想。


「善
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譬如蓮華。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勝大心。何等為
十?滿足諸波羅蜜故,名勝大心;滿足一切佛
法故,名勝大心;化一切眾生故,名勝大心;成
佛道樹、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勝大
心;初成正覺轉於法輪,若沙門、婆羅門、若人、
若天、魔、梵所不能轉,及餘世間亦不能轉,而
我當轉故,名勝大心;菩薩為欲利益眾生,不
[003-0223a]
但於此世界乃至無量無邊世界,悉以正法
攝取眾生故,名勝大心;菩薩以智慧船,為欲
度此生死大海、流轉眾生故,名勝大心;眾生
無救、無依、無舍、無主,我當親友為作歸依、舍
宅故,名勝大心;欲示如來威德自在,我當為
作佛師子吼、我當遊戲佛之神通,欲現龍象
威儀視不迴顧,欲使天、人、一切眾生無與等
者,若魔與梵、沙門、婆羅門、及阿修羅無與等
者故,名勝大心;佛大威德所化度者我欲度
之,非凡小行、非麁弊行、非是難行、非下劣行
故,名勝大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最
勝大心。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清淨心。何
等為十?體性具足、體性不動、體性質直、無虛
偽相、除諸惡行、不發聲聞心、不發辟支佛心、
不自為己結使垢障而修功德、少恩尚憶況
復大恩而不念報、施恩於人而不自恃。


「言行
相應,終不謬失,不隱己過、不譏他短,菩薩終
不外現軟語而心懷恨,亦不顰蹙、瞋色卒暴
令惱眾生。自無諍心,亦不令他而起於諍,不
作兩舌破壞鬪亂於人。


「身常恭敬,所言真實,
言行相稱,作業皆善,於如來法不說過惡。云
何不說過惡?菩薩發菩提心,剃除鬚髮,被著
法服,如來法中而得出家,不畏王故出家、不
畏王臣故出家、不作盜賊故出家、不負債故
出家、不怖畏故出家、不為邪命故出家,信心
故出家。得出家已,恒求善法、親近善友、隨順
善友,於善知識所聽受善法,聞法修行,心不
憍慢,終不顛倒、妄取於法。為除顛倒令入正
道,入正道已便得正見,得正見已去阿耨多
[003-0223b]
羅三藐三菩提不遠。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
菩薩清淨心。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深信不疑。何等為
十?信如來身密、信如來口密、信如來意密、信
諸菩薩所行、信菩提法、信於諸佛隨所起
作皆令滿足、信諸佛出生、信諸佛一乘、信諸
佛深遠音聲、信諸佛隨應眾生說法。


「云何信
如來身密?信如來法身、信如來寂滅、信如來
無等無量身、信如來堅固身、信如來不壞身、
信如來金剛身從如實生,信知不虛誑,亦不
生疑惑,是名信如來身密。


「又復思惟:『聞如來
口密——現前受記、密受記、未發心受記、初發心
受記——信諸佛常以四依說法、信諸佛知無失、
信諸佛口無失、信諸佛如上所說言不虛妄。』
何以故?諸佛已盡一切過故、離一切垢故,除
一切塵、無一切熱,盡諸結業,自在無礙。心常
寂滅,不濁、不穢,澄潔清淨;若使如來有身、口
過則無是處。如實不虛、不妄,決了此處不生
疑惑,是名信如來口密。


「菩薩又作是念:『聞如
來意密,心有所作皆隨智慧,聲聞、緣覺、一切
菩薩則不能了,唯除如來欲使知者。何以故?
如來智海甚深難度不思議故、超過一切心
意表故,無量、無邊,與虛空界等,出過一切外
道占相、卜筮、呪術所知,心常如實,無有虛妄。』


「復聞菩薩為眾生故所作事業,不生疲厭、不
生驚畏,志力堅實,荷負重擔,能生大欲滿足
諸波羅蜜,一切佛法以漸而滿。其心無礙,無
與等者,堅固精進、堅固莊嚴、堅固智慧、堅固
誓願、不動誓願、無等誓願。何以故?稱菩提相
[003-0223c]
故,以漸增廣乃至滿足,如實知之,無有虛妄,
心無疑惑。


「云何能修信不疑?作是念:『從初發
心乃至坐於道場得無障無礙,遍知一切法,
明了無翳,得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如意足智、
漏盡智,於一剎那頃悉知三世。以如是智觀
眾生界,見眾生身業不善、口業不善、意業不
善、誹謗賢聖、起大邪見,亦知作邪見因緣身
壞命終墮大地獄;觀如是眾生身業修善、口
業修善、意業修善、不謗賢聖、正見成就,以是
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天上。』如是觀諸眾生善
惡差別而作是念:『我本修菩薩道時發大誓
願:若我自成菩提,亦使他成。我誓願滿足,言
行真實,無有虛妄。』而於此處亦無疑惑。


「我聞
如來唯有一乘,此事真實而不顛倒,無有虛
妄。何以故?譬如閻浮提多諸小渚,是諸小渚
皆依閻浮提住,亦同名閻浮提;如來一乘亦
復如是,一切諸乘皆出大乘,是故一乘名如
來大乘。亦於此中不生疑惑,如實而知,是以
菩薩信如來乘。


「亦曾聞如來種種說法、種種
修多羅,無不真實。何以故?如來隨所化眾生,
隨問何法稱彼而答。然於此處如實能知、信
受不疑。


「曾聞諸佛深遠妙聲,此事真實,心無
所惑。何以故?諸天以少修福尚得深妙柔軟
之聲,況復如來具足無量百千萬億功德?深
信此處不生疑惑,是名菩薩信於如來深遠
之聲。


「又,信如來能以一音演說諸法、隨其類
根悉除疑惑,而諸眾生皆謂世尊獨為己說。
佛以一音演說諸法,眾生隨類亦各信解,非
作想、亦非不作想,如實而知,無有虛妄,能於
[003-0224a]
此處不生疑惑。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
深信不疑。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譬如大海。何等為十?
是大寶藏、深遠難度、廣大無量、次第漸深、不
與煩惱同處而宿、寂滅一相、眾流競注皆悉
容受、潮不失時、能為他人作歸依處、而無竭
盡。


「云何菩薩是大寶藏?亦如大海,一切眾寶
皆出其中,閻浮提人悉來競取不能令減;菩
薩亦爾,猶如寶藏,無邊眾生悉以信心修菩
薩行,功德寶藏亦復不減,是名菩薩如大寶
藏。


「譬如大海,深廣難度;菩薩亦復如是,智慧
法海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無能度者,是名菩
薩深廣難度。


「譬如大海,廣大無邊;菩薩亦爾,
功德、智慧廣大無邊,是名菩薩猶如大海深
廣無邊。


「譬如大海,次第漸深;菩薩摩訶薩成
一切智以漸轉深,是名菩薩猶如大海以漸
轉深。


「譬如大海不宿死尸。何以故?海法爾故。
菩薩法海,一切結漏、煩惱死尸及惡知識亦不
同宿。何以故?菩薩法爾故。


「譬如大海,眾流注
中皆同一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白淨善
業、無量一切功德到種智海,亦同一味等無
差別。


「譬如大海能容百千眾流,然其大海不
增、不減;菩薩亦爾,聽受一切佛法,亦為眾生
分別解說而無增減,是名菩薩猶如大海不
增不減。


「云何譬如大海,潮不過限?菩薩亦復
如是,於所應成熟眾生亦不過限。


「猶如大海,
一切大身眾生依止窟宅;菩薩摩訶薩亦復
如是,為一切大心眾生作依止窟宅,是名菩
薩猶如大海依止窟宅。


「譬如大海無有窮盡;
[003-0224b]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如應說
法亦無窮盡。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譬
如大海。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微細智。何等為十?
善知出要、善知出要法、善知一切法等同一
相、善知一切法如幻相、善知一切法相、善
知甚深十二因緣、善知諸業不可思議、善知
一切法義、善知如實義、善知如實智。


「善男子!
云何名菩薩善知出要法?菩薩能以智慧觀
察一切眾生貪瞋熾然、愚癡闇冥,思惟如是:
『眾生云何出要?』觀察等同一相,知一切法如
幻相,如實知一切法,能度甚深因緣、能知業
不可思議,知一切諸法無相而知種種諸業,
能知緣起及諸業相。以如是微細智故,於諸
佛所說法悉了其義;以解義故,所見真實;以
見真實故,便能度脫眾生生死。善男子!具此
十事是名菩薩微細智。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得隨應辯。何等為十?
佛如是說:『一切諸法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人、
無作者、無知者、無見者,一切諸法悉如是相,
一切法空、一切法虛妄、欺誑無主、一切法妄
想無實,皆從因緣起。』善男子!具此十事是
名菩薩隨應辯。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辭辯。何等為十?
言論無滯、語無竭盡、言辭柔潤、悅澤無窮、不
懼大眾、辭不卑小、辭無畏忌、辭無與等者、
言不為他所惡、言雖無量而不離四依義。善
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辭辯。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淨辯。何等為十?
[003-0224c]
辭無謇吃、辭無恐畏、辭不卑劣、辭不麁高、
義不卑小、辭無闕短、其聲清徹、聲無闕短、言
則應時無有漏失、辯不麁獷。


「云何名菩薩得
不謇吃辯?以無大眾威德畏故,言不蹇吃。


「云
何名菩薩得不恐怖辯?以體性正直故,無所
忌。


「云何名菩薩得不卑劣辯?以何因故?菩
薩處於大眾猶如師子無所忌難。


「云何名菩
薩辭不麁高?以何因故?除結使故。善男子!有
煩惱故,辭必麁高。


「云何名菩薩義不卑小?以
何因故?善得法故,已深解法,其義明了。


「云何
名菩薩辭無闕短?以何因故?善解諸論故,若
解論鮮少則言辯有闕。


「云何名菩薩聲無闕
短?何以故?菩薩悉解一切諸音聲故。


「云何名
菩薩知時而語?若應前語不著於後,若應後
語亦不著前。何以故?菩薩善知時故。


「云何名
菩薩辯不麁獷?非所喜者則不為說。何以故?
一切口過由諸結習,以斷惡故,所言柔軟。


「菩
薩摩訶薩無不了辯。何以故?菩薩諸根已悉
利故。善男子!諸根闇鈍故,有不了辯;利則不
爾。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淨辯。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樂說辯。何等為十?
愛語、不顰蹙語、義語、法語、等語、不自高語、
不輕他語、不染語、不惱觸語、種種言辯。


「善男
子!菩薩愛語能令眾生心生喜樂。


「和顏
悅色,咸使安慰。


「菩薩義辯能以美語令眾悅
樂。


「菩薩法辯,教授利益。


「菩薩等辯,常以等心
為眾生說法,能令一切悉皆喜悅。


「菩薩不
自高說法,除諸憍慢、自是心故;菩薩同事說
法,悅眾生故。


「菩薩不輕他說法,心能專一故。
[003-0225a]


「菩薩不染語,堅持淨戒悅眾生故。


「菩薩不惱
觸語,以忍辱力悅眾生故。


「菩薩種種言辯,能
以樂說悅眾生故。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
薩樂說之辯。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善
說法,能令眾生信受。何等為十?堪任法器者
而為說法、稱其根性而為說法、不為譏呵者
說法、不為外道異見者說法、不為憍慢無誠
心者說法、不為無信心者說法、不為諂誑偽者說法、不為求活命者說法、不為求利養
慳貪嫉妬者說法、不為顛狂愚癡聾啞者說
法。


「善男子!菩薩以何因故不作法慳?己所
得法悉與眾生,令他信解,不為師匠祕而不
說。菩薩終不於眾生起不慈愍心、亦不外於
眾生,但不任法器者則入捨心。」


除蓋障菩薩
白佛言:「世尊!而此眾生若不為說者,當為誰
說?」


佛言:「有信心者,我當為說;善根成熟、堪
任法器者,當為說之;於過去佛種諸善根、心
不諂曲、無虛偽者、亦非幻惑詐現威儀者、不
求名聞為利養者、常為善知識之所守護者、
有智聞之能隨信解者、諸根利者、聞法能行
勤精進者、能隨順佛教者,若有如是善男子
等,諸佛、菩薩而為說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
名菩薩善能說法令眾生信受。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說法法師。何等
為十?修集佛法而能說法,亦不見法而能修
集;亦不見法能斷結使而為說法,亦不見所
斷結使;亦不見法厭惡、離欲、寂滅,作如是說:
法亦不得厭惡、亦不得離欲、亦不得寂滅相;
得須陀洹果說法,不見有須陀洹相;得斯陀
[003-0225b]
含果說法,不見有斯陀含相;得阿那含果說
法,不見有阿那含相;得阿羅漢果說法,不見
有阿羅漢相;得辟支佛果說法,不見有辟支
佛相;斷除著我說法,亦不見我、不見著;見業
果報說法,亦不見業果報相。何以故?菩薩觀
諸假名不必依法。名中無法、法中無名,但以
世俗,假設名字流布世間。世諦故而有假名,
於第一義諦觀之則無,悉是虛妄,誑惑凡夫。
善男子!具此十事名菩薩說法法師。


「善男
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堅法。何等為十?菩薩
摩訶薩雖觀色真實而不壞色相、觀受想行
識真實亦不壞受想行識相、菩薩雖觀欲界
真實而不壞欲界相、雖觀色界真實而不壞
色界相、雖觀無色界真實而不壞無色界相、
雖觀諸法真實而不壞諸法相、雖觀諸法真
實而不壞於假名眾生、雖觀法虛寂而不畢
竟墮於斷見、雖觀諸法真實而不壞於正道、
菩薩以巧方便智善知有無而不取相。善
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堅法。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善知法界。何等為十?
有慧、依善知識、能勤精進、遠離陰蓋、清淨、恭
敬、多習空觀、除著諸見、趣向於道、所見真
寶。善男子!菩薩有慧,習近善知識,見善知
識愛敬喜悅、於善知識生世尊想,依善知識
住,因善知識故得勤精進、因善知識故能除
一切惡法。雖滿足一切善法而勤精進不惓,
除滅陰蓋;已無蓋障故而勤修道,得身、口、意
業清淨,除諸習惡;得清淨故,能恭敬供養;得
恭敬供養故而得空觀;修空觀故,除諸假名;
[003-0225c]
除諸假名故,能向正道;向正道故,能見真實。」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見真實?」


佛即答言:「所見不虛,名為真實。」


除蓋障菩薩
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真實?」


佛復答言:「不虛妄
法,名為真實。」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
名為不虛妄?」


佛即答言:「如實、非不如實,名不
虛妄。」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如
實?」


佛即答言:「此法惟可心知,難以口說,非
是文字所能宣釋。」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
云何法相離於文字?」


「言語道斷出過一切心
所行處,離諸戲論,無造、無作、亦無彼此,非籌
量計挍之所能及、亦非相貌,過於一切凡愚所
見、出過魔界、出過一切結使處所、出過一切
心意識表,不住寂滅賢聖處所而諸賢聖之
所證知。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則名為究竟
如實,是一切智所說不思議境界、不二境界。」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是如實相云何證?
云何見?」


佛告:「善男子!出世間智乃能證見自
得此法。」


除蓋障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此法體
性究竟清淨,非染污法,是澄靜法、微妙最勝
法、常住不動非敗壞法。有佛、無佛,法性常爾。
菩薩摩訶薩精勤修行難行苦行、百千萬億
難行苦行,為得此法安立眾生。」除蓋障菩薩
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名,以聞慧聞、以思慧思,
身得證不?」


佛言:「善男子!不爾。何以故?以智
慧觀如實法而身得證。」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
「世尊!不從聞慧聞、思慧思,身得證耶?」


佛言:「善
男子!不也。不以聞、思慧故身能得證。善男
子!汝今諦聽,我當說喻。善男子!譬如春末盛
[003-0226a]
熱,大曠野中有人從東來欲向西、有人從西
來欲東過。從西來者為熱所逼,語彼人言:『我
今為熱所逼,極甚渴乏,示我道路,何處當有
清涼池泉可止渴乏?』東方來人善知塗徑、
善知道相,即答彼云:『道中有好清冷美水,無
諸醎苦,我以於彼洗浴、飲飽得來至此。善男
子!汝欲趣彼,其路眾多。去此不遠便有二道:
一者是左道、二者是右道。汝今當從右道而
往,棄其左道。去此不久,當見叢林欝茂清涼,
此叢林中多妙池泉,眾流美味,可以洗浴、飲
除渴乏。』」


佛言:「善男子!彼渴乏者聞水思惟
時,得已止渴不?」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不也。
世尊!雖聞清涼而身未證知。」


佛言:「善男子!此
亦如是,不以聞、思慧等便能證知實相之法。
大曠野者,譬如生死;渴乏之人是具縛凡夫,
煩惱熱逼便生愛渴;善知道者,譬如菩薩,善
知一切智道;能飲水者,譬如善得法味;洗浴
清涼,譬如身證;澄清淨潔、無諸醎苦,譬如實
法。善男子!汝今善聽,我更說喻。假使如來
住閻浮提,若壽一劫,說須陀味香氣勝妙、甘
美清淨,食時受樂悉皆讚歎其味無比。若使
有人雖見其色而未食者,已得味不?」


除蓋障
菩薩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我今為
汝復更說喻。譬如有人曾食美果,於未得者
前讚歎此果色、香、味具,彼人聞說是果時,已
知彼果色、香、味不?」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不也。
世尊!」


佛言:「善男子!凡夫、愚人亦復如是,不以
聞、思中慧便能證知真實法相。」


除蓋障菩薩
白佛言:「世尊!今為我故,快說此喻,若得聞者
[003-0226b]
不久亦當獲得法利。何以故?若聞此法必證
阿鞞跋致、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即
答言:「如汝所說,聞此法者必證阿鞞跋致、當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具此十事
是名菩薩善知法界。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善住空處。何等
為十?善知力空、善知無畏空、善知不共法空、
善知戒聚空、善知定聚空、善知慧聚空、善知
解脫聚空、善知解脫知見聚空、善知空空、善
知實諦空。雖知於空而不取空相、不作空見、
不依止空,不以此空因緣、相貌墮於斷見。善
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善住空處。


「善男子!
菩薩復有十法名住無相。何等為十?除外
相、除內相、除戲論相、除一切計有相、除
一切境界相、除一切舉動相、除一切趣向
處所相、除一切造作相、除一切識相、除
一切識所緣相。」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
若諸菩薩已能如是住於無相者,佛住無相
當復云何?」


佛即答言:「如來境界不可思議。何
以故?非智思量故。若欲思者,心則狂亂。一切
眾生盡共度量,不能知於如來此彼岸事。何
以故?如來境界深遠不可思議。猶如虛空,出
過一切諸數量表,取著見者心常顛倒故,非
算數之所思計。」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尊!
欲有疑問,唯願聽許。」


「善男子!隨汝意問,吾今
當為分別解說,一切諸佛亦悉聽許。」


除蓋障
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著我所,非智人法。世尊
是大法主,云何當得而自稱譽?」


佛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諦聽諦聽,當為說之。」


除蓋障菩薩
[003-0226c]
白佛言:「唯然。世尊!」


「諸佛如來不以憍慢而自
稱譽,不為利養、不為名聞、不為使他知、不虛
妄自稱、不諂曲欺偽。何以故?但為利益一切
眾生,令得安樂修行法故。何以故?欲令眾生
於如來所深生信敬。心甚歡喜堪為法器者,
使長夜安隱、獲得善利、常受快樂,乃至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除蓋障菩薩白佛言:「世
尊!眾生豈不知如來是天中尊、自在法王?」



言:「善男子!不知。何以故?下劣眾生業行卑
漏,少智、少信,常為不善、諸惡所持,不知如來
有大威德。為如此等,是以如來自稱實德,
令彼眾生信受修行。善男子!譬如醫師善知
醫法,醫所住處多諸病苦,更無餘醫能療治
者,是諸人等不知此醫有大威德。是時,良醫
觀諸病者不識方藥、亦復不知所不應食。爾
時,良醫起大慈悲:『我當療治,除其病苦。』爾時,
良醫於眾人前自歎己德而作是言:『我善知
是病及知病因、善知藥病,隨應而授。』爾時,眾
生於良醫所心生信敬,以信心故便即依憑。
爾時,良醫以若干種藥隨授而與,諸人服已
病悉除愈。善男子!爾時彼醫是自稱譽不?」



蓋障菩薩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言:「善男子!如
來世尊如大醫王,能治眾生煩惱之病,亦知
煩惱所因起處,以大法藥而普與之。眾生愚
癡,為煩惱所覆,不知如來是大醫王;如來處
處於眾生前常自歎說,爾時眾生便生信敬
歸依如來。聖主世尊猶如醫王,以大法藥能
滅眾生煩惱之病。云何名為是大法藥?貪欲
者以不淨治、瞋恚者以慈心治、愚癡者以因
[003-0227a]
緣法治。如是等無量法藥,悉能對治諸煩
惱病。善男子!如來見有如是無量利故而自
讚歎。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住於無
相。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為無願。何等為
十?雖行布施,不依布施而有願求;雖持禁戒,
亦不依禁戒而有願求;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亦復如是。雖依三界而不願求三界相,雖求
菩提而不取菩提相,雖行正道而不取正
道相,雖求涅槃而不取涅槃相。何以故?菩薩
離一切願求相故,雖行一切佛法而心常無
所願求。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無願。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修慈無量。何等為
十?不作方所慈、不隨所親慈、常行法慈、依定
修慈、不為離瞋修慈、恒為利益一切眾生而
起於慈、常為眾生修等之慈、不為離惱害修
慈、遍於十方普皆修慈、出世間修慈,具此
十事是名菩薩修慈無量。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悲無量。何等為
十?見眾生無依、無救、無怙、為苦所惱,菩薩即
發菩提心,得如法修行,獲得法已利益眾生,
於貪眾生教令布施、破戒眾生教修持戒、惱
害眾生教修忍辱、懈怠眾生教修精進、亂心
眾生教修禪定、愚癡眾生教修智慧;若見剛
強諸惡眾生不受教者,而菩薩心亦不退沒;
雖為眾生久受諸苦,志必濟彼,無有疲厭。善
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修悲無量。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喜無量。何等為
十?見諸眾生於生死熾然,得離三有虛偽之
[003-0227b]
主而生歡喜;斷絕生死震動、來往結業之索,
生歡喜心;見生死海中魔竭惡覺、水羅剎難,
今得遠離生死大海如是眾難,生歡喜心;傾
倒魔幢,生歡喜心;以智金剛摧結使山令無
塵末,生歡喜心;我今自得止息亦令他得止
息,生歡喜心;我今自於生死長眠境界心得
覺悟,而諸眾生為愛所縛、無明所盲,亦當令
彼悉得覺悟,生歡喜心;我今自得解脫、離諸
惡趣、嶮難之處,亦當度脫諸墮惡趣、嶮難之
者,生歡喜心;於生死曠野、六趣嶮路獨行無
侶,周迴往返,不善知道、不識方所,我今得知
正道、識於方所,生歡喜心;我今得近一切智
城、隣於佛坐,生歡喜心。善男子!具此十事是
名菩薩喜心無量。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捨無量。何等為
十?眼見好色而無染著,入於捨心;耳聞聲、鼻
嗅香、舌甞味、身觸細滑、意知諸法,如是五塵,
不取其相亦不惱逼,常行捨心;苦苦、行苦、壞
苦,於此三受心無增減而不惱逼,常行捨心;
所作已辦,盡諸有結,常行捨心;菩薩作是思
惟:『我欲度之。』彼已自度,常行捨心。善男子!具
此十事是名菩薩捨心無量。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遊戲神通。何等為
十?現捨壽、現受生、現為童子種種戲笑、現
作出家、現作苦行、現向菩提樹、現降魔勞怨、
現樂寂靜、現轉法輪、現入涅槃。」


除蓋障菩薩
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現兜率陀天捨壽,
乃至現入涅槃?」


佛答言:「兜率陀天染著五欲,
多生常想見;菩薩於一切眾生中最上最勝,
[003-0227c]
不染五欲而身終沒,能破眾生常想之病,得
無常想,心不放逸。兜率陀天多諸放逸,不生
恭敬信樂之心、染著愛欲、不受正法、長夜憙
戲、自恣娛樂,是以菩薩為欲除彼放逸心故
示現捨壽。爾時,眾生見菩薩捨壽,皆除放逸
生厭離心;除放逸故,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


「菩薩現處母胎多有異相,亦令眾生
信受其化;雖處母胎為眾說法,皆得阿毘跋
致,疾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有眾生見
菩薩嬰孩時善根得熟,菩薩為此眾生得成
熟善根故現處嬰孩;若有眾生見菩薩出家
善根增長,菩薩便為是等捨家出家;若有眾
生志著麁弊,菩薩現作苦行而成熟之;天、龍、
夜叉、乾闥婆應見苦行成熟者,即為現之而
使成熟,亦為調伏諸外道等。


「無量眾生長夜
發願:『菩薩疾趣菩提樹,我當隨逐。』爾時菩薩
即便現趣菩提樹下,時是眾生得阿毘跋致
乃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又為眾生
憍慢、貢高、自恃勢力,菩薩為欲破彼憍慢心
故,現坐道場摧伏魔怨,令使信伏。


「菩薩為樂
寂靜眾生增長善根故,現坐道場。


「菩薩坐道
場時,能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聲悉皆不
現,三千大千世界即便寂靜,令樂寂靜者生
希有想,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令
眾生悉得寂靜。


「又有眾生自謂大師,作一切
智想,不知出要道、不識出世法,亦不知現生
後報,為欲摧伏如此眾生故。


「見堪任法器成
熟眾生,為是等故,現成無上三菩提道,詣波
羅㮈三轉四諦法輪。


「又有眾生應現涅槃而
[003-0228a]
成熟者,為欲成熟彼眾生故現入涅槃。菩薩
以如是緣、如是義故,現坐道場乃至現入涅
槃。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薩遊戲神通。


「善男子!菩薩復有十法名離八難。何等為
十?離惡業、不善、如來所制禁戒終不毀犯、除
於貪嫉、於過去佛所種諸善根、恒修福業、智慧
具足、善知方便、善知發願、多厭惡心、能勤精
進。


「菩薩不造惡業而入地獄,雖處地獄終不
受於地獄苦報,所不喜者亦不能惱;雖墮地
獄而不久處,亦復不生惱害之心。


「菩薩志性
調柔,恒修十善,以十善故,不墮地獄;菩薩不
毀佛戒墮畜生中,雖現畜生而不受於畜生
之苦;菩薩不起貪嫉墮餓鬼中,雖現餓鬼而
不受於餓鬼之苦。


「菩薩終不生邪見家,雖生
邪見處必遇善知識。何以故?己於過去修諸
善故,亦於過去佛久植善根故,常生正見家,
具善因緣;具善因緣故,功德增廣。


「菩薩終不
諸根毀缺、若根減少,不任法器。菩薩積德久
遠、修福不倦,於諸形像、塔寺及法僧中處處
修福,心常不懈,以常修故,諸根具足,無有闕
少,堪為法器。


「菩薩終不生邊地、愚騃、聾啞諸
惡之處、譬如白羊愚癡無智、而不能識善惡
義趣,不任法器、亦復不識沙門婆羅門。菩薩
生於中國,聰慧利根有大智見,又心信樂、親
近有智,而於善、惡善知分別,堪為法器,深信
沙門婆羅門。何以故?菩薩本修智慧力故。


「菩
薩不生長壽天。若生長壽天,不覩佛出世、遠
離道果、不能成熟眾生;是故,菩薩生於欲界,
佛出世時,必當遭遇能化眾生。


「以何因緣善
[003-0228b]
方便故,菩薩終不生於無佛世界,亦不生於
不聞法處,乃至不生無眾僧可供養處?菩薩
生處必遇三寶。何以故?本誓願力故。菩薩生
處必有厭惡,心不憍慢而自貢高。若聞八難
諸惡之處,必生厭離、心不喜樂,勤修精進,具
諸善法、除滅惡法。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
菩薩離於八難。
《寶雲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