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211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失譯 (master)




No. 579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卷上


僧祐錄云安公涼土異經附北涼錄


修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彌伽羅母弗婆
羅園歡喜殿中,於是毘舍佉母與千五百清
信優婆夷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
爾時佛告毘舍佉:「何緣晨朝而來至?」


毘舍佉
母白佛言:「世尊!已聞如來先所略說甚深難
解無上之法,名曰優婆夷淨行。唯願世尊
[001-0951c]
哀愍我等,廣演分別微妙法相,令我等輩聞
此法已,當來長夜安隱快樂,天上人中乃至
菩提。」


佛語毘舍佉母:「善哉,善哉!善女人!汝
於往昔無量劫中常樂聞法,與諸眷屬曾於
我所貪求廣說。」


毘舍佉母聞佛所說往昔因
緣,歡喜踊躍而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
我宣說,令得開解。」


佛告毘舍佉:「諦聽,諦聽!我當為汝分別略說。
善女人!過去久遠無量劫中,爾時有國名波
羅奈,王號梵與,其王夫人名䟦陀羅。王有
一女名曰蓮華,形貌端正,稟性儒賢;聰慧明
了,志樂多聞;精勤勇猛,常修善行;於世技
藝善能通達,恒為父母之所愛重。


「爾時雪山有一梵志名那羅馱,勤修梵行得
五神通,恒為大眾廣說諸法,名聞遠徹流於
四方。爾時彼女從善友所,聞讚梵志神通
如是,功德難量,常為大眾宣揚妙法,心生歡
喜便自念言:『善人難見,法亦難聞,身命難保,
是故我今宜應速往禮拜問法。』作是念已,往
父母所而自啟曰:『聞人稱歎梵志修行道德
巍巍,唯願父母聽許我等往詣梵志,聽受法
味!』父母答言:『汝今年幼生長深宮,稟性柔
軟,初未曾出,雪山玄遠,路險艱難,汝今云何
當能到彼?吾國多有耆舊梵志,神智無二,善
能宣說甚深妙法,我當為汝請入宮內,講論
道法,恣汝所問,勿須去也!』女又請曰:『波羅
奈國耆舊梵志,皆悉尊重推其道術,唯願聽
許得聞法要!』王以愛念,不違其願,勉而許之。
爾時父王即勅四臣及宮中婇女,莊嚴供養
[001-0952a]
皆使具足,臣白王言:『大王所勅,皆悉已辦。』
於是王女心自念言:『我求聽法,今正是時!』便
與宮中婇女眷屬千五百人,齎持香華,往詣
梵志,而便聽法。」


佛告毘舍佉:「爾時王女者,汝身是也;雪山梵
志者即我身是。汝於往昔曾求廣說,今亦如
是。我當為汝分別演說淨行法門!」


毘舍佉母
白佛言:「善哉,世尊!如來大慈哀愍眾生,願
為解說我當修行!」


佛告毘舍佉:「汝等諦聽!我今為汝廣演分別
優婆夷淨行法門。如是法者,乃是諸佛之所
護念,汝今應當精勤修學。毘舍佉!若善女
人捨惡知識,親近善友,應供養者而供養之,
是則名為優婆夷淨行。


「宿因所感處好國土,善安置身,亦名淨行。


「供
養父母,奉事夫主,瞻視兒息,亦名淨行。


「勿於小罪而生輕想,所應作者次第作之,亦
名淨行。


「常樂布施,修習作法,愛念親友,亦名淨行。


「遠
離飲酒,不為眾惡,常修愛語,亦名淨行。


「多聞
技藝,善學威儀,研尋所聞,不令廢忘,亦名
淨行。


「恭敬尊重,少欲知足,受恩能報,亦名淨行。


「不為八法之所動轉,顏貌怡悅,亦名淨行。


「心
不憂慼,常得安隱,若能如是一切無退眾務
休息,亦名淨行。


「能於善法不生懈怠,疾證
無上解脫涅槃,亦名淨行。


「忍辱隨語,樂見沙門,身行正直,猗於大蔭,亦
名淨行。
[001-0952b]


「能以智火燒滅煩惱,具足善法,勇猛無退,亦
名淨行。


「不毀謗人,不行杖楚,善護諸根,攝心不亂,亦
名淨行。


「直心不貪,常樂靜處,精勤修習,永無退轉,亦
名淨行。


「於菩提道進而不退,厭惡三界猶如死屍,深
觀如此亦名淨行。


「心常樂捨難捨之身,善能護持難持禁戒,樂
修禪定而不散亂,亦名淨行。


「無量眾生於菩
提道而生退想,而我能進一切進者,而我不
退,行住亦爾,是名淨行。


「一切眾生燒滅善根而我生之,人所樂生我
今滅之,生死無極我得其邊,亦名淨行。」


毘舍佉母聞佛所說,歡喜踊躍,得未曾有,而
白佛言:「世尊!優婆夷法門復有幾行?」


佛告毘
舍佉:「有十行法汝應修學。何謂為十?一者、
見慳貪過,樂修行施;二者、見五根過,樂持禁
戒;三者、見在家過,樂欲出家;四者、見疑惑過,
樂修智慧;五者、見懈怠過,樂勤精進;六者、見
瞋恚過,樂行忍辱;七者、見妄語過,而樂忠信;
八者、見亂心過,常樂禪定;九者、見罪苦過,而
樂慈悲;十者、見苦樂過,樂行捨心。」


爾時世尊
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 「從施得大富,
 能捨所愛身,
 離欲樂出家,
 持戒攝諸根,
 修學得智慧,
 精進斷懈怠,
 忍辱除瞋恚,
 實語不虛妄,
 若遇世八法,
 安住心不動。
[001-0952c]
 心常樂禪定,
 永無有散亂,
 慈悲利眾生,
 修捨離苦樂。
 若能行此法,
 是名大勇猛,
 得度法海岸,
 而證菩提道。」」



毘舍佉母聞佛所說,心生歡喜,白佛言:「世尊!
初有幾事應當遠離?復有幾法應當親近?」



告毘舍佉:「有五十八法,應當修學,亦應遠離。
何謂也?謂:離一切不淨之法,親近淨法;應離
惡法,親近善法;不應育養,不將養之;不應往
處,勿往親近;所應往者,即便應往;不應作者,
終不妄作;所應作者,方便應作;非法求得,不
應用之;如法而得,應當受用;善調身心,常樂
靜處;捨離欺誑,行於正語;厭離懶惰,樂行精
進;善攝諸根,不令放逸;先意謙敬,捨於貢高;
常行忍辱,不生瞋恚;自不諍訟,善和合眾;捨
不覆藏,住於覆地;捨無義語,住於義語;捨於
邪命,正命自活;善能量身,受於飲食;不樂多
求,住於少欲;捨於剛強,住調柔地;修習軟語,
遠離麁言;捨不安樂,住安樂處;捨不同見,共
等類住;捨無問處,往諮問處;厭離三界,住不
樂三界;捨一切作,住無所作;捨於我見,修學
空法。毘舍佉!此五十八初法如是,汝應修
行。」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 「若一切所學,
 初後無有餘,
 應遠離親近,
 已作得安樂。
 一切法學已,
 所願皆具足,
 捨愛身命故,
 而證無上道。
 若有如是學,
 於淨行法門,
 非聲聞緣覺,
 亦非證菩薩,
[001-0953a]
 於無量劫中,
 稱嘆其功德。」」



佛說偈已,毘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
尊!淨行法門復有幾種名為大行?」


佛言:「有
三大行,汝應修行。何者名三大行?一者、大
信心;二者、大精進;三者、大智慧。」


「世尊!云何
大信心?」


佛言:「大信心者,信佛是。佛是婆伽婆、阿羅呵、
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
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名大信心。何者大精
進?若能於中成精進行,一切惡法棄捨遠離,
一切善法應當攝取,於善法中勇猛不息,是
名大精進。何者大智慧?若人以智慧眼見生
滅法,聖人所度無常苦盡,是名大智慧。是
則名為三種大行。」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 「共大信心,
 深著不離,
 諸行具足,
 而求菩提。
 共大精進,
 堅固難捨,
 勤修已滿,
 而求菩提。
 共大智慧,
 究竟明了,
 具波羅蜜,
 而求菩提。
 初法增已,
 知大名聞,
 增長盡已,
 隨所修行,
 以此知故,
 解過人法。」」



佛說偈已,毘舍佉母心生歡喜,更增上問:「世
尊!優婆夷淨行法門,進趣佛地復有幾行?」


佛告毘舍佉:「更有四行而取佛地。何謂為四?
一者、翹勤精進;二者、無惑智慧;三者、逝定不
退;四者、行慈利益眾生。毘舍佉!以此四法
進趣佛地。」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 「翹勤樂精進,
 智慧無迷惑,
 逝定不退轉,
 行慈利眾生,
 以此四法故,
 而證薩婆若。」」


[001-0953b]


佛說偈已,毘舍佉母心生歡喜,更增上問:
「世尊!復於幾法安住得觀?云何法集無有分
散?初合法者復有幾事?」


佛告毘舍佉:「於四
法中安住得觀,謂慈、悲、喜、捨。其中法集無有
分散,謂得聲聞智、辟支佛智、薩婆若智、佛智。
初合法者,有三十二觀法,所謂念佛、念法、
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阿那念、般那念,觀滅想、
觀身想、觀寂靜想,觀地、水、火、風想,觀青、黃、
赤、白想,觀虛空想、觀識處想、觀膖脹想、觀
臭穢想、觀穿漏想、觀爛壞想、觀處處分散
想、觀骨肉縱橫想、觀骨濕想、觀白骨色想、觀
一切無常想、觀一切法無我想——是名三十二
觀法。四無量心是名安住得觀;聲聞智、辟支
佛智、薩婆若智、佛智,是名法集無有分散。」



時世尊重說偈言:


「 「若以下觀,
 得聲聞智,
 善修中觀,
 得緣覺智,
 上觀滿足,
 得菩提智。」」



佛說偈已,毘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
尊!於不淨法門云何心住,疾離煩惱,通達六
門?」


佛告毘舍佉:「有三十二法門,於不淨中
心所樂住,疾離煩惱,便通六門。何者三十
二法門?謂身中有髮、毛、爪、齒、皮、肉、筋、骨、肪、膏、
髓、腦、心、腎、肝、膽、大腸、小腸、脾、肺、肚、胃、膿、血、痰、
汗、涕、唾、涎、淚、屎、尿不淨。毘舍佉!是為三十二
不淨之觀,令心樂住淨行法門,疾捨煩惱,得
通六門。」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 「猶如江流,
 聚入大海,
 於法門中,
 流觀亦爾。
 善觀麁細,
 淨以不淨,
 無上智法,
 佛悉通達。」」


[001-0953c]


佛說偈已,毘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
尊!菩薩於淨行法門有幾戀著,住於世間
不得解脫?」


佛告毘舍佉:「淨行法門,前諸菩
薩有七縛著,住於世間。何謂為七?一者、若
我得度,世間未度,我欲度之;二者、若我得脫,
世間未脫,我欲脫之;三者、若我已覺,世間未
覺,我欲覺之;四者、若我已調,世間未調,我欲
調之;五者、若我已安,世間未安,我欲安之;六
者、若我成道,世間未道,我欲導之;七者、若我
已得涅槃,世間未得,我欲令其入於涅槃。毘
舍佉!是為菩薩七種戀著,住於世間不得解
脫。」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 「已度度眾生,
 已脫脫眾生,
 已覺覺眾生,
 已調調眾生,
 已安安眾生,
 已導導眾生,
 我已得涅槃,
 令眾生涅槃。
 三界如火宅,
 貪欲如泥網,
 一切滅斷之,
 而證菩提道。」」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毘舍佉母心大歡喜,更
增上問:「世尊!淨行法門修幾善行一切法
滿?」


佛言:「修三善行令一切法滿。何謂為三善
行法?一者、身善行;二者、口善行;三者、意善行。
此三善行滿,令一切法滿,所謂得布施滿、得
持戒滿、得出家滿、得智慧滿、得精進滿、得忍
辱滿、得真實滿、得誓願滿、得慈悲喜捨滿、得
四思滿、得四定滿、得四神足滿、得五根滿、得
五力滿、得七菩提滿、得八正道滿、得九智
滿、得十力智滿、得須陀洹道智滿、得須陀洹
果智滿、得斯陀含道智滿、得斯陀含果智滿、
[001-0954a]
得阿那含道智滿、得阿那含果智滿、得阿羅
漢道智滿、得阿羅漢果智滿、得四智滿。所謂
法智、未知智、名字智、他心智滿,得盡智滿、得
無生智滿、得雙神力滿、得大慈三昧智滿、得
一切智滿、得無礙智滿。毘舍佉!是名修三善
行滿,令一切法滿。」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修三善行已,
 一切法皆滿,
 滿一切法已,
 而證菩提道。」」



佛說偈已,毘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
尊!淨行法門有幾大人念?」


佛言:「有八大人
念。何謂為八?一者、少欲非不少欲;二者、知
足非不知足;三者、寂靜非不寂靜;四者、遠離
非不遠離;五者、精進非不精進;六者、禪定非
不禪定;七者、智慧非不智慧;八者、無礙非不
無礙。毘舍佉!是名八大人念。」


爾時世尊重
說偈言:


「 「善定諸念,
 念非善法,
 若毀此念,
 而生厭離。
 善定諸念,
 念非善法,
 觀練法相,
 得進無上。」」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宋】【元】【宮】*〔經〕-【宋】【元】【宮】*經經》修學品第二



佛說偈已,毘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
尊!初學菩薩於淨行法門,云何修學而得菩
提?」


佛言:「初學菩薩有五十修學而得菩提。
何者五十?所謂深入法性,不捨不減,不墮不
退,修學捨心、修學多聞、修學威儀、修學降
伏眾魔、修學光明、修學佛相好、修學禁戒、
修學三昧、修學波若、修學大波若、修學善
行、修學大善行、修學色相、修學無二語、修
學如意足、修學上如意足、修學大如意足、
[001-0954b]
修學妙如意足、修學意行、修學已意行、修
學大意行、修學佛所王領、修學自在、修學
佛心相、修學滿心相、修學神通、修學大神
通、修學真實、修學王領正法令得久住、修
學至極處、修學佛剎土、修學佛壽命、修學
菩提樹、修學蓮華、修學佛說法、修學大法
輪、修學轉法輪、修學善知識、修學不捨眾
生、修學手圓滿、修學劫波樹衣、修學師子
座、修學右脇臥床、修學佛所食味、修學毘
羶闍、修學如來水相。毘舍佉!是為五十學
法,初行菩薩應當修學深入,不捨不減,不墮
不退,汝應當知!」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一切行具足,
 而求寂靜法,
 光明照佛剎,
 為慈眾生故。
 引導諸眾生,
 得度三界難,
 一切法無窮,
 如來已到彼。」」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毘舍佉母心大歡喜,
更增上問:「世尊!如來有幾光明,初學菩薩云
何修行?」


佛告毘舍佉:「如來有六種光明。何謂
為六?一者、青光;二者、黃光;三者、赤光;四者、白
光;五者、紅光;六者、光色照明。毘舍佉!是名如
來六種光明。初學菩薩云何修行,得此光明?
毘舍佉!菩薩為得青光明故,恒以青華、青塗
香末香、青㲲、青寶,而以供養,若入禪定常觀
青色,作已而願當來之世願得青光。云何菩
薩修學黃光?恒以黃華、黃塗香末香、黃㲲、黃
寶,而以供養,若入禪定常觀黃色,作已而願
當來之世願得黃光。云何菩薩修學赤光?恒
以赤華、赤塗香末香、赤㲲、赤寶,而以供養,若
[001-0954c]
入禪定常觀赤色,作已而願當來之世願得
赤光。云何菩薩修學白光?恒以白華、白塗香
末香、白㲲、白寶,而以供養,若入禪定常觀白
色,作已而願當來之世願得白光。云何菩薩
修學紅光?恒以紅華、紅塗香末香、紅㲲、紅寶,
而以供養,若入禪定常觀紅色,作已而願當
來之世願得紅光。云何菩薩修學光色照明?
恒以光明華、光明塗香末香、光明㲲、光明寶,
而以供養,若入禪定常觀光明,作已而願當
來之世願得光明照曜。毘舍佉!是名菩薩修
學如來六種光明。」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佛光有六種,
 青色黃色光,
 赤白及紅色,
 光相最照明,
 若有智慧人,
 常當勤修行。
 若樂妙色光,
 應學廣大行,
 華香燈供養,
 恒施無上尊,
 修學六種行,
 所願皆成就。」」



佛說偈已,毘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
尊!大人之相凡有幾種,初學菩薩云何修學?」


佛言:「大人之相有三十二,菩薩所修有二十
行,與大人相合,得成二道,無有餘也。何謂二
道?若在家者,得作轉輪聖王,王四天下,降伏
諸國,七寶隨從:一、金輪寶,二、白象寶,三、白馬
寶,四、摩尼寶,五、玉女寶,六、藏臣寶,七、主兵
寶,復有千子勇健威猛,能伏怨敵,盡大海際,
以法降伏,不用兵仗。若出家者,得成為佛,
天上、人中最尊第一,具三十二大人之相。何
者三十二相?所謂:身黃金色、圓光一尋猶如
融金、梵身方直、項後日光、頂有肉髻、其髮
[001-0955a]
紺青、佛身圓滿如尼俱律樹、眉間毫相如兜
羅綿、上下俱眴、目睫紺青、舌能覆面、梵音
八種如迦陵頻伽聲、口四十齒、齒白齊密、
師子頰、皮膚細薄不受塵垢、一一孔一毛生、
紺色細軟、皆起右旋、師子臆、胸有卍字、七
合處滿、手足合鞔網、指纖長、手內外握、立
手過膝、陰馬藏、脚𦟛直、鹿腨腸、奩底相、千
輻輪、足跟長,是名三十二大人之相身。


「毘舍佉!何者二十事修大人相?如來往昔作
凡人時,於善法中成就堅固,不易受持,身作
善行、口為善行、心念善行,一切布施與眾生
共,堅持禁戒,恒住布薩,供養父母、沙門、婆羅
門、耆舊宿德、六親眷屬。於諸善法皆悉行已,
修集滿足,積聚高廣,生死無量乃至一生補
處,如意自在常受天樂,壽命、色力、王位、名聞、
色、聲、香、味、觸;受天樂已,下生人間得大人相,
成足下平,蹈地皆著,舉足俱上,脚趺隆起
猶如龜背。以此相故,若在家者得作轉輪聖
王;若出家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
斷生死,得常樂涅槃,內外怨家、梵、魔、沙門、婆
羅門所不能壞,是名為佛。」


爾時世尊重說偈
曰:


「 「於諸法調柔,
 恒持齋禁戒,
 布施心平等,
 深觀無常法。
 一切所行業,
 堅固心受持,
 以此行業故,
 常生天人中。
 受天上樂已,
 還生於人中,
 受世間福報,
 而得足下平。
 蹈地皆悉著,
 隨蹈地起迎,
[001-0955b]
 若在家出家,
 皆有如是相。
 若梵天魔王,
 沙門婆羅門,
 一切諸怨家,
 皆悉已降伏。
 出家行學道,
 斷絕生死源,
 眾行已滿足,
 得成無上尊。」



「復次,毘舍佉!云何修行千輻輪相?如來往昔
作凡人時,荷負眾生,除其恐怖,施無畏樂。凡
所布施悉共眾生,積業高廣不可稱計。於此
命終,往生天上常受妙樂,如是展轉無量無
邊;下生世間,得大人相足下千輻輪,輪相具
足如真金輪。得此相已,若在家者,作轉輪
聖王,王四天下,七寶隨從,常為沙門、婆羅門、
居士、大臣、長者及諸四兵之所圍遶;若出家
者,得成為佛,大眾圍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
羅、摩睺羅伽等恭敬尊重。」


爾時世尊重說偈
言:


「 「我於無量世,
 展轉三界中,
 荷負眾生樂,
 為除怖畏處。
 善護不休息,
 以此功德業,
 常生人天中,
 至一生補處。
 兩足千輻輪,
 光曜如金輪,
 千行業所感,
 記成人中尊。
 得大眾圍遶,
 降伏諸魔怨,
 若獲剎利種,
 得成轉輪王。
 若出家學道,
 得成無上尊,
 天人阿修羅,
 摩睺羅伽等,
 四足及非人,
 皆恭敬供養,
 名聞滿十方,
 眾生良福田。」


[001-0955c]


「復次,毘舍佉!云何修行三大人相?如來往昔
作凡人時,不害眾生,捨殺生想,不行杖楚,
一切器仗悉不畜之,恒生慚愧,修習慈悲。積
業高遠不可思議,生死無量乃至一生補處;
下生人間得三大人相:一者,足跟長;二者,指
纖長;三者,梵身圓直。以此相故,記壽命長,
現久住相,亦護壽命,終不中夭;若出家者,得
成為佛,壽命長遠,一切世間天、人、沙門、婆羅
門無有能害如來壽命。」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一切畏死怖刀杖,
 以己為喻勿行杖,
 是故遠離不思念,
 以此善行生天上。
 受天果報無量樂,
 壽盡下生得三相,
 指足跟長梵身滿,
 安置地上如金龜,
 柔軟纖長如金杵,
 身體光曜如須彌,
 三相記成天人尊,
 亦表如來壽命長。」



「復次,毘舍佉!云何修行七處滿相?如來往昔
無量劫中作凡人時,恒作施主,餚饍、飲食,種
種甘果、香美諸漿,勤修布施。積集高廣不可
稱計,乃至一生補處,常受天樂;下生世間
得七處滿相:肩、頸、臂、脚皆悉圓滿。以此相故,
若在家者得作轉輪聖王,世間上味具足而
得;若出家者得成為佛,所受飲食於天上、人
間味中最上。」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食噉䑛甞無上味,
 施主恒修如是行,
 以此善行無有量,
 難陀園中受快樂。
 業報一生下世間,
 得大人相七處滿,
 手脚柔軟無有比,
 以此相故得上味,
 在家出家皆如是,
 如來永斷三界漏,
 是故得成無上尊。」


[001-0956a]


「復次,毘舍佉!云何修行手足柔軟、合鞔網相?
佛於往昔作凡人時,常以四攝攝取眾生:布
施、愛語、利益、同事,有所求索,不違眾生。積業
高廣乃至一生補處,常受天樂;下生世間得
二大人相:一、手足柔軟,二、手足合鞔網。以
此相故,若在家者,作轉輪聖王攝四天下;
若出家者,得成法王,善攝一切無量眾生——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
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
等。」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修布施愛語,
 行利益同事,
 恒以四攝法,
 攝眾無有餘。
 以此行業故,
 常生天人中,
 下生於世間,
 得二大人相。
 手足悉柔軟,
 俱有合鞔網,
 微妙極細薄,
 外黃裏紅色。
 以此二相故,
 在家轉輪王,
 若以善法化,
 一切皆順行。
 堅受持不犯,
 歡喜讚聖王,
 施恩無有比,
 慈潤於四方。
 若棄捨五欲,
 出家得成佛,
 為眾生說法,
 聞者悉頂受。」



「復次,毘舍佉!云何修行如來脚相𦟛直,身毛
旋起?」


佛告毘舍佉:「我於往昔作凡人時,恒
以善法饒益眾生,常行法施,初未曾說無義
之語。以此業故,增長廣大乃至一生補處;
下生世間得二大人相:一、脚𦟛直,踝骨不現;
二、者毛端旋起。以此相故,若在家者,得作
轉輪聖王,人中最尊高妙上勝,於五欲中歡
[001-0956b]
喜快樂,七寶千子隨從侍衛;若捨家業,入山
學道,得成為佛,天上、人中最尊最上,無有二
者,一切眾生恭敬、尊重。」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恒以善法,
 利益眾生,
 恒以善語,
 教導眾生,
 恒以善力,
 將侍眾生,
 歡喜快樂,
 恒行法施,
 無有嫉妬。
 以此業故,
 積行無量,
 下生人間,
 得大人相。
 一脚𦟛直,
 踝骨不現;
 二毛端起,
 悉皆右旋。
 若在家者,
 作轉輪王,
 王四天下;
 若出家者,
 得成為佛,
 天上人中,
 最尊最上。」



「復次,毘舍佉!云何修行鹿膞腸相?如來於
昔無量劫中作凡人時,善勤教人一切典籍、
威儀、工巧、醫方、呪術,教持禁戒悉皆具足,恒
自思惟:『云何令人善解義趣,速得通達,不生
疲惓、厭惡之心?』以此業故,勤積高廣乃至一
生補處,常受天樂;下生世間得大人相,成鹿
膞腸。若在家者,作轉輪聖王,王四天下,一
切所須供養之具隨念速得;若出家者,得成
為佛,天上、人中所須供養皆悉疾得。」


爾時世
尊重說偈言:


「 「諸典悉教學,
 工巧及呪術,
 醫方察眾病,
 恒自作思念,
 云何令速成,
 於學不疲惓,
 展轉教餘人?
 以此行業故,
 積聚不可量,
 至一生補處,
 成大人相好,
 而得鹿膞腸,
 纖好成圓滿,
 皮細薄柔軟,
 毛起皆右旋。
 以此大人相,
[001-0956c]
 記成人中尊,
 在家轉輪王,
 所求皆速得;
 若出家作佛,
 一切諸供養,
 隨念悉具足。」



「復次,毘舍佉!云何修行皮膚細軟,不受塵垢?
佛於往昔作凡人時,若沙門、婆羅門、剎利居
士,來至我所,而問我言:『大德!何者名善行?
何者名不善?何者應親近?何者應遠離?何
者行業得受安樂?何者行業而受苦惱?』我於
往昔為人分別,是法應作、是不應作,是法應
行、是不應行,是法得快樂、是法不安樂。以此
業故,積行無量乃至一生補處,受天福樂;
下生人間得大人相,皮膚細軟,不受塵水。譬
如蓮華雖在水中,水不能污;如來身相亦復
如是。以此相故,若在家者,作轉輪聖王,聰
明智慧,於諸世間沙門、婆羅門、剎利居士無
有及者;若出家學道,得成為佛,智慧廣大,利
疾智慧最上最勝,諸天世人梵、魔、沙門、婆羅
門諸有智慧無能及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 「佛於無量世,
 凡人時修行,
 若有來問者,
 勤教令速成,
 恒在出家地,
 善分別義趣。
 以此行業故,
 若天上人中,
 常得大智慧,
 一生下人中,
 得皮膚細軟。
 以此相好故,
 成就大智慧。
 若獲剎利種,
 在家轉輪王;
 若不樂在家,
 出家得成佛,
 獲一切種智,
 天上及人中,
 無有能及者。」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卷上
[001-095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