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h0008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唐-不空 (master)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
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謚大鑑
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
不空奉 詔譯


「善男子!云何菩薩能持世尊佛法寶藏?善男
子!諸佛法藏無有窮盡,以一切有情根性行
相差別無量,諸佛世尊為令趣入,隨其爾所
差別根性,說法寶藏亦有爾所無量無邊,
是故名為佛法寶藏。復次,如來證菩提夜、般
涅槃夜於其中間已說今說當說,所有一切
悉名如說、不異說、真說。云何名為如說?如彼
真如平等而說,故名如說。云何不異說?所說
[003-0622b]
之法依勝義諦,平等無二,名不異說。云何真
說?稱法自性,名為真說。復次,諸佛法藏不可
以文字說。假使滿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
情,皆如阿難陀多聞第一,於百千俱胝劫中
說於一義不可究盡。如是諸佛無邊法藏,菩
薩悉能如法受持,一切文字皆不廢忘,於一
切義無有差異,使諸有情皆得歡喜,供養奉
事一切如來,摧壞一切魔怨,制伏一切外道,
息滅煩惱顯揚正法。如是,善男子!是名持佛
世尊佛法寶藏。


「復次,善男子!如我等覺彼法
自性,菩薩如是如彼法性應當受持。云何名
為如來等覺彼法自性?謂知法自性,悉皆如
幻,不成就相故;悉皆如夢,無境界相故;悉如
陽炎,畢竟無生相故;悉如光影,無移動相故;
亦如影像,無自性相故;知空自性,究竟如露
故;知無相自性,無分別故;知無願自性,心無
住故;知離欲自性,一切欲遠離故;知無為自
性,超諸數相故。善男子!如是言說為他了別
故,我已現證是法自性,彼法性相不可言說。
若菩薩欲受持諸佛法藏,應如如來覺了諸
法自性,而以文字、語言為諸有情如是說法。
是為菩薩能持諸佛正法寶藏。


「善男子!云何
菩薩善知有情本來清淨,而成熟之?善男
子!有情界本來清淨,於彼根本性,有情不可
得。若菩薩欲成熟彼有情,應如是知根本清
淨;復應念彼無我見,無有情見,無命者見,
無受者見。復次,所說有情名者,但從顛倒見
纏無明有愛,虛妄分別諸煩惱生,無有實性。
而彼菩薩,應當斷除虛妄顛倒一切煩惱,而
[003-0622c]
為有情說如此法,不壞其性。為令了知有情
無故,有情離故,應當如是成熟有情。善男
子!是名菩薩善知有情本來清淨而成熟之。


「善男子!云何菩薩如理相應修習佛法?如理
者名入緣生。何以故?如彼彼因緣,感彼彼
果報。謂:如布施因,獲大財富;是故菩薩
行布施已,盡將迴向一切智智,滿足成就檀
波羅蜜。尸羅是生人天之因,菩薩普令污
戒有情安住淨戒,要期迴向薩婆若已,滿
足成就戒波羅蜜。忍辱柔和為莊嚴身、口、意
之因,菩薩常行自利、利他,不為惱害住於
忍辱,迴向薩婆若已,滿足成就忍波羅蜜。
精進為能引攝一切佛法之因,菩薩應發勤
精進心,積集一切所有善根,盡將迴向薩婆
若已,滿足成就精進波羅蜜。禪定為於正知
之因,菩薩為欲求正知故,修習奢摩他資糧,
盡以迴向薩婆若已,滿足成就禪波羅蜜。般
若多聞為大慧之因,菩薩不取不執聞相,迴
向薩婆若已,滿足成就般若波羅蜜。如是能
於一切善法,知如是因感如是果,是名因緣
如理作意。


「復次,如理作意者,謂如於我及一
切法如理作意。如是知我、無我,一切法悉皆
無我;知我是空,一切法悉皆是空;我但有名,
一切法亦唯有名。菩薩如是如理作意,於一
切法平等相應,即是具足一切佛法。是為菩
薩如理相應修習佛法。


「善男子!云何菩薩不退神通,於一切法而得
自在?善男子!若有沙門或婆羅門,不害身見
起於神通,彼還退失。若時菩薩已害身見,及
[003-0623a]
能遠離六十二等一切諸見,起於神通,名為
具智、具慧、具覺、具施、具戒、具定;亦即名為身
心遠離具是智已,內常寂靜外無所行,遍所
知心可所欲心,善決擇心善清淨慧,無煩惱
濁得光明無翳智,積集福資糧,積集智資糧,
積集奢摩他資糧,積集毘鉢舍那資糧;資以
檀那、淨戒莊嚴,被以忍辱、精進甲冑,依於禪
定、善修般若,隨順大慈安住大悲,超出方便
成如是法,起妙神通高昇無礙,乃至坐於菩
提道場,以神通故於一切法皆得自在,現一
切色、聞一切聲、入一切心,憶念無量劫,獲得
一切遊戲神通;伏斷諸漏乃至隨意轉變皆
得自在,於一切法無復功用。善男子!是為菩
薩不退神通,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善男子!云何菩薩入甚深佛法理趣,一切聲
聞、緣覺難測?善男子!甚深者名為緣生理趣。
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
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
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由集為因為
緣,生大苦蘊,令諸有情流轉雜染。菩薩於
彼善能了知,此則名為緣生理趣。云何名為
緣滅理趣?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
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
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
憂悲苦惱滅;由是因緣滅則大苦蘊滅,故令
有情獲得清淨,如是名為緣滅理趣。若菩薩
於彼如是了知,是名為入甚深理趣,非諸聲
聞、緣覺能於雜染得清淨者,此是諸佛如來
[003-0623b]
境界。若菩薩以佛威神加持之力,則能於此
隨分覺悟。


「復次,甚深者名薩迦耶,薩迦耶清
淨故一切法清淨。何以故?此薩迦耶推求根
本無所得故,其無所得則為甚深,諸佛於我
皆無所得,我本清淨,如我清淨一切法亦清
淨。以何因緣而名清淨?謂彼諸法本來不生,
無所起、滅,故名清淨。復次,無暗、無明、無阿賴
耶,真實勝義名為甚深。彼無眼滅,乃至亦
無意滅,無有境界,是無境界則是真實。第
一義諦名為甚深,亦無心、意執著勝義,以難
測難見不可覺故;於此諸類甚深法理,但以
假名隨順世諦,於他有情分別顯示,是為菩
薩得入甚深佛法理趣,一切聲聞、緣覺難測。


「善男子!云何菩薩入緣起善巧智遠離一切
邊見?善男子!緣起者無所緣是緣起;無事、無
成就是緣起;無常、苦、無我、寂靜是緣起;無我、
無有情、無命者、無養育,無補特伽羅、無人、無
儒童是緣起;無生、無起是緣起;無所有、無功
用空、無相寂靜、無所行、無戲論,是故名無戲
論法:如是生是為生,如是滅是為滅。復次,無
我、無有情、無壽命、無養育,無補特伽羅、無人、
無儒童,則無有法可為緣生,於彼無我主宰
名故。譬如草木、牆壁、影像,一切諸法亦復如
是。如外諸法之所生時生無所有,滅時滅
無所有。內法亦爾,生時生無所有,滅時滅
無所有。除緣起法,無實所生,闕緣無滅,如
是相應則一切邊見悉皆離也。云何邊見?邊
見者名斷、名常,生時不生、壞時不壞,無生、無
壞於斷、常邊自然清淨,自清淨故於諸邊見
[003-0623c]
皆得清淨。善男子!是為菩薩入緣起善巧智
遠離邊見。


「善男子!云何菩薩以如來印印於
真如不間斷善巧智?善男子!如來印印者
不間斷印,無生、無轉、無所取、無動、無所動,一
切世間人、天、阿修羅,無所傾動。何以故?世
間人、天、阿修羅,以彼印印。如是如來印,究
竟不生印,究竟空性印,究竟無相印,究竟
無願印,究竟無為印,究竟離欲印,究竟真
如印,究竟實際印,究竟虛空印。善男子!譬
如空中印無所現,如是如來印,於五眼而不
現於光明之相,以自相印而印之。故乃至如
來於一切法施設言說,皆以如來印印之,是
為施設;彼所有識及境界法皆是作法安立
而於彼法不作種種安立之相。以真如印印
之,無有間斷。云何於真如間斷?若分別諸
法見上、中、下,名為間斷;若於諸法無所分別,
名無間斷。復次,於多分別而生分別,於彼真
如無能壞亂。譬如有情於空中行,而彼虛空
無有破壞。如是一切有情於真如中行,而彼
真如無有斷壞。菩薩如是,由以智故,於色、於
法以真如印印之,不於真如間斷破壞;是為
菩薩以如來印印於真如不間斷善巧智。


「善男子!云何菩薩入於法界甚深理趣,見一
切法與諸法界,互相周遍平等一性?法界者
亦名離欲界,離一切塵故;亦名不生界,無聚
集故;不相違界,本無生故;無往界,無等故;無
來界,無礙故;無住界,不生起故;如如界,三世
平等故;無我界,本來清淨故;無壽者界,由勝
義故;無了別界,無所住故;無阿賴耶界,無染
[003-0624a]
污故;無生起界,性決定故;如虛空界,性清
淨故;如涅槃界,無戲論故;如是名為入法界
理趣。若菩薩入如是理趣,凡所演說一一語
言,皆與法界理趣互相周遍,即知欲界、法界
無二無別。復次,欲性法界、嗔性法界無二;嗔
性法界、癡性法界無二;癡性法界、煩惱性法
界無二;煩惱性法界、欲界性法界無二;欲界
性法界、色界性法界無二;色界性法界、無色
界性法界無二;無色界性法界、空性法界無
二;空性法界、眼界性法界無二;眼界性法界、
色性法界無二;色性法界、眼識界性法界無
二;眼識界性法界乃至意界性法界無二;意
界性法界、意識界性法界無二;意識界性法
界、蘊界性法界無二;蘊界性法界、地、水、火、風
界性法界無二;地、水、火、風界性法界、空性法
界無二;乃至八萬四千法蘊行、一切法法界
無二;是為一切法法性界。若菩薩由平等智
入如是法界,則能見一切法平等性理趣。善
男子!是為菩薩入法界理趣。


「善男子!云何菩薩意樂堅固猶若金剛,住此
大乘無有傾動?善男子!菩薩成就十二種法,
意樂堅固猶若金剛,不為人、天世間所壞。云
何十二?所謂:菩提心意樂增上意樂不壞故;
於施、戒、忍、精進、禪定、般若不壞故;大慈、大悲
不壞故;四攝法不壞故;成熟有情不壞故;
淨佛國土不壞故;不厭患生死不壞故;無厭
足善根不壞故;為莊嚴相好設無遮施會不
壞故;為護正法棄捨身命不壞故;所有善根
迴施一切有情不壞故;積集一切佛法不壞
[003-0624b]
故。善男子!若菩薩於如是法修習不壞,當
知爾時名為成就堅固金剛不壞意樂;如金
剛寶能摧諸寶自體不壞。如是菩薩成就堅
固意樂,能摧一切有情煩惱隨眠而自體不
壞。善男子!是為菩薩成就金剛堅固意樂,於
此大乘無有傾動。


「善男子!云何菩薩於自境
界清淨如佛境界。善男子!佛境界者無有境
界,離於境界一切清淨,彼菩薩由自境界及
佛境界悉清淨故;而淨眼境界即佛境界,亦
無佛境界,及眼境界,無近、無遠。何以故?遠
離境界與佛境界,亦無遠離境界及眼境界。
其耳境界即佛境界,亦無佛境界,無有遠、近。
何以故?遠離境界與佛境界,亦無遠離境界
及耳境界。其鼻境界即佛境界,亦無佛境界,
無有遠、近。何以故?遠離境界與佛境界,亦
無遠離境界及鼻境界。其舌境界即佛境界,
亦無佛境界,無有遠、近。何以故?遠離境界與
佛境界,亦無遠離境界及舌境界。其身境界
即佛境界,亦無佛境界,無有遠、近。何以故?
遠離境界與佛境界,亦無遠離境界及身境
界。其意境界即佛境界,亦無佛境界,無有遠、
近。何以故?遠離境界與佛境界,亦無遠離
境界及意境界,乃至蘊、處、界、十二因緣,亦復
如是。善男子!若菩薩入佛境界,遠離境界一
切境界,若自境界清淨平等,是即名為入佛
境界。如是六種境界所有影現,彼皆入於諸
佛境界,不生取著悉遠離故。如是如來境界
無有染、礙,一切境界不染、不礙,亦復如是。善
男子!如是解者,是為菩薩成就隨入佛界清
[003-0624c]
淨自界清淨。


「善男子!云何菩薩,獲得陀羅尼無忘法行?善
男子!菩薩應於此陀羅尼修持作業。云何修
持?善男子!有三十二種修陀羅尼法。所謂:求
法故;愛樂法故;法苑樂故;隨法流故;隨順法
故;尊上法故;承事供養多聞者故;常於和上
及阿闍梨無有我慢,恭敬供養故;求法無厭
故;於教授者隨順不逆故;於說法者敬愛如
佛不求其短故;於所聞法悉皆受持故;不懈
怠故;於法不悋故;所行法施無悕望故;於所
聞法如理作意故;於所聞法善觀察故;求於
多聞無齊限故;常於梵行無休息故;常樂遠
離心寂靜故;常勤修習六隨念故;於六染法
常棄捨故;於六和敬恒不捨故;於一切有情
起無礙心故;於緣生法修順忍故;於三脫門
作意觀察不驚怖故;不捨聖種杜多功德故;
護持正法心無下劣故;觀於眾生起大悲故;
求於正法不惜身命故;修大智行離愚惑故;
成就有情不懈倦故。如是名為修陀羅尼無忘
失業。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得是陀羅尼已,於
佛所說悉能遍持令不忘失,謂所聞法無有
忘失;以念不忘;以捨覺悟以慧照了;入於一
切無盡文字;得諸言音隨類善解智;得無礙
辯演說無滯智;於了義經入理趣智;不了義
經入理趣智;入於世俗無盡說智;入於勝義
不斷說智;於正斷精進得無退智;於四神足
起遊戲智;於諸根中得差別智;於諸力中得
無動智;於七覺支得開悟智;於八聖道得入
理智;於奢摩他得心住智;於毘鉢舍那得法
[003-0625a]
決擇智;於智解脫得隨順智;於諸辯說得深
入智;於諸神通得生起智;於諸波羅蜜得分
別智;於四攝法得隨機智;於諸音聲得語路
智;於決定法得決擇智;於諸經義得無間斷
智;於諸文字得無盡智;於諸有情得歡喜智;
於求法者得稱根說法智;於佛所說得念總
持智;於一切文字得入詞句智;於諸垢淨得
如實覺智;於諸業緣得悟果報智;於一切法
得光明無翳智;是名陀羅尼,得陀羅尼平等
身、語、心者,能雨無盡法,能息諸煩惱,能生一
切諸佛法故。由得此陀羅尼甚深理故,常無
忘失,是故名為菩薩得陀羅尼無忘法行。


「善
男子!云何菩薩獲得如來加持無礙辯才?善
男子!若菩薩常蒙如來之所加持,得二十四
種無礙辯才。云何名為二十四種?所謂:迅疾
辯;利捷辯;無礙辯;無滯辯;善詞辯;甚深辯;間
錯眾音辯;勝妙莊嚴辯;無沈沒辯;無畏辯;種
種偈讚辯;修多羅緣起本事辯;能摧伏他辯;
說差別無盡句辯;顯現微妙辯;端嚴威德辯;
說法無間辯;天眾莊嚴辯;斷諸疑惑辯;世、出
世法辯;不錯失辯;慈、悲、喜、捨悅可眾心辯;宿
命通辯;佛所加持辯。


「善男子!如是二十四種
辯,修二十四種業而得成就。何者二十四種
業?所謂:不逆師長教誨故,獲迅疾辯;往來無
諂故,獲得利捷辯;離諸煩惱故,得無礙辯;不
好雜住故,得無滯辯;不離間語故,得善詞辯;
悟緣生故,得甚深辯;以種種施故,得間錯眾
音辯;嚴飾如來塔廟故,得勝妙莊嚴辯;不捨
菩提心故,得無沈沒辯;善護戒蘊故,得無畏
[003-0625b]
辯;施種種幢幡、鈴蓋故,得說種種偈讚辯;承
事、恭敬種種捨施諸師長故,得說修多羅緣起
本事辯;不逼惱貧匱有情故,得能摧伏他辯;
施無盡寶藏令他入法故,得說差別無盡句
辯;所說真實無麁獷故,得顯現微妙辯;不輕
毀尊教及離間他人故,得端嚴威德辯;於自
得法住持故,得說法無間辯;不謗毀他以歡
喜心施所愛物故,得天眾莊嚴辯;於法不師
拳如聞說故,得斷一切疑辯;觀於一切皆如
師長,不加逼惱,施病者藥故,得世、出世法辯;
不求他過,常自省察故,得不錯失辯;以平等
心觀諸有情置涅槃道,不著一切利養恭敬及
名聞故,得慈、悲、喜、捨悅可眾心辯;善言柔軟、
如說修行、心無濁亂故,得宿命通辯;不謗大
乘、不樂小乘、悲愍有情故,得佛所加持辯;是
名成就二十四種辯才之業。復次,令他有情
到究竟故,名為辯才。於他住持能警覺故,
名為辯才。於他歡喜意相續故,名為辯才。
於他有情說隨心智故,名為辯才。善男子!成
就如是法功德智,是為菩薩獲佛加持無礙
辯才。


「善男子!云何菩薩於生死中而得自在?
善男子!菩薩成就十二種法,於生死中而得
自在。云何十二?所謂:遠離惡友故;親近善
友故;於佛所許見清淨故;戒蘊清淨從三摩
鉢底起於智慧、方便而雙運故;獲不退神通
故;觀諸法無生故;為滿本願於生死中而受
生故;觀於有情起大慈故;以大悲定觀察諸
法如幻化故;知一切法不生滅故;於如夢性
法不虛妄法如實觀察故;以佛世尊威神加
[003-0625c]
持,或現生死而不染生死故;是為十二。若菩
薩成就此十二法,能於無量阿僧祇所生之
處,示現受身廣大利益一切有情。善男子!如
是一切從二種根之所建立。所謂:神通智及
大悲根,如是名為菩薩摩訶薩於生死中,獲
於神通而得自在。


「善男子!云何菩薩摧伏怨敵超越四魔?善男
子!若菩薩以如幻智,通達一切五蘊諸法皆
如幻化,超越蘊魔;通達諸法本性清淨,超煩
惱魔;通達緣起,超越死魔;不退菩提心故,超
越天魔。


「復次,菩薩如是觀故,能害所有障,
於菩提一切魔業,魔不得便。何謂魔業?謂:愛
樂小乘,是為魔業;不護菩提心,是為魔業;於
諸有情簡別行施,是為魔業;樂求生處而持
禁戒,是為魔業;為求色相而修忍辱,是為魔
業;作世間事相應精進,是為魔業;於禪味著,
是為魔業;以慧厭離於下劣法,是為魔業;在
於生死而有疲倦,是為魔業;作諸善根而不
迴向,是為魔業;厭離煩惱,是為魔業;覆藏已
過,是為魔業;憎嫉菩薩,是為魔業;誹謗正法,
是為魔業;背恩不報,是為魔業;不求諸度,是
為魔業;不敬正法,是為魔業;慳惜於法,是為
魔業;希利說法,是為魔業;離於方便成就有
情,是為魔業;捨四攝法,是為魔業;毀破禁戒,
是為魔業;輕持戒者,是為魔業;順聲聞行,是
為魔業;順緣覺乘,是為魔業;要求無為,是為
魔業;厭離有為,是為魔業;心懷疑惑不利有
情,是為魔業;所聞好疑,不善通達如理作意,
是為魔業;好懷諂誑假示哀愍,是為魔業;麁
[003-0626a]
獷惡罵,是為魔業;於罪不厭,是為魔業;染著
自法,是為魔業;少聞便足,是為魔業;不求正
法,是為魔業;樂求非法,是為魔業;於障蓋纏
不樂對治,是為魔業;不淨心、口,是為魔業;忍
沙門垢,是為魔業。善男子!如是乃至好行十
不善業,捨於善法,如是一切悉為魔業。


「若
菩薩成就四法,而能超越。云何為四?所謂:
不忘菩提心故;勤修六度不放逸故;住於善
巧智成就有情故;住甚深理護持正法故。善
男子!菩薩若與此法相應,決定能摧諸魔怨
敵,是為菩薩超出四魔。


「善男子!云何菩薩,積集無量福德資糧,為諸
有情作所依止?善男子!若菩薩於一切有情,
起同體大悲住於禪定,見來求者悉皆捨施,
以福無盡得於寶手令他受用;意樂清淨,心
如平地離於高、下,有所悕望豐饒利益,戒清
淨故得心無著善護諸根;復能成辦一切施
會,得陀羅尼成就辯才。以如是等積集善根,
迴向菩提普施有情,如外四大,一切世間依
住;如是內四大,為一切有情依住。菩薩作是
思惟:『我所積集一切善根法智善巧,無有一
法不與有情而為依住。』是為菩薩獲得無量
福德資糧,為諸有情作所依住。


「善男子!云何菩薩出無佛世,為諸有情而作
佛事?善男子!若菩薩為出生處、非處智故,修
十力業;為出生漏盡智故,修四無畏業;為出
生三十無礙智,修十八不共法業;為出生得
佛眼光明故,修五眼悉知業;為出生一切神
通故,修宿命業;為獲成就滿足菩提故,修具
[003-0626b]
足一切善法,斷身、口、意諸煩惱業;為出生相
好莊嚴故,修集一切福資糧業;為出生十地
得灌頂一切佛法故,修集一切智資糧業。如
是,善男子!若菩薩具修如是業已,於無佛世
能為有情廣作佛事而成就之。


「善男子!云何菩薩獲得海印三摩地,不染一
切有情心行?善男子!以何因緣名為海印三
摩地?如贍部洲諸有情等若干色類,皆於海
中而現影像,故名大海。如是若干有情一切
心色之類,乃至音聲,彼諸影像皆於菩薩心
海中現,是故名為海印三摩地。譬如大海同
一醎味,菩薩一味法解脫智亦復如是。譬如
大海不越潮限,菩薩觀時、非時故不越成菩
提時,坐於道場亦復如是。譬如大海不宿死
屍,菩薩不與一切習氣煩惱及聲聞、緣覺心
俱亦復如是。譬如大海容納萬流不增、不減,
菩薩容受一切諸法無有增、減亦復如是。譬
如大海其廣無涯,菩薩慧用無邊亦復如是。
譬如大海深難得底,菩薩智海一切聲聞、緣
覺難測亦復如是。譬如大海能作無量世界
依止,菩薩作諸有情依止亦復如是。善男子!
是為菩薩善入海印三摩地已,不染一切有
情心行。


「善男子!云何菩薩,得無染著心如虛空風無
有障礙。善男子!若菩薩於一切法遠離見纏
心無所著,譬如大風於虛空中無所染著;如
是菩薩於一切法心無所著亦復如是。是為
菩薩得無染著,心如虛空風無有障礙。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三
[003-0626c]


丙午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